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歌谣的传承与保护
浅谈民间歌谣的内涵及传承意义
16神州文化浅谈民间歌谣的内涵及传承意义赖晶晶 林丽珍龙泉市文化馆摘要:很多民间歌谣都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期间,口头流传下来的。
这些歌曲大部分歌颂了生活和自然,属于劳动实践的产物,并且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和情感和智慧。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国歌曲和流行歌曲逐渐传遍大街小巷,民间歌谣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甚至濒临消失,所以必须对其进行传承。
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关键词:民间歌谣;内涵;传承;意义一、民间歌谣的内涵(一)历史底蕴和思想价值民间歌谣属于当地人民历史记忆与族群叙事的代表,不但包含了对民间历史的描述,也涵盖了人民对社会和生活的认识。
人的记忆力有限,不能对所有的历史进行概括,所以便将历史转化为了歌谣。
尽管民间歌谣对历史进行了美化,然而却能从中看出历史演变的痕迹。
举个例子,一首民间歌谣中有这样的歌词:“石仓峣峣泣孤城,倡和室威使者风。
君明臣忠传天下,万民歌颂孙伯灵”。
这里所说的孙伯灵,指的是孙膑,他平乱招将,在民间传为一段佳话。
同时,这些民间歌谣也是研究历史的宝贵材料。
民间歌谣不但展现了历史,而且也体现了人民在抵抗外敌时的团结、互助的精神。
比如歌谣“说东洋,道东洋,东洋鬼子太猖狂。
飞机大炮机关枪,不是杀,便是抢。
”歌谣的无穷魅力展现出了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等,也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
(二)文化价值分析民间歌谣的创作模式,发现民间歌谣在叙事过程中融合了各种抒情的方式。
在记录民间神话、现实生活的时候,都拥有非常完整的情节。
而且也具备民间歌谣在创作时间、创作形象、创作情节、叙事模式等方面的元素。
这一类民间歌谣包括了《刘海砍樵》、《司岗里》、《古战歌》等等。
此外,民间歌谣也对祖先、神灵等进行了赞美。
但这些赞美并不是直接的抒发感情,而是对一些事物、场景进行的具体描绘。
这样一来,也使得被赞美的祖先和神灵拥有了文学作品所赋予的形象性、抒情性。
这一类民间歌谣包括了《西夏颂祖歌》、《木鼓祭词》、《叫魂歌》等等。
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一、引言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宝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民俗和情感。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流行音乐的盛行,许多民间音乐形式逐渐被淡忘,面临失传的危险。
因此,保护和传承民间音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分析现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民间音乐的概念与特点民间音乐是指民间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创作、演奏的音乐形式,反映了不同地域、民族和社会阶层的特点和生活方式。
民间音乐的特点主要包括:1. 流传范围广泛,传承时间久远;2. 内容丰富多样,涵盖民间传说、民俗风情等多方面内容;3. 表现形式多样,包括歌谣、民歌、器乐等形式。
三、民间音乐的现状1. 民间音乐渐渐被淡忘,年轻一代对传统音乐兴趣不高;2. 传统民间音乐传承渠道逐渐减少,传统传承方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3. 许多传统民间音乐形式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面临边缘化和失传的危险。
四、保护与传承民间音乐的意义保护与传承民间音乐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弘扬。
通过保护与传承民间音乐,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加深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民族自信心,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五、保护与传承民间音乐的对策1. 加强民间音乐的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2. 拓展传承渠道,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音乐的兴趣;3. 创新传承方式,整合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传统音乐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发展;4. 加大文化宣传力度,提升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六、结语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保护与传承民间音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让民间音乐焕发新的生机,继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贡献力量。
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引起更多人对民间音乐的重视和关注,让我们共同守护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浅谈非遗视野下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论文范文
浅谈非遗视野下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论文浅谈非遗视野下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论文范文在学习和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
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非遗视野下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古事音乐论文摘要:“非遗”视野下展开的对民间音乐之传承与保护的探讨,应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关注的问题。
文章以山东新泰大谭村“古事音乐”的田野调查为基础进行分析,提出了对民间音乐传承与保护的几点思考,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民间音乐,引起人们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
随着现代文明影响的逐渐深入,民间音乐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许多民间音乐品种濒临灭绝的边缘。
在此背景下,对民间音乐进行普查并探讨其传承与保护的具体策略之意义重大,抢救与保护人类的民间音乐遗产,以维护民间文化生态平衡。
一“古事音乐”概况大谭村位于山东新泰市果都镇境内,由明朝永乐年间山西枣强县谭氏居民迁入此地聚居而成现在的村落。
所谓“古事音乐”,即该地区群众对秧歌音乐的统称,称“秧歌队”为“古事队”。
秧歌最初是一种纯粹的歌唱形式,后发展到独立的民间歌舞表演。
音乐一般有小场演唱、打击乐和吹唢呐等部分组成。
用到的乐器有锣、鼓、二胡、唢呐等。
内容以歌颂太平、扬善惩恶、儿女情长为主。
