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军第四军告国民党军队士兵书
1929年红军权力结构演变
朱毛之争与红军权力结构演变(上)导语:初创时期的中共党人是一批深受民主思想影响的五四青年,他们1927年创建的红军一度是世界罕见的高度民主的新型军队。
红军中的平等和民主激发了干部、战士的主动性,使得红军拥有了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能够在极端险恶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
但民主分权制度也带来了明显的弊端,导致众说纷纭、纪律松弛,在残酷战争中甚至引发惨重的失败。
红军领导者毛泽东逐渐倾向于集中权力,而朱德等仍坚持民主分权,1929年春夏红四军爆发了朱毛之争,毛泽东失去多数支持,被迫退出红军。
中共中央从全国各级组织的纷争当中、在与托陈派的斗争当中,认识到极端民主化的危险,强力支持毛泽东。
重回红四军的毛泽东组织召开了著名的“古田会议”,建立政治委员制度,红军的权力结构迅速向集权方向演变,这对于中国革命前途以及现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都有深远影响。
关于红军的这段历史,较早的成果是韩荣璋、陈朝响、陈立旭合著的《毛泽东与古田会议》(1995),较新的成果有蒋伯英的《1929:朱毛红军和古田会议》(2009年)、赖宏的《毛泽东与红军•从井冈山到古田》(2007年)、傅柒生的《古田会议》(2006年),他们的成果详略各有不同、取材各有千秋,都比较全面地叙述了那一时期的红军历史和古田会议前的争论,但是对于核心的权力结构问题,没有集中力量进行深入分析。
毛泽东、朱德、陈毅、周恩来这几位红军主要创始人的年谱和传记作者,也对这段历史进行了研究,披露了许多没有全面公开的史料,但是由于为尊者讳的传统,对于当年那场激烈的争论,年谱和传记一般都做了淡化处理,有时甚至把原因归于林彪、刘安恭等次要人物,同时限于年谱和传记的体裁,对这一问题也不可能展开深入的分析研究。
1984年龙岩地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辑的文集《重评古田会议》,收集了如肖克、赖传珠、吴仁声等亲历者的回忆,还有张国琦、黄少群、蒋伯英等的研究,这些成果对于后来的研究者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国家图书馆藏《随军西行见闻录》的几种早期版本
国家图书馆藏《随军西行见闻录》的几种早期版本黄霞1936年3月,由中国共产党在巴黎主办的《全民月刊》上,连载了一篇名为《随军西行见闻录》的纪实报告,文章的作者署名“廉臣”,他自称是一名被红军俘虏的国民党军医,被红军俘虏后留用,后跟随红军一起长征。
当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后,“廉臣”脱离了红军队伍,辗转回到内地后写成《随军西行见闻录》一文。
作者在文章中以亲历者的身份、用旁观者的口气,讲述了当时鲜为人知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情况。
文章发表后,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并很快流传到国内,在国统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85年,当《红旗》杂志公开发表该文时,“廉臣”的真实身份才得以大白于天下,原来文章的作者是陈云。
200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甘肃会宁、静宁,长征胜利结束70周年纪念,也是《随军西行见闻录》发表70周年,值此之际,重读《随军西行见闻录》一文,不仅是对红军长征胜利的纪念,也是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深切缅怀。
一、写作背景及内容介绍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未能打破蒋介石的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不得不退出苏区,开始长征。
陈云同参加长征的十余万红军将士一样,亲身经历了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
陈云还不只是长征的普通参加者,他是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和中央白区工作部部长的身份参加长征的。
长征开始时,他又被指定为驻红五军团的中央代表,以后还担任过军委纵队的政委,参加过遵义会议等重要会议,是中央决策核心的成员。
因此,他还是长征的领导者之一。
1935年2、3月间,中共中央决定派陈云赴上海恢复遭到严重破坏的秘密工作,寻求恢复长征后中断的与共产国际的联系,并向共产国际报告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情况。
1935年6月7日,中央红军攻克四川西部的天全县。
在天全县灵关殿,陈云在地下党员席懋昭的护送下,离开红军队伍,经天全、雅安、成都、重庆,一路辗转到达上海。
安顿好之后,陈云便开始着手恢复受到严重破坏的白区地下工作,并通过共产国际驻上海的联络员与共产国际建立联系。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整理【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作者,中文名施乐。
1928年来上海后,先后结识了鲁迅、宋庆龄等一批民主进步人士。
斯诺称“鲁迅是教我懂得中国的一把钥匙”,同时,斯诺也是首先把鲁迅著作介绍到西方的人之一。
另外,宋庆龄促成斯诺进入红区,斯诺也在书的扉页写上:“送给勇敢的革命家宋庆龄同志,你是第一位鼓励我写作此书的人,而且是此书的第一位读者。
书中的不妥之处请见谅。
1936.6-1936.10月,斯诺来到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斯诺是一位幽默、正直、爱好和平、主持正义,十分关切中国命运,热情支持和保护学生的人。
【写作缘由】“红色中国”太神秘,想要一探究竟。
【作品相关】《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当时中国正处于日本的侵略,同时国民政府也对共产党进行镇压。
在如此白色世界中,《红星照耀中国》要在中国流传的话必须用一个隐蔽的名称,因此选择了《西行漫记》作为掩护),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报告文学),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轰炸性影响,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
