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成果鉴定书
(完整版)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组执笔人: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万水泉中心小学董军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学会阅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首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其中阅读方法的学习和指导已经成为信息时代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
朗读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基本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小学阶段朗读的总体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
教育家叶圣陶就朗读也曾说过:“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的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当时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的心灵沟通。
”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
”可见朗读的重要性。
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的构成基本是当地农民子弟和外来打工子女,流动性大,学生语音面貌表现出普通话水平低,方言种类多差异大的特点。
以六年级1班为例,全班35人,学生结构为本地学生9人,山西、乌盟、甘肃、张北县、东北、四川等地的学生26人,全班学生家庭均没有普通话语言环境。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状况,我们做了一点调研(见表1—3)。
表1:随机抽查的一节阅读教学课13名学生朗读时间统计表2:学生课堂上得到个别读的机会:表3:学生对所学内容朗读的熟练程度:不难看出:(1)朗读时间明显不足。
张田若先生说:“如果两节课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就要花一半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读书。
”是的,没有一定量的保证,就难以实现质的提高。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课题调查报告
小学生朗读调查问卷分析报告朗读,是借助语音形式,生动形象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语言活动,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语言艺术,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通过朗读能更深刻地体会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水平的高低也能一定程度的反映出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高低,因此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可是小学生的朗读能力现状如何呢我们课题组进行了一次调查,并且进行了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40份,回收40份,有效问卷35份;现就调查问卷做出以下分析:一、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1、在朗读兴趣方面,非常喜欢朗读的学生占%,比较喜欢朗读的学生占% ,不怎么喜欢朗读的学生占%,数据表明部分学生朗读兴趣不浓,也许是受条件的影响,学生没有课外书去读,朗读兴趣从何而来朗读能力又怎能提高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需从兴趣入手,从提供资源入手。
2、在朗读习惯方面, 经常写阅读心得或读书笔记的学生占%,有时会写阅读心得或读书笔记的学生占% 基本不写阅读心得或读书笔记的学生占%,这说明学生的朗读习惯还是不太好。
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在朗读的配合方面,分角色朗读时,能很好与他人配合的学生占%,能很好与他人配合的占%。
说明学生还是有愿望读出很好的效果的。
在教师评价方面,读完课文后,能得到老师称赞的学生占%,总是能得到称赞的学生占%。
但朗读的习惯、配合和教师的评价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朗读的效果,反映朗读水平高低还主要是看朗读过程中是不是经常读错字,是否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而这些方面,通过调查显示,学生在这三方面还需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也有待提高。
3、喜欢朗读童话类的学生占%,喜欢朗读诗词类的学生占%,喜欢朗读其他类型文章的学生占%,童话其内容的感染力也是比较强富有趣味性,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就有童话故事,大部分学生是从语文课文里进行朗读训练。
课堂上我们发现:喜欢主动举手给大家朗读课文的学生占%,非常喜欢主动给大家朗读的占%。
小学生朗读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成果
小学生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我在小学生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这个课题中承担主持人。
小学生朗读教学策略研究是2014年11月审报的,课题研究工作开展已有半年多时间,我们课题组成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多次举行课题研究专题会议,多次组织课题研究人员进行课题研究业务学习,多次开展课题研究研讨课教学和评价,多次召开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总结会,组织实施了学生问卷调查,并建立了课题研究交流组。
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实验教师的积极参与下,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现就课题研究工作情况及课题研究成果作如下浅研:1、精心选题小学阶段朗读的总体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状况,我们做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找到的我校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教师朗读教学目标意识差2.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到位。
(2)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不到位,造成朗读教学的处理不到位。
(3)学生朗读时间明显不足。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课题研究,在此方面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2、实施方案具体落实。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申报课题,成立了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学生朗读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参阅相关教学网络资源与教学报刊杂志,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材料,撰写课题开题报告,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验操作阶段根据开题报告和课题实施方案,实验教师通过授课听课、评课,探求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激起学生朗读兴趣;组织形式多样的朗读拓展活动,通过开展朗读拓展活动促进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第三阶段:提高发展阶段在前阶段的基础上,整理研究思路,完善研究方案,编辑优秀教案、论文、教学反思等。
