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外来人教材口劳动福利获得歧视分析

合集下载

试论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歧视问题

试论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歧视问题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劳动关系协调师论文题目:试论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歧视问题编号:()试论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歧视问题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劳动年龄人口众多,全国各地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每个阶层的就业矛盾也相应突出。

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一代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问题凸显。

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外来务工人员是伴随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而产生的新的特殊的社会群体。

外来务工人员就业问题涉及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能否长治久安的基本问题。

由于我国立法内容不完善未能全方位保护农民工的全面保障,外来务工在城市社会中不但没有受到尊重反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

就业歧视问题是一个社会顽疾,是与人类文明相悖的,然而这一不合理的现象却长时期地存在着。

就业歧视是我国社会业己存在且不可忽视的现象,关系到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健康发展和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的实现。

关键字:外来务工人员职业歧视以人为本外来务工人员的歧视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一)职业歧视职业歧视指在劳动力市场内,某些劳动力即使有能力完全胜任而因非经济的个人特征和其他因素而被限制或禁止进入某些行业,或者被排挤到同一行业的过低档次位置上。

职业歧视表现在外来务工人员身上,指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出身于外地或农村,被人为的进行职业分割,在城市只能从事那些脏、累、苦、差的工作。

很多城市都要求外来务工人员办理居住证、流动人员计生服务证方可就业、一些好的行业、工种要求外来务工人员具备一定的文化程度和进行职业能力认证,从而限制外来务工人员对这些职业的进入。

(二)工资歧视工资歧视是指从事相同工作的员工,一部分人由于非经济个人特征而导致所获工资收入低于另一部分人。

工资歧视是由劳动生产率差别以外的因素引起的。

在外来务工人员进城就业中工资歧视表现为:被迫接受低工资、同工不同酬和农民工工资拖欠。

国内农民工就业遭受歧视的现象

国内农民工就业遭受歧视的现象

国内农民工就业遭受歧视的现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速。

而这个进程产生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在城市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他们的就业遭遇了很大的困难,他们常常面临着歧视的现象。

一、内地城市化进程对农民工的影响和城市化一样,农民工也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他们的就业机会、工作条件、社会地位、城市生活、个人权利、家庭关系、人权安全等方面都面临着不少困难。

首先,农民工的就业机会非常有限。

由于他们的教育水平较低,技能水平不高,且缺乏社会关系等因素,他们的就业机会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许多城市并不欢迎农民工进入城市,导致农民工只能选择一些不受欢迎的岗位。

其次,农民工的工作条件非常艰苦。

他们大多数从事的是体力劳动,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都比较艰苦,尤其是一些外来农民工所要住的工厂和住宿园区,环境非常拥挤,不卫生,容易引起传染病的流行。

这不仅对农民工自身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同时也受到了其他社会问题的困扰。

另外,由于农民工的基础教育水平较低,人们对于农民工的认识比较片面,往往把他们看做是"低端"人口,这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

二、国内农民工就业遭受歧视的现象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就业和生活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而其中最大的困难便是遭受歧视。

以下是一些农民工在就业中遭受的歧视:1.就业机会受到歧视。

由于农民工来自农村,他们的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与城市人群差异较大,因此许多企业和公司对他们的就业机会持有负面看法,需要拥有更高的学历和专业技能等条件才能具备竞争力。

2.受到工资歧视。

农民工的工资在很多企业中相对较低,也可能会面临一些劳动合同上的问题,例如不按时支付工资、扣除工资等。

因此,农民工往往无法获得合理的工资和社会保障。

3.在住房、教育、社交等方面受到歧视。

农民工的子女入学问题也是一个难题,许多城市将他们排在较后的位置,这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决定将家人移居城市。

中国就业制度的歧视现象及解决对策分析

中国就业制度的歧视现象及解决对策分析

1163355 孙琪中国就业制度的歧视现象及解决对策分析摘要:“就业歧视”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一个问题,我国就业市场上这种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我国目前存在的就业歧视主要表现为:户籍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健康歧视及近年来出现的身份、血型歧视等。

造成就业歧视的原因多方面的,是我国经济、文化、法律等多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就业歧视具有非常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因此,我国应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并根据我国国情,建立、健全反就业歧视的法律体系,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本文将着重论述国内出现的一些歧视现象与影响,歧视现象发生的原因、内在的影响因素及政府、人民应对这种问题应抱的态度与解决的办法及政策建议。

关键词:就业歧视原因政府政策引言:用人单位为了扩充本单位的员工数量和提高员工质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进行外部招聘。

在招聘进行前,企业都会制定所招聘人员的要求,作为招聘的标准。

可是某些用人单位却开出了让人难以接受的用人条件,令很多求职者怨声載道。

这种情况发展至今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中国就业制度中的歧视现象(一).就业歧视的内涵就业歧视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歧视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是不公平的对待。

