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申报书编写指南)
非遗项目申请书范本
尊敬的评审委员会:您好!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特此申请将【项目名称】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下是项目申请书的具体内容:一、项目背景【项目名称】起源于【项目起源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不仅体现了:【项目所体现的价值观、艺术特点、历史意义等】而且在民间广泛传承,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项目名称】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亟待加强保护。
二、项目价值【项目名称】具有以下方面的价值:1.历史价值:【项目名称】起源于【具体时间】,历经【时间跨度】,反映了我国【相关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民族智慧。
2.文化价值:【项目名称】融合了【相关文化元素】,展现了我国【相关地区或民族】的独特文化魅力。
3.艺术价值:【项目名称】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其【艺术表现形式】在我国【相关艺术领域】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
4.社会价值:【项目名称】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社区和谐,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三、项目传承与保护情况1.传承情况:【项目名称】的传承历史悠久,目前已传承至【第几代】,传承谱系清晰。
代表性传承人:【传承人姓名】,熟练掌握【项目技艺】,积极开展传承活动。
2.保护措施:【项目名称】的保护措施如下:(1)加强政策支持,制定相关保护政策和规划。
(2)建立【项目名称】保护机构,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和保护工作。
(3)开展【项目名称】培训和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项目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4)举办【项目名称】展示和交流活动,促进项目的传播与发展。
四、保护目标和计划1.近期目标:加强【项目名称】的保护力度,确保项目传承不断档,提高项目知名度。
2.中期目标:推动【项目名称】的创新发展,融入现代生活方式,使之更具活力。
3.远期目标:将【项目名称】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计划:1.加强传承人培养,开展定期培训和交流活动。
非物质遗产申请书模板
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书模板尊敬的评审委员会:您好!我谨以此书申请将【项目名称】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确保申请的完整性,以下为详细申请材料: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起源于【起源时间】,距今已有【历史时长】的历史。
该项目主要流传于【流传地区】,以【传承方式】为主要特征,深受当地民众喜爱。
项目传承人:【传承人姓名】,自【传承开始时间】起,已传承【传承代数】。
二、项目价值【项目名称】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体现了:【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
该项目具有:【艺术特色】,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独特地位。
三、传承状况【项目名称】在一定群体中世代传承,至今保持着活态存在。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该项目在传承中面临一些困境,如:【困境描述】。
为保护和传承该项目,我们已采取以下措施:【保护措施】。
四、项目影响力【项目名称】在【流传地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每逢佳节或特定场合,当地民众都会举行相关活动以展示该项目。
近年来,该项目在国内外:【影响力表现】。
五、申报目的我们希望通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大对【项目名称】的保护力度,提升项目的知名度,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同时,我们希望借助评审委员会的专业指导,进一步改进项目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六、申报单位申报单位:【单位名称】,成立于【成立时间】,是一家专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公益组织。
我们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执行力,有能力承担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七、申报材料1. 申报报告:详细介绍【项目名称】的历史、特点、价值及传承现状。
2. 相关证明材料:包括项目传承人的身份证明、传承谱系、荣誉证书等。
3. 项目视频资料:展示【项目名称】的传承活动、技艺表演等。
4. 项目图片资料:反映【项目名称】的历史传承、现状及特色。
为确保【项目名称】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特此申请将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相信,在评审委员会的指导下,【项目名称】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将取得更大的成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评述
管理观察GUANLIGUANCHA492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Con vention for the Safeg uarding of the Intang ible Cu ltural Heritag e )(以下简称《公约》),该公约首次详细界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的概念及范围,从而正式确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在国际上的使用。
而在此之前,世界各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形成经历了一系列的尝试与探讨。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早在1950年,日本政府就颁布了《文化财产保护法》,提出了无形文化的概念。
