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教学案
文言文复习教案初中
文言文复习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词语和句式。
2. 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文言文。
3. 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和主题,并进行简单的翻译。
教学重点:1. 常见的文言文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 文言文的朗读和背诵。
3. 文言文的意思和主题的理解和翻译。
教学准备:1. 文言文教材或复习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文言文的重要性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和技巧。
二、朗读和背诵(10分钟)1. 教师选取一篇适合初中生难度的文言文。
2. 学生朗读文言文,注意语音和语调的准确表达。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文言文。
三、词语和句式复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文言文中的常见词语和句式。
2.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讨论和解答疑难问题。
3. 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重点解释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字的区分和词义的掌握。
四、翻译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几个文言文句子,要求学生进行翻译。
2. 学生进行翻译练习,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助。
3. 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文言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五、文言文阅读理解(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篇文言文阅读材料,要求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
2. 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回答相关问题。
3. 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和主题。
六、总结和复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的文言文词语和句式。
2. 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文言文。
3.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翻译文言文的意思和主题。
初中文言文复习教案
初中文言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包括词汇、语法、句式等。
2.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表达。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写作能力,能够运用文言文进行简单的写作。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汇的复习:包括常见的实词、虚词、成语等。
2. 文言文语法的复习:包括句式、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3. 文言文阅读理解的训练:通过阅读短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文章意义。
4. 文言文写作的训练:根据给定的题目,运用所学的文言文知识进行写作。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对文言文词汇、语法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 阅读法:学生阅读文言文短文,教师进行讲解和分析。
3. 写作法:学生根据题目进行文言文写作,教师进行批改和指导。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对文言文短文的阅读和分析,评估其理解能力。
3. 写作能力:通过学生对文言文写作的练习,评估其写作能力。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复习文言文词汇,包括实词、虚词、成语等。
2. 第二周:复习文言文语法,包括句式、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3. 第三周:进行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阅读短文并分析句子结构和文章意义。
4. 第四周:进行文言文写作训练,根据给定的题目进行写作。
六、教学资源:1. 文言文词汇卡片:用于帮助学生记忆和复习词汇。
2. 文言文语法图表:用于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语法知识。
3. 文言文阅读材料:选取适合学生水平的文言文短文。
4. 文言文写作模板:提供给学生写作时参考的模板和例句。
七、教学活动:1. 词汇游戏:通过卡片游戏、接龙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复习词汇。
2. 语法竞猜:通过提问和竞猜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法知识的兴趣和记忆。
3. 阅读理解讨论:学生分组阅读文言文短文,进行讨论和分享,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文言文写作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初一语文复习教案古代文言文阅读技巧
初一语文复习教案古代文言文阅读技巧初一语文复习教案古代文言文阅读技巧一、引言古代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
在初一阶段,通过复习古代文言文阅读技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经典文本的理解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对于汉字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古代文言文阅读技巧的几个重要方面,为初一学生提供有效的复习指导。
二、古代文言文阅读技巧1. 生字认读古代文言文使用的汉字较为繁杂,学生在读文言文时常常会遇到生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需要有一定的生字认读技巧。
首先,可以通过分解字形,理解其中的部首或偏旁,辅助识别生字的含义。
其次,可以参考古代文言文的词义解释,根据上下文推测生字的意思。
最后,可以积累常见的生字,提高对于生字的辨识能力。
2. 理解句子结构古代文言文的句子结构相对复杂,常常涉及状语、宾语、主语等多个成分。
为了提高学生对句子结构的理解能力,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的成分,弄清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
此外,学生还可以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理解句子的语气、停顿和转折等。
3. 解读典故和修辞手法古代文言文中常常运用典故和修辞手法来进行表达,学生需要具备解读典故和修辞手法的能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学生可以积累常见的典故和修辞手法,了解它们的含义和应用场景。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增加阅读量,接触更多的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对于典故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掌握篇章结构古代文言文常常呈现出复杂的篇章结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篇章结构分析能力。
为了做到这一点,学生可以从整体上理解文本,把握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明确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梳理文章的逻辑思路,明确每一段的中心思想,提高对篇章结构的理解能力。
