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2018年重点
农业农村部关于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
农业农村部关于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18.07.13•【文号】农科教发〔2018〕4号•【施行日期】2018.07.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农业农村部关于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农科教发〔2018〕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畜牧、兽医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重要讲话和会议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进一步做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动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增强做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升农业农村生态文明。
要深刻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观,正确处理“三农”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自觉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要求贯穿到“三农”发展全过程。
要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要深刻把握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着力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等农业农村突出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要深刻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提高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
要深刻把握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路径,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耕地保护制度,给子孙后代留下良田沃土、碧水蓝天。
二、加快构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构建农业绿色发展制度体系。
2018年度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1:2018年度湖北省技术创新重大项目申报指南一、光电子信息1.1 适用于IDC的波分复用多模光纤、超高速光芯片和模块研发。
1.2 Ⅲ-Ⅴ族光电探测芯片及阵列关键技术研发。
1.3 5G高速通信关键芯片、器件与模块、整体样机研发。
1.4 光接入网络扩容技术、器件模块与系统研发。
1.5 400G超高速超大容量骨干网光传输设备开发。
1.6 3D存储器芯片下一代技术研究。
1.7 存储器芯片封装、可靠性测试技术与系统研发。
1.8 光通信、显示、传感等芯片的先进封装测试技术与系统研发。
1.9 新型工业激光器(高功率紫外、高亮度半导体、超快激光器等)研发。
1.10 精密电子行业用激光高精密加工系统研发。
1.11 高端柔性OLED屏关键技术与产品开发。
1.12 新型显示各制程自动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1.13 人工智能在视听感知与交互、自主无人系统、互联网+等各领域的深度应用。
1.14 国产密码及其在各领域的推广应用。
1.15 移动互联网、工业网络、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安全防护、态势感知与威胁预警技术研究。
1.16 超晶格红外探测器、光纤陀螺、原子钟光钟等高精密元器件研发。
二、新材料2.1 海洋、机械用耐腐蚀高强度钢技术研究。
2.2 高品质有色金属绿色制备技术研究与应用。
2.3 非晶合金的超精密制备及成型技术研究。
2.4 柔性OLED基板材料研发与应用。
2.5 高质量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低成本制备技术研究。
2.6 超高纯度硅基特种电子气体研发。
2.7 高性能建筑材料及其绿色制备技术研究。
2.8 功能性硅烷衍生物制备技术研究。
2.9 轨道交通用环保涂层材料开发与应用。
2.10 高端加密防伪信息膜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2.11 高性能工程塑料强韧化改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2.12 耐高温过滤纤维材料制备与应用。
2.13 长寿命、高效能有机发光材料制备技术研究。
2.14 光缆、电缆及辅助材料研究与应用。
2.15 低成本、高稳定催化剂制备技术研究。
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修复措施
农业资源与环境NONGYEZIYUANYUHUANJING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修复措施袁雄辉 王 乐 万里平(江西正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江西新余 338000)摘 要 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会降低耕地自净能力,减少农作物产量,同时重金属离子还会通过农作物根系的富集,导致粮食作物重金属超标,最终进入人体引发疾病,影响人们身体健康。
因此,及时地治理修复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保障粮食作物安全生产的现实需求。
基于此,分析了耕地土壤污染现状及来源,并系统地介绍了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修复措施,以期为耕地土壤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 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污染成因;修复措施1 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目前,耕地污染形势严峻,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2 000万hm2,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不同程度的受镉(Cd)、铬(Cr)、铅(Pb)、砷(As)、汞(Hg)、硒(Se)、锌(Zn)及铜(Cu)等重金属污染[1]。
据2014年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耕地土壤的点位超标率为19.40%,镉、镍、砷是排在前三位的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主要以无机型重金属污染物为主。
其中,镉污染点位超标率最为严重,达7.00%,但其重度污染点位相对较少,大多仍处于中、轻度或轻微Cd污染状态[2]。
