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6)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它涉及到人的思维、情感、意志等各种心理过程,研究人们如何感知、思考和决策,以及他们的情绪、人格和社会行为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普通心理学的知识点。
1.心理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心理和认知发展。
重要的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爱因斯坦的社会发展理论。
2.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研究人们如何通过接受和处理信息来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其中,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响应的关系实现的,而认知学习理论则强调人们的思考和理解对学习的影响。
3.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们如何处理和理解信息以及如何使用这些信息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重要的认知心理学概念包括记忆、学习和决策等。
4.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研究人们的情绪体验和情感反应。
了解情绪和情感的行为模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情绪和与他人建立更健康的关系。
5.人格理论:人格理论研究人们的个性特点和行为方式。
重要的人格理论包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和五大人格特质理论等。
6.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人们在情绪、认知、意志和行为等方面出现的异常。
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和人格障碍等。
7.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是如何与他人互动和影响彼此的。
重要的社会心理学概念包括归属感、社会认知和群体行为等。
8.判断和决策:判断和决策研究人们如何收集和评估信息以作出决策。
重要的概念包括启发式和偏见、决策风险和认知失调等。
9.异常心理学:异常心理学研究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该领域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或他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10.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这个领域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等特定年龄群体的心理特点和需求。
11.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它包括对自己的价值观、能力、兴趣和个性等方面的认知。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普通心理学是考研心理学科目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涵盖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应用等方面。
在准备考研过程中,针对普通心理学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普通心理学常考的知识点的汇总,供考生复习参考。
1.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主要学派和代表人物。
2.神经系统与感觉过程: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感觉过程的基本原理。
3.感知与知觉:感知和知觉的定义、感知的过程、知觉的特点、感知与知觉的关系。
4.学习与记忆:学习的定义、学习的基本原理、记忆的定义、记忆的过程和类型。
5.思维与语言:思维的定义、思维的特点和类型、语言的定义、语言的发展和特点。
6.情绪与动机:情绪的定义、情绪的成因和表现、动机的定义、动机的类型和功能。
7.认知与发展:认知的定义、认知的过程和类型、认知发展的理论和阶段。
8.个体差异与人格:个体差异的定义、个体差异的类型、人格的定义和结构。
9.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的定义和原理、社会影响的类型和机制、群体行为和合作的原理。
10.应用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组织心理学等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11.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要点
心理咨询师课程知识要点普通心理学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教程第1-2页)知识点:心理学概述要点: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识记)2.把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解决人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便构成了心理学众多的应用分支。
(领会)3.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
(识记)知识点:普通心理学的内容要点:1.普通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识记)2.上述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
(领会)第一单元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教程第1-2页)知识点:心理学概述要点: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识记)2.把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解决人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便构成了心理学众多的应用分支。
(领会)3.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
(识记)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教程第2-3页)知识点:人的心理的本质要点1. 心理是脑的功能。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领会)2.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领会)3. 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
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领会)4. 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或叫边缘学科。
(领会)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的简单历史(教程第4-5页)知识点:科学心理学的建立要点: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识记)知识点:学派的纷争(识记)要点:1.构造心理学派代表人:冯特、铁钦纳2.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华生3.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魏特海墨等4.机能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詹姆士5.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弗洛伊德知识点: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领会)第四单元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教程第6-8页)知识点:研究心理学的原则(应用)要点1.客观性原则2.辨证发展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知识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用)1.观察法2.调查法3.个案法4.实验法第 2 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教程第8-12页)知识点:神经元及其功能(识记)要点: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功能单位和营养单位。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下面是一些普通心理学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1.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发展经历了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行为主义等阶段,现代心理学主要分为认知心理学、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生物心理学等学派。
