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目的
淬火的定义、目的,淬火的必要条件3-1
(3):此外,还有很少数的一部分工件是为了改善钢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如提高磁钢的磁性,不锈钢淬火以消除第二相,从而改善其耐蚀性等。
3:淬火的必要条件:
(1):是加热温度必须高于临界点以上(即亚共析钢Ac3,过共析钢Ac1),以获得奥氏体组织。
(2):冷却速度必须大于临界冷却速度,而淬火得到的组织是马氏或下贝氏体。 4:举例说明如下:
(1):低碳钢水冷往往只得到珠光体组织,此时就不能称作淬火,只能说是水冷正火。
(2):高速钢空冷可得到马氏体组织,则此时就应称为淬火,而不是正火。
3.1 淬火的定义、目的,淬火的必要条件 1:定义:
把钢加热到临界点Ac1,或Ac3以上,保温并随之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 (Vc)冷却,以得到介稳状的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方法称为淬火
2:目的:
(1):提高工具、渗碳零件和其它高强度耐磨机器零件等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
(2):结构钢通过淬火和回火之后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常用钢材热处理方法及目的
常用钢材热处理方法及目的常用钢材热处理方法一.淬火将钢制零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40~60℃,保持一定时间并快速冷却的热处理方法称为淬火。
常用的快速冷却介质为油、水和盐水溶液。
淬火加热温度及冷却介质热处理规范见表淬火的目的是:使钢件获得高的硬度和耐磨性,通过淬火钢件的硬度一般可达hrc60~65,但淬火后钢件内部产生了内应力,使钢件变脆,因此,要经过回火处理加以消除。
钢件的淬火处理,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应用比较普遍,它常用的方法有:1.单液淬火:将钢件加热至淬火温度,并在一种冷却剂中冷却一段时间。
这种热处理方法称为单液淬火。
适用于形状简单、技术要求低的碳钢或合金钢,以及工件直径或厚度大于5~8mm的碳钢,用盐水或水冷却;油冷却用于合金钢。
在单液淬火中,水冷容易变形和开裂;油冷却容易产生硬度不足或不均匀。
2.双液淬火:将钢件加热到淬火温度,经保温后,先在水中快速冷却至300~400℃,在移入油中冷却,这种处理方法,称为双液淬火。
形状复杂的钢件,常采用此方法。
它既能保证钢件的硬度,又能防止变形和裂纹。
缺点是操作难度大,不易掌握。
3.火焰表面淬火:将乙炔和氧气的混合燃烧火焰喷在工件表面,加热至淬火温度,然后立即向工件表面喷水。
这种处理方法称为火焰表面淬火。
适用于单件生产,要求高表面或局部表面硬度和耐磨钢件。
缺点是操作困难。
4.表面感应淬火:将钢件放人感应器内,在中频或高频交流电的作用下产生交变磁场,钢件在磁场作用下产生了同频率的感应电流,使钢件表面迅速加热(2-10s)至淬火温度,立即把水喷射到钢件表面。
这种热处理方法,称为表面感应淬火。
经表面感应淬火的零件,表面硬而耐磨,而内部有较好的强度和韧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中碳钢和中等含碳量的合金钢件。
根据电流频率的不同,表面感应淬火可分为高频淬火、中频淬火和工频淬火。
高频淬火电流频率为100~150kHz,硬化层深度为1~3mm。
适用于齿轮、花键轴、活塞等小零件的淬火;中频淬火电流频率为500~10000Hz,硬化层深度为3~10mm。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定义(概念)、种类、目的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定义(概念)、种类、目的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是金属材料加工处理中常用的热处理工艺。
它们在改变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四种热处理工艺的定义、种类和目的。
一、退火的定义、种类和目的退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在适当时间内缓慢冷却到常温,目的是使金属材料的组织、性能得到改善。
根据不同的金属材料和工艺要求,退火可以分为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局部退火等不同种类。
完全退火适用于细化组织、低硬度和高塑性要求的材料;球化退火适用于高碳钢、合金钢等材料的球化组织,提高加工性能;局部退火适用于局部加工后的材料,消除残余应力。
二、正火的定义、种类和目的正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在空气中冷却或水中淬火,目的是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常见的正火工艺包括空气冷却正火、水淬火等。
空气冷却正火适用于一些低碳钢、合金钢,可以提高硬度和强度;水淬火适用于中高碳钢、合金钢,可以获得更高的硬度和强度。
三、淬火的定义、种类和目的淬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迅速冷却到室温,以获得马氏体组织和高硬度。
淬火可以分为油淬火、水淬火、盐浴淬火等多种类型。
油淬火适用于较低碳含量的钢,可以降低变形和开裂;水淬火适用于中高碳钢,能够获得更高的硬度和强度;盐浴淬火适用于部分合金钢和特殊材料,可以减少氧化和脱碳。
四、回火的定义、种类和目的回火是指将经过淬火处理的金属材料加热至较低温度,然后进行适当时长的保温,最终冷却。
回火的目的是消除淬火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调整组织和提高韧性。
常见的回火工艺有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等种类。
低温回火适用于高碳合金钢,可以保持硬度的同时提高韧性;中温回火适用于一些工具钢,能使硬度和韧性达到平衡;高温回火适用于低碳钢和合金钢,有助于提高韧性。
