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两课时)
人教课标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和证明声音是由于发生体的振动而产生的(2).说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3).识别回声现象,用机械运动的知识结合声音的传播速度进行简单的回声测距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和“真空罩中的闹钟”的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感悟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了解自然界及生活中振动发声的实例,能简单解释自然界及生活中一些发声现象,体会用物理语言进行表述。
(3)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利用转换法和科学推理的物理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在活动中协作交流,形成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教学重点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学难点利用控制变量思想研究物理的方法。
(固体传声)教学用具:音叉水槽铁架台乒乓球细线口琴录音机磁带蜡烛火柴真空铃(气泵,电池盒,泡沫)小闹钟(扣碗)土电话(长线)分层教学环节:提问分层习题分层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前预习:设计实验 1.声音的产生由于物体振动 2.固体液体气体能传声课堂导学:●学生展示预习作业1,老师点评补充,声音的产生由于物体振动典型实验:1.喉咙发生2.音叉发生(触摸,乒乓球,水花四溅)3.鼓面振动(桌面振动),如何观察到它们的振动?问:如何消除手拍桌面时,风带来的影响?如果纸片效果不明显如何改进?4.乐器图片(口琴钢琴笛子)展示,让学生体会是什么物体在振动?●小结1.物理研究方法小结:转换法2.知识小结:声音的产生由于物体振动。
●知识过渡:声音的传播1.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人耳的?空气。
2.声音是如何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介绍声波概念。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课时声速与回声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课时声速与回声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后3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它在5s内的平均速度是A.3.5m/s B.4m/s C.4.2m/s D.4.5m/s2 .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我们能够分辨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它们的音调不同B.蒙上双眼仅凭声音也能大致确定声源的方位是由于“双耳效应”C.文明城市要求植树种草,树木和花草不但美化了城市而且具有吸收、减弱噪声的作用D.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时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是利用了大地传声比空气快3 . 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锤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此现象可以说明A.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B.空气可以传播声音C.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D.声音不能传递能量二、多选题4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因素有介质的种类和温度B.的水比的冰降温效果好C.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做参照来研究的D.利用超声波来击碎人体结石是因为超声波的响度大5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声波能够传递能量C.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D.只要是放大镜,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能成放大的像6 .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B.我们能区分笛子和小提琴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C.录音棚的墙壁通常装有皮质材料的软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声音的反射D.向热水瓶中倒水时,随着瓶内水的增加,听到声音的音调升高三、填空题7 .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5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秒钟人所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课时)课件13张PPT
新知学习
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
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______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
C.固体传声快
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道: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够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
声速大小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煤油(25℃) 1324 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音在铁轨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
在测距离时需注意的是:回声通过的路程为所测距离的2倍。
水(常温) 光的速度远大于声音的速度。
s=vt=340 m/s×0.
1500
铝(棒) 铁(棒)
5000 5200
不一定比在液体中大。
C.固体传声快
第二章 声现象 声音遇到大的障碍物时,会被吸收一部分,还会被反射一部分。
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耳朵所用的时间 历史上第一次测出空气中的声速,是在公元1708年。
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新知巩固
【例1】 在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有三处堪称奇观的声学
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当游客在圜丘顶层
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 历史上第一次测出空气中的声速,是在公元1708年。
两位测量者分乘在两只船上,两船的距离为13847米,其中一只船在水下放一个钟,当钟敲响时,船上的火药同时发光。 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两位测量者分乘在两只船上,两船的距离为13847米,其中一只船在水下放一个钟,当钟敲响时,船上的火药同时发光。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0201109224125)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律及其应用。
