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土地的誓言学案新人教版0122112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7土地的誓言
科目:语文 年级:七年级 学案设计:李炳军 审核:赵海军 杨电珍 时间: 2016.12.05 编号: XX第1页(共1页)7.《土地的誓言》学案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_______【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比喻等表现手法。
3.在熏陶感染中让学生感受到旧中国的苦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1、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1、作者链接: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人,现代作家,散文作品有《默尔格勒河》《风从草原来》《花一样的石头》,小说《曹雪芹》《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
2、背景链接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强行侵略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的场面,四个月内东北全境沦陷,我们可爱的家乡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了十四年。
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流离失所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怀着难以遏制的情感写下了这篇散文《土地的誓言》。
3、请给下面加粗的汉字注音。
炽( )痛 嗥( )鸣 怪诞( ) 亘( )古 谰( )语 蕻( )镐( )头 默契( ) 污秽( ) 4、解释下面词语。
炽痛: 泛滥: 谰语: 怪诞: 亘古: 默契: 污秽:【合作探究】1. 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段落内容。
2.找出作者面对土地发出了哪些誓言?3.这些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展示提高】1. 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2. 课文分为两段,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异同?3. 所选景物有什么特点?为何选取不同的景物?4.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泛滥”的确切含义?5.“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里喷涌着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红熟的浆液”喻指什么?6.怎样理解“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呢?7.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土地的誓言教案新人教版
人教版 2018 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教课设计7* 土地的誓词教课准备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文出现的生字和要点词语,扫清阅读阻碍,增添词汇累积。
2.学习文中呼告、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领会独白式的创作手法。
(要点)【过程与方法】1.经过显现写作背景,让学生认识“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流浪失所的惨状和沉痛,使之产生激烈的震惊,调换学生的感情。
(难点)2.朗诵课文,圈点勾勒本文出现的要点意象,睁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领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要点)【感情、态度及价值观】理解作者对沦丧的故园的依恋以及誓死光复失地的爱国热忱。
教课方法1.情境教课法。
经过播放视频烽火中的故乡情唤起学生的内心感情,再经过情境课文记忆中的母亲、故乡母亲等视频感染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指引学生对文章所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便于学生感知、理解文章内容。
2.怀疑研究法。
语文讲堂要激发学生多向思想,设置一些问题进行发问,让学生勇敢沟通回答,锻炼学生的思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配乐朗诵音频,《松花江上》等歌曲,多媒体课件。
教课课时1课时教课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学生跟着唱学生听、唱完谈感觉。
教师:是的,歌曲再现了那段令人沉痛的历史。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帝国主义强行侵占东北,四个月内东北全境陷落,我们可爱的领土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的铁骑践踏了十年。
1941 年,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逃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旧无家可归,而作者作为此中的一员,怀着难以截止的感情,写下了这篇散文——《土地的誓词》。
基础梳理1.字词清单(1)生字注音誓词( shì)胸膛(táng)山涧(jiàn)...高粱( li áng)环绕(chán)埋葬(zàng)...蚱蜢(zhà měnɡ)挚痛( zhì)嗥鸣(háo)....斑斓( l án)谰语( l án)亘古(gan)默契( qì).....镐头( gǎo)辘辘( l ù)污秽( huì)...(2)理解词义1人教版 2018 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教课设计1. 泛滥 : 江河湖泊的水溢出。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案新人教版
7土地的誓词教课目:知与技术目:⑴ 累,掌握“ 痛、、斑、、怪、亘古”等的音、,并学会运用。
⑵认识作者及代背景。
⑶感知文内容,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程与方法目:⑴有感情地朗文,深体会作者的家园情、故国情。
⑵推测本文美而富裕激的句,增言的感觉力。
同行仿句,逐渐提升言表达能力。
感情度与价目:培育、化学生故乡,祖国的感情,家的富,祖国的作出自己有的献。
教课要点:有感情的地朗文、感知文内容,领会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课点:推测、品尝本文拥有个性的言教法学法:朗法,点法,美点踪法教课: 2教课程:第一一、入听歌曲《松花江上》曲表达了在“九·一八”事后,无数的北同胞在日本帝国主的蹄踩踏之下,被迫背井离,离故乡家园,日本侵略者的非常的恨⋯⋯家仇、国恨,故乡、祖国没法比的念和充了字里行,听了无不之容。
今日,我就一同来感觉一下北同胞当的心境。
二、介代背景1931 年 9 月 18 日晚 1020 分,日本“关”将沈阳北郊柳条湖邻近一段路炸,却反中国损坏路、日本。
以此借口,日随即攻克沈阳,策划并制造了震撼中外的“九一八”事。
短短 3 个多月,日就侵犯了我国北全境。
此后,3000 万北同胞受了达14 年的殖民治。
日本国主当年的侵略争,是中民族遭到的最大灾。
“九.一八”事后,从北逃亡到上海,他用情的笔法写出以想象的人民,悲郁怒之情回在沉静的表达中,达出遭到抑的凄感,如《仇恨》。
1941 年 9 月 18 日,九一八事已去了整整十年,抗日争正于十分苦的段,逃亡在关内的北人依旧无家可。
