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合集下载

论证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论证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论证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一、引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1.51%,其他55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49%。

同时,中国也是一个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公民享有信仰宗教的自由权利。

为了保障各民族和宗教信仰群体的权益,中国实行了一系列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二、我国的民族政策1. 民族平等政策我国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保障各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和机会。

在选举、任命、聘用、晋升等方面,都要坚持党和国家领导干部中包容各少数民族成分的原则。

2. 民族自治政策我国实行区域自治制度,设立了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

各少数民族地区享有较大的自治权利,在经济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得到优先发展。

例如,在语言文字使用上,少数民族地区可以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教育和行政管理。

3. 民族团结政策我国积极推行民族团结政策,倡导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在文化交流方面,各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4. 民族宗教政策我国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保障公民依法享有信仰宗教的自由权利。

同时,也要求各宗教组织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在政治上保持独立性,不干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1. 宗教平等政策我国实行“各宗教一律平等”的原则,保障各宗教信仰群体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和机会。

在选举、任命、聘用、晋升等方面,都要坚持包容各宗教信仰成分的原则。

2. 宗教管理政策我国实行“依法管理”的原则,对于非法活动进行打击,并对合法活动进行规范管理。

同时,也对宗教场所的建设、管理、使用等进行规范和监管。

3. 宗教文化传承政策我国鼓励各宗教信仰群体积极传承和发展自己的宗教文化,保护和维护宗教遗产。

在文化交流方面,各宗教信仰群体可以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宗教工作的方针政策

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宗教工作的方针政策

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宗教工作的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宗教工作的方针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除了汉族以外,有55个少数民族。

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其余55个少数民族总人口不到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但是,少数民族分布地区却很大,占全国总面积的50%――64%,而且资源十分丰富。

同时,我国2万多公里的陆地边防线几乎都在少数民族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因此,执行正确的民族政策,对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边防的巩固和经济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坚决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平等的基础上联合起来。

但是,怎样解决好我国的民族问题,在党的历史上,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党的民族纲领是强调民族自决权,主张实行联邦制。

党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经过对中国少数民族的特点和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后,运用马列主义国家学说和民族理论,从我国各民族大分散小聚居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建国前就决定以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1947年5月,中国第一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对民族区域自治区作了明确规定。

1952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区实施纲要》。

中国不采取前苏联的联邦制而采取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原理、从中国国情出发而制定的。

第一,中国悠久的历史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大都是交错聚居的,除西藏外,没有一个地区是单一的民族区域。

若要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自成一个民族共和国,很多人要搬迁,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

第二,民族区域自治对我国各民族大分散、小聚居的状况有很大的适应性,大民族可以自治,小民族也可以自治;少数民族人口占多数的聚居区可以自治,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的聚居区也可以自治;有些民族可以在一个聚居区有自治区,还可以在别的聚居区有自治州、自治县;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还可以实行多民族联合自治。

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1、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什么?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尊重群众信仰宗教的自由,又尊重群众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依法管理宗教活动规范有序进行。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切实加强爱国宗教团体和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增强自养能力,形成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保证宗教组织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的人士手中。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2、什么是民族平等的政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律平等,不允许对任何民族进行歧视和压迫;不论是聚居还是散杂居的各民族,均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

3、什么是民族团结政策?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党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全国56个民族结成一体,谁也离不开谁;各民族只有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实现共同的繁荣与发展。

4、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

宗教信仰自由,就是说: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在多数群众不信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少数信教群众的权益;在多数群众信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少数不信教群众的权益。

要坚决纠正干涉宗教信仰自由、排斥和歧视信教群众、侵犯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合法权益的现象,也要坚决纠正排斥和歧视不信教群众以及信仰不同宗教群众的现象。

