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管隧道的发展综述及琼州海峡沉管隧道方案

合集下载

沉管隧道的发展综述及琼州海峡沉管隧道方案

沉管隧道的发展综述及琼州海峡沉管隧道方案

沉管隧道旳发展综述及琼州海峡沉管隧道方案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沉管隧道旳发展状况,并通过对沉管隧道特点旳分析,针对琼州海峡旳水文、地质、气象条件,提出铁路穿越琼州海峡旳推荐方案-沉管隧道方案。

1沉管隧道旳发展1.1国内外越海隧道工程建设和研究现实状况世界上由于海峡存在,陆地被分割,在不一样条件下形成两个区域,并导致交通障碍及文化差异。

连接海峡两岸重要有三种方式:轮渡、修建桥梁和修建隧道。

轮渡受气象条件旳影响较大,并且不能直接连通,导致人员物资转运十分麻烦。

修建桥梁往往受跨度、水深旳影响,且建成运行后也同样受气象条件旳影响。

而修建海峡隧道既可以穿越较大跨度直接连通海峡两岸,又可以在运行后很少手气象条件影响,能保持持续通行。

世界上已建成了许多海峡隧道,许多正在研究中。

日本关门海峡在本世纪40年代即用隧道连接,后来又建了桥梁,是世界是上最早旳海峡隧道。

通过艰苦努力,日本于1988年建成了青函隧道,使本州——北海道之间实现了铁路运送。

英法海峡隧道从拿破仑时代(18)以来就曾两次开挖,但都停了下来。

1993年隧道所有贯穿,投入运行。

1996年,丹麦大海峡隧道竣工,它把丹麦和欧洲本上连接起来,实现把瑞典和德国连成一体旳计划,从而使欧洲范围内几乎都能陆路相通。

直布罗陀海峡通道从七十年代开始调查,西班牙及摩洛哥互换了协议,分别设置勘察机构,依托自身力量和日本、英、法等协作进行勘察设计。

最初有桥梁及隧道两个方案,原定1990年内确立其中一种,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如愿。

海峡水深300 m(从摩洛哥旳丹吉尔向北旳海上距离约28km,桥梁方案在技术上十分困难,尚有政治原因。

目前方案初步确定为桥梁和隧道旳组合方案,即在航道下用隧道,其他部分架浮桥通过。

这个海峡通道和仅是两个国家间旳英法海峡通道相比,它将连接欧亚及非州两片大陆,而具有划时代旳意义。

在亚洲,计划旳有日韩对马海峡隧道、台湾海峡隧道、马六甲海峡隧道、爪哇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旳巽他海峡隧道、宗谷海峡、间宫海峡通道。

沉管隧道施工方案

沉管隧道施工方案

沉管隧道施工方案一、工程背景与目标沉管隧道作为一种先进的隧道施工方法,在城市交通建设以及水利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项目拟建设一座沉管隧道,通过实施科学的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与施工效率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二、工程概述本项目计划在河底建设一座沉管隧道,总长度为XXX米。

隧道将承载机动车交通,通过设计合理的通行能力,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并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三、施工工艺1.采用桩基础施工工艺,先在隧道两端的河岸处施工预制桩基础,然后通过钢筋联络把桩基础连接为整体。

2.进行沉管施工前,需先进行切割开挖。

采用刀盘和泥水平衡法进行土方开挖,根据地质情况选取最适合的方案。

3.开挖完成后,进行沉管的吊装与拼接工作。

沉管采用钢质材料制作,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模块化拼接。

吊装过程中应控制沉管的下沉速度,确保沉管的重心和平衡。

4.沉管下沉到位后,进行地基填充与加固工作。

采用灌浆法进行地基填充,确保地基的稳定性与承载能力。

5.施工期间还需要进行相关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工作,如隧道照明、通风系统、消防设施等。

6.最后进行隧道的防水与防渗处理,确保隧道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施工方案1.施工准备:包括人员、设备与物资的组织与调度,施工现场的布置等。

2.河床处理:对隧道周围的河床进行清理与整治,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3.预制桩基础施工:按设计要求进行桩基础施工,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4.土方开挖与支护:采用刀盘和泥水平衡法进行土方开挖,并及时进行支护工作,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土体的稳定。

5.沉管吊装与拼接:采用合适的吊装设备对沉管进行吊装,并通过预先设计的拼接方案进行沉管的拼接。

6.地基填充与加固:进行地基填充与加固工作,选用合适的材料和方式确保地基的稳定和承载能力。

7.设备安装与调试:根据设计要求安装隧道的相关设备,并进行调试和验收工作。

8.防水与防渗处理:采用先进的防水与防渗技术对隧道进行处理,确保隧道的安全性和持久性。

沉管隧道工程技术的发展(杨文武)

沉管隧道工程技术的发展(杨文武)

沉管隧道工程技术的发展杨文武(AECOM茂盛亚洲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1)摘要:沉管隧道工法为水下隧道建设的主要工法之一,其关键工序包括管节预制、浮运、沉放对接和基础处理等。

近几十年来建成的大型混凝土沉管隧道工程,进一步发展并突破高水压、复杂水流和复杂地质条件的工程技术,能够跨越更深和更宽阔的河口、海峡水道。

结合具代表性沉管隧道工程,包括Maas隧道、香港地铁过海隧道、Tuas电缆隧道、Oresund海峡隧道、Busan隧道和Bospho rus海峡隧道,着重讨论管节预制、管节防水、干坞系统和基础处理等方面的技术发展。

关键词:水下隧道;沉管;管节预制;干坞;管节;沉放;砂流法;喷砂法中图分类号:U455.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741X(2009)04-0397-08DevelopmentofImmersedTubeTunnelingTechnologyW.W.Yang(MaunsellAECOM,Shenzhen518001,Guangdong,China)Abstract:Immersedtubemethodisamajorconstructionmethodforunderwatertunnels,ofwhichthekeytechniquesin cludeprefabrication,towing,immersionandconnectionoftubeelements,aswellasfoundationtreatment.Theim mersedtubetunnelingtechniqueshavebeensomuchdevelopedtocrossdeeperandwiderrivers/harborswithcomplexwaterflowsanddifficultgroundconditions,asdemonstratedbysometypicalprojectssuchasMaastunnelinHolland,MRTharborcrossingtunnelinHongKong,TuascabletunnelinSingapore,OresundtunnelbetweenDenmarkandSwe den,BusantunnelinKoreaandBosphorustunnelinTurkey.Thetechnicaldevelopmentintubeelementprefabrication,tubeelementwaterproofing,docksandfoundationtreatmentarediscussedinthispaper.Keywords:underwatertunnel;immersedtube;tubeelementprefabrication;dock;tubeelement;immersion;sandflowmethod;sandjettingmethod0引言水下隧道是交通工程基础设施网络的关键节点,世界各地已经修建了数百座水下交通隧道,其中一百多座隧道采用沉管工法修建而成。

沉管隧道研究综述

沉管隧道研究综述
(1.Guangzhou Tunnel Development Company,Guangzhou 5 10130,China;2.Shanghai Tonal University,Underground Architecture and Construction Department,Shanghai 200092,China)
2007年 第 6期
沉管 隧道 研究 综述
维普资讯
.491.
题,以及空 气 动力学 中隧道通 风及 压力 波 问题 等 。 由 于 每一 隧道所 处水 文 、地质 条件 不 同,隧 道尺 度 及结 构 型式也不 同,设 计 施工 中遇 到 的有关 j问题 单 纯 的根 据 以往经 验是 远远 不 够 的,必 须要 有 理论 上 的指 导 。 本 文 分析 了沉 管 隧道 施 工 过 程 中 的关 键 技术 及 试 验 研 究 现状 ,并 对沉 管 隧 道 的结 构 抗 震 研究 进 行 了分 析 ,对 进 一 步完 善 沉管 隧 道 的施 工工 艺 ,促 进 沉 管 隧 道 技术 的不 断成熟 ,有 一定 的作 用 。 2 大型 混凝 土 管段 制作
中图 分 类号 :U455.46
文 献 标 志 码 :A
Com prehensive Sum mary of Research on Sunk Pipe Tunnel
ZHONG Hui-hong ,LI Shu-guang ,LIU Xue-shan ,ZHOU Jian2,CUI ji—hong2,FENG Ke
混凝 土 箱 型 结 构 的管 段 是 在干 船 坞 内或者 专 门 建造 的干 坞 中预先 制作 的 ,有 时也 将具 有 斜坡 的 围堰 作 为隧道 管段 的制 作现 场 。随着 沉管 隧道 的发展 ,每 节沉 管管 段长度 越 来越 长 ,车 道数 越来 越 多 。 目前 世 界上 的沉 管 隧道 每 管段 长 一般 在 100~130 m.重量 一 般在 30000~40000t范 围 内。我 国新 建 的上 海 外 环 线沉管隧道 每管段长 100~108 m,横截 面 43 mx9.55 m. 重达 45 000 t。而荷 兰京 斯麦 尔 隧道仅 有 4节管 节 ,每 节长 268 m,重达 50 000 t。大 型沉 管管 段 的制作 成 为 沉 管法 隧道 中技术 含量 很 高 ,质量要 求 很严 的项 目, 是 沉管 隧 道建 设 中 的关键 技 术 之 一 。管 段 制 作 的难 点 :(1)管 段制 作精 度 高。主 要体 现在 对 管段 总重 量 、 总体 积 、干坞 高度 、沉放 对接 精度 的要 求 上 。 (2)管段 防水要 求 高 。主要 体 现在管段 结 构不 允许 出现 贯 穿裂 缝 ,尽 量避 免和 控制 表层 裂缝 。特 别是 目前 沉 管管 段 防水设 计 的趋势 是 以结构 本体 防水 为 主 ,在 管 段外 侧 均不再 采用 任何 外部 防水 措施 。