由于各地语言、风俗习惯的不同,其表演形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区域文化内涵。
笔者曾就“古事音乐”的起源问题,探访过当地居民。
据本村民间艺人谭西风(1929-,田野调查中主要采访对象)叙述得知,从其爷爷的爷爷就有传唱,曾为县令表演过。
这些话虽不具有确定性,但可以说明当地“古事音乐”存在之久远。
由于史料记载的匮乏,现只能就所掌握的资料对“古事音乐”的产生作一推测,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种可能:其一,陕西甘泉县出土的宋金时期的浮雕砖刻距今已八百多年,本村村民为明朝永乐年间由山西枣强县迁入,所以推测当地“古事音乐”有可能是祖辈从山西老家带来的。
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意义
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意义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意义一、引言民族民间音乐是指那些由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流传并不断发展的音乐形式。
这些音乐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民族风格和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音乐的冲击,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探讨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意义1.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文化价值。
传承和弘扬民族民间音乐,有助于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在现代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交融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保护和弘扬民族民间音乐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也具有重要意义。
2.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音乐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音乐,有助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此外,通过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音乐,还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繁荣,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3.促进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民族民间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是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音乐,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增进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此外,通过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音乐,还可以推动中华文化的“走出去”战略,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4.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民族民间音乐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是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和欣赏民族民间音乐,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此外,通过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音乐,还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和生活品质。
三、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途径和方法1.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家庭是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重要场所,家长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通过言传身教、口传心授等方式将民族民间音乐传授给孩子。
第八章民间歌谣(5篇范文)
第八章民间歌谣(5篇范文)第一篇:第八章民间歌谣第八章民间歌谣第一节歌谣的界定与分类一、歌谣的界定歌谣是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称。
实际上它包括“民歌”和“民谣”两部分。
《诗经·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可见古人是把歌和谣分别看待的。
《毛传》注曰:“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
”即配合乐曲来唱的叫“民歌”,不配乐曲自由咏诵的叫“民谣”。
因为要合乐歌唱,民歌的字句结构及其节奏韵律须严守一定的规格。
民谣的语言形式则比较灵活自由,但也有一定的节奏韵律感,便于琅琅上口。
民歌的曲调属于音乐学研究的对象,在民间文艺学中,通常讲民歌的歌词部分和民谣合起来称为民间歌谣。
二、歌谣的分类中国歌谣内容广泛,品类繁多,在编纂《中国歌谣集成》时,将它们分为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历史传说歌、儿歌等。
1、劳动歌包括各种号子(船夫号子、搬运工人的装卸号子等)、田歌、矿工歌、伐木歌、采茶歌等所有直接反映劳动生活或协调劳动节奏的民歌。
劳动歌起源很早,至今仍有不少伴随民众的劳动生产活动留存下来。
2、时政歌劳动人民有感于切身政治状况而创作的歌谣,它鲜明地反映出各个时代社会政治的面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在旧时代,人们常借歌谣表示对社会政治的褒贬美刺。
3、仪式歌伴随宗教仪式、节日庆典和婚丧礼仪等吟唱的歌谣。
有的论著把它分为诀术歌、节令歌、礼俗歌和祀典歌四种。
其中礼俗歌在民间最为流行,如出嫁歌、婚礼歌、孝歌或丧歌、起屋上梁歌等。
4、生活歌广泛反映人民群众日常劳动生活和家庭生活的歌谣,从不同侧面表现各行各业、各种不同遭遇的劳动人民的生活。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农民生活歌、妇女生活歌、工匠生活歌等。
5、情歌反映劳动人民爱情生活的歌谣。
它对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各个阶段、各个侧面,如初识、试探、互相赞美、热恋、离别相思、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反抗等,均有生动的反映。
在爱情生活比较自由的少数民族地区,情歌尤为发达,不仅数量巨大,而且艺术性高,往往是歌谣中的精品。
研究民间歌谣的传承模式与教育创新
研究民间歌谣的传承模式与教育创新【摘要】本文探讨了民间歌谣在教育中的传承模式和创新应用。