2.神经科学和行为:神经科学研究了神经系统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通过神经元之间的化学和电信号传递信息。
行为结果是大脑中复杂的信息处理和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
3.感知和感觉:感知是通过感官接收和理解环境中的信息的过程。
感觉是由感官器官接收到的刺激产生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变化的结果。
感官系统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4.认知和学习:认知是关于思考、学习、记忆和问题解决等心理过程的研究。
学习是通过经验和训练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主要包括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观察学习。
5.认知发展:认知发展研究儿童从出生到成年期的思维和知识的发展。
根据许多研究,儿童的认知能力在不同阶段有明显的变化,如塔的实验和假想游戏。
6.情绪和情感:情绪是对特定刺激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情感是描述个人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感受和主观体验。
情绪和情感对人类行为和社交关系有重要影响。
7.人格理论:人格是个体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认知方式和情感反应的总体特征。
不同的人格理论提出了不同的人格特质和类型,如五个人格维度模型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8.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如何与他人互动、形成群体和如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研究内容包括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社会认知和跨文化研究等。
9.心理健康和临床心理学: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和行为的正常状态。
临床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和诊断心理障碍,并为个体提供治疗和支持。
10.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发展变化。
研究内容包括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不同阶段的心理和社会发展。
这些是心理学的一些普通知识点的总结归纳,不仅仅涉及到基本概念和理论,还包括一些具体的应用领域。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1.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
认知心理学关注人类对信息的处理方式以及各种认知偏差和错误。
2.情绪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情绪体验、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
情绪心理学研究情绪的起源、分类、测量以及情绪对个体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3.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的稳定个性特征和个性差异。
人格心理学关注个体的特质、态度、价值观以及人格障碍等方面。
4.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发展心理学主要关注儿童和青少年期发展,但也包括成年期和老年期的发展。
5.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如何与社会其他成员交互和影响。
社会心理学关注人类的群体行为、社会认知、互动和社会影响等方面。
6.心理测量学:研究研发和应用心理测量工具来评估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能力。
心理测量学包括智力测试、人格测量和心理诊断等方面。
7.学习和行为分析:研究个体如何通过学习和交互行为来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学习和行为分析关注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社会学习等方面。
8.精神病理学:研究精神障碍的起因、症状和治疗。
精神病理学关注各种精神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9.神经心理学:研究大脑与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
神经心理学利用脑成像技术和神经生理学方法来研究认知、情绪和学习等过程。
10.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个体之间的互动和关系。
人际关系心理学关注友谊、亲密关系、恋爱和冲突解决等方面。
这些知识点只是普通心理学中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其他的领域和专题。
心理学是一门广泛而深入的学科,对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对于普通人来说,了解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提高人际关系,改善心理健康。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规律的科学。
3.基础心理学把其他心理学学科的探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它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等心理现象。
5.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
人格也称个性,它不是不独立,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感觉(只有某种感觉器官)、知觉(有了各种感觉器官)、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
7.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大脑活动的产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8.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我们的生活的经验;临床事实和对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的科学研究成果所获得的大量资料都证明这一观点。
9.心理现象具有客观性和能动性。
心理反映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体验。
10.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11.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
主张从意识经验的结构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
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
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
所谓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心理学研究任务就是: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克勒、考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5.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杜威。
