让传统进入生活——中国传统美学的继承与创新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平衡传统艺术的创新与传承?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平衡传统艺术的创新与传承?一、传统艺术在当代社会的韵律与新生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传统艺术犹如一脉静水流深,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民族精髓,屹立于科技洪流之中。
1.1 在当代社会的经纬线上传统艺术扮演着沟通古今、联结东西的纽带角色。
它们不再是历史的尘封记忆,而是鲜活的文化呈现,借由新颖的形式和表达,与现代社会共舞,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敬意与认知。
1.2 面对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浪潮传统艺术面临着双重考问。
西方文化与流行文化的涌入,使得某些传统艺术形式处境微妙,似乎被推向边缘;而科技进步则为传统艺术开辟了全新的展现舞台,使其得以跨越地域界限,与全世界对话。
因此,传统艺术需要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寻找与现代审美和生活方式的契合点,以适应日益多元的观众群体。
1.3 诸多传统艺术的革新实践揭示了一条生机勃勃的道路中国京剧通过与现代剧场技术的巧妙结合,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吸引年轻一代的目光;印度的传统绘画则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步入国际艺术的殿堂,让世界为之瞩目。
这些鲜活的例证昭示我们,传统艺术并不抗拒创新,而是能够在融合与变革中,找寻到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关键在于,如何在尊重传统核心价值的基础上,赋予其时代气息,使其在不断演进的社会中持续绽放光彩。
请期待下一部分,我们将探讨传统艺术的教育与传承,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创新与传统艺术的交融共生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传统艺术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如何在尊重与传承其精神内核的同时,激发年轻群体的兴趣,并赋予传统艺术新的生命力,成为了文化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打开年轻心灵的桥梁为了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艺术家和文化机构正在积极探索创新路径。
一方面,他们借助社交媒体的力量,以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将传统艺术融入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使其更具亲近感。
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富有互动性的工坊和体验活动,让年轻人亲身参与,从而深刻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传承的结晶,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所特有的宝贵财富。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传统文化面临着被时代抛弃的危险。
因此,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记忆,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
传承传统文化可以使现代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根源,找到自己在历史中的定位。
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够培养人的文化自信心,使人们更加自豪地面对现代化的世界。
此外,传统文化还承载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它们对于引导人们的行为、规范社会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传承传统文化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负责。
二、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1. 教育传承:教育是实现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在课程设置中注入传统文化元素,开设相关的课程,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文化节、传统手工艺制作等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社会传承:社会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各级文化机构应该主动承担起传统文化的推广和普及工作,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加强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同时,大人们也应该传授给下一代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渐理解和传承。
三、传统文化的创新方式1. 融合创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保持活力。
在传承的基础上,可以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和艺术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
例如,传统戏曲演员可以尝试在传统演出中加入现代元素,使其更具时代感。
2. 创造创新:创造创新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互动的重要方式。
可以鼓励年轻人进行文化创作,引导他们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思潮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作品。
四、传统文化的现代社会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传统文化与创新设计的融合与发展研究
传统文化与创新设计的融合与发展研究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眼中的美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
传统文化已经慢慢被淘汰,而创新设计更被人们所追求。
然而,传统文化是对祖先文化承传的一种方式,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创新设计是人们追求时尚和现代的体现,可以帮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活力。
传统文化与创新设计的融合与发展已经成为当前设计界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关系1.传统文化是设计的灵魂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基,它代表着民族历史、民族风情和民族精神。
在设计领域中,传统文化正是设计的灵魂所在。
设计如果没有传统文化的力量和温度,通常很容易失去文化认同感。
传统文化可以给予设计风格以更为坚实和有力的支持,让人们更加容易地接受和情感相联,因此,在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与发展中,传统文化的作用将非常重要。
2.传统文化与现代需求相融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品质需求、个性化需求、卫生健康需求、生态环保需求等,这些需求作为传统文化的延伸,可以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桥梁。
例如,以传统装修风格为基础,注重家居健康、环保问题的解决,将传统与现代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承接,又顺应了现代人们对健康、环保等问题的需求。
三、融合发展的设计理念与实践1.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实现创新与独特性在设计界,传统文化扮演者不可替代的角色,因为有了传统文化的基础,设计能够更加扎实,也更容易实现独特性。
在现代设计实践中,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实现创新性设计,可以使设计突显更加重要的地位。
2.注重功能性与舒适性的设计思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与发展中,设计思路应更多地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同时也应更重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设计师应该注重设计材料和药品的环保性,并注重材料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尽量凸显舒适性和人性化设计。
