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
边远贫困山区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考察及思考探析
边远贫困山区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考察及思考探析一、引言边远贫困山区农村地势复杂,发展滞后,基础教育水平低下,存在诸多问题,亟需改善。
本文旨在对边远贫困山区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进行考察,并从政策、教育制度、师资队伍、教育资源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以期为改善山区农村教育状况提供有益建议。
二、基础教育现状考察1. 教育资源匮乏边远贫困山区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学校设施简陋,教学设备老化,大部分学校缺少教学用具和教材,甚至存在师生人数不匹配的问题。
2. 师资力量薄弱边远贫困山区农村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教学水平低下,大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3. 学生生活条件差边远贫困山区农村学生生活条件差,家庭经济困难,缺乏文化娱乐设施和音乐体育活动,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环境。
4. 教育管理滞后边远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管理滞后,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和规范的管理制度,学校存在着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
5. 教育投入不足边远贫困山区农村教育投入不足,财政经费主要用于城市教育,山区贫困地区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基础教育水平难以提高。
三、思考探索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边远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政策法规,制定专门的扶贫教育政策,加大财政投入,确保边远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经费的保障。
2. 完善教育制度针对边远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完善教育制度,建立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推动教育信息化,加强教育资源的共享和配置,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公平。
3. 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加大对边远贫困山区农村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激励优秀师资流入山区贫困地区,提高山区教育教学水平。
4. 加强教育资源投入加大对边远贫困山区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教育资源平衡配置机制,增加基础教育设施建设投入,提升农村教育资源的质量和效益。
5. 完善教育管理体系针对边远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管理滞后的问题,完善教育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科学的教育管理体系和规范的管理制度,加强教育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贫困山区教育现状分析
贫困山区教育现状分析贫困山区教育现状分析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教育资源不足:贫困山区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学校建设滞后,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设施落后于城市地区。
学校数量不足,学生与老师的比例严重失衡,导致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2. 师资力量不强:贫困山区师资力量相对较弱,缺少高素质的教师。
由于薪资待遇不高,很多优秀的教师不愿意到贫困山区任教。
同时,教师的培训机会有限,导致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难以提高。
3. 缺乏教育资助措施:贫困山区的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很多家庭无法承担子女的教育费用。
虽然有政府提供的助学金政策,但覆盖范围有限,资助标准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导致一些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4. 学生缺乏学习条件:贫困山区学生生活环境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条件。
学生普遍生活在简陋的房屋中,没有安全的交通工具通勤。
同时,缺乏学习用品和学习资源,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5. 教育观念滞后:由于贫困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缺乏对教育的正确引导和培养。
一些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期望较低,认为务农或务工就能维持生计,对教育的投入较少。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改善贫困山区教育现状:1. 加大对贫困山区教育的资金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备水平,提升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确保学生能够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2. 加强对贫困山区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
3. 加强对贫困山区学生的资助政策,提高助学金的发放标准和范围,确保每个有需要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资助。
4. 加强对贫困山区学生的关爱和帮助,提供学习用品和学习资源,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
5. 积极开展教育宣传与引导工作,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他们对子女教育的期望,提高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精准扶贫视角下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及改善途径
精准扶贫视角下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及改善途径贫困地区是指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自然灾害频发等原因导致生活水平较低的地区。
其中,教育是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通过分析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提出改善途径是十分必要的。
一、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1、教育资源不足在贫困地区,学校的数量和教育资源都相对匮乏,一些学习条件较差的孩子难以获得正确的教育信息和态度,并难以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领域。
同时,学校设施和师资力量的不足也是制约贫困地区教育的主要因素。
2、师资力量不足在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和经济状况的不足也直接影响师资力量的引进和培养。
由于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及当地大量人口集中在农村地区,使人才流失与老师职业发展成为了社会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3、教育水平低下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一些贫穷家庭的孩子缺乏教育与培训的机会,长期处于教育短缺状态。
此外,一些学校的质量不好,学生的科学基础和语文能力欠缺,对于竞争力高的社会而言,他们的竞争优势较低。
1、增加财政支出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和补贴力度,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提高一些贫困地区教育的设施和师资水平,使得教育资源在一些贫困地区能够平等地优化分配。
社会力量在帮助解决教育困境中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由一些爱心组织设立的援助基金可以为一些贫困地区的教育提供帮助,并且使教育帮助行动更加实现地地贯彻到位。
3、完善师资培养为了增强贫困地区的教育力量,必须加大师资培训和职业对教师进行更多的培训和激励,以便他们能够成功地投身教育教学。
4、开展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也是幼儿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环节,通过各种传统文化和方式进行对家庭教育的留意,对贫困地区的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家长可以在生活中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5、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贫困地区的教育也要重点从教师和学校整体上进行提高和改善。