个人观点和理解热处理工艺是金属材料加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不同的工艺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从而满足不同的工程要求。
钢的淬火与回火
一、 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
1. 马氏体分解
2.余奥氏体转变 余奥氏体转变
在 200~300℃ 之 ℃ 间, 钢中的残余奥氏体 也发生分解 , 转变为 回火马氏体或下贝氏 体。
当回火温度在100~200℃时, ℃ 当回火温度在 马氏体开始发生部分分解, 马氏体开始发生部分分解, 析出ε碳化物 碳化物, 析出 碳化物 , 这种碳化物 与马氏体保持共格关系。 与马氏体保持共格关系。 ε碳化物不是平衡相 , 而是 碳化物不是平衡相, 碳化物不是平衡相 向渗碳体转变前的一个过渡 相。 这一阶段转变完成后, 钢的 这一阶段转变完成后 组织由有一定过饱和度的固 溶体和与其有共格关系的ε 溶体和与其有共格关系的 碳化物所组成, 碳化物所组成,这种组织称 为回火马氏体。 为回火马氏体。
第七章
钢的淬火与回火
第一节
钢的淬火
• 淬火 : 将钢件加热到 3 或 Ac1 以上某一温 淬火:将钢件加热到Ac 保持一定时间( 使奥氏体化) 度 , 保持一定时间 ( 使奥氏体化 ) , 然后 适当速度冷却, 获得马氏体和( 以 适当速度冷却 , 获得马氏体和 ( 或 ) 贝 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 淬火的目的: 淬火的目的: 使钢件获得所需的马氏体组织; 使钢件获得所需的马氏体组织; 提高工件的硬度, 提高工件的硬度 , 强度和耐磨性及其他性 能 为后续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为后续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淬透性曲线
半M与碳含量 与碳含量
(二)临界直径法 生产中也常用临界淬火直径表示钢的 淬透性。 淬透性。 临界淬火直径——圆棒试样在某介质中淬火 临界淬火直径 圆棒试样在某介质中淬火 时所能得到的最大淬透直径( 时所能得到的最大淬透直径( 即心部被淬成 表示。 半马氏体的最大直径) 半马氏体的最大直径),用D0表示。
淬火目的
淬火目的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
也可以通过淬火满足某些特种钢材的的铁磁性、耐蚀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
淬火工艺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常用的淬冷介质有盐水、水、矿物油、空气等。
淬火可以提高金属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因而广泛用于各种工、模、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齿轮、轧辊、渗碳零件等)。
通过淬火与不同温度的回火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属的强度、韧性及疲劳强度,并可获得这些性能之间的配合(综合机械性能)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另外淬火还可使一些特殊性能的钢获得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如淬火使永磁钢增强其铁磁性、不锈钢提高其耐蚀性等。
淬火工艺主要用于钢件。
常用的钢在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时,原有在室温下的组织将全部或大部转变为奥氏体。
随后将钢浸入水或油中快速冷却,奥氏体即转变为马氏体。
与钢中其他组织相比,马氏体硬度最高。
淬火时的快速冷却会使工件内部产生内应力,当其大到一定程度时工件便会发生扭曲变形甚至开裂。
为此必须选择合适的冷却方法。
根据冷却方法,淬火工艺分为单液淬火、双介质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和贝氏体等温淬火4类。
淬火效果的重要因素,淬火工件硬度要求和检测方法:淬火工件的硬度淬火工件的硬度影响了淬火的效果。
淬火工件一般采用洛氏硬度计,测试HRC 硬度。
淬火的薄硬钢板和表面淬火工件可测试HRA的硬度。
厚度小于0.8mm的淬火钢板、浅层表面淬火工件和直径小于5mm的淬火钢棒,可改用表面洛氏硬度计,测试HRN硬度。
在焊接中碳钢和某些合金钢时,热影响区中可能发生淬火现象而变硬,易形成冷裂纹,这是在焊接过程中要设法防止的。
由于淬火后金属硬而脆,产生的表面残余应力会造成冷裂纹,回火可作为在不影响硬度的基础上,消除冷裂纹的手段之一。
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
对于截面承载均匀的重要件,要全 部淬透。如螺栓、连杆、模具等。 对于承受弯曲、扭转的零件可不 必淬透(淬硬层深度一般为半径的 1/2~1/3),如轴类、齿轮等。
高强螺栓
淬硬层深度与工件尺寸有关,设计 时应注意尺寸效应。
柴油机连 杆
齿轮
细A
温 度
不同冷却条件下的转变产物
均匀
A A1
等温退火
退火
缓冷,以达到既获得马氏体组织,又减小 内应力的目的。但目前还没 有找到理想的淬火介质。
常用淬火介质是水和油.
水的冷却能力强,但低温却
能力太大,只使用于形状简
单的碳钢件。
Ms
Mf
理想淬火曲线示意图
油在低温区冷却能力较理想,但高温区冷却能力太小,使用 于合金钢和小尺寸的碳钢件。
熔盐作为淬火介质称盐浴,冷却能力在水和油之间,用于形状 复杂件的分级淬火和等温淬火。
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1、退火目的:
⑴调整硬度,便于切削加工。适 合加工的硬度为170-250HB。
⑵ 消除内应力,防止加工中变 形。
⑶ 细化晶粒,为最终热处理作 组织准备。
真空退火炉
2、退火工艺 退火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
扩散退火、去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 ⑴ 完全退火 将工件加热到
400℃以上, Fe3C开始 聚集长大。
450℃ 以上铁素体发生 多边形化,由针片状变 为多边形.
