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开展数学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教学篇•教学创新好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善于创设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问题情境。
下面就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效率,结合实际教学谈几点简单的认识。
一、借助知识层次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产生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层次,既要有趣味性又要有挑战性,老师必须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创设的问题情境让大部分学生觉得有方向思考,有办法达到。
比如老师在教学五年级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创设的问题情境是“乌鸦放进瓶中的石子的体积是不是升高的圆柱体的体积?”圆柱体的体积是六年级下册知识,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就好比树尖上的果子,没有几个学生有兴趣去摘,因为目标离现实太远。
当然,过于简单的问题情境不但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还会一开始就让学生失去了整堂课的兴趣。
二、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很容易进入故事创设的生动情境中。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喜好,比如,学生最近喜欢的游戏和书籍,然后再从中选取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故事来导入新课,引出新的问题,设置新的突破口,这种故事情境的创设,不但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借助游戏创设问题情境小学生好动,喜欢做游戏。
教师可以借助游戏,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在玩乐中认识事物,领会数学知识和经验。
比如,在教学“智取王位”时,教师拿出几种不同的棋子,让学生说说怎么下这种棋,学生在说完这几种棋的下法后,老师及时指出“同学们刚才说的都是每种棋的规则,看看老师今天带来的这种棋,你们想不想试试怎么下?”老师的一句“想不想试试”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立刻开始跃跃欲试,立马投入到了下棋的游戏中,投入游戏中实质是投入了数学知识的探讨、研究与思索中。
在玩中体会游戏的规则,在游戏中加深知识的理解,从中初步体验数学思考的过程,有了对数学分析的简单感悟,让学生从始至终一直在思考“怎样可以拿到王棋”。
小学数学情境式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情境式教学论文第一部分:引言与背景一、情境式教学概述情境式教学,顾名思义,是一种以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情境化,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中感知、体验和探究知识。
情境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小学数学情境式教学的必要性1. 小学数学课程特点小学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趣味性等特点。
基础性体现在数学知识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实践性体现在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趣味性体现在数学本身具有独特的逻辑美和思维乐趣。
2. 情境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式教学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情境式教学注重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情境式教学鼓励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情境式教学通常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小学数学情境式教学论文的目的与意义1. 目的本论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情境式教学的实践策略,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意义(1)理论意义:本论文对小学数学情境式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丰富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体系。
(2)实践意义:本论文提出的情境式教学策略,可操作性强,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1. 研究方法本论文采用文献法、案例法和实证研究法,对小学数学情境式教学进行深入探讨。
2. 论文结构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引言与背景、情境式教学理论、小学数学情境式教学实践策略、案例分析以及结论与展望。
第一部分为引言与背景,主要阐述情境式教学的内涵、小学数学情境式教学的必要性及论文的目的与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0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优秀10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篇一一、创设情境的具体意义1.亲近数学归根结底,小学数学绝大部分是对于现实问题的反馈。
通过情境的创设,换言之,就是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从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中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学生便自然而然能够结合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数学运算,参与数学活动。
所以,教师创造什么样子的情境非常重要,能够承载将要学习的内容是基础,还要尽可能辅以有趣活泼的生活元素,让学生深刻了解数学,亲近数学。
2.明确学习任务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终极目标都是一样的,就是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而,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尤为重要。
由心理学可知,学生一旦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就能够更有目的地去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动机得当,更加利于问题的解决,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巧妙有趣地出示问题,学生带着热情投入寻求新知识的活动,不自觉中意识到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不自觉地动脑动手,从而接收新知识。
3.培养合作竞争意识合理适当的合作竞争都能够使人获得更多知识。
小学生之间合理的竞争能够刺激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比赛能够使其意识到队友的重要性。
创设合作竞争的情境,譬如抢红旗,送糖果的具体方式,使小学生力争上游的心态展现出来,竞争合作中掌握了新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小学生合作和竞争的意识。
二、创设具体教学情境1.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根据具体的内容、具体的知识创设情境,能够使小学生提起学习兴趣,燃起学习热情,从而师生之间营造了一种积极活泼的学习氛围,通过教师创设的具体问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产生互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积极的、向上的、自主的学习模式。
小学数学的习题讲解课堂,老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或是通过数学模型设计一些简单的奖项,回答正确给予相应奖励等。
2.创设故事情境讲故事是非常适合小学生的一款模式,故事中构造的童话人物对他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若通过创设故事情境进行数学教学,老师绘声绘色讲解故事情节,营造出学生自身就是故事中人物的氛围,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定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小论文(整理7篇)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小论文(整理7篇)篇1: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论文1.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利用身边感兴趣的事物理解数学知识,并能最终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一改传统教学方式死板沉闷的特点,新鲜有趣,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主动感受,发挥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接受新知识,激发学习动力。