作者着以截止的思之情写下了篇文章。
三、作者作品介端木蕻良 (1912 — 1996) ,原名曹文,宁昌人,代作家。
抗期他先后第一版了《科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江》等篇。
小<<鴜湖的郁>>是其代表作。
他擅长在抗日的材下表北特别的情,《遥的砂》《河的急流》都有澎湃的气,民族意通地方的粗性格显露出来。
他着重方言的运用,又自地汲取影剪接手法来构小,表达跳性,用笔重若,究力度,在小体式上有新的造。
《土地的誓言》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整理_1
让知识带有温度。
《土地的誓言》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整理主备人:周晓春参备人:方案课时数:1课时备课类型:自学、讲读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肤浅的爱国情感。
2、了解选择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个画面,呈现东北大地特有的丰饶漂亮的景象。
(重点)3、学习采纳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
(难点)二、自学提纲1、了解本文是,原名,主要作品有、。
2、扫清字词障碍怪诞():亘古():默契():污秽():炽痛():嗥鸣():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谰语():3、你认为需要注音解释的字词还有:4、朗读课文,并思索下列问题1)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的情感?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2)是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对家乡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请举例说明。
5、同学再读课文,思索:1)课文总共只有两段,请大家想一想,这两段在内容上有何异同。
2)在回忆中选取那些不同的景物。
这些所选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为何选取不同景物?3)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4)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称呼,而后来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需被解放!你必需站立”哪?6、反复朗读,选择并勾画最能打动人心的句子,背诵出来,竞赛看谁背的句子多三、自主学习(要求老师走动巡察,教导指导)1、1-3个人自主完成。
第2页/共3页让知识带有温度。
2、4-6小组合作完成。
四、自学沟通展现1、简介--黑板展现2、疏理字词--黑板展现3、4-6小组合作,抽取4-6人沟通--指定;五、老师小结六、附注七、教学反思肖华[《土地的誓言》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第3页/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土地的誓言教案新人教版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土地的誓言》这篇课文,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与土地相关的故事,引出《土地的誓言》这篇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土地的誓言》中的关键词汇和修辞手法,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土地的誓言》的基本内容和背景。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土地的誓言》这篇课文,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土地的誓言》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土地利用与发展》:一篇讨论土地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文章,让学生思考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誓言的力量》:一篇关于誓言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短文,引导学生思考誓言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深入研究《土地的誓言》的作者及其其他作品,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文学风格。
2.学生通过学习《土地的誓言》,深入理解了文章的主题和情感,提升了文学鉴赏能力和文本解读能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土地的誓言学案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土地的誓言学案设计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掌握并落实重点字词的字音和字形。
2.品析作者运用人称变化、呼告、排比等表现形式来表达情感的手法。
3.感知东北土地的形象,感受作者深沉的热爱家国的情感,增强兴邦强国责任感与使命感。
学习过程一、基础积累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炽痛..(.)...(.).默契..(.).亘古..(.).嗥鸣2.在方格中正确填写字形。
怪(dàn)斑(lán)(lán)语泛(làn)污(huì)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勾画文中描写故乡景色的语句,并用下面的句式概括这是一方怎样的土地。
这是一方土地,表现在2.课文饱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选一段你最喜欢的话,标记上朗读符号,体现你的朗读理解。
三、品析语言,写法探究1.细读文章,找一找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不少于两种),并选例句赏析其表达效果。
(1)修辞手法:例句:表达效果:(2)修辞手法:例句:表达效果:2.文章的人称有怎样的变化?思考一下,为什么作者这样变换人称?3.勾画出作者的誓言,熟读成诵。
思考:作者为什么不把课题改成“我的誓言”,而要用“土地的誓言”呢?4.搜集并积累有关爱国主义的诗文,抄写在下面。
四、片段练习运用课文表现情感的手法(人称、修辞、句式),仿照课文的第一段或者第二段,写一写自己的家乡美景,抒发自己对故乡的情感。
参考答案一、基础积累1.chìháoɡèn qì2.诞斓谰滥秽二、整体感知1.文章描写故乡景色的语句集中在第1段中的“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原野上怪诞的狂风”,第2段中的“在故乡的土地上……多么美丽,多么丰饶”。