广州珠江沉管隧道概况

广州珠江沉管隧道概况

广州珠江沉管隧道概况1 前言世界上采用沉管法施工水下隧道已有近百年历史,该工法在江河海底修建隧道有着工期短、对航道影响小、可浅埋、与靠近两岸道路衔接容易以及可设计多线车道等优点。

我国应用此项技术起步较晚。

60年代初,上海的工程技术人员就开展了此工法的理论研究探讨,但直至80年代初在我国、大陆还未有采用沉管法修建水下道路隧道的实践和应用。

1984年广州及浙江宁波开始进行应用沉管法修建珠江、甬江水下道路隧道的论证,标志我国大陆应用此项技术进入实践阶段。

进入80年代,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经过专家反复论证,于1984年7月正式提出在广州黄沙修建连接市中心河北与芳村两区的珠江水下道路隧道。

同时,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该规划中包括了地铁十字线的路网,其中连接芳村、天河两新区,贯穿市中心旧城区的东西线列为1号线。

根据此要求把地铁1号线过江段与道路隧道同步设计施工。

同年8月正式开展了黄沙至芳村珠江水下隧道可行性研究。

经过对桥与隧、隧道的形式与工法的技术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并根据隧址的地理环境、河道水深、码头及航道、海轮调头区等情况、过河通道衔接两岸道路及地铁l号线站位、埋深等的规划要求,过河通道只能采用沉管隧道这种形式。

1986年12月广州市隧道开发公司与香港华德海洋工程公司签订了利用外资建设隧道的协议,同时市计委批准了可行性研究报告,珠江沉管隧道的建设进入了实施阶段。

进入实施阶段后,鉴于当时我国大陆在这一技术领域尚未有过实践,曾有过选择一家有经验的外国工程顾问公司进行设计,由日本熊谷组公司施工的设想。

但均因报价过高未被采纳。

因此,只能依靠国内的力量来进行设计技工。

为确保设计和施工顺利进行。

在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耗费了400多万元人民币,委托国内多家科研、高校、设计等单位,对沉管法的各项关键技术进行了大量基础理论研究及关键工序的施工工艺试验研究.从而为规划、科研、设计和施工全过程中吸取国外先进技术,并结合当地具体情况成功边修建我国大陆第一座用沉管法施工的大型水下隧道打下了基础,使珠江沉管隧道工程取得的科技成果和修建技术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沉管隧道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

沉管隧道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

沉管隧道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摘要:近年来,沉管隧道技术在我国取得了长足发展,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沉管隧道技术的发展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现有技术的应用能力,文章对国内外沉管隧道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工程、南昌红谷沉管隧道工程中关键沉管隧道技术的发展与创新进行了分析和论述,这将对沉管隧道的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最后,对我国沉管隧道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沉管隧道;现状分析;技术;发展1.引言沉管法[1]是指在大型驳船上或干坞内先预制管段,再浮运至指定位置下沉对接固定,从而建成水下构筑物或过江隧道的施工工法。

沉管法自1910年在美国首次应用以来,工程届相继开展了大量研究,对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使沉管隧道的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及配套工程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2]。

本文结合国内外已完工的沉管隧道工程,分析和论述沉管隧道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更好的了解国内外沉管隧道技术的发展现状,对进一步提高我国沉管技术的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沉管隧道技术现状分析1.1.沉管隧道长度2017年之前,美国的旧金山海湾地铁隧道是世界上最长的沉管隧道,全长5825m,由111节管段组成;公路沉管隧道最长的是瑞典的厄勒海峡隧道,全长3560m,由20节管段组成。

至此之后,中国的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便打破了已有公路沉管隧道长度不到4km的极限,沉管段长约5664m,由33节管段组成。

此外,在建的深中通道沉管段长度为5035m,由32节管段组成,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长度排名第二的沉管隧道工程。

1.1.沉管隧道结构形式沉管隧道主要分为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沉管隧道,其中混凝土沉管隧道纵向结构可分为整体式和节段式两种基本形式。

节段式沉管隧道管节的长度一般为100m~200m之间,一个管节由若干个节段组成,每个节段长度约20~30m,节段与节段之间完全断开,通过柔性止水带相连,这种型式在欧洲采用广泛;整体式沉管隧道管节的长度一般在80m~120m,一个管节以若干施工缝划分并分批浇筑,最后形成混凝土结构整体,相邻施工缝之间的长度约20~30m,这种型式在亚洲采用较多。

(完整版)沉管隧道的发展与展望

(完整版)沉管隧道的发展与展望

沉管隧道的发展与展望概述为了跨越江河的阻隔,人们除了修建各种各样的桥梁来满足交通发展的需要 , 同时也修建了许多的跨海湾、海峡、大江河的水下隧道. 沉埋管节法 (简称沉管法 ) , 也称预制管节沉放法是在干船坞内或大型驳船上先预制钢筋混凝土管节或全钢管节 , 然后浮运到指定的水域 ,再下水沉埋到设计位置固定,建成需要的过江隧道或大型水下空间。

这种修建隧道的技术因其显著的优点而被广泛采用.1 隧道—- 地下空间的开发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出行必然要求交通和运输系统不断增加和完善 ,由此而来,引起了跨越江河和海湾 (峡)的问题。

水下隧道因能很好地解决水域的跨越问题 , 同时又降低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解决了大面积水域的航运问题等 , 使得大江大河上修建的大型水下隧道工程数量逐日增多。

但水下隧道方式因为受到技术水平的制约,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展。

随着修建水下隧道的一些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隧道已逐渐成为了工程界普遍认同的跨越航运繁忙河道的第一选择 , 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已经掌握了建设水下隧道的全部技术,加快发展水下隧道的时机趋于成熟。

与桥梁方案相比,采用隧道越江 (海 ) 的主要优点有:( 1)全天候运营。

( 2) 对航运、航空无干扰( 3)隧道线路短 , 可快速过江(海 ) , 且两岸拆迁少。

( 4)保持原有生态和自然环境不变( 5)抗地震能力好。

( 6) 防战能力强。

( 7) 多用途,易维护,造价相对降低。

在我国,越江隧道的优越性也逐渐得到认同 ,在内河航运水道上发展水下隧道建设可能成为一种趋势。

以桥梁或隧道跨越江河各有优缺点,在规划跨越江河的通道时,应该对两者进行认真的比选。

随着社会的发展 ,越江隧道的优越性将会突出地表现出来 , 并必将促进大型水下隧道工程的建设,从而推动中国水下隧道建设技术的大发展。

2 沉管法用于隧道建设目前修建水下隧道有以下几种施工方法: 矿山法、盾构法、围堰明挖法、沉埋管节法(简称沉管法)、暗挖法、气压沉箱法、顶推法等。

沉管隧道施工技术

沉管隧道施工技术

弯矩MⅠ 导入轴压力No
中性轴 σb=No/A-M/W=0
接头张开后状态(中性轴位于断面内)
弯矩MⅡ
导入轴压力No
弯矩MⅡ
中性轴
导入轴压力
MⅠ=(W/A)×No 其中、 MⅠ:接头张开极限状态弯矩,kN・m W:截面系数,m3
A:断面面积,m2
张开角θ=0 转动刚度 KθⅠ=∞
接头张开后极限平衡状态(中性轴位于断面上缘)
·过去绝大部分的沉管隧道敷设于河床或海床面上,除了人工回填覆盖提供 保护外,覆土几乎没有或很小,结构分析主要考虑抗浮问题。
·当隧道穿越航道时,沉管隧道需要敷设于航道以下,航道以外区域在隧道 建成后将逐渐回淤至河床或海床面而产生较大的覆土(或回淤)荷载,使得结构 分析既要考虑抗浮,又要考虑处理结构与地基基础沉降相协调问题。
9
2.1 地质勘察
·以往的沉管隧道一般位于河床表面上,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不高,有时怕 浮不怕沉,因此对勘察要求也不高,随着通航要求和回淤问题的出现,现代沉 管隧道工程对地质勘察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精细化的勘察分析。
·勘察布孔应与沉管隧道的结构设计计算理论相结合,利用用岩土工程理 论解决地层分层、土地分类、物理力学指标和地基土的工程特性如承载能力、 抗剪强度、固结系数和渗透系数等,并对地层反力系数K值进行评估。
筹建中的费马恩海底沉管隧道,长达19km,车之时欧洲的汽车排放已达到欧Ⅴ标准)。
·考虑我国国情,若汽车排放标准不能提高,随着公路隧道长度的进一步 增加,隧道通风能力将成为制约隧道长度的瓶颈,在技术上需要进一步的突破。
18
·当隧道发生火灾,纵向通风方式的防火排烟效果较差,会将大量烟气吹 向火区下游,同时也未必能阻止烟气回流,严重影响车辆疏散和人员逃生,因 此在采用纵向通风方式的同时应该采用重点排烟技术方案,通过开启火灾点附 近的排烟阀就近排除烟气,及时控制烟气蔓延。

