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回归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社会生活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社会生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积极思想的重要途径,不仅是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教育内容脱离现实社会生活、教育方式单一呆板等等。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回归社会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注重实践,使教育更加贴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回归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
我国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包括德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等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围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积极思想展开的。
在教育过程中,有些教师过分注重理论灌输,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生活环境,导致教育内容脱离现实社会生活,学生对教育内容难以理解和接受。
教师应该在教育过程中注重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需要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领悟。
实践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能够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和体验,从而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品德观念和积极的思想品质。
一些学校在教育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校安排的实践内容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导致学生对实践活动失去兴趣。
学校和教师应该多方面开展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领悟,从而培养出积极的品德和思想。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比如环保、扶贫、慈善等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道德教育层面,更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认识社会责任,激发学生的社会关怀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和道德观念。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学生生活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学生生活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努力开发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并创设情境,打开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通道,知行统一,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从而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活教学;回归生活;创设情境;知行统一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也明确指出:“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
”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要面向学生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正确定位,由知识教学向生活教学转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权威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是教材的代言人。
实际上,思想品德课鲜明的生活化特征,决定了生活才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思想品德课鲜明的时代特征,要求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回归学生真实的世界和真实的生活。
课堂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以学生生活为载体,为他们搭建多向互动、平等对话、解决生活问题的平台,由知识教学向生活教学转变。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努力开发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坚持正面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中的思想要求和道德规范。
”强调思想品德教学回归学生生活,就是要以学生生活事件为叙事题材,紧扣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生活逻辑,作为组织课程内容的基本线索,以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努力开发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
首先,引导学生培养关注身边小事的良好习惯。
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
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善于把身边的小事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从中认识和体验所学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当我看了新教材《思想品德》的内容后,深深地被其内容所吸引:课文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
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是指思想品德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自己亲眼目睹、亲身体验、亲手实践的内容来丰富自己的经验,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陶行知先生曾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只有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只有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
思想品德课堂要回归真实的生活还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即生活理念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
(二)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开放型的社会,这对于初中学生的思想素质养成发生着重要作用。
