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出版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出版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作者:蒋薇
来源:《出版广角》2013年第11期
在大范围数字产品标准无法迅速建立的前提下,各出版机构有计划、有目的地简化自己的初步标准,对于自身在未来数字出版领域实现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在传统出版内容分类中,教材出版是重要的出版门类之一,国内大型出版机构中,教材出版在其产品线中占有重要比重。

我们学习数字出版,践行数字出版,就绕不开教材出版数字化这一问题。

同时,数字出版在发展过程中广为业界诟病地无法寻找清晰盈利模式问题,在教材出版领域反而相对清晰而容易解决。

因教材的采购特点、使用形式等天然属性,决定了好的数字教材一定能够实现较快盈利。

但盈利模式的解决并不意味教材出版数字化转型前途平坦,全新的业态形式给教材出版带来冲击后,随着出版行业的试探性尝试,在各个环节中都有不同问题凸显。

一、优质内容乏善可陈,创新不足
客观地说,缺乏优质内容、创新乏力这些现象在教材出版领域早已让从业人士熟视无睹。

近年来图书出版行业的规模化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开始将产品研发方向转向教材领域。

而教材本身的说教特性,基本沿袭理论堆砌配合部分案例的思路编写。

一本创新型教材的研发要伴随着一门优质课程精心设计与策划,而课程与教学的高度统一管理,同时又制约课程的全面颠覆式开发,一连串问题带来的后果是,教材作者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很难摆脱固有的桎梏,呈现自己的创意与创新。

这一现象在纸质教材出版形式中长期存在,但因纸质教材固有的发行渠道及各院校的使用习惯,导致各家出版社只要做好发行渠道的中盘工作仍可保证销量稳定。

数字世界,信息完全开放对等,消费者只会对引起自己兴趣的产品产生购买欲望。

创新将是数字出版未来一段发展时间的主要核心关键词。

同时,数字出版时代带来了另一重要转变,即产品形式的创新程度由之前的高度依赖作者,逐渐转化为策划者的设计思路将决定产品的最终形式。

策划者成了出版物真正的主导,是出版过程的总导演,而作者只是其中的重要角色。

这一转变对出版行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员素质的提高与人员技术结构的调整,是决定优质内容产生的重要因素。

1.人才培养是迎接挑战的重要法宝。

传统出版行业自身特质决定信息技术方面人才极其匮乏,既懂出版又懂研发的专业人员更是凤毛麟角。

创新不是天马行空随意想象,而是结合已有技术与资源以全新的形式呈现,达到传统出版所无法形成的效果,形成产品领先优势。

这就要求从业人员的技术基础必须扎实,才有可能拿出优秀的可执行策划思路。

而传统出版行业人才管理沿用旧有事业单位型制度,整个管理体制不完善,阻碍人员有效流通。

同时,数字出版新
的产业模式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是高校现行专业设置条件下无法培养的,行业内迅速培养新型从业人员是当务之急。

有了充足的人才储备,才有可能准确把握新的业态形势,策划出能够引领变革的产品,形成企业自身在新业态下的领先优势。

2.与高科技公司合作。

内容的生产过程需要付出许多的努力和实践,将知识产权以书籍、电影、音乐、多媒体游戏和教育产品形式呈现,并在全球范围进行推广,是世界上很多大型出版公司生存发展的基础。

为了弥补技术上的缺陷,许多老资格、实力雄厚的国外出版巨头也大都采取与其他高科技公司合作的方式。

如哈珀·柯林斯集团,近年来花费上千万美元对其已有的几万种图书,及每年出版的3500—5000本新书进行数字化存档。

通过提高图书内容的自主性,这些国际出版业巨头得以在新技术新媒体环境下,继续占据和巩固其在全球化现代内容产业领域的领导地位。

培生则接连用巨资买进众多教育出版服务公司,借机进一步扩大自己在教育出版领域的地盘。

如培生收购哈考特评估测试公司和哈考特国际教育出版公司、在线学习服务商eCollege公司等。

二、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机制尚未真正确立
数字出版从概念产生那一天起,就伴随着永无休止的版权问题。

特别是我国版权保护现状并不理想,数字出版进入我国的第一项水土不服即版权保护不完善。

内容数字化带来了极大的阅读便利,同时,网络世界也是各类型盗版滋生的天然温床。

在各类型的数字版权纠纷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韩寒等作家起诉百度文库案。

法院的最终判决为,百度向版权方补偿损失共14.5万元,其中包括韩寒8.38万元、韩瑷莲1.33万元、郝群4.79万元。

这一代表性事件真实反映出当下数字版权的保护现状,同时我们也从侧面发现,数字侵权犯罪成本相对仍非常低。

现阶段,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机制(包括技术手段、授权模式和保护体系等)建立尚不完善。

现有法律对于数字出版明显滞后,有待作进一步修改和补充,且版权授权不规范,著作权人的合法权利和出版社的出版权益都难以得到基本保障和有效维护。

除纸质出版物转化的电子书,数字期刊、网络原创文学、电子书等许多数字出版业务都面临版权问题。

互联网出现后,信息产生速度空前惊人。

以数字期刊为例,面对的作者是海量的,逐一寻找作者并获得作者授权的方法难以实现,这就难免导致疏漏或者授权不真实。

电子书提供商在与出版单位签署电子书内容预装或下载协议时,在版权问题上可能遇到如下问题:在数字版权概念尚未出现时,出版单位早期作品存在数字版权模糊现象,不知道数字版权归属于出版社还是作者本人,出版社越权签署协议,造成事实侵权;而在数字版权概念出现后,作者没有授予出版单位数字版权,电子书提供商为图方便与出版单位签订了协议,侵犯了作者的数字版权。