示例这是一方富饶的土地,表现在“黑色的土地”“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可见作者的故乡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2.课文饱含着作者对家乡强烈的思念和对故乡炽烈的赞美之情,以及渴望回到家乡的企盼和决心,还有面对家乡沦陷的悲痛以及对侵略者的憎恨。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广东省肇庆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广东省肇庆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广东省肇庆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土地的誓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精读课文,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文意,体会文章中真挚感人的语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真情,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故乡土地炽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品析作者的抒情方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请大家听一首歌曲《松花江上》,同学们听过歌曲有何感受?(学生可随意发言,之后教师总结导入)是的听过歌曲后,歌声中那段令人悲痛的历史再现眼前,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强行侵略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四个月内东北全境沦陷,我们可爱的家乡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了十四年.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流离失所的东北人作家端木蕻良,怀着难以遏制的情感写下了这篇散文《土地的誓言》。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字词障碍。
1、作者介绍端木蕻良(1912-1996),现代作家。
辽宁省昌图县人,原名曹汉文、曹京平。
中国的30年代,是动荡不安的年代,曹京平为避免国民党迫害,决定给自己起个既不被人猜疑,又让人难以模仿的笔名。
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学案.doc
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揣摩、品味文中富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1.揣摩、品味文中富有激情的语言。
2.培养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感情。
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1.本文写于十周年,作者 ,原名, 有长篇小说代表作《》《》等。
课题的意思是。
2 .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全词语。
炽痛() 嗥鸣()田垄()亘古()辗着() 丰饶()泛滥()斑Ian ()lan()语怪dan() 默qi( ) 污hui( )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形容词。
(不必拘泥于原文, 只要搭配得当即可。
)()的白桦林()的马群( )的高粱()的鹿群()的山雕( )的原野4.下列句子朗读不太顺口,请稍加修改,使之通顺。
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土地黑黑的,红玉的脸庞,眼睛似黑玉, 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
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5.文中描绘了哪些故乡的事物?作者记忆中的故乡是怎样的?6.作者发出了哪些誓言?三、合作探究文本研读7.文中两段文字在内容结构上有何异同?所选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为何选不同的景物?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8.品味下面的语言,回答后面的问题。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为什么会有人称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
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如何理解这一句话?请谈谈你的看法)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我。
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
(分明是作者思念家乡,可作者却说故乡在召唤自己,呼唤自己的名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四、拓展延伸9.搜集抄写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并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土地的誓言学案新人教版20180122112
《土地的誓言》学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文中、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3、理解作者对沦丧故园的眷恋及誓死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文中呼告、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2、理解作者对沦丧的故园的眷恋以及誓死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
知识链接1.写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们东三省,“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这篇文章是作者在“九一八”事变过去整整十周年时写的,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深沉的爱国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2.三十年代的东北作家群与端木蕻良。
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及关内各地的一些青年作家,如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罗烽、白朗、李辉英等人,习惯上被称为“东北作家群”,形成于30年代中期。
正是他们,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茂草、高粱,搅成一团,展现出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令人感奋。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京平,辽宁昌图人。
现代作家。
1932年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大江》《曹雪芹》,短篇小说集《憎恨》《风陵渡》等。
3.关东的由来。
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地处祖国东北方,自古以来,就泛称“东北”,而明以后又俗称“关东”,至今仍在民间盛行。
自主学习朗读课文,扫通阅读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嗥.鸣()斑斓.()亘.古()默契.()田垄.()污秽.()镐.头()谰.语()碾.着()2、释词亘古:怪诞:斑斓:谰语:3.再读课文,概括两段文字的内容。
4.如何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合作探究1、面对土地,作者发出了哪些誓言?2、他的家乡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3、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并加以分析。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预习自测】1、给加线字注音。
炽()痛嗥()叫斑斓()亘()古默契()田垄()污秽()镐()头文学常识填空2、《土地的誓言》选自《________》卷一,作者 ____ ____,原名 ________,________ 作家。
