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县域教研资源 推动课改均衡发展(定稿)(1)
依托联片教研机制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依托联片教研机制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作者:刘国庆来源:《甘肃教育》2014年第22期〔关键词〕联片教研;区域教育;强化职责;规范管理;均衡发展〔中图分类号〕 G46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2—0022—02联片教研是根据地理位置、学校现状、管理水平、教研能力和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情况,按片划分教研区域,以学科基地为依托,充分发挥各校优势,加强校际交流研讨,多层面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努力实现教研制度创新的一种形式。
扎实开展联片教研活动,能够更好地打破校际壁垒、学科壁垒,加强校际教研交流与合作,破解传统教研瓶颈,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以及对于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针对中小学分布面广量大,学校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师资力量、教研实力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我们立足实际,创新思路,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一、科学定位,整合资源由于各学校、各区域之间教学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各学校、区域之间的教育软件和硬件存有差异,教学教研水平发展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课改工作的全面推进。
因此,我们实施联片教研,重在唤醒学校与教师的研究意识,强调学校发展的自主性,从被动地依赖自上而下的教研方式转变为主动地自下而上地开展校本教研。
在实施联片教研之初,我们将联片教研活动定位于:实施典型引路、整体联动、重点创新、全面推广的校本研究策略,构建城乡互动、联片合作、主题研究、整体提升的校际联片教研模式,促进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
在具体实施中,我们从地域特点和学校实际出发,把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划分为高中组、初中组、区直小学组、农村小学组和幼教组,再根据学校的地理位置、管理水平、教研能力和教师配备等方面情况在组内分片,以片为主多层面开展联片教研活动。
在此基础上,我们着力构建区、片、校三级教科研网络,努力让联片教研活动成为教科研工作的中间环节,成为联系学区、学校与区教研室的纽带,带动学区之间、校际之间的以强助弱和师资交流,推动自下而上的师资培训,整合全区教师教科研队伍,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使全区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实现均衡发展。
县域学校整合实施方案
县域学校整合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地区人口大量外流,导致县域学校面临生源减少、师资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
为了提高县域学校的教育质量,实现资源整合,促进教育公平,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整合实施方案。
二、整合目标。
1. 整合学校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2. 优化教育布局,提高教学效率。
3. 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整合内容。
1. 教育资源整合。
整合各县域学校的师资力量,采取师资共享、教学资源共享的方式,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学内容。
2. 教育设施整合。
整合各县域学校的教学设施,提升学校硬件设施水平,改善学生学习环境。
3. 课程整合。
整合各县域学校的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4. 校园文化整合。
整合各县域学校的校园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整合方案。
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成立整合工作组,制定整合方案,明确整合目标、内容和时间节点。
2. 资源整合。
整合各县域学校的师资、教学资源和设施,建立资源共享机制,确保资源利用的公平和高效。
3. 教育改革。
推进课程整合和校园文化整合,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4. 监督评估。
建立整合实施的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整合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五、整合效果。
1. 教育质量提升。
整合后的学校将拥有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更优质的教学设施,教育质量将得到显著提升。
2. 教学效率提高。
整合后的学校将优化教育布局,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3. 教育公平促进。
整合后的学校将实现资源均衡,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六、结语。
县域学校整合实施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整合,才能实现县域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县2024年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方案
县2024年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方案教育资源是教育发展的基石,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是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为实现全县教育资源的高效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2024年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方案。
一、整合优质教育资源1.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搭建全县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在线共享,让全县师生均可享用。
鼓励县内名校、优秀教师开设网络公开课,辐射优质教育成果。
2.优化师资配置:实施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促进优质师资均衡分布。
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优质教师到农村及薄弱学校任教,提升农村及薄弱学校教育质量。
3.推进集团化办学:以名校为龙头,组建教育共同体,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集团内学校整体教育质量。
二、优化硬件资源配置1.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加大投入,优先保障学校基础设施改善,提高学校硬件水平。
推进全县学校网络、多媒体教学设备等信息化建设,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2.合理规划学校布局:根据全县人口分布和学龄儿童数量,合理规划学校布局,确保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对新入住居民区、开发区附近学校进行适时扩容,满足学位需求。
3.提高教育装备水平:按照现代化标准,配置学校教育装备,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为全县学校配备心理咨询室、实验室、音乐教室等专用教室,丰富学生兴趣爱好,促进全面发展。
三、加强教育资源保障1.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投入持续增长,将教育经费占全县财政收入比重提高到规定水平。
优先保障教育经费用于农村及薄弱学校发展。
2.完善政策支持:落实各项教育优惠政策,为全县师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办学,拓宽教育投入渠道。
四、推进教育改革1.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推进素质教育,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倡导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2.深化课程改革: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程体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加强校本课程开发,丰富学校教育教学内容。
3.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减少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校一策方案
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校一策方案一、方案背景教育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而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不平衡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一校一策的方案可以更好地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二、方案目标1.促进城乡教育发展均衡。
通过一校一策方案,精确识别各地区教育发展现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推动城乡教育发展的均衡性。
2.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通过一校一策方案,针对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确保每个学校都能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三、方案内容1.城乡教育发展均衡(1)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学校区域分布,确保城乡学校数量适度均衡,学校距离适度合理。
(2)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的培养和待遇,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3)加强城乡义务教育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城乡学校相互学习、借鉴和提升。
2.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1)通过资源整合,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建立跨区域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将优质教育资源尽可能地向薄弱学校倾斜。