3.立足当地文化特色,引领设计风格在融合发展的设计实践中,设计师需要根据当地文化的特色来开展相应的设计工作,以此引领设计风格。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其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指将古代的思想、价值观和艺术形式传递给后代,并在现代社会中保持其独特性和活力。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得到了传承。
例如,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孝道和社会秩序,这些价值观念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儒家思想的传承使得人们更加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得到了传承。
中国的传统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
传统绘画以其独特的笔墨和意境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传统音乐和舞蹈则通过表达情感和传递文化内涵,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仪和道德观念得到了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礼仪和道德,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关爱。
这种传统的礼仪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是指在传承的基础上,通过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和发展,创造出新的文化形式和价值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融入了新的元素。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时尚等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了新的文化形式。
例如,传统的京剧艺术通过电子音乐和舞台效果的运用,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注重实践和应用。
传统文化的创新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
例如,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在现代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的农耕文化也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强调个性和创造力。
传统文化的创新不仅仅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更加注重个性和创造力的发挥。
简述艺术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简述艺术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与创新是艺术发展中常见的一个主题。
在艺术领域,继承指的是对传统的承担和发展,而创新则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突破。
这两个概念似乎是矛盾的,但实际上它们在艺术发展中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艺术的进步和繁荣。
一、继承——传统的承担和发展艺术的继承是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和追溯。
继承意味着承担前人的成果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续和发展。
通过对传统的学习和研究,艺术家能够汲取前人的智慧和经验,从而充实自己的艺术表达。
在继承传统中,艺术家通常会通过对经典作品的研究和理解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他们深入挖掘传统的内涵,并通过对形式语言、构图技巧、主题选择等方面的创新,将传统的元素与现代的审美需求相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继承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强调“立身行道、为文立学”,传承经典是文人墨客的自觉责任。
他们通过对古代经典著作的学习和研究,将古代文化的智慧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创造出许多卓越的艺术作品。
这种继承传统的精神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被看作是一种崇高的价值观。
二、创新——在传统基础上的突破创新是艺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艺术家通过对传统的理解和继承,融入了自己的个人观点和创造性的想象,从而开创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创新突破了传统的束缚,为艺术提供了新的创作路径和思维方式。
在艺术的创新中,艺术家通常试图寻找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新颖的艺术形式。
他们尝试着突破传统的艺术界限,挑战传统的审美观念和传统的创作方式。
通过对材料、技术和主题的创新运用,艺术家能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给观众带来新的艺术体验和感受。
在当代艺术领域中,创新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创作理念。
艺术家们通过运用新的材料、新的技术和新的视觉语言,创造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作品。
他们不仅在创作形式上有所突破,还对艺术的社会功能和价值进行了重新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当代社会问题的艺术观点和表达方式。
三、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和创新看似对立,但实际上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与发展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与发展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传统文化似乎被时代所抛弃,许多人认为传统文化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甚至被贴上了“古老”、“落后”、“无用”的标签。
然而,传统文化并非一成不变的存在,它与现代生活有着许多的交融与互补,它是我们文化的源头,也是我们文化的灵魂,是现代生活所不能替代的。
本文将围绕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积淀的结晶,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根基和精神家园。
传统文化包含了我们的语言、文学、艺术、习俗、信仰等各个方面,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和财富,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它代表了这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传承,是这个国家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华文明五千年,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库,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灵魂。
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在历史长河中延续千年,离不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交融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交融是一个历史的必然,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需要。
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体现在历史上,也体现在现代生活中。
1、传统文化与教育教育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传统文化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现代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国家意识、人文精神等,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2、传统文化与艺术传统文化与艺术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传统文化是艺术的重要来源,许多现代艺术形式都融合了传统文化元素,如京剧、民间艺术、国画、书法等,它们在现代生活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3、传统文化与社会价值观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如“仁义礼智信”、“中庸之道”、“大爱无疆”等,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
