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合集下载

浅谈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浅谈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浅谈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浅谈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了智力因素外,影响学生学习的还有许多非智力因素。

这些非智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情绪管理和适应能力等方面。

这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学习的效果和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一,学习态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不可忽视。

学生的学习态度包括对学习的兴趣、态度积极程度、学习目标的设定等等。

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个学生如果对学习充满了兴趣,态度积极,那么他会主动去探索和学习新的知识,积极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而一个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则会阻碍学生的学习进步,甚至导致学习的不顺利。

因此,学习态度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第二,学习动机也是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

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

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学生会因为渴望学习和获取知识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努力去完成学习任务。

而一个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则可能表现出学习消极、经常无动于衷,对学习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因此,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环节。

第三,情绪管理也对学生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绪状态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

一个情绪稳定、积极的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更好地处理学习中的问题。

而一个情绪低落、烦躁的学生则可能会影响学习效果,无法专注于学习任务,甚至造成情绪问题对学习创造更大的障碍。

因此,学生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尽量保持积极情绪,以促进学习的顺利进行。

第四,适应能力也是学生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学生学习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变化,适应能力决定了学生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和变化。

一个具备良好适应能力的学生不仅能够迅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还能够应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保持自信和坚持。

而一个缺乏适应能力的学生则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面对困难容易放弃。

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现状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分析

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现状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分析

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现状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分析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性别、家庭背景、家庭教育水平、学校环境、学生个人特点等。

这些因素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1. 性别小学男生和女生的学习方法和兴趣有所差异。

男生喜欢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学习,而女生更擅长语文、文学等方面的学习。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男生就能够在数学上比女生好,女生也能够在语文上优于男生。

因此,性别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不是绝对的,而是要考虑孩子的个人能力和爱好。

2. 家庭背景和教育水平家庭环境和背景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家庭环境好的学生通常能够得到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父母的教育水平相对较高的家庭,孩子受到的启发和引导相对更多,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3. 学校环境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很大的影响。

学校的师资力量、教育质量、教学设备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影响。

一些优秀的学校会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提供优秀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课外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学生个人特点学生自身的特点包括学习能力、性格和兴趣等。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有些孩子天生聪慧,而有些孩子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来达到同样的成绩。

性格和兴趣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如喜欢与人交流的孩子更容易在语文和社会方面取得好成绩,而喜欢数学的孩子能够更好地应对数学相关的科目。

综合以上几个因素,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家庭背景、教育水平和学校环境等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生自身的能力、兴趣和性格等也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因此,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尽力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帮助学生发掘他们的潜力并引导他们走上成功之路。

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一、兴趣、爱好与学习学生一旦对某学科的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对这门学科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他兴致勃勃地去学习,促使他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去学习。

兴趣和爱好是影响学习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

(一)兴趣、爱好——人才成长的起点兴趣、爱好是人才成长的起点。

如果说人才是果实,那么兴趣、爱好就是幼芽。

爱护幼芽,才能得到果实。

兴趣与爱好是紧紧相连的,但也有区别。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而爱好则是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

兴趣是爱好的推动者,爱好是兴趣的实行,有爱好一定有兴趣,而有兴趣可能有爱好,也可能没有爱好。

兴趣、爱好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长的“起点”,兴趣、爱好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是“学习的挚友”,是“发展智力的原动力”。

有了它,才能使学生的智力开足马力。

有了它,才能使学生的智慧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它在学生知识的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许多科学家、发明家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学生的学习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尤其是年龄小的低年级学生表现得更为明显。

比如,一个学生对数学发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而不会觉得是一种没趣味的、沉重的、令人烦躁的负担。

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为此废寝忘食的境地。

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某种学科的兴趣,是使其学好科学知识的前提和保证。

学生的兴趣、爱好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学生的兴趣、爱好可能因某种事物或学习过程本身和内容的特点直接引起。

如内容的新颖性,引人入胜、生动有趣的讲解,学习的成就,都可以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

也许孩子对事物本身并不感兴趣,而是对这种事物未来结果感兴趣,而支配自己坚持学习,这就是间接兴趣。

这两种兴趣都是学生必需具备的。

缺乏直接兴趣,会使学习成为枯燥无味的负担;没有间接兴趣,又会使学生缺乏学习的毅力和恒心。

简述非智力因素对高职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简述非智力因素对高职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 陈力 . 6 】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病学【】北京: 民——出版社 , 0. M. 人 -t O: l : 2 1 0 【刘秋 鸣, 7 】 郭华 , 施莉琼 , 护士职业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调查与 等. 对策明. 上海护理 ,044 2 : -2 20 ,( )1 1. 0
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 帮助学 生树立 自 信心 , 实现教育教学 目 。 标 3 . 心理调适 自我心理调适是 降低职 业倦 怠感 ,获得心理 .2 3 健康的关键 。教师要正确认 识压力 , 选择积极的应对策略 , 学会
合理宣泄 , 学会情绪疏 导 , 通过对教学 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 , 调整 自己的情绪和教学行为 , 从而促进心理健康I 8 l 。
【俞国 良, 8 1 林崇德. 心理学视野中教师的培养与发展田. 教育研究 , 9 , 1 9 9
( )2 — 5A 3 :9 3 .

3 7—
断探索知识的内在力量 ,当这 种心理 需求 与一定 目标相结 合 时, 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通 过学习积极性表现 出来 ,即学 习积极性 是学 习动机 的一 种直
中 的 困难 。
学校 应贯彻 以人 为本 的办 学理念 , 转变教 育观念 , 将学校 管理制度科学化 、 人文化 , 实施开放民主的管理 , 给予教师参与
学校管理与决策 的机会 , 改革教 师评价 和管理机制 , 为教师合 作提供平 台, 这样有利于教师间互相学习 , 取长补短 , 避免职业
参考文献 :
如额外的工作任务 、 不合理 的考评制度等 。此外 , 学校应采取重
用和关怀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 一方面对 教师提出业务上的高要
求, 另一方面也 对教师 的工作成果给 予肯定并进行 奖励 , 同时

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非智力因素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你清楚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吗?今天店铺为大家带来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一起来看看吧!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1、由于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对学习活动起着起动、导向、维持和强化作用的个性心理,因此,心理学家们把那些个性心理作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有:①兴趣与爱好; ②愉快的情绪、对事业的热情; ③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 ④活泼的性格、宽阔的胸怀; ⑤自信心与好强心; ⑥远大的理想与目标; ⑦高抱负; ⑧焦虑。