沉管隧道施工技术

沉管隧道施工技术

目录第一部分沉管隧道的发展第二部分沉管隧道的主要分项工程第三部分海河沉管隧道施工技术第四部分国内其他沉管隧道简介第一部分沉管隧道的发展1.1 前言随着内河及远洋航运事业的发展,在江河下游、海湾(峡)通行轮船的吨位和密度越来越大,要求桥下通行的净空越来越高,跨度越来越大,使修建桥梁的造价及难度大增。

因此,人们寻求另一种跨江河及海湾的新方式,即水下隧道的方式来实现。

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1)矿山法。

(2)盾构法。

(3)围堰明挖法。

(4)沉埋管段法(简称沉管法)。

1.2 沉管隧道的优越性(1)隧道顶的覆土层厚度可达到零覆盖,使隧址两岸的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活动频繁地区的交通疏解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优化;(2)施工功能的多元化和隧道宽度的增大,达到大容量机动车的通行与轨道交通高速通行的目的;(3)建设期间可实现多工作面作业的工程策划,施工工期较短;(4)沉管隧道水中段结构考虑抗浮设计,因此对地基承载力无特殊要求,有利于该工法在软弱地层中的应用,特别在江河下游地区。

1.3 沉管隧道的适用条件沉管隧道在施工时,将受气象、水文条件的制约,一定程度上影响航运。

选择沉管隧道要考虑以下原则:(1)与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的两岸交通疏解方案相协调。

要保证隧道与两岸所需衔接的道路具有良好的连接。

(2)具有较为合适的河(海)航道、水文及河(海)床条件。

沉管隧道多在江河的下游修建,因下游河床较平坦,水流缓。

水流急或不稳定,河床有深沟、陡壁,都会给管节的沉放与对接造成困难。

(3)施工条件满足要求。

如航道能否有足够的水深和宽度实施浮运、转向和储放;隧址附近有无合适的干坞修建地带等。

1.4沉管隧道的发展历史自1894年美国在波斯顿修建世界第一座沉管隧道以来,到现在世界上已经修建了150余座沉管隧道。

其中,长度在1400m以上的有13座,大于2000m的5座。

各国修建的沉管隧道长度情况我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在上海展开过此类工法理论研究。

1976年在杭州湾的上海金山石化工程中首次应用建成一座排污水下隧道;1972年我国香港地区建成跨维多利亚港沉管隧道;1984年我国台湾地区建成高雄港沉管隧道;1993年建成珠江沉管隧道,成为我国大陆首次采用沉管法的隧道工程。

沉管隧道技术解读

沉管隧道技术解读
(1)有大吨位船舶通过江河港湾时,桥梁需要一定的垂直净空和引桥长度; 而隧道运营期间不侵占航道净空,不影响水路航运和港口船舶的进出,能有效避 免航运和桥梁之间的矛盾。 (2)在繁华区域建造越江工程,桥梁方案因引桥的建设会涉及大量拆迁和土 地占用,进而增加工程造价和工程建造难度。 (3)城市越江工程型式的选择应兼顾考虑保障城市安全。水下隧道交通不
水底隧道的水下段,采用沉管法施工具有较多的优点。50年代起,由于水下连
接等关键性技术的突破而普遍采用,现已成为水底隧道的主要施工方法。用这 种方法建成的隧道称为沉管隧道。
沉管技术及其发展
沉管技术具体施工
沉管技术及其发展
沉管技术具体施工
沉管技术及其发展
世界沉管隧道的历史
• 世界沉管技术的研究始于1810年首次在伦敦进行的沉管隧道试验,但试验未
2、基槽浚挖
沉管隧道在浚挖基槽前,应根据河床泥沙以及水流速度 等情况确定基槽的形状、浚挖方法及基槽边坡稳定性。常
用的挖泥船有靶吸、链吸、链斗、抓斗、铲斗和射流等形
式,选用时应结合当地情况尽量使用技术成熟、生产率高、 费用低的浚挖方式。隧道施工时还应密切关注基槽淤泥的 沉积问题,应采取必要的防范和清淤措施。
虑管段尺寸、水流速度和方向、深浅以及以往的施工经验等,同时,潮汐对管段
施工也有很大的影响。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隧道施工实例
• 1、工程概况
岛隧工程包括长625m的东、西人工岛和5 664m长的海中沉管 隧道。沉管隧道隧址沿线的最大水下深度超过45m。考虑到远期 30万t规划航道疏浚的要求,沉管顶部最大埋深超过20m。 预制沉管节共分33节管节,最终接头设置于E 29和E 30之间,长 度为2.5m,采用水下止水板方式施工。

沉管隧道发展及关键技术

沉管隧道发展及关键技术
沉管法隧道技术发展及关键技术
贺维国
Company
LOGO
2013年9月
昆明
主要汇报内容
1. 沉管法隧道发展 2. 沉管法隧道关键技术 3. 1)广州市仑头~生物岛、生物岛~大学城隧道工程
2)佛山汾江路南延线工程 3)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工程 3. 沉管法隧道关键技术 4. 沉管法隧道适用条件
1. 沉管法隧道技术发展
里程牌项目
ØRESUND
里程牌项目
Busan-Geoje
40 m 20 m
0m -20 m -40 m -60 m -80 m -100 m
3.24 km Immersed tunnel
釜山海底公路隧道
Alluvial deposits
Marine clay Rock
釜山巨济公路隧道长3.24千米,采用节段式管节,最大水深为50米。地基处理分 别采用了挤密砂桩、深层水泥搅拌工法改良软海泥层,局部较薄软土采用了换填处理, 解决了不均匀沉降问题。2010年建成。
3.沉管法隧道关键技术
滑轮组
吊点
人孔
舾装设备
系缆桩
拉合座
管段制作时先将各类舾装设备的底部构件进行预埋,管段沉放前二次 舾装时再安装其上部构件。
3.沉管法隧道关键技术舾装设备Fra bibliotek单柱系缆桩 人孔
双柱系缆桩
3.沉管法隧道关键技术
压载水箱
为了满足管段在浮运、沉放期间整 体抗浮的需要,在管段内部设置了压载 水箱,水箱采用型钢作骨架,4mm厚的钢 板作水箱内模。各管节水箱数量根据抗 浮计算确定。
1. 沉管法隧道技术发展
沉管法隧道的发展趋势: 1、隧道越来越长 2、水深越来越大 3、环境条件越来越苛刻,水流速度大、风浪较大的海洋环 境、海洋环境自然保护区 4、隧道断面越来越大,多车道、公铁合建等

第一章概述 沉管隧道发展史(与资料内容相差很大,修改书上部分)

第一章概述  沉管隧道发展史(与资料内容相差很大,修改书上部分)

第一章概述二、沉管隧道的发展史沉及技术革新一、沉管隧道的发展史世界上最早的沉管法工程是1893-1894年在波士顿港内横过宽96m、深7.6m的航道下面的虹吸下水管道,但最早的正规沉管隧道工程是1910 年美国穿越底特律河修建的水下双线铁路隧道。

其后沉管法以美国为中心逐步发展,有许多水下隧通用沉管法修建而成。

而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工程是1964~1969年施工、横过旧金山湾底的海湾地区高速运输系统(BART)地下铁道(复线,延长5820m,沉埋管段58节),它不仅做到使用大型机械高效率施工,而且在设计方面也有许多进展。

美国修建沉管隧道的历史最长,至1980年就已在北美建成23条沉管隧道,这些隧道的突出特点是使用圆形钢壳,美国人所发展的钢壳管段技术,至今仍长期持续使用而无多大变化。