2 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2.1 大气中重金属沉降 工矿企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产生的大量含重金属的有害气体及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粉尘等是大气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
大气中重金属主要分布在工矿企业的周围和公路、铁路的两侧,在全国土壤状况调查的267条干线公路两侧的1 578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20.30%[3]。
有些较细微的含重金属粉尘颗粒可随风扩散至周边地区成条带状分布,距污染源越远重金属污染强度越弱。
大气中的重金属经过自然沉降和雨淋沉降可进入周边耕地土壤,随着时间的推移,重金属在耕地土壤中叠加累积造成污染。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以2016~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例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8,(1)$4 - 9 ...Management for Economy in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情况分析及对策建—以2016〜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例郑床木张江丽2"(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1'2.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北京100081)摘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科技体制改革后形成的5类科技计划之一,其立项数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 研单位实力与水平。
文章分析了 2016 ~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情况,并与其他同类机构 开展横向比较。
数据表明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已启动的7个农业科技领域重点专项立项竞争中具有显著优势,在5个专项立项数量及资助经费总量中均排名第1。
同时,存在学科发展不平衡,研究所之间立项差距过 大、青年主持比例较低等问题。
提出了应强化已立项项目管理、继续牵头开展重大选题凝练、推动新兴学 科发展及培育青年科技人员等对策建议,以进一步强化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级科研机构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分析对策建议2014年以来,国家全面改革中央财政科技计 划,将各部门管理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整合形成5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
国家重 点研发计划为其中之一,主要针对农业、能源资 源、生态环境、健康等领域国家重大需求,加强 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1]。
中国农业科学院是唯一 国家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是国家科技创新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积极主动参与项目竞 争,充分发挥国家队作用。
文章分析了 2016 ~ 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情况,在农业科技领域与其他机构开展横向比较,客观 评价在同类科研机构中所处位置,研究提出了未 来发展策略。
1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1各重点专项立项分析2016 ~2017年,科技部先后启动了 45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分属社会发展、高新技 术、农业科技、基础研究及基础配套等5个领域,农业科技领域包括“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 合技术研发”“七大农作物育种”“畜禽重大疫病 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 治与修复技术研发”“智能农机装备”“现代食品 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及“林业资源培 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等8个专项。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逐渐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有效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特制定本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一、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目标1. 提高农田水质——减少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和农药利用,降低农田排放的氮、磷、农药等物质对水体的污染。
2. 优化农田土壤环境——减少农业非点源污染,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含量,改善土壤质量。
3.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广合理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作物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二、关键工作任务1.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提高优质农产品比重,减少对化肥、农药的需求,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风险和压力。
2. 推进精准施肥加强农田土壤养分监测和调查,为农民提供科学的施肥建议,合理利用有机肥料,减少化肥的使用,降低氮、磷流失的风险。
3. 推广农机装备的节能减排技术引导农民采用节能减排的农业机械装备,如低耗油、低废气排放等,减少农业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
4. 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作物的灌溉效率,减少农业灌溉引发的土壤盐渍化和水资源浪费。
5. 加强农田污染防治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加大对农田污染防治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广应用农田水质净化、土壤修复等技术,提高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效果。
6. 增强农民环境保护意识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宣传教育,培养农民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工作。