5. 阅读经典作品古代文言文中有许多经典的作品,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提高对于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例如,《孟子》、《史记》等,这些作品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还能够培养他们对于古代文言文的热爱和兴趣。
初中文言文复习教案
初中文言文复习教案教案标题:初中文言文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文言文的基本特点、词语解释、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等。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文言文的语言风格进行写作。
教学重点: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
2. 文言文的词语解释和理解技巧。
3. 文言文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4. 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相关文言文的片段引起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文言文的了解和学习经验。
二、复习文言文的基本知识(10分钟)1. 介绍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如古文简练、含蓄、借代等。
2. 引导学生回忆文言文的基本词语解释和理解技巧,如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对照现代汉语理解句子等。
三、文言文阅读和理解(25分钟)1. 选择一篇适合初中生阅读的文言文,可以是课文、古诗或古文段落。
2. 分析文言文的结构和段落,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3. 提问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推测,帮助学生思考文言文的深层含义。
四、文言文写作训练(20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文言文的写作素材,如古文名句、古代典故等。
2. 引导学生运用文言文的语言风格进行写作,可以是仿写、扩写或创作。
3.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文言文写作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收获。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
教学资源和评估:1. 文言文教材和课文。
2. 图片或文言文片段。
3. 文言文写作素材和范文。
4. 学生的参与和表现。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读文言文经典著作,如《论语》、《庄子》等。
2. 组织文言文朗读比赛或写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进度进行调整和修改。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教学案课内文言文知识点
期末复习教学案(7)(内容:文言文课内基础知识分类梳理)班级 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等第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目标:1、熟记文中重要字词句的意思。
2、对文中重要文言现象进行归类整理。
3、理解文章内容,识记写法,了解情感。
课前准备:1、熟记书中六篇文言文重要字词句的翻译2、了解书中六篇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写法、情感。
课中梳理检测:一、字词积累1、解释加点字普少习吏事()()及为相( ) 手不释卷()()每归私第() ()读之竟日()阖户启箧取书()() 处决如流()既薨(). 发箧()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 ( )虽多忌克()( )多龌龊循默.()尝奏荐() 普明日复奏其人() 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问其故()日初出沧沧凉凉( )孔子不能决也())孰为汝多知()()西南隅(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耸构巍峨()() 巃嵸(上倚河汉()四闼霞敞()遂以名楼()坐窥井邑()()形胜之最()所园也()卧房槛外(以空奇()主人处处款.之()灌木蒙丛()俱以假山显() 颓然碧窈()()瓜州诸园亭()至于园可无憾矢()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慭慭然()莫相知()( )( ) 且噬己也()( )益习其声() ()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 )驴不胜怒()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乃去()()可爱者甚蕃()独爱菊()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可亵玩焉()予谓菊()陶后鲜有闻()冋予者何人()宜乎众矣()2、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家人发箧视之( ) 寡学术()普颜色不变( )处决如流( )多龌龊循默()普明日复奏其人()如探汤( )去人近( )3、一词多义⑴之:⑵其:未有其比( ) 问其故()普明日复奏其人( 及其日中如探汤() 普又以其人奏( )观其耸构巍峨() 卒用其人( )坐其中(断其喉,尽其肉( )⑶以:⑹于: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⑺植:缘坡植牡丹( )亭亭净植(⑻上:上倚河汉( ) 人不得上( )⑼者:有黄鹤楼者(好事者()觉无异能者()(10)显:非显者刺( ) 俱 以假山显.((11)以为: 以为神( ) 以为且噬己也()(12)因:事列《神仙》之传( )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主人处处款之( )放之山下,虎见之( ) 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花之隐逸者也 ()菊之爱()读之竟日()家人发箧视之( )跪而拾之以归( )太祖常劝以读书( ) 跪而拾之以归( )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又以其人奏( ) 遂以名楼() )以实奇()俱以假山显(船载以入()⑷而: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 跪而拾之以归( ) 而日中时远也(远者小而近者大()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⑸为: 及为相( )以天下事为己任()奏荐某人为某官(虎因喜()因跳踉大?()4、词类活用孔子东游()遂以名楼()重檐翼馆()形胜之最也()非显者刺()蹄之()断其喉,尽其肉()「)(4) 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文言文)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文言文)(复习内容:文言文建议完成时间30分钟)班级姓名学号等第复习指南一、重点实词。
1.语文书相关课文注释中的实词。
2.寡学术少学问手不释卷放下私第自己的未有其比相提并论尝奏荐曾经3.州城西南隅角落遂以名楼命名高标耸立的楼宇上倚河汉靠坐窥井邑远眺形胜之最同知瓜洲做同知,名词作动词所园也款之缘坡沿着以假山显显扬至于园可无憾矣放置4.莫相知甚恐很,十分蹄之尽其肉,乃去吃尽二、虚词整理。
1.【之】事列《神仙》之传助词,无实意形胜之最助词,的主人处处款之代词,指我们虎见之代词,指驴蹄之代词,指虎计之曰代词,指这件事2.【以】遂以名楼用以实奇因俱以假山显凭借船载以入相当于“而”,连词,表承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为,认为以为:以为神把……当做……以为且噬己也认为3.【而】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表转折,却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表并列拔山倒树而来表修饰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表顺承4.【其】益习其声代词,它的,指驴常蹲其身代词,自己的5.【然】庞然大物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然往来视之但是6.【因】虎因喜因此因跳踉大 于是复习检测(一)按要求选择答案。
