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日本传统民间乐器与音乐形式
![日本传统民间乐器与音乐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6afdabb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07.png)
日本传统民间乐器与音乐形式日本是一个拥有丰富音乐传统的国家,其传统民间乐器和音乐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这些乐器和音乐形式在日本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展示了日本人民的音乐才华,也传承了他们的历史和传统。
在日本传统音乐中,三味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乐器。
它是一种弦乐器,由一个长颈和三根弦组成。
三味线的音色独特而富有表现力,能够表达出各种情感和意境。
它常用于伴奏歌曲和舞蹈,也可以作为独奏乐器演奏。
三味线的演奏技巧非常复杂,需要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技巧和丰富的表演经验。
除了三味线,日本还有许多其他传统民间乐器。
尺八是一种竹制的长笛,其音色柔和而富有韵味。
尺八常被用于演奏宗教音乐和传统日本舞蹈的伴奏。
琴是一种弹拨乐器,有着悠扬的音色和独特的外形。
它常被用于演奏传统的宫廷音乐和雅乐。
和太鼓是一种大型鼓类乐器,其音色激昂有力,常被用于表演和庆典活动。
这些传统民间乐器不仅有着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也反映了日本人民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在日本的传统音乐中,乐器和音乐形式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世界。
除了乐器,日本传统音乐还有许多独特的音乐形式。
其中最著名的是雅乐和民乐。
雅乐是日本古代宫廷音乐的代表,它以其庄严肃穆的氛围和精致的演奏技巧而闻名。
雅乐常被用于宫廷仪式和重要场合的演奏,其音乐形式严谨而典雅,体现了日本古代文化的精髓。
民乐是日本传统音乐的另一重要形式,它以其欢快活泼的节奏和简单易学的特点而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民乐常被用于庆典和民间娱乐活动,如夏日的祭典和秋日的丰收庆典。
民乐的音乐形式多样,有的是纯音乐,有的是伴随舞蹈和歌曲的演奏。
传统民间乐器和音乐形式不仅在日本国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也逐渐走向国际舞台。
随着日本文化的全球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日本传统音乐产生兴趣和热爱。
许多音乐家和演奏家也将日本传统音乐与其他音乐风格相结合,创造出独特而富有创意的音乐作品。
总的来说,日本传统民间乐器和音乐形式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日本陶艺人间国宝名录
![日本陶艺人间国宝名录](https://img.taocdn.com/s3/m/62be6f16f12d2af90242e65c.png)
日本陶艺人间国宝名录
截止2017年9月2日
从1954年到2017年,日本合计认定38位陶艺方面重要无形文化财保持者和3个重要无形文化财技术保持团体。
名单如下:
*为目前仍在世。
一、陶芸合计38人
色絵磁器-富本憲吉、加藤土師萌、藤本能道、十三代今泉今右衛門、十四代酒井田柿右衛門、*十四代今泉今右衛門
鉄釉陶器-石黒宗麿、清水卯一、*原清
民芸陶器(益子焼)-濱田庄司
志野-荒川豊蔵、*鈴木藏
瀬戸黒-荒川豊蔵、*加藤孝造
萩焼-三輪休和(十代三輪休雪)、三輪壽雪(十一代三輪休雪)
備前焼-金重陶陽、藤原啓、山本陶秀、藤原雄、*伊勢崎淳
唐津焼-中里無庵
染付-近藤悠三
白磁・青白磁-塚本快示
琉球陶器-金城次郎
鉄絵-田村耕一
練上手(ねりあげで)-松井康成(こうせい)
白磁- *井上萬二、*前田昭博
三彩-加藤卓男
民芸陶器(縄文象嵌)-島岡達三
青磁-三浦小平二、*中島宏
彩釉磁器-三代徳田八十吉
常滑焼(急須)-三代山田常山
釉裏金彩(ゆうりきんさい)- *吉田美統(よしたみのり)
無名異焼- *五代伊藤赤水
小石原焼-福島善三
二、保持团体(陶芸)合计3个
柿右衛門(濁手)-「柿右衛門製陶技術保存会」
小鹿田焼(おんたやき)-「小鹿田焼技術保存会」
色鍋島-「色鍋島技術保存会」(1975年解除)、「色鍋島今右衛門技術保存会」(1976年認定)。
文字艺术知识:日本传统艺术的魅力与创新
![文字艺术知识:日本传统艺术的魅力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81e9d434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c1.png)
文字艺术知识:日本传统艺术的魅力与创新日本传统艺术的魅力与创新日本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各种传统艺术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些艺术品不仅美轮美奂,更是日本文化特色的代表。
虽然日本的诸多传统艺术形式从古至今都历经了漫长的历史沉淀,但它们却一直在不断创新和改进,延续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文化风格。
本文将介绍日本传统艺术的魅力所在并探究它们的创新之处,希望能展示出日本传统艺术在当今世界中的重要地位。
日本漆器是世界闻名的传统艺术品之一,它以天然漆青木波纹的最经典的风格而著名。
日本漆器工艺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精细制作,每个细节都非常讲究,表面通常涂有两至三层天然漆。
此外,日本漆器的制作还需要十分缜密的设计、雕刻、绘画和磨光等工序。
不仅如此,日本漆器也一直在不断创新改进,例如,近年来日本的漆器大师们还出现了一种以活动花盒为特色的“沙崎漆器”,它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600多个环节,而且每个环节都要经过层层审核,开口花盒制成并且由4~5个框架组成,每层框架都能转动,每层框架都有各自的装饰画,展示出了日本漆器艺术品细腻,且异常复杂的制作工艺。
日本和纸也是世界闻名的传统艺术品,其以天然美丽的纤维质感、简洁的造型和艺术性的设计而闻名于世。
和纸在日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门窗、墙壁、屏风、茶道用具、贺年卡、和服以及各种艺术装置等。
在优质和纸上绘制花鸟或人物等日本岛国的传统元素更是一种传统的绘画艺术形式——和纸绘画。
如今,和纸绘画在日本社会中已经具有了新的使用价值,比如被应用在公共场所的不透明隔板、墙壁装饰、装饰画等。
和纸现在已不单单是艺术,同样也是建筑、商业规划、产品设计和广告装饰的重要材料,日本和纸行业的不断创新,也是这个艺术品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
另外一个著名的传统艺术品是日本的陶瓷,著名的瓷器品牌有侯爵和千叶光等。
和其他陶瓷制品不同,日式陶瓷强调了它的纯粹和原始,通常由素色、无花纹和谦虚的形状组成。
在日本,每个陶瓷家族都有着完全不同的特色,例如Arita、越前、志野、铁釉、信楽、萩等不同风格与特镇的产品,而且在烧制的制作方式上也十分独特,大多数都是需要进行长时间烧制和严格控于温度和时间的技术精华。
日本的传统工艺品
![日本的传统工艺品](https://img.taocdn.com/s3/m/80fed418581b6bd97f19ea23.png)
六. 风筝
在“80后”的记忆中,风筝曾是最向往也是最有特色的玩具之一,但随着 时代发展已经甚少看到孩子牵着风筝奔跑的情景了。
不过比起发源地中国,风筝在日本至今非常流行,不仅在技术工艺提升改 良,图案设计方面更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实为新年时分与好友同乐的佳品。
迄今为止已知的KENDAMA玩法就有1000种以上。
二、押绘羽子板(おしえはごいた)
一种短柄玩具,木板上 绘有精美的图案。押绘羽 子板在日本室町时代已有 记载,源自一种新年避除 厄运仪式,后来发展为民 间流行玩具。