民族宗教政策知识点

民族宗教政策知识点

民族宗教政策知识点1、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什么?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尊重群众信仰宗教的自由,又尊重群众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依法管理宗教活动规范有序进行。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切实加强爱国宗教团体和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增强自养能力,形成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保证宗教组织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的人士手中。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2、什么是民族平等的政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律平等,不允许对任何民族进行歧视和压迫;不论是聚居还是散杂居的各民族,均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

3、什么是民族团结政策?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党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全国56个民族结成一体,谁也离不开谁;各民族只有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实现共同的繁荣与发展。

4、我国宗教的特点是什么?答: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长期性和复杂性。

5、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宗教共同遵守的一个原则是什么?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自治、自养、自传。

6、当宗教教法与国家法律相矛盾时,该如何处理?答:宗教教法应无条件地服从国家法律。

7、宗教极端势力具有哪些危害?答:1、严重危害国家安全;2、制造民族对立,破坏民族团结;3、危害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4、毒化宗教氛围,损毁宗教形象和声誉。

8、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指什么?答:是指政府对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实施进行行政管理和监督,而不是去干涉宗教内部的事务。

9、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旨是什么?答: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党的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

党的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

党的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党的民族政策包括八个方面,其中包括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社会改革政策、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事业的政策、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惯的政策以及宗教自由的政策。

为了维护和加强民族团结,中国的法律条款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和《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等。

这些法律条款强调了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歧视和压迫、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和引导村民和居民加强民族团结等内容。

党和国家对待和处理散杂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各民族不分大小,不论聚居或散居、杂居,都一律平等,要充分保障散杂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

其次,党和国家致力于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

最后,建立民族乡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补充形式,扶持民族乡的发展。

和宗教自由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惯和宗教自由,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来保障他们的权利。

这包括在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禁止歧视和排斥少数民族;在教育、医疗等领域提供适合少数民族的服务;并且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维护和发展自己的文化、语言和宗教。

五)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自由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自由是维护少数民族文化权益的重要措施。

政府应该加大对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支持力度,鼓励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推广少数民族语言的教育和使用,建立少数民族语言的翻译、出版、媒体等基础设施,以便让更多人了解和使用少数民族语言。

六)选拔、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加强民族团结和促进少数民族发展的重要举措。

政府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和选拔,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同时也应该加大对少数民族干部的使用和支持力度,让他们在各个领域都能够有所作为,为少数民族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

2024民族宗教工作要点

2024民族宗教工作要点

2024民族宗教工作要点一、民族团结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

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扶持力度,推进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决打击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尊重信教群众的正常宗教需求。

鼓励和支持宗教界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服务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

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防范和打击非法宗教活动,维护宗教领域正常秩序。

三、宗教事务管理完善宗教事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宗教工作机制。

加强宗教工作力量建设,提高宗教工作水平。

强化对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的监督检查,规范宗教行为。

四、宗教文化传承挖掘和传承宗教优秀文化,促进宗教文化创新发展。

加强宗教文化遗产保护,提高宗教文化传承水平。

支持宗教界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进国际社会对宗教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五、宗教对外交流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加强与国际宗教界的友好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

积极参与国际宗教事务,维护国家主权和宗教领域安全。

六、推进法治建设推进宗教工作法治化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加强对宗教事务的依法管理,确保宗教活动在法律框架内进行。

提高宗教界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引导信教群众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宗教工作执法机制,加大执法力度,切实保障信教群众合法权益。

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推动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教育他们学会在法治轨道上解决矛盾和问题。

支持和引导宗教界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涉法事务,促进宗教组织和信教群众依法开展活动、维护合法权益。

2023年民族宗教工作总体要求

2023年民族宗教工作总体要求

2023年民族宗教工作总体要求摘要:一、2023 年民族宗教工作总体要求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三、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四、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宗教事务法治化水平五、加强宗教团体建设,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六、防范和化解宗教领域风险隐患七、加强党同民族宗教界的联系,发挥他们在国家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正文:2023 年是我国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一年,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宗教事务法治化水平,加强宗教团体建设,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防范和化解宗教领域风险隐患,加强党同民族宗教界的联系,发挥他们在国家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首先,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要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同时,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其次,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要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提高民族地区民生水平,不断缩小民族地区发展差距。

