缉古算经

合集下载

算经十书

算经十书

算经十书,中国古代十部最著名的数学书《周髀算经》作者不详,有可能成书于公元前100年,它原名为《周髀》,到了唐代才改名《周髀算经》。

它不仅是一部数学著作,而且还是我国最古的天文学著作。

主要阐明了盖天说和四分历法。

在数学上,《周髀》已经采用了相当复杂的分数乘除法,计算太阳在正东西方向离近的时候,运用到了勾股定理。

《九章算术》是一部现有传本的、最古老的中国数学书。

它的编写年代大约是公元100年左右。

作者不详,共分为九章,所以称为《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对我国的数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6世纪以前的中国数学书,原则上都遵《九章算术》的体例。

它的正文包括“ 题” 、“ 答” 、“ 术” 三部分。

“ 术” 就是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由于它的内容比较深奥,所以晋代刘徵对之作注,使得《九章算术》的解题方法等才能为人们所理解。

《海岛算经》又名《重差》,作者是晋代刘徵。

它原是《九章算术注》的最后一卷。

因为在这一卷里依据两个测望数据推算太阳高、远的方法昌,要用到两个差数,所以把这种测量方法称为“ 重差术” ,给这一卷起名为“ 重差。

” 到了唐代选定十部选经进,把《九章算术》和《重差》分开。

加之它的第一个题目是测望海岛山峰,计算它的高和远,所以又把《重差》改名为《海岛算经》。

作者刘徵总结和发展了“ 二重差方法" ,进一步阐明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孙子算经》的作者不详,估计是公元400年左右的数学著作。

它是一部直接涉及到乘除运算、求面积和体积、处理分数以及开平方和立方的著作。

对筹算的分数算法和筹算开平方法以及当时的度量衡体系,都作了描绘,其中有关数论上原一个“ 物不知数” 的计算问题,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算法的,被誉为“ 孙子定理” 或“ 中国剩余定理” 。

其具体内容是,有一个数,用3除它余2,用5除它余3,用7除它余2,求这个数。

用现代数学符号来表示是,求一个最小正整数N,满足联立一次同余式。

这个问题后来在民间广为流传,人们称之为“ 韩信点兵” 。

中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十部数学经典

中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十部数学经典

中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十部数学经典唐代国子监内设立算学馆,置博士、助教指导学生学习数学,唐高宗显庆元年(656),规定《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海岛算经》、《五经算术》、《缀术》、《缉古算经》十部汉、唐一千多年间的十部著名数学著作作为国家最高学府的算学教科书,用以进行数学教育和考试,后世通称为《算经十书》.。

1、《周髀算经》最早,不知道它的作者是谁,据考证《周髀算经》成书的年代当不晚于西汉后期(公元前一世纪)。

《周髀算经》不仅是数学著作,更确切地说,它是讲述当时的一派天文学学说--'盖天说'的天文著作。

从数学成就上看,首先应该提到的是:书中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数四则运算和比例算法。

书中还记载有解决各种面积和体积问题的算法以及利用勾股定理进行测量的各种问题。

2.《九章算术》中最重要的成就是在代数方面,书中记载了开平方和开立方的方法,并且在这基础上有了求解一般一元二次方程(首项系数不是负)的数值解法。

还有整整一章是讲述联立一次方程解法的,这种解法实质上和中学里所讲的方法是一致的。

这要比欧洲同类算法早出一千五百多年。

在同一章中,还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记载了负数概念和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3、《五曹算经》此系南宋刊本《五曹算经》卷首书影,刻于南宋嘉定五年(一二一二年)。

《五曹算经》是我国的一部数学古籍,作者是北周的甄鸾(字叔遵,河北无极人),他通晓天文历法,曾任司隶大夫、汉中郡守等职务。

唐李淳风等曾为之作注。

4、夏侯阳算经,算经十书之一。

原书已失传无考。

北宋元丰九年(1084年)所刻《夏侯阳算经》是唐中叶的一部算书。

引用当时流传的乘除捷法,解答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问题,保存了很多数学史料。

5、《张邱建算经》的作者是张邱建,大约作于5世纪后期,里面有对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应用问题,不有竺差级数问题,最著名的是提出了不定方程组-- 百鸡问题,但是没有具体说明其解灶。

10个中国数学家的故事

10个中国数学家的故事

10个中国数学家的故事
1.赵爽:东汉末年,赵爽发明了“勾股圆方图”,即利用该图证明勾股定理,
为人类发展做出了贡献。

2.刘徽:魏晋时期,刘徽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这一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3.祖冲之:南北朝时期,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这一成果领
先世界近千年。

4.王孝通:唐代数学家王孝通提出“缉古算经”,擅长天文历算,并首次提出
“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5.沈括:北宋时期,沈括在数学、天文历法、物理、化学、工程技术、军事、
经济学、音乐、文学等方面都有研究。

6.贾宪:北宋数学家贾宪发明“贾宪三角”,即二项式系数表,并提出了“贾宪
求积公式”。

7.杨辉:南宋数学家杨辉发现了“杨辉三角”,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给出完整表
达二项式定理的系数规律的三角形。

