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初中物理中考复习10:力和运动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运动和力》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运动和力》运动和力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也是中考物理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了解和掌握运动和力的相关知识点,对于解题和理解物理现象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中考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的总结,包括运动的描述、力的作用、力的计算等内容。
1.运动的描述:(1)位置:物体在其中一时刻的空间位置,通常用坐标表示。
(2)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终止位置所经过的直线距离,用Δx表示。
(3)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量,用v表示。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Δx/Δt。
(4)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用a表示。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a=Δv/Δt。
2.力的作用:(1)力的定义:力是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简称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力的计量单位是牛顿(N)。
(2)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也称为地球引力或重力,用Fg表示。
重力的计算公式为Fg=mg,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
(3)弹力:弹簧伸长或缩短时对物体的作用力,用Fe表示。
(4)摩擦力:物体表面接触时的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分别表示物体静止和运动过程中的摩擦力,用Fs和Fd表示。
3.力的计算:(1)力的合成:如果多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通过力的合成得到合力。
力的合成有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法则两种方法。
(2)力的分解: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以将这个力分解为平行于物体表面和垂直于物体表面的两个分力。
4.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外力为零。
也称为惯性定律。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F=ma,其中F是合外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3)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都满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且方向相反的法则。
5.动力学:(1)质量: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大小的物质属性,用m表示。
(2) 动量:物体运动的属性,计算公式为p=mv,其中p是动量,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度。
初三物理中考复习:运动和力 专题基础知识
初三物理中考复习:运动和力专题基础知识2019 初三物理中考复习运动和力专题基础知识1.力是指对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一个力存在,必有物体和物体。
力通常用字母表示。
2.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发生改变,或、或两者同时发生改变。
3.影响力的的因素有三个,在物理学中,把它们叫做力的三要素。
它们是力的、、。
4.力的单位是,简称,用符号表示。
5.用带有的表示力的三要素,叫力的示意图。
6.物体因发生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常见的弹力:、、支持力。
7.弹簧测力计是用来测量的大小。
它的原理是在一定范围内拉伸弹簧时,弹簧受到的越大,弹簧的量就越大。
8.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1)了解其,明确,测量前要。
(2)使用时,所测力的方向与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在一条上;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
9.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而产生的。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10.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其比值约为之,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即F合= 。
19.力的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能保持或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体。
(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状态的两个力就互称为平衡力。
20.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上的两个力,大小,方向,且作用在上。
21.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求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力的和。
(2)用测量物体所受的重力。
(3)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摩擦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2.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利用转换法,把物体受到的的大小,转换为的大小。
(2)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必须拉动木块,使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与相平衡。
实验过程中利用的原理,利用等效的思路测出拉力的大小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实验时注意木块要在水平面上做运动,拉力要沿方向。
参考答案:1. 物体物体相互施力受力F2. (1)形变(2)运动状态速度大小运动方向3. 作用效果大小方向作用点4. 牛顿牛 N5. 箭头线段6. 弹性形变压力拉力7. 力拉力伸长8. (1)量程分度值校零(2)直线相平9. 吸引地球10. 正比 9.8 G=mg 竖直向下重垂线重心11. 阻碍相反12. 压力粗糙程度越大越大13. 压力粗糙压力光滑14. 匀速直线静止15. 静止匀速直线一切物体质量16. 效果效果合力17. 合力18. (1)和相同F1+F2(2)差相同F1-F219. (1)静止匀速直线运动(2)平衡20. 同一物体相等相反同一直线21. (1)大小方向(2)弹簧测力计(3)等于22. (1)摩擦力拉力(2)匀速拉力摩擦力二力平衡匀速直线水平。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力与运动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包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与不平衡力、牛顿三定律、摩擦力、弹力等内容。
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
一、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状态改变或产生运动的物理量,它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力的单位是牛顿(N),1N等于1kg·m/s²。
二、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有三种:使物体产生运动、使物体停止运动、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速率。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两个或多个力的合力。
合力的大小可以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来求解。
力的分解是指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
常用的方法有力的正交分解和力的正交分量法。
四、平衡与不平衡力当物体所受的多个力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此时称为平衡。
如果物体所受的力合力不为零,物体将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此时称为不平衡。