(2)加大对贫困地区学校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教育设施和教学资源。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教师培训、交流等方式,提升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方案实施1.政策支持(1)制定相关政策,明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2)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2.监测评估(1)建立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对各地区的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定期评估。
(2)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一校一策方案,提高方案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3.学校自身努力(1)学校通过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校特色建设。
(2)学校加强家校合作,发挥家庭和社区对学生教育的积极作用,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育人的合力。
新时代县域基础教育教研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新时代县域基础教育教研体系的构建与发展一、构建新时代县域基础教育教研体系的背景1. 教育现代化和建成教育强国的需要基础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关键环节,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
要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必须加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适应新时代课程改革和学生发展的要求,有效开展素质教育。
2. 县域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我国县域基础教育规模庞大,涵盖了大部分农村地区和部分城镇地区。
据统计,2019年全国共有普通高中学校2.1万所,其中县级及以下学校1.2万所;普通高中在校生2800万人,其中县级及以下在校生1400万人。
可以说,县域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主体和重点。
办好县域基础教育,对于促进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教育公平,满足不同层次、类型、方向人才需求,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我国县域基础教育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办学条件相对薄弱。
部分县中学校规模过大或过小,办学经费不足,设施设备落后;部分农村小学、初中规模过小,教师缺乏,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二是教师队伍不稳定。
部分县中学校面临优秀教师流失、教师年龄老化、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教师专业发展受到制约,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
三是教育教学改革滞后。
部分县中学校缺乏课程改革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方式单一,评价方式落后,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3. 县域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县域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
长期以来,我国县域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在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县域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
一方面,新时代课程改革和学生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需要县域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有更强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引领和支持中小学校开展素质教育。
另一方面,新时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为县域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条件,需要县域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有更广的视野和更高的效率,拓展和优化县域教研资源。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最新3篇 (适用)
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当今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这种不均衡集中体现在优质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为开展“发挥优质学校资源作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课题研究,我们采取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座谈研讨等形式进行专题调研。
经认真梳理分析,查找我市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建议,巩固我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推进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创建国家和XXX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目标为引领,在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推动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全面贯彻XX的教育方针,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高水平教育的需求。
二、工作目标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缩小校际差距,进一步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高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质量;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0%达到标准化学校要求,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0%达到标准化学校要求,学校特色发展显著;全面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建成一批现代化学校,学校内涵建设全面加强;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以上;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学生比例达98%以上。
三、主要任务(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办学条件均衡1.推动城区学校建设,着力化解城区大班额问题。
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
2023年,新建XX小学,扩大XX三中和二中校区的招生规模,彻底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
2023年完成县特殊教育学校迁址新建。
(1)全县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合理,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2)所有小学、初中规模不超过20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规模不超过2500人。
(3)小学、初中所有班级学生分别不超过45人、50人。
2.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
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言稿
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言稿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当前,我国义务教育覆盖率已经达到100%,但是在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教育质量方面仍然存在不均衡的现象。
一些城市和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充足,而一些偏远山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却相对较差。
这种差距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机会,也影响了全国的教育公平和社会发展。
因此,我们决定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行动。
我们将通过增加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改善教学条件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全国义务教育的优质发展。
特别是要关注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
同时,我们还将推动城乡教育的一体化发展。
城市和农村的教育资源应该是相互补充和平衡的,而不是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我们将加强城乡教师的交流和培训,建立城乡教育协作机制,推动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实现城乡教育的一体化发展。
我国基础教育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公平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为此,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措施,从各个方面入手,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的灵魂和基石,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带来优质的教育。
因此,我们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其次,要加强教育资源的配置。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存在着资源差距,我们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支持,保障他们的基础教育水平。
同时,要推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均衡化发展,使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
