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合集下载

小麦杂交育种流程

小麦杂交育种流程

小麦杂交育种流程Wheat hybrid breeding is a complex and fascinating process that requires a deep knowledge of genetics, plant biology, an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小麦杂交育种是一个复杂而迷人的过程,需要对遗传学、植物生物学和农业实践有深入的了解。

It involves the controlled crossing of two different wheat varieties to create offspring with desirable traits such as improved yield, disease resistance, and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这涉及到对两种不同小麦品种进行控制的交叉,以创造出具有良好特性的后代,如提高产量、抗病性和品质特征。

Wheat breeders use a variety of techniques such as artificial pollination, embryo rescue, and molecular markers to help select and develop new wheat varieties. 小麦育种者利用各种技术如人工授粉、胚胎救助和分子标记来帮助选择和发展新的小麦品种。

The ultimate goal of wheat hybrid breeding is to create wheat varieties that are better adaptedto chang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can help farmers increase their productivity and profitability. 小麦杂交育种的最终目标是创造出更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的小麦品种,可以帮助农民提高生产力和盈利能力。

小麦育种学小麦育种途径和方法

小麦育种学小麦育种途径和方法

2021/3/10
21
(二)、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性恢复的研究和利用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性:CMS,主要通过小麦与异属、 异种间的核置换而产生的。其恢复基因主要来自提供 细胞质不育性的中(同质恢复系),也存在于其亲缘 物种和普通小麦中(异质恢复系)。
其中提莫非维小麦所导致的细胞质雄性不育和其育性 恢复基因,是世界上迄今杂种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
杂交选育法:利用已有的恢复系与具有所需性状的品种或品系杂交,然 后从其后代中选育结实性良好而且兼具双亲优良性状的新恢复系。此法 比较简单,只需要一次杂交,可以育成多种类型的新恢复系,对所选恢 复系必须多次测交,检测其恢复力。
2021/3/10
27
恢复系的选育方法
测交筛选法:用已有的不育系为母本,广泛选用综合性状良好的许多品 种、品系为父本,进行测交,根据F1的结实率及综合性状表现,从而 选择其中育性恢复力强而综合性状优良的恢复系。用此法需要配制大量 的杂交组合,只有很少数能够达到要求。但也有可能选出个别优异的恢 复系。
2021/3/10
19
目前杂种小麦应该开展的工作
一是开辟新的不育细胞质源的研究; 二是扩大恢复源的研究; 三是杂种优势的研究 四是开拓产生杂种小麦新途径的研究 五是质核杂种的研究 六是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机理的研究。
2021/3/10
20
杂种小麦的产生途径
一是质核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 二是化学杀雄剂诱导雄性不育; 三是核基因不育性 四是核质杂种优势
2021/3/10
尽可能注意双亲的性 状水平,有利于优良品 系的选育。由于小麦许 多性状如产量、抽穗期 等都不同程度上属于数 量遗传的性状,而且它 们主要由许多具有加性 效应的基因控制。
6

小麦杂交技术

小麦杂交技术

小麦杂交技术小麦杂交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手段使小麦两个亲本杂交,获取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新品种。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式之一。

小麦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配对不同的亲本,利用雄性器官和雌性器官的互补作用,使其杂种后代形成新的遗传组合,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苗系(品种)。

小麦杂交的核心技术就是人工授粉。

小麦的花序由多朵小花组成,每一朵小花中都含有一对柱头和一对花药。

由于小麦的花药开放特别短,时间仅2~3天,以至于它只有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才能完成授粉。

小麦的杂交选择根据亲本的不同,可分为自交亲本间杂交和异交亲本间杂交。

自交亲本间杂交是指选用同一亲本的不同自交系中母本与父本异交,获得不同遗传型小麦种子的育种方式。

异交亲本间杂交是指选用不同亲本进行杂交,当其后代具有两个亲本的优良遗传性状时,就可以选育出各种优良的新苗系。

不同类型的小麦杂交育种技术因亲本组合和操作方法等不同而相关措施不同。

自交亲本间杂交步骤为:首先,按照种子生产要求选出自交系亲本进行种子养殖。

当父本花药裂开时,在花药内加入新鲜的母本花蕊。

授粉后小麦花轴处于“S”型时,可将花药挤压,取出无粉花药,以免影响后代品质。

异交亲本间杂交步骤为:首先,选择亲本株进行种植和搭架。

当父本花药裂开时,将开放的母本和父本雌雄花裂片一起放入花药内。

等母本花药裂开了,就可以将受精后的果实收割下来。

而为了保证孕异率,往往还会在授粉后的第二天加上一层粗口纱套在果穗上,以减少风吹,防止外来虫害。

在达芦等多种强异交作物中,为接受授粉的母本株体积因位于墙边,夏季温度过低,母本和接受授粉的花卉经常遭受中式茶馆损坏,授粉率很低。

因此,在进行杂交时,需调整母本株的体积和位置,增加授粉率并提高后代继承率。

综上所述,小麦杂交育种技术对于培育小麦新品种、提高小麦产量、提高小麦品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加上新技术的不断升级完善,小麦种业的发展将更加引人注目。

