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生物安全防护
鸡场生物安全与卫生防疫措施
鸡场生物安全与卫生防疫措施1.生物安全(目的是预防病原微生物侵入鸡舍):(1)防止人员传播疾病○1鸡场所有入口都应加锁并设有“不准入内”与“防疫重地”字样。
○2所有进出场区人员必须遵守消毒规程。
○3进出车辆要进行详细记录。
○4进出每栋鸡舍时,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消毒双手和工作鞋,禁止串舍。
(2)防止动物传播疾病○1实行全进全出制。
○2鸡舍的空舍时间最短为2周。
○3整理收集场区所有设备、建筑材料和垃圾,以减少啮齿类、野生动物隐匿。
○4鸡舍间的距离至少为10米,杜绝野鸟入舍。
○5实施有效的控制鼠类措施和灭蚊、蝇措施。
2.卫生防疫(1)生产管理区、生产区,每栋舍入口处设消毒池(盆),消毒池宽与门同宽,长至少是车轮的一周半。
(2)生活区、生产管理区、生产区应分别配备消毒设施(高压喷雾器等),备火焰喷灯。
(3)每栋舍设备、物品固定使用,鸡只一旦出场不得返回。
(4)禁止生产区内解剖鸡,剖后和病死鸡焚烧处理,按照GB/T16569和GB16548-1996进行,鸡只及其产品出场出具检疫证明和健康卡、消毒证明。
(5)禁用强毒疫苗,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附免疫程序)。
(6)粪便、污水、污物无害化处理,环境卫生质量达到NY/T7388-1999规定的标准。
(7)及时灭蚊、蝇,防飞鸟入舍,加强带鸡消毒。
(8)场区绿化率(草坪)达到30%以上。
(9)场区内分净道、污道,互不交叉,净道用于进雏运送饲料、用具、用品,污道用于运送粪便、废弃物、死淘鸡。
3.疫病控制与扑灭生产过程中出现疑似病情,驻场兽医都须通知当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和当地检验检疫部门,并接受官方监督。
总的原则是:○1一类传染病、新病:报告疫情—-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经一个消毒潜伏期—-解除封锁。
○2其他传染病:报告疫情—-封锁—-免疫—-治疗—-消毒—-无害化处理—-经一个潜伏期—-解除封锁。
具体程序如下:(1)对疑似疫情,要及时上报,采取措施:○1立即采集所有必要的样品并送至畜牧部门和检疫部门认可的实验室中进行诊断。
畜牧业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
畜牧业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疫病的传播和其他生物安全风险的存在,畜牧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来确保畜禽养殖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畜牧业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以保护畜牧业的健康和生产。
1. 定期检测疫病在畜牧业中,疫病对于畜禽的健康产生重大威胁。
为了防止和控制疫病的传播,畜牧业需要实施定期的疫病检测。
这包括对畜禽进行常规体检和实验室检测,以确保畜禽的健康状态和免疫力。
同时,养殖场和农民应及时报告任何疑似疫病病例,以便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
2. 建立有效的养殖管理制度为了保障畜牧业的生物安全,建立和推行一套有效的养殖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这包括制定养殖计划、饲养标准、防疫措施等。
通过规范化的养殖管理,可以减少畜禽间的互相感染,提高养殖效益。
同时,制定科学的饲养标准和防疫措施,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3. 加强动物检疫和出入境管控动物的进出境是疫病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需要加强动物检疫和出入境管控。
各国和地区应建立健全的动物检疫体系,对进出口动物进行检疫和审查。
并且,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应对跨境动物疫情。
此外,需要对进口活体动物的交易进行监管,确保动物的健康和无病传播风险。
4. 推行生物安全教育和培训为了提高畜牧业从业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和技能,需要推行生物安全教育和培训。
这包括对养殖场管理人员、兽医人员和农民等的培训,提高其对疫病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此外,还需要加强与相关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开展畜牧业生物安全方面的研究和交流,不断提升畜牧业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
5. 推广生物安全技术和装备随着科技的进步,生物安全技术和装备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例如,利用生物安全技术可以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毒和灭菌,减少疫病传播的风险。
同时,引进先进的生物安全装备,如传感器、监控设备等,可以实时监测养殖场的环境和畜禽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畜牧业疫病防控措施
畜牧业疫病防控措施随着农业的发展,畜牧业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畜牧业也面临着疫病的威胁,这不仅对牲畜的健康和福祉产生了影响,也对农民的经济利益造成了直接的损失。
为了保障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疫病的传播。
本文将深入探讨畜牧业疫病防控措施。
一、加强生物安全管理生物安全管理是实施畜牧业疫病防控措施的基础,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建立健全疫病监测体系:采取定期检测、早期报告、及时处理等措施,可以帮助发现和控制疫病的传播。
养殖场和兽医的密切合作对于有效的监测非常关键。
2.实施强制免疫:免疫是防控疫病的重要手段。
畜牧业管理者应确保牲畜接受必要的疫苗接种,以提高疫苗覆盖率,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3.健康认证和监管:加强对养殖场的审查和监管,确保养殖场内的牲畜健康状况良好,并遵守相关的生物安全规定。
此外,建立牧区间的畜牧业检疫站点,对畜牧业产品进行检疫和认证,以阻止疫病传播。
二、提高养殖环境卫生良好的养殖环境卫生是预防疫病传播的关键。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环境卫生措施:1.定期消毒:养殖场需要定期对场地、设备和牲畜住所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以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防止疫病的爆发。
2.强化机械通风:保持畜舍内的空气流通,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养殖业可以采用通风扇等设备,促进空气的流动,降低致病菌的滋生的几率。
3.控制人员进出:在养殖场中,只有经过特殊许可的人员才能进入,同时需要接受必要的消毒并佩戴专用的防护装备,以防止人员成为病原体的潜在传播者。
三、健全动物运输管理动物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疫病的传播。
下面是几个重要的动物运输管理措施:1.严格落实运输证明和检疫要求:对于运输牲畜的车辆和运输人员,要求必须携带相关的运输证明和检疫证明,以确保畜牧业产品的健康状况和食品安全性。