第三,要加强教育评价体系的建设。
教育评价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只有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才能推动教育的不断进步。
因此,我们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不只看分数,更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要加强家校合作和社会资源的共同参与。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和学校应该携手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民族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研究》范文
《民族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教育问题尤其是民族地区县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
为了缩小区域、城乡、校际间的教育差距,提升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本文旨在探讨民族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实施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民族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发展现状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发展总体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在一些边远、贫困地区,仍然存在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教育质量差距大等问题。
这既影响了学生的受教育机会,也制约了区域社会的整体发展。
三、均衡发展政策概述针对上述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均衡发展政策。
这些政策主要包括: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财政投入、提升教师素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等。
通过这些政策,旨在实现县域内各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基本均衡,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四、政策实施情况分析在政策的推动下,各地区纷纷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具体表现在学校硬件设施的改善、教师队伍的壮大和素质的提升、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等方面。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政策执行不到位、资源分配不均等。
五、问题分析1. 政策执行问题:部分地区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存在偏差,未能真正落到实处。
2. 资源分配问题:虽然总体上资源投入增加,但在一些边远、贫困地区,资源仍然不足。
3. 教育质量差距问题:尽管有所改善,但校际、城乡、区域间的教育质量差距依然存在。
六、解决策略1. 加强政策执行力度:通过建立健全的政策执行机制,确保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2. 优化资源分配: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的资源投入,确保各地区的教育资源均衡。
3. 提升教育质量: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引入优质教育资源等方式,提升教育质量,缩小校际、城乡、区域间的差距。
4. 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县域教育发展思路
县域教育发展思路县域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现县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一直是教育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要推动县域教育的发展,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和有效的措施。
本文将针对县域教育发展提出几点思路和建议。
一、发挥县域优势,巩固基础教育县域教育应根据当地教育资源的特点和需求,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注重巩固和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可以通过加强校本教育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加大师资力量投入等方式,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教育公平针对县域教育资源不足、教育条件相对欠缺的情况,可以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和特殊群体的帮扶,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
三、鼓励创新教育,提升教育品质县域教育可以通过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鼓励教师开展创新教学活动,提升教育品质。
可以建立教师培训机制,加强对优秀教师的评选和奖励,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和创造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加强校际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县域教育资源有限,存在着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因此可以通过加强校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可以建立县域教育联盟,推动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县域教育的发展。
五、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个性发展县域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促进其个性发展。
可以通过设置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发展学生的潜能,为其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总的来说,要实现县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特点的发展思路和举措,促进县域教育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助力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愿我们的县域教育不断进步,培养更多有用之才,为地方发展注入持续的活力。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3篇)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近年来,我校义务教育的资源配置和内涵发展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与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及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广泛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中心校与所辖各校之间的教学条件、师资配备、常规管理等还不平衡。
为了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创新实践模式,整合有限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管理,加快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1.加强对各校的监督和管理;2.加强各校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3.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和课时计划的监控与落实;二、基本原则1、多点互动性原则。
对各校实行办学资源共享,要充分发挥中心校的资源辐射和示范引领作用,深度发掘各校之间交流互动、经验___作用,让有限的办学资源成为学校交流共进的平台,达到均衡发展的目的。
2、任务驱动性原则。
加强对各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和管理,一方面要全面落实常规性工作,另一方面要积极鼓1励自主发展的创造性工作,坚持目标导向和任务驱动与奖励绩效挂钩的原则,全面提升教职工的积极性。
3、系统整合性原则。
学校实行领导包校、教师轮岗交流制度(跃进小学),严格落实车费和生活补助,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各科教学质量,使其达到均衡发展的预期效果。
三、实施要求1、规定动作要到位、自选动作更精彩。
实施每周包校巡视制度,以此真正带动管理互动、教研联动和课程走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强化特色学校建设。
在保证常规教学的基础上,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工程,适时举行“才艺展示”活动,要求做到规定动作有特色,自选动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健全机制、加强管理、有序推进。
成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所辖学校校长为副组长,其他各校教师为成员,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各校德育、教学、安全、素质教育、后勤保障等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对全体教职工的吃、住、行实行统一管理。
四、具体措施1、以发展促均衡。
各校要定期开展教学管理专题研讨会,将重点工作与常规工作有机结合,不断总结经验,探索管理办法,创新管理模式;要强化各校办学评估考核工作,2树立积极向上发展的目标。
教研一体化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教研 一体 化 促进 城 乡教 育均 衡发展
◇ 王 盛 芬
教 育 公 平 是 社 会 公 平 的 重 要 方 面 . 建 设 和 是 谐社 会 的重 要 方 面 就 义 务教 育 阶段 而 言 . 教育 公 平最 终 要 体现 在 教 育 质量 的公 平 上 而 目前 在 城
乡学 校 之 间 . 于 师资 和 办 学 条件 等 方 面 的差 异 . 由 导 致 教 育 教 学 质 量 的 差 别 比较 悬 殊 提 高 农 村 教
教 研 的 一 体 化 平 台
是 实行 教研 员学 科 负责 制 和联 系校 ( ) 。 片 制
三级 教研 共 同体 即市 级教 研共 同体 、 乡教研 城 共 同体和 校本教 研共 同体 市级 教研 共 同体 由市 学 科 教研员 引领 . 科兼 职 教研 员 ( 学 从特 级 教师 、 科 学
体 备课 等校 本 研究 活动 . 进 中心 小学 和村 级小 学 促
的 均 衡 发 展
乡 教 育 资 源 “ 质 化 ” 在 促 进 城 乡 教 育 均 衡 发 展 同 .