小麦育种的分子基础与应用

小麦育种的分子基础与应用

小麦育种的分子基础与应用在农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小麦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球范围内均排名前列。

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小麦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农业科学家们不断地进行小麦育种研究,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小麦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着重探讨小麦育种的分子基础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和前景展望。

一、小麦育种的分子基础1. DNA分子标记DNA分子标记是通过多态性分子标记技术,将小麦的遗传性状和DNA分子联系起来,以便通过分子标记进行小麦育种。

它的主要优点在于不受生长环境和生理变异等影响,其结果可以高度重现性。

应用DNA分子标记的育种技术可以快速筛选出特定的基因或染色体片段,并可用于分辨不同品种中的遗传变异。

这些技术已经成为小麦育种研究的主要工具之一。

2. 基因克隆技术基因克隆技术可以用来预测小麦母本和父本的杂交组合,从而增加育种成功的机会。

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小麦育种中,特别是在品种的宽适性和高产性方面。

此外,基因克隆技术还可用来解析小麦基因组中的特定基因,从而可以针对一些重要病害或农艺性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育种。

3. 基因编辑和基因驱动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可用来直接修改基因序列,以达到育种目的。

它允许短序列的DNA链被定点修改或删除,对基因功能进行调控。

基因驱动技术是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在小麦遗传系统中将新基因传递给后代,以显著增加小麦的产量。

二、小麦育种的应用1. 品种改良小麦品种的改良始终是小麦育种工作的重点之一。

运用以上提及的分子技术,可以更加快速准确地实现小麦品种的优化和改良,以提高其适应不同的种植环境和生产要求。

例如,可以利用DNA-marker技术对抗旱、高温等逆境条件下的小麦品种进行筛选,以得到比传统品种更好的小麦新品种。

2. 病虫害防治小麦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是病虫害,如赤霉病、白粉病等,这些病害不仅会直接导致小麦减产甚至失败,也会对种植环境造成污染。

小麦杂交的主要过程和方法

小麦杂交的主要过程和方法

小麦杂交的主要过程和方法小麦杂交的主要过程和方法如下:一、亲本选择与组配选择亲本材料的原则1. 早熟与晚熟:小麦育种的基本矛盾是早熟与晚熟的矛盾。

早熟与晚熟的界限是相对的,一般把春性及弱冬性品种7d有效积温800~1000℃作为早熟界限,1500~1700℃作为晚熟界限。

2.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在早熟与产量矛盾中,主要是一日产量。

在特定地区,早熟与产量有时会有一个大致相当的极限值,早熟品种产量低,晚熟品种产量高,但超过某一早熟极限后,继续早熟就会牺牲产量。

3. 秆强与秆弱:一般秆强品种往往穗小、粒少、生育期长;弱秆品种往往穗大、粒多、生育期短。

在低纬度地区,一般秆强品种增产潜力大;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弱秆品种增产潜力大。

4. 株高与株矮:一般抗倒伏品种往往株高降低,穗数减少;增加穗数往往株高增加,穗数减少。

5. 耐肥与耐瘠:耐肥品种一般株高、穗大、粒多、有效分蘖多、生育期长;耐瘠品种一般株矮、穗小、有效分蘖少、生育期短。

6. 蘖多与蘖少:多蘖品种一般株矮、穗大、粒多、有效分蘖多、生育期长;少蘖品种一般株高、穗小、有效分蘖少。

根据育种目标组配亲本1. 早熟与中、晚熟及产量之间的矛盾,通过亲本组配合理安排。

2. 早熟与秆强、秆弱、株高、株矮之间的矛盾,通过亲本组配合理安排。

3. 早熟与耐肥、耐瘠、蘖多、蘖少之间的矛盾,通过亲本组配合理安排。

4. 早熟与抗病、抗虫之间的矛盾,通过亲本抗病、抗虫性鉴定,选配抗病、抗虫亲本材料,通过亲本组配合理安排。

二、杂交技术要点去雄去劣法:在母本雄穗开花前或小花颖壳闭合前,把雌蕊柱头上的花粉除去,使母本雌蕊在开花时得不到自花授粉。

去雄的方法很多,主要的人工去雄方法有:抽穗前去雄法、开颖去雄法(开花前去雄法)、开花后去雄法(颖壳闭合后去雄法)、剪旗去雄法等。

物理隔离法:主要的有空间隔离法(时间隔离法)、屏障隔离法等。

空间隔离法(时间隔离法):就是在杂交基地周围一定的距离和空间,防止其他小麦开花传粉,影响杂交结实率。

春性小麦品种宁麦24原种繁育技术

春性小麦品种宁麦24原种繁育技术

春性小麦品种宁麦24原种繁育技术【摘要】宁麦24是一种春性小麦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抗逆性。

