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学复习资料
推拿学复习要点
《推拿学》复习要点【小儿特定腧穴】1、坎宫【定位】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一横线(推坎宫30-50次)【作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应用】外感发热、头痛2、天门(攒竹)【定位】两眉连线中点至前发际一直线(开天门,推攒竹30-50次)【作用】发汗解表,镇静安神,开窍醒脑【应用】风寒感冒、头痛、无汗、发热等3、耳后高骨【定位】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揉耳后高骨,30-50次)【作用】疏风解表,安神除烦【应用】感冒头痛4、天柱骨【定位】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推天柱骨or刮天柱骨100-500次)【作用】降逆止呕,祛风散寒【应用】呕吐恶心、外感发热、项强5、脊柱【定位】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自上而下,推脊100-300次;自下而上,捏脊3-5次)【作用】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清热【应用】小儿疳积,腹泻,成人失眠、肠胃病、月经不调6、七节骨【定位】第4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成一直线(推上or下七节骨100-300次)【作用】温阳止泻,泄热通便【应用】推上——虚寒腹泻、久痢;实热证不宜本法推下——肠热便秘、痢疾;虚寒者不宜,防滑泻7、龟尾【定位】尾椎骨端(即督脉之长强穴,揉100-300次)【作用】调理大肠,通调督脉经气,可止泻亦可通便【应用】腹泻、便秘8、大肠【定位】示指桡侧缘,示指尖至虎口呈一直线(示一虎,补大肠;反之,清大肠100-300次)【作用】补可涩肠固脱,温中止泻——虚寒腹泻、脱肛清可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大便秘结、痢下赤白、身热腹痛、湿热食积9、四横纹【定位】掌面示、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掐5次,推100-300次)【作用】掐可退热除烦,散瘀结;推可调中行气,和气血,消胀满【应用】疳积、腹胀、气血不和、消化不良10、板门【定位】手掌大鱼际平面【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止泻,止呕(揉or运板门100-300次)【应用】揉可治乳食停积,食欲不振or暧气、腹胀、腹泻、呕吐板门推向横纹:止泻;横纹推向板门:止呕11、运水入土、运土入水【定位】手掌面,大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一条弧形曲线(运100-300次)【作用】运土入水一一清脾胃湿热,利尿止泻,用于新病、实证(拇指一小指根)运水入土——健脾助运,润燥通便,用于完谷不化,腹泻痢疾,疳积,便秘12、大横纹【定位】仰掌,掌后横纹。
推拿考试试题
推拿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推拿学的基本理论基础是()。
A. 西医解剖学B. 中医经络学C. 生物力学D. 心理学2. 下列哪个穴位不属于足太阳膀胱经?()。
A. 风池穴B. 肺俞穴C. 心俞穴D. 肾俞穴3. 推拿治疗中,常用的手法之一是摩擦法,其主要作用是()。
A. 促进血液循环B. 缓解肌肉紧张C. 消除皮下淤血D. 调节神经功能4. 在进行推拿操作时,以下哪项是正确的体位?()。
A. 患者仰卧,治疗师站在患者头部B. 患者俯卧,治疗师站在患者足部C. 患者侧卧,治疗师站在患者背后D. 患者坐位,治疗师站在患者侧面5. 推拿治疗时,对于孕妇的腹部应()。
A. 避免推拿B. 轻度推拿C. 采用重手法推拿D. 只推拿特定穴位二、判断题1. 推拿可以用于治疗所有类型的疾病。
()2. 推拿时力度越大,效果越好。
()3. 推拿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放松状态。
()4. 推拿治疗后,患者应立即进行剧烈运动。
()5. 推拿是一种非药物性治疗方法,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人群。
()三、简答题1. 请简述推拿的历史起源及其在中国医学中的地位。
2. 列举三种推拿手法,并简述其操作要领和适用症状。
3. 推拿治疗中如何判断患者的体质和选择合适的推拿力度?4. 推拿治疗后,患者应注意哪些事项以保持治疗效果?5. 描述推拿对于缓解肩颈部肌肉紧张的作用机理。
四、案例分析题患者,女性,35岁,办公室职员。
主诉近期工作压力大,经常感到肩颈部酸痛,尤其是在长时间使用电脑后。
患者表示曾尝试过热敷和简单的伸展运动,但效果不明显。
请根据患者的描述,设计一套适合的推拿治疗方案,并解释治疗的步骤和预期效果。
五、论述题论述推拿在现代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及其与传统中医理论的结合方式。