无形文化概念的提出将无形文化与有形文化进行区别对待,突出了无形文化保护的重要地位,为后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形成与保护提供了思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文化愈加重视,众多发展中国家也越来越意识到文化权利的重要性,而只保护有形文化已经不足以全面维护文化权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开始重视这一问题,197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首次出现在UNESCO 会议文件中,在讨论《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份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案,尽管这份提案最终被公约的起草机构否决了。
[1]随后,1977-1982年间,在UNESCO 的第一个《中期计划》中,其对文化遗产的概念有所扩展,开始意识到在物质的和有形的遗产之外还有许多其他遗产,“包括表达民族或国家精神的口头传说、音乐的和人类学的遗产、民间文化,当然规则、习俗、以及生活方式也包括在内。
”[2]。
1984-1989年,UNESCO 第二个中期计划期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一定意义上的正式命名,也即,将“文化遗产”的扩展部分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No n —Phy sical Cu ltural Heritage ),确定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之外的又一保护对象。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书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书
1. 项目基本信息,包括项目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员等基本
信息。
2. 项目背景,介绍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历史、传承情况、
地域特色等,突出项目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3. 申报理由,阐述申报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说明申报该项目的意义和价值。
4. 保护措施,阐述申报者将采取的保护措施,包括传承计划、
保护措施、资源整合等,以确保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有效保
护和传承。
5. 社会影响,说明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当地社会、文化、
经济的积极影响,以及对文化多样性的促进作用。
6. 经费预算,列出申报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所需的经费预算,并说明经费来源和使用计划。
7. 申报者资质,介绍申报者的相关资质和经验,以证明其有能
力有效地保护和传承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在撰写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书时,申请者需要充分调研、
深入了解所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时结合相关政策法规和
申报要求,全面客观地陈述申请理由和保护措施,并提供充分的证
据和资料支持。
此外,申报书的撰写也需要符合相关的格式和规范,确保内容清晰、准确、完整,以提高申报成功的几率。
【第三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评审纪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第三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评审纪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第三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评审委员会评审会议及“宣布庆典”于2005年11月20日至25日在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召开,我国独立申报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中国与蒙古国联合申报的“乌日汀多――蒙古传统长调”获得通过,成为我国继第一批“昆曲艺术”、第二批“古琴艺术”之后新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11月25日上午10点,宣布庆典仪式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11号会议大厅召开。
各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许多人的身份是驻法国使馆与教科文组织的双重大使)以及世界驻巴黎各大媒体的记者出席了场面隆重的庆典仪式。
大厅里座无虚席,评审委员会委员被安排在正中的前排就坐,两厢就坐的是各国大使,中间过道被各电视台的摄像机塞得难以通行,两边贴墙的过道也站满了教科文组织秘书处的工作人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遗产处”处长史密斯先生主持了会议。
“代表作评审委员会”主席、约旦公主贝丝玛・本特・塔拉首先介绍了评审工作的过程,然后由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先生在主席台上一项项宣布43项新的“代表作”。
他每宣布一项“代表作”的名称,背后的大屏幕就播出该项“代表作”一分钟的录像介绍。
播放过程中,史密斯先生同时宣读评审委员会的评语。
获得“代表作”的各国大使依次走上主席台,在热烈的掌声中接受松浦晃一郎颁发的“代表作”证书。
各国大使都为自己的民族文化能够获得这项殊荣而充满自豪,俄罗斯甚至派出了五人代表团,穿着民族服装,同时走向主席台。
他们高举证书,并把带来的国家礼品赠送给教科文组织。
因为宣布顺序是按英文字母排列,事先谁也不知道哪个国家的项目获得最后通过,因而渴望听到最终宣布。
在应该宣布意大利的项目时,难以掩盖自己民族感情的松浦晃一郎却提前一个字母念出了日本“歌舞伎”的名称,引来全场的一片欢笑。
可见人类对自己民族的感情是本该公平的国际职务也难以掩饰的一种无意识本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书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书一、项目背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手工艺技艺等非物质文化表现形式,具有独特性、传承性和创造性。
本项目旨在申报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保护和传承我国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二、项目名称传统民族音乐表演艺术传承与创新三、申报单位申报单位:XX文化研究中心联系人:XXX联系方式:XXX四、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传承和创新传统民族音乐表演艺术,通过对民族音乐的研究、保护和传承,推动其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创新。