它的玩法与羽毛球差不多, 区别就是球拍换成了板子(可以 理解为用乒乓球拍打羽毛球,囧) 此外,输家会被赢家用墨水在脸 上涂鸦,作为游戏惩罚追加到规 则之中。
日本漆器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从远古时代至 近现代,漆制品始终与现代生活密切联系, 是一种贵族与庶民文化兼容的艺术形式。
绳文时代的日本漆器
远古时期的日本漆器与中国早期漆器一样,髹 漆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木质胎谷不至腐朽变形, 进而才变为实用与美化器物的双重功用。
世町时代
室町时代一度“唐风复归” 如“根来涂” “镰仓 雕” 。
七. 御手玉
以小豆,米粒装入小布袋中缝制而成的小玩具,主要玩法类似于现代 的丢抛杂技,在江户时代以及明治初期的日本民间颇为流行,直到现代为 止依然有很多日本小学生对这种简单的小玩意乐此不疲。此为值得一提的 是,这种玩具是专门为女孩子而设的哦,如果男孩子也想挑战的话,就先 得有被女孩子笑话的厚脸皮才行。。
日本的现代漆器,表现内容丰富多彩, 表现手法也有许多创新。他们的漆器中即有 能反映精致细腻的民族特点的元素,又有能 反映时代特点的简洁、流畅、明快的与时代 合拍的元素。虽然也是运用了日本传统的莳 绘工艺,但其中融入了不少写意、抽象等非 常现代的艺术技法。即使是表现富士山这样 的传统内容,也加入了一些几何纹饰,使其 更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
日本传统艺术总结
![日本传统艺术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4066886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e0.png)
日本传统艺术总结1. 日本传统艺术的概述日本传统艺术是日本独特的文化遗产之一,几百年来一直深受日本人民的热爱和推崇。
这些艺术形式包括绘画、花艺、茶道、剪纸、和服等,它们不仅体现了日本人民的审美观念,还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和传统价值的尊重。
2. 日本传统绘画日本传统绘画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手法。
其中,最有名的是水墨画(Sumi-e)和浮世绘(Ukiyo-e)。
•水墨画(Sumi-e):水墨画是使用墨汁和水绘制的艺术形式,通常以山水、花鸟为主题,追求简洁、流畅和自然的笔触。
它强调墨色的变化和空白的运用,可以通过简练的线条和渐变的灰调表现出深远的意境。
•浮世绘(Ukiyo-e):浮世绘是一种以木版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绘画艺术,主题包括风景、历史和戏剧。
浮世绘以生动的色彩和精细的线条描绘了日本人民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他们对时尚和娱乐的追求。
3. 日本传统花艺日本花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哲学理念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華道(Kado)和生花(Ikebana)。
•華道(Kado):華道是一种追求自然、简约和平静的花艺形式。
它强调作品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注重创造一种富有意境和静谧的空间。
華道追求山水的美和虚实相生的原则,通过花材的选择、形状切割和摆放来表现自然之美。
•生花(Ikebana):生花是一种注重花材摆放和姿态的花艺形式。
它强调平衡和对比,追求一种简单而精致的美。
生花注重空间感和节奏感,通过选择合适的花材、使用不同的容器和加入其他元素来创造独特的作品。
4. 日本茶道茶道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内外的和谐和恬淡的生活态度。
茶道追求简约、自然和平静,通过礼仪、艺术和心灵交流来达到心灵的净化。
•茶道的过程:茶道的过程分为数个步骤,包括烧水、泡茶、奉茶和拜茶等。
茶道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有严格的礼仪和规范,这些规范代表了对尊重和谦逊的追求。
•茶道的精神:茶道注重仪式的过程和心灵的交流,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美好。
日本传统金属工艺与铜器制作
![日本传统金属工艺与铜器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e51df24e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ad.png)
日本传统金属工艺与铜器制作日本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其传统金属工艺和铜器制作技艺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这些技艺不仅仅是一种手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介绍日本传统金属工艺与铜器制作的历史、特点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一、历史渊源日本的金属工艺起源于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弥生时代。
在这个时期,日本人开始使用铜和铁来制作各种工具和装饰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属工艺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并在平安时代(794-1185年)达到了巅峰。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宫廷和贵族阶层对金属工艺的需求极高,铜器制作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艺。
二、技艺特点日本传统金属工艺与铜器制作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首先,日本的铜器制作注重细节和精确度。
工匠们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实践,能够将最小的细节刻画得栩栩如生。
其次,日本的铜器制作注重平衡和比例。
工匠们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对整体形态和比例的高度敏感,以确保作品的和谐和美感。
此外,日本的铜器制作还注重表现自然界的元素。
工匠们常常以花草、山水等自然景观为灵感,创作出富有生命力和动感的作品。
三、传承与创新日本的传统金属工艺和铜器制作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得益于一代代工匠的努力和奉献。
这些工匠们将自己的经验和技艺传授给后人,确保了这门艺术形式的延续。
然而,传统并不意味着停滞不前。
在现代社会,许多工匠们致力于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
他们通过引入新的材料和工艺,开创出了一些全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这种传承与创新的相结合,使得日本的金属工艺和铜器制作在当代依然具有活力和吸引力。
四、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日本的传统金属工艺和铜器制作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传承方式。
它通过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向世人展示了日本人民的智慧和审美观。
同时,这门艺术形式也对现代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与现代快节奏生活相对立的审美体验,让人们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日本人间国宝一号人物:滨田庄司
