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如何联系古诗词_

合集下载

将山水诗引入高中地理教学———以“河流地貌发育”为例

将山水诗引入高中地理教学———以“河流地貌发育”为例

将山水诗引入高中地理教学———以“河流地貌发育”为例摘要: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表示要继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求课程有机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古诗词中的山水诗,蕴含着丰富的自然地理现象,将山水诗引入到高中地理课堂,可以在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本文选择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地貌发育”为设计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山水诗、高中地理、地理教学、应用中国古代诗词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文化精神文明宝库,山水诗作为描写山水风景的的诗,其中包含着大量地理事物,诗中对各种山川江河的描写,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涵来看,都可以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的载体。

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如果能够恰当的在地理教学中引入相契合的山水诗,不但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诗词的文化内涵,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一、山水诗中的地理事象1山水诗中地貌描写“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表明了庐山为断块山,山体犹如剑削而成,体现庐山险峻。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体现了四川崎岖险峻的地形和交通闭塞的盆地地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描绘的是山地地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描绘的是江南丘陵地貌。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所描绘的是我国内蒙古高原辽阔壮丽的草原地貌,十分逼真的展现出草原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一片和平宁静的牧区景象。

2山水诗中江河描写“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即表明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也揭示了海陆间水循环规律。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绘了长江上游江两侧山林繁茂,水流湍急之景。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描绘了长江滚滚东流,两岸山体,犹如被劈开一样,地势险峻、气势恢宏。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庄伟,也可从中理解到瀑布所蕴含的巨大水能资源等待我们的开发。

融入古诗名句活化地理教学

融入古诗名句活化地理教学
教艺创新
融入古诗名句 活化地理教学
●吕晓燕 肖 磊 陈心怡 / 江苏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21116)
一、古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1.引入新课 教师上新课时如果导入一两句古诗词,创造出一种美 的意境,可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佳的心理和学习状 态进入新课的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愿望。例如,在 讲“冷锋”时,引导学生背诵“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 重茅”,然后分析指出,诗人的茅草屋在恶劣的天气状况下 被卷走了屋上的茅草,于是设问:诗中描写的是什么样的 天气现象?学生立刻处于思考中,接着便开始学习新课。 2.解读课文 教师在剖析课文时,恰当穿插引用古典诗词能启迪 学生思维,实现地理知识的迁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 草低见牛羊”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很多人都会背,这句话 点出了历史上内蒙古大草原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一望无 垠景象,与近现代草场退化及荒漠化蔓延的趋势形成鲜 明对比。“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明我国西 北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3.小结归纳
表3
描写长江
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 形容我国长江中上游地区
见长江天际流”
描写黄河
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与记忆
浪淘风簸自天涯”
黄河源头和注入海洋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 形容长江上游多峡谷,水
过万重山”
流急的特征
“朝也磺硫,暮也磺硫,三 来表现长江中游特征是河
长江上中下游
朝三暮,磺硫如故”
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容积极的、肯定的第一印象,对所要学习 生对地形与交通的关系有了一定感性认识,为接下来学
的知识持接纳态度,进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古 习地形对交通的影响以及科技进步对交通发展的保障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与古诗文的整合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与古诗文的整合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与古诗文的整合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前人流传下来的智慧结晶也数不胜数,古诗文就是其中一项。

古人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语言文字记录下来,优秀的古诗文流传至今,对于现代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仍然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因为古诗文凝结着很多深刻的道理,折射了很多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文就结合初中地理教学,来谈谈古诗文在地理教学中的良好应用,创造更好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初中地理;古诗文;教学整合引言:古诗文的内容涉及了很多方面,不仅体现了古人优秀的精神品质,同时也折射了很多现象问题,对于现代研究仍然有很大的利用价值。

在地理教学中,也会有很多涉及自然地理现象的古诗文,可以整合利用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的积极思考,带动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以古诗文的应用来导入教学活动古诗文是古人流传下来的智慧结晶,优秀的古诗文,仅通过寥寥几句就体现了丰富的内容。

很多古诗文都渗透了相关的地理知识,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涉及地理知识的古诗文来作为课堂教学的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在古诗文的情境中来调动起学习兴趣,感受其中所蕴含的美好意境,从而更好的展开地理教学活动。