首先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体的发声原因;采用“类比法”和“对比法”,结合实验观察,理解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条件。
其次通过阅读课文知道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完成学习活动卡上的活动内容,由学生体验和感受采用不同方式听到的不同声音,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同时通过阅读课文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产生声波反射的条件、规律及应用。
最后以选择学习活动卡上的实验内容相同的学生分组交流、课堂交流,并由教师指导总结归纳结论。
【教学准备】器材:钢锯条、音叉(小锤)、泡沫塑料小球、蒙有薄橡皮膜的杯子、软底塑料盆、音频发生器、低频扬声器、蜡烛、火柴、事先录制的学生的讲话等。
【教学过程】(一).声波的产生1 •声音的发生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找出共同点演示实验:(1)将一根钢锯条固定后使其振动, 并发出声音。
(2)将用细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靠在音叉臂上,用小锤敲击音叉。
结论: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2•声波的产生分组实验:如图一所示,将薄橡皮膜绷紧在杯口上,在上面撒一些泡沫塑料屑,敲动盆子,观察所看到的现象并推测其中的原因课堂交流:由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并叙述原因(2)演示实验:如图二所示,观察和描述图一课堂提问:当低频扬声器发声时,纸盆前方的烛焰会有怎样的反应?为什么?(3)发声体振动在空气中的传播演示实验:弹簧形成的疏密波提问:①当用手推动长弹簧的一端时,请你叙述观察到的现象。
②当疏密相间的形状在弹簧中传播时,弹簧的每一图二圈是否一直向另一端运动?分别提出问题后让同学们讨论回答。
3.作业:(1)思考与练习一2。
(2)预习声波的传播,收集有关现代声纳技术的应用。
(二).声波的传播1.声波传播的条件(1)提问:只要有物体在振动就能听到声音吗?演示实验:如图三所示,将闹钟放入真空罩中,连续抽气。
结论: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声波的传播需要通过介质。
(2)由学生完成学习活动卡P27—1和2 (其中2 可当堂选择几名学生实践后当堂交流) 图三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学习活动卡P27—3,教师事先用录音机录一段本班学生的讲话,在班中播放,让同学们猜猜是谁?结论:声波不仅可在气体中传播,而且可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人教版八年级第二章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件 (共56张PPT)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什么叫声源?不同的乐器是怎样发声的? 3、简单介绍一下物理常用的探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时还能听音乐的节奏,使自己的动作和其他 队员保持协调一致,那么声音是如何传进她们耳朵的?
5
思考: 宇航员在太空中近在咫尺,为什么还要靠无线而不直接交谈呢?
现象: 1、随着玻璃罩内空气被抽出,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几乎、 听不见声音, 2、再逐渐充入空气,随着空气越来越多,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大。 结论(由实验推理获得): (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实验推理); (2) 真空不能传声。
一、声音的传播条件
1、介质: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2、声音的传播条件: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注: (1)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 真空不能传声。 (2)一般来说,固体传声效果最好,液体次之,气体最差。
6
距离发声的物体有一定的距离,我们也能听到声音,声音是怎样 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的呢?
老师现在可以和同学们交流, 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么到月球上我们还能直 接交谈了?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在鱼缸旁边拍手为什么水中的 鱼会受到惊吓?
古代人们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 没有敌人的骑兵到来。
端的人能听到的敲击声,按先后顺序分别是
由
、
、
,传播的。
新知探究
我来啦
我们对着远处的高墙 或山崖大喊一声,会 听到什么。
我来啦
3. 回声 (1)定义: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我们会听到的话语, 就是反射回来的声音, 即回声。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课时声速与回声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课时声速与回声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如图是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02s自动拍照一次,拍下了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选项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小球运动情况的是()A.B.C.D.2 . 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C.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D.“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音调高3 . 人能分清原声和回声,则其时间间隔应大于0.1 s。
那么要能区分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人离高墙的距离至少应该()A.大于17 m B.小于17 m C.大于34 m D.小于34 m二、多选题4 . 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为,则我们周围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小雨提出了下列四个有关的场景,请你判断正确的是()A.汽车的喇叭不能再起到原来的作用B.乐队在会场的演奏将变得很混乱C.教室内学生能更清楚地听到教师的讲课声D.我们听到万米高空传来的客机声时,却不能看到该飞机5 . 某同学从下列表格信息中得到以下几个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介质声速/m/s介质声速/m/s空气(0)331海水(25℃) 1 531空气(15℃)340冰 3 230空气(25℃)346铜(棒) 3 750软木500大理石 3 810煤油(25℃) 1 324铝(棒) 5 000水(常温) 1 500铁(棒) 5 200A.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B.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的大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气体中最小D.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声音的传播速度也是不同的6 . 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打雷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闪电比雷声先发生B.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几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C.地震发生时水塘内的鱼恐慌极了,争着跳离水面,说明水能传播地震波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这是因为月球上的岩石不传声三、填空题7 . 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产生的,我们听到的雷声是________产生的,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 m/s,声音在________体中传播速度最快。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弓1入新课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
