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检测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古诗词默写与各课文言文阅读专项达标检测(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与文言文阅读专项检测(满分:120分时间:60分钟)班级姓名得分一、古诗词默写(20分)1.牧人驱犊返,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2.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3.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芳草长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采桑子》)5.崔颢的《黄鹤楼》中把惆怅的情怀自然地转化为无尽乡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描写长江近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通过具体描写,表现诗人闲适自由心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8. 引用典故,表达将士们要誓死效忠朝廷,报效国家的忠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9.借品评历史抒发诗人怀才不遇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10.以类比手法表现诗人老当益壮,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揭示“美好事物易逝,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的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自测题
文言文自测题[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①沿溯阻绝。
绝:②或王命急宣。
或:③不以疾也。
疾: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悉: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
(4分)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3.[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4.[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7 ~10 题。
(10分)[甲]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
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⑵窥欲忘反反()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欣赏专题测试卷
(一)阅读《三峡》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地意思.①不见曦月()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良多趣味(④属引凄异()⑤略无阙处()⑥夏水襄陵()⑦沿溯阻绝().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地意义相同地一组是()(分).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家富良马,其子好骑.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神情与苏黄不属、下列加点词地用法、意思相近地一组是().春冬之时何陋之有.其间千二百里其真无马邪.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其境过清..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地一项是()(分).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地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地情怀、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地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说园陈从周我国造园具有悠久地历史,在世界园林中树立着独特风格,自来学者从各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各抒高见,如今就我在接触园林中所见闻掇拾到地,提出来谈谈,姑名“说园”.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我们在造园之先,首要考虑.何谓静观,就是园中予游者多驻足地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地游览线.二者说来,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前者如苏州“网师园”,后者则苏州“拙政园”差可似之.人们进入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至于拙政园径缘池转,廊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地瘦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换影,这是动观.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地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地境界.山与水地关系究竟如何呢?简言之,模山范水,用局部之景而非缩小,处理原则悉符画本.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我曾经用“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与“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随地作低平”来说明山水之间地关系,也就是从真山真水中所得到地启示.明末清初叠山家张南垣主张用平冈小陂、陵阜陂阪,也就是要使园林山水接近自然.如果我们能初步理解这个道理,就不至于离自然太远,多少能呈现水石交融地美妙境界.中国园林地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要具有画意.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竹石图.重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拙政园地枫杨、网师园地古柏,都是一园之胜,左右大局,如果这些饶有画意地古木去了,一园景色顿减.树木品种又多有特色,如苏州留园原多白皮松,怡园多松、梅,沧浪亭满种箬竹,各具风貌.一个地方地园林应该有那个地方地植物特色,并且土生土长地树木存活率大,成长得快,几年可茂然成林.它与植物园有别,是以观赏为主,而非以种多斗奇.要能做到“园以景胜,景因园异”,那真是不容易.同中求不同,不同中求同,我国园林是各具风格地.古代园林在这方面下过功夫,虽亭台楼阁,山石水池,而能做到风花雪月,光景常新.我们民族在欣赏艺术上存乎一种特性,花木重姿态,音乐重旋律,书画重笔意等,都表现了要用水磨功夫,才能达到耐看耐听,经得起细细地推敲,蕴藉有余味.在民族形式地探讨上,这些似乎对我们有所启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节选自《陈从周园林随笔》).下面地内容,不能直接体现“静中生趣”地一项是( )(分).绕池一周,有时走走,有时可驻足..止步槛前,细数清水中游动地鱼儿..坐在亭中,迎着清风等待欣赏月色..透过轩窗,注视墙上花影随风摇曳..下面对文段地理解和分析,正确地一项是( )(分).作者从我国造园历史发展过程地角度,介绍中国园林独树一帜地艺术风格..用拙政园和瘦西湖地例子作对比,说明中国园林移步换影和动中生趣之妙..用平冈小陂、陵阜陂阪地例子,说明中国园林地建造要与大自然完全一致..中国园林地亭台楼阁和山水花木余味悠长,符合传统地民族欣赏艺术特性..文中说“中国园林是一个综合艺术品”,其艺术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分。