西方舆论评价说该书的出版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是震惊世界的成就。
《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的含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主要内容】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一.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二.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三.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四.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作品描绘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苏区,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应用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篇目解读】篇章章节情节人物形象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内容】斯诺为了对“红色中国“有所了解,解开对红军的重重谜团,在进步人士王牧师,爱国将领杨虎城和张学良以及共产党员邓发的帮助下,他冒着危险,冲破封锁,来到陕甘宁苏区采访,一探究竟【路线】西安——延安——红军游击队第一个前哨(陕西山区)——红色中国(前三都是白色世界)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速读)斯诺在中国七年,关于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主义运动,人们提出过很多问题,可是一直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答案,斯诺为探明真相,决定进入红区斯诺:求真务实、勇敢无畏去西安的慢车交待外界情况→(听闻外界对红军的传言)防备心重→坐在火车上,听到乘客讲“土匪”觉得是红军→反复提到“几个月后”(西安事变)汉代青铜隐形墨水(介绍斯诺去红区的介绍信,侧面写出局势的紧张)→王牧师(董健吾,到达西安后,接待斯诺的人)→秘密合作(1937年之前“不懂事”张学良的一些故事)→五万块的首级(邓发,国民党要用五万块悬赏他首级的共产党秘密警察的头子,斯诺写到:真是个你意想不到的中国人!真是个你意想不到的赤匪!)邓发:热情活泼、勇敢大胆通过红色大门沿途景象→有意思的对话(国民党两个小士兵的对话:为什么要打自己人?红军战士吃的比我们好)→牛皮鞋子(送斯诺进红区的骡夫对斯诺的鞋子很羡慕)→共产主义(与白色世界告别,已闯进红色大门)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内容】一路上遭白匪跟随,在红军的帮助下,终于见到周恩来。
舆论战
瓦解攻心(阵地喊话、四面楚歌)分化:分裂;瓦解:比喻分解、崩溃。
使对方的力量分裂离散。
攻心:史称度心。
作为一种社会生存中斗争的利器,历来为较智斗力场中的人们所推崇,如何在心理上瓦解他人,征服对手,“度心术”是最有效的谋智。
四面楚歌: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入选理由瓦解攻心乃我军政治工作三大原则之一。
从政治上动摇敌人军心,破坏敌军战斗力的策略和手段。
主要内容是:配合军事打击,开展政治攻势,实行宽待俘虏政策,争取敌军官兵放下武器、投诚、起义,脱离反动营垒。
瓦解敌军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手段。
毛泽东曾指出:“我们的胜利不但是依靠我军的作战,而且依靠敌军的瓦解。
”(《毛泽东选集》第 369页)这是因为,反动军队所进行的战争是非正义的,其内部存在着根本利益的冲突和不可克服的矛盾,有被瓦解的客观可能性。
我军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革命的,在政治上占有绝对优势,通过对敌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进行瓦解工作,实行宽待俘虏政策,是能够促使敌军官兵觉醒的。
实行瓦解敌军的原则,是我军的性质决定的,体现了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政治胸怀和革命的人道主义。
实行瓦解敌军的原则,要教育部队把对敌人的仇恨和执行宽待俘虏政策二者区别开来。
在战斗中要英勇杀敌,但对已经放下武器的俘虏,则要尊重他们的人格,教育争取他们站到人民方面来。
瓦解攻心术初见于《孙子兵法》之27计:攻心为上。
漫长的中国历史中,最为经典的瓦解攻心战术的伟大实践者当首推汉高祖刘邦。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
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
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中央苏区时期的“八一”建军节
□邱明1927年8月1日,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在党史、军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央苏区时期,苏区军民开展了各种活动纪念“八一”,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的进攻,积极扩大红军,提高战士军事技能和政治觉悟,优待红军家属,对发展和壮大革命武装力量产生积极影响。
首次设立“工农红军纪念日”我党我军历来高度重视宣传八一南昌起义,每到周年纪念日时都会发布文告广为宣传。
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1929年春夏,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转战赣南闽西,就以红四军士兵委员会的名义发布《告全国士兵弟兄书》,宣传南昌起义两年来红军与反动军阀作战的成果:“两年来,我们转战湘赣闽粤各省,打倒许多土豪劣绅,消灭了许多新军阀,建立许多工农兵政府。
