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二下学期学业质量监测(期末)历史图片版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二历史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二历史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的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据《礼记》记载:“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所以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
”由此可知,西周“乐”制的设计,旨在A. 巩固宗法制的统治B. 确立贵族等级秩序C. 维系社会秩序稳定D. 弥补分封制度缺陷【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莫不和敬”“莫不和顺”“莫不和亲”“合父子君臣”可知“乐”制旨在缓和等级矛盾、维系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
“乐”制在于维护宗法制和等级次序,非“建立”和“确立”,可排除A、B项;“乐”制与分封制是文化和政治两个不同领域的制度,“乐”制是为了维护分封制,非弥补分封制度缺陷,可排除D项。
2.下表是不同史籍对古代选官制度的记述。
对所记述内容解读正确的是A. 官吏举荐人才的察举制业已出现B. 德才兼备成为世官制的主要标准C. 贤能之士通过荐举选官步入仕途D. 世卿世禄制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来看“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郡国孝廉,古之贡士”“举贤能者贡于周王”等信息,可以看出先秦时期通过荐举选官,一些有才能的被任用,荐举选官是指君主及官员个人推荐优秀人才任官。
辽宁省葫芦岛市高级中学2019年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
辽宁省葫芦岛市高级中学2019年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鲁滨逊漂流记》描写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
该小说成为18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原因是它反映了A.人文主义者追求人生享乐的精神B.反对专制和迷信的启蒙思想C.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要求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反映的是启蒙运动而不是人文主义、开辟新航路、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等,“没有教会”意在反对教会的神学迷信,“没有国王”意在反对国王的专制,所以本题意在强调“反对专制和迷信的启蒙思想”。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思想2.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B.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D.从此代议制政府掌握了国家的实权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相关知识。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A项说法错误,因为世界各国没有普遍接受君主立宪制;B项“以法律条文捍卫资产阶级利益”属于对英国的影响;D项也是属于对英国的影响。
而C符合题意,它开辟了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时代。
3. 文学、艺术虽然表达方式不尽相同,但在创作风格上却可以有相似之处。
与名画《自由引导人民》具有相同创作风格的作品是AB CD参考答案:B4. 1982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
”这些形式不同的责任制“不要变动”的是因为它们A.引导农民走上了互助合作的道路B.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权高度集中D.改变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
2019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19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诗词、书法等都讲究“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
以下对“意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宋代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B.宋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C.中国绘画注重表现精神风貌,力求传统,以形写神D.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注重写实参考答案:B2. 17世纪,处于科学革命中的西欧,“肯定自然知识的实用价值,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常识,但科学的素养对于人类,以及对于人类所处的环境实际产生的作用还是很小”。
这一现象说明()A.民众仅从实用角度理解科学革命B.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受社会重视C.科学革命只影响到知识阶层D.科学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参考答案:考点:5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点.解答:A项错在“仅从实用角度”;当时科学素养的作用小,不是因为不受社会重视,而是因为生产力和社会条件限制;C项与D项含义相反.从题中材料主要归纳出,重点理解“自然知识的实用价值对科技进步的意义,成为普遍接受的常识”,简言之,大家都认为,科技要进步,科学方法很重要.故选D.3. 《民主新论》的作者萨托利曾说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希腊社会中的“人民权力作为一种越来越不可抗拒的力量发挥着作用,因为只要民众认可的就能变成法律,他们行使这种蛮横人性、没有限制的权力则不受任何限制。
”关于古希腊民主,作者A.认为其衰落有必然性B.肯定权力运用的方式C.强调掌权人数的多寡D.揭露了掌权者的野心参考答案:A【详解】材料强调了古希腊民主政治弊端在于直接民主原始感性,缺少制度约束和理性克制,民众的权力过度膨胀,最终会使权力的误用滥用,古希腊民主政治必然会走向衰落故选A项。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扫描版)
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学业质量监测高二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50分。
【必答部分】26.(13分)(1)关系:①总统向国会报告联邦情况;(1分)②特殊情况下,总统可确定两院休会期;(1分)③相互制约。
(1分)(2)妥协:①联邦政府和各州之间的妥协;(1分)②大州与小州的妥协;(1分)③南方和北方之间的妥协。
(1分)原则:①三权分立,分权制衡;②主权在民(人民主权);③民主共和;④联邦制。
(注:以上每点1分,考生只要答出3点,即可得3分。
)(3)原因:①来自于其精神实质(或有明确的原则);(1分)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分)③谈判和妥协机制;(1分)④兼顾不同群体利益。
(1分)27.(10分)(1)共同点:①1975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都是在极“左”思潮氛围下酝酿和修订的,在指导思想上存在错误倾向;(2分)②1982年宪法与1999年宪法都是根据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具体国情,对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建设等方面的成果的确认和现固。