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回归生活、体验生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们所教的道理,才能更好地掌握技能,才能更好的学会生活。
(三) 古人倡导“两耳不闻窗外事,闭门苦读圣贤书”,这样的学习势必会使学生缺乏必要的生存本领和生活能力,所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下面就如何使中学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真实的生活谈谈笔者的做法。
第一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学生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
这样的目标任务是从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的整合展开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既不能高高在上远离学生生活,又不能平庸琐碎的一味关注具体生活,而忽视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追求。
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解读
材 、 越 教 材 而 不 拘 泥 于教 材 。这 是 因为 。 超 思想 品德 课 教 学 内 容
负责任的公 民、 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本课程 的追求 ; 三个理 念是 第
坚 持正 确 价 值 观 念 的 引 导 与 启 发 学 生 独立 思 考 、积 极 实践 相统
一
具 有 鲜 明 的 社会 性 和 时代 性 . 丰 富 多彩 的现 代 生 活和 迅 速 发 与 展 的信 息社 会 相 比 . 材 的 内容 受 其 时 空 、 域 的 限制 , 可 能 教 地 不
、0 . No _ r1 2
轰 爱≈ 警 耆
LI BERAL ART ANS S F
F b u r 2 0 e ra y 0 9
思想 品德课“ 回归生活 ’ 读 ’ 解
缪 昌贵
f 堰 市 第 四 中学 姜 江苏 姜堰 250) 2 5 0
【 要】思想品德课程是一 门教 育人的德育课程 , 摘 理应 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 人是 生活中的人 , 学生品德 的发展 不是 离开生活的。 他
生 学 习 的 兴趣 和 欲 望 。
是本 课 程 遵 循 的基 本 原 则 。 三个 理念 是 一 个 相 互 依 赖 、 这 相互
支 持 的完 整 体 系 ,字 里 行 间 充 分地 体 现 了课 程 内容 力 求 回 归学
新课程理念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
新课程理念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
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要做到“生活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再从课堂走向生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品德课的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为主线,以儿童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密切联系儿童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儿童,让儿童走进生活,让品德融入生活,做到品德与社会相统一。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
在品德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我在教学《我喜欢美好的环境》一课时,“抓住了我喜欢美好的环境”这一主题的特点,即环境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
因此,在课前进行布置,要求学生自己回到生活中去观察、搜集、调查、分析、体验等方法,收集一些美好环境的图片和一些污染环境的严重性的资料,在课中,通过“这儿怎么了”这一环节,让学生比较、想象、讨论,如何改变我们的环境,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把废品通过自己的加工和精心创造变为“宝”,更好地改善我们的环境。
再如在教学《和诚实交朋友》一课时,我以“豆豆的故事”为切入点,通过故事大王讲故事的活动环节,把平时生活、学习中说谎话的故事讲出来,让学生在讲、听、议中,体验到说谎话确实害处大。
这样,通过“从生活到课堂,再从课堂到生活”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将教材内容与儿童现实生活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由于我的教学设计让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
如, 讲 解《 相亲相爱一家人》 时, 我收集全班 学生的全 家福 , 利用多媒 体进 行播放 。教师还可 以运用座谈 、 讨论 、 游戏 等形式 , 在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同时 , 培养
学生多方面 的能力 。 在学 习《 关心社会 亲近社会 》 一课时 , 当师生共 同进入新课学 习后 ,师生之间就开始以拉家常的形 式 开展 教学活动 , 围绕 “ 你在公共 场合 ……” 这一 主 题, 让学生谈谈 各 自的做法 。 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讨论 , 教师也加入进 去。在 和学生谈 的过程 中, 教师 引导他 们分析不 同的做法体现 了不 同的思维方 式 , 并分析哪些做法是亲社会行为 ,让每个学 生从 内心 真正体验到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社会是 我们共 同 生 活的“ 大家庭” , 如果 每个 人都能多一 点爱心 和奉 献, 社会就会 变得更加美好 。整堂课下来 , 师生 始终 是在一 种 民主 、 宽松 、 和谐 的教 学环境 中进行 的 , 学 生都积极 、 主动地参 与教学活动 , 这样会 获得 良好 的 教学效果 。 实践表 明: 学生 在宽松 、 民主 、 和谐 的环境里 , 在 平等友爱 的师生关系 中, 其思想开放 、 思维会较 为活 跃 ,容易产生联想和灵感 ,容易发现问题 和提 出问 题, 容易获得创 造性 的思维成果 , 这时学生 的情绪容
三、 教学活动生活化 。 使 教 学 活 动 更 贴 近 生 活
思品教学活动必须贴近学生生活。著名教育家 杜威说过 : “ 教育 即生活 。 ” 我们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学 生 已有 的生活经验 ,结合他们现实生活 中实际存在 的 问题 , 关 注身边 的热点 、 焦点 , 引导学生观察生 活 , 共 同研究学习主题 ,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他们的生活 经验 , 针对不足提一些建议 。 我经常引导学生在课余 时间观看 《 焦点访谈》 《 社会与法》 《 新闻联播》等节
回归生活——提高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一
、
取 近 就 实 : 教 学 情境 来 自于 真 实 的 生活 让
有调查统计显示 , 在初 中学生最喜欢 的课程 中, 思想 品德课 排在第 l位 ( O 共 1 1课 )在最不喜欢 的课程 中排在第3 , 4- ; ' ] 位 有近 1 1的初中学生将思想 品德课列 /0 为最不喜欢的课 程。 学生不喜欢思想 品德课 的主要原 因之一 , 是教学 内容 与学生 的生活实 际关联度 不高。 因此 , 在教学过程 中, 教师不应拘泥于教材 所提供的材
二 、 与 体 验 : 真 正 的 生 活打 动 心 灵 参 让
思想品德 的形成与发展 , 是学生 主体 自身 的独特体验过程 , 离开学生 的 自我
兰 : = 璺 曼 = )