1.下列含“之”的选项中与其他三项意义不同的是:DA秋田之害(的)B黔之驴(的)C春冬之时(的)D菊之爱(宾语前置标志)2.下列选项中的“以”意义与其他不相同的两项是:A以丛草为林(把)B贻以金钗(把,拿)C以虫治虫(用)D而能以天下视为己任(把)【这里将“以”的“把、拿、用”义项理解为同义】E岁以大穰(因)F以假山显(凭借)(二)课堂检测。
口头翻译下列句子(或者在试卷空白处书写):1.(赵普)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竟日读之,倒装)。
……及次日临政,(赵普)处决(古今异义)如流。
2.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荐之)如初。
3.(费祎)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嶐嵸。
4.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
……人不得上,以实奇。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学案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复习七年级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梳理每课重点问题。
2、积累文言词汇,及成语、格言、警句。
3、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熟读每课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复习过程】一、结合下列文段及练习,自主复习七年级文言文。
(一)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吓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选出对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A、细察其纹理(细小)B、果如鹤唳云端(果真)C、方出神(正)D、徐喷以烟(慢慢地)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4、请任选一题作答。
①通过本文的阅读,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情趣丰富的人?我的看法:②童年是一段如诗如画的故事,在童年发生过许多趣味横生的故事,诗人胡令能《小儿垂钓》中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霉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你还知道哪些诗中写到了童年生活?写到相关的诗句即可。
(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初中文言复习教案
初中文言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复习,使学生熟悉中考文言文考点,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应试能力。
3、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方法与程序,会翻译文言句子并把握文章大意。
教学内容:1、文言文基本语法知识的复习。
2、中考文言文考点的复习。
3、文言文翻译的复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检查学生对文言文基本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复习文言文基本语法知识(10分钟)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以汉字为书写工具,以文言为表达方式,以诗词、散文、小说、戏曲等为文学形式。
2、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3、文言文的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4、文言文的语法规则:词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省略等。
三、复习中考文言文考点(10分钟)1、词语解释:对文言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进行解释。
2、句子翻译:对文言文中的重要句子进行翻译,要求准确表达原句的意思。
3、文言文阅读理解:理解和分析文言文的内容、人物、事件、观点等。
4、文化常识:对文言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进行了解和判断。
四、复习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方法与程序(10分钟)1、翻译原则:信、达、雅。
2、翻译方法:直译、意译。
3、翻译程序:词义确认、句子结构分析、翻译验证。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词语解释:解释文言文中的生僻词语。
2、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中的重要句子。
3、文言文阅读理解:阅读文言文,理解内容、人物、事件、观点等。
六、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并进行文言文阅读训练。
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练习和学生作业,检查学生对文言文基本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
2、通过课后文言文阅读训练,检查学生对中考文言文考点的掌握情况。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教案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教案七年级下文言文复习设计(一)作家作品(略)(二)背诵默写(略)(三)课文思路:《伤仲永》仲永5岁时天资过人十二、三岁时资质平平叙事20岁时,泯然众人了最后文章展开议论:一个神童的消失是因为后天努力才是成材的关键。
指出才能衰退的原因,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木兰诗》停机叹息——代父从军——准备行装——奔赴沙场——十年征战——凯旋归来——辞官还乡——欢聚一堂——高度赞美《孙权劝学》孙权劝学——吕蒙就学——学有所成——结友而别《口技》一、表演前:交代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开演前的气氛。
二、表演中: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听众的反应。
(四个场景:梦中惊醒,复又入睡,失火,救火)(正侧面描写相结合)三、表演结束时的情景。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狼》遇狼——惧狼——御狼——毙狼——议狼(四)中心思想:《伤仲永》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一个人有天分不足恃,惟有后天的教育与学习,才能让人精益求精,更上层楼,才能成为真正的天才。
《木兰诗》记叙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和爱国精神。
木兰是一个女英雄,文章既体现她的英雄气概,还体现她的儿女情长。
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由机灵活泼,热爱亲人、孝顺父母又报效祖国,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孙权劝学》本文采用对话的形式,简练而生动地刻画了三个人物形象,启发我们要重视学习。
《口技》采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形式,体现了口技表演者的精湛技艺。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记叙了夸父逐日的故事,表现了夸父逐日的无比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大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斗志。
《两小儿辩日》记叙一场不能解决的辩斗,告诉人们:学无止境,即使是圣人也不能穷尽知识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狼》记叙了狼和人的一场较量,揭示了狼贪婪、狡诈、凶狠、阴险的本性,表现了屠户的机智和勇敢,告诉人们:对狼一样的坏人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能取得胜利。
文言文阅读复习课教案初中
文言文阅读复习课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熟悉中考文言文考点,提高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理解能力。