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6.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弗洛伊德,等等等等~~~7.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他们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思维心理过程情感心理现象意志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1、人的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即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1)单细胞动物:无心理现象(2)环节动物: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如蚯蚓(触觉)、蚂蚁(嗅觉)、蜘蛛(感受震动)(3)脊椎动物:有了知觉(4)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阶段(5)人类:思维,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2、心理发展史(1)科学心理学建立: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艾宾浩斯(德):“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3、心理流派的分类(1)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奥地利)人格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分类一:心理学三大势力(2)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S---R),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心理流派分类分类二:内省实验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及它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规律机能主义——杜威(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心理学实际应用)格式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认知心理学——把人看做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分类三: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4、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5、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量表)、个案法、实验法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6、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功能是接受信息,传递信息。
7、神经系统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外周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支配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交感神经:兴奋,调动能量自主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意志,维持平衡(支配内脏器官)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情绪的表现有密切的关系神经系统脊髓中枢神经系统脑干:延脑(支配呼吸和心跳)、桥脑、中脑(脑最古老的部位,维持生命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丘脑: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中枢脑间脑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下丘脑:调节内脏系统的活动小脑: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端脑8、大脑的四个“叶”额叶——控制躯体运动,最大,约占半球表面的1/3顶叶——感觉中枢枕叶——视觉中枢颞叶——听觉中枢9、高级神经系统的反射学说第一信号系统(人与动物共有)——以现实具体事物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人特有)——以语言和词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10、巴甫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1)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抑制(2)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它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的一般规律。
以下是对普通心理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涵盖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包含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情感过程如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体验;意志过程则体现在对行为的有意识控制和调节。
个性心理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组成。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和价值观等,决定着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性。
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和性格,较为稳定地反映了个体的心理特点。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多样,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等。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实验法则是控制条件下,操纵某种变量来考察它对其他变量的影响;调查法通过问卷或访谈等方式收集大量数据;测验法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心理特征。
二、感觉与知觉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比如,通过眼睛看到颜色,通过耳朵听到声音。
感觉的种类众多,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
每种感觉都有其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绝对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阈限则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特性。
整体性让我们能把事物的各个部分综合为一个整体来认识;选择性使我们在众多刺激中选择出关注的对象;理解性则让我们根据已有经验来理解知觉对象;恒常性让我们在条件变化时仍能保持对事物的稳定认知,比如,无论距离远近,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身高不变。
三、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过程。
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的保持时间极短,但容量较大;短时记忆一般保持 5 秒到 1 分钟,容量有限;长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在 1 分钟以上,容量几乎无限。
普通心理学知识重点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3.个体心理可分为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等三个方面。
4.从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法则。
5.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
6.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第二章感觉和知觉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2.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