2.定期检查和维护运输工具:运输工具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减少运输途中病原体的传播。
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健康养殖·管理畜牧业环境 2020.2038摘 要:兽医实验室是开展动物疫病检测、诊断和研究的重要场所,在动物疾病防控、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兽医实验室日常运行中构建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机制对保证实验室功能的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此,文章进行分析,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情况进行了探讨,找出实验室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
关键词: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整改1 实验室生物安全所谓的兽医实验室,主要为从事兽医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研究和使用,以及兽医临床诊疗和疫病检疫监测的实验室。
而在实验室生物安全层面,主要为在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里防止病原微生物给相关人员所带来的伤害,还有对整个环境所造成的危害,同时,为确保所进行实验科学性,亦应该对被试验因子展开积极的防护,防止其遭受到污染。
而具体的对策有加强安全工作理念,构建科学的管理机制,加大对员工的技能培训,装备相应的防护设施,熟悉掌握标准的操作技术等。
2 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存在的不足2.1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淡薄这方面的问题主要为下列几点:首先在实验之前,没有借助对应的方式对实验室进行有效的消毒作业,而且在环境安全上没有进行相应的保障工作;其次为在实验进行时,未能够穿戴用品等,直接用手进行操作,还有就是存在着在实验室里饮食等不良问题,还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员工存在着出去接电话的问题;再次为在实验结束以后,在对废弃物进行处理的时候,没有依据相关的安全要求进行,仅仅倒入下水道了事,亦或者将其丢到一般的垃圾桶里,有时会存在随意处理废弃物等问题。
2.2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首先为任意接触不属于实验范畴里的物品。
比如说,在展开病原检测实验经过里,在没有展开清洗消毒的情况下,直接用手拿手机等,这些行为发生便会沾染包虫虫卵,感染包虫病;其次为对防护措施的关注程度不够。
实验经过里发生装备破损的状况,没有进行立即更换而是接着进行实验,这种情况下并会有可能被病菌、毒株感染或者被手术刀、注射针头等实验锐器伤害;再次为对实验器具等展开消毒作业时存在着不到位的情况。
人畜共患病对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危害及其防控措施.doc
人畜共患病对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危害及其防控措施-摘要:从人畜共患病的主要危害、种类、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发生人畜共患病的原因、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原理和治疗几个方面,阐述了人畜共患病对人类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关键词:人畜共患病;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防控措施人畜共患病是指由动物传播给人类并引起人类发病的传染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畜牧生产、畜产品的安全和公共卫生都造成了重大危害。
2009年1月,农业部、原卫生部联合发布的《人畜共患病名录》,共收录了对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影响较大的26种人畜共患病,且新的病种仍在不断被发现。
我国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在进行畜禽防疫、治疗、动物产品检疫及实验室相关检测工作时,不免接触到牛、羊、犬、猪、鸡、鸭、鹅、鸽、兔等动物、动物产品、血液样品及各种动物病理组织样品。
我国农村畜禽饲喂环境、饲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难免存在疾病隐患。
而且由于一些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存在,与患有这些疾病的畜禽接触就有被感染的风险,严重威胁着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应当全力加强对人畜共患病的预防和控制。
一、人畜共患病的主要危害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传染病,其中70%都是人畜共患病J。
我国人畜共患病流行也呈上升趋势,随着我国奶业的迅速发展,奶牛的结核病、布病也呈暴发流行,导致很多农牧民反复感染,长期不愈。
近年来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引起了全世界对生物安全和人畜共患病防控的重视。
这些疫病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不仅引起人类的恐慌而且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常见人畜共患病的种类1.常见猪与人共患病的种类主要有口蹄疫、猪流感、猪囊尾蚴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猪链球菌病、弓形虫病、猪旋毛虫病、猪疥螨病等。
2.常见牛、羊等反刍动物与人共患病的种类主要有口蹄疫、结核病、炭疽、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布鲁氏杆菌病、牛链球菌病等。
3.常见禽类与人共患病的种类主要有禽流感、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等。
4.常见犬、猫小动物与人共患病的种类主要有狂犬病、弓形虫病、蛔虫病、旋毛虫病、鹦鹉热衣原体病、绦虫病等。
畜牧兽医领域中的生物安全研究与实践
畜牧兽医领域中的生物安全研究与实践生物安全研究与实践在畜牧兽医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涉及到保护动物和人类免受传染病和其他健康风险的威胁。
这篇文章将介绍畜牧兽医领域中的生物安全研究与实践。
首先,畜牧兽医领域的生物安全研究是为了控制和预防传染病在动物群体中的传播。
传染病是畜牧业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它们不仅会对动物的健康和福祉造成威胁,还会对农民的收入和经济状况造成负面影响。
生物安全研究致力于发现新的传染病、了解其传播方式和评估其对动物群体和人类的影响。
通过研究传染病的特性和动物的免疫系统,我们可以制定有效的控制和防治策略,保护动物的健康。
其次,畜牧兽医领域的生物安全研究还包括对疫苗的研发和使用。