同时,要加强民族团结,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

第三,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宗教事务法治化水平。

要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民族文化创新发展,培育民族精神。

同时,要加强民族宗教事务法治建设,完善民族宗教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民族宗教事务法治化水平,维护民族宗教界合法权益。

第四,加强宗教团体建设,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要支持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宗教团体民主管理水平,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同时,要发挥宗教团体在教育、文化、公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服务社会、造福人群。

第五,防范和化解宗教领域风险隐患。

民族宗教法律法规及政策

民族宗教法律法规及政策

民族宗教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1、什么是民族平等的政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律平等,不允许对任何民族进行歧视和压迫;不论是聚居还是杂散居的各民族,均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2、什么是民族团结政策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党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全国56个民族结成一体,谁也离不开谁;各民族人民要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学习、互相谅解;各民族只有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实现共同的繁荣与发展.3、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这是我们党从中国国情出发,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4、宗教工作的四条重要原则是什么第一,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第二,我国宗教坚持实行独立办教的原则.第三,我们坚持政教分离的原则.第四,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5、任免宗教教职人员有哪些程序和规定从事宗教职业的人员,如伊斯兰教的伊玛目,一般应按以下程序产生:宗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组织举荐,信教群众民主评议,基层党政组织审查,县市宗教事务部门审批,县市伊协聘任并颁发任职证书.宗教职人员主要从当地产生,本地确无合适人选需从外地搬请的,要经地、州市宗教事务部门批准.宗教教职人员不能胜任宗教职务或有严重违法行为的,由当地伊协组织解聘.6、关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的政策有那些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民族地区的矛盾归根到底要靠发展来解决,经济发展了,民族团结才有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民族地区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利用优势搞好沿边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坚持国家帮助和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方针,坚持国家利益与少数民族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国家总体发展计划,结合实际制定民族地区发展规划与措施;实行“对口支援”和优惠政策,帮助民族地区的发展.在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方面,国家从财力上保障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在少数民族学生的招生、毕业分配上实行照顾,注重民族师资队伍建设;坚持繁荣少数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大力培养民族文化人才.同时,根据少数民族的情况,制定了计划生育和发展民族科技、卫生、体育等方面的政策.7、党的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有那些概括为九点:一是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主义;二是坚持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三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四是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五是帮助少数民族加快经济发展;六是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促进少数民族的繁荣和进步;七是尊重和发展少数语言文字;八是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九是团结少数民族上层爱国人士.。

民族宗教政策解读

民族宗教政策解读

民族宗教政策解读引言: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

维护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旨在促进民族平等、宗教自由,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对中国现行的民族宗教政策进行解读,并分析其重要意义和面临的挑战。

一、民族政策的解读: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

这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1. 民族平等: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所有民族都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不受任何歧视。

国家在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时,要充分考虑民族特点,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这包括在政治参与、经济发展、教育文化等方面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确保少数民族能够平等地参与国家建设,共享发展成果。

2. 民族区域自治:为了保障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这包括设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自治地方,由当地少数民族人民自主管理本地区的事务。

自治地方享有较大的自主权,可以在法律框架内制定地方性法规,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教育事业。

然而,自治权并非绝对的,必须在国家统一的框架下行使,不能损害国家的主权和统一。

3. 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石。

国家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这需要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消除民族隔阂和偏见。

政府通过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民族节日庆祝活动等,促进民族融合,巩固民族团结。

4. 共同繁荣:国家致力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这需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投入,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特别关注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确保他们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这需要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避免因发展而破坏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生态环境。

