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

合集下载

【课外阅读】白居易介绍 (2)

【课外阅读】白居易介绍 (2)

【课外阅读】白居易介绍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他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

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

11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

少年时读书刻苦。

贞元十六年(800年)中进士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

二人订交。

以后诗坛元白齐名。

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元年(806年),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

作《观刈麦》《长恨歌》《池上》。

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

四年,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

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

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

他能不畏权贵近臣,直言上书论事。

元和六年,他因母丧居家,服满,应诏回京任职。

十年,因率先上书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次年写下《琵琶行》。

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

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

因朝中朋党倾轧,于长庆二年(822年)请求外放,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杭州人为了纪念他还把靠西湖边的一面,命名为白堤。

文宗大和元年(827年),拜秘书监,明年转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

后历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

会昌二年(842年)以刑部尚书致仕。

在洛阳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

会昌四年,出资开凿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民。

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铭。

白居易是弥勒信徒,他组织了一个学会,叫一时上升会。

希望大家共同上升到弥勒境界。

为了往生弥勒,白居易写过一分决心书:仰慈氏形,称慈氏名,愿我来世,一时上升。

慈氏就是弥勒,弥勒是音译,慈氏是意译。

我敬仰慈氏菩萨的身形,我呼唤慈氏菩萨的名字,希望来世的我,一定要上升到弥勒菩萨的身边。

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释义赏析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释义赏析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释义赏析白居易《卖炭翁》原文释义赏析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赏析吧?文言文赏析,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居易《卖炭翁》原文释义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释义赏析篇1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及注释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所得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却担心天热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气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辗轧冰冻的车轮印,往市集的方向去。

牛都疲乏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

前面两位轻快洒脱的骑马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的爪牙。

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却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牛往北面拉去。

一车炭,有非常重,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它走,老翁可惜它,却没有办法。

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格。

注释(1)卖炭翁:这首诗选自《白氏长庆集》。

本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

”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

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备注:也有网民称呼著名活性炭企业CEO王兆拓为“新时代的卖炭翁”)(2)伐:砍伐。

(3)薪:柴。

(4)南山:城南之山。

(5)烟火色:被烟熏的脸色。

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文言文阅读《白居易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文言文阅读《白居易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邮人。

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恋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

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遺。

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

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权贵有嫌其出位,怒。

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

”贬江州司马。

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佛怒奸党,遂失志。

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

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鯁遭摈,乃放纵诗酒。

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

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

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

自号醉吟先生,作传。

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

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辩之。

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

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

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拨姻雾,冉冉生云。

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

今尚存。

[注] 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

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

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乃叹日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B.乃叹日/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C.乃叹日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D.乃叹日/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白居易《南湖早春》鉴赏《南湖早春》译文及赏析

白居易《南湖早春》鉴赏《南湖早春》译文及赏析

白居易《南湖早春》鉴赏《南湖早春》译文及赏析《南湖早春》是由白居易所创作的,全诗在写景状物时,善于抓住特征,令读者感受到早春的气息,早春的色彩,早春的声音,一切都具有早春的特点。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南湖早春》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南湖早春》唐代: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南湖早春》译文春风吹散云雾,骤雨初歇,天气刚刚放晴,阳光重新照在湖面上温暖又明快。

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红点点;新生的绿苹,整整齐齐铺满了水面。

白雁身上雨水未干翅膀沉重,只得低空飞行;黄鹂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

不是说江南的春天不好,而是渐渐的体弱多病我的兴致也减少了。

《南湖早春》注释南湖:彭蠡湖,即鄱阳湖。

《太平寰宇记·江州》:“彭蠡湖在(德化)县东南,与都昌县分界。

”湛方生《帆入南湖诗》:“彭蠡纪三江,庐岳主众阜。

"早春:初春。

风回:春风返回大地。

云断:云被风吹散。

返照:阳光重新照射。

乱:繁多。

意为漫山遍野都闪现着。

碎红:杏花花苞刚刚绽开露出点点红色。

发:开花。

水苹:水上浮苹。

翅低:飞得很低。

白雁:湖边的白鸥。

舌涩:指言语不流利。

涩,形容叫声艰涩,尚不连惯婉转。

黄鹂:黄莺。

不道:不是说。

《南湖早春》鉴赏《南湖早春》,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最后两句显示出作者遭到贬谪后消沉郁闷的心情。

