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粒物料粒度组成筛分分析

合集下载

筛析法颗粒分析试验报告

筛析法颗粒分析试验报告

筛析法颗粒分析试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通过筛析法对颗粒物料的大小分布进行分析;2. 掌握筛分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 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实验原理:筛析法,是一种用筛网对颗粒物料进行分类和筛选的方法。

通过筛网的不同孔径,将颗粒物料分为不同的粒径等级,并计算出每个粒径等级的分布比例(即分筛分析图)。

常用的筛分机构有振动筛、摆动筛、旋流筛等。

三、实验仪器:1. 筛分机:振动筛;2. 取样筛:3组,每组筛网孔径依次减小,分别为12.5mm、6.3mm、3.15mm;四、实验步骤:1. 将样料进行粗筛,将大颗粒物料筛去,得到1kg左右的试验样料;2. 取出约300g试验样料,称重;3. 相应取出3组筛网,按大小顺序摆放好,最底层为孔径最大的筛网,最上层为孔径最小的筛网;4. 将试验样料倒入最上层筛网内,盖上盖子;5. 打开筛分机,开始振动筛分;6. 结束筛分后,取出每个筛网内的物料,进行称重,记录每个筛网内物料的重量(单位为g),并计算出累计分布率和累积通过率;7. 绘制分筛分析图。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试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筛网孔径/mm | 全部物料/g | 筛余物料/g | 筛过物料/g | 累积筛过物料/g | 累积筛过率(%) | 累积筛余物料/g | 累积筛余率(%) || ------------ | ----------- | ----------- | ----------- | ---------------- | -------------- | ---------------- | -------------- || 12.5 | 256.75 | 124.65 | 132.10 | 132.10 | 51.45 | 124.65 | 48.55 || 6.3 | 89.40 | 38.65 | 50.75 | 182.85 | 71.23 | 163.30 | 28.77 || 3.15 | 37.70 | 9.65 | 28.05 | 210.90 | 82.32 | 172.95 | 17.68 |从分筛分析图中,可以看出试验样料的粒径分布情况。

粒度分析与筛分结果

粒度分析与筛分结果
2014-5-12
筛分分析
筛析数据的整理 为了便于分析和研究问题,应将筛析数据整理成表格和曲线形式
常用的粒度特性曲线绘图法有三种,即简单坐标法、半对数坐标法、全对数 坐标法,有时,还应用其他坐标绘图,如纵坐标用对数,横坐标用简单坐标 的,或者纵坐标用个别产率的。
2014-5-12
筛分分析
2014-5-12
粒度分析方法与筛分结果
矿加1102 朱大旭、潘玉强、魏桢伦、 张金湖、郑汝伟、刘纯
粒度分析
粒度
矿粒(或矿块)的大小称为粒度
粒度分布
物料中各粒级的相对含量叫粒度组成或粒度分布
粒度分析
测定物料的粒度组成以及比表面等直接或间接了解物料粒度特性的测定 工作叫做粒度分析
பைடு நூலகம்
2014-5-12
粒度测定方法
2014-5-12
沉降分析(常用方法)
连续水析器
2014-5-12
沉降分析(常用方法)
风 力 分 级 器
2014-5-12
沉降分析(常用方法)
串联旋流分级器
2014-5-12
计数法
直接统计不同粒度颗粒个数的方法 主要用于 解决筛分分析和沉降分析不易测定的大块和微粒的分析问题
校核其他粒度测定方法的结果
沉降分析(常用方法)
淘析法 利用逐步缩短沉降时间的方法,由细至粗的,逐步地将较细物料自试料中淘 析出来。 具体操作: 称50~100g待淘析的干试料放入小烧杯中加水润湿,把气泡赶走,倒入容积为 2~5l的玻璃杯,加水至表明的h刻度处,用带橡皮头的玻璃杯强烈搅拌,使试 料悬浮,然后停止搅拌,待矿液面基本平静后按秒表计时,时间t后,打开虹 吸管夹3,将h高的矿浆全部吸入容器4,重新加水至刻度h,完全重复第二部 操作,经多次直至吸出的液体不混浊为止。将吸出的产物沉淀烘干称重,计 算出该粒级的产率。按此法通过改变时间t而分别得出各粒级的产物并算出对 应的产率。

