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掌控习惯-已被超过50万人验证过的好习惯养成法-詹姆斯克利尔
《掌控习惯》读后感
《掌控习惯》读后感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最近读了詹姆斯·克利尔的《掌控习惯》这本书,让我对习惯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
书中开篇就指出,人们通常高估了某个决定性时刻的重要性,而低估了每天进行微小改进的价值。
我们总期待着有一个重大的转变瞬间,能让自己脱胎换骨,但实际上,真正的改变往往源自于日复一日的微小积累。
这让我反思自己过往的经历,每当想要做出一些改变时,总是想着要制定一个宏伟的计划,却往往在执行的过程中因为目标过于遥远而半途而废。
而那些能够长期坚持并取得成果的事情,往往是从一些很小的习惯开始慢慢培养起来的。
作者提到,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从“提示”到“渴求”,再到“反应”,最后得到“奖励”的循环过程。
比如,当我们看到手机上的社交媒体图标(提示),内心会渴望去查看有没有新的消息或者有趣的内容(渴求),然后我们会不自觉地打开应用程序进行查看(反应),最后当我们看到了新的消息或者有趣的内容,获得了满足感(奖励)。
了解了这个循环,我们就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去培养或者改变习惯。
如果想要养成一个好习惯,我们可以人为地设置清晰的提示,让自己产生强烈的渴求,并且确保能够得到及时的奖励。
而想要改掉一个坏习惯,就需要打破这个循环,比如消除提示,或者让奖励不再具有吸引力。
书中还强调了环境对于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我们所处的环境会极大地影响我们的行为。
比如,如果我们身边到处都是零食,那么就很容易养成吃零食的习惯;如果我们的书桌上堆满了杂物,就很难静下心来学习。
因此,通过精心设计我们的环境,可以让好习惯更容易养成,坏习惯更难以施行。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的房间布置,以前总是随意摆放物品,导致学习和工作的时候效率低下。
现在我开始有意识地整理和规划自己的空间,把与工作学习相关的物品放在显眼的位置,把容易分散注意力的东西收起来,果然效率提高了不少。
另外,“身份认同”这个概念也让我深受启发。
我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身份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掌控习惯》读书笔记
《掌控习惯》读书笔记最近读了詹姆斯·克利尔的《掌控习惯》这本书,深受启发。
书中的观点和方法让我对习惯的形成和改变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为我培养良好习惯、戒除不良习惯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
习惯是自我提高的复利。
我们每天所做的选择,无论是小到刷牙的方式,还是大到职业的抉择,都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个好的习惯,虽然在每次执行时可能带来的收益微乎其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累积的效果却会无比巨大。
例如,每天坚持阅读半小时,短期内可能看不到明显的变化,但长期下来,知识的积累和思维的提升会让人受益匪浅。
作者指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由提示、渴求、反应和奖励四个环节组成的循环。
提示触发我们的大脑启动某种行为模式,渴求则是行为背后的动机,反应是我们实际采取的行动,而奖励则让我们的大脑记住这个行为,并促使我们在未来重复它。
以抽烟为例,看到香烟(提示)会让人产生放松和解压的渴求,点燃香烟并吸入(反应)会带来短暂的满足感(奖励),这就使得抽烟这个习惯得以巩固和加强。
要想改变一个坏习惯,关键在于打破这个循环。
我们可以从各个环节入手。
首先,消除提示。
比如,如果你想减少吃零食的习惯,就不要在家里存放零食,这样就减少了看到零食这个提示。
其次,降低渴求。
通过认识到坏习惯带来的危害,比如过度饮酒对健康的损害,从而降低对这种行为的渴望。
再次,改变反应。
寻找替代行为,当你想要玩手机时,改为拿起一本书阅读。
最后,重新设计奖励。
比如,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后,不是通过吃甜食来奖励自己,而是选择去散步或者听一首喜欢的音乐。
培养新习惯的过程中,让习惯变得明显、有吸引力、容易执行和令人愉悦是非常重要的策略。
使习惯明显,就是要让自己清晰地知道需要做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去做。
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计划和设定提醒来实现。
让习惯有吸引力,可以将新习惯与自己喜欢的事物联系起来,或者加入一个有共同目标的群体,互相激励。
使习惯容易执行,意味着降低开始行动的门槛。
《掌控习惯》读后感
《掌控习惯》读后感最近读了詹姆斯·克利尔的《掌控习惯》这本书,感触颇深。
它让我对习惯的形成、发展以及如何改变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开篇就强调了习惯的重要性。
习惯是自我提高的复利,每天进步 1%,坚持一年后,我们将会取得巨大的进步。
这让我不禁反思自己的生活,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习惯,比如每天刷手机到深夜、总是拖延工作等等,正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
习惯形成的过程其实是一个由提示、渴求、反应和奖励四个环节组成的循环。
比如,手机的震动提示(提示)让我们渴望查看新消息(渴求),于是拿起手机查看(反应),获得短暂的满足感或新的信息(奖励)。
了解这个循环机制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习惯如此难以戒除,而又有些新习惯难以养成。
书中还提到了一个关键观点:身份决定习惯。
我们往往会先确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基于这个身份来培养相应的习惯。
比如,如果我们想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和定期运动的习惯。
