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合集下载

浅谈新形势下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新形势下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新形势下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也越来越多,成为了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在新形势下,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和对策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

一、群体性事件的成因1.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在当今社会,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各族群之间、阶层之间、城乡之间的矛盾互相影响,这些矛盾难以化解,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不安定因素,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

2.社会风气不良。

一些偏激、极端和不健康的社会风气会导致一些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比如近些年来较为流行的“围观”心态,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而网络上的炒作、造谣等行为也是此类事件的重要因素。

3.政府失职。

政府的责任是维护社会稳定,但有些政府部门在处理问题上不负责任、效率低下,许多问题得不到合理解决,群众质疑和不满越来越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风险不断增加。

4.信息传播速度加快。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一些无意识的、造假的的信息会被广泛传播和炒作,引起了很多社会问题和事件的发生。

另外,网络的盲目跟风和不良信息的过滤不足,也是此类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二、群体性事件的对策1.维护社会稳定。

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措施,确保社会稳定,有效遏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同时,应积极吸收和采纳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各类问题作出回应和处理,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

2.加强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是遏制群体性事件的重要手段。

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社会公德、法律、道德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文明素质,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3.完善社会制度。

政府应加强对社会制度的完善和修订,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权益和利益的保护,打造公正、公开、透明的社会环境,避免一些社会问题和事件的发生。

4.加强信息管理。

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网络信息的管理力度,防止不实信息,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要加强对过去事件和问题成功经验的总结,指导其它地区的防范措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剖析及对策研究

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剖析及对策研究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
2 0 年 第 5期 09
政 治 与 社 会
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剖析及对策研究
吴秀荣
( 淮安 市 行 政 学院 , 苏 淮安 2 3 0 ) 江 2 0 1
[ 摘
要 】突发群体性事件作 为一 种社会现 象, 对我国社会稳定 大局造成 了一 定的 负面影响 。审视我 国
造 事端 , 行 破坏 活动 。 进

当前我 国突发群体性 事件的 主要 特征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 群体性事件的发0 .51 作 者 简 介 : 秀荣 (9 5 , , 苏省 淮安 市行 政 学 院副 教 育 长 , 吴 16一) 女 江 副教 授 , 主要 研 究方 向 为法 学 。
等 正面 功 能 , 但我 们还 是 不能 忽略 冲 突可 能会 导致
社会矛盾交织冲突的产物。 综观近年来我国发生的

系列突发 群体 性事件 , 不难看 出事件 的共 同特 征 : ( ) 体 的 多元化 。 一 主 从一 系 列突 发群 体性 事件
的参与主体看, 事件发生的初期, 参与主体一般都是
制机 制 失去 了基 础 。l ”】 2 1 .阶 层 结构 断裂 。和谐 社会 应 当 是一 个 两头 小 , 间大 的 “ 榄形 ” 中 橄 社会 , 一个 社会 利益 格局 是 大体 均衡 的社会 , 当然这个 均衡 是动 态 的, 会不 同 社 利益 群 体在 不停 地 进行 利 益博 弈 。 然而 由于我 国特 殊 的 国情 , 制 、 制上 的缺 陷 , 种“ 态 的均 衡” 体 机 这 动 机制 并 未形 成 , 因而 伴 随着 社会 的转 型 , 随着 阶 伴 层、 群体 和组 织 占有 各种 资源 的不 同, 原有 的两个 阶 级 ( 、 ) 一个 阶层 ( 识 分子 ) 工 农 和 知 分化 、 形成 了不 同的社 会 阶层 ( 如管 理者 阶层 、 理 阶层 、 营企 业 经 私 主 阶层 ) 利 益群 体 ( 和 如农 民工群 体 ) 少 数 政 治精 , 英 和 经 济 精 英 结盟 形 成 了特 殊 的 利 益 集 团— — 富 人 , 资源 和 能力 皆处 于劣 势 的社 会 弱势 群 体阶 层 而 就 成 了处 于社 会 最底层 的— — 穷人 。 加之 我 国现 行 的社会 保 障机 制 的不 健全 , 育 、 教 医疗 、 房 、 老 住 养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与治理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与治理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与治理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指突发的、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

它们往往以突然发生、规模较大、危害性较高、涉及范围广泛等特点出现,包括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恐怖袭击等等。

这些事件会给社会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带来严重威胁,对于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与治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应对措施和治理模式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应对措施对于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恢复社会秩序。

要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

制定突发事件的预防、应对、处置等方面的预案,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职责,并进行演练和演习,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建立统一的指挥系统和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及时准确地获取各方面的信息。

要加强组织协调和指挥调度能力。

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要及时组织各方力量,有效协调各种资源,做好指挥和调度工作。

要加强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要做好社会心理援助和舆情引导。

群体性突发事件往往会引发社会的恐慌和焦虑,要加强对受灾群众和受影响人员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援助工作。

要加强对社会舆情的引导,及时发布权威信息,避免谣言的传播,维护社会稳定。

治理模式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治理需要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科技手段、社会手段等。

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要加强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法律法规制定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明确责任和权力,并加强对其的执行力度。