就业歧视是指就业领域对劳动者的不公平得到对待。

目前,在我国比较受到公认的定义是1958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关于就业及职业的歧视公约》作出的,即“就业歧视是指基于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其后果是取消或损害就业或职业方面的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

“这是广义上的理解,既包括就业机会歧视,也包括就业待遇歧视,就业安全保障歧视等。

狭义上的就业歧视是指就业机会方面的歧视,即条件相近的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由于某些与个人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无关因素的影响,无法与他人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从而使其平等就业权遭受侵害的现象[1](二).我国常见的就业制度歧视现象根据研究跟调查,当前,我国的“就业歧视”现象主要有:(1)户籍歧视户籍歧视主要表现为两种行为:第一种行为是指劳动力市场上,依据城市户籍与乡村户籍来划分雇员群体并实行不同的待遇行为。

特殊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问题研究

特殊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问题研究

特殊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问题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但特殊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问题仍然存在着。

特殊群体包括残疾人、少数族裔、农民工和女性等,他们面临着就业机会缺乏、工资低下、职业晋升受阻等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残疾人在劳动力市场中遭受的歧视问题是比较突出的。

尽管残疾人的工作能力和职业技能并不逊色于其他人,他们往往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困境。

这主要是因为雇主普遍认为残疾人存在一定的工作能力限制,担心他们不能胜任工作。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加强法律保护,完善反歧视机制,同时也需要加大对残疾人职业培训的力度,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其次,少数族裔在劳动力市场中也经常受到歧视。

由于个人身份的原因,少数族裔往往被歧视为“外来者”,受限于职业选择和晋升的机会。

例如,某些行业习惯上只雇佣特定族裔的人,这种限制性就业阻碍了其他族裔的发展。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教育宣传,提高民众对少数族裔的认知和尊重。

同时,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并规范企业雇佣多元化,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

农民工也是特殊群体中受到歧视的一部分。

由于他们多数来自农村,缺乏城市户口和高学历,农民工往往只能从事一些低技能、低薪水的工作,而且还容易遭受加班、拖欠工资等问题。

解决农民工的歧视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政府应该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

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组织能力,提高他们的维权能力。

最后,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也普遍面临歧视问题。

尽管女性的劳动合同通常与男性一样,但是她们面临着性别预设和传统观念的限制。

许多女性在婚育后往往很难再获得工作机会,而且在工作环境中也容易受到性别歧视。

解决女性的就业歧视问题,需要从政府、社会和个体三个方面入手。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加强性别平等教育,提供更多的福利和保护措施。

而社会应该加强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消除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农民工就业歧视现状分析

农民工就业歧视现状分析

农民工就业歧视现状分析
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承担着许多基础工程建设工作,然而在就业领域却常常受到歧视。

本文将对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根源和影响。

1. 歧视现状
农民工在城市就业中普遍遭遇到不公平待遇。

就业单位往往存在着对农民工身份的歧视,不愿招聘他们或是提供低薪工作。

有些用人单位甚至随意扣发农民工工资,缺乏尊重和保障。

此外,农民工的工作环境通常较为恶劣,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和劳动权益的保护。

2. 根源分析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户籍歧视。

由于农民工来自农村,户籍问题导致他们在城市就业中受到限制。

其次,是教育歧视。

农民工普遍缺乏良好的教育背景和职业技能,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劣势地位。

再者,是缺乏法律保障。

农民工的权益保障体系不完善,使得他们难以维护自身的权益。

3. 影响分析
农民工就业歧视不仅损害了农民工个人的利益,也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首先,造成了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分化,加剧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其次,导致了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再者,限制了农民工的个人发展空间,影响了整个国家的人力资源结构和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农民工就业歧视现状严重,根源复杂,影响深远。

我们
需要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农民工的权益保障,消除歧视现象,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

对农民工的社会歧视现象的分析

对农民工的社会歧视现象的分析

对农民工的社会歧视现象的分析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大量需求劳动力,涌现了一些脱离了土地而进城工作的人。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把这些人通常称之为“农民工”。

其实,在“农民工”这一称呼以前,人们还把他们称为“盲流”、“打工仔(妹)”等等。

起初,这些称呼作为一种对尚未完全定型的劳动力现象的直接描述并无多大的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特殊时期城市化的特殊路径选择。

但随着这些人的工作逐渐定型,逐渐成为中国非农产业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对哪个称谓来说都不是恰如其分的,都存在着明显的社会歧视成分。

农民工是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其身份还没有或者未能得以转换,又在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是现行户籍制度下的产物,是一个职业身份与社会身份相分离的独特的社会群体。

一、农民工的社会歧视现状调查所谓歧视,就是不以能力、贡献、合作等为依据,而以诸如身份、性别、种族或社会经济资源拥有状况为依据,对社会成员进行“有所区别的对待”,以实现“不合理”的目的,其结果是对某些社会群体、某些社会成员形成一种剥夺,造成一种不公正的社会现象。

