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是我国最严重的公害

合集下载

中国水土流失的案例

中国水土流失的案例

中国水土流失的案例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土流失问题已经成为国家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水土流失不仅给环境带来严重破坏,也影响了农田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下面将介绍中国的几个水土流失案例。

首先,长江流域。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然而,由于过度的农业活动、过度的水资源开发和农田土壤的不当管理,导致长江流域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长江上游的四川盆地和重庆地区特别明显,土壤沿河坡度下降,大量土壤被侵蚀和冲刷,导致水质恶化、水域面积减少。

为了减轻水土流失的压力,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实施植被恢复工程、加强水土保持意识等。

其次,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中国东部地区最主要的农田生产区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水土流失区之一、长时间的过度耕地和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导致了该地区的土壤贫瘠和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导致黄河流域沟壑密布,地势崎岖。

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不仅使农田无法持续利用,还导致水源减少,加剧了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另外,西南地区的云贵高原也面临着水土流失的挑战。

云南、贵州等地区地势陡峭,水土保持难度大。

特别是在农田生产中,过度利用水资源和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山坡地的农田大多处于高风蚀区,土壤容易被风吹走,同时降雨时面临冲刷、淹没的风险。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政府已经开始实施一系列的水土保持工程,以加强农田的防风蚀和水土保持能力。

最后,西北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也不容忽视。

干旱少雨的气候和过度的农业活动导致了该地区的严重水资源短缺和土地退化。

农田土地因长期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土壤流失,进而影响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

政府应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中国水土流失问题在长江流域、黄土高原、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表现最为严重。

政府需要加强水土保持意识,实施更加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以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保护国家的水资源和农田资源。

水土流失中国大地之痛

水土流失中国大地之痛

今年7月20日8时,三峡工程迎来了流量达7万立方米/秒的洪峰,超过1998年的最大峰值。

洪水经由三峡大坝拦截后,出库流量减少到4万立方米/秒,有效缓解了特大洪峰对中下游河道的冲击。

这意味着,尽管今年的洪水超过了1998年的规模,但并没有造成类似当年全流域的洪涝灾害。

其中,以三峡大坝为代表的众多水利工程功不可没,近10多年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工程的实施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在一些局部地区,水土流失的情况还比较严重,甚至发生了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它表明,水土流失仍是中国大地之痛,对水土流失的治理,依然任重道远。

森林是个小水库森林小水库起作用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森林能涵养水源,水多能吸水,水少能吐水,还能消减雨水的冲刷力。

另一方面,森林对下游水库的蓄水能力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历史上发生大洪水时几个水库不一样的表现:森林覆盖率高的水库,稳稳当当地渡过了难关。

但有些水库,水一冲下来就垮了,坝本身的质量是一个原因,但上面没有森林覆盖这个因素也不容忽视。

近年来,天然林保护工程在位于长江、黄河中上游的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和东北、内蒙古以及海南先后展开,对大江大河源头、库湖周围、水系干支流两侧及主要山脉脊部等地区实施了重点保护。

在一系列水土保持措施的综合治理下,全国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15亿吨左右。

其中,黄河流域每年减少入黄泥沙3亿吨左右,黄河一级支流无定河减少入黄泥沙高达55%。

长江上游嘉陵江流域的土壤侵蚀量也减少了1/3。

多年的整治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中国几千年农业文明造成的伤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愈合的。

在今年的洪灾中,局部地区受灾严重,特别是中西部、东北地区损失惨重,再次敲响了水土流失的警钟。

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据国家防总8月4日发布的消息,今年以来全国共有28个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1.4亿人,因灾死亡1072人、失踪619人,倒塌房屋11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096亿元。

具体来看,这次受灾比较严重的,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及防治对策

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及防治对策

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及防治对策引言水土流失是指土壤表层因风、水、冻融等自然作用及人类活动而逐步流失的现象,是世界性的环境问题之一。

我国是一个土地资源匮乏的国家,土地面积仅占世界的7%,但是却要养活全球22%的人口。

由于人口过多、人类活动频繁、水土资源管理不足等因素,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非常突出,给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及防治对策,为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问题分析问题的形成原因•天然因素:水土流失主要是由自然力量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如风蚀、水蚀、冻蚀、草地退化等。

•人类活动:人类的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等活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如砍伐森林、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滥用化肥等。

问题的危害•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会导致水质恶化、生物生态失衡等生态环境问题。

•农业生产受损: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地贫瘠化、灌溉系统损坏等,从而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计。

•经济发展受限:水土流失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会引发土地沙化、水源消失、水灾等问题,阻碍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防治对策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性治理水土流失是维护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有效的水土流失治理可以降低自然灾害风险、提高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和稳定性,保护和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可靠的生态基础。

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1.加强土地管理:加强耕地保护,禁止盲目扩张农田、破坏草地等行为。

2.推进天然林保护:加强对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大力推广林下经济,发展生态旅游等,增加农民收入,切实维护生态平衡。

3.推进现代农业: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科学、人性、生态、经济四个基本原则,以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生产方式的科学化、规模化为重点。

4.推动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5.强化科学技术支撑:推广土壤保肥、水保土、高效节水灌溉、高强度和种植隔离技术等高科技水土保持技术,加强科研和技术示范,搭建水土保持技术交流平台,探索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我国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 、 害和防治途径 3 危