对于犯罪行为和违法行为,要依法进行严厉打击和惩罚,维护社会秩序。

要加强科技手段的应用。

通过发展科技手段,提高预警能力和响应速度,增强突发事件的监测、预测和预警能力。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和演变进行分析和预测,提供决策支持。

要加强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提升。

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信息交流,增加公众对突发事件的认知和理解。

要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积极参与突发事件的应对和治理工作,发挥他们的作用。

要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基层反映:当前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及对策建议

基层反映:当前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及对策建议

基层反映:当前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及对策建议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国泰民安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转型的加速,民主意识的加强,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各种社会矛盾突显,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对社会正常秩序构成威胁,对地方政府管理形成挑战。

群体性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波及面越来越广,破坏性也越来越强,极大地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以及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导致政府与群众之间关系恶化。

一、导致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原因一是利益表达渠道不畅。

诸多群体性事件发轫于某些地方政府政治系统的“输入性故障”。

在政治宣泄渠道不畅、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话语表达方式单一、制度保障不足的语境下,一种“堵塞型社会”便容易形成。

当有效利益表达机制变得迟钝或是缺失时,容易使群众对现存体制感到失望和不信任,当无法借助这一机制来维护自身利益时,部分群众往往会通过不当形式来发泄对社会的不满。

二是公共政策有失公平、弱势群体被剥夺感较强。

经济快速发展让人们在收入分配上不断产生差距。

社会上相继出现各种不同的利益群体,群体之间存在着贫富差距,在面对社会各种变革时他们有着不同的价值评判标准。

以经济收入为主要参考标准,社会中的利益群体大致可以分为高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三类。

以低收入群体为例,国内处于收入“金字塔”底部的低收入群体在7亿人左右。

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

这一群体面对社会变革的承受能力是相当弱的,他们通常具有强烈的“被剥夺感”,在复杂的利益结构和急剧的利益分化过程中,这种被剥夺感会转化成为复杂的社会心态,形成负面情绪和社会心理失衡,从而激发非理性的越轨行为。

三是政府信息不透明导致谣言散播。

政府信息不公开、不透明,许多群众不明真象,易被谣言蛊惑,引起群众情绪失控。

地方政府在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过程中与人民群众没有形成良性互动,作为事件的管理主体没有主动意识,常常扮演着“消防队员”的角色,对事件的回应多数是事后的、被动的、不透明的。

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引言突发性群体事件是指在某一时刻突然发生的,涉及大量人群的事件。

这类事件常常导致社会秩序的紊乱,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和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我们需要对其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一、成因分析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成因复杂多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 社会不公与不满情绪社会不公和不满情绪是突发性群体事件产生的主要动力之一。

当一部分群体在社会资源分配上遭受不公正待遇或面临重大利益损失时,不满情绪逐渐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引发群体事件。

2. 信息传播与引导信息传播与引导在突发性群体事件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现代社会,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的普及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这为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爆发提供了温床。

一旦有人散布“假新闻”、“虚假信息”或恶意煽动不满情绪,很容易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进一步加剧社会的动荡。

3. 社会经济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也是突发性群体事件的重要成因之一。

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过大、失业率上升等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性和不安全感增加,从而酿成突发性群体事件。

4. 政府管理能力不足政府在突发性群体事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当政府的管理能力不足、应急预案不完善、信息披露不及时等问题存在时,突发性群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二、对策措施为了应对和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以预防和减少事件的发生,并有效化解事件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对策措施:1. 加强社会公平正义建设通过加大资源的公平分配力度、改善社会福利政策、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减少贫富差距,增强大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而有效降低群体事件的发生概率。

2. 健全管理机制与法制建设需要建立健全突发性群体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并完善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

同时,加强对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法制建设,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和义务,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与效能。

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及对策

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及对策

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及对策【摘要】群体性事件指的是一种在社会中大规模发生的具有某种特定意义和影响的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对个体造成直接影响,也会对整个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常见的原因包括社会矛盾、经济压力、政治因素等。

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来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包括加强预防意识、建立应急机制、加强社会矛盾调解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

尽管我们采取了这些措施,群体性事件的风险仍然存在。

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原因、对策、预防意识、应急机制、社会矛盾调解、公共服务水平、风险、有效措施、减少发生。

1. 引言1.1 什么是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涉及到大量人群的集体行为。

这种事件往往具有突发性和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的特点,如群体性抗议、暴力事件、群体性事件等。

群体性事件通常是由某种社会矛盾或不满情绪引发的,通过集体行动来表达要求或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这种事件往往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因为它可能对社会秩序和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群体性事件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而是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

在当代社会,随着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矛盾的日益加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已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了解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和原因,对于预防和化解这种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警惕,提高对群体性事件的认识和理解,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范和减少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和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1.2 群体性事件的影响一、社会秩序受到破坏。

群体性事件往往伴随着暴力冲突、抢劫破坏等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正常秩序和稳定。

二、政府形象受损。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往往会暴露政府在管理和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导致政府形象受损,公信力下降。

三、经济发展受阻。

群体性事件往往会对当地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和市场秩序,最终导致经济发展受阻。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与治理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与治理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与治理群体性突发事件指的是突发性、突发性、广泛性和影响面广泛的事件,如自然灾害、恶性事件等。

