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设计)Part7Application

合集下载

面向对象设计技术的使用教程

面向对象设计技术的使用教程

面向对象设计技术的使用教程面向对象设计技术是一种常用的软件设计方法,它能够提高代码的可重用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面向对象设计的原则、概念和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应用这些技术。

一、面向对象设计的原则1. 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SRP):一个类应该只有一个修改的原因。

2. 开放封闭原则(Open Close Principle,OCP):一个类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封闭。

3. 里氏代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LSP):子类对象能够替换父类对象。

4. 依赖倒置原则(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DIP):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抽象。

5. 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ISP):客户端不应该强迫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

6. 迪米特法则(Law of Demeter,LoD):一个对象对其他对象的了解应该尽可能少。

二、面向对象设计的概念1. 类和对象:类是一种抽象的概念,用来描述一类具有相同属性和行为的对象。

对象是类的一个实例。

2. 封装:将数据和方法封装到一个类中,并对外提供接口进行访问。

3. 继承:通过继承机制,子类可以继承父类的属性和方法,并能够添加、修改或重写特定的属性和方法。

4. 多态:同一种行为具有多种不同的实现方式或表现形式,提高了代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5. 抽象:通过抽象类和接口实现对类的更高层次的抽象,可以使代码更加模块化和可维护。

三、面向对象设计的方法1. 定义类的属性和方法:首先确定类的名称和作用,然后根据单一职责原则定义类的属性和方法。

2. 进行类之间的关系分析:根据具体项目的需求,确定类与类之间的关系,包括继承、关联、聚合和组合等。

3. 设计类的接口:根据接口隔离原则,定义一个类应该提供的接口,以便与其他类进行交互。

第七章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第七章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第七章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本章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与第五章介绍的面向过程的结构化程序设计不同,主要介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以及Visual FoxPro支持的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详尽介绍了对各类控件的选择与使用方法。

在对诸如表单等各类控件对象的设计、操作上,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但在所有对象的各种事件和方法的程序代码设计中,仍然使用到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理论基础,其程序设计的基本目标是设计出能在可视化环境下运行的应用程序窗口界面—表单。

7.1 学习提要1.学习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读者应达到以下要求:⑴了解对象、类等基本概念;⑵理解对象的属性、方法和事件;⑶熟练掌握表单的基本设计、操作和应用;⑷掌握常用控件的设计与使用。

⑸熟练掌握常用事件、方法的过程代码的设计方法。

⑹了解自定义类的创建和使用方法。

2.重点与难点:⑴本章重点:对象与类以及属性、方法和事件等基本概念;表单的设计与应用;常用控件属性、事件和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⑵本章难点:本章的重点即为本章的难点3.主要知识点⑴面向对象的概念①对象、类②属性、方法、事件③Visual FoxPro 中的基类⑵表单的创建与基本操作①表单的创建使用“窗体设计器”或“表单向导”创建表单。

②表单的修改、运行使用“窗体设计器”编辑修改表单。

使用菜单或命令方式运行表单。

③表单的属性、事件和方法表单常用属性的设置,表单的常用事件、常用方法。

④设置表单的数据环境数据环境的概念,数据环境的设置。

⑶表单常用控件①表单常用控件的基本操作控件对象的选定,移动位置,改变大小,剪切、复制与粘贴,删除,布局设置。

②常用控件对象标签控件,命令按钮与命令按钮组控件,文本框与编辑框控件,选项组和复选框控件,列表框和组合框控件,容器与表格控件,页框控件,计时器与微调控件,图像控件等。

③控件对象的常用属性设置Caption属性,Name属性,Alignment属性,ButtonCount属性,BackColor属性,BorderColor属性,BorderStyle属性,Enabled属性,ForeColor属性,InputMask属性,PasswordChar属性,Picture属性,Height属性,Width属性,Left属性,Top属性,Value属性,Visible属性,FontName属性,FontSize属性,ControlSource属性。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Object-Oriented Analysis and Design,简称OOAD)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论。

通过OOAD,开发者可以将现实世界中的概念和问题转化为软件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一、什么是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是一种以对象为核心的开发方法。

它强调将问题领域的实体、关系和行为抽象为对象、类和方法。

面向对象的分析阶段主要关注问题领域的需求和约束,而设计阶段则更关注如何将需求转化为可执行的软件系统。

二、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优势1. 模块化:面向对象的方法将复杂的系统拆分为多个独立的对象,每个对象都有清晰的职责和接口。