例如:在古诗文中,有很多体现地理风貌的内容,都是古人对与当时自然风光景色的思考和观察,将丰富多样的地理风貌浓缩在简短的古诗文中,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师可以以古诗文的应用来展开教学活动,利用古诗文所体现的内容为学生展开一幅美好的画卷,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这句话体现的是草原的美好景象,草原是一种地形,在开展我国的地形地貌的讲解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这句诗带动学生展开想象,将自己置身于草原之上,从而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起对于草原的向往,从而能够更为有效的展开关于自然环境的教学活动。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体现的是荒漠景观,“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体现的是四川地区盆地地貌。

以古诗文来导入地理课堂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为学生展现多样的情境,还可以结合不同的地理现象,通过古诗文的形象展现,引发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能够更为高效的开展地理讲学。

浅谈古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古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古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在地理教学中,适当的引用古诗词来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古诗词;激发兴趣;形象化;记忆我国古代的诗词不仅描绘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的优美,而且也生动地揭示了地理事物的基本规律,在教学中适时引用优美的诗句,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及文学欣赏能力,而且能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将有情有趣。

一、以古诗词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描述地理景观、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的名诗佳句,教师上课时用富有地理情趣的诗词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地理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一节中,我设计导语唐朝诗人王勃曾有“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的诗句,此句中“星移”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自然地引入地球的运动,这样运用古诗词设计引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接受新知识做好心理准备。

二、用古诗词讲解有关知识,使知识形象化讲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时,引用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来讲解气温的垂直变化,即垂直地带性,正是由于这种地带性,才造成了山上山下桃花盛开的时期不同。

再如,讲农业生产的地域性时,可用苏轼的《咏荔枝》中“罗浮山上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该诗点出荔枝生长的地域性特点。

这样教学与科学相结合,使地理知识形象化,既易于学生理解,又丰富课堂内容,从而使教学效果良好。

三、启发学生回忆诗词,加强记忆老师上课时,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启发学生回忆相关诗词,可以加强对地理知识的记忆。

例如在讲冷锋和暖锋过境时天气变化的过程时,为了加强学生对“冷锋过境时先刮较大的风,再出现降水,暖锋过境时不刮较大的风,只强调降水”这个不同点的记忆,我启发学生说“唐朝诗人岑参有一首描写我国边疆大莫戈壁恶劣的气候与环境的诗,其中有两句被人们传诵的优美诗句是什么?”学生很快说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数万树梨花开。

巧用诗歌谚语,催生地理课堂

巧用诗歌谚语,催生地理课堂

巧用诗歌谚语,催生地理课堂中国诗词谚语中有许多精妙绝伦的千古佳句,准确地揭示了地理事象及规律。

若在教学中巧妙运用,能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和教学效率,由此催生地理课堂的活力。

一、借用诗歌导入,出奇制胜出奇的新课导入,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成功的关键。

1.学习天气和气候时导入——古诗词浩如烟海,成为中华的瑰宝。

请赏析一组诗词,说出其所要表达的内涵:(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欲断魂。

学生虽对这些诗词比较熟悉,但不能确切说明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而有些茫然。

藉此,我便引导学生——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进入今天的学习。

学生愿闻其详的好奇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新课的学习中。

2.学习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时,我用诗词引领学生对号入座。

(1)天上无飞鸟,地上无水草,四处无人烟,风吹沙石跑。

(2)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4)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

在相应的图片展示中让学生感受中国的地域差异,加上这些诗词谚语的亲和力,使学生自然而然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善用诗歌说理,事半功倍地理源于生活,它反映了大自然的千姿百态。

诗歌源于生活,古代文人墨客将生活感受以韵律诗的题材展现给世人,一些经典佳句流传至今,成为汉文化的精髓。

仅从起源上追溯,诗歌与地理有着深深的渊源。

教学中,将诗歌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生从读书时就学过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现在早已深入人心,此时的融合,调动起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知识迁移便于无形中完成了。

如学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借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惟恐琼玉宇楼,高处不胜寒”来解读;学习东北平原肥沃的黑土地时用“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就发芽”来说明;学习昆明气候特征时用“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彰显;学习贵州省地形地貌时用“地无三里平”“八山一水一分田”和“开门见山,闭门见山,千重山,万重山,山山相连”形象展示;学习淮河变迁时用“走千串万,不及淮河两岸”说明淮河流域气候宜人、沃野千里、物产丰饶的景象。