2. 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增强学生的文言文词汇运用能力。
3. 熟练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方法与程序,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4. 能够归纳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1. 总结归纳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总结文言文阅读的考点、虚词的用法和翻译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2. 实战演练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际阅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考点的复习:介绍中考文言文阅读的常见考点,如虚词的用法、句子结构、词义理解等。
2.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讲解“则”、“而”等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通过例句进行说明。
3.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讲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方法和程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翻译思路。
4. 文章内容与观点的分析:通过阅读实例,教授学生如何归纳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中心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方法。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文言文阅读考点:介绍中考文言文阅读的常见考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 讲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讲解“则”、“而”等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通过例句进行说明。
4. 翻译方法的讲解:讲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方法和程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翻译思路。
5. 文章内容与观点的分析:通过阅读实例,教授学生如何归纳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中心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方法。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7.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通过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理解能力和虚词用法的掌握程度。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1——文言文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1)——文言文班级姓名学号等第复习内容:《古代寓言二则》、《幼时记趣》《三峡》、《梦溪笔谈》二则复习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意思2、正确熟练地翻译课文,掌握重点句子3、理解文章的内容复习安排:第一阶段: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子的意思第二阶段:归类复习、语段阅读、整体把握复习方法:课堂讲解、理解识记、反复检查、强化练习、纠错巩固、语段测试《古代寓言二则》一、解释加点的实词郑人有欲.买履者()()自度.其足()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试之以.足()宁.信度.()()涉.江()遽契..()()是.吾剑之所从坠()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二、解释加点的虚词自度其.足()置之.其坐()其:置之其.坐()至之.市()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而忘操之.()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之:反归取之.()自.度其足()试之.以足()自:无自.信也()是吾剑之.所从坠()自.舟中坠于水()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三、翻译句子。
1、至之市,而忘操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是吾剑之所从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初中课内古文复习教案
初中课内古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巩固和掌握初中阶段所学的古文知识,提高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古文知识,能够分析和解读古文文本。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古文实词:掌握初中阶段所学的古文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 古文虚词:掌握初中阶段所学的古文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等。
3. 古文句式:掌握初中阶段所学的古文句式,包括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4. 古文阅读:复习初中阶段所学的古文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整理好复习资料,准备相关的古文文本。
2. 课堂讲解:(1)古文实词: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古文实词,通过例句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实词的用法。
(2)古文虚词: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古文虚词,通过例句和练习,使学生掌握虚词的用法。
(3)古文句式: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古文句式,通过例句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句式的结构。
(4)古文阅读: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古文文本,通过分析和解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古文知识进行解答。
4. 课后巩固: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古文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了解学生对古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练习:教师批改学生的练习题,了解学生对古文知识的运用情况。
3. 课后作业:教师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古文知识的巩固情况。
五、教学建议:1. 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古文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个别辅导。
3. 教师要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4.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古文,多积累古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童趣》一、词语积累[余]我。
[童稚(zhì)]幼小。
稚,幼小。
[秋毫]秋天鸟类新生出的纤细羽毛。
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毫,细毛。
[故]所以。
[物外]超出事物本身。
[私]暗自,暗暗的。
[拟作]比作。
拟,比,比拟。
