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对肝包虫病的诊断价值

合集下载

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肝包虫病诊断价值

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肝包虫病诊断价值

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肝包虫病诊断价值∗巴雅尔;佟豪【摘要】Objective:To observe the magnetic resonance ( MRI) plain and enhanced scan performance of hepatic echinococcosis, to investigate the accuracy of MRI diagnosis of hepatic echinococcosis. Method: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30 cases of hydatid disease of liver in our hospital and confirmed by operation and pathology were chosen as research subjects. The preoperative MRI examination findings and diagnostic posi-tive rate were analyzed. Result:Among the 30 patients, there were 25 patients with cystic echinococcosis, 5 patients with bubble hydatid disease. MRI diagnosis of 29 cases of patients, 24 cases of hydatid disease, 5 cases of hydatid disease bubble, The diagnostic positive rate was 96.7%(29/30).MRI scanning, cyst fluid T1 WI showed low signal, T2 WI showed high signal, MRI scanning, cyst fluid T1 WI showed low signal, T2 WI showed high signal, The cyst wall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yst fluid of T1 WI signal, T2 WI showed relatively low signal, Cyst of liver tissue around the signal without exception, no halo around the cav-ity. Enhanced scanning, only 2 cases cyst walls mild enhancement. Conclusion:The value of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hepatic hydatid disease is high, can clearly show the location and signal characteristics of lesions, The higher the position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iagnosis, can be used as a supplementary mean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epatic hydatid cyst.%目的:观察肝包虫病在磁共振( MRI)平扫及增强扫描下的表现,探讨磁共振对肝包虫病的诊断准确率。

肝泡型包虫病的低场MRI表现特点

肝泡型包虫病的低场MRI表现特点

信 号为 主, 尤其 是在 T WI 2 上呈 特征性低
信 号 表 现 。1 病 灶 内 及 周 边 均 见 多 发 3例 小囊泡影 , 长 T 长 1 呈 1 、 圆形囊 泡灶 , 2小 直 径 多 约 02~ . c 呈 栗粒 样 , 在 分 . 0 4 m, 散
定 的 特 征 性表 现 , 肝 泡 型 包虫病 的诊 对
19 12 . 9 9. : 5
层 间 距 。 MR P ( 道 水 成 像 ) T C 胆 R
10 m , E 6 5 s 层 厚 1 m, 间 距 。 50 sT 0m , m 无
中 国社 区 医师 ・ 医学 专业 2 1 0 0年第 1 7期 ( 2 第1 卷总 第 2 2 )4 4期 1
法: 回顾 性 分 析 1 3例 经 临床 和 手 术 病 理
发 病 部 位 : 局 限 于肝 右 叶 , 呈 4例 9例
多发 , 肝左右 叶均侵及者 9例 , 侵犯肝 门者 2 ,其中黄疸 2例) 远处转移 2 , 例 ( , 例 其中 脑转移者 1 呈多发, 肾转移 1 。 例, 右。 例
C T表现 : 行 C 5例 T检 查 , 示 病 灶 显
侵入血 管或 淋 巴管 , 可转 移 到 远处 脏 并 器, 被称 为 “ 癌”, 灶形 成肿 块 , 态 虫 病 形
不 规 则 , 有 灶 周 水 肿 。 由于 病 灶 内 部 血 少
证 实 的肝 泡 型 包 虫病 MR 影像 资 料 1 I 3
6 4层 螺 旋 C T机 , 横 轴 位 +冠 、 状 面 行 矢 重建 。
结 果
7 10 3 10甘 肃 临 夏州 人 民 医院 磁 共 振 室
摘 要 目的 : 析 肝 泡型 包 虫病 在 低 场 分

肝包虫病影像学表现

肝包虫病影像学表现
肝癌
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与肝包虫病在影像学上有时难以区分,但肝癌通常具有侵袭性,边界不清,而肝包虫 病囊肿通常边界清晰。
肝脓肿
肝脓肿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肝脏化脓性炎症,与肝包虫病在影像学上有时相似,但肝脓肿通常伴有发热 、白细胞升高等感染症状。
Hale Waihona Puke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01
02
03
04
囊肿大小
通过影像学检查测量肝包虫病 囊肿的大小,可以初步评估病 情的严重程度。
影像学技术发展趋势及挑战
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分辨率、多模态、功能成像等新技术在肝包虫病诊断中的应用逐渐普及,提高了 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技术挑战
肝包虫病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于不同阶段的病变以及合并其他肝脏疾病的情况,影像学 诊断仍面临一定的挑战。
提高肝包虫病影像学诊断水平策略
囊肿内部回声特点
01
02
03
囊液
清亮,含少量蛋白质,超 声下呈无回声区。
子囊
囊肿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 的圆形无回声区,为子囊 ,呈“囊中囊”征。
漂浮物
有时可见漂浮在囊液中的 点状、絮状或团块状回声 ,为坏死组织或脱落的内 壁碎片。
并发症影像学表现
感染
囊肿合并感染时,囊壁增 厚,毛糙,内部回声增强 ,可见点状强回声及气体 回声。
实时动态观察
超声检查可实时观察肝包虫囊肿的形态、大小、位 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80%
分辨率高
CT检查可清晰地显示肝包虫囊肿 的囊壁、钙化及囊内分隔,有助 于明确诊断。
100%
评估并发症
CT检查还可评估肝包虫囊肿是否 合并感染、破裂及胆道梗阻等并 发症。