浅析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浅析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课或 者素材 的方式植入课 堂 诗 词的植入 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地
理 的兴 趣 。
达地理现象和规律 的 ,那么学 生听起课 来可以说是一种享 受 , 同时在教学过程 中不断地提高 了地理教 师的语言修养 。例如 。
教师在讲到地球 周长 4 万 干米时 , 就可以用“ 坐地 日行八万里 , 于美妙 的文字一 诗词表达 出来, 值得 我们 学习和探 讨。地理教 巡天遥看一干河 ” 来描述。
【 关键词 】 诗词 ; 地理教学 ; 地理知识 ; 新视野
诗词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 占据 着举足轻 重位置 。诗词中不
少美妙 的句子描述着各种现象 . 揭示了许多 自然规律 。无论从 文学角度还 是从 地理 研究的角度都值得我们深入学 习和探讨 。 地理教学应坚持多样化和与中国传统 文化 的相结合 。

的是教材 。脱离了地理教学的特 色和意 义。 地理教 学需要不断 的为学生准备和提供新 的素材 , 开拓新 的视野 。教会学生面对 新 的问题 , 解决新的 问题 。 诗词 中有诸多的地理现象和规律 , 可 以也让 学生站在地理 角度去看 问题 , 所 以诗词 中体现 的地理研 究价 值 , 我们应 该积极 去提供给 学生参考 , 这样无疑可 以拓展 学生 的视野 , 到海 拔高度对气候的影响时 , 给一句诗 “ 人间 四 月芳菲尽 , 山寺桃花 始盛开” , 先让学生根据所学 的地理 知识和 生活实 际考 虑此种现象出现 的原 因 , 接着在多媒体 上呈现出两 幅图片 , 分别为 同一温度 带同一时间地面的植物状况和 山脉 一 定高度处 的植物 状况 , 展现在 学生面 前的两幅图片就是 由于海
如 诗所云 : “ 问渠那得 清如许 , 为有源头活水来” 。地理课 堂 传 统教学 中 , 许多老师 就拿教材讲 教材 , 就事论 事 , 就题论 题 , 最 多不过回归到课标或 者考纲 上面 。学生学 的是教材 . 习题考

古诗文在自然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古诗文在自然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0年第11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 11,2010第26卷JOUR NAL O F EDUCAT I ONAL INST ITUTE OF J IL IN PROV INC EVo l 26(总251期)T ota l N o 251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唐建忠(6),男,江苏盐城人。

本科,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中教一级,研究方向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古诗文在自然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唐建忠(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江苏南京211100)摘要: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古诗文又是我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其中和地理知识密切相关的古诗文多如繁星。

文章主要是从古诗文在新课导入、课堂教学和课堂小结中的运用入手,进行了探索,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古诗文;自然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0)11020402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选用富有地理情趣的古诗文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使地理教学更加贴近生活,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学修养,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一、古诗文在新课导入中的运用南宋诗人赵师秀在有约中咏道: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同样是描述梅雨时节的天气,诗人曾几在三衢道中却有这样的描述: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声。

这两首诗学生都较熟悉。

同样是关于梅雨时节天气的描述,为什么两人所观察到的现象却不同呢?同样是常见天气系统的新课,我们也可借用古文来导入新课: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诸葛亮与周瑜共同制定了火攻曹营的计划,但连日来长江上一直刮西北风,用火攻不但烧不着北岸的曹兵,反而会烧到自己。

周瑜为东风之事闷闷不乐,病倒在床上。

诸葛亮知道后,给周瑜开了个药方,周瑜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欲破曹兵,宜用火攻。

