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温馨提示: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且用2B铅笔把对应的准考证号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数据表。
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A. 铁农具已在全国普遍推广了B. 水力鼓风冶铁技术提高了铁器产量C. 铁农具已经出现并运用在生产部门D. 铁农具在中原地区的运用最为广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的数量比重较大,说明战国时期铁农具已经出现并应用于生产部门,故C正确。
依据表格中出的地点,可以看出铁农具辽宁、山西、湖南和广西使用,但是还不能说明铁农具已在全国普遍推广了,故A错误。
水力鼓风治铁技术出现在东汉时期,与表格的时间“战国时期”不符合,故B错误。
材料看出广西、湖南都不是中原地区,无法证明在中原地区最为广泛。
D错误。
2.在中国古代,农业被统治者看做立国之“本”。
千百年来,中国农业经营方式的基本特点是:A. 以小农个体经营为主B. 较早地采用铁犁牛耕C. 重视水利灌溉事业D.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答案】A【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黑龙江鹤岗一中18-19学度高一下年末考试-历史
黑龙江鹤岗一中18-19学度高一下年末考试-历史高一历史试题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只有一项正确答案,30小题,共60分〕1、据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等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
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经济进展带来的妨碍不包括〔〕A、农产品产量增加B、人口数量增加C、重农抑商政策确立D、水利事业进展2、《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
……因此进退,曰评。
进之那么箭下,入土也深;退之那么箭上,入土也浅。
……横于辕之前末曰槃,言其可转也。
左右系,以乎轭也。
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因此执耕者也。
……江东之田器尽因此。
”这一农具出现于〔〕A、春秋战国B、西汉C、东汉D、隋唐3、以下各项反映春秋战国土地制度变迁的有〔〕①普天之下,莫非王土②相地而衰征③为田开阡陌封疆④民得买卖〔土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假如你在唐代贞观年间进行自主择业,你做的工作可能是〔〕A、在“坊”里做买卖B、在越窑生产白瓷C、在家乡购买田产,安居乐业D、去江西平遥和朋友合伙办票号5、秦朝时期重视关中地区而压迫、剥削关东地区;汉光武帝刘秀出身南阳、定都洛阳,因此,“南阳帝乡”和“河南帝城”受到优待。
材料表达了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特征是〔〕A、重农抑商B、土地兼并严峻C、不均衡增长D、区域经济治理6、宋代在选拔官吏时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性、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注:选送〕。
”该规定反映出宋代〔〕A、政府鼓舞工商业的进展B、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C、商业成为要紧的经济部门D、科考功名失去吸引力7、汉初“弛山泽之禁”,吴王刘濞得以“专山泽之饶”,势力日增。
后汉武帝行盐铁专卖,断绝了豪强大族对盐铁的专擅,大大削弱了地方势力的经济势力。
材料认为实行专卖制度〔〕A、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B、干扰了正常的商业秩序C、是一种与民争利的行为D、说明郡国并行制被废除8、西方人普遍认为,哥伦布是“一个将要统治世界的慈善的白人帝国主义之父和一个被推举为天主教圣徒的候选人”。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5)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1.2分,共40题48分)1.某皇帝多次对大臣讲,农民在风调雨顺之年,数口之家犹可足食。
如果遇到水早等灾害,谷物欠收,则全家饥困。
这反映出小农经济A. 自足性B. 封闭性C. 脆弱性D. 分散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数口之家犹可足食”“谷物欠收,则全家饥困”等信息,可得出小农经济的脆弱性,C项正确;ABD也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点睛】理解小农经济的特点,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抓住材料的主旨。
2.《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
”下列属于“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①白银成为普遍的流通货币②市镇经济繁荣③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 ①②③B. ①③C. ①②D. ②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题干中“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主要表现包括: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出现了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①,②,④正确,应选C项。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属于第三次近代商业革命的内容。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结构与特征·古代商业·明清3.《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
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A. 均田制B. 井田制C. 土地私有制D. 公有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思是“凡是天下的土地没有不是属于帝王的。
” 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井田制,土地名义上归国家所有,实际上归国王所有。
故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贫者无立锥之地4.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色。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下午2:30-4:00)说明:本试卷闭卷笔答,做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方答题栏内。
1.中国古代流传有“湿耕泽锄,不如归去”“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且溉且粪,长我禾黍”等谙语。
这些诸语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是A.精耕细作B.男耕女织C.自给自足2.下表是19世纪不同时期中国茶叶产销统计表。
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A.传统手工业带来丰厚利润B.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清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3.右图为新中国1952-1957年重工业与轻工业发展变化柱状图。
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一五计划”的实施B.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C.“大跃进”运动的推动4.1956年,社会主义和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已由1952年的21.3%上升到92.9%。