首先介绍了民间歌谣的文化传承意义和在教育中的价值,然后分析了传统民间歌谣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接着讨论了民间歌谣传承模式的特点和教育创新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同时也探讨了民间歌谣在学校教育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及与现代教育体系的融合。
最后总结了民间歌谣对教育的启示,展望了未来民间歌谣研究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推动民间歌谣在教育中进一步应用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民间歌谣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促进其传承和创新,为教育事业的进步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民间歌谣, 传承模式, 教育创新, 文化传承, 教育价值, 起源与发展, 应用与实践, 角色和作用, 融合, 启示, 展望, 进一步应用。
1. 引言1.1 民间歌谣的文化传承意义民间歌谣的文化传承意义在于它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价值观念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承载者。
通过民间歌谣,人们可以感受到祖先留下的智慧和经验,了解到古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情感,进而增进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认同和理解。
民间歌谣还能够促进各地区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促进文化多样性的繁荣与发展。
研究民间歌谣的传承模式对于继承和传承民间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民间歌谣在教育中的价值民间歌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历史、民俗、风土人情等丰富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学习民间歌谣,学生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文化自信心,培养民族自豪感。
民间歌谣具有浓厚的教育意义。
在民间歌谣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哲理和人生智慧,可以为学生提供宝贵的人生引导和教育启示。
通过学习民间歌谣,学生可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民间歌谣还具有音乐、语言、文学等多重教育功能。
学生通过学唱民间歌谣,不仅可以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提高文学素养和诗歌鉴赏能力。
金秀瑶族民歌的保护措施
金秀瑶族民歌的保护措施金秀瑶族民歌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人民创作和演唱的一种传统文化遗产,代表了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瑶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面临许多挑战,金秀瑶族民歌也受到了很大的威胁。
因此,为了保护金秀瑶族民歌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保护措施。
一、加强金秀瑶族民歌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首先,需要加强对金秀瑶族民歌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由于金秀瑶族民歌在传统社会主要以口头形式传承,存在许多版本和变体,因此需要尽可能地搜集这些不同版本的民歌,并归纳整理成完整、系统的文献资料。
同时,还需要对金秀瑶族民歌进行精准的谱系分类,以便于后来的学习、研究和保护。
二、加强金秀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扬其次,需要加强金秀瑶族民歌的传承和发扬。
传承是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所在,只有通过持续的传承,才能够使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并得到传承。
因此,需要注重对金秀瑶族民歌的传承,将其传承给下一代,并进一步发展和创新,让这一民族文化遗产更加有活力和生命力。
三、推广金秀瑶族民歌文化另外,还需要加强对金秀瑶族民歌文化的推广和宣传工作。
通过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如歌唱比赛、演唱会、文化节等,向广大人民推广金秀瑶族民歌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和喜爱这一民族文化遗产,同时也能够促进其传承和发展。
四、加强金秀瑶族民歌的保护法制建设最后,需要加强金秀瑶族民歌的保护法制建设。
制定和完善相关保护法律法规,规范金秀瑶族民歌的使用和保护,加强对违法侵权行为的打击和惩罚力度,保护金秀瑶族民歌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综上所述,金秀瑶族民歌的保护工作需要制定全面、科学的保护策略和措施,并加强其在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金秀瑶族民歌得以永久保存和传承。
对民歌的认识和感受
对民歌的认识和感受
民歌,即民间歌谣,是一种源远流长的音乐文化,它以其独特的韵律、节奏和表现力,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情感和思想。
以下是我对民歌的一些认识和感受:
文化价值:民歌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习俗和价值观。
通过民歌,我们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和人文特色。
情感表达:民歌通常以口头传唱的方式流传,它直接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
无论是欢乐还是悲伤,民歌都能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
艺术魅力:民歌的旋律和歌词往往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节奏,它们以简单而纯粹的形式展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
社会功能:民歌常常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是庆祝丰收、欢庆节日的助兴之歌,也可以是传达信息、教化人民的工具。
传承与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民歌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我们应该重视民歌的传承与发展,通过保护和推广民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总之,民歌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情感表达、艺术魅力和社会功能,成为了人类音乐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我们应该珍视并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其在新的时代里继续发扬光大。
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当代意义