1.2提高学习效率。
生活化教学就是做到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用学生通俗易懂、容易理解的方式,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及现象将课本知识呈现出来,并最终回归与实践,将抽象的问题归于具体,将复杂的问题归于简洁,不再是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枯燥讲解,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记忆,能够在短时间内促进知识的掌握,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2.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生活化教学。
2.3课后巩固。
课后的巩固环节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是否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际运用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除了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例如我们之前讨论的“认识人民币”这一节,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了解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后,让他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去商店里买一些学习用具。
在询问过多少钱之后自己付款,有家长监督,看他们是否能够正确使用人民币。
当学生能够做到准确无误地拿出相应面值的人民币时,这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也就深深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
成功交易之后,学生会因为自己能够独立完成买东西的.任务而高兴不已,意识到学习数学知识是有用的,对自己的生活是有帮助的,从而提高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动力十足地进行下面的学习。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让他们充分意识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知识。
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现今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师的教学水平逐渐提升,教学方法也更加多样化,课堂教学质量随之提高,能够对学生进行全方面培养。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数学知识应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和掌握数学的逻辑性,学生不仅能形成数学思维,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数学;实践活动在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情境教学法逐渐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课堂中,受到教师的广泛欢迎。
情境教学法主要是根据知识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探索和思考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从而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对知识有更多的理解,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综合学习能力都能得到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一、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一)强调教学的形象性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较强,情境教学能够将数学知识更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弱化知识的抽象性。
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会有更为深刻、直观、形象的认识,更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情境教学课堂也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主动探索,其在弱化知识难度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学生能够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和思考内容。
情境教学课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对此,在情境教学创设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趣味性、生活化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欲望的情境为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也能够掌握数学思维逻辑,进而提高数学综合学习能力。
(三)尊重学生的发展性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存在一定的区别,学生在面对抽象性以及逻辑性较强的知识时会产生畏难心理,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论文10篇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论文10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一、利用网络环境,创设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提升,吸取新知,让呆板的数学课堂变得活泼充满趣味,让深奥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易于理解。
例如,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笔者充分利用网络创设情境。
打开事先查找到的网页动画,在大屏幕上播放。
盛夏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烈日下,唐僧师徒四人艰难地走在通往西天取经的道路上,大家口渴难耐,八戒找来一个西瓜解渴。
悟空说:“咱们四人平分,每人分得四分之一。
”唐僧和沙僧频频点头表示同意,贪吃的八戒不高兴地说:“西瓜是我找来的,应该多吃一些,我要吃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
”其余三人哈哈大笑。
教师适时提出问题:“你知道大家为什么取笑八戒吗?”学生利用以前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快判断出八戒要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吃了亏。
利用网络创造这一情境,烈日、大地、西瓜和人物对话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诱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很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
网络环境下创设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借助网络环境,亲历学习过程在网络环境下,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开展探究学习,把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设计有利于学生探究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
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如果从以往的经验出发,教师提供几张年历,学生从这几张年历中归纳出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是大月,有多少天;哪几个是小月,有多少天;二月份有多少天等。
再总结出几句顺口溜: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惟有二月二十八,闰年还把一日加。
而笔者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这部分内容,整合相关网络资源,让学生在计算机中依托网络查找任意年份的日历,观察思考,获取大月、小月、特殊二月等知识,这一过程是学生亲身感受的,历历在目的,印象深刻,知识掌握扎实牢固。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论文第一部分:引言与背景分析一、背景介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小学数学教学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
在这一背景下,情境教学作为一种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被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所重视。