8.秦九韶:南宋时期,秦九韶提出“秦九韶算法”,这是一种高效计算多项式
的方法。

9.徐光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翻译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并提出了“徐
光启算法”,用于计算π的值。

10.李善兰:清代数学家李善兰创立了“李善兰恒等式”,这是第一个用中文表
述的等式。

【高中数学】中国古代的数学名著简介

【高中数学】中国古代的数学名著简介

【高中数学】中国古代的数学名著简介中国古代数学,和天文学以及其他许多科学技术一样,也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直到明代中叶以前,在数学的许多分支领域里,中国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中国古代的许多数学家曾经写下了不少著名的数学著作。

许多具有世界意义的成就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古算书而得以流传下来。

这些中国古代数学名著是了解古代数学成就的丰富宝库。

例如,已知的最早的数学著作《周笔算经》和《九章算术》都是公元前后的著作,已有大约2000年的历史。

能够将2000年前的数学书籍传播到现在,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

开始,人们是用抄写的方法进行学习并且把数学知识传给下一代的。

直到北宋,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开始出现印刷本的数学书籍,这恐怕是世界上印刷本数学著作的最早出现。

现在收藏于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传世南宋本《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等五种数学书籍,更是值得珍重的宝贵文物。

从汉唐到宋元,历代都出现了著名的算术书籍:或用传统的中国方法注释现有的算术书籍,并在注释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算法;或者再写一本新书,创新,创新。

在这些传世的算术古籍中,浓缩了历代数学家的劳动成果,是历代数学家留下的宝贵遗产。

《算经十书》《算经十书》是指汉唐时期1000多年的十部著名数学著作。

它们曾是隋唐时期国子监(国学数学)的教科书。

这十本书的名字分别是:《周笔算经》、《九章算经》、《岛算经》、《五草算经》、《孙子算经》、《下后阳算经》、《章秋剑算经》、《五经算经》、《九书》。

这十部算书,以《周髀算经》为最早,不知道它的作者是谁,据考证,它成书的年代当不晚于西汉后期(公元前一世纪)。

《周髀算经》不仅是数学著作,更确切地说,它是讲述当时的一派天文学学说──“盖天说”的天文著作。

就其中的数学内容来说,书中记载了用勾股定理来进行的天文计算,还有比较复杂的分数计算。

当然不能说这两项算法都是到公元前一世纪才为人们所掌握,它仅仅说明在现在已经知道的资料中,《周髀算经》是比较早的记载。

“算经十书”的数学思想精粹

“算经十书”的数学思想精粹

“算经十书”的数学思想精粹在世界科学史中,中国传统数学是一颗灿烂的明珠。

在中国传统数学中,“算经十书”是典型的代表。

所谓“算经十书”,指的是中国十部古算书:《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海岛算经》、《五经算术》、《缀术》(元丰年间已失传,后来以《数术记遗》代之)、《缉古算经》。

唐代时期,国子监内设算学馆,置有博士、助教,指导学生学习数学,规定这十部书为课本。

许多人为这十部算书作注释,作增补删改,历代华夏子孙学习它,研究它,中国数学也因它而形成自身的传统并将此传统继承和发扬。

“算经十书”就其内容来说,属于初等数学;就其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来说,则是十分高深的。

下面,我们阐述其数学思想。

1. 探索和追求精益求精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就数学内容而言,“算经十书”以善于计算而见长,并且这一长足的发展还被推进到让世界其他各国都望尘莫及的地步,这已是中外中算史家的共识。

“算经十书”能如此辉煌耀目,是跟它着力探索和追求精益求精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分不开的。

“算经十书”中最早的一种《周髀算经》,其第一章叙述了西周开国时期(约公元前1100年)周公与商高的一段问答。

从这段问答中,我们可以见到我国早期数学思想的一些初步端倪。

当周公问商高“夫天不可阶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

请问数安从出?”时,商高答道:“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

矩出于九九八十一。

”接着,商高还说:“故折矩以为句广三,股修四,径隅五。

既方其外,半之一矩,环而共盘,得三、四、五。

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积矩。

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数之所由生也。

”这里,我们可以清新地见到,我们祖先在早期“定天下”、“治天下”时,已经看到了数学的重要性(如大禹、周公);而掌握到一些数学知识的人(如高商),是注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

比如,我们从上述商高答问中,就可以看到,古人理解“数之所由生”,是将形与量结合起来考察的。

中国数学发展历史

中国数学发展历史
吴文俊
吴文俊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他在拓扑学 和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并推动了计 算机科学的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总结词
精确计算圆周率的开创者
详细描述
秦汉时期,中国的数学家开始精确计算圆周率,为后来的数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十进制记数法
总结词
十进制记数法的起源地
详细描述
秦汉时期,中国开始采用十进制记数 法,这种记数法在当时具有很高的精 度和便利性,对世界数学的发展产生 了重要影响。
03
隋唐数学
隋唐时期的数学教育
20世纪50年代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开始重视数学发展,加强了 数学研究和教育,并建立了许多数学研究机构。
中国现代数学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中国数学界开始独立探索和发展自己的数学 理论和方法,形成了以华罗庚、陈景润等为 代表的中国数学学派。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中国数学界开始与国际数学界接轨,参加国际数学 会议和交流活动,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计算方法
详细记载了各种计算方法,如加 减乘除、开方、乘方等,以及相 应的算法原理和运用。
数学应用
展示了数学在当时社会各方面的 应用,包括工程、建筑、医学、 天文等领域。
《四库全书》中的数学
收录内容
包含了众多古代数学著作,如《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 子算经》等,涉及数学理论、算法、应用等多个方面。
中国数学发展历史
汇报人: 202X-12-20
contents
目录
• 远古数学 • 秦汉数学 • 隋唐数学 • 宋元数学 • 明清数学 • 中国近现代数学
01
远古数学

