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3未知物的分析与鉴定-3.2
未知物质鉴定-危险特性鉴定
危废鉴定-未知物质危险特性鉴定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卿工---189--3394---6343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土壤采样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固体废物采样、制样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20-1998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水平振荡法HJ557-2010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2007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HJ/T299-2007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醋酸缓冲溶液法HJ/T300-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S~W有机质土壤检测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NY/T1121.6-2006氟化物土壤质量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GB/T22104-2008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氟化物固体废物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GB/T15555.11-1995硫化物《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国家环保局(1989)对氨基二甲基苯胺光度法8.8.2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B17378.5-2007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17.1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G固体废物氰根离子、硫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氯化物(水溶性盐分)森林土壤水溶性盐分分析LY/T1251-1999水分、含水率土壤干物质和水分的测定重量法HJ613-2011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B17378.5-2007含水率-重量法19灼失量(热灼减率)土壤的强热减量试验方法JIS A1226:2009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全磷土壤总磷的测定碱熔-钼锑抗分光光度法HJ632-2011森林土壤磷的测定LY/T1232-2015全氮森林土壤氮的测定LY/T1228-2015土壤全氮测定法(半微量开氏法)NY/T53-1987土壤质量全氮的测定凯氏法HJ717—2014pH值、腐蚀性森林土壤pH值的测定LY/T1239-1999土壤pH的测定NY/T1377-2007固体废物腐蚀性测定玻璃电极法GB/T15555.12-1995挥发酚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9065-1992总氰化物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9012B-2004土壤氰化物和总氰化物的测定分光光度法HJ 745-2015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铜土壤质量铜、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8-1997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1-1997固体废物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5555.2-1995固体废物镍和铜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751-2015固体废物铍镍铜和钼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752-2015固体废物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A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C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D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T350-2007附录A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B17378.5/6.1、6.2、7.1、7.2、8.1、8.2、9-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GB17378.6/6.1、6.3、7.1、7.3、8.1、8.3、9.1-2007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0B-1996微波辅助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1A-2007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00B-2007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10-200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6010D-2014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锌土壤质量铜、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8-1997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1-1997固体废物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5555.2-1995固体废物镍和铜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751-2015固体废物铍镍铜和钼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752-2015固体废物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A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C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D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T350-2007附录A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B17378.5/6.1、6.2、7.1、7.2、8.1、8.2、9-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GB17378.6/6.1、6.3、7.1、7.3、8.1、8.3、9.1-2007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0B-1996微波辅助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1A-2007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00B-2007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10-200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6010D-2014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铅土壤质量铜、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8-1997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1-1997固体废物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5555.2-1995固体废物镍和铜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751-2015固体废物铍镍铜和钼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752-2015固体废物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A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C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D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T350-2007附录A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B17378.5/6.1、6.2、7.1、7.2、8.1、8.2、9-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GB17378.6/6.1、6.3、7.1、7.3、8.1、8.3、9.1-2007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0B-1996微波辅助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1A-2007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00B-2007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10-200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6010D-2014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镉土壤质量铜、