实践也证明,钢壳结构型式的隧道适合美国的情况。

美国海湾修建的隧道较多,海湾的水深一般深于内河。

用圆形或双体圆形钢壳,从受力角度考虑,比矩形有利。

另外,用圆形钢壳与其习惯和经验也有很大关系。

在欧洲,最早的混凝土沉埋管段隧道是1927年完成的德国弗里德里希港隧道,而正规的沉管隧道工程则是荷兰于1937~1942年施工的玛斯(MASS)隧道。

这个隧道是四车道公路隧道,管段为宽24.8m、高8.4m的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共9节长61.3m的管段。

玛斯隧道的特点是采用矩形断面,以后就成了所谓欧洲方式的原型很蓝人习惯与矩形断面的沉管,他们认为矩形断面的有效空问利用率优于圆形断面。

矩形断面隧道的高度和覆盖层都比圆形断面小和薄,隧道的长度也相应减少。

荷兰的修建技术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到1980年已修建了22条沉管隧道。

荷兰人在管段制造方面有独特之处,他们使用钢筋混凝土管段,甚至不用防水钢板。

为防混凝土温度应力引起的开裂,他们在混凝上内部安设了供冷却水循环的钢管,以消除裂缝的产生,因而他们的钢筋混凝土节段是防渗漏的。

他们在混凝土作业时一贯坚持高标准,从混凝土原材料的组成、降低温差、收缩补强、模板选择等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琼州海峡隧道建筑方案

琼州海峡隧道建筑方案

琼州海峡隧道建筑方案琼州海峡隧道建筑方案琼州海峡是中国大陆与海南岛之间的海上交通要道,是连接大陆和海南的重要通道,目前主要通过海上交通和空中交通来往。

然而,海上交通容易受到天气影响,而空中交通又受到航班时刻的限制,因此建设一条琼州海峡隧道可有效解决交通不便的问题。

根据地质勘探数据,琼州海峡的水深较浅,地质较稳定,非常适宜建设隧道。

考虑到隧道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建议采用浸涂隧道施工法,即在海底将预制的隧道段沉入海底,然后在隧道段外浇灌混凝土,形成一个坚固稳定的结构。

根据海峡宽度和交通需求,我们计划建设一条双向四车道的隧道,两个车道分别用于海南到大陆和大陆到海南的交通。

隧道的总长度为15公里,其中包括13公里的海底段和1公里的岛屿过渡段。

岛屿过渡段将建设在离海南岛和大陆约5公里处的一个小岛上,通过桥梁连接隧道的两端。

为了确保交通的安全和畅通,我们将在隧道内部设置应急通道,以备遇到紧急情况时的疏散和救援。

同时,隧道将配备灭火器、监控摄像头等设备,提高隧道的安全性和管理水平。

为了适应不同的交通流量,我们将在海南岛和大陆两端的隧道入口设置收费站和服务区。

收费站将配备现代化的自动收费系统,方便快捷的收费过程。

服务区将提供停车场、加油站、餐饮等基础设施,为过往车辆和乘客提供便利。

在隧道的设计中,我们将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效益。

隧道的外观将采用绿色植被覆盖和仿石材装饰,融入景观中,减少对海峡景观的影响。

同时,我们将利用隧道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沉积物进行污染治理和海底生态修复,以保护琼州海峡的生态环境。

总之,建设琼州海峡隧道是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项目,可以有效解决大陆和海南之间的交通问题。

我们将采用浸涂隧道施工法,建设一条双向四车道的隧道,配备应急通道和现代化的收费站和服务区。

在设计中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效益,确保隧道建设对海峡景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琼州海峡隧道将成为连接大陆和海南的重要交通枢纽。

沉管隧道技术.

沉管隧道技术.

沉管隧道基槽开挖时,无论采取何种挖泥设备, 开挖后沟槽底面总留有 15~
50cm的不平整度。沟槽底面与管段表面之间存在众多不规则的空隙, 导致地基 土受力不匀, 引起不均匀沉降, 同时地基受力不均也会使管段结构受到较高 的局部应力, 以至开裂。而且, 地震或列车通过时的振动会使砂性基础产生液 化的不良后果。因此必须进行适当的基础处理, 以消除这些有害空隙。
受恶劣天气影响,无论刮风下雨,均能确保隧道交通安全,使车辆畅通无阻地全
天候运行。 (4)水下隧道可以一洞多用,能安全稳定地安排各种市政管道穿越水域。
不同施工方法隧道与隧道的比较
沉管法与盾构法是两种重要的隧道施工方法,而沉管法 在大型越江工程中呈现许多明显特点。
(1)大断面多车道的大型隧道,沉管法明显优于盾构法。沉管隧道断面形式
沉管隧道技术
第四组:欧阳俊峰、孔翎旭、苏冠宇、朱振杰、 鄢然、赵腾飞
汇报提纲
1 2 3 4
沉管技术及其发展 桥隧方案比选 沉管隧道的关键技术
实例与展望
沉管技术及其发展
沉管法是预制管段沉放法的简称,是在水底建筑隧道的一种施工方法。其施工 顺序是先在船台上或干坞中制作隧道管段(用钢板和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 管段两端用临时封墙密封后滑移下水(或在坞内放水),使其浮在水中,再拖 运到隧道设计位置。定位后,向管段内加载,使其下沉至预先挖好的水底沟槽 内。管段逐节沉放,并用水力压接法将相邻管段连接。最后拆除封墙,使各节 管段连通成为整体的隧道。在其顶部和外侧用块石覆盖,以保安全。
水底隧道的水下段,采用沉管法施工具有较多的优点。50年代起,由于水下连
接等关键性技术的突破而普遍采用,现已成为水底隧道的主要施工方法。用这 种方法建成的隧道称为沉管隧道。