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探究,为教师提供实用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1. 研究目的: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实践方法及其有效性,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2. 研究意义: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我国数学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本论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2)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3)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性分析;(4)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案例分析。
2.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进行深入探讨。
四、论文结构安排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引言与背景分析、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性分析以及结论与建议。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内容与方法,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后续部分将依次展开论述,力求为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提供实用的教学策略。
第二部分: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一、情境教学的定义与特点1. 定义: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和生活经验,有意识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2. 特点:(1)情感性:情境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2)生动性:情境教学通过具体的场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3)互动性:情境教学鼓励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4)实践性:情境教学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教育方面的论文
数学教育方面的论文第一部分: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我国,数学教育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不仅因为数学是高考的重要科目,更因为数学素养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数学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高、数学思维能力不足等。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提高数学教育质量,本文将对数学教育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二、问题提出1. 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对数学学科缺乏兴趣,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2)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学生难以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3)评价体系过于注重成绩,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培养。
2.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不足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素养的核心,包括逻辑推理、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等方面。
然而,目前我国学生在数学思维能力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2)学生课业负担重,缺乏充足的思考和练习时间;(3)缺乏有效的思维能力训练方法和策略。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数学教育方面的研究,提出以下解决策略:1.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2. 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凸显数学的实用价值;3.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培养;4.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本研究对于优化我国数学教育现状,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本文采用文献法、实证研究法等方法,结合国内外数学教育现状,对数学教育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全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2. 国内外数学教育现状分析;3. 数学教育改进策略;4. 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5. 结论与展望。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情境的创设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情境的创设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情境的创设论文课堂情境创设是指在一定情境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生动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角色,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做法和体会。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都在创设教学情境这一环节上,下了很多工夫,力求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但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创设情境,至少有一个基本原则:从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考虑自己创设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经验基础是否契合。
如在教学“数学广角”烙饼问题时,有位小学教师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用手中的三个圆片当作饼,让学生自己翻饼感受如何才能更节省时间。
但是在农村的家庭很多都是使用大铁锅烙饼的,一些农村的学生不约而同地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就是把三张饼一起放到锅里,同时烙。
在此,教师就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虽然使学生感受到情境的生动与有趣,但却与教学要求相背离。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课堂教学实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高质量的教学情境,紧扣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将它处理得当,同时把情境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不仅能达成课堂教学目标,而且还能更好地切合教学实际。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当导入新课后,教师说:“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求出圆的周长?”有的学生用绳子围住圆一周,再用直尺测量绳子,有的学生把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也能得出圆的周长,方法很多。
小学数学情境创设教学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情境创设教学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以单一的题目形式进行讲解和训练,学生只需要机械地进行计算,缺乏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而数学情境创设教学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方式。