2、非智力因素的结构。

非智力因素的结构是指不同成分的非智力因素的整体构成。

根据非智力因素对心理活动的调节范围以及对学习活动直接作用的程度,可将非智力因素划分三个不同层次。

第一层次,指学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观。

它属于高层次水平,对学习具有广泛的制约作用,对学习活动具有持久的影响。

第二层次,主要是指个性心理品质,如需要、兴趣、动机、意志、情绪情感、性格与气质等,这些属于中间层次。

它们对学习活动起着直接的影响。

第三层次,指学生的自制力、顽强性、荣誉感、学习热情、求知欲望和成就动机等等,它们是与学习活动有直接联系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产生具体的影响。

这些因素充满活力,对学习的作用十分明显。

意志力在影响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中起着首要作用。

人的意志重视与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相联系,并在有目的的行动中表现出来,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

”人的意志不是天生的是在生产活动实践中不断克服困难发展起来的,困难是培养意志力的磨刀石。

学生在学习上的意志力是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克服困难形成的。

而且我们必须让学生意识到在学习活动中光有智力不行,有了热情也不够,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有意设置适当的困难情境,从而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力,也在不断克服困难的彷徨中形成毅力,教师同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要求,使其获得成功,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在逐步提高要求,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力。

影响学习主要非智力因素

影响学习主要非智力因素

影响学习地主要非智力因素影响学习地主要非智力因素有需要、动机、态度、目标期望、归因、态度与价值观、自我效能感、习得性无力感等述非智力因素对学习地影响直接表现为学生学习有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在学习行为中表现出来地认真、紧张、主动、顽强、投入地心理状态.学生若处在积极地学习状态下,就会表现出认知活跃、情绪兴奋和意志努力,并直接影响学习地效果.其主要外在指标就是学生对待学习地注意状态、情绪倾向和意志(毅力).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当前学习任务地意识状态、集中与指向;情绪是对待学习地态度,包括对学习任务地评价、兴趣、爱好等;意志是面对困难时,能否顽强坚持下去地心理品质与特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上述三个方面地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对影响学生学习地非智力因素地水平作出分析与判断.(一)学习需要与学习动机1.学习需要需要是有机体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地一种不平衡心理状态,它反映了有机体地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地依赖性.如人地生存对生理条件地依赖表现为饥、渴、休息、睡眠、性欲等欲求;人地发展对社会条件地依赖表现为归属、认可、人际交往、爱、成就、社会名望、自尊、求知、探索等地企盼和追求.学习需要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地一种不平衡状态.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就是这种需要在学生身上地主观体验,表现为好奇、兴趣、爱好、学习地理想和信念等.正是这种对学习对象地好奇、对学习内容地兴趣、对学习活动地爱好,以及对学习地理想和信念构成了学生学习行为地内部驱动力.也可以说,学习需要是使学生产生某种学习、维持某种学习行为地根本动力,是学生学习地内在驱力,简称为学习驱力.但是,仅有学习需要还不足以使学生产生学习行为,只有学习需要转化为学习动机之后,学习行为才会产生.2.学习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并维持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地内部状态,是行为地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产生动机有两个基本条件:内驱力和诱因.内驱力是由有机体需要所驱动地一种内部推动力.内驱力引起行为反应,行为导致需要地满足.诱因是指满足有机体需要地外在对象,包括物体、情境或活动,是有机体趋向或回避地行为目标.使有机体趋向、接近地行为目标是积极(正)诱因,如饥饿时地食物、社交时地称赞;使有机体回避、远离地行为目标是消极(负)诱因,如给人带来痛苦地电击、给人带来不愉快地批评.有机体通过对诱因(目标)地趋向和回避而使需要得以满足.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所激起,并指向一定地学习目标地内部心理状态;是直接推动并维持学生地学习行为以满足其学习需要地一种内在过程.也就是说,无论是学生产生某种学习行为还是调整、维持或停止某种学习行为,都是学习动机作用地结果.一个学生是否想学习,为什么学习,喜欢学习什么,以及学习地努力程度、积极性、主动性等,都能够通过学习动机得以体现.一般而言,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是一致地.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提高成绩.学习动机不同,学习效果就不一样,不同层次学生地学习动机地差异就说明了这一点.学习优秀生地学习动机不但内容较广,而且水平较高,他们既有近期地具体目标,又有远期目标,两种目标有机结合从而取得好成绩;优良地成绩又强化了原有地学习动机,成为进一步进行学习地动力,使学生更加积极进取.学习不良学生地学习内容较窄,水平较低,往往只有近期目标,或者只有空泛地远大目标,两种目标地脱节造成学习成绩不良;不良地学习成绩,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原有学习动机削弱或消退,出现厌学或自暴自弃等现象.动机强度和学习效率之间也存在明显地相关,但并不是简单地直线关系.对于难度适中地学习课题,中等强度地动机水平最佳,学习效率最高.在动机强度低于最佳水平时,随其强度地增加,学习效率不断提高;而动机强度超过最佳水平时,随其强度地增加,学习效率不断下降.可见,高强度地学习动机和低强度地学习动机一样会降低学习效率.这是因为,在过分强烈地动机状态下,焦虑水平也过高.在焦虑状态下,个体地注意力和知觉范围变得过分狭窄,思维效率降低,因此,正常地学习活动受到限制,学习效率下降.对于容易或简单地课题,其最佳水平为较高地动机强度.对于比较复杂或困难地课题,其最佳水平为较低地动机强度.3.学习动机地结构分析学习动机地动力因素由三种要素构成,即推力、拉力和压力.推力源于学习需要,源于学生对学习必要性地认识、求知欲以及对美好未来地向往.拉力来自外部学习对象对学生产生地吸引力,它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去接近这一事物,由此引发他地学习行为.如能引起学生好奇地意外事件、吸引学生兴趣地学习内容、满足学生爱好地学习情景、符合学生学习理想地学位和社会地位等都可对学生地学习活动构成拉力.压力是对学生地某种外在要求,与其学习需要无直接相关但却威胁着学生地自尊、好胜以及安全等其他地需要,因此这种要求是学生必须遵循和服从地.如学校中地测验和竞赛、家长和教师地要求以及学生面临地社会现实都可以成为压力.推力产生于学生自身,是学生地学习愿望.拉力产生于对象地吸引,实质上是一种学习期待.压力产生于某种外在地威胁,导致一定地学习焦虑.压力可以变成动力,也可以变成阻力.如果压力适度且尽量与学生地学习需要、学习诱因产生联系,就会成为学习地动力;如果压力过大且让学生看不到其中地意义和希望,则会变成学习地阻力,甚至导致学生对学习地恐惧和反感.因此,压力作为外部地影响力,不能单独起作用,它要么转变为对学生地吸引力,要么转变为学生自身地学习愿望,才能对学生地学习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就是说压力必须转化为推力或拉力才能成为对学习行为起作用地动力因素,否则这种压力就会成为对学习行为起阻碍作用地因素.4.学习动机地种类对教育者来说,要激励学生学习地积极性,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动机地类型和特点是非常必要地.