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当代意义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这些音乐形式被称为民族民间音乐。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演进,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许多挑战。
因此,探讨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当代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一、文化传承的重要性1. 传承民族音乐的代表文化形象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独有的文化标识,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传承民族音乐有助于保持民族独特的文化形象,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传统音乐在当代社会中仍然能够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尊重。
2. 增进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认知各个民族身份的民间音乐传承也有助于加强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认知。
通过互相分享和学习各自的传统音乐,不同文化之间的边界可以更加模糊,增进民族友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 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对于一个多民族国家而言,传承民族音乐对于增强全体公民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也非常重要。
每个人都有权利了解和学习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传承民族音乐也是保证各个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途径。
二、面临的挑战1. 快速城市化的冲击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传统音乐的传承造成了严重的挑战。
由于城市生活快节奏和现代化的压力,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追逐流行音乐和西方音乐文化,导致传统音乐的传承和流传受到威胁。
2. 地区差异的影响中国广大的地域差异也对民族音乐传承带来了挑战。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音乐传统,这些音乐形式的特点和风格也在不断演变。
在传承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平衡保持传统和允许创新。
3. 文化市场化的冲击传统音乐市场化的压力也是传承困境之一。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音乐在商业文化方面的竞争已经与现代化的音乐娱乐产业形成了鲜明对比。
如何在市场角逐中保持独特的传统音乐特点,成为了传承者需要面对的困境。
三、应对策略1. 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教育是培养下一代学习和传承传统音乐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把传统音乐作为课程的一部分,以系统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和教授民族音乐。
少数民族地区传承民族民间音乐的意义和作用
少数民族地区传承民族民间音乐的意义和作用【摘要】少数民族地区传承民族民间音乐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传承民族民间音乐可以促进民族文化多样性,丰富社会文化生活。
弘扬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身份认同。
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通过激发民族创造力,民族民间音乐能够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繁荣贡献力量。
民族民间音乐在少数民族地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关键词:传承、民族民间音乐、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遗产、多样性、民族精神、文化自信、文化交流、传播、创造力1. 引言1.1 传承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性少数民族地区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代表着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这些民族民间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是少数民族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
通过传承民族民间音乐,不仅可以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更可以激发民族创造力,推动文化交流和传播。
传承民族民间音乐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和珍惜,更是对未来的承诺和责任。
通过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魅力,进一步增进对这些民族的理解和尊重,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和交流。
传承民族民间音乐在少数民族地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 正文2.1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是传承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任务之一。
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音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反映了特定民族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和情感体验。
通过传承这些音乐作品,可以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精髓,使其得以延续下来。
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音乐作品是口头传承的,没有文字记录,因此传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不断的传唱、演奏、教学和研究,才能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会被遗忘或失传。
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音乐也是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祖先智慧的致敬,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瑶族古歌内容
瑶族古歌内容
(实用版)
目录
1.瑶族古歌的概念和特点
2.瑶族古歌的内容和形式