本文介绍了宁麦24原种繁育技术的各个方面。

选育和选种技术是关键,需要根据目标要求进行筛选和交配。

繁殖和繁育技术包括种子处理和管理,确保良种的传承。

接着,筛选和评价技术是为了挑选出最优秀的品种。

田间管理技术则是保证良种在实地生长过程中的良好表现。

质量控制技术是保证宁麦24原种的品质和规格一致。

这些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是提高了宁麦24的产量和品质,并且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希望通过这些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能够持续改进宁麦24的性状,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种植环境,为小麦生产做出贡献。

【关键词】春性小麦品种、宁麦24、原种繁育技术、选育、选种、繁殖、繁育、筛选、评价、田间管理、质量控制、实际应用效果、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宁麦24原种繁育技术概述宁麦24原种是一种春性小麦品种,具有较好的抗旱性、抗逆性和高产性,在我国北方地区得到了广泛的种植和应用。

宁麦24原种繁育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利用育种学、遗传学、生物统计学等相关理论和手段,对宁麦24原种进行选育、繁殖、筛选、评价、田间管理和质量控制等各个环节的技术和方法。

宁麦24原种繁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旨在提高宁麦24原种的品质和产量,同时提高其适应性和抗逆性,在实际生产中发挥更好的效益和经济效益。

通过对宁麦24原种的选育和选种技术的研究,可以筛选出具有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等优良性状的种质资源,为进一步培育出品质优良的新材料奠定基础。

在繁殖和繁育技术方面,要注重种子的收集、保藏和繁殖,确保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再生。

在筛选和评价技术方面,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宁麦24原种的性状和表现,为选育工作提供依据。

在田间管理技术方面,要根据不同的生长期和生长环境,采取科学的耕作、施肥、防病虫害等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宁麦24原种的生长潜力。

在质量控制技术方面,要加强对种子和种子质量的监管,确保种子质量和种子的纯度,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生长势。

小麦杂交育种

小麦杂交育种

后代筛选与鉴定
3.2 后代鉴定
筛选出的后代需要通过田间鉴定来进行真实性的验证。 田间鉴定包括对植株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适应性 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根据鉴定结果,对后代进行分类 和标记,淘汰不良个体
新品种的审定与推广
4
新品种的审定与推广
4.1 新品种审定
经过筛选和鉴定后,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需 要经过相关部门进行审定。审定一般由农业 主管部门或专业育种机构进行,审查新品种 的性状是否符合育种目标,是否具有推广价 值等。通过审定的新品种可以获得品种权保 护和推广资格
-
XXXX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x
时间:20XX.XX.XX
杂交亲本的选配
1
杂交亲本的选配
1.1 明确育种 目标
在进行小麦杂交育种 前,需要明确育种目 标,例如:希望新品 种具备抗病、抗虫、 抗逆、高产、优质等 哪些方面的性状。根 据育种目标,选择相 应具有优良性状的亲 本品种
杂交亲本的选配
1.2 亲本品种的选配
选择具有与育种目标相符合的优 良性状的品种作为亲本。亲本应 具备良好的遗传基础,且具有相 对的稳定性。此外,亲本的生长 周期、株高、适应性等方面也需 要考虑。一般而言,选择具有不 同地理来源、不同生态类型、不 同遗传基础的品种作为亲本,能 够增加后代出现优良性状的 新品种推广
审定通过的新品种可以进入推广 阶段。在推广过程中,需要注意 合理布局种植区域,确保新品种 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能够稳定表现 优良性状。同时,加强新品种的 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和培训,提高 农民对新品种的认识和种植技术 水平。此外,还需要对新品种进 行持续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 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注意事项
5.3 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伦理道德规范

完整版小麦杂交育种

完整版小麦杂交育种

(一)亲本选择的原则
? 1.选择优良性状较多的亲本 ? 2.明确亲本的目标性状 ? 3.亲本之一最好为当地优良品种 ? 4.杂交亲本应具有较好的配合力 ? 5.借鉴前人的经验
(二)亲本选配的原则
? 1、亲本性状互补 ? 2、不同类型的或不同地理起源的亲本相配组 ? 3.用经济性状优良、遗传差异大的亲本配组 ? 4.以具有最多优良性状的亲本为母本 ? 5.质量性状 ,双亲之一要符合育种目标
小麦人工杂交的方法和步骤
? 选穗、整穗 ? 去雄 ? 花粉的采集和授粉
小麦人工杂交方法
普通法:
1.如何选穗整穗
选穗: 根据计划确定的杂交组合,在母本圃(群体
内)选择典型、健壮、无病虫害 植株的主茎穗。
一般要求: 穗刚抽出叶鞘,穗柄离基部叶鞘约 3-
6cm,未开花,花药呈绿色。
整穗: 用镊子去掉穗基部和顶部发育不良的小穗,
第四章 杂交育种
目录
?第一节 杂交育种 ?第二节 杂交育种程序 ?第三节 回交育种 ?第四节 远缘杂交育种
? 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学者布朗抛 出“中国威胁论”,撰文说到21世纪 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到时 谁来养活中国,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 全球性粮食短缺和动荡危机?
袁隆平
一个属于中国 也属于世界的名字 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 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 。
从育成品种数及品种在生产上推广的面积上看均占 首要位置。
一、杂交亲本的选配
? 亲本选择是根据育种目标选用具有性状优良的品
种类型作为杂交亲本。 亲本选配 是指从入选亲本 中选用哪些亲本进行杂交和配组的方式。亲本选 配决定杂种后代的遗传基础,是杂交育种成败的 关键。 ? 如从小麦“碧蚂 4号×早洋麦”组合中,河南省选 出了郑州24号,山东省选出了济南 2号,北京市选 出了北京 8号。其它许多地区也选出了优良品种。 有许多亲本组合,则未选出任何品种。