碎散物料的粒度组成及分析

碎散物料的粒度组成及分析

碎散物料的粒度组成及分析引言在工业生产和实验中,我们经常需要对各种碎散物料进行粒度分析,以了解其颗粒大小及组成情况。

粒度分析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矿石资源、环境监测、粉末冶金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碎散物料的粒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并通过实例说明如何进行碎散物料的粒度组成分析。

1. 粒度分析的基本原理粒度分析是指对物料中的颗粒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分类和计数的过程。

其基本原理是基于颗粒的大小和形状进行分析,通常使用颗粒筛分或光学显微镜等方法来确定颗粒的尺寸。

常用的粒度分析原理包括筛分法、沉降法、光学法、电子方法等。

其中,筛分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将物料通过一系列不同孔径的筛网进行筛分,以分析颗粒的大小分布。

2. 常用的粒度分析方法2.1 筛分法筛分法是最常用的一种粒度分析方法。

该方法通过一组具有不同孔径的标准筛网,将物料按照颗粒尺寸分离。

筛分的原理是通过筛网的孔径大小来限制颗粒的通过,筛网上方的物料为未通过的颗粒,筛网下方的物料为通过的颗粒。

具体的筛分过程是将物料样品倒入筛分机,通过振动装置进行筛分,各个筛网根据孔径大小排列,从上至下逐级筛分。

筛分结束后,可以根据每个筛网中颗粒的重量或质量来分析颗粒的大小组成。

2.2 光学法光学法是一种通过光学显微镜或相机对颗粒进行观察和测量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颗粒较小的情况,可以直接获得颗粒的图像,通过图像处理软件进行测量和分析。

光学法的优点是可以观察颗粒的形状和结构,对非球形颗粒也能进行分析。

然而,光学法对颗粒的数量较少,且需要较长时间进行观察和测量。

2.3 沉降法沉降法是一种通过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速率来分析颗粒大小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细颗粒和胶体颗粒的分析。

沉降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斯托克斯定律,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与颗粒直径成正比。

通过测量颗粒在一定时间内的沉降距离和时间,可以计算出颗粒的大小。

3. 碎散物料粒度组成分析的实例假设我们需要对一种建筑材料中的碎散物料进行粒度组成分析。

筛分分析

筛分分析
手筛就是把筛固定在筛框上而构成的筛子,这种筛子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加工。而标准筛则是一套筛孔尺寸有 一定比例、筛孔大小和筛丝直径均按照标准制造的筛子。在使用标准筛时,需要按照筛孔的大小从上到下依次将 各个筛子排列起来,这时各个筛子所处的层位次序称为筛序;在叠好的筛序中,相邻两个筛子的筛孔尺寸之比称 为筛比。
干-湿联合筛分是先用标准筛中筛孔尺寸最小的筛子对物料进行湿筛,然后再将所得到的筛上物料烘干、计量, 筛上物料的质量与物料原来质量的差值,就是经过湿筛筛出的最细一个粒级的质量,最后再将筛上物料在振筛机 上用全套标准筛进行干筛。筛分结束后,将所得到的各个粒级分别计量,其中干筛所得的最细一个粒级的质量加 上湿筛所得的该粒级的质量即是筛分分析所得到的最细一个粒级的质量。
图1所谓表格法,顾名思义,就是把筛析结果填入规定的表格内j常用的表格形式如图1所示。
图1中的第1栏是粒级,也就是在筛分分析试验中采用的每两个相邻筛子的筛孔尺寸;第2栏是筛析所得到的 各个粒级的质量;第3栏是各个粒级的产率,也就是被筛析的物料中某个粒级的质量分数;第4栏是筛上累计产率 (或正累计产率),也就是被筛析的物料中粒度大于某一筛孔尺寸的那一部分物料的质量分数,如第4行的 80.00%表明,被筛析的物料中颗粒粒度大于2mm部分的质量分数为80.00%,小于2mm部分的质量分数为20.00%; 第5栏是筛下累计产率(或负累计产率),也就是被筛析的物料中‘粒度小于某一筛孔尺寸的那一部分物料的质量 分数。
谢谢观看
曲线法就是把筛析结果绘制成曲线,以便更充分地体现它们的意义和作用。这种按照筛析结果绘制出的曲线 称为粒度特性曲线,它直观地反映出被筛析物料中仟何一个粒级的产率与颗粒粒度之间的关系。
在绘制粒度特性曲线时,通常以横坐标表示物料粒度,以纵坐标表示累计产率,采用的直角坐标系可以是算 术的、半对数的,也可以是全对数的。

