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教案(一)
高二历史教案范文大全10篇
高二历史教案范文大全10篇历史的组织方式有很多种,包括按时间顺序,按文化,按地区和按主题排列。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假想。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高二历史教案范文大全10篇,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高二历史教案范文篇1一、教学要求:1.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陷入半殖民地危机等基本史实。
2.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
二、知识梳理:政治实行幕藩体制: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实权在幕府将军手中,地方设“藩” 实际上是封建分裂割据,不利于统一的国内市场的形成推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天皇、士(将军、大名、中下级武士),农、工、商、贱民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农民没法承当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起义不断;工商业者也不满严格的限制和掠夺;中下级武士阶层地位恶化,迫于生计,不得不从事商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
1837年大盐平八郎起义表明日本封建社会统治基础已开始坚定外交采取“锁国政策” 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和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19世纪上半期,新的生产方式的显现,从根本上坚定了幕府统治基础,为明治维新准备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西方列强的殖民侵入原因1、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的完成,资本主义国家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2、日本闭关锁国、封建落后进程1、1853年,美国海军将军佩里“黑船事件”2、1854年日美签订《日美亲善条约》打开日本的大门3、英、俄、法等国也效仿美国迫使日本答应开国通商、享有领事裁判权、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和设租界及协议关税影响1、使之陷入半殖民地危机中,民族经济遭到打击,人民生活更加困苦,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民起义剧增,社会危机的加重2、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一步坚定了幕府统治基础3、更加暴露幕府腐朽、衰弱,使之成为众矢之4、社会阶级结构进一步分化。
新兴地主和高利货商人不满政治上无权;西南诸藩大名不满现状;中下级下士,因经济状态的日趋恶化,对现实更加不满,进一步坚定幕府统治基础5、促使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西方的先进,开始向西方学习西南诸藩,采取自强的改革措施,增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成为后来倒幕运动的重要基地和主要气力四、巩固练习: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江户时期天皇掌国政B、幕府统治时期日本社会身份等级世代相继,不能逾越C、幕府统治时期对外闭关锁国D、在日本从锁国走向开国的转变中,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起了很大作用2.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对日本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答案提示:①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打开了日本的门户;不同等条约的签订使日本主权遭到破坏,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高中历史教师教案设计范例(7篇)
高中历史教师教案设计范例(7篇)高中历史教师教案设计范例(7篇)高中是我国在初中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所设立的更高等的教育机构,一般为三年制,即高一、高二、高三。
以下是我准备的高中历史教师教案设计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高中历史教师教案设计范例(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教材,客观描述隋唐统一的过程,了解隋朝时期的成就建树。
2.通过展示史料并进行小组讨论隋朝大运河的历史意义,提高分析归纳能力,养成“论从史出”的意识。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隋唐的统一有利于政治经济的发展,从而加深对国家统一的重要性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隋朝灭亡的原因。
【难点】隋朝大运河开通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唐朝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并提出问题:此诗中的“河”指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此河指的是隋朝时期开通的大运河。
教师追问: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此运河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建成的?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隋统一的过程教师讲述:我们都知道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混乱的时期,国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那是谁结束了这一局面,又有什么意义呢?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杨坚即隋文帝。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近400年的分裂局面。
教师强调:隋朝的统一结束了分裂局面,为后来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
(二)隋朝的各项建设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正文第二段,提问:隋朝建立后都有哪些成就?学生分析总结:隋朝时期在长安、洛阳设粮仓;隋炀帝时期修建洛阳城和大运河。
教师总结:隋朝初期建设颇多,其中大运河最为著名。
教师展示《隋唐大运河示意图》并让学生思考:隋朝大运河自北向南都流经哪些地方,沟通了哪些水系?学生回答: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分成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
2024年高二历史优秀教案7篇
2024 年高二历史优秀教案7 篇教案是老师为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状况,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优秀教案(7 篇),欢迎大家来阅读。
高二历史优秀教案篇 1一、内容标准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见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二、问题探究1.分别从戊戌变法前中国社会、经济、思想领域来分析变法的历史背景?2.列表简述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见和特点?3.从政治、经济、文化教化、军事等方面,列表整理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从百日维新的内容与维新派的主见的比较以及百日维新的结果等方面去分析百日维新的特点?4.从政治改革、救亡图存、思想解放等角度,归纳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5.从社会背景、领导力气、政策措施和国际环境等方面,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相识戊戌变法失败的缘由。
史论共享1.康、梁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见及其特点:康有为一方面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扬自己的变法主见,另一方面又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找寻理论依据,并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扬变法思想。
