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5物体的浮与沉 教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5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主题为“物体的浮与沉”。
具体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物体的浮沉控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计算浮力。
2. 使学生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够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物体的浮沉控制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烧杯、实验用具、多媒体设备。
学具:实验记录表、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轮船、救生圈等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概念。
2. 浮力的概念:讲解浮力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浮力是液体对物体上升的力。
3. 阿基米德原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实验,让学生验证原理的正确性。
4. 物体的浮沉条件: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让学生能够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
5. 物体的浮沉控制:讲解物体的浮沉控制,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改变物体形状或密度来控制浮沉。
6. 例题讲解:运用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讲解实例,让学生随堂练习。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8. 作业布置: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浮沉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的浮沉控制。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a) 石头b) 木块c) 铁块d) 盐水答案:a) 下沉b) 漂浮c) 下沉d) 漂浮2. 一艘轮船能够载重200吨,若轮船空载时浮力为1000吨,则满载时浮力是多少?答案:满载时浮力为2000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学生对浮力的理解是否准确?2. 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阿基米德原理?3. 学生是否能够判断物体的浮沉状态?拓展延伸:1. 研究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5 物体的浮与沉 教案

板书设计
作业练习
教学后记
上浮的物体有: ;
下沉的物体有: 。
【问题2】怎样使下沉的小桶浮起来?怎样使漂浮的物体沉下去?
方法:①改变物体自身的。如:。
②改变物体所受的。如:。
如:。
可见改变物体的和的关系就可以改变物体的浮与沉。
【问题3】那么在物体在水中的不同状态,重力和浮力之间会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根据前面学习的二力平衡条件和力与运动的关系知识,结合教材图10-33,分析物体处于不同情况下的受力大小情况,完成下表中的内容。
课题
10.5物体的浮与沉
课时
共1课时本课第 1课时
科目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主备人
迮恒春
复备人
教学目标
1.通过物体的浮沉现象的实验研究、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
3.知道物体和液体密度对浮沉条件的影响;
2.通过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知道密度计、潜水艇、热气球的原理。
重点
过程设计
个性设计
一、自主学习阶段(10-15分钟):
1.将物体浸入水中时会出现那些现象:上浮、、、、。
2.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如果下沉了,是因
为 (
选“浮力小”、“重力大”或“物体的浮力大于受到的浮力”)。
二、合作探究阶段(25-30分钟):
【问题1】将橡皮泥、苹果、蜡烛、铁 块、乒乓球、装有不等沙子的密封小桶等浸没 在水中,这些物体在水中将怎样运动?
A.甲B.乙
C.丙 D.丁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沉到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的作用B。只有漂浮的物体才受浮力作用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5物体的浮与沉

10.5物体的浮与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会根据浮沉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
(2)知道通过改变物体受到的浮力或重力的大小可控制物体上浮或下沉(3)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方法和过程】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浮沉现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沉条件在技术上应用的事例,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浮沉现象及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难点】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进行受力分析,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课前准备乒乓球、清水、盐水、橡皮泥、鸡蛋、密度计、长筒玻璃杯两个注射器,输液管,气球,石头。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为什么乒乓球会浮在水面,而小石块却沉入水底,物体的浮沉由什么条件决定?二、新课教学(一)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分别让三只同样大的装了黄沙的药瓶浸没在大量筒的水中,一只下沉,一只悬浮,一只上浮直至漂浮:这四种浮沉状态的特点。
:让鸡蛋像潜艇一样浮沉:正常的鸡蛋在水中是上浮还是下沉?怎样让鸡蛋漂浮呢?:把一只鸡蛋轻放入浓盐水中,使鸡蛋处于漂浮状态,然后缓缓倒入清水,鸡蛋慢慢变为悬浮,继续加入清水,鸡蛋下沉。
如再加一些盐粒,鸡蛋以慢慢上浮。
:(1)鸡蛋在盐水中受到哪两个力的作用?(2)鸡蛋处于不同状态是由于哪个力发生了变化?:F浮<G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就会下沉F浮=G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就会悬浮F浮>G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就会上浮:鸡蛋在悬浮和漂浮两种状态下,浮力都等于重力,那么这两种状态的不同之处是什么?: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漂浮是物体浮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