这让我意识到,要改变习惯,不能仅仅着眼于行为本身,更要从内心深处认同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身份”。
关于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作者给出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
首先是让习惯变得显而易见。
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计划和设定触发习惯的环境来实现。
比如,想要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可以把书放在床头,每天睡前设定一个固定的读书时间。
其次是让习惯有吸引力。
可以把想要养成的新习惯与自己喜欢的事物联系起来,或者加入一个有相同习惯的群体,互相激励。
再者是让习惯简便易行。
从最简单的步骤开始,逐步增加难度,避免一开始就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最后是让习惯令人愉悦。
给自己设定及时的奖励,强化习惯带来的积极感受。
同时,作者也强调了戒除不良习惯的方法。
其中之一就是让不良习惯的提示难以显现。
比如,如果想要减少吃零食的习惯,可以把零食放在不容易看到和拿到的地方。
另外,增加不良习惯的执行难度也很有效。
比如,想要减少刷手机的时间,可以卸载一些耗费时间的应用程序。
《掌控习惯》读后感
《掌控习惯》读后感最近读了詹姆斯·克利尔的《掌控习惯》这本书,感触颇深。
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在习惯养成道路上的迷茫和困惑,让我对习惯的力量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我们的生活中,习惯无处不在。
早上起床是一种习惯,刷牙洗脸是一种习惯,工作学习的方式也是一种习惯。
然而,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习惯,塑造了我们的人生轨迹。
书中提到,习惯形成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简单的步骤:提示、渴求、反应和奖励。
提示触发我们的大脑启动某种行为模式,渴求则是我们内心对于行为所带来结果的期待,反应是我们实际采取的行动,而奖励则是让我们的大脑记住这个行为,以便下次再次执行。
比如,当我们看到手机上的社交媒体图标(提示),内心渴望与朋友互动和获取信息(渴求),于是打开应用程序(反应),最后在浏览过程中获得了满足感和乐趣(奖励)。
习惯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持续的重复。
一个新习惯的养成,最初可能会让人感到吃力和不适应,但只要坚持下去,大脑会逐渐适应这种行为模式,使之变得越来越自动化。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试图养成每天锻炼的习惯。
一开始,每天下班后去健身房对我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总是有各种借口想要放弃。
但当我坚持了一个月之后,身体逐渐适应了运动的节奏,不去锻炼反而会觉得浑身不自在。
习惯具有强大的复利效应。
一个好的习惯,虽然在短期内可能看不到明显的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会呈指数级增长。
相反,一个坏的习惯,如果不及时加以改正,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严重的破坏。
比如,每天熬夜刷手机,短期内可能只是让人感到疲惫,但长期下来,会影响身体健康、工作效率和心理健康。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养成好习惯并戒除坏习惯呢?书中给出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
首先,要让习惯变得显而易见。
我们可以通过设定明确的触发机制,比如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或环境中进行某项活动。
比如,想要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可以在睡前把书放在枕边,这样当我们上床时,就会看到书,从而提醒自己阅读。
《掌控习惯》读书笔记
《掌控习惯》读书笔记《<掌控习惯>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叫《掌控习惯》的书,真的是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书里说,习惯的力量超级强大。
咱们每天做的事儿,好多都是习惯驱使的。
比如说,早上起来是先刷牙还是先洗脸,上班是走路还是坐车,这些看似小小的选择,其实都是习惯在背后推波助澜。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
我一直想养成每天早起锻炼的习惯,可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为啥呢?书里给了答案。
原来是我一开始就把目标定得太高了,想着一上来就跑个几公里,做几十组俯卧撑。
结果呢,累得要死,第二天根本不想动。
后来我按照书里说的,把大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微习惯。
我不再想着一开始就要跑多远,而是告诉自己,早上起来先穿上运动服和运动鞋,这就成功了第一步。
嘿,你还别说,这个小小的改变真起作用了。
当我穿上运动服和鞋,就觉得不出去动一动都对不起这装备。
还有啊,书里提到养成习惯需要一个提示。
我就给自己设了个手机闹钟,每天早上一到点,那铃声就响起来,提醒我该动起来了。
一开始,我听到闹钟还会想按掉继续睡,但次数多了,心里就有个声音说:“都响了,起来试试呗。
”另外,习惯的养成还得有个奖励机制。
我给自己定了个规矩,如果能连续一周早起锻炼,周末就奖励自己吃一顿喜欢的大餐。
为了那顿心心念念的美食,我动力十足。
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一次,晚上和朋友玩得太晚,第二天闹钟响的时候,我真是困得眼睛都睁不开。
心里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说:“睡吧睡吧,就这一次没关系。
”另一个说:“不行不行,坚持住,不然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
”最后,我咬咬牙,还是起来了。
