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精准扶贫的三种方式:内涵、手段与政策措施
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内容
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内容25年前,我在中国福建省宁德地区工作,我记住了中国古人的一句话:“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至今,这句话依然在我心中。
——下面是小编小编准备的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内容一六个精准是: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五个一批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总的说来,我们要锁定目前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分类施策,不留锅底。
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内容二精准扶贫政策背景。
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存在着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
精准扶贫政策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精准识别。
要通过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告公示、抽查检验、信息录入等,把贫困人口识别出来。
二是精准帮扶。
贫困人口识别出来以后,针对贫困原因要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效果。
三是精准管理。
要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系统当中动态管理,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政府把精准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关键举措,确立了精准扶贫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重要指导思想的地位,要求不断创新扶贫开发工作“六大机制”,扎实解决10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强调要变过去的“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对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做到“识真贫、真扶贫、扶真贫”。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特别是在甘肃视察期间强调“贫困地区党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
6月18日,习总书记在贵州考察工作时又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也在于精准,要在‘六个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做到底数清楚、对象明确、方向精准),做到‘四个切实’,因地制宜研究实施‘五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这为我们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
精准扶贫理念的内涵解读
精准扶贫理念的内涵解读作者:公丕宏来源:《求知》 2017年第6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对扶贫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新举措。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强调要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好高骛远。
这是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精准扶贫”一词。
2014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精准扶贫就是要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身上、真正用在贫困山区”。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六个精准”,阐释了精准扶贫的内涵特征及努力方向,把精准扶贫确定为新时期中国扶贫开发战略。
2015年11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加快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2016年12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遵循原则与指导思想写入《“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
精准扶贫理念的提出,从时间维度上看,是我国扶贫开发事业进程的纵深延续;从空间维度上看,标志着我国扶贫路径从大规模宏观减贫向集中针对贫困人口脱贫的转变,更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模式与贫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论述形成了一个成熟的战略体系,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深刻揭示出脱贫攻坚工作的基本特征和科学规律,精辟阐述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有力举措和有效路径,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指引。
一、精准扶贫理念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坚持与发展1.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问题为导向推进脱贫攻坚。
首先,要从贫困地区的实际出发,从贫困地区的具体情况入手,准确把握不同贫困地区的新变化新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能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勉强搞一些东西,一定从实际出发,真正使老百姓得到实惠。
在符合实事求是精神的前提下,贫困地区要优先安排,各级政府都要给予支持”。
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成效评估
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成效评估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近年来的重要发展战略,其中精准扶贫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和目标、精准扶贫的实施方式、成效评估的重要性以及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和目标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解决我国农村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其背景是我国农村贫困问题较为突出、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等现状。
基于这一背景,乡村振兴战略旨在通过整体推进农村发展、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实现农村全面复兴,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二、精准扶贫的实施方式精准扶贫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旨在解决贫困群众最迫切、最根本的生活问题。
精准扶贫的实施方式主要包括:建立健全贫困户识别机制,确保对贫困人口的精确划定;制定精准扶贫的帮扶政策,确保享受扶贫政策的人群得到实际帮助;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扶贫,改善基本服务条件。
三、精准扶贫的成效评估的重要性精准扶贫的成效评估是确保政策措施能够真正落地、发挥实效的关键。
对于精准扶贫政策的成效评估,既可以从数据统计的角度,对扶贫项目的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估;也可以从实际情况的角度,对贫困人口的生活改善、收入增长等方面进行评估。
成效评估的结果能够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优化政策举措、改进工作方式,确保扶贫工作的实际效果。
