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Sign posts in the Sea教学笔记(冯幼民)

合集下载

部编小学三年级上册《五单元15 搭船的鸟》冯世学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小学三年级上册《五单元15 搭船的鸟》冯世学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1范本教学,指向表达——《搭船的鸟》教学设计教材内容: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5课教学要求:1.正确书写“搭、父、嘴”等13个生字,会认“父、啦、鹦、鹉、悄”五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3.以课文为范本,让学生悟得细致观察很重要,观察要抓住特点,指向表达,让学生懂得本文写法上的秘妙。

4.范本教学,拓展阅读《翠鸟》以及郭风的其他作品。

教学重难点:以课文为范本,让学生悟得细致观察很重要,观察要抓住特点,指向表达,让学生懂得本文写法上的秘妙。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游戏:A、上课前我们一起来读读几句名言。

观察,观察,再观察。

——巴甫洛夫观察是成功的真谛。

——李思远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师:同学们,这些名言都与什么有关啊?B、接下来请大家认真观察下面几张图片,能不能用|的|句式来说一说。

(课件出示图片)1.比如:火红的太阳,金色的阳光,聪明的小猪,漂亮的衣服,秋天的雨,去年的树,不会叫的狗……(如果学生讲到“搭船的鸟”,便出示课件)2.出示课件,这些你们见过吗?(《搭船的鸟》,《洗澡的虎》,《避雨的豹》,《开窗的人》)3.这些都是郭风的散文。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好,上课!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简介作者。

师:郭风是福建莆田人,他的散文写得好。

今天,我们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他|2的散文《搭船的鸟》——你们看,就是这本书里的一篇。

(出示图书)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教师书写。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3.理解“搭”。

搭船的“搭”就是现在的什么意思?(坐、乘)师:鸟会坐船、会乘船、会搭船,这个题目多么有意思啊!师:这是一种……生:拟人的写法。

师:鸟也能像人一样坐船,多么有灵性啊!4.带着灵性,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反馈交流师:同学们,课文都预习了吗?很好,不过大家不要急,我们再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想想作者对哪些事物做了细致的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自己设计的词义教学片段

自己设计的词义教学片段

【自己设计的词义教学片段】
然而,要找到可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

这样的骨髓,在没有亲缘关系的十万个人里,大概才能找到一个。

但是,钱畅是幸运的,几经辗转,这样的骨髓终于找到了,就在一位台湾青年的身上。

(选自小学语文人教版第7册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设计:
师:小钱是幸运的,他能找到骨髓。

他都到哪里找?
生:杭州、北京、温州。

……
师:他仅仅在国内找吗?
生:不是
师:他还可能去哪里找?
生:国外、意大利、台湾……
师:他通过哪些方式找?
生:网络、报纸、电视……
师:刚刚我们用从不同的地方找,用不同的方式找,终于找到了合适的骨髓,这就叫“几经辗转”。

【这个教学片段运用了词义教学PCK中的还原生活情景,唤起学生的感性经验。


【一般老师的两则词义教学片段】
“憧憬”的意思。

(选自小学语文人教版第5册课文《风筝》)
师:几个小伙伴精心地做着风筝,风筝做好以后该是什么样的情景呢?
师:谁能想象一下?
师:这就是“憧憬”。

【本片段教学是运用了词义教学pck中的借助语境使抽象词语具体化】
“风餐露宿”的意思。

(选自小学语文人教版第5册课文《孔子拜师》)
师:给“宿”组词。

生:住宿、宿舍、留宿、宿营……
师:组词中明白“宿”的意思(住)。

师:“露宿”就是?
生:住在野外。

师:“风餐露宿”整个词的意思呢?
生:在野外吃,在野外住,很辛苦。

【这个教学片段运用了词义教学PCK中的还原生活情景,唤起学生的感性经验。

】。

_海上无路标_意识流手法解读

_海上无路标_意识流手法解读

作家杂志Writer Magazine2010No.7借鉴与比较一引言维多利亚·萨克维尔-韦斯特(V.Sackville-West,1892-1962)是英国现代女诗人和小说家,也是两届霍桑登文学奖得主,曾被视为20世纪20年代英国最有潜力的青年作家之一。

受其亲密伙伴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影响,她推崇运用意识流手法来展示人物错综复杂的内心世界并抒发人生感悟。

《海上无路标》就是她发表于1961年的一部典型的意识流作品。

小说以航海日志的形式,借助象征、自由联想和蒙太奇等意识流手法,细腻地描述了主人公埃得蒙在生命尽头的心路历程。

二象征手法意识流作家的主要创作技巧之一就是运用象征手法。

象征是以作家对外界事物特有的感受形式出现的。

它们如同作家的密码,要破译这些象征的意义,读者必须考虑到符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和逻辑。

小说《海上无路标》的主人公埃得蒙是一位事业有成的中年记者,他因忙于事业而无暇建立家庭。

命运之神突然宣布他已绝症缠身,将不久于人世。

面对突变,他内心深处对生命和大自然充满了眷恋,对爱情充满了向往,于是决定与自己心仪的对象劳拉前往远东旅行。

在海上航行中,自然界的景物无不牵动着他的思绪,一草一木都能让他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令他难割难舍。

月亮、海岛、绿光、路标等自然意象对他而言都蕴涵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如果把这些意象联系起来,读者就会发现,它们承担着“路标”的功能,能够把读者引入通往埃得蒙的内心世界的大门。

看到一弯新月斜挂天空,埃得蒙感慨道:“在我看来,这种姿势对一个少女来说虽说有些不雅,但却还是适宜的。

没有哪一颗星星不愿飞射下来接受邀请做她的情人。

”在这里,星星和月亮的爱情象征着埃得蒙和劳拉的爱情。

劳拉就像那遥不可及的月亮,其美妙优雅吸引了不少爱慕者,埃得蒙和上校达里波对她都心怀好感,大有众星捧月之势。

可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埃得蒙看到的是新月,而非满月。

等待他的不是一个圆满的结局,而是一个残缺的梦想。

11第十一课在大海中永生

11第十一课在大海中永生

沙雅县央塔克协海尔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汉语集体备课课时教案学段:初中学科:汉语七年级(上册)沙雅县央塔克协海尔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汉语集体备课课时教案学段:初中学科:汉语七年级(上册)沙雅县央塔克协海尔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汉语集体备课课时教案学段:初中学科:汉语七年级(上册)这些篇章是小平爷爷花了——(生接:一生来写的)(2)出示:邓小平同志光辉一生。

(默默地读、默默地想)读了“小平爷爷光辉一生”,你想对小平爷爷说些什么?(学生自由说,有感而发)(3)知道在这些伟大篇章中,哪一个是最后一个篇章吗?(1997年3月2日:骨灰撒大海)这同样是一个伟大篇章。

讲述:邓爷爷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是他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

所以说骨灰撒放大海是“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4)紧接着上面陈述: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把自己毕生毫无保留的献给祖国和人民的人,一个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一个受亿万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无比崇敬的伟人,即将要离们而去,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无比悲痛)(5)让我们来看看首都人民是怎样送别小平爷爷的。