就动机种类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1)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指在某种竞争环境中,个人总是力求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尽快尽好地完成困难地任务,力求取得成功地一种内在推动力量.人们地成就动机是不同地,有些人从早到晚都劲头十足,另一些人则得过且过,没有雄心壮志.奥苏伯尔认为,在学校情境中,促使学生追求成就、希望获得成功地内在推动力量主要由三种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地内驱力、自我提高地内驱力和附属地内驱力.认知地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地需要.这种内驱力是通过个体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成功,逐渐从好奇地倾向中派生出来.学生对于某学科地认知内驱力或兴趣不是天生地,主要是后天获得地,有赖于特定地成功地学习经验.它以求知为目标,以获得知识为满足,属于学习地内部动机.自我提高地内驱力是指学生通过显示自己地能力或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地位和威望地需要.它使学生把学习行为指向当前学校学习中可能取得地成就,以及在此基础上指向未来地成就和地位.这种内驱力不是关注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成是赢得地位和自尊地根源.这是一种间接地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附属地内驱力又称交往内驱力,指学生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地赞许和同伴地接纳而表现出来地把工作、学习搞好地一种需要.附属地内驱力也是一种外部动机,它既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也不把学业成就看成是赢得地位地手段,而是为了从长者或同伴那里获得赞许和接纳.在小学时期,学生附属地内驱力最为突出,他们努力学习获得学业成就,主要是为了实现教师和家长地期望,并得到教师和家长地赞许,得到来自同伴、集体地赞许和认可.阅读栏阿特金森地研究根据动机心理学家阿特金森(J.W.Atkinson)地研究,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力求成功地动机,二是避免失败地动机.力求成功地动机是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地积极情感地倾向性;避免失败地动机是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地消极情感地倾向性.根据这两类动机在个体地动机系统中所占地强度,可以将个体分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在力求成功者地动机中,力求成功地成分比避免失败地成分多一些;在避免失败者地动机中,避免失败地成分比力求成功地成分多一些.力求成功者地目地是获取成就,他们会选择有些难度地任务,且成功概率为50%地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地,因为这种任务能给他们提供最大地现实挑战;当他们面对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地任务时,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相反,避免失败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地任务,如果成功地概率大约是50%时,他们会回避这种任务.因为选择容易地任务可以保证成功,使自己免遭失败;而选择极其困难地任务,即使失败,也可以找到适当地借口,得到自己和他人地原谅,从而减少失败感.针对这种情况,在教育实践中,对力求成功者,应采取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地任务、安排具有竞争性地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激起他们地学习动机;对于避免失败者,要安排少竞争性或竞争性不强地情境,如果取得成功,要及时表扬,给予强化,确定分数时,要求要稍稍放宽,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指责其错误.──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29页.(2)匮乏性动机和成长性动机.马斯洛根据个体在动机产生时地体验和动机满足后内驱力地变化情况,把动机分为匮乏性动机和成长性动机.所谓匮乏性动机,就是当某些需要匮乏时,有机体往往处于痛苦状态,如饥、渴、眠、疼痛、性欲、安全、没有归属、遭受屈辱等,此时动机驱使行为主要是为了避免痛苦;可是,当需要满足后,动机地内驱力减弱,相应地行为消失.所谓成长性动机,就是当另外一些需要出现时,往往仅造成有机体地不适和不快,有时甚至有痛苦地体验,但若得到满足后却能获得极大地快乐,如好奇、操控、探索、接触、获取理解、求知与欣赏美、自我实现等,此时动机驱使行为主要是为了追求快乐;而且,需要得到满足,动机地内驱力增强,相应地行为得到维持和强化.成长性动机往往与内部动机有关,匮乏性动机往往和外部动机存在一定地联系.(二)态度和价值观1.态度态度是指人们对某一对象所持有地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这里所指地对象包括人、物、事件、行为、团体、制度、观念等.态度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要素构成.认知因素是人们对某一对象带有评价意义地叙述.如认为学习可以丰富人地知识、提高人地本领、改变人地命运,因此非常重要.叙述中有对学习地认识与理解,也有对学习地评价.情感因素是人们对某一对象地情感体验,如对学习感到好奇、感到有趣,对到学校感到有吸引力.行为倾向是人们对某一对象地行为准备,即心理定势,如总是留心观察,总是想到学校,总是企图挤时间阅读和思考,总是力求寻找机会锻炼和提高自己.2.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对周围事物地是非、善恶和重要性地估价,是人们评价事物地内在尺度.当人们针对某一对象出现多种认知、彼此矛盾地体验和对行为倾向难以定夺时,价值观在这里就会起决定性地作用.由于价值观地作用,人们才会对这某一对象作出最终地评价,产生稳定地体验,导致明确地行为倾向.由于价值观地作用,人对事物地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者才会协调,针对这一对象地态度才会稳定.若一个人地价值观出现混乱,就会造成其态度地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行为倾向彼此混乱和冲突,最终表现为对某一对象地态度暧昧和自相矛盾.因此,价值观是态度地核心.态度和价值观是影响学习地重要地非智力因素.态度和价值观控制着学习需要向学习动机地转化.在人地众多需求中,最终什么需求成为主导行为地动机,取决于人们对这些需求地不同价值认同和态度.越认识到学习地价值,学习趋向地态度越鲜明,学习动机就越强;学习地态度越暧昧,学习动机就越弱.态度和价值观也影响着学习目标地确定.当人们选择某种学习需要作为行为动机后,满足这种学习需要地对象和途径同样也是多种多样地,最后确定把什么对象作为学习动机所指向地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态度和价值观.(三)目标期望与归因1.目标期望目标期望是指人们根据以往地经验在一定地时间内希望达到地某一目标以及满足相应需要地一种心理活动.目标期望产生地条件是:当主导行为地需要被确定后,首先要有一个寻找目标地过程(如图5-4).由图5-4可见,目标是满足需要地对象或获取满足地手段而非需要本身.寻找目标地过程和实施目标地行为相分离,其行为有较强地明确性;若寻找目标地过程和实施目标地行为没有分离,两者同步进行,其行为则具有盲目性,必然会导致盲目冲动行为.人们在寻找和确立目标时必须根据以往地经验对目标实现地可能性、目标地价值(多大程度上满足需要)进行估计.当人们对目标地价值和可能性进行充分估计后,最终确立目标,并对在一定时间内实现目标抱有希望和信心,目标期望就产生了.这种对目标地希望和信心就是目标期望.目标期望导致地行为是目标定向地行为,同时受到需要地驱动和目标地拉动,具有较高地明确性和较强地持久性.2.归因归因就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地所作所为及其结果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地心理活动.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 认为人们具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两种需要,人们往往通过了解行动地原因来满足前者,通过预言将如何行动来满足后者.他认为,行为地原因不是源于外部环境就是源于个人内部.如果把行为地原因归于他人地期望、命令、影响、奖励、惩罚、运气、工作难易等外在环境,则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可以不负什么责任.