三、实施措施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的政策导向和保障措施,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政策保障。
2. 加强组织协调与监督管理成立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的组织协调机构,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3. 落实科技支撑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相关科技研究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并加强对技术应用的指导和监测。
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检测技术设备研发与标准研制
丨2018年第5期·111·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检测技术设备研发与标准研制郑床木,毛雪飞,刘霁欣*(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81)农田土壤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之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田土壤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2014年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显示,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在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最高,达19.4%,其中重金属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数的85.8%。
农田面源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已影响现代农业发展,威胁农业生态安全,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引起各级政府和公众的高度关注,农业农村部出台措施强化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提出在2020年前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
开展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及评价预报,必须具备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现场快速监测设备,建立科学可行的监测技术标准。
我国农田土壤基质类型复杂、污染地域跨度广、污染水平差异大,当前土壤中氮磷及重金属监测以实验室仪器方法为主,无法满足现场监测需求。
现有X 射线荧光光谱(XRF )及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 )等重金属现场监测技术已有商品化产品,但关键部件国产化、模型谱库、精确定量消除基体干扰等仍待解决,微等离子体光谱及电热蒸发光谱(ETV )等重金属现场监测技术已形成了样机,但消除基体干扰及多元素集成仍待提升。
土壤氮磷速测设备已具备全量监测能力,生物有效性表征、原位提取装置和现场速测技术仍待优化。
此外,长期定位动态监测布点技术及同类指标专项采集设备仍待建立。
针对以上问题,2016年启动实施的“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设置了“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检测技术设备研发与标准”共性关键技术项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应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钢研纳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13家国内优势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联合承担,以突破土壤复杂背景下重金属监测快速进样及基体干扰消除与分析建模、氮磷生物有效性评价及快速监测、现场布点及智能分析等关键技术,形成系列重金属及氮磷现场监测及样品前处理设备、技术标准规范等,服务于农业生态环境调查及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禁产区划分、污染防治等,以提高监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提升监测标准化水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一、概述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源于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化肥、农药、畜禽养殖废弃物、农田径流等,已成为我国水体污染和土壤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和农业投入品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方面,针对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的问题,研究开发了多种新型肥料和农药,如缓释肥、生物农药等,以降低农业投入品对环境的污染。
另一方面,针对畜禽养殖废弃物和农田径流等污染源,研究提出了多种治理技术,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农田径流控制技术等,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地区的污染类型和程度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针对性地开展治理技术研究。
现有治理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技术和经济障碍,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集成示范。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和推动,形成合力。
本文旨在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分析,总结现有治理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探讨未来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为推动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农业面源污染定义与分类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溶解的或固体的污染物,如农药、化肥、畜禽养殖废弃物、农田土壤颗粒等,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渗漏、土壤侵蚀、农田扬尘以及大气沉降等方式,进入水体(河流、湖泊、水库、海洋等)所引起的污染。
这种污染形式具有排放主体分散、隐蔽性大、随机性强、不易监测等特点,因而难以控制和治理。