上 取 得 了 明 显 成 效
一
三 级教 研共 同体 的建立 . 全 市学科 教 研 由一 让 人 ( 科教 研员 ) 学 引领转 变 为 由一个 团队共 同 引领 .
我 们 特 别 重 视 加 强 教 研 员 、 职 教 研 员 、 务 干 部 兼 业 和 骨 干 教 师 这 四 支 队伍 的 建 设 . 级 带 动 全 市 教 师 逐 发 展 . 现 教 研 队 伍 专 业 化 发 展 的 一 体 化 。 我 们 的 实 主 要 做 法 如 下
一
的团 队意 识 与 团 队精 神 团 队精 神 的 最 高境 界 就
县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方案(3篇)
县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方案一、指导思想以___理论和“___”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以“巩固、深化、提高、发展”为指针,以创建教育发展和谐环境为重要手段,紧紧围绕实施“小县大教育”的战略目标,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艰苦奋斗,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实现教育事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
二、总体目标经过三年艰苦奋斗,我县教育要实现“一个提高”、“两项发展”和“三大突破”:“两项发展”即幼教事业和民办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办幼儿园建设,新建乡村幼儿园___所,基本形成以乡镇中心园为示范,辐射村办规范化幼儿园的幼儿教育网络,农村学前三年在园幼儿达到___余人,入园率达到___%。
民办学校要在办学机制、办学层次、办学规模等方面实现新的发展。
逐步对民办学校实行改制,民办公助学校比例达到___%。
办学条件上档升类,按省定一类标准建设___所民办中小学(其中初中___所、小学___所),在校生达到___人,其中外县籍学生约占___人(全县外县籍学生共计达到___人)。
民办初中办学水平综合排位达到全市前___位以上。
同时,积极鼓励民办幼儿园发展。
三、分年度目标1、农村小学由___所调整为___所,新建联办小学___所。
2、___所学校建立微机室,___所学校建立语音室,___所学校建立校园网。
中小学生均图书分别达到___册和___册。
3、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达到___%,初中教师本科学历达到___%,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到___%,其中本科学历达到___%。
4、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___%,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___%,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达到___%和___%,高中在校生达到___人,职教中心在校生达到___人,各类受训人数达到___人次。
5、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着力点,加大教科研工作力度,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研究课题并取得一定成果。
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和谐快速发展的思考
推进县域教 育均衡和谐快速发展的思考
文/ 晓霞 左
中 图 分 类 号 :G 4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 16( 0 0 1() 0 9—0 09 9 6 2 1 )0 4C一 1 1 1
作 为以 义务教 育为主 的县域 教育 ,应 当以经济 区 保每一 位教师每 学年的 专业培训 ,精心培养 一批名校 域 建设的发 展要求为 指 向 ,根据 自身特点和 优势 ,主 长 、名 教师 、名 班主任 和学科带头 人。三是 认真抓好 动融入和积极 策应 鄱阳湖生 态经济 区建设 ,坚持均衡 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 ( 四)深化 教育教 学改革 ,着 力提高教 育教学 质 和 谐发展 ,在 教 育资源配 置和教育 教学质量 水平等 方 面缩小或 消除城 乡差异 、校 际差异 ,致 力推 动和服 务 量水平 。一是深 入推进 课改教改 。以培养学 生的创新
探索 教育发展规 律 ,全 面推进 教育改革 与创新 ,整体
( )强化教 师队伍 建设 ,着 力提 高 师资队伍 整 提升 县区教 育发展水平 ,从而 更好地服 务经济和社 会 三 体水平 。一是建立 健全 师资补充长 效机制 。坚持 “ 凡 建设 。 作者单位 :江西省丰城 中学 进必考 、公开招聘 ”的原 则 ,面 向社会 招聘 新教 师 , 重点充 实高 中、农村小学 教师和专 业教 师师资 力量 。 二是切 实抓好教 师培训工 作 。积 极实施 以 “ 新理 念 、
政 转移 支付力度 。鉴于县级 财政教 育供给 能力不足 的 细节 ,集 中心思 与精 力培养学生 良好的学 习、生活 习 现 状 ,按 照 “ 明确 各 级 职 责 、 中央 地 方 共 担 、加 大 财 惯 和 情 趣 爱 好 ,让 学 生 一 辈 子 受 益 。三 是 着 力 开 展体 政投入 、提高保障 水平 、分步组织 实施 ”的原则 ,中 艺 教 育 。 四是 扎 实 提 升 教 学 质量 。 坚 持 向 教 学 改 革 要 央 、省 、市应加大 对县 区教育的财 政转移 支付 力度 。 活 力 ,向教学 科 研 要效 益 ,巩 固提高 高 考 、 中考成
一校一案均衡发展工作方案
一校一案均衡发展工作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解决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问题,我们制定了一校一案均衡发展工作方案。
该方案旨在通过校际合作和资源共享,推动全国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二、原则和途径1. 公平原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实现其个人发展的潜力。
2. 均衡发展: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打破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
3. 协同合作:推动跨校合作和跨区域资源共享,实现资源优势的互补和共享。
4. 精细管理:通过精确的数据分析和科学的决策,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教育不均衡问题。
三、重点工作1. 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1)促进校际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实现教师、教育设施、教育教材等资源的跨校调配和合理利用。
(2)开展跨校合作项目,推广优秀教学方案和教育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2. 均衡教育与个性化发展(1)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和特点,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关注弱势群体教育,加大对农村学校和贫困地区学校的支持,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3. 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建立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间的经验分享和互助,提升整体教师队伍的水平和教学质量。