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1、各民族在政治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
在我国,不论民族大小,都是国家的主人,都平等地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
P326小字段
2、各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
由于历史原因,少数民族地区往往经济文化水平比较落后。所以,国家采取特殊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事业。
P326小字段
《学习》p119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比表
虽然,也存在过民族隔阂和纷争,但从整体来讲各民族友好相处和统一始终是主流。统一的观念深深之根于各民族人民心中。这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条件和思想基础。
第二、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在历史上,由于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生态结构存在差异,所从事的传统经济也各有特点。这就使各民族之间有相互联系、互通有无的必要。例如:汉族地区的造纸、酿酒、纺织等生产技术传入少数民族地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作物如:高粱、玉米、花生、芝麻、胡萝卜、葡萄等传入中原地区,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北部、西北部少数民族地区以畜牧业为主,除了为国家提供文化的交流也很广泛,融为一体。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联系,为民族区域自治提供了客观条件。
我国建立的5大自治区的名称是什么?
生: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师:除了这5大自治区外,我国还在其它省建立了30个自治州,122个自治县(旗)。除了自治州、自治县外,还有一大批民族自治乡。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已占全国总面积的6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5%。
这三项基本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平等是前提,团结是保证,繁荣是目标。
2、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策。

2、党的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

2、党的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

2、党的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党的民族政策包括以下八个方面: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社会改革政策、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事业的政策、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惯的政策、宗教自由的政策。

党和国家对待和处理散杂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包括以下三点:一是各民族不分大小,不论聚居或散居、杂居,都一律平等,要充分保障散杂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二是诚心诚意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搞好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事业,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三是建立民族乡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补充形式,扶持民族乡的发展。

党的民族政策是为了维护和加强民族团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强调了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和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而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此外,各项法律条款都强调了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党和国家对待和处理散杂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为了保障散杂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

此外,建立民族乡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补充形式,扶持民族乡的发展,也是为了加强民族团结。

4、我们应该尊重散居在各地的少数民族的风俗惯和宗教自由。

5、我们应该保障散居在各地的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

6、我们应该选拔、培养和使用散居在各地的少数民族干部。

7、我们应该有计划地发展少数民族人口,并确定少数民族公民的民族成份。

8、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非常重要的。

三)如何确定中国公民的民族成份1990年5月,___、国务院第四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___发布了《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份的规定》。

其中规定:一、确定公民的民族成份必须以国家正式认定的民族族称为准,任何人不得以国家未确认的族称为自己的民族成份。

【最新】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最新】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一、党的民族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党为调节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而采取的相关措施、规定等的总和。

从世界范围来看,民族政策的实质和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前者如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发展政策;后者如种族隔离、种族歧视政策等。

从内容来看,有政策原则和政策措施之分。

民族政策原则一般是指在民族工作的全局中必须遵循的大政方针,如我国实行的民族平等团结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等;具体的民族政策措施,通常是对涉及民族问题的某一方面而做出的具体的规定。

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实际上是有关少数民族的政策。

它是党和政府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结合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和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客观实际制定的,其本质是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行为准则,是我国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创造性地提出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民族或地方的单纯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的结合。

民族区域自治包括三种类型,即以一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自治地方,如西藏自治区;在由一个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自治地方内,还包括了一个或几个人口较少的其他民族的自治地方,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建有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回族的自治州,还建有锡伯族、塔吉克族的自治县;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联合建立的自治地方,如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等。

按其行政地位,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到目前为止,中国共有民族自治地方155个,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

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对于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对于巩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知识点详解

《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知识点详解

《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知识点详解在教师招聘笔试中,《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这个知识点历来是考查的重点,经常以单选题的形式出现。

这个知识点主要考查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内容、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意义以及应该以科学的精神对待宗教等,下面我们将就此知识点与大家分享。

【考点精讲】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一)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内容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2)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

2.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国家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目的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

既要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又要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4.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努力把宗教教义同中华文化相融合。

5.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要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二)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意义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也是多宗教国家,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因而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利于更好地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的全面发展,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三)弘扬科学精神1.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而是要人们科学地对待宗教。