作品抓住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苹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几个最富早春特征的意象进行了突出的描绘。

大雨刚过,地面和湖上经过雨水的冲洗,妩媚之中更添清新之感。

早春时节,尚有冷气袭人,而阳光返照,不仅景色秀丽,复有温暖明快之感;山杏发,水苹生,欣欣向荣,红绿相映,色彩对比鲜明,是早春时节最富特征的景色,也是这幅画中不可缺少的点缀。

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红点点,毫无秩序可言,显示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之态,故用“乱”字点出;而湖面之水苹,一望无际,犹如整齐地铺在水面上的绿色草坪,故说“平铺”。

晚年的白居易为什么自号“香山居士”?

晚年的白居易为什么自号“香山居士”?

晚年的白居易为什么自号“香山居士”?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白居易是唐代诗人。

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

祖籍太原,后迁至下邽(今陕西渭南县附近)。

年少时,家境贫寒,但他敏悟好学,工于诗文。

贞元进士,曾任校书郎,升任左拾遗。

元和十年(815),因上表请缉杀宰相武员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被贬为刺史旋又贬为江洲司马。

不久又任杭州、苏洲刺史,后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官至刑部尚书。

晚年的白居易,思想日趋消沉。

目睹宫中府中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的严酷现实,他决心远离宦海,于会昌二年(844),以刑部尚书致仕,正式告别官场,隐居东都洛阳。

他认为此举实是全身远祸之计,加之道家清净无为,知足保和,佛家的“求无生”、“归空门”,都早已进入他的思想深处,晚年的作品也充满着消极颓唐自我陶醉的东西。

晚年的白居易自称“居士”(隐士)的原由,便不言而喻了。

还应着重指出的是,白居易晚年对龙门山对面的香山上的香山寺情有独钟。

香山寺是龙门一带的十寺之一。

白居易归洛以后,酷爱香山寺的清幽,常常乘着肩舆入山,穿白衣曳长杖,徘徊寺中,甚至把家之酿酒和满架之书全都移至香山寺中。

但他觉得此地环境虽好,只可惜寺门破败,墙壁剥落,致使僧人住处简陋,厅堂佛像也风蚀侵坏,不堪言状。

白居易目不忍睹,决心修复香山寺。

他先考察一番,经与多方斟酌设计预算,其修复的费用全部从元稹家人为他送来的墓志铭的润笔费(即稿费)中开支。

大和六年八月一日召开竣工庆典。

白居易在庆典上讲话。

其讲话全文镌刻在碑上,立于香山寺前。

皇上多次下诏书任命他担任朝廷高官,他都因仕途险恶而病不赴任。

大和九年的甘露之变,朝廷中血流成河,要处决要犯的那天,白居易获知消息,面色阴沉,缄默不语。

他别无选择,排除杂念,独游香山。

甘露之变后,白居易终日长居香山寺内,以诗酒自遣,自寻其乐。

一到斋期就吃素断酒,坐禅念佛,用心专一。

每逢斋戒时,更是滴酒不沾,或以汤代酒。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下邽(现在陕西省渭南县)人,著名诗人.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下邽(现在陕西省渭南县)人,著名诗人.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

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下邽(现在陕西省渭南县)人,著名诗人.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是他诗论的纲领,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早期多作讽谕诗,如《秦中吟》和《新乐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也很有名.著有《白氏长庆集》.
苏轼: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实用文档
卢钺:
卢钺,字威节,一作威仲,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理宗淳祐四年(1244)进士,调建昌军学教授.景定五年(1264)除秘书郎.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迁著作郎.五年,棹给事中.出知隆兴府,官终户部尚书.
实用文档。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排行二十二。

下邽(今陕西渭南)人,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出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

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及第。

十八年,中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元年(806),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