疫苗是防控传染病的重要工具,通过注射疫苗可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生物安全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哪些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主要原因,并研发相应的疫苗来对抗它们。
此外,研究人员还需要评估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制定相应的疫苗接种计划,确保动物可以获得充分的保护。
第三,生物安全研究促进了畜牧业中的规范和合规操作。
这些规范和操作旨在减少传染病的风险,并确保动物和人类的安全。
例如,畜牧业者需要采取措施来控制动物的接触,避免传染病的传播。
他们还需要进行常规的消毒和洗手,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生物安全研究可以为制定这些规范和操作提供科学依据,并评估其实施的效果。
此外,畜牧兽医领域的生物安全研究也涉及到监测和诊断传染病。
监测传染病的传播和出现是预防和控制的关键步骤。
研究人员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传染病学方法来监测病原体的存在和传播情况。
他们还开发了各种快速诊断工具和试剂盒,以便在疫情发生时能够迅速检测出病原体。
这些工具和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有助于实时监测和诊断传染病,从而采取及时的措施来控制疾病的传播。
综上所述,畜牧兽医领域中的生物安全研究与实践对于保护动物和人类的健康至关重要。
它涉及到传染病的控制和预防、疫苗的研发和使用、规范和合规操作的制定,以及传染病的监测和诊断。
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措施探讨
生产指导LIVESTOCK AND POULTRY INDUSTRY No.2,2523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措施探讨刘针伶(柳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柳州545600)摘要: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是保障工作人员健康和畜牧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应加强生物安全措施,提升生物安全水平。
关键词:生物安全;存在问题;措施;建议doi:5.19567/j.3hgl.1008-0414.9221.92.9110引言近年来,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实验室人员感染病毒事件后,各级政府均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摆在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
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不仅是对环境和公共卫生安全负责,而且也是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因此继续强化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措施,改进兽医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是现阶段兽医卫生工作中的重要事务。
1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31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薄弱实验室生物安全不仅关系到广大实验室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生物实验室在日常工作中所产生的发酵液、病菌、微生物、活组织和感染物质,如果不经过无害化灭活处理直接排岀实验室,将对周围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特别是病毒、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对环境影响不可低估。
从目前实验室管理状况来看,部分兽医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重视不足,在日常工作中未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实验室产生的生物废物,对一些有污染的生物材料未进行及时检测处置,不严格遵循实验规范,生物实验材料管理存在漏洞等。
35法律法规不足,基础设施不足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与生物安全有关的标准文件、政策和法律法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表现在我国相关立法体系的不完善,难以满足当前的需要。
同时,许多实验室还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生物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硬件设施也比较薄弱,缺乏安全处理设备、杀菌系统等设备。
2加强兽医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措施2.1制定安全标准和完善法制建设要尽快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技术标准、规范和指导方针,逐渐形成微生物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
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一、引言兽医实验室是进行动物疾病研究和诊断的重要场所,保障生物安全是保障实验室工作正常运行和研究人员健康的重要措施。
本文旨在规范兽医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保障实验室内的生物安全。
二、管理责任1.实验室主任或主管负责实验室内生物安全管理的全面协调和落实。
2.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须遵守生物安全管理规程,严格执行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操作规范,确保安全第一。
三、实验室区域划分1.实验室内应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包括清洁区、污染区和高污染区,以减少交叉污染的可能性。
2.在每个区域内设置明确的生物安全标识,提醒人员注意生物安全。
四、实验室操作规范1.实验室内所有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的生物安全培训。
2.实验室内禁止随意摄入食物、饮料,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手部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3.实验室内使用的试剂、设备等应标明操作要求,并按照要求严格操作。
五、废弃物处理1.废弃物应按照生物安全废弃物管理程序进行分类并正确处理。
2.废弃物应妥善封存,并交由专门机构处理,杜绝废弃物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六、事故应急处理1.实验室应制定生物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种生物安全事故的处理流程。
2.发生生物安全事故时,应立即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并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