浅谈语文诗词与地理的有机结合

浅谈语文诗词与地理的有机结合

发 言 . “ 滚 长 江东 逝 水 … ‘ 如 滚 问君 能 有 几多 愁 , 似 ~ 江 春 恰
我 联 想到 地 理学 科 的教 学 . 理 其 实是 一 个 文 理兼 备 、 合 水 向东。 激发 学 在 生学 习兴 趣之 后 , 我接 着说 道 :我 国 的江河 自西 向东 注入 太 “
“ 化学 科界 限 . 淡 加强 课程 内容与 学生 经 验 的联 系 . 进 各学 增 还有 哪些 诗词 是描 写 这~ 景 观的 呢? ” 是学 生们 纷纷 举手 于
科 之 间知识 和方 法上 的联 系 ”受 到这 种 新教 育 理念 的启 发 . . 性很 强 的学科 古人 在作 诗 的时 候讲 究情 景 交融 . 笔 墨大 量地 描 绘 了 用
长为 了培 养孩 子 的爱好 . 小 时候 就教 给他 们 背诵 唐诗 三百 在 首 、 词三 百 首。 宋 地理 是~ 门包 罗万 象 的学科 , 会涉 及到 很多
学生 们感 兴 趣 的 旅游 、 景 、 土人 情 、 候 气 温 、 通 等等 风 风 气 交
够激发 学生 的好 奇心理 . 产生兴 趣 此时教 师再谈及 一些 与教 材有 关联 的 、 学生 感兴趣 的话 题 . 出示 一些与 诗词 中所描 绘 或 的景 物相关 的图片 . 下子 就能把学 生的兴致 带动 起来 一
目的 。

表现 为东 部高 西部低 。 降水也 是 东多西 少 。 样 , 过层 层递 这 通 进. 环环 相 扣 的教 学方 法 . 学 生们 加深 了对 我 国地 势 特征 使 与我 国河 流流 向 、 候之 间 关 系 的理 解 . 气 同时 使学 生 们体 会
到 了探 究 的意 义 和乐 趣 . 寓 教 于乐 的 氛 围之 中 , 养 了他 在 培 们发 现 、 析并 解 决 问题 的 能 力 . 而能 够 更加 愉 悦 地接 受 分 从

古诗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古诗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古诗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古诗词中包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如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农业、工业、交通等诸多方面。

因此,将古诗词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如何应用古诗词呢?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议:1. 结合教材内容选择相关的古诗词。

教师应该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点,选择相关的古诗词进行讲解。

例如,在学习“气候”时,可以选择描写四季变化的古诗词,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2. 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中的地理信息。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中的地理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例如,在学习“地形”时,可以选择描写山水的古诗词,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

3. 利用古诗词进行课堂互动。

教师可以利用古诗词进行课堂互动,如让学生背诵或解释古诗词中的地理信息,或者让学生自己创作与地理知识相关的古诗词。

例如,在学习“水文”时,可以选择描写河流的古诗词,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等。

4.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例如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古诗词,或者在课余时间开展相关的地理活动。

例如,在学习“植被”时,可以选择描写植物的古诗词,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等。

5. 结合实际生活应用古诗词。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应用古诗词,例如让学生用古诗词描述自己家乡的气候、地形等自然现象。

例如,在学习“农业”时,可以选择描写农业生产的古诗词,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等。

总之,将古诗词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古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妙用介绍

古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妙用介绍

古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妙用介绍1.古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妙用(6)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描绘气候特征)(7)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气候类型的分布)(8)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王冕的《梅雨》,(描写南方受到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影响的风光)2、天气(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湿(江淮准静止锋)(2)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的《出塞曲》(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影响小)(3)南枝向阳北寒,一样春风有两般——唐·宋之问(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与热量的差异)(4)蜀犬吠日(形容四川盆地很少能看到太阳,夸张说法)(5)贵阳“天无三日晴”(形容在昆明准静止锋作用下贵阳冬季多雨)(6)华北平原“十年九春旱”(7)华北平原“春雨贵如油”(8)十雾九晴(9)高处不胜寒(10)风打山梁霜打洼(1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描写对流雨)(12)山雨欲来风满楼(形容锋面雨)二、描写月相1. 丰子恺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残月)2.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月)3.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满月)4.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娥眉月)三、河流1、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形容我国长江中上游地区)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海”是指渤海,“天上”是指巴颜喀拉山)3、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形容淮河)另外,宋陆游的“城市尚余三分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形象的说明了城市热岛效应现象。

唐代李白的“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说明了地球绕日公转所产生的四季变化等等。

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古诗词及农谚俗语,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这些古诗词和农谚俗语理解的更加透彻,另一方面,也让所涉及的地理知识被学生形象的理解、记忆,真正做到学习上的“双赢”。