3、学一学,用一用。
请你以“家乡”为写作内容,写一组排比句,赞美吟诵家乡的美丽富饶。
4、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面对故乡的土地发出了壮怀激越的誓言。
【合作探究】5、有情朗诵,整体感知6、整体感知:面对故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解难答疑】7、作者运用哪些手段把自己对国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试举例说明。
8、课文分为两段,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异同?【反馈拓展】9、所选景物有什么特点?为何选取不同的景物?【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2、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预习自测】1、课文不仅满怀深情地描摹了故乡的美丽景色,还回忆了“我”在故乡成长的足迹。
试摘出课文中回忆“我”在故乡成长足迹的句子。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合作探究】2、品读赏析:文中那些句子和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理解和体会。
(可从思想内容、修辞表达以及词语内涵等多角度去发现、品味)例:“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
昔日留下的欢笑曾经是晶莹如露珠般点缀在垄上,散发着迷人的光泽。
而今,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已经“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
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
这样想来,用“埋葬”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
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7土地的誓言学案
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7土地的誓言学案《土地的誓言》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识记“碾、誓言、胸膛、嗥鸣、山涧、斑斓、缠绕、亘古、默契、田垄、埋葬、镐头、丰饶、污秽、耻辱”等字词的音形义。
2.引导学生反复、感性地阅读,掌握语调、速度、停顿、重音等技能。
3.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学习要点】引导学生情绪化反复背诵,掌握语调、速度、停顿、重音等技能。
【学习困难】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学习时间]2小时[学习过程]第1课时一、激动人心的介绍,对作家和作品的第一次理解(1)听歌曲和引导话题导入:今天,让我们聆听《松花江上》这首歌曲,请学生认真听旋律,仔细听歌词。
1.想一想:① 这首歌的背景是什么?默认:“9·18事件”背景②在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或场景?预设:有一幅东北同胞被迫远离富饶土地、流离失所、四处流浪的画面。
③ 它会引发什么情绪?预设:悲伤和遗憾2.总结过渡:“九一八事变”爆发了。
在日本侵略者刺刀和枪炮的胁迫下,无数男女老少踏上了流亡各地的漫漫路途,他们在凄风与硝烟里回望那被战火烧焦的故乡大地,一步一回首!从此,迎接这些流亡者的,将是饥饿、严寒、惊恐、伤痛,还有――对故土刻骨铭心的思念!听,那是他们沉痛的歌声!看,那是他们炽热的文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家端木蕻良的作品――《土地的誓言》。
(板书题目)(二)首先与作者见面,了解作者的背景: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辽宁昌图人。
现代作家。
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东北作家群”――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罗烽、白朗、李辉英)。
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曹雪芹》等。
写作背景:(1)观看“九一八事变”背景介绍及图片(2) 1931年9月18日晚上10时20分,日军关东军炸毁了沈阳北郊六条湖段的南满铁路,谎称是中国士兵,并以此为借口袭击北大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土地的誓言教案新人教版
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联系时代背景,把握文意。
2.揣摩精彩段落和语句,体会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3.理解作者对故乡土地挚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情境导入】同学们,“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辽阔的东北沃野的富饶美丽。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东北大地,无数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有哪一个东北同胞不盼望解放家乡,有哪一个东北人不思念那片黑土地?下面,我们一起学习《土地的誓言》,去听一听作家端木蕻良挚痛的心声。
【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提示及要求:1.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土地会发出誓言吗?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3.作者面对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用原文回答)明确:1.挚.痛(zhì) 参.天(cān) 亘.古(ɡèn)白桦.林(huà) 嗥.鸣(háo) 斑斓.(lán)默契.(qì) 蚱蜢..(zhà měnɡ) 污秽.(huì)谰.语(lán) 怪诞.(dàn)2.是作者对土地发出的誓言,不是土地本身发出的誓言。
3.我一定会回去。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二、深入探究——理解文本1.文中写了具有怎样景色的土地?(默读课文第1段,画出描写故乡景色的句子)明确:“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原野上怪诞的狂风……”2.作者在这段话中列举了东北哪些特有的景色和物产?为什么要列举这些景物?明确:白桦林、红高粱、马群、黑土地等,列举这些景物能充分体现东北地区的地域特征。
3.作者为什么在这段话中列举了一大串的景色、物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列举了一大串富有东北地域特征的景色、物产,作者如数家珍,像电影镜头一样展现东北大地的富饶美丽,表现了对故乡深切的留恋和挚痛的热爱,也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与感染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土地的誓言学案
7 土地的誓言【明确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思想感情。
(重点)2、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比喻等表现手法;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难点)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端木蕻良,原名,(籍贯)人。
现代作家。