通过在教学中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可以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小学数学情境创设教学实践对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具有积极意义,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深入探讨小学数学情境创设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和效果评估,可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数学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深入探讨小学数学情境创设教学实践,分析其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探讨教学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对教学实践效果的评估,总结出小学数学情境创设教学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教学实践提供指导。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情境创设教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为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和兴趣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2. 正文2.1 数学情境创设教学理论基础数学情境创设教学理论基础是指通过设置具有现实意义和情境化特点的数学问题或任务,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这种教学方法结合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数学情境创设教学中,教师不仅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还需要充当学习引导者和问题解决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
数学情境创设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认知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和数学教育理论。
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体的认知过程,学生通过与外界环境的交互来构建知识结构。
教育学理论强调学习应该是具有意义和目的的活动,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和需求提供相应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数学教育理论则关注数学学科的独特性和特点,提倡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数学,以增强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对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根据当前的教育、教学理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和基本途径。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设问题情境研究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合理、恰当的问题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水平,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也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有效教学呢?一、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是数学的灵魂。
学贵多疑,有“疑”才有“思”才有“问”,有“问”才有“悟”,知识的积累过程,是一个不断质疑,而后释疑的过程。
课堂上,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解决问题,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
同时,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和教材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的善疑多问创设情境,给学生腾出一方质疑的天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在引入负数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游戏,让学生记分,结果出现数不够用了,怎么办呢?由学生的疑问来引出问题,从而产生要解决问题的愿望。
这样,不仅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而且体验了从生活中发现、“重新创造”数学知识的乐趣,激活了创新意识。
又如:在《有理数的乘方》内容的教学中,教材创设了一个细胞分裂的问题情境,考虑到学生对细胞分裂不太熟悉,因此我将此问题情境改为一个游戏:首先请两名同学站起来,站起来的每名同学又请两名同学站起来,然后自己坐下为一次游戏。
让学生观察通过一次、二次、三次……游戏后站起来的人数。
学生纷纷参与到游戏中来,在游戏中就发现了规律,从而很快就得出了十次游戏后会有多少人站起来。
这时学生便会很想自己总结出新知识的规律,去总结出知识的要点,无形中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教研论文范文3篇
数学教学教研论文范文3篇在数学教学中,有效且优秀及紧跟时代潮流的教学方式是分层教学的重要内容,还是分层教学的发展目的。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教研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数学教学教研论文范文篇一: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1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1.1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益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使学生能够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情境设置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情境创设的目的要明确,同时情境的设置也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气息,此外,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现今小学教材比较重视情境的引入,不仅仅只是文字,图片以及故事性的文字比较多,所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
笔者认为情境教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虽然数学主要是与数字打交道,但是与我们的生活也紧密相关。
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可以与生活紧密相关。
比如说教师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纸质的正方体和长方体沿边展开,将展开图放在桌子上供学生观察。
然后让学生自己数一下一共有多少个面,然后观察一下各个面的大小,最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整个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情境中学生不仅学到了一定的知识,而且也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二,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提问无疑是一种比较方便而且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
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是指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提问,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程的学习,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比如说在讲解“平均数的应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用在超市购物的情境给学生出几个求平均数的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回答。
将问题与生活结合起来,无疑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
小学生具有爱玩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在数学课上组织学生做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获得一定的知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3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篇一【摘要】有效的教学课堂,是数学教师永恒的追求。
本文将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摸索、实践,以情景创设的有效性,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来阐述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情景创设的有效性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教学是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
