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1(新版)沪科版

合集下载

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教案: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教案: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教案: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我设计的这节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教案: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方式。

2.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以及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扬声器、细线、小球、泡沫板、尺子、空矿泉水瓶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魅力,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它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呢?”2. 探究声音的产生:让学生观察扬声器和小球的实验,发现小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探究声音的传播:让学生将耳朵贴在泡沫板上,另一端放在尺子上,发现声音可以通过泡沫板传播,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 实验:让学生用空矿泉水瓶子装水,分别在不同水位下敲击瓶子,观察声音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水位的高低会影响声音的音调。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以及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 活动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在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实验,表现出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兴趣。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够仔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回家后,尝试用家里的物品进行声音实验,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彼此的实验成果和感受,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我选择了扬声器和细线的实验来展示声音的产生。

在这个实验中,我将一个小球系在细线的末端,然后让扬声器振动细线,小球被弹起。

八年级物理全册 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新版)沪科版

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点1 声音的产生阅读教材P34~P35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声音大家都很熟悉,你能设计几个发声的小实验吗?[答案] 略问题2:(1)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盆上的泡沫塑料小球会不断地跳动,说明纸盆在__振动__。

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转换法__。

图3-1-1(2)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会看到__水花飞溅__。

你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吗?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转换__法。

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还能听到声音吗?__不能听到声音__。

图3-1-2(3)用手触摸自己咽喉处,发出“啊——”,有什么感觉?[答案] 感觉声带在振动。

问题3:实验器材:音叉、泡沫球、细线、直尺、小鼓、锣、扬声器等。

(1)你怎样使物体发声?能不能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答案] 敲鼓发声,按住鼓面停止发声;敲音叉发声,握住音叉停止发声……(2)观察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何区别?[答案] 物体发声时在振动,不发声时物体不振动。

(3)正在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答案] 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总结:声音是由物体__振动__产生的。

__振动__停止,发声也停止。

学点2 声音的传播提出问题: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条件呢?猜想与假设:根据上面的活动和你的生活经验,提出你的猜想:__声音的传播可能需要介质__。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1)讨论:列举生活中哪些物质可以传播声音。

__空气、水、桌子、墙等__。

(2)根据以上思路,设计实验。

选用的器材:__略__。

(3)写出简单的实验过程。

[答案] 略(4)真空能传声吗?①观察教材P36的真空铃实验,完成以下填空。

3-1-3现象: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瓶中的空气,你听到的声音变__小__,当抽到一定程度时,还能听到铃声吗?__不能听到__。

能得出什么结论?__传播声音需要介质__。

拔掉抽气管,让空气进入瓶中,你是否又能听到铃声?__能__。

②观察:取一双层玻璃水杯,玻璃之间的空隙是__真空__。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三章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具体内容包括:1. 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 声音的传播:介绍声音需要介质进行传播,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3. 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 掌握声音传播的条件,了解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3. 学会运用实验方法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声音传播的条件。

难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讲台、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鼓、铃、尺子、泡沫球等)。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声音的产生。

例如,让一名学生敲击鼓面,观察鼓面振动产生的声音。

2. 讲解: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强调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引导学生思考:振动停止后,声音为什么会消失?3.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

实验内容包括:a. 观察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使用尺子振动产生声音,观察声音的传播距离。

b. 将泡沫球放在尺子上,振动尺子,观察泡沫球的运动,探讨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

c. 将泡沫球放入水中,振动尺子,观察泡沫球的运动,探讨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

a. 声音是由什么产生的?b. 声音传播需要什么条件?c. 真空能否传声?为什么?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完成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下: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如尺子振动产生的声音液体:如尺子振动在水中产生的声音气体:如尺子振动产生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七、作业设计1. 实验报告:描述实验过程、观察现象和结论。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设计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设计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媒体播放:海涛声、砂轮与工件的摩擦声、优美的歌声、琴声、锣鼓声、神奇的超声波等。