项目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目标:1. 调查与研究:对各个民族音乐的历史、演奏技巧、传承方式进行深入调查与研究,了解其独特之处和发展现状。
2. 传承与培训:通过组织专业音乐师傅进行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培训,培养年轻一代的民族音乐人材,确保传统音乐的延续。
3. 创新与演出: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进行创新演出,提升传统音乐的艺术表现力和吸引力,吸引更多观众参预。
4. 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音乐节、音乐研讨会等活动,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传统民族音乐的国际传播。
五、项目目标1. 传承和保护传统民族音乐,确保其传统技艺不断传承。
2. 创新传统民族音乐,提升其艺术表现力和吸引力。
3. 培养年轻一代的民族音乐人材,推动传统音乐的延续。
4. 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传统民族音乐的国际传播。
六、项目实施计划1. 第一年:进行调查与研究,了解各个民族音乐的历史、演奏技巧、传承方式等。
2. 第二年:组织专业音乐师傅进行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培训,培养年轻一代的民族音乐人材。
3. 第三年:进行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创新演出,提升其艺术表现力和吸引力。
4. 第四年:举办音乐节、音乐研讨会等活动,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七、项目预算本项目预算为XXX万元,具体分配如下:1. 调查与研究费用:XXX万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书
尊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委员会:
我们通过此信向您申请将我国某项传统文化艺术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一传统文化艺术为某一民族的文化瑰宝,经过几代传承和发扬,在当地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此文化艺术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在世界文化上影响广泛。
此项文化艺术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族舞蹈,其源于某一地区的民间习俗,如婚礼、祭祀和节庆等。
该舞蹈探究了某一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的深层含义,并传承了这一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在此项文化艺术中,舞者们穿着传统饰品,舞姿婀娜多姿,犹如群星闪耀。
音乐由传统乐器组成,演奏的人们和着舞姿,唱出了悠扬的旋律。
这一舞蹈真实展示了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传承。
其形象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并且深刻地表达了该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
这一文化艺术在当地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传承。
在传承中,许多年轻人积极融入舞蹈,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尊心。
此外,本文化艺术相关的习俗和节庆得到积极的传承和推广,对于当地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因此,我们认为此项文化艺术应该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一举措有助于促进该文化艺术的传承和推广,同时也将进一步确保该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以增强我国的民族文化自信心。
我们感谢您对此项文化艺术的支持和认可,期待您的积极回复。
谨上
敬礼
申请人:XX
以上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书,谢谢阅读。
人类口 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申报书编写指南
标题: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口头传统及人类表现形式代表名录应用指南。
导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是教科文组织的一个方案,旨在保护口述传统、表演艺术、社会习俗、仪式、节日活动、关于自然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传统手工艺的多样性。
该指南旨在就如何成功地将具体的文化习俗、要素或表达形式列入代表名单提供指导。
任务1:研究和文献在准备申请之前,必须广泛研究和记录你建议列入代表名单的文化习俗、要素或表达形式。
这应包括收集关于文化习俗、其在社区内的意义、代代相传及其现状的历史和当代信息。
还应对与其社区和更广泛的文化背景有关的文化习俗进行批判性分析。
任务2:社区参与和同意让有关社区参与编写申请书至关重要。
社区成员、从业者和文化习俗的持有者应积极参与记录、评价和传递与文化习俗有关的文化知识和技能的进程。
他们的同意和支持对申请的成功至关重要。
建议让社区代表参加申请的所有阶段,从研究和文件到最后提交。
任务3:介绍文化习俗申请书应详细说明文化习俗、要素或表达形式,包括其历史根源、表现或颁布、传播方法及其对社区的意义。
它应解释这种做法如何促进社会凝聚力、特性和文化多样性,如何反映社区的价值观、信仰和世界观。
申请应表明文化习俗的可行性及其未来保护的潜力。
任务4:保障措施申请应概述旨在确保文化习俗的可行性和传承的现有和拟议的保障措施。
这可能包括教育方案、文件和存档、促进和提高认识活动、能力建设举措和社区项目。
申请还应强调相关利益攸关者,包括政府当局、非政府组织、教育机构和媒体参与保护文化习俗。
结论编写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单的申请需要彻底的研究、记录、社区参与和阐明保护措施。
通过遵循本应用指南中规定的准则,文化实践者和社区能够有效地展示其文化习俗的价值和意义,并有助于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案例:将"萨马—巴约民族口述传统"列入代表名单。
以萨马—巴霍族为例,他们的口头传统被提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非遗文化传承人申请书模板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申请书模板尊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我叫XXX,性别XX,民族XX,出生日期XXXX年XX月XX日,户籍所在地XX省XX 市XX县(区),现在居住于XX省XX市XX区。
