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 16.1 生命的诞生教案 苏教版
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16.1 生命的诞生 教案 (1)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习效果,使生物课上得生动,有趣,高效,故本节课将猜想、观看实验、合作、交流与讨论贯穿整个教学之中。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利用多媒体的环境教学。首先要求学生课前上网查阅收集生命起源的证据材料,要求老师准备好课件。
明白生命起源的地球环境。教师课前收集资料图片。
3:引入学习目标:这样的环境有没有可能产生生命?引出学习内容:生命的诞生。
提出主题问题。
明确学习目标,
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4: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生命诞生的资料,
倾听各小组的讨论情况。
学生分小组讨论不同的生命诞生的假说。
让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世界观和认识观,知道后面的米勒实验的结论也仅仅只是一种假说。资料来自于学生课前的收集。
问题:实验中的气体是什么?火花放电有什么用有?加热水是什么原因?试验后产生了什么新物质?该实验说明了什么?
看书、讨论、回答问题。
使学生认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
8:引导学生得出生命起源的第二步结论。
提问引导。
看教材的文字,回答问题。
使学生认识生命起源的第二步。资料来源于课本。
9:引导学生认识生命起源的第三步。
5:教师启发: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当时的条件下由非生命的物质产生的。
总结小组讨论,讲解知识点。问学生非生命的物质是什么?
分析思考。
启发学生认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
6:提问:原始的大气成分是什么?引出米勒实验。
提问。
看书,回答问题。
启发学生认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资料来自于教师课前的准备
16.1生命的诞生优秀教学案例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苏教版)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16.1生命的诞生”这一章节时,我会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展示一些关于生命起源和发展的生动场景,如胚胎发育过程、细胞分裂等。通过这些生动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美妙,引发他们对生命起源和发展的思考。同时,我还会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一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如“我们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起源和发展的过程。这些问题既包括对细胞结构、功能和分裂的基本理解,也包括对生物生殖和发育的深入探究。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寻找答案,从而深入理解生命的诞生。
3.引导学生尊重科学、崇尚科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学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学会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情感教育的融入,以人性化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来感染学生,使他们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16.1生命的诞生”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注重情景的创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我会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展示一些关于生命起源和发展的生动场景,如胚胎发育过程、细胞分裂等。通过这些生动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美妙,引发他们对生命起源和发展的思考。同时,我还会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联系自身和周围的生命现象,增强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16.1生命的诞生”这一章节的新知识时,我会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图表、模型等教学资源,系统地讲解生命的起源、细胞的基本结构、功能和分裂过程,以及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等方面的知识。在讲解过程中,我会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生命起源和发展的脉络。同时,我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与他们互动,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16.1《生命的诞生》教案教学设计
《生命的诞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2、了解地球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3、理解生命起源的实验探究。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模拟”实验投影片的观察,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人类起源的教学,达到对学生的无神论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原始地球表面的变化、化学进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生命起源是化学进化的结果。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周密的教学设计,用powerpoint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通过报刊、杂志和网站,搜集物种起源的资料。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生命的诞生今天我们将要探究一个很有趣,也很有意义的话题。
前面章节我们一起走进了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这些生物世界里有:五彩缤纷的植物、千姿百态的动物、神奇的微生物。
植物、动物、微生物都是有生命的,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哪里来的呢?导入—生命的诞生。
活动2【活动】生命如何起源?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最早的生命在地球上是如何起源的?最早的生物又是怎样的?让学生做出猜想,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的引导和指导。
活动3【讲授】人类对生命起源的认识过程1、神造论2、自生论(1)自生论的观点。
(2)自生论举例。
(3)17世纪意大利医生F.Redi用实验证明腐肉不能生出苍蝇:讲解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的比较及原因分析。
(4)1860年巴斯德用实验证明肉汤不能生出微生物:肉汤腐败是由环境中的微生物进入肉汤引起的,从而彻底否认了“自生”的说法。
3、宇宙生命论(1)宇宙生命论。
(2)观点正、误解读。
4、化学演化说: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适宜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这一假说普遍为广大学者所认同。