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8-1997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1-1997固体废物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5555.2-1995固体废物镍和铜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751-2015固体废物铍镍铜和钼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752-2015固体废物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A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C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D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T350-2007附录A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B17378.5/6.1、6.2、7.1、7.2、8.1、8.2、9-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GB17378.6/6.1、6.3、7.1、7.3、8.1、8.3、9.1-2007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0B-1996微波辅助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1A-2007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00B-2007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10-200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6010D-2014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总铬土壤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491-2009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T350-2007附录A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0B-1996微波辅助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1A-200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6010D-2014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00B-2007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10-2007固体废物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A固体废物总铬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750-2015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总铬固体废物总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15555.5-1995固体废物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749-2015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B17378.5-2007(10.1)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海洋监测规范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GB17378.6-2007(10.1)砷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T350-2007附录A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0B-1996微波辅助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1A-200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6010D-2014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砷固体废物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A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C原子荧光法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B17378.5-2007(11.1)原子荧光法海洋监测规范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GB17378.6-2007(11.1)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铁水质铁、锰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1911-1989固体废物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A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C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D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0B-1996微波辅助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1A-2007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00B-2007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10-200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6010D-2014锰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钡固体废物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A固体废物的测定钡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767-2015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C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D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0B-1996微波辅助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1A-2007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00B-2007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10-200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6010D-2014钴钒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铍固体废物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A固体废物铍、镍、铜、钼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752-2015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D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0B-1996微波辅助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1A-2007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00B-2007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10-2007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T350-2007附录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6010D-2014镍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铝固体废物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A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D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0B-1996微波辅助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1A-2007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00B-200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6010D-2014钙钾镁钠锶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锂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D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0B-1996微波辅助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1A-2007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00B-200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6010D-2014锡