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的税务风险点汇总(上)企业所得税
“税务风险点”大汇总
“税务风险点”大汇总一、报表层面得风险点1、税负率明确低于同地区同行业水平。
2、成本结构明显区别于同行业同类产品,比如可抵扣进项得成本明显偏高,可能被视为多转了成本。
成本、费用科目贷方发生额或红字借方发生额,一就是结转材料或完工产品成本时多结转了。
二就是存货正常盘盈冲减管理费用。
三就是本应计入以前年度得管理费用却记入本年度进行调整。
四就是其她差错更正。
3、成本结构与产品配方不符,比如有得企业发生一个产品耗用多个包装盒得低级错误,再比如,投入材料与产品没有关系。
4、成本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而又没有推出新配方产品。
5、毛利率年与年之间、月份与月份之间起伏明显,又没有合理得解释。
6、毛利率或纯利率远远高出同行,或者远远低于同行,都可能被重点检查。
7、期间费用率偏高,大部分毛利被费用“吃掉”,导致企业微利或亏损,很容易被发现隐瞒收入。
或者,期间费用明显偏低,提示可能“另外有一本账”,大量白条费用做在“另一本账”上面。
8、制造费用存在异常,比如水电费与产能不配比、外加工支出与产量不配比。
9、资产负债表结构异常,有形资产多,产值却很小,“大公司做小生意”,可能被怀疑有两本账。
10、物流费用占得比重偏高,可能被发现隐瞒了收入。
A承揽运输业务,开具了运输发票,但没有车,又转包给其它运输公司或个人运输。
就是否发球虚开?B企业支付运费,取得运费发票11%抵扣。
但油料由企业提供,取得油料增值税发票17%抵扣。
11、现金流呈负数,可能牵出“两本账”。
12、存货账实差异大,账多存少(虚库),或者存货时间太长,一直没有动用。
账实不符得原因:财产物资保管过程中发生得自然损耗;财产收发过程中由于计量或检验不准,造成多收或少收得差错;由于管理不善、制度不严造成得财产损坏、丢失、被盗;在账簿记录中发生得重记、漏记、错记;未收到货款得发出货物不在账上反映;投资、分配、抵账未在账上反映;由于有关凭证未到,形成未达账项,造成结算双方账务不符,以及发生意外灾害等。
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识别技巧
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识别技巧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然而,随着税务管理的日益完善和税法的不断修订,企业所得税风险也日益增加。
本文将介绍企业所得税的税务风险,并提供一些识别税务风险的技巧。
一、常见的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1. 征税依据不明确的风险企业所得税的征税依据是企业的税前利润。
但是,有些企业在计算税前利润时,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比如资本化支出与费用化支出的界定。
如果企业在这方面存在错误或争议,可能导致税务部门对企业征收更多的企业所得税。
2. 跨区域经营的风险跨区域经营是企业发展的一种趋势,但也带来了企业所得税的风险。
不同地区的税务政策存在差异,企业需要根据当地的政策合理规划税务筹划,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3. 关联交易的风险关联交易是指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之间进行的交易。
由于关联企业之间存在利益关系,在报税时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税务优惠。
然而,如果企业在关联交易中存在不合规或虚构的行为,可能会被税务部门认定为避税行为,从而导致企业所得税的风险。
4. 资金运作的风险企业在资金运作过程中,常常会选择一些金融手段来降低企业所得税的负担。
然而,如果企业在资金运作过程中存在虚构或违规操作,可能会被税务部门认定为避税行为,进而导致企业所得税的风险。
二、识别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的技巧1.了解税法法规企业应该加强对税法法规的学习和了解,掌握相关税收政策和法规的变化。
只有了解了税收政策的最新动态,企业才能够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避免因为对税法的不熟悉而产生税务风险。
2.注重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明确责任和权限,并进行有效的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的强化可以有效遏制企业内部的违规行为,减少税务风险。
3.合规纳税企业应该积极主动地合规纳税,遵守税法法规的规定,避免利用漏洞或违规操作来减少税负。
只有按照税法的要求进行合规纳税,才能避免税务风险。
4.及时咨询税务专家税务规定繁杂复杂,企业难以完全掌握所有的税法知识。
[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书
[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书生产加工制造业涉及的税种最常见的风险点:一、企业所得税常见涉税风险点(一)收入项目常见涉税风险点1、收入计量不准。
2、隐匿实现的收入。
3、实现收入入账不及时。
4、视同销售行为未作纳税调整。
5、销售货物的税务处理不正确。
(二)成本费用项目常见纳税风险点1、利用虚开发票或人工费等虚增成本。
2、资本性支出一次计入成本。
3、将基建、福建等部门耗用的料、工、费直接计入生成成本等以及对外投资发出的货物,直接计入成本、费用等。
4、擅自改变成本计价方法,调节利润。
5、收入和成本、费用不配比。
6、原材料计量、收入、发出和结存不正确。
7、周转材料不按规定的摊销方法核算摊销额,多计生产成本费用。
8、成本分配不正确。
9、人工费用的核算不准确。
(三)费用项目常见的风险点1、费用界限划分不清2、管理费用的列支问题3、销售费用的列支问题4、财务费用的列支问题(四)税金及附加的涉税风险1、应资本化的税金税前扣除2、将补提补缴的以前年度税金直接税前扣除3、将企业所得税额和应由个人负担的个人所得税额进行了税前扣除。
(五)损失的涉税风险1、虚列财产损失2、已作损失处理的资产,有部分或全部收回的,未作纳税调整。
3、发生的损失应审批的不审批,自作账务处理。
(六)其他业务成本的涉税风险点1、销售材料的成本结转不正确2、出租财产的成本结转不正确3、计提的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各项准备金未做纳税调整(七)营业外支出的常见涉税问题1、不符合条件或超过标准的公益救济性捐赠未作纳税调整2、违法经营的罚款、被没收财物的损失、各项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及各种赞助支出、与收入无关的支出,未作纳税调整3、非正常损失未扣除个人负担或保险公司的赔款。
(八)固定资产常见的涉税风险点1、虚增固定资产计税价值。
2、属于固定资产计税价值组成范围的支出未予资本化。
3、计提折旧范围不准确。
4、折旧计算方法及分配不准确。
5、固定资产处置所得未并入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案例解析
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案例解析1. 案例背景在现代经济运行中,企业所得税是企业在取得利润时要承担的一种税务负担。
然而,由于税法政策的复杂性以及企业操作的差异性,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也随之出现。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并提供解析和对策建议。
2. 案例一:偷逃所得税案例某X公司为避免高额的企业所得税,采取了偷逃所得税的行为。
该公司将部分销售收入以“业务招待费”、“福利费”等名义列为费用,减少了应缴的企业所得税金额。
这种偷逃所得税的行为违反了税法规定,一旦被税务机关发现,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
解析:企业所得税是根据企业实际收入和支出来计算的,企业不得通过虚构费用来逃避纳税责任。
税务机关通常具备审核企业账务的能力,对于未经合理解释的费用,很可能会进一步调查。
因此,企业应正确申报纳税并避免违法行为,以免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对策建议: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税法规定盘点销售收入和费用,确保账务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同时,企业应密切关注税法政策变化,及时学习并应用新政策,确保纳税时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3. 案例二:错误申报所得税案例某Y公司由于财务人员对税法政策不了解,误将非营业收入作为收入申报并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导致企业所得税申报存在错误。
税务机关在税务审计中发现了这一问题,要求该公司补缴漏缴的企业所得税,并加收滞纳金。
解析: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是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确定的,误将非营业收入进行申报、享受税收优惠是明显违法行为。
税务机关在税务审计中会对企业的申报情况进行核查,一旦发现错误申报,往往会进行罚款等经济处罚。
对策建议:企业应加强对税法政策的学习和理解,确保财务人员熟悉相关法律法规。
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应仔细核对各项收入和支出是否符合税法规定,并及时纠正错误申报,避免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4. 案例三:跨国企业财务管理案例某国内企业为避税,将部分利润通过内部资金调整的方式转移至一家境外子公司,以降低企业所得税负担。
税务风险点及建议