七、生物安全检查与评估1.实验室应定期进行生物安全检查与评估,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
2.实验室应建立生物安全档案,记录生物安全检查与评估结果及整改情况。
结语兽医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是保障实验室工作正常、保护员工健康的关键环节。
只有加强生物安全管理,才能确保实验室内的生物实验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希望兽医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牢固树立生物安全意识,共同努力,做好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为动物疾病研究和诊断贡献力量。
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X u m u s h o u y i兽医实验室的主要功能是对动物疫病进行检测与研究,对于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针对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阐述了其重要性,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各项问题给出了具体对策,以供参考,希望能加强兽医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
近年来,生物的病原体种类频繁增加,兽类感染的疾病种类也在朝着多样化发展,而兽医实验室就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而建立的。
在兽医实验室内对各种动物疫病进行研究,并不断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既是对公众与环境的保护,也是对自身与国家的负责。
一、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我国人民群众对于兽医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认知普遍不足,在实际的操作中,实验人员也缺乏相关的安全防护意识,很少使用相应的防护工具与措施,甚至有些人员对于生物安全的理解只存在于学术方面,对于实际操作的情况与危险并没有一个具体的认知。
由于近年来病毒种类不断增加,各类实验室的发展速度也明显加快,其中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最为广泛,但随着实验室数量的增加与人员的扩张,防护意识薄弱的弊端也愈发明显,生物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给工作人员与周边居民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对社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团结稳定与政府的公信力,所以,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极为重要,不仅能有效地防控防疫,还对国家的环境安全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1、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在开展兽类致病原的检测工作中,许多工作人员并没有掌握相关的生物安全知识与防护意识,其主要原因就是规章制度不够健全,从而导致发生安全问题,影响实验室的正常运作。
例如:实验人员不戴口罩、装备不齐全等,甚至是穿着便装进行检测,将身体暴露在致病原面前,大幅增加了感染几率,因此,应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以保证实验室人员的生命安全。
2、化学废物和感染性废物随意处理在兽医实验室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会产生大量的化学废物和感染性废物。
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职业风险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
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职业风险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工作在畜牧行业第一线,面向千家万户,环境条件差、情况复杂、任务繁重。
在开展动物疫病免疫、抽血抽样、疫病诊断、疫情处置、无害化处理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任务中直接接触各类畜禽,身处被人畜共患病病原感染的险境,有时还会和养殖户发生纠纷,经常面临各种影响身心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的风险。
近年来由于动物疫情频发,尤其是人畜共患疾病日益复杂,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职业安全隐患日益突出。
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感染布鲁氏菌病、肺结核等人兽共患病和人身意外伤害事件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身心健康。
增强职业风险防范意识,是避免各种危险因素对自身伤害的基础。
了解并掌握自身岗位的特点,了解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职业危险及这些危险因素可能对自身造成的影响;熟练掌握各种工作中所需或必须采取的个人防护措施;了解常见动物传染病的种类及传播途径,加强防护知识,做好检查和预防工作。
成为我们目前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本人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和专业知识,总结了一下我们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在工作中涉及人身安全的一些风险因素,提出了一些防护措施和建议,与大家共勉。
1.风险因素1.1环境因素1.1.1交通安全。
乡村道路路面狭窄,路况差且复杂,很多去养殖场的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湿滑,容易酿成摔倒、碰撞甚至失控坠车等交通安全事故。
1.1.2圈舍安全。
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在工作中要经常要进出猪圈、羊圈、牛圈等地,容易酿成摔倒、滑倒等安全事故。
1.2.1器械损伤。
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与各种器械接触,如注射针头、剪刀、手术刀片、耳标钳等,容易导致发生刺伤、割伤、划伤等情况。
1.2.2畜禽损伤。
不少养殖户( 场) 放养家犬甚至高大凶猛的狼狗看家护院,走村串户时,往往尚未开展工作就被狂吠一通,有的甚至突然冲出来撕咬人,严重威胁我们的身心健康。
接触畜禽时往往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抵抗和攻击,相关人员常因保定失败、站位不当、躲避不及时等存在被各种动物咬伤、抓伤、踩伤、踢伤、撞伤和牛角戳伤、顶伤,公猪獠牙的划伤、家禽啄伤等诸多危险。
养牛厂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确保养牛厂的生物安全,预防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养牛厂所有员工、饲养员、兽医、管理人员及外来参观、访问、采购等相关人员。
