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台湾青春电影类型研究
近十年台湾新生代青春电影特质分析
、
台湾青春电影特质分析
类是人类通过生产 劳动 直接 改造的 自然物
的美 ,从 中抽 取 的抽象 形 式 ,沟通 与社会 内容的潜 在 联 系 。如 《 听说 》 里 古早 味 夜 市 、《 艋 舯 》中狭 小幽 暗 的街 道 、《 听说 》中杂 乱 、逼仄 却 平 易近 人 的 台北 住 宅 区 ;另~ 类 是未经 雕琢 却 直接 体现 着人
主 ,很少体现崇高美和悲剧美,因此给受众 的审美
感 受是 以快 感 为基础 ,以乐观 主义 为其 基本 的情 绪 基 调 ,不会 使观 众 产生疲 劳 感 、痛 感 和抵 触情 绪 。
在观看台湾新生代青春 电影的审美过程中,主体与 客 体之 间和 谐统 一 ,有 一种 “ 温柔 的喜悦 ” 。 ( 二 )传统 台味风情 和 国 际化视 野交 融 台湾地域魅力 以声画的形式张扬着 自然美和 社会 美 ;而 蕴于 其 中的 艺术 内涵 反作 用于前 两 者 。 “ 美 是 生活 , ,【 I J 传统 台 味风 情和 国际化 视野 融合 场 景构成 了台湾新生代青春 电影的必要元素。“ 人为 的历史断层”使相对安逸 的台湾原住 民和深爱着台 湾热土的台客族群间不断的融合,于是在 台湾电影
中 自然 的 出现 了 “ 主 体性 ”和 “ 本 土化 ”的美 的形 态 的诉 求 。同时 ,新一 代 导演视 野 的开 阔和 更为 活 泛 的思想 ,将 商业元 素和 国际视 野 的美 的形 态巧妙
新世纪之初 ,台湾电影总体上依 旧延续 了低迷状 态 ,然 而 ,近年 来 , 以 《 海角 七号 》 、《 艋胛 》 、《 赛 德克・ 巴莱》 为代表的影片从票房和声誉上体现了其 旗 帜化 的发展特 征 。而 从整 个影 片环 境上 来考 量 , 旗 帜 电影 的 出现 ,背后 却 有着 多重 风格 电影 齐 发力
新世纪台湾青春电影对青年亚文化的书写
也是讥 笑的 、 冷嘲热讽 的 ; 它既肯 定又否 定, 既埋葬又催 生”, 它的特性在于 “ 自 与
由不 可 分 离 的 和 本 质 的联 系 ”, 显 示 了 它
立的心理 、 角色及其精神需求 、 生活方式 、 行为模式 、 价值观念等 。 它具 有颠 覆性 、 叛 逆性 、 批判性 的特征 。 在当代 , 除了这些特
新世纪 台湾 青春 电影 对 青年亚 文化 的书 写
。关静 宇
【 摘
要】 新世 纪台湾青春 电影着重于书写青年亚文化 。 本文从青年狂欢、 权成形 象的颠覆 、 同志”文化的书写这三个维度展 现 “
出了当 青年亚文化的主要 特点。 今 通过此类影 片对 于青年亚文化 的书写, 让受众更加 了解这种亚文化 , 并且使主流文化能够更加 包容
在 一 起 ,表 现 出 了一 种 冒犯 式 的 狂 欢 。 这
在主流文化或综合文化的背景下 , 属于某
一
民间诙谐文化的三种基本样式 : 第一是各
区域 或某个集 体所特有 的观念 和生活
种仪式 、 出形式 , 演 诸如 各种狂欢 节类 型
的节庆活动 ,各类诙谐 的广场表演等 ; 第 二是各种诙谐 的语言作品 ; 第三是各种形 式和体 裁不拘形 迹 的广 场言语 ,如骂人 话、 赌咒 、 起誓等 。 在新世 纪台湾青 春电影 当 中,随处 可见这种 狂欢化的语 言。 九 《 降风 》、 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 的女孩 》、 《
经历 或校园生活为主要 内容 的电影 。 曾经 名噪一时 的台湾青 春 电影 随着文化产 业
遭 遇 工 业 化 浪 潮 后 而 失 去 原 本 展 现 学 生
台湾青春电影,从“政治”到“性别”政治
台湾青春电影,从“政治”到“性/别”政治本文梳理了台湾青春电影三十年的发展脉络。
台湾青春电影的发展是与台湾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早期的台湾历史经验使得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
青春电影也以严肃的态度来面对现实。
而进入新世纪后,青春电影则趋向商业化,有着与早前电影截然不同的清新
气息。
在台湾30年青春电影中有许多可资研究的议题,本文选取的是电影中展现的“政治”和“性/别”两个问题并加以论述。
20世纪80年代的青春电影凸显了一种所谓“台北气质”和“台南气质”的“对抗”。
这两种气质在电影中的出现,实际上是两种政治身份在台湾岛内的僵持。
本来是统一的中华身份,结果因为政治原因而分裂出两种情形。
青春电影再现这种现象,或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这背后的政治原因,或以温情的视角对特定气
质细致地描摹。
本文研究的另一个重点是“性/别”问题。
虽然台湾的妇女、同志解放运动并不彻底,然而它的确是走在了亚洲其它国家、地区的前列,尤其重要的是,新世纪的台湾青春电影有大量的女性或同志素材。
台湾青春电影中的男性角色往往是弱势的,然而这是否意味着女性的强势呢?在分析中本文发现,不论电影多么偏向女性,其最终结果都是男性导向的。
青春同志电影恰好适时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打破了异性恋强迫机制,使得不同的性/别可以随意调度,于是性/别的维度被拓宽,多元性/别得以建立,最终性/别平权得
以实现。
新世纪的台湾青春电影
新世纪的台湾青春电影新世纪的台湾青春电影近年来,台湾青春电影的崛起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些电影以鲜明的时代背景、真实的情感描绘和独特的视角,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内心。
新世纪的台湾青春电影,以其独特的风格,讲述着一代年轻人的心酸故事,唤起了人们对于青春岁月的深切思考。
青春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青春的血脉依然流淌着活力和激情。