这种模块化可以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复用性。

2. 继承与多态:继承是面向对象编程中的重要特性,它允许新的类继承已有类的属性和方法。

多态则允许对象在不同上下文中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这些特性使得代码更加灵活和易于扩展。

3. 封装与信息隐藏:面向对象的方法将数据和操作封装在对象内部,外界只能通过对象的接口进行交互。

这种封装和信息隐藏可以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 规范化的开发流程: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有一套规范的开发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和实现等阶段。

这种流程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并减少错误和重复工作。

三、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过程1. 需求收集与分析:在这个阶段,开发者与用户密切合作,收集和分析系统的业务需求。

通过访谈、文档分析等方法,确定系统的功能、性能和约束等方面的要求。

2. 概念设计:在概念设计阶段,开发者将业务需求转化为概念模型。

通过绘制用例图、类图、状态图等工具,描述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3. 详细设计:在详细设计阶段,开发者将概念模型进一步细化,确定具体的类和接口。

同时,还需要考虑系统的性能、安全和可维护性等方面的问题。

4. 编码与测试:在编码阶段,开发者根据详细设计的要求,使用具体的编程语言实现系统。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知识点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知识点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知识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将软件模型作为一个系统的集合来设计、分析和实现。

本文将重点介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关键知识点,包括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类与对象、继承与多态、封装和抽象等内容,以便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核心概念和方法。

一、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1. 面向对象编程的起源:面向对象编程(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简称OOP)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基于对象的软件开发范式,它将数据和操作数据的方法组合到一个对象中,以及通过对象之间的交互来完成程序的设计。

2. 面向对象的特征: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具有封装、继承和多态的特征。

封装指的是将数据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封装在对象中,继承指的是子类可以继承父类的属性和方法,多态指的是同一操作作用于不同对象上时可以有不同的行为。

3. 面向对象的优势: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具有代码复用性高、可维护性强、扩展性好、可靠性高等优势,可以提高程序的设计效率和质量。

二、类与对象1. 类的定义:类是一种抽象数据类型,用来描述具有相同属性和行为的对象的集合。

类用来创建对象的模板,包含数据成员和成员函数。

2. 对象的创建:对象是类的一个实例,是具体的数据和行为的封装体。

通过类实例化,可以创建多个对象来表示真实世界的实体。

3. 类的成员:类包含数据成员和成员函数。

数据成员表示对象的属性,成员函数表示对象的行为,可以进行数据的操作和处理。

三、继承与多态1. 继承:继承是指一个新类从现有类中派生出来,并且拥有现有类的属性和行为。

继承可以实现代码的复用,并且可以建立类之间的关系。

2. 多态:多态是指同一操作作用于不同对象上时可以有不同的行为。

多态通过虚函数和动态绑定实现,可以使程序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四、封装和抽象1. 封装:封装是指将数据和数据的操作封装在类的内部,外部无法直接访问和修改类的数据。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简称OOP)是一种以对象为中心的编程范式,它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抽象为对象,并通过对象之间的交互来实现程序的运行。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核心思想包括封装、继承和多态。

封装封装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它指的是将数据(属性)和操作数据的方法(行为)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对象。

封装的目的是隐藏对象的内部细节,只暴露出一个可以被外界访问的接口。

这样,对象的使用者不需要了解对象内部的实现细节,只需要通过接口与对象进行交互。

例如,在一个银行系统中,我们可以创建一个`Account`类,该类封装了账户的基本信息(如账号、余额)和对账户的操作(如存款、取款)。

用户在使用`Account`类时,只需要调用相应的方法,而不需要关心这些方法是如何实现的。

继承继承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允许一个类(子类)继承另一个类(父类)的属性和方法。

通过继承,子类可以扩展或修改父类的行为,而不需要重新编写代码。

继承支持代码的复用,使得程序设计更加简洁和高效。

例如,假设我们有一个`Animal`类,它定义了所有动物共有的属性和方法。

我们可以创建一个`Dog`类,它继承自`Animal`类。

`Dog`类将继承`Animal`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并且可以添加一些特有的属性和方法,如`bark`。

多态多态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特性,它允许不同类的对象对同一消息做出响应,但具体的行为会根据对象的实际类型而有所不同。

多态性使得程序设计更加灵活和可扩展。

多态性通常通过抽象类和接口来实现。

抽象类定义了一个或多个抽象方法,而具体的子类则提供了这些抽象方法的实现。

接口则定义了一组方法规范,不同的类可以实现同一个接口,但提供不同的实现。

例如,假设我们有一个`Shape`接口,它定义了一个`draw`方法。

我们可以创建`Circle`、`Square`等类,它们都实现了`Shape`接口。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Object-oriented analysis and design)是软件工程领域中的一种方法论,用于解决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和需求。