那天锻炼的时候,我感觉脚步都是飘的,但锻炼完之后,那种成就感真是无与伦比。
而且,环境对习惯的养成也很重要。
我把运动装备都放在显眼的地方,一看到它们,就想起自己的目标。
我还把家里的沙发弄得不太舒服,这样就不会一回家就瘫在上面不想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早起锻炼对我来说已经不再是难事。
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好了很多。
《掌控习惯》读书日记(4)
《掌控习惯》读书日记(4)【阅读书目】《掌控习惯》【阅读天数】5(累计4小时)【阅读进度】269/269【阅读感想】昨天我就把四条定律的部分全都看完了,今天早上花了将近1小时看完剩下的部分。
最后一个章节标题叫做“高级战术”,里面提到了基因、个性对习惯的影响,大概的意思就是想要培养习惯要选对方向和特长,并且不一样的个性对习惯培养也有影响。
这让我想到了“天赋论”和“性格理论”。
以前我挺相信这种理论的,也经常把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归结为没有天赋、性格不好。
但在我学着不去评判之后,我发现性格无所谓好还是不好,天赋也没有办法阻碍一个人精通某一项技能。
我所理解的“天赋”,是一个“天花板”,有天赋的人可能可以碰得到天花板,但没有天赋的人也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达到精通水平,就算碰不到天花板,至少也是站在柜子顶上的,比那些埋在土里还没冒出头的要强得多。
因为看到这些与我的理解不太相合的内容,所以早上我在看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有点心不在焉——明明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里面竟然还有我不认同的内容?!吃早饭的时候我一直在琢磨这件事,让自己不去评判书里的内容,转而去理解书里想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发现,书里说到的“习惯”,与我所理解的“习惯”也许不太一样。
我理解的“习惯”是一种通用的技能,没有门槛,谁都可以学,并且大家都可以养成;而书中所说的需要天赋或者个性的,可能更多地偏向于我所理解的“技能”。
习惯和技能的养成过程有其相同之处,都是一旦建立了大脑回路就能自动自发地完成;区别在于习惯大家都能学得会,而技能依靠需要个人的选择。
就比方说,阅读的习惯是让你养成持续看书的习惯,但是阅读的技能都是让你能够深入理解一本书的能力。
也许有些人也经常看书,但是书里的内容看完容易忘,这就是掌握了阅读的习惯,而非阅读的技能,想要深入理解吃透一本书,你需要掌握一些解读的技巧、整合输出的本领,这是技能。
然而技能的培养需要建立在习惯之上,习惯能够帮助我们持续练习技能,技能也能督促我们把习惯坚持下去。
《掌控习惯》读后感(通用7篇)
《掌控习惯》读后感(通用7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掌控习惯》读后感(通用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掌控习惯》读后感篇1前几天看了美国詹姆斯·克利尔著的《掌控习惯》,有一个理念,我觉得每一位有理想、有追求的人都应该看到,所以在此摘录。
原书第13页,标题:忘记目标,专注于体系内容摘录:体系和目标有什么不同?目标是关于你想要达到的结果,而体系是涉及导致这些结果的过程。
如果你是教练,你的目标可能是让自己带的队伍赢得冠军。
你的体系就是你招募球员、管理助理教练和训练的方式。
如果你是企业家,你的目标可能是创建一家营业额上百万美元的企业。
你的体系就是测试产品创意、雇用员工和开展营销活动的方式。
如果你是音乐家,你的目标可能是演奏一支新曲子。
你的。
系统就是你练习的频率、你如何分解和处理高难度曲段,以及你从导师那里获得反馈的方法。
有趣的问题是:如果你完全忽略了你的目标,只关注你的体系,你还会成功吗?例如,假设你是篮球教练,你忽视赢得冠军的目标,只关注于你的团队每天如何训练,你还会得到原初的结果吗?我想你会的。
任何一项运动的终极目标都是争取获得最好的成绩,但是在整场比赛中都死盯着记分牌则荒谬无比。
争取每天都有进步是你走向成功的唯一方法。
用三届超级碗冠军选手比尔·沃尔什的话来说就是:“比分是会自理的。
”生活的其他领域也是如此。
如果你想要更好的结果,那就别紧盯着目标不放,而要把精力集中到你的体系建设上。
这是什么意思?目标完全无用吗?当然不是。
目标的意义在于确定大方向,但体系会促进你的进步。
假如你为目标绞尽脑汁,却对体系设计关注不足的话,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文字虽多,但值得我们花时间读完,这段话太有价值了。
有了这篇文章做铺垫,《道德经》第二十九章就好理解了,“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
掌控习惯读书笔记
掌控习惯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好习惯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掌控习惯》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詹姆斯.克利尔,核心内容是有关培养习惯的四步模型,以及从中演化出来的行为转变四大定律,对于我们的习惯养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培养良好习惯的四步法整本书都倡导微小习惯的培养,认为小习惯会带来大变化。
书中提到这样一个计算公式:如果一年内每天都能进步1%,到完成时,将会进步37倍。
相反,如果一年中每天以1%的速度退步,现有的任何东西会降到几乎为零。
在最初开始的几天的时间里,我们可能觉不出任何不同,但在数月和数年后,它们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虽然人们都知道好习惯的重要性,但人们似乎很难养成持久的习惯,书中揭露其核心原因之一是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有相当长时间是感受不到它的影响的,称之为潜能积蓄期。
只有最终突破潜能积蓄期,才能取得质的飞跃。
这点确实也是感触颇深,因为感受不到,所以很难坚持下来。
坏习惯也是如此,因为不能很快感知它的不良影响,也会延续很长时间。
如何才能突破潜能积蓄期,书中提到了构建体系的重要性。
只有解决体系层面上的问题,才能真正达成目标。
要关注整个体系,而不是单一目标。
我们平常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在想要达到的目标上,正确的做法是培养基于身份的习惯,着眼点是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单一的目标。