把铜块和木块浸没在水中,铜块沉入水底,木块漂浮在水面上。
通过查阅密度表,你发现铜的密度,水的密度和木块的密度有什么关系?铜块下沉F浮<G重ρ水× g × V排< m ×gm=ρ物×V物所以ρ水×g× V排<ρ物×g ×V物两边同时处以gρ水×V排<ρ物×V物因为此时浸没,V排= V物所以ρ水<ρ物:满载的轮船由内河驶入大海,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否改变?船会上浮一些还是下沉一些?(二)浮沉条件在技术上的应用:如何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呢:增减排水的体积以改变浮力(轮船、鱼)及增减自身的重力两种方法都可实现浮沉。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5物体的浮与沉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5 物体的浮与沉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重点讲解物体的浮与沉的原理。
具体内容包括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计算、物体的沉浮条件以及影响浮力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计算浮力的大小。
2. 掌握物体的沉浮条件,能够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
3. 探究影响浮力的因素,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浮力的大小计算。
难点:影响浮力的因素的探究,物体的沉浮条件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船只的载货量的计算,引出浮力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浮力的存在,并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3. 浮力的大小计算: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计算浮力的大小,巩固浮力的概念。
4. 物体的沉浮条件:讲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条件,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浮力计算和沉浮条件判断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主要包括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计算公式、物体的沉浮条件等关键内容。
七、作业设计1. 计算题:计算一个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
2. 判断题: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状态。
3.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影响浮力的因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浮力的应用,如船舶的浮力原理、潜水艇的浮沉原理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是物体浮与沉现象的重要理论基础,它揭示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正确理解和应用阿基米德原理对于解决浮力问题至关重要。
一、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阿基米德原理可以表述为:任何浸入静止流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一个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流体重量的向上浮力,且该浮力的作用点通过物体所排开流体的质心,即称为浮心。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5物体的浮沉

题目
物体的浮沉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内容
苏科版第十章第五节
1.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编排来看:本节是在学习了浮力的基础上,认识物体的浮与沉,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它是浮力知识的进一步实际应用;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并学会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教材以实验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为主线,注重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中有关浮沉问题。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新理念。
请同学们自己总结使物体上浮与下沉的物理方法
从物体受力分析的角度去分析物体的浮沉
动画:改变浮力的大小,判断物体的运动。
上浮的最终结果
上浮的过程浮力怎么变化呢?
增大浮力或者减小重力可以使下沉的物体浮上来。
增大重力或者减小浮力可以使上浮的物体沉下去。
生: 画受力分析图
漂浮
学生分析
通过归纳表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看完这段视频大家会对它有更多的了解
播放蛟龙号视频
用金属制造的潜水艇为什么可以在水中自由的上浮和下潜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10.5物体的浮与沉(板书)
新课教学
(一)
演示:分别把铝块和木块放入水中
提问:两物体会处于怎样的状态?
(PPT)物体在液体中向上运动--上浮最终有一部分露出水面---漂浮。
物体在液体中向下运动——下沉,结果是沉底。
试一试:请学生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如何运动?
提出疑问
你认物体上浮和下沉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引导学生分析浮在水面和沉入水底的物体的受力情况。
有不同意见的吗?为什么?
演示:铁球漂在水银面上
八年级物理下册10.5物体的浮与沉教案苏科版

2.评价预测:
(1)物价在液体中的上浮的最终结果是什么?请进行推导,并解释之。
(2)上述的结果可能应用于哪些地方?
【彼此讨论交流结果】
学生能简单地表述此实验过程,并彼此对这一结果进行交流。
板
书
设
计
五、物体的浮与沉
1.物体的浮沉条件:下沉:F浮<G物或ρ液<ρ物
2.很明显,上述的实验方案证明了学生 的说法是错误的,这时学生很可能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说明:物体沉浮的条件由物体的密度决定,铁块密度比木块大,则物体能上浮。
3.教师:上述的观点正确吗?同学们能否从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或用实验的方法对这一观点进行证实或证伪呢?
(对于生活中的例子,可能有学生会提出:一块钢板,将它投入水中时,钢板肯定会下沉,但将此钢板造成轮船后投入到水面上,则轮船会漂浮于水面上,为什么呢?)