海底隧道施工技术及琼州海峡隧道方案的可行性

海底隧道施工技术及琼州海峡隧道方案的可行性

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0卷,第4期,2001年7月Journal of Jiaozu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Vol.20,No.4,J ul.2001海底隧道施工技术及琼州海峡隧道方案的可行性谭忠盛,王梦恕,杨小林(北方交通大学隧道及地下工程试验研究中心,北京100044)摘要:当今世界上已建造了许多海底隧道,著名的有青函隧道、英吉利海峡隧道等,还有许多海峡隧道正在修建或计划修建中,这些海峡隧道的修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首先对各种海底隧道施工技术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结合琼州海峡的工程地质情况与国外的施工技术,对琼州海峡隧道的可行性进行初步分析.关 键 词:海底隧道;施工技术;琼州海峡隧道中图分类号:TU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Ο7332(2001)04Ο0286Ο061 海底隧道发展概况世界范围内的工程界传言:19世纪是长大桥梁发展的时代,20世纪是高层建筑发展的时代,21世纪将是长大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大力开发利用的时代.世界上已修建了许多海峡隧道,未建的地方也正在积极筹划中.20世纪40年代日本在关门海峡修建的海峡隧道,是世界上最早的海峡隧道,之后又在关门海峡修建了两条海底隧道.日本于1988年在津轻海峡建成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海峡隧道———青函隧道,隧道长53.85km,最大水深为140m,海底埋深为100m,隧道实现了本州和北海道之间的铁路运输.英法海峡隧道从拿破仑时代(1800年)起就曾两次开挖,但都停了下来,直到1993年隧道全部贯通.隧道长50.5km,最大水深为60m,海底最小埋深为21m.1996年,丹麦大海峡隧道竣工,该隧道长7.26km,最大水深为53m,海底最小埋深为15m.日本跨越东京湾的渡海公路隧道,也是近期完工的一项令人注目的工程,隧道长9.5km,最大水深为28m,海底最小埋深为15m.挪威也修建了18座海底隧道,总长度超过45km,最长的一条隧道为4.7km,最大水深达180m.正在修建或计划修建的海底隧道主要有:跨越丹麦和瑞典之间的厄勒海峡长16km的隧道和桥梁组合通道(公铁两用);跨越丹麦和德国之间的费马恩海峡通道,海面下深约50m的一条长19km的铁路隧道,或一条桥隧组合通道;跨越加拿大西部纽布伦瑞克和爱德华王子岛之间的诺森伯兰海峡隧道,长13km,水深为30m;连接西班牙及摩洛哥的直布罗陀海峡铁路隧道(或桥隧组合),长50km,最大水深为300m;跨越意大利墨西拿海峡的隧道,隧道长23km,其中6km是悬浮隧道,最大水深为150m;跨越挪威外奥斯陆峡湾长14km的隧道,最大水深为300m;跨越印尼的爪圭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巽他海峡隧道,长39km,最大水深为200m;跨越阿拉斯加和楚科奇西伯利亚之间相隔113km的白令海峡隧道,其最大水深为51m,在海峡 收稿日期:2001Ο03Ο28;修回日期:2001Ο05Ο07 基金项目 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铁道部攻关项目99ΟGΟ98 作者简介:谭忠盛(1963Ο),男,广西人,博士后,从事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研究工作.中间有两座代奥米德群岛;跨越日本与韩国之间的对马海峡铁路沉管隧道,长200km ,最大水深为210m ,通过海峡中间的两座小岛;跨越萨哈林和北海道之间的宗谷海峡隧道,长51km ,最大水深为67m.我国也正在对琼州海峡、渤海海峡和台湾海峡的海底隧道进行研究.由于每年自然灾害给人类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近20年来,世界各国在工程建设上逐渐注意挑选具有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的工程结构.为了求得持久稳定的跨越江河、湖海通道,又能保证巨型船舶航行,国外有优先考虑采用水下隧道作为越江、越湖海方式的趋势.由于通风的问题,水下公路隧道在长度规模上远不及水下铁路隧道.日本东京湾海底隧道为最长的海底公路隧道,全长约9.5km ,中间也修建一座用于建造风塔的人工岛.2 海底隧道特点与陆地隧道相比,海底隧道具有如下特点:(1)通过深水进行海底地质勘测比在地面的地质勘测更困难、造价更高,而且准确性相对较低,所以遇到未预测到的不良地质情况风险更大.因此,在隧道施工时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2)海底隧道施工的主要困难是突然涌水,特别是断层破碎带的涌水.因此必须加强施工期间对不良地质段和涌水点的预测和预报.(3)海底隧道的单口掘进长度很大,从而对施工期间的后勤和通风有更高的要求.(4)很高的孔隙水压力会降低隧道围岩的有效应力,造成较低的成拱作用和地层的稳定性.(5)很高的渗水压力可能导致水在有高渗透性或有扰动区域与开阔水面有渠道相连的地层中大量流入.(6)海底隧道不能自然排水,堵水技术是关键技术.先注浆加固围岩,堵住出水点,然后再开挖.在堵水的同时加强机械排水,以堵为主,堵抽结合.(7)在高水压下开挖横通道是一大技术难题,将来很有必要有专门在困难条件下开挖横通道的隧道掘进机.(8)衬砌长期受较大的水压作用.(9)由于单口连续掘进距离很长而导致工期很长,投资很高,因此必须采用快速掘进设备.目前修建海底隧道的基本方法有:钻爆法、沉管法、盾构法和掘进机法,或这几种方法的组合.另外水中悬浮隧道正在研究中.3 海底隧道施工技术3.1 钻爆法施工技术采用钻爆法施工的海底隧道主要有:日本的新关门隧道、青函隧道、英国的墨尔西隧道、冰岛的华尔海峡隧道以及挪威的海底隧道.作为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青函隧道,它在水平钻探、超前注浆加固地层、喷射混凝土等技术上有巨大的发展,尤其在处理海底涌水技术方面独具一格,为工程界所津津乐道.海底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的施工技术是关键.断层破碎带若与其上或附近的水系相沟通,随时都有可能给工程带来淹没、塌通、涌水,或形成泥石流的危险.如青函隧道发生过四次较大塌方涌水事故,其中1976年5月6日在北海道侧平行导坑内发生的涌水事故最为严重,涌水量高达70m 2/min ,用了5个月时间才绕过涌水段.穿越断层破碎带,主要问题在于对断层破碎带的支撑、加固和堵水.目前国内外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强行穿越法、注浆法、冻结法和其它辅助方法.(1)强行穿越法:这是最常用的传统方法,其特点是支撑护顶,随挖随砌.根据工程经验,短段掘砌、喷锚支护、超前支架、侧壁导坑等方法较为常用.(2)注浆法:这是人工充填围岩裂隙的一种方法,在一定的注浆压力作用下,浆液被挤压入岩层沿裂隙流动扩散,由于其充塞和水化作用,在裂隙内成为具有一定强度和低透水性的结石体,从而达到堵塞裂隙、截断水路和加固围岩的目的.注浆材料一般可分成水泥浆和化学浆(水玻璃类、树脂类)两大类.水泥浆液适用于渗透系数为10-2~10-3cm/s 的岩土,树脂类浆液适用于渗透系数为782第4期 谭忠盛等:海底隧道施工技术及琼州海峡隧道方案的可行性10-3~10-4cm/s 的岩土.注浆在海底隧道中对防止涌水并加强岩体强度是必不可少的.(3)冻结法:这是用冷媒传递冷量使含水地层降温冻结的方法,依靠冻土的强度达到承受地压的目的,使开挖和衬砌处在冻土保护之下安全进行.国内外一般都将冻结法用于其它方法不适用的地层,尤其对注浆法不能实现的系数小于10-4cm/s 的断层泥.(4)其它辅助措施:为了安全可靠地穿越断层破碎带,除采用以上方法外,还要采取几种辅助措施,如超前探水、设置安全疏散口、强排堵截等.以上方法各具特点,在实际工程中为了合理地选用穿越断层破碎带的技术方法,必须综合考虑断层破碎带的规模、断层内构造岩的特性、水文地质条件、破碎带的部位等各方面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方案设计.3.2 沉管法施工技术所谓沉管隧道,就是将若干个预制管段分别浮运到海面(河面)现场,并一个接一个地沉放安装在已疏浚好的地槽内.至今世界上已修建了100多座沉管隧道,最长达5.8km .我国修建沉管隧道起步较晚,已建成的有上海金山供水隧道、黄浦江宁国路隧道、天津海河隧道、宁波甬江隧道以及广州珠江隧道.沉管法修建水下隧道的优点在于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强、隧道的覆盖层薄,从而使隧道总长度减小,隧道断面利用率高,防不可靠度高,施工周期短及工程造价合理等.沉管隧道适用于海底地形平坦、水深及跨度不太大的情况.沉管隧道施工在工艺上要求较高,其关键技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管段制作与装配:要求管段不渗漏,均质,重量对称,结构牢固,以保证浮运时没有倾倒的危险以及能在水上拖运足够远的路程.(2)基础处理:先将管段沉放在预先设置好的支座上,再将管段与基槽之间的空隙填实.目前常用压砂法,它是通过管底部预留孔向基底注砂的.它要求砂和水的混合物通过在隧道底板中的流砂孔压出.混合物在空隙中向各个方向流动,直到其流速下降到足够小而沉积成圆形砂丘为止.(3)管段沉放:它受气象、洋流、自然条件的直接影响,还受航道条件的限制.压载水舱灌满后,管段下沉.这时,原先的浮运过程中搁置于管段上的浮箱和悬于其下的管段一起沉向水中.把管段下降到基槽底部并置于4个临时支座上,利用管段的前端搁置在前一管段上或明挖结构上的鼻式托座上.在另一端,管段搁置于两个千斤顶上,千斤顶支承于管段运抵现场前就已在基槽中设置好的混凝土临时支承板上.管段需在其临时支承板上非常准确地定位.管段下沉以后,用水灌满压载水舱以防止管段由于水密度的变化或者船只的来往而升浮.(4)管段联结:主要采用水力压接法,水下压接的主要工序是对位、拉合、压接、拆除封墙.当管段沉放到临时支承上后,用钢绳进行初步定位,然后用临时支承上的垂直和水平千斤顶精确对位.之后,已设管段和新铺管段还留有间隙,用千斤顶把新设管段拖靠到已设段上,由于螺杆的拉力,吉那垫圈软舌部被压缩,两节管段初步密贴.接着用水泵抽掉封在隔墙间的水,新管段自由端受到巨大静水压力的作用,吉那垫圈硬橡胶部分被压缩,接头完全封住,此时可以拆除隔墙.(5)防水技术:沉管隧道的防水主要分两方面,即管段本身防水和接缝防水.为保证管段不漏水,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成分配比、降低温差、施工期间延迟拆除模板、连续浇灌管段、加设辅助防渗层.管段接缝的防水主要依靠橡胶止水垫环和Ω止水胶带.3.3 盾构法施工技术盾构法一般限制在港湾下的浅水区和沿海地带,在深堆积层等软弱的不透水粘土中最为适用.采用盾构法修建了很多海底隧道,其中典型的工程有:日本德山港海底隧道、东京湾渡海公路隧道、丹麦大海峡隧道等,其中东京湾公路隧道为迄今为止直径最大的盾构隧道,盾构直径为14.14m .盾构法施工的三大要素为:稳定掘进工作面、机械开挖和衬砌安装.关键技术有如下几方面.(1)盾构机的选择:盾构机的种类很多,有全敞开型、部分敞开型(闭胸式)、密闭型(泥水式和土压式).