本文将对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概念、流程和常用方法进行介绍,并附带答案和解析。

第一部分:面向对象分析(Object-oriented analysis)面向对象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第一步,旨在理解问题域并建立领域模型。

面向对象分析有以下几个重要概念:1. 对象(Object):对象是系统中的一个实体,包含数据和方法。

对象可以是具体的实物、虚拟的概念或一组相关的数据和行为。

2. 类(Class):类是一种抽象的定义,描述了一组具有相同特征和行为的对象。

3. 属性(Attribute):属性是对象的特征,用于描述对象的状态。

4. 方法(Method):方法是对象的行为,用于描述对象可以执行的操作。

面向对象分析的主要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 需求收集:收集系统的需求,与利益相关者沟通,了解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2. 领域建模:对现实世界的问题域进行抽象和建模,识别出系统中的对象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3. 需求分析与规约:通过使用用例、活动图和状态图等工具对需求进行分析和规约,明确功能和交互细节。

4. 领域模型验证:与利益相关者验证领域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确保模型能够满足系统需求。

第二部分:面向对象设计(Object-oriented design)面向对象设计是在面向对象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领域模型,为系统的实现提供指导。

面向对象设计有以下几个常用方法:1. 类图(Class diagram):类图用于展示类、属性和方法之间的关系。

类图包括类的名称、属性和方法,并通过关联、继承和聚合等关系展示类之间的联系。

2. 对象图(Object diagram):对象图用于展示类的实例和对象之间的关系。

对象图是类图的实例化表示,展示了系统在某一时刻的对象及其特定的属性值。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目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一门重要的计算机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运用面向对象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而言,课程设计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巩固和加深学生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类、对象、继承、多态等核心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2、让学生熟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开发流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如 C++、Java 等)进行实际编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代码编写规范和调试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完成一个较为复杂的项目,学会分工协作和相互交流。

5、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开发出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软件系统。

二、课程设计要求1、学生需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2、课程设计题目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挑战性,能够涵盖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主要知识点。

3、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严格按照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分析、设计和实现,确保程序的结构清晰、可读性强、可维护性好。

4、学生需提交课程设计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实现、测试结果以及总结等部分。

5、课程设计报告应书写规范、条理清晰、图表完整、数据准确。

三、课程设计题目以下是几个可供选择的课程设计题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个进行设计:题目 1: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设计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学生成绩的录入、查询、修改、统计等功能。

系统应具备良好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操作。

题目 2:图书管理系统设计一个图书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图书的入库、借阅、归还、查询等功能。

系统应能够记录图书的基本信息、借阅记录以及读者信息等。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特征及其定义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特征及其定义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特征及其定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OOP)是一种计算机编程架构。

以下是其特征和定义:1. 封装(Encapsulation):封装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石,指的是将数据和对数据的操作封装在一个单独的单位中,这个单位就是对象。

通过封装,对象对外部世界隐藏了其内部的细节,只暴露出一些特定的接口供外部访问。

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了数据的安全性和灵活性,同时也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和重用性。

2. 继承(Inheritance):继承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重要特征,它允许我们定义一个新的类(称为子类或派生类),从已经存在的类(称为父类或基类)中继承其属性和方法。

通过继承,子类可以获得父类的属性和方法,并且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或修改。

继承提供了代码的重用性,使得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地组织和管理代码。

3. 抽象(Abstraction):抽象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之一,它是指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抽象成程序中的类和对象。

通过抽象,我们可以忽略事物的具体实现细节,只关注其基本属性和行为,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描述事物。

4. 多态(Polymorphism):多态是指同一操作可以作用于不同的对象,从而产生不同的结果。

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多态的实现主要依赖于继承和接口。

通过继承和接口,不同的类可以实现相同的方法,从而实现多态。

多态可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并使程序更加灵活和易于扩展。

综上所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一种以建立模型体现出来的抽象思维过程和面向对象的方法,其本质是抽象思维过程和面向对象的方法。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以对象为核心,认为程序由一系列对象组成。

类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包括表示静态属性的数据和对数据的操作,对象是类的实例化。

对象间通过消息传递相互通信,来模拟现实世界中不同实体间的联系。

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中,对象是组成程序的基本模块。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及其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被广泛应用在软件开发领域中。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现实世界的建模,将程序中的数据和操作封装在一个类中,并通过类的继承、多态等特性实现代码的复用和扩展。