小麦杂交育种程序及杂交后代选择技术

小麦杂交育种程序及杂交后代选择技术

4、品种比较试验
该圃播种的材料是由鉴定圃升级的材 料及对照品种。 料及对照品种。目的是对选育出来的 品系进行产量及主要特性的准确鉴定
5、区域试验、生产试验 区域试验、
经过品比试验证明确实优良的品系, 经过品比试验证明确实优良的品系,在 大面积推广应用之前, 大面积推广应用之前,必须进行品种区 域试验、 域试验、生产试验及良种良法配套的栽 培试验。 培试验。 经品种审定定名后,即可在生产上推广。 经品种审定定名后,即可在生产上推广。
(二)小麦杂交低世代(F1、F2代) 小麦杂交低世代(F 的主要工作
1、单交杂种一代(F1) 用两个 纯系品种杂交所得的第一代。
同组合内(特别是单交组合 特别是单交组合)植株间是一 因F1同组合内 特别是单交组合 植株间是一 致的杂合体,故不进行单标性状(如抽穗期 抗病性、抗逆性等)淘 如抽穗期、 主要目标性状 如抽穗期、抗病性、抗逆性等 淘 汰不良组合,并参照亲本性状去除假杂种。 汰不良组合,并参照亲本性状去除假杂种。调查 重点放在F 性状表现是否综合了父母本优点, 重点放在 1性状表现是否综合了父母本优点,并 根据育种目标, 合双亲表现,决定组合的取舍。 根据育种目标,结合双亲表现,决定组合的取舍。 因条件和要求不同, 因条件和要求不同,可以以组合为单位将组合内 单株混收,也可以以单株为单位分别收获。 单株混收,也可以以单株为单位分别收获。
(三)小麦杂交高世代(F3~F5)系谱 小麦杂交高世代(F 育种法的主要工作 1、F3的选择:
F2的一个单株,在F3便种成一个系统。F3的系统 的一个单株, 便种成一个系统。 间差异明显,系统内单株间仍有分离。 间差异明显,系统内单株间仍有分离。F3以选 优良单株为主, 优良单株为主,以系统为单位分单株收获并脱 下年度分单株播种。 粒,下年度分单株播种。F3内特别优良且一致 的系统可以在选出优良单株后, 的系统可以在选出优良单株后,整系混株收获 脱粒,下年进行早期后裔产量比较 脱粒,

小麦杂交育种

小麦杂交育种

• ⒊授粉
二、杂交技术与杂交方式
• (二)杂交方式 • 1.单交:单交即两个品种间的杂交(单交)用甲×乙表示,其 杂种后代称为单交种,由于简单易行、经济,所以生产上应用 最广,一般主要是利用杂种第一代,如丰鲤、福寿鱼。