梁启超明确提出了民权思想,动摇了君主的神圣性和永恒性。
严复借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为维新变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百日维新的主要特点: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其政令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供应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
百日维新显示了光绪帝和维新派除旧布新的决心,损害了顽固守旧势力的利益,但又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改革是不彻底的。
3.戊戌变法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维新派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高二历史优秀教案全套
高二历史优秀教案全套一、教案1:古代中国的开拓与发展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中国的开拓与发展的主要历史事件和过程;- 理解古代中国开拓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的初次开拓与发展;2. 秦朝统一中国的影响;3. 汉朝的开拓与发展;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变革;5. 唐朝的繁荣与辉煌。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古代中国的地图,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收集相关资料并讨论古代中国的开拓与发展;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以PPT形式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4. 教师讲解:结合学生的讨论成果,介绍中国古代的开拓与发展的主要历史事件和过程;5. 分组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对古代中国开拓与发展原因和影响的分析报告;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要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评估:- 完成小组展示的PPT,评价展示内容和表达能力;- 评估学生对古代中国开拓与发展原因和影响的分析报告。
二、教案2:世界两大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教学目标:-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掌握相关历史事件和过程;-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1.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2. 北洋政府时期的动荡与变革;3.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4. 抗日战争与中国的崛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教师讲解: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重点讲解相关历史事件和过程;3.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具体影响;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以PPT形式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5. 分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相关历史人物,模拟北洋政府时期的动荡与变革;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要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全册教案简介这是一份针对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全册的教案。
该教案涵盖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掌握重点和难点,提供详细的教学指导和建议。
教学目标1. 了解全球交往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2. 理解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和互动对世界历史的影响;3. 培养分析和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4.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按照教材的章节划分,总共包括以下内容:1. 第一章:全球交往的历史背景2. 第二章:美洲文明的兴起与西班牙殖民3. 第三章:非洲文明的发展与西非帝国4. 第四章:欧洲文明的崛起与探险教学方法1. 知识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和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传授相关历史知识;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分享和合作完成任务;3. 视频观看:观看相关历史纪录片或教育视频,提供视觉和听觉刺激;4. 图片分析:通过分析历史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历史事件和现象;5. 问题解答: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研究态度;2. 作业评定: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价,包括书面作业和项目作业;3. 测验考试:组织定期的测验和考试,评估学生对研究内容的掌握情况;4. 小组合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协作能力和贡献度;5. 个人报告:要求学生进行个人报告,展示对某一历史事件的研究和理解。
以上是对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全册教案的基本介绍,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案进行调整和修改,以便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百日维新》教案
教案【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目標:1、識記康有為兩次上書,進呈《日本變政考》《俄彼得變政記》,組織保國會,維新變法浪潮激蕩全國。
掌握百日維新的開始的標誌和基本內容。
2、理解資產階級維新運動從理論宣傳轉入政治實踐的原因,分析百日維新的進步意義。
(二)過程與方法:1、探究百日維新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列表歸納和問題探究維新變法的內容,進行材料收集和討論。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以康、梁為代表的維新派以國家、民族的命運為己任,要求變法,順應歷史潮流,是中國歷史進程中的巨大進步。
2、維新變法運動是挽救中華民族危亡的產物,是中國資本主義初步發展的產物與要求,是先進的中國人從學習西方器物遞進到學習西方政治制度的發展與深化。
教學重難點重點:百日維新的背景及基本內容。
難點:對百日維新的評價。
教學過程〔新課導入〕採用談話導入法:拿破崙關於中國有一句名言,“中國是頭睡獅,就讓它永遠睡下去吧!”鴉片戰爭之前,中國確實像一頭睡獅,但鴉片戰爭的炮火使這頭睡獅逐步醒來。
鴉片戰爭導致新思想的萌發,甲午中日戰爭導致更多的中國人醒來。
隨著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人民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水準有了質的飛躍,維新運動由理論宣傳進入政治實踐階段。
一批先進的知識份子異想天開地想要依靠光緒皇帝的支持來進行一場旨在改變中國危局的維新變法運動。
由此導入新課學習。
一、救亡與變法的呼聲再起:1、中國面臨被列強瓜分的危險:戊戌年間,帝國主義瓜分中國又達到一個狂潮。
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德國藉口兩名傳教士被殺,突然出兵佔領膠州灣,並無理要求租借膠州灣。
愚蠢的清廷竟然邀請*艦隊來到膠州灣,希望以此遏制德國,結果引狼入室,俄軍趁機強佔了大連、旅順兩港。
1898年農曆二月十一日,*向清廷要求租借兩港二十五年,清廷*答應。
接著,法國要求租借廣州灣九十九年,並把魔爪伸向粵桂;英國要求繼續九龍半島的九十九年借約,更無理強行租借日本撤離後的威海衛;日本則向清廷聲明:不得割讓與臺灣相近的福建省(伺機窺視福建);*更貪婪地禍及滿、蒙、新疆。
湘教版高中2二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