本文简要介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并结合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其优势和不足。

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简称OOP)是一种将程序中的数据和操作封装在一起的编程方法。

在OOP中,数据和操作被组成一个类,类就像一个工厂,可以产生多个实例对象。

每个实例对象都有自己的属性和方法,实例对象可以通过调用类的方法来完成对属性的操作。

同时,在OOP中,可以通过继承、多态等特性实现代码的复用和扩展。

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中,最基本的是类的定义。

类的定义分为属性和方法两个部分,其中属性定义了类的成员变量,每个成员变量有一个类型和一个变量名。

方法定义了类的成员函数,成员函数包括构造函数、析构函数和其他成员函数。

构造函数是类的初始化函数,析构函数是对象销毁时调用的函数,其他成员函数就是实现类功能的函数。

类的定义完成后,通过创建实例对象来使用类的属性和方法。

继承是OOP的另一个重要特性。

继承是指从已有的类派生出新的类,新的类继承了原有类的所有特性,还可以添加自己的特性。

在继承关系中,已有类被称为父类或基类,新派生的类被称为子类或派生类。

子类可以直接使用父类的属性和方法,也可以重写父类的方法,实现自己的功能。

多态是OOP的另一种特性,它关注的是对象的行为。

多态是指同样的消息会被不同的对象以不同的方式响应。

多态常见的实现方式是虚函数和抽象类。

虚函数指的是在基类中定义虚函数,在派生类中进行重载,编译器在运行时根据实际对象类型来调用正确的函数。

抽象类是指只定义接口而不实现具体功能的类,派生类必须实现其接口。

通过多态,可以更好地实现代码的复用和扩展。

简述面向对象设计过程

简述面向对象设计过程

简述面向对象设计过程面向对象设计(Object-Oriented Design,OOD)是一种软件设计方法,它将现实世界的实体抽象为对象,通过对象的属性、方法和相互作用来表达需求和解决问题。

面向对象设计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需求分析:在项目开始之初,需要与客户、项目经理等进行沟通,收集需求,了解系统需求,明确项目目标和功能。

2. 定义类和对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从问题域中识别出关键的实体和概念,为每个实体定义一个类,并确定类的属性和方法。

属性表示对象的状态,方法表示对象的行为。

同时,确定对象之间的关系,例如聚合、继承和关联等。

3. 设计类的层次结构:根据类之间的关系,设计类的继承和接口实现结构。

子类可以继承父类的属性和方法,同时根据需要重写或扩展某些方法。

接口则定义了一组方法的规范,实现接口的类需要实现这些方法。

4. 划分模块和包:为了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将相关的类划分为模块或包。

模块和包应该尽量保持内聚性,即同一个模块或包中的类具有相似的功能和职责。

5. 设计类的交互和通信:确定类之间的交互方式,包括消息传递、事件触发以及共享数据等。

设计类的通信接口,包括公开的属性和方法,以及需要实现的回调函数等。

6. 代码实现:根据设计文档,编写代码实现类的属性、方法和交互。

在编写代码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设计上的问题,需要在设计和实现过程中进行调整和优化。

7. 测试与调优:对系统进行功能性和非功能性测试,保证系统满足需求。

同时,根据测试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和调整,提高系统的性能、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8. 维护与升级:在系统投入使用后,需要对系统进行维护,修复bug,根据用户需求调整功能。

