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16ba5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3d.png)
《采莲曲》、《江南可采莲》等,这些诗词作品都以采莲为主题,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手法描绘了采莲的美丽景象 和人们的愉悦心情。
民间传说和故事背景
荷花仙子的传说
相传荷花是天上仙女所化,她们在人间留下美丽的身影和清新的香气,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美好象征。
采莲女的故事
在古代传说中,有一位美丽的采莲女,她与心上人相约在荷塘见面。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两人未能 如期相会。最终,在荷塘边留下了“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的动人诗 篇。
诗歌还运用了“江”、“水”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宽广、深 邃的意境,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同时,“江”和“水” 也象征着游子的漂泊和孤独,进一步凸显了诗歌的主题。
艺术手法及特点
《涉江采芙蓉》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通过描绘江畔美景和采芙蓉的情景,将游子的思乡之情融 入其中,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刻。
2023
REPORTING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 采芙蓉》教案
2023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拓展与延伸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 知识点总结与回顾 • 作业布置与要求
2023
PART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REPORTING
《涉江采芙蓉》背景及作者简介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汉代乐府 民歌,属《古诗十九首》之一。
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诗词的风格、意 境和表现手法,拓宽视野,提高对古 代诗词的鉴赏能力。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关键知识点梳理
01
02
03
04
《涉江采芙蓉》的背景 、作者及时代特点
诗歌中的意象描绘和象 征手法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高一必修上)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高一必修上)](https://img.taocdn.com/s3/m/cb60c8b2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d7.png)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高一必修上)《《涉江采芙蓉》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高一必修上)》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涉江采芙蓉》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高一必修上)《涉江采芙蓉》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八单元古诗诵读中的第二篇,它出自《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对于《诗经》的四言,五言诗虽只增加了一个字,但诗歌的音韵、节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习此诗,对于学生了解诗歌的演变是有帮助的,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因此,它十分重要。
一、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背诵诗歌。
2.把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
3.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
4.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流变,了解“古诗”与五言诗的关系。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
明白诗歌中重要字词的读音及意思。
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运用翻译理解的方法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
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及意境。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册古诗部分的集中学习,有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这首诗歌在内容上难度不大,可以做多角度解读。
可在课前鼓励学生作个性化解读,引导学生就此作些探讨。
《涉江采芙蓉》一、导入新课(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2024涉江采芙蓉一等奖教案pdf
![2024涉江采芙蓉一等奖教案pdf](https://img.taocdn.com/s3/m/94c8d90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3.png)
涉江采芙蓉一等奖教案pdfcontents •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内容与解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与实施•教学评价与反馈•教案特色与创新点目录01教学目标与要求让学生了解《涉江采芙蓉》的背景、作者及诗歌内容。
引导学生掌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和表现手法。
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古代诗歌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采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和创造性思考。
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珍视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蕴含的美好情感和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涉江采芙蓉》的意象和表现手法,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难点深入探究诗歌的内涵和意蕴,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能力。
同时,由于古代诗歌语言简练、意蕴深远,学生可能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02教材内容与解析展示《涉江采芙蓉》的完整原文,包括生僻字的注音。
原文翻译重点词句赏析对原文进行逐句翻译,确保学生准确理解诗歌内容。
选取诗歌中的经典词句进行深入赏析,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味。
030201《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创作背景介绍《涉江采芙蓉》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和诗人的个人经历。