第四阶段:总结验证阶段进行调查测试,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课题报告,课题鉴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组执笔人: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万水泉中心小学董军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学会阅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首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其中阅读方法的学习和指导已经成为信息时代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
朗读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基本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小学阶段朗读的总体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
教育家叶圣陶就朗读也曾说过:“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的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当时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的心灵沟通。
”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
”可见朗读的重要性。
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的构成基本是当地农民子弟和外来打工子女,流动性大,学生语音面貌表现出普通话水平低,方言种类多差异大的特点。
以六年级1班为例,全班35人,学生结构为本地学生9人,山西、乌盟、甘肃、张北县、东北、四川等地的学生26人,全班学生家庭均没有普通话语言环境。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状况,我们做了一点调研(见表1—3)。
表1:随机抽查的一节阅读教学课13名学生朗读时间统计页脚内容1表2:学生课堂上得到个别读的机会:表3:学生对所学内容朗读的熟练程度:不难看出:(1)朗读时间明显不足。
张田若先生说:“如果两节课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就要花一半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读书。
”是的,没有一定量的保证,就难以实现质的提高。
关于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
《关于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古代教育家重视“吟诵”认为只有通过诵读,才能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体味出其中的妙处。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说的就是多读才能加深理解。
的确,朗读时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是以理解文字作品的意义及目的的一种出声阅读形式,即把书面语言转换为出声的口头语言。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总目标之中要求阅读教学要注意“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各学段的阅读目标中,都对朗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领悟内容,体验情感”。
语文课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感的培养是其中之一。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阅读实践——朗读感悟。
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看,中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朗读能够更好地刺激他们的语言直觉,所以朗读感悟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最有效途径和方法。
目前小学生朗读的现状是老师们大力抓朗读,而学生仍不喜欢读书,尤其是有感情朗读,甚至出现念读唱读之势,教师指导机械匮乏,方法单调,机械,生硬等问题。
所以,开展对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课题研究刻不容缓。
通过朗读训练使学生从对文本的初读,读准、读通、读流利这些朗读的基本要求,到有感情朗读,达到以情发声,以声传情,才是真正的“情动于衷而发与言”。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1.中高年级小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外阅读中的阅读现状。
2.通过课前、课内、课外三位一体的方式,寻求在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方面的对策。
3.研究成果的指导意义及推广。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以朗读为载体,发挥语文功能。
2.探索中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可操作方法。
提高朗读的能力,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以教育行动法与案例研究法为主,辅助以测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多种方法。
五、完成课题的条件保障1、硬件环境:我校具有完善的影像、多媒体器材设备,这为朗读能力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
提高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四会市东城街道冯云小学林凤娟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语文教学的需要朗读是语文课的主要活动方式之一,也是语文课的主旋律。
张田若先生认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杨再隋教授也说:“要充分而有效地读书。
读要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
要研究读的目的,读的方法,读的时机,读的检测,以提高读的质量。
”强调了朗读理解文章“义蕴”的步骤和提高质量的方法。
著名学者朱光潜先生对朗读更有独到的见解:“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读透每字每句的确切含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筋肉里。
”这里强调了熟读、吟咏、揣摩的作用,提出了朗读的高层次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实施建议”“评价建议”部分对朗读均给出了相关表述,反复强调“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目标。
可见,教学前辈和大师们对朗读与朗读教学进行了广泛探索,提出了精辟见解,国家对语文朗读教学的要求也更加明确。
所以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要贯彻“以读为本”的基本理念。
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把在朗读训练放在重要地位。
(二)我校朗读教学的现状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可以说充斥于我们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时间,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而且又“雁过无痕”。