现就课堂教学有效性实验研究发表几点初浅的看法:1有效性教学要注重“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创设数学学习的良好情境,教育界已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然而,新课程下的一些数学课,情境只是为创设而创设,只图表面热闹,有的甚至成了“说话课”,夹杂了太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
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1.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
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1.2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
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根据学生身边熟知的事物而设计。
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小课题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一、课题背景及界定1、课题研究背景一个好的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具体。
但在学校开展的几次公开课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些教师创设的情境过于哗众取宠,不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有些情境过分追求生活化,缺乏“数学味”;有些情境过多的依赖信息技术演示,忽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因此,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使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更加有效合理,既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能激发起学生探究、思考数学的作用。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从而使教学情境服务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课题界定“数学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利于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来学习的“情境”。
“数学情境”可以是富有时代气息的生活情境、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情境、学生喜欢参与的游戏情境等。
本课题主要研究课堂中创设情境的作用、学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情境、如何创造性的使用课本中的情境、课堂中创设情境的策略等。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主动建构知识和积极思维的过程;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
因此,教师要着力建构有利于知识内化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型转变。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其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成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以期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首先阐述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
接着,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具体策略,包括情境的选取与设计、情境的呈现方式、情境的引导与反馈等方面。
本文还将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这些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更具操作性的指导和建议。
本文还将对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探讨如何进一步发挥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二、文献综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一直是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问题情境创设的理论基础、实施方法、实践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
在理论基础方面,众多学者探讨了问题情境创设的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等理论基础。
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建构主义则认为,问题情境的创设应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来形成知识体系。
在实施方法方面,学者们提出了多种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例如,通过生活实际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等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还强调了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重问题的层次性、连贯性和拓展性,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实践效果方面,大量研究表明,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教学策略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成绩和思维能力。
这些研究通过实验对比、案例分析等方法,证实了问题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小学数学的情境教学的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中情景教学的创设一、研究的目的.创设情境教学,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好数学是我们的一个主要目的。
其次,可以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积极参与。
再次,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发挥想象思维的作用,培养创新能力。
最主要的目的是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突破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教学对学生接受知识和理解数学知识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以往的教学中,数学学习内容原理我们的生活,所以老师要注重学生的感受,创设问题情境,要跳出数学讲数学,有的老师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讲课要有意义,要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中要有所收获。
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学情境的帮助,使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更快乐.生动.活泼。
怎样组织数学教学呢?首先是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结实与应用,进行知识扩展。
课堂上创设情境教学对接受知识和理解数学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的状况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1、对于学校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研究,国外一些教育家,如苏格拉底、卢梭、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都曾提倡和实践过情境教学,在他们的教育论著和教学实践中留下对情境教学的思考与经验。
古希腊教育苏格拉底从事教学,常常给学生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他借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激励学生主动求知。
美国教育家杜威也十分重视问题情境教学,他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