这种在多边形铁素体基
体上分布着颗粒状 Fe3C的组织称回火索 氏体,用S回表示。
回火索氏 体
回火时的性能变化 回火时力学性能变化总的趋势是随回火温度提高,钢的强度、
硬度下降,塑性、韧性提高。
组织准备。 ⑶ 普通件最终热处理。 要改善切削性能,低碳
钢淬火与回火知识要点
例题: 已知T12钢,Ac1=730℃,ACcm=820℃, 试确定其淬火加热温度,并分析原因。
在工件尺寸大,加热速度快的情况下,淬火温度 可取Ac3+50~80℃;
另外,加热速度快,起始晶粒细,也允许采用较 高的加热温度,细晶粒钢Ac3+100℃。
适用条件:
只适用于尺寸较小的工件。
5.等温淬火法 概念:工件淬火加热后,若长期保持在下贝氏体转 变区的温度使之完成奥氏体的等温转变,获得下贝 氏体组织,这种淬火方法称等温淬火法。如曲线d所 示。
等温淬火与分级淬火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获得下贝氏 体组织。
等温淬火目的:获得变形小,硬度高并兼有良好韧 性的工件。
第六节 钢的回火
概述 1、回火概念: 将淬火零件重新加热到低于临界点某一温度,保温 后空冷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回火。 回火时的转变称为回火转变。 2、回火原因
一、淬火介质的冷却作用
1、分类 (1)按聚集状态分类: 淬火介质有固态、液态、气态。 最常用介质为液态介质,淬火时不仅发生传热作用,还会 产生物态变化,因此过程较为复杂。 (2)按液态淬火介质是否具有物态变化: 分为有物态变化的和无物态变化的。 2、有物态变化的淬火介质淬火冷却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蒸气膜阶段: 工件表面产生大量过热蒸汽,紧贴工件形成连续的蒸汽膜; 冷却主要靠辐射传热,冷却速度较缓慢。
3、无物态变化的淬火介质: 淬火冷却主要靠对流散热。 温度较高时辐射散热占有很大比例,也有传导传热。 二、淬火介质冷却特性的测定 淬火介质冷却能力最常用的表示方法是所谓的淬火烈度H。 1、概念: 规定静止水的淬火烈度H=1,其它淬火介质的淬火烈度由与静 止水的冷却能力比较而得。 2、实质: 反映钢内部的热传导系数以及钢与介质间的给热系数的关系, 即淬火介质的冷却能力。 注意:不同淬火介质,在工件淬火过程中其冷却能力是变化 的。几种常见淬火介质的淬火烈度H,如下表所示。
淬火、正火、回火
热处理就是将固态金属或合金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组织结构的工艺。
所以热处理的过程就是按加热→保温→冷却这三阶段进行,这三个阶段可用冷却曲线来表示(如图所示)。
不管是那种热处理,都是分这三个阶段,不同的是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不同。
热处理工艺的特点是不改变金属零件的外形尺寸,只改变材料内部的组织与零件的性能。
所以钢的热处理目的是消除材料的组织结构上的某些缺陷,更重要的是改善和提高钢的性能,充分发挥钢的性能潜力,这对提高产品质量和延长使用寿命有重要的意义。
钢的热处理种类分为整体热处理和表面热处理两大类。
常用的整体热处理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1.退火把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在此温度下保温,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退火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等几种。
a将钢加热到预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称为完全退火.目的是降低钢的硬度,消除钢中不均匀组织和内应力.b,把钢加热到750度,保温一段时间,缓慢冷却至500度下,最后在空气中冷却叫球化退火.目的是降低钢的硬度,改善切削性能,主要用于高碳钢.c,去应力退火又叫低温退火,把钢加热到500~600度,保温一段时间,随炉缓冷到300度以下,再室温冷却.退火过程中组织不发生变化,主要消除金属的内应力.2.正火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
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细化组织,改善钢的性能,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正火与退火工艺相比,其主要区别是正火的冷却速度稍快,所以正火热处理的生产周期短。
故退火与正火同样能达到零件性能要求时,尽可能选用正火。
3.淬火将钢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某一温度(45号钢淬火温度为840-860℃,碳素工具钢的淬火温度为760~780℃),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在水(油)中冷却以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与退火、正火处理在工艺上的主要区别是冷却速度快,目的是为了获得马氏体组织。
淬火回火
第三节淬火将钢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30~50)℃,保温后在水或油中快速冷却的操作工艺称为淬火一、淬火目的淬火的目的一般都是为了获得马氏体组织,随后再配合适当的回火,以获得多种多样的使用性能。
如刃具和量具要求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各种轴和齿轮等要求有较好的强韧性等,都是通过淬火和回火来达到的,淬火回火通常作为最终热处理。
二、淬火的工艺(一)淬火温度碳钢的加热温度主要是由钢中的含C量根据Fe-Fe3C相图来确定的,如图19-13所示为碳钢的淬火加热温度范围。
对于亚共析钢,适宜的淬火温度为Ac3+(30~50)℃,淬火后获得均匀细小的马氏体组织。
如将亚共析钢加热温度过低(于Ac1~Ac3之间),在淬火组织中将出现铁素体,这样将造成淬火硬度不足。
若将亚共析钢加热远远超过Ac3以上,将使A晶粒长大,淬火后得到粗大M,使钢性能下降,但对于某些合金钢为了使其中合金元素完全溶于A中,温度可适当提高。
对于过共析钢,适宜的淬火温度为Ac1+(30~50)℃,淬火后的组织为马氏体和粒状二次渗碳体。
渗碳体比马氏体硬,有利于提高钢的耐磨性。
如果加热温度过高(在Accm以下),不仅会得到粗片状马氏体组织,脆性极大,而且由于奥氏体含碳量过高,使淬火钢中残余奥氏体量增多,使钢的硬度和耐磨性降低。
若淬火温度过低,则可能得到非马氏体组织,钢的硬度达不到要求。
(二)淬火冷却介质淬火操作的难度比较大,主要是因为要得到马氏体,淬火的冷却速度就必须大于该钢种的临界冷却速度,而快冷总是不可避免地要造成很大的内应力,往往会引起钢件的变形和开裂。
根据C曲线可知,要获得马氏体组织,并不需要在整个冷却过程中都进行快速冷却。
关键是在过冷奥氏体最不稳定的C 曲线鼻尖附近,即在(650~400)℃的温度范围内要快速冷却,而在650℃以上以及400℃以下,过冷奥氏体较稳定,并不需要快速冷却,特别是在(300~200)℃以下发生马氏体转变时,尤其不能快冷,否则因相变应力作用容易引起变形和开裂。
淬火的目的是什么
淬火的目的是什么?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应如何选择?