这些电影关注年轻人的内心世界,讲述他们在面对爱情、友情、家庭和社会压力等方面的探索和成长。
同时,这些故事也反映了当代台湾的社会现实和年轻一代的独特价值观。
在新世纪的台湾青春电影中,女性角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她们用独立坚强的形象,展现了台湾年轻女性的独立意识和追求自由的渴望。
电影《艋舺》以艋舺地区的女性命运为主线,讲述了她们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求生存的故事。
这些女性角色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独立,同时也面临着社会压力和家庭责任的困扰。
她们身上展现出了坚韧和勇气,在逆境中寻找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
除了女性角色,男性角色也成为新世纪台湾青春电影中的重要元素。
这些男性角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刻板形象,他们展现出自己的情感和内心的脆弱。
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的男主角郑大木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他在追求初恋女孩的过程中,展现出了热情、勇敢、坚持和成长。
通过这些男性角色的塑造,电影传达了年轻一代男性对于爱情和成长的探索和思考。
台湾青春电影追求真实和自然的表达方式。
它们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了年轻人的故事,远离了夸张和浮华的元素。
电影《刺青》通过讲述一位小混混与刺青师傅之间的师徒关系,展现了年轻人的追求自由和个性的故事。
电影中的人物形象鲜活丰富,情感真挚自然,深入观众内心。
这种真实性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反思自己的青春和成长。
台湾青春电影也大胆尝试新的题材和拍摄方式。
电影《海角七号》以真实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一群追梦少年在偏远小岛上追寻音乐梦想的故事。
电影通过真实记录和迷幻的摄影手法,充分展现了年轻人对于音乐和梦想的追求。
台湾青春电影的新发展——由桂纶镁参演的青春片谈起
2∽盔第四期本朗观点簿蛱终l蚤:¨¨台湾青春电影的新发展——由桂纶镁参演的青春片谈起韩锡鹏(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福建厦门361000)摘要:新世纪以来,青春电影成为台湾电影重要的类型之一。
台湾艺人桂纶镁所参演的《蓝色大门》、《不能说的秘密》以及最近的《女朋友男朋友》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本文就以桂纶镁所参演的五部台湾青春片为主线,分析台湾在近十年来青春片的发展走向,认为台湾的青春片已经不再以校园或者社会新鲜人为焦点,而是在更广泛的时空,讲述青春故事。
关键词:台湾电影青春电影桂纶镁2白靶雀影鼙穗摹抟、☆.IE越蛐翻赫诲年孽麓麓寰冉麓鳆譬舞羹蠢【日辫捕】辱麓橱箍站舛麓冉瓣30年畸f蝴山捧纂棚莽t-搬挂赫--捶袖艇、羲掌全、量巾赫●^t_东南传播2(113年第4期(总第104朝一、台湾青春电影的蠕起和新发展作为台湾电影重要的组成部分,青春片对于台湾的整个台湾电影产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正如已故电影人杨德昌所说的一样“台湾只有两类电影——青春片与非青春片。
”I l l。
杨德昌导演所拍摄的第一部影片《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正是台湾青春电影的代表作。
杨德昌导演亲身参与的台湾新电影运动,最为重要的成绩,就是“留下了一批青春电影”【L如侯孝贤的《风柜来的人》、《恋恋风尘》、《小毕的故事》、《尼罗河的女儿),杨德昌的《青梅竹马》、《麻将》等。
这些青春片“在台湾新电影中留下了动人和繁复的表达,给个人记忆与历史记忆交织的影像空间也增添了一抹清新和温暖的亮色。
”131但是,新世纪以来,台湾的青春片又有了不同于之前电影的表达。
按照吴丽芬的说法,2000年以来的台湾青春片“从叙事手段、镜头剪接、色彩音乐的调和搭配上都独具一格,洋溢着浓浓的海岛风韵。
”141本文所要讨论的,正是吴丽芬所说的新世纪以来的青春片,与新电影时代截然不同的青春电影。
新世纪十年的发展,也是“台湾青春电影生产的一个高峰。
”吲在这种大背景下,探讨台湾青春电影的发展,就更加有现实意义,也更加具有可行性。
台湾新青春电影:叙事主题与审美特征
台湾新青春电影:叙事主题与审美特征台湾电影中展现青年一代物质及精神生活的影片一直是台湾各类型电影中被关注的焦点,在不同时期经过不同导演的打造,青春电影总能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征,并以其独特魅力在电影历史进程中熠熠生辉。
台湾青春电影历史发展悠久,以琼瑶式文艺爱情电影为始,发展至今,青春电影已逐步成为台湾电影的代表性风貌,像《童年往事》(1986)、《恋恋风尘》(1987)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1991)等都是其中的重要作品。
进入2000年后,以《蓝色大门》(2002)为代表的新青春电影与早期青春影片相比开始显现出明显不同的关注点和表现形式。
这些影片除了继承以往青春电影审视个体成长的主题外,又将青春时期的各种特质与青年一代的身份与心理进行细腻的探索和融合,在新时代的文化影响下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貌。