请结合实际案例,探讨推拿如何作为一种辅助疗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同时,分析推拿在预防和治疗常见职业病方面的作用和潜力。
推拿学复习资料
推倒作用原理:是通过手法作用于体表的一定穴位和部位,来调节和改善机体的病理和生理状况,从而达到治病和保健的目的(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理筋整复,舒筋缓急滑利关节,松解粘连平衡阴阳,调整脏腑增强体质,防病保健)推倒治疗原则:1整体观念,辩证施术 2治病求本,标本同治,缓急兼顾 3扶正祛邪 4调整阴阳 5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6以动为主,动静结合 7病治异同对中枢神经的作用机制: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手法刺激可通过反射传导途径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对周围神经的作用机制:各种推倒手法的刺激部位和治疗穴位,大多分布在周围神经的神经根,神经干,神经节,神经节段或神经通道上,手法的刺激可改善周围神经装置及传导路径,使周围神经产生兴奋,以加速其传导反射。
天门:定位两眉目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作用发汗解表,镇静安神,开窍醒神,应用常用于治疗外感发热,头痛,无汗等坎宫:定位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作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应用外感发热,头痛脊柱:定位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作用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清热应用小儿疳积,腹泻七节骨:第4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作用温阳止泻,泄热通便应用虚寒腹泻,久痢头面部检查:1望神色(一般而言,神志清楚,反应灵敏,双目灵活,明亮有神,鉴识精明)临床上如见面色白光白,虚浮,多属阳气虚,可见于大失血后及哮喘等症。
面色淡白无华,形容消瘦,多属血虚 2望形态颈部检查:动诊:颈部运动检查时,嘱患者坐位,头正直,固定双肩,使躯干不参与颈椎的运动,然后再做各方向活动1屈伸运动:嘱患者头尽量前倾,正常时下颌可以触到胸部,大约为35-45度,检查后伸时,嘱患者尽量后仰,正常时恰好看到头顶上的天花板,约为35-45度旋转运动:嘱患者向一侧转动头部,正常时下颌几乎可以触及同侧肩部,大约60-80度,然后再转向对侧,双侧对比侧弯运动:嘱患者将耳朵向肩部靠近,正常时头部可倾斜45度挤压试验:患者坐位,检查者双手交迭置于患者头顶,并控制颈椎在不同的角度下进行挤压。
推拿复习资料
捏而提起谓之拿题型:填空、单选、多选、判断、简答、问答。
名医、名著、名言。
推拿学发展源流:《素问》中原地带、殷商,今河南)“推拿”一词始见于明代万全的小儿推拿著作《幼科发挥》马王堆帛画《导引图》描绘44种导引姿势,(最早的按摩绘图资料)(最早的世界性保健体操图)简书《引书》—导引术专著,治疗颞下颌脱位口内复位法,将按摩用于骨伤科诊治。
《周礼注疏》:“扁鹊治虢太子暴疾尸厥之病,使子明炊汤,子仪脉神,子术按摩”---- 按摩用于急救。
-- 已佚。
《黄帝内经》成书于秦汉时期,概括了推拿具有行气、活血、舒筋、通络、镇静、止痛、退热等作用。
秦汉时期,临床已科学应用体外心脏按摩抢救自缢死者。
晋,推拿广泛应用于抢救,治卒腹痛方:“使病人伏卧,一人跨上,两手抄举其腹,令病人字纵重轻举抄之,令去床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详细介绍颞下颌关节脱位的整复方法。
记载治卒心痛方、卒腹痛方。
隋唐,推拿发展为一门专业的治疗方法唐代太医署有专门按摩科。
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唐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唐六典》中载有按摩可除风、寒、暑、湿、饥、饱、劳、逸。
推拿广泛应用于防病养生。
隋代《诸病源侯论》几乎每卷都附有导引按摩法。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辟寒风。
宋、金、元时期,推拿的发展令人瞩目,产生了丰富的诊疗理论,宋,《圣济总录》开创治眼科疾病的先河。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发展了骨科。
金,张从正《儒门事亲》认为按摩也具有汗、吐、下三法的作用。
明代,民间发展广,现存最早的推拿专著,《小儿按摩经》。
推拿在明代两个显著特点:1.按摩之名开始有推拿之称;2.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正骨推拿手法:鲁东湘西的儿科推拿;北方的正骨推拿;江浙的一指禅推拿;山东的武功推拿;川蓉的经穴推拿;上海的滚法推拿。
1956年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所推拿专科学校—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