社会歧视是社会上的某一群体或社会上人们所共有的针对某一弱势群体的不公平、否定性和排斥性的社会行为或制度安排。

农民工没有城市居民的合法身份,在城市中社会地位低下,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没有固定住所,缺少在工业化城市里生存和发展的知识和技能,只能从事城市里地简单体力劳动或者从事非法状态地工作。

他们作为弱势群体在未能融入城市主流社会之前只能以都市“边缘人”方式存在。

目前,农民工社会歧视现状调查存在如下几个方面:1、农民工的生存现状调查。

在调查中发现,违反劳动法规,侵犯职工权益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企事业单位在用工的时候不缴各类保险基金,也不给农民工节假日。

劳动条件及工作环境差,安全生产缺乏防范措施,劳保福利待遇差,生老病死保障少等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

我国大量农民工的涌入给城市道路交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和巨大的冲击。

劳动力市场歧视

劳动力市场歧视

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相关定义及看法劳动力市场歧视是指某些劳动者在劳动报酬以及劳动条件等方面受到不平等待遇。

这些劳动者提供了相同的生产率,只是由于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而受到不公正对待。

一、歧视的类型(1)根据歧视的表现来划分1.健康歧视:完全排除乙肝、艾滋病等病毒携带者。

举例:2003年3月,浙江大学应届毕业生周一超参加嘉兴市秀洲区公务员考试,因在体检时被查出乙肝“小三阳”未被录取,恼怒中杀死区人事劳动局一名工作人员,刺伤一人。

最终周一超被法院判处死刑。

2.性别歧视:一是公开以性别为由拒绝招用。

如有的招聘广告中明确限定招用男性或女性。

二是以性别为由提高录用标准;三是在招用中附加条件,如有的企业与劳动者约定,合同期内不能结婚或生育,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合同自动终止等。

举例:据厦门大学调查显示,相同条件下,女毕业生就业机会只有男毕业生的87.7%。

许多招聘会上,用人单位打出“只限男生”、“男生优先”的招聘条件。

3.户籍或地域歧视:“户籍歧视”主要是指一些大城市针对外地求职和就业人员所采取的一些不公平政策和待遇。

一是某些行业和工作岗位限制聘用外地人。

二是同工不同酬。

举例:许多公司不招聘四川籍、河南籍、东北籍的员工。

许多中关村的公司拒绝招聘北京本地人,因为舆论认为本地人好吃懒做,眼高手低。

4.相貌歧视:涉及对相貌和肢体残疾的(隐性)歧视。

举例: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曾凡研究生因面部扭曲,求职4个月被拒30次,决定花费上万元整容,他认为“变脸”后可扫除一切求职障碍。

同时,据记者的走访情况来看,很多单位在招聘宣传栏上,明确提出“请应聘者提供素颜登记照”、“随简历附上近期生活照”或“形象好、气质佳者优先”。

5.其他表现形式:姓氏歧视,血型歧视,星座歧视,年龄歧视,学历歧视,身高歧视,生肖歧视等。

举例:不要贾姓和裴姓的,只要O型B型血的,不要处女座天秤座的,不要年纪太大的,不要学校出身比较差的,不要男生矮于170cm,女生矮于160cm的等等。

对农民工的社会歧视现象的分析

对农民工的社会歧视现象的分析

对农民工的社会歧视现象的分析近年来,我国农民工群体逐渐壮大,但在城市居民中,对农民工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歧视现象。

这种社会歧视现象往往会让一部分农民工感受到被排斥和不公平待遇,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本文将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要明确的是,农民工是城市拓展和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由于其出身背景与城市居民有所不同,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也相对较低,往往被视作“低贱”的群体,遭受诸多种种不公正对待。

其次,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中的生活困难和就业状况也令人关注。

尽管为了能够在城市谋生,他们经常要面临暂时性的离家乡、远离家人的压力;同时,城市内也存在着大量的非法招聘劳动力、拖欠农民工工资和不合理的工时安排等不合理现象。

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工对城市的适应度,加剧了他们与城市居民之间的社会差距。

而正是这种差距让一些人群出于认知偏见而对农民工存有歧视,这是对一种人群的不正当评价和对其利益的排挤。

如此一来,歧视现象就既影响到农民工的生活与就业,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状态,加剧对社会的不满和不信任,甚至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但是,我们亦要认识到,社会的问题是复杂的、矛盾着的,不可能简单地给出一种解决方法。

为了切实改变农民工的困境,需要我国政府、社会团体以及每个个体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出台更多、更具体、更严格的劳动法律和法规来保障农民工的权益和利益,如切实执法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