[向]接近。
[昂首]抬头。
昂,抬。
[项]颈,脖颈。
[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徐]慢慢地。
[观]看,观赏。
[果]果真。
[唳(lì)]鸟鸣。
[怡(yí)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定神]使精神安定。
[以……为……]把……当作……。
[砾(lì)]碎石、碎瓦。
[壑(hè)]坑谷、深沟。
[神游]游览于假想境界中,愉快而满足。
[兴]兴趣。
[盖]有“原来”的意思。
[为(wèi)]被。
[方]正。
[鞭]用鞭子打。
[数十]几十。
[驱]赶,驱逐。
二、整体把握本文围绕“物外之趣”记叙了童年时的几件趣事:一是把蚊子成雷当作“群鹤舞于空中”、“鹤唳云端”;二是将丛草、虫蚁、土砾分别当成树林、野兽、丘壑,神游其中;三是观虫时驱赶癞虾蟆。
三、阅读探究1.从第一段来看,小时的我有怎样的本领、习惯和收获?本领: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习惯: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收获:时有物外之趣。
2.体现全文中心的词语是什么?物外之趣.3.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㈠将蚊子拟作白鹤之趣。
㈡神游丛草、土砾、虫蚁构成的幻境之趣。
㈢观虫斗、驱癞虾蟆之趣。
4.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有哪些?有怎样的作用?词语:“怡然称快”、“怡然自得”、“神游”、“呀然”等。
作用: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儿童观物时的心理,表现了“物外之趣”,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5.推测作者将癞虾蟆“驱之别院”的目的。
可能为“二虫”复仇,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6.第四段表现作者“童稚”的语句是什么?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7.作者获得“物外之趣”的基础和关键是什么?基础:细致的观察。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言文归类复习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言文归类复习文言文归类复习语文教学是我国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过程,其核心在于传授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文化修养。
在学习过程中,文言文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而对于学生而言,文言文的学习是比较困难的,不仅需要掌握古汉语的语言特点,还需要理解到历史文化背景。
如何开展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知识,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缺乏深刻的认识,常常只是刻板地复述教材内容,无法自主理解。
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知识,教师可以采用归类复习的方式,将文言文的知识进行梳理,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知识。
归类复习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归纳对于一类问题或难点进行总结,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重点难点。
在文言文教学中,归类复习的方式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记忆和理解古代汉语中的相关词汇和常用句式。
接下来,我们将着重介绍一些常用的文言文归类复习方法。
方法一:按照文言文的用途进行归类将文言文按照不同的用途进行归类,如礼文、文娱、战争文等,将文言文分门别类的进行梳理、总结,就能更加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掌握相关领域的汉语特点。
对于不同类别的文言文,我们可以注重教授一些相关的汉字、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在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上得到提高,也可以培养学生们对于古代文化及文化传承的理解。
方法二:按照语法结构进行分类在教学文言文时,可以将文言文按照语法结构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
比如讲文言文的各种句式、修辞手法、典故等,教学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相关内容,以使学生理解和记忆文言文更加有针对性和全面。
方法三:按照作者等身份进行归类在学习文言文时,也可以根据文言文的作者等身份进行归类。
比如蒲松龄的短篇小说《聊斋志异》、司马迁的《史记》等,可以通过研究其背景、生平、社会背景等方面来探讨其文学特点和思想价值。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教案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教案(北师大七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2)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3)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2)运用分析、综合、概括等方法,深入理解文言文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基本知识:文言文的起源、特点、句式等。
2. 文言文朗读与理解:正确朗读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3. 文言文重点字词解析:分析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其含义。
4. 文言文句式分析: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理解其结构特点。
5. 文言文鉴赏:欣赏文言文的艺术魅力,理解其思想内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朗读技巧。
(2)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3)文言文的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文言文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和解答。
5. 练习与拓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拓展训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单元文言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背景。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文言文案例,分析其特点和表达技巧。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教案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教案(北师大七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复习并掌握本册所学的基本文言文知识点和语文知识点。
2.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文言文。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写作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文言文创作。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基本语法知识:如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文言虚词等。
2. 文言文阅读理解:对所学文言文进行深入理解,分析文章结构、主旨、人物形象等。
3. 文言文写作:运用所学文言文知识进行创作,包括句子、段落、文章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对文言文基本语法知识和阅读理解技巧进行讲解,让学生系统掌握。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文言文案例,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知识点。