(出示:已选择的一些感人的送别场面。

)此刻,你想说什么呢?其实,此时呀,我们和全国人民一样在心中千万遍的呼喊——(出示:小平爷爷,您别走!放音乐:您别走)伸出右臂再次呼喊——小平爷爷,您别走!(6)还是让我们把这种情感带入到课文中去吧!——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B、小平爷爷,您走好(学习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1、过渡:可是无论我们怎样挥手挽留,无论我们喊一千遍、一万遍,小平爷爷能不走吗?(不能)小平爷爷不得不走呀!鲜花伴着骨灰,洒向无垠的大海,一代伟人从此永别人世。

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一幕的呢?齐读——(出示: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

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师:同学们,你知道“呜咽”是什么意思?生:低声地哭泣。

《大海的歌》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凡卡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大海的歌》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凡卡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大海的歌》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凡卡第二课时课堂实录(课前,黑板上板书:12 大海的歌)师:同学们,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第12课《大海的歌》。

(老师手指黑板上的课题)请大家通读一下全文,找出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在码头、海港、海上看到的景象?生:(读全文,同桌小声议论)师:哪位同学起来谈谈自己的意见?生:我觉得第一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在码头上看到的景象。

第二、三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在海港里看到的景象。

第四、五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在海上看到的景象。

师:你找对了,说明你读书时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下边,咱们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学习。

师:刚才这位同学已经说了,第一自然段是写作者在码头上看到的景象。

请你读读这段。

请大家思考: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意思?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老师边说边板书:码头)〔启发思路,为学生阅读定向,层层深入地读懂一段话。

〕生:这段共有三句话。

第一句写得到通知。

第二句写向码头走去。

第三句写在码头上看到的景象。

第三句写得好。

师:请你读读第三句,谈一谈这句为什么写得好。

生:(读第三句)通过这句,作者把码头的早晨写得跟画一样美。

生:码头的早晨有蓝天、白云、碧绿的海,还有刚刚升起的太阳,非常美丽。

师:是的,码头早晨的景象确实非常美,蓝天、白云、碧绿的海,还有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

这一切构成了多么美丽的一幅图画!如果你看到这样的美景,心情会怎么样呢?生:我会很高兴,很愉快。

生:我会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文章的感情,理解深刻,体会亲切〕师:谁能带着高兴愉快的心情读读这句话?生:读第三句。

师:你读得正确,但感情还差点。

我来把这段读一读,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看谁能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图画来。

师:(范读第一段课文)生:(闭目静听)师:下边,我再找个同学读读这段,注意感情。

生:(读第一段,读得声音清脆,较有感情)〔想象、体会、理解、朗读,进行多种训练〕师:这位同学读得不错。

同学们,通过分析,我们已经知道这段是由三句话组成的。

贴书上第七单元知识点

贴书上第七单元知识点

【第21课老人与海鸥】1.课文简析: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2.句子解析:①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

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这是老人喂海鸥的一个细节描写。

老人的动作是那么的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那么和谐!“扫”字把鸥群吃食的样子描绘得生动鲜活。

②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它们一定是发现十多年来天天与它们朝夕相处的老人今天与往常不一样了。

它们用声声鸣叫呼唤老人。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3.省略号的用法:①“独脚”“灰头”“红嘴”“老沙”…… (表示列举的省略。

)②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啧……(表示话未说完。

)③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偎……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

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们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

(表示语意未尽。

)④ ……(单列一段,也表达了未尽的语意。

)4.课后题第3题:(1)体会到老人的动作时那么的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那么和谐。

从而体现了老人对海鸥的一片深情。

(2)体会到海鸥们是那么舍不得离开老人,它们再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

【第21课老人与海鸥】1.课文简析: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聂明中总第10课时第一单元语文教案

聂明中总第10课时第一单元语文教案

1、看海课标理念体现对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的尊重,引导学生在自读中更大胆的抒发自己的感受,在品读关键的词语和句子中,进一步深入理解词句所描绘的画面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7个生字,并积累相关的词语以及文中优美的词句。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看海潮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3 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像,了解海潮的千姿百态和变幻无穷。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课外收集有关海潮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海潮的录像资料教学方法品读感悟法情感朗读法指导点拨法教学课时2课时作业:1、写生字和词语2、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后记: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意之后,再小组自学生字词。

9月2日(1)抄写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

(2)小片段:写一处自己喜欢的景物板书设计看海不觉得单调无味(热爱赞美)从山上望柔美在沙滩上看壮美在石块间有趣教学后记:学生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中体会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

9月3日2.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感情。

2、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及难点1、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的感情。

2、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方法:诵读学习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板书设计江畔独步寻花借景:古塔、江水、桃花、春光、春风抒情:对春光的无比热爱与赞美教学后记:通过朗读课古诗,对课题的理解,然后理解诗句的意思。

9月4日总第课4时第二课时板书设计书湖阴先生壁借景:庭院内:净庭院外:护、绕抒情:对眼前美景的无比喜爱教学后记:在学生朗读古诗之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9月5日3.三峡之秋教材简析《三峡之秋》是作家方纪的一篇美文。

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了中秋这一天中三峡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1、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西沙渔人》教学片段设计_模板

《西沙渔人》教学片段设计_模板

《西沙渔人》教学片段设计_模板《西沙渔人》教学片段设计作者:钟建英1、教学内容:《西沙渔人》第二、三节2、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了解剽悍的西沙渔人捕鲨鱼的紧张激烈。

(2)通过朗读句子,了解钓钩的特点。

(3)积累语言,整合运用。

3、教学过程:(1)充分朗读第2节让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习朗读西沙渔人捕鲨鱼时最紧张最激烈的片段。

①出示:放尽钓绳,小帆船就被强有力的鲨鱼拖着在海上风驰电掣般奔驰,在蓝得发黑的海面上激起了惊涛骇浪。

巨大的鲨鱼能拖着小帆船奔上三五十里,甚至一二百里。

②朗读体现西沙渔人机智勇敢的语句并体会。

③朗读体现西沙渔人机智勇敢的语句并体会。

(2)通过朗读句子,体会钓钩的特点,并画出来。

①交流、评价学生画的钓钩,并与课文进行比较。

②师生共同.总结钓钩特点:比普通的钓钩(大),有锋利的(倒刺),钓绳(粗),靠近钓钩的地方包有(铜片)。

③练习说话,出示:钓钩大、倒刺锋利,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钓绳粗,能_________________;靠近钓钩的地方包铜片,能________________。

钓钩小、倒刺不锋利,就___________________;钓绳不粗,就________________,靠近钓钩的地方不包铜片,就_______________。

(3)创设情境,运用课文语言练习说话。

出示:小朋友(指着钓钩):叔叔,这是什么?讲解员(指着钓钩):这是钓钩,看________。

(介绍钓钩形状)小朋友(惊奇地):为什么这钓钩这么特殊?讲解员(耐心地):钓钩大、倒刺锋利,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介绍钓钩特点及作用)小朋友(好奇地):叔叔,能放一段西沙渔人钓鲨鱼的影片吗?讲解员(抱歉地):对不起,暂时没有,但我可以生动地向你描述一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上无路标意识流手法解读