税务风险点及建议史上最全一、企业所得税一收入类1.取得手续费收入,未计入收入总额.如: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取得手续费收入.核查建议核查其他应付款科目下的“其他”、“手续费”等明细科目贷方发生额及余额,是否存在收到手续费挂往来不作收入.2.确实无法支付的款项,未计入收入总额.核查建议核查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明细科目中长期未核销余额.3.违约金收入未计入收入总额.如:没收购货方预收款.核查建议核查预收账款科目,了解往来核算单位中贷方金额长期不变动的原因.4.取得补贴收入,不符合不征税收入条件的,长期挂往来款未计入收入总额.核查建议核查其他应付款、专项应付款等科目贷方发生额,以及其相关拨付文件是否符合不征税财政性资金的相关规定.5.取得内部罚没款,长期挂往来款未计入收入总额.核查建议核查其他应付款—其他—监察部门、其他应付款—其他—纪检部门等科目贷方发生额及相关原始凭证,有无可以确认不再退还当事人的罚款或违纪款.6.用于交际应酬的礼品赠送未按规定视同销售确认收入.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核查建议核查产成品科目贷方直接对应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营业外支出等科目是否在所得税申报时视同销售确定收入.7.外购水电气用于职工福利未按规定视同销售确认收入.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核查建议核查管理费用、职工福利费等科目,审核水电气使用分配表等管理报表,是否存在用于职工福利的未确认收入.8.集团公司收取的安全生产保证基金,扣除当年实际发生的损失赔付以及返回给下属企业金额等后,余额含利息未确认收益,未并入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纳税.核查建议核查安保基金等科目,审核安保基金使用的相关文件,对计提安保基金使用后的余额应作纳税调整.9.租金收入未按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确认收入.如:土地使用权出租,跨年度取得租金收入,相关摊销已经计入成本,但是租金收益没有确认.政策依据: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条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核查建议核查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审核租赁合同,按照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10.政策性搬迁收入扣除固定资产重置、改良支出、技术改造支出和职工安置支出后的余额挂往来,未计入收入总额.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118号.核查建议核查其他业务支出或专项应付款等科目,审核搬迁合同、立项合同等搬迁过程中相关文书,对收入扣除支出后的余额进行纳税调整.二扣除类11.下属企业收到总部返回的安全生产保证基金,未冲减相关费用;返回款形成资产的,其折旧和摊销在税前重复列支,未作纳税调整.核查建议核查安保基金等科目,审核安保基金返还的相关文件,看安保基金返还及使用是否符合税法规定.12.安保基金返回款用于有税前扣除标准规定的支出,合并计算后超标准部分未做纳税调整.如用上级返还的安保基金直接发奖金或补助未计入工资薪金总额计算纳税调整;用上级返还的安保基金直接列支职工教育经费,造成实际列支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超标,超过部分未作调整.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第二条和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核查建议核查企业是否将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直接冲销上级返还的安保基金,以及其他科目下列支职工教育经费未并入应付职工薪酬—职工教育经费科目核算,其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部分是否未作纳税调整.13.计提但未实际支出的安全生产费,未调增应纳税所得额.核查建议核查其他应付款—其他—安保基金返还科目年末贷方余额是否在企业所得税申报时作纳税调整.14.应视同工资薪金的各种劳动报酬支出,未作纳税调整.一是补贴性质的劳动报酬支出,如:年终奖、岗位能手奖金、码头津贴等,未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也未合并计入工资薪金总额计算纳税调整.二是临时工、返聘离退休人员以及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所实际发生的工资薪金性费用,未合并计入工资薪金总额计算纳税调整.三是超过政府有关部门给予限定数额的工资薪金性支出未作纳税调整.核查建议核查管理费用,其他应付款等科目,审核政府发布的工资支出标准,对于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应作纳税调整.15.计提但未实际支出的福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等,以及计提但未实际拨缴的工会经费,未作纳税调整.核查建议核查其他应付款科目,审核企业在当年发生的工资、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补充养老保险在汇算清缴时的有效凭证是否能提供齐全,否则不能在税前扣除.16.支付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未作纳税调增.如:奥运会和世博会门票等.核查建议核查管理费用等科目,审核相关支出费用的合同或管理规定,有无支付与取得收入无关的费用.17.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作为企业发生费用列支,未作纳税调整.如:个人车辆消费的油费、修车费、停车费、保险费以及其他个人家庭消费发票;已出售给职工个人的住房维修费;职工参加社会上学历教育以及个人为取得学位而参加在职教育所需费用.核查建议核查企业是否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营业费用等科目中列支应由职工个人负担的个人所得税、私人车辆维修费、养路费、年检费和保险费等费用.18.列支以前年度费用,未作纳税调整.核查建议核查企业以前年度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是否在当年及以前补计或补提.19.职工福利费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未作纳税调整.如发生一些福利费性质的费用,防暑降温费、食堂费用等,未通过职工福利费科目核算,也未并入福利费总额计算纳税调整.政策依据: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核查建议核查企业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营业费用科目下其他—专项费用、差旅费用、特批开支等明细科目,是否有应作为工资薪金的津贴、补贴、奖励、加班工资等支出未在企业所得税申报时作调整.20.工会经费税前扣除凭据不合规,未作纳税调整.如用普通收款收据拨缴工会经费.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工会经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据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24号.核查建议核查企业管理费用—其他—特批费和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等科目,上缴时是否取得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21.补充养老保险费和补充医疗保险费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未作纳税调整.政策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27号.核查建议核查管理费用等科目,审核经批准的扣除标准,超过标准部分进行纳税调整.22.业务招待费用支出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未作纳税调整.如:部分企业技术开发、消防警卫、外宾接待、在建工程、特批费和奥运会专项经费中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未并入业务招待费总额计算纳税调整.核查建议核查企业是否将管理费用科目下警卫消防费、其他—专项经费、外宾接待等明细科目和销售费用科目下差旅费等明细科目以及研发支出、在建工程等科目里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在所得税申报时一并作纳税调整.23.为职工支付商业保险费税前扣除,未作纳税调整.如:为职工支付人身意外险,为高管支付商业险.核查建议核查企业是否在管理费用—其他科目和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科目下列支各种商业险,未在企业所得税申报时作纳税调整.24.赞助性支出,未作纳税调整.如:向武警支付的慰问金和补助.核查建议核查营业外支出或管理费用等科目,对赞助性质的支出,进行纳税调整.25.税收滞纳金和罚款支出,已在税前扣除,未作纳税调整.核查建议核查企业在管理费用和营业外支出等科目里支付的税收滞纳金和各种行政罚款是否在企业所得税申报时作纳税调整.26.建造、购置固定资产发生的应予资本化的利息支出,作为财务费用税前列支,未作纳税调整.核查建议核查财务费用、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科目,审核相关借款合同,用途支出,将应资本化的利息进行纳税调整.27.应予资本化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一次性列支,未作纳税调整.核查建议核查企业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是否同时符合修理支出达到取得该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以及修理后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的两个条件.28.不符合规定的劳动保护支出,未作纳税调整.核查建议根据劳动保护用品管理规定劳部发〔1996〕138号规定,劳动保护用品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或职业危害所配备的防护装备,凡以劳保为名向职工发放的现金、人人有份的生活用品和非防护装备等福利和劳动报酬支出应作纳税调整.三资产类29.资产处置所得,未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财产的处置.核查建议核查其他业务收入、其他应付款等科目,审核资产处置合同,看是否按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30.资产损失未按规定审批直接在税前申报扣除,未作纳税调整.政策依据: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2009〕088号第五条和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第五条.核查建议核查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是否经过审批或申报后在税前扣除,申报的损失是否符合税法文件规定.31.无形资产摊销年限不符合税法规定,未作纳税调整.核查建议核查企业累计摊销科目中发生摊销时间是否低于税法规定的最低摊销年限.32.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继续计提折旧,未作纳税调整.核查建议核查长期停工费用科目,结合企业财务报告,审核停工项目费用明细,对不符合税法规定的项目进行纳税调整.33.将固定资产作为低值易耗品核算,一次性列支,未作纳税调整.