如果我们地理老师能够充分的运用这些与地理有关的古诗词及农谚俗语,对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地理教学中如何联系古诗词

地理教学中如何联系古诗词

地理教学中如何联系古诗词?作者:来源:《地理教育》2011年第01期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英才中学许舒教师回答:古诗词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瑰宝。

它们篇幅短小、文辞优美、内容健康、琅琅上口,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结晶,具有形象性和音乐性特征,给人以艺术感染和美的熏陶。

诗词中有大量描写祖国自然风光、壮丽河山、风土人情、文化特色的千古名句,这些都可为丰富地理教学提供载体。

一些诗词中包含大量的地理事物、现象、成因,内容丰富、记述翔实,可为地理教学提供真实的背景材料,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1.巧用古诗词,进行地名教学地名教学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学习颇感痛苦,记忆起来也负担沉重。

如果利用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进行重新构建,将事半功倍。

如在学习“我国的地理位置”时可用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中的沧海是指渤海。

学习“我国的行政区划”时,可以提示学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蜀指四川。

进行“地形”教学时可以复习名句“敕勒川,阴山下”或王昌龄《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来记忆阴山。

学习“我国的河流和湖泊”时,复习刘禹锡《望洞庭》中“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记忆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

由于诗歌的简洁性,有时古诗中的地名没有直接交代清楚,教师要提示学生根据古诗描写的环境进行推测。

例如,王之涣的《凉州词》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其中的山指昆仑山。

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河指黄河。

由于作者的特殊原因,有时所记录的地名在今天已发生了变化,也要提醒学生注意。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山东不是今天所指的山东,而是指陕西华山以东。

利用学生熟悉的古诗词,可以有效降低教学难度,利于将新旧知识重新构建,形成新的知识网络。

2.分析古诗词,学习地理环境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河壮美,因此产生了一些描述地形地貌特征的优美词句。

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绘了内蒙古高原的地势坦荡;李白《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展现了庐山的相对高度;李白《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暗含我国第二、第三级阶梯的落差之大。

地理课堂教学中巧用古诗词的策略

地理课堂教学中巧用古诗词的策略
, 者引 导 学生 分 析 了张继 的《 后 笔 枫桥 夜
泊 》“ 落 乌 啼 霜 满 天 , 枫 渔 火 对 愁 眠 。 姑 苏 城 :月 江
外寒 山寺 , 半 钟 声 到 客 船 。 诗 中“ 夜 ” 夜半 ” “ 而 月
落 ” 即写 “ 弦 月 ” 上 弦 月 是 农 历 初 七 √ 月 , 上 。 的
第 2 4卷 第 2 期
21 0 1年 4月
高等 函授学 报( 自然 科 学 版 )
J u n l fHih rC0 r s 0 d n eEd c to Na u a ce c s o r a g e re p n e c u ain( t r lS in e ) o
Vo . 4 No 2 12 .
水 底游 动 , 在 水 面嬉 戏 追逐 着 缤 纷 的落 英 。末 或
三 句写渔 翁 , 实即写 词人 自己 。他头 戴青 竹笠 , 身 披 绿蓑衣 , 在斜 风细 雨 中乐 而忘归 , 显得 多么逍遥
自在 !那 这 里 的 “ 风 ” 怎 样 的 风 , 雨 又 是 怎 斜 是 细
相, 此时 月球位 于太 阳 以东 约 9 。 中午时从 东 方 0, 升起, 日落 时 出 现 于南 方 天空 , 夜 时从 西 方 落 半
效果。
关 键 词 : 理教 学 ;古诗 词 ;巧 用 地
中 圈分 类 号 : 2 G6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3 3 2 1 ) 2 0 4 2 1 0 —7 5 ( 0 1 0 —0 6 —0
1 巧 用 古 诗 词 导 入 新 课 , 疑 引 趣 激
问 , 已疲 劳入梦 的 山鸟陡然惊 醒 , 使 在惺忪朦胧 中 误 以为天色将 晓 , 是便 疑 惑 地不 时 向友邻 发 出 于 阵 阵问讯 的呜 叫 。夜深 人 静 之时 约为半 夜 时分 ,