70年代中期到80腹泻、糖尿病。
推拿学复习材料
第一章推拿、推拿学的定义及特点1、推拿学:是在中医学和现代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阐述和研究运用手法和功法训练防治疾病的方法、规律和原理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推拿学是以治疗的方法作为学科的标志特征。
2.手法治疗和功法训练是推拿学的基本特征。
3.中医学和现代科学理论的紧密结合是推拿学的理论内涵。
4.适应范围的宽泛和严格的禁忌证是推拿学的临床特点。
5.推拿疗法: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运用手法作用于患者的穴位和患处,通过手法本身的作用和经络系统的调节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疗法。
6按摩”最早记载于《素问·血气形志篇》:“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
”7、推拿一名最早见于明代儿科专家万全在他的著作《幼科发挥》第二章推拿学的发展源流1、我国最早的推拿学专著是《黄帝歧伯按摩十卷》2、汉代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首次提到的“膏摩”一词,代表了推拿介质的出现。
3、隋代所设置的全国最高的医学教育机构-太医署,有按摩博士的职务。
正式开展推拿教育.唐代又将按摩医生分按摩博士、按摩师、按摩工。
4.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一书中,认为按摩也具有汗、吐、下三法的作用。
5、《小儿按摩经》可称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专著。
6、《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对正骨推拿手法总结出“摸、接、端、提、按、摩、推、拿”的正骨八法。
7.唐代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为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
第三章推拿的作用原理和治疗原则一、推拿的作用原理1、疏通经络行气活血2、理筋整复滑利关节3、调节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二、推拿的治疗原则1、整体观念,辩证施术2、标本同治,缓急兼顾3、以动为主动静结合4、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第四章经络与腧穴小儿特定穴坎宫、天门、耳后高骨、天柱骨、腹、丹田、肚角、脊柱、七节骨、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小肠、大肠、三关、六腑、天河水(掌握定位、操作、作用、应用)1.儿外感常用四大手法:推坎宫(眉弓)、揉太阳、揉耳后高骨、开天门(推攒竹)2.止泻四大手法:摩腹、揉脐、揉龟尾、推上七节骨3.保健四大手法: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补脾经第五章解剖与生理肩袖、肩关节、膝关节、脊柱的解剖:P46-66第八章手法一手法概要1、手法:是指按特定技巧和规范化动作在受术者体表操作,用于治疗疾病和保健强身的一项临床技能。
保健推拿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 推拿:是以中西医基础理论为指导, 运用各种不冋的手法或手的代替物刺激人体体表的一定部位或穴 位产生的直接生物学效应,以提高或改善人体生理功能、消除疲劳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2.运动推拿:是随着推拿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而随之逐渐发展起来的,是指应用各种推拿手法,使运动员或体育运动参加者提高身体运动能力,消除疲劳和治疗运动性伤病。
二、填空题纠正解剖位置与改变系统内能、调整信息相结合活血散瘀、减轻疼痛和 加速康复、恢复功能。
操作卫生,时间灵活 和手法有序,力量适宜三、判断题1. 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专著是《黄帝岐伯按摩十卷》。
2. 宋代太医院开始设立按摩博士和按摩师职位。
3. 推拿放松肌肉的机理就是将肌肉充分拉长。
4推拿可以消除肌紧张,原发性压痛点是治疗中的关键。
5. 推拿不但可以直接放松肌肉,并能解除引起肌紧张的原因。
6. 推拿能畅通气血,因而不能对高血压病起作用。
7. 女性月经期和妊娠期不能做腹部推拿。
8. 按摩的方向一般说来应按淋巴流动的方向进行,淋巴结所在部位应重点按摩。
四、选择题B )A •《黄帝内经》B .《黄帝岐伯按摩十卷》2. 首次将按摩与其它内服、外治法并称,明确地将按摩作为一种疗法提出的是以下哪部著作:(A •《黄帝内经》B •《引书》C .《五十二病方》D •《阴阳^一脉灸经》保健推拿复习资料第一章推拿概述1. 推拿古称按摩,而推拿这一名称首见于我国2. 据文献记载,我国最早的按摩专著是 _ 帝歧伯按摩十卷》3.推拿的基本作用原理为 纠正解剖位置的异常代。