核查建议审查周转材料或低值易耗品等科目,将应按固定资产核算的低值易耗品,进行纳税调整.34.不征税收入形成资产折旧在税前扣除,未作纳税调整;如企业取得来源于政府有关部门的港建费补贴,按不征税收入确认,但支出所形成的资产仍然计提折旧在税前重复扣除.政策依据: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87号.核查建议核查企业取得来源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财政补助、补贴、贷款贴息和港建费分成收入等不征税财政专项资金,其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或其资产所形成的折旧、摊销是否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四税收优惠类35.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自用部分视同销售,不能享受减计收入的税收优惠,未作纳税调整.如: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回收蒸汽、可燃气,用于本企业再生产部分.政策依据: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九条、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管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185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9〕567号.核查建议核查产成品科目,审核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自用部分视同外销收入,不得享受减计收入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36.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不符合税法规定,未作纳税调整.核查建议核查研发费科目,审核研发费项目数据归集表,对不符合税法规定的项目进行纳税调整.五其他类37.新税法实施后补计2008年之前发生的收入或冲销2008年之前列支的支出,未按照当期适用税率进行核算.核查建议核查企业是否将2008年前应作收入推迟到2008年及其以后年度作收入,以及2008年及其以后年度应计费用提前至2008年之前扣除.38.总部期间费用纳税申报时全部分摊到高税率的东部地区扣除,未在适用优惠税率的西部地区摊销.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零二条规定,企业同时从事适用不同企业所得税待遇的项目的,其优惠项目应当单独计算所得,并合理分摊企业的期间费用.核查建议核查企业2008年共同负担的期间费用是否在不同税率的东、西部企业合理分摊.39.在销售费用中折扣额与销售额不在同一张发票的未作纳税调整.核查建议核查销售费用等科目,对列明折扣额的进一步审核销售发票、销售合同,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应作纳税调整.40.不合规抵扣凭证,未作纳税调整.核查建议核查企业在成本费用列支时使用白条、假发票等不符合规定的票据在税前扣除.41.吸收合并业务不适用特殊重组政策.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企业未按规定备案,不得按特殊重组进行税务处理.核查建议核查合并重组协议,对未经税务机关备案的,应进行纳税调整.42.天然气产销量差异超过合理损耗部分未确认收入.核查建议核查生产报表、销售报表、财务报表等,对于产品产销差异超过合理损耗部分,应做纳税调整.二、增值税一销项类43.将购进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未视同销售货物计算缴纳增值税.核查建议核查营业费用、营业外支出、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等科目,将自产、外购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以及将自产的货物用于职工福利或个人消费未计增值税.44.从事货物生产及销售的企业发生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六条规定之外的混合销售行为,应当缴纳增值税.核查建议核查销项税金科目,审核销售合同,对属于应征增值税的混合销售行为的计提销项税额.45.处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未计算缴纳增值税.如处置旧汽车、旧设备等.政策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旧货和旧机动车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2〕第29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注意2009年前后相关政策的变化.核查建议核查固定资产等科目,企业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未提增值税,或者将应按17%增值税税率申报,却错按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46.出售废旧货物未计算缴纳增值税.如销售自己使用过的除固定资产以外的废旧包装物、废旧材料等未按17%税率申报缴纳增值税.政策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部分货物适用增值税低税率和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9号.核查建议核查企业销售自己使用过的旧货是否按17%适用税率申报增值税,是否存在未计提增值税或错按4%征收率减半缴纳增值税.47.销售购进的水、电未计算缴纳增值税.如加油站向施工方收取的水电费和租赁房屋单独收取的水电费.核查建议核查企业通过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或红字冲销管理费用和制造费用等方式收取水电费未计提增值税.二进项类48.非油气田企业的非增值税应税劳务取得的进项不得抵扣,未作进项转出.如接受技术服务、装卸、含油污泥处理和废催化剂处理等劳务,取得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得抵扣.核查建议核查应交税金-进项税等科目,审核相关劳务合同等资料,对不属于增值税劳务范围内的其他劳务抵扣的进项税不得抵扣.49.购进材料用于不动产在建工程,不得抵扣,未作进项转出.如新建、改建、扩建、修缮、装饰加油站所购进的彩钢瓦、涂料、地砖、铝塑板、卫生洁具、墙面漆等货物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核查建议核查应交税金等科目,审核erp系统的“ps模块”在建工程核算的材料领用情况,将应作进项税转出而实际未转出的材料费进行归集.50.以建筑物或者构筑物为载体的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取得的进项不得抵扣,未作进项转出.政策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13号.核查建议核查应交税金-进项税额、固定资产等科目,审核安装合同等,对于不符合税法抵扣规定的,应作纳税调整.51.购进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不得抵扣进项,未作进项转出.如职工食堂耗用的食用油和液化气等.核查建议核查应交税金-进项税科目,有无将业务招待用食品、厨房设备、厂区公寓维修、职工食堂耗用的食用油和液化气等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购进货物抵扣增值税.审核erp系统的“pm模块”维修工单核算用于福利设施的材料领用情况,将应做进项税转出而实际未转出的材料费进行归集,不得抵扣.三其他52.适用税率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正列举了适用低税率货物,除此之外的其他货物应当区分具体情况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如:企业销售自产水蒸汽、加工水例如:冷凝水、循环水、除氧水、化学水、盐水等.核查建议核查其他业务收入,审核其他业务收入凭证,有无按照适用税率计提增值税.三、消费税对个别企业存在的下述税收风险,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税率的通知财税〔2008〕167号等消费税文件的规定作纳税调整.53.个别应征消费税产品未计提消费税.核查建议核查应交税金-消费税等科目,审核“报表系统”中的“BLBH”等专项报表,查看是否有应征消费税产品未计提消费税的情况.54.石脑油对外销售,未取得石脑油免税证明单应计提未计提消费税.核查建议核查应交税金-消费税等科目,审核“石脑油证明单”核销情况,对不符合政策的外售石脑油征收消费税.55.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用于职工福利、作为燃料耗用或生产非应税消费品等其他方面,没有计算缴纳消费税.核查建议核查应交税金-消费税等科目,审核“报表系统”中的“BLBH ”专项报表及装置投入产出报表,结合生产物料移送情况,对应征消费税的成品油征收消费税.56.部分产品改变名称后应计提未计提消费税.核查建议核查应交税金-消费税等科目,审核企业提供的未征消费税产品合格证、化验单与应税消费品的合格证、化验单进行比较,查询erp系统“sq01”发票模块,对比争议产品与应税产品的价格、归集物料组、货物流向等信息,进一步约谈企业生产技术人员和报表管理人员,对产品特征属成品油范畴的产品征收消费税.57.消费税成品油子税目和税率适用错误.核查建议核查应交税金-消费税等科目,审核企业提供的产品合格证、化验单,查询erp系统“sq01”发票模块,对比产品价格,约谈企业生产技术人员,对应税产品应属成品油种类进行界定,按照适用税率征收消费税.四、营业税58.股份公司将自有资金不含下属分、子公司提供给成员企业使用收取的利息,未申报缴纳营业税.政策依据:营业税问题解答之一国税函〔1995〕156号第十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核查建议核查内部往来、上级拨款、内部存款、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收入等明细账发生额,查看此项收入是否缴纳营业税59.取得代扣代缴、代收代缴、委托代征税款手续费收入,未计算缴纳营业税.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的通知国税发〔1993〕149号.核查建议从银行存款、现金、营业外收入等明细账入手,查看手续费收入是否缴纳营业税.60.提供营业税应税劳务收取的延期付款利息,未计算缴纳营业税.核查建议核查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等明细账,查看企业提供营业税劳务时,向接受劳务方另外收取手续费、延期付款利息、补贴、基金等价外费是否缴纳营业税.五、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61.