(2分)(2)看待:①宪法是指引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大法,是司法机关执法的最高依据,是一切组织和个人活动的根本准则。
(1分)②它是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反映,是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保证。
(1分)③不断修改以期达到更完善,对防止“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破坏宪法的现象有积极意义,也是为了更好地维护人民利益,扩大人民民主权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
(1分)④我们每个人的行动都必须在宪法所规定的范围内,合法享受属于自己的权利和履行自己的义务。
(1分)说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与时俱进,逐步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
(2分)28.(12分)注:下面给出的是评阅标准示例,不是标准答案。
请各位教师在阅卷前仔细研读,以供在评阅过程中进行参考。
示例一论题: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的改善有其必然性。
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1)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第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Ⅲ卷请用直径0.5毫来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论文参考资料如下:《中国宰相制度变迁》、《宋代转运使补论》、《元代行省制度研究》、《朱元璋杀胡惟庸废承相考辨》,该论文的主题应是A. 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演化B.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C. 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消长D.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君主专制制度,二是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宰相制度变迁》、《朱元璋杀胡惟庸废承相考辨》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演变;《宋代转运使补论》、《元代行省制度研究》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综合这两个方面,此题应选择D 项;A选项只符合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监察制度的演变,故B排除;C选项只符合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故C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中国宰相制度变迁》、《朱元璋杀胡惟庸废承相考辨》……《宋代转运使补论》、《元代行省制度研究》”,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两个方面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2.“唐世科举之柄,额(专)付之主司,仍不糊名。
又有交朋之厚者为之助,谓之通榜。
故其取人也,畏于讥议,多公而审。
亦有胁于权势,或挠于亲故,或累于子弟,皆常情所不能免者。
”材料说明了唐代科举制A. 选拔官员的方式多样B. 受到了社会现实的冲击C. 为选拔士族子弟而实行D. 体现了社会公平和公正【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唐代科举制在选拔人才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如通榜、照顾世家子弟等,体现了唐代科举制受到现实的冲击,故选B项。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1.B【解析】2.从题干“分封对象并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可以看出,分封制并没有体现鲜明的血缘宗法性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分封对象除了姬姓王族,还有功臣和旧代贵族,故A错误。
从“分封对象并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分封地域也不限于夏商周王族的活动中心,而是覆盖了黄河、长江流域主要地区”可以看出,分封的对象复杂多样,分封的地域广,周的统治疆域由一个个诸侯国拼接而成。
说明分封具有政区划分的性质,故B正确。
题干只是说明分封对象不只是有姬姓贵族,并不能说明这强化了周天子的宗长地位,故C错误。
题干表明分封的地域较广,并不能得出分封不利于国家政治统一,故D错误。
2.C【解析】“有时是比较准确的,有时则大打折扣,有时甚至基本没有体现”说明古代王朝统治机器运行机制不确定性,比如唐朝比较稳定,汉代、明朝和清朝比较随意,C正确;A和B与材料主旨不符合;D中根本原因属于君主专制,排除。
3.B【解析】内史诗专门管理咸阳事务,相当于现在北京省,属于中央直属机构,说明内史地位的特殊,故B正确;内史不是教育官员,故A错误;C与材料中内史没有直接关系;D中地方治理不符合材料主旨。
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孟子》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
因此,题目问的“当时历史发展趋势”中的“当时”指的是战国时期,其历史的发展趋势是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
因此,应该是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这才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的解决之道。
所以选择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战国时期时代特征5.C【解析】从材料“基于统治全国的需要”“进行全面的立法活动”“《大清律例》、《钦定六部则例》、《理藩院则例》及以行政法为主要内容的《大清会典》”中可以看出,清政府大规模立法,使国家的各项事务有章可循,从而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故C项正确;AD项包含在C项之中;B项说法错误,错在“完成”。
辽宁省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辽宁省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4题;共48分)1. (2分)“太尉”始于秦朝,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是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
但秦朝实际上并没有人担任太尉。
其原因可能是()A . “太尉”可能会对皇权构成威胁B . 秦朝改变了“重文轻武”的政策C . “太尉”在秦朝主要由皇帝兼任D . 长期兼并战争导致军事人才匮乏2. (2分)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记载,二十七日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
以下各项中,对这段材料分析合理的是()A . 李慈铭否定了外国人对圆明园的侵略行为B . 李慈铭认为中国人参与了对圆明园的洗劫C . 该日记是记录圆明园遭劫现场的第一手资料D . 该日记写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3. (2分)(2017·河东模拟) 1953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时主要是为了()A . 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B . 改善与港澳台的关系促进国家的统一C . 缓和与美国的敌对关系D . 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4. (2分) (2019高二下·芜湖期中) 1745年大臣杨锡绂说,他家乡的米价,在康熙时每石不过二三钱(银),雍正时涨到四五钱,现在每石要五六钱。