(1)化肥污染:过量使用化肥,特别是氮、磷等营养物质,容易造成土壤和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水质恶化,影响生态环境。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农业面源污染是指通过种植、养殖等农业活动而导致的水环境污染问题。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等污染物随着降雨水冲刷进入水体,对水质造成严重影响,影响水体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因此,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生态工程治理技术、生物技术治理技术、土壤改良技术等方面。
一、生态工程治理技术生态工程是通过构建人工湿地、植被带等生态工程设施,利用植物吸收和净化水中的污染物质,使水体得到净化的过程。
生态工程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利用水稻田和芦苇等植物作为植被带,可以有效吸收水中的氮磷等养分,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二、生物技术治理技术生物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对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吸附、富集等处理的技术。
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利用好生物技术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对水体的影响。
例如,通过在农田中添加细菌剂,可以促进土壤中有益菌群的繁殖,减少化肥的使用量,达到减少化肥冲刷入水体的目的。
三、土壤改良技术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因此,土壤改良技术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至关重要。
适当施用有机肥、石灰等土壤改良材料,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减少化肥农药的流失,降低对水体的污染。
四、灌溉和水资源管理技术灌溉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可能会导致较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同时也会增加土壤流失和污染的可能性。
因此,科学合理的灌溉和水资源管理技术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至关重要。
采用滴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合理设置排水沟、沟渠等设施,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降低土壤流失的风险。
五、农田环境监测技术农田环境监测技术是指通过监测土壤、水体等环境参数,及时发现和评估农业面源污染情况,对农田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
利用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和技术,可以及时了解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为制定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指南
化肥使用
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也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 。化肥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容易流失,导致水 体富营养化;同时,化肥中的有害物质也会对土 壤和农作物造成危害。
农作物秸秆
农作物秸秆的处理不当也会造成农业面源污染。 大量的秸秆被焚烧或抛弃在田间地头,不仅浪费 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
总结词
农田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是指通过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 农药、改进施药方式、精准施药等技术手段,减少农 药使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和防治效果。
详细描述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优先使用生物农药和环境 友好型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改进施药方式 ,采用静电喷雾、低容量喷雾等技术,提高农药附着 率和沉积率,降低农药流失。同时,精准施药,根据 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指标,制定合理的施药方案, 避免盲目用药和过度用药。此外,加强病虫害监测预 警和综合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和农业生产效益。
详细描述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精准施肥等技术,了解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制定合理的 施肥方案。选用缓控释肥料、微生物肥料等高效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合理搭 配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避免过量施肥造成的环境问题。此外,采用水肥一体化等技
术,提高灌溉和施肥的效率,进一步减少化肥施用量。
农田农药减量增效技术
02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遥感、GIS等,提高 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03 建立预警机制,对污染超标地区及时发出预警, 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补偿机制
推广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环保型农 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等污染 物的使用量。
建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补偿机制,对 积极参与治理和采取环保措施的农户 和企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或政策优 惠。
科技发力打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农业资源环境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保障,更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矿业发展和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普及,农业环境问题频发,其对农产品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新时代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发展成为新的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力度,相继启动了一批科技计划,建设了一批试验示范基地,探索出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特别是自2016年起,中央财政投资近10亿元启动了“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研发专项,集中了我国农业环境领域的主要科研单位和优势研发团队,着力开展农田面源污染、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等方面防控机理研究,突破农田面源污染物和重金属溯源、迁移和转化机构建了一批重要防控理论体系和方法原理,有效提升了技术研发创新度。