杭州观成中学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
杭州观成中学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本文选自________(时期)的大儒孟子写的《孟子》。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空乏其身(财资缺乏)B.而后作(奋起。
这里指有所作为)C.而后喻(表达)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匹敌、相当)(3)本文开篇介绍了中国历史上六位圣君贤相的出身。
结合全文来看,作者这样写意在说明什么道理?(4)文中作者从思想、生活、行为等方面列举了承载“天降大任”的人所遇到的磨难。
在作者看来,这些“磨难”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怎样的作用?(用自己的话回答)(5)对于治理国家,孟子认为“内”要有“拂士”,“外”要有“敌国”,只有这样,国家才不至灭亡。
你同意孟子的这个观点吗?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环而攻之而不胜________②委而去之________③亲戚畔之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选择题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何不厌一戒而可得粟万钟B.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水激之,非相人者也C.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D.风不失期,吾将有所不可及也言而有信,吾将往而未得也答案:C.未尝不临文嗟悼,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
A.前一个“厌”是“满足”,后一个“厌”是“厌恶”;B.前一个“清”是“纯洁”,后一个“清”是“寒冷”;C.两个“未尝”都是“不曾”;D.前一个“吾”是“我们”,后一个“吾”是“我”。
故选C。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鸣声)(2)窥谷忘反(通“返”,返回)2、重点词语解释(1)风烟俱净:全,都。
(2)天山共色:同样的颜色。
(3)一百许里:余。
(4)天下独绝:极顶。
(5)猿则百叫无绝:断,停止。
(6)皆生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意。
(7)横柯上蔽:在上面的,形容词。
(8)直指天都:一直,笔直地。
名词作状语。
(9)自非亭午夜分:如果,假如。
自:如果不是(如果一定要按照中午和半夜分的话)。
非:如果不是(如果不是一定要按照中午和半夜分的话)。
(10)必不及前:一定不能。
及:到达。
前:前面。
名词作状语。
(11)或王命急宣:有时。
(12)则素湍绿潭:急流而下的江水,急流而下的江水冲击山石,发出像玉声的回声;回旋的清波和碧绿的深潭。
素湍:白色的急流。
素:白色。
湍:急流。
绿潭:碧绿的深水。
潭:深水。
名词作形容词。
(13)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的影子。
回清:回旋的清波。
倒影:倒映的影子。
名词作动词。
(14)绝谳多生怪柏绝谳(山峰):极顶的山峰;绝谳(悬崖):极陡峭的崖壁。
怪柏:奇形怪状的柏树。
绝谳(山峰)多生怪柏:极顶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绝:极,最;异同义词同用。
怪:奇异;同义词同用。
柏:常绿乔木,木质坚硬,纹理致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考点试题(完整版)
高效训练1.桃花源记(陶渊明)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②无论魏晋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④遂与外人间隔⑤寻病终⑥后遂无问津者⑦悉.如外人⑧便要.还家⑨欣然规往⑩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⑾渔人甚异之⑿阡陌交通⒀不足为外人道也⒁便扶向路二、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三、选择题1、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C.欲穷其林林尽水源 D.未果后遂无问津者2、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A.出:既出,得其船皆出酒食 B.乃:乃大惊乃不知有汉C.复:复前行不复出焉 D.舍:便舍船屋舍俨然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忘路之.远近徐公不若君之.美也B.见渔人,乃.大惊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其.如土石何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B.之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选文)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C.为武陵人捕鱼为.业(选文)不足为.外人道也(选文)D.虽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B、悉如外人悉以咨之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D、设酒杀鸡作食食之不能尽其材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橘生淮南则为橘7、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行道之人弗受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更若役,复若赋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E.遂与外人间隔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①问今是.何世②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C.①不复出.焉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D.①设酒杀鸡作食.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B.有良田美田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C.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安陵君其.许寡人D.未果,寻.病终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问所从来,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其.中往来种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便扶向.路寻向.所志11、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便舍.船太丘舍.去 B.欲穷.其林子子孙孙无穷.匮也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忠之.属也 D.问今是.何世斯是.陋室四、简答题1.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检测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检测题(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至4题。