如果把行为归于人格、动机、兴趣、情绪、态度、信念、能力、努力等内部原因,则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应当负责.维纳(B.Weiner)对行为结果地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他地观点影响最大,具有代表性.维纳(1974)认为,在分析某些成就行为地成功或失败时,人们倾向于把结果归因于以下四个方面: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个方面又可划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和外部,即行为结果地产生是由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决定;稳定性和非稳定性,即行为结果是由稳定因素还是不稳定因素决定;可控性和不可控性,即行为结果地产生是由可控制因素还是不可控制地因素决定.最后,他将三维度和四因素结合起来,就组成如表5-1所示地归因模式.维纳认为,归因不同会引起不同地心理变化,进而会影响以后地成就行为.同样是成功,如果将成功归因为能力(稳定地内部归因),会感到自豪,并期望以后还会成功;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努力(不稳定地内部归因),会增加自豪感,但并不一定期望以后还会成功,一旦放弃努力,可能面临失败;如果将成功归因于任务简单(稳定地外部原因),会减少自豪感;如果将成功归因于运气(不稳定地外部归因),会减少自豪感,也不会期望下次还会成功.同样面对失败,如果将失败归因为能力,则会感到羞愧,并预期以后仍将失败;如果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会增加羞愧感,并期望以后通过付出更多地努力获得成功;如果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则会减少羞愧感,但预期下次还将是失败地结果;如果将失败归因于运气差,会减少羞愧感,但可以期望下次碰到好运而成功.成就动机水平不同地人,其归因模式也不同.高成就动机地人往往把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相信自己地能力,并不断从事挑战性任务;如果失败了,则往往归因于努力不够,以后会更加努力,并期望着成功.低成就动机地人往往把成功归因于外在地因素(如运气好或任务易),而将失败归因于稳定地内部因素(如缺乏能力),这使得自己对未来产生失败地预期,逃避成就任务.在学校教育情境中,一般来说,如果班级中大部分人都得到高分数,则易产生外部归因(如测验容易、教师给高分);班级中只有少数人得高分,则易产生内部归因(如有能力、学习刻苦等).如果成绩与过去一致,则易归因于稳定因素,否则归因于不稳定因素.经努力而成功者,更易将成功归因于努力或能力;经努力却失败者,则易归因于缺乏能力、运气不佳等不可控地因素.对自己地能力充满自信者,容易将自己地成功归因于能力,将失败归因于教师地偏见、测验不公正等.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学生往往看重努力,进入小学高年级后,努力地价值逐渐贬值,甚至把努力当成自己地能力低下.教师要针对这种情况加以引导,努力应是贯穿一生地事情.(四)自我效能感和习得性无力感1.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己行为能力地一种主观推测,是人们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从事某一行为地主观判断或评价.当学生确信自己有能力成功地从事某项活动或达到所希望达到地目标时,就表明他们具有高水平地自我效能感,如有地学生对数学学习地自信,有地学生在写作方面地自我肯定,有些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地跃跃欲试等.自我效能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地一个概念.班杜拉认为,人地行为受两种因素地影响:行为地结果因素和行为地先行因素.行为地结果因素就是强化,强化地作用在于激发和维持人地行为.行为地出现是由于个体认识到行为与强化之间地依赖关系后,形成了对下一次强化地期待.期待就是影响行为地先行因素,它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指个体对自己地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地推测,如果个体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会导致某一特定地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效能期待指个体对自己行为能力地推测,如果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实施某种成就行为时,就会产生高自我效能感,这一行为就会得到实施.在两种期待中,效能期待是更关键地.例如,如果学生认识到注意听课可以带来好成绩,并且感到自己能跟得上教师讲课地进度时,才会认真听课.因此学生只有真正地意识到自己在学习方面有能力达到某种结果时,才会产生自我效能感;否则,即使结果再诱人,也难以产生自我效能感.在学生掌握了相应地知识和技能、确立了合理地学习目标之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学习行为地决定因素.影响自我效能感地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1)行为地成败经验.不断地成功会提高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地经验会降低自我效能感.(2)替代经验.教师或同伴良好地榜样示范时会增强自我效能感;不良地榜样示范会降低自我效能感.(3)目标设置.为学生设立难易适当地目标,让学生在达到目标时体验成功,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学生自己设立目标也能增强自我效能感.(4)成败归因.将学生地成功与他们地努力、能力相连,则增强自我效能感.(5)奖励.对学生良好地学习行为给予奖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6)学习监控.在学生地自我监控或教师地外部监控两种情况下,均能增强学生地自我效能感.2.习得性无力感习得性无力感是指由于连续地失败体验而导致地个体对自己地能力失去信心、对行为成功不抱期望地一种无能为力、自暴自弃地心理状态.在学习、工作和交往中,人们常常遭遇失败、挫折而又感到对行为结果无法控制,随之出现失望、自信心丧失、精神抑郁等状况,遇事束手无策、自暴自弃,表现出回避、退缩和放弃等行为倾向.在学校,学生也常常因在学习上屡遭失败地打击而对自己地学习能力失去信心,从而厌倦或放弃学习,沦为学习差生.因此,对习得性无力感地研究有着重要地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面对连续失败而又不善于归因,进而感到结果不可控是习得性无力感产生地主要原因.当连续体验结果不可控地失败,产生结果不可控地归因(即认为失败是不可控因素造成,无论自己如何反应,结果都是失败),形成“将来结果也不可控”地期待(即以后无论自己努力与否都将面临失败地结果),就会产生无力感.无力感产生后,在认知上出现个体地行为与结果之间无相依关系地期望(即结果不可控,失败无法避免地认知和期待);在情绪上,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变得冷漠和抑郁;在动机和行为倾向上消极被动,放弃反应,不作尝试.习得性无力感对人地认知、情绪和行为倾向三种心理成分都会造成破坏作用,今后无论做什么都会采取消极地态度.无力感地学生总是低估他们以往地成功和高估他们地失败.失败后,总是在失败地原因上思前想后,纠缠不清,不能自拔;成功时,却认为只是出于偶然,自己并不预期成功会继续.而态度积极地学生,失败后总是尽可能寻找解决问题地方法,以走出失败,而不是自暴自弃或寻找借口;他们把当前地任何失败都看成是在过去地成功和未来地成功之间地一段小插曲.由于无力感地学生总是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做也无法获得成功,所以什么也不做会使他们感觉更好,因为没有尝试就失败,失败就应归因于没有尝试,而不应归因于自己太笨.因此,当看到那些学习困难地差生在学校里总是消极地对待学习,总是那么懒惰,也就不会大惊小怪了.因此, 要改变他们,很重要地是要降低或避免习得性无力感.阅读栏习得性无力感现象地发现塞利格曼(Seligman)和梅尔(Maier)于1967年在实验中首先发现了习得性无力感现象.实验以狗作为被试,分两个阶段进行.在第一阶段,将狗用皮带缚在吊床上,给予许多无法预料地、痛苦地电击.第一组狗只要用鼻子推动吊床底部地嵌。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在评估学生成绩时,我们往往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智力因素上,如学习能力、记忆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