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

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

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1、《九章算术》九卷,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之一,《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

其作者已不可考。

《九章算术》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共九章,分为二百四十六题二百零二术,不但是汉代重要的数学著作,在中国和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2、《周髀算经》也简称《周髀》,是中国古代一本数学专业书籍。

《周髀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天文历算著作,也是中国流传至今最早的数学著作,是后世数学的源头。

3、《缉古算经》,原名《缉古算术》,初唐数学家王孝通著于武德九年〔626年〕前所著。

后被列入算经十书,改名为《缉古算经》。

《缉古算经》一书在中国数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王孝通在书中将几何问题代数化,在世界上首次系统地创立三次多项式方程,对代数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3、《缉古算经》,原名《缉古算术》,初唐数学家王孝通著于武德九年〔626年〕前所著。

后被列入算经十书,改名为《缉古算经》。

《缉古算经》一书在中国数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王孝通在书中将几何问题代数化,在世界上首次系统地创立三次多项式方程,对代数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4、《张邱建算经》上、中、下三卷,北魏数学家张邱建著。

隋刘孝孙细草。

唐朝时被李淳风定为《算经十书》之一。

清朝乾隆年间,将张邱建算经的北宋刊本收入《四库全书》子部六,共一百条。

5、《海岛算经》是三国时代魏国数学家刘徽所著的测量学著作,原为《刘徽九章算术注》第九卷勾股章内容的延续和发展,名为《九章重差图》。

《海岛算经》“使中国测量学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使“中国在数学测量学的成就,超越西方约一千年”(美国数学家弗兰克·斯委特兹语)。

中国数学著作

中国数学著作

中国数学著作在中国古代,就有无数的先辈对数学进行了先导研究,经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编写了一些著名的数学专著,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主要是《九章算术》、《周髀算经》、《海岛算经》、《张丘建算经》和《缉古算经》等五部。

一、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为《算经》十书中重要的一部,是一本综合性历史著作,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简练有效的应用数学,作者不祥,约成书于公元前一世纪。

一般情况下,多认为它是经历代各家的增补修订,逐渐成为定本,最后经西汉的张苍、耿寿昌,进行增补和整理,形成最终版本。

此书成书时间,应最迟在东汉前期。

现今流传的,大多是在三国时期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刘徽为《九章》所作的注本。

《九章算术》在数学上有独到成就,最早提到了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

《方程》章,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

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二、周髀算经。

《周髀算经》,原名《周髀》,是《算经》的十书之一,为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约成书于公元前一世纪,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

唐初规定它为国子监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为《周髀算经》。

《周髀算经》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介绍了勾股定理。

在书中,采用了最简便可行的方法确定天文历法,揭示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包括四季更替、气候变化、南北有极和昼夜相推的相关道理。

三、海岛算经。

《海岛算经》,是中国学者编撰的最早一部测量数学著作,为地图学提供了数学基础。

该书,本为《九章算术注》之第十卷,题为《重差》,由刘徽于三国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编撰。

它被称为实用三角法的启蒙著作,只是未涉及三角学中的正余弦概念。

在唐朝初年,该书以应用问题集的形式,开始单个发行。

研究对象,都是有关高与距离的测量。

使用工具,多是利用垂直关系,所连接起来的测杆与横棒。

书中问题,都是利用两次或多次测量、观望所得数据,进而推算目标的广、远、高、深。

算经十书名词解释

算经十书名词解释

《算经十书》是指中国古代的十部数学著作,它们是:《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张邱建算经》、《五曹算经》、《五经算术》、《缉古算经》、《夏侯阳算经》和《缀术》。

这些著作涵盖了算术、代数、几何、数论等多个数学领域,是中国古代数学的重要遗产。

其中,《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的经典之作,它系统地总结了先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算经十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对后世数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数学的重要文献,也是世界数学史上的重要遗产。

《缉古算经》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缉古算经》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缉古算经》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缉古算经》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缉古算经》又称《缉古算术》,是唐代重要数学著作。

古代讲工艺的书

古代讲工艺的书

古代讲工艺的书摘要:一、古代讲工艺的重要书籍概述1.《梓人遗制》2.《考工记》3.《农政全书》4.《新制诸器图说》5.《梦溪笔谈》二、各类工艺领域的专业文献1.木工类:梓人遗制、考工记2.金工类:农政全书、新制诸器图说3.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梦溪笔谈三、古代科技、军事、医学、农业、地理等领域的重要著作1.科技:算学启蒙总括、周髀算经、缉古算经、九章算术2.军事: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兵制、武侯八阵兵法辑略3.医学:鬼门十三针、褚氏遗书、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伤寒论、古方八阵、素问4.农业:齐民要术、农学古籍概览、氾胜之书、禾谱5.地理:岭外代答、都城纪胜、洛阳伽蓝记、水经注、吴地记正文:在古代,我国的手工艺发展独具特色,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工艺文献。