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声划破了村野广阔的夜空,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分美丽。
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提问:冋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同学们对声有这样浓厚的兴趣,这很让我高兴,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协作,一起做好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二、进行新课1声音的产生[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请每组选一位同学,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提问: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总结概括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提问: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聆听,思考(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中能传播吗?(3)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4)声音在不冋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1)把一根橡皮筋张紧,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出声曰.(2)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尺振动发出声曰•(3)用鼓棰打击桌面,鼓面振动,听到宏亮的击鼓声•(4)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10,声带振动,发出声曰.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1)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2)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创设生活中有关声的情景,联系实际引出课题。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通过亲自感受,发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创新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使用教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二、实验器材自制教具:音叉、激光笔、镜片、支架、喇叭、音频源、塑料管、泡沫颗粒、注射器、蜂鸣器、干电池、开关、电压陶瓷片、复读机等。
三、实验创新要求或改进要点自制的实验教具取材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效果明显。
实验①通过光的晃动代替乒乓球的晃动提高了实验的稳定性;实验②中用喇叭和泡沫颗粒代替话筒和示波器,将物理实验可视化;实验③用电压陶瓷片制成骨传导助听器,课堂上让学生模拟聋哑人听声,使物理课堂趣味化,生活化:实验④用注射器,蜂鸣器代替真空罩和抽气机,使物理实验小型化。
四、实验原理或实验设计思路从生活情境中引入,利用自制教具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及声音传播的条件。
五、实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2.使学生能利用常见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会描述实验现象,收集有效的信息并根据息归纳科学规律。
(三)情感目标:1.通过本节课,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2.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同学间相互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声音产生的条件2.声音传播的条件(二)教学难点:1.声音传播的形式;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七、教法与学法本节主要通过实验探究、再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本节教学中主要利用多媒体,自制教具,图片等进行教学。
八、教学过程本节课在教材与教学过程中学生所接触的声音问题在生活中已经比较普遍了,但如何让学生真正了解声音的发生原理和传播形式,为此我设计了四个实验,突破了四个重难点。
(一)、声音的产生探究音叉发声的时候在振动-------平常教学中演示音叉发声设计如图1,改进后的实验方案如图2。
(图1)(图2)平常方案图1的不足:乒乓球太轻,容易受风的影响而晃动,乒乓球的弹起很有可能是由于乒乓球自身的重力碰到音叉或音叉碰到乒乓球导致的。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两课时)
5.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米/秒,从海洋
勘测船上竖直向下发出超声波,经3.2秒后收 到海底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则海底有多深?
答案:2400米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自主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是怎样产生的?
小实验
用小锤轻敲音叉,有 什么现象?再用手握住音 叉,又有什么现象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为什么?
?
现象
特点: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随即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考考你:
你知道下列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
气球爆炸声
空气振动
声势浩大的瀑布声
水振动
一般地在三类介质中,声音在固体中的传 播速度最大,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小
请思考:
听到回声
当我们在山上对着对面的大山大喊
一声,会有什么现象?
什么是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 反射回来就形成了回声
人耳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最短时间 间隔是0.1s。
利用回声可以测 定距离。
1 S= vt 2
(5)某人对着山谷对面的山峰喊了一声,1.5秒 后听到了回声,求人与山峰之间的距离。
3.某人在一根装满水的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 后,在另一瑞的人能听到 是由 钢管 传来的. 3 次响声,第一次
4.打雷时一人看到闪电后5秒后听到雷声,则此
人到雷击处的距离为 1700 米.