肝包虫病的CT和MRI表现

肝包虫病的CT和MRI表现
David将包虫囊肿破裂分为3型: 内在性、直接 性和交通性。内在性破裂只有内囊的破裂, 其 内容物包裹于外囊之内, 一般不合并感染, 常见 于单纯囊肿型包虫囊肿, CT和MRI可显示其特 征性的水蛇征和/飘带征等; 直接性破裂是内囊 和外囊同时破裂, 致囊内容物破入胸腔、纵隔 以及腹腔等; 交通性破裂是指内外囊与胆管相 通, 使囊内容物进入胆道引起梗阻性黄疸等改 变
囊型肝包虫病的分型与影像学表现
单纯囊肿型是肝包虫病的早期表现, 其 MR 表现与CT一样, 有时与肝囊肿不易鉴 别。 临床病史有疫区生活史及血清免疫 学检查:Casoni 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及酶联 吸附试验阳性可为诊断提供参考的价值, 尤其是后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诊断不难
囊型肝包虫病的分型与影像学表现
肝包虫病的CT和MRI表现
肝包虫病概述
包虫病即棘球蚴病,是我国西部 牧区常见的人畜共患疾病,主 要在新疆、西藏、内蒙、青海 、甘肃、宁夏、四川西部、陕 西等畜牧业区流行。患者常有 牧区生活史或有与犬、羊及其 皮毛密切接触史, 吞食被绦虫 卵污染的食物后, 绦虫卵在小 肠内孵出六钩蚴并经肠壁血管 随血流经门静脉入肝, 逐渐发 育成肝包虫病
肝包虫病概述
在发育的早期, 子囊小而圆, 子囊少时, 靠近母囊内壁 排列, 呈车轮状, 近中心的子囊一般较周边的子囊大; 子囊多时, 在母囊内弥散分布呈葡萄样; 若子囊过多 且较大时, 子囊几乎占据母囊的全部空间, 并相互挤 压成方形或不规则形等。随着囊肿的生长囊壁及囊 内容物可以发生钙化, 也可因老化、手术或外伤等发 生破裂、感染, 并形成腹腔、盆腔、胸腔内包虫囊肿
CE4( cystic echinococcosis cysts 4) 型。不均质的高密度蜕变 结构,无子囊结构。可见棉花团结构, 提示蜕变的内膜 CE 5( cystic echinococcosis cysts 5) 型。有弓状钙化的壁, 在超 声上表现为锥形回声, 部分或全部钙化

肝包虫病影像学表现

肝包虫病影像学表现

肝包虫病影像学表现
肝包虫病是一种寄生在肝脏组织内的寄生虫感染疾病,是一种慢性寄生虫感染病,由于肝包虫病的检测方法,可能需要通过X射线、CT 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来进行确诊。

以下将详细介绍肝包虫病在影像学上的表现。

在X射线检查中,肝包虫病的典型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囊肿影。

这些囊肿影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整齐,内部密度均匀,边缘密度稍高。

囊肿边缘可有一层致密环带,即“包囊样征”,这是肝包虫病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之一。

在CT检查中,肝包虫病的影像学表现也比较明显。

囊肿显示为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病灶,边缘光滑,密度均匀,CT值约0~25Hu。

当囊内充满液体或含有膿液时,内部密度可不均匀。

肝包虫病囊肿CT增强扫描显示,包囊壁强化厚薄不均,囊内一般不强化。

MRI检查是诊断肝包虫病的重要方法之一,MRI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病变和周围组织的情况。

肝包虫病的MRI表现为T1加权像上囊肿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囊壁部分强化,囊内一般不强化。

除了X射线、CT和MRI检查外,超声检查也是常用于肝包虫病的影像学诊断手段之一。

超声检查可以看到肝脏内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囊肿,囊壁薄,囊液呈无回声,常有无回声分隔。

囊肿周围常见圆形高回声,为囊肿周围纤维化、炎症反应所致。

综上所述,肝包虫病在影像学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包括X射线、CT、MRI和超声检查。

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影像学表现,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清学检查结果,可以更准确地诊断肝包虫病,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肝包虫病的影像学表现有所帮助。

肝泡性包虫病影像学诊断分析

肝泡性包虫病影像学诊断分析

肝泡性包虫病影像学诊断分析目的探讨分析肝泡性包虫病的影像学诊断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我院收治的95例肝泡性包虫病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观察影像学图像特征。

结果95例患者中,82例液化空洞型(86.3%),85例钙化型(89.5%),82例病灶浸润型(86.3%)。

共有9项可以作为确诊肝泡性包虫病的图像特征。

分别是:半岛征、岩洞征、晕带征、小泡征、空腔征、内陷征、年轮征、地图征、钙化征。

结论肝泡性包虫病影像学诊断特征特异性强,只要具备上述9项影像指征中的1项,就可以确诊。

标签:影像学;肝泡性包虫病;诊断肝泡型包虫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棘球蚴病,又称泡状棘球蚴病,据相关报道显示[1],该病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西藏、新疆等农牧区,肝泡性包虫病生长过程和肝癌极为相似,一经发生,迅速蔓延,死亡率高,治疗难度大[2]。

患者多数是由于食入棘球属绦虫卵,蚴虫经门静脉入肝而造成感染,蚴虫生存能力极强,可以寄生在人体内各个部位,以肝脏最为常见。

其中肝泡型蚴病对人体的侵害能力最强。

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影像学诊断资料,对该病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我院收治的肝泡型包虫病患者95例,男性55例,女性40例,年龄24~51岁,平均年龄(37.3±6.9)岁,其中43例为汉族,52例为少数民族。