”1929年7月9日发布的《中国共产党第六届第二次中央全体会议告红军将领士兵同志书》,号召“举行八一示威反对世界大战!拥护苏联!纪念南昌暴动”。
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创和发展时期,纪念“八一”的宣传活动陆续在红军内部和苏区群众中展开。
1932年7月26日,红一军团政治部在《纪念“八一”告全军团红色战士书》中指出:“‘八一’到了!‘八一’是国际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日,‘八一’又是南昌暴动的纪念日。
”“纪念伟大‘八一’就要加紧执行武装保护苏维埃,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进攻中国革命的任务。
”宁都、汀州等地在1932年8月1日分别组织了“八一”武装示威大会,上万名群众高呼“红军胜利万岁”口号,许多群众当场报名参加红军。
1933年3月,红军取得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争胜利,中央革命根据地区域迅速扩大,进入鼎盛时期。
在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红军浴血奋战,英勇杀敌,在捍卫苏维埃政权中发挥了主力作用,得到党和群众的广泛赞誉,而且面临国民党军磨刀霍霍的第五次“围剿”,红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为了提高红军的荣誉感和尊崇度,在苏区形成拥护爱戴红军的浓厚氛围,在南昌起义六周年即将到来的时刻,6月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为纪念南昌暴动与红军成立,特决定自一九三三年起每年八月一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红军文化教育初探
国防与军队建设史研究军事历史2010年第1期Pre¨mina吖DiscussiOn O n the L it e r a cy E du ca tiO nn th e Red Ar my摘要: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红军开展了以识字为中心内容的文化教育。
红军的文化教育,是由这支军队的性质所决定的,是红军所担负的宣传队的任务所要求的,是苏区整体文化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红军为了对官兵进行文化教育,在明确组织机构、确定目标任务、自制教材教具、创造学习方法和进行严格的督促检查等方面采取各种措施,保证了教育持续进行。
红军的文化教育历经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长盛不衰,长征结束后形成了热潮,取得了很大成绩,对人民军队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土地革命战争史工农红军文化教育中图分类号:眩9r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吆一鸽83一(20lO)Ol一0031—0820世纪二三十年代,驰骋在中国大地上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在戎马倥偬中开展了以识字为中心内容的文化教育。
这支队伍不但是能征善战的人民军队,而且是一支刻苦学习、断文识字的文化大军。
这口在经济贫穷、文化落后的旧中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红军文化教育初探线,与缺少文化的国民党军队形成强烈对比。
关于红军文化教育的事迹,偶见于报章零星刊载,但对于红军文化教育的系统研究,尚未见有专文发表。
研究红军的文化教育,宗成康对于后人系统了解红军文化教育的情况,推动红军史研究,及今天建设一支学习型现代化人民军队不无裨益。
一、红军开展文化教育的原因红军的文化教育,在红军的文献里特指是识字教育。
红军政治工作条例规定,“在文化教育方面:应当开展识字运动,消灭文盲。
”①显然,这里讲的文①总政治部办公厅编:《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历史资料选编》第二册土地革命时期(二),596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
一31一万方数据军事历史2010年第1期国防与军队建设史研究化教育就是识字扫盲。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课后培优分级练部编版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课后培优练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1.85年前的今天,卢沟桥畔一声枪响。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自此大片国土沦陷,3500万同胞伤亡。
与该事件相符的是()A.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国共两党合作成为领导全民族抗战的核心力量D.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A【解析】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为了达到以武力吞并全中国的罪恶野心,悍然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畔一时间硝烟弥漫、笼罩在侵略者燃起的熊熊战火之中,中国军民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进行了顽强抵抗。
从卢沟桥事变肇始,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卢沟桥事变导致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是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全国人民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空前规模的全民族反侵略的战争,A项正确;西安事变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排除B 项;国共两党合作成为领导全民族抗战的核心力量是在国共合作宣言发表后,排除C 项;《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