淬火的目的主要是使钢件得到马氏体(和贝氏体组织,提高钢的硬度和强
度,与适当的回火工艺相配合,更好地发挥钢材的性能潜力。
亚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为Ac3以上30℃~50℃,因为在此温度范围内,可获
得全部细小的奥氏体晶粒,淬火后得到均匀细小的马氏体。
若加热温度过高,
则引起奥氏体晶粒粗大,使钢淬火后的性能变坏;若加热温度过低,则淬火组
织中尚有未溶铁素体,使钢淬火后的硬度不足。
共析钢和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为Ac1以上30℃~50℃,此时的组织为奥氏体加渗碳体颗粒,淬火后获得细小马氏体和球状渗碳体,能保证钢淬火后得到
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如果加热温度超过Accm,将导致渗碳体消失,奥氏体晶粒粗化,淬火后得到粗大针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量增多,硬度和耐磨性降低,脆
性增大;如果淬火温度过低,可能得到非马氏体组织,则钢的硬度达不到要求。
热处理工艺之四种火
热处理是机械零件和工模具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
大体来说,它可以保证和提高工件的各种性能,如耐磨、耐腐蚀等。
还可以改善毛坯的组织和应力状态,以利于进行各种冷、热加工。
一、热处理工艺的分类热处理是将金属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质内加热、保温、冷却,通过改变材料表面或内部的晶相组织结构,来改变其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
热处理工艺大体分为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三大类。
根据加热介质、加热温度和冷却方法的不同,每一大类又可区分为若干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整体热处理分为正火,退火,淬火,回火,调质,稳定化处理,固溶处理,水韧处理,失效处理。
其中正火、退火、淬火、回火称为热处理中的“四把火”。
表面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火焰淬火和感应加热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主要分为渗碳,渗氮,碳氮共渗等。
以下主要介绍整体热处理“四把火”及常见的调质热处理工艺的目的及应用范围。
二、整体热处理中“四把火“及调质热处理工艺的目的及应用范围(1)正火1)正火定义:正火又称为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Ac3(Ac是指加热时自由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终了温度,一般是从727℃到912℃之间)或Acm(Acm 是实际加热中过共析钢完全奥氏体化的临界温度线 )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2)正火的目的:①去除材料的内应力;②增加材料的硬度。
3)正火的主要应用范围有:①用于低碳钢;②用于中碳钢;③用于工具钢、轴承钢、渗碳钢等;④用于铸钢件;⑤用于大型锻件;⑥用于球墨铸铁。
(2)退火1)退火定义: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通常是缓慢冷却,有时是控制冷却)。
2)退火的目的:①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②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③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④均匀材料组织和成分,改善材料性能或为以后热处理做组织准备。
3)退火的主要应用范围:①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钢的铸件、锻轧件、焊件,以消除组织缺陷,使组织变细和变均匀,以提高钢件的塑性和韧性;②不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中碳和高碳钢及低合金结构钢的锻轧件,使晶粒变细,同时也降低硬度,消除内应力,改善被切削性;③球化退火只应用于钢的中退火方法,其中中碳钢和高碳钢硬度低、被切削性好、冷形变能力大;④去应力退火主要适用于毛坯件及经过切削加工的零件,目的是为了消除毛坯和零件中的残余应力,稳定工件尺寸及形状,减少零件在切削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形变和裂纹倾向。
钢的淬火知识大全
钢的淬火知识大全
钢的淬火是一种常用的热处理方法,通过快速冷却来改变钢的组织和性能。
下面是钢的淬火知识大全:
1. 淬火的目的:淬火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快速冷却,使钢的组织发生相变,从而提高钢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
2. 淬火过程:淬火过程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
首先将钢加热到适当的温度区间,保持一定时间使钢均匀加热;然后迅速将钢冷却到室温或低温介质中,使其快速冷却。
3. 淬火介质:常用的淬火介质包括水、油和气体。
水冷速度最快,但可能导致钢件变形和开裂;油冷速度适中,适用于大多数钢材;气体冷却速度较慢,适用于一些特殊要求的钢材。
4. 淬火温度:淬火温度取决于钢的成分和要求的性能。