![日本人间国宝一号人物:滨田庄司](https://img.taocdn.com/s3/m/6903edc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8.png)
日本人间国宝一号人物:滨田庄司白釉黒流挂大皿,滨田庄司代表作日本在1950年制定文化财产保护法。
古寺、佛像、绘画和古书等有形可视的文化财产被称为有形文化财产,传统戏剧以及酝酿工艺品的技术等非物质的、无形的文化财产被称为无形文化财产。
在无形文化财产中,又将国家特别指定的珍贵的部分称为重要无形文化财产,在戏剧和工艺技术方面,具有应该要传承给后世的高度技巧的拥有者个人被列为重要无形文化财产保持者,被认定为通称的“人间国宝”。
《生活月刊》特约记者美帆常年探访日本各地工坊与职人本期是她“人间国宝”系列的的第一辑位于枥木县益子市的益子参考馆是知名陶艺家滨田庄司度过大半生的故居也是他扎根创作的温柔故乡请跟随美帆走进这位日本“人间国宝”一号人物的内心世界“民艺”概念的诞生作为代表近现代的日本陶艺家,滨田庄司在世界范围内同样声名显赫。
他诞生于1894年的神奈川县川崎市,立志于工艺事业是在15岁的时候。
他在邻居西洋画家木村庄八的藏书中读到了鼓励工艺技术的画家雷诺阿的一句话:“有志于美术之人只要稍有进军工艺的,就能提高工艺行业的品质。
”而这句话就是他人生事业的契机了。
1913年,他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现东京工业大学)窑业科入学,师从板谷波山,学习窑业的基础。
毕业后,他和高两年的前辈河井宽次郎一同加入京都市立陶瓷试验场,主要进行釉药的研究。
当时,他在个展会场同英国陶艺家Bernard Howell Leach相识。
前往位于千叶县一个叫做我孙子的地方的柳宗悦府邸拜访Leach时,同时也得到了柳先生的知遇之恩。
此后,当1920年Leach回英国时,滨田也随之同行,到达康沃尔州圣艾夫斯,在那里与Leach一同筑窑。
也在那里开始了他的陶艺家道路。
滨田先生手稿在英国的三年半,他见识了传统的方铅矿釉和日常用品的施釉陶器,并以此为契机认识到了在自然中生活的重要性。
特别在伦敦南部的小镇迪奇林,他同Arthur Eric Rowton Gill、EthelMairet等工艺家们相识。
古代文明——日本的和风
![古代文明——日本的和风](https://img.taocdn.com/s3/m/f0a62bf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f0.png)
古代文明——日本的和风日本是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度,这个国家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其中最为独特、最为典型的便是和风文化。
和风文化是日本独有的文化现象,它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元素和独特的审美风格,是日本的文化瑰宝。
一、和风文化的起源和风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日本,更准确的说是7世纪的风雅时代。
在那个时期,中原文化进入日本,与当地的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日本独特的文化现象——和风文化。
和风文化是一种深深扎根于日本历史与文化的生活方式,它有其独特的魅力,是一种经久不衰的艺术与文学形态。
和风文化不能简单地用美来解释,它包含的内容过于丰富。
和风是一种风格,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表现形式,更是一种世界观。
在和风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浓郁的传统色彩、独特的美学概念与风格、深邃的哲学思考以及民族文化的底蕴,这些都让和风文化成为了独具特色的日本传统文化的代表。
二、和风文化的特点1、美学特性和风文化注重平衡、和谐、简约、静谧的美感,具有典型的东方审美特性。
和风风格强调“无为而治”,强调审美与人生哲学的相融合。
在和风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雅致、恬静、朴实、沉静等特点,这些都是和风文化所具有的美学特性。
2、文化底蕴和风文化是经过长时间沉淀后形成的,它源远流长,浓郁的文化底蕴深深打上了“日本特色”的烙印。
和风文化不仅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底蕴,还借鉴了中原文化,这就是和风文化的独特之处。
3、生活方式和风文化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和风文化注重生活的品质和生命的感悟,它提倡和谐、自然、舒适的生活方式。
在和风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精巧的风景、细致的品味、婉约的姿态,这些都是和风生活的体现。
和风文化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深刻的内涵感染了许多人,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追捧。
三、和风文化的展现1、和服和服是和风文化的代表作之一。
和服作为日本的传统服饰,既有实用性,也是艺术的体现。
在织造、染色、图案、样式等方面,和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日本传统织物和染色工艺
![日本传统织物和染色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9a7388ea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67.png)
日本传统织物和染色工艺日本是一个充满着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其中传统织物和染色工艺是其独特之处。
这些传统工艺代代相传,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完善,成为了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传统织物日本的传统织物以其精致的工艺和独特的图案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和服、京都的金鱼袋以及琉球王国的织物。
和服是日本传统的服装,以其华丽的外观和精细的织工而受到世界的赞赏。
和服的制作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包括选材、织布、裁剪和缝制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织布过程,日本的传统织布技术非常复杂,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
织布时,工匠们使用手工织机,将丝线交织成美丽的花纹,每一根丝线都经过精心的调整,以确保织物的质感和均匀性。
京都的金鱼袋是另一种著名的传统织物,它以其独特的图案和色彩而闻名。
金鱼袋是一种用来装饰和保护金鱼的袋子,它的制作需要经过复杂的织布和染色过程。
工匠们使用手工织机,将丝线编织成细致的网状结构,然后再使用天然染料进行染色。
最后,金鱼袋上的图案会通过刺绣或织入的方式添加,以增加其装饰性和独特性。
琉球王国的织物也是日本传统织物的代表之一。
琉球织物以其精美的花纹和高质量的织工而闻名于世。
琉球织物的特点是采用了琉球独特的染色技术,其中最著名的是藍染和紅染。
藍染使用蓝靛染料,通过多次染色和漂洗的过程,使织物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蓝色。
紅染则使用茜草染料,将织物染成红色或粉红色。
这些传统染色技术不仅赋予了琉球织物独特的色彩,也增加了其观赏价值。
二. 传统染色工艺日本的传统染色工艺以其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图案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木炭染、蓝染和友禅染。
木炭染是一种使用木炭粉末进行染色的技术。
木炭染的特点是颜色深沉且持久,而且不易褪色。
这种染色技术最早出现在日本的农村地区,人们利用当地丰富的木炭资源,将其研磨成粉末,然后与织物一起煮沸,使其染色。
木炭染的图案通常简单而朴素,但却充满了自然之美。
蓝染是日本传统染色工艺中最著名的一种,它使用蓝靛染料将织物染成深浅不一的蓝色。
日本和中国各有哪些传统手工艺?