传统文化中的这些价值观念具有普适性和时代性,对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试析在生命的真诚体验里寻觅——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启示
一、我们的问题:美与美学的距离
近日读到宗白华先生批评上世纪初中国学术风气的文章,文中说,中国的学者“只有在书本上寻找各家学说的相 互关系,替他们沟通调和,从中抽出些普遍真理来做成一个学说的系统”。这话现在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陌生,而且 还感到切中时弊。因为我们当前的美学研究实际中,充斥着这种陋习。当前的美学研究已经显示出严重的理论与实 践脱离的倾向,诸多学者、学子幽闭在一室,为生计、为职称、为学位穷经皓首,埋头苦读,在理论中寻找理论, 在体系中拼凑体系。他们所从事的乃是这样的工作:先集中精力埋头于先哲经典或二手、三手的介绍性资料中,努 力寻觅挖掘,然后块块切割,拼接出自己的所谓学术成果。
由此可见,整个中国哲学一方面在学理角度追求个人内心的圣洁,追求个体行为的高尚;同时更注重在自己个 人身上,在生活现实当中实现这种哲学追求。在中国哲学的探求道路上,生命的全面彻底投入,是它题中应有之意 。同时,中国人的内在精神中,又养成了人与自然天生的和谐。中国文人特别注重在自由山水中作生命的怡养和享 受。这是众所周知的,毋庸赘述。
在这样的文化基础和逻辑道路上发展,它的当然结果就是:在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谐场景里,文人墨客可以 挥洒他们的才情,舒展他们的生命。所以,具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之济世情怀的孔子也有纵情山水的审美梦想, 当听说曾点的理想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时,夫子也不免“ 啃然叹日,吾与点也J(《论语•先进》)也正是在这样的文化基础上,展开了中国传统文人鲜活生动、丰富多彩、 热情四溢的艺术化、审美化的生存状态。
简述艺术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在艺术领域,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既承载着历史的痕迹和传统的文化,又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突破,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在本文中,将从不同层面探讨艺术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一、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艺术的继承与创新首先体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对话和融合。
传统艺术作为历史的积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传统艺术也需要与现代生活进行对接,通过创新的方式,使之焕发出新的活力。
我国的京剧,作为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近年来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推出了许多新剧目和新形式,使传统京剧焕发出了新的魅力,吸引了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
二、技术与创意的结合在当今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艺术创作也不断受到技术的影响和推动。
艺术家们在传统的创作基础上,结合当代的科技手段,创造出了许多新颖独特的作品。
数字艺术、虚拟现实艺术等新兴艺术形式的出现,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
通过技术与创意的结合,艺术作品不断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魅力,使观众在欣赏作品的也领略到了科技与艺术的独特魅力。
三、个性与传统的平衡艺术的继承与创新还需要在个性与传统之间找到平衡点。
传统的艺术积淀丰厚,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律和审美标准。
艺术家在继承传统的也需要注入自己的个性和创意,使作品更具时代感和个性化。
只有找到个性与传统之间的平衡点,艺术作品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创新,才能真正与观众产生共鸣。
总结回顾:在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是不可分割的。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技术与创意的结合、个性与传统的平衡,都是艺术继承与创新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更加重视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让艺术在不断变迁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个人观点:对于艺术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我个人认为,艺术家既要继承和传承好传统艺术,又要不断进行创新和突破,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希望未来能够看到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既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具有时代的鲜明特色。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美学专业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美学专业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一、专业的设置、招生人数及考试科目院系(招生人数)专业(招生人数)研究方向导师考试科目302哲学系(12)010106美学(1)01现当代美学研究徐碧辉①1001英语、1003俄语选一②2046美学理论基础③3083现当代美学二、导师介绍徐碧辉:哲学系硕士生导师,1963年出生。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华美学学会秘书长。
从事美学专业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美学、中国传统美学、审美教育学等。
主要著作有:《实践中的美学——中国现代性启蒙和新世纪美学建构》(2005年),《思辨的想象——20世纪中国美学主题史》(2003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2001年)。
主要论文有:《美与和谐及其社会建构》(2008年),《从人类学实践本体论到个体生存论——再论李泽厚的实践美学》(2008年),《情本体——实践美学的个体生存论维度》(2007年),《从实践美学看生态美学》(2005年),《21世纪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构想》(2002年),《实践美学的反思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2006年),《让传统进入生活—中国传统美学的继承与创新》(2003年)。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三、参考书目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
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
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
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柒柒,贰陆柒捌,伍叁柒,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发展演变而来的,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艺术、道德等传统元素,对我们的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传承和创新是保持中国传统文化活力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现代社会中,传承与创新的平衡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对历史的尊重和承认。
传承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理解和继承。
它不仅是对古代智慧的传承,也是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经典著作、古代艺术形式和传统价值观,我们能够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能够将这些经验和智慧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不仅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
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面临着经济、科技和社会变革的挑战,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保持其生命力和影响力。