3.瑶族古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4.瑶族古歌的传承和保护
正文
瑶族古歌是瑶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歌谣,它以口头传统为主要传播方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
瑶族古歌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瑶族的历史、文化、生活、劳动、信仰等方面,是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瑶族古歌的内容和形式多样,既有叙事性的古歌,也有抒情性的古歌。
叙事性古歌主要讲述了瑶族的历史和传说,如《盘王歌》、《伏羲歌》等;抒情性古歌则主要表达了瑶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信仰追求,如《歌堂哭嫁》、《祭祀歌》等。
这些古歌既有独唱,也有合唱,旋律优美,歌词质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瑶族古歌的历史悠久,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瑶族的历史和文化紧密相连。
据研究,瑶族古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瑶族先民的狩猎和采集时期,经过长期的传承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和体系。
瑶族古歌是瑶族文化的瑰宝,对于研究瑶族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瑶族古歌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开展瑶族古歌的普查和整理,建立瑶族古歌的保护区,开展瑶族古歌的传承和研究等。
同时,一些地方还开展了瑶族古歌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如举办瑶族古歌比赛、演出等活动,积极推广瑶族
古歌的文化价值。
总之,瑶族古歌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形式和内容,反映了瑶族的历史和文化,为我们研究和了解瑶族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意义
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意义一、民间音乐传承的意义1、民间音乐代表了民族社会历史进程民间音乐来源于民族文化,就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结晶而变成的一种独有的文化,因此,当我们沉醉在在民间音乐中时,不但可以从音调的曲折中领略音乐的魅力,更能感悟到这一民族社会历史的变迁。
我们所说的民歌,正是民间音乐最有力的表现形式,它来源于人民群众劳动、生活过程中的口头创作,也许没深刻的含义,但曲风淳朴,曲调朗朗上口不易传诵,就是人民情感的真实表露,当时社会背景的真实记录与叙述。
因此,民歌就是人民的心声,就是一个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的缩影。
民间音乐偏折的社会性文化,就是我们研究民间音乐、发扬民间音乐的关键意义之一。
2、民间音乐代表了民俗文化民间音乐一旦佚失,就代表了一种民俗文化的衰败与遗失。
民间音乐中所蕴藏的大量人文元素与生活元素,就是民俗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民间音乐的发扬就是对民俗文化最大限度的维护。
民间音乐的多样性,正是来源于各民族民俗文化的差异,就是民俗之间的差异催生了民间音乐的各个分支,成就了多样多样的民间音乐风格。
民俗文化其中不仅纸盒当地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等因素,同时也涵盖了生活习惯、语言等甚广范围的各种人文元素。
民间音乐并不是一种边缘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艺术从来都不是瓦解文化而单独存有的,因此,民间音乐与社会文化、民俗文化始终有着千丝万缕无法分割的联系,民间音乐的传承,就是对民俗文化的传承。
3、民间音乐融合了宗教文化与图腾文化说起宗教与图腾,人们可以追溯其起源到民间的祭祀与古老的巫术活动,这是人民对世界最为古老而朴素的认识,并不盲目的等同于我们所说的封建迷信活动。
在古老的社会活动中,人们对自然力量的认识是逐步的,最初人们只能够借助祈祷来表达对运用自然力量的渴望,因此,很多民间音乐都来源于这种民间崇拜。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的宗教信仰与民族崇拜都不尽相同,因此,民间音乐所表达的内涵也各具代表。
民间音乐的传承,也是对一个民族原始崇拜的保护。
传统节日的传统民歌与民间音乐保护
传统节日的传统民歌与民间音乐保护在传统节日的欢庆氛围中,传统民歌与民间音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古老的音乐作品传承了民族文化的精髓,记录了人们的情感和生活方式。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浪潮和音乐形式的多样化,传统民歌与民间音乐面临着被边缘化和淘汰的危险。
因此,保护传统民歌与民间音乐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保护传统节日的传统民歌与民间音乐的一些方法与挑战。
一、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传统节日是传统民歌与民间音乐创作与传播的重要场合。
通过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可以增加对传统音乐的关注并激发人们对传统音乐的热爱。
政府和各级文化机构应该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支持传统节日的举办和传统音乐演出活动。
同时,学校和社区也应该加强对传统音乐的教育和推广,使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和传唱传统民歌与民间音乐。
二、加强传统民歌与民间音乐的保护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的保护法律法规对于传统民歌与民间音乐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些法律法规可以规范和保障传统音乐的创作、传播、使用和保护的各个环节。
例如,加大对盗版音乐的打击力度,加强对传统音乐著作权的保护等。
同时,政府也可以出台一些鼓励措施,如给予传统音乐创作者和表演者相应的奖励和补贴,以激励他们对传统音乐的研究和传承。
三、推广传统民歌与民间音乐的现代表现形式要让传统民歌与民间音乐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我们可以尝试将其与现代音乐形式相结合。
通过将传统音乐元素融入到流行音乐、摇滚音乐或电子音乐等现代音乐中,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对传统音乐感兴趣。
同时,通过音乐节、音乐大赛等形式,组织一些专门的活动,为传统音乐创作者和表演者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四、利用科技手段传播传统民歌与民间音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利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等工具传播传统民歌与民间音乐已成为可能。
可以建立在线音乐平台,提供传统音乐的试听和下载服务。
同时,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制作一些传统音乐的宣传片或音乐视频,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和听众。