初步明确了典型径流易发区农田系统氮磷迁移转化过程与流失的主控因子,建立了农田氮磷积累速率及流失通量的多尺度观测与估算方法;自主建立了化学污染物的同位素标记合成方法,开发了典型污染物的分析检测技术;初步明确了农业废弃物好氧转化碳氮磷硫转化规律与损失驱动因子;初步建立了区域尺度农田与农产品重金属数值法污染源解析方法,阐明了土壤重金属的生态毒害机理及模型和生态风险评估方法及标准化等。
形成了一批关键性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有效提升了与产业需求的关联度。
研发了沟塘调蓄功能提升及氮磷阻控能力强化技术、疲劳型旱地农田生态农业修复技术、碳氮磷水协同调控提升作物氮磷吸收利用技术;初步掌握了我国主要有机肥厂工艺方法、堆肥原料、堆肥及有机肥样品的理化指标、微生物菌群等,研发智控系统、菌剂、好氧一体化、自动化设备;初步确定了农田中酞酸酯及农药类污染物环境限制值的计算毒理模型,形成了农田抗生素、激素等污染物的生物炭吸附催化降解技术与产品;研发了硒硅叶面阻隔剂新产品、高效镉砷同步钝化剂,研发了重金属萃取植物材料创新和规模化繁种技术与装备,以及低廉高效环境友好镉砷铅化学活化剂等。
安利植物研发中心参与国家十三五重点科技研发项目
安利植物研发中心参与国家十三五重点科技研发项目作者:杜欣来源:《齐鲁周刊》2016年第40期献策农业污染防控2016年11月4日,“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长江下游农业面源污染和重金属污染防控技术示范”项目组与安利(中国)植物研发中心在无锡签署合作备忘录,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下游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控技术示范”项目首席科学家施卫明教授、安利大中华研究开发、技术法规及质量管理副总裁陈佳女士出席发布会并签约。
“长江下游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控技术示范”是十三五期间国家首批重点科技项目“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方向的一个重点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经获得国家科技立项并顺利通过科技部网站公示,于日前正式启动实施。
安利(中国)植物研发中心作为项目团队成员将继续与主持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及其他参与机构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一起立足长江下游地区这一国家经济中心和发展引擎,围绕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控主题,共同推动并形成若干业内领先的环境友好型农业示范研究与生产基地。
农业污染问题刻不容缓防治体系建立需集纳顶尖机构资源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当前国家重点战略之一,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长江下游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农业集约化程度高、降水频繁,面源和重金属污染严重,对粮食生产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近年来,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问题已成为我国广泛关注的重大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化学需氧量COD、总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排放中,农业污染源排放量占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比例分别为43.7%、57.2%、67.3%,农业源污染已经成为环境污染中的重要因子。
”施卫明教授在报告中提到。
“长江下游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具有污染物负荷量大、复杂性高等特点,需要联合业内领先的学术研究机构和标杆企业的优势资源,才能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农业面源和重金属 廖西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面源和重金属廖西元
为加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组织管理,近日,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农业面源专项管理工作
会议。
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科技发展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及项目负责人与项目骨干参加了会议。
各项目负责人就农业面源污染、重金属污染、农业废弃物污染和试验示范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项目执行进展和任务完成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和下一步工作思路等。
专家委员会对专项和项目进行了梳理把脉,对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表示了充分肯定,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会上对项目进行了书面评判和互评,并就如何保证专项的顺利实施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将在汇总整理后分别反馈给项目负责人,督促各项目认真落实。
专家一致认为,专项在管理上坚持了“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产业导向”的原则,为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机结合搭建了有利平台,项目内和项目间协同创新氛围浓厚,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
对农业科研院所申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思考
对农业科研院所申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思考
吕鑫;仇贵生;孟照刚;程少丽;段文昌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管理》
【年(卷),期】2016(035)005
【摘要】国务院于2014年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自此,科研项目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文章通过对国家最新科技政策的解读,重点探讨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申报的准备、申报技巧及注意事项等,以期为申报者提供借鉴.
