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高二历史自然科学教案
自然科学的历史进程教案
自然科学的历史进程教案一、引言自然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和认知的过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本教案旨在通过介绍自然科学的历史进程,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和科学家们的贡献,以及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影响。
二、古代科学的起源古代科学始于古代文明的发展。
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等文明古国都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
例如,古埃及人研究了天文学、数学和草药学,古印度人发展了代数学和几何学,而中国古代科学的代表是《周髀算经》和《孙子算经》等。
三、古希腊科学的兴起古希腊是古代科学的重要发祥地。
希腊的哲学家们通过观察和理性思考,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科学理论和观点。
例如,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宇宙的几何学解释,而亚里士多德则建立了许多科学分类和论证方法的基础。
四、中世纪的科学发展在中世纪,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科学知识开始逐渐传入阿拉伯世界,透过阿拉伯化后的科学文献,欧洲文艺复兴的时代开始了。
伽利略、开普勒和哈雷等科学家的工作为现代天文学、物理学和地质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科学革命的到来科学革命标志着现代科学的开始。
在16至17世纪,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理论和定律。
例如,伽利略的地心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等。
六、工业革命与科学技术的飞跃18至19世纪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通过机械工程、化学和生物学的进步,工业化进程加速,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化。
七、现代科学的发展20世纪以来,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特别是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
量子力学、相对论、基因科学和纳米技术等的涌现,让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入。
八、自然科学对社会的影响自然科学的发展不仅对人类的认知有着重要影响,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变革。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九、结语通过了解自然科学的历史进程,我们不仅能够了解科学的发展脉络,还能够欣赏到众多科学家们的辛勤努力和贡献。
高二历史学习课程教案七篇
高二历史学习课程教案七篇高二历史学习课程教案【篇1】一、学生情况分析:高二(1)(2)班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尽管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较高,但总体的学科能力不强,对新教材的整体框架和历史发展脉络模糊不清;学习方法上存在死记硬背和临时抱佛脚的现象二、基本思路:重点抓好基础, 突出学科内的知识衔接,使学生逐步清楚新教材的整体框架和历史发展的大致线索;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历史的真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多种品质。
三、重点工作及具体措施:(一)重点工作:1、明确教学任务、抓好教学常规、注重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兴趣。
2、精心备课,把每一堂课当成优质课来准备,注重教学设计的探索。
3、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二)具体措施:1、立足课堂教学①备课组高度统一,分工协作,精心备课②注重基础,不简单赶进度③注重知识(教材前后、中外知识)联系,注重规律性知识总结④注意学习方法介绍,注重能力培养⑤要求学生记好课堂笔记⑥努力做好讲练结合2、注重训练质量①练习试卷尽量自己组编②努力做到每练必批,每批必评,每评必透③考后要求学生将错题订正到纠错本上④针对问题较大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⑤每节教学内容都有配套练习,每章都有阶段练习,练过后附发参考答案3、加强基础训练,增强学法指导。
高二学生文理分科后,学习模式已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理性思维的能力大幅提升。
但是由于毕竟高二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过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维,完全枯燥和单一的理性分析还不完全适合他们的认知层次。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对于事件本质和事件规律的认识和分析,辅助学生对当时历史环境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4、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1)每学完一个单元引导学生概括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
(2)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题的演练,培养他们的应考意识。
(3)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会组织学生扩大历史阅读领域,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联系能力。
高二历史优秀教案二
高二历史优秀教案之二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的发展和现在的现状。
因此,学习历史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也成为了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而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优秀的教案。
今天我要分享的就是高二历史中的优秀教案之二。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份教案为什么这么优秀吧!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一堂优秀的历史课程首先要设定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明确学生要学习什么内容,达到什么样的能力水平。
教案中,课程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日本帝国主义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特别是了解日本及其盟国在中国这个主战场上的战争行为和战果;2.学习和掌握日本在中国侵略中施行的蛮行暴行(包括南京大屠杀、731部队等),以及这些暴行对中日两国历史关系的影响;3.加深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通过历史事件对世界和人类的认识,提升思维能力。