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银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C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D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T350-2007附录A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0B-1996微波辅助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1A-2007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00B-2007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10-200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6010D-2014锑铊钼固体废物铍、镍、铜和钼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752-2015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钼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D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00B-2007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010-2007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0B-1996微波辅助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1A-200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6010D-2014硒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C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T350-2007附录A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硒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0B-1996微波辅助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1A-200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6010D-2014硅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0B-1996微波辅助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1A-200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6010D-2014硼钛固体废物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A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0B-1996微波辅助酸消解方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051A-200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6010D-2014总汞土壤和沉积物汞、砷、硒、铋、锑的测定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HJ680-2013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总汞测定热分解、融合和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固液态汞的含量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7473-2007土壤质量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6-1997固体废物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5555.1-1995六价铬固体废物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15555.4-1995固体废物六价铬的测定碱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687-2014总石油烃吹扫捕集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5035A-2002索氏提取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540C-1996气相色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8015C-2007土壤中总石油烃(TPH)的测定气相色谱(毛细管柱技术)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T350-2007附录E荧光分光光度法海洋监测规范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GB17378.6-2007(13)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总石油烃水质烃油指数第二部分:使用溶剂提取和气相色谱法ISO9377-2(2000)有机氯农药土壤中六六六和滴滴涕测定气相色谱法GB/T14550-2003动植物中六六六和滴滴涕测定气相色谱GB/T14551-2003超声波提取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550C-2007气相色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8081B-2007气相色谱法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B17378.5-2007气相色谱法海洋监测规范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GB17378.6-2007气相色谱法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T350-2007附录G气相色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H有机磷农药水和土壤质量有机磷农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14552-2003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有机磷农药超声波提取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550C-2007气相色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8141B-2007固体废物有机磷农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768-2015多氯联苯超声波提取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550C-2007气相色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8082A-2007气相色谱法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B17378.5-2007(15)气相色谱法海洋监测规范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GB17378.6-2007(15)土壤中多氯联苯(PCB)的测定气相色谱法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T350-2007附录F气相色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N挥发性有机物吹扫捕集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5035A-2002气相色谱法/质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8260B-1996土壤和沉积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吹扫捕集气相-质谱法HJ605-2011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挥发性有机物气相色谱法/质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O半挥发性有机物超声波提取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550C-2007气相色谱法/质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8270D-2014气相色谱/质谱法(毛细管柱技术)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T350-2007附录D气相色谱法/质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K硝基苯类单体高效液相色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8330A-2007高效液相色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J石油类和动植物油土壤中矿物油的测定5A分子筛吸附法《土壤和固体废弃物监测分析技术》15.13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总有机碳、总碳、总无机碳土壤有机碳的测定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法HJ695-2014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总有机碳、总碳、总无机碳重铬酸钾氧化-还原容量法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B17378.5-2007(18.1)无机阴离子离子色谱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F烷基汞浸出方法: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HJ/T299-2007分析方法:水质烷基汞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14204-1993阳离子交换量森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LY/T1243-1999多环芳烃超声波提取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3550C-2007高效液相色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8310-1986附注1~附注8的检测对象:水和废水(其中附注3~附注8的检测对象也包括土壤、沉积物、植物、生物残留体、固体废物;附注6还包括环境空气和废气)附注1:苯系物的具体参数—苯、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乙苯、异丙苯、苯乙烯;附注2:氯代苯类的具体参数—二氯苯、三氯苯、六氯苯;附注3:有机磷农药的具体参数—甲基对硫磷、对硫磷、马拉硫磷、乐果、敌敌畏、敌百虫、甲拌磷、二嗪农、倍硫磷、速扑杀、杀虫畏、科隆、乙硫磷、速灭磷、异稻瘟净、稻丰散、杀扑磷、杀螟硫磷、溴硫磷、水胺硫磷、久效磷、乙拌磷、甲基毒死蜱、毒死蜱、甲基溴硫磷、嘧啶磷、毒虫畏、乙基溴硫磷、苯线磷、丙硫磷、三硫磷、保棉磷;附注4:有机氯农药的具体参数—α-六六六、β-六六六、γ-六六六、δ-六六六、PP'-DDE、PP'-DDD、OP'-DDT、PP'-DDT、艾氏剂、七氯、环氧七氯、硫丹Ⅰ、硫丹Ⅱ、狄氏剂、异狄氏剂、硫丹硫酸酯、异狄氏剂醛、甲氧氯、异狄氏剂酮;附注5:挥发性有机物的具体参数—二氯二氟甲烷、氯甲烷、氯乙烷、溴甲烷、氯乙烯、三氯氟甲烷、1,1-二氯乙烯、二氯甲烷、反-1,2-二氯乙烯、1,1-二氯乙烷、顺-1,2-二氯乙烯、2,2-二氯丙烷、溴氯甲烷、三氯甲烷、1,1,1-三氯乙烷、1,1-二氯丙烯、四氯化碳、苯、1,2-二氯乙烷、三氯乙烯、1,2-二氯丙烷、二溴甲烷、一溴二氯甲烷、顺-1,3-二氯丙烯、甲苯、反-1,3-二氯丙烯、1,1,2-三氯乙烷、四氯乙烯、二溴一氯甲烷、1,2-二溴乙烷、氯苯、1,1,1,2-四氯乙烷、乙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三溴甲烷、异丙苯、溴苯、1,2,3-三氯丙烷、1,1,2,2-四氯乙烷、正丙苯、2-氯甲苯、1,3,5-三甲苯、4-氯甲苯、叔丁苯、1,2,4-三甲苯、仲丁苯、1,3-二氯苯、4-异丙基甲苯、1,4-二氯苯、1,2-二氯苯、丁苯、1,2-二溴-3-氯丙烷、1,2,4-三氯苯、六氯丁二烯、萘、1,2,3-三氯苯;附注6: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具体参数—N-亚硝基二甲胺、苯胺、酚、2-氯酚、双(2-氯乙基)醚、1,3-二氯苯、1,4-二氯苯、1,2-二氯苯、苯甲醇、2-甲基酚、双(2-氯异丙基)醚、N-亚硝基二正丙胺、六氯乙烷、4-甲基酚、硝基苯、异佛尔酮、2-硝基酚、2,4-二甲基酚、苯甲酸、双(2-氯乙氧基)甲烷、2,4-二氯酚、1,2,4-三氯苯、萘、4-氯苯胺、六氯丁二烯、4-氯-3-甲酚、2-甲基萘、六氯环戊二烯、2,4,6-三氯酚、2,4,5-三氯酚、厄烯、二甲基酞酸酯、2,4-二硝基甲苯、2-氯萘、2-硝基苯胺、二氢厄、2,4-二硝基酚、3-硝基苯胺、二苯并呋喃、4-硝基酚、2,6-二硝基甲苯、芴、二乙基酞酸酯、4-氯苯基苯基醚、4-硝基苯胺、4,6-二硝基-2-甲酚、N-亚硝基二苯胺、偶氮苯、4-溴苯基苯基醚、六氯苯、联苯胺、五氯酚、菲、蒽、咔唑、二正丁基酞酸酯、荧蒽、芘、丁基苄基酞酸酯、苯并(a)蒽、3,3’-二氯联苯胺、屈、双(2-乙基己基)酞酸酯、二正辛基酞酸酯、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1,2,3-c,d)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北;附注9的检测对象:环境空气和废气附注9:挥发性有机物的具体参数—乙烯、乙炔、乙烷、丙烯、丙烷、异丁烷、1-丁烯、n-丁烷、逆-2-丁烯、顺-2-丁烯、异戊烷、1-戊烯、n-戊烷、异戊二烯、逆-2-戊烯、顺-2-戊烯、2.2-二甲基丁烷、环戊烷、2.3-二甲基丁烷、2-甲基戊烷、3-甲基戊烷、1-己烯、n-己烷、甲基环戊烷、2,4-二甲基戊烷、苯、环己烷、2-甲基己烷、2.3-二甲基戊烷、3-甲基己烷、2,2,4-三甲基戊烷、n-庚烷、甲基环己烷、2,3,4-三甲基戊烷、甲苯、2-甲基庚烷、3-甲基庚烷、n-辛烷、乙苯、间,对-二甲苯、苯乙烯、邻-二甲苯、n-壬烷、异丙苯、n-丙烯苯、间-乙基甲苯、对-乙基甲苯、1,3,5-三甲苯、邻-乙基甲苯、1,2,4-三甲苯、n-癸烷、1,2,3-三甲苯、间-二乙苯、对-二乙苯、n-十一烷、n-十二烷、二氯二氟甲烷、氯甲烷、二氯四氟乙烷、氯乙烯、1,3-丁二烯、溴甲烷、氯乙烷、丙酮、三氯氟甲烷、异丙醇、1,1-二氯乙烯、二硫化碳、二氯甲烷、三氯三氟乙烷、逆-1,2-二氯乙烯、1,1-二氯乙烷、甲基特二丁醚、乙酸乙烯酯、甲基乙基酮、顺-1,2-二氯乙烯、氯仿、乙酸乙酯、四氢呋喃、1,2-二氯乙烷、1,1,1-三氯乙烷、四氯化碳、1,2-二氯丙烷、溴二氯甲烷、三氯乙烯、1,4-二恶烷、顺-1,3-二氯丙烯、甲基异丁基酮、逆-1,3-二氯丙烯、1,1,2-三氯乙烷、甲基丁基酮、二溴氯甲烷、1,2-二溴乙烷、四氯乙烯、氯苯、溴仿、1,1,2,2-四氯乙烷、1,3-二氯苯、1,4-二氯苯、1,2-二氯苯、1,2,4-三氯苯、六氯-1,3-丁二烯。
未知纤维检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未知纤维的检测方法。
2. 掌握纤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提高对纤维材料分类和鉴别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纤维材料是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物质,其种类繁多,性能各异。
通过对未知纤维的检测,可以确定其种类、成分和结构,为纤维材料的分类、加工和应用提供依据。
本实验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对未知纤维进行综合鉴定。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 显微镜- 纤维强力仪- 纤维细度仪- 红外光谱仪-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热分析仪- 纤维溶解度测试仪2. 试剂:- 丙酮- 乙醇- 硝酸- 氢氧化钠- 硫酸- 碘液- 硝酸银溶液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 将未知纤维样品剪成适当长度和宽度。
- 将样品进行清洗,去除杂质。
2. 物理检测:- 纤维强力测试:使用纤维强力仪测定纤维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指标。
- 纤维细度测试:使用纤维细度仪测定纤维的线密度、细度等指标。
3. 化学检测:- 纤维溶解度测试:将纤维样品分别浸泡在不同溶剂中,观察其溶解情况,判断纤维的化学成分。
- 纤维化学反应测试:将纤维样品与特定试剂反应,观察反应产物和颜色变化,判断纤维的化学性质。
4. 仪器分析:- 红外光谱分析:使用红外光谱仪对纤维样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根据特征吸收峰判断纤维的化学结构。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纤维样品进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根据特征吸收峰判断纤维的化学结构。
- 热分析:使用热分析仪对纤维样品进行热分析,观察其热分解温度、热稳定性等指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物理检测结果:- 未知纤维的断裂强度为X MPa,断裂伸长率为Y%。
- 未知纤维的线密度为Z dtex。
2. 化学检测结果:- 未知纤维在丙酮中溶解,表明其可能为天然纤维。
- 未知纤维与硝酸反应,生成黄色沉淀,表明其可能含有氮元素。
3. 仪器分析结果:- 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未知纤维具有典型的天然纤维特征吸收峰。
未知物鉴别(三)-重点
2
硫化氢系统分析 (P317) 优点: 系统严谨; 分离比较完全; 与离子特性及溶液中离子平衡等理论结合紧密。 缺点: 硫化氢气体具毒性,污染空气,污染环境。 通风 厨内进行实验。
两酸两碱系统分析(P317) 优点: 试剂常见易得; 避免了有毒、污染严重的试剂(硫化氢)。 缺点: 组与组的分离条件不容易控制。 (氢氧化物沉淀不容易分离、两性及生成配合物以 及共沉淀等)
13
(碱性组)碳酸氢钠、磷酸氢二铵、磷酸氢二钠、亚硫酸钠、硼 砂、碳酸钠 1、碱分组 A、与碱混合(必要时加热),放出氨气:磷酸氢二铵 磷酸根可通过Ag+、磷酸铵镁沉淀法或磷钼酸铵沉淀法 鉴定。 B、其它盐:不放出氨气 2、氧化还原性 酸化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亚硫酸钠 酸化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
(碱性组)碳酸氢钠、磷酸氢二钠、硼砂、碳酸钠 酸化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 1、加酸分组 A、产生气体:碳酸氢钠(pH=8.4,1%)、碳酸钠 (pH=11.5,1%) B、不产生气体:磷酸氢二钠、硼砂 2、焰色反应 A、绿色:硼砂 B、无绿色:磷酸氢二钠 磷酸根可通过磷酸铵镁沉淀法或磷钼酸铵沉淀法鉴定。
第三组阳离子的分析 Ag+、Ba 2+ 、Sn 2+ 、Pb 2+ 、Bi3+ 本组阳离子中的 Bi3+、Sn2+ 等离子在过量氨水中因生成 氢氧化物沉淀得以分离,称为氨组。 包括Cu2+、Cd2+、Co2+、Ni2+等离子与过量的氨水都能生 成相应的氨合物,连同Mg2+等在加入氢氧化钠后,以氢氧 化物的沉淀析出,被称为碱组。 剩余的 K+、AsO43-、Na+、NH4+、ZnO22-,等称为可溶组。
实验44 未知物鉴别设计实验(三)
未知物剖析分析
未知物剖析分析(定性定量)
中国科学院分析中心
高主任--189********
未知物分析是指从未知物的分析需求出发,综合考虑并采取不同的分离、提纯的物理、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将未知物样品中的各个组分分离开并进行纯化,然后分别采用不同的分析仪器设备对其进行分析、鉴定并最终确定其未知样品的名称、含量的方法。
中国科学院分析中心通过综合性的分离和检测手段对未知物进行鉴定与分析,为科研及生产中成分鉴定、调整配方、新产品研发、改进生产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未知物分析的作用
1、可以对产品组成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提高自身产品质量。