我熟练掌握并传承了一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艺术/习俗等),特此向贵部门申请认定为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一、个人简介1.基本情况:本人自幼跟随家人学习(技艺/艺术/习俗等),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造诣。
在此期间,我积极参与传承和推广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传承和发展该技艺做出了贡献。
2.传承经历:自XXXX年起,我开始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技艺/艺术/习俗等),师从XXX(师傅姓名),得其真传。
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我不断探索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3.社会评价:在我的传承过程中,得到了同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曾多次参加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和表演活动,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奖励。
二、传承情况1.传承对象:我所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为(技艺/艺术/习俗等),该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传承方式:我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传承:(1)师徒传承:我一直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传承者,目前已有多名徒弟在学习和掌握该技艺。
(2)社会推广:我积极参与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表演和讲座等活动,向公众传播和推广该技艺。
(3)教育培训:我在当地中小学和社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培训,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传承该项技艺。
3.传承成果:通过我的努力,该项目在我所在地区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
三、申请理由1.符合传承人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及相关规定,我具备以下条件:(1)熟练掌握并传承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2)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并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3)积极开展传承活动。
2.有利于技艺传承:作为传承人,我有责任和义务将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掌握和传承该技艺。
非遗个人申请书模板
尊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您好!我是一名热衷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年轻人,希望通过个人的努力,为我国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在此,我诚挚地申请加入贵部门,从事非遗保护工作。
以下是我的申请理由和简要的个人介绍。
一、申请理由1. 浓厚的兴趣爱好:自幼喜爱传统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成长过程中,我不断深入了解各种非遗项目,如剪纸、皮影、曲艺等,对这些艺术形式充满敬意。
2. 系统的学习经历:在大学期间,我主修民俗学,系统地学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理论知识,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3. 实践经验:在校期间,我积极参与各类非遗活动,如举办非遗讲座、开展田野调查等。
此外,我还曾担任志愿者,参与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4. 强烈的责任感:面对我国非遗文化面临的后继乏人、传承困难等问题,我深感责任重大。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非遗保护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二、个人介绍1. 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学历等。
2. 专业技能:具备民俗学、考古学、艺术学等相关知识,熟悉办公软件和摄影摄像技巧。
3. 性格特点:认真负责、勤奋好学、善于沟通、团队协作能力强。
4. 荣誉与成就:在校期间,获得过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
5. 社会实践:参与过各类非遗活动,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
三、工作规划1. 深入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 参与非遗项目的调查、研究和整理,为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3. 协助开展非遗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对非遗保护的认识和重视。
4. 深入基层,与非遗传承人交流,记录他们的技艺和传承故事。
5. 探索创新非遗保护模式,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总之,我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愿意为这一事业投入自己的热情和精力。
我希望能够加入贵部门,与您一起为我国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共同努力。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申请,期待您的回复。
此致敬礼!申请人:(签名)年月日。
非遗工坊项目申报书
非遗工坊项目申报书一、项目背景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知识与实践技能等方面的文化遗产。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许多非遗技艺逐渐被遗忘,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非遗,我们决定发起非遗工坊项目。