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受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B.“一五计划’’提前完成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5.1961年3月,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向毛泽东汇报安徽省实行“责任田”的情况,并在会上介绍“包产到户”的做法。
毛泽东表示可以试验。
据估计,到1962年上半年,全国20%农村地区,安徽80%的农村,贵州40%的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
这反映了A.农村中“左倾”思想得到纠正B.严峻形势下对政策的局部调整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6.据统计,1980年与1975年相比,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了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了674亿斤。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B.人民公社的建立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7.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3)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2.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一、本卷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 铁犁牛耕的产生B. 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C. 单位产量的提高D. 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答案】D【解析】左图是二牛一人的耕作方式,右图是曲辕犁,说明古代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D正确;A 是春秋战国时期;B属于小农经济,并没有改变;C中粮食产量无从体现。
2.下列引文中,能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B.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C.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井田制的实质是土地国有制,即土地归周王所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映的是土地归周王所有,故A项正确;“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反映的是王位世袭制,故B项错误;“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反映的是土地兼并,故CD项错误。
3.下列现象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特征的是A.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B. 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C. 均有无而通万物D.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C.均有无而通万物,反应的是商业的发展。
D.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反应的是纺织业的发展;B.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反映的是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故此题应选B项考点:小农经济点评:小农经济主要特点:(1)生产方式: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2)生产目的: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3)经济形态: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下)月考历史试卷(3月份)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下)月考历史试卷(3月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60.0分)1.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A. 马王堆出土的素纱禅衣B. 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C. 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D. 《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2.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现象,反映了我国古代()A. 非常重视祭祀B. 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 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 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3.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
”在这一“田”制下()A. 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 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 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 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4.1973年,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遗址中发现了一件缂丝腰带,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件缂丝实物。
请判断这件缂丝腰带出现的最早朝代()A. 春秋时期B. 西汉C. 唐朝D. 明朝5.王安石在关于风俗的论议中谈到:“……兼并之家多。
富者财产满布州域,贫者困穷不免于沟壑”。
造成当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 井田制遭到破坏B. 均田制的实施C. 均田制开始遭到破坏D. “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6.明朝中期江南农村人口出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
这说明()A.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C. 自然经济解体D. 商品经济相对发达7.曾几何时,通过“丝绸之路”的中华文明传播天下。
但到了明清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逐渐降低。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是()A. 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B.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 封建制度日益腐朽D. 西方列强的侵扰8.下面一则史料记载了杭州城的商业贸易情况,你认为它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杭州城?“杭州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0)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说明: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有学者认为:“民主是工业革命的结果,而不是工业革命的原因,没有工业革命,是没有现代民主化进程的。