体验, 正确 的行 为规范就不 能真 正内化。 知心姐姐 ” “ 卢勤 在《 好父母 , 孩子》 好 一 书中提到两则教育案例。 其一 : 有位年轻 的妈妈 为 了让女儿 改掉 大手大脚 、 张浪费的毛病 , 铺 便给孩 子讲 :浪费是可耻 的 , “ 现在还有人 吃不饱饭 , 穿不上衣服 ……” 可女儿根本 不相
生 , 不 正 是 自强 的 表现 吗 ? 授 课 时笔 者 采 用 了访 谈 的形 式 , 部 分 同学 以 这 在 让
记者的身份采访王 宇。由于学生在采访的过程 中亲耳所 闻的就是 自己身边 的
真人真事 , 这些事迹远 比课本刻板 的讲 述要生动得多 , 同学们被深深打动 , 此次
教学活动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 良好教育效果。
信 这是真 的。 当她 唱起 那首《 听妈 妈讲过 去的事情 》女 儿撒娇 说 :都什 么年代 , “ 了, 您还讲这个 ……”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回归
而在教学中要 利用好生活教育资源 , 就必须 与生活实 际
活德育论 ” 作为教材 的理论支撑 , 以初 中学生逐步发展 的生活经验作为编写 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初 中思想 品 德教师 , 也应 与时俱进 , 在教学中应做到课堂 、 学生与生 活实 际的紧密联 系 , 生活融入教学 , 将 让教学指 导学生
教育 ”“ 、给生活以教育 ” 的理论得以充分的体现 。
第二组 : 到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 , 慰问老人 ; 第三组 : 选定
几个同学 , 通过将 自己的双眼蒙住或将双脚绑住等方式 , 感受残疾人 的生活。 通过这个活动, 让学生在真实的世界
中感受生命健康的重要 ,也让学生在关爱生命健康的同
深化问题 , 最终达到知行的统一 。 三、 巧设 实践活动 。 让学生体验生活
即创设 与学生生活环境 、 知识 背景密切相关 的 , 又是学 生感兴趣 的学 习环境 , 让学生 在交流 、 探讨 与反思 中感 悟生活 、 验生活 , 体 这是一种将 思想 品德课教 学生活化 的有效方法 。它既能增加学生的直观经验 , 又有利于学 生理解生活情境 中的理论问题 , 同时也使我们的课堂 由 封闭走 向开放 , 由枯燥的死记硬背而走 向勃勃生机 。 例如 : 履行受教育 的义务》 苏教 版七年级上 ) 在《 ( 一 课 的教学 中, 先让学生表演 自编的小品 , 情节 为 : 在课 堂 上 , 师在讲课 , 教 几个调皮 的学 生在 搞小动作 , 传纸条 ; 教师在黑板写字的时候 , 有学生趁机搞怪 ; 放学 了, 几个 学生相约去起了强烈 的反响。 0 7 2 0年 各大媒体有关 “ 飞索求学 ” 的报 道在全 国都 引起 了广泛
让品德与社会课回归学生的生活
让品德与社会课回归学生的生活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娱乐文化的盛行,学生们的品德教育似乎日渐淡化,而在课程中回归品德与社会课对学生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种通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品德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教学活动,它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
让品德与社会课回归学生的生活,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与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品德与社会课的回归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物质文明的提高和信息的快速传播给学生们带来了无尽的选择,这也使得许多学生在面对人生道路上产生了迷茫和困惑。
品德与社会课的回归可以通过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生道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在人生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地前行。
品德与社会课的回归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培养。
在当今社会,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品德与社会课的回归可以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供更好的平台。
通过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社会的运作规律,增强对社会的认知和了解,从而培养起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
品德与社会课的回归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个性发展。
学校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注重学生学习成绩和知识水平的提高,而往往忽视了学生个性和心理健康的培养。
品德与社会课的回归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心理健康发展,使他们在面对生活挑战时更加从容和自信。
品德与社会课的回归可以促进学生与社会的互动和联系。
在当今社会,社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品德与社会课的回归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的运作规律和发展趋势,增强学生与社会的互动和联系,使学生更加主动地融入社会中去,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之我见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之我见平湖市全塘中学平玉弟内容提要:回归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回归生活?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三个方面,紧紧围绕现实生活与学生的实际开展教学,善于挖掘生活中具体事例,开发和利用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对生活世界进行不断的感悟和体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回归生活思想品德课价值引导体验感悟思想品德课是确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泛政治化,脱离了生活世界,呈现方式单调,缺乏情景性。
这使得道德教育正逐渐失去生命力和源泉,限制了学生智慧和道德的发展。
因此,回归生活,着眼于学生生命的成长,注重学生生命的独特体验,是提高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功效的关键。
一、德育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因而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在做中通过儿童充分自主的活动丰富经验,通过经验促进发展。
儿童智慧、情感的发展是以儿童自身活动为中介实现的,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儿童的发展不是外在强加的,而是通过主体实践活动实现的。
只有通过主动探索,才能使自己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准得到提高。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课程标准突出了本课程的实践性,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