我国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 、 害和防治途径 3 危

2004年9月第19卷 第3期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ep.2004Vol.19No.3我国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和防治途径3吴佩林 鲁 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100101,北京∥第一作者40岁,男,博士生)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已成为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它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水灾旱灾频繁,而且妨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等方面出发,探讨了我国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分析了水土流失对耕地资源、旱涝灾害、水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介绍了水土保持的一些有效途径和措施.关键词 水土流失; 原因; 危害; 防治中图分类号 S157.1水土流失是当前我国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0多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5%[1],受水土流失危害的耕地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3.我国的西北、西南、华南等广大地区水土流失都十分严重.造成中国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除了自然因素之外,还有毁林开荒、毁草开荒、陡坡种粮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过程.长期以来,由于黄河、长江上中游地区毁林开荒,陡坡耕种,已使之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河和长江的年输沙量分别占世界9大河流的第一位和第四位[2].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占黄土高原总面积的79%左右,每一年流失的土层有1cm厚,平均每年流失泥沙达16.3亿t[2],泥沙流失过程中,氮磷钾等营养物质也大量流失,土壤的生产能力大大降低.水土流失使坡耕地成为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土地的透水性和持水能力显著下降,严重影响农业生产,降低了农民收入.1 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水土流失是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有水文、气象、地形、植被、土壤及其成土母质等,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是人口过度增加产生的对土地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利用.在自然状态下,土壤侵蚀一般比较缓慢,土壤侵蚀从土壤的自然形成过程取得补偿,土壤系统基本处于平衡状态.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尤其是对植被的破坏,导致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加速了水土流失过程,是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1.1 自然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1.1.1 多山地丘陵的地貌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全国土地约有46.4%为山地,20%为丘陵,二者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3.我国总耕地面积中,坡度大于15度的耕地占14.1%;其中,西部地区坡度大于15度的耕地比例为35.7%.西部的重庆市中低山地貌约占总面积的90%以上,坡度大于15度的山地面积占85%,坡度大于15度的耕地面积高达47.5%[2].这种地形和耕地条件易使降雨形成径流,随着坡度、坡长的增大,水的能量增大,对土壤的侵蚀随之增强,而山麓地带多是优良耕地区域,土壤侵蚀严重影响耕地质量.1.1.2 特殊的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 黄土和黄土状岩石在我国分布广泛,除集中分布于黄土高原外,还包括新疆、青海、河西走廊、黄河下游及松辽平原等地,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成土母质.黄土主要是第四纪风力搬运堆积的土状物质,颜色灰黄、棕黄或棕红,粒级以粉沙为主,粘粒及细沙少见.风成黄土具垂直节理,空隙度大,湿陷性强,抗蚀性弱,极易遭受流水侵蚀.在原生黄土和由原生黄土经残积、坡积、流水冲积等形成的次生黄土上发育的土壤,由于粘粒和腐殖质含量低,也容易遭受侵蚀.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华南的红壤、黄壤、砖红壤,东北的灰化土等,多土层浅薄、有机质少、持水性低,植被一旦破坏,极易产生水土流失.1.1.3 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的气候特征 降水强度大的雨水过程及其形成的径流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动力条件.我国位于世界上最显著的季风气候区,冬季风受大陆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形成偏北气流,寒冷而干燥;夏3中国-欧盟科技合作资助项目SUSDEV-China(ICA4-CT-2002-10004)收稿日期:2004-03-0365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19卷季风则分别源自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印度洋洋面,温暖湿润.受季风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降雨集中,降雨量大,多暴雨.正常年份,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40%~75%.春季大部地区多干旱,土质疏松,土壤更易被侵蚀,遇到夏季的集中降水常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1.1.4 植被覆盖度低 具有乔灌草三层结构的高植被覆盖地区,由于其保水保土效果十分明显,一般无明显水土流失现象.据四川省有关资料分析,在等雨量条件下,覆盖度95%以上的耕地,径流系数为0.23,而覆盖度为15%的农地径流系数为0.59,通常茂密的森林或具有乔灌草多层结构的地区,流失量仅为农耕地的千分之一至万分之一[3].但是,由于我国农耕历史悠久,人多地少,大部分的宜林地被开垦为农田,森林覆盖率很低,全国平均只有17%左右,人均森林面积也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2%.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极为脆弱,稀疏灌草及裸土、裸岩广泛分布,成为水土流失重灾区.1.2 社会经济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1.2.1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开发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尤其是优质耕地资源稀缺.我国现有耕地1.3亿hm2,只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3.4%,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8.6%(即1/12),仅次于前苏联,美国和印度,占世界第四位.但人均耕地只有0.104hm2,为世界人均耕地(0.26hm2,1997年)的1/2.4,是澳大利亚的1/27,加拿大的1/14,前苏联的1/17,美国的1/6,印度的1/2.近年来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优质耕地被非农建设占用,使得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恶化.一百多年来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大规模开荒等人为因素是造成我国严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乱砍滥伐、放火烧山,使森林遭到破坏失去蓄水保土作用,并使地面裸露,直接遭受雨滴的击溅、流水冲刷和风力的侵蚀;陡坡开荒不仅破坏了地面植被,且又翻松了土壤,造成了产生严重土壤侵蚀的条件;过度放牧使山坡和草原植被遭到破坏;在坡地广种薄收、撩荒轮垦,使土壤性状恶化,作物覆盖率降低,加剧了水土流失.1.2.2 城市发展和工程建设 随着城市化和工矿业的发展,地表扰动,植被破坏,产生了新的水土流失源.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基本建设工程,如公路、铁路建设及大规模的民用建筑施工等.某些工程由于缺乏水土保持措施,原有的少量植被又遭破坏,弃土、弃碴随处可见,加重了水土流失.特别是位于边远山区的一些非法个体矿产开采窝点,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更为严重.由于开发建设工程,湖南省近几年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达2万hm2,年新增入河泥沙达2500万t.1998年以来,重庆市城镇建设、道路施工、矿业开采等过程中,新增水土流失面积达4.2万hm2,新增水土流失量7700万t.2 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水灾旱灾频繁,而且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2.1 蚕食和破坏耕地 耕地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水土流失导致土层变薄和土体结构劣化,使表层的腐殖质层和淋溶层逐渐变薄甚至消失,耕地质量下降.据资料统计,建国以来全国因水土流失毁掉耕地266.7多万hm2,平均每年6.67万hm2以上,土壤流失总量50多亿t,数以亿t的氮、磷、钾等养分流失.又例如重庆市涪陵县一半以上耕地土层厚度在30cm以下,坡度大于25度的坡耕地土层厚度由于水土流失年平均减薄0.72~1.5cm,平均已由1958年的50cm降至1982年的26cm[3].地表沃土的流失带走了大量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养分,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同时有机质减少破坏了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降低了土地生产力.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地形支离破碎,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当地雨水资源大量耗于无效蒸发,加剧了干旱的发展.实测资料表明,地处黄土沟壑区的天水地区的坡耕地,在经历一次充分降雨14天后,土壤含水率将下降到10%,约20天后就下降到8%.2.2 泥沙淤积水塘、水库、河道等水域和水利设施 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下泄,淤积下游河道、水库、湖泊,缩短了水利设施寿命,降低其综合利用功能.例如三门峡水库建成后,因初期泥沙淤积严重,被迫改建和改变了运作方式,其综合利用效率比原设计方案大大降低.