一些课堂往往是朗朗书声骤然响起,但是不到2分钟,又在教师的示意下戛然而止,朗读成了课堂一种点缀。
如初读课文,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老师就“啪——啪——”两下手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这样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状况,我们做了一点调研(表1)。
表1:随机抽查一节阅读教学课50名学生朗读时间统计~3分钟3~5分钟 5~10分钟10~15分钟15~20分钟 20分钟以上9 4 4 2 1不难看出: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时间明显不足。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组执笔人: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万水泉中心小学董军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学会阅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首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其中阅读方法的学习和指导已经成为信息时代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
朗读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基本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小学阶段朗读的总体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
教育家叶圣陶就朗读也曾说过:“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的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当时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的心灵沟通。
”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
”可见朗读的重要性。
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的构成基本是当地农民子弟和外来打工子女,流动性大,学生语音面貌表现出普通话水平低,方言种类多差异大的特点。
以六年级1班为例,全班35人,学生结构为本地学生9人,山西、乌盟、甘肃、张北县、东北、四川等地的学生26人,全班学生家庭均没有普通话语言环境。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状况,我们做了一点调研(见表1—3)。
不难看出:(1)朗读时间明显不足。
张田若先生说:“如果两节课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就要花一半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读书。
”是的,没有一定量的保证,就难以实现质的提高。
只有拥有了足够的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
熟能生巧嘛,不让学生多读,学生怎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表1的情况可看出,近四成的语文课朗读时间严重不足,讲问教学挤占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
《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课题研究报告通河县实验小学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
加强对朗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朗读方法和技巧, 有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所以说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头戏,它是口、耳、眼、心并用的过程。
朗读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等,起着其它任何活动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没兴趣朗读课文,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我们认为:只有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才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以《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
二、研究的主要活动过程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3---2011、7)五、课题研究成果(一)、检测学生朗读水平,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课题研究初,组织教师检测学生朗读水平,发现了许多问题,归纳起来如下:1、部分学生养成拖腔拖调的习惯即“唱读”没有纠正,相当严重。
2、多数学生朗读声音细小,捏着腔读,声音没有放出来,有的同学朗读时听起来像“蚊子哼一样”。
3、一部分学生朗读的速度很快,没有停顿、快慢。
4、少数学生仍有多字、漏字、读错字现象。
5、还有部分学生朗读时不连贯,一字一顿,读破了句子。
(二)、反思教师的朗读教学,找出问题的根源。
1、没有保证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课堂上的朗读只是蜻蜓点水。
多数语文教师,在教学课文时,先重视生字教学,再注重字词理解,接着就是通讲课文,如何分段,表达怎样的中心思想等等,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很少,甚至没有朗读课文的时间,教师只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的字词、主要内容,其余内容完全交给学生早读课去背诵。
2、教师的朗读水平尚需提高。
教师的朗读水平需要提高,否则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如何交出出色的学生呢?3、朗读具有盲目性,没有具体的方法指导。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成果汇报
5、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教学内容不合理。我校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仍停留 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中,教学方式刻板,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进 行朗读教学中只是一味地安排学生朗读,学生既不清楚以什么方式朗读,也不 明白朗读的意义和方向,在这样不科学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往往把朗读视为应 付老师的手段,朗读也就丧失了原本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校语文朗读教学中,不少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因 而导致朗读能力不高。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有很多种方式,如营造朗读情境、角 色扮演朗读等。营造朗读情境是教师为学生创造和文章内容相仿的课堂情境,目 的是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体会文章的美,并与作者产生共鸣,通过氛围的衬托 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对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
3、学生的朗读兴趣低。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较小,处于农村的他们 人生经验和阅历有限,对于作者所表述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精神以及艰苦奋 斗精神等思想感情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学生的朗读兴趣较低。