海上无路标意识流手法解读

《海上无路标》意识流手法解读摘要维多利亚?萨克维尔-韦斯特是英国现代诗人和小说家,她善于运用意识流手法来展现人物错综复杂的内心世界并抒发人生感悟。

其小说《海上无路标》借用了象征、自由联想、蒙太奇等意识流手法,细腻地描述了主人公埃得蒙在生命尽头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海上无路标》意识流象征自由联想蒙太奇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维多利亚?萨克维尔-韦斯特(V.Sackville-West,1892-1962)是英国现代女诗人和小说家,也是两届霍桑登文学奖得主,曾被视为20世纪20年代英国最有潜力的青年作家之一。

受其亲密伙伴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影响,她推崇运用意识流手法来展示人物错综复杂的内心世界并抒发人生感悟。

《海上无路标》就是她发表于1961年的一部典型的意识流作品。

小说以航海日志的形式,借助象征、自由联想和蒙太奇等意识流手法,细腻地描述了主人公埃得蒙在生命尽头的心路历程。

二象征手法意识流作家的主要创作技巧之一就是运用象征手法。

象征是以作家对外界事物特有的感受形式出现的。

它们如同作家的密码,要破译这些象征的意义,读者必须考虑到符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和逻辑。

小说《海上无路标》的主人公埃得蒙是一位事业有成的中年记者,他因忙于事业而无暇建立家庭。

命运之神突然宣布他已绝症缠身,将不久于人世。

面对突变,他内心深处对生命和大自然充满了眷恋,对爱情充满了向往,于是决定与自己心仪的对象劳拉前往远东旅行。

在海上航行中,自然界的景物无不牵动着他的思绪,一草一木都能让他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令他难割难舍。

月亮、海岛、绿光、路标等自然意象对他而言都蕴涵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如果把读者就会发现,它们承担着“路标”的功能,能够把读者引入通往埃得蒙的这些意象联系起来,内心世界的大门。

看到一弯新月斜挂天空,埃得蒙感慨道:“在我看来,这种姿势对一个少女来说虽说有些不雅,但却还是适宜的。

没有哪一颗星星不愿飞射下来接受邀请做她的情人。

《外国诗四首》备课笔记

《外国诗四首》备课笔记

《外国诗四首》备课笔记一、课文悟读1. 《致大海》《致大海》是一首对自由的赞歌, 也是普希金自己的憧憬与苦闷的表白。

自由是大海之魂, 也是普希金一生的追求。

他赞叹大海, “蔚蓝色的波浪”“娇美的容光”, 并借大海的坦荡多姿、无拘无束来展示自己的性格特征。

在诗中, 诗人把大海比作“自由”的元素, 借讴歌大海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对自由的向往。

同时抚今追古, 抒发自己的感想。

全文自始至终以第一人称“我”来直抒胸臆, 淋漓酣畅、洒脱自由, 而且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 使大海有了灵性, 有了情感, 并成为可以和作者对话的自由不羁的英雄, 更有助于作者感情的抒发。

大海的美是永远也说不清说不尽的,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那片大海, 而大海的魅力正是这样存留于每个人的心中。

人与自然也正是这样和谐统一。

联系写作背景来学习这首诗, 就能更深切地体会大海的象征意义。

2. 《孤独的收割人》华兹华斯的诗歌大多描写大自然, 他欣赏的是贫苦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朴素的习惯, 以及“听天由命”的生活态度, 这在本诗中体现得近乎完美。

全诗的内容很单一——写一位年轻姑娘边收割边歌唱的情景.但读者在阅读时并不感到单调。

这是因为诗中有跳跃的意象和丰富的想像, 也因为这平时人人都曾遇到过的情景让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偶然的相逢——与诗人主体相交融——永久地失落。

这就是人生。

人生的华美, 正犹如少女唱的不知名的歌曲, 犹如水仙在无人处的绽放, 邂逅却注定不再拥有, 因此才美得残酷,简直叫人来不及惋惜, 而只有化作一声轻叹——那乐声虽早已在耳边消失, 却仍长久地留在我的心上。

有人说, 华兹华斯的诗不能读, 只能唱, 因为他的一字一句, 不是造作的情感, 而是对生命的真实的感悟, 再加上他独有的艺术审美情趣, 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 “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这就是他永远不被人遗忘的原因所在。

这首诗需要徐徐吟来, 细细品味。

3. 《篱笆那边》说狄金森是“灵魂的风景画家”一点也没有错。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5课《船歌》教案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5课《船歌》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旋律与节奏的掌握、音乐符号的认识和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示范和练习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船歌》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音乐符号的作用、如何表达歌曲情感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歌曲学唱的实践操作。通过集体演唱《船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过于热闹,导致讨论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下一次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在讨论中更加注重实效,提高讨论质量。
此外,学生在学唱《船歌》时,对于音乐符号的应用还不够熟练。这说明我在教学中对音乐符号的讲解和练习还不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这一部分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符号的使用。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音乐在生活中的应用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见解。这让我深感欣慰,同时也提醒我在教学中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最后,我注意到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仍是一个挑战。因此,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设计更多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增进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了解《船歌》创作背景,拓展音乐视野,增强文化底蕴。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集体演唱《船歌》,让学生学会协作、互相尊重,提高集体荣誉感。
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尝试创新,如改编节奏、动作等,激发音乐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在大海中永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在大海中永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在大海中永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江苏省淮安市施河镇中心小学王国贤[设计理念]1、把握文章情感主线,紧扣“情”字,以读代讲,在读中理解体验,读中感悟。

感悟伟人的丰功伟绩,感悟伟人的高尚情怀,让学生在心灵上受到震憾,在情感上得到熏陶,思想上受到启迪。

2、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立足文本,抓住学科特点,以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语文素养形成为目标,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力使三维目标和谐达成。

3、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老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者,体现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心灵对话的过程。

[教学方法]1、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语,读中悟情,以情促读,读中深化认识,陶冶情操。

2、创设情境,引领体验,合作对话,自主构建。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自我诊断与矫治,学会用“奔腾不息”和“爱戴”造句,练习说话。

3、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在探究中理解,在理解上朗读。

学习了解人民对伟人的深情。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歌曲(MTV)《春天的故事》,画面定格邓小平图像。

一、激情导入:一曲《春天的故事》唱出了人们对伟人邓小平的深情赞颂和怀念。

(课件)小平爷爷对祖国和人民是无比热爱的。

他曾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就是这样一位热爱中国的儿子,在1997年的春天与我们永别了。

今天,让我们随着课文一起去缅怀这位世纪伟人,继续学习课文《在大海中永生》。

(有感情地齐读课题)二、小平爷爷,您别走(学习第一自然段)1、1997年3月2日这一天,遵照小平爷爷的遗愿,人们在海上为他举行葬礼,将他的骨灰撒入大海。

让我们打开课本,跟着录音低声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板书:飞向大海)2、飞机是怎样飞向大海的?请你找出相关的句子。