巩固练习: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振动 而发声的;声
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
2.通常人们称月球上是一片“死寂的”空 间, 它的意思是“无声”,其原因是月球表面附 空气 真空 近 没有 ,而 不能传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共2课时)第一课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初步研究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蕴含的道理.【重点】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出正确结论.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7-28,完成以下问题: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物体发声时,振动的物体叫声源.【合作探究】体验: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请同学们完成如下图所示的实验:(1)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2)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3)敲响音叉,然后把它贴近脸颊.1.你有什么感觉?答:感觉到物体在振动.2.根据刚才的亲身体验,猜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演示一声音的产生如图所示,使刻度尺三分之二伸出桌面,一手将其另三分之一紧压在桌边上,另一手拨动伸出端,观察尺子在发声时的现象,并用语言描述现象.1.能听到声音吗?此时尺子处于什么状态?答:能听到声音,此时尺子上下振动.2.当刻度尺停止振动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答:当刻度尺停止振动时,不能听到声音.演示二声音的产生将悬吊着的泡沫塑料或乒乓球接触不发声的音叉,球并不跳动,如图甲所示;将音叉敲响,再使球接触音叉,球跳动,如图乙所示.甲乙1.图甲中的球是否跳动?答:图甲中的球不跳动.2.图乙中的球是否跳动?答:图乙中的球跳动.演示三声音的产生如图所示,在发声物体(鼓面)上撒一些纸屑,并用棒不停地敲击鼓面.1.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答:纸屑不断地上下跳动.2.此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答: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演示四声音的产生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张紧的橡皮筋.1.观察到有什么现象?答:橡皮筋上下振动.2.听到了什么?答:听到了橡皮筋振动发出的声音.3.此现象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4.通过实验对比,思考问题:橡皮筋、尺子、音叉、鼓面在什么情况下跳动,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跳动?答: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物体就停止发声.拓展延伸:1.不同动物发声的方式:有的动物依靠翅膀振动发声,有的动物依靠鸣膜发声.2.不同动物的发声部位:麻雀发声的部位是声带;青蛙、蝉发声的部位是鼓膜;蜜蜂发声的部位是翅膀下的小黑点.【教师点拨】1.在归纳物体发声时的规律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发声时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振动.2.某些物体发声时振动不易观察,要帮助学生运用转换法设计实验观察到微小的振动.【跟进训练】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C )2.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C )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B.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8-29,完成以下问题:1.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2.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例如:用锤敲击鼓面,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空气振动,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合作探究】演示五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电铃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听到的电铃声音会有什么变化?答:抽出部分空气后,听到电铃的声音明显变小.2.当抽出全部空气后,听到的电铃声音有什么变化?答:当空气全部抽出后,听不到电铃的声音.3.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电铃声音又怎样变化?答:当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电铃声逐渐变大.4.由以上现象能够得到什么结论?答: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演示六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如图所示,将发声的物体(如音乐卡、手机、闹铃等)放在密封的塑料袋中,塑料袋浸没在水里后,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1.将塑料袋浸没在水里后,能否听到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答:仍能听到发声体发出的声音.2.此实验说明什么?答:说明液体能够传声.演示七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两个学生合作,同学甲在长条桌的一端用铅笔在白纸上用力均匀地写“一”,同时同学乙在桌子的另一端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1.同学乙能够听到什么?答:能够听到同学甲写字的声音.2.由以上活动能够得到什么结论?答:固体可以传声.演示八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我们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讲话,可以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打雷时我们和雷电没有接触,但我们却能听到隆隆的雷声.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空气可以传声.【教师点拨】1.在进行真空电铃实验进行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时候,要帮助学生理解理想化推理实验方法的运用.2.声波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利用水波不仅可以较好的理解声波,同时还要让学生接受类比法这一科学实验方法的熏陶.【跟进训练】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1次敲击声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声音传播需要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传播声音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3.