通过借鉴发达地区的一些学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知识水平。
基础教育发展现状
基础教育发展现状
基础教育是每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对于一个国家的未来和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中国的基础教育普及率较高。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已经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学校建设不断完善,教育资源逐渐均衡分配,农村地区的学校也日益改善。
此外,中国的基础教育考试制度相对完善,高考已成为中国学生晋升的重要指标。
另一方面,基础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一线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地区和一些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教育质量的差异。
其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也存在问题。
当前的教育体系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教育方法。
此外,学生的课外负担过重,导致他们缺乏时间和精力进行其他活动和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基础教育的发展。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缩小教育资源差距。
其次,教育部门应推进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鼓励学生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学校和家长也应重视学生课外活动的培养,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只有通过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改革教育内容和
教育方法,改善学生负担,才能使基础教育更好地为国家的发展和未来做出贡献。
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分析
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分析近年来,中国的基础教育一直备受关注。
这个国家拥有庞大的学生群体,其教育体系一直在不断发展与改革。
本文将对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一、基础教育的普及率中国的基础教育体系在接受教育人口普及率方面表现出色。
根据最新的数据,中国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地区,几乎所有儿童都能接受到九年义务教育。
这表明中国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普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然而,尽管有着普及的进步,一些偏远农村地区仍存在基础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设施落后等仍是农村地区面临的挑战。
因此,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质量和可及性仍是一项重要任务。
二、教育质量与评估中国基础教育系统注重考试评估,尤其是中小学阶段。
高考是决定学生升级与就业前景的关键考试,竞争激烈。
这种强调考试的教育环境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业压力,也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潜力。
此外,仅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而忽视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也是中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
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对于他们的综合发展至关重要,而这些方面在目前的教育评估中得到了较少的重视。
三、课程改革与教学方法近年来,中国教育部门意识到课程改革与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并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探索。
例如,推出了素质教育、学科交叉等教学改革政策,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然而,这些改革尚未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广泛得到贯彻。
一些学校和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材,缺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培养创新思维。
四、师资培养与发展教师是基础教育的关键,他们的职业发展和培养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中国政府重视教师培养,积极改进教师培训机制,并提高教师职业地位和待遇。
然而,在教师培训和发展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些教师培训机构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部分教师也缺乏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的了解。
因此,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机制和提高教师培养的质量是必要的。
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报告
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普及化的进程,贫困地区教育问题日益凸显。
本报告旨在研究贫困地区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以改善贫困地区教育发展。
二、现状分析1. 教育资源不足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不足是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
相比发达地区,贫困地区常常缺乏优质教育设施、师资和教育经费等资源。
2. 教育设施陈旧落后贫困地区的学校教育设施常常陈旧落后,缺乏先进的教育技术设备和良好的教育环境。
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 教育质量低下由于资源的匮乏和条件的不利,贫困地区的教育质量相对较低,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这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受到限制,影响了他们未来的发展和就业机会。
4. 学生辍学率高贫困地区学生辍学率较高,这是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
贫困家庭常常无法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用,使得一些学生不得不放弃学业,从而陷入贫困的循环。
三、对策措施1. 加大投入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资力度,增加教育经费,改善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同时,可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供教育捐赠和赞助,共同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
2. 建设优质教育设施政府可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力度,提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优化学校布局,确保每个乡镇都有符合要求的学校,以解决学生通勤问题。
3. 培养优秀师资加强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政府应对教师实行激励政策,提高他们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于贫困地区教育事业。
4. 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互联网和远程教育,可以弥补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不足。
通过搭建网络教室和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可以让贫困地区的学生享受到与发达地区相同的教育机会。
5. 定向资助和社会支持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政府可以推出各种资助政策,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同时,社会应加强对贫困地区教育的关注和支持,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帮助。
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问题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其中主要包括师资力量不足、校舍设施落后、教学资源匮乏等方面。
二、师资力量不足1.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贫困地区的教师队伍中,大部分是年轻教师,而老师比例较少。
这导致了贫困地区教育经验不足,缺乏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的年轻教师占据了主体地位。