四、精准扶贫的成效评估指标进行精准扶贫成效评估时,需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评估分析。
常见的精准扶贫成效评估指标包括:贫困发生率、贫困人口减少率、贫困人口收入增长率、脱贫质量指标等。
这些指标能够客观反映贫困地区的发展情况和贫困人口的生活改善程度。
五、精准扶贫成效评估的方法精准扶贫成效评估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主要包括定性和定量方法。
定性方法主要通过调研、访谈等形式,收集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群众的反馈意见,通过分析和比较进行评估。
我国扶贫成就的政策与措施解析
文章标题:我国扶贫成就的政策与措施解析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扶贫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在致力于扶贫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从国家政策和实施措施两个方面对我国扶贫成就进行全面解析,并探讨其中的要点和亮点。
一、国家政策解析1.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长期扶贫工作的一部分,为乡村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这一战略的实施包括了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等多个方面,以全面推动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 扶贫开发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我国政府长期以来都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一系列扶贫开发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扶贫提供了可持续的动力。
3. 全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有效减轻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负担,提供了更为系统的保障措施。
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建立为扶贫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障。
二、实施措施解析1. 产业扶贫的实施我国在产业扶贫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发展特色产业、实施精准扶贫等。
这些举措有效地促进了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2. 教育扶贫的实施教育扶贫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我国在这方面采取了免费教育政策、加强教育投入等措施。
这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上学机会,促进了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3. 医疗扶贫的实施医疗扶贫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加大了对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实施了健康扶贫工程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等举措,有效提升了贫困地区的医疗水平和群众的就医能力。
三、总结与回顾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解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在扶贫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
国家政策的持续稳定和实施措施的全面丰富为扶贫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支持。
扶贫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与国家政策的指导和实施措施的落实密不可分。
个人观点与理解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我国在扶贫工作中的成就可喜可贺,但也需要继续加大力度,推进精准扶贫、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让更多的贫困地区和群众受益。
精准扶贫预防工作措施
精准扶贫预防工作措施精准扶贫预防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工作措施,有针对性地减少贫困的发生和扩大,实现贫困人口长期脱贫和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目标。
下面将从政策、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及社区发展等方面详细介绍精准扶贫预防的工作措施。
一、政策措施政策是精准扶贫预防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制定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如农田水利政策、农业发展政策、就业创业政策等,从根本上预防贫困发生。
1. 农田水利政策农田水利政策是扶贫的基础。
政府应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改善农田的灌溉条件,提高农田的利用率。
通过增加农田水利投入,提高农田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减少农民的贫困风险。
2. 农业发展政策农业发展是防止贫困发生和扩大的关键。
政府应制定并实施科学的农业发展政策,促进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政府还应加强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和养殖技能,在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3. 就业创业政策就业是贫困预防和扶贫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加大对就业创业的支持力度,制定并实施就业创业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创业者的财政补贴、提供低息贷款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农民和贫困人口的创业。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就业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就业技能,提高就业机会和就业竞争力。
二、教育措施教育是预防贫困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教育的质量和覆盖率,提高贫困人口的受教育水平。
1. 破除教育障碍贫困人口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往往面临教育的障碍。
政府应制定并实施政策,破除贫困人口接受教育的障碍。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免费教育、发放助学金、建设学校等方式,确保贫困人口能够顺利接受教育。
2. 职业教育培训职业教育是提高贫困人口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加强对贫困人口的职业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政府可以通过免费提供职业教育和培训、开展技能比赛和就业推介会等方式,提高贫困人口的就业技能。
精准脱贫面试题目(3篇)
第1篇一、引言精准扶贫作为我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战略,旨在通过科学、精确的帮扶措施,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持续增收。
为进一步选拔优秀人才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特制定以下面试题目,以考察应试者对精准扶贫的理解、政策把握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面试题目第一部分:政策理解与把握1. 请简要阐述精准扶贫的概念及其在我国脱贫攻坚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六个精准”和“十大要件”的理解。
3. 请列举“双联行动六大任务”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4. “1236”工程是什么?请详细解释其内涵和实施路径。