清代米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A . 战争破坏了农业生产B . 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C . 白银大量流入了中国D . 粮食大量出口到国外5. (2分) (2018高一上·长春月考) 《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当时负责与英国交涉的中国官员经计算,发现协定后的关税税率平均达到了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要略高,他们洋洋得意,认为这是他们外交的成功。
这说明()A . 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性有限B . 清政府愚昧不谙熟国际公法C . 清政府积极争取国家主权D . 协定关税提高中国关税收入6. (2分) (2019高一下·武邑期中) 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昆山只好做罢,这反映了()A . 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B . 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C . 洋务企业惧怕民族工业与之争利D . 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7. (2分)张贴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能折射出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2018-2019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答案+解析)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生注意: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I卷和Ⅱ卷两部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按要求填写信息,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作各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Ⅰ卷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Ⅱ卷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毎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毎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含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①晋国是姫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晋两国可以通婚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有一定难度,必须记住周天子的子受封于何地,才能根据姓氏和“同姓不婚”来答题。
根据所学内容晋国和燕国都是姬姓封国,得出①正确,②错误。
宋国和秦国不是姬姓封国,故晋宋、秦晋可以通婚,故③④正确,综上可知①③④正确,②错误,答案为C。
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2.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称量)书,日夜有呈(定额),不中呈不得休息”,这反映了A. 君主专制B. 中央集权C. 郡县制度D. 君权神授【答案】A【解析】“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体现出大小事情均有皇帝裁决,体现出君主专制的特点,A正确;中央集权是地方权力收归中央的管理方式,不是决策方式,B错误;郡县制度是秦朝在地方上推广的管理地方的制度,C错误;君权神授是君主权力来源的问题,西汉时期出现,D错误。
3.汉武帝时期以“孝”名科,为儒生以“经明行修”入仕开启了大门;光武帝时为察举制度增加了“务授试以职”的规定,即州郡长官对于将要加以察举的茂才、孝廉,应先委以一定官职,合格者方能举至中央。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9-2020学年历史高二下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9-2020学年历史高二下期末监测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
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也说:“一心定而王天下”;韩非说:“令行禁止于天下”。
这种现象反映了A.诸家思想日益趋同B.儒学地位逐步提升C.统一成为诸子共识D.诸子认同民本思想【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仁者无敌于天下”“一同天下”“一心定而王天下”“令行禁止于天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的代表人物都主张统一,这反映出当时统一趋势正在形成,统一成为诸子共识。
故答案为C项。
A项,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各个学派的思想虽然相互影响,彼此批判、学习和吸收,但各个学派的区别还是明显的,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但材料不仅涉及儒家,还涉及墨家、道家、法家等多家思想,不是强调儒家思想的地位,排除;D项,材料中各家论述的是统一问题,不是重农的民本思想,排除。
2.下列有关联合国成立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大西洋宪章》首先提出建立新的国际组织的设想②《联合国家宣言》第一次使用“联合国家”一词,这是联合国名称的由来③1945年在美国旧金山签署《联合国宪章》④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国际联盟正式成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1日,正在对德、日、意法西斯作战的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国宣言》,强调在打败共同敌人后建立一个拥有广泛普遍安全制度的世界秩序,并第一次采用“联合国”一词,故①②正确;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故③正确,④错误;所以答案选A。
立,④错误;排除所有包含④的选项。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高二历史考生注意:1.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 分钟.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Ⅰ卷和Ⅱ卷两部分,共6页.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按要求填写信息,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Ⅰ卷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Ⅱ卷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1为二里头都邑中心区的遗存分布,其主体要素包括: “井”字形主干道路网、宫城和宫殿建筑群、祭祀区和祭祀遗存、青铜礼器群、绿松石器作坊和铸铜作坊等官营手工业作坊区。
由此可见A.当时手工业发展水平高度发达B.复杂社会系统最终形成C.中华文明具备了早期国家形态D.贵族等级秩序已经确立2.唐德宗时的宰相陆贽在奏议中指出, “两税之立……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曾不寤(wù,同“悟”)资产之中,事情不一:有藏于襟怀囊箧,物虽贵而人莫能窥;有积于场圃囤仓,直虽轻而众以为富;有流通蓄息之货,数虽寡而计日收赢;有庐舍器用之资,价虽高而终岁无利。
