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使用版
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课件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母亲在那头。源自母亲在里头。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对写法
“对写法”就是对面“悬想”,又 谓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 特殊的表现手法。特定情境下,诗人在 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思时,不直接从自身 写起,而是想象对方此时此刻的情形, 或先描述自身情形,突然调转笔墨,描 述对方情形,以便更深一层地表达自己 的情感,并形成含蓄曲折的艺术效果。 这种创作思维对后人诗歌创作有极深的 影响。
结语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绝美的诗,看到 他,就像看到了一种中国式乡情、亲情、爱 情等情感的缩影,横亘于历史时空之中,《 涉江采芙蓉》的文字绝没有浮躁的华美,仅 用清淡自然地笔触,写出了一世的悲苦。
尽管千年已逝,但思念的情怀永存在这 世间,永远也不会改变,永远也不会消失。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②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 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 远行之人。作者从对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 而说家人想念自己,更突出了自己的“思家” 之情。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古 诗 十 九 首
数着春去熟透的红豆
无人黄昏后 庭前寒冷深秋为谁消瘦
月下惟有我的身影投 该与谁厮守
山
酒入喉却解不了愁
外
芙蓉花又栖满了枝头 奈何蝶难留
漂泊如江水向东流
小
望断门前隔岸的杨柳 寂寞仍不休
《涉江采芙蓉》优秀课件
2、女子思夫。
问题探究
古代一些诗评家大都认为主人公是女子,理由有三: 当时男子游宦京师洛阳,远离江南; 女子采莲是旧俗,“芙蓉”即“夫容”,“莲子”即“怜子”; 《古》是文人独立创作的作品,可以用悬想的方式,以女子的口吻来写。 因此思念的应该是双方,正如李清照《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所以诗中有游子思乡思亲之缠绵,也有闺女思念情人之真挚。
本诗的“诗眼”是“忧伤”
《涉江采芙蓉》抒写了思妇游子相思离别之愁之苦。
诗歌中首句写到“芙蓉”,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和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什么作用?怎样理解“赠花”的行为?
花草娇嫩美丽,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有关怀、思念,也有表达了美好祝愿.
02
芙蓉,即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起首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从侧面烘托了主人公雅洁美好的形象及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古诗十九首》之一
04
思考:诗人是怎样写自己“思家”的?
0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有什么艺术特点?
01
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是意境高洁、清幽; 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02
问题探究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
涉江采芙蓉(用)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爱到痴迷 /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
(1)涉江而采的动作描写
目的——遗所思(纯洁美好)
方式——涉江
(真挚深沉)
结果——所思在远道,遗之不得(失落)
深红山木艳彤云, 路远无由摘寄君 。 ——元稹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陆凯《寄范晔》
(2)还顾而远望的动作描写
目的:悲歌可以当泣 ,远望权且当归。 方式:还顾 结果:长路漫浩浩,归之不得
——钟嵘《诗品》
涉江:踏过江水
芙蓉:荷花 《古诗十九首》以诗 的第一句为题。
忧同长还所采兰涉 伤心路顾思之泽江 以而漫望在欲多采 终离浩旧远遗芳芙 老居浩乡道谁草蓉 。,。,。?。,
《 古涉 诗江 十采 九芙 首蓉 》
/ / / / / / / /
一个高洁优雅的意境, 一串真纯自然的举动, 一声感人肺腑的叹息,
荷花,又称莲花,古人也名之为藕花、芙蓉、菡萏、 净友、芰荷等。 以荷入文者,有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此以荷 花喻君子圣洁之风范,已成定说。 以荷入诗者,有丁鹤年的《采莲曲》,“莲开花复 水,莲谢藕在泥。不学青萍叶,随波东复西。朝采并蒂 莲,暮绾同心结。不学杨柳枝,含颦送离别。”此以荷 花喻爱情之坚贞真挚。
我只能面对一个漠然的方向——故乡所在的方向, 深深的眺望。我回首眺望着见证我们成长的故乡,才 惊觉,在人世所迫、情非得已之下,我已经走了很久、 很久,我们的距离太远了。 不知道像我这样的风雨兼程,还要走过多少个春 秋冬夏,还要流逝多少个昼夜芳华。纵使我们彼此牵 挂,却要怀着这哀伤的情绪一直到老吗?哎,如果注 定天各一方,两两相望,那我也只好靠著追忆去继续 思念你,直到离世的那一刻。”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第贰部分
PARTTHREE
初读课文
包括诵读诗歌、初步感知、思考问题
企鹅老师
12月28日 星期一
如何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
1、通过朗读,直接品味诗歌的思想 感情。 2、通过分析,抓取意象,透过意象 把握思想感情。 3、寻找诗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情 感的语句。
1.谁在涉江采芙蓉,采下芙蓉赠予谁?(多角度解读) 姑娘赠予远在千里出门游学、游宦的恋人。
2.这是一首__忧__伤___的诗?