故选A项。
2.《雪庵日记》中写进:“7月28日,北平岌岌可危,报载中国决定正式开战,北平商民人人欢舞”,“7月29日,此次二十九军失败,完全误于宋哲元,和战不定……愧对为国牺牲之佟麟阁和赵登禹等忠魂”,这两篇日记书写时()A.日军炸毁柳条湖铁路B.皖南事变发生C.全民族抗战已经开始D.武汉会战开始【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北平保卫战中佟麟阁、赵登禹等将领英勇牺牲。
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C项正确;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日军炸毁柳条湖铁路,排除A项;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排除B项;1938年武汉会战开始,排除D项。
故选C项。
3.以下为中国共产党于1933-1937年发布的一系列文件。
由此可见1933年11月21日中华苏维埃政府与十九路军订立抗日作战协定1935年8月1日中共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宣言)1936年9月16日中共关于救亡运动的新形势与民主共和国的决议1936年12月19日西安事变时中共主张和平解决通电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8月25日中共公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A.中华民族持久抗战赢得世界尊重B.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陆军的主力C.中国共产党争取全民族团结抗战D.国共对抗战胜利均作出重大贡献【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华苏维埃政府与十九路军订立抗日作战协定”“中共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中共关于救亡运动的新形势与民主共和国的决议”“西安事变时中共主张和平解决通电”“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体现出抗日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实行全民族抗战,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持久抗战信息,排除A项;材料没有说明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陆军的主力,排除B项;材料主要说明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合作抗战,没有说明国共对抗战胜利均作出重大贡献,排除D项。
湘江战役的策划书3篇
湘江战役的策划书3篇篇一湘江战役的策划书一、战役背景湘江战役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发生于 1934 年 11 月 27 日至 12 月 1 日。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以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确保红军的战略转移。
二、战役目标1. 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确保红军的战略转移。
2. 消灭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削弱其战斗力。
3. 占领战略要地,为后续的战斗创造有利条件。
三、战役时间1934 年 11 月 27 日至 12 月 1 日四、战役地点湘江流域五、参战部队中央红军六、战役部署1. 左翼部队:由林彪、聂荣臻率领,负责突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一道封锁线。
2. 右翼部队:由彭德怀、杨尚昆率领,负责突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二道封锁线。
3. 中央纵队:由周恩来、朱德率领,负责掩护左翼和右翼部队的侧翼安全。
4. 后卫部队:由董振堂、李卓然率领,负责阻击国民党军队的追击。
七、战役经过1. 1934 年 11 月 27 日,左翼部队在湘江以东地区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战斗,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一道封锁线。
2. 1934 年 11 月 28 日,右翼部队在湘江以西地区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战斗,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二道封锁线。
3. 1934 年 11 月 30 日,中央纵队在湘江以北地区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战斗,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三道封锁线。
4. 1934 年 12 月 1 日,后卫部队在湘江以东地区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战斗,为中央纵队的撤退争取了时间。
八、战役结果中央红军在湘江战役中,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三道封锁线,成功地实现了战略转移。
但是,红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损失了大量的人员和装备。
九、战役意义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它的胜利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篇二湘江战役的策划书一、战役背景湘江战役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发生于 1934 年 11 月 27 日至 12 月 1 日。
我军对敌工作在长征中的实践