这些事件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和冲击。

应对和治理群体性突发事件是国家和社会的重要任务。

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要做好预防工作。

这包括加强科学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及时发现和掌握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动态。

加强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可能性。

印度国家灾害管理局在各个级别建立了科学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并通过各种媒体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以确保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要强化应急管理和救援能力。

这包括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体系,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和装备,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和调配机制等。

日本在经历了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和福岛核事故之后,对应急管理和救援能力进行了全面改进,提高了自己的应急处置能力。

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还要加强国际合作。

这包括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互帮互助,在灾害救援和恢复重建等方面进行合作。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协调各国的救援力量,为受灾国家提供支持和援助。

治理群体性突发事件要加强长效机制的建设。

这包括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责任,加强社会防范和公众参与,提高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的整体效能。

中国在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建立了一套完备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对和治理体系。

应对和治理群体性突发事件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预防、应急和长效机制的建设,强化国际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和治理群体性突发事件,保障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安全。

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
欢迎您下载我们的文档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致力于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文档资料,可以留言告知我们哦
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当前,突发性群体事,进而演变为大规模集体上访,已成为群众信访的突出表现形式,也是信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正确认识和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对于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成因一些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一是群众观念淡薄,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使党和政府的旨意得不到群众的接受,引起群众不满;二是超前意识不强,没有通过排查及时掌握信息;三是存有侥幸心理,即使提前掌握了信息,但未能引起足够重视,采取切实措施有效化解。少数群众对现状怀有不满。一些群众生活不如意,加之个别党员干部以权谋私,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引起群众强烈不满,而这种不满情绪往往转移到政府身上。群体性事发生后,群众受不满情绪影响,把当地政府视作对立面,对政府发布的信息不信任,了解情况的主要渠道竟然是古老的口耳相传,不可避免地带很多信息的失真。也正因为如此,缺乏对当地政府信任感的群众,想方设法“把事情闹大”,以引起上级部门的关注和重视。个别人素质低下。突发性群体事的主体通常比较复杂,有的不懂法规,不守法纪,遇事喜欢聚众“斗狠”;有的不听劝阻,不服教育,一意孤行;有的煽动组织,利用一些善良不明是非的群众以实现自己私利。二特点行为过激。突发性群体事一旦形成,群众的情绪相对比较激烈,主要表现为围堵冲击机关企业,拉标语挂横幅堵塞交通要道,甚至毁坏物打伤机关工作人员。人数众多。受“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错误思想的影响,突发性群体事当事人为扩大声势,往往相互鼓动,组织串联,采取大规模行动,人数众多,有的上百人,有的上千人。处理棘手。由于人数众多,情绪激动,当事人的怨气和期望值随之升高,往往提出一些不现实不合理的要求,解决难度甚大。由此往往容易形成大规模集体上访,甚至重复集体越级上访,向政府施加压力,企图迫使政府无原则的迁就,满足其要求。三对策如何把突发性群体事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其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事的能力,要建立健全应对各种突发性事的机制和方案,包括对突发事的预警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各种成套方案,既可以起到社会矛盾预警作用,防患于未然,又可以及时化解矛盾,一旦发生突发性群体事,可以做到从容应对,有条不紊。从实践看,为及时控制局势,笔者认为还可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设立指挥中心。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不能只靠哪一个系统和部门,要设立在党委的领导下,以政府为主导,相关部门组成的应急处理指挥中心,根据突发事的需要,迅速启动应急方案,快速进行现场处置,要在较短时间内聚合各种有效资,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综合应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统筹协调周密部署。领导靠前指挥。群体性事中,群众往往要求面见领导。领导靠前指挥,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可以给群众一种安慰感,有助于缓解群众的情绪,并且有助于领导层掌握第一手资料,提高准确度和决策效率。根据经验表明,领导亲自接待处理的群体性事,还有助于提高一次处理到位率。果断做出决策。只有做到快速反应,果断决策,才能掌握处置突发事的主动权,将可能产生的后果控制在最小程度。应当解决而且能够解决的,要明确答复,立即解决;应对解决而一时无法解决的,要耐心解释,争取群众理解;对于无理取闹的,要晓之以理;对严重违法的,要果断处理,决不手软。要善于选择最佳处置方案,防止事态向不利的方向发展。及时开信息。政府要及时布有关信息,树立开平正的形象。要有勇气面对由于政策措施行为的不规范不妥当不严肃所导致的不稳定。决不能刻意压制一些问题,否则反而会激起群众的疑虑和不满,夸大失真的信息趁机传播,越将事情推向对立方面。做透思想工作。从实践证明,做群众思想工作是解决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要尽可能的扩大与群众的接触面,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少发号施令,通过适当的感情投入,可以用真情换取群众的理解。如某纺织企业职工因待遇偏低引发集体罢工,在厂方决策层多次与职工代表谈判无果的情况下,主管部门和企业领导采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的方法,走访了所有职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反复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以真诚换取了职工的理解和谅解,从而在短期内使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

浅析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处置对策

浅析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处置对策

浅析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处置对策毛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各种无法预见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基层干群之间的种种矛盾加剧,加上各级政府部门对此矛盾处理不及时等导致诸多不稳定因素的发生,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正常的社会工作秩序。