第二部分:案例分析5. 某贫困地区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民脱贫,但部分村民因观念保守不愿参与。
作为扶贫干部,你将如何引导村民转变观念,积极参与产业扶贫?6. 某村因自然灾害导致农作物减产,村民生活陷入困境。
请针对这一情况,提出具体的帮扶措施。
7. 某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但部分扶贫项目存在质量不高、效益不佳的问题。
作为扶贫干部,你将如何确保扶贫项目质量,提高扶贫效益?第三部分:实际操作8. 请谈谈你如何开展贫困户识别工作,确保扶贫对象精准。
9. 请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制定扶贫计划,确保扶贫措施有效实施。
10. 请谈谈你如何开展扶贫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村民脱贫意识和能力。
第四部分:应变能力11. 某村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部分村民因误解导致阻工。
作为扶贫干部,你将如何化解矛盾,确保项目顺利进行?12. 某地发生自然灾害,导致部分贫困户返贫。
作为扶贫干部,你将如何制定应对措施,防止返贫现象发生?13. 某地扶贫项目资金使用不规范,存在贪污腐败问题。
作为扶贫干部,你将如何进行调查和处理?第五部分:综合能力14. 请结合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实际,谈谈你对精准扶贫未来发展的展望。
15. 请谈谈你如何平衡扶贫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16. 请谈谈你如何提升自身能力,更好地为精准扶贫工作服务。
精准扶贫政策文件
精准扶贫政策文件1. 引言精准扶贫政策是针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通过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解决贫困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档旨在介绍精准扶贫政策的背景和目标,并详细说明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法。
2. 背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减少了大部分人口的贫困。
然而,仍有一部分地区和人口面临贫困问题,需要特殊的政策和措施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因此,精准扶贫政策应运而生。
3. 目标精准扶贫政策的目标是通过精确识别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
具体目标包括:•将贫困人口脱贫线人口的收入提高到国家贫困线以上;•确保贫困地区的发展不再受到贫困问题的限制;•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社会保障水平。
4. 主要内容精准扶贫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4.1 精确识别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通过建立完善的贫困线标准和贫困人口信息库,精确识别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情况。
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的特殊情况,确保识别的准确性和公平性。
4.2 定向帮扶和扶持措施根据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制定帮扶和扶持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财政资金支持:增加对贫困地区的财政扶持,提供直接支持和转移支付。
•劳动力培训:通过提供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提高贫困人口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农业发展:实施农业产业化扶贫,加强农业科技支持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教育和医疗支持: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和医疗事业的投入,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4.3 产业扶贫和转移就业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
同时,支持贫困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提供就业机会和良好的就业环境,实现贫困人口的稳定就业和脱贫致富。
4.4 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改善贫困地区的交通、通信、供水等基础设施条件。
中国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与未来议题——以枣庄市为例
/理论探索/・31・DOI:10.16675/14-1065/f.2021.11.010中国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与未来议题—以枣庄市为例□张振1,任天艺2(枣庄学院山东枣庄277100;2.青岛银行枣庄分行山东枣庄277100)摘要:2021年是中国两个百年规划的交替之年,中国的扶贫工作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21年之后中国将进入“后扶贫时代”,巩固及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逐渐将扶贫工作转向相对贫困治理,这将是日后扶贫工作的重点。
总结过往经验,并在经验基础上不断深化扶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以枣庄市精准扶贫的实例研究为依托,对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预测。
关键词:扶贫脱贫;精准扶贫;未来议题;枣庄市文章编号:1004-7026(2021)11-0031-02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8文献标志码:A2013年起精准扶贫思想日臻完善,截至2019年末,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已减少超过9000万人,成为中国乃至其他发展中国家减贫实践的宝贵经验叽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思想不仅对中国贫困治理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世界反贫困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在学术界,在CNKI(中国知网)中用主题“精准扶贫”检索,其检索结果中,有学术期刊3.09万篇,学位论文4396篇,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43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篇、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项目319篇。
1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内涵纵观中国扶贫政策的历史,从1949年的救济式扶贫到1978年的体制改革带动脱贫,从1986年的区域性脱贫再到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的精准扶贫思想,2013—2020年精准扶贫思想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地深化与完善。
精准扶贫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精确到具体的人、精确到具体的目标、精确到具体的对策,由原先“大水漫灌”的扶贫方式逐渐转变为“精准滴灌”的扶贫理念。
换句话说,扶贫政策和措施要针对真正的贫困家庭和人口,通过对贫困人口有针对性的帮扶,从根本上消除导致贫困的各种因素与障碍,达到可持续脱贫的目标。
精准扶贫教育保障政策
总结词
减轻贫困地区学生经济压力
详细描述
除了经济资助外,该政策还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培训和实 践活动,如学术交流、社会实践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 合素质和未来的就业竞争力。
详细描述
该政策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学费减免、奖学金和助学金 等资助,有效减轻了他们的经济压力,提高了他们接受高 等教育的机会。
总结词
政策评价