本文试图从台湾电影的发生与发展进程中梳理出青春电影的踪迹和脉络,考查它在历史时空中随着各种社会文化和审美因素而来的自身发展,提炼和分析出新千年以来台湾新青春电影的一些基本特征。
笔者依据对近30部较为典型的新青春电影的分析,归纳总结了它们内在的文化心理和叙事主题,尤其是因历史原因而产生的独特文化内核,由此探讨出台湾新青春电影的审美特征内涵。
首先,在引言部分,笔者将明析青春电影的概念,根据全球范围内青春电影的发展现状,分析台湾新青春电影发生转变的时代际遇,并根据台湾青春电影的发展现状和研究现状,点明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其次,简述台湾青春电影的发生与发展。
概括并梳理出台湾青春电影在台湾电影历史中的发展轨迹和影响,将青春电影中的新旧作品进行对比,总结出台湾青春影片发生时代性转变的历史渊源。
再次,根据笔者对近30部较为典型的台湾新青春电影的细致分析,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现状,由文化心理视角出发,深度分析台湾新青春电影不同于以往的主题表现。
这其中笔者将会着重分析电影人因历史与地域环境而产生的特殊文化心理,并致使台湾青春电影创作中常常出现将成长主题放置于台湾特殊历史时空中的情况,这也造就了的新青春电影丰富的主题层次,从而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韵味。
论新时期两岸三地青春电影
论新时期两岸三地青春电影【摘要】:青春电影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电影类型,自诞生之初便在世界影坛绽放着光彩。
新时期以来,我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涌现出许多描写青春故事的佳作,这些作品既丰富了青春电影的主题,也展示了创作者们多样化的风格与艺术追求,值得业界予以关注。
本文致力于从青春电影在我国的发展概况、青春电影的主题、青春电影的叙述视角和其运用的电影语言等四个方面,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的青春电影进行分析。
两岸三地的青春电影数量庞大,比较分析其异同的文献也不在少数,通过对文献的研读和对青春电影理论的研究概况梳理后,本文正文部分首先简单论述青春电影的内涵、类型及我国大陆、香港、台湾三地青春电影的发展;其次对青春电影的主题与母题进行论述,在死亡、暴力、精神分裂、梦想、性爱等多种深刻而又复杂的母题研究基础上挖掘出其深刻内涵;第三,从电影的叙述视角和主人公形象塑造两个方面,对青春电影中展现的青少年行为作出解释;青春电影观赏性强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创作者们灵活运用电影的视听语言,创造出一个个生动的影像世界,因此第四章将从镜头、色彩、音乐等方面总结出青春电影在视听语言方面的特点;最后对青春电影在我国的发展进行展望。
对三十多年来两岸三地青春电影进行研究,一方面是为了对青春电影的发展概况作出归纳总结,另一方面旨在探究青春电影艺术造诣的基础上对青春期青少年的行为思想进行合理阐释,以期为了解当下社会中出现的青少年偏差行为有所帮助,在相互作用下共同推动我国青春电影的发展。
【关键词】:两岸三地青春电影母题电影语言【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J905【目录】:中文摘要8-9ABSTRACT9-11引言11-12第一章青春电影发展简述12-201.1.“青春”的含义12-131.2.青春电影在香港、台湾的发展13-141.3.青春电影在大陆的发展14-181.3.1.三大阶段的更替14-161.3.2.“第六代”导演的“三重压力”16-171.3.3.“第六代”导演的青春电影17-181.4.青春电影类型划分18-20第二章青春电影的主题与母题20-302.1.主题的单一化与多元化202.2.母题的深刻性与独特性20-282.2.1.死亡情结21-232.2.2.暴力阴霾23-242.2.3.精神分裂24-252.2.4.性爱天空25-272.2.5.梦想轻狂27-282.3.悲剧的生命力与快感28-30第三章青春电影的叙述视角与主人公30-403.1.叙述视角——直指人心的青春告白30-323.1.1.全知视角的“忠实记录”30-313.1.2.外视角的旁观式叙述313.1.3.自知视角——“我”的口述历史31-323.2.主人公——“小”少年的“大”暴力32-403.2.1.暴戾个体的青春诀别诗32-343.2.2.乌合之众的黑色集结令34-353.2.3.青春暴力的悲剧性353.2.4.青春暴力原因分析35-40第四章青春电影的电影语言40-464.1.青春电影的镜头40-424.2.青春电影的色彩42-434.3.青春电影的音乐43-46结语46-48参考文献48-50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0-51致谢51-52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52-54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最新 两岸青春电影创作模式比较研究-精品
两岸青春电影创作模式比较研究王书洋(沈阳师范大学戏剧学院辽宁沈阳 110000)【摘要】“青春”一直以来都作为电影创作的重要题材,青春电影在两岸都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从青春电影在我国的发展概况、故事题材、叙述方式等方面,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大陆和台湾的青春电影进行比较研究。
同为青春片,两岸青春电影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貌,根源在于创作者本身的意识,两岸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的不同。