3. 练习法:布置适量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四、教学步骤1. 复习导入: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点,为新课复习做好铺垫。
2. 知识讲解:讲解本节课的重点文言文知识点,如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文言文案例,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知识点。
4. 课堂练习: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阅读一篇文言文,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读。
六、教学内容1. 文言文翻译技巧:讲解如何准确翻译文言文,包括实词、虚词的翻译,句式的转换等。
2. 文言文阅读与分析:分析文言文中的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和背景。
七、教学方法1. 示范法:老师通过示范翻译文言文,让学生学习翻译技巧。
2.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文言文阅读中的难点,共同解决问题。
八、教学步骤1. 知识讲解:讲解文言文翻译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准确翻译文言文。
2. 示范翻译:老师示范翻译一篇文言文,让学生跟随学习。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言文阅读中的难点,共同解决问题。
4. 课堂练习: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七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学案苏教版 精
期末复习教学案(8)(复习内容:课外文言文阅读)班级姓名学号(一)《赵普坚请》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
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
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灵通道也。
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
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5.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 分)①太祖素.恶其人()②朕固.不为迁官()③岂得以.喜怒专之()④久之不去.()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例句:久之不去()A.读之竟日 B.至之市C.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D.久之,目似暝6.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 分)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灵通道也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⑴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合短文,试说说文中表现了赵普怎样的性格。
(2 分)(二)(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猩猩,兽之好酒者也。
大麓之人设以醴尊①,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
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而置之道旁。
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
已而谓其朋曰:“盍少尝之?慎不②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
已而取差大者饮,又骂而去之。
如是者四,不胜其唇吻之甘也,遂大爵③而忘其醉。
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
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④,无一得免焉。
其后来者亦然。
注释:①醴尊:装满甜酒的酒壶。
②不:同“毋”,不要③大爵:大酒杯。
④就絷:被拘囚。
初中文言复习教案
初中文言复习教案教案标题:初中文言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词汇、句型、修辞手法等。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复习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型。
2. 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文言文教材、习题集等。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教学辅助工具:黑板、彩色粉笔、PPT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文言文的视频或音频,引起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 提出问题,让学生回忆起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文言文知识,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回忆能力。
二、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15分钟)1. 复习文言文的基本词汇,例如常用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通过示例句子的呈现,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 复习文言文的基本句型,例如主谓结构、宾补结构等。
通过例句的分析和填空练习,让学生熟悉句子的结构和语法。
三、理解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20分钟)1. 分析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例如主谓宾结构、状语结构等。
通过示例句子的解读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句子结构对意义的影响。
2. 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夸张、排比等。
通过例句的分析和欣赏,让学生感受修辞手法对文言文的美感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0分钟)1. 阅读一篇文言文文章,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大意。
2. 提问学生关于文章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并理解文章的细节和意义。
3. 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文章的理解和观点。
五、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布置文言文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作品,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对文言文的欣赏能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完成课堂上布置的习题,并预告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复习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文言文复习内容:《赵普》《短文两篇》《黔之驴》复习目标:1、理解文章的内容。
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意思。
3、正确熟练地翻译课文,掌握重点句子。
复习时数:三课时《赵普》一、课文再现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二、信息积累1、本文选自。
2、赵普,(朝代)家。
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的说法。