4、朗读教学目的不明确。大多时候,我校语文朗读教学中,甲生读了乙生 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学生只是被教 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有口无心的“念着经”。这样的朗 读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共五则范文)
《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共五则范文)第一篇:《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课题研究报告通河县实验小学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
加强对朗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朗读方法和技巧, 有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所以说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头戏,它是口、耳、眼、心并用的过程。
朗读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等,起着其它任何活动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没兴趣朗读课文,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我们认为:只有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才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以《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
二、研究的主要活动过程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3---2011、7)五、课题研究成果(一)、检测学生朗读水平,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课题研究初,组织教师检测学生朗读水平,发现了许多问题,归纳起来如下:1、部分学生养成拖腔拖调的习惯即“唱读”没有纠正,相当严重。
2、多数学生朗读声音细小,捏着腔读,声音没有放出来,有的同学朗读时听起来像“蚊子哼一样”。
3、一部分学生朗读的速度很快,没有停顿、快慢。
4、少数学生仍有多字、漏字、读错字现象。
5、还有部分学生朗读时不连贯,一字一顿,读破了句子。
(二)、反思教师的朗读教学,找出问题的根源。
1、没有保证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课堂上的朗读只是蜻蜓点水。
多数语文教师,在教学课文时,先重视生字教学,再注重字词理解,接着就是通讲课文,如何分段,表达怎样的中心思想等等,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很少,甚至没有朗读课文的时间,教师只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的字词、主要内容,其余内容完全交给学生早读课去背诵。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国外研究现状
1 2
自然拼读法
通过教授字母与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帮助学 生掌握单词的发音技巧,进而提高朗读能力。
语音意识训练
通过训练学生对音节、韵律、音调的敏感度和 辨识能力,提升朗读表现力和语感。
3
阅读素养培养
注重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培 养,从而提升朗读能力。
朗读能力不仅在语文学科中具有 重要意义,在其他学科和日常生 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未来可 以加强跨学科合作,共同促进小 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教师教育因素
部分教师对朗读教学不够重视,缺乏科学有效的朗读指导方法,导致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朗 读训练不足。
问题归因
教育体制与家庭教育之间存在矛盾
当前教育体制和家庭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矛盾,使得小学生在朗读方面得不到全 面有效的训练。
教师教育方法的不足
部分教师缺乏科学有效的朗读指导方法,使得小学生在朗读方面得不到正确的引 导和帮助。
表现性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表 达能力、情感投入等方面,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帮助学生从多角度认识自己的 朗读水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
路径三:丰富朗读教学活动
开展朗读比赛
组织校内的朗读比赛,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 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 朗读水平。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 研究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小学生朗读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构建 •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实施路径 •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保障措施 • 研究结论与展望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课题研究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方案研究人:黄花塘中心小学李涛先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学会阅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首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其中阅读方法的学习和指导已经成为信息时代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
朗读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基本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小学阶段朗读的总体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
教育家叶圣陶就朗读也曾说过:“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的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当时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的心灵沟通。
”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
”可见朗读的重要性。
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的构成基本是当地农民子弟和外来打工子女,流动性大,学生语音面貌表现出普通话水平低,方言种类多差异大的特点。
以六年级1班为例,全班35人,学生结构为本地学生9人,山西、乌盟、甘肃、张北县、东北、四川等地的学生26人,全班学生家庭均没有普通话语言环境。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状况,我们做了一点调研(见表1—3)。
表1:随机抽查的一节阅读教学课13名学生朗读时间统计完全没有1~3分钟3~5分钟5~10分钟10~15分钟15~20分钟20分钟以上124411表2:学生课堂上得到个别读的机会:1次没有1次2次3次4次5次5次以上20人7人6人4人5人2人1人表3:学生对所学内容朗读的熟练程度: 朗读生疏能正确地朗读流利地朗读有感情朗读78人220人210人135人不难看出:(1)朗读时间明显不足。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课题调查报告