【关键词】两岸;青春电影;创作模式;比较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7-0095-02青春电影作为目前在国产电影市场上最为活跃的电影类型,有着广泛的受众基础和良好的发展空间,而青春电影更是台湾电影最具标志性的符号。
在新媒体环境下,两岸的青春电影无论从主题思想、电影语言还是创作模式上都有了许多新鲜的变化,其中微电影的反应最为敏锐和及时,这些变化的背后折射出了两岸青年在情感表达、文化需求和精神世界中的差异,也映射了这个时代两岸社会的变迁与价值观的流转。
作为大学影视专业的教师,在与这个时代最具鲜活创造力的青年朋友们的接触中,更加感到未来电影的归属和价值正在这一代人身上聚集。
因此,关于青年电影人如何关注青春,关注彼此,关注社会,关注未来成为了一件具有意义的事情。
通过这个选题的研究我们将更加清晰地观察两岸青年在艺术创作和自我挖掘的过程中呈现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背后的意义,对于指导未来青年电影创作有所借鉴。
一、青春电影发展概况(一)青春电影在大陆的发展。
在中国电影史上“青春片”的发展尤为缓慢,新时期以前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青春片,直到上世纪90年代,第六代导演开始拍摄了一批如《阳光灿烂的日子》《小武》等反映年轻人成长的青春电影。
我国大陆的青春电影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以《战火中的青春》为代表的“青春万岁期”、以《北京杂种》为代表的“青春残酷期”、以《失恋33天》为代表的“青春消费期”。
(二)青春电影在台湾的发展。
文人电影、乡土意识与小清新——论台湾青春电影的发展
青春电影可以说是台湾电影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电影了。
从20世纪80年代的“新电影”开始,其中的青春成长故事就一直伴随着台湾电影绵延发展,始终以一种独具特色的面貌呈现于观众眼前。
当然,由于时代变化,再加上电影传统、社会思潮等各种元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台湾青春电影在故事、审美以及深层意识上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本文将结合台湾青春电影的发展,从历时性的维度梳理台湾青春电影的几个发展阶段,并分析影响其面貌的深层原因。
一、开端:“新电影”浪潮中的小浪花一般认为,台湾的青春电影是从“学生电影宗师”徐进良导演在1979年拍摄的《拒绝联考的小子》开始的。
紧随这部作品之后出现的《一个问题学生》(1979)、《年轻人的心声》(1980)、《不妥协的一代》(1980),都是在当时引起巨大社会反响的青春电影。
在此之后,导演林清介又拍摄了一系列作品,走的都是校园青春片的路线。
可以说,在台湾“新电影”运动开始之前,这些青春电影已经比较活跃了。
可惜的是,这些电影引起巨大的社会关注后,台湾影坛出现了一大批跟风的作品,逐渐把焦点由反映问题青少年及其背后的社会现象转向了炒作青春偶像与兜售青春性事。
到了1980年前后“新电影”走上历史舞台,青春题材的作品开始走向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无论是《小毕的故事》(1983)、《风柜来的人》(1983)、《童年往事》(1986),还是《恋恋风尘》(1987),都通过一个个简单质朴的故事,展示了主人公在传统生活和现代文明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他们打上个人化印记的成长经验与集体性的历史记忆,这些都赋予了台湾青春电影比以前更复杂的主题与内涵。
此一阶段的青春电影也因此变得丰富起来。
短短两三年,“新电影”中的成长故事与此前的青春电影相比,所表现出来的迥异面貌让人觉得有些诧异,但如果把目光回溯得更久远一点就会发现,“新电影”中的青春片所表现出的仍然是中国电影的一些传统,而这些传统也或多或少摘 要 台湾青春电影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来的面貌各不相同。
新世纪台湾青春片的多元化叙事主题_孙希娟
视野一、台湾青春片概述所谓青春片,主要是以讲述青少年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为主,并以青少年作为影片主角的电影。
作为一种影片类型,青春片在世界很多国家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比如美国、日本和韩国,这一方面源于青少年引导着社会的流行文化,另一方面也源于他们是电影市场的主要观众。
就台湾而言,青春片有着良好的传统,导演杨德昌甚至说过:台湾只有两类电影,青春片和非青春片。
只是在各个时期,台湾青春片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
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台湾艺术片的市场沉寂,新世纪以来的台湾青春片,着实给落寞多年的影坛带来了生机,也带动了台湾电影的全面复苏。
以2002年易智言的《蓝色大门》为发端,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台湾影坛先后出现了一大批题材和风格接近的青春电影,如《台北晚九朝五》(2002)、《十七岁的天空》(2004)、《练习曲》(2006)、《九降风》(2008)、《艋岬》(2010)、《翻滚吧,阿信》(2011)、《逆光飞翔》(2012)等。
这些电影不仅数量可观,而且在市场上也占有相当的比重,取得了很大的商业成功。
特别是2008年的《海角七号》和2011年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更是创下了台湾华语影史的高票房纪录。