筛析法颗粒分析试验记录

筛析法颗粒分析试验记录

筛析法颗粒分析试验记录筛析法是一种常见的颗粒分析方法,主要用于测定颗粒物料中颗粒大小的分布情况。

下面是一份筛析法颗粒分析试验记录:试验目的:通过筛析法确定颗粒物料中颗粒大小的分布情况。

试验日期:2024年1月1日试验设备:1.筛分机:型号X1,具有不同网孔的筛网;2.电子天平:精度为0.01g;3.空气压缩机:调节气流速度。

试验步骤:1.将待测颗粒物料样品取出,去除杂质,使得样品具备筛选条件;2. 准备一批标准筛网,分别为2mm、1mm、500μm、250μm、125μm 等规格的筛网;3.将筛网依次堆叠在筛分机上,并将样品放在最上层筛网上;4.启动筛分机,调节筛分时间为2分钟;5.筛分结束后,取下每层筛网上的颗粒物料,并称量质量;6.记录每个筛网上的颗粒物料质量和通过筛网的颗粒物料质量;7.将通过筛网的颗粒物料进行下一级筛分,直至最细的筛网;8.每次筛分结束后,都要称量质量并记录。

试验结果:经过筛分后,记录了每个筛网上的通过颗粒质量、颗粒质量和通过率。

筛网通过颗粒质量(g)颗粒质量(g)通过率2mm 100 500 0.21mm 120 380 0.315500μm1502300.652250μm801500.533125μm40700.571数据处理与分析:1.计算通过率:通过率=通过颗粒质量/颗粒质量。

2.计算颗粒径比例:颗粒径比例=通过颗粒质量/待测颗粒物料样品质量。

3.绘制颗粒径比例曲线(颗粒直径与颗粒径比例的关系曲线),根据曲线的变化分析颗粒分布情况。

结论:根据筛析法试验结果,得到了颗粒物料中不同颗粒大小的分布情况。

颗粒径比例曲线显示,颗粒物料主要分布在500μm至2mm范围内,其中颗粒径为1mm的颗粒最多。

随着颗粒径的减小,颗粒物料分布逐渐减少。

此外,通过率的变化也表明颗粒物料的分布以较大颗粒为主。

以上是一份筛析法颗粒分析试验记录及分析结果,用于确定颗粒物料中不同颗粒大小的分布情况。

矿石可选性研究(4)

矿石可选性研究(4)