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作为以促进学生的德性发展为目的的思想品德课程自然更应该淡化知识教学的痕迹,回归生活成为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二、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为德育回归提供载体。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社会生活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社会生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使他们成为积极向上的社会公民和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
随着社会的快速变迁和儿童成长环境的复杂性,思想品德教学已经逐渐脱离了社会生活的实际,甚至在一些学校中成为了“花瓶教育”。
教师们应该让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社会生活,从实际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事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小学阶段。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判断都处于初步形成的阶段,这种初步形成是长期、稳定和深远的。
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许多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时,往往是以书本上的道德教育知识为主,让学生死记硬背,缺乏对社会生活的实际理解和实践经验。
这种方式不仅违背了教育的本质,也使学生成为了缺乏实践经验和社会思考的人。
为了让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社会生活,教师首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生活环境。
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
而了解学生,并非是追求纸面的成绩和评定,而是要了解学生的家庭、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的情况,从而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只有了解学生的内心,才能更好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使思想品德教学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
教师应该结合学科教学,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生活中去。
在语文课上,让学生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感受人文情感,明道德理念。
在数学课上,让学生学习公平、公正等概念,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在科学课上,让学生了解自然规律,建立正确的伦理观念和环保意识。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观念,并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实践道德。
浅谈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
等 僵化 、 板 、 束学 生个 性 发展 的硬 性规 定 , 调 学 生的 主 动 呆 约 强 参 与和分 工合 作。 样 的课 堂 教学 少了些 严肃 和压抑 , 了些活 这 多 泼和 轻松 。学 生思维 活跃 , 最容 易擦 出智慧 的火 花。思 想 品德教
学要 创设 特定 情境 。因为人 的心 理活 动或 心理 问题 都 是在特 定 的社会 环 境 中发 生发展 的 。通过 提供 模拟 的 生活情 景 和动 态 的 生活 经验 ,把 来 自社 会环 境 和人 际交 往 中的 问题放 回 到类似 的 环 境 中去再 认识 , 学生 在真 实 的体 验 中澄 清 问题 的实质 , 谅 让 体
种 新 的教 育教 学方 法 , 文就 生 活化 教 学 的含 义 , 本 开展 生 活化 关键 词 : 体验 ; 悟 ; 感 生活化教 学 长期 以来 , 想 品德 课 教学 一 直 沿用 老 师 画条 条 , 生 背 条 思 学
教 学的 必要性 以及 怎样 开展 生活化教 学等 问题 进行 论述 。
学依 据。 先 , 首 思想 品德课 的生活化 教学 符合 新 的课 程理 念 。 程 课 标准指出: 思想 品德 的形 成 和 发展 , 需要 学 生 的独 立思 考 和 生 活 体验 , 社会 规范 也 只有通 过学 生 自身 的实 践 才能 真正 内化。 思 想
品德课 将正 确 的价值 引导 蕴 涵在 鲜活 的 生活 主题 之 中 , 重 课 内 注 外 的结 合 , 鼓励 学 生在 实践 的 矛盾 冲 突 中积 极探 究 和 体验 , 通过 道 德 实践促 进思 想 品德 的形成 和 发展 。这 种在 生 活 中体验 , 在体 验 中感 悟 , 感 悟 中成 长 的思 想为 实践 思 想品 德课 的 生活 化教 学 在 提 供 了理 论基 础 。其 次 , 想 品德课 的 生活 化 教学 符合 人 的认 知 思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品德回归生活
发学 生 的思 维 ,从 被动适 应社会 到主动 参与创新 ,最终达 到全面、主动的发展 , 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 。 思想 品德 课 “ 生 活 化 ” 教 学 的 基 本 内涵 思 想 品德课 的生活 化教学 ,是指教 学 中 紧 紧 围 绕 学 生 的 日常 生 活 开 展 教 学 , 让 学 生从发 生在身 边的鲜 活 的事 例 中去 感 悟 、 体 验 、理 解 思 想 品 德 课 所 讲 述 的 道理 ; 通 过课 后社 会实践 ,知道 用所掌 握 的思 想 品德 知识 去 指导 自己 的行 动 , 为 现 实 生 活 服 务 ,从 而 培 养 学 生 良 好 的 道 德品质和行为 习惯。 思 想品德 课生 活化教学 是对 生活世 界 的回归 ,是生 活体验 的一 种结 晶,也 是 人文 关怀 的一种体 现。在思 想品德 课 生 活化教 学过程 中 ,教 师从现 实 的人 出 发 ,从人 的现实需要出发 ,将教学的主体 置于 生 活,教学 的 目标 贴近 生活 ,教 学 的 内容 源 于 生 活 ,教 学 的 方 法 融 入 生 活 , 从而确 立一 种 以人为主 体、 以生 活为 中 心、 以教育 为导 向的新 教育模 式 ,引 导 学生用切身 的生 活体验 去感悟、去生成、 去 发 展 ,最 终 以 生 活 化 的 方 式 实 现 思 想 品德 课 教 学 的 效果 ,实 现 “ 知 ”与 “ 行” 、 “ 学 ”与 “ 做 ” 的统 一 ,实 现 学 生 思 想 品 德 的提 高 并促 进 其 自 由全面 发展 。 二 、初 中思 想品德 课 “ 生活化 ”教 学 的 原 则 初 中思想 品德课 生活化 教学 ,一 方 面将 学生 的课堂 学 习与社会 生活 实践 紧 密地 结合 在一起 ,将正确 的价值 引导 蕴 涵在 鲜活 的生 活主题 之 中,使 学生在 丰 富 多彩 的生活 中接 受知识、 受到教育 和 获得 启迪 ; 另 一 方 面 , 生 活 化 教 学 不 等 于 生 活本 身 ,它 源于 生 活 而高 于 生活 , 它要 遵循思 想 品德课 的教育 内容 、教 学 规律 和学 生 的身心特 点、认 知规律 ,避 免 因知识脱 离生 活实 际而带来 的种种 负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路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路径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和道德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学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期,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三个方面,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路径。