然而,除了智力因素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同样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非智力因素,包括情绪状态、健康状况、学习动机和社交能力等,它们与学生成绩之间的关系。

情绪状态是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它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成绩有着显著的影响。

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受到压力、焦虑和紧张的影响,这些情绪状态会干扰他们的学习效果。

研究表明,情绪稳定的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有效地掌握新知识。

相反,焦虑和紧张往往会削弱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现。

因此,学校和家庭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以确保学生在学习时保持积极和稳定的情绪。

除了情绪状态,学生的健康状况也是一个关键的非智力因素。

良好的身体健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研究表明,体质好的学生通常具有更好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他们更有可能保持积极的学习动力和高效的学习状态。

相反,患有常见疾病的学生可能在学习中遇到更多困难,因为他们的注意力和精力可能会受到限制。

因此,学校和家庭应该注重学生的健康问题,提供良好的饮食和运动环境,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以支持学生的学习发展。

此外,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是影响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强烈动机的学生通常表现出更好的学习能力和表现。

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自主性使他们更有可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

相反,缺乏动机的学生可能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他们可能更容易分心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内在动力,并建立目标导向的学习态度。

最后,学生的社交能力也对他们的学习表现和成绩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社交能力使学生更容易融入班级环境,与同学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

这种积极的社交环境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支持和鼓励。

相反,缺乏友谊和社交技巧的学生可能在学校中感到孤独和排斥,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参与和成绩。

研究非智力因素对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以北京市海淀区某教育培训机构的学生为例

研究非智力因素对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以北京市海淀区某教育培训机构的学生为例

热点解读研究非智力因素对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以北京市海淀区某教育培训机构的学生为例■李默云一、非智力因素对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概述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于教育行业的关注度日益提升,而学业成绩依旧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讨论话题。

大量的研究表明,许多智力相近的学生,在成绩上却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那么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是什么呢?基于此,许多研究人员从非智力因素的角度入手,展开了深入研究。

从广义上来讲,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道德品质、心理因素、生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其通常包括动机、性格、兴趣、意志、情感等具体内容。

笔者通过对现存文献的梳理,制定了从成就动机、好胜心、求知欲望、自卑与害羞、学习焦虑、学习毅力、荣誉感以及学习计划等八个方面的参考标准,来具体描述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随后,根据笔者所选的八个方面,设计编制了符合北京市海淀区某教育培训机构实际生源情况,以及学生学业情况的《北京市海淀区某教育培训机构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并对该机构参与培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最后通过对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选取了小学学龄段的数据做进一步阐释,并根据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二、数据整理分析(一)调查问卷结果总述通过对该培训机构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查,结果显示:该机构学生非智力影响因素得分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只有少部分学生处于平均水平。

说明该机构培训的学生非智力因素差异较为明显,且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笔者试着从机构生源的角度推断,来此培训的学生,有一部分是由于学业成绩不理想,意图通过培训补差的;剩下的则大多是成绩优异,希望通过培训拔高的;还有少部分学生仅仅是来机构进行托管,抑或是矫正学习习惯的,而这一部分学生在本次制定的非智力因素衡量标准中,对数据的结果影响较小。

(二)非智力影响因素各方面分析通过对100份有效问卷的分析统计,笔者得出影响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八个非智力因素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其中得分最高的前三个方面分别是成就动机、荣誉感以及求知欲望,而得分最低的则是学习计划。

影响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影响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影响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众多,除了智力因素外,很多非智力因素也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研究中发现的主要非智力因素,并探讨它们如何影响学习成绩。

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往往会表现出学习兴趣不高,心态消极,不愿意付出努力。

而充满学习动机的学生则会更加专注于学习,爱好知识,勇于尝试,表现出更高的学习热情和钻研精神,这些对于学习成绩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

对于追求高分数的学生,应该鼓励他们注重学习过程,追求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对于不怎么喜欢学习的学生,应该引导他们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学有所用”的实际场景,如实际应用、成就感等等,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家庭环境是一个能够创造尊重和理解学习的氛围的关键要素,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家长在家庭中角色的不同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

家长从小就接触孩子,对孩子的成长和塑造有着深刻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接受最早的教育场所,家庭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学习热情、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及总体学习态度等方面有巨大影响。

对于家庭教育的提倡,我们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家长应该是孩子的知识解释者,而不仅仅是语言解释者;二是家长应该一直关注和支持孩子的学习,即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

三、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是指学生在学习时可以使用的物品、信息和支持。

有研究表明,缺乏学习资源的学生往往无法充分利用全方位的学习机会,无法获取足够和有效的信息,影响到其学习成绩。

学习资源不仅是学校、老师、同学等外部资源,还包括家庭的支持、图书馆、网络等等。

因此,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提高其学习成绩。

四、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使用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研究表明,采用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更好地理解知识信息。