![日本和中国各有哪些传统手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f6e6732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6b.png)
日本和中国各有哪些传统手工艺?手工艺是每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智慧和劳动创造的结晶。
日本和中国是两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在手工艺方面也有着丰富的传统技艺。
本篇文章将以有序列表的形式,分别介绍日本和中国各有哪些传统手工艺。
一、日本传统手工艺1. 美术工艺品。
日本美术工艺品极具特色,涵盖了陶艺、漆器、嵌木、瓷器等多种类型。
其中以漆器最为独特,日本人自古以来就将漆器视为艺术品,漆器是一种使用漆树汁制作而成的器皿,具有防水、防腐、防潮等特性,而且颜色鲜艳、外形优美,赏心悦目。
2. 折纸。
折纸就是将平面的纸张按照特定的方法折叠成各种立体形状的手工艺。
不同于其他手工艺品,折纸是基于一张平面的纸张,通过不同的折叠方式,创造出各种形状。
日本的传统折纸艺术非常出名,其鲤鱼灯笼、和纸屏风等作品都非常精美。
3. 剪纸。
剪纸也是一种利用纸张进行手工创作的传统艺术品,将平面的纸张通过剪裁、刻画、描绘等多种手法,表现各种图案和形象等。
日本的剪纸亦十分出名,其特点是造型优美、细节丰富、图案瑰丽,往往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4. 国宝级传统古建筑。
日本的传统古建筑很多都是由手工制作而成,且讲究极致的精细度。
比如,日本京都的千本鸟屋、上田城、姬路城等,都被评为国宝级别,令人惊叹。
二、中国传统手工艺1. 刺绣。
中国刺绣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并以丝绸为主要材料进行手工创作。
刺绣是一种文化性极强的手工艺品,其巧妙的图案、丰富的色彩、细腻的手法,令人不仅能欣赏艺术美感,同时也能够了解到历史文化的精髓。
四川的蜀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岭南刺绣等多种刺绣流派各具特色,营造出完美精致的艺术色彩。
2. 瓷器。
中国瓷器也是非常负盛名的一种传统手工艺。
中国瓷器色彩典雅、漆光长存、造型优美,瓷器的工艺不仅是制作工艺,更是艺术创作的一种表现。
以景德镇瓷器为代表,中国瓷器工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3. 端砚。
端砚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房用具,是文人必备的用品。
日本传统工艺技术有哪些
![日本传统工艺技术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6613aa5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09.png)
日本传统工艺技术有哪些日本传统工艺技术是日本人民长期积累的宝贵财富,以其卓越的工艺技术和精湛的工艺艺术享誉世界。
以下是几种日本传统工艺技术的介绍。
1. 陶瓷:日本的陶瓷工艺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如石岛陶瓷和日本瓷器等都有独特风格。
陶瓷制作过程繁杂,从选择泥料、制作原型到上釉和烧制都需要精湛的工艺技术。
2. 漆器:日本的漆器是将红褐色的漆涂抹在木制器物上,经过多次刷漆、抛光和雕刻等工序而成。
漆器极富光泽和质感,而且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被广泛用于饰品、盒子和家具等领域。
3. 折纸:被称为“折纸”的日本折纸艺术,即将平面的纸折叠成各种形状,如动物、花草等。
日本的折纸技术世界闻名,其复杂程度和精确度令人叹为观止,深受人们的喜爱。
4. 刺绣:日本的刺绣工艺以其精细、细致的刺绣技术而著名。
日本刺绣多为自然风景和动物等主题,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富有日本传统美学,被广泛用于衣物、配件和家居装饰等领域。
5. 木工艺:日本的木工艺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其简约、均衡的设计风格和精湛的加工工艺而著称。
木工艺以对木材的精准处理和精细的连接技术为核心,制作出具有独特美感的家具、建筑和工艺品。
6. 剪纸:剪纸是一种以剪纸刀和剪纸刀片为工具,将纸张剪下一定形状的工艺技术。
日本的剪纸技术源远流长,以其复杂多样的剪纸图案和精准的手工技艺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
7. 藤编:藤编是一种以藤条为主要原料编织出各种物品的工艺技术。
日本的藤编工艺技术独具匠心,精彩绝伦,被广泛运用于家具、容器和装饰品等领域。
以上只是日本传统工艺技术中的几个代表,日本还有许多其他精湛的工艺技术,如和纸制作、刀剑制作和木雕等等。
这些工艺技术都展现了日本人民对细节的追求和对美的热爱,也彰显了日本文化的深厚底蕴。
日本的世界遗产
![日本的世界遗产](https://img.taocdn.com/s3/m/44c62589680203d8ce2f2424.png)
日本的世界遗产日本具有美丽多样的自然景观,其悠久独特的文化历史造就了种类繁多的各式建筑及其它文化遗产,一直流传至今。
截至2007年,日本已有14项世界遗产。
一、世界遗产公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于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举行了第十七届会议,会上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注意到,世界各国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一方面因年久腐变所致,另一方面因社会和经济条件使情况恶化,造成更加难以应付的损害或破坏现象。
考虑到一些国家保护这类遗产的工作不是很完善,原因在于这项工作需要大量投入,而有些国家却不具备充足的经济、科学和技术力量,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虑,有必要通过采用公约的形式,来集体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使这些全人类的世界遗产得以留存。
日本的世界遗产分布图二、自然遗产1、知床半岛知床被认为是日本国内原始自然保存最完整的地区,2005年被选入世界遗产名录。
知床位于北海道东北部,是个细长的半岛。