【甲】(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班彪①字叔皮,扶风安陵人也。
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
彪复辟司徒玉况府。
时,东宫初建,诸王国并开,而官属未备,师保多阙。
彪上书奏,帝纳之。
后察司徒廉为望都长,吏民爱之。
建武三十年,年五十二,卒官。
所著赋、论、书、记、奏事合九篇。
论曰: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间,行不逾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敷②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
何其守道恬淡之笃也。
(选自《后汉书·班彪列传》,有删节)【注释】①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②敷:铺叙。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1)七里之郭( ) (2)亲戚畔之( )(3)师保多阙( ) (4) 后察司徒廉为望都长(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1)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2)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 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
3.【甲】【乙】两文都提到了“道”,甲文中的“道”,指道义,仁政和王道。
君王要施仁政,行王道,才能赢得民心。
乙文中的“道”,是人臣之道,班彪做到了哪些?请结合选文内容阐述。
(3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至8题。
【甲】(《富贵不能淫》)【乙】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系之衣带间。
其词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
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见闻者无不流涕。
(节选自《从容就义》)4. 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丈夫之冠也,父命之见闻者无不流涕A. 命B. 涕奉命于危难之间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得志,与民由之天祥将出狱C. 志D. 狱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小大之狱5. 给【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试题(一)《桃花源记》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缘溪行缘:________2. 落英缤纷,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鲜美(古义):____鲜美(今义):_____3.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之:_____________ 复:_____________穷(古义):_____________穷(今义):_____________4.初极狭,才通人初:_____________ 才:_______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俨然(古义):_____________ 俨然(今义):_____________6.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悉:__________ 外人:_____________7.具答之具:_____________8.便要还家要:_____________9.咸来问讯咸:_____________二.简答题1、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他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一自然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
-------------------------------------------------------------------------------------------------------------------3、第三段文字哪两方面内容?-------------------------------------------------------------------------------------------------------------------4、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5、为什么桃源中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6、你是如何理解桃花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7、渔人离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
江阴市敔山湾实验学校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
江阴市敔山湾实验学校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本文选自________(时期)的大儒孟子写的《孟子》。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空乏其身(财资缺乏)B.而后作(奋起。
这里指有所作为)C.而后喻(表达)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匹敌、相当)(3)本文开篇介绍了中国历史上六位圣君贤相的出身。
结合全文来看,作者这样写意在说明什么道理?(4)文中作者从思想、生活、行为等方面列举了承载“天降大任”的人所遇到的磨难。
在作者看来,这些“磨难”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怎样的作用?(用自己的话回答)(5)对于治理国家,孟子认为“内”要有“拂士”,“外”要有“敌国”,只有这样,国家才不至灭亡。
你同意孟子的这个观点吗?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陆澄渊博王俭自以博闻多识,读书过澄。
俭集学士何宪等盛自商略,澄待俭语毕,然后谈所遗漏数百十条,皆俭所未睹。
俭乃叹服。
俭在尚书省,出巾箱几案杂服饰令学士隶事①事多者与之人人各得一两物。
澄后来,更出诸人所不知事,复各数条,并旧物夺将去。
竟陵王子良得古器,小口方腹而底平,可容七八升,以问澄。
澄曰:“此名服匿②,单于以与苏武。
”子良详视器底有字,仿佛可识,如澄所言。
(节选自《南齐书·卷三十九》)【注释】①隶事:引用典故。
②服匿:盛酒器。
(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王俭自以博闻多识/自非亭午夜分B.读书过陆澄/人恒过C.单于以与苏武/未复有与其奇者D.并夺物将去/委而去之(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试题带解析1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试题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环而攻之而不胜________②委而去之________③亲戚畔之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②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需即提出论点,并将“天时”“地利”“人和”加以比较,层层推进。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没有被攻下,是因为攻城者没有占据有利作战的天时。
C.四不“非不”强调了再优越的地利条件,也不如人心所向、上下团结重要。
D.全文设喻说理,析理精微,突出了孟子“以民为本,推行仁政”的主张。