1.采芙蓉的过程是怎样的?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第叁部分
PART THREE
研读课文
包括品析诗歌、主题探究、诵读体会
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 一个翱翔天际,一个却深潜海底。(泰戈尔)
《涉江采芙蓉》以其独特的章法,让游子与思妇对唱表白。就像 这对鱼与飞鸟,它们深沉而真挚的情感使人涕下。诗歌语言直而 不野,令人满口生香,无愧于刘勰所说的五言之冠冕。
6.能否把“而”和“以”去掉,改为四言 诗呢?
而,表转折。突出从甜蜜相爱到痛苦分离的极 大反差,把相爱却不能相守的黯然心情表现得淋 漓尽致。 以,表结果。连接忧伤和终老,将思念的忧伤 所跨越的时间之久体现了出来。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
• 1.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描述了怎样的意 境?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 【明确】(1)意象:“芙蓉”“兰泽”“芳草”。
• (2)意境: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 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
• (3)情感: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 纯洁、美好。
• 课题解读
• 《涉江采芙蓉》选自《文选》中的《古诗十九首》。 • 这19首诗不是一人一时所作,也不是有机构成的诗集;有 的来自民间,有的则是文人模仿民歌所作,且没有题目,在 被选入《文选》时,编者一般以每首诗的第一句作为诗的题 目。
• 写作背景
• 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路, 上层士族结党营私,文人士子备受压迫。在这样的形势和风 气下,中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只得奔走交游 。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妻子,“亲戚隔绝,闺门分离”。因 而也就有了“游子”的乡愁和“思妇”的闺怨。这首诗就反 映了游子思乡及怀念爱人的痛苦。
六、思考探究
• 有人认为这首诗歌主人公是男子,也有人 认为是女子,你怎么看?
?(
主( 语(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看法一:主语都是男子。本诗全为实写,写他采花送花望乡思 人。
看法二:前四句的主语是女子,后四句的主语是男子。但前四 句是男子想象家乡的爱人在采莲,并思念自己的情景;后四 句是他自己在想心事。前虚写,后实写。
三、读诗诵韵 一读正音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wèi)谁?所思/在远道。 还(huán)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ppt(32PPT)
马茂元先生说:“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 子的虚拟。” 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调”的 “虚拟”方式,因而把同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 出来。从这一点看,《涉江采芙蓉》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 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 “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这样的诗情抒写,就 不只是“婉曲”,简直是奇想了。
高适的《除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本是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亲人,却说故乡的 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本是自己到了佳节便加倍地思念家乡的亲人,可 作者不说自己想念家乡的兄弟,却说家乡的兄弟想 念自己。
司马相如
两无亿(意)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谁知过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字无可转,九连环从中折断,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相思,千系念, 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烧香秉烛问苍天,六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 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那是一个热闹的 季节,也是一个 风流的季节。
采莲的热闹场面。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联系我们曾学 过的诗歌,想想芙 蓉(荷花、莲)这 个意象的深意。
有关莲(荷花)的诗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莲,花之君子者也。
《涉江采芙蓉》高一语文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
(1分钟找同学回答)
一、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 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补充:
在古代诗文中,“芳草”、“兰泽”等鲜花仙草往往 和知己、君王联系在一起,也往往用来表达美好的事物和 情感。比如屈原的《离骚》中就有大量的这样的诗句。
二、这是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 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 往往以暗关着“夫容”。
“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 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
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 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 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当堂训练
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背诵这首诗。
背诵提示: 前四句 写女子故乡涉江采莲思夫; 后四句 写男子孤独、惆怅中思妇。
(3分钟时间后检查背诵)
敬请指正
一些接近民间的文人忧生念乱,愈来愈感觉四言诗的 旧形式不能满足情感表达的需要,于是五言诗应运而生。 五言诗所包含的词和音节比四言句多,运用起来伸缩性较 大表达山更灵活、方便。
一、看诗题: 为何采芙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遗”远方的“同心”者 。表达思念之情。
补充: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 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人送给 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 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 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 枝梅花给他。
•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前两句写冬至之夜,诗人羁留他乡的孤独冷清的生活 画面。思乡之情,不言而喻。可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人, 却想像家人于冬至节的深夜还坐在一起念叨着自己。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三 、读懂内容、临其境
抒情主人公≠作
者
三读,读懂省略(主语),身临其境
妇怀远?