三门峡水库运用初期,在敞泄运用的情况下(其中蓄水运用一年半),4年间淤积泥沙44亿m3,使355m高程以下库容96.4亿m3损失了45.6%,并且淤积迅速上延,扩大了淹没范围.黄河流域的许多小型蓄水库塘坝,一般建成后5~10年就被淤满,失去调蓄功能.泥沙使河床抬高,过水断面缩小,引洪能力减少.黄河下游河床由于大量泥沙下泄和淤积,已经变成地上“悬河”,成为中原心腹大患[5].2.3 增加了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 由于水土流失破坏了地面植被和土壤结构,使土壤层的蓄水能力减弱,导致干旱灾害频繁发生.据气象部门统计,四川省自1801~1975年的175年间,平均每5年出现2次旱灾.而近50年来,各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旱灾发生.50年代3年一大旱,60年代2年一大旱,70年代有8次大旱[3].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植被和土壤系统的蓄水能力减弱,大雨过后,很快形成径流,极易产生洪灾.以重庆市为例,上世纪50年代发生洪涝灾害3次,60年代发生5次,70年代发生6次,80年代以后洪劳灾害几乎年年发生.旱涝灾害增多、危害程度加大是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恶化的反映.2.4 生态失调和限制社会经济发展 水土流失是当今头号环境问题,它破坏了土壤、土地资源,使目前已十分紧张的人多地少矛盾更加严峻,水土流失强烈的地区,新开垦的陡坡耕地几年后就会失去农业利用价值.农民因此又去对现有的林地和宜林地、宜牧地进行掠夺式开发,并产生新的水土流失源.如此恶性循环,造成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不但影响农民收入和农村发展,而且阻碍地区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进步.水土流失与贫困互为因果,据统计全国87%的贫困县分布在严重水土流失的地区.水土流失还会使水土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影响航道运输,加剧风沙灾害等.黄河下游为了减少河床淤积,平均每年用于冲沙入海的水量就达293亿m3.2000年春季北京发生了12次沙尘天气,与海河流域北部及西部的水土流失有重要关系[5].3 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3.1 加强水土保持规划与水土保持执法力度 人为活动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既有消极的一面,又有积极的一面.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如过渡采伐森林、陡坡开垦等)是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科学完善的水土保持规划和管理体系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与实施是防治措施的重要保障.要大力宣传水土保持法规,提高人们对于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要认真贯彻执行水土保持法,严禁人为破坏植被,严禁乱砍滥伐森林,严禁陡坡开垦等一切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避免产生新的流失源地.工程建设要与水土保持方案同步实施,对于破坏水土保持的项目要严厉查处.把水土保持贯穿到人们的各种生产、生活活动中,形成一种依法进行水土保持,自觉从事水土保持的良好制度氛围.3.2 加快城市化进程,减少乡村人口和农业人口数量 水土流失是人口增加超过环境容量的结果,因此防治水土流失根本措施是减少水土流失区人口数量.重庆三峡库区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区19个县市区平均非农业人口比重仅为13.6%,其中有8个县农业人口数超过总人口的90%.乡村人口和农业人口数量大,农业生产资源有限,造成土地资源利用过度.加快城市化进程,让城镇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幅度减少乡村人口,缓和人口对脆弱生态环境的压力,将会对水土保持产生积极影响.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适度扩大农户经营规模,让更多乡村人口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积极发展小城镇,通过改革户藉管理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取消限制农民在城镇就业的各项不合理政策.搞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的资金集聚,加快非农产业发展.鉴于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就业的局限,要继续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进行农副产品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开展农村社会化服务,发展农村、农业所需的各类第三产业,减少农业从业人员,积极推动专业化生产和服务,逐步实现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3.3 加强植被保护与恢复,搞好生物措施建设 植被是控制水土流失的最重要的因素,植被生长茂密的地区往往是水土流失轻微的地区.要加强植被的保护与生态恢复,以保护现有植被为主,积极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生态项目建设.生物措施的实施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对轻度流失的山地和丘陵地区宜实行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使植被逐渐得到恢复;坡度大于25度的坡耕地要退耕还林、还草;在江河沿岸和平原地区要建护岸林和农田防护林,在适当的高程要种植经济果林、薪炭林;植被建设要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相协调,以市场经济为杠杆,调整产业结构,综合经营土地资源,建设生态经济林(园),在生态恢复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3.4 因地制宜建设水土保持工程 坡耕地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类.每年流入长江、黄河的泥沙量达20多亿t ,其中13亿t 以上来自坡耕地[1].坡耕地已经成为长江、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对于耕作粗放的10~2575第3期吴佩林等:我国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和防治途径85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19卷度的坡耕地要采取坡地改梯田工程.坡改梯工程应根据地面坡度、土层厚度和土地利用规划来设计.土坎梯田造价低,易于推广,但易垮塌,因此有条件的地区以修石坎梯田最好.对水土流失严重,立地条件差,植被难以恢复的地段,工程措施更是必不可少.具体的工程措施主要有修筑淤泥坝、拦砂坝、梯田、蓄水沟、截流沟、水平沟、鱼鳞坑、集雨水窖等田间、坡面排灌拦蓄系统.一方面减少水土的流失,蓄水增墒;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天然水资源,减少季节性干旱缺水和暴雨的危害.3.5 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水土流失区农业生产效率低,农民收入不高,退耕难度大.政府应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力度,按“科技兴农”的原则,广泛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依靠科技实现生态和经济的高效益.要推广利用农业高新技术,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地方优势经济,加速开发利用名、特、优、稀资源;推广设施农业,大面积推广大棚种植、无土栽培等农业技术;要采用科学耕作方式,如等高耕作、等高带状间作;要增加地面覆盖度,如实行草田轮作、套种、宽行密植、地膜覆盖技术等.水土保护植被建设也要充分挖掘生物资源的生产潜力,选择培育优势树种草种,运用新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进行综合治理、集中治理和持续治理,通过全社会的不懈努力,水土流失是有望得到控制的.4 参考文献[1] 赵 承.坡耕地成为长江、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新华网北京6月23日电[2] 李 元.中国土地资源[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0.133~136,144~145[3] 张振帮,唐中实,肖 挺,等.重庆市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与信息系统建设[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129~132[4] 伍光和,田连恕,胡双熙,等.自然地理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94~196,225~226[5] 沈国舫,王礼先,李 敏,等.中国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158~160WATER LOSS AND SOIL EROSION:ITS CAUSES HARMFU L EFFECTS AND PREVENTIONWu Peilin Lu Qi(Institute of G 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AS.100101,Beijing,China)Abstract Water loss and soil erosion is one of the m ost serious environment problems in China,which has slowed down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ome rural areas.In some places of China,it has resulted in the arable degradation,soil desertification,filling up of irrigation works,and the increase of droughts and floods,etc.In consequence,the agricultural condi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re become worse and worse.The causes of water loss and soil erosion include both unfavorable natural conditions and irrational land use,such as deforestation for cultivated land use.After analyzing the causes of soil erosion and its harms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living,the author suggested some strategies for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such as ecological engineering, reforest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biological technology.K ey words water loss and soil erosion; causes; harm ful effect; soil conservation。