患者主要表现为黄疸、轻度发热、肝大、腹部胀痛以及腰背部不适。

经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抗体凝血实验检查,结果均为阳性。

术前均进行了B超、CT或MRI检查。

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如性别、年龄、疼痛严重程度等)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采用B超、CT及MRI对患者进行检查,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浸润肝组织的病理改变以及术中所见患者病灶的具体形态,总结肝泡型包虫病的影像学一般性规律及具体特征。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所得数据用%表示,使用t检验法对比组间资料,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包虫病影像学诊断与治疗新技术

包虫病影像学诊断与治疗新技术

包虫病影像学诊断与治疗新技术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由细粒棘球蚴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

在我国,包虫病主要流行于牧区,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学在包虫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为您介绍包虫病影像学诊断与治疗的新技术。

一、影像学诊断技术1.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诊断包虫病的首选方法,具有无创、安全、价廉等优点。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包虫病的部位、大小、形态等信息。

超声检查还可以观察到病灶周围的血流情况,有助于判断病灶的性质。

2.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检查在包虫病的诊断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CT可以清晰地显示包虫病的轮廓、大小、密度等信息,有助于判断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在某些情况下,CT还可以显示病灶内的钙化、囊变等特征,有助于明确诊断。

3.磁共振成像(MRI):MRI在包虫病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MRI可以多方位、多参数成像,更好地显示病灶的形态、大小和位置。

MRI还可以观察到病灶周围的炎症反应,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二、影像学治疗技术1.经皮穿刺抽吸术:对于直径较小的包虫病灶,经皮穿刺抽吸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将病灶内的囊液抽出,从而达到缩小病灶、缓解症状的目的。

术中还可以注入药物治疗,以杀灭残存的棘球蚴。

2.介入放射学治疗:介入放射学治疗是一种新兴的包虫病治疗方法。

通过导管介入,将药物直接注入病灶内,从而达到杀灭棘球蚴、缓解症状的目的。

介入放射学治疗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等优点,适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包虫病患者。

3.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SBRT是一种精确的放射治疗技术,通过精确的定位和剂量控制,对包虫病灶进行放射治疗。

SBRT可以有效杀灭棘球蚴,减轻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术中放疗:对于大型包虫病灶,手术切除后,术中放疗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通过在手术过程中对病灶区域进行放射治疗,可以杀灭残存的棘球蚴,降低复发率。

肝包虫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肝包虫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肝包虫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肝包虫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肝包虫病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肝包虫病如何诊断鉴别,肝包虫病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肝包虫病常见检查:常见检查:棘球蚴皮内试验、腹部CT、腹部MRI检查、肝脏疾病超声诊断、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血清总蛋白(TP,TP0)、补体结合试验(CFT)*一、X线检查肝顶部囊肿可见到横膈升高,动度受限,亦可有局限性隆起,肝影增大。

有时可显示圆形,密度均匀,边缘整齐的阴影,或有孤形囊壁钙化影。

2、B超检查肝包虫囊肿在B超具有以下多种声像图特征(1)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液性暗区,与肝组织分界清晰;(2)囊壁一般较厚,常在3mm以上;(3)囊后壁回声增强,部分囊壁发生钙化而表现为强回声,后方可伴有声影。

囊内透声好,可有多数点状强回声漂浮,并随体位改变而移位,系子囊或棘球砂所致;(4)若母囊内充满较大的子囊则呈多房性,囊内有强回声带分隔成相应的小囊,分隔呈花瓣状。

有些囊肿发生退化,囊液被吸收,其内容物转变成胶冻样物,此时表现为类实质性肿块,内有不规则强回声斑块及少量液性暗区,但肿块与肝组织分界清楚;(5)当囊肿挤压胆管或破入胆管,可见肝内胆管扩张。

囊肿压迫门静脉可见脾脏肿大,并可伴有腹水;(6)囊肿继发感染则呈现肝脓肿的声像图特征。

*二、同位素肝扫描可显示轮廓清晰的占位性病变。

*三、超声波检查能显示囊肿的大小和所在的部位、有时可发现子囊的反射波。

5、CT检查(1)肝包虫囊肿在CT图像上通常表现为大小不一、单发或多发、边缘光滑的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的低密度病灶,CT密度值接近水的相对密度(0~25HU),无增强效应。

囊壁一般较厚,有时可见弧形或环状钙化影。

(2)囊内具有子囊是其特征之一,子囊的相对密度通常低于母囊,多个子囊的存在使病灶呈多房性。

(3)肝包虫囊肿的CT图像分为3型:A型:子囊小而圆,分布于母囊发育的早期;B型:子囊大而不规则,几乎占据母囊全部容积,互相挤压呈花瓣状,子囊间有较厚的假隔分开;C型:病程较长的囊肿,其囊液的CT密度值较高(40~60HU),边缘或内部有钙化,少数小子囊位于母囊周边。

肝包虫病的MRI表现

肝包虫病的MRI表现

肝包虫病的MRI表现张建;郑田玲【摘要】目的:分析肝包虫病的MRI表现,以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肝包虫病12例,其中肝细粒棘球蚴8例,肝泡状棘球蚴4例.5例做MRI水成像,4例做血管MRI成像,全部做MRI平扫加增强扫描检查.结果:肝细粒棘球蚴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锐利的影像,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囊壁厚度均匀一致.在T2WI 上低信号和多房性子囊为其特征性表现.泡状棘球蚴呈不规则实性肿块,T1WI、T2WI均以低信号为主,尤其是在T2WI上的低信号是其特征性表现.MRCP水成像和MRA血管成像技术的运用,能够清楚显示肝包虫病灶的细微结构、病灶与胆道及病灶与血管的关系.结论:MRI可以检出肝包虫寄生的部位、种类、形态、大小、与邻近器官的关系,对不同病理变化的相应的分型和肝脏非寄生虫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7(030)009【总页数】4页(P1007-1009,1012)【关键词】肝细粒棘球蚴;肝泡状棘球蚴;MRI【作者】张建;郑田玲【作者单位】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影像中心,新疆,阿克苏,843000;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MRI室,新疆,喀什,8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32.32;R445.2肝包虫病是地方性寄生虫病,起病隐匿,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