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意义
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意义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意义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
在众多音乐形式中,民族民间音乐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令人瞩目。
因此,保护和传承这些民族民间音乐,尤其是在当今全球社会大融合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传承民族文化民族民间音乐渊源流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社会以及生活等方面的信息。
良好的传承可以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可以促进民族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准则的传承,让后人更好的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从而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二、传承并促进经济发展传承民族音乐是一个一脉相承的过程,从民间传统到现代音乐,可能经历着许多变化和革新,但其独特的风格和文化特点不变。
正是这种传承,让一个国家的音乐文化更加蓬勃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如今,民族民间音乐节、音乐会、音乐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和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三、激发情感共鸣民族民间音乐是一种“心灵的语言”,它经常被用于表达人们的情感和体验。
它不仅可以通过音乐形式传达文化意义,还可以通过情感共鸣与人们产生更深刻的情感联系。
因此,对于传承者和听众来说,民族民间音乐是产生情感共鸣和同频共振的魔力之一。
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文化安全是一个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也是一个国家适应全球化趋势的必备条件。
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可以防止其他文化对本土文化的挤压和碾压,从而维持国家的文化独立性和文化自主性,保障国家文化安全不受外来文化的威胁。
五、弘扬人类精神文化民族民间音乐不仅仅代表着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文化形态,还代表着人类的精神文化。
这些民族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传递着人类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传承民族民间音乐,可以弘扬人类的精神文化,促进人类的高尚品质和情感共鸣,激发人们的艺术灵感,从而进一步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结论民族民间音乐是保障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文化产业、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弘扬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期间的传统民谣传唱
春节期间的传统民谣传唱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也是人们最为热闹喜庆的时刻。
除了走亲访友、欢聚一堂之外,这个特殊的时期还伴随着许多形式多样的传统活动,其中之一就是传统民谣的传唱。
这些传统民谣不仅彰显了人们对春节的喜庆和向往,更是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一环。
一、传统民谣的起源春节传统民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习俗和民间传承。
在古代,农耕文明极为发达的中国,人们日常生活的变化往往与农时关联紧密。
农民们在农闲之余,通过唱歌的方式来欢度新年、祈求丰收和福泽。
这些歌谣中融入了对自然、对家庭和对未来的祝福,流传至今。
二、传统民谣的特点传统民谣在形式上多以押韵的方式出现,歌词简洁、明快,容易记忆。
这些谣曲通常伴随着特定的节奏和旋律,给人一种愉悦的情绪。
从内容上来说,传统民谣主要表达人们对新年、对生活的期望和祝福之情,展现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是一种乐观向上的表达方式。
三、传统民谣的主题春节期间传唱的传统民谣可以涵盖多个主题,其中最为常见的包括对家庭幸福的祝福、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以及祈求福祉的愿望。
例如有一首经典的谣曲是:“新年到,拜年乐,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国泰民安,生活美满幸福安康。
”这样的民谣在传唱中,不仅传递了人们对彼此的关怀和祝福,更凝聚了家庭团圆、社会和谐的价值观。
四、传统民谣的地域差异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的民风民俗也有所不同,传统民谣也因此呈现地域差异。
比如在北方的传统民谣中,常常描绘冰天雪地、农耕一年的辛勤以及对来年丰收的祈祷。
而在南方,民谣则更多聚焦于春花烂漫、鱼龙舞动,寓意着新春的希望与生机。
这样的地域差异使得传统民谣更加具有丰富和多样化的文化内涵。
五、传统民谣的保护传承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民谣面临着被冷落和遗忘的风险。
然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传统民谣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开始采取各种措施进行保护和传承。
例如在学校教育中加入民谣教学,开展传统音乐的演奏和比赛活动,提升人们对传统民谣的认知和兴趣,使其得到更好地传承。
民间歌谣的艺术特征
民间歌谣的艺术特征
民间歌谣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由普通人创作和演唱的歌曲。
它的艺术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简洁朴素:民间歌谣的歌词通常用简单直接的语言,没有繁杂的修饰和花哨的修辞手法。
它的表达方式直接而质朴,能够直击人心,让人们易于理解和接受。
2. 内容真实:民间歌谣通常描绘的是人们生活中真实的情感、困境和欢乐,反映社会现实和大众心态。
它的歌词内容直观、鲜活,能够反映民众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3. 口头传承:民间歌谣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广泛传播的,没有具体的创作人和固定的版本,每个人都可以在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增改和演绎。
这种传承方式使得民间歌谣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个性化。
4. 音乐简易:民间歌谣的音乐通常采用简单易学的旋律和和声,没有复杂的乐理结构和技巧性的演奏。
这种简易的音乐形式使得民间歌谣能够迅速流行起来,广大群众易于模仿和参与。
5. 情感丰富:民间歌谣能够表达丰富多样的情感,包括喜悦、悲伤、愤怒、爱情等。
它的歌词情感真挚、直接,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让人们在歌谣中寻找共鸣和宣泄情感。