活动4【活动】生命起源的过程原始地球假想图,有无可能产生原始生命?米勒实验为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说提供了实验依据。
生命的诞生-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生命的诞生-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命诞生的基本过程,能够简单描述生命诞生的几个阶段。
2.了解每种生物的生命诞生的不同之处,能够简单解释不同生物的生命诞生适应环境的原因。
3.了解细胞的基本构造与功能,能够简单描述细胞内部的运作机制。
二、教学重点1.生命诞生的基本过程。
2.不同生物的生命诞生适应环境的原因。
3.细胞的基本构造与功能。
三、教学难点1.细胞的基本构造和特点。
2.生命诞生的适应环境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你们是否见过小动物、小植物的生长过程?你们认为生命是怎么来的?2.结合教案主题,引入主题:今天咱们将学习关于生命的诞生的这一重要问题。
2. 讲授与讨论环节1.课堂PPT:项目一:生命的诞生与演化–生命的基本特征和概念介绍–生命的诞生–生命的演化2.课堂PPT:项目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发现和发展史–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功能3.导入讨论:为什么每种生物的诞生都不一样呢?与环境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植物的诞生和动物的诞生不同?请同学们讨论并得出结论。
3. 实验环节1.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并进行简单的实验验证。
2.结合实验结果,让同学讨论怎么样的细胞更具有适应性。
4. 总结与评价1.回顾课堂笔记,整理基础知识要点。
2.分组展开简洁精彩的总结报告,时间不超过五分钟,积极评价、点评。
3.课后,布置相关作业。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细胞结构、功能的了解程度。
2.学生对生命诞生及其适应环境原因的理解程度。
3.学生在实验环节中的动手实验和第一手观察的情况。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生命的诞生》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生命的诞生》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变;2.掌握生命诞生的基本过程;3.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适应性;4.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生命的起源和演变;2.生命诞生的基本过程;3.生命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探究法;3.讨论法;4.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1. 生命的起源和演变教学目标: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变。
教学内容:1. 生命的起源;2. 生命的演变。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1.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记录:你们所知道的生命起源的理论有哪些?对于这些理论,你有什么看法或疑问?2.指导学生了解生命起源的理论:化学起源学说、天外来生说、共生起源说。
3.带领学生回顾生命的演变历程:单细胞生物的出现、生物多样性的出现、智人的出现。
4.结合实例,让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单细胞生物,探究单细胞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 生命诞生的基本过程教学目标:掌握生命诞生的基本过程。
教学内容:1. 生命起源和分化;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1.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制备透明的蛋白质原液、将蛋白质原液加入各种饱和度的盐水中,观察蛋白质颗粒的运动变化。
2.带领学生认识细胞,了解细胞结构和功能,突出重点介绍原核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共同点。
3.引入实验考虑:证明生命起源的过程中,细胞膜的出现与生物体的分化相关,细胞膜是生命产生的关键。
4.让学生进行“仿生设计”实验:选择生物体中的一部分进行研究,制作细胞膜素材,模拟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推测生命起源过程中细胞膜的出现与细胞的分化有何关系。
3. 生命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教学目标: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教学内容:1. 生命的多样性;2. 生命的适应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1.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地球上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与生态环境有何关系?演化论如何解释生物适应环境及生命的多样性?2.整合学生的讨论内容,介绍适应性进化和掌握选择的基本概念。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16.1《生命的诞生》教案
第一节生命的诞生教学目标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2.举例说出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
3.学会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认识生命的起源,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2.举例说出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
教学难点: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突破策略:学生通过图片、Flash课件等直观手段进入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情境,继而对实验展开讨论,有助于对生命起源过程第一步(即如何由原始大气到有机分子演变)的理解,进而理解生命起源的全过程,树立生命的物质性观点,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宇宙观。
另外,通过讨论,还可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方法1.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针对这一要求以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为了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愉快学习,使生物课上得生动,有趣,高效,故本节课将猜想、观看实验、合作、交流与讨论贯穿整个教学之中。
2.在教法的选择上我综合应用目标导学、讲授、讨论、以及多媒体课件演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索研究,步步深入,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3.创设情境,让学生边看课件演示边思考,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把抽象的人类起源知识建构成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课前通过上网、查资料等方式收集有关原始地球条件的资料,以及对生命起源的各种假说。