在我国流行于新疆、甘肃等西部地区。

人体是包虫囊肿的中间宿主,而不是泡状棘球蚴的适宜宿主,因而人体泡状棘球蚴病明显少于包虫囊肿病。

虽然包虫病广泛流行于畜牧业发达地区,但由于经济的发展、交通的发达、人口的流动等因素,国内非流行地区也可以见到散在病例[1]。

现对我院和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12例肝包虫病MRI表现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提高对该病MRI的认识,寻找其诊断的特征性表现及诊断价值。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2例,男性11例,女性1例,年龄15~60岁,平均年龄42岁。

超声与MRI在诊断肝吸虫中的价值研究

超声与MRI在诊断肝吸虫中的价值研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第16卷第76期 141投稿邮箱:sjzxyx88@0 引言肝吸虫又被称作华支睾吸虫。

肝吸虫病是由于人或动物食用了含华支睾吸虫幼虫的生鱼生虾等引起的疾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

该病一般发生于沿海地区,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时有发生肝吸虫病流行。

肝吸虫病一般可通过粪便培养检测华支睾吸虫、血清免疫学检查、肝功能检查等实验室检查确诊。

但实验室检查耗时长,且结果与所留标本合格与否密切相关,所以本研究组通过研究分析肝吸虫病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的特点来达到100%确诊患者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2013年3月-2015年9月在本院确诊的90例肝吸虫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发现所有患者均有吃过生或未完全熟的鱼、虾等海产品的既往史;82例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如乏力、消化不良、腹泻、上腹胀痛、肝区隐痛、黄疸、儿童营养不良等表现。

患者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6岁,平均年龄42.3岁。

1.2 主要仪器超声仪是日本ALOKA SSD-α10彩色超声仪;MRI 仪用的是通用电气公司1.5Tsigna 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

1.3 检查与分析方法超声采用ALOKASSD-α10超声仪,探头频率7.5~10MHz,患者进行彩超检查前需禁食12小时,彩超检查腹部脏器,观察肝、胆、胰、脾、肾等器官回声强弱,胆管的回声等,测量肝、脾大小等。

超声检查由有10年临床经验的两名超声科的主治医师及以上的医师进行操作,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

MRI 操作方法按相关文献进行[1],具体方法为:给所有患者行T1WI、T2WI 平扫,行上腹部常规MRI 平扫,轴位梯度回GRE)T1WI:TR100ms,TE2.3ms,轴位脂肪抑制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TR3600ms,TE90ms,层厚6mm,间隔2mm,矩阵320×224,视野(FOV)35cm×26cm;冠状面T2WI 采用半傅里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HASTE):TR1600ms,TE90ms,层厚6mm,间隔2mm,矩阵384×192,FOV34cm×36cm。

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肝囊性包虫病的分析

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肝囊性包虫病的分析

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肝囊性包虫病的分析刘旺'摘耍冃的:分析肝囊性包虫病患齐的影像特点及应用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DWI)的诊断效果。

方法:将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研究所2013年7月至2017年5月q攵治的63例包虫病患者纳入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肝脏囊性包虫病,分别给「患苕CT扫描及DWI扫描进行诊断,分析包虫病患者的影像特点及DWI应用于包虫病诊断的临床价值。

结果:63例患者共讣69个病灶,经CT检出病灶61个,DWI检出病灶个数为67个,组间检出率比较差异明显(PC0.0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T扌I描分型结果显著低J-DWI,在DWI影像结果中不同分型的包虫病患者特征明显:两种影像学技术任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不明显,DWI误诊结果均为肝囊腺瘤。

所有研究对象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显示仅有2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r:-frill现复发,复发率为3.2%,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对「包山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具右淀的价值,相比于CT扫描能够有效检出病灶数量,但两种技术的诊断准确率差异较小,在DWI中注意边缘强化能够有效鉴别包虫病与肝囊肿的差异。

Kiiti-I包虫病磁共振弥散成像临床特点诊断效果Doi:10.3969/j.issn.1673-7571.2019.05.030[屮图分类号]R445.2[文献标i只码】AAnalysis of Diagnosis of Hepatic Cystic Echinococcosis by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Imaging/LIU Wang//China Digital Medicine.—201914(5):94to95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hydatid disease and the diagnostic effects of magnetic resonance difliision iniaging(DWI).Methods:A total of63patients with hyd.itidos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nn July2()13to May 2017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All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s having hydatidosis of the liver,and patients were given CT scan and 1)W1scan tor diagnosis.The image characteristics of hydatid disease and the clinical value of DWI in the diagnosis of hydatid disease was analyzes.Results:Sixty—three patients had69lesions.61lesions were detected by CT.The number of lesions detected on DWI was67.The detec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5).The pathological findings were the gold standard and CT scans were performed.The results of typing were significjindy lower than those of1)WI.The featur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echinococcosis patients were(obvious in the DWI image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the two imaging techniques.The misdiagnosis result of DWI was hepatic cystadenonia.All the subjects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A follow—up of12months shc^wed that only2patients had recurrence within6months after operation,and the recurrence rate was3.2%. ('onckisimi:M.ignetic resonance ditliision imaging has a certain value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echinococcosis pared with CT scan,the nuinber of lesions can be detected effectively.However,there is little difference in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the two techniques.In1)WI,attention to edge enhancement can effectively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ydatid disease and hepatic cyst. Keywords echinococcosis,magnetic resonance difRision imaging,clinicnl features,diagnostic efficacyCorresponding author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ichuan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engdu 61()()31,Sichuan Province,P.R.C.包虫病是一种虫卵入侵体内,在机体的消化道孵化出幼虫而产生疾病,其别名又称为棘球呦病,临床中包虫病患者多发生在肝脏,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mri在肝泡型包虫病诊断中的应用