五、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外力为零。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力的作用都必然同时伴有一个等大反向的力的作用,且力的作用对象不同。
六、摩擦力摩擦力是由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力。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大小与施加于物体上的力的大小相等,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相对运动时所受的力的大小相等。
七、弹力弹力是指弹性物体受到压缩或拉伸后恢复原状时所产生的力。
弹簧的弹力与其伸长量成正比,符合胡克定律。
八、其他知识点1.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2.压力:是单位面积上作用的力的大小。
3.功:是力沿着运动方向所做的力的大小与移动距离的乘积。
4.功率:是功对时间的速率,即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5.能量:是物体由于位置、形状和状态发生变化时具有的做功能力。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运动和力1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现象;运动状态分为静止和运动,运动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
1机械运动:物体相对另一物体位置的变化。
参照物:①研究物体运动时,假定为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如,研究汽车运动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即认为地面不动。
②选择参照物不同,结论一般不同,如:两列火车并排同向匀速前行,若以对方车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若以地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
可见,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的描述:路程、时间、速度。
速度:定义——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
计算——v=s/t单位——1m/s = 3.6 km/h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此法即相同时间比路程;比较快慢另法:相同路程比时间)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力为平衡力速度大小不变沿直线运动。
v=s/t对于匀速运动而言可以认为是平均速度也可以认为是任意时刻、时间的速度变速运动:速度大小变化或不沿直线运动。
可以用v=s/t计算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总时间包括停留时间)例小明上学从家出发到学校共400m,共花3min20s,其中因为红灯路中停了20s,则他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m/s)例一小轿车在路上匀速行驶,前两秒走了15m,则前3s走了几米?第五秒的平均速度多大?(22.5m 7.5m/s)2力力的定义: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运动方向、改变速度大小、两者同时改变)力的单位:牛(顿), N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效果)力的示意图:是一条带箭头的直线。
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表示作用点(也可是终点)注意作用点要画在受力物体上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
2.1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①弹性:象直尺、弹簧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②塑性:象橡皮泥、面团,形变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塑性。
③弹性限度:有弹性的物体,若受力过大不能完全复原,我们就说超过了弹性限度④产生弹力的条件: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中考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解析
中考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解析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能量和相互作用的科学,力与运动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
在中考物理考试中,力与运动是必考的内容之一,下面将对力与运动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解析。
1. 力的概念与分类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使物体发生位移或变形的原因。
力的单位是牛顿(N)。
根据力的性质和作用对象,力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接触力:是两个物体直接接触时的相互作用力,如物体放在平面上的支持力、摩擦力等。
(2) 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变形时产生的力,如弹簧力、拉力等。
(3) 引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产生的力,如物体的重力。
(4) 磁力:是由磁场产生的力,如磁铁之间的吸引力或排斥力。
(5) 电力:是由电场产生的力,如同性电荷之间的排斥力、异性电荷之间的吸引力。
2.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根据运动的性质,运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直线运动: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速度的大小为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2) 曲线运动:物体在非直线轨迹上运动,速度的大小为物体通过的弧长与时间的比值。
(3) 匀速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相等的路程。
(4) 加速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大小发生变化。
(5) 减速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大小逐渐减小。
(6) 平抛运动: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和一定的发射角度从水平面上抛出,在自由落体的基础上加上了水平方向上的匀速运动。
3.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中的基本定律,它揭示了物体运动的规律。
(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物体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加速度的大小为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比值。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当物体A对物体B施加一个力时,物体B对物体A必定会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初中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之初中力学基础、力与运动
初中中考物理专题力学基础、力与运动1.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由定义可知有力的存在时,至少需要两个物体,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
这就是力的物质性。
“对”字前面的物体,我们常把它叫施力物体(因为它施加了力),“对”字后面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受力物体。
有力存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物体间只有发生相互作用时才会有力,若只有物体,没有作用,也不会有力。
(2)力的符号和单位①在物理学中,用字母“F”表示力,为了区分不同作用或性质的力,还常常用其他字母表示力,如重力—G。
②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3)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三种情况:<1>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发生改变。
例如:刚驶出站台的火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2>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例如:匀速行驶的汽车拐弯了。
<3>物体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同时发生改变。