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测试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测试试题及答案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单选题] *A.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B.回清倒影清:清澈(正确答案)C.虽乘奔御风奔:这里指飞奔的马D.林寒涧肃肃:肃杀,凄寒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单选题] *A.或王命急宣或异二者之为B.则素湍绿潭入则无法家拂士C.春冬之时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正确答案)D.其间千二百里其真无马邪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单选题] *A.本文选自《水经注》,描绘了三峡雄伟壮丽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B.第二段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了三峡夏季水势之盛,水流之急。
C.“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俯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仰视,俯仰生姿,相映成趣。
D.作者引用渔歌表现了三峡的山高水长,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季的清幽秀丽。
(正确答案)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单选题] *A.隐天蔽日日:太阳B.哀转久绝绝:隔断(正确答案)C.良多趣味良:甚,很D.属引凄异属:连接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单选题] *A.至于夏水襄陵皆以美于徐公B.春冬之时公与之乘,战于长勺C.飞漱其间其如土石何D.故渔者歌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正确答案)6.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单选题] *A.文章描绘三峡的奇异景象,动静结合。
写山,以动为主,文势舒缓:写水,跌宕多变,夏水激荡奔放,春冬之水静中有动,秋水枯瘦凄清。
(正确答案)B.第三段中,“清荣峻茂”这极为精准的四个字,着重状写了水、木、山、草四种景物的特点,由此引发作者“良多趣味”的感慨。
C.第四段写三峡的秋景,以其代表性的动物“猿”来表现,先直述其声凄异,再引渔歌为证,情景交融,渲染了秋天的凄凉萧瑟。
D.文章结构严谨,布局巧妙,语言凝练生动,行文富于变化,多采用四字句,又兼用散句,收放有致,节奏鲜明,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能力测试
八年级上册课内古文水平测试〔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⒈解释加点字⑴具.答之〔〕⑵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⑶屋舍俨然..〔〕⑷各复延.至其家〔〕⑸乃.不知有汉〔〕⑹便要.还家〔〕⒉以下加点字与“皆叹惋〞句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是〔〕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⒊有些成语出自本文,请写出两个、⒋以下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阡陌交通..作..魏晋 D、设酒杀鸡..邑人来此绝境 C、无论.. B、率妻子食⒌译句子〔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译文:〔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译文:⒍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二〕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⒈?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采用了的写法.⒉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字.(1)有仙那么名.( ) (2)斯是陋.室( )(3)惟吾德馨.( ) (4)无案牍之劳.形( )⒊“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以下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 策之.不以其道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多助之至,天下顺之.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⒋译下面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⒌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A.自己和诸葛亮、扬雄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C.以古代名贤自况,说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D.说明作者思念诸葛亮、扬子云.〔三〕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⒈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⑴可爱者甚蕃.〔〕⑵濯清涟而不妖.〔〕⑶香远益.清〔〕⑷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⒉译文言语句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⒊选文第1节从、、三个方面对莲花进行了描写.⒋短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那么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对待的?请简述理由.⒌模仿例句,用同样的方法造句.例句:我爱莲花,由于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造句:我爱 ,由于它 .〔四〕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那么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⒈解释以下加点的词⑴为.宫室、器皿、人物〔〕⑵中轩敞者为.舱〔〕⑶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⑷高可二黍许.〔〕⒉译下面句子⑴尝贻余核舟一⑵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⒊选文中最能表达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什么?〔用文中的话答复〕⒋这件雕刻作品的主题是什么?〔用文中的话答复〕⒌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别刻在船窗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五〕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⒈解释下面加点的字⑴不独亲.其亲〔〕⑵男有分.,女有归.〔〕〔〕⒉找出文中两个通假字并加以解释.通解释通解释⒊译句子〔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⒋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那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⑵晴初霜旦.