这里为您推荐一些古代讲工艺的书籍,除了著名的《天工开物》之外,还有许多值得一读的著作。

一、古代讲工艺的重要书籍概述1.《梓人遗制》:这本书目前只有《梓人遗制图说》,由山东画报出版。

它是专业的古代器械制造书籍,上海古籍将其列为出版计划内,但目前尚未出版。

2.《考工记》:这本书中有木工方面的内容,年代久远,是我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

它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全书共7100余字,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类30个工种的内容,反映出当时中国所达到的科技及工艺水平。

3.《农政全书》:这本书涉及农业、工艺、水利、军事等多个领域,其中有许多关于农业和工艺的宝贵经验。

4.《新制诸器图说》:该书详细介绍了各种器具的制造方法和工艺技术,对研究古代工艺有重要参考价值。

5.《梦溪笔谈》:这是一部涵盖广泛的著作,涉及天文、地理、人事、政治、军事、文学、艺术、工艺等多个领域。

其中有许多关于古代工艺的记载,如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

二、各类工艺领域的专业文献1.木工类:- 《梓人遗制》:详细记载了古代木工器械的制造方法和技术要领。

唐代王孝通故事

唐代王孝通故事

唐代王孝通故事中国古代数学的显著特点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唐代著名数学家王孝通就成功地将三次方程的解题之术引入土木工程、仓库容积等实际应用中,破解了当时的一些未解难题,成为世界上最早提出三次方程代数解法的中国古代数学家。

王孝通撰写的《缉古算经》还与《九章算术》《缀术》等数学名著一同被纳入唐代学子必修的《算经十书》之中,成为古代极为重要的数学典籍,有着极高的学术地位。

同时,王孝通有关三次方程的代数解法也对后世的数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隋唐时期,国力强盛,大规模建造皇家宫殿、寺院和桥梁,疏通扩建运河等大工程相继开工,出现了大量复杂多变的计算问题,这极大地推动了当时应用数学的发展。

数学家王孝通运用数学理论对土木工程、仓库容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王孝通曾在《上辑古算经表》中说:“窃寻九数,即《九章》是也。

其理幽而微,其形秘而约,重句聊用测海,寸木可以量天,非宇宙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者?”“汉代张苍删补残缺,校其条目,颇与古术不同。

”“魏朝刘徽笃好斯言,博综纤隐,更为之注……虽即未为司南,然亦一时独步。

”这表明王孝通对前人所撰的《九章》等数学著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给予积极肯定之后还进行了客观的点评:“伏寻《九章·商功篇》,有平地役功受袤之术……致使今代之人不达深理……斯乃圆孔方柄,如何可安?”王孝通认为《九章算术》中,虽有“平地役功受袤之术”,可解决土方计算等问题,但“旧经残驳,尚有缺漏”,还应当探求更完善、更科学的计算方法。

于是,王孝通在前人的数学研究成果之上,进行了长时间的潜心钻研,并结合当时土木工程中出现的大量实际问题,将算法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终于探索出更为有效的解决办法。

最终,王孝通于625年(武德八年)在长安写成了《缉古算经》。

全书共收录了20个问题,除第1问为历法问题之外,其余均为土木工程、仓库容积以及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问题。

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关于修筑两端宽狭不一、高低不同的堤坝问题,以及已知体积反求边等问题。

缉古算经

缉古算经

辑古算经提要《缉古算经》一卷,唐王孝通撰。

其结衔称通直郎太史丞。

其始末未详。

惟《旧唐书·律历志》“戊寅历”条下有武德九年校历人算历博士臣王孝通题,盖即其人也。

是书一名《缉古算术》,《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俱称李淳风注。

今案此本卷首实题孝通撰并注,则《唐志》及《总目》为误。

又《宋志》作一卷,《唐志》、郑樵《艺文略》俱作四卷,王应麟《玉海》谓今亡其三。

案《孝通原表》称二十术,检勘书内条目相同,并无阙佚,不知应麟何所据而云然也。

书中大旨,以《九章·商功篇》有平地役功受袤之术,其於上宽下狭窄,前高後卑,阙而不论,世人多不达其理。

因于平地之余,续狭斜之法。

凡推朔夜半时月之所离者一术,推仰观台及羡道高广袤者一术,推筑堤授工上下广及高袤不同者一术,推筑龙尾堤者一术,推穿河授工斜正袤上广及深并漘上广不同者一术,推四郡输粟窖上下广袤馀郡别出入及窖深广者一术,推亭仓上下方高者一术,推刍薨、圆囤者各一术,推方仓圆窖对待者五术,推勾股边积互求者六术,共合二十术之数。