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呢?导入课题:我们听到的如此优美的乐曲及大千世界里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二、进行新课问题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讨论: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引导比较:1.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

2.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

3.观察比较烧杯中的静水与向烧杯中倒水发声时水的情况。

4.让观察比较拉紧的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时的情况。

师生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师演示:发声的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物理研究方法指导:转化法)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如何传播,激发兴趣,突破难点)。

问题四: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提出问题:平时我们说话时,一张口,马上就听到声音了。

那么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你怎么知道的?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教师预备:1.百米比赛时,计时员是怎样计时的呢?为什么?2.对着高墙或山崖喊话,能马上听到回声吗?3.雷电时,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共同归纳: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也就是声音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

介绍资料、指导读表:《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学生讨论:在读表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特点?(教师指导)1.150C时,V声=340米/秒 250C时,V声=346米/秒2.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3.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三、课堂小结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150C时,340米/秒(空气)。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三章: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三章: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三章: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 声音的传播:介绍声音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以及声音传播的速度。

3. 声音的特性:讲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解释它们的影响因素。

4. 声音的单位:介绍声音的单位,包括分贝(dB)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速度变化,以及声音的特性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声音的三个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扬声器、音叉、气球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魅力,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好奇心。

2. 理论学习: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的三个特性。

3.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声音消失2. 声音的传播空气、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3. 声音的特性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与材料和结构有关4. 声音的单位分贝(dB)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答案: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声音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

2. 题目:举例说明声音的三个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如音量的调节(响度)、调音台的调节(音调)、不同乐器的音色区分等。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三章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三章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

第三章声的世界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学习目标:1、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能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么传播的”问题,通过实验,经过分析、总结,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要有介质。

2、从生活、自然现象的实例中引出物理问题,使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对物理有亲近感。

3、培养使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方法:观察、实验、交流、讨论、分析三、预习提纲:1、举例说明自己周围都有哪些声音?2、对周围或者生活中的这些声音进行分析、讨论,解决“声音是怎么发生的”这个问题。

3、更深一步的对周围或者生活中的这些声音进行分析、讨论,解决“声音是怎么传播的”这个问题。

4、了解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牢记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

四、反馈练习,相信自己一定能行!!1、声音是靠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声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

2、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而产生的,并经_________传入人耳。

3、如图3-1-5所示,图甲为人敲鼓,能发出悦耳动听的鼓声,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产生的;图乙为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

甲乙图3-1-54、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______________。

5、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1.2s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_____m。

(340声v m/s)6、城关小学的同学敲锣打鼓列队欢送新兵入伍,这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面的_________产生的,再通过_________向四周传播开来。

7、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m/s,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目标】1.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及经验的联想,能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问题,通过实验,经过分析、总结,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要有介质。

2.从生活、自然现象的实例中引出物理问题,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对物理有亲近感。

3.培养学生使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4.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认识声音的传播条件。

2.难点:认识声音的传播条件。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演示法。

【教具准备】课件、扬声器、音叉、音乐芯片(或小闹钟)、瓶口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的广口瓶,装有鱼儿的玻璃缸、抽气机、鼓、小纸人等。

【新课引入】风声、雨声、鸟鸣声---声音诉说着大自然的丰富多彩;欢声笑语表达着我们内心的喜悦,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下面让我们开始奇妙的声音之旅。

【进行新课】一、声音的产生播放根据课本P34图3一l、图3—2、图3—3素材制作的声形并茂的课件、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世界。

师:在这声音的海洋中,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生:讨论、交流后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师:大家的问题提得很好,接下来我们先来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请每位同学用手指放在自己正在发声的喉头上,体会有什么感受?生:正在发声的喉头在振动。

播放蟋蟀鸣叫的录像片或光盘,让学生观察正在鸣叫的蟋蟀翅膀在振动。

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鸣叫时的姿态?生甲:蜜蜂快速扇动翅膀引起空气振动发出嗡嗡的响声。