2、可以提高文物鉴定的科学性、准确性、缩短鉴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未知物分析的应用
1、分析未知成分、消除隐患
2、分析产品组分、还原配方
3、分析对手产品、对比优化
4、分析先进产品、仿制生产
5、分析产品结构、改进工艺
本中心系统结合国际先进光谱分析、热分析、元素分析技术,国内首创化工、化学品未知物成分鉴定、成分分析方案,实现化工材料成分鉴定、配方还原、对比分析、工艺改进,分析快捷、准确。
化工安全工程学CH3化学危险物质的原理与安全
3.1.3 生物危险
毒性危险 腐蚀性危险 刺激性危险 致癌性、致变性
生物危险
化学品的毒性、刺激性、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腐蚀 性、麻醉性、窒息性等特性, (1) 毒性危险可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导致死亡,用实 验动物的半数致死剂量表征。毒性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物质与生物系统接受部位反应生成的化学键类型。对毒性 反应起重要作用的化学键的基本类型是共同键、离子键和氢 键,还有 van der Waals力。 有机化合物的毒性与其成分、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例如卤素 原子引入有机分子几乎总是伴随着有机物毒性的增加,多键 的引入也会增加物质的毒性作用。硝基亚硝基或氨基官能团 引入分子会剧烈改变化合物的毒性,而羟基的存在或乙酰化 则会降低化合物的毒性。
危险化学品对环境的主要危害
(1) 对大气的危害 ① 破坏臭氧层 ② 导致温室效应 ③ 引起酸雨 ④ 形成光化学烟雾:伦敦型烟雾 (2) 对土壤的危害 (3) 对水体的污染 (4) 对人体的危害 ① 急性危害 ② 慢性危害 ③ 远期危害
·洛杉矶型烟雾
水体中的污染物分类 无机无毒物、无机有毒物、有机无毒物和有 机有毒物。 ① 植物营养物污染的危害 ② 重金属、农药、挥发酚类、氧化物、砷化 合物等污染物可在水中生物体内富集,造成 其损害、死亡、破坏生态环境。 ③ 石油类污染可导致鱼类、水生生物死亡, 还可引起水上火灾。
腐蚀性和刺激性危险
腐蚀物质既不代表有共同的结构,化学或反应的特征的化学 物质的特定的种类,也不代表有共同用途的一类物质,而是 类属能够严重损伤活性细胞组织的一类物质。 在化工中最具代表性的腐蚀性物质有:酸和酸酐、碱、卤素 和含卤盐、卤代烃、卤代有机酸、酯和盐、以及不属于以上 四类中任何一类的其他腐蚀性物质,如多硫化氢、2-氯苯甲 醛,肼和过氧化氢等。 刺激性是指物质和制剂与皮肤或黏膜直接,长期或重复接触 会引起炎症。
离子鉴定和未知物的鉴别实验报告
离子鉴定和未知物的鉴别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标题:离子鉴定和未知物的鉴别实验报告摘要:离子鉴定和未知物的鉴别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实验之一,本实验通过观察溶液的性质、离子的反应特性和化学计量学原理,对不同离子和未知物进行了鉴定和分析。
通过本报告的撰写和实验的实施,我们对离子鉴定和未知物的鉴别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报告撰写能力。
实验目的:1. 了解离子反应的特性,掌握离子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2. 掌握几种重要离子的鉴定方法,如氯离子、铁离子、铜离子、钡离子等。
3. 进行离子的分组鉴定,分析未知物的成分。
实验原理:1. 氯离子鉴定原理:氯离子可与银离子反应,生成不溶性白色氯化银沉淀:Ag+ + Cl-→ AgCl↓2. 铁离子鉴定原理:Fe3+可与心酸反应,生成暗红色的络合物:Fe3+ + SCN-→ [Fe(SCN)]2+(红溶液)3. 铜离子鉴定原理:Cu2+可与NH3或OH-反应生成不溶性蓝色或深蓝色氢氧化铜沉淀:Cu2+ + 2NH3→ Cu(NH3)2↓Cu2+ + 2OH-→ Cu(OH)2↓4. 钡离子鉴定原理:Ba2+可与SO42-发生反应,生成不溶性白色沉淀:Ba2+ + SO42- → BaSO4↓实验步骤:1. 将6种已知离子依次用硝酸溶液稀释至适当浓度。
2. 进行分组鉴定(可根据鉴定原理自行分组)。
将同组离子混合离子溶液加入反应管中,分别进行鉴定和记录。
3. 根据离子反应式来进行质子和电子的计量。
4. 找出未知物的组成,将其加入离子溶液中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推断出未知物的组成。
数据分析:表1:已知离子的鉴定结果离子检测结果Na+ 阴性K+ 阳性NH4+ 阳性Fe3+ 阳性Cu2+ 阳性Cl- 阳性表2:未知物鉴定结果离子检测结果Na+ 阴性K+ 阳性NH4+ 阳性Fe3+ 阳性Cu2+ 阴性Cl- 阳性结论:通过离子鉴定实验,我们对氯离子、铁离子、铜离子、钡离子等常见离子的鉴定方法有了进一步了解,也学会了离子分组鉴定,其中一个未知物最终被证明为铜盐,另一个未知物被证明为钡盐。
离子的鉴定和未知物的鉴别实验报告
离子的鉴定和未知物的鉴别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学习离子的鉴定方法和未知物的鉴别方法,通过实
验操作和分析结果,了解各种离子和未知物的性质和特征。
实验一:钠离子的鉴定。
首先,将待测试溶液取1mL,加入去离子水10mL中稀释。
然后将
BaCl2、Na2CO3和酚酞加入上述稀释溶液中,并观察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
果如下:
BaCl2:无明显变化,因此可以推断该溶液中无SO42-、CO32-、
PO43-等离子;
Na2CO3:溶液呈现白色沉淀,表明该溶液中含有CO32-离子;
酚酞:溶液呈现粉红色,表明该溶液中含有Na+离子。
综上,该溶液中存在Na+和CO32-离子。
实验二:未知物的鉴别。
将未知物A、B、C三种样品分别加入不同的试管中,先进行观察和测试,得到以下数据:
未知物A:溶于HCl,产生气体,生成氯离子沉淀,表明该溶液中含
有CO32-和S2-离子。
未知物B:无明显变化,表明该溶液中不含有SO42-和CO32-等离子。
未知物C:滴加BaCl2产生白色沉淀,表明该溶液中含有SO42-离子。
根据实验结果,未知物A中含有CO32-和S2-离子,未知物B中不含有SO42-和CO32-等离子,而未知物C中含有SO42-离子。
因此,我们可以推断未知物A是含有CO32-和S2-离子的化合物,未知物B可能是一种单质,而未知物C则是一种含有SO42-离子的化合物。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通过对钠离子和未知物的鉴别分析,成功地熟悉了离子的鉴定方法和未知物的鉴别方法,并了解了不同离子和化合物的性质和特征。
离子鉴定与未知物的鉴别实验流程
离子鉴定与未知物的鉴别实验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以下是一个常见的离子鉴定与未知物鉴别的实验流程:1. 观察和记录仔细观察未知物的外观特征,如颜色、状态、气味等,并记录下来。
鉴别未知药物实验报告
鉴别未知药物实验报告1. 引言在现代医药研究中,鉴别未知药物的工作非常重要。
鉴别未知药物可以帮助科学家确定药物的成分、性质和用途,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方法和步骤,鉴别未知药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2. 实验方法2.1 识别颜色首先,我们使用目视法来观察未知药物的颜色。
不同的药物成分通常具有不同的颜色特征,因此可以通过颜色来初步判断药物的性质。
2.2 试纸法接下来,我们使用几种特定试纸来测试未知药物的化学性质。
常见的试纸有酸碱试纸、还原糖试纸和氯离子试纸等。
通过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我们可以初步了解未知药物的酸碱性、还原糖含量和氯离子含量等。
2.3 半定量分析为了更详细地了解未知药物的成分,我们进行了半定量分析。
首先,我们使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来测定药物的吸光度,以了解其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光谱特征。
然后,我们使用红外光谱仪来测定未知药物的红外光谱,以确认其分子结构。
最后,我们使用质谱仪对未知药物进行质谱分析,以确定其分子量和分子离子峰。
2.4 功能筛选根据前期实验结果,我们进一步对未知药物进行了一系列的功能筛选。
通过对动物模型的实验,观察未知药物对生理功能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其药理作用。
3. 实验结果3.1 识别颜色未知药物呈淡黄色液态。
3.2 试纸法通过酸碱试纸测试,未知药物呈酸性反应;还原糖试纸测试结果为阴性;氯离子试纸测试结果为阴性。
3.3 半定量分析未知药物在紫外-可见光谱仪中呈现两个吸收峰,分别在200 nm和260 nm处;红外光谱显示未知药物中存在醇基和酮基;质谱分析结果显示未知药物的分子量为XYZ。
3.4 功能筛选未知药物在实验动物模型中表现出降低血压和提高免疫力的功能。
4. 讨论通过实验结果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初步推测未知药物可能属于一种酸性药物,主要成分可能含有醇基和酮基结构,分子量约为XYZ,具有降血压和提高免疫力的药理作用。
然而,由于我们只进行了一系列初步的实验,对未知药物的鉴别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确认。
未知物鉴定的注意事项
未知物鉴定的注意事项
未知物的鉴定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对已知物质的数量、纯度、含量或特征参数进行测定;另一种是对未知物的性质、组成和种类进行鉴定。
后者包括实验室定性鉴定和实验室定量鉴定两部分。
对于未知物的鉴定,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样品的收集和处理
样品的收集方法和处理方式对鉴定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样品应该尽可能的采集多种类型的样品,以便进行实验室定性、定量鉴定。
在收集样品时,要注意防止样品的污染和变质,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和原始性。
2. 实验室条件
实验室的条件对于鉴定结果也至关重要。
实验室应该具备完备的仪器设备、优秀的实验技术和专业的鉴定人员。
在实验室进行鉴定时,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3. 实验方法和技术选择
实验方法和技术选择是实验室鉴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不同种类的未知物鉴定,
需要使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实验室应该根据未知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选择最适宜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4. 鉴定结果的可靠性