3.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4.感觉现象主要有感觉适应、感觉对比和联觉。
(2006)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综合反应。
6.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7.知觉的基本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3.个体心理可分为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等三个方面。
4.从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法则。
5.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
6.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第二章感觉和知觉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2.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
3.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4.感觉现象主要有感觉适应、感觉对比和联觉。
(2006)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综合反应。
6.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7.知觉的基本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第三章注意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普通心理学心理学考研名词解释(6)
自下而上加工(bottom-up processing):亦称“数据驱动加工”。
与“自上而下加工”相对。
信息加工的方式之一。
指个体在对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进行知觉时,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方式。
通常是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信息加工理论(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亦是第一代认知心理学的核心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是从机能上,即从行为水平上将人的大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主张人脑是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人的认知过程就是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力图建立心理活动的计算机模型;涉及人如何注意、选择和接收信息;如何对信息进行编码、内在化和组织;如何利用这些信息作出决策和指导自己的行为。
信息加工理论在阐明人类的认知过程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心理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知觉、记忆、语言和问题解决方面的实验研究,成为当代心理学中重要的理论之一。
信息加工模型(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用信息加工理论解释人的认知过程的理论模型。
假定人的认知活动(即信息加工)是一个由若干连续阶段构成的过程。
每个阶段是一个对输入信息进行某些特定操作的单元,即发生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整个事件的一个子过程。
反应则是这一系列阶段性操作的产物。
用语言、流程图或数学术语来表述信息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加工,借助计算机即构成人类行为的信息加工模型。
如,司机看见红色信号灯就会停车,用信息加工模型来表示就是:(1)灯光记录在司机的视觉系统中;(2)司机提取和利用存储在记忆中的相关信息,识别出这是红色信号灯;(3)提取存储在记忆中的一条规则,即遇红灯就停车;(4)执行这条规则。
信息加工模型能直观地描述人类行为背后的内部心理过程。
并行分布加工模型(parallel distributedprocessing model):现代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中利用联结主义思想解释信息加工和知识表征方式的模型。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现象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2.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
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领域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1.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第四节心理科学的发展1.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1)行为主义学派(2)精神分析学派(3)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4)认知心理学学派第五节科学的心理观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1)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是一种反映,而人的心理是物质世界中最高级的反映形式。
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人类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异常丰富,灵活,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心理现象与脑的结构与机能分不开。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一节心理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神经元和神经系统1)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脑内的神经元数目大约有1011~1012个,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大量的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元数量的10倍,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内,起支持,营养,形成髓鞘,绝缘,修复等多种功能,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构筑,信息传递功能的发挥以及内环境的稳定和可塑性有重要影响,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2)神经回路:神经元通过化学突触和电学突触相互连接在一起,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元回路或神经通路。
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它们的活动是机体行为的基础。
3)周围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内脏,包括身体各种腺体的活动,例如心跳,呼吸,消化,排泄,体温调节和性活动等。