创新是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它可以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使之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和审美观。
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陈出新,创造出更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和文化形式。
例如,京剧表演艺术在保留传统风格的同时,也加入了现代音乐和舞蹈元素,使之更加生动活泼。
另外,传统文化的创新还可以通过将传统价值观融入到现代社会中,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传承与创新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
首先,教育是最基本的途径,通过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从小学习并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其次,传媒是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
通过电视、网络和其他新闻媒体等途径,将传统文化的知识和价值传递给更多的人。
此外,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支持和保护力度,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平台,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
总而言之,传承与创新是保持中国传统文化活力和发展的关键。
传承是对历史的尊重和承认,创新是与时俱进,应对社会变革的需要。
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融合与创新
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融合与创新一、绪论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融合与创新是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背景下,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碰撞与交融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验,也对艺术创作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融合与创新,并进一步探讨其所带来的影响与价值。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融合1. 传统元素在现代艺术中的运用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意义与美感。
在现代艺术中,许多艺术家将传统元素巧妙地融入创作之中,使其与现代艺术形成有机的结合。
例如,在绘画中运用传统的国画技法,将传统题材与现代社会现象相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传统的剪纸艺术也可以在装置艺术中得到体现,通过设计独特的剪纸构造,结合灯光和声音特效,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空间体验。
2. 传统文化在现代表演艺术中的传承传统表演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包括传统音乐、舞蹈、戏曲等形式。
现代艺术家在传承传统表演艺术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创意与表现手法。
例如,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代表作之一,而现代艺术家通过改编与创新,将京剧元素融入到新的舞台演出中,创造出与时俱进的艺术形式。
这样的融合与创新不仅使传统表演艺术得以传承,也为现代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创新1. 跨界合作的创新形式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融合往往需要不同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等跨行业的合作使得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创新变得更为多元化。
例如,服装设计师与传统手工艺师合作,将传统的纺织工艺与现代的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独具魅力的时装作品。
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也可以借鉴传统文化中的建筑元素,使现代建筑更具文化底蕴与艺术感。
2. 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科技的进步为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数字艺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都在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融合与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当代价值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这些优秀的文化素养孕育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
传承与创新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传承保持了传统文化的独特特点和核心价值观,而创新则使传统文化更加活力四溢,更贴近现代社会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它们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价值。
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道德伦理等方面的精华。
传承意味着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递给后代。
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传达其中的精神内涵。
首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君子之道、道德修养和家国情怀,这些价值观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精神追求。
通过传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智慧和美。
其次,传承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尊师重道、孝亲敬长、诚信守约等美德,这些品质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通过传承,人们能够汲取这些美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个人素质。
最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传统文化的地位。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乃至整个民族的精神家园,通过传承,我们能够更好地维护文化自信和文化独立性,不被外来文化的冲击所动摇。
二、传统文化的创新传统文化的创新是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赋予其新的内涵和时代意义。
传统文化的创新不仅仅是重复、模仿,更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突破和发展。
首先,创新使传统文化更加贴近现代社会的需求。
传统文化作为一个传统的文化资源,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但也难免在现代社会面临一定的冲击和困境。
通过创新,我们可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其次,创新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只有通过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吸引更多的人去了解、学习和传承。
无论是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还是在传统技艺的传承中,创新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化自信视角下对本土美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绘画为例
文化自信视角下对本土美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绘画为例摘要:此今天的中国绘画的发展有很大的前沿,一个更大的前沿正在形成。
构建中国当代可以说是本土境遇下的具有价值和世界意义的文化艺术思想和形态。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这是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美术文化正处于这样的一个广阔的时代,立足于当下的时代背景,我们更应该回到传统的形式中去,回到中华传统的血脉中去。
我们这一代人注定是“混血”的一代,我们的血液里不仅仅有传统的东西,也流淌着创新的养分。