游子思乡?
探 究: 有人认为这首诗歌抒情主人公是男子, 也法 有? 人认为是女子,你怎么看?或者你有什么想泗
VS
1: 是 女 子,因为女 孩子喜欢采一些花花 草草,依据是“涉江 采芙蓉 ”。
《采莲图
(1)采莲是江南的旧俗,在朱自清的《荷塘 月色》中就有这样的描绘“采莲的是年少 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 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 手法,“芙蓉”往往暗关着“夫容”;随 水而居不伴妾身,独飘摇于江心活水之 上 。 ” ,“莲子”即“怜子”。
解读文 本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这种思念又包含着哪些更细腻的情感呢? ①在外漂泊的羁旅之苦;在宦途艰难、远离故 乡的情况下,自然会产生孤单失意的羁旅之感。
②难回故乡的无奈之情;想要回家,但路途遥远 无法回家,含蓄地传达了游子深深无奈的心情。
四 、读懂情意、感其思
● 女 生 读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男 生 读: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这种写法叫“悬想法”或“对写法”
主人公
采莲者
望乡者
闺妇
(实写)闺妇 (虚写)游子
(虚写)游子 (虚写)游子
游子
(虚写)闺妇 (实写)游子
(实写)游子 (实写)游子
曲笔——对写法
“对写法“也称对面落笔、曲 笔,意指不直接抒发对对方 的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是怎样在思念着自 己,简单来说,就是不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着力描绘 对方如何思念自己的一种手法。其实质在于联想和想象。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万千百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进京考取功名后,久居京城,看尽名媛美女,竟对文君萌生嫌弃之心,于是就写了封信给卓文君: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万千百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聪明的卓文君马上领略到夫君的暗示,两行数字都少了一个“亿”就是暗指夫君对自己“无意”,意为我们从头开始到现在,可环境变了,我们应该从现在回到起初的样子。卓文君伤透了心,就以他的信的内容展开回了封信,可谓是经典之作。司马相如阅信后大为惭愧,打消了休妻的念头。
导入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谁知过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字无可转,九连环从中折断,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相思,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烧香秉烛问苍天,六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女读:◆男读:◎合读: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绝美的诗,看到他,就像看到了一种中国式乡情、亲情、爱情的缩影,横亘于历史时空之中,《涉江采芙蓉》的文字绝没有浮躁的华美,仅用清淡自然地笔触,写出了一世的悲苦。 尽管千年前的那个采莲的人和被他思念的人都早已消失了。但是,只要有人,只要有诗,只要有四季的变换,在这世间就会存在着一种思慕的情怀,永远也不会改变,永远也不会消失。
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本诗的“诗眼”是 “忧伤”
思考
思考
芙蓉
兰泽
长路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36张
了解《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题材内容可分为两类:
①失志和伤时之感。诗中常常流露人生无常、及时
行乐的感慨,带有浓厚的消极颓废的思想情绪。这是失意士 人在社会大动乱前夕内心苦闷的表现。
②相思离别之情。抒写游子思妇、相思、离别之情
的作品,则是东汉末年文士游宦他乡、漂泊异地这一社会现 实生活的生动写照。
观点2:女子思夫(思妇口吻)。采“芙蓉”,遗“远道”, 描绘一位思妇采摘芙蓉花送给在外的游子,却又无法送到的情 景,以乐景写哀情,间接表现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
• 古代一些诗评家大都认为主人公是女子,理由有 三:当时男子游宦京师洛阳,远离江南;女子采莲 是旧俗,“芙蓉”即“夫容”,“莲子”即“怜 子”;《古》是文人独立创作的作品,可以用悬想 的方式,以女子的口吻来写。因此思念的应该是双 方,正如李清照《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 愁”,所以诗中有游子思乡思亲之缠绵,也有闺女 思念情人之真挚。
情景。
④借对写抒情。《涉》诗一二联写女子的相思,三四联写男子的相思,同心离居,对
写彼此的相思;李词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设想,也是对写双方的相思。
⑤均借设问方式,自问自答抒发情感。
下 《
涉
课 江
采 芙
! 蓉
》 诗 意 图
在艺术上: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 《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
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刘勰 《文心雕龙》誉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 称之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写作背景
东汉末年,一些中下层文人为了寻求出路,往往需背井离乡,外 出游学或游宦。他们或游京师,上太学;或奔走权门,进谒州郡, 请求举荐,以便获得一官半职。他们长时间远离家门,过着坎坷辛 苦的生活, 自然会产生深沉的乡愁。外有游子,内有思妇。因此, 《古诗十九首》中有的作品反映了当时游子思乡、闺妇怨别的痛苦。 《涉江采芙蓉》就反映了游子思乡的痛苦。
涉江采芙蓉PPT实用课件41 人教课标版
7.小说的结尾突兀诡谲,开头介绍紫 貂有心 善的习 性、这 里又写 它残忍 的掏吃 人心, 不合情 理、自 相矛盾 ,是一 处明显 的败笔 。 8.小说中的四爷起着见证人与线索的 作用, 他的“ 陈年老 酒”也 如同“ 紫貂” 一般, 给小说 带来传 奇的色 彩。
涉江采芙 蓉P PT 实用课件4 1 人教课标版
涉江采芙 蓉P PT 实用课件4 1 人教课标版
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明确:一是意境高洁、清幽;
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涉江采芙 蓉P PT 实用课件4 1 人教课标版
涉江采芙 蓉P PT 实用课件4 1 人教课标版 涉江采芙 蓉P PT 实用课件4 1 人教课标版
承。
抒情主人公“采芙蓉”赠给所思的人, 你如何理解这种表达感情的方式?
明确: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 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 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 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 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 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 朴的,也是美好的。
抒情。奇偶参差的音节也富音 乐美。
涉江采芙 蓉P PT 实用课件4 1 人教课标版