浅谈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防治

浅谈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防治

浅谈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防治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明显,但是没有得到世人的关注,任其发展,继续恶化。

经济发展了,人们对生活的要求提高了,环境问题同时也暴露出来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才重视环境问题,才关注环境问题。

我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之后,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此过程中,我国主要精力放于经济建设之中,在环境方面不是很重视。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直到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我国才采取相应的措施,才关注环境问题。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现象非常严重,亟待解决。

一、水土流失的现状(一)分布范围广、面积大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2/3;在总土地面积中,耕地占14%,林地占16.5%,天然草地占29%,难以被农业利用的沙漠、戈壁、冰川、石山和高寒荒漠等占35%。

2004年,全国11条河流土壤侵蚀总量16.22亿吨,其中长江、黄河流域土壤侵蚀总量分别为9.32亿吨和4.91亿吨。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国几乎每个省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其分布之广,强度之大,危害之重,全球屈指可数。

根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7%,其中:水蚀面积165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91万平方公里,在水蚀、风蚀面中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面积26万平方公里。

调查表明,全国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不论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还是农村、城市、沿海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

(二)形式多样、类型复杂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特点各异,相互交错。

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漫岗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石质山区以水力侵蚀为主,伴随有大量的重力侵蚀;青藏高原以冻融侵蚀为主;西部干旱地区、风沙区和草原区,风蚀非常严重;西北半干旱农牧交错带则是风蚀水蚀共同作用区。

我国生态灾难的例子

我国生态灾难的例子

我国生态灾难的例子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许多生态灾难的发生。

下面列举了我国生态灾难的十个例子。

1. 沙漠化: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和沙漠化问题十分严重,这些地区的土地被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导致了土地的退化和沙漠化。

2. 水污染:我国的水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许多河流和湖泊被污染,导致了水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3. 空气污染:我国的空气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许多城市的空气质量达不到标准,导致了许多健康问题。

4. 土壤污染:我国的土壤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许多地区的土壤被污染,导致了农作物的减产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5. 森林砍伐:我国的森林资源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许多地区的森林被过度砍伐,导致了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6. 水土流失: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也十分严重,许多地区的土地被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导致了土地的退化和水土流失。

7. 生物多样性丧失: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许多物种濒临灭绝,导致了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8. 气候变化:我国的气候变化问题也十分严重,全球变暖导致了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如洪水、干旱等。

9. 地质灾害:我国的地质灾害也十分严重,许多地区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繁发生,导致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0. 垃圾污染:我国的垃圾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许多城市的垃圾处理不当,导致了环境污染和健康问题。

我国生态灾难的问题十分严重,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政府应该加强环境保护的力度,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个人也应该从自身做起,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生活在一个美好的环境中。

中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中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中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中国的环境问题主要分为两类,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前者主要发生在广大农村,后者则集中在城镇地区。

而且,中国不仅受到国内环境问题的困扰,同时还面临全球环境问题的挑战。

可以说中国的环境问题状况及发展趋势异常严峻。

1、生态破坏问题1)水土流失面积有增无减水土流失是我国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长期以来,由于规模不断扩大的滥垦、滥伐等违背自然规律的掠夺性开发,使我国的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

目前总的状况是:小片治理,大片加重;上游流失,下游淤积;灾害加剧,恶性循环,水土流失面积有增无减。

根据计算,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从解放初期的116万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约160万平方公里,增长了38%,占国土面积的1/6。

水土流失所引起的危害影响深远。

其最直接的后果是破坏土地资源,使耕地表土流失,带走大量营养物质,降低土壤肥力,并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下降,据估计,全国年土壤流失量达50亿吨,其中仅黄土高原年流失量就达23亿吨,长江流域为22亿吨。

其次造成下游河道与水库的淤积,既危及行洪安全,又降低水库库容,缩短水库寿命。

水土流失是“ 自然侵蚀” 与人类活动造成的“ 加速侵蚀” 相互迭加的结果,又由于后者的强度增加而不断发展。

今后,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对土地的开发强度会直莱越大,如载根本性治理措施,水土流失将进一步加剧。

2)土地荒漠化加剧所谓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某些半温润地区,由于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使其生物和经济生产潜力减少,甚至基本丧失。

我国北方地区沙漠、戈壁、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16%,其中土地沙质荒漠化(简称土地沙化,即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面积已达20万平方公里,且沙质荒漠化土地蔓延速度不断加快。

对我国荒漠化成因的分析表明,沙化土地的迅速蔓延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的,包括过度农、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中国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

中国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

中国⽣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中国在全⾯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从国情出发,将环境保护作为⼀项基本国策,开展了⼤规模的污染防治和⽣态保护⼯作,并取得了很⼤的成绩。

但是,应当冷静地看到,由于中国正处于迅速推进⼯业化的历史进程中,加上⽣产⼯艺落后以及粗放的⽣产与经营⽅式,⽬前环境形势依然⼗分严峻。

从整体上看,中国的环境质量仍在继续恶化,局部地区⾮常严重;以城市为中⼼的环境污染还在发展,并向农村蔓延;⽣态破坏的范围在扩⼤,程度在加剧。

如果对此不给予⾜够的重视,很有可能在环境问题上重蹈20世纪50年代⼈⼝政策失误的覆辙,进⽽严重威胁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态破坏⽣态环境的破坏和⽣态平衡的失调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

与环境污染相⽐,它的影响更为深远。

⽣态破坏主要表现在⽔⼟流失、⼟地荒漠化、草场退化、森林资源危机、⽔资源短缺、⽣物多样性减少等⽅⾯。

1、⽔⼟流失严重中国是世界上⽔⼟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治理的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

⽔⼟流失⾯积从建国初期的116万平⽅千⽶增加到90年代初期的150万平⽅千⽶,每年流失量达50亿吨以上,相当于全国的耕地上刮去1厘⽶厚的⼟层,其中流失氮、磷、钾肥料元素的量相当于4000万吨的化肥,等于全国化肥施⽤量。

相当于每亩耕地冲⾛了25千克肥料。

全国受⽔⼟流失的耕地约占耕地总⾯积的1/3。

⽔⼟流失涉及全国近1000个县,主要分布在西北黄⼟⾼原,江南丘陵⼭地和北⽅⼟⽯⼭区。

每年被输⼊黄河的泥沙量达16亿吨,居世界河流之冠,其下游400千⽶长的河床,每年因⼤量泥沙的沉积,河底抬⾼10厘⽶,现在已成为河底⾼⼭周围地⾯的⼀条“悬河”。

长江流域的⼟壤流失也⽇趋严重,长江流域的1.8亿公顷⼟地中的20%,即3600万公顷⼟地发⽣了⽔⼟流失,30年间增加了1倍,每年流失表⼟达24亿吨,其中5亿吨被带⼊东海。

中国科学院早在1979年就发出了“长江会变成第⼆条黄河”的警告。

长江上游的四川省、云南省是仅次于东北地区的森林地带,由于森林迅速减少,四川省⽔流失⾯积已达到38.38万平⽅千⽶,⽐1957年扩⼤了33倍多。

解析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解析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解析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措施水土流失危害水土流失在我国的危害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它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水灾旱灾频繁,而且影响各业生产的发展。

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群众生活贫困,而且为下游江河带来严重的洪水泥沙危害。

被洪水淹没的地方,不论城镇和农村,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遭受严重损失。

一、解析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措施我国水土流失的状况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广,而且强度大、侵蚀重,再加上成因复杂,区域差异明显。

泥沙淤积在湖泊、水库、河床,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造成的危害更是十分深远,在全国各省(区)不同程度地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土地荒漠化、盐硷化面积也不断扩大。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雨季降水量常达年降水量的60%一80%,且多暴雨。