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政策评价机制,定期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 措施加以改进。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政策评价,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和优化政策体系 。
精准扶贫教育保障政策的实践
03
案例
案例一:某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项目
总结词
有效改善贫困地区教育资源
详细描述
该项目通过投入资金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引进优秀教师 资源,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有效提升了当地学生 的学习效果。
02
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困难
贫困家庭往往无力承担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费用,导致 许多贫困家庭子女无法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03
教育对脱贫致富的重要性
教育是摆脱贫困的关键因素,通过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 家庭子女的教育水平,可以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增 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精准扶贫教育保障政策的意义
A
促进教育公平
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扶贫事 业,形成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 同参与的良好格局。
谢谢聆听
搭建贫困地区学生与社会的桥梁
总结词
促进贫困地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详细描述
通过该政策,贫困地区的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外部社会, 增强与社会的联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
案例三:某社会团体在教育扶贫领域的贡献
精准扶贫教育
精准扶贫教育精准扶贫教育是指通过科学、精准的手段和方法,对贫困地区的教育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改善,提高教育水平,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政策措施、教育资源、师资培养等方面探讨精准扶贫教育的重要性和实践情况。
一、政策措施为了推动精准扶贫教育,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首先,在教育投入方面,国家增加了对贫困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并将其纳入到财政保障范围。
其次,通过建设教育扶贫项目,为贫困家庭提供免费教育资源,包括课本、文具和校园建设等。
同时,国家还通过教育扶贫资金,对贫困地区进行特殊教育补助,保障贫困地区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教育资源精准扶贫教育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教育资源的不平衡。
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建设和教学设备滞后,教师队伍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国家通过向贫困地区派出优秀教师,加大对师资培训的投入,推动教育资源的再分配。
此外,国家还推动互联网与教育相结合,通过远程教育等方式,让贫困地区的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教育资源。
三、师资培养教师是教育的灵魂,对于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说,一位良师益友的存在非常重要。
因此,在精准扶贫教育中,师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国家通过对贫困地区的优秀学生提供免费师范教育,培养了大量优秀教师。
同时,国家还鼓励教师到贫困地区任教,并提供相应的补贴和奖励,以激发教师的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国家还鼓励师资的流动和交流,通过教师互派和学校联盟等方式,提高贫困地区的教学水平。
四、实践情况经过多年的努力,精准扶贫教育在我国取得了显著成效。
大量的教育资源投入,使得贫困地区的学校设施、教学设备和课堂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同时,师资队伍的优化和培养,使得贫困地区的教师队伍不断增强,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教育需求。
此外,通过推动互联网与教育相结合,贫困地区学生的学习范围得到了扩展,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然而,精准扶贫教育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扶贫产业发展政策解读
扶贫产业发展政策解读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致力于解决贫困问题。
其中,扶贫产业发展政策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旨在通过发展产业、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从而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本文将对扶贫产业发展政策进行解读,以揭示其内涵和实施情况。
一、政策背景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状况一直是中国政府的重要任务。
为了有效应对贫困问题,政府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将重点放在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上。
扶贫产业发展政策的出台意味着政府的转型思维,从单纯的提供救济转向了通过发展产业来使贫困地区长期受益。
二、政策内涵扶贫产业发展政策旨在通过推动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改变贫困地区的经济结构,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
具体而言,该政策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产业扶贫政府将重点支持贫困地区的优势产业,鼓励农民发展农业、养殖业和林业等产业。
通过农产品加工、养殖业规模化经营等手段,提高产业链附加值,为贫困地区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和增收机会。
2. 金融扶贫政府在贫困地区设立金融机构和贫困基金,为当地企业和农民提供贷款支持,帮助他们开展经济活动。
此外,政府还鼓励银行和社会资本参与扶贫产业发展,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金融支持。
3. 教育扶贫政府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
通过提供教育资源、改善教育设施、培训贫困人口等方式,帮助他们提升技能和知识水平,提高就业能力。
4. 市场扶贫政府鼓励贫困地区与外界开展合作,拓宽市场渠道。
通过促进扶贫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合作,贫困地区的产品能更好地进入市场,提高贫困户的收入水平。
三、政策实施情况自扶贫产业发展政策出台以来,中国的贫困地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过去几年贫困人口持续减少,贫困发生率明显下降。
其中,扶贫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政府通过财政支持和政策扶持,加快了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
在产业扶贫方面,政府投资了大量资金用于农业、养殖业和林业的发展,带动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
新时代精准扶贫思想研究
新时代精准扶贫思想研究让人民摆脱贫困是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贫困问题,我国在深入学习马克思的贫困和反贫困思想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贫困问题进行了的深刻论述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理论。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仍有许多贫困人口。