期望得到的子代
二、杂交技术与杂交方式
• 2.双交与四交 • 双交是两个不同的单交种的杂交,可表示为(甲×乙)×(丙×丁) 或(甲×丙)×(乙×丙),4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在4交一代中所占的 比例是一样的。亲本甲、乙、丙、丁依次占1/4.
三、杂交后代的选择 • (一)系谱法
• 按照育种目标,以遗传力为依据,从杂种 的第一次分离世代开始,代代选单株,直 到选出纯和一致、性状稳定的株系后,转 为株系(系统)评定。由于当选单株有系 谱可查,故称系谱法。常用于自花授粉作 物品种选育和异花授粉作物自交系选育。
系谱法的工作要点
F1选优势组合
不齐,花期长;重施P肥,抽穗齐,花期短;
小麦的花器构造
护颖
小穗 小花 穗轴
雄蕊
雌雄蕊
内颖(稃) 外颖(稃)
雌蕊
鳞片
1
2
3
5
4
7
8
9
10
6
1.麦穗 2.穗轴 3.小穗 4.护 颖 5小花 6.外稃 7.内稃 8. 雄蕊 9.雌蕊 10.鳞片
小麦的开花习性
通常小麦抽穗2-4天开花(有的当天就开花,也有的抽穗10 天才开花)。 开花的最适温度为18-23℃,最适相对湿度70-80%,花粉在 田间条件下的生活力约20分钟。 开花的高峰期随地区、品种、当时温、湿度有所差异,通 常一天有两个高峰,上午5-8时,下午约16-20时开花最盛。 小麦的开花顺序,就全株而言先主穗后分蘖穗;同一穗上, 先中部的小穗,然后依次向上、向下两端开放;就一个小穗 而言,先基部第一朵小花,然后依次向上,全穗开花约3-5天。 小麦开花时,鳞片吸水膨胀,迫使外颖张开,同时花丝迅 速伸长并伸出颖片外,花粉囊破裂而散粉,一朵小花开花时 间很短,大约15-20分钟,开花后花粉落在柱头上1-2小时开 始萌发。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实验四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2.“小麦捻调穗”杂交法
主要特点是授粉在隔离袋中进行。简便省时、质量高。 杂交步骤如下:
(1)整穗去雄:(同普通法)
实验四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2)授粉前父本穗的处理:
选择中上部小花的花药即将伸出的父本穗,然后进行剪 颖处理,把剪过颖的父本穗剪断,插在土中,在阳光下晒 2-3分钟,既有花药伸出颖壳即将散粉时,进行授粉。
实验四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2)授粉前父本穗的处理:
实验四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3)授粉:
用剪刀将纸袋的上端剪开,然后将经过上述处理的父本穗移
至袋口上方,一手撑开纸袋口,一手小心将父本穗剪口朝下倒过 来,插入纸袋中旋转,使花粉自然落到每朵花的柱头上,授粉完 毕后将纸袋伤口折叠夹住,并挂纸牌。
实验四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实验四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三、所需用品和操作方法 用品:试验地种植的小麦品种,镊子、剪刀、70%的
酒精、透明纸袋、纸牌、回形针。
实验四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㈠操作方法 1. 普通法 (1)选穗整穗
根据确定的杂交 组合,在母本群体内 选择典型、健壮植株 的主茎穗(刚抽出叶 鞘、花药呈绿色)
实验四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每朵小花自外向里有外颖、内颖各1片;鳞片2个;雄蕊(花丝、花 药)3个;雌蕊(子房、柱头、花柱)1个,呈羽毛状分裂。外颖顶端有 芒或无芒
小麦属复 穗状花序,由 许多互生的小 穗组成,小穗 基部着生两个 护颖和3-9朵 小花,但正常 发育的都是基 部的2-5朵小 花,小穗上部 的小花往往退 化。
每朵小花自 外向里有外颖、 内颖各1片;鳞 片2个;雄蕊 (花丝、花药) 3个;雌蕊(子 房、柱头、花 柱)1个,呈羽 毛状分裂。外 颖顶端有芒或 无芒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20-05-01作者简介:付聪,女,硕士,研究方向为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研究。

属的物种远缘杂交取得的成功结果。

而小麦与类主要优点是,科学地利用杂种优势使产量增加、生物和非生物抗逆性更高、产量稳定性增强。

在作为自交物种的小麦中,粮食产量的中亲杂种优121粮食科技与经济Gr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3 杂交小麦生产性能的预测在传统的小麦育种计划中,每年产生几千个自交系,应用多阶段选择程序可有效地鉴定优良基因型。

然而,优良杂交种的选择受到现有优良亲本中大量潜在的单交组合的影响,因此,对所有潜在的杂交组合进行现场评估是不可行的,这导致了对混合预测方法的强烈需求。

对于复杂的性状,如谷物产量,中亲性能只与杂交性能适度相关。

根据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预测杂交种性能,在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效应(σ2特殊配合力效应)的方差占优势的情况下,预测杂交性能是准确的。

用90k SNP 芯片阵列印制的90个杂交种组成的小麦分析设计,研究了基因组选择预测杂交小麦产量的潜力。

这一交叉验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基因组选择在预测杂种小麦表现方面具有很高的潜力。

这一结果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这些研究通过对几个农艺性状的基因组选择来预测杂交小麦的表现。

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证数据分析,以最终判断基因组选择模型在预测杂交小麦表现方面的前景。

4 结 论综上所述,小麦杂交育种面临的最紧迫挑战如下:(1)被直接用于小麦育种的小麦-近缘植物染色体易位系的比例较低;(2)大麦属、无芒草属、异形花属、棱轴草属、鹅观草属、拟鹅观草属和澳麦草属还未见与小麦杂交成功的报道;(3)开发稳定的杂交体系,降低杂交制种成本;(4)确定授粉能力的遗传结构,以基于知识改进优良品系间的异花授粉;(5)优化杂交小麦育种方案,包括确定全基因组预测方法在内的多阶段选择方案的规模;(6)开发小麦杂种优势库。

参考文献[1]陈勤,周荣华,李立会,等.第一个小麦与新麦草属间杂种[J].科学通报,1988(1):64-67.[2]刘成,韩冉,汪晓璐,等.小麦远缘杂交现状、抗病基因转移及利用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20,53(7):1287-1308.[3]翁跃进,董玉琛.普通小麦—顶芒山羊草异源附加系的创建和鉴定:I .小麦花药培养对创建普通小麦—顶芒山羊草异源附加系的作用[J].作物学报,1995,21(1):39-44.[4]王秀娥,陈佩度,周波,等.小麦-大赖草易位系的RFLP 分析[J].遗传学报,2001,28(12):1142-1150+1184.[5]高庆荣,刘保申,孙兰珍,等.K、V、A 型杂种小麦细胞质效应的比较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1998,18(4):1-3+9.135个亲本(红)的逆境敏感性指数分布感官评定/分0.200.150.100.050.00-10-5510杂种亲本。