正确选用盾构机是工程成功的重要因素,主要根据隧道线形、地下水压力、流动性粘土层、易坍塌的砂砾层、大块砾石层和含软硬土质的地层等条件选择机种.882 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20卷(2)掘进工作面的稳定:目前常用的盾构有泥水式和土压式.泥水式盾构主要是利用输送的泥水压来平衡掘进工作面的土压和水压,并形成一层泥膜,同时泥水向围岩渗透使围岩保持粘性,因此对泥水压力的大小、压力变化以及泥水性状的控制十分重要.土压式盾构主要是利用腔室内充满开挖的土砂来平衡掘进工作面的土压和水压,同时可加入一定的添加材料使土砂更易流动,因此保持腔室一定土压的排土作业非常重要,同时必须减少腔室内压力变化.(3)防水技术:用盾构法建造海底隧道,防水尤显重要.隧道防水通常由三个环节组成,一是地层及衬砌壁后压浆,二是衬砌结构本身及其接缝的防水,三是内衬防水.具体方法有:及时注浆,有效控制地面沉降,且使衬砌稳定,减少变形和接缝张角,并在衬砌壁后形成密实层,有助于防水;对装配式钢筋混凝土衬砌来说,提高管片精度是隧道防水的主要措施;对混凝土衬砌的接缝,以弹性密封垫为主,采用多道防线效果良好.(4)隧道衬砌:盾构隧道初衬十分重要,二衬一般用于补强、加强防水或装饰等.初衬一般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片,组装时应避免管片破损及密封垫剥离,应使用真圆保持装置,提高精度.(5)背衬注浆:目的是防止围岩松动并提高防水性.施工时应控制好注浆压力、注浆量和注浆材料质量.3.4 TBM 法施工技术隧道掘进机(TBM )有两种基本类型:部分断面掘进机和全断面掘进机.全断面掘进机用于断面一次开挖,通常用于圆形隧道断面,这类掘进机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已经成功地用于很多海底隧道,如最著名的英法海峡隧道.TBM 法施工的关键技术有如下几方面.(1)掘进机的定制:应根据海底的地质条件、TBM 的配套设备以及TBM 机械结构特征等因素来定制掘进机.地质条件主要是隧道轴线附近和TBM 掘进工作面前方的不良地质情况以及涌水、岩石稳定性、瓦斯等.TBM 施工的机械化程度越高,要求各工序间相互匹配的作业要求越高,掘进作业的施工效率就越高.例如英法海峡隧道对TBM 有如下的特殊要求:具有硬岩掘进机与软岩盾构功能,具有闭胸与开胸的双功能特性:管片拼装与开挖作业并进;管片储运机构和双拼装机的双功能作业;配有ZED 激光导向系统;具有有效的水淹浸防护技术;压力舱出渣装置;利用计算机对TBM 的运转状况进行监测及诊断,明确机电维修保养目标;机械可靠性及使用寿命,均应满足长距离推进的要求.(2)超前地质钻探:由于海上深水钻探困难,在隧道施工时必须进行超前水平钻,以便更详细了解掘进工作面前方的地质及涌水点情况,钻探时应控制好钻孔的位置和方向,并且钻孔应有足够的覆盖层.如英法海峡隧道,超前钻孔深达100m ,经常保持掘进工作面前方有20m 的已探查地层,留有25m 的覆盖层.(3)局部降水:当地下水压太大时必须进行局部降水.如丹麦大海峡隧道,目的是在施工过程中降低隧道轴线上的孔隙水压力到0.3MPa 或更低,以便进入隔板前方的工作室内去作业;其次为了在横通道施工期间提高土体稳定性.降水方法是在隧道内布置一系列钻孔,并用水泵抽水.执行该计划后,达到了预期目的.施工完成后水压恢复.(4)测量定向:海底隧道从两岸向海底方向掘进,掘进距离长,而且一般无中间站.因此,TBM 掘进过程中的测量定向的准确性十分重要,必须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以内.TBM 一般要求配置有ZED 激光导向系统进行定位,并且在隧道即将贯通的最后100m ,打水平导向钻孔,以便最后调直隧道走向.(5)隧道衬砌:衬砌必须能抵抗地层和水的荷载以及隧道掘进机推力,但不能选用难以接受的笨重管片;利用机械手(自动安装机)来装配衬砌;要求在侵蚀性环境下具有耐久性.由于少量含盐水的渗透造成衬砌钢筋锈蚀,有以下解决办法:采用具有较低离子扩散系数的高质量且充分养护的混凝土;采用较高质量的环氧涂层对钢筋进行预先保护.英法海峡隧道建成,不但再现了其无以伦比的TBM 技术,而且还向人们展示了TBM 技术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就.TBM 的技术创新与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982第4期 谭忠盛等:海底隧道施工技术及琼州海峡隧道方案的可行性新型的TBM 在混杂地层条件下和破碎岩石中的成功作用,把TBM 的适用范围推向一个新阶段.新型TBM 具有几种特殊新功能:能抵抗1MPa 防水用密封装置;吸盘式衬砌拼装机具有双臂双作用;衬砌储运系统;长寿命盘式刀具;多控螺旋机串联组合结构作出渣系统;TBM 既能以开胸式作业又能以闭胸式作业;不受衬砌的拼装工序影响而有连续开挖的功能;用计算机进行监测诊断,明确机电维修保养目标,使时间利用率提高到90%.TBM 施工中实际位置与理论中线间的偏差控制采用了创新技术:利用纳费斯塔卫星网和ZED 激光导向系统.4 琼州海峡隧道施工的可行性4.1 琼州海峡地形地质情况水深:琼州海峡东西向长约80km ,南北向宽约30km.海峡最窄处在中部,宽约18.6km .海峡为西浅东深,中部是水深大于50m 、宽度为10km 、长度为70m 的深水盆地,最大水深约120m.地层:海底地层主要为第四、第三纪海相沉积,上部为第四纪淤泥、砂夹粘土、粘土夹砂或粉土互层,下部为第三纪厚层状粘土及粉土质砂互层,厚度可达数百米.活动断裂:,称雷琼裂谷,北界是界炮—黄坡断裂,南界是王五—文教断裂.雷琼地区活动断裂主要有以下三组:近EW 向断裂、N E 向断裂和NW 向断裂,这三组断裂组成了网状的构造格架,断层的性质均为正断层.近EW 向断裂为主要的的控震构造;N E 向断裂规模较大,但由于生成时间较早,晚期活动不强;NW 向断裂是区内最新最活跃的构造,也是主要的发震构造.地震及火山:自1400年以来,中南沿海地震带经历了两个活动期,每期又可分四个阶段:平静阶段、加速释放阶段、大释放阶段和剩余释放阶段.1400~1995年,琼雷地区共记载有大于4.75级地震31次,其中大于6级地震9次,最大震级为1605年的琼山7.5级地震.在未来100年内地震活动处于剩余释放期和下一周期的平静期,估计可能发生地震的最大震级为6级左右.本区火山活动延续时间长,但有文字记载以来无任何火山活动可考.4.2 琼州海峡隧道可行性琼州海峡海底地貌变化急剧,虽然西峡口地形平坦,水深较小,但引线较长,工程总造价及今后的运输并不经济.本文选择的线位位于徐闻的四塘到海口的天尾角,铁路轮渡线的东侧.此处海峡宽度为18.8km ,基本为海峡最窄部位,最大水深为90m.地质剖面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地层为粘土与粘土质砂互层,将隧道的海底埋设于晚第三纪的粘土层(D 层或E 层)较为理想,D 层粘土为可塑Ο硬塑状,E 层粘土为可塑Ο硬塑Ο坚硬状.本文建议将隧道埋设于D 层,隧道长度为32.7km ,最低点在水面以下130m ,纵剖面图如图1所示,横剖面如图2所示.根据目前初步掌握的地质资料,D 层是厚层(层厚约30m )且连续分布的粘土,具有一定的强度,并且粘土层起到很好的隔水作用.根据上述海底隧道的施工技术,D 层粘土很适合盾构法施工.92 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20卷同时,在与世界上各大海底隧道进行工程类比后,可看出琼州海峡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盾构机可以在两岸的通风竖井底下组装,并分别向海底和洞口方向掘进.由于在洞口附近有一段隧道通过玄武岩地层,可采用钻爆法施工.琼州海峡隧道施工的关键技术问题有:盾构掘进机必须能承受1.3MPa 的水压;掌握高水压下的盾构施工技术;在服务隧道内进行超前地质钻探;利用局部降水方法人工开挖横通道;通过砂层时的施工技术等等.参考文献:[1] 陈哲培.海南省岩石地层[M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2] Tuneyoshi Hunasaki ,Mechanizing and construction result of world largest diameter tunnel for Trans ΟTokyo BayHighway [J ].Proceedings of the word tunnel congress ’99Ο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 ,Norway ,1999(5):543-554.[3] Thomas R.Kuesel ,直布罗陀海峡的桥隧通道方案[J ].王英译.世界隧道,1997(5):36-41.[4] 台湾海峡隧道论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台湾海峡隧道论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undersea tunnel andthe feasibility of Qiongzhou strait tunnelTAN Zhong Οsheng ,WAN G Meng Οshu ,YAN G Xiao Οlin(Research Cent re of T unnelli ng &U nderground Works ,North Jiaotong U niver.,Beiji ng 100044,Chi na )Abstract :Many undersea tunels have been constructed in the world today ,such as the famous Qinghan Tunnel in Japan ,English Channel Tunnel etc.And many strait tunnels have been constructed and planned.Much experience is accumulated in these tunnels construction.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undersea tunnel has been discussed ,and combining engineering geologic case for Qiongzhou strait with constuction technology for overseas tunnel ,feasibility of Qiongzhou strait tunnel has been studied.K ey w ords :undersea tunnel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Qiongzhou strait tunnel 192第4期 谭忠盛等:海底隧道施工技术及琼州海峡隧道方案的可行性。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设计关键技术与创新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设计关键技术与创新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设计关键技术与创新Contents二 、隧道工程难点三 、沉管隧道设计与监控四 、研究与创新五、结语一 、沉管隧道发展历史1 沉管隧道发展历史1.1 发展历史世界首座输水道沉管于美国波士顿建成(圆形钢壳沉管)世界首座铁路沉管隧道于美国底特律建成(圆形钢壳沉管)世界上首座人行沉管隧道于德国柏林建成(圆形钢壳沉管)世界上首座公路沉管隧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建成(圆形钢筋混凝土沉管)世界首座矩形钢筋混凝土公路沉管隧道在荷兰建成,首次采用喷砂垫层基础。