C
100

100%
式中 γ—最后两次Βιβλιοθήκη 矿产品中合格产品的平均产率(%)。
磨机的单位容积生产能力按下式计算:
q 60G (kg / l h) 100VT
相对可磨度K则按下式计算:
K q T0 q 0 0T 0
q和q0一待测矿石和标准矿石的绝对可磨度,即单位客积生产能力(kg/L.h); γ和γ0—待测矿石和标准矿石在相同磨矿时间(T=T0)下闭路磨矿时,最后两次 磨矿产品中合格产品的平均产率(%)。
试样磨到所要求的细度(按一75μm含量计)所需要的磨矿时间T和T0。
2、闭路磨矿测定法 把一定数量的一2mm左右的原矿, 筛除指
定粒度的合格产品后,进行不同时间的磨矿。即每次磨矿产品, 在筛除指定粒度的合格产品后,返回磨矿机重磨,同时用筛除了 合格产品的原矿补足筛除的部分,使磨矿机中的矿石总量保持不 变,随着闭路次数的增加,产品中的合格产品量也将逐渐增加, 但增加的幅度将逐渐减少,大约经过10次闭路,过程即可基本稳 定。然后用最后两次的试验数据计算循环负荷和可磨度指标。
水分的测定方法如下: 在实验室内, 一般取25g粉碎至Imm
的湿样, 水分少的可取50g,放在一容积约100mI的玻璃碗中,上
面覆盖一块磨砂玻璃盖(也可用带盖的铁盒)称重,准确至0.01g。然 后将玻璃碗置烘箱(干燥箱)内, 让盖子斜开着,在105~1lO的温 度下干燥(烘干时间不少于8h),然后移放至干燥器内冷却(约半小 时),冷却后迅速盖上盖子,从干燥器内取出称重。最后按下式计
算水分:
G1 G W 100 (%) G
W—水分含量(%);G—干样重(烘干样); G1—湿样重。
第七节 比磁化系数的测定

细粒物颗粒度组成筛分分析实验报告

细粒物颗粒度组成筛分分析实验报告

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细粒物粒度组成筛分分析.年级:2015级材料化学日期:2017/10/25姓名:汪钰博学号:222015316210016同组人:向泽灵一、预习部分(一)振动筛的筛分方法:1.1、重叠筛分法:在由粗到细的筛分中,直线筛的筛面重叠起来,上层筛面的筛孔较大,以下各层逐渐减小,因为直线筛筛框两侧有间隙,会造成筛分精度的降低,这种筛分方法适合量大的物料的处理;1.2、分层序列筛分法:一般来说,多层设备的筛分是由粗到细的,最上面是最粗的筛网,往下递减,其设备检修方便,容易观察设备各层筛面的工作情况;而由细到粗的筛分中,筛面顺次是相反的,单轴设备,旋振筛各筛能沿整个筛面长度分别排出,其筛分效果很明显,每个层面互不影响的;1.3、联合筛分法,又称混合筛分法:在联合流程中,一部分筛面由粗到细排列,另一部分由细到粗排列;在实际生产中,圆振动筛通常用由粗到细或联合的筛分流程;圆振筛是根据筛分物料的特殊要求制定的,筛分精度和轨迹都很理想,最适用于筛分粗矿。

(二)筛分的定义及作用2.1、定义一、筛分是将粒子群按粒子的大小、比重、带电性以及磁性等粉体学性质进行分离的方法。

二、用带孔的筛面把粒度大小不同的混合物料分成各种粒度级别的作业叫做筛分。

2.2、作用用筛孔尺寸不同的筛子将固体物料按所要求的颗粒大小分开的操作。

常与粉碎相配合,使粉碎后的物料的颗粒大小可以近于相等,以保证合乎一定的要求或避免过分的粉碎。

一、筛分是利用筛子把粒度范围较宽的物料按粒度分为若于个级别的作业。

分级是根据物料在介质(水或空气)中沉降速度的不同而分成不同的粒级的作业。

筛分一般用于较粗的物料,即大于0。

25毫米的物料。

较细的物料,即小于0。

2毫米的物料多用分级。

但是近几年来,国内外正在应用细筛对磨矿产品进行分级,这种分级效率一般都比较高。

二、根据筛分的目的不同,筛分作业可以分为五类:(1)独立分筛其目的是得到适合于用户要求的最终产品。

筛析法颗粒分析试验报告

筛析法颗粒分析试验报告

筛析法颗粒分析试验报告筛析法颗粒分析试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筛析法对颗粒物料进行粒度分析,了解颗粒物料的粒度分布情况,并计算出颗粒物料的平均粒径和粒度系数。

二、实验原理筛析法是一种常用的颗粒物料粒度分析方法,通过将颗粒物料通过一系列不同孔径的筛网进行筛分,然后根据筛网上残留的物料的质量或体积来确定颗粒物料的粒度分布情况。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仪器和试验物料,包括筛分器、筛网、天平和待测试的颗粒物料。