(对于实验,可能学生会想到:同一块铝板放入水面上,铝板下沉,但将此铝板制成一盒状物,则铝板会漂浮。)
4.引导学生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力分析:
提出假说:物体的沉浮条件可能是由物体受到的重力与浮力来共同决定。
【制定计划实验研究】
1.实验目的:比较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对物体沉浮的影响。
2.学生分析可能有几种情况:F浮>G物(F浮代表物体受到的浮力,G物代表物体受到的重力);F浮= G物;F浮<G物
上浮:F浮>G物或ρ液>ρ物
悬浮:F浮= G物或ρ液=ρ物
漂浮:F浮= G物或ρ液>ρ物
2.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潜水艇、轮船 等
教学
反思
3.把物理量转化为可操作的实验变量:
(1)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和物 体受到的重力是可直接操作的量吗?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5物体的浮与沉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5物体的浮与沉一、教学内容1. 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计算浮力的大小。
2. 理解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能够分析物体的浮沉情况。
3. 掌握物体的沉浮控制因素,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计算浮力的大小,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 能够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
3. 能够分析物体的沉浮控制因素,了解浮沉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计算方法,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物体的沉浮控制因素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物体浮沉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浮沉现象,如船只漂浮在水面,石头沉入水底等,引发学生对浮沉问题的思考。
2. 知识讲解:讲解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等。
5. 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物体浮沉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浮力:F浮 = G排物体浮沉条件:1. F浮 > G,上浮2. F浮 = G,悬浮3. F浮 < G,下沉沉浮控制因素:V排,ρ液,ρ物七、作业设计1. 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
题目: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放入水中,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物体体积为0.5×10^3m^3,求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大小,并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
答案: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大小为4.9N,物体会上浮。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五、物体的浮与沉 教学设计

第十章压强和浮力第五节物体的浮与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知道漂浮、悬浮的含义;②应用“二力平衡条件”、“力与运动关系”,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③了解轮船、热气球、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和受力分析,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②了解物理与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和重要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观察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②介绍我国的核潜艇技术在世界上领先地位,增强学生的爱国心。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
【教学用具】分组实验器材:橡皮泥、带盖的小塑料瓶、鸡蛋、小西红柿、苹果、钢钉、乒乓球、烧杯、潜水艇模型。
【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设计】【引入新课】播放视频:电视剧《深海利剑》中潜水艇入海的片段。
师:大家知道视频中这个庞然大物是什么吗?生:潜水艇。
师:看完潜水艇入水的片段后有什么感想?生:场面非常震撼。
生:为我国有这样先进的军事设备而自豪。
师:我们刚学习了浮力的相关知识,对于潜水艇的工作情况,你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吗?生:潜水艇为什么能下沉到水中的?生:潜水艇能静止在水里吗?生:潜水艇是怎样从水下浮到水面的?师:大家想知道的是潜水艇如何在水中实现上浮和下沉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物体的浮与沉》。
(板书10.5 物体的浮与沉)【新课讲解】一、探究怎样使物体上浮或下沉1、猜一猜将橡皮泥、带盖的小塑料瓶、鸡蛋、小西红柿、苹果、钢钉、乒乓球这些物体浸没水中,松手后,注意观察它们将如何运动?师:大家根据生活经验先自己猜想一下。
猜想橡皮泥、带盖的小塑料瓶、鸡蛋、小西红柿、苹果、钢钉、乒乓球生:师:到底会怎样,我们亲自动手试一下,注意让物体先浸没到水中,再释放。
2、试一试上浮的物体有:带盖的小塑料瓶、苹果、乒乓球。
下沉的物体有:橡皮泥、鸡蛋、小西红柿、钢钉。
师:在刚才的实验中有哪些和你猜的不一样?(设计意图:形成思维冲突,纠正生活中的错误认识)生:小西红柿和苹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排
利用浮沉条件的关系可推导,若悬浮根据 F 浮=G 物,可得ρ物 ρ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拓 [ 总结]
上浮: F 浮 G 物;V 排 V 物;ρ物 ρ液
展
物体的浮沉条件 下沉: F 浮 G 物;V 排 V 物;ρ物 ρ液
延
漂浮: F 浮 G 物;V 排 V 物;ρ物 ρ液
伸
悬浮: F 浮 G 物;V 排 V 物;ρ物 ρ液
慧 2.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如果下沉了,是因为
(选“浮力小”、“重
碰 力大”或“物体的浮力大于受到的浮力”)。
撞
【问题 1】将密封的小玻璃瓶和鸡蛋等浸没在水中,这些物体在水中将怎样运动?