他和萧红、萧军、舒群、等被称为。
2、写作背景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强行侵略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践踏富饶的关东平原,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浪。
他们不知何时才能回到自己可爱的故乡,才能与家人欢聚一堂。
事隔十年,作为东北作家群中的一员,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感情,写下了这篇散文。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痛()嗥.鸣()斑斓.()谰.语()泛滥.()镐.头()召.唤()白桦.()默契.()亘.古()田垄.()污秽.()怪诞.()蚱蜢..()()4、解释下列词语。
炽痛:谰语:亘古:污秽:5、整体感知①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②面对故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合作探究】1、文中那些句子和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理解和体会。
(可从词语内涵、修辞表达以及思想内容等多角度去发现、品味)2、课文分为两段,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异同?3、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把自己对故乡的这种情感表达出来?试举例谈谈。
【当堂反馈】1、你认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2、怎样理解“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呢?【拓展提升】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课文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第二行“嘶哑的”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3、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7 土地的誓言教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新疆精河县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土地的誓言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新疆精河县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 土地的誓言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新疆精河县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 土地的誓言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7、土地的誓言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它召唤我回去。
2.问题二:作者是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对故乡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请举例说明。
人称的恰当运用。
(先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而迫切,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3.在研读赏析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课文,运用朗读的技巧来表达自己对课文情感的把握。
后者选取了春,秋两季的景物,同样表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但没有采用排比,情感也没有前者来得。
它也表达可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但怀念中却暗含着忧伤与愤怒,由此,情感才能在后半段得以最强烈的喷发,面对土地发出自己坚强的誓言。
六、板书设计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誓言:为土地而发出的誓言故乡在呼唤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可以编辑修改。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希望各位朋友能借助这个阶梯不断进步。
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这一切逐渐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休闲的方式。
很多人已经不再如饥似渴地追逐一篇文档了,但只要你依然有着这样一份小小的坚持,你就会不断成长进步,当纷繁复杂的世界牵引着我们疲于向外追逐的时候,阅读一文或者做一道题却让我们静下心来,回归自我。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7. 土地的誓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⑴积累词语.....,.掌握“炽痛、嗥鸣、斑斓、谰语、怪诞、亘古”等词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⑶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层体味作者的家园情、故国情..........................⑵揣摩本文优美而富有..........激的语句,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
同时进行仿句训练.......................,.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家乡的富饶..............,.祖国的腾飞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品味本文具有个性的语言..............教法学法....:.朗读法...,.讨论点拨法.....,.美点寻踪法.....教学..课时..:.2.课时..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请听歌曲《松花江上》..........乐曲表达了在...... “.九.·一八..".事变后...,.无数的东北同胞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之下....... ,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时.............,.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的愤恨............……..家仇、国恨,对故土、对祖国无..............法比拟的怀念和热爱充满了字里行间,听了无不为之动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东北同.............胞当时的心境........二、简介时代背景........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一段路轨炸毁................,.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军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的誓言》学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文中、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3、理解作者对沦丧故园的眷恋及誓死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文中呼告、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2、理解作者对沦丧的故园的眷恋以及誓死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