同时,政府也应加强对农民工群体的关注,尽量减少来自城市的不良影响,鼓励更多的人群去了解和支持这个群体,为其争取更多的权益和公平。

其次,社会上应加强对农民工的正面宣传,尤其是社会媒体和网络媒体,应该对农民工这个群体进行更多的正面报道和宣传,让城市居民对农民工了解更全面、更准确,尊重其付出和劳动。

最后,每个人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去理解和关心农民工这个群体,争取自己的支持与支持团体的力量支持农民工争取合法权益和利益。

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歧视现状及对策研究

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歧视现状及对策研究

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歧视现状及对策研究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外来务工人员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问题却越来越引人关注。

一些不法用人单位和个人,甚至社会上一些人的歧视,让外来务工人员在就业过程中受到不公平待遇,影响他们的人身权利和道德尊严。

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歧视问题既是社会的病疮,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性问题。

本文将从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的现状出发,探讨外来务工人员面临的就业歧视状况,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的现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

外来务工人员通过自我努力,为城市发展做出了贡献,并获得了某些城市居民和政府部门的理解和反响。

但是,在就业中,外来务工人员仍面临着重重的困难,比如工资低、利益被剥夺、无保障等。

首先,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在获得工作后过一段时间后即被人开除,或工资被窝藏,甚至遭到拖欠。

一些用人单位以外来务工人员为挣钱来源,却不履行应有的工资人情义务,很少需要承担因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其次,在一些用人单位当中,外来务工人员受到了明显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由于缺乏完全的就业保障,外来务工人员远不能在城市中享有和当地人同等的待遇,而在其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也经常受到许多不尊重和不公平待遇的影响。

最后,许多外来务工人员由于所掌握的技能低,所从事的行业不得人心,以及来自低发达地区,甚至是贫困家庭中,工作条件相对恶劣,获得社会公平机会的比例非常小。

二、外来务工人员面临的就业歧视状况外来务工人员面临的就业歧视状况存在于许多不同的领域。

首先,外来务工人员工资问题。

由于来自贫困地区,多数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程度低,移民到城市找工作只有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才有可能被雇佣,这也导致他们的工资非常低。

相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收入往往不足够支持家庭的正常生活。

其次,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安全问题。

在用工单位中,一些顽固的用人单位还是存在歧视的现象。

城中村存在对外来务工人员福利影响

城中村存在对外来务工人员福利影响

卫生条件不良
城中村的卫生条件往往较 差,缺乏必要的公共设施 和垃圾处理系统,导致环 境污染和疾病传播。
安全隐患
由于居住环境拥挤和卫生 条件不良,城中村存在严 重的安全隐患,如火灾、 盗窃等治安问题。
工作条件与福利
工作机会不足
城中村的外来务工人员往往从事 一些低端、临时性的工作,就业
机会有限。
工作条件恶劣
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其中,外来务工人员的福利问题 逐渐受到关注,成为社会研究的
热点之一。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探讨城中村存在对外来务工人员 的福利影响,分析其产生原因及 解决措施。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 等方法,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 状况、福利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 。
02
城中村活动,增进本地居民与外来务工人 员之间的文化互动。
3
促进相互学习
鼓励本地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相互学习,共同进 步。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城中村改造提升城市形象,但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
尽管城中村改造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和环境质量,但外来务工人员并未因此获得明显的福 利提升。
居住环境与生活成本受影响
通过政策措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福祉。
02
优化城市规划和改造政策
针对城中村改造后外来务工人员面临的问题,城市规划和改造政策应进
一步优化,确保他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成本得到改善。
03
加强公共服务与配套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大投入,加强公共服务与配套设施建设,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
更多便利和福利。
THANKS
感谢观看
提高社会地位
增强法律意识
加强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

劳动者受到户口籍贯歧视案例

劳动者受到户口籍贯歧视案例

劳动者受到户口籍贯歧视案例一、案例背景劳动者的户口籍贯在就业过程中受到歧视,这是一个早已存在多年的问题。

劳动者受到户口籍贯歧视的案例屡见不鲜,给广大劳动者带来了巨大困扰和心理压力。

本文将以某位劳动者遭受户籍歧视为例,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二、案例分析某位年轻的工友小李(化名)来自偏远的农村地区,他怀揣着对城市生活的憧憬,毅然离开家乡来到大城市寻求发展机会。

然而,尽管小李虽然拥有相应技能和教育背景,并按照城市政府发布招聘公告要求参加了几家企业面试,但最终无一人录取。

小李感到非常困惑,决定请教一些有经验的朋友。

通过交流得知,原因出在他的户口籍贯上。

由于小李所拥有的户籍并非城市户口,企业方面普遍认为农村背景意味着缺乏技术实力和上进心态,从而对其产生了先入为主的偏见和歧视。

三、原因分析1. 客观存在的户籍制度:中国的户籍制度将人口分为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这种划分天然地给城市工作机会带来了不公平性。