4. 教育管理和政策支持(1)建立健全教育数据统计与分析体系,准确把握教育发展现状,科学制定教育政策。
(2)加大对教育资源不均衡地区的财政和政策支持,确保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四、组织实施1. 设立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组,负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推动工作落实。
2. 加强对一校一案均衡发展工作的组织和指导,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配置专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效运作。
五、预期成果1. 缩小城乡和地区教育差距,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县域教育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县域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合格公民、传承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任务。
为提高县域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特开展本次县域教育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县域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优化县域教育资源配置,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3. 促进县域教育管理与教学研究的深度融合。
4. 增强县域教育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影响力。
三、活动主题以“提升县域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主题,开展系列教研活动。
四、活动时间2022年3月至2022年12月五、活动对象县域内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教育管理者、教研员。
六、活动内容1. 教师专业成长培训(1)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培训,强化教师职业道德。
(2)组织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3)开展教师教育教学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 教学研究活动(1)组织教师开展学科教学研究,探索学科教学规律,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2)开展课题研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3)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教学竞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3. 教育教学观摩活动(1)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课堂教学,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
(2)开展教师教学示范课活动,推广优秀教学成果。
4. 教育教学研讨活动(1)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讨,交流教育教学心得。
(2)开展教育政策、教育法规、教育理论等方面的研讨。
5. 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1)组织教师参加教育信息化培训,提升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
(2)开展教育信息化教学案例评选活动,推广优秀教育信息化教学成果。
6. 教育资源共建共享(1)搭建县域教育资源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2)开展教育资源共享交流活动,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七、活动组织1. 成立县域教育教研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总体规划和组织实施。
2. 设立活动办公室,负责活动的具体组织、协调、宣传等工作。
教研室资源整合优化县级教育布局
教研室资源整合优化县级教育布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县级教育布局的优化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效率,教研室资源的整合优化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如何实现教研室资源的整合优化,提升县级教育布局的质量进行探讨。
一、加强教研室资源共享平台搭建教研室作为学校内部教学研究的核心单位,应该成为教育资源整合的重要载体。
为了优化县级教育布局,教研室资源的共享平台搭建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共享平台,供教师上传和分享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案、课件、试卷等。
其次,教研室可以组织定期的教研活动,让教师们有机会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经验,从而促进资源的流动和优化。
二、完善教研室资源管理制度为了实现教研室资源的整合优化,必须在管理上下功夫。
首先,学校应该建立明确的教研室资源管理制度,明确教研室资源的归属和使用权限,避免资源浪费和滥用。
其次,学校可以建立教研室资源评估机制,定期对教研室资源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资源的质量和有效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贡献自己的教学资源,提高资源质量和数量。
三、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教师是教育资源的主要创造者和利用者,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是优化县级教育布局的关键。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育培训班和研讨会,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师资库,收集和整理优秀的教师资源,供其他教师借鉴和参考,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教研室资源的优化整合。
学校可以建设一套完善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方便教师资源的存储和查找。
同时,还可以引入教育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挖掘和分析教师的教学数据,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五、加强与外部教育资源的对接教育资源整合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内部,还需要与外部教育资源进行有效对接。
学校可以积极与其他学校、培训机构、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共享教育资源。