后历官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

元和十年,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这是白氏一生思想的转折点,由“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

后屡经内外迁调,曾外任忠州、杭州、苏州等地刺史,多有政绩。

大(太)和三年(829),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定居洛阳,直到逝世。

因晚年官太子少傅,故世称“白傅”、“白太傅”。

卒谥文,世又称“白文公”。

两《唐书》有传。

白居易为唐代著名诗人,与元稹友善,皆以诗名,时号“元白”。

又与刘禹锡齐名,并称“刘白”。

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继承并发展了我国自《诗经》以来直到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

代表作有《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长恨歌》、《琵琶行》等。

风格平易浅近,明畅通俗,因而广为流传。

现存诗近三千首,是唐代诗人中数量最多的。

有《白氏文集》传世。

【原文】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 [1] ,御宇多年求不得 [2] 。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3] 。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4] 。

春寒赐浴华清池 [5] ,温泉水滑洗凝脂 [6] 。

侍儿扶起娇无力 [7] ,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 [8] ,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9] 。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10] 。

金屋妆成娇侍夜 [11] ,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12] 。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13] 。

白居易诗词专题赏析和中考试题汇编《钱塘湖春行、观刈麦、池鹤、昼居池上亭独吟、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白居易诗词专题赏析和中考试题汇编《钱塘湖春行、观刈麦、池鹤、昼居池上亭独吟、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初三语文诗歌鉴赏阅读材料【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作品风格】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

【作品一】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主题思想】诗歌以“春”为题眼抒发了对西湖春天景色的热爱之情。

【译文展示】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举目远眺,但见水面涨平,白云低垂。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好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考题在线】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9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味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排徊。

①对上面两首诗词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争暖树:争着飞向朝阳的树。

B、没马蹄:初长青草似毯,刚能淹没马蹄。

C、行不足:走也走不够。

D、香径:铺满落花的小径。

②《钱塘湖春行》中“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苹云脚低。

”两句诗的意思是:③判断下面对这两首诗词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同是写春天,《钱塘湖春行》写的是初春之景,《洗溪沙》写的是暮春景象。

B、“燕啄春泥”写出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似曾相识”表现出对归燕带来的亲切,两首诗词同样抒写了作者对春之燕子的喜爱。

香山居士是指唐朝哪位诗人

香山居士是指唐朝哪位诗人

香山居士是指唐朝哪位诗人香山居士白居易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时期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合称“刘白”。

白居易出生乱世,但自幼聪慧,读书非常地刻苦,读书读得嘴巴都生了疮,手也摸出了茧,甚至年纪很轻的时候就白了头发。

公元806年,白居易任盩庢县尉,开始了为官的道路,后又任翰林学士、左拾遗、京兆府户部参军等职,公元811年因为其母亲去世而离职还乡,直到公元814年才回到了长安,任太子左赞善大夫。

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诽谤,因而被贬江州,后任忠州刺史,在上任的途中与元稹相遇。

公元820年,回到长安,其后在苏杭一带任职。

白居易与元稹一同主张新乐府运动,留下了许多作品,白居易本人的作品就包括《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

白居易诗歌的题材比较广泛,形式也很多样,语言又比较通俗,被后人称为“诗魔”、“诗王”,其《白氏长庆集》流传至今,另有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等等。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去世,葬在了洛阳的香山,终年七十五岁。

香山居士白居易是哪里人1/ 3香山居士白居易是哪里人?在盛唐时期,耿直的白居易是著名的大文豪,对于他的户籍地在文献中也有记载,原籍山西太原,出生在河南,可以算是太原人,也可以是河南人,但不管是哪里人,总之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坛中,白居易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据史册记载,白居易的归属有三种,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山西太原和河南之外,还有一种说法是陕西渭南,那么在白居易心中他是哪里人呢?之所以提到陕西渭南,那就要追溯到白居易的曾祖父了,当时他的曾祖父白温从长安迁往陕西渭南,但是却并没有在这里“上户口”,虽然定居过,但也不能说明白居易的归属地就是这里。