二、项目目标1. 保护非遗:通过设立非遗工坊,将非遗技艺传承给后代,保护非遗文化不被遗忘。
2. 传承非遗:通过非遗工坊的培训和教育活动,传承非遗技艺,培养更多的非遗传承人。
3. 弘扬非遗:通过非遗工坊的展示和推广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非遗文化,推动非遗的传播和发展。
三、项目内容1. 设立非遗工坊:在城市中心区域租赁一处场地,建立非遗工坊,提供场地和设备供非遗传承人进行创作和培训。
2. 培训和教育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开展培训和教育活动,传授非遗技艺给学员,培养更多的非遗传承人。
3. 展示和推广活动:定期举办非遗展览和推广活动,展示非遗技艺的魅力,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非遗文化。
四、项目计划1. 筹备阶段:寻找合适的场地,购置设备和材料,招募非遗传承人,制定培训和教育计划。
2. 实施阶段:开展非遗培训和教育活动,组织非遗展览和推广活动,与相关机构合作,扩大项目影响力。
3. 结束阶段:总结项目经验,评估项目效果,制定后续发展计划。
五、项目预算1. 场地租赁费用:XXXX元/月,共计XXXX元/年。
2. 设备和材料费用:XXXX元。
3. 培训和教育费用:XXXX元/次,共计XXXX元/年。
4. 展示和推广费用:XXXX元/次,共计XXXX元/年。
5. 其他费用:XXXX元。
六、项目效益1. 保护非遗:通过非遗工坊的设立和运营,保护非遗技艺不被遗忘,传承非遗文化。
2. 传承非遗:通过非遗工坊的培训和教育活动,培养更多的非遗传承人,传承非遗技艺。
3. 弘扬非遗:通过非遗工坊的展示和推广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非遗文化,推动非遗的传播和发展。
七、项目可行性分析1. 市场需求:非遗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材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材料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实用技艺以及有关的实物文化遗产等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作为一种珍贵的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传统、智慧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因此,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名称、地域范围、传承人群、历史渊源等基本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评估该项目的文化价值、历史渊源以及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需要说明该项目在当地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传承人群的传承情况和保护措施。
其次,我们需要详细描述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
这包括该项目的传统表演艺术、口头传统、社会实践、仪式、节庆、实用技艺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和特点。
同时,也需要说明该项目在当地社会中的传承方式和传承人群的培养情况,以及传承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提供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和传承计划。
这包括对传承人群的培训和激励措施,对传统表演艺术、口头传统、社会实践、仪式、节庆、实用技艺等方面的保护和传承措施,以及对相关场所和设施的保护和维护措施。
同时,也需要说明该计划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以及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最后,我们需要提供相关的支持材料和证明文件。
这包括对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照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料,以及相关的历史文献、研究报告、专家意见等支持材料。
这些材料和文件将有助于评估该项目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渊源,以及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总之,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需要我们全面了解该项目的基本信息、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制定保护和传承计划,并提供相关的支持材料和证明文件。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非物质遗产申请书范本
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书范本尊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您好!我谨以此书面向贵部门申请将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剪纸艺术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剪纸艺术是我国流传千古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现将具体情况如下:一、剪纸艺术简介剪纸艺术,又称刻纸、窗花,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它起源于汉代,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广泛分布在我国的北方地区。
剪纸艺术以剪刀或刻刀为主要工具,通过对纸张的剪刻、折叠、拼接等技艺,创作出具有各种图案和寓意的作品。
剪纸艺术在节日庆典、婚丧嫁娶、装饰美化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被誉为“民间艺术的活化石”。
二、剪纸艺术的价值1. 文化价值:剪纸艺术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反映了我国民间风俗习惯和民族审美观念,对于研究我国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 艺术价值:剪纸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融合了绘画、雕塑、剪纸等多种艺术元素,展示了民间艺术家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3. 教育价值:剪纸艺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传承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 经济价值:剪纸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工艺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申请保护的理由1. 传承危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受到猛烈的冲击,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严重困境。