中国内地首座沉管隧道——广州珠江沉管隧道建成。

世界上最长、埋深最大、影响力最广的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建成。

1894年1910年1927年1928年1943年1994年2018年目前世界已建和在建沉管隧道130座,中国(港台)22座,90%以上钢筋混凝土沉管。

美国波士顿沉管隧道,开历史先河( 1894 、1928)荷兰MASS隧道,首座大断面矩形钢筋混凝土沉管,首次采用喷砂垫层基础(1943)日本大阪关洲隧道,首座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沉管隧道(1997年)连接丹麦和瑞典的Øresund Tunnel,管节工厂法预制、先铺碎石基床首次应用(2000)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世界上已建成埋深最大、规模最大、综合技术难度最大的沉管隧道,国内首次将挤密砂桩(SCP)复合地基用于沉管隧道基础(2018)u 钢筋混凝土沉管主要病害Ø 管节接头漏水(不均匀沉降、施工错缝过大、压接力不足)Ø 混凝土裂缝、施工缝渗水Ø 混凝土剥落、钢筋锈蚀等。

1 沉管隧道发展历史1.3 目前存在的问题Contents二 、隧道工程难点三 、沉管隧道设计与监控四 、研究与创新五、结语一 、沉管隧道发展历史西岛斜坡段机场支航道及东侧沉管浅埋中间段矾石水道两侧东岛上段、堰筑段西岛暗埋段u 隧道全线地基刚度差异大u 水土荷载大、管节超宽变宽、结构内力大u 沉管隧道总宽46.0~55.5m,单孔净跨达18.3~24.0m,均居世界之最,管顶埋深20m,管底最大水深35m,管节横向最大弯矩、剪力为港珠澳沉管隧道的1.3倍。

浅谈沉管隧道工程技术发展

浅谈沉管隧道工程技术发展

浅谈沉管隧道工程技术发展摘要:随着沉管隧道工程技术的不断提高,国内沉管隧道的建设也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工程建设规模、难度日趋增大。

本文以国内外几条代表性的工程为例,重点展示节段式管节、工厂化干坞、碎石管段基础、长距离管段沉放对接几方面关键技术的发展,为今后复杂环境下沉管隧道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沉管隧道;管段;节段;工厂化干坞;碎石基础;沉放对接1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江跨海通道的需求越来越大。

越江跨海的通道通常采用桥梁、隧道两种方式,但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要求的提高以及海上运输轮舶吨位的迅猛发展,桥梁建设的条件越来越苛刻,水下隧道的建设取得的飞越式的发展。

目前修建水下隧道的方法有:矿山法、盾构法、围堰明挖法和沉管法。

沉管法是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水下隧道修建工法,凭借其埋深浅、断面大、防水效果好等优势,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沉管隧道的建设也取得了快速发展。

2 沉管隧道的发展历史2.1国外1910年美国在跨越美国与加拿大之间的底特律(Detroit)河修建的第一条单层钢壳沉管双线铁路隧道,目前美国已修建沉管隧道26座,世界排名第一,其中大部分以钢壳沉管隧道形式为主。

1941年荷兰在鹿特丹马斯河下建造了第一条矩形混凝土沉管隧道,开创了矩形混凝土沉管新纪元,到目前为止,欧洲已修建了20多座沉管隧道,绝大部分采用矩型钢筋混凝土管段1944年日本在大阪庵治河下首次采用沉管法修建了一条单层钢壳箱形断面公路隧道,之后采用钢壳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修建了20多座沉管隧道。

2.2 国内我国修建沉管隧道起步较晚,1972年在香港首次采用单层钢壳眼镜形结构形式建成跨越维多利亚港的红磡隧道,之后香港共修建了5座沉管隧道。

台湾在1984年修建了下穿高雄港的公路沉管隧道。

1993年在广州珠江修建了首座公铁合建沉管隧道,之后又陆续建成了1996年宁波甬江公路隧道、2002年宁波常洪公路隧道、2003年上海外环路公路隧道、2010年广州仑头隧道、官洲隧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管隧道的发展综述及琼州海峡沉管隧道方案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沉管隧道的发展情况,并通过对沉管隧道特点的分析,针对琼州海峡的水文、地质、气象条件,提出铁路穿越琼州海峡的推荐方案—沉管隧道方案。

1沉管隧道的发展1.1国内外越海隧道工程建设和研究现状世界上由于海峡存在,陆地被分割,在不同条件下形成两个区域,并造成交通障碍及文化差异。

连接海峡两岸主要有三种方式:轮渡、修建桥梁和修建隧道。

轮渡受气象条件的影响较大,并且不能直接连通,造成人员物资转运十分麻烦。

修建桥梁往往受跨度、水深的影响,且建成运营后也同样受气象条件的影响。

而修建海峡隧道既可以穿越较大跨度直接连通海峡两岸,又可以在运营后很少手气象条件影响,能保持连续通行。

世界上已建成了许多海峡隧道,许多正在研究中。

日本关门海峡在本世纪40年代即用隧道连接,以后又建了桥梁,是世界是上最早的海峡隧道。

经过艰苦努力,日本于1988年建成了青函隧道,使本州——北海道之间实现了铁路运输。

英法海峡隧道从拿破仑时代(1800年)以来就曾两次开挖,但都停了下来。

1993年隧道全部贯通,投入运营。

1996年,丹麦大海峡隧道竣工,它把丹麦和欧洲本上连接起来,实现把瑞典和德国连成一体的计划,从而使欧洲范围内几乎都能陆路相通。

直布罗陀海峡通道从七十年代开始调查,西班牙及摩洛哥交换了协议,分别设立勘察机构,依靠自身力量和日本、英、法等协作进行勘察设计。

最初有桥梁及隧道两个方案,原定1990年内确立其中一个,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如愿。

海峡水深300 m(从摩洛哥的丹吉尔向北的海上距离约28km,桥梁方案在技术上十分困难,还有政治因素。

现在方案初步确定为桥梁和隧道的组合方案,即在航道下用隧道,其余部分架浮桥通过。

这个海峡通道和仅是两个国家间的英法海峡通道相比,它将连接欧亚及非州两片大陆,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亚洲,计划的有日韩对马海峡隧道、台湾海峡隧道、马六甲海峡隧道、爪哇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巽他海峡隧道、宗谷海峡、间宫海峡通道。

日韩隧道经过约十年的勘察及方案设计,至今日本侧佐贺县的呼子长400m左右的试验斜井已经开挖,对地质地形状况有了很好的了解,但和韩国侧的资料在精度上有差别,出现一个界面。

该通道被构想作为亚洲高速公路的一部分,现有多个方案正在比选之中,这还和韩国政治形势有关,但总要逐步集中到某一方案。

台湾海峡隧道目前由清华大学进行可行性研究。

鉴于两岸的政治形势和技术条件,初步估计最早要到2030年才可能修建。

关于马六甲海峡,从该地区发展需要来看,是引人注目的通道。

巽他海峡隧道正在日本及法国的帮助下进行调查。

海峡原为火山岩屑堆积体,海底深部状况不明,水深100m左右,中间有岛屿,施工比较方便(将由地质状况来决定合适的施工方法)。

关于宗谷海峡,间宫海峡通道,因眼下考虑的仅是输送西伯利亚、萨哈林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需要,故至今未进行勘察。

至于白令海峡,曾有筑坝发电之说,撇开其长度,由于水深不太大,如果选用合适的方案,作为运输通道也是可能的,它的实现将把亚欧大陆和美洲连接起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许多越水隧道成功的建成运行的事实使得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人们已意识到“遇水架桥”不再是唯一的选择,在许多情况下以水下沟通两岸比建桥更为优越。