改变有关的系统內能信息调整 和4.推拿对运动创伤的治疗康复作用包括理筋正骨、整形复位舒筋活络、宣通气血5.推拿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应用原则为明确诊断,对症应用精力集中,位置得体1.我国最早的推拿专著是C .《小儿推拿秘诀》D .《小儿按摩经》3.早期的按摩疗法仅用于少数疾病的治疗,手法种类也较少,其中常用的两种手法是( D .按、摩A .按、搓B .按、压C .推、拿4.我国历史上太医院最早设立按摩科是在(B )A .汉代B .隋唐C. 木兀D . 明代5.推拿流传至海外始于(B)A .隋B .唐C.宋D . 元6.推拿 一词首见于我国(D )。
推拿学考试复习重点
推拿学发展源流“推拿”一词始见于明代万全的小儿推拿著作《幼科发挥》我国最早的推拿学专著《黄帝岐伯按摩》十卷(已遗失)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按摩专著《小儿按摩经》家中药管理局百部中医国经典中推拿的专著有龚云林·《小儿推拿秘旨》熊应雄·《小儿推拿广意》张振玺·《厘正按摩要素》骆如龙· 《幼科推拿秘书》《医宗金鉴 .正骨心法要旨》正骨推拿手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正骨八法。
脾胃区:左背胸椎 7~12热敷法有湿热敷法和干热敷法手法作用的基本要求有: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与深透。
持久,是指单一手法能够持续操作一定的时间而不间断,不乏力。
有力,即有力量,且这种力量不可以是蛮力和暴力,而是一种含有技巧的力量。
均匀,是指手法操作的节律,速率和压力等能够保持均匀一致,而非忽慢忽快,忽轻忽重。
柔和,是指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刚中有柔,柔中有刚。
深透,是指手法具备了持久,有力,均匀,柔和者四项要求,从而具备渗透力,这种渗透力,可透皮入内,能深达内脏及组织深层。
运动关节手法的要求:稳,准,巧,快小儿推拿手法的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手法: (成人)扌衮法:以手背部在体表进行连续的滚动。
动作要领: 1 、肩臂腕关节放松。
2 、肘微曲约 120~150 。
3 、小鱼际紧贴皮肤,以肘为支点,前臂外旋,手背呈滚动状 4、接触面为小鱼际至第三掌骨侧面约 1/2。
5、手背不宜拖动,不宜跳动揉法:1、带动皮下组织随手的揉动而滑动, 2、以肘为支点,腕部放松。
主要用于肌肉较厚处摩法: 1 、不带动皮下组织。
2、掌面于腕部在同一平面频率 100~120 摩法宜缓不宜急,宜轻不宜重,以中和之意施之推法(单方向直线推动)擦法:大鱼际擦法主用于四肢病症;小鱼际擦法主用于脊柱两旁病症;掌擦法主用于胸背部病症。
搓法:(上肢结束手法,多与抖法共用) 抹法:抹桥弓:耳后翳风至缺盆成一线。
作用;平肝潜阳,降压降气。
推拿复习资料
1 按照动作形态的分类原则可以将手法分为哪几类?分别包含那些手法?(a摆动类:一指禅推法,滚法,揉法;b摩擦类: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抹法;c振动类:抖法,振法;d挤压类:按法,点法,拿法,捏法,捻法,拨法,踩蹻法;e叩击类:拍法,击法,扣法弹法;f运动关节类:摇法,背法,扳法,拔伸法)2什么叫推拿手法?对手法的操作要求是什么?如何正确理解有力和柔和?(推拿手法是用手或肢体其他部位或手持器具,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在体表做有规律、有节奏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推拿手法的操作要求:均匀、柔和、持久、有力、深透。
有力:指手法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力度和功力,使手法具有一定的刺激量;柔和:指手法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动作稳柔而富有节律感,灵活而不僵滞,缓和而不生硬)3一指禅推、滚、揉、摩、按、抖、拿、颈椎摇、颈椎拔伸和腰椎斜扳的动作要领和手法特点(注意事项)是什么?(一指禅推法的动作要领:拇指伸直,余指的掌指关节和指问关节自然屈曲,以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于体表施术部位或穴位上。
沉肩、垂肘、悬腕,前臂主动运动,带动腕关节有节律地摆动,使所产生的功力通过指端或罗纹面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
手法特点:手法操作缠绵,讲究内功、内劲,故初学时易形似,难以神似,须刻苦、经久习练才能掌握。
滚法的动作要领:①前臂旋转与腕关节屈伸这二者动作一定要协调②躯体要正直。
不要弯腰屈背,不得晃动身体③肩关节自然下垂,上臂与胸壁保持5~10厘米距离,上臂千万不要摆动。
④腕关节要放松,屈伸幅度要大⑤滚法突出是一“滚”字。