我军对敌工作在长征中的实践作者:刘永利来源:《党史文苑》2017年第02期[摘要]红军长征中加强对敌军的宣传,争取俘虏参加红军,利用敌人内部矛盾,争取敌军上层人士,发挥了敌军工作应有的威力,有力地配合了红军打破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的军事行动,对红军完成战略转移任务起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红军长征敌军工作敌军工作(亦称白军工作)是红军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其任务是开展对敌军的宣传工作,争取敌军放下武器;在敌军内部开展兵运工作,争取敌军哗变、起义;做好俘虏兵的工作,争取其掉转枪口,参加革命战争。
敌军工作是从政治上动摇敌人军心,破坏敌军战斗力的策略和手段。
红军长征中先后遭遇国民党中央军和粤军、湘军、桂军、黔军、滇军、川军、西北军、东北军等地方实力派的围追堵截。
因此敌军工作的结果直接关系到红军能否打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完成战略转移任务。
故红军长征中非常重视敌军工作,并为此做了大量工作。
一、加强对敌军的宣传红军长征中先后遭遇国民党中央军和地方实力派的围追堵截。
红军通过调查当面敌军的政治状况,然后针对其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宣传和争取工作。
1934年11月20日,总政治部《关于目前瓦解敌军工作指示》,针对国民党湘军何健部的特点提出瓦解该部的口号。
例如:“不替豪绅地主军阀当兵,大家起来打土豪分田地,赤化湖南”;“参加过大革命时代农民运动与湖南暴动的兄弟大家到红军中去”;“自动派代表到红军中来,共同组织停战抗日同盟”;等等。
总政治部还要求各部队在运动战中对于敌军士兵的喊话“应该更简短,富有鼓动性”,“在运动战中应更多注意散发宣传品工作”[1]p174-175。
1935年1月1日,总政治部发布《关于瓦解贵州白军的指示》,提出“反对国民党军阀王家烈强迫苗、瑶当兵”“苗、瑶兄弟不替压迫苗、瑶民族的国民党军阀当兵,哗变拖枪到红军中来”“不打抗日红军,哗变拖枪当红军打日本”等10条口号。
总政治部还强调:“贵州白军极大多数是贵州人及苗瑶人,更须我们加强地方居民及苗瑶民族中的工作,发动他们特别是白军士兵家属给白军士兵写信散发宣传品等,以散布红军影响。
土地革命介绍
土地革命土地革命(1927-1937),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
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
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基本简介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
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
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2历史背景四一二事变后,位于南京的国民政府一方面镇压中国共产党,另一方面继续对奉系军阀作战,以其完成统一全国的目标。
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一部分共产党人率先在南昌起义。
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正式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随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湘、赣、粤、鄂、豫、皖、闽、浙、陕等地纷纷举行武装起义,组织工农武装,走上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政府,建立地方武装,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等率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分队伍和湘南起义中组织的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合,创建了中国第一支工农红军,并进一步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此后,中国共产党相继开辟了湘鄂西、鄂豫皖、陕甘、海陆丰、左右江等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其他红军部队。
3主要步骤为了保证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县、区、乡各级都建立了土地委员会。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共22张PPT)
二、长征的转折 ------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地点:
遵义
内容:
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错误,取消了博 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 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意义: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 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我党历史上的生死攸关的转 折点。
• 重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背景、意 义和遵义会议
• 难点: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
一、长征的开始---第五次反 “围剿”的失败
二、长征的转折---遵义会议
三、长征的胜利---三军会师
一、长征的开始
次序 国民党 中央 红军 军队 红军 指挥者
战略 战术
结果
第一次 10万多 3万多
第二次 20万 3万多 第三次 30万 3万多 第四次 50万 7万多
毛 泽 东
朱德 周恩来
制定和执行了符合
根据地特点的战略
战术:如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集中兵力 各个击破,在运动中
胜利
消灭敌人等.