知识链接
1.写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们东三省,“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这篇文章是作者在“九一八”事变过去整整十周年时写的,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深沉的爱国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2.三十年代的东北作家群与端木蕻良。
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及关内各地的一些青年作家,如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罗烽、白朗、李辉英等人,习惯上被称为“东北作家群”,形成于30年代中期。
正是他们,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茂草、高粱,搅成一团,展现出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令人感奋。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京平,辽宁昌图人。
现代作家。
1932年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大江》《曹雪芹》,短篇小说集《憎恨》《风陵渡》等。
3.关东的由来。
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地处祖国东北方,自古以来,就泛称“东北”,而明以后又俗称“关东”,至今仍在民间盛行。
自主学习
朗读课文,扫通阅读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
嗥.鸣()斑斓.()亘.古()
默契.()田垄.()污秽.()
镐.头()谰.语()碾.着()
2、释词
亘古:怪诞:
斑斓:谰语:
3.再读课文,概括两段文字的内容。
4.如何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合作探究
1、面对土地,作者发出了哪些誓言?
2、他的家乡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3、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并加以分析。
4、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把自己对故乡的感情表达出来?请举例说明。
展示交流(分小组展示)
拓展延伸
列宁曾经说过“爱过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请同学们些一句与爱国主义有关的诗文,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简要说说理由。
《土地的誓言》学案答案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Háo lán gèn
qì lǒng huì
gǎo lán niǎn
2、释词
亘古:远古怪诞:荒诞离奇;古怪
斑斓:灿烂多彩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3、(1)“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时时听见故乡的召唤,内心为此热血沸腾。
(2)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魂牵梦萦,“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战斗甚至牺牲。
4、这不是土地本身发出的誓言,而是作者面对土地所发出的誓言。
合作探究
1、“我必须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的故乡出现在我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
2、作者的故乡关东原野是一片美丽、丰饶的土地。
从第一自然段“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带着赤色的足金”,第二自然段“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多么美丽,多么丰饶”可以看出。
3、爱国之情、思乡之情和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满腔仇恨。
(1)“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移情于物:明明是作者思念家乡,可作者却说故乡在召唤自己,实际上作者想表达的是思念家乡之情,故乡令自己魂牵梦萦。
(2)“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
“泛滥”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又引申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
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抑制地四下泛滥奔流,作者那激愤狂放的心情用了“泛滥”来形容,较之用“澎湃”“涌动”等词语更多了冲破一切阻隔的力量。
(3)“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
“埋葬”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那么,我的欢笑已经死去了吗?是的,昔日飘荡、回响在田垄的欢笑随着“九一八”事件的发生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埋葬”使句子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
4、(1)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
如:“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
”
(2)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
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喷涌着血液一样”;“在春天,……多么丰饶”等句子。
(3)人称的恰当运用。
先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
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拓展延伸
(1)我用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丹心”指赤红炽热的心,文天祥的这颗心与端木蕻良对故乡的炽痛之情感将永远激励我!
(2)我选的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我想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者必须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3)我想选用鲁迅先生“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作为座右铭。
尽管祖国处在黑暗中,鲁迅和端木蕻良仍然执着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奉献自己青春和热血,这是对祖国何等坚贞、热烈的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