手法特点:接触面积大,压力也大而又柔和舒适有利于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揉法的动作要领:手腕放松,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小幅度的回旋活动,压力轻柔;揉法特点:揉法柔和舒适。
摩法的动作要领:1.指摩法:指掌部自然伸直,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腕关节略屈。
2.掌摩法:手掌自然伸直,腕关节略背伸,将手掌平置于施术部位上;手法特点:刺激轻柔缓和,不带动皮下组织。
推拿学的复习资料
推拿学的复习资料推拿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广泛应用的中医疗法,它通过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来调理人体的经络、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为了匡助大家更好地复习推拿学知识,我准备了以下详细的复习资料。
一、推拿学的基本概念推拿学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份。
它通过对人体经络、穴位的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刺激经络,调温和血,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效果。
二、推拿学的基本理论1. 经络理论:推拿学认为人体内存在着经络系统,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推拿手法可以通过刺激经络来调温和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穴位理论:推拿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穴位,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可以刺激穴位,调理经络,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3. 气血理论:推拿学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推拿手法可以调温和血,促进气血的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推拿学的基本手法1. 推法:推法是推拿学中最常用的手法之一,通过手掌、指腹等部位的按压、推动,刺激经络,调温和血。
2. 捏法:捏法是指用手指、拇指等部位对穴位进行揉捏,以刺激穴位,调理经络。
3. 按法:按法是指用手掌、指腹等部位的按压,对穴位进行按摩,以刺激穴位,调温和血。
4. 摩法:摩法是指用手掌、指腹等部位的旋转、磨擦,对穴位进行按摩,以刺激穴位,调理经络。
四、推拿学的应用范围推拿学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等。
此外,推拿学还可以用于保健养生,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等。
五、推拿学的注意事项1. 推拿学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知识,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2. 推拿时需要注意力度和手法,过度用力或者不适当的手法可能会造成伤害。
3. 推拿时要注意环境的安全和卫生,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4. 推拿学不适合所有人,有些人可能存在禁忌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六、推拿学的学习方法1. 学习推拿学需要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知识,了解经络、穴位等相关理论。
按摩推拿考试复习重点
上篇基础篇第一章按摩推拿学基础P1《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
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
”P2 张仲景《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
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
”P3 晋·葛洪《肘后方》捏脊疗法作为医疗手段被正式记载P4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四明陈《小儿按摩经》- 最早的按摩推拿专着清·吴谦《医宗金鉴》伤科八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
P4 民间流派(8种):正骨推拿流派、点穴推拿流派、一指禅推拿流派、gun法推拿流派、内功推拿流派、儿科推拿流派、经学推拿流派、脏腑经络按摩流派P5 按摩一词首见《素问·血气形志》“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liao药”?P4 按摩推拿治疗伤筋的作用原理(论)1)舒筋通络:舒筋通络可以理解为使患者肌肉放松、精神放松。