”这表明两税法A.减轻了农民沉重负担B.缩小了唐朝的收税对象C.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 D 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问题3、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当放弃,……在一次不平等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内有官员洋洋得意,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了。
协定关税后新的税则平均到百分老款(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
”这反映了当时人们A、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B.深刻认识到落后的根源C.固守传统外交政策D.试图遏制英国侵略势力4.1937年8月,国民政府要求战区各学校“于战事发生或逼近时,最于儿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学业质量监测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50分。
【必答部分】
26.(13分)
(1)关系:①总统向国会报告联邦情况;(1分)
②特殊情况下,总统可确定两院休会期;(1分)
③相互制约。
(1分)
(2)妥协:①联邦政府和各州之间的妥协;(1分)
②大州与小州的妥协;(1分)
③南方和北方之间的妥协。
(1分)
原则:①三权分立,分权制衡;②主权在民(人民主权);③民主共和;④联邦制。
(注:以上每点1分,考生只要答出3点,即可得3分。
)
(3)原因:①来自于其精神实质(或有明确的原则);(1分)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分)
③谈判和妥协机制;(1分)④兼顾不同群体利益。
(1分)27.(10分)
(1)共同点:
①1975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都是在极“左”思潮氛围下酝酿和修订的,在指导思想上存在错误倾向;(2分)
②1982年宪法与1999年宪法都是根据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具体国情,对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建设等方面的成果的确认和现固。
(2分)
(2)看待:
①宪法是指引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大法,是司法机关执法的最高依据,是一切组织和个人活动的根本准则。
(1分)
②它是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反映,是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保证。
(1分)
③不断修改以期达到更完善,对防止“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破坏宪法的现象有积极意义,也是为了更好地维护人民利益,扩大人民民主权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
(1分)④我们每个人的行动都必须在宪法所规定的范围内,合法享受属于自己的权利和履行自己的义务。
(1分)
说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与时俱进,逐步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
(2分)
28.(12分)
注:下面给出的是评阅标准示例,不是标准答案。
请各位教师在阅卷前仔细研读,以供在评阅过程中进行参考。
示例一
论题: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的改善有其必然性。
(2分)
阐述: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奉行孤立、封锁的对华政策。
为此,中国采取“一边倒”的政策,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3分)
②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急需改善外交环境以保障国内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
此外,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革”的破坏,我国经济发展缓慢,国内形势不容乐观。
当时,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美苏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不利于美国的变化,西欧和日本的崛起也对美国产生了一定的威胁。
(3分)
③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了经济“滞胀”,凯恩斯主义失灵。
美国的发展前景也不容乐观。
(3分)
总之,20世纪70年代的国内外局势迫使中美两国调整外交政策,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其必然性。
(1分)
示例二
论题:政府外交政策的演变取决于国家利益的变化。
(2分)
阐述:
①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军民坚持抗战,牵制了日方大量兵力,缓解了太平洋战场的压力,美国积极援华抗战;(3分)
②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和战略利益的需要,美国实施扶蒋反共政策,并同蒋介石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从中国攫取大量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进行封锁和包围,以满足其与苏联争霸的需要。
(3分)
③20世纪70年代,美国面临经济“滞胀”,陷入越南战争泥潭,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为扭转困境,开始积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3分)
总之,政府的外交政策是由本国国家利益决定的。
(1分)
【选答部分】
29.(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盟友:倒幕派等主张学习西方的维新人士(2分)
目的:富国强兵,振兴日本民族,摆脱外来压迫。
(2分)
内容:①学习西方军事和技术,引进人才,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1分)
②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将大量国营企业低价转让给资本家;(1分)
③倡导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推动“文明开化”;(1分)
④按照欧美国家模式,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1分)
(2)影响:①推动了日本近代工业的建立,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3分)
②改变了落后状态,日本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2分)
③为日本对外扩张提供了物质基础。
(2分)
30.(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背景: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加紧瓜分世界;
②英国国内的帝国主义情绪推动,加剧英国与布尔人的矛盾;
③英国殖民机构利益驱动;
④布尔人国家内部矛盾尖锐。
(注:以上每点2分,考生只要答出3点,即可得6分。
)
(2)影响:①扩大了殖民地;(3分)
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英国殖民统治的方式;(3分)
③英帝国的国际地位下降。
(3分)
31.(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背景:①近代中国交通的落后;(2分)
②“实业救国”思潮兴起;(2分)
③帝国主义争夺华北路权。
(2分)
表现:①科学选线(“人”字形);(1分)
②发明双头列车。
(1分)
(2)支持:①不断以铁路建设的新成就,表达他对民主政权的支持;(2分)
②帮助孙中山制作详尽的铁路建设规划与措施。
(2分)
品质:爱国创新、坚毅担当、不屈不挠等。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