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处理1.体验式教学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注重体验式教学,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感受道德的力量。
在班级举行“尊敬老人日”活动时,可以组织学生去养老院探望老人,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尊敬老人的重要性;在“关爱环境”主题下,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志愿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体验式教学,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道德的内涵,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2.生活化案例在讲解道德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生活化案例的引入,让学生学习到实际生活中的道德情境和道德选择。
在课堂上可以讲述一个关于诚实守信的小故事,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诚实守信;或者讲述一个勇于担当的故事,让学生学习如何在困难面前勇于担当。
通过生活化案例的引入,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道德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情境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情境化教学来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道德思考和实践。
在班级组织一次“互助行动”,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会互相帮助和关爱他人;或者在班级组织一次“感恩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恩父母、老师和同学。
这样的情境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亲身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增强他们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责任感。
二、教学方法的生活化运用1.角色扮演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可以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知识。
设计一些道德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演练,从而让他们感受到不同角色的道德选择和对错。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道德选择的过程,从而加深对道德的理解和认识。
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思想品德教学要与生活实际联系,希望进一步纠正多年来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脱离实际生活的弊端,抓住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
道德学习离不开生活,道德学习的本质是生活的、实践的学习。
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思想品德课教学,需要注意完整地把握其源于生活、通过生活和为了生活的三个方面内涵,并努力付诸教学实践。
一、德育要回归生活1.教学中对每一节内容都要充分挖掘“德育点”,适时地在教学中实施。
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是本课程的根本目的,教师要挖掘每节课的“德育点”,将道德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讨论中去感受、体验、领悟与表达,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完整生命投入的过程。
例如,针对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问题,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自己来发现网络游戏的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
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网络游戏的利与弊,做出自己的判断与选择。
同时学生坦言自己的缺点,并找“道德小标兵”帮助自己,使德育的课堂充满了生动、真实的“活性因子”,因此吸引了学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把德育当作人生的必修课。
教师要让学生在吃穿住行、生活消费、为人处事、交往娱乐、课外学习、集体活动等自主行为中培养独立生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认识到身边的小事或正在发生的事情均是他们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契机,感受到德育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体验到德育就在他们身边,就在他们的言谈举止中,也就是“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与其他课程相比更有优势。
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始终站在这样一个高度,精心组织每一节课,把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充分挖掘出来。
同时,教师还要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建设,平时一定要多关注社会新闻、国内外大事,并且要通过各种渠道,如校园广播、报纸、杂志、时政学习小组等各种形式来让学生了解,让学生学习,让学生洞察社会、认识社会、分析社会。
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回归生活
德育水平 下面是笔者 自己的几点教学体会
一
、
新闻播报导入新课 。 使新课导入生活化
关 注社会发展 . 关心 国家大事 . 让学生 的 思 想品德学习更接近 生活 .熟知社会发展 变 化 的脚步 和速度 . 是思想品德课程的一大特点 教师可以在每节课前五分钟 的新闻播报 .让学 生 把看到 的重大新 闻进行播报 .及 了解 了时
就是从学生感 兴趣的 、为他们所熟 知的 日常
共 同生活 的“ 大家庭” . 如果每个人都能多一点
爱心和奉献 . 社会就会 变得更加美好 整堂课 下来 , 师生始终是在一种 民主、 宽松 、 和谐的教 学环境中进行 的. 学生 都积极 、 主动地参与 教 学 活动. 这样会获得 良 好 的教学效果
积 累素材 . 同时也要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 学会 收 集与学习 内容有关的 素材 .为课 堂教 学服 务. 让生活情境在课 堂 中 再现 教师应用喜 闻
乐见 的形式让学生接 受课本 中的知识 .分析
生活中的现象 .提 高他们 分析 和解决 问题 的
能 力、
好准备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充分调动学 生参与课堂 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 .最好 的方法
同学生的生活实 际相结合 . 从而使他们 获得有 用 的知识 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生
害。在《 法律保护我们 的无形财产》 教学中, 教
师可 以开设一场辩论会 .把 学生分成两组进 行辩 论 . 在舌枪唇 战中. 学生认识到购买盗版 物品的危害 . 从而不仅珍 惜 自己的智力成果 .