涉江采芙 蓉P PT 实用课件4 1 人教课标版
“古诗十九首”为组诗,一般认为是东汉中 下层文人所作。其中有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 枚乘作,后人疑其不确。南朝梁·萧统合为一组, 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清人沈德 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 之感。”可见内容多写夫妇朋友的离愁别绪和士 人游子的彷徨失意。《古诗十九首》语言朴素自 然,描写生动真切,标志着五言诗从以叙事为主 的乐府民歌发展到以抒情为主的文人创作。刘勰 《文心雕龙》称《古诗十九首》为“五言
高中语文 2.7《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原文、译文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 2.7《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原文、译文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涉江采芙蓉》原文、译文原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释:芙蓉:荷花泽:湿润的洼地遗:送译文:踏过江水去采莲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土的爱妻。
回想起故土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飘流异乡两地相思,思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
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
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还顾望旧乡,第路漫浩浩〞,不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么?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无疑了。
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岂可径指其为“游子〞?连主人公的身份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
我们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
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
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岂不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
倘假设倾耳细听,你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满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
镜头迅速摇近,你才发现,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般头的女子。
课件2:古诗词诵读 涉江采芙蓉
文化背景解读
• [文题概览] • 这是反映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当作于汉献
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两汉时期,千千万万的学子离乡游学求宦。 但大多无处施展才华,这些宦途失意的游学的士子在宦途无望、朋友 道绝的孤单失意中,自然会苦苦地怀念故乡和亲人。本诗即是组诗中 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
深刻相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涉江采芙蓉》中主人公直抒胸臆,表达因不能长相厮守而 内心黯然痛苦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2.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 道 3.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4.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 [相关知识]
•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 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 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 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 的几种情感和思绪。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浑然天 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
•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遗:赠送,远道:远方。这两句是说,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我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远在天边。这两句自问自答, 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一腔热忱,遭到兜头一盆冷水泼来, 一霎时天地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心中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 望。这是一句深沉的疑问,一声无奈的叹息。
• [即时训练] • 一、情景默写 • 1.《涉江采芙蓉》中以平缓的笔调叙述,却能让人感受到抒情主人公
形象的雅洁和感情纯洁美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涉江采芙蓉》中抒情主人公自问自答,表达内心的相思之情的诗
涉江采芙蓉原文翻译及作者介绍
新媒体名词解释新媒体是指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以数字化媒介形态传播信息的各种新型媒体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微博、微信、客户端、视频网站等。
下面将对新媒体中的几个重要名词进行解释。
1. 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是指在互联网上具有社交功能的媒体平台,用户可以在平台上注册账号,发布个人信息、与其他用户进行互动,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心情、图片、音频等内容。
社交媒体的典型代表包括微博、微信、Facebook、Twitter等。
2. 微博:微博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短文本信息的一种即时通讯工具,用户可以在此平台上实时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与其他用户进行互动,并进行评论、转发等操作。
微博的特点是信息更新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是新闻、资讯和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
3. 微信:微信是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账号注册、消息传输、朋友圈、公众号等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朋友、家人进行即时聊天、语音通话、视频通话等交流,并且可以关注公众号获取各类信息。