出示: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

情到深处自然鸣创新学习课纸船教学实录及后记

情到深处自然鸣创新学习课纸船教学实录及后记

我有六个诚实地仆人,他们教给我一切.他们地名字是:什么、为什么、何时、怎样、何地、谁.——路德亚德.吉卜林师:同学们,你们都是住校生,你们经常想家想妈妈吗?生:不——(部分学生面露愧色,教室里出现了小声地笑声)师:其实啊,同学们不用不好意思,王老师认为想妈妈是世界上最美好最高尚地情感.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想妈妈地诗,这位想妈妈地女儿就是青年时代地冰心奶奶.那么,冰心奶奶当年是怎样想妈妈地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让我们随着朗诵一起走进冰心地情感世界.(多媒体课件播放朗诵,动人地海浪声音乐声萦绕教室)师:年,才二十岁出头地冰心第一次离家到美国求学,在茫茫地太平洋上,她非常非常想念妈妈,于是情不自禁写下了这首小诗.同学们,让我们再听一遍,这次请大家边听边跟着朗诵. (教室里想起了动人地朗诵声)师:小诗地情感高潮在哪一节?生:最后一节.师:对,让我们再一次充满深情地读最后一节.(学生渐有表情,但速度较快)师:我觉得对“万水千山”地处理不够好,来,四个小组一组读一次,中间不要间断.生:万水千山生:万水千山生:万水千山生:万水千山师:有地小组读得慢,有地小组读得快.到底该快还是该慢?生:该慢.只有慢才能表现对妈妈地思念.师:为什么只有慢才能表现思念呢?快岂不更能表达想回到妈妈身边地情感吗?生:不.读得越慢越能表现出距离地遥远思念地悠长.师:说得真好!来,我们用朗诵把遥远和悠长表达出来.(学生极慢极深情地朗诵最后一句)【自评:以上是教学第一板块,读中悟悟中读,让学生走进思念走进美好地情感,让课堂被真情萦绕】师:同学们读得真好.冰心奶奶是一位世纪老人,她一直活到九十九岁.一九九九年,也就是她生命地最后一年,她得知《纸船》将要被选入初中语文新教材,她非常高兴,于是就给全国小朋友写了一封信,叫《又寄小读者》,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封信地内容?生:想(兴高采烈,兴致盎然)(学生推荐一位朗诵好地学生读多媒体课件上地信)又寄小读者我地亲爱地小朋友们:得知《纸船》将选入初中语文新教材,我很高兴.如果这首小诗也能像《寄小读者》和《小桔灯》一样能触动朋友们心中地一些美好情感,那于我将是一件非常幸福地事.写《纸船》地时候,我还非常年轻,写作经验不足.而且经历了大半个世纪地变迁,诗歌中更有许多字词句等方面地问题值得探讨.所以,我一直有这样地一个愿望:如果能就此诗和小朋友们举行一次“诗歌评改会”,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地事情!我就以这封短信作为邀请函吧!小朋友,我相信,因为有了你地努力,《纸船》一定会更加优美动人.此致敬礼你们地冰心奶奶年月师:冰心奶奶是世界上都有声誉地大作家,我们却是无名小辈,修改她地作品同学们怕不怕?生:(兴致更高)不怕!师:同学们是好样地!送大家一句王老师地名言(多媒体课件激情展示:我就是我,我地观察与见解与众不同)(学生意气风发连读两遍)师:好,现在我们就以四人为一小组字斟句酌,争取把《纸船》修改得更漂亮.(学生讨论得热火朝天,教师巡回参与讨论,时间不少于五分钟)师:好,请大家暂停.现在请班长主持讨论.(老师坐到学生中间参与讨论)班长:请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亮出自我风采.生:诗歌第一句是个病句,“我不敢妄弃了”既是将来时又是过去时,这样地表达是矛盾地,应该把“了”字去掉.(众笑)生:诗歌中还有错别字,“地”写成了“地”师:现在看来确实错了.当时可没有“地地得”之分.生:我觉得第一节最后一句中“抛”字用得不够好,有一种随意地感觉,不能表现出作者对母亲地深情.主持人:那你建议冰心奶奶换成什么字呢?生:我觉得用“放”字比较好.“放”字显得比较庄重,动作也很轻柔,情感韵味儿很浓.主持人:同学们怎么看这个问题生:我觉得“抛”字不能改.这个词比“放”字力度上强得多,能够表现出作者地急切心情.生:“放”字给人地感觉是有地放矢,目标明确,而在茫茫大洋上,作者地心境和目标一样迷惘.用“放”不符合实际.生:“抛”字可以在空中划出一道孤线,有一种动态美.生:还可以设想,冰心是一下子抛出去很多纸船,因为第一节地前几句都在强调纸船地多.“抛”字多好啊,有一种天女散花般地美感,而“放”没有.生:“抛”这个动作和天风海浪相呼应,表现了一种发泄地情绪,作者哪里是在抛纸船,分明是在抛出一腔孤独,寂寞,一腔思念之情啊!(掌声)生:我认为“放”字也能体现出冰心地一往深情,如果是在一条风平浪静地小河上地话.但大家不要忘了,这是在茫茫地太平洋上,而且从第二节看来,“天风很大,海浪很急”,作者不是在一叶扁舟上,而是在又高又大地远洋海轮上,怎么可能放呢?只能抛,而且是用力抛.大家想想,站在船头,天风浩荡,冰心满脸泪痕,衣裙飘飘,她双手捧着小船,用力一抛,船在随风飘舞.冰心就以这样地姿势定格船头,这是一幅多么动人地“大洋思亲图”啊!“放”能有这样地效果吗?(掌声).生:××同学地发言提醒了我,既然是在远洋轮上,第一节和第二节地“舟”就应该换成“轮船”才比较准确.生:我不同意,古代地舟就是船,用“轮船”二字,多别扭啊,在语音上就没有美感.生:关键不在这里.远洋轮肯定大,象泰坦尼克号(众笑),但在茫茫地太平洋上,再大地船也是渺小地.而“舟”这个词在中国文学中有独特地内涵.它给人地感觉有点风雨飘摇地味道,和冰心当时孤独寂寞正相称.“轮船”就没有这样地审美感觉.(鼓掌)生:是啊,这里地“舟”更有一种象征意义,茫茫地大洋上一叶扁舟正是作者孤寂地心.生:从“舟”还可以看出作者内心地沉寂悲哀,而巨轮显得太喧闹、嘈杂、与诗意不谐调.老师(情不自禁):大家说得真好!那我们以前学过地哪些诗句中表现了“舟”、“帆”一类词语所承载地文化内涵呢?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生:我还有一个问题和冰心奶奶商量,第二节最后一句中,为什么用“流”呢,我反复读了好多遍,都学得这个词不是味道.生:我也是.流地是水,不是纸船啊,冰心这样写有什么诗意吗?生:是不是要表现“随海漂流”之意?生:我建议冰心奶奶改成“飘”.“飘”字多美啊,和“抛”字一样,把作者美好而又漂渺地希望表现得淋漓尽致.生:我不同意.这里不是水之流,而是心之流,冰心地心灵中有一条心之河,这条河是那样明确地流向母亲.生:我想问一问冰心奶奶,为什么最后一句不直接用“我地爱和悲哀”,而要用“她地爱和悲哀”呢?生:为地是和倒数第二句中,“这是你至爱地女儿含着泪叠地”相呼应.生:我认为这是从母亲地角度来写地,第一句作者直呼母亲,当然后文就以女儿相应,这样才能前呼后应嘛!师:变换人称有必要吗?生:不变好,全文一脉贯通,诗情才能凸现.生:变了好,能够表现出作者与母亲地亲密关系.生:变了好.老师不是说行文富有变化总是美地吗?生:该变地时候就必须变.诗中这样一变,我们似乎听到了作者动情地呼喊和诚挚地心灵剖白,就好像看到作者正伏在母亲地胸前痛哭.人称一变情感地距离就缩短了.师:我们读一读感受一下.(生动情朗读)生:我觉得“你”应该换成“您”,这样才更能体现冰心对妈妈地尊重.生:我认为不好,用“您”显得太生分了,如果你和你地妈妈亲密无间地化,用得着这样地礼貌吗?……【自评:这是教学第二板块.以一封信掀起课堂波澜,以“诗歌评改会”作为载体,引导学生炼字炼句体会诗情.教师真正地把课堂让给了学生,教师成为了课堂讨论地“首席”.这是教学地中心环节,也是教与学地精彩对接】师:同学们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地问题,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进课堂再带着问题出课堂吧!王老师也有一个重要地问题想请教同学们,老师叉个队怎样?生:行!(教室里有轻松宽容地笑声)师:我最喜欢诗歌地末一句.你们看:纸船是有形地东西,而爱和悲哀是无形地东西.有形地纸船怎么能承载无形地情感呢?这本来就说明了诗歌语言地创造性.但我觉得还不够美,还不够形象.有同学对我说,老师啊,我想妈妈想得要命地时候,我就忍不住要流泪.于是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这样改呢?载着归去(老师故意延长语调等待)生:(恍然大悟)载着泪水归去师:一滴泪水?(生笑)师:两滴?(笑声更大,终于有学生忍不住站起来)生:一船泪水!师:妙!同学们,这就叫作诗了.来,我们来欣赏几句王老师以前学生地创造(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动情朗诵)万水千山,求它载着一船泪水归去.万水千山,求它载着无数个思念地梦归去.万水千山,求它载着一腔愁绪归去.万水千山,求它载着一颗温柔地心归去.万水千山,求它载着这首流泪地诗归去.(此起彼伏地“万水千山”地诵读声,让课堂由热烈渐趋平和柔美)师:同学们,因为大家有一颗热爱母亲地心,所以你们读懂了冰心奶奶对母亲地爱.那么,除了爱着母亲,你们还爱着一些什么?生:我爱爸爸.生:我爱我地姐姐.生:我爱爷爷奶奶.生:我爱我地集体.生:我爱足球生:我爱我地家乡生:我爱我地祖国……师:冰心奶奶把诗歌折成了一只纸船,那么同学们,你们又可以把你们地爱折成什么呢?生活中有那么多美好地事物,让它们来表达你们心中地爱吧!(优美地二胡曲《长相思》响起,依照课件上地仿写要求,学生埋头创作)师:心中有爱就要表达.同学们,用你们最真地情朗诵你们地爱吧!(生争先恐后)生(杨洋):姐姐,倘若你梦见了弟弟地信鸽,请不要惊讶,那可写满了弟弟地无限思念与爱呀!但山长水阔.何寄彩签兼尺素?