鉴定结果的可靠性对于未知物鉴定来说至关重要。
鉴定人员应该具备丰富的鉴定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在鉴定过程中要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同时,鉴定结果应该具备可重复性。
未知物鉴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实验室采取综合措施,保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在有效地采取上述措施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完成鉴定任务。
未知化合物的鉴定注意事项
未知化合物的鉴定注意事项鉴定未知化合物是化学实验室常见的任务之一。
在进行鉴定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前期准备:在开始实验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检查所有使用的试剂和仪器是否在有效期内,并且没有明显的损坏。
其次,准备好所有必要的试剂、溶剂和标准品,并将实验室清洁干净,以避免杂质的干扰。
2. 实验安全:化学实验室中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在鉴定未知化合物时,需要注意防护措施,例如佩戴实验手套、护目镜和实验服。
此外,在使用有毒或易燃试剂时,需加强通风措施,并做好相应的废弃物处理工作。
3. 样品的准备: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准备样品。
样品可能以固体、液体或气体形式存在,具体的处理方法会因样品的特性而有所差异。
通常情况下,需要将样品纯化、溶解或挥发等处理,以便于后续的鉴定步骤。
4. 鉴定方法的选择:鉴定未知化合物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选择适当的方法取决于样品中想要确定的成分以及实验室中可用的设备和技术。
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质谱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紫外可见光谱和色谱等。
5. 数据的解析:在进行鉴定实验后,需要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这可能包括比对已知物质的数据库、谱图解读和化学计算等。
通过综合分析实验结果,确定未知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性质。
6. 结果的验证:鉴定结果应该进行验证,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可以采用再现实验或与其他实验室进行对比验证,或者与现有的文献数据进行比较。
7. 结果的报告:鉴定结果应该以明确、详细和系统的方式进行报告。
报告中应包括实验目的、鉴定方法、实验步骤、数据和结果分析,以及结论等。
此外,报告还应明确未知化合物的命名、分子式和结构式等。
总之,鉴定未知化合物需要仔细的实验操作和准备工作,以及选择适当的鉴定方法。
在实验中,需要严格遵守安全规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将实验结果以清晰、详细和系统的方式报告,以便他人理解和复现。
未知药品鉴定的四步鉴定法
未知药品鉴定的四步鉴定法介绍如下:
未知药品鉴定是法医毒物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判断毒品的成分和毒理作用。
以下是未知药品鉴定的四步鉴定法:
1.外观检查
外观检查是最基本的鉴定方法之一。
通过肉眼观察未知药品的形状、颜色、纹路等特征,初步确定药品的种类。
在进行外观检查时需要注意,有些药品可能被伪装,外包装和实际成分不同,必须进一步分析检查。
2.化学鉴定
化学鉴定是鉴定未知药品的主要方法之一。
化学鉴定可以通过对药品的色谱、质谱、核磁共振等多种手段进行分析,获取药品的化学成分信息。
通过对未知药品进行分离、提取、纯化等技术操作,可以得到药品的特征化学物质,从而确定药品的种类与成分。
3.毒理学鉴定
毒理学鉴定是通过观察未知药品对试验动物的影响,来判断药品的毒性情况。
毒理测试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癌等多个方面,需要通过对多种试验动物的多次观察和实验,来建立药品对人体的毒性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被作为法庭审判时证据的一部分。
4.鉴定结论
鉴定结论是综合前三步的分析结果,通过科学方法获得的数据、证据和基于资料来源作出的一项意见。
根据母品中毒物之性质、特征性质与比对品比对的结果,向依法执法单位所提供的结论,用以指导司法实践。
在进行未知药品鉴定时,需要遵循科学规范和严谨的态度,获取足够的检测数据和证据,并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
这样才能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司法实践提供支持。
未知样品成分及配方剖析实例
未知样品成分及配方剖析实例许多企业和个人期望通过配方分析技术开发或升级新产品,但很少有人知道配方分析的整个过程,以及如何获得有用的配方和成分比例。
本文通过一个实际案例,为有公式需求的R&D人员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流程,飞秒希望帮助大家更全面的了解公式分析技术。
一、样品信息未知物为白色,具有芳香气味的黏稠状液体。
综合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溶解试验、x射线衍射法、气相色谱法、离子化一飞行时间质谱多种分析手段,进行未知物的组成分析。
二、分析设备和试剂准备2.1 傅里叶红外光谱试验傅里叶红外光谱的测试采用Perkin Elmer—Frontier中红外光谱仪进行测试,测试采用ATR(衰减全反射的模式)进行测试,分辨率为4个波数,扫描范围在400~4000 cm-1。
2.2 溶解试验溶出度试验选用水、甲醇、乙醇、二甲苯、四氢呋喃、二甲基亚砜等常见溶剂。
2.3 能谱试验采用了Oxford IE350能谱仪对未知物的不同区域进行能谱分析,加速电压为20 kV。
2.4 XRD试验采用DMAX—RB型x射线衍射分析仪进行测试,测试参数为:铜靶Ka射线,石墨单色器滤波,特征波长A=1.540 6nm,电压60 kV,电流100 mA,扫描步长0.02,衍射<142。
2.5 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试验采用安捷伦公司生产的7890A-5975C气相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程序由室温升至50℃,保持2 min,在20cC/min的升温速率下升至280℃,并保持5min,气化室温度设定为300摄氏度,检测器温度设定为300摄氏度。
2.6 离子化一飞行时间质谱试验采用ABI MALDI-TOF,选用MS reflee tor方法模式,样品溶液与DHB基质溶液以l:l(体积比)混合,0.5斗L混合溶液沉积在MALDI质谱的靶上,自然干燥,置于质谱仪器的离子源中进行质谱分析。
每个质谱图为30次激光脉冲扫描累加图。
三、分析结果与讨论3.1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图1为未知物红外光谱图,结合谱图中特征峰和指纹区的吸收峰分布情况,此未知物红外光谱测试结果分析如下:样品在3443、2956、2929、2874 cm波数吸收很强,表明此物质中含有一CH,一CH:,一CH,基团。
确定未知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测试方法与实验结果的解释及测试结果的比较
确定未知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测试方法与实验结果的解释及测试结果的比较确定未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化学分析中的重要步骤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测试方法以及实验结果的解释,并进行对比。
首先,测试未知物质的化学性质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
根据不同的化学性质,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测试方法。
常见的方法包括:元素分析法、质量分析法、红外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核磁共振法等。
元素分析法是确定未知物质化学成分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对其样品进行加热或氧化处理,然后利用化学分析方法如滴定法或光度法,测定其中含有的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比如,通过氧化后,使用钠水作为还原剂,然后用盐酸滴定法测定氧化还原反应中硫的含量。
根据滴定结果,可以推测未知物质可能含有硫元素。
质量分析法可用于确定未知物质的分子结构。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质谱仪,将未知物质分子的样品注入仪器中,通过分析样品荷电粒子的质量-荷电比率,可以得出未知物质的分子质量以及化学结构。
例如,通过质谱仪的测试,可以确定未知物质的分子量为100g/mol,推测其化学结构为C6H12O6。
红外光谱法可以用来确定未知物质的官能团。
该方法是基于分子中不同官能团对红外辐射的吸收特性。
通过测量测试物质在红外光谱范围内吸收的波数,可以确定它所含的官能团。
例如,如果测试结果显示样品在3200-3600 cm-1波数范围内有较强的吸收峰,那么可以推测未知物质可能含有羟基。
紫外-可见光谱法是用来确定未知物质的吸收特性。
该方法对于含有共轭体系的化合物特别敏感。
通过分析样品在紫外-可见光谱范围内的吸收波长和强度,可以推测出未知物质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例如,如果测试结果中显示样品在260 nm处有一个较强的吸收峰,可以推测未知物质可能含有芳香环。
核磁共振法是用来确定未知物质分子结构和化学环境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
通过测量样品在磁场中各个原子核的共振频率和化学位移,可以得出未知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化学环境。
例如,如果未知物质的核磁共振谱中显示出一个绝对化学位移为5.8 ppm的峰,可以推测该物质含有一个甲基基团。
未知物检测工业分析检测中心2024
引言概述:未知物检测是一项关键的工业分析检测技术,旨在识别和鉴别未知的物质样本。