在系统升级过程中,面向对象设计的优势可以让开发人员更容易地对系统进行扩展和修改。

软件工程 第7章--面向对象设计

软件工程 第7章--面向对象设计
8
§1. OOD准则
5、Cohesion:模块内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 服务内聚(service cohesion):一个服务只完成一个功能。
类内聚(class cohesion):一个类只有一个用途,否则分 解之。
一般-特殊内聚(general-particular cohesion):
17
类构件
类构件:面向对象技术中的“类” 。类构件有3种 重用方式:
–实例重用 –继承重用 –多态重用 1. 可重用类构件应具备的特点 (1) 模块独立性强。具有单一、完整的功能,且经 过反复测试被确认是正确的。是一个不受或很少受 外界干扰的封装体,其内部实现在外面是不可见的。
18
(2) 具有高度可塑性。软构件的应用环境比集成电 路更广阔、更复杂。显然,要求一个软构件能满足 任何一个系统的设计需求是不现实的。因此,可重 用的软构件必须具有高度可裁剪性,必须提供为适 应特定需求而扩充或修改已有构件的机制,而且所 提供的机制必须使用起来非常简单方便。
对象 设计
面向对 象分析
人机界 面设计
任务管 理设计
数据管 理设计
4
§1. OOD准则
§1. OOD准则:优秀软件设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容易维护
回顾:SD准则包括
Modularization Information hiding
Abstraction
Module independence
对于 OOD有类似的准则: 1、Module = Object
• Inheritance —— 无须改动原有代码
13
② 设计重用 —— 当移植系统时
§3. 软件重用
③ 分析重用 —— 当需求未变,而系统结构改变 时(例如将HDIS改为OO实现)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注意事项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注意事项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注意事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简称OOP)是一种软件开发的方法论,它将程序中的数据和操作数据的方法组织成对象,通过对象之间的交互来实现程序的功能。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是我们在编写程序时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和规范。

本文将详细介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基本方法:1. 抽象和封装:在面向对象的设计中,抽象是一种将现实世界中的实体转化为程序中的对象的过程。

通过抽象,我们可以理清对象之间的关系,将复杂的现实问题分解为简单的程序对象。

封装是指将对象的数据和方法封装在一起,对外部隐藏对象的内部实现细节,只暴露必要的接口供其他对象调用。

2. 继承:继承是面向对象编程的重要特性,通过继承,一个类可以继承另一个已有类的属性和方法,减少了代码的重复编写,并且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

通过合理地使用继承,我们可以建立起类与类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类的层次结构。

3. 多态:多态是指在同一个类中,同一个方法名可以被不同的对象调用,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对象调用不同的方法。

多态提高了程序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得我们可以使用统一的接口来处理不同类型的对象。

二、注意事项:1. 单一职责原则:每个类只负责一个功能,不要将多个不同的功能耦合在一个类中。

这样可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减少类的依赖关系。

2. 开放封闭原则:一个类应该是可扩展的,但是对修改关闭。

当需要添加新的功能时,应该通过继承或接口的方式来完成,而不是去修改原有的代码。

这样可以避免对已有功能的影响,提高代码的稳定性。

3. 接口隔离原则:接口应该尽量小而专一,不应该包含不需要的方法。

一个类对外应该提供尽量少的公共接口,只提供必要的方法。

这样可以减少类与类之间的依赖关系,提高代码的可复用性。

4. 依赖倒置原则: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于低层模块,而是应该依赖于抽象。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郭⽟柱⼴东商学院信息学院⼆0⼀0 年⼗⼆⽉⽬录实验⼀ Java基础实验实验⼆ Java⾯向对象特性试验--Java中的类、对象和⽅法实验三类的继承、多态、接⼝、访问控制符与修饰符实验四 Java资源及其利⽤实验五 Java 语⾔的异常处理实验六输⼊输出流实验七图形⽤户界⾯设计实验⼋ Java Applet及多线程试验附录1 实验报告格式实验⼀ Java 基础实验⼀、实验⽬的与要求1. 学习编写简单的Java 程序。

2. 学习掌握Java 基本数据类型及其基本运算。

3. 学习掌握Java 的基本流程控制语句。

⼆、相关知识1. 了解JDK 的⼯作环境,以及如何使⽤JDK 进⾏编程。

2. 熟悉集成软件 eclipse3.5及其使⽤。

⼆、实验内容1. 编写Hello.java 程序并运⾏。

2. ⽤Java 语⾔编写⼀个应⽤程序在屏幕上输出1000之内的素数。

3. ⼀个数如果恰好等于它的因⼦之和,这个数就称为“完数”,⽐如28=1+2+4+7+14。

编写⼀个应⽤程序在屏幕上输出1000之内的完数。

4. 求满⾜1!+2!+3!+ …+n!≤9999的最⼤整数n 。

5. ⼀个三位的整数如果它的各位数字的⽴⽅之和等于这个三位数,就称此数为⽔仙花数,⽐如 333173371++=,编写⼀个应⽤程序在屏幕上输出所有⽔仙花数。

6. 下⾯程序的输出结果是什么?实验⼆ Java⾯向对象特性试验-Java中的类、对象和⽅法⼀、实验⽬的与要求1. 掌握类的定义和使⽤。

2. 掌握对象的声明、创建和使⽤。

3. 掌握构造⽅法的定义和使⽤。

4. 掌握类⽅法(静态⽅法)和⾮类⽅法(⾮静态⽅法)的区别和使⽤。

5. 掌握成员变量和局部变量的区别和使⽤。

⼆、实验内容1. 编写⼀个Java程序,定义⼀个表⽰学⽣的类,类名Student,其成员变量有:学号、班级姓名、性别、年龄;成员⽅法:(1)获得班号(2)获得姓名(3)获得年龄(4)修改年龄;创建⼀个Student的对象,修改该对象的年龄,并输出该对象的年龄。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一、引言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Object-Oriented Analysis and Design,简称OOAD)是软件工程中的一种方法论,用于解决复杂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问题。