本节的内容抽象、理论化,但也不乏乐趣,学生应充分发挥想象力,再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进入情境,推理生命起源教学过程:【导入】课件展示:出示大量的图片,看看我们可爱的朋友当我们参观动物园、植物园和水族馆的时候,当我们在森林,草原和田间漫步的时候,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生命世界的奇异和浩瀚。
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万类霜天竞自由。
苏教生物八上5.16.1生命的诞生经典教案设计
苏教版生物八上生命的诞生经典教案设计第十六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一章生命的诞生一、教材分析“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初中生物八年级〔上〕第十六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中的第一节的内容。
谈到生物的进化,自然要先探讨有关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可以说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但本节的内容与传统的教科书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具有一定开放性和伸缩性,这无疑加大了教学的难度。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扣课程标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一定的资料向学生提出了生命起源的几种不同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生命起源的知识一直是学生感兴趣、想探索的一个问题。
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关于生命起源的相关知识,但对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却不甚清楚。
所以,让学生课前进行材料的收集,描述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此根底上能进一步科学的认识生命的起源。
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关于生命起源的有关假说。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过程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疑心的品质。
〔2〕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关注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难点:“化学演化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五、课时按排 1 课时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师的主导活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旁注一、创设图片展示〔广袤的宇宙、绚丽的银创设情河、灿烂的太阳系行星、蔚蓝的地景,设疑球〕1/6苏教版生物八上生命的诞生经典教案设计导入广袤的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学生欣赏并进行质疑姿百态的生命。
5856.苏教初中生物八上《第5单元 第16章 第1节 生命的诞生》word教案 (3)
课题生命的诞生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举例说出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重点难点重点: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2.举例说出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难点: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教法选择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课型新授课前准备收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资料和有关化学进化过程的资料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时数第1课时备课总数第15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引言:当我们参观动物园、植物园和水族馆的时候,当我们在森林,草原和田间漫步的时候,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生命世界的奇异和浩瀚。
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万类霜天竞自由。
我们不禁要问:这样一个种类繁多的世界是怎样产生的呢?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又是如何诞生的呢?二.新课教学出示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各种假说:1.神创说: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是由上帝设计创造的。
2.自然发生说:认为生命物质可随时从非生命物质直接迅速产生出来(如:腐肉生蛆)。
3.宇宙发生说:认为生命来自其他星球,某些微生物的孢子可以附着在星际尘埃颗粒上而到达地球,从而使地球具有初始的生命。
出示大量的图片,看看我们可爱的朋友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点评请同学们分析这四种假说,说说你同意哪种说法,看看哪一种假说发生的可能性最大?发表自己的观点。
自由发表看法,经过议论,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化学进化说。
其他三种说法都不成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4.化学进化说:生命在历史早期特殊环境中,由非生命物质经历长期的化学进化过程而产生的。
三.原始生命诞生的过程:化学进化说生命究竟如何起源呢?我们一起回到40亿年前的地球上去看看(视频)述:从影片中我们了解到原始大气中包含有CO2、H2O、H2、NH3、CH4、N2。
米勒实验述:为了研究生命的起源,1953年美国科学家米勒做了著名的“米勒实验”问:米勒实验的过程是怎样的?(动画)思考:实验结果怎样?这样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述:这也是生命起源的第一步述:为了揭开生命起源之谜,许多科学家做了不懈的努力,到目前依旧众说纷纭述: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呢?小结原始生命诞生的过程: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原始单细胞生物四.课堂评价五.布置作业播放视频讲述观看要点提出思考问题地球上最初有没有生命?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引导学生分析米勒的实验请大家阅读65页最后一段找出答案总结生命产生的三步出示课堂评价测试题观看视频自由辩论分组讨论看屏幕,做练习思考讨论作业设置同步配套练习教学反思等级评价(A/B/C/D)检查签阅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评价:时间:签查(盖章):(赠品不喜欢可以删除)期末学生评语选粹◆品学皆优◆你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案 16.1生命的诞生
潞城市一中初中部课堂教学设计导案
编写教师:闫彩丽审核教师:2017年10月17日
自
学展
示7min 活动一:原始大气和米勒实验
要求:观看视频,说出原始大气的成分和条件;
1、通过观看视频,描述原始大气环境。
2、原始大气中的成分有、、、;与现在大气环境相比,缺少了。
探
究展
示20min 活动二:米勒实验
要求:概述米勒实验;
活动三:生命起源的过程
要求:说出生命起源的三个过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1、在米勒实验中A位置存在的气体有哪些?