缴纳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的同时未计算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核查建议核查企业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金额与适用税率计算后是否与缴纳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相匹配.六、印花税62.企业以订单、要货单等确立供需关系、明确供需各方责任、据以供货和结算的业务凭证,未按规定贴花.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及其细则、国家税务局关于各种要货单据征收印花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0〕994号和国家税务局关于印花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1〕155号.核查建议逐项翻阅订单、要货单等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根据所载金额计算应缴纳印花税,与已缴纳印花税比对,查看是否足额缴纳印花税.七、个人所得税63.单位和个人缴纳的补充医疗保险金、补充养老保险费,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政策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0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单位为员工支付有关保险缴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5〕318号.核查建议逐项核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所属各明细账,查看有无缴付补充医疗保险、补充养老保险等;再进一步翻阅凭证查看在缴付补充医疗保险、补充养老保险时是否并入。
会计核算中易产生的税务风险有哪些
会计核算中易产生的税务风险有哪些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中,会计核算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准确、规范的会计核算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清晰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还对于依法纳税、防范税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的会计核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容易产生一些税务风险,给企业带来潜在的经济损失和法律责任。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会计核算中容易产生的税务风险。
一、收入确认方面的税务风险1、延迟确认收入企业为了调节利润或者其他目的,可能会延迟确认收入。
例如,在货物已经发出、服务已经提供,但相关款项尚未收到的情况下,不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收入,从而导致少申报纳税。
这种行为一旦被税务机关查处,企业将面临补税、滞纳金和罚款的风险。
2、提前确认收入与延迟确认收入相反,有些企业可能会提前确认收入。
比如,在销售合同尚未完全履行、风险和报酬尚未完全转移的情况下,就过早地确认收入。
这同样会导致税务申报不准确,引发税务风险。
3、收入确认金额不准确在确认收入时,没有正确计算收入金额,如未扣除折扣、折让、销售退回等因素,或者将不属于收入的款项计入收入,都会导致税务申报的错误。
二、成本费用核算方面的税务风险1、成本核算方法不正确企业在选择成本核算方法时,如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等,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财务状况进行合理选择,并在一个会计年度内保持一致。
如果随意变更成本核算方法,可能导致成本计算不准确,影响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和申报。
2、费用列支不规范有些企业将与生产经营无关的费用列入成本费用,如个人消费支出、罚款、滞纳金等。
或者将应当资本化的支出,如固定资产的购置、研发费用等,直接在当期费用中列支,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引发税务风险。
3、虚增成本费用为了减少纳税,一些企业通过虚构业务、开具虚假发票等手段虚增成本费用。
这种行为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一旦被发现,企业将面临严厉的处罚。
三、资产核算方面的税务风险1、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不准确企业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未按照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进行计提,或者未对固定资产的残值进行合理估计,都会导致折旧计提不准确,影响企业所得税的计算。
企业所得税的税务风险防范措施
企业所得税的税务风险防范措施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其实际利润支付给国家的一种税金。
对于企业而言,正确理解并合法遵守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企业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范税务风险,确保自身的合规运营。
本文将就企业所得税的税务风险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一、加强税务政策了解与沟通企业所得税法律法规繁杂,政策频繁调整,企业需要不断关注相关政策的变动。
加强对税法的了解和学习,及时掌握最新的税务政策动态,能够帮助企业及时调整税务筹划,合理避税。
此外,积极与税务机关建立沟通渠道,及时了解税务管理的具体要求,避免因为信息不畅通而导致的税务风险。
二、建立健全的会计与税务档案管理制度良好的会计与税务档案管理制度是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基础。
企业应该建立规范的会计凭证和账簿管理,做到账务清晰、记录准确。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税务档案管理制度,确保税收依法征收征管,纳税申报与实际交纳一致,有利于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降低税务风险。
三、内部控制的加强内部控制是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
企业应加强财务、税务、审计等内控岗位职责的划分,确保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履行职责,减少管理漏洞。
同时,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包括明确的内控流程、操作规范、监控机制等,全面落实内部控制要求,有效降低税务违法违规风险。
四、定期进行税务风险评估和内部审计企业应建立定期的税务风险评估和内部审计机制,及时发现并纠正税务风险问题。
税务风险评估要全面细致,重点关注企业在税收筹划、税务申报、税务合规等方面的潜在风险。
内部审计要定期开展,对企业的财务和税务管理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税务政策的合规落实。
五、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税务优惠政策是国家为了鼓励企业创新和发展而提供的。
企业要认真了解并合理利用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税收负担,提高经济效益。
但企业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时也需要严格遵循相关规定,避免因为滥用优惠政策而引发的税务风险。
所得税申报需要注意哪些风险
所得税申报需要注意哪些风险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中,所得税申报是企业和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重要事务。
然而,这一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风险,如果不加以重视和防范,可能会给申报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所得税申报中需要注意的那些风险。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准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是至关重要的。
这就需要对各类收入和扣除项目有清晰的了解和准确的核算。
在计算收入时,要确保所有应计入的收入都被包含在内,不能遗漏。
比如,对于企业来说,除了主营业务收入,还可能有投资收益、资产处置收益等;对于个人来说,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都属于应纳税所得。
同时,在扣除项目方面,也要严格按照税法规定进行,不能随意扩大扣除范围或提高扣除标准。
例如,企业的成本费用支出,必须有合法有效的凭证作为依据;个人的专项附加扣除,要符合相关条件和规定。
如果计算错误,导致应纳税所得额不准确,不仅可能会少缴税款,引发税务处罚,还可能会多缴税款,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其次,申报时间也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点。
无论是企业所得税还是个人所得税,都有明确的申报期限。
如果错过了申报期限,将会面临滞纳金和罚款的风险。
对于企业来说,通常是按季度预缴,年度汇算清缴;对于个人来说,如果是综合所得,一般在次年的 3 月 1日至 6 月 30 日进行汇算清缴。
因此,申报者一定要牢记申报时间,提前做好准备,按时完成申报。
再者,税务政策的变化也是一个潜在的风险。
税收政策会根据国家的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需要进行调整和更新。
如果申报者不及时了解最新的政策法规,就可能在申报过程中出现错误。
比如,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扣除标准的变化等,如果没有及时掌握并应用到申报中,可能会导致多缴或少缴税款。
因此,建议申报者关注税务部门的官方网站、公众号等渠道,及时获取最新的税收政策信息。
另外,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也是不容忽视的风险。
在申报所得税时,需要提供一系列的资料和凭证,如财务报表、发票、合同等。