通常,高碳钢需要较高的淬火温度,而低碳钢需要较低的淬火温度。
5. 淬火后处理:淬火后的钢件通常会出现应力和变形。
为了消除这些问题,可以进行回火处理,即将钢件加热到适当的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
6. 淬火钢的组织:淬火后的钢经历了马氏体相变,形成了硬脆的马氏体组织。
这种组织具有高硬度和强度,但脆性较大。
7. 淬火钢的应用:淬火钢广泛应用于制造工具、刀具、轴承、齿轮等需要高硬度和强度的零部件。
8. 淬火的注意事项:淬火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以避免钢件变形、开裂或质量问题。
此外,不同类型的钢材有不同的淬火要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操作。
请注意,淬火是一项专业技术,需要在合适的设备和条件下进行。
如果您需要进行淬火处理,请咨询专业人士或相关机构进行指导和操作。
常用的钢材热处理方法[精品]
常用的钢材热处理方法一.淬火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40~60℃,保温一定时间,急剧冷却的热处理方法,称为淬火。
常用急剧冷却的介质有油、水和盐水溶液。
淬火的加温温度、冷却介质的热处理规范,见表<常用钢的热处理规范>.淬火的目的是:使钢件获得高的硬度和耐磨性,通过淬火钢件的硬度一般可达HRC60~65,但淬火后钢件内部产生了内应力,使钢件变脆,因此,要经过回火处理加以消除。
钢件的淬火处理,在[wiki]机械[/wiki]制造过程中应用比较普遍,它常用的方法有:1.单液淬火:将钢件加热到淬火温度,经保温一定时间后,在一种冷却液中冷却,这种热处理方法,称为单液淬火。
它适用于形状简单、技术要求不高的碳钢或合金钢,工件直径或厚度大于5~8mm的碳素钢,选用盐水或水中冷却;合金钢选用油冷却。
在单液淬火中,水冷容易发生变形和裂纹;油冷容易产生硬度不够或不均的现象。
2.双液淬火:将钢件加热到淬火温度,经保温后,先在水中快速冷却至300~400℃,在移入油中冷却,这种处理方法,称为双液淬火。
形状复杂的钢件,常采用此方法。
它既能保证钢件的硬度,又能防止变形和裂纹。
缺点是操作难度大,不易掌握。
3.火焰表面淬火:用乙炔和氧气混合燃烧的火焰喷射到工件表面,并使其加热到淬火温度,然后立即用水向工件表面喷射,这种处理方法,称为火焰表面淬火。
它适用于单件生产、要求表面或局部表面硬度高和耐磨的钢件,缺点是操作难度大。
4.表面感应淬火:将钢件放人感应器内,在中频或高频交流电的作用下产生交变磁场,钢件在磁场作用下产生了同频率的感应电流,使钢件表面迅速加热(2-10s)至淬火温度,立即把水喷射到钢件表面。
这种热处理方法,称为表面感应淬火。
经表面感应淬火的零件,表面硬而耐磨,而内部有较好的强度和韧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中碳钢和中等含碳量的合金钢件。
表面感应淬火根据所采用的电流频率的不同,可分为高频、中频和工频淬火三种。
高频淬火电流频率为100~150kHz,淬硬层深1~3mm,它适用于齿轮、花键轴、活塞和其它小型零件的淬火;中频淬火电流频率为500~10000Hz,淬硬层深3—10mm,它适用于曲轴、钢轨、机床导轨、直径较大的轴类和齿轮等;工频淬火电流频率为50Hz,淬硬层一般大于10mm,适用于直径在300mm以上的大型零件的淬火,如冷轧辊等。
B第三章钢的淬火及回火
超过材料的断裂强度),但材料内部存在缺陷。
1、纵向裂纹(又称轴向裂纹)
产生的原因:①②③
2、横向裂纹(包括弧形裂纹)
产生的原因:①②
3、网状裂纹(或称表面裂纹)
§3-5 确定淬火工艺规范的原则、淬火工 艺方法及其应用
一、淬火加热方式及加热温度的确定原则
1、淬火加热方式
①应采用保护气氛加热或盐浴炉加热,以防止氧 化脱碳。 常用的保护气氛:P19-21 ②淬火加热一般采用热炉装料。但对大工件、几 何形状复杂的的高合金钢件,可采用预热炉预热, 或分区加热,以减小变形开裂倾向。
2、淬火加热温度 ①碳素钢:
淬火称为 亚温淬火。
亚共析钢:Ac3+30~50℃
四、常用淬火介质淬火特性举例 1、水
冷却特性: a、冷却速度较大。 b、水的特性温度低(静水约 为400℃),所以水在淬火 临界温度区冷速小,在淬火 危险区冷速太大,因此水淬 易使工件开裂,尤其对工具 钢及形状复杂的零件。
c、冷却能力对水温的变化很敏感,t水↑,冷却能 力急剧下降,蒸汽膜阶段延长,t水特性降低,最大 冷速的温度移向低温,故使用温度一般为20~ 40℃。
2、奥氏体晶粒度:奥氏体晶粒度增大,淬透性提高。 3、奥氏体化温度:奥氏体化温度提高,淬透性提高。
4、第二相的存在和分布:钢中未溶入奥氏体的碳化物、 氮化物及其它非金属夹杂物,由于促进珠光体、贝氏体等 相变的形核,从而使淬透性下降。
二、淬透性的实验测定方法
1、临界直径法 2、端淬法(末端淬火试验法)
按聚集状态不同,淬火介质可分为固态、液态 和气态三种,在此只讨论液态介质。 根据工件淬火冷却过程中,淬火介质是否发生 物态变化,可把液态淬火介质分为两大类:
正火、退火、回火、淬火热履历及目的
正火、退火、回火、淬火热履历及目的淬火、退火、回火和正火是材料热处理中常用的四种方法,在五金加工行业可以算得上是热处理的四大天王,它们有不同的作用,可针对材料性质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的工程应用需求。
1.淬火淬火是一种将高温金属或合金迅速冷却的过程,以达到增强产品硬度和强度的目的。
淬火可以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硬度和强度,但缺点是容易引起材料脆性,并且易于出现开裂和变形等问题。
以下产品可选择使用淬火:-机械零件:如轴、齿轮和摩擦片等。
-刀具:如钻头和刀片等。
-弹簧:如扭簧和拉簧等。
2.退火火是一种将材料加到一定温度,并慢降温的过程以消除材料内部的应力并提高其可加性和塑性。
退可以使材料更易于成形但其缺点是会导致材料降低硬度和强度。