微信在商业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例如线上支付、商品购买等。
4. 客户端:客户端是指运行在用户终端设备上的应用程序,如手机APP、电脑软件等。
客户端通过网络和服务器进行通信,用户可以在客户端上浏览网页、购物、游戏等。
客户端具有交互性强、用户体验好的特点,是新媒体传播和服务的重要方式。
5. 视频网站:视频网站是指提供在线视频播放服务的网站,用户可以在网站上观看各类视频内容,如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
视频网站通常提供用户上传、下载、分享视频的功能,也可以通过广告获得收益。
视频网站是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娱乐、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
总的来说,新媒体是在数字化时代出现的一种媒体形态,它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社交媒体、微博、微信、客户端、视频网站等形式,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用户互动和个性化需求的满足。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模式,提供了更方便、快捷、多样化的信息获取途径,对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此诗的主人公应该是位女子,全诗所抒写的,乃是 故乡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忧伤。但倘若把此诗的作 者,也认定是这女子,那就错了。 马茂元先生说得好:“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 妇词也出于游子的虚拟。”因此,《涉江采芙蓉》 最终仍是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 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调”的“虚拟”方式:“在 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 的离思,因而把同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 表现出来”(马茂元《论〈古诗十九首〉》)。从 这一点看,《涉江采芙蓉》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 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 借思妇口吻,“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 景。这样的诗情抒写,就不只是“婉曲”,简直是 奇想了!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 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从内容看, 主要写的是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相 思之情,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 的不满不平以致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 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 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 貌。 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又继承了 《诗经》和《楚辞》的传统 ,吸收了汉 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 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 很高。
月 夜
杜甫
今夜鄜fū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思考:诗人表达对妻儿的思念之情, 是从什么角度落笔的?
杜甫《月夜》的前四句: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此诗采用了“对写法”,本是诗人在安史之 乱时身陷长安思念妻子儿女之作,原本是诗 人思念妻子儿女,却从对方落墨,想像妻子 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而孩子还不懂 得母亲为何要思念长安。有评论家说:“公 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
请大家总结本诗的艺术特色融 乐
本诗特点:
一、意境高洁、清幽
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景 情 衬 入 哀 景 情
作业:
请大家运用联想和想象描摹诗歌的画面
涉江采芙蓉
纵使江水溅湿了衣衫,我依然要采得江中那 最美丽的莲。这淡雅的莲花,挺拔的枝叶,像极 了你——我远方的爱人,记得我们曾许下的诺言 吗?“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 老”(生生死死离离合合, (无论如何)我与你说过。 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 伴着 你一起垂垂老去) ,对你的思恋,一天又一天,莲花开落, 等在季节里的容颜日渐凋零,却依然不见你那熟 悉的面庞。 为何我回望故乡的双眸这样氤氲? 归家的路途遥遥无尽,时光在这条路上设下了重 重陷阱 ,我日思夜想的人儿啊!怎样才能飞到 你的身旁?曾经沧海,蜡炬成灰。此生,无法执 子之手,就这样孤独终老吧。
《古诗十九首》创作的背景
抒情主人公:男子 主题:游子思乡 手法:乐景衬哀情
问题探究
诗人塑造的抒 情主人公可能女子 吗? 谈谈你的观点和 依据。
采莲的是
少年的女 子,她们 是荡着小 船,唱着 艳歌去的。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 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 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 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 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 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 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 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 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 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前两句写冬至之夜,诗人羁留他乡的孤独 冷清的生活画面。思乡之情,不言而喻。 可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人,却想像家人于 冬至节的深夜还坐在一起念叨着自己。
所抒之情
折芳馨兮遗 所思
思念心上人的痛苦
不思量 自难忘
理解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想象对方写法的特点(对写)
特定情境下,诗人在抒发自己 某种情思时,不直接从自身写起, 而是想象对方此时此刻的情形,或 先描述自身情形,突然调转笔墨, 描述对方情形,以便更深一层地表 达自己情感,并形成含蓄曲折的艺 术效果。
想象对方的写法发端于《诗经》,
后世继承此写法的代表诗歌还有:
3、“还顾望旧乡”的是谁?