〔〕2. 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A.或: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B.故:故.渔者歌曰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C.绝:哀转久绝.沿溯阻绝.D.素: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3. 译下面的句子.⑴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⑵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5.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七〕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⒈解释下面的加点词⑴念.无与为乐者( ) ⑵遂.至承天寺( )⑶怀民亦未寝.( ) ⑷相与..步于中庭( )⒉用现代汉语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⒊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⒋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心境.〔八〕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顶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⑴五色交辉..〔〕⑵晓雾将歇.〔〕⑶夕日欲颓.〔〕⑷沉鳞..竞跃〔〕⒉译文中画横线句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⒊发挥想像,描述一下画浪线句子所呈现的景象.⒋这篇小品文写景富有特色,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请作简要的赏析.〔九〕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那么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那么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1. 解释加点词的意义.⑴方.其远出海门〔〕⑵每岁.京尹〔〕⑶为火所焚.〔〕⑷四马塞.途〔〕2.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A.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仅有“敌船〞为.火所焚B.天:天.下之伟观也吞天.沃日C.百:艨艟数百.腾身百.变D.而:溯迎而.上而.僦赁看幕3. 选出加点字意义不同的一项〔〕A.天下之伟.观也势极雄.豪B.那么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C.吴儿善泅.者数百溯.迎而上D.分列两岸.江干.上下十余里间4.译下面的句子.⑴仅有敌船为火所焚⑵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十〕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⑴是日更定.〔〕⑵余拿.一小船〔〕⑶拥.毳衣炉火〔〕⑷客.此〔〕2.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⑴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⑵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⑶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A.白: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B.余:余.住西湖上下十余.里间C.更:是日更.定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及:及.下船及.郡下4.选出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A.舟子:舟子..各一人..喃喃曰左右舟子B.是:是.日更定是.金陵人C.绝: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D.饮: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5.简答.①文章的文眼是②作者“雪〞是按什么顺序?6.请你写出两句写雪景的诗句.八年级上册课内古文测试参考答案〔一〕1.详细类整洁的样子邀请竟然通“邀〞,邀请 2.C 3.世外桃源无人问津等 4.D 5.⑴渔人把自己听到的时一一详细地告诉了桃花源村的人,他们都感慨起来. ⑵村里的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逃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6.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像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例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是桃花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二〕1.托物言志 2.⑴知名⑵简陋⑶高尚、美好⑷使……劳累3.B4.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繁杂的公文使身体劳累5.C(三)1.⑴多⑵美丽而不端重⑶更加⑷亲近而不庄重2. 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有人喜欢;对于莲的爱好,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3. 生长环境、体态香气、品格气质4.言之成理即可.5.略〔四〕1.⑴雕刻⑵是⑶零数⑷左右2.〔1〕〔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 〔2〕中间高起而宽敞的是船舱,〔刻着〕用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3.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4.大苏泛赤壁5.构思的巧妙说明是在泛游赤壁〔五〕1.⑴以……为亲⑵职业女子出嫁 2.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与,通“举〞.选拔 3.⑴〔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单独享用⑵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4.〔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六〕1.⑴飞奔的马⑵早晨 2.B 3.⑴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⑵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盘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4.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渲染出三峡秋景的凄清萧瑟.5.例: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险峻的山峰,凄厉的猿啼〔七〕1.⑴考虑,想到⑵于是,就⑶睡觉⑷共同,一起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 (即“庭下……盖竹柏影也〞)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 4.旷达、豁达〔八〕1.⑴交相辉映⑵消散⑶坠落⑷潜游在水中的鱼 2.⑴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⑵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3.略4.略〔九〕1.⑴当……时⑵年⑶烧⑷堵塞2.C 3.C 4.⑴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⑵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披散着头发,浑身刺着花绣〔十〕1.⑴完了,结束⑵撑,划⑶穿⑷客居 2.⑴岸边树木早已是冰花一片晶莹,湖面上到处是白气弥漫着,天空与云雾、山岭、湖水,上上下下全都白了⑵仅仅只有那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湖心亭也只看到那么一小点,小船看起来如小草般,船上的人看起来只有两三粒米那样大小罢了⑶看见我,十分快乐地说:“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3.D 4.B 5.⑴痴⑵由面到点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测试题(含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80分一、阅读《三峡》,回答问题。