上浮的物体有:
下沉的物体有:
【问题 2】怎样使下沉的鸡蛋浮起来?怎样使漂浮的瓶子沉下去?
方法:①改变物体自身的
。如:
。
∴
∴
1/2
甲
乙
【问题 5】浮沉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
⑴打捞沉船的原理:将装水的浮筒沉入水底绑在船体两侧,用高压气体将浮筒内
的水排出,减小浮筒的
,当浮力
重力时,沉船就可以上浮了。
⑵气球的升空原理:将气球内充上密度比空气
的气体,如氦气,氢气、
热空气,则这些气体的重力就小于同体积的空气的重力,即气球的重力
气球所受的浮力,气球就会升空了。
和使用的名为“宝船”的大帆船从长江驶入海洋时,若船上载重不变,
则船所受的浮力
,排开水的体积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是因为海水
的密度比河水的密度
。
甲乙 丙 丁
1.甲、乙、丙、丁是四个体积相等、形状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球,把它们投入水
中静止时的情况如右图所示,它们中所受浮力最小的是( )
A.甲
重力与浮力的关系
漂浮
上浮
悬浮
下沉
[阅读]阅读“生活物理社会”,了解潜水艇的浮与沉原理。
潜水艇是靠改变
实现浮与沉的。
【问题 4】判断物体浮沉的另一种方法。
根据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我们还可以推导出另一种判断浮沉的方法。
对实心的物体而言:G 物=mg=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F 浮= G 排=
对于浸没的物体而言:V 物
基本 环节
物体的浮与沉
【导学目标】 知 识 1.通过物体的浮沉现象的实验研究、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 梳 实验研究能力; 理 2.通过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知道
密度计、潜水艇、热气球的原理。
智 1.将物体浸入水中时会出现那些现象:上浮、 、 、
、
B.乙
C.丙
D.丁
2.在木棍的一端缠铁丝,使它能竖直浮于水面,如果用刀把露出水面部分割
情 去,则( )
感 A.佘下部分全部浸入水中不不动 B.佘不部分又将下有一部分露出水面
升 C.佘下部分将下沉
D.无法判断
华 3.一均匀物体悬浮在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体中,要使物体上浮,则应( )
A.往量筒内加纯酒精
B。往量筒内加水
例题:一物体漂浮在水面上(甲图),露出液面的体积为浸入液体中体积的1.5
倍,则物体的密度是
,若把此物体放入另一液体中(乙图),发
现物体漂浮在液面上,且有一半露出水面,则次液体的密度是∵物体漂浮 ∴。 F 浮 G 物
(试写出分析过程) ∵物体漂浮 ∴F 浮 G 物 ∵F 浮=
∵F 浮= G 物=
G 物=
例题:将一支密度计分别放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中,如图 3 所示。若两种液体的密
度分别ρ甲、ρ乙,静止时密度计所受浮力分别为 F 甲、F 乙,则( )
A.ρ甲>ρ乙 F 甲=F 乙 B.ρ甲<ρ乙 F 甲>F 乙
C.ρ乙>ρ甲 F 甲<F 乙 D.ρ乙>ρ甲
F 甲=F 乙
例题:600 年前,我国明代航海学家郑和从南京开始下西洋的壮举,郑
②改变物体所受的
。如:
。
可见改变物体的
和
的关系就可以改变物体的浮与沉。
自 【问题 3】那么在物体在水中的不同状态,重力和浮力之间会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主
根据前面学习的二力平衡条件和力与运动的关系知识,结合教材图 10-33,分
展
析物体处于不同情况下的受力大小情况,完成下表中的内容。
示 物体所处的状态或变化情况 V 排与 V 物的关系
C.使量筒倾倾一定角度 D 把物体分成两半后,再放入量筒内的混合液体
4.一块冰漂浮在一装水中的桶中,当冰化成水后,液面将(
)
A、上升 B、不变 C、下降 D、不知道
我
的
收
获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