第五次 100万 8万多
博古 李德
制定了”左倾”战略
战术:如全面出击, 失败 同敌人打阵地战等
想一想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
主观上: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冒险主义。 客观上:敌人的力量过于强大。
• 包围圈,最后全军覆没,陈树湘也因为腹 部被手榴弹炸伤而被俘。他被抬在担架上 连夜送去报功,路上,抬担架的士兵突然 觉得脚下一滑,旁边的人打着火把一看, 在场的人都惊得目瞪口呆:年仅28岁、黄 埔二期毕业的陈树湘竟然用手把自己的肠 子拽出绞肠而死。 董振堂如果活到解放, 至少是开国元勋,因为他当时已经是军团 长,和林彪、彭德怀平起平坐,可惜他在 西路军的战役中壮烈牺牲。 长征路上的一 天,陈慧清突然要生孩子了。早不生晚不 生,偏偏在一场激烈的突围战刚一打响时 要生了,而且是难产。当时陈慧清疼得满 地打滚,身边没有一个医护人员,只有几 个红军小战士。仅仅1公里以外,董振堂正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同步检测(含答案)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同步检测(满分:65分,时间:40分钟)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12分。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他第一个采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_____________,题目中“红星”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_____________。
3.在井刚山时的“三项纪律”是:第一、________听指挥;第二,打土豪款子要________;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4.在斯诺的笔下,“他是个大个子,像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年过半百,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
”这个人物是_____________。
5.作者一直要想见的“红色窑工”是_____________,他是红军十五军团司令,司令部设在西北八十里外的_____________县,这是一个古老的回民县城。
6.《红星照耀中国》中讲述了长征途中,红军将领___________与彝族首领__________“歃血为盟”“结为兄弟”,使红军迅速通过了彝族地区的故事。
二、选择题(每个小题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序号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0分)7.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报道性作品,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记录了自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B.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是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他就是周恩来。
C.红军的大部分是青年农民和工人,他们认为自己是为家庭、土地和国家而战斗;60% 到 70% 的士兵是有文化的;红军士兵是没有正规薪饷的,但每一个士兵都有权取得一份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的一些收入。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导读:第五篇:长征 课件(共38张PPT)
第五篇 长征
一 第五次围剿 二 举国大迁移 三 大渡河英雄 四 过大草地
一 第五次围剿
• 蒋介石采取了新战略,充分利用他的最大有利条件——优势资源、技术装备、外面 世界的无限供应(红军却同外面世界隔绝)机械化战术,一支现代化空军,可以飞航 的作战飞机近四百架。红军缴获了少数几架蒋介石的飞机,他们也有三、四个飞行 员,但是他们缺乏汽油、炸弹、机工。过去经验证明,进犯红区,企图以优势兵力 突袭攻占,结果要遭到惨败,蒋介石现在改用新的战略,把他大部分军队包围“匪 军”,对他们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因此,这基本上是一场消耗战。
• 尽管如此,第五次战役仍没有定局。他没有能达到消灭红军的“有生力量”这个 预期目标。红军在瑞金举行了一次军事会议,决定撤出,把红军主力转移到一个 新根据地去。这次大远征为期达整整一年,计划周密,很有效能,这种军事天才 是红军在采取攻势阶段所不曾显过身手的。因为指挥胜利进军是一回事,而在如 今已尽人皆知的西北长征中那样的困难条件下,胜利完成撤退计划又是另外一回 事。
一 第五次围剿