诗画地理

诗画地理

诗话地理——浅谈诗词与地理教学的结合临汾市第一实验中学卫丽英摘要:利用诗词中所蕴含的地理科学含义,将地理教学的导入、教学过程和练习各个环节与诗词相结合,在欣赏优美词句的同时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诗词、导入、教学过程、练习诗词是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流光溢彩的一笔,这朵原本属于文学的奇葩与地理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诗词中常常出现日月星辰山川湖海等地理事物,而徐霞客、郦道元等地理大家,也用手中的如椽巨笔为文学史书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利用二者交织渗透的关系,在地理教学中渗透诗词学习,不仅能够增加知识的趣味性,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一、诗词导入,回味无穷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如果能在拉开帷幕的时候吊起学生的胃口,吸引他们对后面的内容产生兴趣,那么这节课就先成功了一半,而借用学生熟悉的诗句作为导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初一学习地球的形状时,我借用了苏轼那句脍炙人口的古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后接着又问:那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你知道地球的真实面目是什么吗?学生很熟悉这句诗,不仅和我一起吟诵,并且一改往常心不在焉的状态,对地球的真实面目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争着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

初二学习中国地势特征的时候,我用李煜的一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为导入。

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一江春水要向东流?一些反应快的孩子抢着说出自己的推论,很自然就进入了探究讨论的环节。

学习黄河的时候,我又如法炮制,抛出了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学生正好刚学完这首诗,我一起头立刻齐声朗诵起来,而我陶醉在这抑扬顿挫的声音之中,之后我趁热打铁,提出问题:黄河真的是从天上来的吗?它又奔流到哪个海?学生们主动打开课本预习起来。

长江三峡大坝的学习也是如此,一首图文并茂的配乐诗《三峡》,不仅让学生回顾了三峡重岩叠嶂的秀美景观,也初步理解了在此建造大坝的必要性。

灵活运用古诗词 激发学习地理兴趣

灵活运用古诗词  激发学习地理兴趣

灵活运用古诗词激发学习地理兴趣作者:郭金堂王金秀来源:《教育改革与实践》2013年第05期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们内涵丰富,意境高远,语言精炼,琅琅上口,千百年间万口传诵。

不仅如此,很多诗词还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如能在地理教学中巧妙的加以利用,就能够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深入理解教材,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一、地理知识解诗意,活学妙用,兴趣无穷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学中更是如此,有时巧借一句趣语,授课会增加几分诙谐;妙用一句诗词,课堂更变得形象生动、趣味无穷。

用地理知识巧解语文诗词的意义,不仅使学生对地理学习热情极高,课堂会更加深化;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文学素养。

例如,在讲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分布"这一特点时,我设计这样的导入方法。

上课时首先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一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滚滚长江东逝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然后问:这些诗句都蕴含着怎样的地理知识?学生们迅速说出我国许多河流是向东流入海的,我顺势引导:俗话说水往低处流,我国地势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们说出我国地势的特点为西高东低。

我继续追问:我国地势除了西高东低的特点外,还有什么特点呢?这样的特点又有什么样的地理意义?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这一节内容。

这样自然导入到这一节,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如,在讲中国气候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同学们,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意思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

那么春风为什么不能度过玉门关呢?春风又指的是什么呢?这样导入,可以增加学生的探究欲望,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学习,学生们知道,这里的春风是指夏季风。

古诗词在地理学习中的妙用

古诗词在地理学习中的妙用

古诗词在地理学习中的妙用作者:春梅来自:college friends 4月23日阅读原文 | 发给好友发到群 | 收藏 | 推荐地理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小学校地理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能。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乐之者”才能“奋而忘食,乐而忘忧”到“欲罢不能”的境地。

所以,兴趣是学生勤奋学习﹑发展智能的直接动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手段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将诗歌引进地理课堂教学,用以描述地理现象,阐明地理规律,不失为一种启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在我国浩翰的文学海洋里,有许多描述地理景观、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名诗佳句。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已学了不少的古诗词。

因此,在学习地理知识时,若能将古诗词进一步深化理解,便会惊奇地发现古诗词中也包含大量的诸如气候、地形、水文等有关地理知识。

下面略举数例,以供同学们参考。

一、古诗词与气候古诗词中描写气候的句子很多,例如: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5。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6。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7。