2、该实验装置中正负电极的作用是什么?
3、在实验过后,米勒检测了C处的溶液中产生了哪钟
有机小分子?。
苏教版生物八上5161 生命的诞生学案设计无答案.doc
第16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一节生命的诞生总课时:14、15班级:小组:姓名:小组内评价:【学习目标】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2、举例说出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重点、难点】: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2、举例说出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导入新课】生命是什么?生命是怎样诞生的?从古到今,这.些问题争论了几千年。
过.去,人们只有通过想像的神话宗教来作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我国的“女蜗造人”,西方的“上帝创世”等,但这些都不能代替科学的答案。
195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一年轻的毕业生斯唐来-米勒获悉了尤利和奥巴林提出的还原性原始大气的假设时,灵机一动,进行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模拟实验,竟意外地从无机物中获得了氨基酸等一些重要的构成生命基础物质的有机小分子。
从此揭开了生命起源的“神秘面纱”。
这一节我们就来了解生命的诞生历程。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53-56页,完成下列题目。
1.___________________ 原始大气中含有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 等。
2.米勒的试验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原是地球上的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是能够转变为___________ 的。
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中,火花放电的作用是模拟原是地球上的____ 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命起源的第二步是由合成蛋白质、核酸等_______________ 。
4.生命起源的第三步是原始大气中的气体在雷电、射线等的长期作用下,形成许多简单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随雨水最终汇集到 ______________ 中,通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最后逐渐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进一步形成原始的_____________ 。
【小组合作探究】:1.对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的总结。
(1)火花放电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内输入的气体主要是;(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米勒提出的问题是;(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米勒作出的假设是;(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米勒在实验中搜集到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米勒得出的结论是-2.简单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苏教版初中生物八上5.16.1 生命的诞生 教案
八年级生物第十六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一节:生命的诞生【设计依据与构想】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之一,也是学生愿意学习、了解和乐于参与的话题,而且很多学生通过书刊、电视等媒体,对生命的起源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本节课根据教师所掌握的材料以及学生获取信息的程度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展示多媒体课件,以及精心设计疑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本节课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从中体验探索生命起源的乐趣。
科学总是从好奇心开始的,作出各种假设,经过重重关卡,最后寻找到真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原始地球为生命起源提供的条件。
2、了解生命起源化学进化的大致过程。
3、了解“米勒实验”及其说明的问题。
能力目标1、通过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培养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命起源的进化顺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生命起源化学进化的过程,渗透生命物质变化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观点。
2、通过了解我国探索生命起源所取得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教学难点解释米勒实验和描述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课时计划】1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有关生命起源的视频资料,米勒实验的flash动画等。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资料和有关化学进化过程的资料。
【教学流程及分析】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入:出示大量的图片,认识自然界种各种各样的生物,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万类霜天竞自由。
我们不禁要问:这样一个种类繁多的世界是怎样产生的呢?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又是如何诞生的呢?(激发学生兴趣)学生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
(设计思想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去寻找、去认同,把学生原有的知识提取出来,把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出来,这样的教学就有了成功的基础!)二、新课教学“读一读”“议一议”[板书】一、早期生命诞生的各种说法教师引导,学生看书:了解早期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各种假说1、神创说: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是由上帝设计创造的。
八年级生物上册16.1《生命的诞生》教案苏教版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生物进化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生物进化的认识和理解。