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沙化、贫瘠化、渍涝化以及自然生态失衡而引起的水旱灾害等,使耕地逐日退化而丧失生产能力。

而其中水土流失尤为严重,乃是我国的又一个严重危机。

二、解析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措施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水土流失是不利的自然条件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互相交织作用产生的。

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地面坡度陡峭,土体的性质松软易蚀,高强度暴雨,地面没有林草等植被覆盖;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诸如:毁林毁草,陡坡开荒,草原上过度放牧,开矿、修路等生产建设破坏地表植被后不及时恢复,随意倾倒废土弃石等。

水土流失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这些自然因素必须同时处于不利状态,水土流失才能发生与发展,其中任何一种因素处于有利状态,水土流失就可以减轻甚至制止,我国产生水土流失的地形地貌主要有三种:一是坡耕地,二是荒山荒坡,大片的荒山荒坡被裸露,坡陡,植被很差,特别是草皮一旦遭到破坏,侵蚀量将成倍增加。

三是沟壑,有沟头前进、沟底下切和沟岸扩张三种形式。

水土流失是我国最严重的公害

水土流失是我国最严重的公害

水土流失是我国最严重的公害水土流失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如农业、林业和工业等,导致植被破坏和土地失去覆盖,使土壤暴露在气候和水力作用下而失去耕作能力,这就导致了土壤被风、雨和水流冲刷,进而导致河流、湖泊、土地及近岸海域环境的污染,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

水土流失是我国面临的最严重的公害问题之一,也是全球性的生态问题之一,其严重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首先,水土流失对土地的破坏是十分严重的。

水土流失对土地生产力的丧失是不可逆的,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来修复,就会导致相当程度上的土地荒芜。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水土流失而失去的耕地面积高达138万公顷左右,对于人们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会产生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

同时,水土流失还会造成土地的侵蚀和固有肥力的流失,进而决定了地球上生命的命运。

其次,水土流失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不可逆的。

水土流失会使河流和湖泊沉淀大量泥沙,致使水体土壤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超标。

对于鱼类等水生动物造成深远的影响,且由于颗粒物的沉积,导致水中光合作用物质和溶解有机物质减少,同时还会影响水生动植物生长和繁殖等,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再次,水土流失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水土流失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计。

由于大量泥沙淤积,河道的水流变得缓慢,导致水的利用受限;同时,还会造成农业土地的流失,直接影响粮食生产。

此外,由于水土流失会使河流行程延长,水级降低,所以在汛期容易发生水灾,而遭受灾难的人们往往是贫困的农民。

为了解决水土流失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

首先,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

应加强水土保持政策和措施的实施,例如推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强野外隔离带的建设等。

同时,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培养,并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形成整个社会共同关注保护生态的氛围。

其次,加强农业生产和技术研究。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科学、合理地规划种植面积,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减轻农业生产对土地的消耗,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灾难资料

生态灾难资料

生态灾难资料篇一:生态灾难资料生态灾难有关资料(我国生态灾害主要类型)一、水土流失据不完全统计,50年代初我国水土流失面积约为150万平方公里,30多年经过治理的约有46万平方公里。

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仍有约13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5%[3]。

年土壤侵蚀量50亿t,氮、磷、钾流失量每年达4000万t。

黄河和长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其流域内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程度异常惊人。

黄河流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黄河含沙量和输沙量均居世界首位,汛期含沙量高达50kg/立方米以上,年总输沙量达16亿t,且以粗沙危害为主。

以内蒙古黄河流域为例,各级水土流失(土壤水力侵蚀)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

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河流域中上游成为全国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下游则潜在着悬河危险。

长江流域土壤侵蚀面积也在扩大,50年代土壤侵蚀面积约为36万平方公里,80年代扩展到56万平方公里。

人们发出了莫把长江变成第二条黄河的警告。

2、土地沙化与流沙扩展土地沙化与流沙扩展是我国北方半干旱干旱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灾害。

我国沙漠化土地自50年代以来,平均每年以15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北方沙漠面积已达149万平方公里,其中由各种因素引起的沙漠化土地面积达33.4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国国土面积和北方国土面积的15.9%和10.3%。

如果加上我国(包括部分南方山地和沿海地区)1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沙化面积,问题更加严峻,二项之和竟占到国土面积的29%。

在沙漠威胁最严重的内蒙、新疆、青海三省区,20年来新增沙漠化面积11万平方公里,以此为中轴的北方11省区还有3500万人口,近5900万亩农田和7400万亩草场正处于黄沙漫延的吞噬之中[2]。

内蒙古西部吉兰泰盐湖,在50年代后期还是乌兰布和沙漠西缘难得的绿洲,盛产优质湖盐。

但经过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滥采滥伐的掠夺性开发,使“百万亩梭梭林地”消失殆尽,沙漠西侵,覆盖盐湖。

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对策

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对策

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对策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一样,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

50年代前,我国的工业化刚刚起步,工业基础薄弱,环境污染问题尚不突出,但生态恶化问题经历数千年的累积,已经积重难返。

50年代后,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展开,重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初见端倪。

但这时候污染范围仍局限于城市地区,污染的危害程度也较为有限。

到了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渐呈加剧之势,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环境污染向农村急剧蔓延,同时,生态破坏的范围也在扩大。

时至如今,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一样,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难题。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多项进展,但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大气污染程度在加剧,北京成了世界上尘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水环境污染也日益突出。

环境污染从城市向农村扩展。

某些物种灭绝、植被破坏、土地退化,以及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正严重地威胁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

据我国专家偏保守的估计,每年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元,占我国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GNP))的9%左右。

国外有的报道称,中国正在成为“公害大国”。

1.1城市环境污染态势(1)大气污染十分严重。

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二氧化硫)污染危害最大,并呈发展趋势。

城市尘污染。

据参加全球大气监测的北京、沈阳、西安、上海、广州5个城市的监测资料表明,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均浓度分别在200~550μg/m3范围内,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卫生标准60~90μg/m3约3~9倍,这5个城市全被列入世界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之中,北京是世界上尘污染最严重的首都之一。

酸雨污染。

由于我国迄今尚未对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采取有效措施,而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造成区域性大面积酸雨污染严重。

广东、广西、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分地区形成了我国西南、华南酸雨区,已成为与欧洲、北美并列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

【新品推荐】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1.3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

【新品推荐】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1.3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学考要求 说明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相互关系一、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1.原因:人类对自然界实行掠夺性的利用,如乱垦滥伐、乱牧滥采等。

2.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在自然侵蚀的基础上,因人为因素的加入而使侵蚀强度骤然增加。

后果⎩⎪⎨⎪⎧侵蚀区:耕作层流失,土层变薄→旱涝灾害加剧沟谷:诱发山崩、滑坡和泥石流远离侵蚀区的下游:泥沙沉积,抬高河床,淤积湖泊→增加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3.土地荒漠化(1)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加快土壤风蚀和雨蚀速度→土地荒漠化;干旱和半干旱区:过度放牧和不适当的旱作农业。