因此,在进入新时代以后,国家领导人结合新的时代要求,提出新的脱贫目标和减贫措施。
本文将对新时代精准扶贫思想生成的必然性、科学内涵和实践路径进行探讨,为新时期有效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标签:精准扶贫;六个精准;实践路径正确的思想是时代发展的反映,更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对于实践活动具有积极地指导作用。
精准扶贫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我国主要社会矛盾转变的具体表现,更是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节点上产生的。
对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新时代精准扶贫思想形成的必然性(一)精准扶贫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5年来,我们动员了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準脱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使减贫事业取得重大成效,贫困发生率从10.2%降至3.1%。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生动体现了党和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二)精准扶贫彰显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仍然突出。
贫困问题严重影响低收入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获得感,也是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最大绊脚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集中各方面资源力量深入贫困地区,深入了解贫困群众,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精准化要求开展扶贫工作。
精准扶贫的文献综述
精准扶贫的文献综述胡振强(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 430000)摘要:精准扶贫是我国治国理政的组成要件,也是新时代政府治理经济困难户的核心部分。
近年随着国家对贫困人口和地区越来越重视,针对湘西的贫困状况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进行“精准扶贫”,并在次年得到了推动和落实。
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国内精准扶贫相关的研究综述的梳理,重点从国内学者研究角度出发,对我国精准扶贫的内涵以及扶贫中出现的问题和措施作出归纳。
关键词:精准扶贫;实践困境;实践路径中图分类号:F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8)33-0160-002国内有学者对于精准扶贫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精准扶贫内涵如何全面而深入地理解精准扶贫的内涵,学术界和政府有着不同的观点。
对于官方来说,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和不同贫困户的贫困程度要对其进行重点识别、确定对象、明确管理方式。
体现了政府的针对性,谁贫困就扶持谁。
一些专家也提出自己对于精准扶贫的理解。
知名专家汪三贵、郑瑞强等人表示,精准扶贫是一个具有战略性、政策性的一套完整的扶贫工作体系。
他们将精准识别为前提,对症下药、紧抓工作管理内容才能体现扶贫工作的真实意义。
要去改变过去的扶贫方式,真正实现新时代的脱贫致富;但王鑫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扶贫工作具有多样化,精准二字只能体现其工作方式的标准而已,关键是要确定谁贫困、谁扶持,激发贫困户的自身生存能力,是摆脱贫困基本的方式之一。
我国学者对精准扶贫的研究工作一直在进行,其中对于扶贫过程中所出现的困境这一问题最为关注。
专家学者对实践的困境归纳起来四点,如何确定扶贫对象、怎么支持、怎么管理、考核标准。
精准扶贫的前提是精确识别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贫困村和贫困户,但在实践中却有许多难题。
如汪三贵认为贫困识别方面收入测量难,他认为统计贫困户的收入是很困难的,而且具有很高的成本。
唐丽霞则认为由于贫困户识别技术落后,不能满足多阶层的贫苦户的识别要求,更不能严格按照标准来进行识别。
精准扶贫相关财政政策
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财政政策
资金使用范围: 村内道路、小型水利、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管护 村内垃圾清理、收集等环境卫生保洁管护 村内文体活动场所、停车场等设施维护 村内公示栏、公益事务代办点等社会事务管理维护 村内农贸市场等农业生产服务设施管护等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
项目建设方式: :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以农民自
建为主体,原则上由村支两委具体组织实 施,通过群众投工投劳、政府奖励补助物 资、相关部门提供技术指导完成。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
建成项目管理: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成后,作为
村集体资产,纳入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 范围;通过村规民约和建立政府、社会、 个人共同投入机制以及探索市场化经营加 强管理。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
绩效奖励:
每年3月份左右,省对部分县上年度一 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项目实施等情 况进行绩效考核,对考核结果优秀的县给 予项目资金奖励。奖励资金在500-250万元 之间。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
资金监管流程 :
省财政厅将中央和省补助资金分配下达到县财政局 →县财政局对资金实行专账核算管理,按政府采购程序组 织水泥、砂石、路灯等大宗物资采购,将采购物资分发乡 镇财政分局(所)→乡(镇)财政分局(所)组织零星物 资采购,统筹县、乡采购物资分发到村→村(居)委会组 织项目实施,将项目实施进度及物资使用、投工投劳等情 况向村民公示。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财政政策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是贵州独创的
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和实施
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和实施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减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截至2020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超过了1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6%以下。
到2020年底,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这些政策措施很有针对性,成功的保障了贫困人口的生计和发展,也为未来减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本文将从政策措施和实施两个方面,简单介绍我国精准扶贫的做法和成果。
一、政策措施我国自2015年起开始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主要措施如下:1、实行“五通”战略所谓“五通”战略,就是通路、通电、通水、通讯、通广播电视。
这一系列措施,打破了地理交通和电力通讯的壁垒,为贫困地区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也为产业发展和交流奠定了基础。
2、实施“三个一批”行动计划“三个一批”行动计划是打造精准扶贫新格局的一项重要措施。
该行动计划包括:建设一批扶贫工厂、发展一批扶贫产业、提供一批扶贫服务。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发挥产业扶贫的作用和效果,为贫困地区提供就业和生计保障。