5.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报告,学生将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会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6.实践应用能力:学生将能够将所学的生物进化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生物进化现象,理解生物进化对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并能够提出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学生对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回答测试问题,显示出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也有部分学生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存在失误,需要进一步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4.作业完成情况: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良好,大部分学生能够按时提交作业,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作业中反映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但也存在一些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不够准确,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导和辅导。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16.1生命的诞生说课稿八年级生物上册备课说课稿(苏教版)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
1.部分学生对生命起源和演化过程的抽象理解能力不足;
2.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安全和规范方面的问题;
3.课堂互动可能不够充分,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在教学中:
1.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3.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互动方式
为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解答和引导,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2.生生互动:设计小组讨论、实验合作和分享交流等环节,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安排实验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简单的模拟实验,如模拟原始地球环境中的化学反应,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4.组织研究性学习活动,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生命起源和演化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知道米勒-尤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理解生命诞生的可能性;
3.掌握地球上生命的演化历程,认识生命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生命起源学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米勒-尤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探讨生命演化历程,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和推理。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采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式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6.1生命的诞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讲授:用于讲解生命的诞生、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等理论知识,通过清晰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生命的诞生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生命的诞生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生命的诞生。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生命的诞生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知识点梳理
1.生命的起源:
-地球的早期环境:高温、无氧、紫外线辐射等。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生命的诞生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命的诞生的重要性和意义。
b.解题过程的合理性:评价学生的解题过程是否合理,是否遵循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c.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如书写是否规范、数据是否准确等。
d.改进建议: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反馈方式包括:
a.书面反馈:在学生的作业上批注,指出问题所在,给出改进建议。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生命的诞生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16.1生命的诞生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生物上册备课优秀教学案例(苏教版)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我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己,提升自己。
3.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如设置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
3.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获取生物学信息,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4.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如观察实验、制作模型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独特。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4.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尊重事实、诚实守信、勇于创新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在评价方面,我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4.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2.设计小组讨论话题,如“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哪些?如何解释生物多样性?”等,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深化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苏教版生物八上16.1《生命的诞生》教案
第一节生命的诞生1教学目标1、说出原始地球为原始生命提供的条件。
2、描述生命起源化学进化的大致过程。
3、说出米勒实验及其说明的问题。
2学情分析生命的起源是科学家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很多学生通过书刊和媒体对此已有了初步的了解。