在如今的绘画中,更要挖掘探索传统文化里的精华,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本土美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关键字:乡土绘画;边疆文化;自信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92(2023)12—052—(03)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Local Art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nfidence — Taking Painting as an Example0引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璀璨历史长河中滋养出来的,绘画也随之发展。
早在人类社会还未出现文字时,就已出现了绘画。
最早可追溯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在其造型和装饰上就呈现出了原始美术的萌芽。
绘画是超越时空的存在,和自然界会凋零的花朵不同,这片花丛会盛开在它被创作出的每一天。
正如石涛所言:“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
随着时代的变迁,本土文化被赋予了不同的语境。
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艺术语言,每件绘画作品也蕴含着深深的时代烙印,既要保持传统、继承传统、发扬传统,又要富有当代中国元素、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特色、彰显文化自信。
1 本土美术文化的脉络 本土美术文化的脉络是什么样子的呢?引人深思,当今的社会虽生活在它的脉络之下,尤其是我们这一代的青年,对我们自己的中华传统艺术嗤之以鼻,一味地追求“西化”,认为只有西方的艺术才是“高大上”的艺术,而对本土的美术文化脉络的学习、继承、研究知之甚少。
浅谈中国画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
编辑 王 旭
43
代生活与风貌的新山水画,成为现代大家。他的创 新正是建立在他对传统的透彻领悟与继承的基础 上的,是对传统的继承与挽救式的创新。这使他成 为齐白石所说的“千秋万代的人物”。
当代中国画的发展离不开对伟大传统的真正 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是辉煌的,其中充满了真理, 特别在艺术领域。继承了传统才可能创作出超越 传统的作品,作品超越了传统才可能流传下来,成 为明天的传统。没有继承传统的创新是站不住脚 的,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创新要继承中国的 文化传统,同时也要借鉴外国的优秀文化,而且一 定要继承“比我们高明”的,不能继承糟粕。
格。如,在历代中国画作品中表现出的虚实、浓淡、燥润、隐显、 疏密、繁简、主宾、形神、意境等无不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对 其产生的巨大影响。
绘画作为独特的人文学科,它的发展有着自己一整套完善 独到的美学理论,这种美学原理指导着中国绘画的发展创新。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是在儒、释、道三家哲学思想交织并存中产 生的,这也是一种新的艺术观与思想视界。正是在此意义上,当 今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关键还是应当建立在传统本土文化基础 之上,民族性、地域性特色仍是其发展所应遵循的文脉所在。
2.创新要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上 目前所知的杰出美术家和他们的作品,没有凭 空成功的。他们无一不是凭借对传统精髓的透彻 理解,以传统为基础进行创造而产生伟大作品的。 以西方现代主义绘画为例,塞尚画中的几何图形是 出自古希腊的“理式”思想;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亦出 自古希腊、古罗马式的美学价值,并且吸收了非洲 的原始艺术;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派和以凡·高为 代表的后印象派都继承了之前对色彩的优秀实践 成果,凡·高等还得益于日本浮世绘的启发。与此 相反,中国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的“八五新潮美术”并 没有发展下去,它就像一条绚丽的彩虹在人们疑惑 不解的目光中悄然消失,毫无痕迹地落下了帷幕。 这是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一次冲击,但由于“橘 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没有深厚文化滋 养 的 新 事 物 ,在 浅 浅 的 沙 堆 上 就 只 能 成 为 海 市 蜃 楼。“八五新潮美术”的衰落是因为它的传统不在中 国,人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并继承国外的优秀文化传 统。
现代设计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5篇范文)
现代设计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5篇范文)第一篇:现代设计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现代设计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内容摘要]设计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在文化的参与和制约下展开和完成并体现出当时文化的风貌。
不同的民族文化有着不同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心理结构或者说是文化心理逻辑,反映出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它们在工业产品、建筑、服饰、环境建设等设计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纵观设计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任何时代的设计都是与当地的民族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关键词] 儒家文化;天人合一;中庸;中国的的民族文化是什么?是儒学文化。
这些文化随着具体的事物通过视觉表现出来,如国画、书法、易经、禅学、五行八卦等等。
这就是一种文化,是现代设计在中国的源泉。
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中庸思想对于对现代设计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正因为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设计才更具本土特色,更具深厚的文化内涵,儒家思想对中国设计的影响,是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立足世界的根本。
现在设计是怎样体现儒家思想的呢?换句话说儒家思想是怎么样渗透到现代设计中的呢,这个问题我只能说是潜移默化的,比如说我们中国人自己本人,在有的时候我们自己没有感觉到我们所具有什么样的儒家思想的品质,国人的谦虚、忠厚这也许是我们渗透到骨子里的品质。
设计也是一样的,传统思想不留痕迹的渗透在设计当中,这才是真正的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设计,而不是表面看起来很有中国味道的,比如说:在家的墙上挂一副名人字画,在客厅里摆上一把明式椅子,这些都不是真正的设计只是设计的一个附属品而已。
下面我们就通过案例来说明一下:案例1:苏州博物馆(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包括三个方面:天和、心和、人和,它是三者的综合。
天和即与天合,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自由相处。
苏州博物馆设计者是贝利铭,他的作品可以说是把中国传统文化运用的如火纯清,博物馆在设计时为了不打破原有的格局和充分考虑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采用了地上一层和地下一层的模式,在这里充分考虑到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新馆在设计时巧妙的借助水面,与紧挨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这风格上也表现出了与周边环境形似而神不是却为一体的效果。
“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中学主题班会教案2篇
“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中学主题班会教案2篇教案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征;2.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3.认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式;4.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传统文化的图片,让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说出所看到的传统文化内容和特征。