因此中央、省、州、县各级政府都把保持社会稳定问题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现就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处臵对策提出一些拙见。

群体性事件是社会矛盾在特定条件下的集中表现,是指不特定的达一定数量的群体为了实现一定的利益或目的而集结在一起,采取各种不正当甚至非法的手段或是不恰当的方式,制造或挑起事端,以此向党委、政府及社会施加压力的行为。

其特点及表现形式:一是规模大、影响远;二是事件发生频繁,呈上升趋势;三是组织、策划趋势明显;四是部分村组干部乃至国家干部参与或直接策划组织,处臵难度加大。

原因分析:一是历史遗留问题。

有的山林土地边界不清或权属不明,有的山林、土地权属证书甚至交叉重复,给调解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二是某些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措施或地方政策缺乏预见性、经常性和连续性,“滋生”或“滋长”了一些问题,导致矛盾的产生或激化。

一些行政主管部门对管理工作没有做到制度化和经常化,没有将问题控制解决在萌芽状态,等到有的问题既成事实之后,才花大力气去解决;有些地方政策的出台实施比较草率,不切合实际甚至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在执行一段时间或者已对部分人实施以后,发现不适应或行不通,于是自己否定自己,工作出现反复。

这样既降低了自己的威信,群众也蒙受了损失,势必引发一些群体性事件。

三是个别乡镇和部门的责任人对维稳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动辄以“管人者”自居,没有设身处地考虑群众的疾苦和承受能力,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对待群众态度生硬,迫使群众针锋相对。

有的缺乏基本的政策理论水平,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不透,宣讲不清,贯彻不准,办事拖泥带水,群众难以接受。

目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目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目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成因及对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矛盾也逐渐增多。

因此,群体性事件在我国社会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给社会稳定带来了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一、群体性事件的特点1.大规模性群体性事件常常是由一个局部事件引起的,从而导致地域范围较大的影响。

例如,一起城管暴力执法事件可能导致整个城市的抗议活动。

2.情绪化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往往跟人们的情绪有关。

当人们的权益受到侵犯时,他们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这时就容易组织成集体,进行抗议活动。

3.突发性由于群体性事件通常没有提前准备,因此在事件发生时,往往没有足够的安排和规划,这会给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1.社会矛盾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也产生了许多社会矛盾,导致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侵犯。

例如,土地征收问题、劳动权益问题等。

2.行政失职一些官员为了谋取个人私利,而不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贪污腐化的行为使得人民群众的权利受到了侵害,从而引发了群体性事件。

3.信息传播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新闻传播越来越快,一些网络平台不负责任地发布误导消息,导致人们的情绪失控。

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宣传教育,向人民群众普及法律法规知识、道德伦理观念等,增强人们的自我约束和心理素质,以便能够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2.加强政府管理政府应该加强政策制定和管理,缓解社会矛盾和改善民生,制定能够保障人民群众权益的政策和法规。

3.加强舆论引导政府应该把握好新闻传播的主动权,加强对媒体工作者的引导和监督,明确新闻的真实性、可靠性,避免误导群众的信息出现。

结语群体性事件会对社会带来不利影响,需要我们进行有效的抑制和引导。

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宣传教育,政府管理和舆论引导,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与治理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与治理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与治理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突发的、对公共安全和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和影响的突发事件。

例如地震、洪水、疫情等。

这些事件往往具有突发性、规模性和复杂性,对应对与治理提出了很大挑战。

下面将从组织机构、预防准备、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等方面来介绍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与治理。

在组织机构方面,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与治理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组织体系。

这包括各级政府机构、部门、社会组织和专业救援队伍等的配合与合作。

政府要负起责任,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完善信息传递与协调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分工协作的工作模式。

社会组织和专业救援队伍要参与提供专业技术和人力支持,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在预防准备方面,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与治理需要把预防工作放在首位。

政府要加强对灾害风险的研判和评估,加强对各类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预报预警能力,及时发布灾害信息,提供有效的预警措施,引导民众做好防灾准备。

加强对重点部位和重要设施的保护,完善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提高其承灾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在应急处置方面,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与治理需要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应急处置体系。

政府要加强应急管理能力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

确保应急救援力量的调动和组织协调,做到指挥有序,资源调配合理。

加强对灾情的监测和分析,科学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组织人员撤离、疏散、救援等工作,并提供紧急医疗救护等服务。

在恢复重建方面,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与治理需要加强后续工作的推进与监督。

政府要建立健全灾后恢复与重建机制,制定灾后恢复和重建规划,加强对重建项目的督导和管理,确保重建工作的科学有序进行。

要加强对灾区群众的心理疏导和精神慰藉,提供必要的经济援助和生活物资,推动灾区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帮助灾区群众早日走出灾难。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与治理需要建立完整的组织机构,加强预防准备,建立科学高效的应急处置体系,同时加强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与治理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与治理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与治理群体性突发事件,指的是突然发生的、影响面广、涉及人员众多、短时间内难以控制的事件,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公共卫生事件等。