中间每以人户道里,大小远近,及材物之轻重,工作之时日,乘除进退,参伍以得其法。

颇不以深浅为次第,故读者或不能骤通。

而卒篇以後,由源竟委,端绪足寻,洵为思极毫芒,曲尽事理。

唐代明算立学,习此书者以三年为限,亦知其术之精妙,非旦夕所克竟其义矣。

其书世罕流播,此乃宋元丰七年秘书监赵彦若等校定刊行旧本,常熟毛得之章邱李氏,而影抄传之者。

今详加勘正,其文间有脱阙,不敢妄补。

谨撮取其义,别加图说,附诸本文之左,以便观览云。

上辑古算经表臣孝通言:臣闻九畴载叙,纪法著于彝伦;六艺成功,数术参于造化。

夫为君上者,司牧黔首,布神道而设教,采能事而经纶,尽性穷源,莫重于算。

昔周公制礼,有九数之名。

窃寻九数,即《九章》是也。

其理幽而微,其形秘而约,重句聊用测海,寸木可以量天,非宇宙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者?汉代张苍删补残缺,校其条目,颇与古术不同。

缉古算经

缉古算经

辑古算经提要《缉古算经》一卷,唐王孝通撰。

其结衔称通直郎太史丞。

其始末未详。

惟《旧唐书·律历志》“戊寅历”条下有武德九年校历人算历博士臣王孝通题,盖即其人也。

是书一名《缉古算术》,《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俱称李淳风注。

今案此本卷首实题孝通撰并注,则《唐志》及《总目》为误。

又《宋志》作一卷,《唐志》、郑樵《艺文略》俱作四卷,王应麟《玉海》谓今亡其三。

案《孝通原表》称二十术,检勘书内条目相同,并无阙佚,不知应麟何所据而云然也。

书中大旨,以《九章·商功篇》有平地役功受袤之术,其於上宽下狭窄,前高後卑,阙而不论,世人多不达其理。

因于平地之余,续狭斜之法。

凡推朔夜半时月之所离者一术,推仰观台及羡道高广袤者一术,推筑堤授工上下广及高袤不同者一术,推筑龙尾堤者一术,推穿河授工斜正袤上广及深并漘上广不同者一术,推四郡输粟窖上下广袤馀郡别出入及窖深广者一术,推亭仓上下方高者一术,推刍薨、圆囤者各一术,推方仓圆窖对待者五术,推勾股边积互求者六术,共合二十术之数。

中间每以人户道里,大小远近,及材物之轻重,工作之时日,乘除进退,参伍以得其法。

颇不以深浅为次第,故读者或不能骤通。

而卒篇以後,由源竟委,端绪足寻,洵为思极毫芒,曲尽事理。

唐代明算立学,习此书者以三年为限,亦知其术之精妙,非旦夕所克竟其义矣。

其书世罕流播,此乃宋元丰七年秘书监赵彦若等校定刊行旧本,常熟毛得之章邱李氏,而影抄传之者。

今详加勘正,其文间有脱阙,不敢妄补。

谨撮取其义,别加图说,附诸本文之左,以便观览云。

上辑古算经表臣孝通言:臣闻九畴载叙,纪法著于彝伦;六艺成功,数术参于造化。

夫为君上者,司牧黔首,布神道而设教,采能事而经纶,尽性穷源,莫重于算。

昔周公制礼,有九数之名。

窃寻九数,即《九章》是也。

其理幽而微,其形秘而约,重句聊用测海,寸木可以量天,非宇宙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者?汉代张苍删补残缺,校其条目,颇与古术不同。

缉古算经

缉古算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缉古算经》的成就
• 《缉古算经》巨大的学术价值在于它是 世界上最早提出三次方程代数解法的著 作。
• 盛金公式(Shengjin's Formulas) • 一元三次方程aX^3+bX^2+cX+d=0,(a,b,c,d∈R,且 a≠0)。 • 重根判别式:A=b^2-3ac;B=bc-9ad;C=c^2-3bd, • 总判别式:Δ=B^2-4AC。 •
“假令有勾股相乘,幂七百六、五十分之一;
弦多于勾三十六、十分之九。问三事各多少? 答曰:勾十四、二十分之七;股四十九、五 分之一;弦五十一、四分之一。”
第3题
假如从甲、乙、丙、丁四县征 派民工修筑河堤,这段河堤的 横截面是等腰梯形,已知两端 上下底之差,两端高度差,一 端上底与高度差,一端高度与 堤长之差,且已知各县出工人 数,每人每日平均取土量、隔 山渡水取土距离、负重运输效 率和筑堤土方量,以及完工时 间等,求每人每日可完成的土 方量,整段河堤的土方量(即 河堤体积)和这段河堤的长度、 两端高度、两端上下底宽度, 以及各县完成的堤段长度等。
• 盛金判别法(Shengjin's Distinguishing Means) • ① 当A=B=0时,方程有一个三重实根; • ② 当Δ=B^2-4AC>0时,方程有一个实根和一对共轭虚根; • ③ 当Δ=B^2-4AC=0时,方程有三个实根,其中有一个两重 根; • ④当Δ=B^2-4AC<0时,方程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根。
《缉古算经》的 主要内容
王孝通出身于平民,唐 高祖武德年间(公元623 年前后)担任算历博士 (官名),奉命与吏部郎 中祖孝孙校勘傅仁钧制订 的《戊寅历》,提出异议 30余条,被提升为太史丞。 王孝通把毕生的精力都用 在数学的研究方面。称得 上是这一时期最伟大的数 学家 。