4)脑干:脑干的下界与脊髓相连,上界以视束与间脑毗邻,自下而上有延脑,中脑和桥脑三部分组成。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1特征:1、注意(2)【指向性,集中性】2、知觉(4)【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3、表象(3)【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4、思维(2)【间接性,概括性】5、创造性思维(3)【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功能:1、注意(3)【选择,保持,调节监督】2、想象(3)【预见,替代,补充】3、情绪、情感(5)【信号,动机,适应,组织,健康】4、动机(3)【激活,指向,维持调节】品质:1、注意(4)【广度,稳定性,分配,转移】2、观察(4)【目的性,客观性,精细性,敏锐性】3、记忆(4)【敏捷性,持久性,准备性,准确性】4、良好思维品质(6)【广阔性与深刻性,独立性与批判性,灵活性与敏捷性】5、意志品质(4)【自觉性[对盲从,果断性[对优柔寡断,自制性[对任性怯懦,坚韧性[对动摇性】6、兴趣(4)【广度,中心,稳定性,效能】其它:1、记忆的三个环节【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2、想象的加工方式【黏合,夸张,典型化,拟人化】3、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4、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5、自我防御的机制【压抑,否认,置换(转移),文饰(合理化),投射,代偿,升华】6、动机斗争【双趋,双避,趋避,多重趋避】7、性格的结构特征【态度,意志,情绪,理智】8、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需要【包容,控制,感情】思维、言语及想象【2】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1、思维的特征(1)间接性① 能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为媒介,对客观事物加以认识② 能对根本不能直接感知到的客观事物,借助于媒介进行反应③ 还能对尚未发生的事件作出预见(2)概括性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它可以把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形成概括性的认识。
(例:关于水果的概念,就是把各种水果的共同特点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形成概念)概念一旦形成,人们就借助于概念去认识那些还没有认识的事物。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心理学知识点归纳一、绪论1、心理学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1、从动态性维度划分:心理过程(注意伴随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需要与动机、态度价值观)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稳定的))2、从意识性维度划分:意识和无意识意识(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客体意识(对外界事物的觉知)自我意识(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无意识(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3、辨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1、心理是脑的机能2、脑是心理的器官(沟回)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4、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1885)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5、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
(即意识。
意识分为感觉、意向、感情三个要素)2、机能主义: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观点:心理活动或心理机能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而不像构造主义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
3、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观点: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
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关系,直接的观察和测量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内省发是不科学的。
4、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威特海墨、考夫卡、苛勒)观点:主要研究有关人的知觉过程,认为人的知觉过程就是构建“完型”的过程。
5、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主要研究: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意识理论:意识、前意识(可控)、无意识(不可控)无意识分为(被压抑的无意识,潜伏的无意识)人格结构理论:1、“本我”:本能冲动,追求快乐原则2、“自我”:现实原则,规则意识3、“超我”:道德化的自我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性感器):1、口唇期(0-18个月)孩子刺激口唇(最大的快乐)唇舌是动情区,依赖性和攻击性,产生贪婪和产生依赖2、肛门区(18个月-3岁)肛门排放性性格肛门便秘性性格3、性器区(3岁-6岁)生殖器(性感区)出现性格角色分化(恋母情结、恋父情结)4、潜伏期(6岁-12岁)玩伴为同性5、生殖期(青春期-成长)两性期6、人本主义: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观点:认为心理学应研究正常人,认为人有无限的潜能。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个性特征: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3、心理学的任务:陈述人的心理现象,解释人的心理现象,预测人的心理现象,调控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
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5、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问卷法,晤谈法),测验法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1、神经元结构主要由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两部分组成。
2、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
3、神经回路: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主要有两种,辐射式,聚合式。
4、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脑神经,植物神经。
5、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脑(脑干,间脑,小脑)。
6、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7、抑制过程分为:无条件性抑制(外抑制和超限抑制),条件性抑制(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8、动力定型:指由一系列刺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经训练巩固后,刺激系列的第一个刺激一出现,反应系列就依次出现。
9、第一信号体系:用具体事物作为前提刺激而建立的前提反射体系。
10、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11、内分泌系统:是一种整合性的调节机制,通过分泌特殊的化学物质来实现对有机体的控制与调节。
12、人有两种腺体:导管腺体(外分泌腺),无导管腺体(内分泌腺----激素)。
13、人体主要内分泌腺:脑垂体、甲状腺、胰腺、肾上腺和性腺。
第三章心理的发生和发展1、心理是物质运动发展到初级阶段的属性,是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感应性:是指生物有机体能够对与其生命活动具有直接关系的刺激作出反应,表现为趋利避害的生物特性。
3、动物心理的发展阶段: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
4、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已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
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5、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1、意识有对客观环境的意识和自我意识,人类能够把自己同自然界相互区别开来,使人作为主体而与客观天下对立。
普通心理学第六章记忆知识梳理
第六章记忆概念:1.记忆: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2.编码:人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
编码有不同层次或水平,以不同形式存在,主要有视觉的、听觉的和语义的编码。
3.知识的表征:知识的储存。
把感知过的事物、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势保持在人的头脑中。
4.精确的复述:把要记住的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是存储信息最有效的方法。