三、制度内容1.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1)成立生物安全管理小组,负责生物安全制度的制定、实施、监督和检查。
(2)制定生物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各岗位生物安全职责。
2. 生物安全设施(1)设立生物安全隔离区,包括隔离牛舍、隔离舍外通道、隔离区污水处理设施等。
(2)配备生物安全防护设备,如防护服、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3)建立消毒池,用于进出车辆和人员的消毒。
3.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1)饲养员应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定期更换。
(2)严禁外来人员随意进入牛舍,特殊情况需经生物安全管理小组批准。
(3)禁止从疫区引入牛只,引进牛只需隔离观察30天以上,确保无病后才能混群饲养。
(4)定期对牛舍、饲料、工具等进行消毒,消毒剂选用高效、低毒、环保型。
(5)对牛只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治疗,并上报相关部门。
4. 生物安全培训(1)对新入职员工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使其了解生物安全制度及操作规程。
(2)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生物安全知识考核,确保员工熟练掌握生物安全操作技能。
5. 应急预案(1)制定动物疫病应急预案,明确疫情报告、隔离、治疗、消毒、无害化处理等流程。
(2)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对动物疫病的能力。
四、监督检查1. 生物安全管理小组定期对生物安全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对违反生物安全制度的行为,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调整,本制度将相应修订。
2. 本制度由养牛厂生物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养牛厂生物安全管理小组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本制度的实施,旨在提高养牛厂生物安全水平,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为我国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控
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控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负责畜牧兽医工作,包括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
这些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严格遵守生物安全防控措施,以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和人畜共患病的发生。
以下是他们在生物安全防控方面的重要工作内容和措施。
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动物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和检测工作。
他们负责对饲养的动物进行常规体检,并收集样本进行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以及对疫情进行实时监测和报告。
他们还需要对畜禽养殖场的消毒设备和生物安全隔离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监测,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需进行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包括制定防疫计划、开展疫苗接种、实施隔离措施等。
他们需与畜牧场主和养殖户进行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防疫计划,确保疫苗接种的科学合理和全面覆盖,以减少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他们还需指导养殖户对养殖环境进行管理,包括养殖场的清洁消毒、饲料和水源的卫生管理等,以减少动物疫病的传播。
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需进行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一旦发现动物疫情,他们需要立即向上级部门和有关机构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他们需组织隔离和治疗被感染的动物,并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以确定疫情的类型和传播途径。
他们还需对疫情区域进行封锁和消毒,以阻断疫情的蔓延。
在执行生物安全防控工作时,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需严格遵守卫生防护制度。
他们需要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防护服等,以减少接触病原微生物的风险。
他们还需定期接受职业健康检查,以确保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防护能力。
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需进行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和学习。
他们需要不断更新和掌握动物疫病的最新防控技术和方法,了解和熟悉生物安全防控政策法规,以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意识。
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在生物安全防控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他们需要加强动物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和检测工作,制定和实施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进行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并严格遵守卫生防护制度。
畜牧兽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畜牧兽医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国家生物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本行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全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各畜牧兽医机构、企业应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三、安全生产责任1. 各级畜牧兽医机构、企业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2.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3. 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工作。