湘教版高中2二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湘教版高中二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一单元从史前文明到夏商西周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文明起源的历程,掌握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等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
2. 掌握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等传说时代英雄的事迹,了解华夏族的形成。
3. 了解夏朝的建立,掌握夏商周的更迭。
教学重点1. 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
2. 传说时代英雄的事迹。
3. 夏商周的更迭。
教学难点1. 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
2. 夏商周的更迭。
教学准备1. 课件。
2. 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2. 讲述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
3. 讲述传说时代英雄的事迹。
4. 讲述夏商周的更迭。
5.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第二课春秋战国与社会变革教学目标1.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掌握诸侯争霸的历程。
2. 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齐桓公称霸、战国七雄等。
3. 了解儒家、墨家、道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教学重点1.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2. 诸侯争霸的历程。
3. 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教学难点1.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2. 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教学准备1. 课件。
2. 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2. 讲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3. 讲述诸侯争霸的历程。
4. 讲述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5.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第三课秦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目标1. 了解秦朝的统一历程,掌握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
2. 了解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掌握皇帝、三公九卿等职位的设置。
3. 了解秦朝的暴政,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
教学重点1. 秦朝的统一历程。
2.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3. 秦朝的暴政。
教学难点1.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2. 秦朝的暴政。
教学准备1. 课件。
2. 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2. 讲述秦朝的统一历程。
高二历史教案(精选5篇)
高二历史教案(精选5篇)高二历史教案【篇1】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教材分析《宋明理学》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三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主要思想,掌握理学和心学的内涵,体会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本节内容是对前两节春秋战国---西汉儒家思想的继续和发展,又是第四节课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铺垫,在本专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说出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2)说出理学和心学的内涵。
2.能力目标:(1)通过宋明理学学习,学会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
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炎祖国文化宝库增益新的内容的人生理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学生对前两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已有了深入的学习,基本掌握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
但是本课思辨性较强,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讲述理学和心学的内涵,应让学生看出对前代儒家思想的的继承和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五、教学方法1.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且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高二历史教学教案七篇
高二历史教学教案七篇高二历史教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利用南北朝并立形式图明确东晋与南朝空间位置以及朝代的更替,理解统一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趋势。
2.通过多渠道收集与江南开发相关的文献图片等史料,小组讨论总结江南经济开发的表现,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提高史料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感受中国古代区域开发的新成就,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积极为家乡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意识,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江南开发的表现。
【难点】江南开发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朗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并提出问题: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朝代?学生回答:东晋诗人陶渊明。
教师追问:诗人所生活的东晋是怎样的?他追求的生活可能出现在什么地区?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东晋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西晋灭亡后,中国陷入到分裂时期等相关内容。
提问:当时在南方建立了什么政权?学生回答:西晋灭亡后,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教师在多媒体播放纪录片《严重低估的王朝——东晋》,提问:视频中反映了东晋怎样的特殊现象?学生分析回答:在三国、西晋以后,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开始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他们在西晋灭亡后,逃到南方,这些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东晋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
教师补充:门阀士族在内迁南方之后,轮流把持朝政,当时最有势力的王氏家族当政期间,被称为“王与马,共天下”。
(二)南朝教师在多媒体展示《南北朝并立形式图》,提问:南朝是怎样建立的?具体先后经历了哪些朝代?学生结合教材回答:东晋的士族争权夺利,势力逐渐衰弱。
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史称刘宋政权。
此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4个王朝,合称“南朝”。
教师总结:这4个王朝均定都建康,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吴和东晋,又统称为“六朝”。
高二历史新教材全册教案
高二历史新教材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