mri在肝泡型包虫病诊断中的应用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 年第 6 卷第 61 期2019 Vol.6 No.61180MRI在肝泡型包虫病诊断中的应用王理祎1,鲍海华2(1.青海大学研究生院,青海西宁 810000;2.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影像中心,青海西宁 810000)【摘要】随着影像学检查手段的飞速发展,MRI因其无创性及可重复性在肝泡型包虫病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肝泡型包虫患者的MRI表现及MRI在肝泡型包虫病中的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MRI;肝泡型包虫;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61.180.01肝泡型包虫病(hePaticalveolarechinocaoccosis,HAE)是一种由多房棘球绦虫蚴寄生于人体内引起的恶性寄生虫病,分布范围遍及全球,严重的威胁人类健康。

HAE的生长方式类似于恶性肿瘤,其影像学类似肝癌,故俗称“虫癌”[1]。

HAE侵袭性强,可不断产生小囊泡侵犯周围正常肝组织爬行生长,对肝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危害性巨大。

随着近年来影像技术的发展,MRI在肝泡型包虫病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现对HAE患者的MRI表现及MRI 在HAE的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1 HAE的诊断可根据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2]做出综合诊断,但包虫病的确诊还需要病理及手术进一步证实。

2 MRI表现2.1 T1WI、T2WIHAE的影像学表现与肝癌相似,病灶多为单发,以肝右叶多见,病灶单发常局限于一个肝叶,病灶多发可侵及全肝。

早期包虫病灶较小,病灶实质部分在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上呈等、低信号。

病灶内可伴有发液化坏死,此时,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

中晚期病灶呈团块样,边界不清晰,病灶内部及边缘常出现砂砾样、羽毛状、蛋壳样等多种混合形式钙化,MRI对于显示钙化不敏感,一般表现为呈低信号。

肝泡型包虫病的低场MRI表现特点

肝泡型包虫病的低场MRI表现特点

肝泡型包虫病的低场MRI表现特点摘要目的:分析肝泡型包虫病在低场强MR的影像学表现及特征,探讨低场MR在肝泡型包虫病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肝泡型包虫病MRI影像资料。

13例患者均行035TMR常规扫描,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

13例均行超声检查、CT检查5例,13例均行包虫3项试验(免疫对流试验、间接血凝试验、Casoni试验)。

结果:13例病灶在035TMR检查中,病灶实质部分于T1WI、T2WI均呈特征性低信号;13例病灶内均见小囊泡影;11例病灶呈不规则“地图”样分布;10例中心见不规则状液化坏死区;4例局限于肝右叶;9例呈多发,肝左右叶均侵及者9例;侵犯肝门者2例(其中黄疸2例)。

结论:肝泡型包虫病行低场MRI检查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对肝泡型包虫病的诊断具有独特优势,依据MR典型表现可作出正确诊断。

关键词肝泡型包虫病035TMRI资料与方法2003年4月~2009年9月约5000例腹部035TMR检查中,经病理证实的肝泡型包虫病13例,男9例,女4例;汉族4例,回族7例,藏族2例;年龄20~72岁,平均45岁。

患者均有牧区生活史及明显犬羊等动物接触史,部分患者有食用生牛羊肉习惯。

临床表现:潜伏期长,可达10~20年以上,病程为缓慢进行性。

早期无症状。

患者常因右上腹隐痛或上腹部肿块就诊,多已属晚期,部分患者合并黄疸。

13例患者均病程长,呈渐进性加重,病史4~10年,最长16年。

设备和参数:①MRI:13例均使用Simens迈迪特035T永磁型MR扫描仪检查,采用体线圈加呼吸门控,扫描序列包括横轴位SE T1 WI,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脂肪抑制TSE T2WI,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冠状位扫描,层厚5mm,无层间距。

MRCP(胆道水成像) TR 1500ms,TE 605ms,层厚1mm,无间距。

②CT:5例行CT扫描。

CT机为Siemens 64层螺旋CT机,行横轴位+冠、矢状面重建。

MRI与MSCT对肝包虫病的诊断价值

MRI与MSCT对肝包虫病的诊断价值

·123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NOV. 2021, Vol.19, No.11 Total No.145【通讯作者】魏 丽Value of MRI and MSCT for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124·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11月 第19卷 第11期 总第145期14~56岁,平均年龄(35.96±4.17)岁。

1.2 方法1.2.1 MRI检查 应用德国西门子公司提供的Avanto 1.5T 磁共振扫描仪进行M R I 扫描,选择8通道头线圈,信号采集采用Sense技术。

患者仰卧,头部放平。

轴面T 1WI:TR 300~500ms,TE 8~20ms,矩阵128~256,视野375mm,层厚8mm,层间距0.8mm,采集18层,b值分别为0、1000s/mm 2,呼气末屏气扫描,扫描13~17s。

1.2.2 MSCT检查 采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64排螺旋CT机进行扫描。

患者取仰卧位,先行常规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240mAs,扫描层厚0.75mm,层间距0.5mm,平扫在进行1次屏气时间内完成,后进行增强扫描,以4.5mL/s速率、高压注射器静注非离子对比剂碘帕醇80mL。