物理学中把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4.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声速【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2.记住15 ℃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 m/s.3.了解回声是怎样形成的.【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研究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蕴含的道理.【重点】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难点】利用回声原理计算距离.知识点一声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9-30,完成以下问题:1.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2.我们把声音在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叫声速.3.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 m/s.【合作探究】演示一声速既然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游击队员为了听远处的火车声,将耳朵贴在铁轨上,如图所示,观察并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将耳朵贴在铁轨上听火车声音,利用了什么原理?答:利用了固体、气体可以传声.2.总共可以听到几次声音?最先听到哪种物质传来的声音?答:可以听到两次声音;最先听到铁轨(固体)传来的声音.3.由以上现象推理,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是否一样快?答:不是一样快.演示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分析下列小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答: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有关.2.声音在固、液、气中的传播速度大小是怎样的?答: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液体中的速度大于气体中的速度.【教师点拨】1.在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形成开展横向对比、纵向对比得出结论的能力,如对不同温度下空气中的声速进行对比,对同一温度下不同介质中的声速进行对比,从而可以得出多个结论.2.在对比得出结论时,还应注意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实验方法的运用.【跟进训练】决定声音传播速度的是( C )A.发声体振动的幅度B.发声体振动的快慢C.传播声音的介质D.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知识点二回声【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0,完成以下问题:1.回声的概念: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的现象.2.当障碍物离人较远时,发出的声音经过较长的时间(大于0.1 s)可以听到回声.【合作探究】演示三回声如图所示,如果对着山崖大喊一声,观察并分析以下问题.1.会发生什么现象?答:会听到回声.2.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声音的反射.3.听到回声的条件?答: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教师点拨】1.声速与温度的关系:声音的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2.回声的利用:(1)利用回声测量发生体与障碍物间的距离,如:测量海洋的深度.(2)利用声音的反射增强原声.【跟进训练】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过了3 s 听到回声,设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 m/s,则人距山崖的距离为510 m.这种方法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知识点三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0-31,完成以下问题: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声音.【合作探究】演示四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如图所示是人耳听声音的示意图.1.在以上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会怎样?答:人都会失去听觉.2.如果传导阻碍,而又能想办法通过其他途径将振动产生的信号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感知声音.例如:声音通过头骨、额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是什么方式?答:是骨传导方式.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2.人耳能够分辩回声的条件:反射回来的声音达到人耳比原声晚 0.1 s 以上,否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3.人听到声音的过程: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pptx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知3-讲
3. 回声 (1)形成: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 (2)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 .1 s
以上。 (3)回声应用
知3-讲
①改善音质:当障碍物离得太近时,声波很快被反射回来, 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此时人们就分辨不出回声和原声, 但是会觉得声音更响亮。音乐厅中常利用这种原理使演 奏的效果更好。
知1-练
解题秘方:找出发声物体,再判断其是固体、液体 还是气体。 解析:空气流动形成风,风是气体,风的吼声是气 体振动产生的;马靠声带(固体)振动发声;黄河咆哮 靠水(液体)振动发声。
知1-练
特别提示:几种常见动物的发声部位:蟋蟀、蝈蝈 靠翅膀的相互摩擦而发声,蝴蝶、蚊子等靠翅膀振 动发声,蝉靠腹部的鼓膜振动发声,鸟靠鸣管振动 发声。
拓展延伸
知3-讲
骨传导
①骨传导: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
物理学中把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骨传导的原理是固
体可以传声。
②体验骨传声的实验:用手指堵住自己的耳朵,将
振动的音叉的尾部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能
听到音叉的声音。
知3-练
例 4 夏天,坐在教室学习的同学们,听见了窗外隆隆的
雷声,雷声传入同学们耳朵的过程中,声速大小的
变化情况是( )
A. 变大