2.将筛分器安装好,并将不同孔径的筛网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安装在筛分器上,最上层为最细孔径的筛网,最下层为最粗孔径的筛网。

3.将待测试的颗粒物料取样,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取样量。

4.将取样的颗粒物料均匀分布在最上层的筛网上,然后盖上筛分器的盖子,启动筛分器进行筛分。

5.筛分一段时间后,关闭筛分器,取下每层筛网上残留的颗粒物料,用天平称量其质量或用容器收集并测量其体积。

6.记录每层筛网上残留颗粒物料的质量或体积,并计算出每层的通过量和残留量。

7.根据每层的通过量和残留量,计算出每层的累积通过量和累积残留量。

8.绘制累积通过量和累积残留量的曲线图,并根据曲线图计算出颗粒物料的平均粒径和粒度系数。

四、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颗粒物料的平均粒径为x μm,粒度系数为n。

五、实验讨论通过对颗粒物料的筛析实验,我们可以得出颗粒物料的粒度分布情况,了解颗粒物料的颗粒大小范围和分布情况。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评估颗粒物料的颗粒大小是否符合要求,并对颗粒物料进行合理的选择和使用。

六、实验结论通过筛析法对颗粒物料进行粒度分析,我们得出了颗粒物料的平均粒径和粒度系数,并了解了颗粒物料的粒度分布情况。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评估颗粒物料的颗粒大小是否符合要求,并对颗粒物料进行合理的选择和使用。

七、实验改进意见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在取样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点取样,增加取样的代表性;在筛分过程中可以适当延长筛分时间,以确保颗粒物料的筛分充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细粒物料粒度组成筛分分析
年级:09级材料化学日期:2011-9-14 姓名:陈连芳学号:222009316210066同组人:王沁宇
一、预习部分
1.物料粒度分析的基本方法:
粒度分析又称“机械分析”,是研究碎屑沉积物(或岩石)中各种粒度的百分含量及粒度分布的一种方法。

粒度分析方法主要有筛分分析法、水力沉降分析法、显微镜分析法、激光粒度分析法、电传感法。

对易于分解离开的碎屑沉积,通常采用筛分分析法和沉速法;对固结较紧且又不易解离的碎屑沉积,通常采用薄片鉴定法;对粗大的砾石通常采用直接测量法。

根据分析结果,可推测沉积物的形成条件和环境。

对于不同原理的粒度分析仪器,所依据的测量原理不同,其颗粒特性也不相同,只能进行等效对比,不能进行横向直接对比。

本实验主要采用的是筛分法分析河沙的粒度组成。

筛分法的主要特点及其操作要点是:其通常对粒径小于0.5mm的细粒物料进行分析。

其所选用的发放与要分析的物质的粒径相关。

这种分析方法的优点是分析量大,代表性强,操作简便,符合重量分布的相关特点。

但是,其所能分析的物料粒度的范围有限,人为因素的影响比较大。

操作的可重复性比较差,非粒子形状的误差比较大,分析的速度也比较慢。

所以在研究时,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相关的分析方法。

2.粒度特性曲线:
通常以横坐标表示颗粒的粒度,以纵坐标表示各粒级或累计的产率。

若以纵坐标列出的是正累积产率,横坐标表示颗粒的粒度,则可得到正累积粒度特性曲线。

同理,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列出的是负累积(又称筛下累积)产率,则可得到负累积粒度特性曲线。

累积粒度特性曲线的优点是绘制简便,缺点是在细粒级一端刻度太窄小,因此,曲线细粒级一端误差较大。

累积粒度特性曲线的作用:1、可确定任何指定粒度的响应累计产率,或由指定的累计产率查得相应的粒度;2、可求出任一粒级(d1—d2)的产率,它等于粒度d1及d2所对应的纵坐标的差值;3、由曲线的形状可大致判断物料的粒度组成情况。