手法能使机体放松的直接原因是:①提高局部的温度;②提高局部的痛阈;③使痉挛的肌纤维被拉长。
手法能使机体放松、损伤组织得以康复的间接原因是: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营养得到改善;②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局部的肿胀;③通过手法使粘连分解。
2)理筋整复:理筋整复的含义是调理筋骨、整复错位,也就是纠正紊乱的解剖关系。
3)滑利关节;4)活血祛瘀:活血祛瘀、滑利关节的含义是通过手法使瘀血消散、肿胀消除,从而达到促进肢体运动、促进气血流动的作用。
P4 影响按摩推拿疗效的因素(?)一、手法的性质:肌肉痉挛-舒筋通络;解剖关系出现紊乱-理筋整复;肢体功能受限-活血祛瘀、消除肿胀。
二、手法的刺激量:手法的力量、施用时间、每次治疗间隔时间、疗程次数等三、手法部位的特异性:能够治疗某种病的部位就对这个病有特异性。
推拿学的复习资料
推拿学的复习资料推拿的发展史1. 秦汉:中医重要原则奠基和构筑;《黄帝岐伯按摩》《内经》。
2.明代明代按摩改称推拿,并形成小儿推拿独特体系。
推拿的禁忌症(不宜)1、过饥或过饱时不宜按摩。
(一般情况饭前半小时至饭后一小时不宜按摩)2、对于过度饮酒,过度疲劳及妇女怀孕期和行经期,慎用按摩。
3、皮肤病局部禁忌按摩。
4、危重病人,急性感染、创伤、骨折禁忌按摩。
5、对有出血性倾向的禁忌按摩。
6、闭合性损伤局部24 小时内不宜按摩。
一)阴阳学说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
阳: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向上的、外向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阳;阴:相对静止的、下降的、内向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阴。
人体五脏主要是起贮藏作用,相对静止,属阴;六腑主要起运输传导作用,相对来说是运动的,属阳。
经络总论一、经络的概念: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径路。
是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也是联结人体各个部分的基本途径。
经:路径(直行主干深)经络络:网络(旁行分支浅)2)十二经脉与四肢的关系除三阴三阳外,经络还以手足命名:①分布于上肢内侧:手三阴(手太阴、手少阴、手厥阴)②分布于上肢外侧:手三阳(手阳明、手太阳、手少阳)③分布于下肢内侧:足三阴(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④分布于下肢前、后、外侧:足三阳(足阳明、足太阳、足少阳)5.经络的流注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足太阴脾足阳明胃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足厥阴肝足少阳胆四、腧穴的分类:(一)十四经穴: 361 (二)奇穴(三)阿是穴五、腧穴的作用(一)腧穴的主治作用:1.近治作用:指一切腧穴均能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与邻近组织、脏器的病证。
2.远治作用:指十四经腧穴,能治疗本经循行所过处、远隔部位的组织、脏器及经脉病证。
3.特殊作用:指腧穴具有双向性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特异性的作用。
推拿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推拿手法的概念:手法是指医生用手或肢体的相关部位,或借助于一定的器械,按特定的技巧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经络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预防保健和强壮身体的一种治疗方法。
2.推拿的禁忌证:(1)各种急性传染性、感染性疾病;(2)诊断不明确的急性脊柱损伤或伴有脊髓损伤症状的患者;(3)恶性肿瘤;(4)结核病、化脓性疾病所引起的运动器官疾病;(5)有血液病或出血倾向的患者,脑出血的患者,应在出血停止后2周再进行手法治疗;(6)手法治疗部位有皮肤破损、皮肤病等;(7)严重心、脑、肺、肾等器质性疾患;(8)妇女在妊娠期、月经期,其腰骶部和腹部不宜使用推拿手法,其他部位需要手法治疗,也应以轻柔舒适手法为宜;(9)醉酒者、严重的精神病患者;(10)患者在剧烈运动后、饥饿或极度劳累及体质极度虚弱的患者。
3.摆动类手法定义:以前臂有节律的连续摆动为基本运动形态的手法称为摆动类手法,主要包括一指禅推法、滚法和揉法等。
4.摩擦类手法:以手掌、手指或肘部贴实体表,做直线或环旋移动的手法,主要包括摩法、推法、擦法、搓法、抹法等。
5.挤压类手法:以手指、手掌或肢体其他部位按压或对称性挤压受术者体表一定的穴位和部位,使之产生压迫或挤压感觉的手法。
包括按法、点法、拨法、捏法、拿法、捻法、踩蹻法等。
6.运动关节类手法:使受术者关节产生被动运动的手法,称为运动类手法,包括摇法、拨伸法、屈伸法、背法、扳法等。