B. 变小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知3-练
解题秘方:先分析声音传播过程中,依次经过的介 质种类;再比较各种介质中声速的大小变化。
解析:雷声依次经过“空气→玻璃→空气”,进入 耳朵;由于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气 体快,所以声速变化情况是“慢→快→慢”,即先 变大后变小。 答案:C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
二、声音的传播 实验和举例: 空气(气体) 1、老师讲课,学生能听见; 能传声 我们能听到很多声音 2、土电话;一个同学轻敲桌 固体能传 面一段,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 声 在桌子另一端听声 3、钓鱼时岸上说话声惊走鱼; 液体能传声 在水中听音乐跳舞 4、真空罩中的闹钟随着空气 真空不能传声 的减少声音变小 结论: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注:介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王爱芬
一、声音的产生 实验: 1、拨动尺子发声 尺子振动发声 2、用硬纸片刮梳子发声 梳子振动发声 3、敲桌子发声,纸团跳动 桌子振动发声 音叉振动发声 4、敲音叉发声,乒乓球跳动
5、人发声说话 声带振动发声 6、用硬纸片刮转动的齿轮发 齿轮振动发声 声 橡皮筋振动发声 7、拨动拉紧的橡皮筋发声 结论: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 停止。
振动发声的物体就是声源
例如:(1)琴声是空气柱振动发声(2)敲鼓时 鼓面振动发声。(3)刮风时树叶振动发声。(4) 青蛙声囊振动发声。(5)蝉腹腔振动发声。 (6)蚊子翅膀振动发声。(7)下雨时雨水振动 发声。(8)敲锣时锣面振动发声;用手按住锣面,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9)敲钟时,钟振动发声; 敲后钟“余音未止”说明钟还在振动。(10)留 声机使唱片上记录的声音重现,是因为唱片转动 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唱片上记录的声 音才会重现。
结论: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速 (1)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2)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一般情况下:V气<V液<V固 (4)在同一种介质中,温度不同,声音传播的速 度不同 (5)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 举例:(1)伏地听声; (2)赛跑时,计时员看到枪冒烟开始计时 (3)在一定长的不装水钢管一端敲一下,在另一 端听到两次声音;钢管装水呢?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优质课件(两套)
2.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20m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 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 A ) (空气中声速为340m/s,铁中声速为5200m/s) A.1次敲击声 B. 2次敲击声 C.3次敲击声 D.4次敲击声
人耳朵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的条件是: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_0_._1_s秒以上人就 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 声___得__到__加__强。
问题与思考:要想听到自己说话的回声, 离障碍物至少多远?
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
人耳的构造: 听小骨
半规管 听觉神经 前庭
耳
廓
耳蜗
外
耳
道
讲授新课
2.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
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利用回声
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
要想把原声与回声区别
开,从发出声音到再返回耳
朵的时间大于0.1秒。当障碍
物离声源太近时,声波很快
声源
被反射回来,回声与原声混
在一起,人们分辨不出原声
和回声,但觉得声音更响亮。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敲鼓声是怎样在空气中传播的? 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空气振动,形成了疏密相
间的波动(波)向远处传播。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讲授新课
声波到达人耳后,又怎样让大脑感知?
声波
鼓膜振动 听觉神经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大脑
讲授新课
三 声速 1.声速 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
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不断进行,铃声越来越小。
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件2
课堂小结
声 音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产 (真空不能传声)
生 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及温度有关。
与 (一般地,v(固体)> v(液体)> v(气体) )
传 播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教材习题答案
【教材P31“动手动脑学物理”】 1.用手拨动绷紧的橡皮筋,我们听到了声音,同时 观察到橡皮筋变“胖”变“虚”了,这是因为橡皮 筋在振动.请你举出其他的例子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在你所举的例子中,请说明是哪个物体振动发出声 音的.
固体可以传声,并且固体的传声能力比气体强
6、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m/s,为了开辟 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 下有无暗礁.如图11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 0.6s后被探测仪器接收. (1)为了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探测船最好采用什么 声波?为什么?
(2)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 亮到地球的距离?为什么?
3.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 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次敲打的声音?试一试, 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自主学习
1.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产生的,如果 声也立即停止.
停振止动,发
2.不同发声体的发声部分一般不同.钢琴是靠 琴弦的振 动发声的;瀑布是靠 水的振动发声的;青蛙是靠 的振气动囊发声的.