在阿伊奴族语中,知床“siruetoku”是大地尽头的意思,这里保持着人迹罕见的原始面貌,因此被称为“日本最后的秘境”。
中部有海拔1661米的最高峰罗臼岳和活火山硫磺东边是根室海峡。
面临鄂霍次克海的海岸线上有绵延100多米的断崖,大小瀑布奔流而下直入大海,还有成群结队的海鸟在此栖息。
整座半岛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生息繁衍着许多稀有珍贵的动植物,其中包括已经濒临灭亡的珍稀动物。
半岛的西海岸是延绵不断的陡峭悬崖绝壁地形,造就了河川从高处直泻入海的奇特瀑布景观。
棕熊夏天的知床半岛2、白神山地白神山地是横跨青森县和秋田县、面积达13 万公顷、高约1000m的广阔的山毛榉树林中栖息着各种珍惜动植物,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森林博物馆。
白神山地经过众多河川的长期冲刷,形成了深深的峡谷,地形起伏跌宕,吸引了众多垂钓爱好者和健行游客。
3、屋久岛屋久岛是鹿儿岛县南部,被称为“海上阿尔卑斯”,于1993年被列为世界遗产。
京都日本古都的文化遗产
![京都日本古都的文化遗产](https://img.taocdn.com/s3/m/772de1e2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46.png)
京都日本古都的文化遗产【正文】京都作为日本古都,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探索。
本文将介绍京都的文化遗产,包括建筑、庭园、传统艺术以及宗教文化等方面。
一、建筑遗产京都的建筑遗产以寺庙和神社为主要代表,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清水寺、金阁寺和银阁寺。
清水寺位于山脚下,建于778年,以悬在悬崖上的主堂而闻名。
金阁寺是一座以金箔覆盖的宝塔,金色的光芒在阳光下闪耀,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银阁寺则以其精美的苔丽庭园和独特的枫树景观而闻名。
此外,京都还有许多传统日式建筑,如会馆、町屋和别墅等,这些建筑典雅精致,融合了日本传统的工艺和美学。
游客可以在京都的街道上欣赏到这些独特的建筑风格,感受古都的魅力。
二、庭园遗产京都有许多融合了自然美和人工设计的庭园,常见的有日式庭园和枯山水庭园。
日式庭园以湖泊、流水、假山和花卉为主要元素,营造出宁静雅致的氛围。
而枯山水庭园则以石头和砂砾的排列组合,通过抽象表达自然景观,给人以静谧清逸的感觉。
著名的庭园遗产有兼六园、龟岛、竹林寺等。
兼六园是日本三名园之一,以水道和池塘相连,景色瑰丽,代表了日本庭园的精髓。
龟岛以其独特的枯山水庭园而著名,石头和砂砾的摆放形成了富有创意和哲学意味的景致。
竹林寺则以其壮观的竹子景观而吸引游客,漫步其中,仿佛进入了一个竹海之中。
三、传统艺术京都是日本传统艺术的重要发源地,包括京剧、茶道、织物艺术等。
京剧是京都特有的戏剧形式,以其精湛的表演和华丽的服饰而闻名。
茶道则是一种独特的泡茶艺术,强调礼仪、和谐和内省。
京都的织物艺术以其独特的染色技术和精致的纺织品而著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京都的传统染织品——京染。
京染是一种精湛的染色工艺,使用天然植物染料,手工细致,色彩鲜艳。
它代表了传统的日本艺术精神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许多游客喜欢购买京染纺织品作为纪念品,同时也是对京都传统文化的一种赞美和支持。
四、宗教文化京都是日本佛教和神道的中心,拥有许多古老的佛寺和神社。
给你介绍下日本的那些传统乐器
![给你介绍下日本的那些传统乐器](https://img.taocdn.com/s3/m/e9532336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66.png)
给你介绍下日本的那些传统乐器日本乐器的形式和演奏也充分体现了日本传统音乐在注重音色方面的细微差异。
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日本乐器大致可以分为打击乐器、管乐器和演奏乐器。
鼓是日本典型的打击乐器之一。
在日本,民族音乐被称为“邦乐”,传统民族乐器被称为“邦乐器”或“和乐器”。
传统乐器中最有名的是三味线、尺八、太鼓、十三弦古筝;还有十七弦琴、萨摩琵琶等。
三味线三味仙的始祖是中国的三鲜。
三鲜于1560年经冲绳传入日本。
通过日本艺术家的改造,三弦变成了三味仙(线)。
最初日本三弦改造于长禄年间(1560年代)从琉球舶来的中国三弦乐。
而在日本最起始用鼓槌弹奏这个乐器的是弹琵琶的盲人。
后来他们发现这种乐器不论哪种旋律和节奏都用得到,就很快地受到乐师们的关注,成为了日本音乐的大力发展的动力。
三味弦自诞生伊始就一直流行民间,随着贵族社会的崩溃和庶民文化的勃兴,三味弦当仁不让地与琴并称为“日本乐器之王”。
尺八尺八是日本的一种传统木管乐器,由中国唐朝时传入。
尺八是竖吹的乐器,以其长度一尺八寸得名。
中国古代民族乐器也有“尺八”这种乐器,但是现在除了闽南的南音以外,已经非常罕见。
尺八是一种笛子。
笛子的原名是笛。
直到唐代才出现尺八,后来又传到日本,成为日本古典音乐的代表乐器之一。
到目前为止,中国只有闽南南音音乐仍然是主要的乐器。
日本尺八的形成时间是江户时代。
日本佛教普化派起初是演奏佛教音乐的乐器,演奏者都是普化派的虚无僧人。
明治时代后开始广泛传播。
太鼓太鼓的起源已不可考,但普遍认为最早起源于中国。
太鼓现在是日本的代表性乐器。
大太鼓的形状有大有小,形状好像啤酒桶。
在日本文化中,太鼓与它的发展息息相关,古代日本人用太鼓的目的是为驱赶病魔。
日本的宗教中,太鼓则是佛的音乐。
单独鼓这种乐器,喜欢听的人不多,而且鼓多用于伴奏之用。
日本北海道有“虾夷太鼓”。
一般是在夏天,四处大雾迷漫,如梦幻一般,他们希望通过气势磅礴的太鼓和愉快的欢笑拨开大雾,度过一个欢乐、充满活力的夏天。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典型案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a853ab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96.png)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通过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美术等各种形式,代代相传并不断创造与发展的非物质文化财富。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议题。