作者简介详细介绍诗人的生平、代表作品及文学地位,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诗人。
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主题思想阐述《涉江采芙蓉》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艺术特色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意象、意境、语言风格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介绍与《涉江采芙蓉》相关的文学流派及其特点,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文学流派将《涉江采芙蓉》与同时代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帮助学生了解当时文学发展的整体风貌。
同时代作品比较介绍《涉江采芙蓉》在后世的影响及评价,加深学生对诗歌价值的认识。
后世影响与评价相关文学知识拓展03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与芙蓉相关的故事或传说,激发学生对芙蓉的兴趣和好奇心。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 (2)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 (2)](https://img.taocdn.com/s3/m/01affdfa284ac850ad0242c1.png)
拓展阅读
闺怨
闺怨
春怨
(唐)王昌龄 (唐)沈如筠 (唐)李白
闺中少妇不知愁, 雁尽书难寄, 白马金羁辽海东,
春日凝妆上翠楼。 愁多梦不成。 罗帷绣被卧春风。
忽见陌头杨柳色, 愿随孤月影, 落月低轩窥烛尽,
悔教夫婿觅封侯。 流照伏波营。 飞花入户笑床空。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说说是如何运用虚实手法,将“一种相 思”化为“两地愁”的。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作此诗时,杜甫被安史叛军羁押于长安,而妻 儿远在鄜州的羌村。
马茂元《论古诗十九首》: “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 子的虚拟。”
“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 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一性质的苦闷,从 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
一种相思两地愁
拓展阅读
一种相思两地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再读鉴赏
这首诗歌描绘了几幅画面,请同学们用尽量准确而优美 的语言描绘出画面,并为每幅画面取一个贴切而富有诗意的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再读鉴赏
赏析诗歌 探究:这首诗歌的抒情主人公
有人认为是男子,有人认为是女 子,你认为呢?说说理由。
一种相思两地愁
——《古诗十九首》之 《涉江采芙蓉》阅读鉴赏
学习目标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ebad0b1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08.png)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聚焦核心意象“芙蓉”,感悟诗歌情感。
体会“对写”这一特殊的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一)核心意象“芙蓉"如果要用一种花儿来象征爱情,你们觉得什么花儿合适玫瑰但是为什么在古诗词里不怎么出现玫瑰呢(玫瑰是中国北方本土植物,《说文解字》里就有对玫瑰的注解,但玫瑰确实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不太常见,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3.为什么一说到爱情就想起了玫瑰是什么给了你们这样的固有印象情人节要送玫瑰花4.情人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我们中国古代其实也有情人节,不过叫法不一样。
(七夕,乞巧节,在乞巧节,古代女子往往对月穿针,祝祷自己能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它跟爱情其实没啥太大关系。
因为牛郎织女只能遥望却不能相会,不是什么好的寓意,而是很悲伤的一件事情。
)(中国古代的情人节,正月十五上元节,三月初三上已节。
在这两个节日里,女孩子们可以走出家门,赏花灯,游春,这就是和情郎相会的大好机会。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梢头,人约黄昏后。
辛弃疾《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古人在表达爱情时,不送玫瑰花。
大家想想到底是为什么古人不喜欢玫瑰6.我们可以再深入地想一想为什么不喜欢。
反过来想,古人若不喜欢玫瑰花,那喜欢什么花玫瑰和这些花草的区别是什么古典诗歌中出现的花草很多,你们能想起来哪些常见的呢菊花,[采菊东篱下]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7.古人在写菊花、梅花的时候,是想表达什么歌颂它们的品格,写秋冬之花,往往天气肃杀能象征外界环境的恶劣,在恶劣环境中还能盛放的花儿,自然就象征着不屈的品格。
桃花、牡丹、莲花、桂花……8.你们有没有觉得,这些花儿和玫瑰都不是一个风格,汪曾祺先生在《人间草木》中,写过一段很有名的话:栀子花粗粗大大,又否得掸都掉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
《涉江采芙蓉》优秀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涉江采芙蓉》优秀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https://img.taocdn.com/s3/m/83ea742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3.png)
《涉江采芙蓉》优秀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及写作思考张显辉【设计思路】《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
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写羁旅行役的诗。
羁旅行役诗的最主要情感表达就是游子思乡或者思妇怀人。
在这首诗中,既有描写思妇的诗句,也有描写游子的诗句。
我们可以假设,抒情主人公是采芙蓉的女子,那么诗歌的前四句便是实写。
女子在萋萋芳草中,涉江采芙蓉,想起远行的恋人。
而由“所思在远道”自然过渡到后文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上,所写的是女子的想象,她因为太想那个人,于是就望着远道出神,想象着那个人在环顾望乡,也在想着她——这就是虚写。
同样,我们也可以假设,抒情主人公是男子,那么“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就是实写,而前面女子的动作、行为就是虚写,是男子太思念家中的她,于是想象(或者回忆)女子采芙蓉,思念自己的情景。
这种想念对方却不直接写出来,而是曲笔去想象,从对方入笔,想象对方想自己的写法就是我们虚写中比较特别的一种——悬想,也叫对写。
对写在《诗经卷耳》中就有出现,《古诗十九首》之后,也被后世的诗人经常用在相思怀人类的诗歌中。
这一手法的使用,会加大读者的想象空间,拓宽诗歌的意境,有诗从对面飞来的效果,同时在情感的表达上也更深沉、更强烈。
基于以上对文本的理解,我把“体会并探讨诗歌的感情;认识对写手法,感受诗歌的含蓄”作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诗的了解还不够深,对这首诗情感的深沉性可能理解得未必到位。
本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诵读感受,品味意蕴,想象情境,体会情感。
解读课文的同时,教师适时加入对本诗写作背景的介绍,让学生通过本诗对《古诗十九首》的写作背景及情感有大致的了解,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阅读。