(15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1)虽乘奔.御风(2)属引.凄异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章第一段描写群峰遮天蔽日,只有正午、半夜才能看见日月光辉。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分)4.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三峡夏、秋两个季节“水”的特点。
(4分)5.春冬之时,三峡趣味良多。
请从文章第三段中找出一处描写“趣景”的句子,并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
(3分)二、阅读《答谢中书书》,回答问题。
(13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四时..俱备(2)夕日欲颓.(3)沉鳞..竞跃(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幅画面?请找出来并赏析。
(3分)(1)我喜欢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的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请调动你积累的知识,写出连续的两句借自然之景抒发内心情怀的诗句。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类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类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大将军邓鹭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妻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元初四年,征入为太仆,迁太常。
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永宁元年,代刘恺为司徒。
明年,邓太后崩,内宠始横。
安帝乳母王圣,因保养之勤,缘思放恣:圣子女伯荣出入宫掖,传通奸赂,尤为骄淫。
与故朝阳侯刘护从兄瑰交通,瑰遂以为妻,得袭护爵,位至侍中。
震深疾之,诣阙上疏,书奏不省。
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
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待李闫兄于震,震不从。
宝乃自往候震曰:“李常待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
”震曰:“如朝是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敕。
”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
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
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
由是震益见怨。
三年春,帝东巡岱宗,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
丰等闻,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遂共谮震。
及车驾行还,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
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意望,有诏遣归本郡。
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
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
身死之日,以杂木为馆,布单被载足盖形,勿归冢次,勿设祭祠。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本文选自________(时期)的大儒孟子写的《孟子》。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空乏其身(财资缺乏)B.而后作(奋起。
这里指有所作为)C.而后喻(表达)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匹敌、相当)(3)本文开篇介绍了中国历史上六位圣君贤相的出身。
结合全文来看,作者这样写意在说明什么道理?(4)文中作者从思想、生活、行为等方面列举了承载“天降大任”的人所遇到的磨难。
在作者看来,这些“磨难”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怎样的作用?(用自己的话回答)(5)对于治理国家,孟子认为“内”要有“拂士”,“外”要有“敌国”,只有这样,国家才不至灭亡。
你同意孟子的这个观点吗?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孙亮①方食生梅,使黄门②至中藏③取蜜渍④梅,蜜中有鼠矢;召问藏吏⑤,藏吏叩头。
亮问吏曰:“黄门尝私从汝求蜜耶?"吏曰:“向求,实不敢与。
”黄门不服⑥。
亮曰:“此易知耳。
”令破鼠矢,矢里燥。
亮大笑曰:“若矢先在蜜中中外当俱湿今外湿里燥必是黄门所为!”黄门首服,左右莫不惊悚。
【注释】①孙亮:孙权的儿子,很小就做了三国时东吴的皇帝。
②黄门:宦官。
③中藏:宫中仓库。
④渍:浸、蘸。
⑤藏吏:管理仓库的官吏。
⑥服:认罪。
(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使黄门至中藏取蜜渍梅/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B.向求,实不敢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此易知耳/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令破鼠矢/国破山河在(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检测试题附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检测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字词。
①惩山北之塞惩②杂然相许许③汝之不惠惠(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一项是()A. 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但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以此来表现出愚公的“愚”。
B. 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 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D. 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含解析1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含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段和诗歌,完成下面练习。