因为如果一旦涉及自豪感,我们就会尽心尽力地保持习惯。
真正的行为上的改变源于身份的改变。
书中提到我们可能会出于某种动机而培养一种习惯,但让我们长期保持这种习惯的唯一原因是它已经与自己的身份融为一体。
相反,如果某种想法或行为与自己的身份贴合得越紧密,就越难改变它。
读到这里,我也想到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写作业比较磨蹭,我经常说:“你怎么这么磨蹭,就不能快一些吗?”总是这样说孩子,也相当于给他贴上了一个身份的标签,反而不容易改掉。
习惯是重复了足够多的次数后而变得自动化的行为。
习惯形成的过程始于反复尝试。
掌控习惯读书笔记
掌控习惯读书笔记很多人都想养成阅读、健身等好习惯,也有很多人想戒掉抽烟、刷手机等坏习惯一样,但我们经常会半途而废。
为何好习惯如此“难养”而坏习惯如此难戒呢,读过《掌控习惯》这本书,我们就会知道,不是我们决心不够,而是没有找对方法。
美国著名习惯研究专家多年研究发现,找出“提示——渴求——反应——奖赏”的四大习惯养成步骤,让自己先了解习惯,再采取正确的行动。
这本书推荐了四种让我们养成好习惯和改掉坏习惯的方法。
好的习惯是不显而易见的,是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效果会随着你不断的重复而倍增。
我们想要的是好习惯要立竿见影,但是往往好的结果都随着你的坚持姗姗来迟。
往往好习惯都是延迟满足带来的,坏习惯都是即时满足带来的。
下面我们看下四个定律:第一定律:1、让好习惯显而易见。
想养成什么好习惯就找一个引子把它放到你经常能看到的地方。
如果想养成一个喝水的好习惯就把水杯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2、让坏习惯不显而易见避免触碰坏习惯的引子第二定律:1、让好习惯难以抗拒把你想要养成的好习惯和你特别喜欢做的高频事件绑定在一起2、消除坏习惯的根源戒掉坏习惯的有力手段,就是让它失去吸引力。
可以从改变思维模式开始。
比如你在戒烟别人给你敬烟不要说我在戒烟而说我不抽烟第三定律:1、让它简便易行养成一个好习惯可以先从2分钟开始不要一次就让自己对这个习惯产生厌恶感,慢慢来2、让坏习惯难以实施尽量不要经常看到它提高实施它的难度。
第四定律:1、让好习惯令在养成好习惯时可以加一些即时满足的东西比如每完成一次记录一下。
2、让坏习惯令人痛苦破除坏习惯的最好方式是让它变得不切实际。
不断提高执行难度,直到它令你心灰意冷。
读了这本书明白好的习惯几乎都是延迟满足,坏的习惯几乎都是即时满足。
要养成好的习惯就是要能看得见,那么我们可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而不是紧盯目标,给自己实时的奖励,可以从微小的改变开始。
比如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可以先从每天看一页书开始,养成写作的习惯可以每天从写50字开始,养成健身的习惯可以每天从动手动脚2分钟开始,养成会思考的习惯可以从每听一本书就写下想法开始……然后要改变一个坏习惯就必须先打破生活的常规环境,然后自己对这个坏习惯付出代价,比如喜欢玩手机就可以把手机放远一点……加油,让我们都成为更好的自己,从现在开始行动吧……。
《掌控习惯》读后感
《掌控习惯》读后感《掌控习惯》是美国知名习惯研究专家詹姆斯·克利尔的一部作品,该书主要探讨了如何养成好习惯并戒除坏习惯,以及习惯养成过程中的复利效应。
詹姆斯·克利尔在书中指出,人们往往高估了大行动的效果,而低估了小改进的价值。
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大量的案例研究,向读者展示了持之以恒的微小努力所产生的惊人效果。
例如,他在自媒体账号上坚持每周发表一篇新文章,这种简单的写作习惯最终让他的订阅用户破千、三万、十万以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让我想到了一句中国古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詹姆斯·克利尔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行动,只要坚持不懈,也能带来巨大的改变。
就像每天进步 1%,一年后就会有 37 倍的复利效应。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忽视了微小习惯的力量。
我们总是急于追求大的成就,却不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一些小小的改变。
比如,我们可能会因为一顿不健康的饭菜而觉得自己放纵了一次没什么大不了,但如果日复一日地重复这种错误,并且为自己的小放纵找借口,那么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坏习惯的积累会导致我们的生活逐渐偏离正轨,最终一事无成。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微小习惯,及时发现并纠正那些可能对我们产生负面影响的习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詹姆斯·克利尔还强调了建立微习惯体系的重要性。
他指出,要想获得持续长久的习惯,我们不能只围绕单一目标做改变,而应该从整个体系上着手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把好习惯落实到自己的体系中,对每个环节进行 1%的改进。
这样,整个系统就会产生惊人的指数级复利效应。
英国自行车运动协会负责人布雷斯福德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他通过对自行车的各个环节进行拆分和改进,如重新设计自行车座、用酒精擦涂车胎等,最终使自行车运动协会在国内外各大赛场上频频夺冠并刷新纪录。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微习惯体系的威力。
《掌控习惯》读后感
《掌控习惯》读后感《掌控习惯》是一本关于习惯养成的书,作者是美国的詹姆斯·克利尔。
这本书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实际案例,阐述了习惯养成的四个定律:让它显而易见、让它有吸引力、让它简单易行、让它令人满意。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习惯养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学到了一些实用的方法。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影响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