扫描后进行多平面重建,观察病灶形态及其与相邻结构的毗邻关系。

1.2.3 图片分析 由2名高年资专业医师进行阅片,明确包虫病发生部位、范围及程度,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MRI与MSCT影像特点,比较其诊断效能,意见不一致时进行协商,以取得的一致意见为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采取χ2检验或连续校正χ2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预测价值,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磁共振扩散加权对肝泡型包虫病的诊断价值

磁共振扩散加权对肝泡型包虫病的诊断价值

磁共振扩散加权对肝泡型包虫病的诊断价值摘要]肝泡型包虫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因其周围侵蚀性和远处转移的生长特性,及其恶性程度高的特性,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动态增强已广泛应用于肝泡型包虫病及其边缘带的研究并显示其独特的优势,本文就此种磁共振成像方法在肝泡型包虫病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关键词]肝泡型包虫病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成像表观扩散系数肝泡型包虫病又称为肝泡球蚴病,是由多房棘球蚴绦虫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病变主要累及肝脏并周围侵犯,晚期可发生远处转移,此病主要流行于我国西北的游牧地区,如新疆、青海、西藏、四川等地区[1]。

随着医疗设备的发展,磁共振成像已广泛应用于HAE的诊断中,尤其是DWI 序列,能清楚的显示病灶边缘带的范围及边缘带的活性,而且能通过DWI序列图像及ADC值的定量分析对肝泡型包虫病的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1.肝泡型包虫病病理生理肝泡型包虫病是由数量众多的小囊泡聚集而成,小囊泡的生发层向周围浸润,以外殖芽生方式突破肝组织转向邻近脏器如肝门、肾上腺及下腔静脉等;显微镜下肝泡型包虫病灶内无数囊泡群周围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炎症细胞浸润,以致形成泡型包虫结节;邻近包虫囊泡病灶周围的正常肝组织可发生大量肉芽肿样增生改变,使得囊泡周围正常肝组织受到压迫或变性;病灶向周围浸润需要血供,当病变区域血供差时,小囊泡失去活力,病灶生长受限,纤维化继续蜕变,钙盐沉着形成钙化。

当病灶生长较快时,其内部营养缺失,因此病灶内出现液化坏死;HAE自然生长和退变转归过程可归纳为周边浸润、钙化形成及中心液化坏死形成,是同一病变的不同生长及转归过程,可在同一病变内同时出现[2]。

2.DWI序列对肝泡型包虫病及其边缘带的诊断价值MR扩散加权成像是一种能反映活体水分子随意运动的功能磁共振成像,能反应组织微观的水分子运动,现已广泛用于体部肿瘤及肿瘤性疾病的辅助诊断中,主要能对病灶生物学活性进行评价[2]。

磁共振波谱在囊型包虫病中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波谱在囊型包虫病中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波谱在囊型包虫病中的研究进展包虫病是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在人体内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在我国只有两种包虫病存在,即囊性包虫病(CE)和泡性包虫病(AE)[1]。

囊性包虫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虫卵感染引起,简称包虫囊肿。

囊性棘球蚴病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青藏高原为高度流行区[2]。

棘球蚴在人体内可寄生于几乎所有的部位,但肝包虫的发病率最高[3]。

临床上尽管肝脏检查的常用方法是CT和超声,但由于MRI软组织分辨率高,对肝包虫病的诊断定位及定性具有较高价值,正逐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使用[4]。

本文将从MRI对囊型包虫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囊型包虫病理学表现囊型肝包虫病囊壁分内外两层,外囊是机体受虫体刺激后新生的纤维结构,内囊是虫体本身,由生发层和角质层组成,内囊生发层是寄生虫本体,产生的原头蚴活性反映包虫囊的生长发育能力[5]。

肝包虫囊肿在生长过程中生发层长出含头节的生发囊,生发囊脱离生发层后即形成子囊。

单纯型囊肿型是包虫寄生的初期阶段,活性最强[6]。

“囊中囊”是子囊型的独有特征,早期子囊小,分布在母囊的周围,随着子囊增大、增多,占据囊肿全部空间。

包虫生长的中期,活性降低,可因衰老、感染出现内囊分离、塌陷,呈“水百合花”征、“飘带征”。

包虫生长的晚期,囊肿中心实变。

随着活性物质的破坏,钙盐沉积使囊壁及囊内钙化加重,呈现坏死实变合并钙化,呈“蛋壳样”,提示:原头蚴死亡。

囊型包虫的常规磁共振表现囊型包虫MRI常规表现:包虫囊肿在MRI下呈现边缘光滑的圆形或者椭圆形囊泡,内囊液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囊壁T1WI呈稍高于囊液的等低信号,而T2WI则为明显的低信号,囊肿周围肝组织信号无异常,囊腔周围无晕环。

钙化型包虫钙化部分在T1WI 及T2WI下成双低信号影。

内囊从外囊剥离破裂者可表现为飘带征;合并感染的病例可有信号、形态的变异,常规磁共振成像在细粒棘球蚴病的特征方面起了主要作用[7-9]。

MRI对肝包虫病的诊断价值

MRI对肝包虫病的诊断价值

MRI对肝包虫病的诊断价值
周东海;周海霞;雷军强;何宁;李刚;位春萍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年(卷),期】2006(017)007
【摘要】目的:探讨肝包虫病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评价MRI对肝包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包虫患者,对其术前MRI资料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23例肝包虫诊断正确22例,误诊1例,诊断正确率为95.65%(22/23).结论:MRI对肝包虫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CT及B超等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有效补充.
【总页数】4页(P381-384)
【作者】周东海;周海霞;雷军强;何宁;李刚;位春萍
【作者单位】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新疆,克拉玛依,834000;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甘肃,兰州,73003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甘肃,兰州,73003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甘肃,兰州,73003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甘肃,兰州,73003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甘肃,兰州,73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肝包虫病的CT、MRI诊断(附6例报告) [J], 汪云;唐金莲
2.MRI及CT诊断肝包虫病一例 [J], 黄科峰;张婷;席涛;周怡;陶飞;韩俊玲
3.肝包虫病的MRI表现 [J], 海里力
4.泡型肝包虫病多脏器侵犯MRI表现 [J], 李林昌
5.MRI与MSCT对肝包虫病的诊断价值 [J], 魏丽;熊静;卿志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RI对肝包虫病的诊断价值