5.提取:从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
(记忆的好坏通过信息的提取表现出来)基本形式:再认和回忆。
6.长时记忆:储存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永久性的储存)7.情景记忆:指人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因为受时空限制,信息储存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记忆不够稳固、不够确定。
)8.语义记忆:指人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时间、地点无关。
(受规则、知识、概念和词的制约,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比较稳定)9.外显记忆(受意识控制的记忆):指个体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影响。
10.内隐记忆(自动的无意识记忆):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影响。
11.程序性记忆: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运动技能的记忆。
需要多次尝试才能获得。
(不需意识的参与)12.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
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
(需要意识参与)13.空间记忆:对有关物体的空间位置、方向等方面的记忆。
14.反响回路: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
15.长时程增强:指传递信息的神经元和接收信息的神经元之间突触连接强度的增加。
16.感觉记忆(感觉登记):是一种原始的感觉形式,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
编码主要依赖与信息的物理特征。
17.图像记忆:视觉的感觉记忆,指视觉器官能识别刺激的形象特征,并保持一个生动的视觉图像。
普通心理学考研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考研知识点整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心理学的不同研究方法(2020: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各自的特点和局限/2021年:举例说明心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观察法●含义●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适用范围●不能控制●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加以控制●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无法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可控制●在控制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优点●对被观察者行为进行直接观察和记录,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由于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不为观察者所知,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较少或没有受到环境的干扰●缺点●不能探索因果关系●在自然条件下,事件很难按相同方式重复出现,对某种现象难以进行重复观察,结果难以检验和证实●在自然条件下,影响某种心理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用观察法得到的结果,往往难以进行精确的分析●由于对条件未加控制,观察者处在被动的地位,观察者可能出现不需要研究的对象,而要研究的对象却没有出现。
●观察的结果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的兴趣,愿望,知识经验和观察技能的影响。
●测验法●含义●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两个基本要求:信度、效度●信度: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效度:一个测验能够有效测量所需要的心理品质的程度●优点●测量法的量表编制十分严谨,结果相对准确可靠●施测容易,控制快捷,方便●所得结果量化程度高,结果处理方便●有设立好的常模,可以直接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类型较多,可适应不同研究目的的需要●缺点●难以进行定性的分析,难以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有些测验信度不高。
●不可避免受到经验文化的影响●对施测者要求高,需具备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测量技能●成绩只表明结果不反应过程。
●相关法●含义●对不同心理现象进行量化,求取其相关关系的研究方法。
●特点●相关本身不能探索因果关系●实验法●含义●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6)(一)记忆概述1.记忆的含义记忆: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2.记忆的过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编码、储存、提取3.记忆的种类图尔温将长时记忆分类: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根据是否受意识控制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外显记忆、内隐记忆根据信息保持时间长短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记忆的脑学说也有整合论和定位论,但是还包括一种试图将记忆系统和记忆过程的概念统一到一个更综合的框架中的SPI理论(1),整合论:美国心理学家拉胥里提出。
认为:记忆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它和脑的各个部分都有关系,而不是皮层某个特殊部位的机能。
评价:得到细胞集合理论的支持。
(2),定位论:法国医生布洛卡提出脑机能定位论。
认为:脑的机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的,记忆当然也不例外。
潘菲尔德(Penfield,1963)在医治严重癫痫病人时,进行了开颅手术,开颅后他用微电极刺激患者大脑皮层的颞叶,引起了病人对往事的鲜明的回忆,甚至听到了过去曾经听过的歌曲。
科恩(Cohen)在给抑郁病人脑的不同部位电击时发现,电击右脑,损害了形象记忆,但不损害言语记忆; 电击左脑,损害了言语记忆,但不损害形象记忆。
鲁利亚(Luria,1972)发现皮层下组织与记忆有密切关系。
他指出,丘脑下部组织及部分边缘系统受损伤时,病人的短时记忆出现明显障碍。
(3)SPI理论:功能模块。
SPI是串行、并行、独立的缩写。
认为:记忆系统是由多个执行特定功能的记忆模块构成的。
记忆的细胞机制包括:①反响回路:外界刺激作用于神经环路某一部分时,回路便产生神经冲动。
刺激停止后,这种冲动并不立即停止,而是继续在回路中往返传递并持续一段短暂的时间。
人们认为它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实了这种看法。
用白鼠跳高台的实验。
②神经元突触的持久性改变是人类长时记忆的神经基础。
③长时记忆会伴随着脑解剖结构的变化。
长时增强作用:在海马内的一种神经通路中,存在着一系列高频动作电位,能使该通路的突触活动增加。
海马是长时记忆的暂时性储存场所。
利用长时程增强机制,海马能对新习得的信息进行为期数小时乃至数周的加工,然后再将这种信息传输到大脑皮层。
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记忆是由神经元内部的RNA分子结构承担的;机体内部的一些激素分泌能够促进其记忆的保持。
(二)感觉记忆1.感觉记忆的含义感觉记忆: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它保存时间短暂,但有较大容量,其中大部分信息因为来不及加工而迅速消退,只有一部分信息由于注意而得到进一步加工并进入短时记忆。
斯伯林的局部报告法证明了感觉记忆的存在。
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感觉记忆的编码有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整体报告法、局部报告法(参见实心)斯伯林实验:①运用整体报告法,同时呈现若干数字50ms,然后要求被试尽可能多地把数字再现出来。
→当数字少于 4 是,全部正确;多于 5 个时,被试报告开始出现错误。
正确率平均为4.5。
→是否由于方法的限制未能检验出来?②局部报告法:按 4 个一排,一共三排的方式呈现12 个英文字母50ms,其中每排字母都和一种声音相联系(高音、中音、低音)。