里. 在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中. 其思想开放 、 思
维会较为活跃 . 容 易产生联想和灵感 . 容易 发
现问题和提 出问题 . 容易获得创造性的思维成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摘要: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新的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是本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
”所以,作为新时期的年轻政治教师,更应该将学生、课堂、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鲜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了解、理解和体验,使他们在与生活世界的接触与沟通中,感受生活的崇高,学会生存,促进自身的发展。
关键字: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养成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益不高,最终归结为“知”、“行”的严重脱节。
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行德育的“理想化”,过分注重“未来”,而忽视了“现在”(即现实生活),从而使思想品德课脱离了生活实际,进入困境。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
”只有通过生活,教育才能产生真正的作用,并成为真正的教育。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目的就是让现实生活走进思想品德课堂,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效益。
为此,我们提出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问题。
一、挖掘生活化的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因而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
新教材比以往的教材更具有可操作性,与学生的联系也更为密切,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也给教师与学生留下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好生活教材,树立起生活即教育的教材观。
由此可见,教学生活化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依据,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才是更好的教科书。
生活中蕴含巨大的、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妨仔细思考一下学生的实际与教材的联系,挖掘更多的生活资源为教学作铺垫,让教学活动烙上生活的印记,使课堂教学生活化。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
一
、
容 与学 生丰 富多 彩 的现 实生 活联 系起 来 。如在 讲《 我们 的社会 主
义 祖 国》 一课 时 , 我把祖 国变化 的图片展 示 给学 生 , 一个 个 真实 从 的画面 中学 生体 会到祖 国的巨大 变化 , 从而 让他 们在 心 中油 然升 起 对祖 国的热 爱。 由于 我的教 学设计让 教材 与学生 的真 实生 活之 联 系起 来。 因此 , 课 堂上 的回 归生活 使学 生能 在情 绪上 受 到感 在
的 生活 为主 线 , 以学 生丰 富 多彩 的 实际 生活 为内容 , 以密切 联 系 学 生现 实生 活 的活动 为载 体 ,以学 生 的整 个生 活世 界 为教 学 空
科学 时代
2 1 ・ ⑦ 0 05
浅 谈 思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品德 课教学 的生活化
白海 军
( 河北承德 市隆化县汤头沟中学 河北承德
085 ) 610
三 、 学 方 式 要注 重 生 活化 教 【 要】 摘 新的教学课程理念倡 导思想品德教 学要 回归生 学 生是学 习的主体 , 学生 的品德形 成 。 以在活 动中实现 。我 可 活, 强调 以 学生 现 实生 活为 课 程 的基 础 。要 把 思 想品 德 课 融入 生活 当中, 学生在 生活 中学习 , 生活 中体 验 , 让 在 在生活 中 自 在教学 中引导学 生通过 角色扮 演与文本 对话 。课 本剧 的角色扮 演 旨在 引导 学 生 与文本 进 行对话 , 学 生 融入 文本 之 中 , 文 本 中 让 让 我教育 , 内化 自己的道 德 情 感 , 而 达到 教 学 目的 。 从 的情 境形 象 直观 地 呈现在 学 生面 前 ,唤 起他 们 已有 的 经验 和体 【 关键词 】 生活化 ; 堂教学 ; 生活; 学目的 课 融入 教 验 。 根据 自 己的认 识水 平参 与辨析 。如 教学 《 对谁 负责 谁 对 并 我 这一 课 , 让学生 根据 教材 中提 供 的几个 事例 , 平 时 我 结合 思 想 品德课 的教 学生 活 化 , 现 了新 课程 改革 的理 念 , 是 我 负 责》 体 也 新课 程 区别于传 统课程 的一个 重要 的特征 。新 的教学课 程理念 倡 的实 际进 行表演 。这 些事例 有很 大一部分 是学 生们真 实生活 的写 表 对 不 导 思想 品 德教 学 要 回 归生活 ,强 调 以学 生现 实 生 活为 课程 的基 照 . 演起来 人情入 境 , 学生 的触 动较 大 。这样 的 角色扮 演 , 而 生 础 。通过 自己十几 年 的教育 教学 工作 , 我深 深体 会到 要让 学生 学 仅 使 学生 在 与文本 对 话 中获得 体验 , 且还 为 师生 、 生对 话搭 学 时 要珍 惜 时间” 了进 有 好思 想 品 德这 门课程 , 要把 思 想 品德课 融 入 生活 当 中 , 就 紧密 与 建 了舞 台。表演 之后 , 生对 “ 间是宝 贵的 , 步 的认 识和感 悟。 生 活联 系起来 , 让学 生在 生活 中学 习 , 生活 中体 验 , 生 活 中 自 在 在 我教 育 . 内化 自己的道 德情感 , 以达到理 想的教 学 目的。下面我 浅 四、 展 延伸 要生 活化 。 