城市户口与准入城市资源之间存在着固有联系,在就业环节中劳动者受到排斥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2. 老旧的思维定势:一些用人单位持有旧式思维,认为来自农村的劳动者技能水平低、缺乏进取心,并且容易遭遇适应能力不高等问题。

这种刻板印象和片面观点使他们在招聘过程中更倾向于选择本地户口的劳动者。

3. 缺乏法律保障:虽然我国已通过相关法律禁止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但实际上执法效果并不理想。

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严格的处罚措施,使得违法行为在实践中难以得到制止。

四、影响剖析1. 劳动者心理压力增大:受到户籍歧视的劳动者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竞争的不公平待遇,长期以往可能产生丧失信心、自卑感和挫败感等消极情绪。

2. 扭曲就业结构:对于企业而言,追求人才最大化是目标之一,然而持有城市户籍的劳动力显然不能代表全部的高素质人才。

长期以来,由于没有给予农村背景劳动者更多的机会,整体人才库受到了限制,并造成了权责利平衡方面严重不均衡。

3. 社会发展速度受阻:户籍歧视问题直接影响了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人员流动性和资源配置效益。

就业、工资和福利权益: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外来人口

就业、工资和福利权益: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外来人口

《就业、工资和福利权益: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外来人口》2023-11-01contents •引言•就业权益•工资权益•福利权益•外来人口的就业、工资和福利权益保护的挑战与对策•研究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外来人口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他们在就业、工资和福利权益方面往往面临诸多挑战和不平等待遇。

因此,研究这一现象对于揭示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现状、促进社会公正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外来人口在就业、工资和福利权益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分析、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法,以获取外来人口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工资和福利权益状况的第一手资料。

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方法研究内容和框架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外来人口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机会、工资待遇、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研究框架本研究将遵循文献回顾、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和政策建议等四个步骤展开研究。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评价,建立研究框架和方法体系;运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手段收集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02就业权益就业权益是指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所应享有的权利和利益,包括就业机会、平等对待、劳动报酬、福利待遇、劳动安全、社会保险等。

就业权益的内涵包括但不限于就业机会的平等、公正和包容性,劳动报酬的合理和支付及时性,福利待遇的全面和优厚程度,劳动安全的保障和职业健康的关注,社会保险的覆盖和保障水平等。

就业权益的概念和内涵外来人口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比例较高,但相对于本地户籍人口,外来人口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工资水平较低,福利待遇较差,劳动条件较恶劣,社会保险的覆盖率也较低。

外来人口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职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往往从事一些技术含量较低、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如建筑业、制造业、餐饮业等。

外来劳动力对城市市场的影响

外来劳动力对城市市场的影响

外来劳动力对城市市场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城市面临着外来劳动力大规模涌入的挑战和机遇。

外来劳动力是指外来地区迁入城市从事工作的人群。

他们带来了各种不同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城市市场的变化所影响。

本文将讨论外来劳动力对城市市场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外来劳动力投入了城市市场劳动力资源,填补了许多岗位的空缺。

尤其是一些较为低端、繁重、脏乱差的工作,往往是外来劳动力承担的主要任务。

他们不仅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还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其次,外来劳动力的大规模进入使得城市市场更加多元化。

他们可能带来不同地区的文化、技能和习俗等方面的多样性,丰富了城市的活力。

这种多元性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创新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外来劳动力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他们通常是来自相对落后地区的人群,他们的素质和技能相对较低。

这可能导致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匹配,从而造成一定程度的就业压力。

其次,外来劳动力可能面临着不公平待遇和歧视问题。

许多雇主看重他们的廉价劳动力,但却忽视了他们的权益和福利。

这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外来劳动力在城市市场中的地位和尊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外来劳动力的管理和服务。

通过建立健全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其权益和福利,提供培训和教育机会,帮助他们提升技能水平和竞争力。

其次,雇主应该对待外来劳动力公平公正,提供合理的工资和工作条件。

他们应该被看作是城市市场的一份子,享受与本地劳动力同等的待遇。

另外,社会应该加强对外来劳动力的融入和交流。

通过组织文化活动、语言培训和社交活动等方式,促进本地居民与外来劳动力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减少歧视和偏见。

最后,我们还可以鼓励外来劳动力创业和创新,激发其创造力和创造价值的潜力。

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和支持,帮助他们在城市市场中找到更多机会和发展空间。

总之,外来劳动力对城市市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劳动节反思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与歧视

劳动节反思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与歧视

劳动节反思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与歧视劳动节是一个纪念和表彰劳动者们的日子。

在这一天里,我们应该反思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不平等和歧视问题。

尽管我们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许多人仍然因为其性别、种族、年龄或其他身份特征而遭受着不公平待遇。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和歧视,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一、不平等现象的存在在劳动力市场中,不平等现象广泛存在。