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对新员工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员工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对在岗员工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 安全操作规程制度:根据不同工种、设备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员工按照规程操作。
3. 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对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安全运行。
4. 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发生安全事故时,及时上报,按规定程序进行调查处理,总结经验教训。
5. 灾害预防与应急处理制度:制定灾害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6. 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7. 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五、安全生产措施1. 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2. 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3. 加强对危险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的管理,确保作业安全。
4. 加强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品的管理,防止事故发生。
5. 加强对生物安全的监管,防止疫病传播。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各级畜牧兽医机构、企业应根据本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兽医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保护方法
随着动物疫情的频发,特别是人兽共患病日趋复杂化,兽医人员的职业安全问题日益被重视。
兽医人员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处于各种职业暴露中,这些暴露会直接危及兽医从业人员的安全。
通过实例调查,在被调查的181兽医人员中,122人曾发生过职业暴露,发生率为67.40%。
在284例职业暴露中,有生物化学危害的177例、器械伤害的71例,分别占62.32%、25%,其中吸入性暴露(直接吸入畜禽栏舍污浊空气)、接触性暴露(皮肤接触动物机体、血液、体液、粪便),以及伤害性暴露(免疫注射、监测采样,疾病治疗、针头废弃物处理等针刺伤)的比例最高,分别占生物化学危害和器械伤害的48.58%、44.06%、60.56%。
兽医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1、器械伤害如注射针头、剪刀、手术刀片、针剂安瓿、耳标钳等,容易导致发生刺伤、割伤、划伤。
若伤口不及时处理,一旦被畜禽体液、动物皮(羽)毛、粪便等污染,各种细菌、病毒就会进入人体,造成兽医人员职业感染性危险。
2、畜禽伤害兽医人员服务对象特殊,难免出现畜禽保定异常或保定失败,进而造成人身伤害。
此外,个别动物(主要为犬)主动攻击,也是造成人员伤害的原因之一。
3、生物化学危害兽医人员因其职业特点,工作环境恶劣,经常处于空气污浊的圈舍环境,长期受威胁于染病动物产品、血液、体液、粪便以及病死动物尸体的多种病原微生物,身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机体抵抗力降低,易被病原微生物侵袭感染。
对策及建议1、提高防护意识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兽医能力建设,兽医人员专业素质相对有所提升。
但兽医人员,尤其在基层动物防疫人员中,仍普遍存在学历较低、专业不对口(以退伍人员为主)等现象。
文化知识少、专业理论知识缺乏、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是造成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
而职业暴露防护的关键是进行安全意识培训。
通过加强兽医人员职业风险评估,强化人畜共患传染病知识、兽医职业用具及防护用品正确使用培训,对于提高兽医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性损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做好猪场生物安全的几项措施
保持办公室整洁卫生,每天消毒,上下午各 一次,办公室门前的消毒水每天更换。生活垃圾 集中清理,卫生死角每周打扫消毒等。厕所每天 由专人负责打扫并消毒一次。
卫生检疫
3.2 加强生活区管理 每天要保持食堂内的整洁,每次餐后进行地
面喷雾消毒。不允许从菜市场购买猪肉、牛肉、 羊肉及其产品食用。农贸市场送菜人员不允许进 入场区,离开后立即进行地面消毒,菜品需放到 门卫消毒间进行消毒后方可带入使用。 4 小结
门卫使用棉试纸对每个入场人员进行采样, 送实验室化验。门卫每天按照要求严格登记进出
场区人员名单,出现意外情况及时通知场长,不 可擅自处理。 1.2 加强车辆的管理
未经场长同意的车辆一律不许进入场区,同 意进入的要在门卫处彻底清洗,严格消毒,对于 不消毒的车辆一律不准进入;车辆驾驶室内也要 用喷雾器进行彻底消毒[2]。收购生猪的车辆不能 进入场内,车辆消毒后在出猪台等候装车,买猪 人员也不准进出猪场[3]。门卫每天及时登记进出 猪场车辆,并采样送化验室检验,登记信息并定 期交给场长备案存档。 1.3 做好门卫处环境卫生
措施 畜禽业 ( ) [J].
, 2019, 30 10 : 37-38.
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方法
2021年第5期 23养殖世界·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方法随着仔猪腹泻、蓝耳病、伪狂犬病等传染性疾病陆续在猪场流行并对猪场造成巨大损失,养猪从业人员逐渐开始重视猪场的生物安全工作,有关专家开始着手建立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
对于非洲猪瘟病毒,由于目前尚无相应疫苗及治疗药物,所以只能通过生物安全防控的方法切断其传播途径。
一、设置非洲猪瘟病毒检测实验室在猪场外部,设置独立的非洲猪瘟病毒检测实验室。
实验室应该远离居民聚居区,但离猪场不能太远(便于递送样品),亦不能过近(以免实验室受污染),并安排专职人员进行病毒检测。
猪场的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样品采集包括口腔拭子采集、口腔液采集、粪便采集、水样采集、人员样品的采集等。
采集口腔拭子时,将无菌棉拭子插入猪口腔中5~10厘米深,转动棉拭子擦拭口腔数次后,拿出棉拭子放到有2~3毫升生理盐水的离心管中挤压几次,折断木棒,并盖好离心管管盖。
口腔液采集可借用棉绳,将棉绳上端固定,下垂至与猪只肩关节齐平处,任猪咀嚼,30分钟后收取棉绳,将口腔液挤入离心管中。
粪便样品采集可用棉棒挑取新鲜粪便少许(约1克),置于无菌容器内,也可用棉拭子至直肠内直接掏取。
水样的采样点一般为蓄水池、生产区各栋舍出水口等。