3、实施“六个一”计划六个一计划是为了实现“支持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推出的一系列实质性举措。
该计划包括:1个县一项重点工程、1个乡村一种支柱产业、1户贫困户建1个小产业、1个贫困县一项示范项目、1个乡村1项现代服务业、1个村庄1种亮点产品。
二、政策实施在政策制定之后,如果不进行认真贯彻,制定再好的政策也是空话。
我国有关部门与相关单位各司其职,认真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细执行,确保了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
以下是实施政策的具体做法:1、加强政策宣传为了让广大贫困人员都了解政策,开展广泛的政策宣传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各级政府利用多种宣传方式,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让广大群众了解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案。
同时,也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开展公益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2、加强跟踪和监督立项扶贫工程需要进行持续的跟踪和监督工作,需要有特定的机构来负责。
当代中国定点扶贫的失败案例分析
当代中国定点扶贫的失败案例分析一、对精准扶贫内涵的再认识关于精准扶贫的内涵,官方与学界都作出了相应解释。
中办发[2013]25号文件明确精准扶贫是指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这是官方较为权威的界定。
而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如王瑞芳提出,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和精确考核的治贫方式:王国勇指出,精准扶贫就是要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身上、真正用在贫困地区。
这些认识存在共通之处,首先,没有出现关于扶贫主体的表达,因此,可理解为扶贫主体并非单一地指代政府或者其他组织,甚至公民个体,而是只要谁愿意扶贫,都可成为扶贫主体,为消除人口或者地区贫困贡献一份力量:其次,扶贫客体或是贫困户,或是贫困村、贫困地区,简而言之,即贫困对象:再次,精准扶贫的内核是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这4个精准行为密切关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真正认清帮扶对象,才能确保管理的精细化,精准帮扶是精准扶贫的有效保障,只有正确采取扶持手段,才能达到考核的精准要求。
基于此,可将精准扶贫界定为以政府为主导的各类主体(包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贫困对象实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的治贫脱贫方式。
此概念很好地诠释了有关精准扶贫的“谁来扶?”“怎么扶?”以及“扶什么?”3个重要问题。
此外,提倡各独立扶贫主体之间通过协同合作方式共同扶贫,因为精准扶贫工程是一个复杂性系统,政府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以及公民等是这个复杂系统的序参量,各序参量的协同行为在功效上可能超越各要素的单独作用,从而形成整个系统的联合行为与共同作用,这便产生了扶贫协同效应。
深入理解“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的内涵
深入理解“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的内涵“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是指贫困地区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和生态扶贫三种扶贫方式的综合应用,它的目标是从贫困地区产业、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入手,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提高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们就从不同维度来深入理解“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的内涵。
一、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中最重要的一种扶贫方式,它的实质是精细化、个性化、细节化的扶贫措施,通过贫困户名单的普查和建档立卡以及大数据分析、科技手段等方式,对贫困户的基本生活条件、家庭收入状况、产业发展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确定差异化的扶贫措施,让扶贫政策更加精准地服务贫困群众,防止“一刀切”的现象出现。
精准扶贫实行的主要策略有:实行“双线入户”、“两手硬”、“三个精准”、“五个一批”等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适合当地的产业,注重培养人才,普及科学知识。
这将使得贫困地区的农民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产业,走上致富之路。
二、产业扶贫产业扶贫是“三位一体”大扶贫的又一重要环节,它在精准扶贫的基础上,强调通过有效的产业扶持,更好地提升贫困地区的经济地位,让其自力更生地脱贫致富。
实现产业扶贫需要发挥科技、金融等多种力量,鼓励当地的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身其中,与当地政府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贫困地区的发展。
产业扶贫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建设特色产业基地、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特色农产品开发,注重技术培训和人才引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金融扶贫加速农民的创业、重点扶持涉农企业,落实土地承包到户政策,让农民土地合理利用,创造丰富的财富。
这些措施将有利于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实现贫困户的脱贫致富。
三、生态扶贫生态扶贫是“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通过恢复、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扶贫在形式上不同于传统的扶贫,它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一种协作关系。
精准扶贫的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扶贫攻坚战的深入推进,精准扶贫战略逐渐成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
为了深入了解精准扶贫的实际操作和实施效果,我于2023年夏季在XX县某扶贫办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此次实习旨在通过亲身参与扶贫工作,了解国家扶贫政策在基层的实施情况,以及扶贫工作对贫困地区带来的实际变化。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实习单位:XX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实习岗位:扶贫项目管理员三、实习内容1. 政策学习实习初期,我主要学习了国家关于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法》、《精准扶贫指导意见》等文件。
通过学习,我对精准扶贫的内涵、目标、原则和主要措施有了全面的认识。
2. 实地调研在扶贫办的指导下,我参与了多个扶贫项目的实地调研。
调研内容包括: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产业发展情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等。
通过实地调研,我深刻体会到贫困地区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3. 项目实施在扶贫项目管理岗位,我主要负责扶贫项目的立项、审批、实施和监督。
具体工作包括:(1)收集整理贫困户信息,建立扶贫项目档案;(2)协助扶贫办开展项目评估和验收工作;(3)跟踪项目实施进度,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4)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宣传推广为了提高扶贫政策的知晓率,我参与了扶贫政策的宣传推广工作。
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讲座等形式,向贫困地区居民普及扶贫政策,帮助他们了解和享受国家扶贫政策。