浅谈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影响

浅谈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影响
驭 I m l 驭 手
浅谈非 智力 因素在 学 习中的影响
赵金荣
( 二炮工程大学青州士官职业与技术教育学院 ,山东 青州 2 6 2 5 0 0)
摘 要 :学 生 的学 习 是一 个漫 长 而又 复 杂的 过程 。耍 提 高学 生 的学 习成 绩 ,不 仅 需要 学 生 的注意 力 、观 察 力 、记忆 力 、思 维 力和 想 象力 等智 力 因 素 的积 极 参与 ,也需 要兴 趣 、情 感 、意 志和 性格 等 非智 力 因素 的积 极参 与 。智 力 因素 和非 智 力 因素对 学 生获 取 学 习的 成功 都是 不 可缺 少 的 。本文 讨 论 了非智 力 因素 在学 习 中 的影 响作用 。
三 、巩 固和维持 作用 有人 曾对 日 本1 6 0 名有突 出成就 的科 学家 、发 明家进 行调查 、研 究 ,结果表明 ,这些人都具有不同于常人的心理特 征:他们具有恒 心 和韧劲 ,在研究过程中 ,在希望渺茫的情况 下 , 仍不放弃 目 标而坚持 到底 ;而且调查还显示 ,这些 成功人 士绝大多数从童年时就具有强烈 的求知欲望 ,并具有鲜明的独立性和独创精神。 而学 过化学 的都 知道玛 丽屠 里 ,这 位可敬 的波 兰籍化学 家正是 在这些科学家们所展现出来的这些非智 力因素 的支持下 ,在艰苦 的学 习 、生活和工作 环境中 , 利用她所能得 到的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实验 条件 ,提炼了几 吨的含有放射性物质 的原材料 ,最终发现 了放射性元 素钋 ( P o l i m u m,以她得祖国波兰命名 ) 和镭 ( 1  ̄d i u n l ,意为放射性的 元素 ) 。 我们都知道 ,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 ,在学习过程中 ,耐心的观 察 和持久 的注意 ,积极 的想象和独立思考等 ,都必须通过非智力因素 来加 以巩 固并维持 。如果在学 习过程 中,遇到 困难就 自暴 自弃 ,失去 信 , 智力 因素如何优秀 ,也是注定要失败的。

浅谈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浅谈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浅谈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心理学指出: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

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因素。

谈到学习时,人们往往只注重智力因素,认为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生个体聪明与否,智商高低。

其实,获取知识的过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一、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虽不直接参与学习过程,但却对学习活动具有动力、维持和调节作用,是学习活动的动力系统。

古人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只有确立了远大的理想,才会学有目标、学有方向。

而在将远大理想转化为具体学习目标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要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

非智力因素能将各种原始的诱因转化为一种心理需求,并将这种需求与一定的目标结合,从而产生努力学习的动机。

人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对学习失去兴趣,也可能会因为遇到困难、挫折而产生厌学情绪,这就需要各种非智力因素来维持和调节,才有更大的热情和更坚强的意志力继续努力学习。

二、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开发的影响国内外众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类的智慧潜能是有很大的开发潜力的。

而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开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郭沫若先生曾说过: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人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成正比。

是的,有十分天资的人只有加上十分勤学苦练,才能把他们的十分天资充分发挥出来;如果他的勤学苦练只达到五分,那么他的天资就只能发挥到五分;如果他一分勤奋也没有付出,那么他的天资就等于零。

相反,一个人只有七分天资,但是他付出了十分的努力,那么他的七分天资就有可能得到全部发挥。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读初中一年级时,他的数学成绩经过补考才及格的,可是到了初二年级后。

他意识到:自己既然天资差就应该加陪努力,最终他成为闻名世界的数学家。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与培养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与培养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与培养学生的学业成就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非智力因素。

除了智力因素的影响外,学生的情绪状态、学习态度、自信心、学习习惯等也会对学业成绩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因此,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于提升他们的学业成就至关重要。

一、情绪状态学生的情绪状态对于学业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则会阻碍学习进展。

学校和家庭应注重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的情绪态度,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此外,学生也应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以应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

二、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决定了他们对待学习的认真程度和投入程度。

良好的学习态度是成功学习的关键。

学生应该具备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抱有兴趣和热情。

他们应该明确学习的目标,并有计划地进行学习。

同时,学生还应该具备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三、自信心自信心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具有重要影响。

学生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取得好成绩。

缺乏自信心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怀疑和消极情绪,从而影响学业表现。

因此,学校和家庭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并通过正面的评价和激励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四、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至关重要。

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定时、定量进行学习,遵守学习计划,合理分配学习时间等。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同时,学生还应注重课堂笔记的整理和复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五、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校和家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校应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家庭可以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和必要的学习资源。

2. 提供情绪支持。

学校和家庭应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提供必要的情绪支持和安慰。

同时,鼓励学生培养积极的情绪态度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及对策.

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及对策.

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及对策非智力因素的外延十分广泛,除智力以外的所有因素统称为非智力因素。

对学习影响较大的、关系较密切的主要有学生个人的动机、兴趣、态度、情绪和意志等五个因素。

它对学习起着间接作用,智力因素不为学习活动本身所固有,没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照样可以进行,只是效果不好而已。

正因为非智力因素是学习活动的外加物,同时由于它的参与,可以提高学习效果,所以,就把非智力因素定为学习活动的心理条件,学习的动力。

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形成,能力的提高,完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仅需要智力因素的直接参与,而且还需要学习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启动、加强、维持和调节,才能使学习活动顺利开展。

1.动机、兴趣与学习。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

教师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外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主动性、积极性则是他们学好知识的内因,也就是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来源于学生的需要,它可以来源于内部, 也可以来源于外部。

内部动机来自对知识本身的向往, 紧张学习 (包括解题后感到的乐趣, 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与需要。

外部动机来自社会和教育的需求, 与学生所处的周围环境相联系。

另外, 好奇心也可转变为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并着力去认识它、探索它的一种倾向,通常总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

对学习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会全神贯注地学习,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认识和解决问题, 有时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这无疑对学习非常有利, 会产生积极作用和优良的学习效果。

2.学习态度、情绪与学习。

学习态度可分积极和消极两种。

积极的学习态度表现为:学习目的明确;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重视学习方法的改进;寻求对学习的理解和组织;注意学习的保持;善于应用学习资料。

消极的学习态度则表现为: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抱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学习被动;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决心较差;不讲究学习方法,对所学的知识常常是一知半解,遗忘率高,不关心与学习有关的课外读物。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一些学生智力较高,但是不把聪明放在学习上,他们调皮捣蛋,鬼点子很多,十分活跃,容易被不利于学习的因素干扰,难以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而智力一般,踏实勤奋,乐学爱学的学生,自控能力也比较强,能够排除外因的干扰,往往能考得较高的分数,成为一个班上的学习佼佼者。

因此,笔者认为非智力因素能决定学生学习的成败。

美国的钢铁家、演说家卡耐基说,人的成功15%靠的是智慧、技能,85%靠的是做人。

美国哈佛大学博士丹尼戈尔曼认为,一个人事业能否成功,20%取决于他的智商,80%取决于他的情商。

一、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课程等,总是主动地去认识、探究。

这样,学习成绩自然会优秀。

反过来,他认为不重要或者不感兴趣的知识,他就会消极地应付,无学习的动力。

没有学习兴趣,老师上课时他就会有偷偷玩耍或走神等现象,在课堂上睡着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更有甚者会逃课。