可以说,青春片已经成为新世纪台湾电影最重要的类型。
之所以在短期内取得如此的成绩,和台湾电影一贯的青春叙事传统密不可分。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新电影运动出现以前,李行的《小城故事》(1978)和《早安台北》(1979)、宋存寿的《候鸟之爱》(1980)、屠忠训的《欢颜》(1979)等影片,就以表现青年人的爱情与生活为主题,风格清新质朴,内容积极健康,在市场上也颇受欢迎。
1980年,徐进良拍摄的《拒绝联考的小子》根据真实人物吴祥辉为原型,通过对国中学生的叛逆描述反映了当时台湾社会的观念和变革,一时被称为“学生电影”。
之后,徐进良又陆续拍摄了《年轻人的心声》《不妥协的一代》等几部以校园生活为背景,以学生生活为题材的电影,博得了“学生电影导演”的封号,也让此类影片一时成为台湾国语片的潮流。
文化视阈中的台湾青春成长电影
台湾青春电影在主题和内容上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珍惜当下的信息,也成为 了观众们产生共鸣的重要原因。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台湾青春电影不仅丰 富了宝岛文化的多样性,也为全球华语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总的来说,通过对台湾青春电影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电影 类型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为今后的电影创作和文化交流提供有益的参考。也 希望台湾青春电影能够在未来继续保持其独特的风格和内涵,为观众带来更多触 动人心的作品。
六、结论
通过对当代台湾青春电影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作为一种具有本土特色的 电影类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社会影响和文化内涵。这些电影通过真实、生 动地展现青春期的情感和成长经历,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共鸣和讨论。这些电影也 代表了台湾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变迁,为我们理解和研究台湾社会文化提供了一个 重要的视角。
四、代表作品
当代台湾青春电影的代表作品包括《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 (2011)、《小时代》(2013)、《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2013)、《闪光 少女》(2016)、《生之欲》(2016)、《红衣小女孩》(2017)、《二代宗师》 (2017)、《后来的我们》(2018)等。这些作品充分展现了台湾青春电影的特 点和魅力,深入探讨了年轻人的成长、梦想、爱情和友情等主题。
2.推广策略:为了更好地推广台湾青春成长电影,首先需要在营销和宣传 上下功夫。利用新媒体平台和社交网络,提高电影的知名度;通过与学校、社区 等机构的合作,让更多人了解和观看这类电影。此外,积极参加国际电影节和影 视博览会等活动,也将有助于提升台湾青春成长电影的国际影响力。 3.文化自 信:台湾青春成长电影在传达本土文化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接下来,我们来编写文章大纲。按照逻辑顺序,我们可以将文章分为以下五 个段落:
新世纪的台湾青春电影
新世纪的台湾青春电影新世纪的台湾青春电影新世纪的台湾青春电影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题材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关注。
这些电影以真实的故事情节、青春的主题和艺术的表现手法,展示了当代台湾青年的心声和成长之路。
近年来,台湾青春电影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共鸣。
其中,容纳着一代人情感和成长回忆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成为了台湾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电影以描绘高中生活为主线,通过主人公陈末高中时的暗恋经历,展现了一段纯真而难以忘怀的爱情故事。
电影中温暖而真实的情感,以及对台湾社会变革的触及,引发了年轻观众对自己成长经历的思考。
引人深思的主题和细腻的情感表现,让《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成为一部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除了感人至深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新世纪的台湾青春电影还涌现出许多其他优秀的作品。
例如,《我的少女时代》以及《你的名字,我的姓氏》等作品,都以对于成长和青春期的思索为主题,通过草根青年的视角展现了当代台湾社会的变迁和年轻一代的面貌。
这些电影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题材和故事表达形式,而是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和视觉语言,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个温暖、真实、充满生活气息的故事。