四、实习收获1. 政策理解能力提升通过实习,我对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能够将政策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工作效率。
2. 实践能力增强在扶贫办的实习过程中,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学会了如何与贫困户、村干部、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社会责任感增强通过参与扶贫工作,我深刻认识到贫困问题的严重性,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坚定了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五、实习体会1. 精准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精准扶贫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
中国精准扶贫故事
中国精准扶贫故事摘要:一、引言:阐述精准扶贫的意义和背景二、中国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介绍扶贫政策、扶贫资金、扶贫项目等三、精准扶贫的成效:分析扶贫成果、贫困地区变化、扶贫模式的可复制性等四、精准扶贫中的感人故事:典型案例、奋斗历程、感人瞬间等五、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展望:指出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对策略和未来发展正文:【引言】精准扶贫是我国政府为消除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国在扶贫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广大贫困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其中包含了无数感人至深的扶贫故事,见证着扶贫干部和广大贫困群众共同努力、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中国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我国政府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从扶贫政策、扶贫资金到扶贫项目,都体现了政府对扶贫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扶贫政策立足于贫困地区的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扶贫资金确保直达贫困群众,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扶贫项目涵盖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多个领域,助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精准扶贫的成效】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我国扶贫成果丰硕。
大量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此外,扶贫工作中探索出的成功模式,如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等,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展现了精准扶贫的可复制性。
【精准扶贫中的感人故事】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无数感人故事涌现出来。
有扶贫干部深入基层,倾心付出,带领贫困群众走出困境;有贫困群众克服重重困难,自强不息,最终脱贫致富。
这些故事充分展示了我国扶贫工作的坚定决心和取得的显著成效。
【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展望】虽然我国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如部分地区扶贫工作力度不够、扶贫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为实现全面脱贫,政府需要继续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方式,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精准扶贫的三种方式:内涵、手段与政策措施作者:陈明生来源:《北方经济》2018年第11期摘 ;要:精准扶贫是包含“目标——对象(含致贫原因)——手段——措施”在内的精准扶贫脱贫的完整体系,精准扶贫方式是以扶贫手段及措施为内容的精准扶贫实现形式的特定模式。
不同类型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和致贫原因并不相同,需要实行政府扶持力度有差异的不同的精准扶贫方式,包括政府分配型精准扶贫方式、政府主导型精准扶贫方式和市场主导型精准扶贫方式,分别采用“授之以鱼” “授之以渔”和“授以可捕之鱼”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精准扶贫方式 ;政府分配型精准扶贫方式 ;政府主导型精准扶贫方式 ;市场主导型精准扶贫方式贫困问题的解决对于贫困人口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精准扶贫”理论和政策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扶贫工作进入新的阶段。
扶贫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国扶贫政策的出发点和原则是覆盖所有贫困人口的,我国城市地区也存在大量贫困人口。
在精准扶贫已经成为我国扶贫工作基本方略的背景下,针对扶贫任务艰巨、扶贫资金有限而贫困人口规模庞大等具体情况,对于致贫原因不同、自有能力及其它条件不同的贫困人口理应实行扶持力度不同、脱贫标准不同、扶助方式不同的分类管理的精准扶贫方式。
一、精准扶贫的内涵和精准扶贫方式精准扶贫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到湘西考察扶贫工作时提出的。
关于精准扶贫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和我国的政策文件有许多定义式的阐述或界定,如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扶贫工作座谈会时指出:“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
”围绕着上述论述,易棉阳(2016)、陈健、龚晓莺(2017)、刘铮、浦仕勋(2018)等学者对于精准扶贫提出了更加抽象化和学术化的定义。
精准扶贫是系统的政策体系,我们将精准扶贫的内涵理解为包含“目标——对象(含致贫原因)——手段——措施”在内的精准扶贫脱贫的完整体系。
精准扶贫体系中的目标内涵是指精准确定扶贫目标。
扶贫目标包括脱贫时间目标和脱贫标准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将我国精准脱贫的时间目标表述为“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将标准目标表述为“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精准扶贫体系中的对象内涵是指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及其致贫原因。
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及其致贫原因,这决定了扶贫工作中可以利用的手段和需要采取的措施:类型相同的贫困人口及性质相同的致贫原因,可以采取相似的扶贫手段和措施;从实效的角度,当同一个项目或举措能惠及更多的贫困人口时,扶贫成本应会相对更低;因此,对贫困人口及致贫原因进行科学分类是极为重要的。
精准扶贫的手段是指精准扶贫过程中可以使用的力量,主要包括政府支持手段和市场手段;精准扶贫体系中的手段内涵是指在扶贫工作中精准识别可利用的手段,充分利用、最合理搭配使用市场和政府支持的手段。
毫无疑问,脱贫的主体只能是贫困人口自己,政府不能包办扶贫工作,政府支持只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动力源之一,是所有可以利用的手段中的一种,贫困人口脱贫同样要充分利用市场手段。
精准扶贫体系中的措施内涵是精准扶贫手段的具体运用,是指针对精准识别出的特定贫困人口及其特殊致贫原因精准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实现其精准脱贫目标,包括政府可以采用的措施如项目安排、资金提供和运用、人员派遣、动态管理、成效评估、考核等措施,以及在政府帮助下贫困人口在市场上获得收入和提高能力,政府推动市场上的各主体如企业、社会机构(如高校等)、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采取各种措施帮助贫困人口脱贫。