一个好习惯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提高生活质量;而一个坏习惯则可能让我们陷入困境,浪费时间和精力。
因此,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让它显而易见。
这一定律强调了环境对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好习惯的提示很明显,那么我们就更有可能去执行它。
比如,我们可以把牙刷放在洗手池旁边,这样每次洗手的时候就会看到牙刷,从而更容易养成刷牙的习惯。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设置提醒、制定计划等方式来让好习惯更加明显。
让它有吸引力。
这一定律告诉我们,习惯的内容应该是我们感兴趣的,或者能够给我们带来愉悦感的。
如果一个习惯很枯燥乏味,那么我们很难坚持下去。
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作为习惯,比如阅读、运动、学习新技能等。
这些事情不仅能够让我们享受过程,还能够让我们不断进步。
让它简单易行。
这一定律提醒我们,习惯的执行过程应该尽可能地简单,不要过于复杂。
如果一个习惯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那么我们很容易就会放弃。
因此,我们可以把习惯分解成小步骤,每次只做一小部分,这样就会更容易完成。
此外,我们还可以创造一些便利条件,让习惯的执行更加容易,比如把健身器材放在家里,这样就可以随时进行锻炼。
让它令人满意。
这一定律告诉我们,习惯的结果应该是令人满意的,能够给我们带来成就感和幸福感。
如果一个习惯不能给我们带来好处,那么我们很难坚持下去。
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能够带来积极结果的习惯,比如学习新知识、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人际关系等。
这些习惯不仅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好,还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快乐和满足。
除了这四个定律之外,作者还介绍了一些其他的习惯养成方法,比如习惯叠加、习惯追踪、社交影响等。
《掌控习惯》读后感
《掌控习惯》读后感习惯的力量超乎想象。
好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而坏习惯则可能毁掉一个人。
《掌控习惯》这本书深入剖析了习惯的形成机制和影响,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我们培养好习惯,戒除坏习惯。
詹姆斯·克利尔在书中指出,习惯的形成可以分为四个步骤:提示、渴求、反应和奖励。
提示触发了我们的渴求,而反应则是我们对渴求的满足。
每一次的重复都会加强这个循环,使习惯变得更加根深蒂固。
好习惯和坏习惯的区别在于,好习惯带来的奖励是积极的,而坏习惯带来的奖励是消极的。
因此,要培养好习惯,我们需要让积极的奖励更加显而易见,而让消极的奖励变得难以察觉。
为了让好习惯更有吸引力,我们可以采用绑定喜好的方法。
将我们想要培养的习惯与喜欢的事情绑定在一起,例如,将锻炼与听音乐结合起来,或者将阅读与一杯美味的咖啡搭配起来。
这样,我们就会因为喜欢做的事情而更容易养成锻炼或阅读的习惯。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创造激励仪式来培养习惯。
在开始培养新习惯之前,先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为培养习惯创造一个积极的氛围。
例如,在开始学习之前,先听一首喜欢的歌,或者在锻炼后奖励自己一份小礼物。
这样,习惯就会与积极的感受联系在一起,从而更有吸引力。
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拖延的问题。
两分钟规则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拖延,即当我们开始培养一种新习惯时,它所用时间不应超过两分钟。
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容易地开始行动,避免因为任务的难度而产生畏难情绪。
同时,我们要注意避免坏习惯的诱惑。
如果我们想要戒除某种坏习惯,最好的方法是避免接触引起它的提示。
例如,如果我们想要戒烟,就应该尽量避免与吸烟相关的场所和人,减少吸烟的机会。
另外,承诺机制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通过承诺机制,我们可以锁定未来的行为,约束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我们可以制定一个计划,每天早上按时起床,然后在一个月内坚持每天都做到,这样就可以逐渐养成早起的习惯。
詹姆斯·克利尔强调了坚持的重要性。
《掌控习惯》读后感
《掌控习惯》读后感人是习惯的产物。
成功人士都有一些好的习惯,我们也想培养一些好习惯,可总是半途而废,怎么办?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本书,叫《掌控习惯》。
书中介绍了4个能够养成好习惯的定律。
定律1:让好习惯显而易见。
这个怎么理解呢?就是把我们想培养的好习惯写出来,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样的事情。
写出来会大大增加我们去执行的可能性。
这个和我们的生理有关,我们人体有1100万个感觉接收器,其中有1000万个和视觉有关。
同时呢,我们很多的习惯是处于无意识状态是做的,当我们写出来之后就会有意识地参与从而改变。
定律2:让好习惯难以抗拒。
这个怎么理解呢?简单来说就是绑定喜好。
把你想培养的好习惯和你喜欢干的事情绑定。
比如你想培养读书的好习惯,那你又喜欢喝奶茶,那就在你每次喝奶茶之前读几页书,读了书才可以喝奶茶。
喝奶茶是你读书的奖励。
定律3:让好习惯简便易行。
这个怎么理解呢?我们大脑的运行在遵循最省力原则。
越简单越省事的事,我们的大脑越喜欢做。
那我们培养好习惯也从这里开始。
举例:你想减肥。
不要刚开始就想着我每天跑步5公里,每天做100个俯卧撑,做几百个拉伸等等,相信我你坚持不下去。
而且会打击我们的信心,以后都不会再去做了。
我们要做的简单一些,刚开始你可以从散步5分钟开始,今天就出去散步5分钟,够5分钟就回去,完事。
我相信这个我们都能做到。