这些事件会给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和治理措施,以尽快恢复社会秩序和稳定。

一、应对措施1.应急预案和演练。

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制定细致的应急预案,包含应急处置方案、组织指挥体系、资源调配方案等,以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此外,定期进行应急演练以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各方应对能力。

2.信息发布。

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及时向社会公布突发事件的情况,包括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人员伤亡情况等,以便民众了解真实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还需要发布应急指南,指导民众应对突发事件。

3.组织疏散。

对于需要疏散的地区和人员,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迅速组织疏散,确保民众不论在家还是在外都能够及时、安全地离开危险区域。

4.资源调配。

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及时调配资源,包括救护车、消防车、抢险队伍等,以确保灾区救援和抢救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同时,还需要统筹物资储备,以便迅速向灾区运送物资。

二、治理措施1.人员疏散和安置。

对于被疏散的人员,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妥善安置,提供食宿和医疗等必要的生活保障。

对于受伤人员,需要尽早转移到医院接受治疗。

同时,还需要关注精神上的问题,为受害者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

2.灾后重建。

灾后重建是整个治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步。

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详细规划灾后重建工作,包括住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以确保灾区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能够恢复到最初的状态。

3.合理利用科技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高端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发挥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如遥感技术、智能传感、大数据分析等,可以更好地监测、预测和响应灾害,提高应急处置和治理能力。

总之,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和治理既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也需要广大群众的齐心协力。

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及对策

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及对策

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及对策【摘要】群体性事件是指一起涉及多人或多方的事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十分深远。

社会不平等、种族歧视、经济危机、政治冲突以及教育资源不均衡等因素往往是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

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关键在于加强社会公平,促进民族团结,改善经济状况。

通过消除社会不平等、根除种族歧视、稳定经济发展、解决政治冲突以及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为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各个方面都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共同努力解决导致群体性事件的根本问题,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繁荣。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社会不平等,种族歧视,经济危机,政治冲突,教育资源不均衡,社会公平,民族团结,经济状况1. 引言1.1 群体性事件的定义群体性事件是指在特定社会背景下,集体性地出现的具有明显社会影响和代表性的事件。

这类事件往往涉及大规模的人群,其规模和影响力超越了个体行为的范畴,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和公众性。

群体性事件可以是各种形式的集体行动,如示威游行、罢工罢课、暴动骚乱等,也可以是由特定社会问题引发的群体冲突、群体事件等。

这些事件通常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反映了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的集中体现。

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包括:规模大、影响深。

群体性事件往往涉及较多的人群,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信息传播迅速、影响持久。

随着新闻媒体和社交网络的普及,群体性事件的消息可以在瞬息之间传播至全国乃至全球,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和目的性。

群体性事件往往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或操纵,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和目的性。

对于这些特点,我们需要认真分析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解决途径,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1.2 群体性事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群体性事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这类事件往往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不仅影响到个体的生活和发展,也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中国群体性突发事件

中国群体性突发事件

《中国群体性突发事件:成因及对策》内容为:现阶段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不断发生和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实事求是地正视这一问题。

全面深入地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我们发现现阶段引发或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中存在的制度缺陷和薄弱环节。

通过制度创新建立起一系列有效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具体制度和机制。

如建立地方领导负责制、过错追究责任制、预警机制、处理机制、社会自我协调机制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从制度上、法制上解决问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改革发展、丰富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编辑推荐《中国群体性突发事件:成因及对策》由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

目录第一章中国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一、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界定二、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性质三、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类型四、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点第二章群体性突发事件成因一、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分析二、有效化解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总体思路第三章地方领导责任制一、地方领导责任制是维护一方社会稳定的制度保证二、地方领导责任制走向虚化的危险三、完善地方领导责任制的途径第四章应急管理决策制度一、决策与群体性突发事件二、应急管理决策制度和机制三、应急管理中的决策原则第五章信访制度改革一、信访制度的历史二、《信访条例》修订三、信访制度的作用四、大规模集体上访的隐忧五、信访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第六章公安部门防范和处理机制一、公安部门防范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工作重心二、公安部门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工作策略第七章社会自我调节机制一、高度重视社会自我调节机制的建立二、社会自我调节机制的系统构成三、建立健全社会自我调节机制的六条途径第八章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一、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二、可供选择的主要方法第九章转型期城市群体性突发事件一、城市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点二、城市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三、解决城市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对策第十章转型期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一、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新特点二、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三、解决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对策第十一章涉及金融问题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一、金融问题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及其后果二、涉及金融问题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三、涉及金融问题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对策四、市场退出——双刃剑第十二章涉及民族问题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一、转型期民族问题的新特征二、涉及民族问题的群体陛突发事件三、涉及民族问题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对策第十三章涉及宗教问题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一、涉及宗教问题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二、妥善处置涉及宗教问题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第十四章西方社会冲突理论与实践经验一、社会冲突理论的发展脉络二、西方社会冲突理论的主要观点三、世界各国的有关实践及经验教训附录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附录二《信访条例》附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附录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附录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选)附录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节选)附录七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附录八《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附录九《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附录十《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主要参考文献序言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特殊时期,经济结构调整引发了社会系统全面的、结构性的调整,加速的利益分化与频繁的社会流动,使得社会趋于更加复杂化、多元化,一定程度的社会矛盾与摩擦增加和社会冲突加剧是不可避免的。