精准扶贫的完整体系包括扶贫目标精准确定、对象精准识别、扶贫手段和措施的精准识别及合理运用,其中对象(贫困人口)及致贫原因的精准识别是核心,决定了精准扶贫可运用的手段和措施;而从精准扶贫的表现形式上看,精准扶贫是在脱贫目标指引下,根据致贫原因对贫困人口运用的扶贫手段和扶贫措施,我们可以称之为精准扶贫的实现形式。
从理论上说,任何一个扶贫对象(贫困人口),都有一种独特的精准扶贫的实现形式与之对应,这正是精准扶贫的要义;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很多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是相似的,这决定了精准扶贫的手段和措施也是相似的。
因此,精准扶贫的实现形式可以被总结为特定的模式,我们称之为精准扶贫方式。
精准扶贫方式是指精准扶贫的实现模式,是指在脱贫目标的指引下,针对特定类型贫困人口运用的精准扶贫手段和措施。
精准扶贫措施是精准扶贫手段的具体运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扶贫工作中精准扶贫手段的不同配置将精准扶贫方式划分为政府主导型精准扶贫方式和市场主导型精准扶贫方式,同时这两种精准扶贫方式又可以做进一步的细分。
二、我国精准扶贫的三种方式正如前述,对贫困人口及其致贫原因的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关键,相同或相似致贫原因的贫困人口可以合并归类并采取相同或相似的扶贫手段和扶贫措施,这为精准扶贫方式分类奠定了基础。
基于对过去扶贫经验的总结,我国当前的精准扶贫政策体系中已经有较为清晰的分类管理的思想和相关安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将农村贫困人口划分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和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
当我们将城市贫困人口纳入研究范围,按照上述思路同样可以将城市贫困人口划分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和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
这样全国所有的贫困人口可以大致分为三类:城市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农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含退休贫困人员)。
由于不同的致贫原因,对每类贫困人口应实行不同的精准扶贫方式。
(一)政府分配型精准扶贫方式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他们已经失去了进行生产或工作以获取收入及提高能力的条件,他们脱贫的动力或手段只能来源于政府,只能完全依靠政府的扶持实现脱贫,由政府通过社会保障等再分配手段让其生活达到国家规定的扶贫标准,这种精准扶贫方式可以被称为“政府分配型精准扶贫方式”,是扶贫手段中政府支持手段占据绝对支配地位的精准扶贫方式。
(二)政府主导型精准扶贫方式对于农村地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他们虽有基本的劳动能力,但依靠他们自己,在已有的扶贫强度下仍无法实现脱贫,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力量。
市场是他们脱贫的重要动力,但基于他们脆弱的利用市场的能力,政府支持才是他们脱贫的根本动力。
政府通过出资金、出项目、派遣人员等直接推动他们脱贫,这种扶贫方式可以被称为“政府主导型精准扶贫方式”。
(三)市场主导型精准扶贫方式计划经济时代,我国虽然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但在城市也存在贫困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体制改革、社会转型和结构转变(段晓光,2003;梁汉媚、方创琳,2011),我国城市贫困人口有增加的趋势。
城市贫困人口陷入贫困的关键是能力贫困,有劳动能力、但工作技能低下,尤其是缺乏适应市场的能力。
另一方面,城市经济增长及产业发展创造的大量就业机会为城市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提供了一定的脱贫机遇;政府要做的就是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及进入市场的能力,通过市场将他们引导到国家推动发展的特定产业就业,使他们获得收入并提高能力,这是一种市场发挥主要作用、国家发挥关键作用的精准扶贫方式,可以被称为“市场主导型精准扶贫方式”。
三、三种精准扶贫方式的政策措施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涵盖贫困识别、扶贫、管理、考核等全部过程,本文侧重于探讨扶贫的措施,贫困识别、管理、考核等过程对于不同扶贫方式而言共同的地方更多一些,本文不过多赘述。
(一)政府分配型精准扶贫方式的政策措施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其生存和生活所需资金需全部由国家提供,根据我国“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的脱贫标准目标,应让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分项目实现脱贫目标:1.住房方面:向城市贫困人口按一定标准提供廉租房,向农村贫困人口提供建房或住房改造资金;2.医疗保健方面:全额报销医药治疗费用;3.教育方面:提供免费义务教育,非义务教育方面,高中教育继续实行免费政策,高等教育提供学费及生活费的解决机制,如由借款人(受教育人)自己偿还的长期限的教育贷款。
对于丧失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吃穿用等支出,由各地在国家的指导、统筹、监督下根据当地生活消费水平和消费状况确定当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各地政府按时足额发放现金或其它实物,并根据通货膨胀情况调整保障标准。
政府分配型精准扶贫方式的实质,就是“授之以鱼”。
(二)政府主导型精准扶贫方式的政策措施农村地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只具有基本的劳动能力,缺乏进行生产经营、从事相对复杂劳动、进入及适应市场的能力,因此需要政府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的帮扶:从事种植等生产经营的贫困户,应对从种植或经营项目选择、经营到产品销售等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资金、技术及其它支持和指导;进行转移就业扶贫的贫困人口,应帮助贫困人员找到工作,并与企业一起对其做好培训及其它服务工作;对于生活在自然环境过于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需要搬迁脱贫的,则需要在搬迁、安置和在搬迁目的地的生产生活等方面进行全面支持和帮助。
对于农村地区的政府主导型精准扶贫方式,我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正在做更多的探索,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本文不过多阐述。
政府主导型精准扶贫方式的实质,是“授之以渔”。
(三)市场主导型精准扶贫方式的政策措施对于城市地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由于自己创业更为复杂,贫困人口应主要通过到企事业等单位就业的方式脱贫。
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的比重将大幅上升,例如美国服务业的比重已占到国民经济的80%左右;随着我国建筑业发展趋向饱和,制造业加快向农村转移,服务业已经成为城市产业的主体;但我国服务业低水平循环和粗放经营的发展状态,限制了其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服务业的就业已趋向饱和,工作技能相对较高的人群挤占了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工作技能相对较低人员的就业空间。
这就需要推动服务业升级,促进服务业规模扩大,很多劳动者在服务业升级过程中随着技能的提高进入中高档服务业领域就业,这样中低档服务业的就业空间就被释放出来,为贫困人口提供了机会。
所以,推动服务业升级和发展是城市地区市场主导型精准扶贫方式的重要举措。
我国应充分发挥和利用市场的作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尤其是要利用各服务业行业协会的作用,推动服务业升级和发展。
在城市贫困人口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基于其能力上的局限性,应调动企业聘用贫困人口的积极性,可以对企业聘用贫困人口予以支持和补助,例如规定如企业聘用1个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贫困人口,政府予以企业1份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相当数额的财政补贴,该补贴可以持续3年(持续工作3年应能有效提高贫困人口的工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