本文将介绍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概念、原则和过程,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其重要性和应用。

二、概念解析1. 面向对象分析(Object-Oriented Analysis,简称OOA):通过识别和描述系统所涉及的对象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对象的属性和行为,从而确定系统需求和问题领域的分析方法。

2. 面向对象设计(Object-Oriented Design,简称OOD):基于面向对象分析的结果,通过定义类、抽象数据类型、方法、接口等概念,设计出系统的结构和组织,以及类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

三、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原则1. 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简称SRP):一个类只负责一项职责,保证类的内聚性和高内聚性。

2. 开放封闭原则(Open-Closed Principle,简称OCP):系统中的类、模块等应该对拓展开放,对修改封闭,通过继承、接口等方式实现。

3. 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简称LSP):所有引用基类的地方必须能透明地使用其子类的对象,即子类必须能够替换基类。

4. 依赖倒置原则(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简称DIP):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于底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于抽象;抽象不应该依赖于具体,具体应该依赖于抽象。

5. 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简称ISP):客户端不应该依赖于它不需要的接口,接口应该进行细化拆分以适应不同的场景和客户端需求。

6. 迪米特法则(Law of Demeter,简称LoD):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有尽可能少的了解,减少耦合性,降低系统的复杂度。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知识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知识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知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简称OOP)是一种让计算机程序更具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的编程范式。

其中,基于类和对象的概念是核心要素。

本文将介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类与对象、封装与继承、多态和抽象等。

一、类与对象类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单位,是对一类具有相同属性和行为的对象的抽象描述。

类可以看作是对象的模板或蓝图,它定义了对象的属性和方法。

对象则是类的实例化,是具体的实体。

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类包含两个主要的成员:属性和方法。

属性是类的特性,描述了对象的状态;方法是类的行为,描述了对象的操作。

通过封装属性和方法,类实现了对数据和行为的封装,使得程序的逻辑更加清晰和灵活。

二、封装与继承封装是将类的属性和方法封装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单元。

通过封装,我们可以隐藏类的内部实现细节,只暴露必要的接口给外部使用。

这种数据与行为的封装增强了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也降低了程序的耦合性。

继承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通过继承,一个类可以继承另一个类的属性和方法,从而实现代码的复用和扩展。

继承关系可以形成类的层次结构,其中父类被称为超类或基类,子类被称为派生类。

派生类可以重写父类的方法或添加自己的方法,实现对父类的功能增强。

三、多态和抽象多态是指同一种类型的对象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通过多态,我们可以根据对象的具体类型调用相应的方法,而不关心对象的具体实现。

多态提高了代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得程序更易于维护和扩展。

抽象是将复杂的事物简化为一个易于理解的模型。

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抽象提供了接口和抽象类两种机制。

接口定义了一个类应该具有哪些方法,但不提供具体的实现;抽象类则是一种中间状态,既可以有定义了方法的具体实现,又可以有定义了接口的抽象方法。

通过接口和抽象类,我们可以实现代码的分离和模块化,提高代码的灵活性和复用性。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报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报告一、引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简称OOP)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软件开发的编程范式。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加深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理解,并掌握其基本概念和技巧。

二、实验目的1. 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思想;2. 掌握类、对象、继承、封装、多态等面向对象的核心概念;3. 运用面向对象的思想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程序。

三、实验过程1. 设计类和对象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实现一个简单的学生管理系统。

首先,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学生类(Student),包括学生的姓名、年龄、学号等属性,并定义相关的方法,如获取学生信息、修改学生信息等。

然后,我们创建多个学生对象,模拟学生管理系统中的多个学生。

2. 继承和多态为了进一步理解继承和多态的概念,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教师类(Teacher),继承自学生类。

教师类除了继承学生类的属性和方法外,还可以定义自己特有的属性和方法。

通过创建教师对象,我们可以看到继承和多态的效果。

3. 封装和访问控制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封装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我们可以将学生类的属性设置为私有(private),并通过公有(public)的方法来访问和修改属性。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保护属性的安全性,同时提供统一的接口供外部使用。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一个简单的学生管理系统。