小学生朗读调查问卷分析报告朗读,是借助语音形式,生动形象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语言活动,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语言艺术,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通过朗读能更深刻地体会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水平的高低也能一定程度的反映出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高低,因此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可是小学生的朗读能力现状如何呢?我们课题组进行了一次调查,并且进行了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40份,回收40份,有效问卷35份;现就调查问卷做出以下分析:一、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1、在朗读兴趣方面,非常喜欢朗读的学生占18.4%,比较喜欢朗读的学生占53.9% ,不怎么喜欢朗读的学生占27.7%,数据表明部分学生朗读兴趣不浓,也许是受条件的影响,学生没有课外书去读,朗读兴趣从何而来?朗读能力又怎能提高?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需从兴趣入手,从提供资源入手。
2、在朗读习惯方面, 经常写阅读心得或读书笔记的学生占15.4%,有时会写阅读心得或读书笔记的学生占46.2% 基本不写阅读心得或读书笔记的学生占38.4%,这说明学生的朗读习惯还是不太好。
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在朗读的配合方面,分角色朗读时,能很好与他人配合的学生占28.6%,能很好与他人配合的占29.7%。
说明学生还是有愿望读出很好的效果的。
在教师评价方面,读完课文后,能得到老师称赞的学生占34.1%,总是能得到称赞的学生占35.2%。
但朗读的习惯、配合和教师的评价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朗读的效果,反映朗读水平高低还主要是看朗读过程中是不是经常读错字,是否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而这些方面,通过调查显示,学生在这三方面还需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也有待提高。
3、喜欢朗读童话类的学生占76.3%,喜欢朗读诗词类的学生占13.2%,喜欢朗读其他类型文章的学生占11.5%,童话其内容的感染力也是比较强富有趣味性,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就有童话故事,大部分学生是从语文课文里进行朗读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坛思语》手册
(2)教师课题实验手册
(3)实验教师获奖资料
11.课堂教学光盘
12.学生作业
评估鉴定意见
实验课题的应用价值与深远意义:
市验收意见:
年月日
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改实验课题主持人意见
签字:
年月日
课题管理领导小组意见
市验收意见:
年月日
课题组选择四、五年级的高段学生作为实验对象的目的:一是可以通过课题的研究,易于使学生在朗读情感体验方面形成方法,利于学生有感情朗读能力的提高;二是在高年级学生中进行课题研究,可以集中利用两年的研究时间尽快形成一些有效的指导朗读的方法,然后在其他年级段推广。
本课题实验的另一个目的是:在课题实验的过程中,促进实验语文阅读训练、朗读技巧指导等方面的能力提升。
2.实验操作阶段(2009.10──2010.10)根据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进行课内外的探索与实践,探求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使学生激起朗读兴趣,提高朗读能力,奠定“终身”阅读的基础。
3.提高发展阶段(2010.11──2011.5)在前阶段的基础上,整理研究思路,完善研究方案,撰写中期研究报告,阶段性研究论文,收集编辑优秀教案,论文,课件及学生个案案例等。
2.行动研究法:通过课题理论学习,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朗读指导和朗读训练评价,组织演讲比赛、故事会等活动,推进和检测研究成果,明确研究重点和方向。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要不断进行回溯研究,在反思中行进,探讨课内课外朗读训练如何有机整合,促进学生主动朗读。
4.教育调查法:根据实验需要采用问卷调查、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等形式对课题研究进展进行调查分析,找出规律和方法。
五年级
3个班
120人
年级与
学生数
五六年级
470人
课题承担人
职称
(职务)
校长
学科
语文
研究组成员
职称(职务)
学科
教改实验课题立项时间
2009.6
中期验收时间
2010.11
评审专家组成员
专家组成员
职称(职务)
学科
工作单位
签名
新课改背景下学科教改实验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成果鉴定书
课题名称: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
实验学校:
实验教师:
验收时间:2011年9月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与学研究总课题组
课题鉴定表
课题名称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
实验起止年限
2009.6──2011.9
实验班年级与学生数
五、六年级11个班
350人
对比班年级与学生数
而朗读又是各个学段引领学生和文本对话的最好手段,语文教学要以读文本。目前小学生在停顿断句、语调语气、朗读节奏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这些问题还很突出,这主要是老师朗读训练方法单一、机械造成的。我校目前处于城镇结合部,学生朗读能力亟待提高。因此,《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的目的就是针对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弱的现象,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训练使学生从对文本的初读,读准、读通、读流利这些朗读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朗读训练指导,达到以情发声,以声传情,“情动于衷而发与言”的目的。
学科教改实验成果(课题承担者提供的材料)
1.课题研究阶段成果报告
2.课题研究中期成果总结报告
3.课题研究终期成果总结报告
4.实验教师论文集
5.实验教师教案集
6.实验教师教学设计
7.各阶段学生调查问卷及分析
8.各阶段学生朗读训练记录资料
(1)学生朗读能力阶梯训练评价
(2)学生晨读训练记录
9.学三个目标进行课题研究实验。
学科教改实验过程、方法、目标
一、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和目标:两年时间,分四个阶段完成。
1.实验准备阶段(2009.6──2009.9)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进一步调查分析当前小学生中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现状。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参阅相关教学网络资源与教学报刊杂志,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材料,制定研究方案与阶段研究实施计划。
4.总结验证阶段(2011.6──2011.9)进行调查测试,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课题报告,举办研究成果展览,邀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二、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1.文献研究法:《语文课程标准》、朗读指导方面的理论书籍、学生课外读物、名篇美文等书刊,是教师寻找理论支持和学生朗读训练篇目的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