河南郑州也是呼声较高的一个地方,因为大诗人是出生在这里的,可以说是河南人吧,但从现今的户籍制度来说,出生地不代表户籍地。

这样就比较好解释最后一个归属了,山西太原,那里是白氏一族的发源地,最早可追溯到秦国时期,白家在太原安家落户,那么白居易可以算是太原人了。

白居易《池鹤》阅读答案

白居易《池鹤》阅读答案

白居易《池鹤》阅读答案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居易《池鹤》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池鹤
【唐】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6、诗人着重表现了丹顶鹤的美,但为什么又要写群鸡、鸬鹚、鹦鹉等禽鸟呢?试作分析。

(2分)
7、“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6、写群鸡、鸬鹚、鹦鹉等禽鸟是为了反衬丹顶鹤孤高的品格、超凡的风姿。

(2分)
7、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2分)。

香山居士是谁

香山居士是谁

香山居士是谁学习归纳一:香山居士是谁?香山居士是白居易(772-846),唐朝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又曾官太子少傅,后人因称他白傅。

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邦(今陕西渭南东北)。

学习归纳二:白居易,字乐天,唐代诗人,号香山居士。

学习归纳三:香山居士是谁的别号?香山居士是谁的别号?香山居士是白居易的别号。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白居易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自幼聪慧,5、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

15、16岁时,立志应进士举,刻苦读书,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29岁,进士及第。

又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

两人订交,约始于此,后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

香山居士是谁的别号?香山居士是白居易的别号。

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丧居家,服满返京任太子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两河藩镇割据势力联合叛唐,派人刺杀主张讨伐藩镇割据的宰相武元衡。

白居易率先上疏请急捕凶手,以雪国耻。

但却被腐朽的官僚势力攻击为越职言事,并捏造“伤名教”的罪名,将他贬为江州司马。

这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

元和十三年,改任忠州刺史。

十五年,召还京,拜尚书司门员外郎,迁主客郎中,知制诰,进中书舍人。

因国事日非,朝中朋党倾轧,屡次上书言事不听,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任,出为杭州刺史。

后又做过短期的苏州刺史。

在杭州时,曾修筑湖堤,蓄水灌田千余顷;并疏浚城中六口井,以利饮用。

离苏州日,郡中士民涕泣相送。

香山居士是谁的别号?香山居士是白居易的别号。

香山居士是谁的别号?香山居士是白居易的别号。

晚年的白居易为什么自号“香山居士”?

晚年的白居易为什么自号“香山居士”?

晚年的白居易为什么自号“香山居士”?晚年的白居易为什么自号“香山居士”?大家知道白居易晚年的时候,干过一件非常盛大的一件事情。

从而有了流传古久的一个非常美好的老年人的对未来的这么一种期许和向往。

有这么一句成语叫做会昌九老,他背后的故事就是跟白居易但他晚年的时候所办的一场香山九老之会,这件事情息息相关。

这件事情让小编对晚年生活也对此寄予了非常大的期许,并且也能够了解当年的古代老人他们是以什么样子的心态来面对他们的晚年生活。

晚年的白居易为什么自号“香山居士”?篇1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被誉为“诗魔”和“诗王”,他与元稹共同倡导了唐代中期的“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他不论仕途如何,都坚守着知识分子的一份良知,平民的苦难生活,始终胸怀忧国忧民之心和兼济天下的政治抱负。

他所写的诗篇,贴近生活,反映社会现实,被广为传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年少显诗才和李白、杜甫不同,白居易没有经历过唐朝开元盛世的繁荣,对他来说,“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应该只从父辈那里听说过。

“安史之乱”后的唐代宗大历七年(772),白居易出生在河南新郑。

“安史之乱”对于唐朝来说是一个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此时,一向被人们所称道的大唐盛世,在近十年兵革的摧残下已经一去不复返,继之而来的是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百姓则流离失所,生活困苦。