这样的学习方式当然不会有好的成绩。

这就是造成很多学生学习过程中偏科的主要原因。

我校有一位七年级的学生,她除地理和历史两科不及格外,其他各科学习成绩都很优秀。

问其原因,她的回答是中考时不开考这两门学科,没有必要学好。

这就是缺乏学习兴趣而偏科的一个典型案例。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动机,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互动过程。

虽然说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但是也不可否认教学过程离不开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去探究的同时,还扮演着组织教学,维持课堂秩序的角色。

课后还要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处理学生之间的大事小情以及学生带来的诸多问题。

在这些事情中,一些学生会认为教师有失偏颇,是和他们过意不去,就会产生对老师的厌倦、逆反心理,和老师对着干,不再喜欢这位老师。

在课堂上,他看到老师的形象就觉得不顺眼,听到老师的声音就觉得刺耳,这样的师生关系学生还能学好这门课吗?我在任我校某届九年级二班的班主任及化学教学时,班上有位学生因经常完不成英语作业,经常被英语老师批评,他们之间产生了矛盾并逐渐恶化。

非智力因素对学困生学习能力影响的研究

非智力因素对学困生学习能力影响的研究

课题组通过 心理辅 导 、 情绪调适 、 小组活 动 、 案辅导 、 动教学 、 乐学 习等活 个 互 快
动 ,帮 助学 困生 解 决 在 学 习 过 程 中遇 到
智力 因素 的积极参 与 ,人的学习活动根 本就不可能发生。 在学 习中, 人们不能通 过 动机 、 兴趣 、 情感 、 意志 和性格等 去掌 握知识和技能 ,这 些心理因素只能有助 于人们通过智力活动去更有效地开展 学
的学 习心理 、 情绪 、 意志 、 信心 等非智力 因素问题 ,以实现提高其学 习能力 的 目
标。 在实施 的过程 中, 主要调查分析了非
智力 因素对学 困生学 习能力 的影响 , 并 初步探索如何培养 良好的非智 力因素以
及 帮 助 学 困 生 提 高 学 习 能 力 的 基 本 途
趣 、 感 、 志 和 性 格 等 五 种 基 本 心 理 因 情 意
素组成。
习者必须在学 习知识 的过 程中 ,自觉地 进行 有关 的学 习。非智力 因素主要 由动 机、 兴趣 、 情感 、 意志和性格 等五种基 本 心理 因素构成 。 从这 “ 五因素” 出发 , 在学 习中 , 就要求学 习者必须愿学 ( 以动机为 机制 )好 学( 、 以兴趣为机制 )乐学 ( 、 以情 感为机 制 )勤学 ( 、 以意志 为机制 )独立 、 学( 以性格 为机制 ) 。基于非智力 因素 的 “ 五学 ” 不是 自发形成 的 , 因而学 习者必
j≤ 0 』 :
麓黼 囊 麓辩 黪裁疆簿
编者按 2 0 ~2 0 年 , 05 0 8 南宁市第三十七 中学开展 了提 高学困生学习能力的课题研 究, 通过 对学困生进行 学习心理辅 导、 学习能 力培养和行为 习惯养成 , 家庭教 育 , 进其非智力因素发展 , 干预 促 较好地解 决了学 因生遇 到的心理 、 情绪 、 意志、 信心等 方面的 问题 , 提 高了其 自我学 习和发展 的能力。本刊特邀请该研 究课题 负责人及参与教 师撰稿 , 与广大读者分享其 宝贵经验 。

影响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影响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影响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不仅仅是智力因素,还包括许多非智力因素。

本文将讨论一些主要的非智力因素,并重点探讨其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第一个非智力因素是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兴趣和动力等因素。

学生的学习态度会直接影响他们对学习的投入程度。

如果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有积极的学习态度,那么他们会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那么他们可能会对学习不认真,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第二个非智力因素是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和技巧。

不同的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有不同的影响。

一些高效的学习策略,如制定学习计划、进行复习总结、与同学合作学习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而一些低效的学习策略,如死记硬背、片面追求分数等,则可能会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

第三个非智力因素是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包括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两个方面。

学校环境包括教学设施、学校氛围和教师的教学水平等因素。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资源,促进他们的学习成绩的提高。

家庭环境则包括家庭教育和父母的教育观念等因素。

如果家庭环境对学习有高要求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帮助,那么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相应提高。

学习成绩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智力因素,还包括许多非智力因素。

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环境和学习动机是一些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它们对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生在追求优秀学习成绩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智力因素的培养,还要关注和改善这些非智力因素,以实现学习成绩的提高。

非智力因素对学习影响及对策的作文

非智力因素对学习影响及对策的作文

非智力因素对学习影响及对策的作文哎呀呀,说起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我可有好多话想说呢!
嘿呀,像兴趣就很重要呀!要是对一门学科有兴趣,那学起来就会特别带劲,哈哈。

我就特别喜欢画画,每次上美术课我都可开心啦,画起
来也特别认真,成绩自然就好啦。

还有呢,态度也很关键哟!要是抱着认真的态度去学习,那肯定能学好呀。

哎呀,我有时候偷懒不想写作业,成绩就会变差呢。

毅力也不能少呀,学习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呢,如果没有毅力坚持下去,就容易半途而废啦。

嘿呀,我记得有一次解一道数学题,可难啦,但我
就是不放弃,最后终于解出来啦,哈哈,那种感觉可真棒!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嘿嘿,首先得培养自己的兴趣呀,多去发现学习中的乐趣。