2.缺乏高素质的教育人才由于工作环境和待遇等原因,优秀的教育人才往往不愿意到贫困地区去工作。
这导致了贫困地区缺乏高素质的教育人才。
对策:1.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训通过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
2.加大对优秀教育人才的吸引力通过提高待遇和工作环境,吸引优秀的教育人才到贫困地区工作。
三、校舍设施落后1.校舍建设水平低下由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不足,导致了校舍设施建设水平低下。
2.学生宿舍条件差由于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差,很多学生需要在学校里住宿。
但是由于校舍设施落后,学生宿舍条件也比较差。
对策:1.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提高校舍建设和维护的水平。
2.加强与企业合作通过与企业合作,引入社会资本,增加基础教育的投入。
同时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宿舍条件。
四、教学资源匮乏1.图书馆资源不足贫困地区很多小学没有图书馆或者图书馆资源比较匮乏。
这导致了学生阅读量不足,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
2.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贫困地区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这导致了教学质量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对策:1.加大对图书馆建设的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图书馆建设的投入,提高图书馆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2.引进现代化教学设备通过引进现代化教学设备,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同时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
五、结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只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状况与改善
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状况与改善一、问题概述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状况与改善一直是中国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长期以来,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明显不足,影响学生的教育水平和未来发展。
同时,改善贫困地区教育资源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状况1.教育投入不足贫困地区财政收入有限,教育经费相对较少,教育投入不足。
教育设施、师资、教材等方面缺乏支持,使得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资质和数量有限。
2.教育条件不良贫困地区多为山区和农村地区,教育设施、师资、教材等不如城市地区完善,学校建筑、师资力量等一些方面也没有得到有力的解决。
3.教育水平落后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明显落后于城市地区。
一方面,由于教育资源不足,学生的教育水平普遍低下。
另一方面,由于贫困地区教育条件不良,导致学生和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
三、贫困地区教育资源改善1.加大政府投入政府是保障教育资源的主要力量,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
特别是加强对学校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贫困地区教育经费预算和用于改善教育设施、提高教育水平的投资。
2.建立智慧教学系统建立智慧教学资源,并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中。
通过数字化教学、智慧学习等方式,提高师生的教育效果和学习质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应用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水平。
3.进一步提高师资素质提高教师的素质是提高贫困地区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应加强对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提高老师的教育技能,从而提升其授课水平。
同时,也可以通过吸引城市教师来到贫困地区授课等方式,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
四、结论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状况和实际需求情况相比,仍存在不足和差距。
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建立智慧教学系统、提高师资素质等方式,可以为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改善提供有效的途径。
我们需要不断关注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解决相关的问题,并促进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
贫困山区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贫困山区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由于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贫困山区人民的生产力水平较为落后,社会基础薄弱。
这种薄弱的经济基础严重影响着当地教育的发展,而教育的发展滞后又长期制约着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进而制约着贫困山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此,贫困山区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劳动者素质的普遍提高。
一、贫困山区教育发展现状1.贫困山区家庭教育文化氛围薄弱。
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贫困山区的家长文化层次差,部分家长只受过一两年学校教育,甚至有些没上过学,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当孩子遇到作业问题时,家长无法指导。
有些家长认为供孩子上学只是为了尽“责任”,孩子是否上学由孩子自己决定。
部分家长根本认识不到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道理,产生了一种消极的“读书无用”论’思想。
部分家长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孩子面前没有表现出家长的风范,2.贫困山区文化氛围相当薄弱。
由于贫困山区大部分祖辈、父辈都没有接受过好的教育,又没有文化的熏陶,他们不能很好的引导孩子,部分家长不回避学生,农闲时凑到一块进行赌博、说脏话等,导致孩子的教育受到阻碍,环境可以造就人,同样也可以影响人。
3.贫困山区家庭经济困难。
在广大贫困山区,农民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还没有脱贫,很多家长外出务工,导致孩子是边上学边做农活,甚至有些学生没有读完小学就去打工,还有些虽然圆了大学梦,可是面对几万元的学杂费,家里也无能为力,尽管国家对这些学生有救助政策,但是救助面窄,部分贫困学生没有得到有效的救助。
4.贫困山区学校师资配备紧缺并不稳定。
由于贫困山区学校条件艰苦,交通不便,许多青年教师不愿留在贫困山区任教,学校对有些教师在某一学科方面专门培训一两年,刚靠得住,却又被调走。
很多贫困山区学校缺少专业教师,尤其是英、音、体、美教师,致使好多课程由非专业教师兼任。
尽管学校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尽全力开全课程,但教学效果不好。
在贫困山区还有很多代课和支教教师,这部分教师中有的教龄达到十几年,确实对贫困山区的教育作出了贡献,但由于工资待遇低,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状况调研报告概述本报告是针对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状况进行的调研。
通过深入的采访和数据分析,我们对该地区的教育问题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本报告的目的是探讨当前教育状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投入不足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在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教育投入明显不足。
学校建设严重滞后,教学设备不完善,教育资源匮乏。
许多学校缺乏食堂、图书馆和实验室等基础设施,不能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建议政府增加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加大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
同时,可以争取社会力量的参与,通过筹集资金和物资来改善学校的条件,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
二、师资力量不足农村贫困地区面临着严重的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由于贫困和交通等因素,教师资源流失严重,许多学校只能聘用临时代课教师,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提供相关的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同时,可以推行教师定向扶持政策,吸引优秀的教师前往农村贫困地区任教。