例如,向斜上方抛出的铅球,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发生变化。
<4>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例如用力捏橡皮泥,使橡皮泥变成各种形状;用力拉弓,使弓张开;将尺变弯等。
都是在力的作用下,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①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探究力的三要素与力的作用效果的关系,可采用控制变量法。
②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这样的图就叫做力的示意图。
画力的示意图的步骤:<1>在受力物体上画出力的作用点。
<2>确定力的方向并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3>在线段的末端画上箭头并在旁边标出力的符号,知道大小的要用数值标出来。
(5)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即施力的物体同时也受力。
这一对相互作用的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而且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初三物理《力和运动》总复习课件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通过整体法和隔离法,运用牛顿第二 定律解决多个物体相互作用的问题。
PART 06
实验与探究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总结词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理解力和运动 关系的基础实验。
详细描述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当两个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 线上时,物体会保持平衡状态。这个 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平衡等概念。
详细描述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 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它总是存在于两个物体之间 。
力的三要素
总结词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它们共同决定了力 的具体效果。
详细描述
力的大小是指力的大小,单位是牛顿(N),国际单位制中 的基本单位;力的方向是指力作用的方向,可以用箭头表示 ;力的作用点是指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哪一点,因为同样的力 作用在不同的点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如代数、几何 、三角函数等。
多角度思考
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拓展解题思路。
常见易错问题解析
概念混淆
如惯性与力的区别,动量与动能的区 别等。
单位换算错误
如牛顿、千克、米、秒等单位之间的 关系换算错误。
受力分析不准确
如分析物体受力时漏掉某些力或分析 错某些力。
运动过程分析不全面
弹力大小
弹力大小与施加形变的物体形 变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弹性系
数有关。
弹力方向
弹力的方向与施加形变的物体 形变方向相反。
中考物理知识点力和运动
中考物理知识点力和运动一、中考物理知识点(力和运动)归纳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二、中考物理力和运动相关知识链接1、正确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相等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的越快,它的速度越大。
通过相等路程,所用时间越短,它运动的越快,它的速度越大。
如果两物体在不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也不相同,路程跟时间的比值越大,它的速度越大。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是不变的,不能由公式S=vt说速度跟路程成正比,跟时间成反比。
2、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表述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它明确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所处的状态。
至于物体到底是处于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取决于物体的初始状态。
因为地球上不存在不受外力的物体,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不能通过实验直接得出。
它是在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基础上通过推理概括出来的。
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阐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因此,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可见,力不是产生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即:在物体不受任何力且有速度的情况下运动不需要力的支持。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整理+l练习+作图(含答案)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整理1、力的定义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说明:定义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压等具体动作的抽象概括。
2、力的概念的理解(1)发生力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力的物质性)(2)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所以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力的相互性)(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接触与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生力的依据。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当研究对象改变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就改变了3、力的作用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1)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注: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改变或运动的方向改变。
(2)可使物体的形状与大小发生改变。
(形变)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来表示。
1N大小相当于拿起2个鸡蛋的力。
5、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6、弹簧秤的正确使用观察弹簧秤的量程、分度值和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上读数时,视线、指针和刻度线应在同一水平面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伸长的方向一致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8、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9、力的图示的作图方法(1)画出受力物体:一般可以用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代表,球形可用圆圈表示。
(2)确定作用点: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且画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的接触面的中点,如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不接触或同一物体上受二个以上的力,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的几何中心。
(3)确定标度:如用1厘米线段长代表多少牛顿。
鲁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鲁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作为初中生物理学习的重要阶段,鲁教版初中物理课程包含了许多关键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物理知识。
一、力与运动1. 什么是力?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通常用牛顿(N)作为力的单位。