二、展示(10分钟)1.教师向全班展示一些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符号、建筑、艺术品、食品等,简要介绍它们的历史、渊源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2.教师播放视频,介绍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和价值。
三、讲解(15分钟)1.教师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征,包括历史、地域、民族等多个方面;2.教师讲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包括文化传承、价值观传承、美学体验等方面。
四、交流(2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传统文化元素,分享传统文化故事、歌曲和游戏等,让大家共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2.讨论如何保护传统文化,如何在不违背传统文化的前提下进行创新。
五、总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2.对保护传统文化和创新传统文化提出建议。
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介绍一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该文化遗产的含义、历史背景和保护现状。
【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通过讲解和交流,让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的特征和价值,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教学方法以展示、讲解和交流为主,尽量使课堂生动有趣,能让学生看懂并爱上传统文化。
教案二: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认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源远流长;3.了解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方式;4.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传统文化的诸多传承方式,如经书传承、文艺传承、民乐传承等,并请同学们讲述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审美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审美的关系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传统文化的国家,而美学审美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审美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本文将就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审美的关系作详细探讨,旨在加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审美价值的认识。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中国传统文化是指源自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
其中,儒家文化、道家思想、释家禅宗等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包括尊重、均衡、协调、和谐等,这些特征影响了人们对于美的认知和追求。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美学审美的影响1. 审美观念: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了人们特定的审美观念,包括“以文修身”、“礼仪之邦”等。
这些观念塑造了中国人的审美取向,强调内在修养、外在礼仪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2. 艺术表现形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诗词、书画等艺术形式,通过优美的表现方式传递情感和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形神兼备”,即对于艺术作品的形式美和精神美的追求。
这种审美观念也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发展。
3. 美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如“天人合一”、“致良知”等,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
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人对于美的感知和审美追求,以及对于自然美、精神美的关注。
三、美学审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1. 美学认识方法:美学审美提供了一种观察、分析和理解美的方法和途径,丰富了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通过美学审美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的内涵和价值。
2. 艺术创作:美学审美对于艺术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引导艺术家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美的元素,融入当代艺术创作中。
美学审美的视角为中国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
3. 文化传承:美学审美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美学审美的引领,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在当代社会传承和弘扬,让更多的人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论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与创新
文艺研究论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与创新文/杨晓犁摘要:我国历史文化悠久,传统文化则是我国历史文化悠久的见证,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流传至今依托的是高超精湛的技艺,以及中国独有的风范,从而使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健康持续的发展,并且成为了古代文明的遗产,继而为我国文化增添了多种色彩。
因而,需要对传统工艺美术进行继承与创新,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继承创新;策略一、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美学特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内涵博大精深,传承至今的传统工艺美术极具中华民族特色,同时,具有风尚高雅、境界独到的工艺样式。
传统工艺具有象征性、工巧性、天趣性、灵动性以及和谐性等特征,并且通过工艺美术品使得这些特征都一一展现出来,展现了我国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进程。
我国的工艺美术博大精深,每个历史时期、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文化艺术,每一种文化艺术都反映出当时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
二、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继承创新的必要性(一)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世界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时代,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多,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我国地广人茂,文化早已经向全世界发展,站在商业角度来讲,市场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名列前茅,在世界上占有太大的比重,从而决定了中华文化融入现代化的产品设计中是前途无量的,潜力无穷的。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中国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工艺美术这一文化也是世界文化瑰宝,因而,要对中国工艺美术进行继承和创新,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中国当前形势所迫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炎黄子孙的信仰,也正是依托这种信仰,使得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得以继承下来,没有文化根基的信仰也是付之东流。