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重点难点: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
2、如何结合相关史实,以及情感体验、主观认识,正确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本专题是新课标“思想史”的第一专题,教师要帮助学生逐句分析教科书正文前面的“导语”,向学生交代两点:第一、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第二、要从四个阶段认识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
本目教材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第二,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一、关于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1.“百家争鸣”的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高二历史教案【6篇】
高二历史教案【6篇】高二历史教学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以教育法规为依据,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教学。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1、德育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理解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2、教学目标: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强化,用简单有效的记忆方法记忆知识点,减轻学生负担;总结归纳历史知识点,纵横贯通,形成小题目和规律性认识;重视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高考试题的练习;重视引导学生重新解读教材,认真分析巩固记忆教材内容,将基础知识落实到教材中;体现了历史与现实问题的有机结合,重视人文相关知识点的挖掘和引导。
3、教学任务:本学期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完成《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变回眸》和《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教学,让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基本学习方法,掌握相关的基本历史知识和基本能力。
4、重新认识和理解新课程。
通过深入学习,树立新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观念、人才观念和评价观念,提高我们的知识和专业素质。
5、积极参与教学和科研活动。
要加强科技小组的日常管理,认真对待每次科技小组会议,加强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加强彼此间的分工与合作。
三、具体措施:1、以启发诱导教学为主,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让学生转变历史学习观念,学习高中历史的基本学习方法。
了解学生情况,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探索新课程实验合作模式,改变旧的课堂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实现师生互动,促进新型民主合作师生关系的形成;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学习与快乐合作、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一人教版
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一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一人教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基本历史知识:倒幕前的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能力培养:通过对明治维新的评价,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
引导学生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史论结合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教材上的插图与照片,让学生感受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各方面的变化,通过对比,让学生自然产生问题:为什么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贫穷与落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组织学生逐条讨论明治维新的内容,分析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巩固教学重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治维新使日本亚洲乃至世界强国,是日本继大化改新之后又一次较为集中地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典型事件。
同时明治维新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迅速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与影响。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教学工具幻灯片。
图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讲述日本历有两次十分重要的改革,提问学生古代日本历重要的改革是什么?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近代关乎日本命运的重要改革是明治维新,以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一)幕府统治下的日本1.先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幕府与幕府统治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有利于学生对下文知识的理解。
2.指导学生自学课文第一段,在地图上确认的位置。
提问:哪些人构成了日本的封建统治阶级?哪些人反对幕府统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一下幕藩制,指出幕府统治面临的第一个危机就是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使学生认清日本国内形势。
3,指导学生自学课文第二段,提问:有哪些国家相继侵略日本?结果怎么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日本面临的外部环境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使日本有被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这也是幕府统治面临的又一危机。
最终让学生认识到此时的日本内忧外患,改革势在必行。
高二历史教案-高二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1
高二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1 专题教学总体设计思路本专题教材概括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对于不同经济形态和不同产业部门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特征也有所说明。
通过本专题的教学目的,期望学生掌握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基本知识,能够分析和总结中华民族在经济创造和经济积累方面对于人类历史进程的作用及其影响。
在了解历史的基础上,能够加深学生对现今中国经济条件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展望中国的经济前景。
总结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我们民族历史的光荣,也可以看到传统经济结构的弊病。
熟悉有关历史事实,对于中国经济建设正确发展方向的认识,是十分有益的。
丰富有关经济史的知识,回顾历史上劳动人民及其杰出代表在生产中的发明,提高学生自身的创造性和进取性等基本素质,对于他们在未来经济实践中的成功,也是必要的。
中国今天的经济发展是在过去的经济基础上实现的。
中国经济进步在许多方面依然受到传统经济形式的制约。
通过教学,除了使学生获得古代中国经济史的基本知识以外,还应当鼓励学生联系现实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本专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说明农业是中国古代的主体经济形式,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业管理方式的完备,成为中国古代经济形态突出的特征之一。