许多传统剪纸技艺逐渐失传,剪纸艺术亟待保护。
2. 保护成果: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等措施,有效保护了一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将剪纸艺术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利于提高剪纸艺术的社会地位,促进其传承和发展。
3. 国际认可:剪纸艺术作为我国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将剪纸艺术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文化舞台上的影响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的特性
联邦的塞梅斯基的文化空间与口头文化等13项进
入“代表性文化空间”名录。这些各国各民族的非 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个性极为独特——这里 的人群过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日常生活,庆祝独有的 传统节日,其衣食住行无一不是具有民族和地域特 性的“这一个”。这些“文化空间”有着共同的特点: 在一个古老社区,有着独特的文化传承,有独特的 信仰和独有的音乐、舞蹈,用神圣的乐器演奏主持 其神圣的宗教节日。其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彼此关联、密不可分,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有着56个民族的国家,受不同民族生活自然区域、
文化传统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 化空间,并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性特点。首先,不同 民族因不同自然环境所产生的社会生产生活需要, 形成了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和文化项 目。如西南民谣“壮族住田边,侗族住水边,苗族住 山尖”就反映了不同民族居住空间的民族特征。再 如东北的少数民族虽然都具有粗犷、豪放的共同特 征,但生活在不同自然环境中的民族却有着各自独 特的非遗项目,如生活在草原的蒙古族的摔跤、赛 马,居住在大兴安岭山林地带的鄂伦春人的狩猎, “住在大山林中”的鄂温克人驯养四不像,生活在黑 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的赫哲人制作鱼皮工 艺品等。其次,由于不同民族文化传统不同,同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不同民族那里有着不同的 文化内涵和形式。如同样是过端午节,在蒙古族, 这天日出之前,人们纷纷到河边和井台上用凉水洗 脸以除晦气,然后成群结队上山采集艾蒿;在藏族, 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博峪乡,每年农历五月初四 到初五,居住在这里的白马藏族人都要举办“采花 节”来庆祝端午,其他地方青年男女到郊野游乐,进 行赛马、歌舞、游戏等活动。同样是婚俗,也因民族 不同而各有特点。在云南大理,傑傑族是一个能歌 善舞的民族,其婚礼在歌舞声中进行,歌舞声中结 束,自始至终都充满了歌的甜蜜,舞的韵味。苗族 人举行婚礼这天,白天,男方家不仅要摆下酒席招 待四方客人和全寨老少,还要请歌手们来演唱婚礼 仪式歌和生产、生活、人情世故等风俗歌。晚上,全 村寨人和外来的宾客,围着燃起的堆堆篝火载歌载 舞,通宵达旦,全村寨沉浸在一派欢乐的喜庆气氛 中,表达对新婚夫妇的祝福。彝族婚礼一般要举行 三天,第一天,新郎在吹鼓手和大号师傅吹奏庆婚 乐声中,举行敬天地、敬祖宗、拜父母、拜姑舅和本 家亲戚仪式,并且在举行拜堂仪式时新郎要送给亲 友果品、食物,亲友们则回赠以金银首饰、钱财、衣 服等物,以示祝贺。而在湘鄂西的土家族,新娘出 嫁时要举行哭嫁仪式,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 之情、兄弟姊妹的深厚情谊和离别之苦,以及自己 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之忧等。因自然环境不同 形成的不同民族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和形 式,以及相同的非遗事项在不同民族区域呈现出的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成型,在国际社会,经历了一个从争议到基本达成共识的命名过程。
这个过程昭示了这一框架性的综合概念在国际语境中的相对确定的内涵。
所以界定其内涵,必须关注其起源。
也只有引入历史的维度,才能理解人们在什么样的背景和语境中谈论它的。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国际保护1概念的由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框架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的由来和该组织的两项工作有关,一项是世界遗产的保护,一项是世界版权的保护。
就前者而言,1972年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但保护的范围仅限于纪念物、建筑群和遗址等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不能涵括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而此类遗产则面临着更易受到破坏乃至消亡的严峻形势。
为了完善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作为与物质性、遗址性、建筑性文化遗产相对应的概念被提了出来。
这个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日本对无形文化财(intangible cultural properties)保护的前瞻性立法的影响。
就后者而言,1952年,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一次政府间会议通过了《世界版权公约》。
但该公约没有覆盖到民俗(folklore)所指称的范畴。
“首创民俗一词的英国民俗学家汤姆斯认为,民俗是在普通人们中流传的传统信仰、传说及风俗,”而这些正是后来被称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们主要属于“非西方”的文化形态,因难以得到“西方”主导的国际版权法的保护,而遭受着严重的破坏包括被肆意掠夺和歪曲。
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一些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影响下,教科文组织开始关注从国际法的角度来保护“民俗”。