我们要做的不是成为想减肥的人,而是要成为一个运动者。
每天出去走5分钟,当这个行为成为一种习惯,你心里不在抗拒的时候,你会不自觉地变成散步10分钟,跑步5分钟,直到你能做到每天跑步半个小时,一个小时。
这就是让好习惯简单易行,首先让他成为一个习惯,而不是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定律4:让好习惯令人愉悦。
最后再说一点:小习惯,大成就。
习惯是自我提高的复利,它是以指数的方式在增长。
每天成长0.1,和每天退步0.1有多大差别。
1.01的365次方等于37.78,而0.99的365次方是0.03!你可能觉得他只是个数学概念,是机械类比。
《掌控习惯》读后感
《掌控习惯》读后感《掌控习惯》是美国习惯学院创始人詹姆斯·克利尔的一本小书,该书介绍了如何养成好习惯并戒除坏习惯的方法,被《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和《今日美国》等评为畅销书。
作者在高中时遭遇严重外伤,跌入人生低谷,但通过在大学阶段积累起的一些微小而坚持不懈的习惯,最终重返运动场。
他关于习惯的文章也被《时代》周刊等主流刊物定期登载。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事实:持续的小改进能够在长远引起大的变化;但在改变的初期,变化和积累往往并不为人们所察觉。
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早期阶段,量变往往不易为人感知,这也是好的习惯难以坚持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如此。
在学生阶段,考试成绩能够很快反映出努力的结果;但在工作后,能力的积累并非一蹴而就,努力可能无法在短期内看到明显的回报,反而工作的压力会让人在业余时间更容易放松。
作者还指出,日常所做的事情代表着我们的身份和个性,这有助于让我们对工作和生活充满热情,积极面对困难。
然而,好习惯的养成和坏习惯的戒除都需要耗费精力,在养成习惯的早期,也需要毅力。
本书的最大价值在于,作者基于对习惯的四个定律的分析,总结了一些相对可行的改变习惯的方法。
改变习惯不应是反人性的,这些方法可以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使原本难以开始或坚持的好习惯更容易被接受,最终形成自然。
至于具体的内容,我在这里就不多做剧透了。
在书的尾声,作者并不讳言天赋对人的限制和培养好习惯的负面影响。
他认为,习惯动作加刻意学习才能达到精通。
的确,工作和生活都不应只是简单的重复。
高级战术这一章将本书的价值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本书篇幅不长,条理清晰,文风平实易懂,适合在一周内阅读完成。
大体而言,书中的方法是可行且高效的。
当然,书中的一些方法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例如,改变环境的方法对于经常出差的人来说,在时间和精力上可能不太经济。
此外,书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如“莫问结果,专注体系”,在这个功利的社会,或者对于目标不太看重的人来说,可能并不适用。
读《掌控习惯》读后感
读《掌控习惯》读后感在这个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掌控习惯》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实用的方法,帮助我们培养和改变习惯。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习惯的形成和改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参与本月践读,我希望能够坚持读书的习惯,让读书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希望通过学习书中的方法,了解养成好习惯的科学底层逻辑,提升自己的认知和行为能力,并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输出对应的视觉笔记,以更直观的方式记录和理解书中的内容。
在豆瓣、百度和简书上搜索后,我发现《掌控习惯》这本书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大家普遍认为它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作者詹姆斯·克利尔是美国著名的习惯研究专家,他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对于我们培养习惯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当我快速翻看本书后,我感受到这是一本认知科学和行为科学的一体化模型,是一本掌控习惯的指导说明书。
它科学、落地、实用,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步骤,帮助我们培养好习惯,改变坏习惯。
在本月,我希望养成每天读书、早睡和规律运动的习惯。
我认为这些习惯将对我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每天读书可以提升我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早睡可以让我保持健康的状态,规律运动可以让我拥有更好的体魄。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和思考,我对习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习惯是一种自动的行为模式,它可以分为提示、渴望、反馈和奖赏四个步骤。
提示引发我们的行为,渴望驱动我们去行动,反馈让我们感受到行为的结果,奖赏则强化了我们的行为。
根据这四个步骤,作者总结出了习惯培养的四大定律:让它显而易见、让它有吸引力、让它简便易行、让它令人愉悦。
这些定律为我们培养习惯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原则。
在实际生活中,我意识到自己身上有一些好习惯和坏习惯。
好习惯如每天打卡完成视觉笔记,让我在视觉笔记的道路上取得了进步;早起一杯水和早餐的习惯,使我更加健康。
然而,我也有一些坏习惯,如熬夜和拖延,这些习惯对我的健康和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
《掌控习惯》读后感
《掌控习惯》读后感韩愈曾言:“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意思是说,蚂蚁摇大树,简直自不量力。