未知物检测工业分析检测中心的任务是通过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专业的分析方法来解决客户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未知物体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未知物检测工业分析检测中心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正文内容:1. 工作原理1.1 仪器设备未知物检测工业分析检测中心使用一系列高精度的仪器设备,包括光谱仪、质谱仪、红外光谱仪等,以获取未知物质的结构和特性信息。
1.2 分析方法未知物检测中心采用多种分析方法,例如光谱分析、质谱分析、色谱分析等,结合数据库和专业知识对未知物质进行鉴别和分类。
2. 应用领域2.1 工业生产未知物检测在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避免损失和事故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率。
2.2 食品安全未知物检测工业分析检测中心也在食品安全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食品样本中的未知物质进行检测和鉴别,可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2.3 环境保护未知物检测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环境样本中的未知物质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追踪污染源,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环境。
3. 工作流程3.1 样品采集未知物检测工业分析检测中心首先需要收集样品,可以是工业产品、食品、水体等不同类型的样品。
3.2 样品处理样品处理过程包括样品制备和前处理等,以便于后续的分析检测工作。
3.3 仪器分析经过样品处理后,样品将进入仪器设备进行分析,获取样品的特征信息。
3.4 数据分析通过对仪器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对比和匹配,对未知物质进行鉴别和分类。
3.5 结果报告未知物检测工业分析检测中心将向客户提供详细的结果报告,包括样品的检测结果、分析方法和建议等。
4. 质量管理4.1 校准和质控未知物检测工业分析检测中心在日常工作中重视校准和质控,确保仪器设备和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2 资质认证未知物检测工业分析检测中心通常具有相关的资质认证,如ISO 17025认证,证明其符合国际标准和规范要求。
未知化合物方法开发技巧
未知化合物方法开发技巧
化学上常用的未知化合物分析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包括NMR光谱、IR光谱、质谱、元素分析等。
下面介绍一些未知化合物分析的方法开发技巧。
首先,对于未知化合物的分析,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和技能。
可以通过利用不同的实验技术和设备,以及采用多种检测方法来解决问题。
例如,可以通过质谱进行精确的分子质量测量和碎片分析,通过NMR谱图获取化合物结构信息等等。
其次,合理的实验方案也是关键。
针对实验样品的特殊性质,可以选择不同的实验条件、检测方法等。
在进行样品预处理的过程中,需要选取合适的试剂和反应条件,以便提高化合物的含量和纯度,从而更准确地进行分析。
此外,还需要注意实验结果的数据分析和解释。
对于数据结果的处理和解释,需要综合使用各种分析技术,以及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
对于未知化合物的结构和成分的分析,需要考虑到其他可能存在的化学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需要进行全面、详尽的分析和验证。
总之,未知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开发需要仔细、周密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以及综合使用多种实验技术和方法。
这需要研究者具备扎实的化学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同时合理利用各种实验资源和设备。
无机化学实验之离子鉴定和未知物的鉴定
实验二十六离子鉴定和未知物的鉴定——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运用所学的无素及化合物的基本性质,进行常见物质的鉴别或鉴定进一步巩固常见阳离子和阴离子重要的基本知识。
二、实验用品:略三、鉴定一个试样或者一组未知物需要鉴别时,通常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物态(1)状态,若为固态要观察它的晶形(2)观察试样的颜色(3)嗅、闻试样的气味2.溶解性:首先试验是否溶于冷水、热水;其次依次用盐酸(稀、浓)、硝酸(稀、浓)试验其溶解性。
3.酸碱性:(1)通过对指示剂反应加以判断;(2)两性物质借助于既触觉于酸,又能溶于碱判别(3)可溶性盐的酸碱性可用它的水溶液(4)可利用试液的酸碱性排除某些离子的存在4.可根据物质对热稳定性的羞来鉴别物质。
5.鉴是或鉴别:(1)通过与其试剂反应,生成治定或放出气体。
必要时再对生成的气体或沉淀做性质试验(2)显色反应(3)焰色反应(4)硼砂珠试验(5)其它特征反应四、实验内容:1、根据下述实验内容,列出实验用品及分析步骤2、区分二片银白色金属片:一是铝片,一是锌片(1)所需仪器药品(2)实验步骤⎢⎢⎣⎡++不溶继续加过量氨水氨水少量沉淀溶解继续加过量氨水氨水少量盐酸锌铝3322)()(OH Al Al OH Zn Zn 、 +++↓=⋅+↑+=+↑+=+4323322233)(3222262NH OH Al O H NH Al H ZnCl HCl n H AlCl HCl AlAl(OH)3在过量氨水中不溶解O H HNH Zn O H NH OH Zn ClNH OH Zn O H NH ZnCl H ZnCl HCl Zn 22432324223222420)(—4)(2)(22++⋅++↓=⋅+↑+=+-+3、鉴别四种黑色和近于黑色的氧化物:CuO,Co 2O 3,PbO 2,MnO 2 (1)所需药品(略) (2)实验步骤:OH Cl MnCl HCl MnO O H Cl PbCl HCl PbO Nall OH Co NaOH CoCl O H Cl CoCl HCl O Co OH CuCl HCl CuO 2222222222222322224242)(23262+↑+∆++↑+=++↓+++↑+=++=+4、未知混合液1,2,3分别含有Cr 3+,Mn 2+,Fe 3+,Co 2+,Ni 2+离子中的大部分或全部,设计实验方案以确定未知的溶液中,哪几种离子不存在?解:Cr 3+,Mm 2+,Fe 3+,Co 2+,Ni 2+过量NaOH 溶液-22CrO2)(OH Mm 、3)(OH Fe 、2)(OH Co 、2)(OH NiH+ H++3Cr +2Mm 、+3Fe 、+2Co 、+2Ni绿色示有+3Cr 3NH 、o H 2(过量)2)(OH Mm 、3 +3、+236(NH NiH+ NaOH +2Mm、+3Fe2)(OH Co 、2)(OH Ni+2Co 、+24-MmO3)(SCN Fe KSCN 亦有+2Mm(紫红) 红色示有+3Fe42)(-SCN Co 蓝色 2)(OH Ni 绿 5、盛有以下十种硝酸盐的试剂瓶标签被腐蚀试加以鉴别 AgNO 3 Hg(NO 3)2 Hg(NO 3)2 Pb(NO 3)2 NaNO 3 Cd(NO 3)2 Zn(NO 3)2 Al(NO 3)3 KNO 3 Mn(NO 3)2加盐酸222Pbcl Cl Hg Agcl ↓↓2HgCl 、、、、、、2MmClo H O H NH O H NH 22323↓↓↓2)(3+NH Ag溶解↓Cl HgNH 2里或红HgS亮黄223HNO ↓白色沉淀 焰色反应 焰色反应↓AgCl 黄 紫6、盛有下列十种固体钠盐的试剂瓶标签脱落试加以鉴别: NaNO 3 Na 2S Na 2S 2O 3 Na 3PO 4 NaCl Na 2CO 3 NaHCO 3 Na 2SO 4 NaBr Na 2SO 3 解答:(先用盐酸)OH CO NaCl HCl NaHCO O H CO NaCl HCl CO Na O H SO NaCl HCl SO Na SO S NaCl HCl O S Na S H NaCl HCl S Na 22322322232232222222222)(22+↑+=++↑+=++↑+=+↑+↓+=+↑+=+臭鸡蛋气味但223232H CO CO Na NaHCO+↑+∆其余的溶于水加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a 2SO 4、有黄色沉淀的是Na 3PO 4。
正己烷未知物分析
正己烷未知物分析正己烷,是低毒、有微弱的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
正己烷是一种化学溶剂,正己烷未知物分析主要用于丙烯等烯烃聚合时的溶剂、食用植物油的提取剂、橡胶和涂料的溶剂以及颜料的稀释剂,具有一定的毒性,会通过呼吸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长期接触可导致人体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四肢麻木等慢性中毒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晕倒、神志丧失、甚至死亡。
正己烷化学成分分析检测在工业上主要用作溶剂,用于配制粘胶以粘合鞋革、箱包,常用于电子信息产业生产过程中的擦拭清洗作业,还有食品制造业的粗油浸出、塑料制造业的丙烯溶剂回收、化学实验中的萃取剂以及日用化学品生产时的花香溶剂萃取等行业也用到正己烷。
若使用不当,极易造成职业中毒。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胃纳减退;其后四肢远端逐渐发展成感觉异常,麻木,触、痛、震动和位置等感觉减退,尤以下肢为甚,上肢较少受累。
进一步发展为下肢无力,肌肉疼痛,肌肉萎缩及运动障碍。
正己烷短期暴露的有害作用及症状:吸入或暴露超过500mg可引起头痛。
急性腹泻、脸发烧、手指和脚趾麻木与虚弱。
如果停止暴露则大多数症状在几个月内消失。
液体正己烷吸到肺部可引起肺炎。
为预防正己烷中毒,正己烷作业车间应安装有效通风装置。
若使用含正己烷的溶剂,应尽量保持密闭,以减少其蒸汽逸出,确保车间正己烷空气浓度不超过100毫克/立方米为宜。
积极进行工艺改革,尽可能以无毒或微毒溶剂代替正己烷。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北京清析技术研究院在华北、华南、华中、华东、西北等地区,建立12大分院及配套实验室,秉承母校校训,以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为数千家企业客户提供产品研发、成分分析、材料检测、工业诊断、模拟测试、大型仪器测试、可靠性验证等专业技术服务,还为全国范围内的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司法鉴定中心、医院、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提供专业技术服务。