三、学生辍学问题严重调研显示,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学生辍学问题非常严重。
许多孩子因为贫困和家庭困难而不得不辍学,缺乏获得良好教育的机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来减轻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提供免费的教育资源和补助金。
同时,可以组织志愿者和社会机构开展劝学活动,促使学生重返校园。
四、教育内容与需求不匹配在农村贫困地区,许多学校的教育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不匹配。
教育过程缺乏实际应用和职业技能的训练,无法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政府应该调整教育内容,引入实践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职业培训课程。
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状况存在的问题。
为了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环境,我们建议政府加大教育投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学校基础设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培训和素质;采取措施减少学生辍学率,保障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调整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于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的 几点思考
关于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几点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是我国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这些地区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人口较少,经济较为落后等原因,导致基础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少数民族在这些地区的比例较高,他们通常面临着语言环境、文化传统等方面的挑战,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在这些地区,基础教育资源匮乏,学校条件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校外辅导资源匮乏等问题普遍存在。
这导致这些地区的教育质量难以保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育满意度较低。
这些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如何改善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师培训水平,优化教育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实现这些地区的教育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影响其教育发展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探讨科技手段在教育发展中的应用,为改善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水平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推动国家教育公平发展、减少贫困地区教育落后现象做出一定贡献。
2. 正文2.1 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分析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是我国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基础教育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这些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学校建设滞后,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设备陈旧,教学条件较差。
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导致学生缺乏学习资源和生活保障,影响学习积极性。
师生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和沟通障碍,教学效果不佳。
地理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学生出勤率低。
在这些困难面前,政府需要加大对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强基础教育投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增强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浅析中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
2 0 1 2年 2月 3日晚 . “ 感动 中国” 2 0 1 1 年度颁奖盛 典播 出. 一对平 凡 而又伟大的夫妇胡 忠谢晓君 . 带着 他们 当时年仅 3 岁 的女 儿 . 坚守 四川藏 区支教 1 2 年. 感动 了无数的人 . 正 如颁奖词对他们 的赞 誉 : “ 他 们带上年幼 的孩子 . 是为 了更多 的孩子 : 他们放下苍 老的父母 . 是为 了 成 为最好 的父母 。 不是绝情 , 是极致 的深情 : 不是 冲动 , 是不悔 的抉择 。 他们是 高原上怒放 的并 蒂雪莲 ” 胡 忠谢 晓君夫妇 . 他们用 自己的实际行动传 递着知识 . 感动着众 人 在为他们 的正 能量所感 动赞 叹的同时 . 我们必须要看到 . 像 四川 甘 孜州等贫 困地 区的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 亟待改变 、
S c i e n c e & Te c h no l o g y Vi s i o n
科 技 视 界
科技・ 探索・ 争鸣
浅析中国贫 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
刘亚萍 何 怡 2 ( 1 。 重庆 师 范大 学 , 中国 重庆 4 0 0 0 0 0; 2 . 重 庆 交通大 学 , 中国 重庆 4 0 0 0 0 0 )
小 的 出入
2 对 贫 困 地 区 基 础 教 育 现 状 的认 识
1 . 1 九年义务 义务教 育的完成度较低 贫 困地 区的九年 义务教育 大致有 如下特点 : ( 1 ) 小学入学率最 高 . 辍 学率最 低: ( 2 ) 初 中入 学率高 , 辍学率也 比较高 也就是说 , 小 学和 初 中虽然入学率较 高. 但是从小学高年级开始 , 辍学率 就开始居高不下 , 成为了令 人担忧 的问题 。其 中尤以初 中阶段 的学 生辍学 、 流失现象严 重 而且 已经 明显呈现 农村 比城市严重 . 山区比平 原地区严重 的总 体 态势 1 . 2 “ 集 中办小学 ” 政 策收效低偏低 随着 计划生 育国策 的推行 . 我 国人 t : 1 快速增 长的势头得到 了有效 的遏制 . 山区或农村 的学 龄儿童相应减少 为 了整合教育资源 , 提 高农 村 的基础 教育质 量, 国家提 出了“ 集 中办小学 ” 的政策 。 但是遗憾 的是 , 在这项政策 的具 体实施 中。 没有做 到因地制宜 . 具 体问题 具体分析 . 陆 续 曝露 出许多问题 . 基础教育质 量未 见多大 的提高 . 反而 山区或偏 远 农 村的孩 子们 每天要走 十几里甚 至几 十里路去上学 不仅孩子们在 上 学途 巾的安全无 法保 障 . 而H也会有大量 的时 间浪费在路上 因此 我 们 也就有 理由怀 疑“ 集 中办小学 ” 这项政策 的具体效果 了 1 - 3 贫 困地 区教师力量 的薄弱严重制约 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据《 关 于当前农村基础教育 问题 与对策》 一 文的统计 . 贫 困地 区普 遍存存 教师年龄结构不 合理 、 学历 偏低 、 教师整 体能力较差 等诸多 问 题 而且 , 很多地 区即使 是有上 述问题 的教师数量也存在较大 的缺 口 , 所以我们 经常可 以见 到某些 山区老 师 身 兼数 职 , 既要 充当语文 、 数学 、 体 育老师 . 还要兼顾 各个年级 的课 程和进度 . 其 教学质量就 可想而知 了 现在 全国普遍 出现 了经济 发达地 区师范类 院校毕业生找T作难 , 经济欠发 达地 区一师难求 的现象 . 这 不能不引起我仃 j 的关注 . . 1 . 4 城 乡之 间 、 地 区之 间教育 失衡现象严重 中国的基础教 育有一个值得深思 的现象 : 如 果单 看北京 、 上海 、 广 州、 深圳 等经 济发达地 区的教育 . 与世界上教育 发达的国家不相上下 , 走 在世界的前列 : 但是 在西北 、 西南 等所谓 “ 老少边穷” 的经济欠发 达 地 区和我 国广大农村地 区的教育还是相 当落后 的 这种差距有进一 步 拉 大的趋 势 】 . 5 基础设施建设差 . 教学条件 、 生活条件更差 任一些偏远 山区.许多学校缺乏上课用 的桌椅 和必备的教科 书. 甚至连上课教学 的地方也很难被称之为“ 教室 ” 更不要 提图书馆 、 户
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引言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深入探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为贫困地区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
二、问题的深度评估1.师资力量不足贫困地区往往缺乏高质量的教师资源。
这会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学生的学习成绩受到影响。
缺乏教师的培训和专业知识,可能无法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资源。