小麦新品种烟农1212的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小麦新品种烟农1212的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小麦新品种烟农1212的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小麦品种的选育对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名为烟农1212的小麦新品种的选育过程,并总结其配套的栽培技术。

一、烟农1212的选育过程烟农1212是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选育出来的小麦新品种。

选育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亲本材料的选择:选择优良的耐烟病、耐倒伏能力强的品种作为杂交的亲本材料。

2.授粉和结实:选取合适的花粉亲本,并进行授粉操作。

授粉后,等待结实,并收集新品种的种子。

3.代代选择:收集新品种的种子进行代代选择,根据性状和产量等指标筛选出优良的个体,并进行杂交操作。

4.品种纯化:经过多代选择之后,对新品种进行杂交纯种,保持其优良性状,并清除杂质。

5.试验示范:将新品种种植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试验示范,测试其适应性和稳定性。

6.推广应用: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验证,确保新品种的稳定性和优良性状后,进行推广应用。

二、烟农1212的配套栽培技术烟农1212在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1.土壤选择:烟农1212适应性较广,但对土壤要求较高,宜选择肥沃、排水良好、含有适量有机质的土壤进行种植。

2.土壤改良:对土壤质地过重或过轻的地块,应进行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一方面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性和排水性。

3.适期播种:烟农1212的适播期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播种前应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确定最佳播种期,以确保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4.合理密植:烟农1212的合理株行距为30-35厘米,株间距为10-15厘米。

株行距过宽会使光合作用不充分,株行距过窄会抑制穗发育,影响产量。

5.施肥控制: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生长发育阶段的需求,合理施肥。

一般分为基肥和追肥两个阶段进行施肥,以满足小麦的养分需求。

6.病虫害防治:烟农1212具有一定的抗病虫害能力,但仍需防治常见的小麦病虫害,如赤霉病、锈病和蚜虫等。

小麦的品种改良与新品种研发

小麦的品种改良与新品种研发

小麦的品种改良和新品种研发是农业科技领域的重要课题,它涉及到育种、种植、土壤、气候等多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对此的详细阐述:
一、小麦品种改良的原因
1. 提高产量:通过对小麦品种的改良,可以增强其适应各种环境条件的能力,提高抗病、抗倒伏、抗旱等能力,进而提高产量。

2. 满足多样化需求:消费者的口味和饮食结构在不断变化,小麦品种的改良也需要适应这种变化,提供更多种类的面粉产品,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二、小麦品种改良的方法
1.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可以精确地编辑小麦的基因,创造出更优良的品种。

2. 杂交育种:通过将不同的小麦品种进行杂交,可以产生具有新性状的小麦。

3. 自然选择:通过对小麦的种植环境进行选择,保留具有优良性状的小麦品种。

三、新品种研发
在新品种研发方面,除了传统的育种方法外,现代科技如生物技术、基因编辑等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品种研发的目标是创造出具有更高产量、更优质蛋白质、更耐病虫害等特性的新品种。

四、研发与应用的平衡
小麦新品种的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市场验证和用户反馈才能确定其实际效果。

因此,在研发过程中,需要平衡科研投入和市场反馈的关系,确保新品种既符合科研目标,又能满足市场需求。

总的来说,小麦的品种改良和新品种研发是农业科技领域的重要工作,它需要科研人员、农民、政府和市场的共同努力。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我们有望培育出更高产、更优质、更适应市场需求的小麦新品种,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小麦的育种过程

小麦的育种过程

小麦的育种过程
小麦的育种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六个主要步骤:
1. 选择亲本:育种开始时,育种师首先会选择具有优良特性的亲本作为杂交亲本。