首先,性别不平等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许多女性面临着薪资差距、职业晋升和工作平等的挑战。

尽管有不少国家实施了性别平等法律,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法律并未完全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种族和民族歧视是另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许多少数族裔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上遭受着不公平待遇。

他们面临着就业机会不均、工资低于平均水平以及职位晋升的障碍。

这导致了一个由特定民族组成的经济弱势群体,持续面临着缺乏社会经济机会的问题。

另外,年龄歧视也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

年轻人和年长者在就业机会方面都面临着不平等的待遇。

年轻人往往很难找到工作经验丰富的职位,而年长者则可能面临被辞退或者遭受薪资减少的风险。

二、不平等与歧视的原因造成劳动力市场不平等和歧视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社会认知和观念的问题是一个重要因素。

部分人群对于某些特定群体的偏见和歧视观念仍然存在,这影响了他们在招聘和雇佣过程中的决策。

其次,法律和政策的不完善也是问题所在。

虽然许多国家制定了性别平等和反歧视法律,但是执行不力导致这些法律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政策制定者需要对法律进行持续监督和改进,以确保其有效实施。

再者,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问题也加剧了不平等和歧视现象。

全球化和技术进步使得一些行业和职位面临激烈竞争,这导致了工作机会的不均衡。

一些人可能由于地理位置、技能水平等原因而处于劣势地位。

三、解决不平等和歧视的建议为了解决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和歧视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教育是关键。

投资于教育,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帮助每个人获得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从而提高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

简析劳动力就业市场上的歧视问题

简析劳动力就业市场上的歧视问题

简析劳动力就业市场上的歧视问题简析劳动力就业市场上的歧视问题【论文摘要】:卢梭说过:“人是生而平等的”。

然而,现实生活中,处于强势地位的社会群体歧视弱势群体的现象却是普便存在的。

歧视夺走了人们的自由和权利,夺去了人们的尊严,甚至最起码的生存条件。

歧视在劳动力市场上更是广泛存在的,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行为不仅对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直接影响广大劳动者自身利益。

本文首先给出了劳动力就业市场上歧视的概念、即对劳动者与劳动生产率无关的个人特征进行评价,通过这种评价设置壁垒,使生产率相同的劳动者受到不同的待遇;然后探讨了歧视的来源问题、歧视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表现以及歧视所带来的经济成本,最后提出了政府在减少歧视过程中所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劳动力就业市场歧视来源歧视表现措施壁垒【正文】(一)歧视的来源要想解析劳动力就业市场上的歧视问题,就应该先揭示出歧视的来源,从而更深的层次上认识岐视以便制定出有效的政策来消除岐视。

(1) 我国就业与劳动力市场现状,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是,一方面,劳动力供给总量过剩,随着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和结构大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大量的劳动力被释放出来。

普通资源大为过剩,而经过科学开发,具备现代文化素质和先进劳动技能的高质量人力资源又相对缺乏,这反映在就业市场上就是存在大量低质量的劳动力剩余,他们又无法填补许多要求较高技术和技能的工作岗位。

(2)我国劳动力市场制约因素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产业之间兴衰更替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市场要求劳动力在部门之间移动以达到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结构均衡,但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的调整滞后于经济结构的调动。

(3) 观念管制。

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使得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来源是个人偏见,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雇主、作为同事的雇员以及顾客不喜欢与某些属于特定群体的雇员打交道而造成的;歧视的第二个来源是先入为主的统计性偏见,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雇主用某种先入为主的群体的共性来代替个体的特性而引起的;第三个来源是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就业市场上的垄断力量。

我国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分析及对策本科论文

我国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分析及对策本科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我国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分析及对策姓名李彩玲学号20114080230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指导教师龚文海2015年3月8日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已经处于全面建设和不断完善阶段。

在这个阶段,反映在劳动力市场上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雇佣歧视行为。

表面上劳动者的自主选择就业权得到了保障。

然而在现实中,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存在着较为普遍的劳动力歧视现象。

比如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年龄歧视、学历歧视等现象,这些歧视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中造成了劳动力自由流动受阻、合格人才的浪费、人力资源资本的提高等影响,并且对就业的增长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