通过这样的目标设定,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这节历史课要学习什么内容,对于学生学习历史有一个清晰的方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第二部分:教学策略与其他学科不同,历史是一门以时间为主线的学科。
因此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应该使用一些比较特别的教学策略,比如讲综述、演讲、分析等等等等。
在这份历史优秀教案的第二部分,教师不仅运用了多种教学策略,还将这些教学策略运用到了不同的环节,在不同的环节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具体来说,教师运用的教学策略包括:1.学习前导入:通过图片、短视频等多种形式的素材来介绍相关事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作课前的讲解: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来介绍该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让学生对事件的发展有一个透彻的了解。
3.内容呈现:通过图片、地图、数据等形式来呈现和讲解相关事件的各个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影响。
4.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参与到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讨论中来,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学后总结:通过学生的共同讨论和回答教师提供的问题来总结和评价一节课的学习成果。
自然科学史十二讲教学设计
自然科学史十二讲教学设计一、选题背景自然科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在现代化的社会发展中占据着巨大的地位。
而自然科学的发展史也是人类智慧与勇气的历史,是科学研究现状的研究对象,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之一。
因此,在高等教育中设置自然科学史的课程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讲述自然科学发展史,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及其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科学研究现状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从而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选取了自然科学发展史中的十二个节点,包括:1.古代希腊哲学家的自然观2.伽利略的地心说3.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4.达尔文的进化论5.量子力学的诞生6.大爆炸宇宙学说7.分子生物学的兴起8.人类基因组计划9.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10.人类活动与全球变化11.生物多样性保护12.未来的自然科学发展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老师对每个历史事件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2.讨论:鼓励学生就不同期间的自然科学进步和发展进行讨论,增加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
3.实验、演示:通过科学实验、数学模型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科学的发展脉络以及各个节点的实质。
4.多媒体教学:引入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使课程更加直观、生动。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5.1 教学重点1.将自然科学史中的十二个节点的历史事件和其走向进行清晰、生动的阐述和解析,使学生获得对于自然科学发展的深刻理解。
2.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从历史中汲取科学知识、方法、态度与思维模式,为今后深入开展学术研究和创新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5.2 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古代希腊哲学家的自然观和伽利略的地心说等历史事件的理解。
2.各个历史节点的内在联系的确立,以及对于历史节点的整体分析。
六、评价与反思为更好的检查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将实行评分制度,考试成绩占总分的60%,平时工作占总分的40%。
历史高中二年级课堂教案:探索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
历史高中二年级课堂教案:探索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一、科技的定义与意义科技是指人类利用自然科学的知识和技术手段创造出来的工具、机器、装置以及相关的知识体系。
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丰富多样,深刻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
本文将着重探索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二、中国古代科技的起点:古代发明的奠基中国古代科技的起点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人类开始认识和利用自然界的物质。
氏族社会时期,人们逐渐掌握了火的利用,创造了简单的石器,开始了制作工具的历程,这些早期的发明奠定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基础。
三、夏商周时期:科技与政治的关系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阶段,与政治的关系密切。
夏代时期,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有系统的典籍《夏小正》和《禹贡》等,标志着科技开始被记录、传承和发展。
商代时期,青铜器的制造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周代时期,出现了象棋、算术、音律等科技内容,这些对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战国时期的科技繁荣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代。
各诸侯国之间的竞争促进了科技创新,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如就算法而言,药物制备和冶金技术都有了重要的突破。
墨家的墨经提出了光学原理,开启了中国古代光学科技的发展之路。
同时,在农业方面,水利工程的发展也为中国农业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五、秦汉之际:对科技的重视和应用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关键时期,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决定了科技在秦汉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大力发展农田水利,推广医疗技术,不断改进兵器装备,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汉代时期,天文学、测绘学、医学等领域的科技成果逐渐积累,对后世的科学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唐宋时期的科技繁荣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又一个鼎盛时期。