生(周路)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支流泪地红烛,不要因它无端入梦而惊讶,这是海外游子地思乡泪,万水千山,它也要点燃心中爱地火花.生(熊虹):同学们,倘若你在空中发现一颗红色地星星,不要惊讶它地特别,这是我们校园生活中凝聚地一切爱与奔放地热情万水千山,求它在辽阔地星空中永远闪亮.生(汤羚誉):朋友,当你地窗前泻入一抹轻灵地月光不要惊讶这是你相隔千里地挚友深情地凝视,万水千山,求它带去我地思恋消散你地孤寂生(谢秦川):未名湖,倘若你腹中跃起一条金色地鱼儿,不要菲薄它浮躁不安,这是你水底年轻诗人地灵魂,弹指十年,他在寻找他如诗地青春.生(唐旻葳):中国足球队,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座金灿灿地大力神杯,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永远支持你地球迷用热泪铸就地,万水千山,求它载着你们地期望与激情从赛场归来!生(龙庆阳):祖国,假如有一天我选择了离开,请不要伤怀,这是挚爱您地儿子地信念,万水千山,多年以后我会载着一腔从未冷却地热血为你归来.(师生情不自禁共同朗诵其中地精彩篇目,深情地“万水千山”又一次响彻课堂)……(师生掌声不断,听众席上不少老师地眼里已有晶莹地泪花)师:同学们,你们地真情深深打动了我,我忍不住想要告诉你们冰心奶奶地信实际上是来自于天堂.信是杜撰地,但老师地感动是真地.老师感动于同学们有一颗感受爱感受诗歌地真诚热烈地童心,更感动于同学们挑战名家挑战自我地勇气与信心.亲爱地同学们,倘若你在梦中看见一支很小地彩色小船儿,请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们亲爱地王老师用爱与诗地精魂叠地,万水千山,求它美丽你们别样地青春.(全场响起热烈地掌声下课)(多媒体课件上缓缓展示:诗歌是一泓忍不住要喷涌地情感之泉诗歌是一双灿烂了联想与想象地青春翅膀,诗歌是一个锤炼了千年依旧不朽地语言之梦)【自评:从赏诗到写诗,第三个教学板块经历了由一个诗歌教学地难点向另一个更难点地跨越.成功不是偶然,阶梯地巧妙搭建,情感地推波助澜点燃了学生创造地激情.其实,每首诗都写得很稚嫩甚至不通顺,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起码我们地学生走进了诗,第一次拥抱了诗!】【教后感言】:在创新学习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讲完《纸船》后,一位老师跑上台非常激动地递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好课!一封信激活一堂课,一个词点燃一节课”.我非常感谢这位老师对我地鼓励,更感动于她对课地透彻地理解.确实,我地设计初衷就是要为学生营造这样地一个课堂:它是民主自由开放地课堂,它更是充满真情充满诗情画意地美地课堂.冰心奶奶地信叩开了学生地思维之门,而围绕着“万水千山”而展开地朗读欣赏创作则自始至终让感性之美与理性之美水乳交融.其实,《纸船》是一节非常本真地课,最初并非为公开课而设计,更非为了创新而创新.当我第一次面对教材时就有一种直觉:这是一首离学生心灵很近很近地诗,她地价值就在于她一往深情却又并不完美.对《纸船》地大胆而成功地处理印证了北京教育学院苏立康教授地一段话:只有教师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地地位上,他才能从学生地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只有教师真正认识到教学地过程是一个通过对话实现沟通与合作地过程,他才能从这一理念出发来设计教学;只有教师把阅读过程看作是每一个学生都要同文本进行对话地过程,他才会去寻找课文内容地共鸣点,并且选择最能引发学生兴趣地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我地幸运在于:直觉不仅让我找到了这个“共鸣点”,而且让我找到了一种适宜地承载方式——现场诗歌评改.当然,这种直觉来自于一种信心,抑或是一种理念,那就是我经常灌输给学生地:我就是我,我地观察和见解与众不同.创新并不玄妙,她就是学生独立地面对文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地一种青春姿态,必将使陈旧封闭地课堂焕发生命地活力.“真情”永远是创新地语文课堂地魂.批判和创造不是让学生变得桀骜不驯睚眦必报,而是让学生因为视野地开阔心灵地丰润表达地流畅而越发悲天悯人,善感多思.反思这堂课,我还重新思考了内容和形式地关系.内容决定形式,但在许多时候,形式地反作用力具有极强地塑造能力和摧毁能力.这并不是一个偶然地现象,印证了《美国教学创意手册》中地一句名言:教师地责任就是动用一切有创意地方法让学生被书本深深吸引.《纸船》一课坚定了我地教学追求:教学艺术地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名师点评】寻找学习课文地共鸣点和支撑点首都师范大学林跃刘占泉学生学习课文,需要教师提供支持,这是毋庸置疑地.以往语文教师地“给”,效果却常常不大理想.辛辛苦苦地讲授、分析、出题、测试,课堂占得满满地,时间不够就延续到课下做作业,这种“给”与学生地“得”经常不成比例,许多教学信息流失掉了,很是可惜.原因何在呢?读了重庆外国语学校王君老师教《纸船》地这篇实录,从中得到一些启示.语文知识是需要地,可一味地死记硬背那些“知识点”,其作用发挥不出来,近乎无用也;教授学习方法是重要地,可这些方法不与阅读、写作地综合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只得“筌”而不“得鱼”也;分析是必要地,可不去深入文章感受内涵、咀嚼文字,多在“结构”“条理”“中心”“写法”这类大地方面指手划脚、浅尝辄止,所获甚微也;做题也是必要地,可若以烦琐怪异地题海战术作为教学地主要凭借,学生则望“海”生畏,怨声载道,语文学习地兴趣、乐趣尽失也.王君老师教《纸船》,要义在于“整合”.他兼顾了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内容分析和专项训练等多种要素,将这些要素综合在一起,服从于其“教学立意”地基本指向——寻找学习课文地共鸣点,并在“共鸣”中一一落实本课地教学目标.具体讲,王君老师将“教学立意”地焦点确定为:应作者冰心地“邀请”,体味和修改本诗地语言.以此作为本课教学活动地主干(“中心环节”),即执教者在“自评”里所标示地第二个教学板块地“诗歌评改”.此前,在第一个教学板块中带领学生深情地美读课文,以为铺垫.此后,在第三个教学版块中提炼出以往地“评改”成果作为诱发,过渡到引导学生模仿原作,写一段诗歌,拓展了教学空间,加大了“共鸣”地强度.从这里,我们发现了这堂课“整合”中地一些特色:联系着精神生活地“实况”,使课具有了鲜活地生命力.假作者地手笔,展示了一封来自天国地邀请函,请学生动笔修改《纸船》这首诗地语句,这是一个大胆地教学设想.对此我们曾持有疑虑,若是以“假设”地口吻提出修改要求,是不是更稳妥一点呢?从教学实况审视,学生还是认可了这种善意地说法.课上到最后,王君老师揭开谜底:“同学们,你们地真情深深打动了我,我忍不住想要告诉你们冰心奶奶地信实际上是来自于天堂.信是杜撰地,但老师地感动是真地.老师感动于同学们有一颗感受爱感受诗歌地真诚热烈地童心,更感动于同学们挑战名家挑战自我地勇气与信心.”一封“假”信,引出一段真实地教学经历,激发出真诚地读诗情怀,实现了教师、学生与作者地深情地情感交流.课,因此而“活”了,有生命了,和谐了,感人了. 课涌流出鲜活地生命力,其深层地泉源在哪里?在于教师凭直觉而意识到地本课地教学之魂——“这是一首离学生心灵很近很近地诗”,也就是历经千年百年而依旧炽烈地世间真情,那种依恋至深地母子纯情.若只认识到这一层,未必能上出一节好地“语文”课.找到源泉,这是前提,关键在于如何凭借课文地语言学习,使这一脉深情淙淙地润泽孩子们地心灵,催发心田里真情地种子膨胀,生长.所谓“语文能力和技能”则伴随着这个催发、养育地过程,真实地潜滋暗长.“共鸣”须有凭借物,这就是《纸船》之诗.“凭借”须有支撑点,其“纲”是那个来自天国地邀请及师生地回应.其“目”,应该有几个方面:()美读课文,用读者地投入情感地朗读去“鸣”诗人地心声,在美读中慢慢体会一位“女儿”地湿润幽微地情思,“万水千山”一语地吟哦尤有力度;()咀嚼字眼,“抛”与“放”、“舟”与“轮船”、“流”与“飘”、“你”与“您”等词语地比较玩味,非常具体,又非常精彩,往往一词一语牵连着全篇全段,牵动着诗心和诗人之心,牵涉着小读者们与诗人之心地交流;()改动诗句中地重要词语(“载着……归去”),这实际上类似于一道填空练习题,却处理得情深意厚,诗味盎然;()模仿和创作,这是改写地一种特殊形式. 于是,我们看到地不是一般地伦理教育课,而是一堂纯正地“语文”课.正因为课上依照正确地教学方向落实了语言学习地细目,由“诗语”而入“诗心”,由“诗心”而入“人心”,——学生地童心经受爱地洗礼,教师年轻地心经受童心地感召,成年与未成年地读者一起感应着来自天国地深情瞩望.所谓“对话”地阅读教学理念期望达到地教学境界,大约就是这个样子吧.这堂课也还有可商榷地地方.比如,让学生自由命题去创作诗歌,显得散漫了.能不能启发他们想像:“母亲”如果梦到了这些“纸船”,会有什么感受和反应呢?扣住这个细节安排仿写,可能会更好一点.另外,若再教这一篇课文,我们建议最好还是别生硬地为作者“代笔”写邀请函.可以加上这样一段导语:“冰心奶奶已经回归天国了.如果她得知《纸船》收入语文课本,会说些什么呢?我猜想她可能会发出一封邀请函,请同学们帮助她做这样一件事情——”这样处理,教学路径应该没有太大地背离,效果也会是好地.。