小学均衡发展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我校特举办本次小学均衡发展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推动我校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小学均衡发展的认识,明确均衡发展的重要性。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教育教学经验。
3.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4. 推动我校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三、活动时间2022年X月X日(星期X)上午8:30-11:30四、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五、活动对象全校小学教师六、活动内容1. 开幕式(1)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及目的。
(2)校长致辞,强调小学均衡发展的重要性。
2. 专家讲座(1)邀请教育专家就小学均衡发展进行专题讲座。
(2)教师认真聆听,做好笔记。
3. 分组讨论(1)根据学科分组,教师围绕小学均衡发展展开讨论。
(2)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教学展示(1)选派优秀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2)其他教师观摩学习,提出改进意见。
5. 教研成果分享(1)教师分享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成功经验。
(2)学校领导对优秀教研成果进行表彰。
6. 总结与闭幕(1)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2)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要求。
七、活动准备1. 提前与专家联系,邀请其进行讲座。
2. 指定主持人,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3. 安排场地、音响、投影仪等设备。
4. 提前通知教师参加活动,并要求教师做好准备工作。
5. 制定活动日程安排表,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八、活动效果评估1. 教师对小学均衡发展的认识是否有所提高。
2.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否得到加强。
3. 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是否得到提升。
4. 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否得到推动。
九、注意事项1. 活动期间,教师应遵守纪律,认真参加活动。
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校一策方案
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校一策方案引言在我国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背景下,义务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各省市制定了不同的政策和计划。
然而,由于各地资源分配不均和地区差异,部分地区的教育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建立一校一策的方案,有助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背景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是多方面的。
首先,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存在着城乡差距和地区差异问题。
由于人口的集中和经济的发展不均衡,城市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丰富,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其次,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更加丰富,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较少。
因此,制定一校一策的均衡发展方案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意义实施一校一策的均衡发展方案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
1.促进公平。
一校一策的方案可以确保每个学生获得同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
通过调整和配置教育资源,可以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消除不公平现象。
2.提高教育质量。
一校一策的方案可以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教育改革。
一校一策的方案可以根据不同学校的需求和问题,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三、实施方案1.资金保障。
为了实现一校一策的方案,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确保每个学校都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教育活动。
2.资源整合。
强调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均衡发展。
城市学校可以与农村学校进行资源对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通过资源整合,增强教育资源的可利用性。
3.优质教育培养。
注重培养教育优质资源,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通过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和教育管理人员,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
4.差异化措施。
2023年在县教育资源整合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23年在县教育资源整合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尊敬的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我很荣幸能在2023年的县教育资源整合动员大会上发表讲话。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想谈谈我们所面临的教育资源整合的挑战以及我们该如何应对。
教育资源整合是一项关系到教育系统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背景下,教育资源的整合已经成为了发展教育的重要手段。
面对资源整合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我们必须要有战略眼光,以确保我们的教育发展能够与时俱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首先,我们要积极推动教育资源的数字化整合。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数字化教育资源已经成为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整合和共享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泛、更深入的学习机会。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教育资源的质量,确保教育资源的内容符合学科发展的最新要求,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其次,我们要加强各级教育资源的协同整合。