【总页数】3页(P19-20,56)
【作者】吕鑫;仇贵生;孟照刚;程少丽;段文昌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辽宁兴城125100;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辽宁兴城125100;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辽宁兴城125100;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辽宁兴城125100;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辽宁兴城125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311
【相关文献】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专项解析 [J], 徐长春;郑戈;林友华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用于设施农业生产的LED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在
京启动 [J], 李涛
3.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立项和协同创新管理的思考——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 [J], 董艳;王乾斌;吴蕾;
4.从2016–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医药领域项目立项情况分析科研院所的处境及发展策略 [J], 李菲; 胡金凤
5.硅钙钾镁肥研发:推动绿色农业的战略布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非金属矿技术方向项目推进会侧记 [J], 张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面源污染与防控团队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面源污染与防控团队
佚名
【期刊名称】《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年(卷),期】2022(41)5
【摘要】马秀兰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从事农业面源污染与防控技术,探究
重金属、农药、抗生素等典型污染物在黑土区农田土壤的迁移规律、降解活性等。
团队简介本团队主要围绕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系统研究了针对农田面源污染物重金属、农药、抗生素、氮、磷阻控技术研发与示范,连续施用生物炭对土壤肥力及污染土壤修复响应机理等,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
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绿色发展技术。
近五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5项,省级及其他各类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总页数】1页(PF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对策Ⅱ.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对策
2.科技部“十三五”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京津冀设施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控技术示范”简介
3.科技部“十三五”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
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长江下游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控技术示范”项目正式启动4.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与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团队5.防控外来入侵物种,保护国家生物安全——访江西农业大
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周春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北三省农田化肥氮地下淋溶污染等级评估
东北三省农田化肥氮地下淋溶污染等级评估孙铖;周华真;陈磊;沈珍瑶;王洪媛;刘宏斌【期刊名称】《农业环境与发展》【年(卷),期】2018(035)005【摘要】本研究以我国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为研究对象,统计了东北36个市级行政单元的化肥施用情况,分析了东北三省近10年的化肥施用趋势,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揭示了化肥施用空间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氮地下淋溶流失系数估算了农田化肥氮地下淋溶流失量,量化了东北三省各行政单元的氮地下淋溶流失强度.结果表明,近10年我国东北化肥施用量呈上升趋势,吉林省化肥施用强度最高,其次是辽宁省和黑龙江省;氮地下淋溶流失强度的平均值为0.314 4 kg·hm-2·a-1,氮地下淋溶高流失强度区主要集中在吉林省的长春市、四平市等地区,原因在于吉林省化肥施用量较高,同时玉米产量高,而玉米相对于其他作物,其氮肥施用量和氮素地下淋溶流失系数均处于较高水平.本研究相关方法可用于区域尺度上的农田氮地下淋溶估算,同时研究结果为我国农田面源污染防控和氮素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总页数】7页(P405-411)【作者】孙铖;周华真;陈磊;沈珍瑶;王洪媛;刘宏斌【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北京 100875;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北京 100875;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5;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面源污染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面源污染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43.1【相关文献】1.科技部“十三五”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农田氮磷淋溶损失污染与防控机制研究”项目正式启动 [J], 马林;柏兆海;胡春胜2.甘肃省农田土壤地下淋溶氮磷流失系数测算初报 [J], 马彦;杨虎德;冯丹妮3.东北三省农田化肥氮地下淋溶污染等级评估 [J], 孙铖; 周华真; 陈磊; 沈珍瑶; 王洪媛; 刘宏斌4.中国北方农田氮磷淋溶损失污染与防控机制 [J], 马林;李晓欣;王仕琴;胡春胜;王洪媛;刘刚;胡克林;梁超;杜连凤;郭胜利;柏兆海;王凤花5.中国北方农田氮磷淋溶损失污染与防控机制 [J], 马林;王洪媛;刘刚;胡克林;梁超;杜连凤;郭胜利;柏兆海;王凤花;李晓欣;王仕琴;胡春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近年来,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问题已成为我国广泛关注的重大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对现代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十多年的科学研究和大量的实践证明,由于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特殊性,照搬国外技术与理论无法切实解决我国农业领域所面临的重大环境和科学问题,难以有效地遏制农业环境污染和日趋加剧的发展态势。