著名习惯研究专家、习惯学院创始人詹姆斯·克利尔,却不这样认为。
他坚信:“只要你愿意坚持下去,起初看似微小和不起眼的变化,会随着岁月的积累,复合成显著的结果。
”而他本人触底反弹的经历,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曾在一次棒球比赛中遭遇严重意外,虽侥幸闯过了鬼门关,身体却遭受了严重创伤,这导致他重返挚爱的棒球场后,直接面临被除名的处境。
然而就在六年后,他却被评为所在大学的顶尖男运动员,并入选学术全美队(全国仅 33 名运动员获此殊荣),还获得了该大学的最高学术荣誉。
出人意料的是,这一切竟始于两个不值一提的小习惯:每天早睡,以及保持房间整洁。
它们就像是自行车轮子,一旦转动起来,便越转越快,越转越轻松。
原来,小习惯中竟蕴藏着如此这般惊人的力量。
有了这番切身体会,詹姆斯·克利尔便专注于习惯研究,总结出习惯培养四大定律,并统统写进《掌控习惯》一书,以帮助我们轻松养成好习惯,并凭借好习惯发挥更大的潜力。
01 触手可及,才会行动这样的场景,你是否似曾相识?手机一响,你毫不犹豫打开手机查看信息,不管你在忙什么;或是坐在沙发上,你随手抓起茶几上的瓜子便磕了起来,不管你是否想吃。
为什么呢?因为提示。
随时响起的手机铃声和随手可拿的瓜子,都是强有力的提示,它会有效触发你的行为。
因此,作者提出:“培养习惯第一定律:让它显而易见。
”具体怎么做呢?第一招:明确执行意图。
最常见的提示是时间和地点。
作者相信,“人们就何时、何处、具体做什么制定出具体计划后,就会更有可能贯彻执行。
”比如,你想早起,可屡试屡败,要么闹钟一关,继续蒙头大睡,要么挣扎起来,却刷起了手机。
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要做什么。
你期望着脑子帮你做决定,但它天生就是个“懒东西”,只会让你干些毫不费力的事儿,继续睡,或刷手机。
而用上作者提供的万能公式我将在【时间】和【地点】做【事】,明确执行意图,你便更容易触发行为。
《掌控习惯》读后感
《掌控习惯》读后感本书的作者詹姆斯·克利尔是美国著名习惯研究专家,他深入剖析了习惯的原理和形成过程,并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工具和技巧,帮助我们实现生活中的改变。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将学会观察和分析自己的习惯,制定适合自己的习惯养成计划,并持续地改善自己的生活。
习惯是塑造我们的无形力量,它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决定了我们为什么是现在的自己,而不是我们希望成为的那个人。
要想改变生活,关键在于改变习惯。
养成好习惯的四大定律是让习惯显而易见、让习惯有吸引力、让习惯简便易行和让习惯令人愉悦。
让习惯显而易见意味着我们需要明确目标,创建触发提示,建立习惯链,并利用环境的影响,将好习惯置于显眼和易于执行的位置。
让习惯有吸引力需要我们找到内在动机,关联积极情感,并结伴而行,将习惯与积极的情感体验联系起来,增加坚持的动力。
再次,让习惯简便易行要求我们分解目标,消除障碍,设定明确的触发点,自动化行为,并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降低习惯养成的门槛,使习惯更容易实施。
让习惯令人愉悦需要我们记录习惯的执行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习惯,找到问责伙伴,增加改变的动力,使习惯带来的体验更加愉悦。
在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和障碍。
但是,通过运用书中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逐渐克服这些困难,培养出良好的习惯。
例如,当我们想要养成每天锻炼的习惯时,可以将锻炼时间设定在自己喜欢的时间段,并选择一个适合锻炼的环境。
同时,我们可以寻找一个有共同目标的伙伴或加入一个支持小组,与他人一起养成习惯,相互支持和鼓励。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如设置手机提醒,来自动化锻炼习惯的执行。
《掌控习惯》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养成好习惯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认识到习惯的力量。
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摧毁一个人。
当我们养成积极的习惯时,我们就能够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当我们养成消极的习惯时,我们可能会陷入困境,难以自拔。
《掌控习惯》读后感
《掌控习惯》读后感《<掌控习惯>读后感》这是一本颇具影响力的畅销书,作者是詹姆斯·克利尔。
与传统的成功学和心灵鸡汤类书籍不同,这本书着重于揭示养成习惯的心理机制和实用方法,并提供了具体的操作原则。
习惯的力量超乎想象。
习惯不仅塑造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还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身份认同。
正如书中所言:“习惯是自我提高的复利。
”通过培养良好的习惯,我们能够在各个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领悟到习惯背后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习惯并非简单的行为重复,而是与我们的身份紧密相连。
我们期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往往会通过习惯来展现。
例如,一个希望成为创作者的人会更倾向于阅读、学习和分享,而一个想要成为消费者的人则可能更关注消费和娱乐。
因此,改变习惯的关键在于重塑自我身份,使其与期望的行为相一致。
同时,书中强调了体系的重要性。
我们的行为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
如果我们身处充满诱惑的环境中,那么改变习惯就会变得异常艰难。
因此,自律的人并非仅仅依靠自我克制,而是因为他们善于构建有利的环境,减少诱惑的存在。
这让我明白,要想真正改变习惯,就需要从环境入手,创造有利于好习惯养成的条件。
关于如何养成习惯,书中提出了关键的重复原则。
不必追求一次性完美地完成大量任务,而是要从小事做起,每天做一点,逐渐积累。
这种持续的行动能够强化身份认同,使新习惯更易于形成。