为此,我们应该通过反歧视教育、反歧视立法、反歧视补贴、创造劳动力市场充分信息、减少职业隔离、减少人力资本投资中的歧视等方法来解决劳动力市场歧视的问题。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歧视;对策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ese labor market structure,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current our country's labor market has been in the stage of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and constantly improve.At this stage, reflected in the Labour market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problem of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exist on the Labour market.On the surface of the autonomous choice to guarantee the employment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workers.In reality, however, our country's labor market there is a common labor discrimination.Such as labor market discrimination exist gender discrimin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household register discrimination, age discrimination, academic discrimination phenomenon, such as the free movement of Labour in the Labour market, waste of qualified personnel, the promotion of human resources capital caused adverse impact,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growth of employment,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To this end, we should be through education, anti-discrimination legislation against discrimination, anti-discrimination subsidies, creating Labour market information fully, reduce occupational segregation, reduce discrimination of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abor market discrimination.Key words: the Labour market;Discrimination;countermeasures目录引言 (4)一、劳动力市场歧视概念 (4)(一)歧视的概念 (4)(二)劳动力歧视的概念 (4)二、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 (5)(一)个人偏见歧视理论 (5)(二)垄断歧视理论 (5)(三)就业隔离或排挤歧视理论 (6)(四)双重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 (6)(五)统计性歧视理论 (6)(六)搜寻成本歧视理论 (6)三、我国劳动力市场歧视现状 (6)(一)性别歧视 (6)(二)年龄歧视 (7)(三)、身份歧视 (7)(四)、健康、容貌和身高歧视 (7)(五)、经验或阅历歧视 (7)(六)、学历歧视 (8)(七)、地域歧视 (8)(八)、行业歧视 (8)(九)、在社会保障及福利方面的歧视 (9)四、我国劳动力市场歧视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9)(一)、造成合格人才的闲置、浪费 (9)(二)、造成人力资源成本的提高 (9)五、我国劳动力市场歧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10)(一)、修改现行法律或者制定禁止就业歧视的专门法律,并注重法律的可操作性,加强执法力度和监督力度,是法律的规定落到实处。

劳动者受到户籍性质歧视案例

劳动者受到户籍性质歧视案例

劳动者受到户籍性质歧视案例劳动者受到户籍性质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在招聘、就业、薪酬、福利等方面对劳动者进行差别化对待,主要是基于其户籍性质的差异对其进行歧视。

这种歧视严重违反了劳动者的平等权利与人身尊严,不仅违反了我国宪法和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也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下面将介绍一些劳动者受到户籍性质歧视的案例。

一、招聘歧视:企业在招聘时,规定只招收本地户籍的应聘者,而对外地户籍的应聘者则予以拒绝。

这种行为可以视为明显的户籍性质歧视,限制了劳动者的就业选择权和平等竞争的机会。

二、薪酬差别:公司在薪酬设置方面存在歧视。

对本地户籍的劳动者给予更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而对外地户籍的劳动者则薪酬较低甚至没有相应的福利待遇。

这种薪酬差别的做法不仅违反了劳动者的平等工作、平等薪酬的权利,也侵犯了外地户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晋升机会受限:公司在晋升机会方面对外地户籍的劳动者持有偏见,优先考虑本地户籍的员工晋升。

这种做法剥夺了外地户籍劳动者晋升的机会,限制了其职业发展的空间,是对他们努力工作的不公正对待。

四、工作环境安全:工埠企业在提供工作场所安全条件方面存在歧视。

本地员工能够在相对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下工作,而非本地员工则被安排到危险、恶劣的工作条件中。

这对非本地员工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也是一种歧视行为。

五、社会福利待遇:地区对户籍性质为非本地籍的劳动者不提供与本地户籍劳动者相同的社会福利待遇,例如,只提供低于法定最低工资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医疗救助金。

这种做法不仅违反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利和享受社会福利的权益,也剥夺了非本地劳动者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

六、教育机会受限:地区对非本地籍子女在教育资源分配方面存在歧视。

例如,非本地籍子女只能进入薄弱学校就读,而本地籍子女却能够进入优质学校就读。

这种不公平的对待限制了非本地籍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阻碍了他们个人成长和发展。