生乙:鸟鸣叫靠的是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

生丙:青蛙鸣叫是靠气囊的振动发声的。

生丁:雄蝉鸣叫是腹部下方有一层薄薄的发音膜,当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振动,这些振动通过共鸣室的放大,最后发出非常响亮的声音来。

八年级物理全册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新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新版沪科版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本章讲述的是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关的声学初步知识。

本节教材在整个初中阶段物理知识中虽不是重点,但从新课程标准要求来看,本节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信息意识、研究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以及科学探究精神都有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节课研究的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从知识和技能上应该掌握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和声音传播的快慢三个问题。

为了体现“物理是生活中的物理”和“物理现象就在我们身边”的新课程理念,教材中设计了一些探究实验和材料,供师生选用。

本节是以“提出问题”这一要素为重点的科学探究课。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本节设计为两个板块——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每个板块都是从问题开始,运用实验与观察得出结论,再与生活和自然相联系。

课本以图片提供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到问题的答案。

声音与人密切相关,教材特意安排了学习人耳如何听到声音的知识,将本节内容与人紧密相连,也适当地与生物学科挂钩。

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是本节教学的两个中心环节,采用教师演示实验、质疑、引导学生观察等实验探究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而真空不能传声。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让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初步的猜想或判断,最后选出代表发言,并进行全班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归纳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学习本节内容应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重视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学会如何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和学习过程中发现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关的问题,并用恰当的语言和文字进行表述,学会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在广泛讨论中获得问题的正确答案。

沪科版《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沪科版《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沪科版《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沪科版《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沪科版《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通用3篇)沪科版《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要有介质2、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3.1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的第三章第一节,主要涉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具体内容包括:1. 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 声音的传播:介绍声音在空气、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以及声音传播的速度。

3. 探究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能在不同介质中传播。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

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讲台、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

2. 学具:物理课本、实验报告册、笔记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敲击桌子产生声音,引发学生对声音产生与传播的思考。

2. 新课讲解:(1) 讲解声音的产生,引导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讲解声音的传播,介绍声音在空气、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以及声音传播的速度。

3. 实验探究:(1)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

4. 课堂练习:(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2) 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2. 声音的传播:空气、固体、液体;传播速度受介质种类和温度影响七、作业设计1. 完成物理课本上的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 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的表现。

八年级物理全册 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 (新版)沪科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原理.过程与方法:1、通过事例以及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是本节课的重点.空气中声波的物理图景建立是本节课的难点.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之中,每天听老师讲课获取各种知识,听电台广播新闻了解天下大事,听音乐陶冶情操.那么,这些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又是如何传到我们耳朵里的?[板书1]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板书)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学生实验l】用手抖动书页发声.【学生实验2】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声.【学生实验3】用手拨动张紧的橡皮筋发声.问:大家看到以上三个实验中的发声体都在“动”.请同学们再重复做这三个实验,认真观察并思考这些发声体“动”的特点.答:发生体在振动.问:再请同学们做以上三个实验,观察并思考物体在发声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答:发声时物体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板书2]发声体在振动.【演示实验1】敲击音叉,用丝线吊着小泡沫塑料球.当音叉股接触小塑料球时,小塑料球被音叉弹开;用手按住音叉,音叉不发声了,小塑料球静止.这验证了什么?答: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音叉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板书3」发声的音又在振动.【演示实验2】用收音机播放一小段音乐.并问,这美妙的乐声也是有发声体在振动吗?从收音机中小心地取出喇叭,让学生想一下,用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发声的喇叭在振动?答:在喇叭的纸盆上放一些轻小物体观察它们在喇叭发声时是否跳动.实验验证:用碎纸揉成纸团放在喇叭纸盆上,打开收音机音量旋钮,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来观察共叙述观察到的现象是:小级团在喇叭纸盆上跳动,并闭音量旋钮,纸团停止跳动.[板书4]发声的喇叭在振动。

八年级物理全册 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 (新版)沪科版

3.1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实验目的
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经验的联想),能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问题,通过实验,经过分析、总结,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要有介质。

从生活、自然现象的实例中引出物理问题,使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对物理有亲近感。