唐代时期,推动了农业发展的种植技术、水利工程以及造纸术等技术的引进和发展,在科技交流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案高中二年级历史实验课程教学计划
教案高中二年级历史实验课程教学计划教案:高中二年级历史实验课程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设计和实施历史实验课程,帮助高中二年级学生提高他们的历史学习能力和实践技能。
具体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对历史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和实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团队精神。
4.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将涵盖以下方面的内容:1. 实验课程的介绍和意义。
2. 历史实验的基本步骤和规范。
3. 如何选择适当的历史实验课题。
4. 实验设计和实施的技巧与方法。
5. 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
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课程概述和意义(10分钟)在第一堂历史实验课上,教师将向学生介绍整个课程的概述和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的推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第二步:讲解历史实验的基本步骤和规范(15分钟)在这一步骤中,教师将向学生详细讲解历史实验的基本步骤和规范。
教师可以介绍实验课程的准备工作、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等重要步骤。
同时,教师应该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和规范,确保学生安全。
第三步:如何选择适当的历史实验课题(20分钟)在这一步骤中,教师将向学生介绍如何选择适当的历史实验课题。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与他们感兴趣的历史事件或人物相关的课题,并告诉他们如何评估课题的可行性和实施难度。
第四步:实验设计和实施的技巧与方法(25分钟)在这一步骤中,教师将向学生介绍实验设计和实施的技巧与方法。
教师可以讲解如何制定实验计划、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和工具,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实施过程。
第五步: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30分钟)在这一步骤中,教师将指导学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教师可以教授学生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本方法,并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得出准确的历史结论并提出相应的讨论。
第六步:总结和展望(10分钟)在最后一堂课上,教师将与学生一起总结整个历史实验课程的收获和体会。
高二历史教案-历史:51《自然科学》(旧人教版高二上)
第五章 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第一节自然科学教案重点: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电磁学的成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难点:解析几何学和微积分学的创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教学过程:导入:17—20世纪初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国家,大多走上了近代化道路。
人类的进步离不开科学的推动,依赖科学技术的新发现。
一、近代数学的建立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近代数学的建立部分,回答:解析几何和微积分是由谁创立的?有什么意义?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二、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电脑演示牛顿画像)学生介绍牛顿的生平,教师进行补充。
引导学生思考:牛顿力学体系创立后,如何证明其预见性、科学性呢?以哈雷彗星、海王星、冥王星的发现来说明此问题。
用英国诗人波谱评价牛顿的话:自然和自然的规律,隐藏在黑夜里。
上帝说:“让牛顿出生吧!”于是,一切都光明了。
以及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目睹牛顿的葬礼后说的话:“他是像一位深受自己臣民爱戴的国王一样被安葬的。
在他之前,是没有哪一位科学家享受如此殊荣的。
在他之后,受到如此厚葬的也将会是屈指可数的。
”评价牛顿的历史功绩。
三、电磁学的成就简要介绍电磁学的发展,引导学生思考,法拉第的研究对生产有什么实际作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四、化学的进步由学生或教师简要介绍波义耳、拉瓦锡、道尔顿、阿伏加德罗和门捷列夫的成就。
五、生物学的巨大进步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哈维的资料,根据所学知识,思考促进科学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引导学生从社会条件和科学家个人的努力两方面来考虑。
介绍并评价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施旺。
在学生介绍达尔文与进化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补充。
并提问:进化论的思想核心是什么?进化论的创立又有什么意义呢?六、物理学的新时代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物理学的新时代,“新”在何处?体现在哪些方面?在讲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教师简要介绍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思想:第一,否定了牛顿的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观念,认为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时间、空间随着物质的运动而发生变化,物质的质量也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它们之间是辩证的统一。
高二历史自然科学
高二历史自然科学●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近代自然科学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了解17世纪数学的发展成就,认识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区别。
3.掌握近代物理学在力学、电磁学、量子论、相对论方面的巨大成就,并由此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
4.掌握近代生物学的巨大成就:血液循环学说、细胞学说、进化论。