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则是更加关注保护遗产本身的如何让遗产融入当代生活,产生更多积极的社会价值。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的典型案例,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实践。
一、日本京都的和服文化传承在日本京都,和服文化一直被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是日本传统服饰,更是日本文化的重要载体。
为了保护和传承和服文化,京都市政府和相关机构多年来通过各种途径开展活化利用。
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京都各种和服体验活动的开展。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游客近距离接触和服文化,体验传统的着装方式,更可以让当地手工艺人得以生计,并且加强了传统文化传承的力度。
京都市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和服设计比赛,旨在鼓励年轻设计师创新和服设计,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为和服注入新的活力。
这一系列的活化利用举措,不仅让和服文化焕发了新的生机,也为京都市的文化旅游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我国云南的哈尼梯田文化保护云南哈尼梯田被誉为地球上最美的农田景观,它不仅是我国传统农耕文化的载体,更是哈尼族人民创造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活化利用哈尼梯田文化,云南当地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和项目的推动,取得了一定成效。
云南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梯田文化保护机构,制定了一系列梯田文化传承保护相关政策,推动梯田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云南政府通过加强梯田乡村旅游打造,积极吸引游客来到梯田地区,开展梯田文化体验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梯田文化的魅力。
云南政府还组织了一系列梯田文化节庆活动,让哈尼族传统节日与梯田文化相结合,加强人们对梯田文化的认同感。
这些举措不仅推动了哈尼梯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为当地经济和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契机。
三、墨西哥的瓷砖绘画传统的保护与创新在墨西哥,瓷砖绘画一直是当地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它既承载了传统文化,又具有浓厚的艺术氛围。
日本文乐
![日本文乐](https://img.taocdn.com/s3/m/130be51a650e52ea5518984a.png)
发展历程
平安时期:表演者被称为“傀儡子”(民间 流浪艺人) 镰仓时代:这些傀儡子和琵琶法师(弹琵琶 的盲艺人)、狮子舞等结合起来,成为“猿 乐”(散乐)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些日本学 者认为日本 的木偶戏, 是从中国经 朝鲜传入的
室町末期:小野阿通奉命把牛若九(源义经幼名) 和净琉璃姬的恋爱故事编成十二段曲演唱, 此次以后木偶净
所谓“国姓爷”指的是明代的郑 成功。郑成功后受南明唐王隆武 帝赐明代“国姓”朱,改名成功。 《国姓爷合战》就是以郑成功抗 清复明、攻打南京城为背景写成 的历史剧。然而,该剧本却严重 歪曲历史事实,其中最严重的是 对郑成功形事:元禄16年(1703年)旧历四月二十七 日早上,大阪堂岛新地天满屋的游女初,(21岁)与内 本町酱油商平野屋的店员德兵卫(25岁)在梅田曾根奇 的路天神森林中殉情一事。
影响:出现殉情故事的热潮,并且实际去殉情的 人增加 结果:江户幕府于1723年禁止上演,并且禁止对殉 情者举行葬礼
文乐欣赏
琉璃剧就作为一 个新的剧种而得 到广泛发展,受 到广大市民阶层 的欢迎。
代表作家
对文乐的发展 作出了重要的 贡献
• 近松门左卫门(1653-1724), 与同时代的井原西鹤、松尾芭蕉 并称为“元禄三文豪” • 人称“东方莎士比亚 ” • 代表作:《国性爷合战》 、 《曾根崎情死》 等。
国姓爷合战
日本文乐简介
• 地位:日本传统戏剧之一,世界无形文化 遗产 • 主演:人性道具(木偶) • 别名: “人形剧”、“人形浄瑠璃” • (にんぎょうじょうるり)。 • 平均身高:1—1.5米 • 组成要素:三弦音乐,木偶表演和一种被 称为净琉璃的说唱叙述形式(约400年前组 成一体,流传至今)
虽然文乐在其产生后 的两个世纪里发展成熟, 但其木偶表演技巧的源头 至今仍然是个谜。 此外,文乐和歌舞伎在 技术和剧目上有交叉,但 文乐的历史更久,歌舞伎 从它那里借鉴了一些木偶 剧的要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案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438ad6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2b.png)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案例
1. 中国昆曲
中国昆曲是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为了保护和传承昆曲,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昆曲艺术节、支持昆曲学校和团体,进行昆曲表演和培训,开展昆曲相关研究等。
这些举措有助于传承昆曲艺术,使其继续在中国文化中发扬光大。
2. 印度瑜伽
印度瑜伽是一种综合的体育、哲学和精神实践,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为了保护和传承瑜伽,印度政府开展了瑜伽教育和培训计划,并建立了瑜伽大学和瑜伽研究所,提供瑜伽师资培训和相关课程。
此外,印度还提出了国际瑜伽日,促进了瑜伽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认可。
3. 日本和服
日本和服是一种传统的日本服饰,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为了保护和传承和服,日本政府通过法律规定了和服的制作技艺和应用规范,设立了和服保存会馆,为和服制作师和修复师提供培训和支持。