对于人员样品,用蘸取生理盐水的擦脸巾,擦拭相关人员的头发、鼻腔、口腔等部位或衣服、鞋底、手机等物品,并做好标记。
采样过程中,做好采样人员防护,避免因采样而导致的交叉感染,采样后的废弃物应该及时回收并焚烧;样品应放置冰袋冷藏,并及时运送至实验室,注意标注样品信息时保持字迹清晰、意思明确。
二、做好各层级消毒对于需要进场的人员(一般指休假返场员工),必须在场外设置好的隔离区隔离至少48小时。
隔离期间,对人员进行采样检测。
对于样品检测为阴性的人员,在隔离时间足够的情况下,洗澡并更换猪场工作服后,方可进入猪场。
对于需要进入猪场的物品,应根据物品种类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后才可进场。
农村养殖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农村养殖生物安全防护措施摘要:为了提高养殖场生物安全防范意识,切实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结合农村小型规模养殖场实际饲养条件,为阻断外来病原微生物进入路径、扩散路径、向外传播路径等方面提出建议,为养殖场改善生物安全现状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安全;养殖场;阻断路径;防护措施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畜禽规模养殖场的生物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自2018 年8 月非洲猪瘟在国内爆发以来,国内养殖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对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面临着很多不确定的风险,新形势下规模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护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 阻断外来病原微生物进入路径1.1 养殖场规划设计选址符合适用法规,围栏和隔离带可以有效地将养殖场与周围环境隔离开来。
并降低病原微生物进入养殖场的风险,养殖场地理位置对养殖场后期开展养殖大有帮助。
在养殖场规划和设计时应考虑不同的功能区域布局。
不仅便于生产成本控制还能有效预防控制疾病。
1.2 加强畜禽管理有条件的养殖场提倡自繁自养。
畜禽运输是病原微生物传播的重要途径。
畜禽运输过程中病原微生物很容易地从一个养殖场转移到另一个养殖场。
在引进畜禽过程中,隔离观察、疾病检测、免疫接种和严格消毒等措施必不可少,降低了引入畜禽传播疫情的风险。
1.3 人员控制必须严格控制人员进出生产区。
养殖场工人和养殖场访客可能是病原微生物的携带者。
尤其是销售员、抽样人员到养殖场内参观。
严格落实消毒措施(如人员消毒,增加养殖场消毒频率),确保养殖场内外来人员消毒到位。
1.4 车辆和物品消毒做好出入养殖场的车辆和物品的消毒工作,降低将病原微生物引入的风险。
最好不要使用公共生产设备,做到用前彻底消毒。
2 阻断病原微生物在场内扩散路径2.1 清除传染源2.1.1 隔离患病动物养殖场应及时隔离疑似感染动物及其对场内粪便或分泌物和污染区域进行彻底消毒,避免与其他敏感动物接触。
2.1.2 处理病死动物病死动物必须及时处理,养殖场有必要建尸体处理设施。
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
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VETERINARY LABORATORY BIOSAFETY GUIDELINES(农业部 2003 年 10 月 15 日发布)本规范规定了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实验室的分级、各级实验室的基本 要求和管理。
本规范为最低要求。
本规范合用于各级兽医实验室的建设、使用和管理。
本规范引用下列文件中的条款作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者修订版均不合用于本规范。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 本合用于本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1992)《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 (1995)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001 国务院 304 号令)《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 (1996 农业部 7 号令)《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1988 国家科委 2 号令)GB 14925-2001GB/T 15481-2000 GB/T 16803-1997 GB/T 14295-93 GB/13554-92 GB 50155-92 GBJ19-87 WS 233-2002 OIE 2002 JCJ 71-90 NF EN 12022 实验动物 环境与设施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采暖、通风、空调、净化设备术语 空气过滤器 高效空气过滤器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国际动物卫生法典 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 可呼吸空气生产标准本规范采用下列定义::一切从事兽医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研究与使用,以及兽医临床诊疗和疫病检疫监测的实验室。
:本规范涉及的动物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合法捕获其他动物。
:一切能引起动物传染病或者人畜共患病的细 菌、病毒和真菌等病原体。
:可以由动物传播给人并引起人类发病的传染性疾病。
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控
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控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是农村畜牧兽医工作的重要力量,他们常常需要接触并处理各种各样的动物、动物产品及其环境,因此在日常工作中,生物安全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将就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控,简要阐述一下应该注意的几点。
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个人卫生是每个人的责任,对于畜牧兽医工作人员而言,更需要做到彻底。
在处理动物或动物产品时,需要全程佩戴干净的工作服和工作帽,勤洗手,保持清洁。
并且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确保自身的身体健康。
二、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各种动物和动物产品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受环境的影响,因此保持养殖、饲养场、畜禽粪便处等清洁、卫生是防范疾病的重要措施。
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需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各种动物、动物产品及其环境的卫生管理工作,定期消毒,建立好操作规程和记录,建议远离变质及危险物品。