清白堂①记(节选)[宋]范仲淹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
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
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
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文余,绠④不可竭。
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
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因署其堂,曰:“清白堂”。
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
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宝元二年记。
(注释)①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
②芟(shān):除草。
③扃(jiōng):关锁。
④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
⑤饵:吃。
⑥忝(tiǎn):玷污。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①绠不可竭________ ②三日而后汲视________ ③悦人襟灵________(2)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
(用“/”断三处)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线句子的意思。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4)结合《清白堂记》的相关内容,阅读王十朋的《清白堂》,品析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清白堂(南宋)王十朋钱清地古思刘宠①,泉白堂虚忆范公。
印绶纷纷会稽守,谁能无愧二贤风?(注释)①钱清:在绍兴市西北。
刘宠:东汉时期任会稽太守,整治官吏,抚恤百姓,政绩卓著。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责之,或终不与一字。
元祐中锁试①礼部,每来见过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
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②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③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④之士争衡哉?(节选自黄庭坚《题东坡诗后》)【注释】①锁试:文中指东坡任主考官近两月间,不能与外界联络。
日照市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卷
日照市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孟子,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是__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请写出他的一句名言(本文之外的):________。
(2)翻译文中划线句,注意划线字。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列举了六个事例,意在说明个人要成大器、担重任,必须经受磨炼。
B.第①段中的“故”字引出后文,表明从六个事例归纳出带有普遍性的结论。
C.第②段从正面论述经受磨炼的益处,论证了论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D.首先列举六个实例,再依据实例讲道理,最后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
①月色入户 ________ ②欣然起行________③水中藻、荇交横 ________ ④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文章第①②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检测题一,基础知识。
(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俨.然(yǎn)豁.然(huò)素湍.(tuān)飞漱.(shù)B.案牍.(dú)德馨.(xīn)苔痕.(hén)亵.玩(xiè)C.罔.不(wǎng)轩敞.(chǎng)艨艟.(tōng)雾凇.(sōng)D.毳.衣(cuì)荒秽.(huì)鸡豚.(tún)叩.门(kòu)2.下列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对下列加点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1)处处志.之(2)寻向所志.(3)寻.向所志(4)寻.病中A.(1)(2)意思用法相同,(3)(4)意思用法相同B.(1)(2)意思相同,用法不同;(3)(4)意思不同,用法相同C.(1)(2)意思不同,用法相同;(3)(4)意思相同,用法不同D.(1)(2)意思用法相同;(3)(4)意思用法不同4.从词性和结构的角度分析,不属于对仗的一句是()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5.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魏晋..B.乃不知有汉,无论C.罔不因势象形..之劳形..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6.下面句中的“而”,表示转折关系的一项是()A.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B.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C.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7.下面的句子是被动句的一项是()A.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C.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D.“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8.指出例句的句式特点()例句:何陋之有?A.状语后置B.宾语前置C.定语前置D.主语后置9.下列句子中,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下的人忧愁之前我就去忧愁,天下的人快乐了我再快乐。
)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就好象美女西施一样,淡素的装饰,浓艳的打扮,都很美。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我”不是喝酒喝醉了,我是被这山水陶醉了。
)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知道庐山的真面貌,只因为在庐山中啊)10.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A.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古诗文知识。
(30分)11.佳句背诵:(1)感时花溅泪,。
,家书抵万金。
(2),阴阳割昏晓。
,决眦入归鸟。
(3)山重水复疑无路,。
,衣冠简朴古风存。
(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5),水中藻,荇交横,。