白居易生于书香家庭,其父白季庚做过几任地方官,他正直清廉,过着一般官吏的生活。

白居易十一二岁时,正赶上军阀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不服从朝廷的号令。

白季庚因劝说徐州刺史李洧脱离平卢节度使李纳(李正己之子)的羁绊,服从中央而有功,升任徐州别驾(州刺史的辅佐官员)。

他眼看北方要继续战乱下去,于是决定送儿子到南方去避难。

就这样,尚未成年的白居易过起了南北奔走的生活,这种饱经苦难的经历,对他后来成为一个了解百姓疾苦、关心百姓生活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有很大影响的。

香山居士白居易的简介

香山居士白居易的简介

香山居士白居易的简介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他作诗非常刻苦,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香山居士白居易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香山居士白居易的简介白居易(公元772年~公元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唐朝著名诗人,祖籍山西太原,新郑(今河南新郑)人,后迁下邽。

白居易的祖父白鍠后在河南巩县当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就举家搬迁到了新郑,白居易本人就出生于河南新郑(今属郑州新郑)。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稹合称“元白”。

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河南一带便发生了战争。

蒲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

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

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公元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

白居易得以在符离(今安徽符离集)度过了童年时光。

白居易和并称“符离五子”的符离人刘翕习、张仲远、张美退、贾握中、贾沅犀,一同泛舟陴湖,游流沟寺,登武里山,诗酒盘桓,称盛会焉。

后为躲避中原战乱转移到江南。

迁居卒于武宗会昌六年。

是另一文学家白行简的兄长。

白居易自幼聪颖,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至今还有他出生七个月“略识之无”和初到长安“顾况戏白居易”等典故。

他的诗不仅在中国有巨大影响,在日本和朝鲜等国也有广泛影响,他还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故号“香山居士”。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白居易为何晚年自号香山居士

白居易为何晚年自号香山居士

白居易为何晚年自号香山居士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自号为“香山居士”。

那么白居易为何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白居易晚年自号香山居士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晚年的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的缘由晚年的白居易思想日趋消沉,目睹了宫中勾心斗角的残酷事实,他决定远离宦海,隐居在东都洛阳。

这个举措事实上是全身远祸的计策,加上道家的清净有为,佛家的“求无生”、“归空门”,这些思想都已经进入到了他的内心深处。

晚年的白居易自称是居士的缘由就不言而喻了。

这里着重指出的是,白居易晚年对香山上的香山寺情有独钟。

白居易归隐洛阳之后,十分钟爱香山寺的清幽,常常出入香山中,甚至还把家中的酿酒和书籍全部移到了香山寺中。

他觉得这个地方虽然环境很好,但是寺门破败,墙壁剥落,导致僧人的住宿简陋,佛像也已经被侵蚀,不堪言状。

于是,白居易决心修复香山寺。

白居易在香山期间,还把自己在洛阳写的诗歌编为十卷,名为《白氏洛中集》。

另外,他还与香山僧人结友,成为了香山寺的一员。

白居易晚年远离官场,居于香山,最后死于香山,后来又葬在了香山。

如此可见,晚年的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就很好理解了。

香山居士的代表作品香山居士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主要是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他的诗歌在中国诗歌上占据着一定的地位。

香山居士白居易的诗歌形式多样,作品繁多,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策林》等。

《琵琶行》和《长恨歌》是香山居士写的最成功的作品,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就是突出了抒情的因素。

与此前他所作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文章虽然也是用叙述和描写的手法来表现事件,但是却把事件进行简化,只是用一个中心事件和几个中心人物来构造整篇内容,作者将事件寥寥几笔带过,主要是在人物心理和环境气氛上进行描写。

白居易唐诗赏析

白居易唐诗赏析

白居易唐诗赏析白居易唐诗赏析【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下(今陕西渭南市)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一生作诗3000多首,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琵琶行和长恨歌了,因为这两首都是长乐府。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元和十年,子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

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子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扰慢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不知数。

钿头云击节碎,血色罗裙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汝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白居易号什么

白居易号什么

白居易号什么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唐代大诗人和文学家,与李白、杜甫齐名,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

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其祖父白湟又迁居河南新郑。

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降生了。

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号称“香山居士”。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死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

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

一度思卿一怆然。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因而人称诗佛,又自号乐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