三、词义识记(一)实词1、普少习.吏事()2、寡.()学术,及.()为相3、晚年手不释.()卷.()4、每归私第.()5、阖.( )户.( )启.( )箧.()取书,读之竟日..()6、及次日..()..(),处决如流..()临政7、既.()薨.(),家人发.( )箧视之8、普性深沉有岸谷..()9、虽.()多忌克..()循默..()..()10、在相位者多龌龊11、尝.()奏荐某人为某官12、普明日..()复.()奏其人13、碎裂..()不变..()奏牍掷.()地,普颜色14、他日补缀..()旧纸15、卒.()用其人(二)虚词1、以①太祖常劝以.读书()②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③普又以.其人奏()④跪而拾之以.归()2、之①读之.竟日()②家人发箧视之.()③跪而拾之.以归()3、其①未有其.比()②普明日复奏其.人()③普又以其.人奏()④卒用其.人()4、乃太祖乃.悟()5、则则.《论语》二十篇也()6、为①及为.相()②尝奏荐某人为.某官()③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7、而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四、句子翻译1、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2、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3、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4、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5、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五、问题探究1、文中写了赵普哪两件事情?表现了一个什么中心?(中心用原文的话回答)2、你喜欢赵普这个人吗?为什么(至少写两点)?3、文中多处运用了什么描写?请举一例并加以分析。
《黄鹤楼》一、课文再现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讳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二、信息积累1、本文是(朝代)朝(作者)写的一篇。
2、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和江西南昌的,湖南岳阳的,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三、词义识记(一)实词1、州城西南隅.()2、费祎登仙..()3、尝.()驾.()黄鹤返憩.()于此4、遂以名.()楼5、耸构..()..()巃嵏..()6、高标..()巍峨7、上倚.()河汉..()8、下临.()江流9、重檐..()..()翼.()馆10、四闼.()霞敞11、坐窥.()井邑..()12、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二)虚词1、之①事列《神仙》之传()②迹存《述异》之志()③亦荆吴形胜之最也()2、于尝驾黄鹤返憩于此()3、以遂以名楼()4、其观其耸构巍峨()四、句子翻译1、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2、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3、耸构巍峨,高标巃嵸。
4、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五、问题探究1、本文对黄鹤楼作了哪些方面的介绍?根据介绍本文可分为几层?2.黄鹤楼命名的由来(采用神话传说)作用是什么?3.文章写出了黄鹤楼的什么特征? 从原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4.作者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赞美黄鹤楼的?5.文章最后一句的作用是什么?《于园》一、课文再现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
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
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
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二、信息积累本文作者,(年代)文学家,著有等。
三、词义识记(一)实词①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②富人于五所园.也()③非显者..瓜洲()..刺.()()④葆生叔同知⑤主人处处款.之()⑥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 ⑦上植.果子松数棵()⑧缘.坡植牡丹、芍药 ( )⑨以实.奇()⑩后厅临.大池 ( )⑾池中奇峰绝壑..()⑿卧房槛.外()⒀一壑旋.下如.螺蛳缠()()⒁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⒂颓然碧窈()()⒃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二)虚词1、则则门钥不得出()2、之主人处处款之()3、以①以实奇()②以空奇()③以幽阴深邃奇()④俱以假山显()4、其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四、句子翻译1、富人于五所园也。
5、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
6、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五、问题探究1、于园并非人人都能进去,从文中那一句话可以证明?2、于园有何特点?3、文中从哪几处描绘了磊石呢?它们各自奇在何处?4、作者除了介绍磊石之奇外,还写了水阁的景致,说说它给人带来一种怎样的意境?5、“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作者在全文的结尾处也写到了瓜洲众多的园林亭榭。
它们都和于园一样,是凭借巧夺天工的假山而闻名。
原因在哪儿呢?《黔之驴》一、课文再现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加口字旁),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二、信息积累1、本文作者,(朝代)的文学家。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和并称为“韩柳”。
2、本文的体裁是,是《》中的一篇。
三、词义识记(一)实词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2、庞然大物也()3、蔽.林间窥.之()()4、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5、虎大骇..,远遁.()()()6、以为且噬..已也()() 7、觉无异能者()8、益习..其声终.不敢搏()()()9、稍.近益狎..()()()10、荡倚冲冒....()()()()11、驴不胜.怒,蹄.之()()12、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13、因.跳踉大阚.()()()14、断.其喉,尽.其肉,乃去.()()()(二)虚词1、以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②以为神()2、为①以为神()②以为且噬已也()3、之①放之山下()②虎见之()③蔽林间窥之()④稍出近之()⑤然往来视之()⑥驴不胜怒,蹄之()⑦计之曰()4、然①然往来视之()②慭慭然()5、乃①乃去()6、其①益习其声()②断其喉,尽其肉()四、句子翻译1、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3、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4、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5、驴不胜怒,蹄之。
6、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五、问题探究1、本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虎的一系列动作,试举一例,并说说刻画了虎怎样的心理?2、、文中的老虎和驴,分别象征了怎样的人。
老虎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驴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3、、本文的寓意可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
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角度(至少从两个方面)谈谈你的感受。
4、本文寓意深刻,由此演化出“黔驴技穷”“黔驴之技”等成语,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有“驴”字的成语、谚语、俗语或歇后语。