此外,政府还鼓励和服的现代化应用,使其适应现代生活和时尚潮流,维持其在日本文化传统中的地位。
4. 巴西森巴舞
巴西森巴舞是巴西的一种典型音乐舞蹈形式,表现了巴西人民的热情和活力。
为了保护和传承森巴舞,巴西政府将其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立了森巴舞的学校和团体,开展相关的表演和培训活动。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森巴舞音乐和舞蹈
风格的研究和记录,保护和传承森巴舞的核心要素。
以上是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案例,通过政府的支持与举措,这些文化遗产得以得到保护和传承,使其继续在文化传统中发挥作用,并丰富了各国的文化多样性。
第一批至第五批世界各国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一批至第五批世界各国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https://img.taocdn.com/s3/m/f7dbda8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6e.png)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评选从2001年开始,每两年一次,鼓励多国联合申报,不占名额。
2001年宣布了第一批19项代表作的名单,2003年宣布了第二批28项,第三批的名单于2005年宣布,第四批的名单于2009年9月30日宣布76个项目。
[编辑] 第一批(19项)第一批(19项)名称类型国家地区加利弗那语言、舞蹈和音乐口头传统伯利兹拉丁美洲奥鲁罗狂欢节礼仪与节日活动玻利维亚拉丁美洲梅拉镇孔果圣灵兄弟会文化空间文化空间多米尼加拉丁美洲扎巴拉人的口头遗产与文化活动口头传统,传统知识技艺厄瓜多尔、秘鲁拉丁美洲埃尔切神秘剧礼仪与节日活动西班牙欧洲乔治亚复调演唱传统音乐乔治亚欧洲塞梅斯基的文化空间与口头文化文化空间俄罗斯欧洲立陶宛十字架雕刻及其象征传统知识技艺立陶宛欧洲西西里木偶剧表演艺术意大利欧洲埃尔弗纳广场的文化空间文化空间摩洛哥非洲热莱德口头遗产礼仪与节日活动贝宁非洲塔格巴纳的横吹喇叭音乐传统音乐科特迪瓦非洲巴拉文化空间传统音乐,文化空间几内亚非洲宗庙祭礼礼仪与节日活动韩国亚洲博逊地区的文化空间文化空间乌兹别克亚洲昆曲表演艺术中国亚洲伊夫高族群的哈德哈德圣歌口头传统菲律宾亚洲能乐表演艺术日本亚洲鸠提耶耽梵剧表演艺术印度亚洲[编辑] 第二批(28项)名称类型国家地区安第斯卡拉瓦亚的宇宙信仰形式传统知识技艺玻利维亚拉丁美洲瓦雅皮人的口头和图画表达形式口头传统,传统知识技艺巴西拉丁美洲巴兰基亚狂欢节礼仪与节日活动哥伦比亚拉丁美洲奥连特兄弟会的法国鼓乐表演艺术古巴拉丁美洲土著亡灵节礼仪与节日活动墨西哥拉丁美洲摩尔镇的马隆人传统文化空间牙买加拉丁美洲阿塞拜疆木卡姆传统音乐阿塞拜疆欧洲班什狂欢节礼仪与节日活动比利时欧洲基努文化空间文化空间爱沙尼亚欧洲波罗的海的歌舞庆典礼仪与节日活动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欧洲伊拉克木卡姆传统音乐伊拉克阿拉伯地区萨那歌曲传统音乐也门阿拉伯地区中非阿卡俾格米人的口头传统口头传统,传统音乐中非共和国非洲黑拉裏亚史诗口头传统埃及非洲扎菲曼尼裏的木雕工艺传统知识技艺马达加斯加非洲柬埔寨皇家舞剧表演艺术柬埔寨亚洲古琴艺术传统音乐中国亚洲盘索里表演艺术韩国亚洲吠陀圣歌传统口头传统,礼仪与节日活动印度亚洲哇扬皮影偶戏表演艺术印度尼西亚亚洲净琉璃文乐木偶戏表演艺术日本亚洲吉尔吉斯史诗弹唱阿肯艺术口头传统吉尔吉斯斯坦亚洲马头琴传统音乐传统音乐蒙古亚洲拉卡拉卡——东加说唱舞蹈表演艺术东加亚洲迈达赫艺术口头传统土耳其亚洲瓦努阿图沙画传统知识技艺瓦努阿图亚洲沙士木卡姆音乐传统音乐乌兹别克、塔吉克亚洲雅乐——越南宫廷音乐传统音乐越南亚洲第三批(43项)名称类型国家地区塔奎勒岛及其纺织工艺传统知识技艺秘鲁拉丁美洲巴亥瑞康卡乌的圆圈桑巴舞表演艺术,礼仪与节日活动巴西拉丁美洲帕兰克-德-圣巴西裏奥的文化空间文化空间哥伦比亚拉丁美洲哥斯达黎加的牧牛传统和牛车传统知识技艺,礼仪与节日活动哥斯达黎加拉丁美洲库库鲁舞蹈戏剧表演艺术多米尼加拉丁美洲瑞宾瑙-艾基舞剧表演艺术,礼仪与节日活动危地马拉拉丁美洲艾尔-圭根斯讽刺剧表演艺术尼加拉瓜拉丁美洲比利时、法国的巨人和巨龙游行礼仪与节日活动比利时、法国欧洲肖普鲁克地区古老的复调音乐、舞蹈和仪式习俗表演艺术,礼仪与节日活动保加利亚欧洲斯洛伐克新兵舞表演艺术捷克欧洲撒丁岛牧歌文化——多声部民歌口头传统意大利欧洲托钵僧舞蹈仪式表演艺术,礼仪与节日活动土耳其欧洲帕特姆流行节日礼仪与节日活动西班牙欧洲伏佳拉——牧羊人长笛及其音乐传统音乐斯洛伐克欧洲阿尔巴尼亚民间低声部复调音乐传统音乐阿尔巴尼亚欧洲欧隆克——雅库特英雄叙事诗口头传统俄罗斯欧洲卡鲁斯仪式舞蹈表演艺术罗马尼亚欧洲亚美尼亚杏木双簧管音乐表演艺术亚美尼亚欧洲巴勒斯坦希卡耶说书口头传统巴勒斯坦阿拉伯地区坦坦地区的木赛姆牧民大会礼仪与节日活动摩洛哥阿拉伯地区佩特拉和维地拉姆的贝都人文化空间口头传统,文化空间约旦阿拉伯地区阿尔及利亚古拉拉地区的阿赫裏表演艺术阿尔及利亚阿拉伯地区尼日利亚的艾法预言体系礼仪与节日活动尼日利亚非洲维布扎治疗舞蹈仪式礼仪与节日活动马拉维非洲姆班德或耶路撒勒玛舞表演艺术,礼仪与节日活动津巴布韦非洲迈基石化妆舞会表演艺术,礼仪与节日活动赞比亚非洲乌干达树皮衣制作传统知识技艺乌干达非洲朝比木琴音乐传统音乐莫桑比克非洲亚饶-戴高文化空间文化空间,礼仪与节日活动马利非洲古勒-沃姆库鲁祭祀和舞蹈仪式礼仪与节日活动马拉维、莫桑比克、赞比亚非洲坎科冉或曼丁成人礼礼仪与节日活动塞内加尔、冈比亚非洲兰瑙湖玛冉瑙人的达冉根史诗唱述口头传统菲律宾亚洲德拉迈茨的鼓乐面具舞表演艺术,礼仪与节日活动不丹亚洲斯贝克托姆—高棉皮影戏表演艺术柬埔寨亚洲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传统音乐中国亚洲铜锣文化空间传统音乐,文化空间越南亚洲拉姆里拉——《罗摩衍那》的传统表演表演艺术印度亚洲印度尼西亚配剑传统知识技艺印度尼西亚亚洲蒙古族长调民歌口头传统,传统音乐蒙古、中国亚洲玛蓉剧表演艺术马来西亚亚洲歌舞伎表演艺术日本亚洲江陵端午祭礼仪与节日活动韩国亚洲游吟歌师歌曲传统音乐孟加拉亚洲第四批(76项)此次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专案,包括中国申报的22个专案。
「日本风物」刺绣,一针一线绣进了日本味道
![「日本风物」刺绣,一针一线绣进了日本味道](https://img.taocdn.com/s3/m/32d2b3eb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1.png)