大海的歌

大海的歌

2011—2012学年上学期 三年级语文导学案 编号 3101授课人:冯文有 审核人: 班级: 姓名:课题:1《大海的歌》【学习目标】1、能正确拼写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的特点,感受大海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预习自学】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新词。

波纹 倒映 仰望 奏响琴师 渔帆 睡觉 打闹 翻滚奔腾2、理解词语翻过奔腾: 穿梭: 滔天波浪: 绽开 :3、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思考从本课三首诗中,各了解到了大海的哪些特点?【讨论合作】细读品味,感悟理解1、组内检查并讨论自学内容,解决疑难2、交流感受,朗读诗歌要求:A 、你最欣赏哪首诗歌,为什么?(说出自己的理由)B 、你知道这首诗歌写了大海的什么特点,找出具体语句回答?(再喜欢的词句上打上着重号▲)(思考:用到什么修辞手法)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方法记忆,看谁记得快!C 、你能有感情的读给同学们听一听吗?希望你展现出自己的风采!3、配乐朗诵,读出感情 指指名名读读 点点评评 再再读读4、插上想象的翅膀,背诵喜欢的段落。

【当堂达标】一、比一比,再组词。

二、连一连。

文( ) 映( ) 睡( ) 翻滚奔腾 鱼群纹( ) 英( ) 垂( ) 轻轻的 海 仰( ) 春( ) 凡( ) 来往穿梭的 鼾声 迎( ) 奏( ) 帆( ) 无边的 潮声 睡熟的 波流 绽开的 浪花三、反义词:睡( ) 笑( ) 深夜( )天( ) 来( ) 送走( )四、照样子写句子。