7.臂丛牵拉实验:患者颈部前屈,医者以一手抵住患者头部一侧,另一手握住患肢腕部向反方向牵拉。
若患肢疼痛或麻木感为阳性,提示臂丛神经受压。
8. 明代的学术成就:《小儿按摩经》,我国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书籍,《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小儿推拿仙术》、《景岳全书》,张景岳《保生秘要》,曹士珩。
9.跟骨痛需要哪些疾病鉴别:(1)跟骨骨折(2)跟骨骺骨软骨炎(3)跟骨结核(4)足跟部软组织化脓感染10.我国推拿体系形成时期:秦汉时期11.(1)颈椎病的中医诊断:肝肾不足,气血渐亏,经筋失养,或因颈部外伤,瘀血阻滞,或因外感风寒湿邪,邪入经络,经气受阻而发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扌衮法:拇指自然伸直,余指屈曲,小指、无名指的掌指关节屈曲,约达90°。
使手背沿掌横弓排列呈弧面,形成滚动的接触面。
以第五掌指关节背侧附于体表施术部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推旋运动,带动腕关节屈伸和一定的旋转活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肌肉丰厚或薄弱均可用此手法。
二、揉法:1.大鱼际揉:大鱼际部着力于施术部。
沉肘,屈肘成120°—140°,肘外翘,腕放松,呈微屈或水平状,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运动,带动腕关节进行左右摆动,使大鱼际在治疗部上轻柔灵活的揉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2.掌根揉:肘关节微屈,腕关节放松并略背伸,手指自然弯曲,掌根附于施术部。
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运动,带动腕掌做小幅度回旋运动,使掌根部在施术部位上进行柔和的连续不断的旋转揉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3.拇指揉:拇指罗纹面吸附于施术部,余四指合适位置助力,腕微屈或伸直。
以腕为支点,拇指主动环转运动,罗纹面在施术部上连续不断旋转揉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4.中指揉:中指之间关节伸直,掌指关节微屈,以中指罗纹面着力于施术部。
肘为支点,前臂主动运动,通过腕使中指罗纹面在术部上轻柔灵活小幅度的环旋或上下、左右揉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为加强揉动力量,可以食指搭于中指背侧进行操作。
1.揉动时要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动作要灵活而有节律。
2.要掌握好揉动频率。
在面部可以缓慢操作。
4.不可在体表形成摩擦运动。
三、推法:【操作要领】
1.指推法:拇指端着力于施术部,余指置于相应位置以固定助力,腕关节略屈并偏向尺侧。
拇指及腕臂部主动施力,向拇指端方向呈短距离单向直线推进。
有拇指平推、三指推法。
2.掌推法:以掌根着力于施术部,腕背伸,肘伸直。
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施力,通过前臂、腕关节,使掌根向前单向直线推进。
紧贴皮肤,速度宜缓慢均匀,压力适中,单向直线推进。
不可推破皮肤。
可用介质或间歇操作。
四、擦法:全掌、大鱼际、小鱼际着力于施术部,腕关节放平。
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运动,使掌、或大鱼际、或小鱼际做前后方向的连续擦动并产生一定的热量。
1.着力部紧贴体表,不宜过度施压,直线往返运行,往返距离尽量拉长,力量均匀,动作连续不断如拉锯状。
2.产生热量以透热为度。
3.不可擦破皮肤。
五、按法:1.指按法:拇指端或罗纹面置于施术部,余指张开,置于相应部以支撑助力,腕关节悬屈。
以腕关节为支点,掌指部主动施力,做与施术部位相垂直的按压。
压力达到所需力度后稍停片刻,“按而留之”,然后松劲撤力,再做重复按压,使动作平稳有节奏性2.掌按法:单手或双手掌面重叠置于施术部。
以肩关节为支点,利用身体上半身重量,通过手臂,垂直下压,施力原则同指压法。
3.肘压法:按法去除手法操作的节律性,仅施以一种较长时间的持续压力,则为压法,多用肘压。
2.用力方向多为垂直向下或与受力面相垂直。
4.不可突施暴力。
开始又轻而重,结束时又重而轻。
掌握好患者骨质情况。
点法1、定义:用指端、屈曲的指间关节或肘尖部着力于体表施术部位进行点压的方法2、分类:拇指端点法(又称拇指点法)、屈拇指点法、屈食指点法
拿法1、定义:用拇指和其余手指相对用力,提捏或揉捏肌肤的方法。
2、分类:三指拿法、五指拿法3、适用部位:颈肩部、四肢部。
击法1、定义:用拳背、掌根、掌侧小鱼际、指尖或桑枝棒击打体表一定部位的方法。
2、分类:拳击法、掌击法、侧击法、指尖击法。
一指禅推法;拇指伸直,余指的掌指关节和指问关节自然屈曲,以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于体表施术部位或穴位上。