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罗隐、杜荀鹤,宋代王禹偁、梅尧臣、苏轼、张耒、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诗的启示。

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影响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说中常常可以见到引用他的诗文,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风云人物。

白居易《池上》阅读答案及注释翻译与赏析

白居易《池上》阅读答案及注释翻译与赏析

白居易《池上》阅读答案及注释翻译与赏析白居易《池上》阅读答案及注释翻译与赏析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 唐代大诗人。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今陕西渭南东北)。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

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

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郑县东郭宅。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注释]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

②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

③解:明白,懂得。

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④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译文】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

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

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训练阅读】(1)“不解”一词在诗中是什么意思?(2)首句中的'两个“小”字起什么作用?(3)诗中的哪两个字前后呼应,写出了“小娃”的天真、淘气?(4)“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两句与前两句有着怎样的联系?写出了怎样的情趣?【参考答案】(1)不知道(2)为读者提供了可以想象的形象,也紧紧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这“小艇”载着“小娃”要到哪里去呢?(3)偷、藏(4)后两句是前两句的结果,前两句时候两句的铺垫。

这样的描写,充满着无穷的趣味。

“不解藏踪迹”,一个“不解”,道出了小娃的天真和淘气。

[赏]《池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创作基调为闲情偶寄,该作品文字洗炼,内容通俗淡雅,是经典佳作之一。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
唐代佛教很盛,文学家如王维、柳宗元、颜眞卿、李翱等都与佛门结了文字因缘;庞藴与白居易尤为佛门中人所乐道,庞藴与白居易是同时代的人物,庞藴专宗禅悦,隐逸山林;白居易学未精纯,出禅入净;然在佛敎史上都成为居士中学佛的特出人物。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出身于小官僚家庭。

大约在贞元三年(7 87年)的年初,十六岁的白居易带着自己的诗稿,到了京都长安。

老诗人顾况看到这位不速之客的姓名有“居易”二字,便很恢谐地说:“长安米贵,居住不易!”及披卷读到《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大为惊奇,拍案称绝,马上改变语气,郑重地说:“能写出这样好的诗句,‘居’下去是不难的,刚才我是同你开开玩笑罢了。

”从此,白居易的诗名大振。

白居易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建中、元和、长庆时期(公元781-824年)。

是唐朝走向衰败的极端苦难动荡的时代。

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贡献是在总结我国自《诗经》以来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掀起了一个波澜壮阔的现实主义的诗歌运动——新乐府运动,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现实主义诗篇。

他是“外以儒行修其身,中以释敎治其心,旁以山水风月诗歌琴酒乐其志”的人。

他的诗和杜甫、李白齐名,是一代的诗宗。

据说他写出的诗常请教不认得字的老婆婆,如他吟出的诗句老婆婆也能了解,他自己才认为满意。

因之,他的诗是最能接近人民而为人民所喜爱。

在我国古代诗人中,他也是享受国际文学盛誉的一人。

白居易自说“予栖心释梵,浪迹老庄”,他的传记也说“居易儒学之外,尤通释典”。

他师傅是马祖的弟子香山如满禅师,就于香山“结香火社”,他死时遗命家人把他“葬于香山如满师塔之侧”。

可见他对佛门的因缘之深。

鸟巢禅师法名道林,今浙江富阳人,俗姓潘,道钦弟子,九岁出家,二十一岁受戒。

遍访名师,得到真传。

声名渐隆。

后来,道林禅师见秦望山有一株高大挺拔的松树,枝叶繁茂,盘屈如盖,便住在松树上,故人称之为鸟窠禅师。

《西游记》中唐僧取经路过乌斯藏界,慕名前去拜见,殷勤拜询取经道路还有多远,鸟巢禅师道:“路途虽远,终有到日,只是魔障难消。

我有多心经一卷。

若遇魔障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

”唐僧拜伏于地恳求。

鸟巢禅师于是传他一卷《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这虽然是传说,也无从考证。

但足见鸟巢禅师在当时的影响之大。

唐穆宗長慶二年白居易在杭州做太守,慕鸟巢禅师的大名,便入山求见。

白居易见到禅师后便说:
“禅师居的地方太危险了!”这是好意,不想禅师并不领情,反唇相讥道:
“太守的危险比我更大!”白居易问:
“弟子位镇江山,哪来危险?”
“官职越大,妄念越多,就像柴放到火上,能没危险?”白居易若有所悟。