培养使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通过比较,转换放大,归纳的方法探究。

三、实验步骤
(1)实验过程步骤
1.敲打锣鼓、听声音;以细绳悬挂的乒乓球紧贴发声的锣鼓面,观察现象;
2.敲打音叉、听声音;以细绳悬挂的乒乓球紧贴发声的音叉,观察现象;
(2)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1.实验现象:
2.实验现象:
(3)实验数据处理
观察现象并记录下来,进行交流讨论,归纳出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论
通过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五、注意事项
(1)比较的方法。

如比较物体在发生与未发声时的区别。

(2)转换的方法。

如由于人眼不容易直接观察到某些物体的振动,探究时可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发声体的振动。

(3)归纳的方法。

如通过归纳大量的发声现象,发现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4)应该多次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三章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三章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沪科版第三章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教学课型】新课◆课程目标导航【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需要在介质中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

3、知道声速跟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有关。

4、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以及传播。

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声速跟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有关。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工具】录音机和录有歌曲、瀑布声、琴声、电锯声的录音带;音叉、用线悬挂的泡沫塑料球;小闹钟。

学具:橡皮筋、小鼓、薄钢尺,其他能发声的物体。

◆教学情景导入课前活动:在教室内播放悠扬的音乐。

导入新课:列举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实例,提出一系列与声现象有关的问题,由此导入新课。

加深学生对丰富多彩的声现象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设计一、投放学案、引导自学学案设计: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猜想与假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请大胆的猜想一下。

(2)实验探究:①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让物体发出声音。

器材:橡皮筋、小鼓、音叉、乒乓球、一杯水等。

②你还能让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发出声音?试一试。

③思考一下这些物体在发声时有哪些共同特征?(3)结论: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⑴、猜想与假设:声音又是怎样传入我们的耳中的呢?⑵、举例说明或设计实验利用下面的器材你能说明声音可以在哪里传播?器材:课桌、鱼缸、土电话等⑶、结论:声音可以通过、、传播,我们把能够传播声音的物体称为。

不能传声。

3、阅读课本37页—38页了解下列问题。

⑴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平时我们称为。

⑵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中传播时速度最大,中其次,中最小。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⑶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

让学生自己根据学案自己阅读课本内容并将相关空白填充,遇有不知道的可以讨论交流。

八年级物理全册《3.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新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3.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新版)

第三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创设情景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声音的世界里,在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可以说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已经成为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新课教学1、声音的产生学生实验:发出“啊”的声音,同时用手接触喉咙,让学生说出感觉。

学生实验:观察下列两种情况下泡沫球跳动的情况。

①将悬吊着的泡沫球接触不发声的音叉。

②将音叉敲响,再使悬吊着的泡沫球接触音叉。

学生实验: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槽里的水面,可见发出“啊”的声音,同时用手接触喉咙,让学生说出感觉。

学生实验学生说出现象。

分析结论本堂课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水面的显著振动。

学生实验: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击鼓面,使其发声,观察纸屑的运动。

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学生实验学生说出现象。

分析结论学生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复杂的事物由简单事物课标要求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4、知道回声的有关知识。

学情分析所上四个班的学生基础都较差,声音是学生刚刚接触的一个新的知识点,与生活密切联系,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来引导教学,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基础的教学,尽量让学生理解一些基本常识。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而真空不能传声。

3、知道声音的传播过程。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初步学会有目的的观察;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好与有趣,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知识。

教学重点认识声音的产生原理和声音的传播。

初二物理全册第3章第1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新版沪科版

初二物理全册第3章第1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新版沪科版

初二物理全册第3章第1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新版沪科版【学习目标】1.通过观看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明白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明白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明白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了解回声是如何样形成的。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标出来。

2.创设情形,导入新课。

友情提醒: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但振动停止,声音可不能赶忙消逝,因为原先发出的声音仍连续存在并向四周传播。