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原因、特点及对策

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原因、特点及对策

导造成压力 , 能较快解决问题 , 使本来能在法律程序 中得 到解决 的矛 盾演 化成群 体性 突发 事件 。由此引发 的群 体 性 突 发 事 件频 频 发 生 , 规模 不 断 扩 大 , 现 其 表
形 式趋 于激烈 , 造成 的后 果和影 响也 越来 越严重 , 已经
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积极应对群体性突发 事件 , 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 障 , 是发展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在当前形势下 , 要求各级党 委政 府 特别 是 基层 政 法部 门 , 必须 牢 固树 立依 法 治 国
2 棚 8
2年 0第 1 2

羞蠢 : 酱 三
波严重危害群众利益 ; 由于城市和农村征地拆迁中的 不当强制性措施及补偿安 置政策难落实而引发 的矛 盾 冲突 问题 ;农 民负担 过重 及 政治 参 与渠道 不 畅 通 ; 民族 、 宗教间的信仰和利益矛盾激化等。
低 , 制观念 淡薄 。当群众 之 间 、 法 上下 级之 间 出现利益 磨 擦 或 纠纷 时 , 一些 群 众错 误认 为 聚众 闹事可 以对领
/ / - 盎 追 :
改 革开 放 以来 , 国政 治 、 我 经济 、 化 和社会 生 活 文
在 取 得 明显 进 步 和 发展 的 同 时 ,社会 矛盾 亦 日益 突
管 理者 的矛盾 就会 尖锐 化 、 开化 。 公 ( ) 治 因素 。部 分 干部 的作 风 问题 是 导 致群 二 政 体 性 突发事 件 的政治 原 因 。近年 来 上访 、 闹事 等 群体 性 事 件增 多 , 有 随着 改 革 的深 化 , 济领 域 不 可避 既 经 免 地会 出现一 些纷 繁 复 杂 的矛盾 和 问题 的 客观 原 因 ,

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成因及防范

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成因及防范

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成因及防范突发性群体事件是指在较短时间内突然爆发的,群体与群体之间、群体与领导之间、群体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以经济利益为主要内容的,采取围攻、静坐、游行、集会等方式对抗党政机关甚至破坏社会公共财物、危害干群人身安全、扰乱社会秩序的事件。

正确认识和把握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特征、产生的原因和应对策略,对于及时缓解社会发展变化对社会稳定系统形成的内部张力和外部压力,自觉抑制与消解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稳定因素,确保社会平稳运行、减少社会损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转型期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成因分析根据有关资料及笔者对某市突发性群体事件的调查,近年来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要特点,一是参与的外延扩大,但仍以工人、农民为主,二是数量递增,规模呈扩大化趋势,三是来势猛烈,矛盾冲突的形式渐趋激烈,四是组织严密,呈明显政治化倾向,五是矛盾复杂,处置工作的难度增加。

诱发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概括起来说,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转型引发的矛盾是突发性群体事件产生的基础性根源。

在社会转型期,社会整体结构、社会资源结构、社会区域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及社会身份结构都在发生着重大转变,社会同质性进一步消解,社会异质性增加,使追求同一性和超稳定性的传统社会控制机制失去了基础。

伴随着阶层、群体和组织的分化,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的利益意识会不断被唤醒和强化,利益的分化也势必发生。

在各种社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多元化的利益群体会不可避免地相互竞争和冲突。

社会分化的加速也必然会在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结构中有所反应,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关怀等方面将不断趋于多元化,一些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同甚至相反的价值观念也会大量涌现。

人们受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的冲击,容易导致价值体系的紊乱,从而使人们无所适从,诱发出许多社会问题,甚至会引发某些集群不规则行为现象。

2、部分干部的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是突发性群体事件发生的政治因素。

群体性事件形成原因及对策建议

群体性事件形成原因及对策建议

群体性事件形成原因及对策建议群体性事件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在特定社会环境和社会心理状态下,一群人集体行动的结果。

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社会不公、贫富差距、政府失职等等。

这些因素也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抗议、骚乱、暴力事件等等。

在有些情况下,群体性事件会破坏社会秩序,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建议来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危害。

一是加强政府的反应能力和危机管理能力。

政府是治理社会的主体,要尽可能保证社会的稳定,需要尽快解决问题。

政府需要及时出台一些政策来解决社会问题,确保人民的权益。

政府也需要统筹协调社会各方面资源,用最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政府需要启动一个应急预警系统以及相关的应急预案,从而将时间和人力资源发挥到最大。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宣传教育是消除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的重要途径。

政府需要全力推动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对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加强社会责任观念的普及和宣传。

这样,公众就能够了解权益的保障,不能用非法方式维权。

同时,宣传教育也能够提高公民的个体素质,让公民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使命。

三是加强社会监管机制。

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是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基础。

政府需要建立更加完整的法治体系,加强社会监管和执法。

当出现不公正事件或是问题时,应当及时处理,不能容忍。

同时,政府应加强职业培训,让社会监管人员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匠人精神,最终防范各种安全隐患。