这些亲本通常具有抗病性、高产性、耐逆性等特点。

2. 人工授粉:在小麦开花期间,育种师将雄花蘸取雄性花粉,然后授粉在雌花上。

通过人工授粉的方法,可以控制亲本的配对,选择具有优良特性的子代。

3. 后代选择:种植人工授粉后的小麦种子,等待其生长成熟。

在收获后,育种师会根据不同特性对种子进行筛选和评估。

只有具备理想特性的后代才会被选中作为下一代育种的亲本。

4. 试验种植:选中的小麦后代将在试验田中进行大面积种植。

这可以测试它们是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具有一致的表现和适应性。

5. 对比选择:通过在试验田中与其他小麦品种对比,评估选取的后代是否优于现有品种。

种植后的小麦将根据其产量、病虫害抵抗力和品质等特性进行评估和比较。

6. 稳定和推广:当选出具有较高表现的后代时,育种师会利用重复杂交和选择的方法进一步稳定这些特性。

最终,这些优良的新品种将被推广种植,以提高农民的产量和收益。

整个育种过程需要经过多年的努力和严格的筛选,以确保育成的新品种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高产性和抗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5 实验5
⒊授粉: 授粉: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用剪刀将纸袋的上端剪开, 用剪刀将纸袋的上端剪开 , 然后将经过上述处理 的父本穗移至袋口上方,一手撑开纸袋口, 的父本穗移至袋口上方 , 一手撑开纸袋口 , 一手小 心将父本穗剪口朝下倒过来,插入纸袋中旋转, 心将父本穗剪口朝下倒过来 , 插入纸袋中旋转 , 使 花粉自然落到每朵花的柱头上, 花粉自然落到每朵花的柱头上 , 授粉完毕后将纸袋 伤口折叠夹住,并挂纸牌。 伤口折叠夹住,并挂纸牌。
实验5 实验5
㈢父本移植法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⒈去雄:与普通法相同(略) 去雄:与普通法相同( ⒉授粉: 授粉: 将中部1 将中部1-2个小穗剥开见到其花药变黄而未开 花的父本穗,从其基部第二节剪下( 花的父本穗,从其基部第二节剪下(2-3个父本 ),将父本穗插入缚在竹竿上的瓶子中 将父本穗插入缚在竹竿上的瓶子中( 穗),将父本穗插入缚在竹竿上的瓶子中(瓶中 盛有水,如瓶太低可想法掂高)。 )。使父本穗均匀 盛有水,如瓶太低可想法掂高)。使父本穗均匀 围绕母本穗(父本穗要略高于母本穗, 围绕母本穗(父本穗要略高于母本穗,这样有利 于自由授粉),并细线轻轻捆住, ),并细线轻轻捆住 于自由授粉),并细线轻轻捆住,然后套上一个 大纸袋即可, 大纸袋即可,这样利于父本穗开花时便将花粉散 在母本柱头上(见下图 在母本柱头上(见下图)。
实验5 实验5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实验5 实验5
㈡开花习性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小麦多数品种为开颖授粉,也有少数闭颖授粉。 小麦多数品种为开颖授粉,也有少数闭颖授粉。 通常小麦抽穗2 天开花(有的当天就开花, 通常小麦抽穗2-4天开花( 有的当天就开花, 也有的 抽穗10 天才开花) 小麦的开花昼夜进行, 10天才开花 抽穗 10 天才开花 ) , 小麦的开花昼夜进行 , 其开花 的高峰期随地区、 品种、 当时温、 湿度有所差异。 的高峰期随地区 、 品种 、 当时温 、 湿度有所差异 。 通常一天有两个高峰,上午8 11时 下午约2 通常一天有两个高峰,上午 8-11时,下午约2-6时开 花最盛,小麦开花的最适温度18 23℃ 18花最盛 , 小麦开花的最适温度18-23℃ ,最适相对湿 70-80% 小麦花粉在田间条件下的生活力约20 20分 度 70-80 % , 小麦花粉在田间条件下的生活力约 20 分 钟。
实验5 实验5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去雄工作应从穗的一侧由下而上顺序进行,去完一侧再进 去雄工作应从穗的一侧由下而上顺序进行, 行另一侧,不能遗漏. 行另一侧,不能遗漏.
去雄时如发生花药破裂(或花药呈黄色) 去雄时如发生花药破裂(或花药呈黄色)这朵花应剪 去,应用酒精擦净镊子,以免发生串粉现象. 应用酒精擦净镊子,以免发生串粉现象.
实验5 实验5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去雄完毕,即刻套袋隔离. 去雄完毕,即刻套袋隔离.
套袋完毕
实验5 实验5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挂号标牌
实验5 实验5
⒊授粉: 授粉: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在去雄后1 天内进行授粉,结实率较高。 在去雄后1-3天内进行授粉,结实率较高。授粉以 上午8时以后( 11时 时以前开花较盛时为宜, 上午8时以后(8-11时)4时以前开花较盛时为宜,授 粉前先检查柱头有无损伤。如柱头已呈羽毛状分叉、 粉前先检查柱头有无损伤。如柱头已呈羽毛状分叉、 有光泽,表明正是授粉适期。 有光泽,表明正是授粉适期。采集成熟的父本花粉 花药金黄色,有花粉散出)于小杯(或纸上) (花药金黄色,有花粉散出)于小杯(或纸上)中, 然后立即用授粉器(将花粉) 然后立即用授粉器(将花粉)依次放入每朵去雄的花 全穗授粉后将纸袋套好,牌上写上父本名称, 内,全穗授粉后将纸袋套好,牌上写上父本名称,授 粉日期,10天后将纸袋去掉 天后将纸袋去掉。 粉日期,10天后将纸袋去掉。
实验5 实验5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实验5 实验5