2.教育资源不平等分配贫困地区往往缺乏教育资源,如教室、学习材料和实验设备等。
这导致学校的基础设施状况不佳,无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另外,由于缺乏经济资助,学生可能无法获得充分的教育资源,加剧了教育的不平等。
3.家庭经济困难贫困地区的家庭往往处于经济困境中,无法提供充足的支持和帮助给孩子们。
由于生活压力和缺乏经济资源,家长可能无法亲自关注孩子的学业和发展。
4.教育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贫困地区的教育内容常常与实际需求脱节。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可能无法满足贫困地区学生的实际需要,缺乏与就业市场需求相匹配的技能和知识。
5.缺乏受教育意识在贫困地区,一些家庭可能对受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这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在一些农村地区,孩子们可能更倾向于从事农业劳动,而忽视了教育对于他们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三、对策的广度评估1.优化师资培训和激励机制为了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可以建立更多的教师培训机构,提供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培训。
还可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师的激励力度,提高他们的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
2.均衡分配教育资源保证贫困地区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加大对贫困地区学校的投入,改善教学环境,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设备。
3.加强家校合作通过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密切沟通和合作。
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和教育,提供他们所需的支持和帮助。
精准扶贫视角下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及改善途径
精准扶贫视角下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及改善途径精准扶贫是当前中国扶贫工作的重要方针,在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的过程中,教育是重要的方面之一。
教育是扶贫的基础,改善教育状况对于贫困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精准扶贫的视角出发,探讨贫困地区教育现状及改善途径,以期为贫困地区的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一、贫困地区教育现状1. 教育资源匮乏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是当前贫困地区教育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这些地区的学校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缺乏。
很多地区的孩子们缺乏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这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
2. 学生辍学率高由于家庭贫困和就业压力,很多贫困地区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就面临辍学的风险。
这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为缺乏受教育的机会将使他们在社会上失去竞争力。
3. 教育质量低在贫困地区,由于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教育质量整体较低。
这也使得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无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
这些问题导致了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整体偏低。
二、改善途径政府应该增加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加大教育资源的配备。
包括改善校舍设施、更新教学设备、增加教职工数量和质量,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2. 完善政策,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减轻贫困家庭的教育经济负担,比如对学费、书本费、交通费等进行资助。
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减少辍学现象的发生。
3. 提高教师待遇,激发教师积极性提高贫困地区教师的待遇,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使得教师更有动力,更愿意留在贫困地区从事教育工作,这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4. 发展特色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特色教育,比如农村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等方面,从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使得贫困地区的教育更具特色,更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5. 强化家庭教育,形成社会共同关注的氛围政府和社会应当共同参与家庭教育,加强对贫困家庭的教育指导和支持。
农村贫困问题的现状与解决方案
农村贫困问题的现状与解决方案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贫困问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十个方面展开回答写作。
1.农村贫困现状中国农村贫困问题十分严重,许多贫困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基础设施不完善,教育和医疗资源匮乏,严重制约了农民的发展和脱贫。
2.教育与贫困教育是贫困问题的根源之一。
由于农村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农民子女的受教育机会有限,这导致了贫困的代际传递。
3.农村就业问题农村就业问题也是农村贫困的重要原因。
由于农村资源有限,农民的就业机会有限,很多人只能从事农业劳动,收入微薄,很难摆脱贫困。
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也是导致农村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农村缺乏良好的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限制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升。
5.医疗保障问题农村医疗保障问题也是农村贫困的一大难题。
许多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农民看病难、看病贵,一旦发生重大疾病,往往就会导致家庭贫困。
6.政府政策与扶贫政府在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出台一系列针对农村地区的扶贫政策,如农村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教育扶贫等,能够有效缓解贫困问题。
7.发展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产业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村发展适合本地资源和特色的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8.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农村贫困现状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公共设施的投入,提升农村地区的交通、通信、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9.加强农村教育与医疗建设农村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匮乏制约了农村发展和农民脱贫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教育和医疗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和医疗水平,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10.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农民技能培训对于改善农村贫困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摘要:贫困山区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教育资源不均衡,教师队伍不足,校舍设施落后,学生上学困难等问题存在普遍的困境。
本报告通过对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参考意见,促进贫困山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背景介绍二、资源不均衡贫困山区农村教育面临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一方面,这些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较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学校缺少教学设备和图书,对学生来说,缺乏良好的学习条件。