未知物成分分析(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未知物成分分析中国科学院分析中心(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高工--189********未知物剖析(分析)主要是针对未知物的分析要求为目的,综合斟酌并采用不一样的分离、萃取的物理、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对未知物样品中的各个成分分离开并开始纯化,接着分别采用各种分析仪器设备对其进行分析、鉴定并最终确定其未知样品的名称、含量的方法。
未知物剖析(分析)通常分两类,一类是主要成分分析,一般来说比较容易,分析出主成分即可。
第二类是全成分分析,对物体的成分含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未知物中的各个组分在化学构造上有明显的不同,从而说明在它们的化学、物理性质上有不同的差异。
未知物剖析(分析)方法思路体系就是利用它们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上的差别,选用不同的化学和物理分离方法逐一将它们分离开,然后分别用化学和大型精密分析仪器对它们进行测试、鉴定。
未知物成分剖析涉及的领域广泛,具体包括以下各类产品:高分子:1、塑料制品及助剂:塑料粒子、加工母粒、塑料丝、塑料绳、塑料带、软管、波纹管、硬管、塑料板材、塑料薄膜、塑料轴承、塑料开关、加工母粒、塑料门窗、塑料棒、塑料粉末、光盘、人造革电缆、泡沫等材料。
2、橡胶制品及助剂:耐油胶管、O型密封圈、抗静电胶片、密封胶钉、输送带、密封条、绝缘护套、轮胎、胶垫、胶管、空调软管、燃气胶管、制动皮碗、门窗密封条、阻燃传送带、减震胶料、防水卷材、胶鞋、消音减震胶片。
3、胶黏剂:乳液(白乳胶、压敏胶、织物涂层乳液、植绒胶、印花乳液、复膜胶、标签胶、无纺布胶等),双面胶、聚氨酯胶、环氧胶、PVC胶、万能胶、滤芯胶、不干胶、光固化胶,热熔胶,AB胶、硅酮胶、木材胶,酚醛树脂胶、填缝胶、灌封胶、建筑乳液定型胶。
4、涂料:防腐涂层、光固化涂料,防水涂层、隔热涂层、导电涂层、耐高温涂层、乳胶漆。
精细化学品:1、清洗剂:肥皂与合成洗涤剂、洗洁精、洁厕灵、金属清洗剂、大理石清洗剂、硅片清洗剂水泥助磨剂、切削液、脱漆剂、脱模剂、磷化液、抛光液、电镀液、除油水(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烯烃或炔烃
样品 + 亚铜盐的氨溶液;样品 + 硫 酸
样品+甲醛+硫酸试 液
与亚铜盐的氨溶液不反应;与 硫酸发生加成反应,水解后产 生反应 硫酸发生加成反应,水解后产生 醛、酮 炔 烃 烷 烃
正反应
芳 烃
香
2. 总结
含碳、氢、氧的化合物鉴别方案
样品+2,4-二硝基苯肼
产品报告格式示例
样品4 官能团的化学检验:可能是芳香酸 试 剂 2,4-二硝基苯肼 皂化试验 碘酸钾-碘化钾试验 现 象 无沉淀 很快溶解 溶液显蓝色 推 断 不是醛、酮 示有羧酸、酸酐 示有羧酸 可能为羧酸
1.各类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其他含氧化合物-硝基化合物
(1)物态:大多数脂肪族硝基化合物是无色有香味的液体。芳香族硝 基化合物是无色或淡黄色高沸点液体或低熔点固体,有芳香味,芳环上 带有的硝基越多,则颜色越深。 (2)元素定性分析:含有氮(含杂原子取代基者除外)。 (3)溶解度试验:脂肪族硝基化合物仅微溶于水或不溶。硝基伯烷或
1.各类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其他含氧化合物-酰卤
(1)物态:最常见的酰卤为酰氯。大多数酰氯均为无色液体,某些芳 酰氯是固体。酰氯有强烈的刺激味。低级酰氯极易吸湿分解。 (2)元素定性分析:含有卤原子。 (3)溶解度试验:C5以下的酰氯极易遇水分解而溶于水,其他的酰卤 溶于浓硫酸,属N组。 (4)化学检验:硝酸银乙醇溶液试验;异羟肟酸试验。
1.各类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其他含氧化合物-酚
(1)物态:酚类中除间甲酚和卤代酚是液体外,其余的一元酚均为低
熔点固体。一元酚都具有特殊的气味。纯的酚应为无色,但因极易被氧
化成醌而呈现颜色。有些酚因结构上连有硝基等发色团而显颜色。 (2)元素定性分析:不含氮、硫、卤原子(取代酚除外)
(3)溶解度试验:除苯酚不溶于水外,其余的一元酚都属A2组,二
1.各类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其他含氧化合物-酸酐
(1)物态:脂肪族一元酸酐,自乙酸酐到癸酸酐均为无色液体。二元 酸酐和芳酸酐均为固体。低级酸酐有刺激味。 (2)元素定性分析:不含氮、硫、卤原子。 (3)溶解度试验:除乙酸酐(每100g水中溶解12g)外,其余的酸酐 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浓硫酸,属N组。注意,低级酸酐易水解而溶于水。 (4)化学检验:酸酐的异羟肟酸试验。
1.各类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醛和酮类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1)物态:醛类中除甲醛(bp.-21˚C)、乙醛(bp.20˚C)外,其它 醛均为无色液体或固体,甲醛有强烈的刺激气味。酮类都是无色液体或 固体。醛和酮都有特殊气味。 (2)元素定性分析:不含氮、硫、卤原子(含杂原子取代基的除外) (3)溶解度试验:C4以下的醛、酮及2-戊酮、3-戊酮均属S1组。其余 的醛和酮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浓硫酸,属N组。 (4)化学检验:2,4-二硝基苯肼试验;品红醛试验;Tollen试验;
2,4-二硝基苯肼 乙酰氯 硝酸铈 盐酸-氯化锌
无黄色沉淀 发热,并有果香味 显红色 呈均相,无油层分出
无羰基 示有羟基 示有羟基 可能为伯醇
样品3 官能团的化学检验:可能是芳醛 试 剂 2,4-二硝基苯肼 吐伦试验 费林试验 现 象 推 断
有黄色沉淀 示有羰基 生成银镜 示有醛基 无砖红色沉淀生成 示有醛基连在芳环上 可能为芳香醛
1.各类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烷烃类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1)物态:C1~C4为气体,C5 ~ C17为液体,C18以上为固体。烷烃 有特殊的气味。灼烧时呈黄色无烟火焰。 (2)元素定性分析:不含氮、硫、卤素。 (3)溶解度试验:不溶于所有的分组溶剂,属I组。 (4)化学检验:酰化反应,硝酸铈试验,高碘酸试验。
元酚和多元酚因芳环上羟基增多而溶于水,属S1组。 (4)化学检验:三氯化铁试验;溴水试验
1.各类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其他含氧化合物-醚
(1)物态:简单的脂肪族醚和芳香族醚都是液体,有特殊的气味。二苯 醚是固体。 (2)元素定性分析:不含氮、硫、卤原子(含杂原子取代基的除外 )。 (3)溶解度试验:C4以下的醚如乙醚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属S1组。 其他的醚均溶于浓硫酸,属N组。 (4)化学检验:氢碘酸试验
碘仿反应
1.各类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羧酸类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1)物态:C8以下的一元脂肪族羧酸在室温下是无色液体。C8 以上的羧酸、二元羧酸以及芳香族羧酸为无色固体。C1~C3的一元羧酸有 强烈的刺激性酸味;C4~C6一元羧酸有难闻的臭味;C7以上的羧酸因相 对分子质量加大而气味减小。 (2)元素定性分析:不含氮、硫和卤原子(含有杂原子基团 的除外)。 (3)溶解度试验:C1~C4羧酸能与水混溶,C5 羧酸在水中的 溶解度为3.7g/100g水,仍属溶于水,以上羧酸均属S1A组。其他的羧酸 均属A1组。 (4)化学检验:羧酸的异羟肟酸试验;中和当量测定。
正反应
醛、酮 (酸酐有时也显正反应)
负反应 醇、酚、醚、羧酸、酯、酸酐 样品+碱(皂化试验) 正反应 羧酸、酯、羧酐 (酚有时也显正反 应) 正反应 醇、酚
负反应 醇、酚、醚 样品用酰氯试验 负反应
醚
样品用三氯化铁试验 负反应 醇、酚 正反应 醇、酚
产品报告格式示例 样品1 官能团的化学检验:可能是伯醇 试 剂 现 象 推 断
1.各类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烯烃类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1)物态:与烷烃类似。 (2)元素定性分析:不含氮、硫、卤素。 (3)溶解度试验:溶于浓硫酸,属N组。
(4)化学检验:溴的四氯化碳试验;高锰酸钾溶液试验。
炔烃类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1)物态:与烷烃类似。灼烧时有黑烟。
(2)元素定性分析:不含氮、硫、卤素。
硝基仲烷(即α-碳上有氢的)属A2组。α-碳上无氢的硝基烷及芳香族
硝基化合物均归属于M组。 (4)化学检验:氢氧化亚铁试验;氢氧化钠试验。
2. 总结
碳、氢的有机化合物(烷、烯、炔和芳香烃)的初步鉴别方案 样品 +2% 溴 - 四氯化碳溶 液
溴分子定量地褪色,但不产生溴化氢 在室温及漫射光下,不发生加成反 应 烷烃或芳香烃
1.各类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其他含氧化合物-酯
(1)物态:多数脂肪族和芳香族酯都是无色液体,具有各种香味。一些 酚形成的酯多半是固体。 (2)元素定性分析:不含氮、硫、卤原子(含杂原子取代基的除外)。 (3)溶解度试验:C5以下的酯在水中可溶或微溶,为S1组。C5以上的酯 属N组。 (4)化学检验:异羟肟酸试验
Ch3:未知物的分析与鉴定
§ 3.2官能团的化学和光谱鉴定
1.各类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醇类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1)物态:C1起为液体,C12以上为固体。具有较高的沸点,无色 ,有特殊的气味。 (2)元素定性分析:不含氮、硫、卤素。 (3)溶解度试验:C4以下属S1组,C5以上不溶于水,属N组,二 元醇或多元醇易溶于水,难溶乙醚,属S2组。 (4)化学检验:无可用于检验的特征反应。
(3)溶解度试验:溶于浓硫酸,属N组。 (4)化学检验:溴的四氯化碳试验;高锰酸钾溶液试验;炔金属化合
物试验。
1.各类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芳烃类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1)物态:苯和多数烷基取代苯都是具有芳香气味的无色液体。稠环 和多环芳烃多为无色固体。灼烧时有浓黑烟。 (2)元素定性分析:不含氮、硫、卤素 (3)溶解度试验:溶于浓硫酸中的属N组,不溶于浓硫酸中的属I组。 (4)化学检验:氯仿-无水三氯化铝试验;甲醛-浓硫酸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