(2)危害:土地生产力下降→农牧业减产。

生态破坏及其危害1.土壤侵蚀的危害[方法技巧]土壤侵蚀成因的分析方法分析土壤侵蚀成因应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进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加剧了土壤侵蚀强度,是主要原因。

分析时可采用框图法:2.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危害[特别提醒]荒漠化的防治措施①退耕还林还草,营造防护林;②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③多种途径解决农牧区生活能源问题;④规定合理载畜量。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从我国土壤侵蚀量较大的两个流域中,任选其一简述土壤侵蚀严重的原因。

(2)简述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治理对中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

答案(1)长江流域:流域面积广,降水量大;流域内山地丘陵广布,地势起伏大;植被破坏。

黄河流域:流域面积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土质疏松;植被破坏。

(2)减少泥沙含量或淤积,减轻洪涝灾害,保障通航。

二、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1.全球气候变暖(1)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和大量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等)的排放。

(2)影响:①海平面上升→危及全球沿海地区。

②加剧洪涝、干旱和其他气象灾害→可能破坏海洋环流。

③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一些地区适合耕作←⎩⎪⎨⎪⎧光合作用增强生长季节延长大范围的森林破坏和农业灾害④影响人体健康→增加罹患疾病的危险,增加传染病的防治难度和提高人类死亡率。

简述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措施

简述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措施

简述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措施水土流失是各种生态问题的集中体现,对人类生存环境极为不利,它是人类诸多灾害的根源。

所以,水土保持一直以来都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本文主要介绍了水土流失的危害,并提出了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措施,以供参考。

标签: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措施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生产建设和资源开发项目的日益增多,在开发中而忽视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加剧,或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而实施水土保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面对水土流失造成的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我国政府把水土保持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实现水土流失区生态经济系统性循环和建设农工一体化高效生态经济系统具有特殊和重要意义。

一、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对我国的环境造成的危害相当严重,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的破坏与流失,还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与生态平衡的破坏,导致了多发的水涝灾害和干旱灾害,严重的影响到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1、严重破坏土壤质量,威胁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发生较大规模的水土流失的情况下,土壤的肥力受到严重影响,耕地急剧减少。

在水土流失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泥沙造成了河道的淤积,导致河床不断升高的同时还容易形成洪涝灾害,威胁到沿岸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另外,各种各样的有机农药和化肥污染等对水质产生严重的影响,威胁到广大的群众用水安全。

2、造成了经济发展的落后废黄河地区的水土流失是形成本地区的土地沙化及河道淤沙(山洪和泥石流)等严重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

这些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严重的降低了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质量,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都受到一定的威胁。

在救灾中大量的消耗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

同时也给本地区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负而效应。

可见,水土流失,不仅对环境造成了影响,同时也影响到人们的生存,国家的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题文】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广量大。

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94.91万平方公里。

严重的水土流失,是我国生态恶化的集中反映,威胁国家生态安全、饮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制约山地和丘陵区的发展,影响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①黄土具有直立性和吸湿性②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③黄土土质疏松④森林破坏严重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小题2】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根本措施是()A.植树种草B.修筑梯田C.坡脚修挡土坝D.沟谷建淤地坝【答案】【小题1】D【小题2】A【解析】【分析】本题组以我国水土流失现象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保持的根本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题1】黄土具有直立性和吸湿性,很容易渗水崩塌,①符合题意。

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雨水和地表径流的侵蚀力强,②符合题意。

黄土土质疏松,抗侵蚀力弱,容易造成水土流失,③符合题意。

森林破坏严重,属于人为原因,不属于自然原因,④不符合题意。

综合上述判断,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

故选D。

【小题2】因为提高植被覆盖率能增强地表涵养水源、提高抗侵蚀的能力,因此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根本措施是植树种草、恢复植被,选项A符合题意。

修筑梯田、坡脚修挡土坝、沟谷建淤地坝等工程措施也可以减轻水土流失,但治标不治本,不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根本措施,排除B、C、D。

故选A。

【高中地理】水土流失的功过

【高中地理】水土流失的功过

【高中地理】水土流失的功过由地理网资料整理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极其严重的水土流失。

虽然这里的年降水量只有300-550毫米,但降水强度相对较大。

通常一到两次大雨或暴雨占年降水量的一半以上。

加上松散多孔的黄土、起伏的地面、较大的坡度和缺乏森林植被等自然因素,以及陡坡开垦、砍伐树木和铲草等因素,预计将出现广泛的水土流失。

人们把地表每平方千米每年的土壤侵蚀量称为土壤侵蚀模数,我国南方各地的土壤侵蚀模数介于300—1000吨/平方千米,而黄土高原则普遍超过5000吨/平方千米,其中窟野河流域的一些地方更达到3.57万吨/平方千米,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之冠。

在水蚀作用下,黄土高原被破坏。

这里不仅有垂直和水平的冲沟,而且地形崎岖。

流水冲走土壤,带走肥料、有机物和矿物质养分。

大量黄土从高原流向河谷和黄河干流,使黄河水在汛期几乎变成黄泥。

在周朝和秦朝,黄河据说有“一桶水和七公升泥”。

《汉书·勾志》还说黄河“一石水六桶泥”。

这并不夸张。

1971年7月27日,三门峡观测站测得的含沙量为666kg/m3,与古籍记载的含沙量非常相似。

但当然,这只是大雨后一些河段的特殊情况。

三门峡多年平均含沙量为37.6kg/m3。

然而,我们不能低估这个数字,与长江相比,这个数字惊人地大:长江最后一个高水位观测站大同站的年平均含沙量只有0.53千克/立方米,含沙量最高的支流汉水只有3.24千克/立方米。

黄河年输沙量16亿吨,主要是由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而水量是黄河17倍的长江只有5亿吨多。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已成为中国西部的一大心痛。

然而事情还有其另外一面。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使高原本身形成了众多河谷,次生黄土的堆积又使这些河谷形成了虽然略嫌狭窄却既近水源又富灌溉之利的河谷平原——关中平原。

于是这里出现了北国江南一般的锦绣田园,城市作为人类文明之花也在这里绽开。

而从黄土高原“流失”的黄土,则在东边填平了大海,堆积成了广阔的黄淮海平原。

最新-水土流失是我国最严重的公害 精品

最新-水土流失是我国最严重的公害 精品

水土流失是我国最严重的公害
112
分布广
水土流失遍布全国各地,不论山区、丘陵区、平原区,还是农村、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水土流失。

在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43万[2]。

在内蒙古河口镇到龙门之间,面积达10万[2]的晋陕陕谷地带,年平均水土流失模数达1万[2],最严重的地区达5万~6万[2]。

在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达7394万[2],占流域总面积的411,水土流失区土壤年侵蚀总量约224。