四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提升社会信用水平的重要手段。

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实行相关信用评价和宣传,可以增强市民自我约束力和参与度,减少可能的群体行为。

政府需要制定具体制度,鼓励和推动企业及个人提高诚信度。

五是进一步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

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是人民群众生活稳定的基础。

政府需要通过加强产业升级和发展新型经济,以实现更多的就业和提高收入水平。

同时,加强社会文化建设,推进媒体行业、文化产业向更加市场化、精致化的方向发展,把多元文化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引言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点,以突然发生的方式对群体造成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件。

由于突发性和复杂性,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需要系统而科学的应急预案。

本文将探讨如何制定和执行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二、背景分析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是为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协调地采取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保障社会秩序。

应急预案需要综合考虑突发事件的类型、规模、区域特点以及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三、应急预案的制定步骤1. 事件分析与风险评估:了解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点和潜在风险,并综合考虑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进行风险评估。

通过分析确定应急响应级别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2. 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健全的预警系统,包括各类传感器、监测设备和预警平台,以及完善的信息采集和发布机制。

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前能够及时获得相关信息,提前做好准备。

3. 组织体系构建:明确应急指挥机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建立协调沟通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

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形成多元联动的应急体系。

4. 物资储备与供应保障:根据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应急需求,制定相应的物资储备计划,并确保物资的及时供应和优先使用。

同时,加强物资管理和保障机制,确保物资的有效利用。

5. 应急演练与培训: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根据演练结果进行修订和改进。

同时,加强应急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管理能力和应对能力。

四、应急预案的执行1. 应急响应启动:根据预警信息和事件特点,启动应急响应,确保预案的快速执行。

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迅速组织调度人员和物资,开展应急工作。

2. 信息与指挥: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机制,确保各级指挥部门能够获得及时准确的信息,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发布指令和通知。

3. 救援与救助: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救援与救助是重中之重。

根据预案,迅速组织力量开展救援工作,确保伤者及时得到救治,同时做好家属安抚和善后工作。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与治理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与治理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与治理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并涉及到大量人群的事件,如火灾、地震、洪灾、恐怖袭击等,这些事件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伤害和影响。

为了有效地应对这些突发事件,必须有一个科学的预警预报和处置应对机制,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一、预警机制:及时获取信息,预警等级明确预警机制是在发生突发事件之前以及事件发生后及时获取信息、预测趋势和风险等,提前做出预警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

预警需要根据事件的性质、等级及对社会的影响进行科学的评估,明确预警等级,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

同时,预警应该具有及时、准确、可靠、全面等特点。

二、应急机制:定位指挥,专业救援应急机制是指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和社会组织依据一定的程序和组织体系,进行各项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应急机制需要明确指挥等级,确定指挥机构,确保指挥层次清晰、统一和专业。

同时,需要制定详细的处置方案和应急预案,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在实施应急救援工作中,应当注重专业救援,建立和完善救援体系,提高救援能力。

三、舆情管理:信息发布,公众心态稳定突发事件的管理中,舆情管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效的舆情管理能够稳定公众的情绪、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和焦虑,并提高公众信任度和社会凝聚力。

而在舆情管理中,信息发布和公众参与更应该得到重视。

信息发布需要及时、准确、透明等特点,以防止造谣传谣甚至制造恐慌等情况的发生。

公众参与则可以增强公众对政府的支持和信任,提高公众了解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对能力。

四、安全防护:控制风险,提高安全性在突发事件的应对和治理中,安全防护也是一个必须要注意的环节,安全防护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如控制风险、提高安全性等。

对于公共建筑、交通、场所等,要严格控制进出口,并设立安检设备,避免恐怖事件的发生。

同时,也要加强安全检查和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及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总之,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和治理需要政府、公民和各个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建立起有效的预警机制、应急机制、舆情管理和安全防护措施,并加强不同机构之间的协作和沟通,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社会转型期突发性群体事件频发的成因与对策