五个关于八年级上册知识的古代数学著作

五个关于八年级上册知识的古代数学著作

五个关于八年级上册知识的古代数学著作中国古代数学著作,都有哪几个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也是分析和结构相关事物的有效工具。

在中国古代,就有无数的先辈对数学进行了先导研究,经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编写了一些著名的数学专著,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主要是《九章算术》、《周髀算经》、《海岛算经》、《张丘建算经》和《缉古算经》等五部。

一、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为《算经》十书中重要的一部,是一本综合性历史著作,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简练有效的应用数学,作者不祥,约成书于公元前一世纪。

一般情况下,多认为它是经历代各家的增补修订,逐渐成为定本,最后经西汉的张苍、耿寿昌,进行增补和整理,形成最终版本。

此书成书时间,应最迟在东汉前期。

现今流传的,大多是在三国时期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刘徽为《九章》所作的注本。

《九章算术》在数学上有独到成就,最早提到了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

《方程》章,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

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二、周髀算经。

《周髀算经》,原名《周髀》,是《算经》的十书之一,为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约成书于公元前一世纪,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

唐初规定它为国子监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为《周髀算经》。

《周髀算经》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介绍了勾股定理。

在书中,采用了最简便可行的方法确定天文历法,揭示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包括四季更替、气候变化、南北有极和昼夜相推的相关道理。

三、海岛算经。

《海岛算经》,是中国学者编撰的最早一部测量数学著作,为地图学提供了数学基础。

该书,本为《九章算术注》之第十卷,题为《重差》,由刘徽于三国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编撰。

它被称为实用三角法的启蒙著作,只是未涉及三角学中的正余弦概念。

在唐朝初年,该书以应用问题集的形式,开始单个发行。

研究对象,都是有关高与距离的测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缉古算经缉古算经唐·王孝通●上辑古算经表臣孝通言:臣闻九畴载叙,纪法著于彝伦;六艺成功,数术参于造化。

夫为君上者,司牧黔首,布神道而设教,采能事而经纶,尽性穷源,莫重于算。

昔周公制礼,有九数之名。

窃寻九数,即《九章》是也。

其理幽而微,其形秘而约,重句聊用测海,寸木可以量天,非宇宙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者?汉代张苍删补残缺,校其条目,颇与古术不同。

魏朝刘徽笃好斯言,博综纤隐,更为之注。

徽思极毫芒,触类增长,乃造重差之法,列于终篇。

虽即未为司南,然亦一时独步。

自兹厥后,不断前踪。

贺循、徐岳之徒,王彪、甄鸾之辈,会通之数无闻焉耳。

但旧经残驳,尚有阙漏,自刘已下,更不足言。

其祖 恒之《缀术》,时人称之精妙,曾不觉方邑进行之术,全错不通;刍亭方亭之问,于理未尽。

臣今更作新术,于此附伸。

臣长自闾阎,少小学算。

镌磨愚钝,迄将皓首。

钻寻秘奥,曲尽无遗。

代乏知音,终成寡和。

伏蒙圣朝收拾,用臣为太史丞,比年已来,奉敕校勘傅仁均历,凡驳正术错三十余道,即付太史施行。

伏寻《九章·商功篇》有平地役功受袤之术,至于上宽下狭、前高后卑,正经之内,阙而不论,致使今代之人不达深理,就平正之门,同欹邪之用。

斯乃圆孔方柄,如何可安?臣昼思夜想,临书浩叹,恐一旦瞑目,将来莫睹,遂于平地之余,续狭斜之法,凡二十术,名曰《缉古》。

请访能算之人,考论得失,如有排其一字,臣欲谢以千金。

轻用陈闻,伏深战悚。

谨言。

●缉古算经假今天正十一月朔夜半,日在斗十度七百分度之四百八十。

以章岁为母,朔月行定分九千,朔日定小余一万,日法二万,章岁七百,亦名行分法。

今不取加时日度。

问:天正朔夜半之时月在何处?(推朔夜半月度,旧术要须加时日度。

自古先儒虽复修撰改制,意见甚众,并未得算妙,有理不尽,考校尤难。

臣每日夜思量,常以此理屈滞,恐后代无人知者。

今奉敕造历,因即改制,为此新术。

旧推日度之术,巳得朔夜半日度,仍须更求加时日度,然知月处。

臣今作新术,但得朔夜半日度,不须加时日度,即知月处。

此新术比于旧术,一年之中十二倍省功,使学者易知)答曰:在斗四度七百分度之五百三十。

术曰(推朔夜半月度,新术不复加时日度,有定小余乃可用之):以章岁减朔月行定分,余以乘朔日定小余,满日法而一,为先行分。

不尽者,半法已上收成一,已下者弃之。

若先行分满日行分而一,为度分,以减朔日夜半日所在度分,若度分不足减,加往宿度;其分不足减者,退一度为行分而减之,余即朔日夜半月行所在度及分也(凡入历当月行定分,即是月一日之行分。