在面对上述案例时,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1.了解法律法规:劳动者应了解自己的权益和法律法规,警惕各类歧视行为,并在遭遇歧视时及时采取相应的维权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1 本地、外来市民和农民工劳动福利获得总量的情况
总体
本地市民
外来市民
农民工
人数(人) 频率(%) 人数(人) 频率(%) 人数(人) 频率(%) 人数(人) 频率(%)
福利总量(项)
0
523
29.63
17
4.22
78
23.56
397
46.98
1
216
24
20
4.96
35
10.57
132
15.62
城市外来人口劳动福利获得歧视分析
王海宁 陈媛媛
【摘 要】文章以 2008 年四大城市的外来人口问卷调查资料为基础,对比 分析了本地市民、外来市民和农民工在劳动福利总量及具体福利项目获得上 存 在 的 差 异 及 其 影 响 因 素 ,并 测 算 了 外 来 人 口 所 受 到 的 歧 视 程 度 。 结 果 表 明 , 三 群 体 在 劳 动 福 利 获 得 上 存 在“ 梯 度 ”差 异 ;劳 动 合 同 和 城 市 因 素 对 各 群 体 的 影 响 均 显 著 ,农 民 工 受 人 力 资 本 和 社 会 禀 赋 的 双 重 影 响 ,本 地 市 民 和 外 来 市 民 则 受 雇 主 类 型 的 影 响 较 大 ;与 本 地 市 民 相 比 ,农 民 工 和 外 来 市 民 在 劳 动 福 利 获 得 上 均 存 在 歧 视 ,且 前 者 所 受 歧 视 程 度 大 于 后 者 。 与 外 来 市 民 相 比 ,农 民 工 在 社会保险参与率上存在歧视,但在假期获得上不存在歧视。
331
845
均值
2.62
4.52
3.01
1.43
标准差
2.33
1.79
2.36
1.82
Wilcoxon 检验 A:z=- 21.429,Prob>|z|=0.0000 B:z =- 10.578,Prob >|z|=0.0000 C:z=- 8.637,Prob>|z|=0.0000
注:(1)“P>x”指基于统计量 x 的显著性检验中的弃真错误概率。(2)A 是农民工与本地市民检验结果;
①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tjfx/fxbg/t20061011_402358407.htm)。
47
中国人口科学 2010 年第 2 期
从制度性因素和非制度性因素两方面对外来人口的劳动福利进行了研究,大多局限于医疗 保险、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障方面,未涉及其他福利项目;忽略了对劳动福利总量 的考察,同时没有对外来人口在劳动福利总量和具体福利项目获得上所受到的歧视程度进 行估算。借鉴以往相关研究经验,本文利用 2008 年对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四大城市外来 人口的抽样调查数据,使用计数和 Logit 回归模型,从劳动福利总量与具体福利项目获得上 比 较 分 析 本 地 、外 来 市 民 和 农 民 工 之 间 存 在 的 差 异 及 其 影 响 因 素 ,检 验 外 来 市 民 和 农 民 工 在劳动福利获得上是否存在歧视及歧视程度。
二、本地市民、外来市民和农民工的劳动福利获得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本地、外来市民和农民工在劳动福利获得总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见表 1)。本地市民中拥有全部福利者最多,占本地市民总量的 45.91%,是总体水平的 2.17 倍。外 来 市 民 在 频 率 分 布 上 与 总 体 基 本 一 致 ,与 本 地 市 民 相 比 ,外 来 市 民 中 拥 有 两 项 及 以 下 福 利 者 所 占 的 比 重 均 高 于 本 地 市 民 ,其 中 没 有 任 何 福 利 者 所 占 的 比 重 相 差 最 大 ,是 本 地 市 民 的 5.58 倍。而拥有 3 项及以上福利者均低于本地市民,其中拥有全部福利者所占的比重相差
2
230
13.03
28
6.95
48
14.50
136
16.09
3
130
7.37
33
8.19
25
7.55
50
5.92
4
149
8.44
62
15.38
24
7.25
48
5.68
5
144
8.16
58
14.39
33
9.97
31
3.67
6
373
21.13
185
45.91
88
26.59
51
6.04
样本量
1765
403
【关键词】外来人口 福利歧视 市场多重分割 【作 者】王海宁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博士 研究 生; 陈媛媛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博士研究生。
一、研究背景与数据来源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进入东部沿海城市但不具有流入地户口的外来人口数量逐年递 增。但这些外来人口在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获取城市公共资源等方面均处于不利地位,尤 其是在劳动福利获得方面普遍遭受歧视(曹信邦,2008;杨桂宏、胡建国,2006)。根据国家统 计局 2006 年对外来人口中农民工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情况调查显示①,农民工的福利待 遇普遍不高,有双休日的仅占 11.87%,可以带薪休假的仅占 20.47%,购买养老保险、医 疗 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农民工分别占被调查农民工总数的 26.63%、26.23%、15.35% 和 32.54%,这些数字都远低于本地就业人口。
针 对 外 来 人 口 在 劳 动 福 利 获 得 上 存 在 的 差 异 ,以 往 的 理 论 和 多 数 实 证 研 究 表 明 ,除 受 个体和区域等因素影响外,由制度性和社会性因素导致的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多重分割,如 城乡分割、地区分割、“国有—非国有”的部门分割和产业分割等是其主要根源 (陈映芳, 2005;高文书,2007;王元璋、盛喜真,2008)。外来人口由于不具有流入地户口,与本地市民 身份不同,法律地位不同,在劳动福利方面不能享受与本地市民相同的待遇。以往研究主要
本研究采用 2008 年“中国大城市中的农村转移劳动力”课题组在北京、上海、天津和广 州四大城市的问卷调查资料。该调查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城市社区抽样以 4 个 城市的全部行政区作为样本框,在每个城市抽取 2 个区,再从抽中的区中抽取 2 个居委会, 每个居委会中抽取 100 户样本家庭,总抽取 1 804 个家庭样本,获得 1 797 份有效问卷。其 中农民工 1 017 人(占 57%),外来市民 378 人(占 21%),本地市民 397 人(占 2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