同时,在诗歌感情上加以拓展,由游子思乡怀人上升为人们对于美好的渴望与追求,从而跳出个人的儿女情长,丰富诗歌意蕴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涵养学生的心灵。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b1324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84.png)
2024/1/25
25
教师专业素养培养策略
持续学习
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研讨会和学术活动,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和教育理念。
教学反思
引导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问题,寻求改进 策略,提升教学水平。
教育科研
支持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探索教育规律,形成独特的教学风 格和特色。
2024/1/25
情境模拟
通过模拟涉江采芙蓉的场 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 受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10
03
教学过程设计
2024/1/25
11
导入环节
引用诗句
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等经 典诗句作为开场白,引发学生对古诗 的兴趣。
背景介绍
教学目标阐述
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通过学习 《涉江采芙蓉》,了解诗歌的内涵和 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 学素养。
教学效果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思维活跃,情感、 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
17
学生表现评价方式
2024/1/25
课堂观察
01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听讲、思考、发言、合作等
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
提问与回答
02
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
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作业与测试
27
THANKS
2024/1/25
28
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 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 强烈情感;运用悬想手法,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 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2024/1/25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https://img.taocdn.com/s3/m/6460c84a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9f.png)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该诗借助采芙蓉、望旧乡、长路等意象表达了游子、思妇的刻骨相思,也折射了当时社会的动荡黑暗的面影。
诗中的潜隐矛盾、互文之望等表现手法对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的抒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构成了该诗的篇性。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诗歌的类性有了一定了解,但对篇性的审美开掘仍存在一定难度——如本诗的悬想手法,多角度交错叙写,就不一定知之甚深。
基于这一情况,对篇性的审美开掘便成了教学的核心。
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能够背诵默写诗歌,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诗歌语言魅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诗歌的抒情手法,通过结合具体文本分析诗歌感情。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诗歌对面落笔,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体会诗歌婉曲蕴藉、余味悠长的游子羁旅之思和离别相思之苦。
文化传承与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朗读和品析,体味诗歌中主人公高尚、纯洁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在反复吟诵中分析诗歌的抒情手法,并结合具体文本感受诗歌抒发的感情。
难点:理解并掌握诗歌对写法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在讲述贾宝玉为晴雯撰写祭文时,有这样一段文字:“……诔文挽词,也须另出己见,自放手眼,亦不可蹈袭前人的套头,填写几字搪塞耳目之文;亦必须洒泪泣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宁使文不足悲有余,万不可尚文藻而反失悲戚……无奈今之人全惑于‘功名’二字,故尚古之风一洗皆尽,恐不合时宜,于功名有碍之故也。
我又不希罕那功名,不为世人观阅称赞,何必不远师楚人之《大言》《招魂》《离骚》《九辩》《枯树》《问难》《秋水》《大人先生传》等法,或杂参单句,或偶成短联,或用实典,或设譬寓,随意所之,信笔而去,喜则以文为戏,悲则以言志痛,辞达意尽为止,何必若世俗之拘拘于方寸之间哉!”同学们,我们前不久刚学习了屈原的《离骚》。
高一必修语文涉江采芙蓉教案教学设计设计2022 涉江采芙蓉教案教学设计设计一等奖
![高一必修语文涉江采芙蓉教案教学设计设计2022 涉江采芙蓉教案教学设计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bf57266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48.png)
高一必修语文涉江采芙蓉教案教学设计设计2022 涉江采芙蓉教案教学设计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和诗歌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过这样一句诗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有没有听过?“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
”一般我们以为,生与死的距离,就足以隔开两个人了。
但是,最可怕的距离,是两个人的心明明贴的很近,却不能在一起。
这是怎样的一种伤痛?今天让我们走进《涉江采芙蓉》,共同感受诗中挥之不去的思念与忧伤。
二、介绍文学常识1、《古诗十九首》东汉末年文人作品,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被誉为“五言之冠冕”,用平浅质朴的文字表现深厚的感情,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之情。
梁萧统将之合收在《文选》中。
2、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
3、《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知1、学生自读一遍诗。
2、听范读一遍,跟读一遍,教师做朗读指导。
本文是一首五言诗,读的时候节奏是“二、三式”,但是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要注意读准语调,语速和断句。
3、下面来练习朗读,朗读时想象诗句的画面,感悟诗句的情感。
四、品读鉴赏逐句解读鉴赏诗歌,师生交流,讨论。
1、鉴赏第一、二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73e197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69.png)