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陆已建成的水(海)底隧道已超过10座。

在上海的黄浦江先后修建了打浦路、延安东路和延安东路复线三座城市道路隧道;1999年初,又建成了两条上海地铁二号线黄浦江区间隧道。

计划中的轨道交通明珠线还采将建成4条黄浦江隧道。

已建成的黄浦江隧道均采用盾构施工。

黄浦江吴淞口隧道拟采用沉管法。

90年代以来,我国大陆除建成了众所周知的多条黄浦江隧道外,还建成了广州珠江沉管隧道和宁波甬江沉管隧道。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座水底隧道都是由国内的技术力量设计和施工的,其运营情况和防水效果都十分良好。

京沪高速铁路穿越长江的南京上元门隧道已由铁道部第四勘察设计院完成初步设计。

该隧道采用沉管隧道方案,沉埋段长1930m,全长5765m。

由铁道部第四勘察设计院承担编制的武汉长江水底隧道(含地铁)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也已于1999年6月完成,该隧道也拟采用沉管隧道方案,沉埋段长约1300m,全长约3.2km。

正在规划研究的水底隧道工程还有:连接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的渤海海底隧道,长约57km;连接上海和南通的长江水底隧道,长度约7km;上海至宁波的杭州湾水底隧道,最长的隧道方案长约约52km,隧道建成后沪甬两地的运输距离较经杭州钱塘江大桥缩短约250km;另外还有其它穿越长江的水底隧道。

台湾海峡隧道目前由清华大学进行可行性研究。

此外,我国香港已建成5座越海隧道,它们全部采用沉管隧道的型式。

我国台湾也修建了高雄港跨港隧道和新店溪河隧道。

广州救捞局参与了香港西区的两条隧道的沉放工作。

1.2国内外沉管隧道发展现状自1894年美国在波斯顿修建世界第一座沉管隧道以来,到现在世界上已经修建了一百多座沉管隧道。

我国大陆、香港和台湾高雄已修建了8座沉管隧道。

沉管隧道结构型式的发展:沉管隧道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钢壳管段隧道;一种是混凝土管段隧道。

第一座钢壳管段沉管隧道是在二十世纪初在北美建成的。

钢壳管段沉管隧道是钢壳与混凝土的组合结构。

钢壳可作为防水层并在结构上有明显作用。

混凝土主要承受压力和作为镇载物,并且也有助于结构上的需要。

由于钢壳具有弹性特点,因此,完工的钢壳管段沉管隧道成为一个具有柔性的整体结构。

全世界修建的钢壳管段沉管隧道大多在北美,日本也修建了几座,欧洲采用得不多。

沉管混凝土隧道最早出现在欧洲。

半个世纪以前,在荷兰的鹿特丹建成了第一座欧洲的沉管隧道。

此后,这种施工方法得到了极大的简化和优化。

现今全世界约建成了四十多座混凝土管段沉管隧道。

混凝土管段沉管隧道大多数在欧洲,其中约有一半在荷兰。

亚洲的日本、中国也修建了几座混凝土管段沉管隧道。

混凝土管段沉管隧道的主要特点是隧道的管段由钢筋混凝土制成,钢筋混凝土用于结构构造和作为镇载物。

尽管大多数新近建造的混凝土管段沉管隧道没有防水薄膜,但老的使用了混凝土管段的沉管隧道一般都使用了钢板或沥青防水薄膜。

大多数完工的混凝土管段由多个节段组成,管节长约20~25m ,用柔性接缝将其连在一起。

因为每一管节是一个整体结构,更易控制混凝土的灌注和限制管节内的结构力。

只有极少数的混凝土管段沉管隧道有刚性的隧道接缝。

除了管段制造中使用各种不同技术外,钢壳管段沉管隧道和混凝土管段沉管隧道的水上施工技术也不同,这些与不同管段不同材料的本来性能有关,也与承包人的技术有关,这种技术是在不同的环境下各自开发出来的。

每一种实施方法都对工程进度、引道斜坡的施工、浇注场地等有不同影响。

例如,对私人投资的工程来讲,时间很重要,可能导致有更高的直接投资。

至于成本,不能简单说成是混凝土管段沉管隧道比钢壳管段沉管隧道要昂贵些。

例如,由于环境要求,建造一个专门制造混凝土隧道管段的灌注场地的费用增高,这就很可能改而选择钢壳管段沉管隧道方案。

钢壳管段沉管隧道的沉埋深度可能会比混凝土管段沉管隧道的沉埋深度深一些,这样就增长了现场引道斜坡的长度。

美国和欧洲的方法不同,有其科学和政治发展的根源。

但是,总的来讲,历史已证明最终结果——即在质量、防水性能、寿命、可靠性及维修等方面的最终结果并不存在不同之处。

基槽开挖方法: 对开挖来说,人们所熟悉的技术例如戽斗式挖泥机、带切泥头或吸泥头的吸泥机或挖泥机和带抓斗的起重机都是可以选择的。

切泥头挖泥机是对要浚挖的泥土进行混搅成浆后吸走。

如使用浮放管路排泥时,这种挖泥机的垂直运输是封闭的,而且最后的水平运输也是封闭的。

这样对环境的影响就比较小。

戽斗式挖泥机在垂直运输泥土时,以及当泥土卸进驳船中供水平运走时产生的溢出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与戽斗式挖泥机一样,带抓斗的起重机对环境也有同样不利的影响。

基础施工方法:现有三种不同的基础,欧洲普遍使用喷砂和注砂基础,美国普遍使用样板刮平的砾石基础。

(1)样板刮平的砾石基础一般用于北美的钢壳管段隧道。

地槽浚瓦好后,接着便在地槽底上铺一层粗砂或砾石。

砾石和砂的粒度级配必须与水力条件相适应:即水流越大级配越高。

这层厚度约0.7mm 。

必须注意砾石基础的刮平度。

要求的平顺精度为±3cm ,这取决于当地条件、砂或砾石的级配以及使用的设备。

刮平是用一块样板来进行的,样板从滑架上的绞盘车上悬挂下来,滑架沿支承在两个浮筒上的轨道滚动。

这套设备锚定在要刮平处的水面上,样板的的悬挂高度可以调节以补偿潮汐水位的变化。

为了尽可能排除来自水面的影响,可以采用按半潜水的原则制成的特殊设备。

这种方法允许样板直接连到锚墩上。

(2)喷砂基础建虎网 建筑资料免费下载站 建造砂基础的第一个系统用的是C&N 法(Christiani & Nielson 法),即使用在隧道管段上方滚动的钢门架,与门架相连的为三根毗邻的管子,这三根管子被引入到隧道管段底部与地槽之间的空间。

最大的管子在中间,通过这根管子,砂水混合物被泵送到隧道管段下面。

位于大管子两侧的两根管子又将水吸回去,从而形成一种流动作用,使砂在隧道管段下面以一种良好限定和良好控制的型样沉淀下来。

门架位于隧道管段上面并可使管子绕一垂直轴转动,这样就可以做到隧道管段下面的整个空间都可以达到。

隧道管段下面需有约1m 的空间以便移动管子。

砂必须是干净的,砂的平均粒径约为0.5mm 。

砂水混合物的浓度和排除口速度与喷出形成的砂饼的直径有直接关系,必须很好地控制。

(3)注砂基础为了避免使用门架(因门架可能妨碍航运交通),以及为了在更深的隧道下面铺设基础,开发出砂流注砂法。

这种方法像喷砂法一样把砂水混合物泵送到管段下面的空间里。

只不过不是使用可移动的系统,而是在隧道管段底板上开许多孔口,这些孔口与放在管段里面相连。

当管道从岸上经过隧道通到这些孔口处进行充填砂基时,不会影响航运。

砂水混合物通过在隧道管段内的孔口泵出,去填充隧道管段下面的空间直到砂堆接触到隧道管段的底部为止。

这样就在隧道管段下面形成一个扩大的砂饼。

直到砂饼内部的水压超过了预先指定的最大值,然后才打开下一个孔口,同时将前一个孔口关闭。

这种方法速度快,能在24小时内填满一个隧道管段下面的整个空间,这样就能避免管段放置后产生淤积的危险。

沉管隧道的管段制作技术研究(1)管节制作管节制作是大型沉管隧道的主要工序,它的工期和质量不仅直接影响沉管的浮运和沉放,而且关系到隧道运营的成败。

制作工艺的关键技术是控制混凝土的容重和管节体形(结构)尺寸精度,以及控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来实现结构的自身防水。

(2)制造管段的场地现在制作钢壳管段主要是在隧址附近的船坞制作钢壳,然后拖到隧道施工现场附近进行舣装,在拖至施工现场后灌注镇载混凝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