情形导入生成问题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声音的产生自主阅读教材P34~35的内容,独立摸索并完成:1.如下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知识板块二声音的传播自主阅读教材P35~37的内容,独立摸索并完成:2.如图所示,将一只小闹钟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并调到响铃状态,可清晰地听到铃声。

用抽气机逐步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生什么现象?停止抽气,打开阀门,让空气进入玻璃罩内,铃声又如何变化?你有什么启发?答:闹钟铃声先变小,打开阀门后又变大,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链接: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传声的成效也不同。

通常固体比气体的传声成效好。

声速还与温度有关。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去,短时刻内(小于0.1s)回声加强原声,遇到柔软多孔的物体会被吸取,使声音减弱。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三,教师巡视,依照完成情形选择3组同学带领大伙儿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三。

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给每组分发器材,组织好方案一、二的探究活动,学生观看和体验发生的现象并讨论其缘故,教师选择一组在全班进行展现讲解,师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对比学习目标摸索: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2.我把握了哪些研究方法?3.我还存在的疑问是什么?3.如图甲所示,小红将手表放在课桌上,用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听到手表清晰的“滴答”声,这说明固体能传声;如图乙所示,小明将两块石头放在水中互相撞击,他也能听到撞击声,这说明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经验的联想),能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问题,通过实验,经过分析、总结,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要有介质。

2.从生活、自然现象的实例中引出物理问题,使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对物理有亲近感。

3.培养使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4.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2.难点
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演示法。

教具准备
课件、扬声器、音叉、音乐芯片(或小闹钟)、瓶口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的广口瓶,装有色儿的玻璃缸、抽气机、鼓、小纸人。

教学过程
一、声音的世界
播放根据课本P32图3一l、图3—2、图3—3、图3—4素材制作声形并茂的课件、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世界。

师:在这声音的海洋中,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讨论、交流后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耳朵里?我们足如何听到声音的?……
师:大家提的问题提得很好,接下来我们先来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请每位同学用;乒指放在自己正在发声的喉头有什么感觉?
生:正在发声的喉头在振动。

播放蟋蟀呜叫的录像片或光盘,让学生观察正在呜叫的蟋蟀翅膀在振动。

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呜叫时的姿态?
生甲:蜜蜂快速扇动翅膀引起空气振动发出嗡嗡的响声。

生乙:鸟呜叫靠的是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

生丙:青蛙鸣叫是靠气囊的振动发声的。

生丁:雄蝉鸣叫是腹部下方有一层薄薄的发音膜,当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振动,这些振动通过共鸣室的放大,最后发出非常响亮的声音来。

……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说明你们对生物很感兴趣,观察很仔细。

你们知道有一种树叫笑树吗?笑树是怎么发出声音的?
原来笑树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就像人的笑声。

师:根据以上例子,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生:声音与物体振动有关。

师:下面请大家看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l:小纸人在播声的扬声器上跳动;小纸人在发声的鼓面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放进装满水的水槽中,水花四溅;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的乒乓球弹开;
师:由以上演示实验的实验现象,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生甲: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生乙: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师:由观察和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板书
师:各种乐器在演奏时都是通过相应部位振动而发音的。

如二胡、小提琴、大提琴等弦乐器与靠弓和弦的相互摩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笛子是由管内的空气振动发出声音的。

请你再举出一些物体发声时振动的事例。

生:……
探究点拨:
师:从自然现象、日常生活或学习过程中,你产生了什么疑惑?发现了什么问题?如何将它们清楚地表达出来?如果你有了这样的感受你便开始了科学探究的重要一步——提出问题。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平时观察对问题的看法或见解,这就是科学探究的第二步——猜想或假设,对问题探究设计实验方案,这就是科学探究的第三步,进行实验——这是科学探究的第四部,得出结论——这是科学探究的第五步。

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师:发声体并不是直接贴着耳朵,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声音?
生:思考、讨论。