同时,这些电影对于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挣扎和迷茫给予了独特的关注,让观众看到了自己在这个新世纪的时代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和选择。
尤其是这些电影对于现代社会的关注,让我们能够深入感受到新世纪台湾青年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作为一个社会和人际关系变化迅速的国家,台湾青年正面临着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
电影以青春的主题和表达手法揭示了他们内心所感受到的焦虑、失落感和彷徨,也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更加理解青年一代的困惑和矛盾。
此外,新世纪的台湾青春电影也在审视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张力。
作为一个兼容并蓄的社会,台湾在文化和价值观方面面临着挑战和抉择。
电影通过揭示青春期的成长故事,展现了年轻一代在传统和现代之间选择和平衡的困惑。
这种对于社会变革的自省和沉思,也使得新世纪台湾青春电影具备了更高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深度。
台湾电影论文:台湾电影青春电影电影主题叙事策略影像语言
台湾电影论文:台湾电影青春电影电影主题叙事策略影像语言【中文摘要】青春电影是一种亚类型电影。
日本和韩国的青春电影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得到快速的发展并且迅速占领亚洲电影市场。
进入新千年后,在台湾电影整体颓废的状态下,台湾青春电影屡屡突破台湾电影市场环境低迷的制约,成为台湾电影低迷状态下的一道曙光。
台湾青春电影的雏形建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台湾电影新浪潮的成长经验类型电影之上,随着新浪潮和新新浪潮的退出舞台,青春电影一度未见作品。
直到新世纪伊始,新生代导演易智言拍摄了电影《蓝色大门》,这部被评为最感动台湾的电影,以其清新恬淡的视觉享受和青春十足的故事质感,一经公映便掀起热潮。
同年张作骥拍摄的《美丽时光》,以其新鲜敏锐的视角,将荣民二代的复杂生活摊在阳光下,其中对于当时社会的批判态度引起广泛争议。
2003年起,林育贤、周美玲、陈正道等一批“七年级生”导演跃上舞台。
这些被称为新新导演的新锐导演们,具有独立的创作意识和强烈的个人风格,融合多元的背景环境,以独特而创新的视角不断发现不断探索,在大片冲击和国片不振的夹击下形成一道亮丽的景色。
学术界目前对台湾青春电影的整体研究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少量研究结果只立足于对个案的分析,整体类型化的分析仍旧欠缺。
本文重点着手于以类型化的研究方式对新千年以来的台湾青春电影进行系统的论述。
全文除绪论和结论之外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绪论部分将对台湾青春电影的发展进行概述,同时对本课题的和方法进行综述,并概述本选题的内容。
第一章,具体落实到从社会、体制、创作三个背景原因来探讨分析台湾青春电影的兴盛;第二章以电影的主题和题材内容为分类依据,从同性题材、社会意义、身份认同三种类型着手,论述台湾青春电影的主题类型化策略,并且对每一样式进行详细的分析:第三章从电影的人物形象和叙事视角两大方面入手,对台湾青春电影的叙事做类型化分析,并对每个方面的具体内容进行阐释;第四章从时空意境的营造、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利用和音乐三个方面,对台湾青春电影的影像语言类型化进行相关论述;第五章立足于台湾电影的发展现状,阐述台湾青春电影目前的发展状况,指出台湾电影现阶段发展面临的问题,结合青春电影的特色,简要分析台湾电影实现自我救赎的可能性。
台湾新青春电影的探究——以爱情、励志、同性三大母题为例
影评台湾新青春电影的探究——以爱情、励志、同性三大母题为例张 茜 潘康华 李 清 祁佩颖 东莞理工学院摘要:2000年以来,台湾青春电影突破了台湾传统青春成长主题影片固有的模式,在青春主题之下已出现和形成独具风格特点的母题,校园爱情题材、青春励志题材、同性恋题材等青春母题的出现,推动和完善台湾青春电影的广泛发展。
台湾青春电影逐渐以类型化的发展模式,弥补和创新了台湾电影产业创作样式,为台湾青春电影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
其中爱情、励志以及同性母题尤为凸显台湾新青春电影特性,本文通过这三大母题作为切入点,对影片作出分析,以探究台湾新青春电影。
关键词:台湾;新青春;电影;母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台湾电影在经历过贴近现实主义的辉煌“新浪潮”之后出现整体疲软状态,台湾本土电影市场迅速萎缩,电影产量逐年减少,票房陷入低谷,台湾电影几乎要就此结束。
新世纪以来,台湾青春电影以其创新的表达形式、鲜明的叙事主题、清新的影片风格,为台湾电影产业带来绚丽的“青春”之光,突破台湾电影产业在大片时代冲击下的发展瓶颈,创造台湾电影票房奇迹,扭转台湾电影产业创作格局,在华语电影及亚洲影坛逐渐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母题与青春电影“母题”是一个外来概念,英文为motif,被学者采用作为术语。
陈建宪称之为“海绵词”,即“在许多地方都出现,不同的学科,不同的人,对它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
[1]的确,“母题”这一概念虽然被广泛运用在各个领域,然而“母题”的定义到底是什么,这在学术界至今都未能达成一致。
作为电影主要批评用词的母题,其意为:任何技巧、物体或主题意念不断地在影片中重复。
歌德认为,母题是一种人类过去不断重复,今后还会继续重复的精神现象。