面对林林总总的数字版权争端,教材出版在介入数字出版领域的过程中无法回避任何一类相关问题。

鉴于此,我们在教材出版中应首先做到以下几点:
(1)已有在销品种应尽快与作者明确数字版权归属,必要时应采取重新签订出版合同方式明确版权细节,包括数字收益分成等内容。

(2)新的选题方向在策划之初应高度重视数字版权概念,与作者签署出版合同中明确数字版权归属。

(3)对掌握数字版权的产品确保及时监督同类产品电子书发行状态,尽早及时发现侵权行为并果断维权。

(4)全新的数字教材应是文字、图片、多媒体等多种介质形式并存集中呈现,在组织数字教材各个环节内容过程中,应确保版权使用明晰,自身尽量不发生侵犯他人著作权现象。

三、数字教材开发思路局限
如今,当我们提起数字出版,多数从业者仍局限在纸质书转电子版、电子版进行网络销售的层面。

通常,大众读物的数字化形式基本是电子书即可满足读者大部分阅读需求,而对于教材而言,基于教学环节的各项不同需要,对数字教材提出的要求往往更高。

时下已经在部分学校开始推行的电子书包,即是很好的例子。

电子书包优点很多,比纸质书环保且音视频资源丰富、平板电脑比笔记本电脑更加便携。

一项美国调查显示,高达90%以上的学生对iPad等数字产品进入课堂表示欣喜和期待。

另一项在美国河边联合校区的调查显示,用iPad的学生比用传统课本的学生学习效率提高了30%。

与中国一样,美国有关电子书包的相关话题也是热门话题。

据苹果公司最近公布的数字显示,其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的教育机构售出超过800万台iPad。

并且,苹果公司还推出了一款教育机构专用版iMac,这款产品外观和苹果其他消费版iMac产品基本一致,只是产品配置相对较低,价格也更便宜。

电子书包及类似形式数字教材的不断推出给数字教材开发提出了新的挑战。

长期以来行业的传统发展思路使得多数从业人员对于新形式下教材研发缺乏创新思路。

国外同类大型出版机构在产品创新过程中的尝试,可以作为我们开拓工作思路的重要参考。

以pearson集团为例,目前该出版机构基本放弃了纸质出版业务,全面转向数字教材的研发。

他们的数字教材资源平台基本可以包括教师资源中心、作业与测评、定制化出版、第一堂课、有声读物、教师培训的资源等内容。

篇幅所限,这里着重介绍教师资源中心、作业与测评、定制出版三项功能。

1.教师资源中心。

教师资源中心基本可以视做教师使用教材授课的“百宝囊”,教师资源中心包括PPT演示文稿、素材图片、案例文件、授课指导手册等一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能需要的素材资料。

教师在选用教材的同时,基本可以从教师资源中心获取自己授课时的全部相关资料,为备课及相关课程研发带来极大便利。

2.作业与测评。

据统计,有超过450万名美国的大学生使用培生某一个在线的学习项目,其中有230万左右的人注册使用培生的网上家庭作业和评测项目“我的实验课”(MyLab)进行在线学习。

该项目支持16个学科的200多种教材的学习。

而这200种教材也都出自培生,利用数字教材在线学习功能,一个平台可以盘活所有相关产品。

3.定制化出版。

定制化出版,严格意义上说是数字出版理念中按需出版的一个分支。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与自身需要,从培生庞大的数据库中挑选自己需要的内容,在自动化模板下筛选后确认内容即可成书。

定制化出版解决了多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参考不同资料翻阅大量参考书的难题,在线晒选后的出版物可以说完全做到有的放矢,是真正有效的参考资料。

四、教学资源标准滞后
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题,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

近年来,在教育主管部门、各高等学校和广大教师的共同推动下,教育信息化得到长足的发展。

但迅速发展过程中很多问题也日益凸显,当前我国关于数字教学资源的标准制定仍存在严重滞后。

以目前高校广泛建设的精品课程为例,目前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也是五花八门,有购买国外公司的产品,有买国内公司的平台,也有自行开发的。

平台之间缺乏数据交换标准,精品课程无法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共享。

同时,因传统出版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储备极其有限,业界普遍对数字出版标准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对于关键标准制定的意见还未达成一致。

标准的滞后已成为制约中国数字出版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十一五”期间,虽然完成了新闻出版、信息化、出版物发行等标准体系表的制定工作,但距离建设层次清晰、分类科学、完整适用的标准体系还有一定的差距,基础性标准和关键性标准缺位;手机出版、互联网出版、动漫出版、网络游戏出版、数据库出版等新型出版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处于起步阶段;企业标准格式不一,难以协调,现阶段未能实现统一。

数字出版标准化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了数字出版行业顺畅快速发展。

在大范围数字产品标准无法迅速建立的前提下,各出版机构有计划、有目的地简化自己的初步标准,对于其自身在未来数字出版领域实现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而回到教材出版本身,出版社应注重的几个数字资源标准包括课程结构规范、数字化资源的技术标准、元数据标准、课程资源封装标准。

这几类标准初步制定完成,基本可以确保作者在提供教学资源过程中有据可依,对提供的材料接入总的资源平台不会存在任何障碍。

但制定标准过程中,应多参考国外优秀机构成功案例以及国内大型出版社相关情况,既保证未来发展,又要考虑兼容性及未来更大范围内的标准统一问题。

(作者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