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创设情境,依据教学情境确立的目的,制定教学计划;利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实施教学计划和评价教学成果;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改革中,经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美,让他们在大自然多彩的情境中,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对问题情境教学作了有益的实践和开拓。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论文10篇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论文10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一、利用网络环境,创设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提升,吸取新知,让呆板的数学课堂变得活泼充满趣味,让深奥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易于理解。
例如,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笔者充分利用网络创设情境。
打开事先查找到的网页动画,在大屏幕上播放。
盛夏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烈日下,唐僧师徒四人艰难地走在通往西天取经的道路上,大家口渴难耐,八戒找来一个西瓜解渴。
悟空说:“咱们四人平分,每人分得四分之一。
”唐僧和沙僧频频点头表示同意,贪吃的八戒不高兴地说:“西瓜是我找来的,应该多吃一些,我要吃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
”其余三人哈哈大笑。
教师适时提出问题:“你知道大家为什么取笑八戒吗?”学生利用以前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快判断出八戒要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吃了亏。
利用网络创造这一情境,烈日、大地、西瓜和人物对话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诱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很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
网络环境下创设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借助网络环境,亲历学习过程在网络环境下,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开展探究学习,把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设计有利于学生探究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
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如果从以往的经验出发,教师提供几张年历,学生从这几张年历中归纳出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是大月,有多少天;哪几个是小月,有多少天;二月份有多少天等。
再总结出几句顺口溜: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惟有二月二十八,闰年还把一日加。
而笔者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这部分内容,整合相关网络资源,让学生在计算机中依托网络查找任意年份的日历,观察思考,获取大月、小月、特殊二月等知识,这一过程是学生亲身感受的,历历在目的,印象深刻,知识掌握扎实牢固。
小学数学教研论文8篇
第一篇一、用生动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单纯的强制地灌输知识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造成学生大面积厌学,这样的话,小学数学的高效教学就成为一句空话。
要想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就要学会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周围。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小明和小刚比赛跑步看谁跑的快,小明跑正方形跑道,小刚跑圆形跑道,结果谁先赢呢?教师可以将两条跑道画在黑板上,这时就提问:这两条跑道一样长吗?学生充满疑惑的同时,教师给出正方形的边长是10米,同学们很快就能计算出小明跑40米,那圆形跑道多长呢?同学们充满好奇心,很想知道圆形跑道周长计算法。
这时,教师是时候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圆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那么,同学们都想早点知道到底谁先赢了,积极融入到课堂,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生动的情境导入,将枯燥无味的圆周长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课后与课堂的紧密衔接性要想学好小学数学必须加大习题练习,但是课堂40分钟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这就要求学生课后加强复习,课后复习不仅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而且能够使学生系统性相互联系所学知识,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开发学生潜在智力,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思维能力还处在发育阶段,同时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是有限的,鉴于这个事实,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是分几节课来完成,这就要求学生注重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以便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这个例题:有50米布,剪下11米做床单,剩下的布做衣服,每件衣服用3米布,可以做几件?这类题目要求先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根据一个问题和一个已知条件求答,要重视相关知识的相互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从而提高学生数学成绩,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游戏活动,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还处在贪玩的阶段,一听到游戏他们会立即提起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一、精心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1、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教学情境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
根据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低、中年级的学生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高年级的学生,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教育学生。
2、情境创设必须有趣味性情境创设有没有趣味是上课的关键所在。
例如讲授分数的再认识时,展示多媒体设计的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
讲授统计时,设计投球游戏。
让学生在趣味思考中学习数学知识。
3、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主要诱因源于新奇的问题情境,教师必须创设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体验数学,逐步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实实在在有数学,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很有益处的。
二、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让学生践行教学活动教师教育学生树立参与意识,引导学生践行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精心组织,巧妙设计,给学生参与提供有效的活动。
诱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为学生创造一些思考问题的情境,思考问题的时间,思维活动的空间。
让学生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愉悦,享受人生的快乐,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多问几个为什么?哪位同学还有不同的看法?让全体学生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之中。
三、开展有效的课堂评价,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交流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体验学习的成功,才能愉悦的学习。
教师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激励鼓励每一位有成绩的学生,及时批评教育有错误的学生,让学生感悟成功的幸福,让学生领会落后的羞涩,对未来充满自尊心和自信心。
问题情境数学教学论文2篇