四、作业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有性杂交过程中应注意那些事项? ⒈ 有性杂交过程中应注意那些事项 ? 比较几种不同杂交 和异同点。 法的优缺点 和异同点。 捻穗法为什么要先去雄后剪颖? ⒉捻穗法为什么要先去雄后剪颖? 填写下表: ⒊填写下表:
组合 1 2 3 4 5 6 7 8 9 去雄日 期 授 粉日 期 授粉小 花数 结 实小 花数 结 实率 %
实验5 实验5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三、所需用品和操作方法
试验地种植的小麦品种,镊子、剪刀、 1. 用品 试验地种植的小麦品种,镊子、剪刀、 75%的酒精 透明纸袋、纸牌回形针、小杯。 的酒精、 75%的酒精、透明纸袋、纸牌回形针、小杯。
实验5 实验5
㈠操作方法 1. 普通法 (1)选穗整穗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根据确定的杂 交组合, 交组合,在母本群 体内选择典型、 体内选择典型、健 壮植株的主茎穗 刚抽出叶鞘、 (刚抽出叶鞘、花 药呈绿色) 药呈绿色)
实验5 实验5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用镊子去掉穗基部和顶部发育不良的小花每穗 留中部10个发育较一致的小穗. 10个发育较一致的小穗 留中部10个发育较一致的小穗.
实验5 实验5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用镊子将小穗的上部小花去掉,只留基部外侧 用镊子将小穗的上部小花去掉, 两朵发育好的小花. 两朵发育好的小花.
实验5 实验5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全穗约留20朵左右小花 全穗约留20朵左右小花 20
实验5 实验5
⒉去雄套袋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去雄时用左手大拇指和中指夹住麦穗,用食指轻压外颖 的顶部使内外颖分开,右手用镊子插入内外颖的合缝里,轻 轻镊出三个雄蕊(注意:不要夹破花药和碰伤柱头 注意: 注意 不要夹破花药和碰伤柱头).
实验5 实验5
一、目的: 目的: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了解小麦的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 了解小麦的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 掌握小麦的有性杂交技术. 掌握小麦的有性杂交技术.
实验5 实验5
二、内容说明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小麦是自花授粉作物,通常自然异交率极低, 小麦是自花授粉作物,通常自然异交率极低,为了提高 育种效率,促进品种间的基因重组, 育种效率,促进品种间的基因重组,进行小麦的人工有性杂 交是小麦育种中最常用的方法。 交是小麦育种中最常用的方法。 ㈠小麦的花器构造 小麦属复穗状花序,由许多互生的小穗组成, 小麦属复穗状花序,由许多互生的小穗组成,小穗基部 着生两个护颖和3 朵小花,但正常发育的都是基部的2 着生两个护颖和3-9朵小花,但正常发育的都是基部的2-5朵 小花,小穗上部的小花往往退化。 小花,小穗上部的小花往往退化。 每朵小花自外向里有外颖、内颖各1 每朵小花自外向里有外颖、内颖各1片;鳞片2个;雄蕊 鳞片2 花丝、花药) 雌蕊(子房、柱头、花柱) (花丝、花药)3个;雌蕊(子房、柱头、花柱)1个,呈羽 毛状分裂。 毛状分裂。外颖顶端有芒或无芒
实验5 实验5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小麦捻调穗” ㈡“小麦捻调穗”杂交法 小麦捻调穗
主要特点是授粉在隔离袋中进行。简便省时、 质量高。 杂交步骤如下: ⒈整穗去雄: 整穗去雄:
实验5 实验5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先去雄(方法如前述),后剪芒和颖,剪去的颖壳大约 先去雄(方法如前述) 后剪芒和颖, 占整个的1 已不伤柱头为度。 占整个的1/2,已不伤柱头为度。
实验5 实验5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小麦的开花顺序,就全株而言先主穗后分蘖穗; 小麦的开花顺序,就全株而言先主穗后分蘖穗; 同一穗上,先中部的小穗,然后依次向上、 同一穗上,先中部的小穗,然后依次向上、向下 两端开放;就一个小穗而言,先基部第一朵小花, 两端开放;就一个小穗而言,先基部第一朵小花, 然后依次向上,全穗开花约3 然后依次向上,全穗开花约3-5天。 小麦开花时,鳞片吸水膨胀,迫使外颖张开, 小麦开花时,鳞片吸水膨胀,迫使外颖张开, 同时花丝迅速伸长并伸出颖片外, 同时花丝迅速伸长并伸出颖片外,花粉囊破裂而 散粉,一朵小花开花时间很短,大约15 20分钟 15- 分钟, 散粉,一朵小花开花时间很短,大约15-20分钟, 开花后花粉落在柱头上1 小时开始萌发。 开花后花粉落在柱头上1-2小时开始萌发。
实验5 实验5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⒉授粉前父本穗的处理: 授粉前父本穗的处理:
选择中上部小花的花药即将伸出的父本 然后进行剪颖处理, 穗,然后进行剪颖处理,把剪过颖的父本穗 剪断,插在土中,在阳光下晒2 分钟, 剪断,插在土中,在阳光下晒2-3分钟,既 有花药伸出颖壳即将散粉时,进行授粉。 有花药伸出颖壳即将散粉时,进行授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