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之中国现代经济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过渡时期背景:解放战争胜利;人民政府领导开展大规模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2.过渡时期总路线
A.含义: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内容:一化三改
(几种主要力量发展中工业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Ps:重工业:国家工业体系极度不平衡;为了发展国防工业应对美国的封锁孤立和包围)
C.特点:改造与建设同时并举
3.一五计划:
(1)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成就:P47
(3)作用: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三大改造:
(1)时间:1953年——1956年底
(2)内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3)形式:合作化道路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与资本主义联系)(4)政策:赎买政策,和平改造
(5)意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二、曲折发展的十年
(一)探索
1. 《论十大关系》1956.4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 2. 中共八大
•(1)时间1956年北京
•(2)内容
•①正确分析社会主要矛盾P48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意义P48
•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八大的路线方针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有益探索,取得初步成就。

•(二)失误
• 1.“大跃进” 1958年P48
•主要表现为大炼钢铁等,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经济效益低下,经济严重困难,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

• 2.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是在生产关系方面急于过渡,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是越大越公越好,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盲目求快求纯。

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脱离国情,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广大群众的觉悟程度,挫伤了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Ps:“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1959~1961年,出现了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严重经济困难。

•(三)国民经济的调整
•1960年冬,中共中央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
•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四)十年建设成就P56
Ps: 十年曲折探索历程
1956年:“一化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中共八大决策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0年:八字方针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他提出批判极“左”思潮,使国民经济在1973年出现复苏的局面。

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实质上是系统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全面整顿取得的成绩使广大人民群众受到鼓舞,他们又重新看到了国家的希望。

但随着邓小平再次被打倒,全面整顿被迫中断。

四、经验教训与启示
1. 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正确认清国情(社会主要矛盾);
2. 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3.要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不能急于求成,欲速而不达;
4.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的水平相适应。

5.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6.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7.抓住发展机遇。

8.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北京
内容:
思想(前提):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政治(关键):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
组织(保证):拨乱反正,健全民主法制,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标志着中特道路的开辟与改革(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开放(封闭半封闭到开放)的新时期;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二、过程
农村改革
背景:中国农业集体化后,由于农村经济体制(人民公社体制)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徘徊不前。

过程:①尝试:1978年12月,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安徽四川的一些地方积极推广
②中央支持:1980年中央肯定了“包产到户”
③全面推广: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意义:①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式和社会面貌;
②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改革
标志: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内容:中心环节:
国有企业改革:
意义: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