问题情境数学教学论文2篇一、借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比较活泼,老师利用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将数学知识融人到小游戏之中,必定会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例如,在教学生认识“分数”的时候,学生无法明白什么是“分数”,老师可以利用“分梨子”这样的游戏,来讲解分数这个知识。
老师抽两个同学到讲台上参加游戏,老师叙述:"2个梨子,每个同学分一个,请用手指将自己分到的梨子个数表示出来。
”这时学生能够正确地伸出一个手指来表示所得个数。
老师又说:“有1个梨子,两个同学分,请用手指表示分得数。
”这时候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才好。
所有的学生都在积极思考如何来表示“半个”,这时老师可以很自然地将分数的概念引进,不但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程度,还使得他们充满了求知的欲望。
再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教师可拿出标有价格的钢笔、文具盒、玩具飞机、排球等物品,让学生模拟生活情境,扮演营业员、顾客进行买卖,在游戏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知,体验成功的快乐。
需注意的是,游戏形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活动的安排都应该充分考虑到趣味性和学生的生活背景,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些具体、有趣并富有一定启发性的问题清景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经历一个艰难、无奈、成功、喜悦的心路历程,感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感兴趣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
二、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来创设问题情境知识是不断发展的,新旧知识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能够相互关联的。
而新的知识往往是在旧知识的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
老师在教学生新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引人旧的知识,让学生学会分析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老师在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时候可以创设出问题情境:“除法和分数之间有没有关联?”学生回答老师:“在分数中,分母相当于除数,而分子是被除数。
”在这样层层推进的数学教学问题设置中,学生很自然地就掌握了分数的基本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情境开展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惠济区实施课改已经多年,课改教学中,如何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方面我进行了大胆尝试,并通过实践、研究得出来一些成功做法。
一、利用教材资源,创设形象化情境
与老教材相比,实验教材最大特点之一是设计了大量活泼生动的情景图。
这些图画的风格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富有儿童情趣。
我区小学一、二年级使用的是北师大版教科书,它的特点是,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的发展;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和死套题型地进行操练。
我在教学中采用“两结合”的做法:一是把主题图与童话故事结合,创设故事情境。
如教学“比多少”时,结合主题图画面,有趣味地讲述《小小养殖场》的童话故事,这样情景交融,学生非常感兴趣,很快就能说出图中各种物体的数量,体会出“谁跟谁比”,“同样多”或“谁多谁少”等知识。
二是把情景图与易读易记的儿歌结合,创设儿歌情境。
如教学0~9的认识,根据字形图,师生共同编出儿
歌:“0字像个蛋,竖起才好看;1字像根棍,好看又好认;2字像只鹅,颈长没有脚;……9字像铁环,滚得溜溜光。
”这首儿歌朗朗上口,为学生识记0~9的字形创设了形象化情境,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识记效果。
二、根据生活经验,创设模拟化情境
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学习者的知识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
然而,有的问题情境不能直接真实地在课堂展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生活经验,用模拟的方法,如模拟表演,开展游戏活动等,将枯燥的知识通过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来展现,使学习活动在与现实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让学生观察思考、引发学生积极参与。
如教“几和第几”一课时,让学生做模拟排队购票的游戏,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并逐步理解“几和第几”的联系与区别。
再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与简单计算”时,创设“小小商店”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购物活动。
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让3个学生做玩纸鹤的游戏,从而体验和理解加法的含义。
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用得最多的是“猜一猜、摘苹果、开火车、夺红旗”等游戏活动,这些模拟化活动能激发学生兴趣,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三、利用已有知识,创设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如教学“长短、高矮”一课时,学生知道一般比法后,我在黑板上画了两条线段,问:“黑
板上这两条线段拿不起来,怎么比长短?”有的说可以用眼睛看出长短。
我肯定了这种方法后,立即将两条线段画得差不多长,问:“如果用眼睛看不出长短来,又该怎么比?”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究问题解决方法,有的说用一根拿得起的绳子去比,有的说用手拃量,有的说用尺子量,有的说还可以用小棒去量。
我让他们按各自的想法去操作、比较,学生积极性极高,解决问题各显其能,创新思维逐渐萌芽。
四、强调动手操作,创设实际情境
“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
用图文创设的情境,主要作用于视、听神经,而实物操作,可看可听可摸可闻,学生人人动手,多种感官参与,能持续兴奋地在操作中主动探索求知。
在教学认识图形时,准备好各种图形的物体,让学生亲手摸一摸、量一量、摆一摆、找一找。
在教学“图形的拼组”时,让学生亲手用长方形纸做出一个风车,深入体验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看到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了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得到了亲身体验,发展了空间观察,培养了审美意识。
总之,实验教材中让学生动手的内容很多,教学时,要准备好充足的实物或学具,让学生人人动手,真正落实“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一重要学习方式。
五、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大课堂情境
课改理念告诉我们,数学教学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
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和发现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生活,开展调查访问、参观记录等活动。
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课前开展“我是小灵通”调查活动,走向社会了解人民币的有关知识,并从家长那里找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认识。
通过活动,学生对人民币的面值、颜色、图案、版别、防伪标志等方面有了感性认识。
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都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了解到的知识,通过合作交流,很快而且很全面地掌握了本课知识。
学了“统计”这一单元后,要求学生课后调查本组或全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最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最喜欢的老师”等,然后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大课堂情境,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实际,走向实践领域,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的能力,真正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以上是我的一些实践经验。
我认为:创设情境目的要明,形式要新,组织要活,时机要巧。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