学 走 进 生 活 拓 使教 在教 学活 动 中, 我们 要善于 联结 课堂 内的生 活与课 堂外 的生 谈一 下 自己的认识 : 活, 教学 应从课 堂生 活拓展 到学 生 的学校 、 庭和 社会 生活 , 家 最大 新 课导 入 生 活 化 限 度地 、 立体 地整合 各种教 育资 源 。要让 学生 积极 地参 与社 会实 俗 话说 , 的开端 是成功 的一半 。新课 导入 得好 , 良好 能引起 学 体验 社会 生活 , 通过 活动不 断丰 富 和发 展 自己的 生活经 验 。 并 生 的注意 , 激发 学生 的兴 趣 , 住学 生的 思维 , 抓 充分 地调 动 学生 学 践 , 习的积 极 性和 主动 性 , 强 师生 间 的双 边活动 。教 师可 以创 设 与 在 教学《 加 保护 环境》 课 , 园 中乱扔 果皮 、 屑的现 象较 为严 重 。 一 校 纸 我让 其他 教 师找一 些废 纸把 操场 弄得 学生 生 活实 际联 系密 切 的情境 , 发 学生 的情 感 , 激 引起 学 生 的共 但 学生 却感受 不到 。课前 , 上课 时 我带领全 班学 生 , 地考 察校 园 情况 , 实 让他 们亲 自去 鸣。这 样就 能激 活他 们 的生活 经验 . 让学 生初 步感 悟本 节课 的 内 更坏 . 体验. 提高 自我认 识正 是在 这 富含 生 活性 的情 境 引导 下 . 学生 把 容。 与其 真实 的社会 生活 紧密联 系起 来 , 有意 识地 把学 生带 回到 真实 二、 教学 内容 要 注 重 生活 化 去观 察 、 感受 、 验 、 析 、 思他们 的生活 , 体 分 反 使我们 的品德 教材 不 是教 学 的 唯一 资源 . 生 的生 活环境 、 学 直接 的社 会经 生 活中 , 体验 回 归生 活 、 高于生 活 、 引导 生活 验 、 事感 知体验 都 是课 堂教学 的重 要资 源 。课 程 标准 在教 学建 教学 能更 加贴近 学生 的生活 , 做 实现 品德教 育的最终 目的 。 议 中提 出 了要丰 富学 生的 生活 经验 , 实 我们 的教 学 内容 , 充 拓展 的理 念 . 总之 . 只有将 思 想 品德课 与 社会 生 活实 践 相结 合 。 生活 走 让 教育教 学空 间的 要 求 , 在教 学过程 中我 们 不能脱 离 学生 生活 实 际 让 走 品德课 的教 学要 以学生 而只是 简单说 教 。在 品德教 学 中 , 我尽 力做 到把 本课 程 的教 学 内 进课 堂 , 学生 走进社会 . 进实 际生 活 ,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人的实践离不开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更是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
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让课堂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让课堂生活化。
让学生通过在生活情境中真实的体验和感悟,启发思维,启迪智慧,成就教学永恒的追求和生命力。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培养自主探究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处于富有知识的地位,是知识的权威、课堂的控制者,学生处在待加工者的地位。
因此,让品德与社会课回归生活教师的首先要有正确的定位,在教学中教师以良师益友的身份,以平等方式、交谈方式进行情感教学,对学生理解、信任、尊重,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浓浓深情和殷切的希望,而燃起心灵的火花、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敢想、敢说。
以《让烦恼走开》一课为例,当师生共同进入新课学习后,师生之间就开始以聊家常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围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你遇到那些烦心事?如何消除烦恼?”这一主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各自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在做的,从中体会培养积极情感的重要意义。
在学生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中穿插讲述一些正反事例,让学生从内心真正体验到调节自己的积极情感的意义和方法。
整堂课师生始终是在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学内容,让学生创造生活利用思品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知识。
从学生的生活中找教材,解决实际问题。
关注学生的需求,以此作为教材,才更具有教育意义。
结合小学生的成长规律,自觉增加或补充与小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或对小学生人格形成有积极促进作用的内容,例如教学《新学期,你好》这一单元的第一个主题活动时,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场所“寒假生活交流会”,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畅谈自己在寒假里的故事,说一说自己的寒假之最,交流一下自己在寒假里学到的本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教学参考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了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中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
初中教材依据新课程标准强调将“生活德育论”作为教材的理论支撑,以初中学生逐步发展的生活经验作为编写的基础。
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也应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应做到课堂、学生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将生活融入教学,让教学指导学生的生活。