同时,反馈回路的概念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尝试、失败、学习,然后进行调整。
无用的动作逐渐消失,而有用的动作得以加强。
习惯就是这样在不断的尝试和改进中形成的。
行为转变的四大定律为培养好习惯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让习惯显而易见、有吸引力、简便易行且令人愉悦,这四个原则简洁明了,易于实践。
此外,渴求也是每个习惯背后的动力,它驱使我们采取行动。
在书中,作者还介绍了一些实用的技巧,如大声说出自己的目标、利用习惯叠加、塑造与新习惯相匹配的环境等。
《掌控习惯》读后感
《掌控习惯》读后感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渴望成功。
然而,真正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良好的习惯。
正如詹姆斯·克利尔在《掌控习惯》一书中所言:“有时候,成功不是简单地让好习惯简便易行,更重要的是让坏习惯难以持续。
”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习惯对于成功的关键作用。
本章主要探讨了如何让好习惯不可避免,坏习惯难以持续这一主题。
作者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承诺机制是让坏习惯难以实行,培养好习惯却变得很容易的有效手段。
例如,我们可以主动申请加入赌场和在线扑克网站的黑名单,以避免自己陷入赌博的深渊;我们可以利用电源定时器定时切断路由器电源,从而防止自己沉迷网络而熬夜;我们还可以报名参加瑜伽班并提前付费,这样即使想要放弃,也会因为已经付出的金钱和无法收回的费用而坚持下去。
这些方法都利用了承诺机制,通过外部的约束和限制,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让习惯变得自然而然是另一种重要的方法。
帕特森发现员工手脚不干净后,购买了世界上第一台收银机。
这台收银机在交易完成后,会自动将现金和收据锁在里面,使得员工即使想偷窃也无法得逞。
安装收银机后,店里的偷窃现象几乎一夜之间消失了,店铺也从亏损转为盈利。
这一案例表明,破除坏习惯的最佳方式是不断提高其实施的难度,让其变得令人心灰意冷,从而促使人们自然而然地采取良好的习惯。
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习惯便会自然而然地形成。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
例如,打疫苗可以使我们保持健康,购买优质的床垫可以确保我们的睡眠质量。
这些都是占大便宜的事情,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培养好习惯和戒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让技术为我们服务。
例如,送餐服务可以代替我们去菜市场采购;网站拦截器可以阻止我们浏览社交媒体。
技术可以帮助我们的习惯自动化,节省我们的时间和精力,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发展中。
然而,技术在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例如,我们可能会沉迷于社交媒体和网络游戏,不愿意面对现实,生活变得混乱不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喜欢吃完饭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可以,在这之前的要散步2000步
借助亲友的力量,人渴望与他人建立联系
模仿亲近的人、模仿多数人、模仿有社会地位的人
让坏习惯失去吸引力
消除坏习惯的根源
改变思维方式,用大脑的程序化来享受高难度习惯
第三定律
让好习惯简单易行
关注习惯达成次数,而非完美度
最省力法则是人类的出厂设置
营造更便捷的环境,而不试图改变人的行为
利用两分钟规则停止拖延,培养新习惯,即当你开始培养一种新习惯时,他所用的时间不应超过两分钟
把每天阅读变成把书拿起来,把每天运动变成换上运动鞋
让坏习惯难以实施
利用事先承诺机制,强制戒断坏习惯
第四定律
让好习惯令人愉悦
即时奖励
如果我坚持做了30天的俯卧撑,我奖励自己一双鞋子,如果我坚持了60天,可以买一直想买的那副耳机
习惯的原理
习惯能导致正复利和负7.78和0.99的365次方=0.025
习惯塑造你的身份
变化的三个层次:结果变化、过程变化和身份变化
身份来自习惯
培养良好习惯的四步法
习惯是自动化了的行为
提示-渴求-反应-奖励
第一定律
让好习惯显而易见
习惯积分卡:把下意识提升到了有意识
写明执行计划
我想要做俯卧撑,目标连续30天,于是打印一张月历,每做一天,画一个勾
习惯叠加法,利用旧习惯,关联新习惯,继当前习惯之后,我将需要养成的习惯
把你想要的行为和你每天已经在做的事情关联起来
夏天回家,第一步是打开空调,开了空调想和冷饮,非常爽,但是呢,我又想控制体重,想着不能把自己的肚子搞得更大,怎么办?于是我想了个办法,喝饮料可以,但是要做50个俯卧撑中和一下,好吧,于是美美的喝了一杯冷饮,苦逼的做了50个俯卧撑,做完之后,想,亏了,这不是个事,算了还是少喝点,到了最后,算了,不喝了,于是,从想喝冷饮变成了自觉的做俯卧撑
构建利于触发好习惯的环境
我家里有一个我最喜欢的沙发,很喜欢,但是我又想看点书,但是书架距离远,一不小心就坐在沙发上吹着空调玩手机,后来我就拿了几本书放在沙发旁边
让坏习惯脱离触发环境
自控的人很少置身于充满诱惑的环境中
我抽烟,原来买烟一次买一条,想抽就有,总抽总有,表面上似乎一次买一条便宜了二三十块,但我不知不觉多抽了很多,后来变成一次买一包,有时候想抽了没有了
习惯跟踪法,让没一点进步都看得见
适度追踪,不要过分关注目标
让坏习惯令人痛苦
问责伙伴,建立习惯契约,让坏习惯的恶果公开化
类似于终结拖延症里的扔书包过强
如果我没有做到,我给你200块钱
掌控习惯-詹姆斯 克利尔
很多人都想养成阅读、健身等好习惯,也有很多人想戒掉抽烟、酗酒等坏习惯一样,但我们经常会半途而废。为何好习惯如此“难养”?为何坏习惯如此难戒?读过这本书你就会知道,不是我们决心不够,而是没有找对方法。美国著名习惯研究专家多年研究发现,找出“提示——渴求——反应——奖赏”的四大习惯养成步骤,让自己先了解习惯,再采取正确的行动。
想看电视,但是遥控找不着,算了,不看了
我想专心看书,假装手机没电了,拿去充电
第二定律
让好习惯难以抗拒
人类天然对某些感官刺激渴求
高盐、高糖、高脂肪的垃圾食品有很大吸引了
习惯是多巴胺驱动的反馈回路
抖音,让你持续分泌多巴胺
利用绑定喜好,增强习惯的吸引力
绑定喜欢与习惯叠加法结合,增强习惯的培养效果,继需要养成的习惯之后,我将我想要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