但是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现代工业设计纷纷效仿西方国家的设计,融入大量的西方元素,从而将中国的传统理念抛之脑后,跟着西方老外的设计走,这种发展模式容易使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元素消失的无影无踪。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与创新-高中作文800字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与创新-高中作文800字标题: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与创新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交融和创新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既能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又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我们民族历史的记忆和精神的寄托。
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元素,如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都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因此,我们应该珍视和保护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努力将其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去。
然而,我们也不能盲目地照搬传统的形式,而应该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地进行创新。
因为只有通过创新,才能使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社会。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来传播和展示传统文化;也可以借鉴西方文化的优点,如个人主义、民主自由等,来丰富和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
同时,我们也应该鼓励和支持那些勇于探索和实践的人们。
他们可能是艺术家、设计师、教育家等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用他们的智慧和才华,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与创新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总的来说,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与创新,是一种动态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探索和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尊重传统,但不能拘泥于传统;我们需要接受新事物,但不能盲目追求新奇。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和谐共生,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我想引用一句名言作为结尾:“唯有深入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一个国家和民族才会有真正的自尊和自信。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传统与创新的结合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
在这个面临着不断变革的时代里,传统和创新的结合成为了一种趋势。
传统是我们过去的经验和文化积淀,而创新则是对现有传统的突破和改进。
在许多领域,传统和创新的结合都产生了显著的效果,这使得我们能够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新的突破。
一、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在艺术领域的应用在艺术领域,传统与创新的结合能够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和独特的艺术形式。
传统艺术是我国悠久的艺术文化传统,如京剧、中国画等。
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方式,代表着我们的传统文化。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传统艺术形式也面临着挑战。
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艺术家们不断尝试将创新元素融入传统艺术中。
比如,一些京剧演员会适当地增加一些现代元素,使用更加时尚的服装和舞台设计来吸引年轻观众的关注,从而使传统艺术更具现代感。
二、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在科技领域,传统与创新的结合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划时代的发明和创造。
传统科技包括以前我们熟悉的一些技术,如电话、电视等。
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目睹了许多新技术的出现,如移动支付、人工智能等。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是经过对传统技术的改进和发展而来的。
举个例子,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支付方式之一。
它结合了传统的金融系统和现代的移动通信技术,使得我们能够方便地通过手机进行支付。
这种结合不仅提高了支付的效率,也改变了我们支付的方式。
而人工智能的应用也是传统与创新结合的一个典型案例。
通过利用传统的算法和数据处理技术,人工智能能够模仿和超越人类的思维能力,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处理复杂的问题。
三、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在传媒领域的应用在传媒领域,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为我们带来了更加多样化和丰富的信息传递方式。
传统的传媒包括电视、广播等,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也逐渐崭露头角,如微信、微博等平台。
这些新媒体的出现为传统传媒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同时也为传统传媒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科技学院艺术学院美学论文论文题目:让传统进入生活——中国传统美学的继承与创新系部艺术学院专业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班级101 班学生姓名杨艺博学号20100425105指导教师刘丽琼2012年12月26日中文摘要——中国传统美学的继承与创新摘要:中国传统美学的继承和发展创新并使之与现代设计相融合,一直以来都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
这篇文章就从传统美学与现当代美学思想联系在一起进行浅显的比较研究。
中国传统美学作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是像商品一样可随意抛弃的,而是犹如集体无意识巳进入了每个华夏人的精神结构之中,是无法摆脱的。
但在我们的生活中西文化不断地碰撞、融合既是中国现代美学产生、发展的文化背景,又是中国现代美学理论建构的思想资源。
否定传统、民族虚无主义表现极为突出。
这是错误的。
我们要坚持审美世俗本性,发扬中华审美传统。
关键词:中国传统美学现代美学文化AbstractChi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of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integration with modern design, has been the social from all walks of life concern. This article from 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and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in contact together with plain comparative study.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esthetics as the essence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is not like merchandise will abandon, but like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has entered every Chinese people's spirit of structure, there is no way to get rid of. But in our life constantly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collision and fusion of Chinese modern aesthetics is cre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is the Chinese modern aesthetics theory construction thought resources. Negative tradition, national nihilism performance is very outstanding. This is wrong. We will adhere to the aesthetic secular nature, carry forward the Chinese aesthetic tradition.Key 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Modern design culture1、中国传统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标准、规律的一门综合性人文科学,是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一个重要分支。