在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面积达5万[2],占黑土地总面积的428。

目前沿我国北方地区约有沙化土地面积20万[2],潜在的沙漠化土地面积16万[2]。

12
趋势
第2次遥感普查结果表明,经过近年来的综合防治,我国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程度有所减轻,但从全国来看,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总体来看,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

目前,平均每年水土流失面积达1万[2],沙漠化也呈扩展趋势。

据最新的卫星遥感图片显示,在我国的北方,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一条东西长约4500,南北宽约600的黄色带正在扩展。

从治理上看,全国367万[2]水土流失面积中,亟待治理的有220万[2],还有266667万[2]坡耕地要改造。

长江上游、黄河中游、风沙地区、黑土地等水土流失依然严重,治理任务十分艰巨,如果按照现在的治理速度和技术水平,要半个世纪才能初步治理一遍。

更为严重的是,在土石山区、石灰岩地区、黑土地以及一些人口密集的水土流失区,如果不能尽快治理,人们就有可能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

2
危害。

不断恶化的地球问题——水土流失

不断恶化的地球问题——水土流失

不断恶化的地球问题——水土流失明烨文章摘要:水土流失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环境问题之一,而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水土流失直接关系一个国家的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饮水安全。

分析国外水土流失的现状案例,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讨论了水土流失的原因。

着重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影响及危害,从而探讨有效的措施和治理对策来治理水土流失的问题,从而更好地进行水土保持。

关键词: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原因;水土保持0. 前言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和创建社会环境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仍以其固有的自然规律变化着。

社会环境一方面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也以其固有的规律运动着。

人类与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和作用,产生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是一个全球不断恶化的环境问题。

1.水土流失的概述水土流失是什么,这得先简单介绍一下土壤的形成。

地球表面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分解为成土母质,成土母质在气候、生物等因素长时间的作用下形成由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组成的可供植物生长的土壤。

土壤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缓慢的过程,根据成土母质和环境的不同,形成1cm 厚的土壤一般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有的地区,如岩溶区则需要上千年的时间。

土壤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水土流失则破坏了土壤的生成循环。

I水利水电学院1043063060 杨明烨《中国水利百科全书》中给出水土流失的定义是:在水力、重、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②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水土流失在国外叫土壤侵蚀,美国土壤保持学会关于土壤侵蚀的解释是:“水、风、冰或重力等营力对陆地表面的磨损。

或者造成土壤、岩屑的分散与移动。

”英国学者对土壤侵蚀的定义是:“就其本质而言,土壤侵蚀是一种夷平过程,使土壤和岩石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转运、滚动或流失。

水土流失是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是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是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
李运学;邓吉华;黄建胜
【期刊名称】《水土保持学报》
【年(卷),期】2002()5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具有水土流失分布广泛,流失总量巨大,土壤侵蚀强度剧烈突出等特点.水土流失的形成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方面,其中人为因素是引起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是客观条件.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宝贵的水土和生物资源,引起气候、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进一步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总页数】3页(P105-107)
【关键词】水土流失;环境问题
【作者】李运学;邓吉华;黄建胜
【作者单位】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安,710043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安,710043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安,71004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7.1
【相关文献】
1.水土流失成为头号环境问题--写在第十个"世界防止荒漠化和干旱日" [J], 廖鸿
2.水土流失环境资源的头号杀手 [J], 王民洲
3.荒漠化已成为我国头号环境问题——访全国政协副主席赵南起 [J], 张雨福
4.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恶化的头号标志——对长江流域林、土、水资源状况的剖析[J], 刘贯琼
5.我国头号环境问题是什么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流失是我国最严重的公害1.1.2 分布广水土流失遍布全国各地,不论山区、丘陵区、平原区,还是农村、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水土流失。

在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43万km[2]。

在内蒙古河口镇到龙门之间,面积达10万km[2]的晋陕陕谷地带,年平均水土流失模数达1万t/km[2],最严重的地区达5万~6万t/km[2]。

在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达73.94万km[2],占流域总面积的41.1%,水土流失区土壤年侵蚀总量约22.4t。

在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面积达5万km[2],占黑土地总面积的42.8%。

目前沿我国北方地区约有沙化土地面积20万km[2],潜在的沙漠化土地面积16万km[2]。

1.2 趋势第2次遥感普查结果表明,经过近年来的综合防治,我国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程度有所减轻,但从全国来看,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总体来看,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

目前,平均每年水土流失面积达1万km[2],沙漠化也呈扩展趋势。

据最新的卫星遥感图片显示,在我国的北方,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一条东西长约4500km,南北宽约600km的黄色带正在扩展。

从治理上看,全国367万km[2]水土流失面积中,亟待治理的有220万km[2],还有2666.67万hm[2]坡耕地要改造。

长江上游、黄河中游、风沙地区、黑土地等水土流失依然严重,治理任务十分艰巨,如果按照现在的治理速度和技术水平,要半个世纪才能初步治理一遍。

更为严重的是,在土石山区、石灰岩地区、黑土地以及一些人口密集的水土流失区,如果不能尽快治理,人们就有可能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

2 危害2.1 导致耕地减少,质量下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据统计,建国以来全国因水土流失而损失的耕地约266.67万hm[2],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在100亿元以上。

每年流失的土壤,相当于在流失的耕地上刮去1cm厚的沃土。

在自然状态下形成1cm厚的土层需要120~400年,这也就意味着土壤流失的速度比土壤形成的速度快120~400倍。

年复一年的水土流失使土层变薄,土地日渐贫瘠,土地生产力大大下降。

资料显示,全国4200万hm[2]坡耕地和666.67万hm[2]风蚀耕地,平均每年要流失土壤30~150t/hm[2],全国每年至少有50亿t沃土付之东流,上亿t氮、磷、钾养分随之流失,超过了全国一年的化肥用量。

在干旱和半干旱的“三北”地区,由于乱垦滥伐、过度放牧,鄂尔多斯草原沙漠化面积由50年代初的66.67万hm[2]扩展到80年代初的400万hm[2],已占到该草原面积的一半以上。

据统计,目前我国北方沙化面积已扩展到20万km[2],潜在沙化面积达16万km[2]。

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随着对耕地资源的破坏,直接造成粮食播种面积的减少和粮食单产的下降,并进一步导致粮食总产量的下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2.2 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水旱洪涝灾害水土流失淤积河床,降低江河防洪能力。

黄河年输沙量达16亿t,成为世界河流输沙之冠,其中4亿t淤积在下游,形成千里悬河。

长江也日益混浊,每年进入中下游的泥沙达5.3亿t之多。

湖南洞庭湖每年游积泥沙约1.2亿t,湖面已由50年代的4350km[2]减少到2690km[2]。

湖北省的湖泊面积20世纪80年代比50年代减少61%,50年代初期湖北有332个面积在333hm[2]以上的湖泊,现在只有125个,总面积为2520km[2]。

建国以来,泥沙淤积水库、塘堰达220亿m[3],等于损失上百个大型水库,影响农田灌溉和城乡供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达100亿元。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自然灾害的种类多、频次高、强度大、影响广。