芙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它被视为吉祥、美 好的象征,常用来比喻美女、美德和美好的事物。古代文人 墨客常以芙蓉为题材进行诗词创作,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和追求。
象征意义
芙蓉象征着美丽、高洁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它不畏严寒酷暑 ,历经风雨依然傲然挺立,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同时,芙 蓉还象征着团圆和美满,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 往和追求。
避免损伤花枝
在采摘过程中要小心谨慎 ,避免对芙蓉花枝造成不 必要的损伤。
正确的采摘姿势
用一只手扶住芙蓉花枝, 另一只手用工具在花朵下 方进行剪切。
安全防护与应急处理措施
防蚊虫叮咬
在采摘前涂抹防蚊液,穿 着长袖长裤,避免蚊虫叮 咬。
防晒措施
佩戴遮阳帽、太阳镜和涂 抹防晒霜,防止长时间暴 露在阳光下导致晒伤。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一 等奖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23
目录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芙蓉品种与特点 • 采摘技巧与注意事项 • 芙蓉加工与利用 • 生态环保理念在课程中体现 • 互动环节: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涉江采芙蓉课程背景
01 古代文学经典
《涉江采芙蓉》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和情感的独特表达方式。
0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讨论、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 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0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和文化的热爱,培养其民族 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课程安排与时间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三个课时,包括文本解读、主题探讨和艺 术鉴赏三个环节。
时间安排
每个课时45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具体授课时间根 据学校安排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一等奖)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bd5ccbc8551810a6f5248670.png)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一等奖】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2重点难点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3教学过程3.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钟嵘《诗品》(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活动2【讲授】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活动3【活动】诗歌鉴赏品味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提示: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明确: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
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
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83445a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60.png)
每个课时45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课程结束后,留 出一定时间供学生提问和交流。
02
芙蓉文化与历史
芙蓉的起源与传说
01
芙蓉的起源
芙蓉原产于中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早在唐 代就有相关记载。
02
芙蓉的传说
相传芙蓉是王母娘娘的瑶池仙花,因触犯天条被 贬至人间,成为美丽的凡间花卉。
芙蓉在古代诗词中的象征意义
表情与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理解舞蹈所表达 的情感内涵,通过面部表 情和肢体语言传递出内心 的感受。
学生分组排练展示
分组排练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负责人,组 织学生进行排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 织能力。
排练成果展示
每个小组在公开课上展示自己的排练成果,接受 老师和同学们的点评和建议,提高学生的表演水 平和自信心。
该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明 快,情感真挚动人。诗人通过对 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内
心的感受,使读者产生共鸣。
诗中意象与意境的营造
意象的运用
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芙蓉”、“兰泽”、 “芳草”等,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优美的画面,还寄托了 诗人的情感。
意境的营造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清新、宁静、优 美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相交融,使读者能 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03
涉江采芙蓉的文学解读
《涉江采芙蓉》原文赏析
诗歌背景
《涉江采芙蓉》是汉代的一首文 人五言诗,被誉为代表作之一。 诗歌以涉江采芙蓉为引子,表达 了诗人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之情。
诗歌内容
全诗运用比兴手法,通过描绘涉 江采芙蓉的场景,引出诗人内心 的情感。诗中采用对写手法,将
离情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2024版年度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案
![2024版年度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b2489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88.png)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案•课程背景与目标•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课堂活动设计与实施目•作业布置与拓展延伸•总结反思与改进建议录01课程背景与目标必修二课程在高中语文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必修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必修二课程与前后课程的关联和衔接高中语文必修二课程概述《涉江采芙蓉》诗歌简介《涉江采芙蓉》的作者、创作背景及历史地位诗歌的主题、情感和意象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能够背诵并默写全诗知识与技能通过诵读、鉴赏、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与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预期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分析学生学情分析及预期效果02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诗歌原文及注释解读诗歌原文提供《涉江采芙蓉》的完整原文,包括生字、难字的注音。