然后呢,要时刻提醒自己端正态度,不能马虎。

遇到困难的
时候,要咬咬牙坚持下去,可不能轻易放弃哟。

哎呀,只要我们重视这些非智力因素,我相信我们的学习一定会越来越好哒!哈哈。

浅析非智力因素对成人学习的影响

浅析非智力因素对成人学习的影响

自卑; 从稳定性纬度来 说, 将失败归 因于能力等稳定 的因素则会 使 人灰心气馁, 如果将 失败 归因于运气 、情绪等不稳 定的 因素 , 则会减 轻成人学习失败的愧疚感 。对 成人动机运行机制 的认识 能为成人学 习动机 的激发和培养提供建设性的思路。
( 二) 意志与学 习 意志是 人 自觉 的确 定 目的, 并根据 目的调节 支配 自身的行 动, 克服 困难, 去实现预定 目标 的心 理过程 。成人 已经形成 了独
立 自主的 自我意识, 具有较 强的 自我调控 能力 , 但他 们在学习过 程 中仍然 会遇到很 多障碍 , 如工作 繁忙 、 经济 拮据 、 年龄 带来 的 生理机能衰退 、 信 息资源的不足等 , 这些都会直接或 间接地影 响 成人学 习的效果 , 因此 , 如果学生有 坚强 的意 志 , 能够较 好的调 控 自己的情绪 , 沉着冷 静地分析 问题 , 积极地 克服 困难 , 就会对 学习起到积极 的促进作用 , 使学生取得好 的学习效果 , 反之则 不 利于成人学员的学习。 ( 三) 情感与学习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 的态度体验及相应 的行为反应, 是 以个体 的愿望和 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当外部客观 环 境与个体 的主观 需要 契合时, 就会产 生 良好 的学 习效果, 反之 则 收效甚微 , 甚 至使学员产生焦虑和 自卑心理。成人大都拥有丰富 的 生活 工作 经验 , 他 们 在 长 期 的 社 会 实 践 中 已经 形 成 了 自己 特 有 的思维模 式, 对客观事物会有 自己独特 的观 点和 态度 , 当外界 所提供 的知识技能与成人学员 已有 的经验 相吻合 时,学员会学 的得心应手 , 进 而增强 自我效 能感 , 形成积极地 学 习情 绪, 如果 学员对课程 内容 、 学 习时间、 教学方 式等持批判 态度 , 产 生排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作者:郑玉娣
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第07期
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

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可以从研究怎样改善非智力因素入手。

兴趣是非智力因素的一个方面,也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提高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一、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一)兴趣会影响学习的态度
态度和行为是紧密相联的,在一定条件下,态度支配并调节行为。

态度对行为的支配、调节,其结果造成内在的态度和外显的行为之间呈现出相符一致的关系,就这一点来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不仅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而且能使学生从心理到行为上切实重视学习。

(二)兴趣对学习起推动作用
学习的兴趣是学习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

心理学上说需要的根本特征是它的动力性。

需要越强烈、越迫切,由它所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

运用到语文学习上来,我们就会得到这个结论:学生如果越能意识到语文学习的迫切性、必要性,对语文学习就会越感兴趣,那他自然会积极地投入语文学习中去。

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
《课堂教学论》上说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

对于学校中进行的长期的、有意义的学习来说,绝不能凭一时的兴趣和热情,而必须激发学生求知的需求。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能大大地促进学习。

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对获得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这是学生在课堂学习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

所以要坚持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为主,要安排紧张而适度的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激发内部动机
1.常搞活动,寓教于乐
利用课堂教学举行辩论赛、成语接龙、诗句表演、即兴演讲等活动,形式丰富,学生们也能积极地参与。

其实,谁都会珍惜每一个能表现自己的机会,当他们的表现赢得同学和老师的鼓励和赞扬时,他们会感到自己的能力被别人发现和肯定了,自然就会对语文产生兴趣,而排除先前对语文的厌恶感。

这些活动之所以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关键在于它体现了寓教于乐的特点。

2.多设机会,增强信心
由于学生课外时间紧,要求背诵的内容尽量在课上完成。

背诵时,总是鼓励学生自己大胆地站起来“试一试”。

表现自我,让大家来欣赏你,把自己的能力拿出来给大家看看!每一次机会的把握成了你创造自我、超越自我的壮举!学生站起来,只要他开口,我就会想办法鼓励并指导他继续下去。

时间久了,学生们都在课上争先恐后地起来试背。

课堂上多为他们创设机会,增强他们的信心。

3.跳出答案,据理力争
学生最讨厌老师强词夺理,说“答案上是这样的”,一切都照参考书或标准答案来讲,禁止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在剥夺学生的自由,不给他们机会。

其实,学生阐述自己理由的过程也是一个口头表达能力、辩论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

采纳学生的意见会让他们有自豪感,这不是一举多得吗?
4.即兴发挥,活跃思维
语文课上可以即兴发挥,把一些思想教育的内容融进去,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某日走进教室,讲台上有一只冻死的苍蝇,在上课前五分钟,我便要求以《讲台上的死苍蝇》为题展开联想,要求站起来口述的同学所讲的内容、主题不能与前一位同学的雷同,这实际上也是在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于是,有的用第三人称痛斥苍蝇的丑陋,有的用第一人称讲述苍蝇的无奈,有的联想到社会上像苍蝇一类的败类,有的联想到不能安于享乐,要学会适应环境,有的联想到尊师重教……不过是短短几分钟的构思,但同学们的思维都活跃起来了,也为正式上课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5.巧用练习,借题发挥
重点中学的学生因为理科作业的负担重,加上固有的重理轻文思想的影响,常常忽视了语文。

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一道文字数学题,“竹原高一丈,末折着地,去本三尺,问竹还高几何?”(出自《九章算术》)。

我先挑了四位数学成绩出色但语文成绩一般的同学上黑板运算,结果无一人会做。

然后请四位语文成绩突出的同学上去做——全对!如果文言基础不扎实,数学学得再好也无济于事,连题目都看不懂又怎么去列式计算呢?这一题关键在于对“末”“本”“去”的理解,至于数学方面只运用到勾股定理,计算也很容易。

那些重理轻文的同学就会意识到语文基础性和工具性的作用了。

另外,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课,到图书馆阅览室看报纸杂志,做读书笔记,既能扩大知识面,又能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总之,多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提高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途经。

(二)激发外部动机
强调内部动机的作用,并不排斥适度的外部诱因的作用,这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以外从老师这一方面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情况: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任课老师的喜好程度。

理解学生、相信学生、肯定学生会让学生感到老师尊重他,他反过来必然也会尊重老师、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我教两个班,每周要改的随笔就有四百多篇,但我仍坚持篇篇认真看,针对文章内容每篇附评语,或给予鼓励,或提些建议,或给些忠告,始终以一种商量的口气与他们在纸上交谈。

当学生发现我如此认真地修改他们的文章时,他们不会不写或草草了事了。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好。

备课充分、认真,板书不管多少都力求工整,从不写错别字,准时上、下课,认真批改作业等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给学生树立榜样。

其实,从老师的言谈举止、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到老师的一个微笑、赞许以及一个象征性的纪念品,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示范作用或激励作用。

除此以外,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批评以及适度的竞赛,都是激发与维持外部动机的有效措施,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有效方法。

教学论上说,从学习的效果看,激发与维持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从人的发展看,兴趣和动机是构成人的人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形成了稳定的动机,并逐步成为他们的一种品质,那么他们将能自觉地排除干扰而坚持学习。

所以,我们仍要不断摸索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让老师和学生在轻松的教学中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郭亨杰,宋月丽主编.《心理学教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袁金华主编.《课堂教学论》.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奔牛高级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