学习党政民族宗教政策心得00000

学习党政民族宗教政策心得00000

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心得近期,根据县委政府的安排,我参加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学习。

学习之后,感到受益匪浅。

一是加深了宗教本质的认识:第一,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类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产生的社会现象,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在历史上曾对社会的文化、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过重大贡献。

第二,宗教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

虽然宗教的消亡在当今是看不到的,但宗教和其他事物一样,早晚会消亡,第三点,宗教不会现在消亡,宗教的消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只有经过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长期发展,在一切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完全具备的时候,在所有人们充分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之后,世界的宗教才会消失。

宗教具有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

二是加深了当的宗教信仰自由的认识。

第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市我们必须坚持的观点,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

这是一项长期政策。

我们党之所以制定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基于对宗教本质的深刻认识。

因为宗教史意识形态范畴,是长期存在的,而且不可能通过行政手段消除。

宗教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并发挥重要影响。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早在80多年前的1923年,我们党就提出了宗教信仰自由,1945年,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根据信仰自由的原则,中国解放区容许各派宗教存在,不论是基督教、天主教、回教、佛教及其他宗教,只要教徒们遵守人民政府法律,人民政府就给以保护。

信教的和不信教的各有他们的自由,不许加以强迫或者歧视”。

此后,中国共产党一直奉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建国后,这一政策被写入宪法。

宪法规定: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的自由。

一方面,我们党要贯彻执行尊重和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从宗教界来说,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在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方位内开展宗教活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宗教工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宗教工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宗教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宗教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宗教政策体系,旨在保护宗教自由、促进宗教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宗教工作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通过综合分析历史背景、政策制定及主要政策内容等方面,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实践效果。

一、历史背景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世界上存在着多种宗教信仰。

历史上,中国的宗教发展经历了起伏,但始终保持了多样化的宗教生态。

建国初期,宗教政策主要以压制、禁止为主,由于特殊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宗教遭受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

随着国家政策的改革和社会观念的变化,中国宗教政策开始转向,逐渐呈现出保护宗教自由、促进宗教发展的倾向。

二、政策制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宗教工作的政策制定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重视宗教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通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合力,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为宗教信仰的自由和宗教事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主要政策内容1. 非干涉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宗教工作坚持宗教与国家政权的分离原则,旨在保护宗教自由。

不干涉宗教内部事务,不干涉宗教组织的人事任免、宗教活动和教义的制定。

同时,也要求宗教组织和宗教活动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

2. 国家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宗教工作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益,充分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机关、个人都不得强制他人改变宗教信仰或者无视宗教信仰。

3. 助力宗教融入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宗教工作倡导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相互融合。

宗教组织和信教群众被鼓励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4. 维护宗教和谐与宗教极端主义打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宗教工作坚持维护社会稳定和反对宗教极端主义的原则。

通过教育、加强管理等手段,抵制宗教极端思想,预防和打击宗教极端主义活动,维护宗教和谐。

民族宗教政策有哪些

民族宗教政策有哪些

民族宗教政策有哪些由于党和政府贯彻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各民族之间的互助合作得到进一步发展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民族宗教政策,欢迎大家阅读。

党的民族政策1、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大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

4、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5、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促进各民族的全面进步。

6、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8、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

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1)宗教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我们不能用行政力量去消灭宗教,也不能用行政力量去发展宗教;(2)公民有信仰宗教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自由;(3)无神论者和宗教信仰者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思想信仰上的差异是次要的;(4)我国宗教方面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但在一定条件和一定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对抗性的问题;(5)宗教活动要在法律和政策的范围内进行,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取缔和打击利用宗教活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6)要善于体察民族和宗教问题的区别和联系,警惕和反对任何利用宗教来分裂人民,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7)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反对外国势力干预我国宗教事务,支配我国宗教团体;(8)争取、团结和教育宗教界人士,鼓励他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9)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10)向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教育,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11)鉴于现有佛教道教寺观基本满足了信教群众进行正常宗教活动的需要,今后一般不再新建寺观。