5.了解近代化学的巨大进步:关于燃烧现象的正确分析、原子论、元素周期律。
二、德育目标1.通过了解近代世界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和杰出科学家献身于科学研究的崇高精神,使学生树立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观念和为科学、真理而献身的精神。
2.通过讲述杰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3.通过对电磁学和相对论的伟大意义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电磁学的建立为人类打开电力时代的大门,相对论的提出奠定了人类利用原子能的理论基础,从而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的理解。
三、能力目标1.在指导学生了解和认识近代自然科学伟大成就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概括、梳理能力。
2.在指导学生认识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原因及其作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在具体分析科学理论成就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1.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2.电磁学的成就3.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教学难点1.解析几何学和微积分学的创立2.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方法1.讲述法:对自然科学诸学科基本理论的扼要介绍。
2.讲读法:指导学生理解对近代自然科学成就的评价性论述。
3.谈话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堂构思这是一节关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概况的专题课,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分配,严格把握教学时间。
2.联系相关学科内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尽可能压缩课堂教学容量。
高二历史教案:《自然科学》
高二历史教案:《自然科学》不管此时的你是学霸级别还是学渣分子,不管此时的你成功还是失意,不管此时的你迷茫还是有方向,请你认识自己,好好爱自己。
再怎么羡慕别人的钱包,身份,地位。
那都不是自己的。
收起你的伪装愚昧,好好地做自己,记住自己在糟糕也是自己,请善待自己。
下面本文库为您推荐高二历史教案:《自然科学》。
【教案一】第一节自然科学一、近代数学的建立:(一)历史转折:常量数学-变量数学(初等数学-高等数学)。
这是人类认识上的一次巨大的飞跃。
(二)代表人物及成就:1、笛卡尔(法)--解析几何学(把变量引进了数学,数形统一)2、牛顿(英)和莱布尼茨(德)--微积分学(使精密的测量和变量计算有了可能)二、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一)成就:《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二)地位: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人类认识第一次对自然规律的理论性概括和综合。
三、电磁学的成就:(一)吉尔伯特(英)--发表了《论磁学》一书(1600年)(二)奥斯特(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三)法拉第(英)--实验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1831年)(四)麦克斯韦(英)--建立了系统的电磁学理论(19世纪60年代)(五)赫兹(德)--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理论。
(1888年)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是19世纪电磁学的辉煌成就,它为开辟人类生活的新时代--电的时代创造了条件。
四、化学的进步:(一)波义耳(英)--英国科学家把严密的实验方法引入化学(17世纪,近代化学创始人)(二)拉瓦锡(法)--(1)"燃素说"(2)提出质量守恒定律的第一人(化学发展步入正轨)(三)道尔顿(英)--原子论的创立(标志着近代化学发展时期的开始)(四)阿伏加德罗(意)--提出了分子的概念(五)门捷列夫(俄)--发现元素周期律(19世纪60年代末)五、生物学的巨大进步:(一)哈维(英)--建立了血液循环学说(17世纪早期)(二)林奈(瑞典)--制定了对植物的分类法(18世纪)(三)施来登和施旺(德)--细胞学说确立(19世纪早期)(四)拉马克(法)--提出生物进化的观点(19世纪早期)(五)达尔文(英)--确立了进化论(提出生物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原理)(19世纪中期)(细胞学说、进化论、能量守恒定律为19世纪三大发现)(六)巴斯德(法)--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19世纪60年代)六、物理学的新时代: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早期,物理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1、伦琴(德)--发明"X设线"2、居里夫人--提炼出镭(发射性元素)3、爱因斯坦(德)--相对论(E=mc2)七、科学发展的基本条件1、资本主义创造的物质文明为基础2、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政治体制3、思想解放4、继承与创新5、科学家艰苦探索八、科学发展的影响1、科学是社会生产力,创造物质文明2、冲击动摇封建迷信思想3、促进世界整体化【教案二】一、战争的背景(一)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二)具体原因:1、三对基本矛盾(焦点:争夺殖民地和霸权)(1)法德矛盾(2)俄奥矛盾(3)英德矛盾2、两大军事集团形成(1)三国同盟(2)三国协约(三)直接原因:萨拉热窝刺杀事件(1914、6、28)二、战争的过程(一)交战国:(二)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三)战场:1、西线(英法比--德)具有决定性作用2、东线(俄--德、奥匈)(四)进程1、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德军速战计划破产,转入阵地战2、第二阶段(1915--16)(1)陆战: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俄军冬线夏季攻势(2)海战:日德兰海战(大战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3、第三阶段(1917--18、11)(1)协约国阵营扩大(2)*爆发"二月革命"、"十月革命",退出战争(3)同盟国失败三、战争影响1、对人类造成巨大物质、精神损失2、削弱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力量3、*十月革命胜利4、催发战后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和东方民族解放运动。
高二历史上册《自然科学》复习学案
高二历史上册《自然科学》复习学案第五章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节自然科学一、近代数学的建立:历史转折:常量数学—变量数学。
这是人类认识上的一次巨大的飞跃。
代表人物及成就:笛卡尔——解析几何学牛顿和莱布尼茨——微积分学二、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成就:《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地位: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人类认识史上次对自然规律的理论性概括和综合。