本文所提到的台湾新青春电影母题,主要指新世纪以来台湾青春电影不断重复的主题意念。
对于青春而言,总不乏人们的怀念与眷恋,而青春电影正是人们实现继续重复的途径之一。
而当中不断重复的内容其原型可看做是青春主题下的一个个母题,如爱情、励志等。
台湾当下青春电影论析—以《沉睡的青春》为个案
2016年4月第9卷第2期文化艺术研究Studies in Culture&ArtApr. ,2016V〇l.9 No.2文章编号:1674_3180 (2〇16) 〇2-014l-06台湾当下青春电影论析—以《沉睡的青春》为个案魏惠娜(厦门大学中文系,厦门361005)摘要:青春电影一直是受台湾电影青睐的一个类型,形成自己独特的气质:“清新基调、唯 美爱情、文艺气息和热带风情”,一股小清新之风吹进了华语影坛。
文章以郑芬芬编剧并执导、于2007年8月31日在中国台湾上映的疗伤系列青春推理影片《沉睡的青春》为个案,以“等待与追寻” “沉睡与唤醒”“细腻的叙事章法,纯净唯美的画面” “唯美诗意的意象,独特的叙事视角”四个部分结构成篇。
关键词:青春;等待与追寻;沉睡与唤醒;唯美诗意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Analysis of Current Youth Movie in Chinese Taiwan—A Case Study of K e e p in g W a tchWEI Hui-naAbstract :The youth movie is a genre favored by Taiwanese movies all the time, and has formed its own unique temperament :fresh tone, beautiful love, ambience of literature and art, as well as tropical sens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K e e p in g W a tc h, a healing youth film of suspense written and directed by Zheng Fenfen and released on August 31st 2007 in Chinese Taiwan as a case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wait and search, dead sleep and awakening, exquisite narration and purely beautiful frames, poetic images and unique narrative perspectives.Key words :youth ;wait and search ;dead sleep and awakening ;beautiful and poetic收稿日期:2016-06-04作者简介:魏惠娜(1990—),女,福建泉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戏剧影视学研究• 142 •文化艺术研究第9卷“残酷和温情是台湾新青春电影的两极坐 标”[1],残酷与温情这两极坐标,体现了台湾青 春电影发展过程中的两条发展脉络。
新世纪以来的台湾小清新电影研究
1、品牌意识不足:大部分电影衍生品缺乏独立的品牌意识和辨识度,无法 与电影本体形成良好的互动与呼应。
谢谢观看
3、散文式的电影语言:小清新电影的语言风格以散文式为主,强调内在情 感的表现,而非复杂的叙事结构。这种语言风格让观众更容易投入情感,产生共 鸣。
类型和代表作品
新世纪台湾小清新电影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青春成长类:《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蓝色大门》、《一一》等。 这些作品主要探讨青春期的成长与困惑,表现少年少女们在青春期面临的生理和 心理变化,以及他们如何逐渐成熟和独立。
新世纪以来的台湾小清新电影研究
01 引言
03 特征 05 主题和意义
目录
02 背景 04 类型和代表作品 06 参考内容
引言
自21世纪以来,台湾电影业逐渐发展出一种独特的小清新电影风格。这种电 影风格以其自然、清新、独特的美学特质,深入探讨青春、爱情、职场等主题, 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和喜爱。本次演示将详细分析新世纪台湾小清新电影的发展背 景、特征、类型和代表作品,以及其主题和意义,为读者揭示这种电影风格的魅 力所在。
除了传统文化元素之外,中国价值观也在好莱坞电影中得到了呈现。例如, 在2012年的电影《功夫熊猫3》中,强调了个人成长、努力和勇气等中国价值观。 而在2018年的电影《黑豹》中,呈现了中国式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意识。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好莱坞电影中的 中国元素将会继续增加。一方面,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会被引入好莱坞电 影中,为电影制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和灵感。另一方面,中国当代文化的呈现将会 更加丰富多彩,例如中国式的流行文化、社会现象等都可能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题 材。
多元不羁的青春书写——内地、香港、台湾青年电影导演青春片研究
多元不羁的青春书写——内地、香港、台湾青年电影导演青春片研究多元不羁的青春书写——内地、香港、台湾青年电影导演青春片研究引言青春片作为电影类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凭借其独特的题材和表达手法,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的关注。