综上所述,民间歌谣的艺术特征包括简洁朴素的歌词、真实的内容、口头传承的方式、简易的音乐形式以及丰富多样的情感表达。
传统节日中的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
传统节日中的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传统音乐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节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传统音乐逐渐减少了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力。
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音乐,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其在传统节日中得到充分体现和传播。
首先,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需要建立在深入了解其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
只有了解了传统音乐的起源、演变和寓意,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其保护与传承工作。
这可以通过收集文献资料、寻访老艺人和传统音乐专家等方式进行。
同时,相关机构还可以开设专门的研究课程,培养更多了解和研究传统音乐的专业人才。
其次,积极推动传统音乐在传统节日中的重要性。
传统节日是传统音乐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关键时刻。
各级政府可以在传统节日期间举办音乐比赛、音乐会、专题讲座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传统音乐的魅力。
此外,各种艺术团体也可以在节日期间组织专场演出,展示传统音乐的精髓和魅力。
此外,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利用新技术传承传统音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方式。
可以通过录制、传播传统音乐演奏视频,将其上传至互联网平台,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欣赏传统音乐。
同时,还可以开设在线音乐课程,让更多的人能够学习和弘扬传统音乐,以达到保护和传承传统音乐的目的。
此外,传统音乐的传承还需要重视年轻一代的培养。
传统音乐的传承需要传统音乐家和专家的积极参与,通过设置专门的培训计划、学校或学院的传统音乐专业等方式,传授传统音乐的知识和技艺给年轻一代。
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传统音乐比赛、奖学金等激励措施,鼓励更多年轻人参与到传统音乐的学习和传承中来。
最后,政府在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政府应加强对传统音乐艺术团体的资金支持,扶持传统音乐及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
同时,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保护传统音乐的版权和著作权,鼓励创新并防止盗版行为的发生。
综上所述,传统节日中的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是一项任务艰巨且充满挑战的工作。
谈中国民歌的传承与保护
谈中国民歌的传承与保护摘要:民歌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同京剧,杂技,民间舞蹈。
一样,都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生活方式,生活习俗的体现,是人们在生活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优美旋律,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
可是随醉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多的追求新奇,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渐渐淡忘了传统文化,民歌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民歌被披上所谓的“美丽的外衣在“人们渐渐忽视了民歌传统的美。
所以,保护民歌,如何保护民歌,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我们应该采取补救措施,用教育的手段让人们发现民歌的美,了解民歌蕴含的丰富的内涵,使民歌发扬广大。
关键字: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中国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
民歌,即民间歌谣,属于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形式,能够歌唱或吟诵,多为韵文。
我国各民族的民间歌谣蕴藏极其丰富,至于目前仍流传于民间的传统歌谣和新民歌,更是浩如烟海,各地区因生活方式不同,风俗习惯不同民歌也不尽相同。
这些民歌就形式而言,汉族的除厂民谣、儿歌、四句头山歌和各种劳动号子之外,还有“信天游”、“爬山歌”、“赶五句”以及“四季歌”、“五更调”、“十二月”。
“十枝花”、“盘歌”等备具特色的多种样式。
至于像藏族的“鲁”、“协”,壮族的“欢”,白族的“白曲”,回族的“花儿”,苗族的“飞歌”,侗族的“大歌”,布依族的“笔管歌”,瑶族的“香哩歌”等。
民歌的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按民歌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六类,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儿歌、生活歌。
劳动歌包括各种号子、夯歌、田歌、矿工歌、伐木歌、搬运歌、采茶歌等所有直接反映劳动生活或协调劳动节奏的民歌。
它是一种由体力劳动直接激发起来的民间欧谣。
它伴随着劳动节奏歌唱,与劳动行为相结合,具有协调动作、指挥劳动、鼓舞情绪等特殊功能。
它不是有闲阶级的士大夫或骚人墨客,坐在屋里的无病呻吟,它是一切体力劳动者的血汗搅着泪汗的结晶和升华,它是凝集了生活中的劳动节奏而创造出来的,因而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民间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2)
民间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民间音乐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代代相传的音乐形式,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民间音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
保护和传承民间音乐是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和传统艺术的重要任务。
保护和传承民间音乐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
首先,应该对民间音乐进行记录和收集,以保存音乐形式、曲调、歌曲和乐器等相关信息。
通过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平台,将这些记录和收集的音乐资源进行传播和分享,提高公众对民间音乐的认知和关注。