三、电磁学的成就:吉尔伯特——发表了《论磁学》一书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法拉第——实验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麦克斯韦——建立了系统的电磁学理论赫兹——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理论。
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是19世纪电磁学的辉煌成就,它为开辟人类生活的新时代——电的时代创造了条件。
四、化学的进步:波义耳——英国科学家把严密的实验方法引入化学拉瓦锡——推翻“燃素说”提出质量守恒定律的人道尔顿——原子论的创立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五、生物学的巨大进步:哈维——建立了血液循环学说林奈——制定了对植物的分类法施来登和施旺——细胞学说确立拉马克——提出生物进化的观点达尔文——确立了进化论巴斯德——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六、物理学的新时代:世纪晚期至20世纪早期,物理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伦琴——发明“X设线”居里夫人——提炼出镭爱因斯坦——相对论七、科学发展的基本条资本主义创造的物质文明为基础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政治体制思想解放继承与创新科学家艰苦探索八、科学发展的影响科学是社会生产力,创造物质文明冲击动摇封建迷信思想促进世界整体化。
【K12学习】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文章导读】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历史活动教案,供您参考和借鉴。
一、知识目辬: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耕作方式的三个时期、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夏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及瓦解的经过、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及发展、特点、屯田制、均田制、封建社会时期的国有土地和私有土地的形式、土地兼并、水利工程修建及翻车、筒车的发明;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对社会的影响、精耕细作技术的表现。
二、能力目辬: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农业耕作方式形成及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本原因;运用历史理论分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和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归纳总结、设问探究、演示农业发展过程;明确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是中华文明的经济保障;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农民受到沉重的剥削和压迫,生活困苦;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评价的根本辬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阅读教材第一部分,思考:①中国古代农业是怎样完成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的?②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耕作方式: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一种非常落后而久远的耕作方式刀耕:用石斧、石锛除草火种:焚烧杂草,形成木灰肥,再进行播种人们发现被火烧过的地方,庄稼长势好,于是砍去树木,铲除杂草,晒干后放火焚烧,灰烬成了天然的肥料,即可播种人们生活: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
高二历史自然科学教案
高二历史自然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自然科学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历史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和重要人物;3.理解历史自然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内容1.概述:历史自然科学的定义和研究范畴;2.发展过程:主要历史时期的自然科学发展概述;3.重要人物:自然科学史上的重要人物简介和其贡献;4.社会影响:历史自然科学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5.科学探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探究的方式进行自然科学历史研究。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向学生介绍历史自然科学的定义和研究范畴;2.引导学生思考历史自然科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二步:发展过程1.以时间轴的形式,向学生呈现历史上重要的自然科学发展时期;2.简要介绍每个时期的自然科学发展特点和成果。
第三步:重要人物1.选取几位自然科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向学生介绍其生平和贡献;2.分组展开讨论,学生以小组形式分享其中一位人物的研究成果。
第四步:社会影响1.分析历史自然科学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2.引导学生思考历史自然科学对现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第五步:科学探究1.带领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例如通过阅读科学实验报告分析自然科学研究的发展过程;2.设计简单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其科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估1.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表现;2.布置小组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文献检索和调查研究更多历史自然科学的内容;3.设计课堂测试,以检验学生对历史自然科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PowerPoint演示文稿•相关历史自然科学的书籍、资料和实验器材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如参加科学竞赛、科研项目等;2.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报告和研讨会,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3.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到校进行学术讲座和交流,激发学生对历史自然科学的兴趣。