3.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声音可以在 中气传体播,
还可以在
、 固体 中传播液,体但不能在真空中
传播.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 反射回来,形成 回声.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
【教学设计二】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探究活动,养成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养成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教学重点】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1.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2.利用回声测量距离【教学准备】教师:课件、音叉(256)、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真空玻璃罩、抽气机学生:橡皮筋、哨子、直尺、桌子、水、碎纸屑、队鼓、音叉(256)、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小闹钟(或小收音机)、塑料袋等【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情境创设】媒体播放学生耳熟能详的的各种声音:如钢琴曲《梁祝》、鸟鸣声、笛子声、蝉鸣蛙叫声、流水潺潺声、风吹树叶沙沙声等。
【设疑】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关于声音,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想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呢?【导入课题】: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研究价值,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陆续揭开这些问题的神秘面纱,让我们先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开始。
板书课题:§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比研究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聆听,感受各种声音。
畅所欲言,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人耳的?我们的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为什么有的声音悦耳动听,有的声音却很难听?为什么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等二、新课讲授探究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亲身体验】请同学们完成如下实验:1.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2.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铁路工人为了听见远处的火车声,将耳朵贴 在铁轨上,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铁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传播声音
的速度大很多
(5)某人对着山谷对面的山峰喊了一声,1.5秒后 听到了回声,求人与山峰之间的距离。 255米
(5)某人对着山谷对面的山峰喊了一声,1.5秒后听 到了回声,求人与山峰之间的距离。
生活中的疑问
怎我 么们 回平 事常 ?听 唱 片 、 录 音 是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物体振动一定 会有声音吗?
二、科学探究: 声音如何传播?
问: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
小实验:一个同学用很小的力敲桌底,另一 个同学的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声音吗?
演示: 真空中的声音
这个实验说明了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 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在三类介质中,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 速度最大,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请思考:
当我们在山上对着对面的大山大喊一声, 会有什么现象?
听到回声
什么是回声?
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 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练习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
介质 真空 (2)声音必须靠________传播,它在________中 不能传播。 340m/s (3)15oC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___。 振动
2.敲鼓 3.观察喇叭的发声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特点: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考考你:
你知道下列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 气球爆炸声
空气振动
声势浩大的瀑布声
水振动
吹口哨声
口腔内的空气流出时振动
响亮的蝉鸣
鼓膜受到振动
吹笛子的声音
笛子筒内的空气振动
吹口琴的声音
口琴内部的簧片振动
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
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做介质传播声音
三、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请同 学们阅读课本第15页图表:几种物质中的声 速。
回答下列问题: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里,传播快慢一样吗?
阅读答题
记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 度是340m/s
问题1:声音在15 ℃和25 ℃的空气中传播的 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问题2:声音在25 ℃的空气和蒸馏水中传播的 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问题3:对比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
已知: t=1.5s 求: s 解:
v=340m/s
S=
1 2
vt
=
1 2
×340m/s×1.5s
= 255m
答:人与山峰之间的距离是255米。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一把直尺,一根橡皮 筋,大家想办法让这些物体发出声音。 2、发出“啊——”的声音,同时用手摸喉头。
请问大家:这些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点,在它 们发声的时候让它们停止发声,看它们不发声时又 有什么共同特点。
我们可以发现,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1.敲音叉,观察声音跟音叉的关系。
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周围传播。
空气可以作为介质传播声音
“隔墙有耳 ” 说明了什么道理?
固体也可以作介质传播声音
想想议议:我们知道固体和气体都可以传
声,那么,声能在液体中传播吗?
下列问题说明了什么:
1.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潜入水底时仍能 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 2.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 3.渔民们常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喜欢的 声音,将鱼诱入鱼网. 液体也可以作介质传播声音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太空中如何交谈联系? 星球碰撞会有爆炸声音吗?
雷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吗?它的介质是什么?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将一个物体放进水中,水面就会形成 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 击鼓产生声音的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 似。因此,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 做声波。
击鼓、声波的传播1、2、3
从化中学 谢永强
新课引入:
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
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学们想知道与
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中能传 播吗? 3.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 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
一、声音的产生
请大家一起来做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