社会转型期突发性群体事件频发的成因与对策

突发性群体事件 的主体 ,在初始 阶段大多是 趋 于多元 化 ,一 些与 主流 意识形 态不 同甚 至相反 的 偶 然 集 合 而 成 的 不 特 定人 群 ,少 数 也 可 能 存 在 亲 价值 观念 也会 大量涌 现 。人 们受 各种各样 的价值观 友 、邻居 、同事、同学等一定的社会关系。但都是
运 动不 同 ,参与者
( )行 为特点 :情 绪激动 ,行 为过激 二
突发性群体事件一旦形成 ,群众的情绪相对 比较 激动 ,甚至 失去理 智 。主要表 现为 大声 呼喊 、
社会转型期突发性群体事件频发的成 因与对策
围堵 、冲击 国家机关 ,拉标 语 、挂横 幅 、堵 塞交 通 要道 ,甚 至毁坏 公物 、打伤 机关 _作人 员 。 T
( )主体 特点 :对 象复杂 ,动机 多元 三
经济层 面是 远远 不够 的 ,其 背后还 有更深 层次 的制
度性根 源 。
( )社 会 转 型 引发 的 矛盾 是 突发 性群 体 事 一
件产 生的基 础性根 源
突发 性 群 体 事 件 发生 的初 期 ,参 与 人 的性 质 比较 单一 ,一般都 是该 事件 的利 害关系人 ,但 随着 事件 的发展 、时间 的延 续 和人 员 的增多 ,参 与人 就
( ) 构特 点 :组 织松散 ,层 次 多元 四 结
的分化 ,不 同社 会群 体 和阶层 的利益 意识会 不断被 唤醒和 强化 ,利益 的分化 也势 必发生 。在各 种社会 资源有 限的前 提下 ,多元 化 的利 益群体 会不 可避免 地相 互竞 争和 冲突 。社会 分化 的加速也 必然会 在社 会 成员 的思想 观念 和意识 形态结 构 中有 所反 应 ,人 们 的价值 观念 、思维 方式 、文化 关怀 等方 面将 不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个别人素质低下。突发性群体事件的主体通常比较复杂,有的不懂法规,不守法纪,遇事喜欢聚众“斗狠”;有的不听劝阻,不服教育,一意孤行;有的煽动组织,利用一些善良不明是非的群众以实现自己私利。
二、特点
1、行为过激。突发性群体事件一旦形成,群众的情绪相对比较激烈,主要表现为围堵、冲击机关、企业,拉标语、挂横幅、堵塞交通要道,甚至毁坏公物、打伤机关工作人员。
3、少数群众对现状怀有不满。一些群众生活不如意,加之个别党员干部以权谋私,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引起群众强烈不满,而这种不满情绪往往转移到政府身上。群体性事件发生后,群众受不满情绪影响,把当地政府视作对立面,对政府发布的信息不信任,了解情况的主要渠道竟然是古老的口耳相传,不可避免地带来很多信息的失真。也正因为如此,缺乏对当地政府信任感的群众,想方设法“把事情闹大”,以引起上级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2、人数众多。受“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错误思想的影响,突发性群体事件当事人为扩大声势,往往相互鼓动,组织串联,采取大规模行动,人数众多,有的上百人,有的上千人。
3、处理棘手。由于人数众多,情绪激动,当事人的怨气和期望值随之升高,往往提出一些不现实、不合理的要求,解决难度甚大。由此往往容易形成大规模集体上访,甚至重复集体越级上访,向政府施加压力,企图迫使政府无原则的迁就,满足其要求。
从实践看,为及时控制局势,笔者认为还可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设立指挥中心。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不能只靠哪一个系统和部门,要设立在党委的领导下,以政府为主导,相关部门组成的应急处理指挥中心,根据突发事件的需要,迅速启动应急方案,快速进行现场处置,要在较短时间内聚合各种有效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综合应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统筹协调、周密部署。

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2008-12-20 15:16:00
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当前,突发性群体事件,进而演变为大规模集体上访,已成为群众信访的突出表现形式,也是信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正确认识和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对于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及时公开信息。政府要及时公布有关信息,树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形象。要有勇气面对由于政策、措施、行为的不规范、不妥当、不严肃所导致的不稳定。决不能刻意压制一些问题,否则反而会激起群众的疑虑和不满,夸大、失真的信息趁机传播,越将事情推向对立方面。
5、做透思想工作。从实践证明,做群众思想工作是解决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要尽可能的扩大与群众的接触面,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少发号施令,通过适当的感情投入,可以用真情换取群众的理解。如某纺织企业职工因待遇偏低引发集体罢工,在厂方决策层多次与职工代表谈判无果的情况下,主管部门和企业领导采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的方法,走访了所有职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反复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以真诚换取了职工的理解和谅解,从而在短期内使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
一、成因
1、改革使利益格局发生变化。当前我国正处在体制转型时期,随着原来的利益格局逐步打破,新的格局不断形成,一些潜在的问题和矛盾逐步显现出来,有些带有普遍性,处理难度较大,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需要一定的过程,而一些群众要求解决问题的心情迫切,要求过高。
2、一些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一是群众观念淡薄,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使党和政府的旨意得不到群众的接受,引起群众不满;二是超前意识不强,没有通过排查及时掌握信息;三是存有侥幸心理,即使提前掌握了信息,但未能引起足够重视,采取切实措施有效化解。
三、对策
如何把突发性群体事件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其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建立健全应对各种突发性事件的机制和方案,包括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各种成套方案,既可以起到社会矛盾预警作用,防患于未然,又可以及时化解矛盾,一旦发生突发性群体事件,可以做到从容应对,有条不紊。
2、领导靠前指挥。群体性事件中,群众往往要求面见领导。领导靠前指挥,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可以给群众一种安慰感,有助于缓解群众的情绪,并且有助于领导层掌握第一手资料,提高准确度和决策效率。根据经验表明,领导亲自接待处理的群体性事件,还有助于提高一次处理到位率。
3、果断做出决策。只有做到快速反应,果断决策,才能掌握处置突发事件的主动权,将可能产生的后果控制在最小程度。应当解决而且能够解决的,要明确答复,立即解决;应对解决而一时无法解决的,要耐心解释,争取群众理解;对于无理取闹的,要晓之以理;对严重违法的,要果断处理,决不手软。要善于选择最佳处置方案,防止事态向不利的方向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