企业所得税的税务风险分析与防范
企业所得税的税务风险分析与防范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根据其年度利润额支付给国家的税款。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逐渐凸显,企业需要对税务风险进行准确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维护企业利益并遵守法律法规。
本文将就企业所得税的税务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一、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分析1.存在的主要风险(1)偷逃税款风险:企业可能会采取各种手段和合法或非法手段来降低应纳税额,如虚报利润、转移定价、偷漏税等,从而减少纳税义务。
(2)税收政策调整风险:国家税收政策可能随时进行调整,企业需随时关注并适应新政策,以避免因政策变动而导致的风险。
(3)税务审查风险:税务机关对企业所得税的核查和审查工作可能随时展开,如果企业在纳税申报中存在问题,将面临罚款和利息的风险。
2.风险对企业的影响(1)财务风险:企业通过偷逃税款等手段降低应纳税额,虽然短期内能够减少税款支出,但长期来看,财务影响会日益累积,给企业经营带来不确定性。
(2)声誉风险:一旦企业被曝光存在偷逃税款等不当行为,将对企业的声誉产生巨大负面影响,可能导致客户流失和合作伙伴关系破裂。
(3)法律风险:企业在避税过程中触犯相关税法,将面临法律风险,不仅需要承担罚款和利息,还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二、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的防范措施1.加强内部税务管理(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企业税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包括税务合规制度、纳税申报管理制度等。
(2)完善会计核算: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确保利润和税款申报的准确性,避免虚报利润等问题。
(3)加强内部审计: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及时查找和纠正税务风险存在的问题,确保税务合规及时发现和解决。
2.关注税收政策变动(1)建立税务政策监测机制: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税务政策监测机制,及时关注并了解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动,以便及时调整企业的税务筹划和管理。
(2)与税务机关建立良好关系:建立和税务机关的良好合作关系,及时沟通和了解税务政策,减少因政策调整而导致的税务风险。
税务风险有哪些
【tips】本税法知识是由梁志飞老师精心收编整理!
税务风险有哪些
对于跨地区经营企业而言,汇总纳税是汇总企业面临的一个普遍难题。
这一征收方式实际操作过程复杂,汇总方式多样,不确定因素增多,企业也由此面临更大的税务风险。
本文列举十条汇总纳税过程中企业应当着重关注的问题,为企业在这一特定纳税方式下正确应对提供参考。
风险一:分支机构未按税款分配数额预缴所得税,造成少缴税款对其处罚
《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第八条明确,总机构应将本期企业应纳所得税额的50%部分,在每月或季度终了后15日内就地申报预缴。
总机构应将本期企业应纳所得税额的另外50%部分,按照各分支机构应分摊的比例,在各分支机构之间进行分摊,并及时通知到各分支机构;各分支机构应在每月或季度终了之日起15日内,就其分摊的所得税额就地申报预缴。
分支机构未按税款分配数额预缴所得税造成少缴税款的,主管税务机关应按照《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对其处罚,并将处罚结果通知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
风险二:未按规定报送分支机构所得税分配表,主管税务机关予以处罚
《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要求,分支机构未按规定报送经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受理的汇总纳税企业分支机构所得税分配表,分支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责成该分支机构在申报期内报送,同时提请总机构所在地。
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案例分析与应对
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案例分析与应对近年来,随着我国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转型升级,企业所得税已成为企业经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复杂的税收政策和不断变化的法规,企业所得税往往伴随着诸多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通过分析具体的税务风险案例,探讨企业所得税风险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一、案例分析某集团公司是一家大型制造企业,其主营业务包括生产和销售多种产品。
由于该企业规模庞大,业务复杂,税务管理难度较大。
1. 税收申报失误在一次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中,该企业的财务人员不小心填写了错误的数据,导致所填申报表中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与实际情况不符。
结果,税务机关对该企业进行了税务调查,并要求其进行补缴税款和缴纳滞纳金。
2. 跨境交易税务风险该企业与海外企业开展了跨境交易,但在税务合规方面存在问题。
税务机关对其跨境交易进行了审查,并发现企业所得税申报不准确,以及未按规定申报涉及交易的税务信息。
结果,该企业被征收了高额的罚款。
二、税务风险原因分析1. 不了解税收政策第一起案例中,企业财务人员对企业所得税的政策和申报要求不够了解,导致填写错误的申报表。
缺乏对税收政策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容易造成申报失误,从而引发风险。
2. 内部控制不完善以上两起案例中,在税务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内部控制问题。
缺乏严格的内部审计机制和制度,使得企业在税务风险防控方面存在漏洞。
此外,过于依赖个别财务人员的能力,也容易引发风险。
3. 跨境交易风险管理不当因为跨境交易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税收政策,对于企业而言,要了解不同国家间的税收减免政策、税务纳税义务以及争议解决机制。
诸如此类的信息调查和整理是复杂而且耗时的,企业往往难以做到全面了解,这就给企业合规准则的确立和执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三、应对措施1. 加强税务政策学习和培训企业应加强对税收政策的学习和培训,确保财务人员对企业所得税的政策和申报要求有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同时,定期组织税务专项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税务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税务风险提示
税务风险提示一、背景介绍税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纳税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和挑战。
税务风险的存在可能导致企业面临罚款、税务调查、声誉损失等不利后果。
为了匡助企业降低税务风险,本文将提供一些常见的税务风险提示和应对策略。
二、常见税务风险及应对策略1. 偷漏税风险偷漏税是指企业故意或者疏忽不缴纳应纳税款的行为。
为避免偷漏税风险,企业应确保准确计算纳税义务,及时申报纳税,并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税务合规管理。
2. 虚假发票风险虚假发票是指企业购买或者销售商品时,存在伪造或者虚构发票的行为。
企业应加强对供应商和客户的审查,确保发票真实有效。
同时,建立严格的发票管理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虚假发票问题。
3. 跨境交易风险跨境交易涉及不同国家或者地区的税收法规和政策差异,企业在此过程中可能面临税务风险。
为降低跨境交易风险,企业应了解相关国家或者地区的税务法规,遵守相关规定,合理规划跨境交易结构,确保合规运作。
4. 税务争议风险税务争议是指企业与税务机关在纳税事项上存在分歧,可能导致纳税争议的产生。
为应对税务争议风险,企业应及时了解税务政策和法规变化,保留相关纳税记录和凭证,并与税务机关保持良好沟通,积极配合解决争议。
5. 跨区域经营风险企业在不同地区经营可能面临不同的税收政策和法规,导致税务风险的增加。
为降低跨区域经营风险,企业应深入了解各地税收政策,建立合理的税务筹画方案,确保合规经营。
6. 税务合规风险税务合规是指企业按照税收法规和政策要求,履行纳税义务的过程。
为降低税务合规风险,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税务合规制度,加强内部培训,确保员工了解税务法规和政策,及时申报纳税。
三、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有效管理税务风险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合理的税务风险管理可以匡助企业降低税务成本、提高税务效益,避免不必要的罚款和损失。
同时,良好的税务合规和风险管理也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结论税务风险是企业在纳税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挑战,但通过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企业可以有效降低税务风险。
史上最全的税务风险点汇总企业所得税
史上最全的税务风险点汇总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是企业纳税的一项重要税种,也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的重点。
税务风险点是指可能导致企业被税务机关认定存在违法行为或纳税不规范的问题的具体情形。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总结企业所得税的税务风险点。
一、税务申报与核定风险:1.申报数据真实性风险:申报数据如虚报、瞒报企业利润等,可能导致企业被税务机关认定存在违法行为。