“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古诗词中的地理

古诗词中的地理

古诗词中的地理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文明的绚丽瑰宝。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它们字字珠玑、句句传情,表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从地理学的角度,这些诗篇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

如果我们地理教师能够在教学中适当的运用这些富含地理知识的古今诗词和农谚俗语,不但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会使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大增,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做到跨学科知识的融汇贯通;还可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地理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大有帮助。

在一位朋友的空间中摘录以下知识:现将有关地理诗词摘录如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了我国夏季风不能到达西北地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示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反映了对流雨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的特点;◆“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反映了我国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表示四季更替,年年往复。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理解为对流水侵蚀地貌的描绘;◆“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于秦塞通人烟”说明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影射了上弦月;◆“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影射了满月;◆“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影射了残月;◆“月皎惊鸟栖不定,更漏将阑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影射了满月;◆“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影射了娥眉月。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语文诗词论文:浅谈语文诗词与地理的有机结合

语文诗词论文:浅谈语文诗词与地理的有机结合

语文诗词论文:浅谈语文诗词与地理的有机结合中国古典诗词是世界艺术宝库里一颗璀灿的明珠,无数的文人骚客借物喻意,触景生情,用自己的生花妙笔和智慧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在诗人的笔下,有许多描述地理景观、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的名诗佳句,无论是边疆关塞的辽阔荒远,还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巍峨,无论是山寺丛林的深幽,还是小桥流水的静谧,都被诗人颂扬讴歌,展示给后人无数的精神财富,以及宝贵的文化遗产。

新课改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淡化学科界限,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的联系,增进各学科之间知识和方法上的联系”,受到这种新教育理念的启发,我联想到地理学科的教学,地理其实是一个文理兼备、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古人在作诗的时候讲究情景交融,用笔墨大量地描绘了祖国的壮丽河山,创作了无数描绘自然风貌与人文风貌的佳作,那么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大胆地尝试一下地理教学与语文诗词巧妙结合起来,通过两个学科的相互影响,达到知识间的合理利用,挖掘地理内涵,活化理论知识,给予学科新意,活跃课堂气氛。

如此一来,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对地理学科产生新意,同时还能深入体会并探索挖掘教材意境,创新探究,灵活运用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巧妙运用诗词,活跃课堂气氛诗词以其琅琅上口、意境深远的特点一直深受国人的喜爱,地理课中所要讲授的山河景观也与诗词有着莫大的关联。

老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用包含地理特点的诗词引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产生兴趣。

此时教师再谈及一些与教材有关联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出示一些与诗词中所描绘的景物相关的图片,一下子就能把学生的兴致带动起来。

例如在学习《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的时候,我在导语中引用了三位诗人的诗作进行对比,一个是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心惊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接下来是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以李白足迹为例,基于体验式学习的一年级古诗词微课程设计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以李白足迹为例,基于体验式学习的一年级古诗词微课程设计

[摘要]古诗词虽然短小精练,但不容易理解。

小学一年级如何进行较为有效的古诗词教学呢?教师可从“体验”着手,如以李白足迹为蓝图,构建以生为本、家校为辅的体验式微课程,以求在体验式的教学活动中,拓宽学生的古诗涉猎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景还原中使学生获得学习古诗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体验式学习;微课程;李白足迹[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2)07-0065-03一、课程缘起近年来,随着《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唐诗风云会》等节目风靡全国,各种与古诗词有关的传统文化课程也受到极大追捧。

可是,我们究竟是为了迎合时代潮流而背古诗,还是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而学古诗词呢?这值得深思。

【情境描述】笔者在早些年就尝试改进自己的古诗词五步教学法,但收效甚微。

总结目前小学一年级的古诗词教学,这个阶段的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

1.死记硬背,理解不深。

在年龄偏小的情况下,学生仅通过机械式背诵,不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去学古诗词,对诗情、意象是很难理解的。

2.年代久远,体验不足。

历史的车轮造成了学生的无感学习状态,他们对最简单的吃穿用度、生活形态、节日风俗的体验也极度缺乏。

3.方式雷同,效果不佳。

古诗词虽短,却胜在精,胜在妙。

古诗词教学五步法——揭诗题、知诗人、解诗意、悟诗情、拓外延,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是如此教学,导致学生没兴趣学,甚至不想学。