在笔者看来,上述的两个源头并不是两条线索而是一条线索的两个起点。
在教科文组织数十年的工作实践中,它们一直共同影响着概念的选择,定义和使用。
在日本无形文化保护的影响下,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教科文组织一开始就碰到了版权保护的难题,这使得保护工作在国际语境下是超越了日本经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申报书编写指南一、引言1.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将具有特殊价值的遗迹、遗址及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此确认其为全人类遗产。
然而,此公约不适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2.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作为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以及保护文化多样性的根本因素,已为国际所公认。
这一遗产在国家和国际发展,各文化间相互容忍、相互协调方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此种文化遗产的诸多形式受到文化单一化、武装冲突、旅游业、工业化、农业人口外流、移民和环境恶化的威胁,正面临消失的危险。
3.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将消亡,已是迫在眉睫。
为此,1997年11月召开的第29届成员国大会正式通过了23号决议,创立了“代表作”这一称号。
而宣布代表作的条例,则在1998年第155届执行局会议上正式通过。
二、目的4.宣布代表作的主要目的:a.调动舆论,提高人们对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价值,以及拯救和振兴此种遗产的必要性的认识;b.在全球范围内摸清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分布并予评估;c.鼓励各国建立国家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清册,并采取司法和行政措施对其加以保护;d.推动传统艺术家和地方创作人员参与非物质遗产的认定和复兴工作。
宣布代表作将鼓励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及各地方团体认定、拯救、振兴并推广其口头和非物质遗产。
它还激励个人、团体、机构及组织就管理、保存、保护和推广该遗产做出贡献。
5.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非物质遗产领域开展的两个并举的支柱项目之一。
另一项目则需要更为长期的准备,即起草一个国际公约(其原则已于2001年11月第31届全体大会正式通过)。
三、定义6.2001年3月,专家小组于都灵就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提出了一个新的定义。
经过第161届执行局会议和第31届成员国大会(2001年10-11月,31C/43)审议,该定义是这样表述的:“各民族阶段性成果以及他们继承和发展的知识、能力和创造力,他们所创造的产品以及他们赖以繁衍生息的资源、空间和其它社会及自然层面;这种历时亮点使现存的群体感受到一种承继先辈的意识,并对确认文化身份以及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创造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提交申报书与评估程序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种类7.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针对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种表现形式。
具体而言,一种表现于有轨可循的文化表现形式,如音乐或戏剧表演,传统习俗或各类节庆仪式;另一种表现于一种文化空间,这种空间可确定为民间和传统文化活动的集中地域,但也可确定为具有周期性或事件性的特定时间;这种具有时间和实体的空间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它是文化现象的传统表现场所。
8.因此,我们要求各成员国提交候选项目,推荐存在着一个特定群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表现形式或文化空间。
例如,这些项目可以是与语言、口传传统、表演艺术密切相关的文化现象,也可以是与物质文化形式联系的技能。
摄录的文献或音像档案不能成为候选项目,这类文档应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项目。
(/webworld/mdm/administ/en/MOW_finB.html)一国申报9.成员国每两年只能提交一个候选国家项目。
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接受的申报书,必须由成员国国家级权力机构提交,并征得相关群体代表同意。
申报书由下述机构提出:· 成员国政府及准成员国政府;· 征得相关成员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同意的政府间组织;· 征得本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同意,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正式关系的非政府组织。
11.申报书应尽可能由相关群体的人士,或保证有相关群体的人员参加的小组编写。
多国申报12.如果一个表现形式或文化空间超越政治边界,就要求相关成员国联手,共同提交一个多国申报书。
教科文组织鼓励多国联合申报,此类项目可不占本国的申报名额。
如有此类项目,就要求各有关国应积极参与申报书的编写工作(见《指南》第14条f款和多国申报书标准范本),还要求申报书中应明确说明提交申报书的诸成员国之间的协调管理程度。
申报书应通过负责协调的组织所在国的政府代为转交。
申报书的编纂13.编纂申报书,需要设立一个国家级的保护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机构(见CL/3603通函,“组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机构”)。
这一机构负责挑选将由该成员国申报的文化表现形式。
选好后,该机构将负责编纂标准范本中的文字部分,以及本《指南》14条b款至e款中列出的四个构件;特别要参照1989年《保护民间创造建议案》中提出的措施,准备一个至少为期五年的拯救、保护和振兴文化表现形式或文化空间的行动计划。