另一方面,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任教师的数量不足,大部分教师仍然是临时工,素质参差不齐。
这就导致了教育教学质量的不稳定。
三、校舍设施落后四、学生上学困难贫困山区农村学生上学困难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由于这些地区的道路条件差,交通不便,学生通常需要走很长的路去学校。
这对小学生来说尤为困难,部分学生因为路途遥远,无法步行去学校,甚至干脆无法上学。
这就造成了大量农村学生失学或者辍学。
五、解决策略为了改变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的现状,有以下几个解决策略:1.增加教育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的投入,确保教育经费充足,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分配。
2.增加教师队伍: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到贫困山区执教,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改善校舍设施: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山区农村学校校舍设施的改造力度,提供更好的教室条件,增加图书馆、实验室等教学资源。
4.解决学生上学困难:政府应该改善贫困山区农村道路交通条件,建设更多适合学生通行的道路,提供交通补贴帮助学生上学。
六、结论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现状较为严峻,教育资源不均衡,教师队伍不足,校舍设施落后,学生上学困难等问题普遍存在。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改善校舍设施,解决学生上学困难,促进贫困山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只有这样,贫困山区农村的学生才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
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贫困地区基础教育问题的现状1. 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学校设施简陋,缺乏实验室、图书馆等基础教育资源;•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缺乏专业培训与提升机会。
2. 学生学习条件差•学生家庭环境贫困,生活困难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动力与精力;•学校离家较远,交通不便,导致学生上下学时间长,影响学习效率。
3. 教学质量不高•学校教学内容陈旧,与社会需求和发展不符;•缺乏创新型教育理念,重视应试教育,忽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 缺乏家庭教育支持•家庭缺乏教育意识,对孩子的学习关注度不高;•家庭环境不利于学习,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条件。
二、贫困地区基础教育问题的影响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下降,对未来失去信心;2.学生成绩普遍较低,难以进入高等教育机会减少;3.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教育差距进一步扩大;4.贫困地区难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三、贫困地区基础教育问题解决对策1. 加大财政投入•政府增加对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财政支持,提高贫困地区教育经费比例;•资助学生购买学习用品,改善学生生活条件。
2. 提升教师素质•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与专业素养;•政府提供奖励机制,吸引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执教。
3. 改善学校条件•更新学校设施,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建设多媒体教室,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
4. 推行创新教育理念•引入项目制学习、探究式学习等灵活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倡个性化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
5. 鼓励家庭教育支持•开展家长学校,提供家长教育培训;•提供相关教育资讯,帮助家长正确引导孩子的学习。
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问题解决的挑战1.财政压力较大,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2.教育资源不足,需要引入社会力量提供支持;3.教师培训机制欠缺,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师培养体系;4.家庭教育意识薄弱,需要加强家庭教育宣传与支持。
五、结语贫困地区基础教育问题是制约区域发展与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
浅析中国贫闲地区基础教育现状
浅析中国贫闲地区基础教育现状作者:刘亚萍何怡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1期刘亚萍1 何怡2(1.重庆师范大学,中国重庆 400000;2.重庆交通大学,中国重庆 400000)【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切实解决好教育公平问题,社会公平才有全面实现的可能。
加强我国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是解决教育公平最基础性、全面性的关键一环。
虽然经过各方长期的努力,我国一些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状况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是,从整体来看,这种改善并不是根本性的,也不是全面性的。
许多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状况仍不容乐观,仍然存在大量尚未解决的问题。
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寻求破解策略,以实现我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教育公平2012年2月3日晚,“感动中国”2011年度颁奖盛典播出,一对平凡而又伟大的夫妇胡忠谢晓君,带着他们当时年仅3岁的女儿,坚守四川藏区支教12年,感动了无数的人。
正如颁奖词对他们的赞誉:“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
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
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胡忠谢晓君夫妇,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知识,感动着众人。
在为他们的正能量所感动赞叹的同时,我们必须要看到,像四川甘孜州等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亟待改变。
1 对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的分析教育是强国之本,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新时代的接班人。
无论贫困还是富裕,他们都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但是真实情况与之有不小的出入。
1.1 九年义务义务教育的完成度较低贫困地区的九年义务教育大致有如下特点:(1)小学入学率最高,辍学率最低;(2)初中入学率高,辍学率也比较高。
也就是说,小学和初中虽然入学率较高,但是从小学高年级开始,辍学率就开始居高不下,成为了令人担忧的问题。
其中尤以初中阶段的学生辍学、流失现象严重。
关于贫困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
关于贫困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贫困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现状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教育资源不均衡、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条件改善以及家庭教育支持等方面,谈谈我对贫困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现状的一些思考。
首先,教育资源不均衡是贫困农村地区小学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
相比于城市地区,贫困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基础设施有限,教育教学资源的更新和补充也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贫困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水平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学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的机会受限。
其次,贫困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由于优秀教师普遍偏向城市地区,贫困农村地区的小学往往面临着教师资源的短缺问题。