我们可以创建学生对象,并通过调用相关方法来获取和修改学生的信息。

同时,我们还实现了教师类,通过继承和多态的特性,我们可以灵活地使用学生和教师对象。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程序,我们掌握了类、对象、继承、封装、多态等核心概念,并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概念来设计和实现面向对象的程序。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具有很多优点,如代码的可重用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等。

通过合理地设计类和对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代码,提高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OOP)是一种程序设计思想,它强调将运行时环境中的对象与抽象出来的对象类型(或称为类)进行结合,以此来节约编程的工作量并提高程序的可操作性。

典型的OOP程序中,所有可用的类都可以通过继承,联系和组合组合成更高一级的类,而这些类又可以被用来构建新的对象。

OOP程序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1、封装:封装是指将程序代码和数据结构组合在一起,使得它们可以单独使用,而不必考虑其他编程元素。

2、抽象:抽象是指将共性和特性从复杂的实体中抽离出来,建立一个通用的基类,用于管理、处理及访问某一类对象的相似之处。

3、多态:多态是指不同的对象,对同一操作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4、继承:继承是指一个类的子类可以继承父类的特征,然后根据自身的需要,增加新的特征。

OOP程序设计的重要特点是它可以让程序员以可重用的模块来构建应用程序,从而大大降低程序编写及测试的工作量,也能够提升程序的可操作性。

类对象可以被构建成抽象层次结构,以便从可复用的模块中派生出更多新的类。

大量的类可以被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功能更丰富的解决方案。

此外,多态性能让程序维护变得更加容易,因为改变一个类的行为,也不会影响到其他类。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简称OOP)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它以对象为基本单位,将数据和对数据的操作封装在一起,实现模块化的软件系统开发。

本文将介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思想。

1. 封装(Encapsulation)封装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最基础的思想之一。

它通过将数据和对数据的操作封装在一起,形成对象的特性和行为。

对象内部的数据只能通过对象自身的方法来访问,外部无法直接修改对象的内部状态,可以有效避免意外修改和数据泄露的问题。

2. 继承(Inheritance)继承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它通过定义一个基类,然后派生出不同的子类,实现代码的复用和拓展性。

子类将继承基类的属性和方法,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多的功能扩展。

继承关系可以建立类之间的层次关系,形成类的继承链。

3. 多态(Polymorphism)多态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关键概念,它允许不同类的对象对同一消息作出响应,实现灵活的代码编写和代码的重用。

多态可以通过继承和接口实现。

通过多态,我们可以在不了解对象具体类型的情况下,调用相同的方法,实现不同的行为。

4. 类和对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核心是类和对象的概念。

类是抽象的描述,定义了对象的属性和方法。

对象是由类实例化而来,每个对象都有各自的属性和方法。

通过创建对象,我们可以实现对数据的封装和模块化的设计思想。

5. 类的设计原则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我们需要遵循一些设计原则,以保证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其中一些重要的原则包括单一职责原则、开放封闭原则、里氏替换原则等。

这些原则帮助我们设计出高内聚、低耦合的类,使得代码更易于理解和维护。

6. 设计模式设计模式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经典解决方案,它提供了在特定情境下处理问题的一种标准方法。

常用的设计模式包括工厂模式、单例模式、观察者模式等。

通过使用设计模式,我们可以提高代码的复用性和可扩展性。

七大软件开发方法论解析

七大软件开发方法论解析

七大软件开发方法论解析近年来,软件开发方法论逐渐成为软件开发领域中的热门话题。

为了提高软件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和提高软件质量,许多企业逐渐开始采用软件开发方法论。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软件开发方法论包括七大软件开发方法论,分别是结构化分析与设计(SSAD)、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OOAD)、原型模型(Prototyping)、融合模型(Joint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JAD)、快速应用开发模型(Rap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RAD)、敏捷开发模型(Agile Development Methodology)以及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

那么,各个软件开发方法论究竟有何特点和适用场景呢?下面进行解析。

1、结构化分析与设计(SSAD)结构化分析与设计(SSAD)是一种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论,其核心思想是将一个总体系统分成几个较小的部分,再进行分析和设计。

因此,该方法论的应用范围广泛,适用于各种规模的软件开发项目。

此外,该方法论的设计过程清晰、可控,便于后期的维护和管理。

2、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OOAD)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OOAD)强调面向对象的思想,通过将实体、属性和方法等元素转换为对象的形式,使得软件的开发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该方法论适用于大规模对象化的软件开发项目。