但此定分满章岁而一,为度。

凡日一日行一度。

然则章岁者,即是日之一日行分也。

今按:《九章·均输篇》有犬追兔术,与此术相似。

彼问:犬走一百走,兔走七十步,令免先走七十五步,犬始追之,问几何步追及?答曰:二百五十步追及。

彼术曰:以兔走减犬走,余者为法。

又以犬走乘兔先走,为实。

实如法而一,即得追及步数。

此术亦然。

何者?假令月行定分九千,章岁七百,即是日行七百分,月行九千分。

令日月行数相减,余八千三百分者,是日先行之数。

然月始追之,必用一日而相及也。

令定小余者,亦是日月相及之日分。

假令定小余一万,即相及定分,此乃无对为数。

其日法者,亦是相及之分。

此又同数,为有八千三百,是先行分也。

斯则异矣。

但用日法除之,即四千一百五十,即先行分。

故以夜半之时日在月前、月在日后,以日月相去之数四千一百五十减日行所在度分,即月夜半所在度分也)。

假令太史造仰观台,上广袤少,下广袤多。

上下广差二丈,上下袤差四丈,上广袤差三丈,高多上广一十一丈,甲县差一千四百一十八人,乙县差三千二百二十二人,夏程人功常积七十五尺,限五日役台毕。

羡道从台南面起,上广多下广一丈二尺,少袤一百四尺,高多袤四丈。

甲县一十三乡,乙县四十三乡,每乡别均赋常积六千三百尺,限一日役羡道毕。

二县差到人共造仰观台,二县乡人共造羡道,皆从先给甲县,以次与乙县。

台自下基给高,道自初登给袤。

问:台道广、高、袤及县别给高、广、袤各几何?答曰:台高一十八丈上广七丈,下广九丈,上袤一十丈,下袤一十四丈;甲县给高四丈五尺,上广八丈五尺,下广九丈,上袤一十三丈,下袤一十四丈;乙县给高一十三丈五尺,上广七丈,下广八丈五尺,上袤一十丈,下袤一十三丈;羡道高一十八丈,上广三丈六尺,下广二丈四尺,袤一十四丈;甲县乡人给高九丈,上广三丈,下广二丈四尺,袤七丈;乙县乡人给高九丈,上广三丈六尺,下广三丈,袤七丈。