即使有教师到农村地区工作,由于教育环境的差异,他们往往面临着适应困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专业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贫困农村地区从事教育工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此外,提升贫困农村地区小学教育还需要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
目前,许多贫困农村地区的小学条件较差,学校建筑破旧不堪,缺乏洁净的学习环境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
这给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带来了困扰,也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农村地区小学的经费投入,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最后,家庭教育支持也是提升贫困农村地区小学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
由于经济困难和父母文化水平的限制,许多贫困农村地区的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不足,缺乏对教育的重视和理解。
这将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
因此,政府应采取措施加强家庭教育支持,提供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和参与度。
综上所述,贫困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现状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教育资源不均衡、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条件改善以及家庭教育支持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浅论我国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及改善途径
浅论我国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及改善途径2019-08-25摘要:针对我国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结合解决该类地区教育问题的必要性。
分别从政府的财政投⼊与政策⽀持,发展职业教育,社会组织的参与以及信息化远程教育等⽅⾯提出了相应的改善途径。
同时,指出改善贫困地区教育现状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项任重道远的任务。
Abstract:In view of the education existing situation in China’s poor area and the necessity of solve the educational problem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of way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the analysis the financial input on the education by governments and supporting policy, develop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Organizations in society participate, develop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point out that improving the education existing situation in China’s poor area is a tremendous task of promoting sustain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al progress.关键词:贫困地区教育现状必要性改善途径Key Words:China's poor area the situation of education necessity path to development改⾰开放三⼗多年来,我国教育体系正逐步⾛向完善,⽆论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还是如今各省市实施的免费义务教育都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教育的⽇益重视以及中国社会对教育重要性的全⾯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作者:刘亚萍何怡来源:《科技视界》2014年第01期【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切实解决好教育公平问题,社会公平才有全面实现的可能。
加强我国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是解决教育公平最基础性、全面性的关键一环。
虽然经过各方长期的努力,我国一些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状况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是,从整体来看,这种改善并不是根本性的,也不是全面性的。
许多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状况仍不容乐观,仍然存在大量尚未解决的问题。
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寻求破解策略,以实现我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教育公平2012年2月3日晚,“感动中国”2011年度颁奖盛典播出,一对平凡而又伟大的夫妇胡忠谢晓君,带着他们当时年仅3岁的女儿,坚守四川藏区支教12年,感动了无数的人。
正如颁奖词对他们的赞誉:“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
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
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胡忠谢晓君夫妇,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知识,感动着众人。
在为他们的正能量所感动赞叹的同时,我们必须要看到,像四川甘孜州等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亟待改变。
1 对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的分析教育是强国之本,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新时代的接班人。
无论贫困还是富裕,他们都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但是真实情况与之有不小的出入。
1.1 九年义务义务教育的完成度较低贫困地区的九年义务教育大致有如下特点:(1)小学入学率最高,辍学率最低;(2)初中入学率高,辍学率也比较高。
也就是说,小学和初中虽然入学率较高,但是从小学高年级开始,辍学率就开始居高不下,成为了令人担忧的问题。
其中尤以初中阶段的学生辍学、流失现象严重。
而且已经明显呈现出农村比城市严重,山区比平原地区严重的总体态势。
1.2 “集中办小学”政策收效低偏低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推行,我国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山区或农村的学龄儿童相应减少。
为了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农村的基础教育质量,国家提出了“集中办小学”的政策。
但是遗憾的是,在这项政策的具体实施中,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陆续曝露出许多问题,基础教育质量未见多大的提高,反而山区或偏远农村的孩子们每天要走十几里甚至几十里路去上学。
不仅孩子们在上学途中的安全无法保障,而且也会有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路上。
因此我们也就有理由怀疑“集中办小学”这项政策的具体效果了。
1.3 贫困地区教师力量的薄弱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据《关于当前农村基础教育问题与对策》一文的统计,贫困地区普遍存在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学历偏低、教师整体能力较差等诸多问题。
而且,很多地区即使是有上述问题的教师数量也存在较大的缺口,所以我们经常可以见到某些山区老师身兼数职,既要充当语文、数学、体育老师,还要兼顾各个年级的课程和进度,其教学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现在全国普遍出现了经济发达地区师范类院校毕业生找工作难,经济欠发达地区一师难求的现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1.4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教育失衡现象严重中国的基础教育有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如果单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与世界上教育发达的国家不相上下,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在西北、西南等所谓“老少边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和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还是相当落后的。
这种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1.5 基础设施建设差,教学条件、生活条件更差在一些偏远山区,许多学校缺乏上课用的桌椅和必备的教科书,甚至连上课教学的地方也很难被称之为“教室”。
更不要提图书馆、户外运动设施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了。