2. 牛顿三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2)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表示为F=ma。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在物体1上的力等于物体2作用在物体1上的力,但方向相反。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指多个力合成的结果,可以通过向量法或图示法求解。
分力是将一个力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分力,有助于解决斜面上的物体受力问题。
4. 动能与功率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公式为K=1/2mv^2。
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工作量,公式为P=W/t。
二、力学1. 速度与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位移,公式为v=s/t。
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的快慢,公式为a=(v-u)/t。
2. 摩擦力与重力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或准备运动时由于接触面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
重力是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公式为F=mg。
3. 斜面运动与滑动摩擦力斜面运动是指物体在斜面上滑动的情况。
滑动摩擦力是斜面上物体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
4. 弹簧力与胡克定律弹簧力是弹性体受到形变时产生的力。
胡克定律描述了弹簧力与弹性体形变之间的关系。
三、光学1. 反射与折射反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时遇到边界而改变方向的现象。
折射是光线经过介质界面时改变方向的现象。
2. 凸透镜与凹透镜凸透镜使光线发散,会将平行光线聚焦到焦点处。
凹透镜使光线会被透镜分散。
3. 光的衍射与干涉光的衍射是光线在通过一个孔径、缝隙或物体的边缘时发生弯曲和扩散的现象。
光的干涉是两束或多束光线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干涉现象。
4. 光的颜色与光的吸收与反射光的颜色是由于光的频率和波长不同而产生的。
济宁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济宁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济宁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涵盖了初中物理课程的核心内容,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简要梳理:力学部分: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3.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4.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包括惯性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5. 压强:力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效果。
6.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与物体排开的流体重量相等。
7. 杠杆原理:力臂与力的关系,用于描述杠杆平衡的条件。
热学部分:1.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
2. 热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3.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4. 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电学部分:1. 电荷:物体带电的性质,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2. 电流:电荷的流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3. 电压:推动电荷流动的力,单位是伏特。
4.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5. 欧姆定律: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6. 电路:电流的路径,包括串联和并联电路。
7. 电磁学:研究电与磁的相互作用,包括电磁感应和电磁波。
光学部分: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3.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4. 透镜成像: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形成实像或虚像。
声学部分: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体振动产生声波,通过介质传播。
2. 声速: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3. 回声:声波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的现象。
能量守恒与转换:1.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鲁教版初中物理-力和运动复习讲义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常见的力:重力压力支持力拉力摩擦力区别: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改变物体;惯性:物体惯性的大小只和物体的有关,,惯性越大。
1.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各用力2牛,则测力计的示数为()A.1牛B.2牛C.0牛D.4牛2.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玻璃瓶,水中有个气泡和金属球。
突然向右水平抽动瓶子时,相对瓶子而言,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气泡向左运动,金属球向左运动B.气泡向右运动,金属球向左运动C.气泡向左运动,金属球向右运动D.气泡向右运动,金属球向右运动3.在“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实验中,将木块A放置水平木板B上,加载一个砝码,把一只测力计系在A上,如图所示。
当向左拉动B时,测力计指针稳定。
下列讨论中正确的是()A.A受到的重力与B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A受B的摩擦力与测力计对A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为2.6N,方向向右D.若增大拉动B的速度,测力计的示数不变4.在足球比赛中,一前锋队员面对对方的守门员,用脚轻轻地将球一挑,足球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进入球门。
若不计空气阻力,使足球在空中飞行时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前锋队员B.地球C.守门员D.足球5. 如图所示,王爷爷推着失去动力的汽车在平直道路上匀速前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汽车所受的推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摩擦阻力是一对平衡力C.汽车所受的重力与汽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汽车对王爷爷的推力与地面对王爷爷的摩擦阻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6.图中关于重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7.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同学站在滑板上,在旱冰场上相对而立,如果甲用60 N的力推乙,如图所示,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同时,乙对甲的推力小于60 NB.甲静止不动,乙向后退C.乙后退的过程中,始终受到60 N推力的作用D.乙由静止变为后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8.用x、y分别表示两个物理量,如图所示的图象表示这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y表示物体受到的重力,则x表示该物体的质量B.如果y表示物质的密度,则x表示由该物质构成的物体体积C.如果y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则x表示该物体运动的时间D.如果y表示弹簧的伸长,则x表示弹簧所受的拉力9.重100 N的木箱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板上,用水平推力F推木箱。
初三物理《力和运动》总复习PPT课件讲义
一
从衣服从运动出来。
练
4、锤头松了,通常把锤柄的一端在物体上撞击几下, 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请你说说这是为什么?