注释解读对诗歌中的生词、典故、地名、人名等进行详细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剖析主题思想阐述《涉江采芙蓉》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即爱情与坚贞不渝的信念。
艺术特色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比兴手法、意象运用、音韵节奏等,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
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讲解重点词汇讲解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包括生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等,帮助学生掌握词义。
句式和修辞手法分析诗歌中的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比喻等,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难点问题探讨与答疑难点问题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探讨,如诗歌意象的理解、情感表达的把握等。
答疑解答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消除学生的疑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诗歌。
03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涉江采芙蓉》中的情感表达。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激发其探究欲望和创造性思维。
2024精选涉江采芙蓉教案一等奖2024新版
![2024精选涉江采芙蓉教案一等奖2024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ac818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5.png)
教案深入挖掘了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了他们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与抗 争,赋予了诗歌更深刻的社会意义。
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
教案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传达了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对社会现 实的思考,提升了诗歌的艺术价值。
情感深度传递和共鸣力量
强烈的情感渲染力
教案通过深情的朗诵和表演,使观众深刻感受到诗歌中所蕴含的 情感力量,引发了广泛的情感共鸣。
主题发言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发言内容 可以包括对诗歌意境、艺术手法、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分析 。
互动交流
在代表发言后,鼓励其他学生提问或发表不同意见,形成 课堂内的互动交流,促进思想碰撞和深度思考。
角色扮演或朗诵表演活动设计
01
角色扮演
让学生分别扮演诗中的不同角色,如采莲女、诗人等,通过表演的形式
《涉江采芙蓉》与古代民歌中的采莲曲
古代民歌中有许多描绘采莲景象的曲目,如《西洲曲》中的“采莲南塘秋,莲花 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可以将这些曲目与《涉江采芙蓉》进行比 较,分析它们在主题、意境等方面的联系与区别。
当代社会中“涉江采芙蓉”现象探讨
当代社会中的爱情观念变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爱情观念也在不断变迁。可以从当代社会的爱情观念出发,探讨《涉江采芙蓉》中所体 现的爱情观在当代是否仍有现实意义。
民歌典范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具有浓郁民 歌色彩的诗歌,其语言质朴、情感 真挚,为后世民歌创作提供了典范 。
文学流派代表
《涉江采芙蓉》代表了某一时期的 文学流派和审美趣味,对于研究文 学史和文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与启示
创作题材与主题
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主题,如爱情、离别、自然等 ,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反复吟咏的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作者所采摘的芙蓉有没有送出去呢?
没有,从文章中作者的自问自答可以看出
心情变化:
轻松欢乐—乐极生悲—忧从中来—愁苦绵绵
请找出这首诗歌当中的意象?
1、芙蓉即荷花 2、兰泽 3、芳草
高洁、清幽的意境
“涉江采芙蓉”和“采之欲遗谁?”
以乐衬哀,抒写了独自怀远的忧伤。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画满感强烈展开想象的翅膀,我们似乎能 看在美丽的荷花中间见欢乐的人群背后一个主 人公孤单忧愁地站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 方向张望,可是展现在他面前的是山水迢迢路 遥遥。
小结
•
本诗通过诗人采摘芙蓉赠送给远方的爱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学习目标
1、了解五言诗的特点 2、学会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背诵全诗
文学常识
《古诗十九首》是南朝萧统 《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 包括东汉末年无名氏文人的19首作 品。是东汉末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并非一人所做。而《古诗十九首》 的出现也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了 成熟的阶段。刘勰在《文心雕龙》 中也称它为“五言之冠冕”。
注 意: 1、停顿。二三式 2、第三个字音稍延长 3、有感情的朗读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提问诗歌中的主人公是通过什么方 式表达他的情感的呢?
3、作者所采摘的芙蓉有没有送出去?
全诗大意: 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
泽中长满了香草。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 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长道。回头看 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 无际。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 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采花——送花——望乡——思亲
2、诗歌中的主人公是通过什么方式表达 他的情感的呢?
人,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的人的相思之情以及
花草无从寄出的痛苦与惆怅之情
讨论: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到底是 男子还是女子呢?说说你的观点和 依据。
多元解读
游子思妇
思妇怀远
作业:
• 把这首诗歌扩写成100字以内的 优美小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