此外,其他的粒度特性曲线类型还有:
1.半对数粒度特性曲线
若横坐标以各粒级尺寸的对数值标刻度,纵坐标表示累级产率,如图2所示,所得图形称半对数累积粒度特性曲线。

此曲线可以克服细粒级部分狭窄的缺点,但粗级部分又压缩得较大。

2.全对数粒度特性曲线
纵坐标与横坐标均采用对数表示(如图3)称全对数累积粒度特性曲线。

采用全对数法,大部分曲线可以直线化,从而可求出粒度分布的方程式。

这种方法有利于研究碎散物料的分布规律。

对于粒度范围很宽的物料,可以利用半对数累计粒度特性曲线看粒度的分布情况或全对数累计粒度特性曲线来看粒度的分布情况。

本实验采用的是一般的累积粒度特性曲线。

二. 实验部分(实验目的及原理见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讲义。


1. 仪器设备及原料:标准套筛一套,目数分别为:20,40,60,80,100;200g 电子天平;
河沙。

2. 实验步骤及操作:
a. 称取200g 河沙;
b. 将所需目数的套筛组合好,将试样倒入套筛。

c. 在最下面垫一张报纸,对组合好的套筛进行人工的震荡,震荡的较为充分时,再进
行逐级的筛分。

最后,依次逐级由上到下取下筛子再震动,用手判断是否分筛干净。

d. 筛完后,逐级称量并记录数据。

e. 回收河沙,整理实验台。

三.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记录表
累积粒度特性曲线



率 目数
从相应数据和图形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实验开始时,称取了200g河沙,在实验结束后,将各粒级的产物的重量进行加
和,比筛分前少了1.82g。

可能的原因是:在筛分时由于人为的振动不均匀,不小心将河沙筛到套筛外引起的,还有可能在称量时转移各粒级的产物造成一定误差。

2.从图上可以看出物料的大致分布:目数小于60时,图形比较平缓,说明粒径较大
的物料比较少;而在60-80目之间的图形斜率比较大,说明粒径在此范围内的物料较多,表格中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

后面的图形又开始变得平缓,说明粒径小的物料也比较少。

3.从上面的分的析可以知道:各级物料粒度的分布呈正态分布。

四.思考题:
1、影响筛分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答:河沙的粒度组成,筛分的设备即套筛的形状和类型,筛分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

2、举出几种其他的微细物料粒度分析方法,并说明其基本原理和优缺点。

答:水力沉降分析法、显微镜分析法、激光粒度分析法、电传感法。

(1)水力沉降法:利用水力分析装置,根据不同粒度的颗粒在水介质中沉降速度不同而分成若干粒级。

其适用范围:1~75μm
特点:不象筛分分析方法那样严格按颗粒的几何尺寸分级,而按沉降速度分级。

因水力沉降过程受颗粒密度和形状的影响,密度大的小颗粒与密度小的大颗粒有可能进入同一个粒级。

(2)显微镜分析法: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细颗粒的大小和形状。

适用范围:0.1~50μm。

特点:直观。

根据光学仪器的分辨距离,普通光学显微镜测量粒度的范围大致以 0.3-200μm为宜;透射电子显微镜测量范围为1nm-5μm;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分辨能力比透射电子显微镜低,测量的最小粒度约为10nm。

(3)激光粒度分析法:光在行进的过程中遇到粉体颗粒时,将偏离于原来的传播方向继续传播,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散射或者衍射。

颗粒尺寸越小,散射角越大;颗粒尺寸越大,散射角越小;激光粒度仪就时通过测量颗粒的散射光强度或偏振情况、散射光通量或透过光的强度来确定粒度大小的。

特点:测量粒径范围广,适用范围广,重现性好,测量速度快,操作简单。

(4)电传感法:电传感法是将被测颗粒分散在导电的电解质溶液中,在该导电液中置一开有小孔的隔板,并将两个电极分别于小孔两侧插入导电液中。

在压差作用下,颗粒随导电液逐个地通过小孔。

每个颗粒通过小孔时产生的电阻变化表现为一个与颗粒体积或直径成正比的电压脉冲。

测量范围约为0.4-800μ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