MRI对肝包虫病的诊断价值

H1++ >)2* # 1*. >-C7*.1IB CB>@> )* @(- ?I)01IB (B.1@). CB>@ D7I0)*2 @(- )012)*2 7D I7>-+-1D 1??-1I1*C-; &1
>10- ?1@)-*@A (B.1@). CB>@ 7D >)*2+- C1F)@B )* I)2(@ (-?1@)C +7G- H)@( 7GF)7E> CB>@ H1++ 1*. )*@I1CB>@ C1+C)D)C1@)7*; CI7CB>@> H).->?I-1. )* @(-0; )*+,-. ’/ (1
检查的肝包虫患者 !< 例 ! 男 9! 例 " 女 99 例 &" 平均 年龄 =>8< !!>\#%&岁 ’ 9% 例临床表现为右上腹胀痛 "
9!85P0"!9 个伴有钙化 " 包虫囊肿破裂 A 个 " 其中 9
个破裂囊肿与肝内胆管相通 " 致肝内胆管弥漫分布 包虫小囊肿 ’= 例肝泡球蚴病中 " 全部为多发 "其中 9 例病灶与胆管相通并发胆道包虫感染 ’ ,?/ 术前诊
!
"
#
$
%
! ! ! ! 图 ! !"
&
为同一患者 ! 肝左叶多房型包 虫囊肿 ! 呈长 <9 长 <! 信 号 ! 可 见 囊 壁 的 " 双 壁 征 #! 囊 内 多 个 子 囊 形 成 玫 瑰 花 瓣 样 结 构$ 图 % !& 图 # !$ 为同一患者 ! 肝右叶单房型 包虫囊肿! 囊壁和囊内见明显钙化影$ 为同一患者 ! 肝右叶包虫囊肿破裂 与肝内胆管形成内瘘! 胆管内弥漫分布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 年第 $% 卷第 % 期 & ’()* ’+)* ,-. /012)*23 !45#3 67+89%3 :7;%
断准确性为 PQ8#QR’!!S!O(’ 图 9TU ($
形或玫瑰花瓣状 $ % 例增强扫描者仅 ! 例囊壁有轻 度强化 ! 其余 Q 例未见强化效应 $ 包虫囊壁和 S或实 质钙化者 !9 个 ’ 伴有实质钙化者 Q 个 (!,V/ 见钙 化部分 <9=/ 和 <!=/ 呈双低信号影 ! 囊壁为弧形完 整或不完整钙化 ! 实质钙化者 !囊内容物呈片状或条 索状钙化 $ N% 个包虫囊肿中并发囊肿破裂 Q 个 ! 表 现为内囊或外囊壁的完全或部分剥离 $ 仅内囊破裂 者 ! 可见 " 飘带征 ) 表现 ’N 个 (! 而内外囊均破裂者 ! 可见继发性胆道包虫感染 ’9 个 ($
检查的肝包虫患者 !< 例 ! 男 9! 例 " 女 99 例 &" 平均 年龄 =>8< !!>\#%&岁 ’ 9% 例临床表现为右上腹胀痛 "
9!85P0"!9 个伴有钙化 " 包虫囊肿破裂 A 个 " 其中 9
个破裂囊肿与肝内胆管相通 " 致肝内胆管弥漫分布 包虫小囊肿 ’= 例肝泡球蚴病中 " 全部为多发 "其中 9 例病灶与胆管相通并发胆道包虫感染 ’ ,?/ 术前诊
%<55<5 # %<55<5$
><=555 #!;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 甘肃 兰州 %<55<5#=;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 " 甘肃 兰州
<;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 " 甘肃 兰州 $ 摘要 %
目的 ! 探讨肝包虫病的磁共振成像 %,?/ & 特征 " 评价 ,?/ 对肝包虫病的诊断价值 ’ 方法 !!<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
H1++ >)2* # 1*. >-C7*.1IB CB>@> )* @(- ?I)01IB (B.1@). CB>@ D7I0)*2 @(- )012)*2 7D I7>-+-1D 1??-1I1*C-; &1
>10- ?1@)-*@A (B.1@). CB>@ 7D >)*2+- C1F)@B )* I)2(@ (-?1@)C +7G- H)@( 7GF)7E> CB>@ H1++ 1*. )*@I1CB>@ C1+C)D)C1@)7*; CI7CB>@> H).->?I-1. )* @(-0; )*+,-. ’/ (1
! ! ! ! 包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 严重
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生活 ’ 其致病原为棘球绦虫的蚴 虫"以肝包虫的发 病 率 最 高 "其 次 为 肺 脏 (脑 等 器 官 ’ 目前关于肝包虫病 ,?/ 的报道仍然较少 ’ 笔者
Z9[
手术病理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_F & 证实 ’ 磁共 振采用 _)-0-*I $;5D 超导型扫描仪 ! 德国西门子公 司 &" 矩 阵 <A5‘<A5" 层 厚 >8500"_] 序 列 横 轴 位
信号 ! 病灶呈无数个密集的小囊泡相互堆积向周边 扩散 !边界不清 $ 手术切除标本表面凹凸不平 ! 触之 硬 似 软 骨 !剖 面 观 见 无 数 小 囊 腔 !酷 似 蜂 窝 样 或 虫 蚀状结构 !囊腔内有少量稀清液或豆渣样物 $ 9 例合
# O89
讨论 肝包虫的流行病学及其发病机制 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的蚴虫致病引起的一种人