如因合理安排宗教活动场所需新建寺观,需从严掌握,由县级人民政府审核,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

宗教活动场所管理。

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必须依法进行登记。

新建、重建寺观教堂须经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审核、批准。

浅谈我国的宗教政策

浅谈我国的宗教政策

浅谈我国的宗教政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有多种宗教信仰的国家。

在我国,佛教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道教有1700多年的历史,伊斯兰教也有1300多年的历史,天主教和基督教则主要是鸦片战争后才在我国较快发展起来的。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现有信教群众已超过1亿人,有十多个少数民族几乎都是信教的。

如何正确处理宗教问题,调动各种宗教徒的积极性,保持社会的稳定团结,以进一步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步伐,仍是摆在我们前面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中国宗教的主要特征在5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宗教情况作了科学分析,提出了中国宗教具有“五性”的基本特点,即: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长期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科学概括,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问题、制定宗教工作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一是群众性:中国有多种宗教并存,每种宗教都拥有相当多的信教群众。

周恩来说过:“中国的宗教徒有几千万,如果加上在家里信教而不到寺庙去的就更多,差不多有1亿了。

”可见,在中国总人口中,尽管信仰宗教的人所占比重不大,但绝对数字不小,具有一定的群众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如何正确对待宗教信仰问题,就是正确对待信教群众的问题。

二是民族性:主要是指佛教、伊斯兰教在许多民族中有着广泛的信仰。

全国有16个少数民族中的大部分或一部分信仰藏语系佛教或巴利语系佛教,有10个少数民族大多数群众信仰伊斯兰教。

宗教对这些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

三是国际性: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国传入的,这些宗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有着众多的信徒,其中有的宗教在一些国家中被奉为国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宗教方面的对外交往不断发展,特别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后,宗教方面的国际交往日益增多,这有利于团结世界上爱好和平进步的力量,有利于开展经济、科技和文化交流,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1、党的民族政策。

即“平等、团结、发展、繁荣”。

(1)坚持民族平等与团结。

这是党和国家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政策。

各民族不论大小,不论其先进和落后,在一切权利上平等。

不允许任何民族享有特权,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和压迫。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区域自治有机结合起来,是我们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3)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4)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5)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6)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7)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8)团结民族上层爱国人士。

2、党的宗教政策。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宗教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我们不能用行政力量去消灭宗教,也不能用行政力量去发展宗教;(2)公民有信仰宗教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自由;(3)无神论者和宗教信仰者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思想信仰上的差异是次要的;(4)我国宗教方面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但在一定条件和一定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对抗性的问题;(5)宗教活动要在法律和政策的范围内进行,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取缔和打击利用宗教活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6)要善于体察民
族和宗教问题的区别和联系,警惕和反对任何利用宗教来分裂人民,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7)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反对外国势力干预我国宗教事务,支配我国宗教团体;(8)争取、团结和教育宗教界人士,鼓励他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9)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10)向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教育,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11)鉴于现有佛教道教寺观基本满足了信教群众进行正常宗教活动的需要,今后一般不再新建寺观。

如因合理安排宗教活动场所需新建寺观,需从严掌握,由县级人民政府审核,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

宗教活动场所管理。

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必须依法进行登记。

新建、重建寺观教堂须经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审核、批准。

3、坚决取缔邪教组织。

邪教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制造和散布迷信邪说蛊惑、蒙骗他人,发展和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其主要特点是:制造教主崇拜;编造和散布“世界末日”邪说;进行精神控制和人身摧残;非法聚敛钱财;仇视社会,敌视政府;攻击、诋毁宗教和宗教爱国组织;宣传神秘主义,散布迷信,反对科学;进行秘密活动。

对邪教组织要严格防范,坚决铲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