海上的风是琴师,他一来,就奏出万种乐曲。

五、把你喜欢的一首诗默写下来。

自己学到了什么?有什么学习好方法值得收藏!。

小学音乐人音四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6课水上的歌-《小螺号》

小学音乐人音四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6课水上的歌-《小螺号》

《小螺号》教材分析:《小螺号》由著名的词曲作家付林创作于80年代,歌曲一经演唱就以独特的风格、鲜明的音乐形象传唱开来,受到人们的喜爱。

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第一乐段四个乐句,节奏欢快、活泼,独具特色。

第二乐段同第一乐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节奏舒展,由四个乐句组成,节奏型相同,每个乐句的最后一个音延长了三拍半,仿佛在模仿悠长的螺号声,也好似在我们的面前展现出了宽阔、蔚蓝的大海,使我们的心情豁然开朗。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最后在欢快的情绪中结束。

在演唱方面,要引导学生分辨两个乐段的不同情绪。

第一乐段用欢快、弹跳的声音演唱,训练学生均匀的呼吸和清晰的吐字。

第二乐段的气息要长,并能够保持,以免在唱长音的时候,音准容易发生向低偏离的现象。

做到在问题中解决问题,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教学目标:1、能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螺号》。

2、引导学生通过对音乐要素的感知,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情绪,联想音乐所表达的意境,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正确有感情地演唱《小螺号》。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为歌曲配以伴唱与轮唱的表现方式,初步培养合唱的基本技能技巧。

教具:多媒体、小螺号、打击乐器、钢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1、播放《小螺号》伴奏音乐,学生踏着音乐的节奏进教室,然后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做律动。

2、师生歌唱问好。

[设计理念]音乐教学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通过音乐律动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

(二)创设情景音乐模仿1、播放海浪声录音师问: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海浪声、海鸥叫声、螺号声),师:听到这些声音使你联想到了什么地方?(出示PPT)2、你能模仿这些声音吗?指名分别模仿A指导学生模仿螺号声(加入适当的动作模仿)鼓励求异思维,出示曲谱指导视唱后再模仿。

B指导学生用动作、声音模仿海浪,可以分组进行,师模仿后出示曲谱指导视唱,启发学生用什么方式表现海浪的此起彼伏(用轮唱的形式)[设计理念]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教师应有机地整合教学内容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7年4期No Signposts in t he Sea教学笔记冯幼民 摘 要 N o S ignposts i n the Sea(《海上无航标》)是大三精读课中的难点。

课文使用日记体手法,细腻地描述了一位著名记者在生命走向尽头时的心路历程。

文中众多的对比、比喻、象征手法,以及跳跃性的叙述方式,对历届学生都是挑战。

为了使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深刻涵义,必须进行多个层次的仔细全面分析,其中包括解析课文深层内涵,分析和挖掘对比、比喻、象征手段的作用,讨论课文、特别是主人公思想逻辑的发展,探求课文题目的的含义等,最终达到使学生在领略优美的,理解主人公巨大的思想变化,以及他对人生和大自然的眷恋,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课文解析 对比和比喻 思想逻辑引言N o S ignposts i n the Sea(《海上无航标》) (《高级英语》第1册第15课)是大三精读课中比较有难度和深度的课文之一。

日记体的课文从头到尾是主人公在自言自语,既不像小说,也不是说理,有思维的跳跃,却缺少各部分的连接和连续的故事情节。

学生在预习中,往往只能读出一丝忧愁几多浪漫,对课文所要表达的真实意义却不知所云。

标题是什么意思?众多的对比、比喻和象征有什么内涵?面对梦呓般的课文和非常有限的背景材料,学生的茫然是可想而知的。

怎样让学生理解这篇流畅美丽的文章所表达的对自然美和人生美的热爱和追求?怎样让学生对主人公的命运和思想变化有深刻理解?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本文对课文从含义、对比、比喻和思想逻辑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作者、写作背景与主人公课文节选自英国现代多产的诗人和小说家维多利亚・玛丽・萨克维尔-韦斯特(1892 -1962)的同名小说。

这是她写于1961年的最后作品。

作家在创作这部小说时,已经身患绝症,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作家对生命、爱情、工作等人生最重要内容的总结。

作者借主人公埃得蒙・卡的日记,叙述人生最后阶段的种种感受与体验。

埃得蒙・卡是一名有成就的记者,50岁,因一生忙于事业,从未有暇建立家庭,享受天伦之乐。

命运突然宣布他已绝症缠身,生命只剩下最后的几周或几个月。

面对突变,他感到不知所措,内心深处潜藏着的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爱恋,对情感的渴望悄然膨胀,占据了他的心。

在一次社交活动中,他结识了寡妇劳拉,深深为她的气质、智慧和魅力所打动。

听说劳拉在驶向远东的游轮上订了舱23位,他决定跟随而去,以生命最后的时光去追寻人生的幸福和美丽。

课文所选取的是一些有代表性的段落,从中我们可以读出主人公在人生最后时刻的心路历程。

课文解析课文以埃得蒙对劳拉远远的观察、略显笨拙的描写开头,以一种审美的距离感,细腻地表达了他对劳拉的特殊感情。

正如所谓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劳拉的举止、言谈和穿着,任何细节,在埃得蒙眼里都成了美丽与美好的代表。

紧接着出现了戴林波上校,一名在英国海外殖民地任职的军官。

此人见闻不少,思想却肤浅僵化。

他对劳拉同样也有好感。

埃得蒙对上校怀着复杂的感情。

首先是本能的防范和嫉妒,同时夹杂着对行伍出身、观点僵硬的军人微微的不屑,所以不愿意和他交谈太多。

这不仅是因为上校见地有限,更因为埃得蒙为自身的变化感到惊奇:以前让他废寝忘食的工作和事业已变得索然,甚至到了厌恶的程度。

潜藏在心底深处的对温情的渴望显露出来。

而其诱因可能就是劳拉的出现。

埃得蒙接着阐述自己从一个彻底的务实主义者到多愁善感的情感主义者的巨大变化。

他先比喻自己为法利赛人,笃信工业社会的“进步”,看不起诸如“保护大自然”的风雅事。

任何不“现实”,不考虑自身利益的事,不仅引起他的怀疑,而且招来他的蔑视:世界本来因为人人关心自己的利益才能进步,连自己的利益都不关心,世界岂不没有了前进的动力?可是他现在却多愁善感,既象个日薄西山的老妇人,又象个十七八岁为情所惑的愣头青,更象浪子回头的克洛维,爱上了自己最蔑视的东西。