• 南京方面当时认为它的歼灭战快要成功。敌人已陷入重围,无法脱身。除了在国 民党收复的地区进行“清剿”以外,每天还从空中进行轰炸和扫射,消灭的农民 当有千千万万。据周恩来说,红军本身在这次围困中死伤超过六万人,平民的牺 牲是惊人的。整块整块的地方被清除了人口,所采取办法有时是强迫集体迁移, 有时更加干脆地集体处决。国民党自己估计,在收复江西苏区的过程中,杀死或 饿死的人有一百万。
二 举国大迁移
• 与此同时,红军主力部队大举进行了反方向进军,到第二天中午先锋到达 皎平渡。现在过河已不是难事了。六条大船昼夜不停地运了九天。全军运 到四川境内,没有损失一兵一卒。渡江完成后,红军马上破坏了渡船,躺 下来睡觉。两天后蒋军到达河边时,他们的敌军的殿后部队在北岸高兴地 叫他们过去,说游泳很舒服。政府军不得不迂回二百多英里才能到最近的 渡口,因此红军把尾巴甩掉了。总司令一怒之下飞到了四川,在红军的进 军涂上部署新的部队,希望在另外一个战略要冲——大渡河——切断他们。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课件)-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军一次,聘193请0.1英0 国1、0万日本、4万德国约军2.5事:1顾问 第随二次军策193划1.,4 对2中0万央苏区3万发起约第7:31次毛泽东 第“三次围剿193”1.,7 他3发0万誓要在3万3个月约1内0:1肃清
敌进我退, 敌驻我扰, 敌退我追,
胜利
第红自四次军刎,首193“级3.如”2 不。3成0万功则成7万仁;约如4:不1 获周朱胜恩德来,敌疲我打。
军 会
师
宁
红纪四军(徐向前、张国焘)
会
泸定桥
念 塔 红二军(贺龙)
北上抗日先遣部队 师
方志敏、粟裕
门
赤 水
河
湘
红一军
江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宣告
1934年秋天,有一群共 产党人,为了追寻信仰,为了 改变国家与民族的命运,他们 带领着一支队伍,用革命的大 无畏精神,穿越千难万险,用 自己的血肉之躯,走出了一条 光辉之路,这条光辉之路就是 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以到后哪奉里军去委了命....令...一然直后绕,圈他子们,乘忽坐南这忽两北条,船牵悄制悄了地敌渡人到部北分岸。
兵敌力人。的1哨93兵5年以5为月探6日子,回他来们了到,了不云以南为东意川。与他巧们家来县了之个间突,然
并袭于击1,93一5年举5消月灭9日了在一渡连过正了规金军沙和江一。个两保天安以队后,,控敌制人了的皎追平
第五次 李1德933.9 50万
博古
8万博古 约6:1 李德
阵地战、 全面出击、
御敌于国 失败
新泉整训:我军建设史上的光辉一页
新泉整训:我军建设史上的光辉一页作者:何立波来源:《党史文苑·纪实版》 2017年第5期何立波毛泽东1929 年12 月主持的红四军新泉整训,既是我党建军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民主整军运动,也是中国工农红军乃至人民军队第一次正规的军政整训。
针对红军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毛泽东、朱德、陈毅在新泉领导红四军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军政整训从南昌起义起,我党开始领导人民军队的实践。
随着根据地和队伍的不断发展,红军队伍成分日益复杂。
很多被俘的国民党士兵参加红军后,把国民党军队的一些不良习气带到红军中来。
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流寇思想、个人主义及形式主义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在红四军建立党的领导、实现政治建军和提高战斗力。
1929 年,许多官兵对军中现状表示不满,人心浮动。
红四军急需整顿军中思想作风,理清纷扰的思想意识。
10 月22 日,陈毅从上海到达广东梅县松源,召开前委扩大会议,传达中央指示和“九月来信”,同时致信毛泽东转达中央精神,并请毛泽东返回红四军主持工作。
11月26 日,毛泽东到达福建长汀,重新担任红四军前委书记,28 日,他在长汀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认真讨论中央“九月来信”精神。
根据“九月来信”关于“红军的军事技术要特别注意,决不应附和不爱训练与组织的农民意识,红军有好的军事技术,有严格的军事训练,才能加强自己的战斗力”的指示,前委扩大会议决定开展军政训练,以彻底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全面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
12 月3 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从福建长汀到达福建连城新泉。
针对红军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毛泽东、朱德、陈毅在新泉领导红四军进行了为期十天的正规的军政整训。
红四军全军4 个纵队4000多人都参加了集训,规模空前。
按照前委分工,毛泽东、陈毅负责政治整顿,朱德负责军事训练。
朱德具有深厚的军事素养和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
新泉整训中,他抓住培训基层军事指挥员这个直接影响部队战斗力的关键环节,通过他们再去训练广大战士。