男子 涉江采芙蓉 还顾望旧乡
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勾结擅 权,官僚集团垄断仕途,上层士流结党标 榜,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士子 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他们离乡 背井,辞别父母,然而往往一事无成,落 得满腹牢骚和乡愁。《古诗十九首》主要 就是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之 情,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 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请诵读全诗——
忧同长还所采兰涉 伤心路顾思之泽江 以而漫望在欲多采 终离浩旧远遗芳芙 老居浩乡道谁草蓉 。,。,。?。,
涉 江 采 芙 蓉
观察诗题和诗句,你有什么发现?
文意梳理 踏过江水去采那朵莲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人吧。
回头望望远处那曾经的家,却又长路漫漫无边无际。
感情深厚却两地相思,在思念的愁苦中忧伤以至终老。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请从诗 中找出能直接表明诗人情感的语句?
所思在远道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及相爱男女离居的
忧伤
品读全诗,揣摩:
1、是谁在“涉江采芙蓉”? 为什么采芙蓉?
2、“所思”的、“在远道” 的那个人又是谁?
涉 江 采 芙 蓉
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刘 勰说它是“五言诗之冠冕”。钟嵘称它“一字千 金”。用平浅质朴的文字表现深厚的感情. 梁代萧统收在《昭明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
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 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文选》)中,
因共有十九首,故题为《古诗十九首》。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 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 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 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 下。”
中央电视台有“电视散文”, 今天我们体验一下“电视诗”。
如果将这首《涉江采芙蓉》 改编成“电视诗”,
你打算怎样处理?
◆
◎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 你对这种行为怎么理解?本文中“采芙蓉” 赠给所思之人,为全诗营造了一个什么样 的意境?
花草娇嫩美丽,同时有给人欣欣向荣的
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 的关怀、思念之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 美好祝愿。 清幽、高洁
探究:
这首诗的作者是 采莲的女子,还 是另有其人?
汉乐府民歌 《江南曲》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 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பைடு நூலகம்
诗中“涉江采芙蓉”的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 的少女吗?
不是少女,但可能是杂在热闹的众采莲女
子中的一个少妇。“芙蓉”即“夫容”的 谐音。 少女们采莲,想把最好的花儿送给心上人, 她们彼此探问、嬉笑。而我们的女主人公 手拿采到的芙蓉花,却—— 以欢乐的采莲场面,衬托女主人公的忧伤。 正是清人王夫之所谓“以乐景写哀,以哀 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反衬手法。
有情人彼此挂怀
天地之间 一声幽叹
离居终老之苦
全文结构
忧同 伤心 以而 终离 老居 。 , 。 ? , 。 。,
幽 叹 同 怀 乡 思 夫 采 莲 男 女
涉 江 采 芙 蓉
现在讨论一下,这首诗怎样诵读更有情味?
试着读一读。
●
女读: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男读: 合读: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高适的《除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此诗采用了“对写法”, 本是自己思念千里之外 的故乡亲人,却说故乡的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 己。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诗采用了“对写法”,本是自己到了佳节便加 倍地思念家乡的亲人,可作者不说自己想念家乡 的兄弟,却说家乡的兄弟想念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