演示实验2:演示课本P34图3一10,探究声音的传播。

现象,瓶内有空气时,我们可以听到闹钟或音乐芯片的发出的声音,当用抽气机抽气时,
闹钟声或音乐声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师:这个实验的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甲:空气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生乙: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板书
师:请大家看玻璃鱼缸中游着金鱼,如果我在水面上拍手,金鱼会怎样?
演示实验3:课本P35图3一11,现象:金鱼听到拍手声赶紧游向水底。

师: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水可以传声。

两人一组进行随堂小实验:课本P35图3—12,现象:耳朵贴在桌面上的同学可以听到另一个同学轻叩桌面的声音。

师:以上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甲:桌面可以传声。

生乙:木头可以传声。

师:空气、水、木头(或桌面)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可见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声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声音传到我们耳朵,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5图3—13入耳的结构及配文后回答以上问题。

生: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声波引起鼓膜振动,然后通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师:如果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

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他途径将振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

如果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你会有什么感觉?生活中会出现什么不便?
生甲:车的喇叭声听不到,会发生车祸。

生乙:不能与人方便的交流。

……
师,大家平时应该关心、爱护残疾人。

请大家阅读课本P36一、二自然段及表格,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生甲: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生乙: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是v固>v液>v气。

生丙: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只有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15C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340m/s。

板书
师:对表格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讨论、交流后提出:
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怎么测出来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什么测出来的?
3.声音在钢铁中传播速度为什么比在水中传播快?
师:大家很认真思考、讨论,问题提得很好。

学会提出好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你还知道哪些利用固体、液体传声的实例?
生甲:医生利用听诊器给病人检查身体、诊断疾病,是利用固体传声。

生乙:渔民捕鱼时,在渔网上装电子发声器,播放鱼喜欢听的声音,吸引鱼群,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捕鱼产量,说明液体可以传声。

生丙:钓鱼的人从不聊天,怕说话声把鱼给吓跑。

说明水可以传声。

……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6信息窗:天坛回音壁。

生:阅读。

师:向学生详细介绍天坛回音壁,并用课件展示天坛的回音壁。

天坛的回音壁是一个圆的墙壁,直径有65m之长。

当人对着墙壁说话时,即使声音很轻,但在墙根的任何位置.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回音壁利用了声音的反射原理,当对着墙壁说话时,墙壁的反射作用使声音贴着墙壁传播,隔不多远又碰到圆形的墙壁,声波在光滑、坚硬的墙壁上多次反射,损失很小,所以可以传得租远。

天坛中的三音石恰好在回音壁的圆心,回音壁高6m,比人高得多。

站在三音石上拍手,声波向着墙壁传播,到达墙壁被墙壁反射回来,重叠在一起,构成很强的回声。

从拍手到听到回声,声波来回要走两个半径的长度。

因为声速大约中331.4m/s,所以大约经过0.2s 听到第一个回声,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大约也是0.2s。

因为墙壁反射性能好,墙壁又相当圆,使回声聚集得很好,所以第三次回声仍然相当强,可以听得见,三音石的名字就是这样得来的。

若是站在别的地方,不
在回音壁的圆心,回声不聚集在一起,比在三音石上听到的声音要轻,而且是连在一起的,这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师:为什么平时在教室里讲话听起来比在操场上的响亮?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发射,如果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可以区分原声和回声;如果回声到达入耳,比原声晚不到0.1s,人耳就会不出回声和原声了,回声就使原声加强,使声音听起来更响亮。

教室里的声音鼓四周墙壁反射,回声到达入耳比原声晚不到o.1s,回声使原声加强,所以听起来响亮。

而在操场上讲话,比较空旷,声音被障碍物反射回来,传播时间太长,声音变得很小几乎听不到回声,只能听到原声,所以在教室里讲话比在操场上讲话响亮。

归纳小结与学习过程评估
师:本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本节课我们学到了: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固体
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大小关系是:v固>v液>v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小与
压强和温度有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15 C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V=340m/s。

课后练习
1、课本P36—37,作业1、
2、
3、4。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第三章声的世界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真空不能传声。

(2) v固>v液>v气。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15℃空气中v声=340m/s。

六、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