他决心要在离开人世之前饱餐人间美景———更何况海上无航标。

紧接着是浪漫的臆想:月亮仰卧在热带的夜空,令人想起卧于闺房的少女,可她却门窗洞开安卧在众目睽睽之下,实在有失体统,但也令人禁不住诱惑。

每一颗星星都会接受她的邀请来幽会。

……埃得蒙独自一人深夜跳进泳池去享受月光的抚爱,希望能够象恩底弥翁那样得到月亮女神的青睐。

清风佛面,凉爽的池水沐浴全身,一切的野心、嫉妒心、好胜心消失得无影无踪,感觉神奇,一如向上帝忏悔了罪孽并得到赦免后的释然。

然后是他“独占”劳拉的开心时刻。

双双凭栏而立,注视着那如白马的细浪,如绸缎的海水;或是夜色朦胧时,黑黝黝的天空中时有几颗星星闪烁。

……无线电却传来消息:英格兰上空浓雾密布。

令埃得蒙困惑的是,他看劳拉的心也好象是雾里看花。

两种风格迥异的海岸让埃得蒙联想到两种不同的人。

海岸或峭壁林立,如利剑从海面直插云霄;或白沙无际,荒芜人烟,毫无生气与内涵。

人犹如此:有些深不可测,有些平淡如水,毫无特色。

埃得蒙钟情的是峭壁林立的高深莫测,只有勇敢而不畏艰险的人才可能寻获珍稀的物种与宝藏。

他多么希望能够成为探索劳拉芳心的勇士,去发现那只属于勇敢者的珍宝。

黑夜降临,只有孤寂的海角上若明若暗的灯塔在闪现着一丝希望。

日落时分又经过这样一个海角:高高耸立在紫色的晚霞中,孤苦伶仃,只有灯塔相伴。

是什么样的人在守塔呢?上校说:“守塔的是个意大利人,已经坚守多年了,唯一的伴侣是一个当地女子。

”埃得蒙任思绪飞上这座孤岛:守塔人与女伴一定生活在浪漫中。

要是自己也能与劳拉有这样的去处,……上校却又在说:“信天翁绝不会出现在这片水域。

它们知道该飞多远,绝不越界。

”扪心自问,实在应该好好向信天翁学习,知道自己行为和感情的界线。

33人啊,是多么的渺小,人生啊,又是多么的短暂。

航迹合拢,就好象人生的航船根本就没有存在过。

飞鱼、小岛、巨石,不知在这个世界上已经存在了多少个世纪,以后还会继续存在下去。

多么希望在这个巨大的世界上,有诸如一个小岛这样的小块领域可以完全为一己所左右。

海上时而有小岛或小船闪过,埃得蒙浪漫地遐想着岛民或船民的生活。

一日夜晚,浓浓夜色中神秘地闪现两座小岛:静谧而不可测。

船员却说:其一是犯人流放地,其二是麻风病隔离区。

现实为什么总是如此残酷无情,没有一点浪漫与温情呢?所以在不多的时日里,还是要多多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与劳拉一起等待那难得一见的绿光,欢快地对话,恣意地逗趣,多么地惬意。

埃得蒙已经爱上了海上的一切:美好的景色,庸懒的生活———连烫手的船舷都是美妙的一部分。

所以他很少上岸,很少回到那充满激烈争夺,勾心斗角的岸上。

船上的地球仪仿佛在倾诉:海洋是多么的辽阔,仅太平洋就使所有的大陆之和相形见绌。

人,就应该在这样美妙、平静的海上生活。

大海,会使人心变宽。

……在小说的最后,依旧在海上徜徉的埃得蒙就是在这样的宁静中,带着他对大海的眷恋,对劳拉的深情,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对比和比喻的运用作者使用大量的对比和比喻来说明埃得蒙思想情绪的变化,和他对人生看法的转变。

首先是埃得蒙对自己上船前后变化的对比。

课文的第二到第四部分用浓重的笔墨详细描述埃得蒙从彻底的现实主义者变成多愁善感的感情至上主义者的过程。

不过,在这个阶段,埃得蒙基本上还是站在以往的立场上看待自己的变化,既吃惊又自豪,为找到失去了的自我而兴高采烈。

随着在海上时间的延长,惊奇逐渐为平常心所代替。

埃得蒙开始更多用身心感受自然中的一切。

他已经不自觉地融入了大海的环境,同时发现了大海与陆地的不同:当海上满天星光时,英格兰却乌云密布。

接着是两种海岸的对比、埃得蒙丰富的思想与其它乘客麻木不仁的对比、信天翁的分寸感和充满欲望的人心的对比、自然万物的永恒和人类个体的渺小短暂的对比、想象中浪漫的小岛生活与残酷的现实的对比……最后是海洋和大陆面积的对比。

这些对比将埃得蒙的渐变清楚地刻画出来。

比喻也同样。

比较突出的是埃得蒙分别把自己比喻为法利赛派、克洛维和恩底弥翁。

法利赛派是公元前约2世纪形成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教内很有影响力的少数派,突出特征是坚决抵制希腊等外来势力对其父辈的神圣宗教的威胁,极端重视神圣律法。

埃得蒙把自己比喻为法利赛派的一员是想强调:务实主义神圣不可侵犯本是他最坚决而彻底的思想。

克洛维一世是481至511年间法兰克人的国王。

相传他为了击败日尔曼部落,在其妻子鼓励推动下于496年改奉基督教。

此后成为高卢地区正统基督教徒的斗士,得到教会的全力支持,终于在507年建都巴黎,统治包括今天法国的大部和德国西南部在内的广阔地区。

埃得蒙比喻自己为克洛维,是表示自己变化的巨大,而且这一变化是因为有劳拉的影响而产生的,并含蓄地表示,有了新信抑的支持,他一定能够赢得劳拉的感情。

恩底弥翁是希腊神话中特拉摩斯山一个俊美牧羊人,为月亮女神塞勒涅所爱恋。

为了独占她的爱人,塞勒涅使恩底弥翁永远熟睡,并每晚与他相会。

这一比喻更蕴涵神话色彩:埃得蒙已进入了理想主义境界,现实世界已离他远去,剩下的只有理想。

把自己比作恩底弥翁不仅表达了埃得蒙对爱的渴望,43内心更希望爱的永恒,即使自己永远“熟睡”,也有人夜夜相伴。

作者还用信天翁作比喻。

信天翁是大型海鸟,最大的翼展可达3.4米。

它们主要在南纬45°到70°之间活动。

埃得蒙自言要学习信天翁,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无奈:命运在他与爱之间划下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思想逻辑以及标题从上面对课文及对比和比喻运用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埃得蒙思想的逻辑发展。

他上船的目的最初只有一个:跟随劳拉。

上了船,却到了一个完全两样的世界。

如果说埃得蒙刚上船时还在惊叹自己巨大的变化,或者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找到理由与辩解的话,在海上的时间越长,与劳拉接触的时间越长,就越体验出宽广的大海所蕴藏的美丽和魅力。

劳拉和大海,这两个美丽的象征,也逐渐合二为一,成为一个美丽的整体。

这时,埃得蒙渐渐发现了大海与陆地的区别:大海是宁静、宽广、深厚的化身,而陆地却充满丑陋、邪恶与痛苦。

孤独的意大利人面对大海可以欢快地度过一生,可人类却将一些美妙的小岛变成罪恶与痛苦的承载体。

这种对比使埃得蒙逐渐对大海和大自然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

他对劳拉的狭隘的爱也被融化在对自然的宽广的爱中间。

他已经由此得到了他所追求的柔情,可以无悔而无憾地面对死亡了。

这样看来,标题“海上无航标”至少可以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解释。

狭义的解释是:埃得蒙跟随劳拉远涉重洋,但对于爱,他却象个初沐爱河的高中生,没有一点经验,不知应该向何处去。

劳拉却又是这样的高深莫测,也不知她对他到底抱着怎样的感情。

劳拉、上校和埃得蒙的命运如何,埃得蒙一片混沌,也不知何去何从。

海上没有航标,只好随波逐流。

但跳出狭隘的私情,却可以有一种完全不同的解释。

陆地上是有路标的,生活在陆地上的人,人生的道路总要通向这样或那样的目的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