教育资源整合不能只限于学校内部,我们还需要将各级教育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协同发展的教育网络。
政府要加强教育资源的动态调配和统筹管理,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优化配置。
学校和教育机构要加强合作,共享教育资源,形成资源共享的良好氛围。
只有通过协同整合,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教育的整体效果。
第三,我们要关注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在整合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公平原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我们要重视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建设,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特殊教育的发展,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只有通过公平的资源分配,我们才能够实现教育的公平发展。
最后,我想强调教育资源整合的重要性。
教育资源整合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工作,更是一项战略任务。
只有通过教育资源的整合,我们才能够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社会的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合县域教研资源推动课改均衡发展——省级课题《促进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县域教研机制研究》阶段成果报告达县中小学教研室课题组摘要:为推进我县课改均衡发展,在落实各类培训活动的同时,以骨干教师实践研修为主要培训方式;以开展务本求实的订单式教研为主要内容;用科研引领,以研促教为载体;以赛带培、以研促训、研训结合为依托来整合县域教研资源,加强校本教研,主动创新县域教研机制,积极探索大县域教研方式,有效地推动区域内各学段各学科课程改革均衡发展,促进素质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关键词:整合教研资源课改均衡发展为不断推进我县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在落实各类培训活动、探究学科教研新路、提升课改实施水平等方面都作出了积极努力,都显现出一定的效果。
特别是在加强校本教研、整合县域教研资源方面,我们针对县情和校情,主动创新县域教研机制,积极探索大县域教研方式,有效地推动了区域内各学段各学科课程改革均衡发展,更有力地促进了素质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一、实践研修骨干教师培训的有效方式以教学实践为平台,整合理论学习和科研,形成环环相扣的培训链是有效的培训策略。
明确培训立足点,以教学实践为主线,行动跟进,展示培训质量是基本内容。
(一)实践研修以培养学科能力为立足点围绕教学实践组织培训,基于以下的思考:首先,培训者根据中小学教师理论素养不高,认为培训第一要务是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于是院校式的理论传授成为培训的首选。
然而,教师却对理论学习有天然的反感,尤其是骨干教师,他们之所以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凭的是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
事实上,他们缺少理论学习是难以有更大的发展。
理论学习是必须的,问题在于怎样进行理论学习;其次,骨干教师需要引导,它不是外加压力,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第三,培训要考虑持续连贯,环环相扣。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式的培训,势必造成培训的零乱无序,受训教师只能跟着培训者被动受训,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受到抑制;第四,培训质量的检测评价如何,影响着培训的实效性。
这些都需要有一条主线连接起来,使培训的内容既满足受训教师的需要,培训的形式也能得到受训教师的欢迎。
因此,搭建受训教师的实践研修平台,围绕以培养学科能力为重点展开学习研修活动,就成了骨干教师首选的形式。
(二)建立以学校为平台的研修基地有选择地在全县六所中小学校设立培训基地(达县实验小学、管村小学、檀木中心校、县职高初中、桥湾初中、达县中学),为受训教师提供研修的现场。
培训既有集中培训形式,又有在中小学校设研修基地的形式。
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灵活安排研修地点、时间。
可以集中到指定基地研修五至十天,也可以由教师回到本校个人继续进行研修。
学员根据集中研修的布置,或是学习指定的专业论著,或上课检验,或是整理实录、数据,或进行案例分析.或写读后文感、论文等。
教师的学科能力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发展。
组织学员到中小学基地去实践研修。
从设计教案、上课,对教学细节精雕细琢,反复锤炼。
集中研讨,不论是人人有份式的上课展示,还是选人上课展示,都得整理教学实录,做课例分析,作细节评析;研讨交流后,写好教后分析等.再根据理论原理,重新设计,再次展示。
把教学录像刻成光碟发到每人手上.自己重放教学过程分析研究。
(三)引领搞科研,实现会学1.从教师的教学工作入手。
如指导教师指导学员整理自己的教学实录,并做出点评,写出分析文章:或是对名师教学实录进行研究,写出自己的评价意见;或是自己认为成功或教训深刻的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这些研究开始时需要指导教师的统筹安排、计划,让教师作为作业来完成。
指导教师的指导,包括提供相关的理论、资料供学习,针对教学实录中的优缺点进行评价,捕捉教学实录中可研究的信息点给教师。
指导其往这个点深入研究。
随着研究的深入,指导教师把作业中较有价值的内容,指导教师拓展为学术论文。
教师的研究动力来自不断满足的需要,教师的作业积累起来,让他们看到了自己前进的脚印;同伴之间交流,互相启发。
指导教师根据教师的研究作业或是文章,有选择地修改,向报刊推荐发表。
如发表对教师的鼓励很大,起到强化研究动机的作用。
2.组织教师参加相关的课题研究。
科研能力的提升,还在于指导教师不断引领,进入更高的领域研究.不能老停留在案例分析的研究。
一个方面,指导教师要带受训教师参加自己的课题研究,熟悉研究的程序和方法;一方面组织教师申报课题,立项研究。
通过科研促进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探索,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四)检验成果巡回展示展示骨干教师培训质量的第一步,就是巡回送教。
首先,就是经过三年的培训后,在我室的组织下,受训教师到全县各片区巡回上课、作学术报告展示。
这项工作有挑战性。
对教师是一次学科能力培训检验,也是向学校、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向社会汇报培训成果的机会;为其他教师可以树立一个就近学习的榜样。
确定办学条件一般的学校为送教对象。