以下产品可以选择使用退火:-薄壁零件:如汽车外壳、钣金制品等。
-大型铸件:如汽车发动机缸头、齿轮箱等。
-电子元器件:如集成电路。
3回火回火是一种先淬火再加热到一定温度,并持续加热和保温的过程,通过消除淬火过程中材料产生的内部应力来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可加工性。
回火可以使材料更耐用,但其缺点是会降低硬度和强度。
以下产品可以选择使用回火:-刀具:如切割机刀片等。
-弹簧:如压簧和张簧等。
-内部结构较为复杂的工件:如汽车发动机零件等。
4.正火正火是一种将钢材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冷却的方式。
通过正火可以调整钢材的性质,通常用于控制钢材的硬度和韧性,让其性能更加符合生产需求。
以下产品可以选择使用正火:-工程机械、建筑机械等大型设备:如汽车、拖拉机、挖掘机等-农具、锯条等传动部件:如镰刀、锯齿等-工矿企业的机械设备:如电机、风机、污水处理设备、起重机等。
除了上述四种热处理工艺,还有调质、表面硬化等。
调质是将已经淬火后的金属加热至温度区间内保温,使得金属组织均匀化和完善化,以达到硬度和韧性的平衡状态。
表面硬化是指通过特定的热处理工艺,在材料表面产生一层高硬度的组织结构,从而提高材料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一般用于制造高强度、高耐磨材料的零部件。
d6a热处理工艺
D6A的热处理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退火:将钢件加热到适当的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然后随炉温缓慢冷却。
退火的主要目的是消除钢件的内应力,细化晶粒,改善组织,提高钢
的塑性和韧性。
2.正火:将钢件加热到适当的温度后,在空气中或特定的介质中快速冷却。
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细化晶粒,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同时保持较好的塑
性和韧性。
3.淬火:将钢件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后,快速冷却(通常在水、油或其他淬火介质中)。
淬火的主要目的是使钢件获得马氏体组织,
从而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4.回火:将淬火后的钢件重新加热到适当的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然后冷却。
回火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淬火产生的内应力,稳定组织,调整钢的硬
度和韧性,使其达到所需的性能。
以上热处理工艺的具体参数(如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等)应根据D6A钢的化学成分、原始组织以及所需的性能来确定。
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控制热处理工艺参数,以确保获得理想的组织和性能。
淬火的原理和作用
淬火是把金属成材或零件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保温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急剧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是为了得到马氏体组织,再经回火后,使工件获得良好的使用性能,以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
其主要目的是:
1)提高金属成材或零件的机械性能。
例如:提高工具、轴承等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弹簧的弹性极限,提高轴类零件的综合机械性能等。
2)改善某些特殊钢的材料性能或化学性能。
如提高不锈钢的耐蚀性,增加磁钢的永磁性等。
淬火冷却时,除需合理选用淬火介质外,还要有正确的淬火方法,常用的淬火方法,主要有单液淬火,双液淬火,分级淬火、等温淬火,局部淬火等。
钢铁工件在淬火后具有以下特点:
①得到了马氏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等不平衡(即不稳定)组织。
②存在较大内应力。
③力学性能不能满足要求。
因此,钢铁工件淬火后一般都要经过回火。
淬火加高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总称为调质。
钢在300℃左右回火时,常使其脆性增大,这种现象称为第一类回火脆性。
一般不应在这个温度区间回火。
某些中碳合金结构钢在高温回火后,如果缓慢冷至室温,也易于变脆。
这种现象称为第二类回火脆性。
在钢中加入钼,或回火时在油或水中冷却,都可以防止第二类回火脆性。
将第二类回火脆性的钢重新加热至原来的回火温度,便可以消除这种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淬火目的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
也可以通过淬火满足某些特种钢材的的铁磁性、耐蚀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
淬火工艺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常用的淬冷介质有盐水、水、矿物油、空气等。
淬火可以提高金属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因而广泛用于各种工、模、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齿轮、轧辊、渗碳零件等)。