本节课根据学生获取信息的程度和能力,在教学中展示多媒体课件,以及精心设计疑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好本节后学生的理性思考和推理能力将会得到较大的提高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描述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描述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1、导入:出示图片,表现生命的神奇与美丽引言:面对如此神奇而又美丽的生命世界,我们不禁要问:这样一个种类繁多的世界是怎样产生的呢?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又是如何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这个热点——生命的起源。
活动2【讲授】二2、用ppt出示自学指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54页,并讨论出示的问题。
你在教材中发现了生命起源的哪几种观点?你认同这些观点吗?为什么?你还知道关于生命起源的其他观点吗?说说你对各种观点的看法。
板书:一、生命起源的几种观点学生阐述所知观点,教师给予鼓励。
具体介绍学生不熟悉或不知道的几种观点,并配以幻灯图片演示。
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些说法都不成立。
3、阅读55页第二段并思考:地球的年龄大约为多少年?根据科学家的推测,刚刚形成的原始地球状况如何?原始大气有哪些主要成分?在这样的地球条件下有没有可能产生原始的生命呢?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鼓励。
4、共同学习美国科学家米勒为了回答上面第四个问题所进行的一个实验。
讨论下列问题:米勒实验中火花放电的作用是什么?米勒实验能够说明什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纠正或鼓励。
5、阅读55页最后一段和56页说说你了解到的生命起源的几个步骤。
人们推测的生命起源的三个步骤分别是什么?科学家们是否证实了着这些步骤的发生?(第一阶段:推测已经得到证实。
16.1生命的诞生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上册备课教学设计(苏教版)
1.通过学习生命的诞生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实验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4.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课后阅读:推荐一本关于生命科学或生物多样性的书籍,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并撰写一篇读后感,字数不限。此作业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思辨能力。
作业提交时间:一周后。
注意事项:
1.作业要求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2.作业提交前,请学生认真检查,确保内容完整、字迹清晰。
3.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4.强化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环境,培养其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生命的起源和生命诞生的条件,特别是原始生命的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过程。
2.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及其在生物分类中的应用。
(二)讲授新知
1.生命的起源与诞生
-讲解原始地球的环境,为学生揭示生命诞生的外部条件。
-介绍原始生命的形成过程,以及生物进化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命诞生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
2.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阐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如自然选择、遗传变异等。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视频播放等,激发学生对生命诞生过程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16.1 生命的诞生 教案 (3)
地球上生命的诞生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地球上生命的诞生》一节是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的内容。
关于生物的进化问题,必要探讨有关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因此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
但本节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紧扣课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生命起源的几种不同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训练学生的推测能力,理解证据和科学推测之间的关系,从而体验到探索生命起源的过程和意义。
2 学情分析关于地球上生命的诞生,一直是学生感兴趣、想探索的一个问题。
初二的学生,通过常识和经验积累,或多或少接触过一些关于生命起源的知识,但对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却不清楚。
因此,教师要收集好有关生命起源的丰富资源,通过生物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利用资料分析和视频,对生命起源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能进一步科学地认识生命的起源。
在探究生命起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分析推测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生命诞生的过程2、理解米勒实验过程和结论3、关注生命诞生的不同观点,培养学生分析推测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利用资料分析及视频,学生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尝试运用证据和逻辑做出推测2、解释米勒实验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生命诞生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2、.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推测,体验探究推测活动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体验探索生命奥妙的艰辛。
四、重难点1.重点:描述生命诞生的过程,理解米勒实验过程和结论2.难点:举例说出生命诞生的实验证据。
“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诞生的过程。
五、设计思路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寻求有效方法,实现三维目标。
因此,在“地球上生命的诞生”这节新授课的教学设计上,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问题探究、任务驱动学习、设置合理目标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来优化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1 生命的诞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描述生命起源的主要过程。
2、举例说出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教学难点解释米勒实验和描述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三、教学方法:讲述、演示、讨论四、学时安排 1学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教师活动:出示大量的图片,看看我们可爱的朋友。