随着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等地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导演涌现出来,通过他们的镜头,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地区青年的生活、心理和情感。
本文将着重探讨内地、香港、台湾三地导演在青春片中的共同主题和不同风格,以期通过对比和研究,更好地理解青春片的内涵和多样性。
第一章内地青年电影导演的青春片风格内地青年电影导演在青春片的创作中,倾向于关注社会现实和情感内核。
例如,冯小刚的《非诚勿扰》系列展现了当代年轻人在婚姻和感情问题上的犹豫与挣扎。
与此同时,他也通过影片中的幽默元素和丰富多样的场景设置,为观众呈现了一幅生动的都市风情画。
另外像是贾樟柯的《山河故人》和王小帅的《不见不散》等作品则更加关注个体内心的变化和成长,通过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触及到更深层次的人性探讨。
第二章香港青年电影导演的青春片风格香港青年电影导演的青春片多以城市为背景,展现了年轻人在繁华都市中独特的生活状态和心理。
例如,周星驰的《喜剧之王》通过幽默搞笑的故事情节和独特的喜剧风格,呈现了年轻演员在艰苦的演艺道路上奋斗的故事。
而彭浩翔的《一一》则通过对儿童和年轻人成长经历的刻画,以及对家庭关系和社会问题的展示,深入挖掘了香港青年的内心世界。
第三章台湾青年电影导演的青春片风格台湾青年电影导演的青春片在形式和题材上更趋向于多样化。
例如,柯淑勤的《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以自白式的纪实化叙事,捕捉到了台湾在20世纪末的社会与文化转变。
傅达仁的《表演者》则以反文化、华丽张扬的元素融入剧情,着重讨论了社会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金依萌的《刺青》则通过剧情反转和惊悚的氛围,表达了台湾年轻人对自我身份认同的迷茫和追求。
结论通过对内地、香港、台湾青年电影导演的青春片风格进行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多元不羁的青春书写使得这一题材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
台湾新青春电影:类型的深化与影像构建
关键词 : 台湾 电影 ;新 青春 电影 ;类 型片;影像构建
作者简介 :陈娟 ,女 ,讲 师,文学博 士。( 江苏 师范大学 传媒 与影视 学院 。江 苏 徐 州,2 2 1 0 0 9 )
中 图 分 类 号 :J 9 0 5 文献 标 志 码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8 — 6 5 5 2( 2 0 1 4)0 3 — 0 1 2 2 — 0 5
湾的特殊历史 时空 的影像 之 中 ,似 乎那 些 由青 春 的特 殊 岁月所 营 造 的特殊 的历史 时 空 ,能够 让 观众 领
略到独属 于台湾 的历史 和地域 、文化 和心灵 的共 鸣。这几 乎 成为 台湾 电影 发展 的传 统 ,即便 是新 成 长 起来 的导演 如钮承泽 、李康 生也是 凭 借 出演侯 孝 贤 、蔡 明亮 的作 品而 迈人 影坛 ,演 而优 则 导 ,他 们仍 旧拍 摄青春 电影 ,整体 上而言 ,扭转 了以往青 春 电影 的发展 方 向。 自 《 海角 七号 》 之后 ,台湾 的青 春 电影 在题材选 择 、主题 阐释 、表演 风格 和影 像美 学上 彰 显 出与 以往 台湾青 春 电影 迥 然 不 同的取 向 ,这
表性 的类型 。在电影 工业 并不发达 的 台湾 ,促 使 这种 类 型片 出现 的最 主要 的 因素并 不是 票 房 ,而 是与 侯孝 贤 、杨德 昌和蔡 明亮 等一批导 演对这一题 材 的深入 探索 和挖 掘有关 。 台湾青春 电影 在上个世 纪带有浓 郁 的导 演个 人风 格 特征 ,常 常于无 形 之 中将成 长 的 主题 穿插 在 台
一
批 青春影像 以高票房 、高获奖率 出现在公 众 视野 ,尤 为难 得 的是 在 当前 的新媒 体 语境 下 。仍 能取 得
沉睡的青春——台湾新世纪青春电影特征论
沉睡的青春——台湾新世纪青春电影特征论
魏惠娜
【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下旬刊)》
【年(卷),期】2016(000)007
【摘要】青春电影一直是台湾电影青睐的一个类型,并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气质:“清新基调、唯美爱情、文艺气息和热带风情.”21世纪以来的台湾青春电影走亲民路线,更容易扩大受众,从而获取商业价值.它以其“小清新”的特色、温和的儒家文化进军华语影坛.影片同时表现出浓郁的在地性:台湾的秀丽风光和风土人情,让观影者弥之向往.台湾青春电影在走向华语影坛、走向亚洲、走向世界的同时,也让世人认识了台湾、认识了台湾的文化.台湾青春电影在21世纪的复苏经验也给内地的青春电影提供了借鉴与参照.
【总页数】4页(P97-100)
【作者】魏惠娜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新世纪台湾青春电影的人物形象塑造 [J], 周丹晨
2.台湾新世纪时期电影的青春表达和时代特征 [J], 梁苗;陈雪梅
3.台湾当下青春电影论析--以《沉睡的青春》为个案 [J], 魏惠娜
4.\"青春正当时\":新世纪台湾青春电影创作旨趣探析 [J], 杨烁;
5."青春正当时":新世纪台湾青春电影创作旨趣探析 [J], 杨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