中国古代农耕生产是以个体经营为主的。
千百年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基本形式。
2.说明手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难点:由于本专题教学的年代跨度相当大,内容涉及经济生产和经济生活的诸多领域,例如手工业经济就涉及多种产业,而教材的容量有限,教学中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以往所学得的知识,利用课外获得的诸种相关信息,以深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古代经济史中,由于史书记载简略以致许多历史现象不能十分明朗。
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尽可能地利用文学史料、地方史资料和文物考古发现,阐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
利用这些条件,应当以学生最熟悉的,距离学生生活区域最近的,以及最新发现的资料为主。
高二历史复习教学案(一)
课题:《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班级:姓名:组别:一、课前导学:(一)[认清目标,明确要求]:[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高考预测]:从内容上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是高考的重点,从命题视角上看,可以从儒家思想发展的角度命题,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及其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是考查儒家思想的重要命题视角;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角度命题,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重要问题。
重点:战国时期墨、儒、道、法各派的观点及产生的影响。
难点:对各派思想的评价。
(二)[自主预习,理清思路]:(注意:用最精简的语言进行概括,不要照抄课本)1、百家争鸣的概念: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种流派相互诘难和争论,彼此吸收融合,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争鸣”是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
2、探究: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注意从各个角度分析)4、重要意义(了解)(三):[自我检测][A]:2.认为人性生来是恶的,但凭借后天教育可以由恶善的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7、“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私学的兴盛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④社会的剧烈变革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8、春秋战国时期,下列学派或代表人物在思想上存在对立的是①老子—韩非子;②墨子——孙武;③荀子——庄子;④孔子——墨子;A.①③ B.②④C.①②③④ D.①②③6.关于墨子的思想,下列评述正确的是A.主张兼爱,并把其称为“仁”,与孔子的“仁”完全一致B.主张非攻,提倡节俭等,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要求C.否认上天和鬼神的存在D.战国时期成为显学,之后一直很受统治者重视二 [课后巩固][B]:1、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大不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时,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2023年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全套
2023年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全套第一课时:古史纲要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历史学的发展- 了解中国古代史的时代划分和史书编写- 掌握中国古代史的整体框架和主要内容教学重点- 了解古代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历史学的发展- 掌握中国古代史的整体框架和主要内容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古代史的时代划分和史书编写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教学准备- 教材: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PPT:古史纲要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几张古代历史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导入:提问学生对古代历史的了解程度,并简单介绍古代史研究方法和历史学的发展。
3. 讲授:讲述中国古代史的时代划分和史书编写的基本情况,并结合PPT进行说明与讲解。
4. 引导思考: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史的整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5. 讨论:分成小组讨论,让学生与同伴一起探讨古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梳理出中国古代史的脉络。
6. 总结:总结本课的内容和要点,并提醒学生预下一课时的内容。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预下一课时的内容,准备参与讨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国古代史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研究古代史的基本方法和历史学的发展。
但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整体框架和主要内容时,需要更加具体清晰地引导学生,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中国古代史的脉络。
第二课时:秦汉时代教学目标- 了解秦汉时代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了解秦汉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特点- 掌握秦汉时代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教学重点- 了解秦汉时代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掌握秦汉时代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教学难点- 了解秦汉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特点教学方法- 讲授法- 图片展示法教学准备- 教材: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PPT:秦汉时代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秦汉时代的地图,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导入:提问学生对秦汉时代的了解程度,并简单介绍秦汉时代的历史背景。