2.核定调整风险:税务机关可能对企业的所得核定进行调整,如调整资产负债表,从而影响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和缴纳。
二、税务会计与核算风险:1.管理费用的支出风险:企业在计算所得税时,可能将不符合规定的费用计入管理费用,从而减少所得税的缴纳额。
2.流转税的抵免风险:企业在计算所得税时,可能错误的将流转税计入当期费用中,从而减少所得税的缴纳额。
3.折旧费用的核算风险:企业在计算所得税时,可能将不符合规定的折旧费用计入当期费用中,从而减少所得税的缴纳额。
三、税前调整与处理风险:1.企业合并、分立、兼并风险:企业进行合并、分立、兼并等重大交易时,税务机关可能对企业的所得核定进行调整。
2.股权转让风险:企业进行股权转让时,可能会导致对应利润的计税时点产生争议。
3.非居民企业所得税风险:企业与非居民企业存在关联交易时,税务机关可能会对其交易价格进行调整,从而影响所得税的计算。
四、税务检查与稽查风险:1.不正常损失风险:企业在计算所得税时,若无法提供充分的凭证,可能导致不正常损失的扣除被税务机关质疑。
2.难以解释的余额风险:企业在进行所得税申报时,如果存在无法解释的账户余额,可能会被税务机关认定存在问题。
3.跨地区税务管辖风险:企业若在不同地区开展业务,可能需要面对多个税务机关的纳税要求,增加了纳税的复杂性。
企业纳税筹划中的风险问题及措施
企业纳税筹划中的风险问题及措施企业纳税筹划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财务成本以及经营状况,还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生存。
在进行纳税筹划时,企业也会面临各种风险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应对。
本文将就企业纳税筹划中的风险问题及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纳税筹划中的风险问题1.法律风险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需要根据相关的税法法规来进行操作,一旦在筹划中存在偏离法律规定的操作,就容易面临法律风险。
企业可能通过关联方交易来调节利润分配,但若这些交易并不符合关联交易的公平原则,就会面临税务管理部门的审查和处罚。
2.政策风险税收政策是时常变化的,企业在纳税筹划时需要考虑政策变化可能带来的风险。
政策的不确定性会给企业的筹划和决策带来很大影响,也容易导致企业在筹划中产生偏差,从而导致不良后果。
3.业务风险企业的业务活动对于税务筹划也应当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但在业务运营中的不确定性也容易给企业的纳税筹划带来风险。
企业的业务模式发生变化,新业务的纳税筹划可能与过去不同,若企业未及时调整纳税筹划,就可能面临税务调查和税务争议。
4.风险管理不到位在进行纳税筹划时,企业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各类风险因素,或者对筹划过程进行不完善的风险管理,就容易导致筹划操作的失误,甚至可能会引发税务风险。
1.加强法律意识和合规经营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必须要加强对税法法规的学习和了解,确保纳税筹划的合规性。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全面的税收管理,杜绝偏离法律法规的操作。
2.及时调整筹划方案纳税筹划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随着税收政策的变化和企业自身业务的发展变化,企业需要及时调整筹划方案,确保符合实际情况和政策要求。
3.风险评估和管理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评估和管理机制,对筹划方案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提前预防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
4.合理纳税筹划企业应当在合规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通过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降低纳税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史上最全的税务风险点汇总
史上最全的税务风险点汇总税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纳税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法律和税务政策的风险。
税务风险点通常包括税收合规性、税务优惠政策的适用、税务健全性和合理性、税务管理和纳税申报的合理性等方面。
下面是史上最全的税务风险点的汇总。
一、税收合规性:1.完整性风险:纳税人未能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报送完整的纳税申报信息,如漏报、错报、迟报或不报等。
2.准确性风险:纳税人提供的纳税申报信息存在虚假、不准确、误导等情况。
3.审计风险:企业可能面临税务机关的审计,包括日常审计、专项审计和跨税种审计等。
4.执法风险:企业可能因违反税法规定而面临税务机关的处罚和法律风险。
二、税务优惠政策的适用:1.优惠政策适用风险:企业可能因为未及时了解新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或不符合政策条件而无法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
2.优惠政策变化风险:税收优惠政策可能随着国家和地方政策的调整而发生变化,企业需要及时了解最新政策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税务健全性和合理性:1.合理避税风险:企业可能通过合法的税务筹划手段减少纳税负担,但如果在实际操作中违反了税收法律的规定,就会面临避税负面影响和风险。
2.利润调整风险:企业可能因为利润调整不合理而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偷税漏税行为,从而面临罚款和税务风险。
四、税务管理和纳税申报的合理性:1.内部控制不合理风险:企业可能因为内部控制不完善或操作不规范而导致纳税申报信息的准确性和合规性出现问题。
2.信息系统风险:企业可能因为信息系统的错误或漏洞而导致纳税申报信息的错误或丢失,从而面临税务风险。
3.征管信息逾期风险:企业可能因为未及时提供或更新征管信息而面临税务机关的处罚。
五、跨国税务:1.对外支付税务合规性风险:企业在与境外企业发生贸易往来时,可能因为未能按照税务规定进行足额代扣代缴税款而面临纳税风险。
2.特许权使用费等跨国税收风险:企业可能因为特许权使用费等跨国税收问题而面临跨国税务风险。
以上仅为税务风险点的一部分,实际上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税务风险点,包括税收争议解决、税法修订的风险、税务爬坡式递进等。
所得税申报需要注意哪些风险
所得税申报需要注意哪些风险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中,所得税申报是企业和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重要事务。
然而,这一过程并非简单的填表和提交,其中蕴含着诸多潜在的风险,如果不加以注意,可能会给申报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经济损失。
首先,要明确的是申报信息的准确性。
这是所得税申报的基石,任何错误或遗漏都可能引发风险。
比如,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如果对收入的统计不准确,少报了收入,那一旦被税务机关查处,不仅要补缴税款,还可能面临罚款和滞纳金。
同样,如果多报了成本费用,减少了应纳税所得额,也属于违规行为。
对于企业来说,收入的确认时间和方式至关重要。
有些企业可能为了短期的利益,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以达到调节利润和税负的目的。
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因为税务机关有着严格的收入确认规定和审查机制。
在成本费用方面,企业需要确保其列支的成本费用真实、合法且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关。
例如,虚构的成本发票、与业务无关的费用支出等,都不能在税前扣除。
有些企业为了增加成本,可能会购买虚假发票,这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一旦被发现,将面临严厉的处罚。
个人所得税申报也同样需要注意信息的准确性。
比如,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都要如实申报。
如果存在兼职收入、投资收益等未申报的情况,也可能会引发税务问题。
其次,税收政策的变化是一个需要密切关注的风险点。
税收政策并非一成不变,国家会根据经济形势和政策导向进行调整。
如果申报者不及时了解最新的税收政策,可能会导致申报错误。
例如,某项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申报者仍按照原来的标准进行申报,就可能无法享受应有的优惠,甚至被认定为违规申报。
另外,不同地区的税收政策也可能存在差异。
企业在跨地区经营时,要特别注意各地税收政策的不同之处,以免因政策理解偏差而产生风险。
再者,申报期限的遵守也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得税申报。
逾期申报不仅会影响纳税信用,还可能面临罚款。
【汇缴关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中常见的7个涉税风险
【汇缴关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中常见的7个涉税风险2018-02-08又到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时间了,今年是《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以来的第十个汇算清缴期。
十年里,汇算清缴中有些错误纳税人年年都犯。
今天小编帮各位纳税人梳理一下,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中容易出现错误(本文所列举申报表为2017年版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报表)。
一、小型微利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风险(一)企业基础信息填报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23号第二条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在预缴和年度汇算清缴企业所得税时,通过填写纳税申报表相关内容即可享受减半征收政策,无需进行专项备案。