要求被试在字母呈现后,根据声音信号对一排的字母作出报告。
→能报告的项目数平均为9 个。
→感觉记忆容量大,但保持时间短暂。
听觉通道同样存在感觉记忆,规律与视觉通道相同。
感觉记忆的保持与转换:斯伯林实验:变化刺激项目与声音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即时呈现声音信号的回忆率为80%,当声音信号延迟到150ms 时,回忆为75%;延迟300ms,55%;0.5ms 之后,与整体报告法的成绩相同。
实验表明:视觉器官保存图像信息容量大,但保持时间短。
3.感觉记忆的特征(新增)(1)感觉记忆中的信息保存的时间非常短,如果没受到注意或加工会很快消失。
视觉信息约在1秒钟内衰退,听觉信息约在4秒钟内衰退。
(2)感觉记忆的信息是鲜明、形象的,未经加工的。
感觉记忆是原封不动地按刺激的物理特征加以登记的,(若有加工则进入短时记忆)。
(3)感觉记忆的信息如果受到注意或加工就会进入短时记忆。
(三)短时记忆的含义1. 短时记忆的含义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对信息的保持约为一分钟左右,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一个中间环节。
短时记忆储存的是正在使用的信息,它在心理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扮演着意识的角色,使我们知道当前正在做什么。
其次,它是我们能够将许多来自感觉的信息加以整合构成完整的图像。
例如,我们阅读的不是许多点和线,而是完整的字词和句子。
第三,它在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时起着暂时寄存器的作用。
故又称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三级记忆系统的中间环节,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过渡阶段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
在短时记忆的最初阶段存在着视觉形式的编码,之后才逐渐向听觉形式过渡。
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有:觉醒状态: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组块:在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过程;加工深度:对信息思维过程的种类和复杂程度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提取在短时记忆中,信息的保持时间是有限的。
如果它们得不到复述,就会很快消失掉。
复述是短时记忆储存的有效方法。
它可以防止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到无关的刺激干扰而发生遗忘。
复述又分为两种:保持性(机械)复述(remaitenance rehearsal)和精细复述(elaborative rehearsal) 。
保持性(机械)复述就是对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简单机械的重复。
精细复述就是对短时记忆的信息进行深加工,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
如要记住电话号码:7011997,只要记住香港回归的日子就行。
斯腾伯格认为,短时记忆中被试对项目的检索有三种可能的方式:(1)平行扫描(parallel processing scanning):是同时对短时记忆中保存的所有项目进行检索,即将目标项目与短时记忆中的全部项目同时进行比较。
假如真是这样,无论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有多少,检索的时间都应该是一样的。
(2)自动停止系列扫描(serial self-terminating scanning):是对项目逐个进行检索,一旦找到目标项目就停止检索。
如果是这样,那么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越多,反应时就会越长。
另外,找到目标项目(肯定判断)就不再需要对剩余项目进行检索,因此,其反应时要比找不到目标项目的搜索(否定判断)反应时的短。
(3)完全系列扫描(serial exhaustive scanning):是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然后再作出判断。
在这种提取方式下,反应时间随项目的增加而增加,但由于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都要对全部项目进行搜索,因此它们应该有同样的反应时。
4.短时记忆的的特征(新增)5.工作记忆工作记忆由三个子系统构成:①中枢执行系统:由注意控制的系统,它与集中注意、计划和行为有密切的关系②视觉空间模板:保持和处理视觉的和空间的映像③语音回路:储存和复述以言语为基础的信息通过双重作业任务可以检验这三种成分在功能上的独立性:工作记忆:在完成当前任务时起作用的处于工作状态的短时记忆。
工作记忆是我们完成认知任务时,对信息进行暂存储和操作的一个记忆系统。
工作记忆不单单是一个被动的存储器。
相反,对信息操作的强调意味着,工作记忆更象是一个工作台。
在这个工作台上,材料持续地得到处理、结合和转化。
(四)长时记忆1.长时记忆的含义长时记忆:是指信息在大脑中储存时间超过一分钟的记忆。
长时记忆的信息一般是经过一定加工的,它的容量没有限制,它就象一座图书馆,储存着我们经历的所有经验和知识,为我们的各种心理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长时记忆的信息的来源大部地对短时记忆信息的加工,也有印象深刻而一次获得的。
如闪光灯记忆(flashbulb memory,张春兴,1991),闪光灯效应(flashbulb memory),即人们对引人震撼事件的记忆深刻的现象。
在闪光灯效应影响下所产生的深刻记忆,称闪光灯记忆。
2.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1)语义编码:在短时记忆中主要涉及的是听觉编码,在长时记忆中则主要是语义编码,即在长时记忆中人们更多的是对一般意义或一般观念进行编码,而不是去记事物的某些细节,也就是说,长时记忆中语义编码占主导地位。
(2)视觉编码尽管在长时记忆中主要涉及的是语义编码,但人们也将视觉编码的信息编入长时记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是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方式对刺激材料进行编码的。
例如,人们对某一事件的记忆,既有关于事情是如何发生,如何进行的事实过程的记忆,也有关于该事件的具体图象的记忆影响长时记忆编码的因素有:意识状态、加工深度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在储存阶段,已经保持的经验会发生质和量两方面的变化。
记忆恢复:学习某种材料后间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立即测量的成绩更高,这是海马系统的长时增强作用。
储存的条件与方法:组织有效的复习:复习要及时;按照遗忘曲线先紧后松正确分配复习时间;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注意序列位置效应,中间部分加强复习利用外部记忆手段:笔记、卡片、提纲等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营养、蛋白质、吸毒、酒精、脑外伤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有两种基本形式,再认和回忆,再认比回忆更简单、容易。
再认: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然能认识的心理过程回忆:人们过去经历的事物以形象或概念的形式在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回忆以联想为基础,联想有几个规律:接近律、相似律、对比律、因果律。
影响提取的因素(1)对信息的组织、(2)时间间隔、(3)思维活动的积极性、(4)情绪、兴趣、(5)干扰、(6)人格差异舌尖现象:话到嘴边说不出来,一种多因紧张引起的提取失败4.长时记忆的特征(新增)(五)遗忘1.遗忘的含义遗忘的含义: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
2.遗忘曲线(the curve of forgetting)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的研究。
他在1885年发表了著名的著作《记忆》,使他成为第一位对记忆这种高级心理过程进行定量研究的心理学家。
使用的材料是无意义音节(中间一个元音,两边各一个辅音构成),主要是为了避免已有的经验产生意义的联想对记忆保持量造成干扰。
他将实验的结果绘成曲线,即遗忘曲线(见黄书P375,图9-16)。
从曲线上可看出,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进程是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减慢,一句话概括:先快后慢。
3.遗忘理论(1)、痕迹衰退说(decay theory)该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记忆的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