这些地区的孩子和老师就是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学习和教学的。
近年来虽然随着投入的加大,各种渠道的民间资本、慈善基金的支持,教学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的加强,但是大多数地区仍然没有根本的改善。
相比而言,对于教师的待遇问题更为堪忧,重中之重就是对于民办教师的待遇问题。
如前国务院副总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岚清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曾讲过,民办教师是历史遗留问题,到1993年时其数量仍有230余万,这些民办教师没有工资,每月只能领取微薄的补贴。
如江西吉安一位坚守农村教育岗位17年的老民办教师,每个月只不过领取56元津贴。
虽然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政策,以期解决“民办教师”的问题,但是民办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仍有许多问题,亟待关注。
2 对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的认识中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是可以找到原因的。
2.1 经济发展状况是教育水平的决定性因素结合之前的问题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教育水平较高的地区集中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区域。
我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最直接原因是各地区之间教育投资的失衡,而且这种差距在不断拉大。
据报载,截至2006年,全国有三分之一的地区没有达到《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投入的增长要求,其中绝大多数是经济欠发达地区。
2.2 城乡之间教育成本差距较大从城乡间绝对教育成本来看,1986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然而直到2006年国家才宣布免除农村义务教育费。
不仅如此,如果这些贫困地区的家长将自己的孩子送到教育发达地区以接受更好的教育的话,他们还要忍受高昂的学杂费、择校费和生活成本。
从城乡间相对教育成本来看,以《浅谈贫困地区的教育》一文所调查的大茂山一地的教育成本来看,初中生一年的教育负担少的在2000元左右,多的甚至达到6000-7000元,是当地人均收入的2-5倍。
而根据数据显示,以山西一地为例,2011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23.9元,人均消费性支出11354.3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601.4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587.0元。
由此可以看出,即使不考虑物价上涨等因素,农村居民想要负担一个初中生是很吃力的,就更不要说生活消费支出占其可支配收入很大的比例了。
2.3 高校毕业生就业理念有偏差,社会上“唯金钱论”泛滥前文我们提到了发达地区师范类毕业生过剩,而贫困地区则存在较大的教师缺口。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固然是由于这些地区各方面条件确实艰苦外,我认为很大的因素取决于错误的人生价值观,唯金钱至上,缺乏必要的牺牲精神。
2.4 “读书无用论”等负面因素的影响由于一些实际原因,目前毕业的本科生普遍存在就业难的情况,因而“读书无用论”开始抬头。
恰逢近年来打工潮的兴起,存在一些不法商贩违法使用童工的情况。
在种种因素的结合下,许多贫困家庭的家长乐于让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而不是继续读书深造。
这也是造成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辍学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3 对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解决措施的建议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民族兴旺发达的标志。
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何种制度,教育都是不可忽视的。
我国的教育差距较大,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不容乐观,而且还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采取必要的措施缓解甚至扭转这一局面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3.1 加强贫困地区的经济建设,提高其经济实力,是最根本的措施经济与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只有经济发展了,教育才有保证;教育的发展又会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贫困地区的经济建设有赖于政府发挥作用。
一方面,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加速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另一方面,先发展起来的东部地区要反哺后进地区。
近年来我们国家陆续实行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区”等战略,对于贫困地区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3.2 加大对于教育的投入,资源尤其要向贫困地区倾斜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教育投入无论是绝对数字还是相对于GDP的比例来说,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可以显著有效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尤其要向贫困地区倾斜,以弥补当地资金的不足;要切实监督资金去向,保证专款专用。
3.3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我们在重视城市教育发展的同时,农村、偏远山区等贫困地区的教育也不可忽视。
在保证城市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应当抽出更多的资源帮助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建设。
为了缓解贫困地区教师缺口大的问题,我认为可以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师范类毕业生去贫困地区教学,加大对支教援边教师的奖励力度,提高支教教师的待遇。
3.4 发达地区有义务帮助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带动发展战略,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精髓之一。
在获得绝大部分教育资源已经先发展起来以后,发达地区理应帮助贫困地区的发展。
如可建立对口城市、对口学校等,有针对性的帮助,确保落实到位。
3.5 通过加强立法,以法律形式切实保证上述措施可以被有效的施行我国教育立法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04年,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五修四立”的立法规划,即推动立法机关修订《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学位条例》、《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制定《考试法》、《学校法》、《终身教育法》、《教育投入法》。
目前,《义务教育法》修订案已顺利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其他立法项目也都成立了起草工作组和专家咨询组,所有立法项目的调研和草案起草工作均已启动。
此外,我们还应该紧抓教育收费、教育经费使用、高校贫困生资助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并加强责任追究的制度建设。
4 国外发展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成功范例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面临的种种困难并不是中国独有。
国外在应对这些困难时所采取的措施,对于国内有着相当的借鉴意义。
4.1 印度印度政府规定,6-14岁的儿童必须就近入学,学校与家庭住所之间的距离,在初小阶段保持在步行1公里内,在高小阶段保持在步行3公里内。
尽量扩大教育覆盖面,保证普通民众受教育的权利。
4.2 韩国韩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行“平准化教育”政策,撤销一批名门学校,推进学校办学条件均衡化。
之后,政府又发起了“新村运动”,一个重要主题是农民教育,农村各级学校被赋予农村区域社会文化中心、物质资源活用及体育中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增加所得的事业中心三大职能,学校为此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借助农民素质的提升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进而缩小城乡间包括教育在内的诸多差距。
4.3 日本日本规定所有学校都必须满足基本的办学条件,教师工资只有级别差,没有校际差和城乡差;日本的教师定期流动制最为成熟,对教师的流动对象、流动频率、实施程序、政策支持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以此促进城乡间、校际间师资力量的均衡。
4.4 美国为了扶持薄弱学校,美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联邦教育经费拨出专款用于“补偿教育计划”,其中40亿美元用于奖励先进学校和扶持薄弱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