沉肩、垂肘、悬腕,前臂主动运动,带动腕关节有节律地摆动,使所产生的功力通过指端或罗纹面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多用于颜面部,而后者接触面亦小,刺激却刚劲有力,一般多用于颈项及四肢关节部。
摩法:1)腕关节放松,指掌关节自然伸直,着力部位紧贴体表。
2)前臂连同腕部做缓和协调的环旋抚摩活动。
3)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均匀往返操作,临床一般顺时针摩,缓摩为补法,逆时针、急摩为泻法。
本法适合于胸腹部、胸肋部、颜面部。
拍法1)操作者操作时,肩、肘、腕要放松,拍时以手腕发力,着力轻巧而有弹力2)动作要协调灵活,频率要均匀操作者用拇指腹或手掌腹面着力,五指并拢,用虚掌击拍一定部位或穴位上,称之拍法
颈椎病:常见疾病,随年龄增长,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影响颈椎稳定性,产生一系列病理性改变。
1)颈型颈椎1反复出现“落枕”现象。
2平时肩胛骨内上角和内侧缘常有酸胀疼痛感。
3排除颈肩软组织风湿及颈椎损伤。
4颈椎X线摄片可见退行性变化。
2神经根型颈椎病1有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2出现颈神经放射性疼痛。
3颈椎X片显示与受害神经相对应的活动节段存在退行性征象。
4物理检查提示颈神经病变的定位在神经根,排除脊髓内、神经丛、神经干病变。
3脊髓型颈椎病:1有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2出现脊髓长传导束受压的症状、体征。
3脊髓损伤的平面不易确定,下肢运动与感觉障碍呈不完全性。
4脊髓损害症状呈波浪型逐渐发展和短暂缓解的趋势。
5线摄片显示椎体后缘明显骨质增生。
7排除椎管内外占位性病变。
4椎动脉型颈椎病:1有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2出现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
症状与头颈位置有关。
3脑阻抗图提示椎动脉血流减少。
4排除椎动脉瘤等动脉本身的病变。
5X线片显示颈椎退行性变。
5交感神经型颈椎病:1有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2有慢性头痛史。
3出现上象限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和体征。
4排除器官的器质性病变。
5X线摄片显示颈椎退行性变化。
手法:刺激性手法与颈椎调整手法并重,刺激性手法为基础;颈项部操作与循经手法刺激相结合,颈项部操作为主的原则。
一指禅推法、扌衮法、拔伸法、推法、拿法、按揉法和颈椎微调手法松解手法、颈椎调整、整理手法三部分组成。
腰椎间盘突出症:指腰部受较重外力作用,使腰椎间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外突,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腰痛的一系列症状。
原因主要与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外力作用有关。
1.临床症状:腰痛合并下肢放射性疼痛,反射至小腿或足部;腰背部板滞、活动功能障碍。
病程较久者,常有局限于小腿后外侧、足背、足跟或足掌的主观麻木感。
直腿抬高、直腿抬高加强试验(+)。
2.【体征】1.压痛点。
2.麻木及感觉异常;
3.腱反射异常;
4.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5.肌力减退或肌萎缩;
6.脊柱功能受限;
7.脊柱侧凸;
8.X线正位片见侧弯;侧位片见受限椎间盘变窄,腰椎前凹消失;
3.检查:正、侧位X线片,可见脊柱侧弯,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唇状增生。
X线征象不能作为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的唯一依据,可借此排除腰椎结核、骨性关节炎、骨折、肿瘤和脊椎滑脱等疾患。
【治疗】:1.增加局部组织痛阈,改善腰肌高张力状态;2.降低椎间盘内压,增加盘外压力,促使突出物回纳;3.改变突出物位置,缓解神经根受压状态;4.加强气血循行,促使神经根及周围软组织水肿的吸收。
治则: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活血化瘀。
手法:揉法、按压法、扌衮法、弹拨法、运动关节类手法等。
梨状肌综合征:又称梨状肌综合征或梨状肌空狭窄综合征。
由于肌肉剧烈运动和神经冲动,突然引起的肌肉牵拉性损伤。
【症状】患者感觉臀部剧烈酸胀痛
【体征】1.患侧肌张力降低。
臀部及下肢肌肉萎缩,触、痛觉降低,温觉正常,自觉患肢发凉,跟腱反射减弱。
2.直腿抬高试验阳性(60°以前疼痛,超过60°以后减轻)3.患肢小腿外展试验阳性。
4.屈髋屈膝试验阳性。
5.局部压痛点试验阳性【鉴别】1.腰椎间盘突出症;2.坐骨神经炎。
【操作】1.梨状肌掌根按揉法;2.双下肢交叉按揉法;3.弹拨梨状肌法;4.被动屈伸髋关节及牵抖下肢法。
退行性脊柱炎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