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教案教案一:秦朝的建立与统一目标- 了解秦朝的建立过程- 理解秦朝的统一政策- 掌握秦朝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发展特点教学内容1. 秦国的起源和嬴政的改革2. 秦始皇统一六国3. 统一政策与单位制的实施4. 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5. 秦代法律制度与皇家暴政6. 文化统一与经济繁荣教学活动1. 班级讨论:秦国与周朝的对比2. 观看相关视频:秦始皇的建立与统一政策3. 分组小研究:探讨秦朝统一政策对社会的影响4. 角色扮演活动:模拟秦代法律制度与皇家暴政的情境5. 课堂展示:学生分享秦朝的文化统一与经济繁荣教案二:西汉与东汉的兴衰目标- 了解西汉与东汉的兴衰过程- 分析影响西汉与东汉兴衰的因素- 掌握西汉与东汉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特点教学内容1. 西汉王朝的建立与统治2. 公元前9年的中兴与改革3. 铁器的普及与农业发展4.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5. 东汉王朝的建立与东汉灭亡的原因6. 都城建设与文化繁荣教学活动1. 小组合作:分析西汉与东汉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特点2. 搜集资料:了解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案例分析:讨论东汉国力衰退的原因4. 制作海报:展示都城建设与文化繁荣5. 角色扮演:模拟西汉与东汉时期的皇帝与官员对话教案三:三国时期的演变目标- 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 分析三国鼎立的原因和影响- 掌握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特点教学内容1. 董卓之乱与群雄割据2. 刘备、曹操和孙权的崛起3. 三国鼎立与统一中国的失败4. 三国时期政治制度的变化5. 经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6. 文化繁荣与诸葛亮的贡献教学活动1. 小组合作:分析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特点2. 角色扮演:模拟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进行对话3. 辩论赛:讨论三国鼎立的原因和影响4. 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感受三国时期的文化繁荣5. 创作作品:表达对诸葛亮贡献的理解以上是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教案的概述,具体教学内容和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
高二历史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教案
高二历史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教案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经济根源: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对黄金的狂热追求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中国的富庶、繁荣,叙述东方各国富有黄金珠宝,它的流传,促使很多欧洲人想到东方去实现自己的黄金梦。
商业危机:商路不畅造成的商业危机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和动力①西欧生产力的发展②知识的进步③科学技术的发展,如造船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应用等④15世纪晚期,已经完成中央集权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热衷于传播天主教,这成为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动力。
3、新航路开辟的经过①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率船队到达非洲的好望角。
(最早由葡萄牙人发起)②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航路。
③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了从欧洲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④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
4、新航路开辟的意义①引起“商业革命”,⑴扩大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往来;⑵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⑶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和英国所取代。
②引起“价格革命”,⑴贵金属大量流入造成金银价格下降,物价猛涨,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⑵封建主势力衰落。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④欧洲国家开始殖民扩张。
5、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扩张(1)葡萄牙的殖民侵略①扩张方向:非洲、亚洲②方式:以侵占军事据点为主,同时垄断商路,建立商站进行欺诈性贸易。
③主要占领地区:巴西、非洲西岸、非洲东岸、印度西岸、马六甲、中国澳门。
④建立军事据点,商站和垄断商路(2)西班牙的殖民侵略①扩张方向:以美洲为主②主要目标:以掠夺金银为主③主要占领地区:除巴西外的广大中,南美洲地区、菲律宾。
④黑奴贸易,疯狂掠夺重金属(3)殖民统治的影响⑴给亚、非、拉美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印第安人几乎灭绝,土著劳动力的锐减又引发了黑奴贸易。
高二历史教案(9篇)
高二历史教案(9篇)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做好计划可是让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好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9篇高二历史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高二历史教案篇一[课标要求]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知识梳理]一、汉字的发展演变1、文字的重要性:文字以一定的可视符号系统,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人类文化得以交流和传承,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汉字的雏形: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3、趋于成熟:(1)商朝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2)商周时期的金文①商周时期浇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②到了西周晚期,一位史官对汉字进行系统地整理,形成了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
3.汉字统一:秦朝的“书同文”(1)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俭省笔画、紊乱偏旁,以致异形杂出、一字多形等,文字的交流功能大大削弱,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②秦始皇为了消除这种混乱情况和便于推行政令、巩固统一,果断推行“书同文字”的政策。
(2)具体做法:①以秦国的小篆作为基础,统一全国的文字;②接着推广书写更为简便的隶书。
(3)意义:文字的统一,有利于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形成国家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从而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书法艺术[问题探究1]什么叫书法?(一)出现的原因及特征1、原因:(1)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提供了可能和前提;(2)具有艺术素养和精神追求的知识群体的形成和壮大,则为发展汉字书法艺术提供了人力准备,这也是书法艺术不断推陈出新、异彩纷呈的动力。
2、特征: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志趣。
高二历史教案(合集9篇)
高二历史教案(合集9篇)高二历史教案1一、说教学目标(本节课共有三个目标)第一、知识目标1、掌握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时间、及发展概况。
3、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4、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第二、德育目标1、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的中国人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主张民主和科学。
反映了他们为振兴中华,向西方学习的新探索。
2、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鲁迅想西方学习,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三、能力目标高二历史新文化运动说课稿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前后时期的变化,正确认识其性质和影响,使学生正确认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提高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运用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陈独秀等重要历史人物,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说教材分析全节共三大史实: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影响。