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一九二九年十二月于闽西古田会议)⑴一、纠正党内非无产阶级意识的不正确倾向问题二、党的组织问题三、党内教育问题四、红军宣传工作问题五、士兵政治训练问题六、废止肉刑问题七、优待伤病兵问题八、红军军事系统与政治系统的关系问题一纠正党内非无产阶级意识的不正确倾向问题四军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意识非常之浓厚,对于党的正确路线之执行,加了极大的妨碍,若不澈底纠正,则中国广大革命斗争加于四军的任务,是决然担负不来的。
四军党内种种不正确倾向的总来源,自然是由于党的组织基础最大部份是建筑于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成分之上,然党的指导机关对于这些不正确倾向缺乏一致的坚决的斗争,缺乏对党员正确路线的教育,亦是使这些不正确倾向存在和发展的重大原因。
大会站在中央九月来信的精神之上,指出四军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意识不正确倾向的来源,表现,及其纠正方法,号召同志起来澈底的加以肃清。
甲、单纯军事观点(一)单纯军事观点的来源(1)政治水平低,因此不认识政治的领导,不认识红军的任务与白军的根本不同点。
(2)雇佣军队的残余,特别因历次作战俘虏兵甚多,此种分子加入红军,带来了浓厚的雇佣军队观点,使单纯军事观点在下层有了基础。
(3)因有以上二个原因,便发生第三个原因,就是过分相信军事力量,而不相信群众力量。
(4)党对于军事工作没有积极的注意和讨论,也是形成一部分同志发生单纯军事观点的原因。
(二)单纯军事观点在红军一部分同志中非常发展,其表现如(1)承认军事政治二者的对立,不承认军事只是达到政治任务的工具之一。
甚至还有说“军事好,政治自然会好,军事不好,政治也不会好”的,则更进一步承认军事是政治的领导了。
(2)认为红军的任务也和白军相仿佛,只是单纯打仗的,不知道红军的任务,在意义上,是一个执行阶级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在工作上,特别中国现在的工作上,他决不仅是单纯的打仗的,他除了打仗一件工作之外,还要担负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设政权等重大任务。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精粹含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精粹【名著概略】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斯诺对东方政治和中国红军有这样一些感到兴趣未获解答的问题:中国的红军是不是一批自觉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者,服从并遵守一个统一的纲领,受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指挥的呢?如果是的,那么那个纲领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领导人是谁?他们的来历如何?”带着这些疑惑和质疑,冲破重重阻挠,踏上“去西安的慢车”,最终进入红区。
斯诺首先到达的是西安府,从路上遇到的一些人的口中了解到了红军的一些情况。
他后又马上去拜访了陕西省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将军。
杨将军当过土匪,后来经由中国那条许多极有才能的领导人由此上台的途径而掌握了权势。
另一位主张抗日的将军张学良,也受到了强烈的左倾影响,越来越把红军当作天然的盟友而不是敌人了。
张学良同周恩来长时间的详细讨论以后,与共产党秘密达成了一个合理可行的统一战线。
张学良作为年轻的独裁者,他的经历很独特,如拱手出让东北,染上毒瘾,后出国学习并成功戒毒等。
随后斯诺到达了延安,见到了当地的贫民会主席,并且第一次同他这个“赤匪”一道吃饭。
通过亲眼所见和身边人和事的了解,对红军有了初步认识,逐步改变对红军认识上的刻板印象。
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到达安塞后,他见到了一个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清瘦的青年军官,他就是周恩来,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
周恩来出身于大官僚家庭,但为共产主义理想毅然投身于火热的学生运动,在法国组织中国共产党,任职于黄埔军校,组织上海大罢工,组织“八一起义”,在南方苏区坚持艰苦的游击战争。
他是纯粹的知识分子,是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周恩来给斯诺留下的印象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他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有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
他身患重病,九死一生,却始终满怀信心,冷静谨慎,亲切温和,愉快乐观。
护送物资到保安去的路上,李长林向斯诺介绍了贺龙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