又心有不甘,便问禅师:“如何是佛法大意?”佛法大义是说不出来的,白居易问这个问题,也有难为禅师的意思。

如果是僧人问这个问题,禅师一定不会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但白居易是位俗界中的人,不正面点他不起作用。

于是鸟巢禅师便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一听未免失笑,说:“三岁的孩儿也懂这个道理。

”鸟巢禅师说:“三岁孩儿虽然能懂得,八十岁老翁却做不得!”白居易是个绝顶聪明的人,马上明白了禅师的用意,一言不发的向禅师顶礼而退。

在这个公案中,有禅师门的洒脱和不攀援的风骨。

四祖道信,六祖慧都是些敢顶诏书的人,鸟巢禅师与白居易的对答中,也体现了这种精神。

任你多高权贵,出家人都可以不放在眼里,因为心无挂碍,便敢直言奉告,说出人生真谛,敲打敲打世人。

这就是禅宗大师们的真精神。

其实,大道理是非常简单的,只要我们能记住并且身体力行,便可脱离烦恼,了悟人生真谛,享有纯净甜美,轻安无忧的快乐生活。

他曾一度为江州司马,建立草堂于庐山遗爱寺,“与凑、满、朗、晦四禅师,追永、远、宗、雷之迹”。

因此,他对于佛学是出入于禅、净之间,绝不同庞藴那样一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专一于禅的功夫了。

白居易在道林禅师末语中得到受用,就向禅师顶礼,并在孤山结一座竹阁供养道林禅师为安禅处。

白居易和灵隐的韬光禅师,来往也极密,他的诗句石刻,现在还保存在韬光庵。

他曾以自己的私俸,发动了杭州人民筑堤捍钱塘江潮水,并储西湖的水溉田千顷,现在西湖的白堤就是当时劳动人民给他题名纪念的礼物。

白居易在晚年最钟爱香山寺的幽静,以香山寺为他最后的归宿地,他写道:
空门幽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

家酝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

爱风岸上攀松盖,恋月潭边坐石棱。

且共云泉结缘境,他生当作此山僧。

白居易晚年虔心念佛,求往生西方极东世界,他舍三万两俸银请人按《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彩绘大型极乐世界图、西方三圣像,日日焚香顶礼,十分虔诚,并且回向众生离苦得乐,共登莲城。

他的《念佛偈》流传广远,至今仍烩
灸人口:他曾在长庆寺受八戒,劝一百四十八人结上生会,行念弥勒名,坐想弥勒容,愿生兜率;到了晚年,患风痹疾,遂专志西方求生极乐。

他舍钱三万,画西方变相一轴,题愿词曰:
“极乐世界清凉土,无诸恶道及众苦;愿如我身老病者,同生无量寿佛所。


白居易到了最后几年的生活,辞去官职,尽遣侍妾,居香山专修念佛三昧,他写了首念佛偈:
“余年七十一,不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

何以度心眼?一句阿弥陀。

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
终饶忙似箭,不离阿弥陀。

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
达又作么生?不达又如何?普愿法界众,同念阿弥陀!”
白居易所指的达人,当是始终专于禅的人;如庞藴的境界则是:“一念心清净,处处莲华开,一华一净土,一土一如来。

”他是提倡无念的心宗说“此即弥陀是,何处觅西方”。

庞藴与白居易,是同一时代,同是居家学佛的大居士,而学佛的行径与本地风光上却是这样的不同,这也很可说明佛教的内容是丰富而多彩的。

可是以居士而学佛,当以白居易为典范,因为庞藴的处世生活,几如山林中的耆宿,白居易的为人民造福的精神与个己乐天的胸襟,他的生活的面貌,更是永远留在我们居家学佛的人们心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