提出的措施应围绕下列几个方面:a.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认定i. 列出口头和非物质遗产负责单位的名册;ii. 建立认定及录制体系(收集、编目、登记);iii. 推动建立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标准类型模式;b.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保管i. 设立国家档案服务机构;ii. 设立一个以服务为目的的国家中央档案机构(对信息进行编目和传播);iii. 创立非物质遗产博物馆或在现有博物馆内设立非物质遗产部门;iv. 利用现有的展现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形式,以及此类文化鲜活的或过去的各种证据;v. 协调搜集资料和立档方法;vi. 培训保管专家;vii. 提供复制档案的方法,以利所收资料向相关文化群体开放;c.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保存i. 以适当的方式将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列入学校的正式课程;ii. 保证各不同群体能够接触自己的文化;iii. 为在口头和非物质遗产领域工作的个人和机构提供精神和经济上的支持;iv. 促进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保存的科学研究工作;d.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传播i. 鼓励组织举办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活动(节日、电影、展览、研讨会、座谈会、研习班、培训班、专业代表会),支持此类活动成果的出版工作;ii. 鼓励媒体加强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报道;iii. 鼓励地方行政单位和地方组织设立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专家职位;iv. 支持制作教材的机构,并鼓励其推广;v. 通过文献中心提供有关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适当信息;vi. 为从事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保护的工作人员和机构的集会和人员交流提供方便;vii. 鼓励国际科学界以必要的道德标准自律,正确对待和尊重口头和非物质遗产;e.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保护i. 保护掌握民俗传统的人员(对所收集的资料保密);ii. 保护收集人的利益;iii. 保护所收集的资料不被滥用;iv. 授权档案服务机构负责监督所收集资料的使用情况。
申报材料的各种构件14.每份申报材料必须由5个构件组成:a. 项目申报书标准范本的各部分为书面材料,包括拯救和振兴行动计划;b. 用以评估该项目所需的文件,特别是地图、带有底片的照片或幻灯片、录音带或音像带,其它有助于阐述候选项目的材料。
该文件应伴有一份授权书,同意以推广为目的而对所有这些资料进行传播;以及一份围绕主题的参考著作介绍和一份按学术界惯例列出的完整图书索引。
c. 专业质量的录像带(数码Betacam带,Betacam SP带或DDV),长度不超过10分钟,反映申报项目最有意义的方面。
在评委审议项目时,为之放映(参见《指南》第19条);d. 一份书面文件,一盘录像或录音带、或其它任何无可辩驳的证据,证明该群体或拥有人同意申报书所述内容;e. 一份预备清单,列出其它5个文化表现形式或文化空间的名字,该成员国在未来10年中可能就其做出申报,以期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f. 如为多国联合申报项目,还应有文件证明:i. 证明参与项目申报的各成员国同意申报书所述内容;ii.证明参与项目申报的诸成员国承诺并实施申报书标准范本第5部分中所述行动计划。
15.各成员国必须确保项目申报书的内容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法序言的理念,特别是要符合联合国于1948年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以及1989年通过的《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
评审委员会16.根据宣布代表作条例,总干事在征询各成员国、有资格的非政府组织和秘书处的意见后,指定一个由18位成员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任期四年。
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的运作程序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国际评审委员会议事规则》确定。
申报项目评估程序17.先由秘书处做行政检查,确保提交的申报书资料完备(见《指南》第14条规定的5个构件),确保申报的表现形式或文化空间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理念(即本《指南》第15条);另外,在多国联合申报的情况下,确保所有相关国家都积极参与了文件的编纂工作。
18.项目一旦登记备案,而且可能需要补充的信息齐备以后,秘书处把申报书转给胜任的非政府组织或其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专家,进行科学评估。
该评估按执行局第155届会议通过的评选标准进行,就此项目提出推荐或反对入选建议的评估报告。
这份提交给评委会的报告还要评估行动计划的质量,尤其是以下几点:a. 公共权力机构或非政府组织保证振兴文化表现形式或文化空间的授权;b. 群体和传承人参与保护和振兴行动计划的程度;c. 已经采取措施的收效,计划采取的拯救(收集和建档)、承传和振兴措施。
国际评审委员会会议19.各成员国备好的录像资料将提交给评委。
此刻评委也收到了非政府组织的评估报告。
收到这些文件和资料,评委们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提交一份推荐入选项目清单,一份落选项目清单和一份推迟至两年后有可能再行审议的项目清单。
被推迟至下届评审的项目申报书,届时将以新申报项目资格一起重新评估。
在国际评委讨论得出结果的次日,总干事在该评委会推荐的基础上,举办一个特别仪式,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入选名单。
20.成员国代表不参加评审会议;参加评审委员会会议的非政府组织代表不得介入,对申报项目表态支持,只能就向他们提出的问题提供补充信息。
评委会的评审标准21.在评审过程中,评委会首先考虑下述准则: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文化空间或文化形式,须就下述2点证明其具有特殊价值:a. 或是具有特殊价值的高度集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b. 或从历史、艺术、人种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或文学角度看,具有特殊价值的民间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22.文化空间或文化表现形式还必须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在《条例》中列举的六条评审标准。
因此,申报的文化空间或文化表现形式,必须证实该项目:a. 具有作为人类创作天才代表作的特殊价值;b. 根植于相应群体的文化传统或文化历史之中;c. 在该民族及文化群体中起着确认文化身份的作用;作为灵感及文化间交流的源泉和凝聚各民族或各群体的手段所表现的重要性;目前在该群体中所起的文化及社会作用;d. 超凡的实践技能和技术水平;e. 具有唯一见证某个鲜活传统文化的价值;f. 或因缺乏拯救和保护措施、或因变革过速、或城市化、或外来文化切入而面临消亡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