围绕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农田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重大战略需求,实施“农业面源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十分必要而迫切。
为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绿色发展理念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文件精神,落实《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确定的“保护耕地资源,防治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农业农村环境”重点任务,聚焦我国农田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问题,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组织实施“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本专项以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高发区和重金属污染典型区为重点,以农田面源污染物和重金属溯源、迁移和转化机制、污染负荷及其与区域环境质量及农产品质量关系等理论创新为驱动力,突破氮磷、有毒有害化学生物、重金属、农业有机废弃物等农田污染物全方位防治与修复关键技术瓶颈,提升装备和产品的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建设技术集成与示范基地。
到2020年,示范区实现氮磷和农药污染负荷降低20%以上、农药残留率降低30%以上,污染农田重金属有效性降低50%以上、农产品质量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农业有机废弃物无害化消纳利用率达到95%。
围绕专项总体目标,衔接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治与修复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产品和装备研发,技术集成与示范的全产业链三个层次,设臵35个研究方向项目,其中基础研究7个,关键技术研发15个,典型应用示范13个。
根据专项统一部署,依据国家重大需求、问题的突出性和紧迫性、基础和技术需求的重要性和关键性、区域分布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原则,2016年第一批启动11个研究方向项目,其中基础研究4个、关键技术研发5个、典型应用示范2个;2017年第二批启动15个研究方向项目,其中基础研究3个,关键技术研发9个,集成应用示范3个。
在前两批启动项目基础上,2018年度拟启动 9个研究方向项目,其中关键技术研发 1个,技术集成与示范8个,拟安排国拨经费1.3亿元。
项目实施周期为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
一、关键技术研发1. 集约化养殖粪污污染综合防治技术与装备研发研究内容:针对主要畜禽种类集约化养殖过程中粪污环境污染问题,研发主要畜种集约化养殖场规划布局、环保型畜禽舍设计、粪污污染控制规程;研发集约化养殖粪污收储运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及关键技术设备;研发集约化养殖业粪污高效转化利用关键技术及专用设备;研发主要畜种集约化养殖环境与粪污无害化检测技术及装备;开展基于污染防治的集约化养殖场综合养分管理技术应用及其经济与环境效应评价研究。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编制粪污污染控制技术规程2套,粪污收集、运输和贮存的智能化控制关键技术设备3套,研发粪污处理技术专用设备3套,研发粪污无害化检测技术规程3套;提出粪污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方案3套;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件,有效转化3件。
开展集约化养殖粪污污染防治技术和设备的试验示范,实现集约化养殖业粪污无害化利用率达到90%。
【预期性指标】编制主要畜种集约化养殖粪污污染防治技术标准草案4项;发表SCI论文10篇。
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二、技术集成与示范2.长三角镉砷和面源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示范研究内容:针对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和农业集约化程度高所引起的农田重金属和面源污染加剧问题,以都市和城郊生态农业、生态高值农业、休闲农业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高要求为目标,集成农田重金属污染物阻断技术与材料、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技术及氮磷流失削减技术、农田有毒有害化学/生物污染防控技术与产品、典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技术、集约化农田生态种养技术和模式;优化配套重金属低积累作物品种、超富集植物间套作技术、生态修复技术和农艺管理措施;应用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检测技术、设备和标准,开展重金属污染和面源污染的监测和评价,建立区域重金属和面源污染的预警系统;构建长三角高度集约化农业重金属和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模式,编制技术规范,开展工程化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形成长三角高度集约化农业重金属和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模式4套,编制技术规范4项,建设农业废弃物污染控制技术工艺生产线1条,年处理能力10000吨。
建立长三角高度集约化农业重金属和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与修复集成技术示范区,核心区面积500亩,示范区5000亩。
示范区实现土壤镉、砷等重金属去除率达20%以上,有效性降低50%以上,氮磷和农药污染负荷削减25%以上,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农业废弃物利用率达到85%以上。
【预期性指标】技术辐射推广1万亩,实现污染负荷削减目标,培训技术人员3000人次。