建国以来我国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约25000多亿元。

年均灾害损失约占年均GDP的3%~6%,占财政收入的33%左右,高出发达国家几十倍。

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因水土流失而造成的灾害是最严重的。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因灾害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总损失的40%以上。

目前,我国有1/2的人口、1/3的耕地和70%的国民生产总值处于江河的洪水水位之下,泥沙淤积造成“悬河”增多,有20余万km江河堤坝一旦遇到大的洪水灾害其后果不堪设想。

2.3 使生态环境恶化,造成贫困,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西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已由1986年的9790.06万hm[2]减少到1999年的8953.57万hm[2],减少0.7%,10多年来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时起时落。

目前西部的生态环境正呈现出由系统结构破坏向整体功能紊乱演变的态势。

目前,全国4200万贫困人口绝大多数都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其中西部地区,国家扶持的贫困县307个,农村贫困人口达2300万,一些地区已形成“越垦越究,越究越垦”的恶性循环。

因水土流失造成的沙漠化地区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和边疆区,水土流失在加深贫困程度的同时,也扩大了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据调查,沙漠化危害严重的西部地区1995年农村人均产值1014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4.2%,为东部地区的1/5。

在水土流失地区,尽管国家已为扶贫工作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恶劣的生态环境很容易使扶贫的成果丧失,一场旱灾就会使许多刚摆脱贫困的群众再次陷入困境,一场不太剧烈的山洪就可以将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

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30年间流沙压埋房屋2200多间,棚圈3300多间,有近700户村民被迫迁移他乡。

宁夏由于沙漠化导致搬迁的生态难民就有100多万,青海已搬迁了20多万生态难民。

据中科院的研究表明,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排序中,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较严重的云、贵、川、青、甘、陕、鄂七省(区),除湖北排在第15位外,其他6个省全部排在倒数10名之列。

2.4 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据统计,全国有60余座市镇常年受到滑坡、崩塌的侵扰,50余座市镇受到泥石流的侵扰。

1998年,全国发生各种不同规模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约18万处,其中规模较大的477处,死亡1573人,受伤1万多人,毁坏房屋50多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70亿元。

2000年我国西北、西南和东南沿海地区,由于暴风雨集中,引发大量滑坡、泥石流等水土流失灾害,死亡人数达1080人。

西部地区最为严重,死亡787人,占全国的73%。

西藏易贡藏布扎木弄沟发生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特大山体滑坡,历时10mim,滑程约8km,高差3330m。

滑坡造成交通中断,4000多人被困,1万群众遭受洪水威胁,经济损失达1.3亿元以上。

2.5 严重影响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水土流失严重威胁着我国大中城市、工矿企业和国防要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我国北方包括北京在内的许多大中城市,受风沙危害严重。

北京北部的坝上地区,近9年来流沙面积增加了39.9%,浑善达克沙地近7年来流沙面积增加了93.3%,风沙仍在紧逼北京城。

全国有1300多km铁路、3万km公路、数以千计的水库和5万多km长的灌渠常年受风沙危害。

全国有2.4万多个村庄和许多城镇经常受到沙漠化危害。

建在沙化地区的榆林城,曾因风沙而三迁城址;湖北三峡秭归县城,也因滑坡而三迁城址。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的皮山、民丰2县城,因风沙危害2次搬迁,策勒县城3次搬迁。

3 原因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中,人为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根本因素。

3.1 自然因素3.1.1 土壤条件纵观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土壤都是极易被冲刷的土壤类型。

黄土高原的黄土为粉沙质土壤,土体疏松,易被水分散,抗冲刷能力极弱;西南地区的紫色土由紫色页岩、砂岩和砂页岩形成,易于分化,土体疏松,侵蚀严重;南方的红壤、黄壤地区及赣、湘、浙等省的土壤主要为红色粘土和石灰质土,土质粘重,透水性能差;鄂、闽、粤等地的土壤主要是由花岗岩、片麻岩分化而成的岩石土,土质粗糙,易于侵蚀。

3.1.2 降雨强度我国地处亚洲东部季风区,降雨年际变化大,且季节分配不均,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雨季降水多,强度大,易于形成暴雨,这为水土流失提供了动力条件。

据对江西兴国县的观测资料表明:在降雨量(20.5mm)和坡度(33°)相同的条件下,降雨强度为82mm/h的径流量与冲刷量分别为降雨强度4.2mm/h的32倍和17倍,即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水土流失量也在增加。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6~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0%~90%。

3.1.3 地形地貌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和丘陵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地形地貌条件比较差。

据对陕西城固县的测试表明:大于35°的坡耕地水土流失模数为每年 1.4~2.6t/km[2],是30~35°水土流失模数的2.9倍,25~30°的4倍,25°以下的7.5倍。

可见,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加剧。

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地形破碎,沟深坡陡,缓平地只占土地面积的1/5。

据不完全统计,黄土高原地区长度为500m以上的沟谷达27万条之多。

长江流域则更是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土层瘠薄。

这些特殊的地形地貌为水土流失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3.2 人为因素3.2.1 植被破坏在正常条件下,植被如果不受到外力的破坏,一般多生长茂密,植被覆盖率可以很高,即使在50~60°以上的极陡坡地和抗冲刷能力很弱的土壤上,在暴雨时也很少形成强水土流失。

一般坡耕地的水土流失模数相当于林地的10倍,相当于荒山和其他用地类型的3~6倍。

植被覆盖率低,则径流系数就大,水土流失就强。

由于长期的不合理砍伐,目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14%,仅为世界人均森林面积的1/5。

3.2.2 过度放牧草场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植被,但由于过度放牧,导致了草场资源的严重退化,由此也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建国以来,我国牧区家畜由2900万头(只)增加到9000万头(只)。

据统计,北方部分地区草场超载率高达50%~120%,有的甚至高达300%。

目前我国中度退化程度以上的草地占草地总面积的1/3,其中,内蒙古6359万hm[2]可利用草地中,退化面积已达3867万hm[2],占可利用草原的60%。

内蒙古草原的牧草平均高度由70年代的70cm下降到目前的25cm,产量由60年代的1635kg/hm[2]下降到80年代的645kg/hm[2]。

新疆和甘肃的草场因过度放牧导致退化的面积已分别达63.6%和87.8%。

3.2.3 陡坡开垦由于人口和粮食的压力,以增加粮食为目的而开发陡坡所形成的坡耕地在我国大量存在,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

每年进入长江的泥沙约5万t,其中1/3来自坡耕地。

长江支流乌江流域44个县,每生产1kg粮食要流失23.5kg泥沙;四川省三江(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地区每生产1kg粮食要损失26.5kg泥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