引言:当我们参观动物园、植物园和水族馆的时候,当我们在森林,草原和田间漫步的时候,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生命世界的奇异和浩瀚。
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万类霜天竞自由。
我们不禁要问:这样一个种类繁多的世界是怎样产生的呢?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又是如何诞生的呢?学生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
设计思想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去寻找、去认同,把学生原有的知识提取出来,把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出来,这样的教学就有了成功的基础!二、新课教学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点评。
并出示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各种假说:1、神创说: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是由上帝设计创造的。
2、自然发生说:认为生命物质可随时从非生命物质直接迅速产生出来(如:腐肉生蛆)。
3、宇宙发生说:认为生命来自其他星球,某些微生物的孢子可以附着在星际尘埃颗粒上而到达地球,从而使地球具有初始的生命。
4、化学进化说:生命在历史早期特殊环境中,由非生命物质经历长期的化学进化过程而产生的。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分析这四种假说,说说你同意哪种说法,看看哪一种假说发生的可能性最大?学生活动:自由发表看法,经过议论,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化学进化说。
其他三种说法都不成立。
教师小结:地球生命的诞生一直是科学家们争论的焦点之一,虽然众说纷纭,但是大部分学者还是同意“化学进化说”。
设计思想通过自由发表议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和想像,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大部分学生能够达成共识,统一思想,同意“化学进化说”的观点。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录像,请同学们完成思考题。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了解原始地球的状况。
思考题(课件):1、地球产生的年代?2、原始地球的状况如何?3、原始大气是怎样形成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
教师小结:地球从诞生到现在,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早期的地球是一个很炽热的球体,地球上炙日炎炎、火山喷发、熔岩横溢、电闪雷鸣、烟尘滚滚。
原始大气中只有甲烷、二氧化碳、氨、水蒸气、硫化氢等简单物质。
于是,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便开始了。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自学,了解化学进化过程。
思考题:1、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分为哪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化学物质如何变化?2、化学进化过程的第一阶段是谁通过实验证实的?学生活动:总结归纳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并指出米勒通过实验证实了化学进化过程的第一个阶段的产生是完全可能的。
教师活动:进行简要点评,并播放米勒实验的flash动画,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分析实验。
思考题:1、米勒等人的模拟实验是怎样进行的?2、本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实验结果是什么?证明了什么?学生活动:观察、分析、讨论、回答,教师给予点评。
教师小结:1953年美国科学家米勒做了一个模拟原始地球环境的实验。
实验证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地球上的原始大气中的各种成分是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的。
教师活动:那么其他阶段是否也被人们证实了呢?请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给大家讲讲另外三个阶段是怎样进行的?有没有证据证明这些阶段是可能发生的呢?学生活动:学生整理资料,几名学生分别解释第二、三、四阶段发生的过程,并且说出科学家们是否证实了这几个阶段的发生。
教师活动:结合图片总结点评和补充,并出示幻灯片归纳人类在生命起源问题中的研究进展。
第一阶段:推测已经得到科学实验的研究证实,表明此阶段的化学过程是完全可能的。
第二阶段:推测还没有得到肯定的实验证实,但有一些线索。
第三阶段:推测有一些假说。
第四阶段:推测既无假说,更无实验证实。
教师活动:总结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并要求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思考题:1、原始生命起源于何处?2、多分子体系有何特点?原始生命的标志是什么?3、哪个阶段是最复杂,最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4、在现今地球条件下,非生命物质能不能再演化为原始生命了?5、我们应如何对待现存的生命,尤其是濒临灭绝的生物?师生活动:学生讨论、总结、回答,教师补充点评。
教师小结:我们知道了原始生命的产生过程,地球上生命的出现是原始地球条件和各种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现在的地球,不具备这些条件,现在的地球不再是一个到处炙日炎炎、火山喷发、电闪雷鸣、熔岩横溢的地球,而现在大气与原始大气的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此,在现在的地球环境下是不可能产生新的原始生命的,正因为如此,倘若地球上灭绝一种生物,那么它将是永远的消失,一去不复返。
因此,我们要珍惜现有的生物,我们要保护生物,保护地球。
设计思想本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主要认识地球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教师精心设置疑问,可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展开积极思考和讨论。
通过学生的认真分析和讨论,提高了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
教师活动:出示幻灯片,介绍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取得的重大成就。
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首次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含有5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
1981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又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即酵母菌体内转运丙氨酸的tRNA)。
教师活动:这两项发现,对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第二阶段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反映了我国在生命起源问题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设计思想通过介绍我国为生命起源问题做出的重大贡献,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要为祖国科学事业而努力学习动力。
板书设计:一、人类对生命起源的认识过程自生论的提出否认自生论的实验证据二、生命起源的过程1、从无极分子到有机小分子2、从有机小分子到有机大分子3、从有机大分子到原始生命4、从原始生命到原始单细胞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