3、原型模型(Prototyping)原型模型是一种快速开发软件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快速制作、测试和修正软件原型,以此来确定用户需求和功能设计,最终完成确定的软件产品开发。

因此,该方法论适用于需要快速开发软件的场景。

4、融合模型(JAD)融合模型(JAD)也是一种快速开发软件的方法,其特点是将用户、开发者和设计者等多个角色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软件分析和设计的过程。

这样可以为开发者提供更全面的需求信息和更快的开发速度,适用于需求规范、实现困难的场合。

5、快速应用开发模型(RAD)快速应用开发模型(RAD)着重于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减少开发成本,其核心思想是以组件为基础,采用迭代开发方式来实现软件开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The statement in the main flow of the Manage Time use case
“The employee should have access to a visual calendar to help select and compare selected dates,”
7
12.1 Inception
▪ Keeps activity logs for all transactions ▪ Enables the HR and system administration
personnel to override all actions restricted by rules, with logging of those overrides ▪ Allows managers to directly award personal leave time (with system-set limits) ▪ Provides a Web service interface for other internal systems to query any given employee’s vacation request summary ▪ Interfaces with the HR department legacy systems to retrieve required employee information and changes
▪ Back Up System Logs: • Describes how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backs up the system’s logs.
13
12.2 Elaboration In the ideal world,
▪ analysis of a system should be independent of an implementing architecture.
2
12.1 Inception The Requirements
▪ A summary of the vision document, ▪ Key features, ▪ The use case model, ▪ Key use case specifications, ▪ Architecturally significant line item requirements.
▪ System Admin: • A role responsible for the smooth running of the system’s technical resources (e.g., Web server, database) and for collecting and archiving all log files.
3
4
5
12.1 Inception
The conventional way,
▪ All vacation time had to be approved by an immediate manager
▪ Then checked by a clerk in the HR department before it was authorized.
▪ Manage Leave Categories: • Describes how an HR clerk manages leave categories and their rules.
▪ Override Leave Records: • Describes how an HR clerk may override any rejection of leave time requests made by the rules in the system.
11
12.1 Inception
The main use cases are as follows.
▪ Manage Time: • Describes how employees request and view vacation time requests.
▪ Approve Request: • Describes how a manager responds to a subordinate’s request for vacation time.
▪ Award Time: • Describes how a manager can award a subordinate extra leave time (comp time).
▪ Edit Employee Record: • Describes how an HR clerk edits an employee’s information in the system.
▪ Sometimes this manual process could take days.
The VTS
▪ Will require at most one manual approval by the immediate manager
▪ Save time and money
6
12.1 Inception
9
12.1 Inception
▪ Clerk: • has sufficient rights to view employees’ personal data • responsible for ensuring that employees’ information is up to date and correct.
year, and allows requests to be made up to a year and a half in the future ▪ Uses e-mail notification to request manager approval and notify employees of request status changes ▪ Uses existing hardware and middleware ▪ Is implemented as an extension to the existing intranet portal system, and uses the portal’s single-sign-on mechanisms for all authentication
8
12.1 Inception
The Use Case Model The system contains the following actors.
▪ Employee: The main user of this system. • uses this system to manage his or her vacation time.
▪ Summarizes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major software elements, such as each subsystem.
▪ Shows outstanding use-case realization scenarios (as interaction diagrams) that illustrate key aspects of the system.
10
A use case is not a description of a single functional requirement but rather a description of something that provides significant value to the actor invoking it, in the form of scenarios
16
12.2 Elaboration
Logical view
▪ Conceptual organization of the software in terms of the most important layers, subsystems, packages, frameworks, classes, and interfaces.
Chapter 12: Web Application: Vacation
Tracking System
Object-Oriented Analysis and Design with Applications (Third Edition) Grady Booch, Robert A. Maksimchuk, Michael W. Engle, etc. Posts & Telecom Press 2008.4 978-7-115-17305-5/TP
An Introduction to Object-Oriented Analysis and Design
PART VII: Application
Dr. 邱 明 Software School of Xiamen University mingqiu@ Fall, 2009
1
The system will provide the following keyules-based system for validating and verifying leave time requests
▪ Enables manager approval (optional) ▪ Provides access to requests for the previous calendar
15
12.2 Elaboration
4+1 architecture view model
▪ 4 views are: • Logical view • Process view • Deployment view • Implementation vie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