如何做到以生活作为教育的中心,做到“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它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自觉努力去探索、去认知的欲望。
而情景教学法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即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与反思中感悟生活、体验生活,这是一种将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方法。
它既能增加学生的直观经验,又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活情境中的理论问题,同时也使我们的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枯燥的死记硬背而走向勃勃生机。
例如:在《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苏教版七年级上)一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表演自编的小品,情节为:在课堂上,教师在讲课,几个调皮的学生在搞小动作,传纸条;教师在黑板写字的时候,有学生趁机搞怪;放学了,几个学生相约去网吧,把作业抛之脑后。
学生在观看小品的同时,教师设问:这些同学的做法对不对?作为受教育者,他们有没有履行应尽的义务?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具体该怎么履行受教育的义务,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有目的、有计划地接受义务教育的意识。
小品是由学生自编自演的,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思考的同时,也使“用生活来教育”、
“给生活以教育”的理论得以充分的体现。
二、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让学生关注生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五彩缤纷的生活,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
而在教学中要利用好生活教育资源,就必须与生活实际结合。
例如:在《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苏教版七年级上)一课的教学中,用多媒体展示一段视频:“三江并流”中的怒江,是我国西南主要国际河流之一,虽然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各种原因,怒江全州4县无一例外地戴着“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帽子。
当地大多为悬崖陡壁,许多学校就是建立在悬崖峭壁上。
当地一师一校的教育资源匮乏现状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2007年各大媒体有关“飞索求学”的报道在全国都引起了广泛的思考和讨论。
学生在观看这段视频后,教师可设置问题:里面那个六岁的红衣小女孩燕恰,“飞”着去上学,让我们印象深刻。
条件那么艰苦,生命一线间,她还坚持求学,为什么?由此,你对你的受教育权利有什么新的认识?相信这段视频对学生会很有震撼力,再加上教师的适时点拨引导,会让学生对教育的重要性、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等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其实我们身边的生活资源很多,只要你善于挖掘、利用,不仅能打动学生,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潜藏在心底的情感,而且能够深化问题,最终达到知行的统一。
三、巧设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
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教师要多定位于学生,注意创设学生参与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强化学习需求。
因此有一些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设计、策划,收集和整理资料,让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学习资源。
而学生在搜寻和整理材料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提前进入了自主的学习活动,并在这个学习活动中感受生活。
例如:在《护佑生命健康》(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这一课的教学中,设计一个“感受生命健康”的活动。
课前让学生分成三个实践小组,利用双休日开展以下活动。
第一组:到医院参观访问,探望病人;第二组:到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慰问老人;第三组:选定几个同学,通过将自己的双眼蒙住或将双脚绑住等方式,感受残疾人的生活。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世界中感受生命健康的重要,也让学生在关爱生命健康的同时,懂得关爱老人,关心社会,热心帮助他人。
就像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教育必须是生活的。
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教学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受到教育。
(责任编辑袁妮)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回归
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县外国语学校北校区(222100)王玉凤
新论视窗
14
中学教学参考(下旬)2010.4总第4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