”下述史实与该观点一致的是A. 发动光荣革命B. 颁布《权利法案》C. 形成责任内阁D. 1832年议会改革【答案】D【解析】从材料“民主是工业革命的结果,而不是工业革命的原因”可以得出民主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工业革命对英国民主化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A、B选项是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C选项是英国民主化进程的一部分,没有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
D选项是工业革命后出现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点睛: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
本题强调的是工业革命对民主进程的影响,所以满足条件的选项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后,因此排除A、B、C选项,因为这三个选项都在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直接选出D选项。
2.英国前首相卡梅伦曾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时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
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
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时基本上满脸都是口水。
”这反映了英国首相A. 统而不治的政治地位B. 与内阁成员共进退C. 必须接受议会的监督D. 经济待遇极其低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责任内阁制的特点,以及材料中的“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可知英国首相作为内阁首脑必须接受议会监督。
故答案为C项。
首相代表内阁行使行政权,具有实权,排除A项;材料中未反映出英国首相和内阁成员的关系,排除B;材料并未提到首相经济待遇低,而是侧重强调首相没有特权,排除D项。
【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提干的理解,即英国首相并没有特权,体现了其权力受到议会监督。
3.“国王不能为非”是近代英国著名的宪法原则之一,即国王永远没有是非错误,国家政策中出现的一切错误都不能归咎于国王,国王永远不对国家的任何政治决策负政治责任。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卷(3月份) 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下)月考历史试卷(3月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60分)1. 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A.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B. 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C. 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D. 《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答案】C【解析】从中国古代纺织业的相关知识判断,AD两项属于汉代的纺织业情况,B项属于元代,C项“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属于商代经济范畴。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
2.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 非常重视祭祀B. 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 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 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我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故B正确。
土地和五谷不能说明非常重视祭祀,故A排除。
材料主旨不在于农业与土地的关系,故C排除。
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是自给自足、精耕细作,材料未涉及,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特点3. 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
”在这一“田”制下 ( )A. 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 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 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 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所谓均田制指封建王朝将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农民耕作,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土地所有制形式为国有制,不允许土地买卖、占田过限,北魏至唐前期都推行均田制作为基本的土地制度。
A项没有认识到均田制只是在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上实行,地主土地私有制不在均田制范围;B、C项不符和均田制的特征,故选D【考点定位】选修一※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8级高一学年12月份历史学科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1.杨宁一曾说:“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
”这表明西周作为一代王朝的最本质特征是 ( ) A.统一性与集权性B.分散性与松散性C.统一性与制衡性 D.独立性与落后性2.“至迟在公元前7世纪的末年,王畿内原邑的人民,便会以“夫谁非王之亲”自夸”。
材料反映出 ( ) A.“人民”以与周王室联姻为荣 B.分封制疏远了同族同宗的关系C.王畿内的人比诸侯国的地位高 D.宗法制把王庶子的后裔逐步推向社会下层3.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墓主是春秋时期的秦景公。
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 000多件珍贵文物,但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
这反映了 ( ) A.秦国经济较其他诸侯落后 B.秦国政权的集权趋势加强C.秦国盛行残酷的人殉制度 D.秦国政权重视农业的发展4.“君主近臣,代起朝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
”如果这种情形是说汉武帝时代的话,下列史实可以论证这一看法的 ( )A.三公决策,辅助皇帝B.推恩诸侯,维护统治C.攘夺相权,形成中朝D.设中书门下分割相权5.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
以下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 )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立嫡以长不以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6.美国学者G.罗兹曼认为:“科举曾充当过传统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动力的枢纽。