自美学思想产生至今两千余年来,美学与生活一直有着很深的渊源。
在古代美学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完整的美学学科,但却有了极为丰富的美学思想。
研究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精粹,对于丰富中国现代美学,促进现代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中国传统美学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渊源流长,图形是传统文化形成的开端。
据有历史记载以来就有古人类使用图形来传达思想与沟通感情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是吸取了所有优秀文化并经过高度提炼出的因子,其中包含了文字、人文建筑、民族风俗、文艺及历史人物等等能反应民族个性的一切形式。
传统文化元素一种精神内核。
文化研究者们认为,文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时期:口传文化时期、印刷后再次走向融合。
在口传文化与手写文化前期,审美与生活曾经是混沌一体、不分彼此。
那时审美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譬如在远古时期象牙针既是生活工具也是心爱的限是很模糊混淆在一起的,或者说当时审美还没有从生活中分娩出来,人的审美意识还萌动在生活实践的母胎中。
在手写文化后期,纸张出现了,审美意识逐渐“独立”出来了。
此时审美与生活开始疏远。
审美不在是平常百姓的生活中体现。
审美成为“帝王”审美。
这对审美艺术的独立发展是一个重大促进,特别是印刷时代的到来,为审美的独立发展提供了可能。
此时,它以“精英化”、“贵族化”甚至“神圣化”姿态与“生活”拉开距离,审美被供奉在高高的奥林匹亚山顶上。
比如说,在古代,好的绣娘都会请到皇宫中位皇族服务。
有许多的发饰服饰甚至是一种颜色,民间的百姓都不能用。
那是的审美是一种高高在上的享受,只有皇族和达官贵人才能享受。
但是人们认为,正因为审美与生活不同,它才是审美艺术,而且,似乎离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越远,越是高高在上,就越是好的审美艺术。
与那时的社会状况和精神理念相应,审美活动被认为是高于生活的创造。
审美艺术品被认为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产物,是超越凡俗的圣果。
物以稀为贵,越是少生活中见不到的东西人们越是喜欢。
大臣们总是将稀有的东西作为贡品奉献给皇家。
于此,审美艺术活便成为因为是精英者的活动,人上人的活动,高雅人的高雅活动。
审美艺术作品也就被看作与凡俗生活不同的高雅、特殊、精贵之物。
这样就把审美艺术家与普通人隔离开来,给艺术家戴上天才桂冠。
总之,这一时期把美学与生活区别开来,强调美学与生活的距离。
自此就是印刷时期和电子时期。
人们的生活开始步入了现代化时代。
中国传统美学也随着生活的演变发生了变化。
中国传统美学中有许多富有现代意味的东西,和西方现当代美学中的一些思想有着相通的地方,但又有着自身独特性和不可磨灭的优势。
比如说:在现在社会,中国传统文化更是设计界创意的主要来源。
如红灯笼、京剧中的脸谱、中秋圆月、少林功夫、文房四宝、琴棋书画、古玩家具、篆刻印章、中国红、中国结等等,这些都已是设计中的热门符号。
我们可以在现代生活中随意可见他们的身影。
但是在运用传统文化元素时必须意识到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不仅仅是一种图案,而是由中国传统文化派生出来,是体现传统文化精神的一种载体,在设计创意中运用这些元素可以使设计作品与受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和中国人的情感是一脉相承的。
2.现当代美学中国现代美学是在西方美学思想影响下产生、发展的。
它是中国本土传统文化与西方外来文化交流、碰撞与融合的产物。
虽然中国现代美学已有百年历史,老辈艺术家们对美学学科建设和美学理论建构做了多方面的尝试和探讨,留下了丰富遗产。
但是,由于人们对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两者的特征、价值取向、生命活力及长处、短处缺乏真正的认识,因此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常常陷于盲目状态。
长期以来乃至于现在,人们普遍认为,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走在我们前头,因而其文学艺术也先进于我们。
正是出于这种认识,五四“文学革命”诸君用西方文学艺术的悲剧精神和写实主义方法为标准,批判、否定中国文学、戏剧、小说、绘画及其大团圆精神。
这种认识直到20世纪3 0年代之后才逐渐有所改变,但50年代以后又出现照搬前苏联美学和文艺理论的状况。
这是值得深思的。
中西文学艺术分属于两种很不相同的文化体系,各有自己的民族特点,不能从西方科学技术先进的事实中推断出西方文学艺术也同样先进的结论。
总而言之:大量借鉴引进西方理论,选择自己认为可行的理论来建构各自的美学体系,是中国现代美学的一大特色。
各美学学说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关系。
从根本上说,在中国只有一个从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出发来探讨中国当下美学问题的美学体系,只能说是对美学本身的问题关注的程度如何而已。
如生命美学等对美学本身的问题就观照得更多更深入些。
总之.各学说提法各异,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体系。
就当今而言,互联网的时代社会各界交流密切。
中西美学不断的融化出新。
就此对于我们来说,中国特色美学体系必须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能抛弃历史,否则未来美学的发展便会失去根基,没有了生长发展的土壤。
也就是说,中国未来美学的发展既要吸收西方美学的异质因素并加以消化,同时又必须扎根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才能具有自己的独创性与民族特点。
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体系。
这样的中西比较既反对“全盘西化”,又反对“抱残守缺”。
二是中西美学比较研究要求研究者采取平等对话的方式。
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对中西文化各自的优越性、局限性和生命活力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才能清除“欧洲文化中心主义”的影响,才能正确掌握比较的标准。
三是中西美学比较要求研究者对中西文化有基本的了解、体验,对自己所比较的范围要有系统深入地研究,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做出独到的建树。
结论综上所述,我们应以中华审美独特性材料为基础,提出一些对研究人类审美意识发展史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并解决一些西方美学尚未提出,或虽已经提出但还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然后将中华传统审美智慧融入人类美学共享性知识体系之中,如此才能提升中国美学研究的学术价值。
使现代化的美学更多的加入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
让“现代化美学”摆脱“西化”的说法。
使广大学者在学习中更多的感受到中国传统美学精髓带来的艺术震撼。
感受中国的独特的美学。
审美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起点。
中国有深厚的以审美乐生的文化传统,自然审美、工艺审美、生活审美和艺术审美,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
立足中国实际,充分考虑中国人自己的美学理论背景,以民族特色文化为依托。
吸取西方理论的优秀成果,建构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体系,才是正道。
参考文献1.中国美学百年回顾作者:邹其昌发布时间:2007年2.试析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作者:张品良发布时间:2010年3. 试论传统美学与视觉传达设计作者:王静时间:2010年4.《当代艺术》作者:克劳斯·霍内夫江苏美术出版社, 发布时间:1995年致谢本文的写作过程中我不断的吸取知识不单是在老师课堂的讲解上,还有刻下搜集资料。
学习美学。
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刘丽琼,半年来她在学习上一直悉心指导,严格要求、热情鼓励,特别是去新乡平原博物馆为我创造了很多学习提高的机会。
在他们对我的帮助不只是课本上的,更深入到对自我价值观的塑造和对生活的品味,我想“美学”的学习对我来说,对我的一生来说都是受益无穷的,我会让它伴随我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当你意识到又充实了一天或是一些人一些事让你觉得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