因此,对于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必须通过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企业基础信息表》(A000000)102所属行业明细代码、103资产总额(万元)、104从业人数、105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的填写进行优惠申报备案。
而且必须填报正确,否则无法享受税收优惠。
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是指:小型微利企业判断标准 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 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5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
从业人数,包括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指标,应按企业全年的季度平均值确定:年度中间开业或者终止经营活动的,以其实际经营期作为一个纳税年度确定相关指标。
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5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在汇算清缴,我们发现不少纳税人在填写《企业基础信息表》(A000000)103资产总额(万元)这一项数据容易出现错误,纳税人以“元”为单位填列资产总额的情况时有发生,一旦纳税人按“元”为单位填列资产总额,则103资产总额这项指标就会超过小型微利企业的标准,从而无法享受税收优惠。
还有一种常见的错误情形,不少纳税人在填写资产总额指标时,直接以资产负债表日的数值填列,而文件规定资产总额指标应按企业全年的季度平均值确定,企业应按规定填写,否则可能存在无法享受税收优惠的风险。
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案例剖析
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案例剖析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国家税收监管力度的加强,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许多企业由于疏于税务合规管理,导致面临巨额的税务风险。
本文以某公司为例,剖析其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案例,提供经验教训和对策建议,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税务风险。
二、案例分析某公司是一家中小型制造业企业,主营业务是生产和销售塑料制品。
近年来,该公司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由于缺乏税务合规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在纳税申报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税务风险逐渐积累。
1. 销售收入虚增该公司在销售过程中存在虚增销售收入的情况。
为了减少应纳税额,公司负责人在合同中虚构客户订单,增加销售收入金额。
这种行为导致公司所得税申报的销售收入明显高于实际销售业务,存在严重的风险。
2. 成本支出减少为了减少所得税负担,该公司在成本申报上存在减少成本支出的情况。
负责人利用虚假发票、假冒交易等手段,将实际成本支出减少,从而减少公司所得税的计算基数。
这种行为严重违反税务法规,存在严重的法律风险。
3. 违规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某公司未正确理解和使用税收优惠政策,导致未能享受应有的税收减免。
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公司未能及时申请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导致缴纳了本可以免缴的税款,增加了公司的税务成本。
三、风险教训以上案例揭示了某公司在税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企业应引起高度重视。
以下是从该案例中汲取的经验教训:1. 加强税务合规管理企业应加强税务合规管理,确保纳税申报和财务会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企业应设立健全的税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税收风险防控,确保公司遵守相关税务法规。
2.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完整、准确。
应加强对销售收入和成本支出的核查,杜绝虚构订单和虚假发票等行为,有效防止税务风险的发生。
3. 深入了解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应深入了解税收优惠政策,确保合理享受税收减免。
特别是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等行业,应及时申请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减少税务负担,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风险提示
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风险提示1、企业所得税—经营业务收入风险描述:收入不具备真实性、完整性。
如:各种主营业务中以低于正常批发价的价格销售货物、提供劳务的关联交易行为;将已实现的收入长期挂往来帐或干脆置于帐外而未确认收入;采取预收款方式销售货物未按税法规定的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
重点核查:销售货物、提供劳务的计税价格是否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其他业务中变卖、报废、处理固定资产、周转材料残值等(如:处置废旧包装箱收入)迟计或未计收入;以及是否存在分期和预收销售方式而不按规定确认收入等问题。
稽查方法:查看内部考核办法及相关考核数据,以及销售合同、销售凭据、银行对账单、现金日记账、仓库实物账等相关资料,结合“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及往来科目进行比对分析和抽查,核查是否及时、足额确认应税收入。
检查科目:往来科目及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固定资产清理、原材料、库存商品、银行存款、现金等。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四条、二十三条;2、企业所得税-其他收入风险描述:未将企业取得的罚款、滞纳金、参加财产、运输保险取得的的无赔款优待、无法支付的长期应付款项、收回以前年度已核销的坏帐损失,固定资产盘盈收入,教育费附加返还,以及在“资本公积金”中反映的债务重组收益、接受捐赠资产及根据税收规定应在当期确认的其他收入列入收入总额。
重点核查:核查是否存在上述情形而未记收入的情况。
如:核查“坏账准备、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以及企业辅助台帐,确认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核查“营业外收入"科目,结合质保金等长期未付的应付账款情况,确认企业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是否按税法规定确认当期收入。
检查科目:往来科目及营业外收入、坏账损失、资本公积等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3号)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七条3、企业所得税-租金收入风险描述:企业提供无形资产、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包装物的使用权取得的租金收入,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及金额全额确认收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上最全的税务风险点汇总(上)企业所得税在对部分企业开展税收风险状况管理的税收实践中,梳理其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和纳税申报等实际业务,对企业风险管理的效果和效率进行评价,下面核实确认了9大类67个税务风险点,其中企业所得税风险点42个、增值税风险点10个、消费税风险点5个、营业税风险点3个、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风险点1个、印花税风险点1个、个人所得税风险点3个、房产税风险点1个和土地使用税风险点1个。
具体风险点按税种归类如下:【企业所得税】(一)收入类1.取得手续费收入,未计入收入总额。
如: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取得手续费收入。
【核查建议】核查其他应付款科目下的“其他”、“手续费”等明细科目贷方发生额及余额,是否存在收到手续费挂往来不作收入。
2.确实无法支付的款项,未计入收入总额。
【核查建议】核查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明细科目中长期未核销余额。
3.违约金收入未计入收入总额。
如:没收购货方预收款。
【核查建议】核查预收账款科目,了解往来核算单位中贷方金额长期不变动的原因。
4.取得补贴收入,不符合不征税收入条件的,长期挂往来款未计入收入总额。
【核查建议】核查其他应付款、专项应付款等科目贷方发生额,以及其相关拨付文件是否符合不征税财政性资金的相关规定。
5.取得内部罚没款,长期挂往来款未计入收入总额。
【核查建议】核查其他应付款—其他—监察部门、其他应付款—其他—纪检部门等科目贷方发生额及相关原始凭证,有无可以确认不再退还当事人的罚款或违纪款。
6.用于交际应酬的礼品赠送未按规定视同销售确认收入。
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
【核查建议】核查产成品科目贷方直接对应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营业外支出等科目是否在所得税申报时视同销售确定收入。
7.外购水电气用于职工福利未按规定视同销售确认收入。
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
【核查建议】核查管理费用、职工福利费等科目,审核水电气使用分配表等管理报表,是否存在用于职工福利的未确认收入。
8.集团公司收取的安全生产保证基金,扣除当年实际发生的损失赔付以及返回给下属企业金额等后,余额(含利息)未确认收益,未并入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纳税。