这种考试是为维持儒家的国家正统的运作需要而设计的,是授予特权和打通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手段,构成了社会理想的中国模式。
”这是因为科举制的实施 ( ) A.提升了政府官员的文化素质 B.体现了公正唯贤的选才标准C.有利于强化专制和集权政治 D.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7.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东海郡《集簿》(西汉永始四年前后)记载:“……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单选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2.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的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小农经济的特点D.农业与土地的关系3.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
”在这一“田制”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4.1973年,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遗址中发现了一件缂丝腰带,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件缂丝实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鹤岗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然后再条形码贴在对应位置。
3.答题卡上第Ⅰ卷必须用2B铅笔作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为准,修改时用橡皮擦除干净。
第Ⅱ卷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未在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或超出答题区域作答的均不得分。
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0题,总分60分)1.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地,到战国末期,黄河已有“浊河”之称,西汉时,黄河更是“河水高于地上”,下游地区水患频繁,引发土壤沙化和盐碱化。
导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在于A.生产工具的改进 B.争霸战争频繁C.人口的大量迁移 D.大量开垦土地2.据史书记载:武则天时期,绫锦坊中就有“巧儿”365人,内作使绫匠83人,掖庭绫匠150人。
唐玄宗时期,宫中专门织锦刺绣的女工就达700多人。
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有效信息是A.棉花种植已广泛推广 B.官营纺织业的规模比较大C.坊市界限已被打破 D.已经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3.从1540年到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A.白银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货币 B.新航路开辟导致国际贸易大发展C.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需求 D.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4.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
这一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B.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C.不利于新的经济形态产生和发展 D.推动封建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5.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而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尼德兰的阿姆斯特丹和英国的伦敦等城市迅速崛起。
这主要是因为欧洲A.价格革命影响较广泛 B.意大利国家四分五裂C.意大利经济优势丧失 D.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6.甘蔗种植需要猛烈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
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公斤,蔗糖不再是奢侈品。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大幅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 B.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兴盛C.新航路开辟使东西方贸易更加便捷 D.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7.19世纪,西欧社会在争论妇女“工作权利”时,倾向于女人们留在家里生育孩子。
1870年后,随着工厂以及大量服务性岗位的出现,妇女们的工作权利得到认可。
这表明工业革命A.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 B.提高了妇女的政治地位C.提升了妇女在劳动市场上的地位 D.使家庭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8.1900—1938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发展加速,城乡之间移居基本上自由。
1938年中国5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总人口是2730万,占5亿人口的5%—6%。
由于城市化可以将一个大分工网络所需的交易集中在一点进行,因而大大改善交易效率。
这一现象说明A.工商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B.中国城市化水平整体较高C.近代工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D.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推力9.下图呈现了人类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其中,“2.0自动化”出现A.推动了工厂制度基本形成 B.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C.悖离了自由资本主义思潮 D.践行了凯恩主义的思想观念10.利用公式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简化教材内容,帮助理解一些容易混淆的历史概念。
下列是对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些经济成分的公式表述,其中有错误的是A.小农经济=农业十家庭手工业 B.江南制造总局=资产阶级+机器生产C.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十雇佣关系 D.官僚资本主义=政权+近代工商业11.鸦片战争后,列强掀起了向中国倾销商品的狂潮。
根据英国官方公布的统计资料,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在1837年为90多万英镑,到1845年达到239.4万多英镑。
由此可见A.列强对华加强商品输出 B.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列强对华加强资本输出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12.20世纪20年代,直皖、直奉、江浙等(军閥)争战不已,地方制据对抗。