因为农村学校对教学改革信息渴望是十分强烈的,送教下乡.送去了新的教学信息、新的理念、新的教法等,这对推进农村教育改革十分有利.对受训教师既是培训,也是展示形象。
让同行们鉴定培训质量,对学员来说,是压力也是动力,他们培训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行动跟进才会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其次,充分准备,力争送教成功。
做好授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送教应体现新理念、新理论、新教法,既考虑教路,也要考虑学情,为各种不测多做几手准备。
当然送教要十分谨慎。
不慎的失误,会对教师今后的成长不利。
通过展示,扩大教师社会知名度、影响力,奠定教师将来发展的基础。
这两种方式对他们促进很大,上课、作学术报告都是检验受训者实力的时候,也是发挥名师辐射影响的时候。
实践证明,培训有实效.这样的机会就是受训教师功成名就的时候。
培训质量要靠教学实践磨练来保证。
实践证明.以实践为平台,整合理论学习和科研,行动跟进,巡回展示,是一条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能切实提升教师培训的质量。
二、务本求实开展订单式教研订单式教研是注入教育科研元素的教研活动形式,引导全体教师关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精心设计、策划教研活动过程,倡导每一位教师介入学习、研讨和实践活动,自主反思研究过程,深化对问题的认识,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形成集体智慧,促进专业成长,是务本求实的教研活动形式。
(一)发现问题、确立专题订单式教研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来自日常教学中的真实的问题,但不是任何教学问题都是我们的研究专题,而是关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意义的教学问题。
要求每个教师把平时教学中面临的真实的问题中值得集体研讨、探究的问题提取出来,我室每学期组织一次征集活动,大家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再将大多数老师普遍认为的值得研讨的问题分门别类,汇总确定为几个有代表性研究专题,然后以片区为单位,抽调相关教师、教育专家集中研讨,最后形成共识,运用于教学实践,总结在实践中所体现出的优缺点。
(二)培训学习、设计方案要研究就应注入科研元素,我们对确立的某一阶段研究专题,不是形式上开几次讨论会,上几节公开课,而是注重全员参与,做实实在在的研究。
首先注重培训学习、专家引领。
请四川文理学院、市教科所教授、专家作研究指导,从互联网和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借鉴别人的经验,并请我县的特级教师、市区骨干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由教研员作为专题研究负责人,精心设计专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形成方案,并将每一阶段的工作落实到人,切实保证专题研究的正常开展。
(三)研讨实践、反思升华确定了研究专题后,我室搭建好教研平台,发挥教师的智慧,根据不同研究专题的各自特点,采取恰当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但都必须突出“研讨”与“实践”。
通过集体研讨、形成集体智慧,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
通过每一次研讨、实践的反思,重新认识问题,深化原有的认识。
三、科研引领以研促教教师如何提高专业素养,学生如何在课堂上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围绕着这个问题,我县学校秉承“让学生开心、让家长放心、让老师舒心”的办学宗旨,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的办学方向,积极推行教育改革。
搞教研很辛苦,路也很漫长,但辛勤的耕耘和探索,终于换来了累累硕果。
现在,“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育科研是教师成长的捷径”等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立足课堂,立足校本,以研促教”的科研发展之路也已成为我县中小学的发展方向。
达县中学、达县四中、达县职高、达县实验小学等从学校的发展出发,并结合本校实际,研究确立了学校的“龙头”课题,作为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和构建学校特色的重要载体,引领全体教师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教科研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学校成功开发了《古诗文诵读与行为养成教育》、《蒙养学堂》等校本课程后,又成功编写了《国画》校本教材。
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强化了教师互助合作意识,使学校成功地从“经验型”的教学转化为“科研型”教学。
实行“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彰显共性,凸显个性”的集体备课要求。
建立了备课组长负责下的集体备课制度,以求做到集体备课,定期教研,推行个人精备、大家讨论的模式,力争以“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做到“功在课前,效在课内”,整体提高我县教师的备课质量与教学水平。
积极倡导推门听课,由校领导及教师组成听课小组,深入课堂,及时了解教学情况。
“推门听课”活动的开展,加强了校本教研,推进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对教师的备课、授课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积极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有效教学模式。
将“昌乐二中”教学模式应用到部分学科新授课型的教学中去,探索一条适合校情、学情的减负增效提质之路。
为了顺利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学校把加强学科课程标准和相关教材的研究,整体把握,反思提高,努力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作为教学研究的重点。
要求学校在科教创新方面,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重点问题、重点学科的教学研究为突破口,重点攻关,积累经验,提高学校整体的教科研水平。
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开展以“问题即课题,交流即教研,心得即论文”的“小课题式校本教研”活动,使学校在校本教研中尽快取得阶段性成果,达到“个体实践、伙伴合作、专业引领”的教研效果。
2010年我县开展了“骨干教师引领课”,2011年开展了“骨干教师优质课”等活动,有效地深化了教学改革,掀起了教改教研的高潮,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快速发展。
“青年骨干教师工程”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四、以赛带培以研促训研训结合素质教育研讨活动是我县一直以来都在开展的大型教学研讨。
研讨活动的策划都会根据我县教科研发展的实际需求及校本研修的中心工作,进行精心组织、有序开展。
每年的素质教育研讨活动紧紧围绕着“以赛带培以研促训研训结合”为目的,让教师的专业素养在互动研讨中提高,让我们的学生在教学研讨中受益,师生共同焕发出生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