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3. 黄淮海粮食主产区面源和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示范研究内容:针对黄淮海粮食主产区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不合理投入导致面源污染和污灌、矿业冶炼等活动导致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以典型地表水源污染区域为目标,集成小麦玉米主产区氮磷淋失阻控技术与产品、农田有毒有害化学/生物污染防控技术与产品、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与设备;优化氮磷等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重金属污染农田安全利用和修复技术;构建黄淮海粮食主产区农田面源和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模式,编制技术规范,建设海河、黄河、淮河流域粮田面源和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与修复集成技术示范区。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形成黄淮海粮食主产区主要种植制度面源和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和修复技术模式4套,编制技术规范4项,建设、改造作物秸秆无害化处理技术生产线1条。
建立黄淮海粮食主产区面源和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与修复集成技术示范区,核心区1万亩,示范区3万亩。
示范区实现氮磷污染负荷削减20%以上,土壤重金属去除率达到20%以上,或有效性降低50%以上,农产品质量达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农业废弃物无害化消纳利用率提高到95%。
【预期性指标】技术辐射推广20万亩,实现污染负荷削减目标,培训技术人员4000人次。
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4. 黄淮海蔬菜主产区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示范研究内容:针对黄淮海蔬菜主产区农业投入品与产出品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集成菜田氮磷污染负荷削减技术与产品、农药等农田有毒有害化学/生物污染防控技术与产品、尾菜等典型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与设备;优化配套低污染蔬菜种植模式、水肥一体氮磷流失阻控技术、农田尾菜资源化利用技术、种植/养殖/加工相结合资源高效循环农业模式;构建黄淮海菜田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模式,编制技术规范,建设黄淮海蔬菜主产区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集成技术示范区。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形成黄淮海蔬菜主产区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模式4套,编制技术规范4项,建设蔬菜废弃物无害化利用技术生产线1条,年处理能力8000吨。
建立蔬菜主产区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集成技术示范区,核心区0.5万亩,示范区1万亩。
示范区实现氮磷、农药污染负荷削减20%-30%,农药等农田有毒有害化学/生物污染物残留率降低20%以上,蔬菜废弃物无害化消纳利用率提高到95%。
【预期性指标】技术辐射推广5万亩,实现污染负荷削减目标,培训技术人员4000人次。
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5.长江中游双季稻区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示范研究内容:针对低丘-平原混合河网发达,以水稻种植和畜禽养殖为农业主产业的区域特点,综合集成氮磷高效水稻品种、农田氮磷和有毒有害化学品等污染物的源头减量、稻秸资源化利用等农田面源污染防控技术、产品与设备;优化养殖污染物的控制与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径流输移和汇流区生物净化等小流域面源污染防控技术;构建长江中游低丘-平原混合河网双季稻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模式,编制技术规范,开展示范推广。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形成长江中游低丘-平原混合河网双季稻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模式4套,编制技术规范4项,建设秸秆和养殖污染物高效利用生产线2条,生能达到5000吨/年;建立区域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集成与示范区,核心区1万亩,示范区5万亩。
示范区氮磷和农药等污染物负荷削减30%以上,农田有毒有害等化学品残留量降低20%以上,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利用率达到95%。
【预期性指标】技术辐射推广50万亩以上,实现污染负荷削减目标,培训技术人员4000人次。
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6.西南粮食主产区砷镉污染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示范研究内容:针对西南粮食主产区由于地质高背景、次生富集和风化程度高等特点,在碳酸岩、玄武岩等不同母质的土壤区,建立农田地质高背景土壤重金属的综合调控技术示范区,编制基于污染快速监测技术的污染农田安全种植区划和监管技术体系;集成农田重金属污染协同钝化阻隔、植物萃取技术产品与装备、耕地安全利用技术与产品;优化配套低积累作物品种及农艺管理措施;建立地质高背景地区土地安全利用和规划整治的区划模式,构建西南砷镉等为主的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模式,编制技术规范,开展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建立农田地质高背景土壤重金属综合调控技术方案1套,建立基于重金属快速监测技术的分区分级治理方案1套,形成西南砷镉等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模式3套,编制技术规范3项,建设1条年产5000吨的重金属钝化剂/活化剂生产线。
建立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集成技术示范区,核心区1000亩,示范区5000亩。
示范区土壤砷镉去除率达到20%以上,有效性降低50%以上,农产品质量达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预期性指标】技术辐射推广1.0万亩,实现重金属污染修复目标,培训技术人员3000人次。
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7.华南镉铅污染农田修复与安全利用技术示范研究内容:针对华南地区由于矿山开发、冶炼导致的流域性农田重金属污染问题,集成农田重金属污染防治地球化学工程技术、协同钝化阻隔技术、植物萃取技术产品与装备、植物间套作修复技术等;建立针对不同类型金属矿体、冶炼加工、矿山废弃物、尾矿、酸性矿山废水、污染地表水和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源阻断、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全过程、一体化示范工程;构建华南区域性镉铅等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与安全利用技术模式,编制技术规范,开展示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