答:锤头和锤柄原来一起向下运 动,当锤柄突然停止,锤头由于惯 性还要继续保持原来向下的运 动状态,所以锤头能紧套在锤柄 上
练 一 练
四、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 力就彼此平衡。
1、驾驶员驾驶拖拉机耕地时,对于犁耕 土地的力,施力物体是 ( A)
A犁 B 拖拉机 C 泥土 D 驾驶员
练 一 练
2、电灯悬挂在电线下端,电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对于电 灯所受的拉力,施力物体是[ ] B
A.只有地球
B.只有电线
C.地球和电线 D.电线和天花板
练 一 练
3、在湖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力是 [ ]C A.人对船的推力 B.浆对水的推力 C.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D.水对浆的推力
11-5
b
练
一
练
6、下列各图中反映力的作用效果是用来改变物 体运动状态的是( D)
练 一 练
三.牛顿第一定律:
•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__滑__下__时_速__度_相__同
结论: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越慢.
练 一
练
①要探究运动物体需不需要力来维持,只需研究力对运动物体的
练
结论: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一 练
3、子弹从枪膛里射出后,能继续在源自中运动,是因为( C )A、火药的推力。 B、子弹的冲力。 C、子弹有惯性。 D、子弹的惯性大于阻力。
4、竖直向上托起的皮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向上运动,是
九年级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力和运动鲁教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力和运动鲁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力和运动二、考点点拨本节主要考查的内容有: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状态的改变;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重力概念、重力的方向、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弹簧测力计工作原理;牛顿第一定律;摩擦力等。
三、跨越障碍知识点1: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例1:如图所示,(a)(b)表示力的作用效果其中(a)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__,(b)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发生改变解析:力的作用效果是:(1)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体积的改变;(2)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主要指物体的速度或方向发生改变。
举一反三:如图是第48届世乒赛女子单打决赛中我国选手张怡宁夺冠时的一个比赛镜头写出她在击打乒乓球过程中涉及到的两点物理知识。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乒乓球受到球拍的作用力会改变运动状态;②乒乓球与球拍间的摩擦改变了乒乓球的旋转例2: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a )、(b )、(c )、(d )各图中的形变,如果力的大小431F F F ==>2F ,那么,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A 图(a )和(b ) B 图(a )和(c )C 图(a )和(d )D 图(b )和(d ) 解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力的方向以及力的作用点都有关系知识点2:弹簧测力计工作原理;重量与质量的关系例1:如图,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__,该弹簧测力计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否则会使测得的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例2:小明用天平、钩码、弹簧秤研究物体所受重力跟物体质量的关系,测量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质量m/㎏重力G/N某次测量弹簧秤的读数如图甲所示,请你将弹簧秤的读数填入上表空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