通过淬火与不同温度的回火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属的强度、韧性及疲劳强度,并可获得这些性能之间的配合(综合机械性能)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另外淬火还可使一些特殊性能的钢获得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如淬火使永磁钢增强其铁磁性、不锈钢提高其耐蚀性等。
淬火工艺主要用于钢件。
常用的钢在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时,原有在室温下的组织将全部或大部转变为奥氏体。
随后将钢浸入水或油中快速冷却,奥氏体即转变为马氏体。
与钢中其他组织相比,马氏体硬度最高。
淬火时的快速冷却会使工件内部产生内应力,当其大到一定程度时工件便会发生扭曲变形甚至开裂。
为此必须选择合适的冷却方法。
根据冷却方法,淬火工艺分为单液淬火、双介质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和贝氏体等温淬火4类。
淬火效果的重要因素,淬火工件硬度要求和检测方法:淬火工件的硬度淬火工件的硬度影响了淬火的效果。
淬火工件一般采用洛氏硬度计,测试HRC 硬度。
淬火的薄硬钢板和表面淬火工件可测试HRA的硬度。
厚度小于0.8mm的淬火钢板、浅层表面淬火工件和直径小于5mm的淬火钢棒,可改用表面洛氏硬度计,测试HRN硬度。
在焊接中碳钢和某些合金钢时,热影响区中可能发生淬火现象而变硬,易形成冷裂纹,这是在焊接过程中要设法防止的。
由于淬火后金属硬而脆,产生的表面残余应力会造成冷裂纹,回火可作为在不影响硬度的基础上,消除冷裂纹的手段之一。
淬火对厚度、直径较小的零件使用比较合适,对于过大的零件,淬火深度不够,渗碳也存在同样问题,此时应考虑在钢材中加入铬等合金来增加强度。
淬火是钢铁材料强化的基本手段之一。
钢中马氏体是铁基固溶体组织中最硬的相(表1),故钢件淬火可以获得高硬度、高强度。
但是,马氏体的脆性很大,加之淬火后钢件内部有较大的淬火内应力,因而不宜直接应用,必须进行回火。
表1钢中铁基固溶体的显微硬度值淬火工艺的应用淬火工艺在现代机械制造工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机械中重要零件,尤其在汽车、飞机、火箭中应用的钢件几乎都经过淬火处理。
为满足各种零件干差万别的技术要求,发展了各种淬火工艺。
如,按接受处理的部位,有整体、局部淬火和表面淬火;按加热时相变是否完全,有完全淬火和不完全淬火(对于亚共析钢,该法又称亚临界淬火);按冷却时相变的内容,有分级淬火,等温淬火和欠速淬火等。
工艺过程包括加热、保温、冷却3个阶段。
下面以钢的淬火为例,介绍上述三个阶段工艺参数选择的原则。
淬火加热温度以钢的相变临界点为依据,加热时要形成细小、均匀奥氏体晶粒,淬火后获得细小马氏体组织。
碳素钢的淬火加热温度范围如图1所示。
由本图示出的淬火温度选择原则也适用于大多数合金钢,尤其低合金钢。
亚共析钢加热温度为Ac3温度以上30~50℃。
从图上看,高温下钢的状态处在单相奥氏体(A)区内,故称为完全淬火。
如亚共析钢加热温度高于Ac1、低于Ac3温度,则高温下部分先共析铁素体未完全转变成奥氏体,即为不完全(或亚临界)淬火。
过共析钢淬火温度为Ac1温度以上30~50℃,这温度范围处于奥氏体与渗碳体(A+C)双相区。
因而过共析钢的正常的淬火仍属不完全淬火,淬火后得到马氏体基体上分布渗碳体的组织。
这-组织状态具有高硬度和高耐磨性。
对于过共析钢,若加热温度过高,先共析渗碳体溶解过多,甚至完全溶解,则奥氏体晶粒将发生长大,奥氏体碳含量也增加。
淬火后,粗大马氏体组织使钢件淬火态微区内应力增加,微裂纹增多,零件的变形和开裂倾向增加;由于奥氏体碳浓度高,马氏体点下降,残留奥氏体量增加,使工件的硬度和耐磨性降低。
常用钢种淬火的温度参见表2。
表2常用钢种淬火的加热温度实际生产中,加热温度的选择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
如亚共析钢中碳含量为下限,当装炉量较多,欲增加零件淬硬层深度等时可选用温度上限;若工件形状复杂,变形要求严格等要采用温度下限。
淬火保温淬火保温时间由设备加热方式、零件尺寸、钢的成分、装炉量和设备功率等多种因素确定。
对整体淬火而言,保温的目的是使工件内部温度均匀趋于一致。
对各类淬火,其保温时间最终取决于在要求淬火的区域获得良好的淬火加热组织。
加热与保温是影响淬火质量的重要环节,奥氏体化获得的组织状态直接影响淬火后的性能。
-般钢件奥氏体晶粒控制在5~8级。
淬火冷却要使钢中高温相——奥氏体在冷却过程中转变成低温亚稳相——马氏体,冷却速度必须大于钢的临界冷却速度。
工件在冷却过程中,表面与心部的冷却速度有-定差异,如果这种差异足够大,则可能造成大于临界冷却速度部分转变成马氏体,而小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心部不能转变成马氏体的情况。
为保证整个截面上都转变为马氏体需要选用冷却能力足够强的淬火介质,以保证工件心部有足够高的冷却速度。
但是冷却速度大,工件内部由于热胀冷缩不均匀造成内应力,可能使工件变形或开裂。
因而要考虑上述两种矛盾因素,合理选择淬火介质和冷却方式。
冷却阶段不仅零件获得合理的组织,达到所需要的性能,而且要保持零件的尺寸和形状精度,是淬火工艺过程的关键环节。
淬火方式单介质淬火工件在一种介质中冷却,如水淬、油淬。
优点是操作简单,易于实现机械化,应用广泛。
缺点是在水中淬火应力大,工件容易变形开裂;在油中淬火,冷却速度小,淬透直径小,大型工件不易淬透。
双介质淬火工件先在较强冷却能力介质中冷却到300℃左右,再在一种冷却能力较弱的介质中冷却,如:先水淬后油淬,可有效减少马氏体转变的内应力,减小工件变形开裂的倾向,可用于形状复杂、截面不均匀的工件淬火。