其次,需要开展保护和传承民间音乐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和音乐节等活动,传授民间音乐的演奏技巧、传统知识和表演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培养更多的传统音乐艺术人才。
此外,政府和相关机构需要提供资金和支持,促进民间音乐的保护和传承。
建立专门的机构和基金会,提供经费和资源,支持音乐人才的培养、音乐活动的组织和音乐作品的创作等。
同时,要加强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
鼓励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开展民间音乐的演出、展览和体验活动,提高公众对民间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保护和传承民间音乐既需要官方机构和政策的支持,也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
只有通过多方努力,才能有效保护和传承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后代能够继承和欣赏民间音乐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歌谣的传承与保护
作者:喻雨田
来源:《文化研究》2015年第05期
摘要中国民俗学研究素来有把民间歌谣和民间文学作为研究对象的传统。
《侗歌民俗研究》一书从多学科的视角进入,将“侗歌”的音乐、文学以及民俗三方面相互整合,试图寻找新的研究路径。
本文主要以“侗歌”作为侗族人世代相传的民俗文化,在当代的传承情况及期间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做出讨论。
关键词侗歌民间歌谣文化传承
一、研究背景——“侗歌”研究何以可?
民间歌谣与民间文学向来是我国民俗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自20世纪以降,诸多学者主张建立新文学,倡导“眼光向下的革命”(赵世瑜,1999.),“到民间去”(董晓萍译,1993.)找中国文化的传统。
以北京大学的“歌谣运动”为起首,开始面向社会征集民间歌谣,到后来中山大学民俗研究会的成立,注重各方面民俗文化的收集整理,其中民间歌谣人士主要收集对象。
50-60年代起,由政府出面,各级文化机构参与的对各民族民间文学“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收集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侗歌”开始被纳入民间文艺工作者们的研究视野,对其进行收集和整理。
其后,“侗歌”应邀赴法国演出,进一步引起社会和学界的关注。
多方面的学科进入对“侗歌”的研究逐渐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作为音乐艺术、文学文本和民俗事项的多学科研究状态。
徐新建的《侗歌民俗研究》一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将侗歌”的音乐、文学以及民俗三方面相互整合,试图寻找新的研究路径。
二、“侗歌”民俗研究路径
1.歌与俗浑然一体
在《侗歌民俗研究》一书中作者一再提到歌与俗的关系。
在“侗歌”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点在于:所有的“歌”都是“唱”出来的,“唱”是声音、语词、环境和习俗浑然合成的整体。
是具体歌手们的现实行为,同时也是特定场景中的交互过程和文化传统里的世代承继。
一旦离开了“唱”,则“歌非歌、乐非乐,歌者消失,歌俗不见”,这也即是为什么说“侗歌”应该是一个集合的概念——词、曲、唱三者多位一体。
侗族原本没有文字,所以以歌代文的形式使其民族文化得以延续,以歌为俗,在唱的过程中实现群体的交往,达到以歌为媒、以歌育人、以歌记事以及共同祭祀等社会功能。
2.“侗歌“的传承机制
在民俗学研究中,我们通常用“不胫而走”来形容民俗、民间文艺的传播流布状况(乌丙安,2001.)。
民俗事象总是处于时间中的从古至今,空间中的由此及彼的传递之中,一般的
传承大致有几条路线:一是家族传承,即代际之间的传授与承袭;二是地缘传承,同一地区的年轻人向技艺人学习,即师传;第三种是在仪式过程中,也就是在独特的文化环境中被感染,耳濡目染的习得。
前两种传承方式,无论是师承还是家传多以采用口传心记的方式,依赖口头语言,因而在内容和形式上不停地加以创造,是所传承的内容和形式极具感染力,从而达到“不胫而走”,“脍炙人口”的效果。
在书中第一篇田野报告《小黄歌节考》中,作者表述他所在的翠兰一家,翠兰和其他同龄的女孩组成歌班,她们的歌师正好就是翠兰的母亲,通常同一歌班的姑娘学习的同时会主动分担翠兰家的家务,当作是对向歌师学习的回报。
此外,在考察“侗歌”的传承机制时,不可忽视的一点在于:除了传统的(师传和家传)方式之外,“侗歌”教学进入校园算是一种新的传承方式。
八十年代后期,贵州黔东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开始在学校创办“侗歌学习班”,把许多当地的孩子招进学校统一学习侗歌。
3.传承与变革的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在有关“侗歌”传承的评述中“传承与变革”的矛盾。
书中已经提到:现代化进程对侗歌传统的冲击,以及汉文化对侗族本土文化的冲击等问题。
除了这些自上而下,由外及内的影响之外,我们更应该从本族人们的视角去考察。
一个明显的现象是承担着传唱“侗歌”的主体——年轻一代的侗族人,他们多数已经进入现代教育的学校或是到城市打工,这就造成了传承的主体的“不在场”,而这种“缺场”的原因无论是主动的选择还是被动的离开,无疑都会导致传承的“民俗链”断裂(乌丙安,2001.)。
此外,“侗歌”是一种蕴含多种表演形式的文化体系,包括大歌、小歌、侗戏等诸多重形式,但是如今,“侗族大歌”仿佛已经成为了“侗歌”的唯一代名符号。
作者在其田野调查了解到小黄歌节中表演大歌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安排。
而学校在教授时也以大歌为主要教学内容,因为大歌更适合舞台表演,能更好的彰显多声部合唱的特色。
年轻人在学习侗歌的时候多数人倾向于学习大歌,因为学了大歌可以去侗族风情园或者侗族餐馆打工表演。
以上这些构成侗歌民俗的重要组成要素或缺场、或简化或变异都是“侗歌”传承所面临的切肤危机。
三、关于侗歌民俗研究的几点思考
首先,现代的表演是否还有具有传统演唱的文化内涵,作者用“本文”和“文本”的背离来阐释这一现象。
侗歌在舞台化、商业化表演所呈现出来的也只是“碎片化”的展示,并不能完全体现出传统的侗族民俗文化。
以《拦路歌》为例,这首歌原本是在仪式中进行演唱,例如当外寨的人要进入本寨是就会举行这样的仪式,以示对来客的欢迎或是以防外来人把不洁之物带入本寨,具有仪式化的象征意义。
而作者提到的1985年在北京举行的“鼓楼与风雨桥”展览中,年轻姑娘们在进入场馆出一次一次重复的演唱《拦路歌》,以欢迎前来参观的宾客,但这作者观察到这群表演的姑娘们在无数次重复之后,她们的歌里和脸上开始有了职业表演者的色彩。
越来越多的表演“文本”一次一次地在舞台上展演,而真正的蕴含着侗族文化传统的“侗歌本文”是否还存在?
传统的节俗在当下是否能和新内容相互融合?笔者认为这是应然存在的趋势。
《小黄歌节考》中作者所描述的小黄人过八月十五,即当地称之为“吃相思”的节日,除了传统的集体交流
以外,在2000年,还增加了侗歌比赛的新内容,尽管这场比赛是村政府主导的,但这唱歌比赛能否成为新的“吃相思”节俗,我们应该考察的是当地民众对此的接受和参与程度。
从民俗研究的角度来看,内容并不会是一陈不变的,节俗必然和社会时代及环境密切相关。
每个时代都有旧的节俗消失,新的节俗产生,而我们应该从这些不断变化的现象中去挖掘那些相对稳定的内核性的文化内涵,也既是我们所说的人观、宇宙观等观念性的实在。
参考书目
[1]徐新建:《侗歌民俗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2]乌丙安:《民俗学原理》,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喻雨田(1990.05——),女,25,汉族,籍贯四川省西昌市,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2013级民俗学硕士,研究方向:民族民俗文化与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