以上是一份关于高二历史自然科学教案的大致安排,通过本教案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对历史自然科学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为他们今后的科学研究和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自然科学教案第一节自然科学概况:国家人物时间成就作用地位近代数学的建立法国笛卡尔提出解析几何学17世纪,数学的发展突飞猛进;把形与数统一起来,实现了从常量数学向变量数学的转折,使精密测量和变量计算成为可能。
英国牛顿提出微积分学德国莱布尼茨牛顿力学英国牛顿机械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是对自然规律的理性概括,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电磁学英国吉尔伯特《论磁体》为制造发动机提供了可能,开辟了电的时代丹麦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英国法拉第用实验证明电磁感应现象英国麦克斯韦建立系统电磁学理论德国赫兹证明麦克斯韦的理论化学英国波义耳把实验方法引入化学近代化学的创始人法国拉瓦锡提出质量守恒定律意大利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概念标志近代化学发展时期的开始英国道尔顿创立原子论俄国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是无机化学的系统化和大综合生物学英国哈维血液循环理论奠定了近代生理学的基础瑞典林奈制定植物分类学德国施来登提出细胞学说是植物的基本单位德国施旺形成细胞学说法国马克提出生物进化观点英国达尔文确立进化论是对生物学的大综合法国巴斯德奠定微生物学的基础物理学新时代德国伦琴发现X射线居里夫妇提炼镭德国爱因斯坦狭义和广义相对论否定绝对时空观,发展了牛顿力学一、近代数学的建立1、解析几何学的创立。
解析几何学是法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于1637年创立的。
他最早导入运动着的一点的坐标概念,指出了平面上的点和实数对的对应关系,提出对于一个二元方程F=0满足这方程的X,y值无穷多,X,y不同的数值所确定平面上许多不同的点,便构成了一条曲线。
这样,就把过去数学里孤立着的两个研究对象“形”和“数”结合起来,并在数学中引入“变量”,完成了数学史上一项划时代的变革。
正如恩格斯所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尔的变数。
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
”2、微积分学的建立。
微积分学是英国科学家牛顿和德国科学家莱布尼茨于1665~1673年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独立地创建的。
牛顿从运动学的观点,莱布尼茨从几何的角度,分别研究得出了导数、积分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阐明了求导数和求积分是互逆的两种计算,从而建立了微积分的初步基础。
微积分的产生,使精密的测量和变量计算有了可能;从微积分以后,数学开始进入一个新的以变数为主的领域,即“高等数学”。
这不仅在数学史上而且在整个人类的认识史上都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二、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1、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牛顿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小农家庭,后以减费生进入剑桥大学,在他的舅父和老师的帮助下,成长为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
牛顿在科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在自然科学领域内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1687年,他发表了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把物体的运动规律归结为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由此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即牛顿力学体系。
2、牛顿力学体系建立的巨大意义。
牛顿力学体系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它把过去一向认为是截然无关的地球上的物体运动规律和天体运动规律概括在一个统一理论中,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理论性的大综合。
这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个飞跃。
牛顿力学是整个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一切机械、土木建筑、交通运输等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3、本目小字写了海王星、冥王星的发现,旨在说明牛顿理论的预见性、科学性。
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以计算天体的质量,海王星、冥王星的发现就是应用该定律取得重大成就的例子。
三、电磁学的成就1、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电和磁是两千多年前就已发现了的自然现象,但在19世纪以前,人们始终认为两者是互不相关的。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首次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在一次实验中,他在一根直导线的附近放了一枚小磁针,使磁针和导线平行,当导线中有足够强的电流通过时,磁针突然偏转,并与导线垂直,从而证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这就是著名的奥斯特实验。
这一发现把电和磁联系起来,为电磁学的系统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此后,电和磁的研究在欧洲一些主要国家中迅速开展。
2、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
在奥斯特发现电生磁以后,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就开始探索怎样“把磁转化为电”。
经过10年的努力,终于在1831年通过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中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时,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1851年,他确立了电磁感应定律:电路中感生电动势Σ的大小,与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Φ的变化率成正比。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是19世纪电磁学的辉煌成就,为制造发电机和电动机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人类开辟了一种新的能源,打开了电力时代的大门。
但从法拉第实验到应用于生产的发电机,中间还经历了35年。
19世纪70年代,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首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了,人类由蒸汽机时代跨进了电气化时代。