各路军阀将工商企业视为动辄可得之财源,苛捐杂税滥征,这直接造成了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B.中央政府的权力膨胀C.工农运动高涨 D.民主思想活跃13.据《浙江通史》记载,1911年乍浦八旗驻防军的协领杉梁、士绅张文雄等创办和济树畜公司,进行农牧业经营。
同年上虞士绅陈渭正等创办春泽公司,购买县境内所有低洼、瘠跷之田地山林,“或浚江掘湖筑堤开渠,或辨土择种,宜树宜牧”。
截止到1911年的近8年间浙江类似组织有40多家。
这些现象说明A.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农村 B.旧士绅旧官员投身近代民族工业浪潮C.近代实业波及到古老的传统领域范围 D.这些新式组织构成了社会变革的基础14.甲午战后,原有洋务企业进行了改制,多数官办、官督商办企业被商办企业所代替,如1896年湖北机器织布局实行股份制改造后,“竟赢余十八万金,除以十五万金还清旧债外,仍余三万金”。
由此可知A.清政府财政经济严重困难 B.清政府逐渐调整了经济政策C.洋务企业最终走向了破产 D.中国企业开始了股份制尝试15.下面为1895年和1898年间中国境内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救亡图存已成为社会主流 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C.国人注重营造舆论的环境 D.资产阶级维新派成为社会化改革的主力16.1938年苏联政府在一份决议中指出:企业中不安心工作者、懒汉、旷工者和贪图私利的人……给工业、运输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他们常常只工作4—5小时,白白浪费了其余2—3小时的工作时间,国家和人民因此常常每年损失几百万个工作日和几十亿卢布。
该决议反映出当时苏联A.工人阶级队伍觉悟低下 B.国民经济呈现衰退景象C.工业化的目标难以实现 D.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初显17.1973年3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业管理的若干规定》的决议,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建立生产联合公司和工业联合公司并减少管理层次来改进工业管理体制。
此后,联合公司在苏联普遍建立起来。
到1979年,联合公司达3947个,参加的企业共有17516个。
这一措施A.仍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B.使苏联一跃成为超级大国的重要因素C.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要内容 D.拉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18.据《光荣与梦想》一书记载: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在纽约的美苏贸易公司平均每天收到350份要求移居苏联的申请书,有一次该公司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到10万人之多,包括化学家、教员、牙科医生等。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推行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C.苏联经济水平超美国 D.经济大危机的爆发19.美国电影的繁荣时期分别是1929年、1957年、1973年、1979年和2000年。
这些年份都是美国经济下行的时候,其中许多知名的电影公司都是在那段时期建立起来的,例如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被迪士尼收购)华纳兄弟、米高梅等。
关于1929年电影繁荣的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 B.反映人们寻求慰藉的心理需求C.体现美国人民淡定应对危机的心态 D.说明新政刺激消费已初见成效20.传统观点认为,罗斯福新政对大垄断资产阶级有所抑制,对劳动人民有所让步,使法西斯主义在美国不易得逞;后来有研究者认为,罗斯福新政是“彻头彻尾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的东西”“具有很强的法西斯性质”;又有学者指出,罗斯福新政是一种反动,起着阻碍历史前进的消极作用,应予否定。
据此可知,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认识A.只有一种观点与史实相符且正确 B.都缺少充分的史实导致结论欠佳C.研究角度不同导致结论相异 D.传统观点源于一手资料更为可信21.美国著名学者威克特分析指出,罗斯福的理论是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
威克特认为罗斯福新政的特征是A.政府立法干预经济运行秩序 B.以普通大众为经济发展核心C.拉动大众消费活跃市场需求 D.具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表现22.1930年,美国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美元贬值41%,以增强美国对外贸易竞争,1931年,英国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的70%,这些举措A.有利于世界秩序的稳定 B.加剧世界经济的混乱C.有利于摆脱经济大危机 D.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23.以上材料说明A.自由放任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B.国家干预是国民经济的基础C.货币政策促使经济不断发展 D.经济发展促使经济理论创新24.20世纪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
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A.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 B.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C.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经济模式 D.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25.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企业出售给个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等。
这是为了A.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B.在20世纪50年代得到推广C.扩大了政府的行政管理权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26.下表为新中国1957~1961年从业人员统计表。
根据表格数据的变化最能反映A.新中国的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B.新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C.中国第一产业从业人数一直下降 D.新中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27.1958年10月,全国文化行政会议上提出“人人能读书,人人能写诗,人人看电影,人人能唱歌,人人能画画,人人能舞蹈,人人能表演,人人能创作”的目标。
这一目标A.迅速地改变了教育落后状况 B.促成文化大革命运动的爆发C.具有盲目冒进的大跃进倾向 D.表明苏联教育模式影响深远28.周恩来在中共八大上指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以上材料表明党和政府A.认识到经济需要平衡发展 B.确立了优先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C.将重点转向农业和轻工业 D.开始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29.从1949年到1977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国家的支持下,在五十年代开办农机学校并兴建农机制造厂,六七十年代又从欧洲日本引入化肥生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