双液淬火的缺点是难以掌握双液转换的时刻,转换过早容易淬不硬,转换过迟又容易淬裂。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发展了分级淬火法。
分级淬火工件在低温盐浴或碱浴炉中淬火,盐浴或碱浴的温度在Ms点附近,工件在这一温度停留2min~5min,然后取出空冷,这种冷却方式叫分级淬火。
分级冷却的目的,是为了使工件内外温度较为均匀,同时进行马氏体转变,可以大大减小淬火应力,防止变形开裂。
分级温度以前都定在略高于Ms点,工件内外温度均匀以后进入马氏体区。
现在改进为在略低于Ms 点的温度分级。
实践表明,在Ms 点以下分级的效果更好。
例如,高碳钢模具在160℃的碱浴中分级淬火,既能淬硬,变形又小,所以应用很广泛。
等温淬火工件在等温盐浴中淬火,盐浴温度在贝氏体区的下部(稍高于Ms),工件等温停留较长时间,直到贝氏体转变结束,取出空冷。
等温淬火用于中碳以上的钢,目的是为了获得下贝氏体,以提高强度、硬度、韧性和耐磨性。
低碳钢一般不采用等温淬火。
表面淬火表面淬火是将刚件的表面层淬透到一定的深度,而心部分仍保持未淬火状态的一种局部淬火的方法。
表面淬火时通过快速加热,使刚件表面很快到淬火的温度,在热量来不及穿到工件心部就立即冷却,实现局部淬火。
感应淬火感应加热就是利用电磁感应在工件内产生涡流而将工件进行加热。
钢的回火回火是工件淬硬后加热到AC1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回火一般紧接着淬火进行,其目的是:(a)消除工件淬火时产生的残留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b)调整工件的硬度、强度、塑性和韧性,达到使用性能要求;(c)稳定组织与尺寸,保证精度;(d)改善和提高加工性能。
因此,回火是工件获得所需性能的最后一道重要工序。
按回火温度范围,回火可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
(1)低温回火工件在250℃以下进行的回火。
目的是保持淬火工件高的硬度和耐磨性,降低淬火残留应力和脆性回火后得到回火马氏体,指淬火马氏体低温回火时得到的组织。
力学性能:58~64HRC,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应用范围:刃具、量具、模具、滚动轴承、渗碳及表面淬火的零件等。
(2)中温回火工件在250~500 ℃之间进行的回火。
目的是得到较高的弹性和屈服点,适当的韧性。
预先热处理回火后得到回火托氏体,指马氏体回火时形成的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极其细小球状碳化物(或渗碳体)的复相组织。
力学性能:35~50HRC,较高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一定的韧性。
应用范围:弹簧、锻模、冲击工具等。
(3)高温回火工件在500℃以上进行的回火。
目的是得到强度、塑性和韧性都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回火后得到回火索氏体,指马氏体回火时形成的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细小球状碳化物(包括渗碳体)的复相组织。
力学性能:200~350HBS,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应用范围:广泛用于各种较重要的受力结构件,如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零件等。
工件淬火并高温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称为调质。
调质不仅作最终热处理,也可作一些精密零件或感应淬火件预先热处理。
45钢正火和调质后性能比较见下表所示。
45钢(φ20mm~φ40mm)正火和调质后性能比较(由于百度的表格功能太差,所以这里不够美观)钢淬火后在300℃左右回火时,易产生不可逆回火脆性,为避免它,一般不在2 50~350℃范围内回火。
含铬、镍、锰等元素的合金钢淬火后在500~650℃回火,缓冷易产生可逆回火脆性,为防止它,小零件可采用回火时快冷;大零件可选用含钨或钼的合金钢。
注意事项将淬火成马氏体的钢加热到临界点A1以下某个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再冷到室温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回火的目的在于消除淬火应力,使钢的组织转变为相对稳定状态。
在不降低或适当降低钢的硬度和强度的条件下改善钢的塑性和韧性,以获得所希望的性能。
中碳和高碳钢淬火后通常硬度很高,但很脆,一般需经回火处理才能使用。
钢中的淬火马氏体,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具有体心正方结构,其正方度c/ a随含碳量的增加而增大(c/a=1+0.045wt%C)。
马氏体组织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有向稳定组织过渡的趋势。
许多钢淬火后还有一定量的残留奥氏体,也是不稳定的,回火过程中将发生转变。
因此,回火过程本质上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加热粹火钢,使钢中的热力学不稳定组织结构向稳定状态过渡的复杂转变过程。
转变的内容和形式则视淬火钢的化学成分和组织,以及加热温度而有所不同(见马氏体相变)二次预热。
碳钢的回火过程淬火碳钢回火过程中的组织转变对于各种钢来说都有代表性。
回火过程包括马氏体分解,碳化物的析出、转化、聚集和长大,铁素体回复和再结晶,残留奥氏体分解等四类反应。
低、中碳钢回火过程中的转变示意地归纳在图1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