术曰:以程功尺数乘二县人,又以限日乘之,为台积。

又以上下袤差乘上下广差,三而一,为隅阳幂。

以乘截高,为隅阳截积。

又半上下广差,乘斩上袤,为隅头幂。

以乘截高,为隅头截积。

并二积,以减台积,余为实。

以上下广差并上下袤差,半之,为正数,加截上袤,以乘截高,所得增隅阳幂加隅头幂,为方法。

又并截高及截上袤与正数,为廉法,从。

开立方除之,即得上广。

各加差,得台下广及上下袤、高。

求均给积尺受广袤,术曰:以程功尺数乘乙县人,又以限日乘之,为乙积。

三因之,又以高幂乘之,以上下广差乘袤差而一,为实。

又以台高乘上广,广差而一,为上广之高。

又以台高乘上袤,袤差而一,为上袤之高。

又以上广之高乘上袤之高,三之,为方法。

又并两高,三之,二而一,为廉法,从。

开立方除之,即乙高。

以减本高,余即甲高。

此是从下给台甲高。

又以广差乘乙高,以本高而一,所得加上广,即甲上广。

又以袤差乘乙高,如本高而一,所得加上袤,即甲上袤。

其上广、袤即乙下广、袤,台上广、袤即乙上广、袤。

其后求广、袤,有增损者,皆放此(此应六因乙积,台高再乘,上下广差乘袤差而一。

又以台高乘上广,广差而一,为上广之高。

又以台高乘上袤,袤差而一,为上袤之高。

以上广之高乘上袤之高,为小幂二。

因下袤之高,为中幂一。

凡下袤、下广之高,即是截高与上袤与上广之高相连并数。

然此有中幂定有小幂一。

又有上广之高乘截高,为幂一。

又下广之高乘下袤之高,为大幂二。

乘上袤之高为中幂一。

其大幂之中又小幂一,复有上广、上袤之高各乘截高,为中幂各一。

又截高自乘,为幂一。

其中幂之内有小幂一。

又上袤之高乘截高,为幂一。

然则截高自相乘,为幂二,小幂六。

又上广、上袤之高各三,以乘截高,为幂六。

令皆半之,故以三乘小幂。

又上广、上袤之高各三,令但半之,各得一又二分之一,故三之,二而一,诸幂乘截高为积尺)。

求羡道广、袤、高,术曰:以均赋常积乘二县五十六乡,又六因,为积。

又以道上广多下广数加上广少袤,为下广少袤。

又以高多袤加下广少袤,为下广少高。

以乘下广少袤,为隅阳幂。

又以下广少上广乘之,为鳖隅积。

以减积,余三而一,为实。

并下广少袤与下广少高,以下广少上广乘之,鳖从横廉幂。

三而一,加隅幂,为方法。

又以三除上广多下广,以下广少袤、下广少高加之,为廉法,从。

开立方除之,即下广。

加广差,即上广。

加袤多上广于上广,即袤。

加高多袤,即道高。

求羡道均给积尺甲县受广、袤,术曰:以均赋常积乘甲县上十三乡,又六因,为积。

以袤再乘之,以道上下广差乘台高为法而一,为实。

又三因下广,以袤乘之,如上下广差而一,为都廉,从。

开立方除之,即甲袤。

以广差乘甲袤,本袤而一,以下广加之,即甲上广。

又以台高乘甲袤,本袤除之,即甲高。

假令筑堤,西头上、下广差六丈八尺二寸,东头上、下广差六尺二寸。

东头高少于西头高三丈一尺,上广多东头高四尺九寸,正袤多于东头高四百七十六尺九寸。

甲县六千七百二十四人,乙县一万六千六百七十七人,丙县一万九千四百四十八人,丁县一万二千七百八十一人。

四县每人一日穿土九石九斗二升。

每人一日筑常积一十一尺四寸十三分寸之六。

穿方一尺得土八斗。

古人负土二斗四升八合,平道行一百九十二步,一日六十二到。

今隔山渡水取土,其平道只有一十一步,山斜高三十步,水宽一十二步,上山三当四,下山六当五,水行一当二,平道踟蹰十加一,载输一十四步。

减计一人作功为均积。

四县共造,一日役华。

今从东头与甲,其次与乙、丙、丁。

问:给斜、正袤与高,及下广,并每人一日自穿、运、筑程功,及堤上、下高、广各几何?答曰:一人一日自穿、运、筑程功四尺九寸六分;西头高三丈四尺一寸,上广八尺,下广七丈六尺二寸,东头高三尺一寸,上广八尺,下广一丈四尺二寸,正袤四十八丈,斜袤四十八丈一尺;甲县正袤一十九丈二尺,斜袤一十九丈二尺四寸,下广三丈九尺,高一丈五尺五寸;乙县正袤一十四丈四尺;斜袤一十四丈四尺三寸,下广五丈七尺六寸,高二丈四尺八寸;丙县正袤九丈六尺,斜袤九丈六尺二寸,下广七尺,高三丈一尺;丁县正袤四丈八尺,斜袤四丈八尺一寸,下广七丈六尺二寸,高三丈四尺一寸。

求人到程功运筑积尺,术曰:置上山四十步,下山二十五步,渡水二十四步,平道一十一步,踟蹰之间十加一,载输一十四步,一返计一百二十四步。

以古人负土二斗四升八合,平道行一百九十二步,以乘一日六十二到,为实。

却以一返步为法。

除,得自运土到数也。

又以一到负土数乘之,却以穿方一尺土数除之,得一人一日运动积。

又以一人穿土九石九斗二升,以穿方一尺土数除之,为法。

除之,得穿用人数。

复置运功积,以每人一日常积除之,得筑用人数。

并之,得六人。

共成二十九尺七寸六分,以六人除之,即一人程功也。

求堤上、下广及高、袤,术曰:一人一日程功乘总人,为堤积。

以高差乘下广差,六而一,为鳖幂。

又以高差乘小头广差,二而一,为大卧堑头幂。

又半高差,乘上广多东头高之数,为小卧堑头幂。

并三幂,为大小堑鳖率。

乘正袤多小高之数,以减堤积,余为实。

又置半高差及半小头广差与上广多小头高之数,并三差,以乘正袤多小头高之数。

以加率为方法。

又并正袤多小头高、上广多小高及半高差,兼半小头广差加之,为廉法,从。

开方立除之,即小高。

加差,即各得广、袤、高。

又正袤自乘,高差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即斜袤。

求甲县高、广、正、斜袤,术曰:以程功乘甲县人,以六因取积,又乘袤幂。

以下广差乘高差为法除之,为实。

又并小头上下广,以乘小高,三因之,为垣头幂。

又乘袤幂,如法而一,为垣方。

又三因小头下广,以乘正袤,以广差除之,为都廉,从。

开立方除之,得小头袤,即甲袤。

又以下广差乘之,所得以正袤除之,所得加东头下广,即甲广。

又以两头高差乘甲袤,以正袤除之,以加东头高,即甲高。

又以甲袤自乘;以堤东头高减甲高,余自乘,并二位,以开方除之,即得斜袤。

若求乙、丙、丁,各以本县人功积尺,每以前大高、广为后小高、主廉母自乘,为方母。

廉母乘方母,为实母(此平堤在上,羡除在下。

两高之差即除高。

其除两边各一鳖腝,中一堑堵。

今以袤再乘六因积,广差乘袤差而一,得截鳖腝袤,再自乘,为立方一。

又堑堵袤自乘,为幂一。

又三因小头下广,大袤乘之,广差而一,与幂为高,故为廉法。

又并小头上下广,又三之,以乘小头高为头幂,意同六除。

然此头幂,本乘截袤。

又袤乘之,差相乘而一。

今还依数乘除一头幂,为从。

开立方除之,得截袤)。

求堤都积,术曰:置西头高,倍之,加东头高,又并西头上下广,半而乘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