12.解释下列加点字:(1)造化钟.神秀钟:(2)寻.病中寻:(3)尝贻.余核舟一贻:(4)其两膝相比.者比:(5)是曰更定.定:(6)略无厥.处厥:13.翻译句子:(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3)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4.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
15.说说“何夜无日,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如吾两人耳”写出了作者此时怎样的心态?请谈谈你的理解。
三.课内阅读:(30分)阅读下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一)“自山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厥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⑷。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⑸。
或王命急宣⑹,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⑺,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⑻。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⑼。
绝巘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⑾,清荣峻茂⑿,良多趣味⒀。
每至晴初霜旦⒁,林寒涧肃⒂,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⒃,空谷传响,哀啭久绝⒃。
故渔歌者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或.王命急宣()(2)不见曦.月()(3)晴出霜旦()(4)属引..凄异()17.作者抓住三峡的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先写山,突出的特点;后写水。
突出的不同景象。
18.为什么在长达七百里的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19.“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句话写出了水流的特点。
唐朝大诗人李白从白帝城到江陵顺流而下时,他在诗中写过类似的诗句是。
20.本文最后收笔落在渔人的歌唱上,这样写有何好处?试谈谈你的理解。
21.有些人认为修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破坏了三峡举世闻名的自然风光,弊大于利。
请谈谈你的看法。
(50字左右)(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22.解释下列词语。
灵:。
馨:。
素:。
劳:。
23.从中找出一句对偶句。
24.文中哪一句使用了借代手法?2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放在文中有何作用?(三)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6.解释加点的词:鸡豚衣冠闲乘月叩门27.对这首诗,分析欠客观的一项是()A.首联写农家腊酒虽浑,但鸡豚足食,表现浓家待客的热情B.颔联写山村山盘水绕的风景,表现迷惘之后的惊喜之情。
C.第三联写农家庆贺来年丰收的场面,暗指山村人们仍有迷信的思想。
D.尾联书写诗人的眷恋之情,间接表现了诗人和农家的友好关系。
28.该诗被人们称为脍炙人口的佳句是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四.课外阅读(20分)(一)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活面。
往往馇粥不允,日昃始食。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遂大通..六经之旨②日昃始.食2、选出下列加点字与“之同郡都”中“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A、辍耕之.垄上B、永州之.野产异蛇C、甚矣,汝之.不惠D、何陋之.有3、翻译句子。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
4、读完文章,你认为范仲淹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什么?5、联系生活实际,对出下联。
上联:昔日范仲淹忧乐关乎天下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披发。
以予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织屦.②子必穷.矣2、翻译句子。
以予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3、你认为寓言中的鲁人夫妇是否应该移居越国?理由是什么?4、发挥你的想像,续写一段鲁人夫妇移居越国后的谋生故事。
(不超过200个字)言文检测题答案一(20分):(1-10)CCBBD BDBAC二(30分):(11)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造化钟神秀荡胸生曾云柳岸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村社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12)聚集不久,随即赠靠近结束通“缺”(13)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都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采。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象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14)这句诗能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
大漠上一缕孤烟是笔直的,长河背后一轮落日圆圆的。
大漠,长河孤烟,落日,写出北方旷远荒凉的景象。
“孤烟直”表现没有一丝风,给人以很寂静的印象。
而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的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静寂的世界啊!(15)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个人得失,表现出作者旷达的胸襟。
三(30分)(16)有时阳光早晨接连不断(17)连绵不断,遮天蔽日春夏秋冬四季(18)因为七百里的三峡,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挡住了日光和月光(也可用原句回答)(19)湍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20)言之有理(21)略(22)灵异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不加装饰的使……劳累(23)找出一组即可(2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5)言之有理(26)小猪帽子趁着敲(27)C(2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言之有理四(20分)(一)1、(1)精通、(2)才2、A3、范仲淹第大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感动不已,哭泣着告别母亲,便离去了。
4、可从范促淹学习刻苦的角度来答,也可以从他以天下为已任的角度来答。
5、此题为开放性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
如:今朝孔繁森悲喜心系藏民……(二)1、(1)用麻或草编的席子,(2)困窘(30这里做动词,译为“穿”2、凭借你们的长处,到用不着你们长处的地方去谋生,那么想要使自己不陷入困境,难道可能性吗?3、此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言之成理即可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