本节贯穿一个主题:新文化运动。
本节重点是突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概况。
难点是如何挖掘出新文化运动背后深刻而有价值的东西。
因此:三、说怎样突破难点、重点根据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概况。
2、教学难点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及其影响。
3、教学方法:我采用讲述法、比较法、分析评价法、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教学做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4、突破重点:(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只有通过其内容的教学,才能深刻理解其实质,才能使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的斗争精神和贡献。
这一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把握本节内容的关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2)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是重点。
它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一个整体。
高二历史教学教案设计
高二历史教学教案设计历史, 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务和活动, 以及对这些事务行为有系统的记录、探究和诠释, 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高二历史教学教案设计,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高二历史教学教案设计1一、诗歌——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1、时代背景: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胜利后,欧洲各国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美妙景象, 人们普遍对社会悲观, 对现实不满;人们起先找寻新的精神寄予, 催生了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2、代表拜伦: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 反对封建专制和资本主义的丑恶。
代表作《唐璜》被誉为“挖苦现代社会的百科全书”;雪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具有乐观主义精神, 代表作《西风颂》;雨果:法国人, 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和《凄惨世界》, 把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顶峰;3、影响:①其行动有力支持了当时席卷全欧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②其文学为欧洲文坛树立了一面光芒的旗帜。
把文学思潮与风云变化的社会变革亲密结合, 是近代人们对科学理性、物质主义带来的异化现象的一次彻底的检视和清算, _了西方资本主义旧的价值理性, 以剧烈的反叛精神构建了一个新的文化模式。
二、小说——现实主义文学1、时代背景:19世纪30年头以后,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冲突日趋困难锋利;在文学上, 人们已不满意于浪漫主义的梦想和激情、抽象的_和呼喊,而要求真实地描写现实生活、揭露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罪恶。
2、主要代表:巴尔扎克自称法国社会的“书记员”, 《人间喜剧》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托尔斯泰:俄国人,是人们公认的世界文豪,其代表作《斗争与和平》是一部人民斗争的英雄史诗,赞扬了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具有非凡的艺术成就.法国: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等;英国: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萧伯纳《苹果车》;俄国: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奠定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根底;果戈里的小说《死魂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政及导入
5分钟
其它各目10
分钟
引言
一、
“百家争鸣”
的局面问题一:通过观察《孔子讲学图》,你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问题二:通过阅读引言文字内容,你认为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儒家思想的历史
地位如何?(电影《孔子》节选播放)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1)“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
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
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
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
于是,
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历史
教研网 ]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问题探究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思想领域异常自由和活跃的时
期,几乎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的?(教师归纳)
第一,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
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
物质条件。
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
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
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
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
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第三,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
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
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第四,第四,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造就了
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学者
与教师的地位提高)
结论: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
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
2、“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春秋战国时期,最主要的思想流派有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
3、“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集体总结)
第一、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
第二、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
的特点。
第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
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思考、
各抒己见
列举、
集思广益
讨论、回答
理解四者之间
关系
阅读【历史纵
横】
知识拓展
引发兴趣和
思考。
培养历史唯
物主义和辩
证唯物主义
思维
认识春秋战
国时期百家
争鸣局面形
成的原因及
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