从电磁学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到电力时代的出现,生动地表明,科学对生产的发展,不仅能起直接的推动作用,而且已经走在生产的前面,起了指导作用。
由此,我们也可以加深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的理解。
本目小字叙述电能开发的重大意义,其目的也在于使学生加深对科技与生产关系的理解。
四、化学的进步1、近代化学的创始人波义耳。
把英国科学家波义耳称为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主要有三个理由:第一,他于1661年出版了《怀疑的化学家》一书,最先认识到化学值得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进行研究,而不应仅仅从属于医学和炼金术,并指出化学必须依靠实验来研究和确定自己的基本定律。
第二,他把严密的实验方法引入化学,最先使用了石蕊试纸,在实验中使用了天平。
第三,他给元素下了一个清楚的定义。
2、拉瓦锡推翻燃素说。
17世纪末,普鲁士国王的御医斯塔尔提出“燃素说”,认为物质燃烧时放出由火的微粒构成的元素。
这种对燃烧的错误解释统治化学界近百年。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进行了大量的燃烧实验,于1777年提出了燃烧作用的氧化学说,推翻了燃素说,并第一次提出氧气这个名称。
他在《燃烧概论》中提出,“燃烧时放出光和热”,“物质在空气里燃烧时吸收了空气中的氧”,从而揭开了燃烧之谜。
拉瓦锡还精确地测定了氧化汞的合成与分解,发现把45份重的氧化汞加热完全分解后,恰恰得到了415份重的汞和35份重的氧,从而证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
他的理论使化学的发展步入正轨,使化学得到突破性的发展。
3、道尔顿提出科学的原子论。
1803年,英国乡村教师出身的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在实验基础上的原子论。
他认为物质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性质不变;每一种原子都有确定的原子量,每一种元素以其原子量为最基本的特征。
后来,他还计算出许多元素的原子量。
道尔顿的原子论,把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变成了科学的理论,开创了人类在物质认识方面的新纪元。
道尔顿原子论的局限性之一是忽略了原子与分子的区别。
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罗德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阐明了分子与原子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至此,物质的分子—原子结构学说确立了,化学才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4、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周期律。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主要成就是发现化学周期律,揭示了各种元素的性质和原子量之间的周期关系。
1869年他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1871年又在此基础上制作了第二张周期表,并给出了周期律的定义:元素的性质周期性地随着它们的原子量而改变。
在制定周期表的过程中,他大胆地修订了一些元素的原子量数值,还预言了当时还没有发现的一些元素的化学性质,后来的发现证明了他预言的正确。
周期律的建立改变了化学研究只限于对无数个别的、零散的事实作无规律的罗列的状况,是无机化学的系统化和大综合,对人工制取元素等科研工作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并推进了核子物理学的建立。
五、生物学的巨大进步1、哈维建立血液循环学说。
英国医生哈维是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其最主要的成就是建立了血液循环学说。
从1616年他就开始研究人体和动物的血液循环。
他以大量的实验证实了人体和动物体内的血液循环现象,阐明了心脏肌肉收缩是血液流动的动力,血液经心脏推动,从动脉流向全身各部,再沿静脉返回心脏,如此循环流动不息。
他还测定过心脏每搏的输出量,并指出心脏的左侧和右侧是互不相通的。
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对破除中世纪的神学迷信、解放思想起了巨大作用。
在此基础上,关于消化吸收、营养、生理化学等新陈代谢功能的研究开展起来,生理学从此确立为一门科学。
2、林耐制定植物分类法。
瑞典博物学家林耐自幼热爱植物,后赴荷兰学医,经营植物园。
他创立了拉丁文“双名制”命名法,大大推进了植物分类的研究。
他把植物分做纲、目、属、种,根据植物的花来分类,并把已知的植物分为“林氏24纲”。
在1753年他出版的《植物种志》中,对5938种植物进行了分类和命名。
林耐应用人为分类法和双名命名法,使杂乱无章的关于植物方面的知识形成了完整的系统。
至19世纪,他的人为分类法才被自然分类法所代替。
3、细胞学说的创立。
细胞学说是德意志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于1838~1839年建立的。
该学说认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一切有机体都是由单一细胞发展而成的。
这就揭示了所有生命现象之间的本质的统一性。
恩格斯对细胞学说给予高度评价,把它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4、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
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1831年起乘英国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做了历时5年的环球科学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采集。
他总结了前人在分类学、比较解剖学、地质古生物学和进化思想方面的成就,再加上自己亲身考察以及对大量动植物变异作的系统研究,形成了生物进化的理论。
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系统地阐述了生物界千万种的动植物,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进化而来的,创立了以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
它从根本上推翻了长期统治生物学研究的“神创论”思想,极大地震动了学术界,《物种起源》一出版,当天就被抢购一空。
从此,达尔文的名字举世传扬。
恩格斯对达尔文进化论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它也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一些权威的自然科学史认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最大成就就是进化论和电磁学的建立。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系统地阐述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进化而来的,创立了以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学说。
这一学说是对生物学理论的伟大综合,它从根本上推翻了长期统治生物界的“神创论”,成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自然科学的理论依据。
5、巴斯德奠定微生物学的基础。
巴斯德是法国生物学家、化学家。
1854年他在法国葡萄酒产地里尔,任里尔大学理科系主任。
应酒厂老板的邀请,研究葡萄酒变质的原因,发现是由一种微生物引起的,于是建议采用缓慢加热杀死微生物的办法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