虫小囊肿 $ 图 ’ !(
(
为同一患者 ! 肝右叶泡球蚴病 !<9=/ 以低信号 %<!=/ 以高信号为主 ! 病灶边界不清 $
)*+,-. !/ "0
<(- >10- ?1@)-*@A (B.1@). CB>@ 7D 0E+@)?+- C1F)@B )* +-D@ (-?1@)C +7G- H)@( +7*2 <$ 1*. <! >)2*1+A &.7EG+)*+,-. #/ $1 <()*+,-. %/
畜共患的寄生虫性疾病 ! 包括细粒棘球蚴病和泡状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 年第 $% 卷第 % 期 & ’()* ’+)* ,-. /012)*23 !45#3 67+89%3 :7;%
) ) !"!
棘球蚴病两种 ! 以泡状棘球蚴病对人体的危害性更 大 " 该病为畜牧业地区的一种流行病 ! 在全世界均 有流行 ! 我国西部的新疆 # 甘肃 # 青海和内蒙古等地 的畜牧业地区有广泛的流行
<!=>?
的低信号主要为沉积的钙盐所致 ! 但 ,H/ 显示钙化 远不如 ’I 敏感 "
F;!;>
并发症 肝包虫囊肿破裂为其主要并发症 ! 临床上病情
" 感染者由于吞服了
含有绦虫卵的食物而致病 ! 绦虫卵进入胃腔后 ! 卵 壳被胃酸溶解后孵化为蚴 ! 绝大部分蚴虫穿越肠壁 经门静脉入肝 ! 少数蚴虫随肝静脉进入下腔静脉而 引起肺包虫和其他部位的包虫囊肿 " 文献报道 ! 国人 @AB 的肝包虫是由细粒棘球蚴 引起的囊性包虫病 ! 由多房棘球绦虫引起的泡状棘 球蚴性包虫病仅占 9BC!B " 但本组病例术后结果
!
"
#
$
%
! ! ! ! 图 ! !"
&
为同一患者 ! 肝左叶多房型包 虫囊肿 ! 呈长 <9 长 <! 信 号 ! 可 见 囊 壁 的 " 双 壁 征 #! 囊 内 多 个 子 囊 形 成 玫 瑰 花 瓣 样 结 构$ 图 % !& 图 # !$ 为同一患者 ! 肝右叶单房型 包虫囊肿! 囊壁和囊内见明显钙化影$ 为同一患者 ! 肝右叶包虫囊肿破裂 与肝内胆管形成内瘘! 胆管内弥漫分布包
$ 中图分类号 % ?A<!;<! #?==A;!
$ 文献标识码 % F
$ 文章编号 %
$55>G95#!!!55#&5%H"<>9H"=
&’()*+,-’. /(012 +3 !"# ’* 425(-’. 467(-’7 7’,2(,2 !"#$ %&’()*+,-. !"/$ "+,)0,+1. 234 56’)7,+’(8. 93 :,’(;. <4 =+’(;. >34 ?*6’)@,’(; A-B%C@+DEFC’E &G H+I,&J&(K. ?C’ECD 9&L@,E+J &G MCJ+F+K,. MCJ+F+K, N,’O,+’( P8;QQQ. ?*,’+R 1B%C@+DEFC’E &G S+E*&(C’,T U,&J&(K. SDCTJ,’,T+J VCI,T+J ?&JJC(C. 2+’W*&6 $’,XCDL,EK. 2+’W*&6 Y8QQ8Q. ?*,’+R 8B%C@+DEFC’E &G H+I,&J&(K. Z,DLE 9&L@,E+J. <+’W*&6 $’,XCDL,EK. <+’W*&6 Y8QQ8Q. ?*,’+R ;B%C@+DEFC’E &G H+I,&J&(K. [CT&’I 9&L@,E+J. <+’W*&6 $’,XCDL,EK. <+’W*&6 Y8QQ8Q. ?*,’+\ 89,-:(.-; <9=2.-’/2; D7 IJK.L J(- ,?/ M-1JKN-I 7M (-O1J)P (L.1J). PLIJQ J7 -R1+K1J- ,?/ )* )JI .)12*7I)I; !2-4+7,; ,?/ M-1JKN-I )* !< O1J)-*JI S)J( IKN2)P1++L HON7R-. (-O1J)P (L.1J). .)I-1I- S-N- N-JN7IO-PJ)R-+L 1*1+LT-.3 1*. P70O1N-. S)J( O1J(7+72)P M)*.)*2I; "2,10-,; F++ JS-*JLHJS7 UKJ 7*- P1I-I S-N- P7NN-PJ+L .)12*7I-.; VN-7O-N1J)R- .)12*7IJ)P 1PPKN1PL 7M ,?/ S1I @A;#ABW!!C!<X8 >+*.01,’+*; ,?/ )I 7M ()2( R1+K- M7N J(- .)12*7I)I 7M (-O1J)P (L.1J). PLIJ8 /J I(7K+. U- N-21N.-. 1I 1* -MM-PJ)R- IKOO+-0-*J J7 ’D 1*. I7*72N1O(L8 ?26 @+:7,; -P()*7P7PP7I)IQ (-O1J)PY 012*-J)P N-I7*1*P- )0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