三、注重水源及其水质管理许多人可能不了解,水源及其水质对于疾病的防控有重要的影响。
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保护水源的工作,保障水源的安全性。
要定期检查水源及其水质,确保水质合格,为畜禽提供安全的饮用水。
四、建立养殖档案建立养殖档案是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工作的重要方面之一。
建立养殖档案是为了在落实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保持对事物的跟踪和梳理,更好地为采取防控措施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持。
养殖档案可以包括养殖场基本信息、环境检测情况、疫苗及药品使用情况、病历等。
五、科学合理使用药品药品是畜禽养殖中的重要物品,科学合理使用药品是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重点技能。
应该注意药品的质量和来源,了解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药品过度或超负荷使用,防止对畜禽造成伤害和干扰人类的健康。
在使用药品时,需以兽医合法执业资格为基础,建议结合病原物及其药学知识,制定出发掘药效最优的用药方案。
综上所述,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需要注重个人卫生,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注重水源及其水质管理,建立养殖档案以及科学合理使用药品等防控措施,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动物和人类健康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生物安全防护
郭东芳
(新乡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新乡453700)
[摘要]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中需要接触到大量的微生物,所以很容易出现生物感染,对畜牧兽医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较大的隐患,所以基层畜牧兽医站需要重视生物安全防护。
基于此,在阐述生物安全防护的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生物安全防护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16)26-23-1
1生物安全防护概述
安全是所有行业经营和生产中的首要原则,同时也是每个生物体都需要关注的问题。
生物体安全是基于感染性生物因子而言的,生物安全指的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出于对身体安全的考虑,而采取措施来防止受到生物危害的一种行为和需求。
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每天会面对各种病原微生物带来的威胁,如果不注重生物安全防护,极易使病原微生物威胁到身体健康或者成为传染源。
因此,在基层兽医工作的试验研究中必须保证其操作和管理的科学性。
2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2.1加强对兽医人员的安全培训
首先,要提升兽医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
基层兽医站需要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国家下达的关于传染病及微生物安全的防护法律政策,加强对安全知识的讲解,从而帮助工作人员树立安全防护意识。
其次,做好微生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将兽医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的病原微生物,如猪丹毒、口蹄疫、霍乱、狂犬病等病原知识作为学习和培训的重点,掌握这些常见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等知识;熟悉各种微生物的发病过程、特点、规律、消毒及防护相关知识。
最后,注重对生物安全防护技能的培训。
在安全防护技能的培训中主要是对兽医用具的使用培训,包括微生物的处理方式、防护品的使用方法和用途等,比如护目镜、防护服、消毒设施等相关装备。
同时,对各种防护工具的使用方法及作用必须做到熟练掌握。
2.2完善工作的各项制度
在兽医工作中必须注重对制度的制定和落实。
同时,不同的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生物安全防护工作重点也不相同。
在防疫工作中,主要是通过为畜禽接种生物疫苗以达到不感染的目的。
在工作中出入圈舍需要做好消毒工作,防止有害微生物的传播,对针头、注射器等进行严格的消毒,不同疫苗需要分开存放[1]。
在检疫工作
中,需要通过检查的手段来发现畜禽出现的疫情,并积极地消灭传染源,保证畜牧业和人民群众的安全。
通过对产地及畜禽宰前的检疫工作,实现病健分离、分宰,有效地消除生物安全隐患,避免疫病的传播。
在监测工作中,主要是为了能够尽早发现畜禽中的疫病抗体水平,进而预测生物侵害的概率,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实现生物安全防护的目的。
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对采集的血清和组织进行安全的保存、分析和处理,严格按照相应的规定和条例的要求执行,避免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在消毒工作中,不同微生物的灭活需求也存在差异,需要针对不同的微生物采取与之对应的消毒灭源方式,从而实现生物安全防护的目的。
其中比较常用的消毒灭源方式有日光暴晒,利用盐类、醛类及强氧化剂进行消毒,各种消毒灭源方法交叉使用。
2.3加强工作人员自身的防护
做好防护的准备工作,微生物的传播途径方式主要有4种,分别为消化道传播,比如大肠杆菌;呼吸道传播,比如炭疽;皮肤接触传播,比如口蹄疫;节肢动物传播,比如蚊虫叮咬造成的乙脑等。
根据不同的传播途径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同时做好工作区域的准备,在进入工作区前需要先穿戴好工作服、头套、口罩等,对于一些比较危险的畜禽及产品检验时还需要带好眼罩,出入工作区要进行严格的消毒。
此外,做好意外情况的正确处理,比如遭遇犬类咬后,要用肥皂水进行冲洗,然后接种狂犬疫苗。
3结语
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需要与大量微生物接触,在接触的过程中极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所感染,进而威胁到兽医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还容易造成病原的传播,因此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安全以及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对生物安全防护工作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张利.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生物安全防护的探讨[J].中国科技投资,2016(15):258.
作者简介:郭东芳(1984-),女,本科,助理兽医师,研究
方向:动物卫生监督。
XIANGCUN KEJI2016年9期(中)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