【现状调查】笔者曾对2020届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的古诗词背诵情况做了数据调查。

以新课标指定篇目与补充篇目中95首古诗词作为调查依据,学生在学龄前已经会背的古诗数据如下。

(见图1)l-10首11-20首21-30首31-40首图1一年级新生学前古诗词背诵统计图就一年级新生入学前对古诗词掌握的数据而言,一半以上的学生入学前至少能背20首古诗词,即完成新课标指定篇目与补充篇目数量的五分之一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第1~2期
课改问答
15
101.地理教学中如何联系古诗词?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英才中学许舒教师回答:
古诗词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瑰宝。

它们篇幅短小、文辞优美、内容健康、琅琅上口,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结晶,具有形象性和音乐性特征,给人以艺术感染和美的熏陶。

诗词中有大量描写祖国自然风光、壮丽河山、风土人情、文化特色的千古名句,这些都可为丰富地理教学提供载体。

一些诗词中包含大量的地理事物、现象、成因,内容丰富、记述翔实,可为地理教学提供真实的背景材料,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1.巧用古诗词,进行地名教学
地名教学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学习颇感痛苦,记忆起来也负担沉重。

如果利用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进行重新构建,将事半功倍。

如在学习“我国的地理位置”时可用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中的
沧海是指渤海。

学习
“我国的行政区划”时,可以提示学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蜀指四川。

进行“地形”教学时可以复习名句“敕勒川,阴山下”或王昌龄《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来记忆阴山。

学习“我国的河流和湖泊”时,复习刘禹锡《望洞庭》中“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记忆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

由于诗歌的简洁性,有时古诗中的地名没有直接交代清楚,教师要提示学生根据古诗描写的环境进行推测。

例如,王之涣的《凉州词》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其中的山指昆仑山。

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河指黄河。

由于作者的特殊原因,有时所记录的地名在今天已发生了变化,也要提醒学生注意。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
兄弟》
中山东不是今天所指的山东,而是指陕西华山以东。

利用学生熟悉的古诗词,可以有效降低教学难度,利于将新旧知识重新构建,形成新的知识网络。

2.分析古诗词,学习地理环境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河壮美,因此产生了一些描述地形地貌特征的优美词句。

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绘了内蒙古高
原的地势坦荡;李白
《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展现了庐山的相对高度;李白《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暗含我国第二、第三级阶梯的落差之大。

古诗词中还有大量描写天气、气候及其变化的诗句。

如杜甫《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刻画了锋面雨的特征。

王之涣《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黑云
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等,都是描述天气的诗句。

在学习“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时,可以采用谜语的形式引入“风”这个气象要素,运用李峤《风》中的“解
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以提高课堂情趣。

3.对比古诗词,掌握区域特征
长江和黄河是祖国的母亲河,对比古典诗词中长江与黄河的内容,可丰富教学内容,让教学充满节奏感,便于理解二者的区域差异,学习效果十分突出。

古诗中直接描写长江的有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陵》
中“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直接描写黄河的有刘禹锡的“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借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与记忆黄河的源头和注入的海洋。

长江上中下游水流速度不同,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和《望天门山》中“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分别描述长江上中下游河段的流速特征。

王之涣《凉州词》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和《登鹳雀楼》中“白
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描述黄河上游和中游的景观差异。

长江、黄河流域广阔,复习诗词可以记忆流经的
主要省份。

《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天门山》分别记述了长江流经重庆、湖北和安徽省。

王之涣的《凉州词》和《登鹳雀楼》分别记述黄河流经甘肃省和山西省。

古诗词是文化的积淀。

诗歌中有大量描述地区差异的内容,既有自然环境的,也有文化方面的。

如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了西北地区的奇伟壮丽之美,李白《行路难》中“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描写了北方的粗犷与豪迈,张志和《渔歌子》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一幅典型的江南山水画。

南方人勤劳、北方人真诚、西北人豪迈,这些内容可以在区域地理差异教学中进行利用。

翁卷《乡村四月》中“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翰《凉州词》中“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就是不同区域文化的真实写照。

运用古诗词进行地理教学对促进学生地理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美化学生的心灵,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地理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用法,关注已知点,深入挖掘地理信息,切实把握切入点,力争水到渠成,巧妙激起兴奋点,侧重剖析地理现实问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