「日本风物」刺绣,一针一线绣进了日本味道日本刺绣的源流来自公元500年,自印度经由丝绸之路从中国传来的“佛绣”,佛绣是用以表现佛像的刺绣形式,因尚佛得以普及。
▲天寿国曼陀罗绣帐刺绣在平安时代尚为贵族的奢豪品,用于雅乐衣装,,直至江户时代才普及到町内身份制度的末端职人、商人阶级。
▲加贺绣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与各地风俗相辅相成,日本刺绣也依照产地被命名为“京都的京绣、金泽的加贺绣、东京的江户绣”。
其中京绣与加贺绣受到日本传统工艺的认定并加以保护和援助。
▲绣针与彩线刺绣是绣针与彩线交织的艺术,绣针以前多为手工打制的高级品,穿线处平滑,针尖则锐利有度,且依针身粗细有所细分。
使用的彩线通常为丝质“釜线”,由4~12根极细的绢丝成束,未经捻搓而成,散发出丝质原本的光泽。
此外还有从蚕茧直接缫丝,约9根为一束做“生线”亦称“原线”;再将生线精简去除杂质后叫做“绢线”。
▲缠绕粗线的“驹木”当然,固定织料的绣台,剪断丝线的“绣铗”,纺线用的木制“纺机”,绕线的“竹管”,插竹管的木“蜻蜓”,缠绕粗线的“驹木”等也是必不可少的刺绣装备。
刺绣工艺讲求“顺、齐、平、匀、洁”。
顺是直线平直,曲线顺滑;齐指针迹齐整,边缘平整;▲精选刺绣平是手法精准,绣面平服,丝缕无歪斜;匀指针距一致,既无露底,亦不重叠;洁是绣料上光洁无污迹等。
日本刺绣现仍在使用约有30种针法,以下为部分常用针法作品图:▲“绣切”“绣切”是日式刺绣中最常用的技法,用平行的绣线表现图案。
为表现出光泽,丝线平行缝制多用于表现细小的立体感,如图中椿花的叶子部分;▲“地引绣”“地引绣”也叫做“驹使绣”,在平绣的基础上,增加锁绣,用以将不同布料缝合在一起或模拟叶脉,或勾勒两种不同色彩的图案;▲“割绣”“割绣”别名“拜绣”平绣中留有缝隙用以呈现立体效果类似版画的勾边效果,同苏绣中的水引技法;▲“疋田绣”“疋田绣”源自扎染中的疋田纹样平针绣成,用斜向的棋盘格模拟樱花花瓣,有时中心还装饰有打籽绣,具有显著的西洋几何风格;▲“菅绣”“菅绣”抽线沿纹样绣制的方法,表示阴影的虚线绣法,适宜表现平和的纹样;▲“相良绣”“相良绣”是以丝线打结后组成纹样,类似中国的打籽绣,通过打结组成花蕊纹样;▲“组纽绣”“组纽绣”是以丝线成组绣制而成,采用三到五组丝线交织缝制,表面肌理和绳纹一致,有着极强的立体感;▲“乱绒绣”“乱绒绣”并无固定方向,随意出针,适宜大且单调的纹样呈现出节奏感来常以展现密而不乱的植物肌理;▲“松针绣”“松针绣”顾名松针般斜纹绣成多用于波浪纹或松针;▲“盛松绣”“盛松绣”平绣后再施以金绣用以表现松枝的立体感尤为合适模拟松树的形态,呈放射状,有时并施彩金;▲“鹿子绣”“鹿子绣”用以表现扎染中“鹿子纹”的绣法;▲“麻割绣”“麻割绣”是在平针基础上再施以银线切割出麻纹用刺绣表现几何麻叶纹;▲“芥子绣”“芥子绣”细线勾勒点针出芥子小粒的效果,适合以青色底布上展现云纹霞纹;▲“散金绣”“散金绣”遵循芥子绣的风格,金线分散成结的绣法,多表现霞光等华丽景象;作为职人一般在了解掌握刺绣工艺针法、纹样、色彩后,便可正式开始进行刺绣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一.歌舞伎是日本所独有的一种戏剧,也是日本传统艺能之一。
在日本国内被列为重要无形文化财,也在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代歌舞伎的特征是布景精致、舞台机关复杂,演员服装与化妆华丽,且演员清一色为男性。
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源于“傾く(かぶく)”此字的连用形。
日语中,将引人注目的动作、服装称为“かぶき”,而这样的人称为“倾奇者(かぶき者)”。
有人因此贴切地用了同音的三个汉字:歌(か)、舞(ぶ)、妓(き)来为这种表演命名。
而宽永年间,游女歌舞伎被禁止,因此就用会联想到伎乐的“伎”字取代会让人联想到艺妓的“妓”字。
不过在江户时代,“歌舞伎”与“歌舞妓”这两种用法都是通用的,确定将此项技艺定名为“歌舞伎”,则是明治时代的事。
二.狂言是日本戏剧的一个流派。
它与能一道,从猿乐衍化发展而来,狂言与能同属于日本四大古典戏剧之一。
狂言一般穿插在能剧之间表演。
与能的不同,狂言是一种内容简单而即兴的喜剧。
在语言方面狂言大量运用民间的俚语。
而内容上则一般取材于民间题材,并运用讽刺的手法尖锐的抨击了武士或者贵族。
也正因为如此,狂言比起能剧更受到平民们的欢迎,渐渐发展成一种最为典型的民间艺术形式。
狂言在起源初期并没有剧本,在后来的漫长发展过程中,渐渐出现了用文字记载的狂言剧本。
现今保存下的剧本有260多个。
表演狂言的演员被称作狂言师。
在现代,比较著名的狂言师有野村万斋。
在日本的奈良初期,中国的散乐已经流传进日本。
而能剧与狂言剧就是民间的艺术家在此基础上加上了一些独特的滑稽表演,渐渐的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表演方式“猿乐”。
在这个时代,能与狂言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直到镰仓时代,这两种剧目才有了明显的差别,但也仅仅只是作为一种民间的娱乐方式而已。
之后在南北朝时代,因为得到了贵族阶级的支持,能与狂言才真正转化成一种比较正式的戏剧形式,并且迅速发展起来。
狂言主要分为三个流派:“大藏流”,“鹭流”与“和泉流”。
其中“鹭流”在江户时代已经失传。
三.能,是日本独有的一种舞台艺术,是佩戴面具演出的一种古典歌舞剧,由中世纪从中国传入日本的舞乐和日本的传统舞蹈融汇[来源请求],从镰仓时代后期到室町时代初期之间创作完成。
能在日本作为代表性的传统艺术,与歌舞伎一同在国际上享有高知名度。
所谓的“能乐”(能楽)是“式三番”、“能”(古典歌舞剧)、以及“狂言”(古典滑稽剧,“能”的幕间休息时表演的一种短剧,为与现在的“狂言”区别,多称“本狂言”)的总称。
这三种表演都是由能乐师(能演员、狂言演员及乐师)表演的传统戏剧,但是按照戏曲、戏剧技法和演员的不同又有所区别。
广义的“能”与“能乐”相通;狭义上则指“式三番”以及“能”。
从中世纪以来长期被称为“猿乐”、“申乐”、“猿(申)乐之能”,但从明治时代改称为“能乐”后,能乐就成为了一般的通称。
以下针对能(狭义的能乐)作介绍。
能是以主角演员的歌舞为中心,与伴奏之唱念及奏乐所构成的音乐剧。
演员使用面具是能的特征;能的面具称为能面。
戏剧的要素是由舞蹈(舞)、唱念(谣)和奏乐(囃子)所构成。
其中负责舞与谣等实际表演技巧的是主角(仕手:シテ,能的主角)、配角(胁:ワキ,能的配角)以及狂言演员(狂言方);负责音乐伴奏的是乐师(囃方),由笛乐师(笛方)、小鼓乐师(小鼓方)、大鼓乐师(大鼓方)、太鼓乐师(太鼓方)组成。
主角负责主导齐唱(地谣)以及
演出进行的管理;演出进行由辅佐员(後見)执行。
配角、乐师和狂言演员合称为三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