【核查建议】核查安保基金等科目,审核安保基金使用的相关文件,对计提安保基金使用后的余额应作纳税调整。
9.租金收入未按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确认收入。
如:土地使用权出租,跨年度取得租金收入,相关摊销已经计入成本,但是租金收益没有确认。
政策依据: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条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
【核查建议】核查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审核租赁合同,按照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
10.政策性搬迁收入扣除固定资产重置、改良支出、技术改造支出和职工安置支出后的余额挂往来,未计入收入总额。
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118号)。
【核查建议】核查其他业务支出或专项应付款等科目,审核搬迁合同、立项合同等搬迁过程中相关文书,对收入扣除支出后的余额进行纳税调整。
(二)扣除类11.下属企业收到总部返回的安全生产保证基金,未冲减相关费用;返回款形成资产的,其折旧和摊销在税前重复列支,未作纳税调整。
【核查建议】核查安保基金等科目,审核安保基金返还的相关文件,看安保基金返还及使用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12.安保基金返回款用于有税前扣除标准规定的支出,合并计算后超标准部分未做纳税调整。
如用上级返还的安保基金直接发奖金或补助未计入工资薪金总额计算纳税调整;用上级返还的安保基金直接列支职工教育经费,造成实际列支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超标,超过部分未作调整。
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第二条和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
【核查建议】核查企业是否将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直接冲销上级返还的安保基金,以及其他科目下列支职工教育经费未并入应付职工薪酬—职工教育经费科目核算,其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部分是否未作纳税调整。
13.计提但未实际支出的安全生产费,未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核查建议】核查其他应付款—其他—安保基金返还科目年末贷方余额是否在企业所得税申报时作纳税调整。
14.应视同工资薪金的各种劳动报酬支出,未作纳税调整。
一是补贴性质的劳动报酬支出,如:年终奖、岗位能手奖金、码头津贴等,未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也未合并计入工资薪金总额计算纳税调整。
二是临时工、返聘离退休人员以及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所实际发生的工资薪金性费用,未合并计入工资薪金总额计算纳税调整。
三是超过政府有关部门给予限定数额的工资薪金性支出未作纳税调整。
【核查建议】核查管理费用,其他应付款等科目,审核政府发布的工资支出标准,对于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应作纳税调整。
15.计提但未实际支出的福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等,以及计提但未实际拨缴的工会经费,未作纳税调整。
【核查建议】核查其他应付款科目,审核企业在当年发生的工资、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补充养老保险在汇算清缴时的有效凭证是否能提供齐全,否则不能在税前扣除。
16.支付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未作纳税调增。
如:奥运会和世博会门票等。
【核查建议】核查管理费用等科目,审核相关支出费用的合同或管理规定,有无支付与取得收入无关的费用。
17.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作为企业发生费用列支,未作纳税调整。
如:个人车辆消费的油费、修车费、停车费、保险费以及其他个人家庭消费发票;已出售给职工个人的住房维修费;职工参加社会上学历教育以及个人为取得学位而参加在职教育所需费用。
【核查建议】核查企业是否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营业费用等科目中列支应由职工个人负担的个人所得税、私人车辆维修费、养路费、年检费和保险费等费用。
18.列支以前年度费用,未作纳税调整。
【核查建议】核查企业以前年度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是否在当年及以前补计或补提。
19.职工福利费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未作纳税调整。
如发生一些福利费性质的费用,防暑降温费、食堂费用等,未通过职工福利费科目核算,也未并入福利费总额计算纳税调整。
政策依据: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
【核查建议】核查企业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营业费用科目下其他—专项费用、差旅费用、特批开支等明细科目,是否有应作为工资薪金的津贴、补贴、奖励、加班工资等支出未在企业所得税申报时作调整。
20.工会经费税前扣除凭据不合规,未作纳税调整。
如用普通收款收据拨缴工会经费。
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工会经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据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24号)。
【核查建议】核查企业管理费用—其他—特批费和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等科目,上缴时是否取得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
21.补充养老保险费和补充医疗保险费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未作纳税调整。
政策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27号)。
【核查建议】核查管理费用等科目,审核经批准的扣除标准,超过标准部分进行纳税调整。
22.业务招待费用支出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未作纳税调整。
如:部分企业技术开发、消防警卫、外宾接待、在建工程、特批费和奥运会专项经费中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未并入业务招待费总额计算纳税调整。
【核查建议】核查企业是否将管理费用科目下警卫消防费、其他—专项经费、外宾接待等明细科目和销售费用科目下差旅费等明细科目以及研发支出、在建工程等科目里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在所得税申报时一并作纳税调整。
23.为职工支付商业保险费税前扣除,未作纳税调整。
如:为职工支付人身意外险,为高管支付商业险。
【核查建议】核查企业是否在管理费用—其他科目和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科目下列支各种商业险,未在企业所得税申报时作纳税调整。
24.赞助性支出,未作纳税调整。
如:向武警支付的慰问金和补助。
【核查建议】核查营业外支出或管理费用等科目,对赞助性质的支出,进行纳税调整。
25.税收滞纳金和罚款支出,已在税前扣除,未作纳税调整。
【核查建议】核查企业在管理费用和营业外支出等科目里支付的税收滞纳金和各种行政罚款是否在企业所得税申报时作纳税调整。
26.建造、购置固定资产发生的应予资本化的利息支出,作为财务费用税前列支,未作纳税调整。
【核查建议】核查财务费用、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科目,审核相关借款合同,用途支出,将应资本化的利息进行纳税调整。
27.应予资本化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一次性列支,未作纳税调整。
【核查建议】核查企业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是否同时符合修理支出达到取得该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以及修理后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的两个条件。
28.不符合规定的劳动保护支出,未作纳税调整。
【核查建议】根据《劳动保护用品管理规定》(劳部发〔1996〕138号)规定,劳动保护用品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或职业危害所配备的防护装备,凡以劳保为名向职工发放的现金、人人有份的生活用品和非防护装备等福利和劳动报酬支出应作纳税调整。
(三)资产类29.资产处置所得,未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财产的处置。
【核查建议】核查其他业务收入、其他应付款等科目,审核资产处置合同,看是否按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
30.资产损失未按规定审批直接在税前申报扣除,未作纳税调整。
政策依据:《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2009〕088号)第五条和《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第五条。
【核查建议】核查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是否经过审批或申报后在税前扣除,申报的损失是否符合税法文件规定。
31.无形资产摊销年限不符合税法规定,未作纳税调整。
【核查建议】核查企业累计摊销科目中发生摊销时间是否低于税法规定的最低摊销年限。
32.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继续计提折旧,未作纳税调整。
【核查建议】核查长期停工费用科目,结合企业财务报告,审核停工项目费用明细,对不符合税法规定的项目进行纳税调整。
33.将固定资产作为低值易耗品核算,一次性列支,未作纳税调整。
【核查建议】审查周转材料或低值易耗品等科目,将应按固定资产核算的低值易耗品,进行纳税调整。
34.不征税收入形成资产折旧在税前扣除,未作纳税调整;如企业取得来源于政府有关部门的港建费补贴,按不征税收入确认,但支出所形成的资产仍然计提折旧在税前重复扣除。
政策依据: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